手機閱讀

蒙古硬肩心得體會如何寫 蒙族硬肩教學(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1 11:53:33 頁碼:13
蒙古硬肩心得體會如何寫 蒙族硬肩教學(七篇)
2022-12-21 11:53:33    小編:ZTFB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有關蒙古硬肩心得體會如何寫一

鄂爾多斯市前身為伊克昭盟。20--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伊克昭盟,設立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市位于中國正北方,地處黃河“幾”字型灣與明代萬里長城的懷抱之中,“黃河環(huán)抱,長城相依”的地理坐標,使年輕的鄂爾多斯市在中國的版圖上顯著、奪目。鄂爾多斯市北隔黃河與“草原鋼城”包頭市相望,東臨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市,南與山西、陜西接壤,西與寧夏毗鄰。交通通訊便捷,京包、包蘭鐵路圍繞周邊,包西鐵路貫通南北,109、210國道貫穿市域,并與周邊的110、107國道相連成網,周邊五個大中城市的民航機場與正在建設的鄂爾多斯機場將形成便捷的區(qū)域航空網絡。鄂爾多斯市下設七旗一區(qū),東勝區(qū)為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鄂爾多斯市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20--年末總人口151.45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區(qū)。

鄂爾多斯,物華天寶,資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氣、畜產品、建材、藥材、旅游等資源為主。有世界級的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東勝煤田、準格爾煤田,以煤為能源的電廠在鄂爾多斯星羅棋布。據說,北京五個燈泡中,就有一個是鄂爾多斯點亮的。有世界級的整裝天然氣田——蘇里格氣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絨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的廣告語,使鄂爾多斯聞名全國,走向世界。鄂爾多斯市是正在建設的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國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開發(fā)的東風,鄂爾多斯市的經濟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絨、化工、電力、天然氣、建材等為主的新興產業(yè)成為地區(qū)經濟的支柱,是自治區(qū)經濟發(fā)展最快的盟市之一,與呼市、包頭并駕齊驅,成為帶動自治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三個火車頭之一,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qū)最具發(fā)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條件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陸之一,在多次復雜的地殼運動和海陸變遷中,最終形成了鄂爾多斯高原。從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萬年前,鄂爾多斯大地上恐龍空前繁盛,主宰著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內保留著完整的恐龍足跡化石區(qū)。全市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較低之勢,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間。地貌類型多樣,北部黃河沿岸為沖積平原;東部為黃土丘陵,溝壑縱橫;西部為鄂爾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橫亙著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自然景觀異彩紛呈。

鄂爾多斯市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涼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內河流多屬黃河流域,并分布著許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觀以溫帶干草原為主。市內的“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qū)”和“阿拉善灣海子濕地保護區(qū)”,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以其珍稀的動植物為世人矚目。

歷史沿革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昂犹兹恕痹谒_拉烏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屬于舊石器時代的“河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周時期,在鄂爾多斯地區(qū)就有土方、鬼方、犭嚴狁、戎狄、林胡、樓煩、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動。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長城,現伊金霍洛旗境內的戰(zhàn)國秦長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統一全國后,在鄂爾多斯地區(qū)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屬縣。其時,鄂爾多斯地區(qū)的農業(yè)非常發(fā)達,史稱“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陜西甘泉山,北至包頭九原郡的縱貫鄂爾多斯的秦直道,從榆溪河入鄂爾多斯境內,經伊金霍洛旗紅慶河、東勝區(qū)二頃半、漫賴、城梁、達拉特旗解放灘過黃河北去,是中國古代第一條高速公路。

西漢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據鄂爾多斯地區(qū)。到漢武帝時,漢匈之間經過幾十年戰(zhàn)爭,最終漢朝在鄂爾多斯設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屬縣,管理鄂爾多斯地區(qū)。到漢元帝時,漢匈之間關系和好,漢朝選送宮女王昭君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隨呼韓邪單于經陜北、鄂爾多斯渡黃河北行,現達拉特旗昭君墳鄉(xiāng)境內黃河渡口旁邊有傳說中的昭君墳。漢朝時期,鄂爾多斯的農業(yè)經濟迅速發(fā)展,漢匈雜居,農耕與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不斷在此融合。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北方各民族紛紛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遷徙與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年,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在鄂爾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國”之一的大夏國,其都城統萬城遺址位于今烏審旗和陜西靖邊縣交界處靖邊縣境內。

隋朝時期,在鄂爾多斯設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視鄂爾多斯為“國之北方”、“邊之要地”。在鄂爾多斯地區(qū)及周邊設勝州、豐州、夏州、宿州、靈州和鹽州等六州。五代十國和宋、遼、金時期,中原政權和各少數民族政權群雄并立,相互征戰(zhàn),鄂爾多斯地區(qū)成為各政權紛爭逐鹿的地方。

元朝時期,鄂爾多斯地區(qū)作為蒙古皇室封地,歸察罕腦兒管轄。元朝先后在此設立宣尉司與行樞密院。明朝建立,鄂爾多斯地區(qū)屬東勝左衛(wèi)所轄。十五世紀中葉,明朝天順年間,守護成吉思汗陵寢(即“八白室”)的蒙古鄂爾多斯部從蒙古高原進駐河套地區(qū),“八白室”也隨之遷入。鄂爾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時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時的宮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為成吉思汗陵寢,由鄂爾多斯部達爾扈特人專司祭祀。五百年來,鄂爾多斯部一直沒有離開過鄂爾多斯地區(qū)。

清初,鄂爾多斯部歸順了清朝,實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爾多斯部為左翼前旗(準格爾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達拉特旗)、右翼前旗(烏審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錦旗),六旗共建一盟,會盟地點在伊克昭(俗稱王愛召),故名“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地區(qū)在清順治年間被劃分為六個旗,乾隆年間又劃分出一個旗(扎薩克旗),成了七個旗。公元1920年,清政府實行“旗廳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內設東勝廳。

民國時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將東勝廳改為東勝縣。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務委員會成立。從此,鄂爾多斯的歷史翻開了新篇章。

翻開鄂爾多斯的歷史,它告訴我們,在這塊有著遠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漢族和幾乎北方所有的少數民族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因此,鄂爾多斯的歷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鄂爾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處在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游牧文化的銜接地帶。歷史上,和平時期的商貿流通和戰(zhàn)爭時期長城兩岸的烽火,使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鄂爾多斯區(qū)域文化。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是發(fā)展鄂爾多斯旅游業(yè)的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市旅游資源豐富,具有鮮明的地區(qū)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資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遺址、鄂爾多斯青銅器、古長城、秦直道、昭君墳、隋朝時期的十二連城遺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藏傳佛教寺廟準格爾召等,全市現有五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成吉思汗陵為核心的鄂爾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滿了神秘色彩。同時,鄂爾多斯地區(qū)作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爾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具有元朝宮廷文化的獨特色彩,構成了鄂爾多斯?jié)庥舳毺氐拿褡逦幕秃棋拿袼罪L情。鄂爾多斯

的自然旅游資源有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神奇的響沙灣、沙漠綠洲、沙湖、草原、溫泉、阿拉善灣遺鷗保護區(qū)、晉蒙黃河大峽谷等。鄂爾多斯的現代工業(yè)旅游資源有神東煤海、準格爾露天煤礦、萬家寨水電站、鄂爾多斯絨紡城、蘇里格天然氣田、達拉特電廠、蒙西高科技工業(yè)園區(qū)等。

鄂爾多斯市旅游業(yè)是從1984年、1985年響沙灣、成吉思汗陵的相繼對外開放而起步的。伴隨著改革開放,鄂爾多斯市旅游業(yè)也經歷了以接待海外旅游者為主到發(fā)展國內旅游與國際旅游并重的發(fā)展過程。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實施政府主導和社會聯動的發(fā)展政策,編制旅游規(guī)劃,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調動社會辦旅游業(yè)的積極性,使旅游資源得到大力度開發(fā)。全市現有各類景區(qū)(點)35處,其中成吉思汗陵和響沙灣、恩格貝生態(tài)旅游區(qū)、鄂爾多斯文化旅游村是國家4a級景區(qū),鄂爾多斯世珍園和巴圖灣是國家3a級景區(qū),恩格貝生態(tài)旅游區(qū)和神東煤海是首批國家農業(yè)旅游示范點和工業(yè)旅游示范點。成吉思汗陵——響沙灣旅游線已成為自治區(qū)西部旅游黃金線路,主要產品以成吉思汗陵、民族風情、沙漠生態(tài)和草原風光為主。旅游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全市現有星級飯店18家,其中四星級飯店1家、三星級飯店5家;現有旅行社3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 家;a級景區(qū)13家,旅游直接從業(yè)人員1萬多人。隨著市場的不斷開發(fā),客源市場持續(xù)快速增長。全市旅游業(yè)步入持續(xù)快速發(fā)展階段,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速度和效益居全自治區(qū)第一。20--年1-12月,全市接待海內外旅游者24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3.38億元。

面向未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游、大文化、大運輸”的發(fā)展戰(zhàn)略,建設旅游大市,圍繞“成吉思汗魂歸地,鄂爾多斯蒙古風”整體旅游形象,著力打造鄂爾多斯旅游知名品牌,構建“五區(qū)兩線一中心”的旅游發(fā)展格局,即成吉思汗陵旅游區(qū),突出“天驕圣地,蒙古風情”這一主題產品。庫布其沙漠生態(tài)旅游區(qū)(主要景區(qū)有響沙灣、恩格貝生態(tài)旅游區(qū)、庫布其百里響沙帶、七星湖、夜鳴沙等),突出沙漠風光、沙漠探險娛樂、沙漠度假主題產品。西鄂爾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區(qū)(主要景點有鄂爾多斯草原旅游區(qū)、伊和烏素溫泉、包樂浩曉溫泉、恐龍足跡化石、阿爾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種,神秘傳奇”為主題,發(fā)展科考、訪古、草原溫泉度假產品。“河套人”文化旅游區(qū)(主要景點有大溝灣“河套人”文化遺址、巴圖灣水庫、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游村等),主題形象為“訪河套人文化遺址,看塞上江南美景”,發(fā)展草原觀光、科考、水域度假產品。東鄂爾多斯旅游區(qū)(主要景點有:黃河大峽谷、萬家寨水電站、準格爾露天煤礦、油松王、準格爾召等),以“黃河壯麗峽谷,蒙漢民歌搖籃”為主題,發(fā)展黃河峽谷風情旅游產品。兩線為北京——鄂爾多斯市——銀川旅游線和西安——鄂爾多斯市——包頭旅游線。一個中心是將鄂爾多斯市建成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發(fā)揮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重點推出祭祀文化、民俗風情、沙漠游樂、生態(tài)科考、產業(yè)觀光、水域度假六大類旅游產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魂歸地,鄂爾多斯蒙古風”的整體旅游形象,將鄂爾多斯市建成自治區(qū)蒙古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地區(qū),成為享譽世界的游牧民族風情旅游區(qū),成為中國北方旅游熱點地區(qū)和自治區(qū)旅游強市。

親愛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薦幾條旅游線路:

一、包頭—響沙灣—東勝—秦直道—九城宮—成吉思汗陵—世珍園—恩格貝—包頭

二、包頭—響沙灣—東勝—成吉思汗陵—世珍園—鄂爾多斯草原—夜鳴沙—七星湖—恩格貝—包頭

三、包頭—響沙灣—東勝—成吉思汗陵—神東煤?!t堿淖—榆林

四、銀川—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游村—城川民族學院舊址—河套人文化遺址—巴圖灣水庫—成吉思汗陵—東勝

五、銀川—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游村—恐龍足跡化石保護區(qū)—包樂浩曉溫泉—百眼井—阿爾寨石窟—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qū)—蒙西工業(yè)旅游區(qū)—烏海

六、呼和浩特市—黃河峽谷—油松王—準格爾召—成吉思汗陵—東勝—響沙灣—包頭

親愛的朋友,到鄂爾多斯旅游,去拜謁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寢,體驗鄂爾多斯蒙古族神秘的祭祀文化;觀賞《圣地古韻》、《鄂爾多斯婚禮》,領略鄂爾多斯獨特的歌舞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酒文化;飽覽大漠風光,聆聽響沙奇妙的聲音,沐浴沙湖的涼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險;觀賞草原風光,感受游牧民俗風情,到溫泉度假;參觀世界最現代化的礦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絨制品生產企業(yè),盡情感受鄂爾多斯的魅力吧。愿鄂爾多斯之旅給您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

鄂爾多斯市前身為伊克昭盟。20--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伊克昭盟,設立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市位于中國正北方,地處黃河“幾”字型灣與明代萬里長城的懷抱之中,“黃河環(huán)抱,長城相依”的地理坐標,使年輕的鄂爾多斯市在中國的版圖上顯著、奪目。鄂爾多斯市北隔黃河與“草原鋼城”包頭市相望,東臨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市,南與山西、陜西接壤,西與寧夏毗鄰。交通通訊便捷,京包、包蘭鐵路圍繞周邊,包西鐵路貫通南北,109、210國道貫穿市域,并與周邊的110、107國道相連成網,周邊五個大中城市的民航機場與正在建設的鄂爾多斯機場將形成便捷的區(qū)域航空網絡。鄂爾多斯市下設七旗一區(qū),東勝區(qū)為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鄂爾多斯市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20--年末總人口151.45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區(qū)。

鄂爾多斯,物華天寶,資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氣、畜產品、建材、藥材、旅游等資源為主。有世界級的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東勝煤田、準格爾煤田,以煤為能源的電廠在鄂爾多斯星羅棋布。據說,北京五個燈泡中,就有一個是鄂爾多斯點亮的。有世界級的整裝天然氣田——蘇里格氣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絨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的廣告語,使鄂爾多斯聞名全國,走向世界。鄂爾多斯市是正在建設的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國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開發(fā)的東風,鄂爾多斯市的經濟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絨、化工、電力、天然氣、建材等為主的新興產業(yè)成為地區(qū)經濟的支柱,是自治區(qū)經濟發(fā)展最快的盟市之一,與呼市、包頭并駕齊驅,成為帶動自治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三個火車頭之一,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qū)最具發(fā)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條件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陸之一,在多次復雜的地殼運動和海陸變遷中,最終形成了鄂爾多斯高原。從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萬年前,鄂爾多斯大地上恐龍空前繁盛,主宰著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內保留著完整的恐龍足跡化石區(qū)。全市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較低之勢,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間。地貌類型多樣,北部黃河沿岸為沖積平原;東部為黃土丘陵,溝壑縱橫;西部為鄂爾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橫亙著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自然景觀異彩紛呈。

鄂爾多斯市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涼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內河流多屬黃河流域,并分布著許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觀以溫帶干草原為主。市內的“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qū)”和“阿拉善灣海子濕地保護區(qū)”,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以其珍稀的動植物為世人矚目。

歷史沿革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昂犹兹恕痹谒_拉烏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屬于舊石器時代的“河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周時期,在鄂爾多斯地區(qū)就有土方、鬼方、犭嚴狁、戎狄、林胡、樓煩、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動。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長城,現伊金霍洛旗境內的戰(zhàn)國秦長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統一全國后,在鄂爾多斯地區(qū)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屬縣。其時,鄂爾多斯地區(qū)的農業(yè)非常發(fā)達,史稱“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陜西甘泉山,北至包頭九原郡的縱貫鄂爾多斯的秦直道,從榆溪河入鄂爾多斯境內,經伊金霍洛旗紅慶河、東勝區(qū)二頃半、漫賴、城梁、達拉特旗解放灘過黃河北去,是中國古代第一條高速公路。

西漢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據鄂爾多斯地區(qū)。到漢武帝時,漢匈之間經過幾十年戰(zhàn)爭,最終漢朝在鄂爾多斯設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屬縣,管理鄂爾多斯地區(qū)。到漢元帝時,漢匈之間關系和好,漢朝選送宮女王昭君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隨呼韓邪單于經陜北、鄂爾多斯渡黃河北行,現達拉特旗昭君墳鄉(xiāng)境內黃河渡口旁邊有傳說中的昭君墳。漢朝時期,鄂爾多斯的農業(yè)經濟迅速發(fā)展,漢匈雜居,農耕與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不斷在此融合。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北方各民族紛紛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遷徙與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年,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在鄂爾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國”之一的大夏國,其都城統萬城遺址位于今烏審旗和陜西靖邊縣交界處靖邊縣境內。

隋朝時期,在鄂爾多斯設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視鄂爾多斯為“國之北方”、“邊之要地”。在鄂爾多斯地區(qū)及周邊設勝州、豐州、夏州、宿州、靈州和鹽州等六州。五代十國和宋、遼、金時期,中原政權和各少數民族政權群雄并立,相互征戰(zhàn),鄂爾多斯地區(qū)成為各政權紛爭逐鹿的地方。

元朝時期,鄂爾多斯地區(qū)作為蒙古皇室封地,歸察罕腦兒管轄。元朝先后在此設立宣尉司與行樞密院。明朝建立,鄂爾多斯地區(qū)屬東勝左衛(wèi)所轄。十五世紀中葉,明朝天順年間,守護成吉思汗陵寢(即“八白室”)的蒙古鄂爾多斯部從蒙古高原進駐河套地區(qū),“八白室”也隨之遷入。鄂爾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時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時的宮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為成吉思汗陵寢,由鄂爾多斯部達爾扈特人專司祭祀。五百年來,鄂爾多斯部一直沒有離開過鄂爾多斯地區(qū)。

清初,鄂爾多斯部歸順了清朝,實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爾多斯部為左翼前旗(準格爾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達拉特旗)、右翼前旗(烏審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錦旗),六旗共建一盟,會盟地點在伊克昭(俗稱王愛召),故名“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地區(qū)在清順治年間被劃分為六個旗,乾隆年間又劃分出一個旗(扎薩克旗),成了七個旗。公元1920年,清政府實行“旗廳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內設東勝廳。

民國時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將東勝廳改為東勝縣。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務委員會成立。從此,鄂爾多斯的歷史翻開了新篇章。

翻開鄂爾多斯的歷史,它告訴我們,在這塊有著遠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漢族和幾乎北方所有的少數民族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因此,鄂爾多斯的歷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鄂爾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處在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游牧文化的銜接地帶。歷史上,和平時期的商貿流通和戰(zhàn)爭時期長城兩岸的烽火,使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鄂爾多斯區(qū)域文化。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是發(fā)展鄂爾多斯旅游業(yè)的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有關蒙古硬肩心得體會如何寫二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西部,距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經棚鎮(zhèn)約90公里,保護區(qū)地跨達來諾日、達爾罕烏拉和阿其烏拉三個蘇木,保護區(qū)的西北部與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qū)相鄰,南部為小騰格里沙地的東段,西以錫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邊界為界,東距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約80公里,保護區(qū)地理坐標為東經116°22′—117°00′,北緯43°11′—43°27′,總面積119413.55公頃。

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也是候鳥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因此,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湖泊、濕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qū)。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內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內陸湖泊生態(tài)系統,遍布保護區(qū)全境的湖泊、河流、沼澤及濕草甸等構成了占保護區(qū)總面積35.8%的重要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它對該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穩(wěn)定起到了主導作用。保護區(qū)西北部的玄武巖臺地及湖積平原上是寬闊坦蕩的大草原,這里發(fā)育著內蒙古高原最具代表意義的栗鈣土禾草草原。在保護區(qū)南部的小騰格里沙地上是別具特色的榆樹疏林草原景觀區(qū),它是草原地帶較特殊的一種類型。在保護區(qū)東南部的波狀沙丘中,沙坨地植被與濕地植被鑲嵌分布,這里疏林、灌叢、草甸、植被及沼澤植被環(huán)狀分布,從而構成了具有代表意義的沙地草原景觀類型。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現已查明有鳥類16目36科160種。在保護區(qū)內分布的國家重點動物中,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的鳥類物種多樣性保護優(yōu)先序列屬a級—1的有:黑顴、丹頂鶴、白枕鶴、大鴇、玉帶海雕、黃嘴白鷺等6種;屬a級—2的有:灰鶴、蓑羽鶴、大天鵝等3種;屬中國特有種b級的有:赤頸小天鵝、鳶、雀鷹、普通狂、白尾鷂、灰背隼、紅角隼、黃爪隼、長耳號鳥 等11種。

保護區(qū)的涉禽、游禽的種類和數量在珍稀鳥類中占絕對優(yōu)勢,每當春秋兩季,都會有幾千只大天鵝和幾百只白枕鶴、灰鶴、蓑羽鶴等在此棲息,另外還有幾十只大鴇在該地區(qū)棲息繁衍。

該保護區(qū)有著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及豐富的珍稀物種資源。從景觀生態(tài)系統看,保護區(qū)由北到南形成了玄武巖臺地——湖積平原——湖盆低地——風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觀生態(tài)格局,與之相應的是臺地平原及湖積平原植被——低濕地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的有序分布。另外,加上以達里諾爾為中心的湖群景觀、以達爾罕山和砧子山等組成的山地景觀,為豐富的物種資源提供了多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區(qū)現已查明有鳥類160種,嚙齒類15種,魚類21種,浮游植物72種,浮游動物36種,底棲動物20余種,高等植物約434種。此外保護區(qū)境內還有幾種小型獸類。

保護區(qū)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多樣的物種資源吸引著當今中外的眾多專家學者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游客前來考察、參觀和旅游,并給每一位來訪者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保護區(qū)既是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又是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的最佳場所。這里到處是景,到處是畫面,來到這里,人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保護區(qū)的西部、北部的玄武臺地和湖積平原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景觀,這里綠草茵茵,百花盛開,牛羊在草地上漫步,藍天與綠草間古樸的蒙古包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蒙古人”歌中唱到的“蒙古包的縷縷炊煙,輕輕地飄向藍天……”,使人真正感到藍天離我們那樣的近。

保護區(qū)南部的達爾罕山,綠樹成蔭,怪石林立,當你站在山頂可以一覽保護區(qū)的全貌。南部是連綿起伏的小騰格里沙地,那里榆樹疏林、丘間低地、大小不等的水泡鑲嵌分布,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沙地草原景觀。在達爾罕的西麓,是波光瑩瑩的達里湖,看上去真是海天一色,遠處的砧子山好像浮在水面,山下湖邊的柳灌叢和沙灘,是游泳、垂釣的最佳場所。

應昌路遺址,也稱魯王城,位于保護區(qū)的西部,西靠蘇布爾,南依耗來河,依山傍水,環(huán)境幽雅,這里已被列入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城是元末惠宗妥歡鐵睦爾從大都逃出避難的地方,凡二年病故與此。宣光帝受,識里達拉在應昌繼位,史書稱兆元。明初建應昌衛(wèi),成祖朱北征時,曾四次駐應昌,改名為清平鎮(zhèn),后城毀于火廢去。

自應昌路向西為鯉魚泡子,這里群山環(huán)抱,環(huán)境幽雅,湖底遍布泉眼。湖南岸的沙地是茂密的榆樹林,湖北岸是石質低山,傳說康熙皇帝曾在此釣魚。

有關蒙古硬肩心得體會如何寫三

五當召,蒙古語“五當”意為“柳樹”;原名巴達嘎爾召,藏語“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召”為“廟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賜漢名廣覺寺。第一世-羅布桑加拉錯以西藏扎什倫布寺為藍本興建,經過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間的多次擴建,逐步擴大始具今日規(guī)模。-因召廟建在五當溝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稱其名五當召。五當召依地勢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經堂、僧舍2500余間,占地300多畝,分布在1.5公里長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層層依山壘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環(huán)繞,為蒼松翠柏掩映,雄渾壯觀。

五當召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石拐區(qū)東北約45公里的吉忽倫圖蘇木五當溝內的大青山深處。

五當召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旅游景區(qū)。它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抗卜楞寺齊名,是中國藏傳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內蒙古自治區(qū)最大藏傳佛教寺院。

五當召的主體建筑,以八大經堂(現存六座)、三座-邸和一幢安放本召歷世-舍利塔的靈堂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間以及塔寺附屬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間,占地300多畝。-

現存六大經堂為蘇古沁殿、洞科爾殿、卻伊日殿(顯教經堂)、當圪希德殿、阿會殿(密宗經堂)、日本倫殿(菩提道學經堂)等。蘇古沁殿為全寺-誦經之所。這些殿宇規(guī)模宏大,均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內塑像,壁畫,唐卡(卷軸佛畫)俱全,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達十米的釋迦牟尼銅像,或供高達九米的黃教始0喀巴銅像,或0金剛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綠度母塑像等。三座-府邸在阿會殿的南面,其中洞科爾-府規(guī)模宏大,為第二世-熱西尼瑪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倫諾爾匯宗寺甘珠爾瓦呼圖克圖和章嘉國師而建造的兩座府邸。[6]

建筑物外墻潔白方整,開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頂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筑坐落山谷內一處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蘇古沁獨宮、洞闊爾獨宮、當圪希獨宮、卻衣林獨宮、阿會獨宮、日木倫獨宮、甘珠爾府、章嘉府、蘇波爾蓋陵等,兩側還有一座座-居住的房舍。鼎盛時期廟內-有千多人。

蘇古沁獨宮坐落全廟的最前部,是舉行全體-誦經的場所。經堂內的立柱全用龍紋的栽絨毛毯包裹,地上滿鋪地毯,墻壁繪有彩色壁書,后廳及二、三層內供奉釋迦牟尼、宗喀巴及歷代佛師。在蘇古沁獨宮西面與其并列的卻人林獨宮,是講授佛教教義的地方,殿內的十公尺高釋迦牟尼銅像是全召最大的銅鑄佛像。高踞這兩宮之上的,是洞闊爾獨宮,是講授天文、地理的場所,門楣上懸掛著用漢、滿、蒙、藏四種文字書寫的“廣覺寺”匾額,宮前有講經臺,是-學經和口試之處。阿會獨宮位于山坡最高處,是傳授醫(yī)學的學部。日木倫獨宮為教義學部,專門傳授-歷史、教義、教規(guī)。

主要建筑位于山谷內一處突出的山坡上,主體建筑由六殿、三府、一陵組成,兩側還建有一棟-舍房。全廟占地面積約300余畝,殿宇和倉房2500余間,整個建筑采用西藏式建筑風格,平頂方形樓式結構,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其中最大的建筑為蘇古沁獨宮,里面供奉著最大的銅鑄佛像,以及釋迦牟尼,黃教創(chuàng)造人宗喀巴及歷代佛師,蘇古沁宮的西邊為講授佛教教義的卻依林獨宮。蘇古沁宮東側上面即為五當召的中心建筑,洞闊爾獨宮,緊靠其后的為圪希德獨宮,另外還有阿會獨宮和日本倫獨宮。除六殿外,三府為甘珠爾府、章嘉府、洞闊爾佛爺府,以及山坡最上層的蘇波勒蓋陵,即塔陵。

有關蒙古硬肩心得體會如何寫四

歡迎您,尊貴的客人! 歡迎您,遠方的朋友!

歡迎您來到神奇美麗的阿爾山!

阿爾山全稱“哈倫阿爾山”,蒙古語意為“熱的圣水”。1996年國務院批準成立阿爾山市,隸屬興安盟,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第101個旗縣市,面積7409平方公里,是大興安嶺上一座年輕的邊境口岸旅游療養(yǎng)城市,是內蒙古自治區(qū)唯一的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

阿爾山是封存在遠古森林中的世界文化遺產。阿爾山擁有世界最大的礦泉群、天然完整的火山地質遺跡博物館、長達七個月的冰雪奇觀、濃縮的大興安嶺森林公園,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蒙古國四大草原交匯于此,成吉思汗漠北鐵騎從這里崛起。草原森林相擁,冰雪溫泉絕配,湖泊火山交融,城市幽靜,陽光明媚,綠色欲滴,空氣清新得裝罐就能出口。不管各位朋友是來沐浴、避暑、觀光,還是運動、探險、科考,深邃博大的阿爾山都會讓您不虛此行,甚至驚嘆不已!各位請跟我來,一起撩開阿爾山神奇美麗的面紗,去親近阿爾山,品味阿爾山,擁抱阿爾山吧!

不到阿爾山,等于沒來過大興安嶺。不洗溫泉,就是沒到過阿爾山。肌膚浸潤在溫泉里,象緊靠在愛人的胸前,又象依偎在母親的懷里,那又何嘗不是大地母親涌自地心的熱情擁抱呢?

阿爾山礦泉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分布在三個區(qū)域上,即海神集團礦泉區(qū)、安全溝礦泉區(qū)、金江溝礦泉區(qū),計有76眼礦泉,形成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世界上最大的礦泉群--阿爾山礦泉群。其中阿爾山療養(yǎng)院礦泉群最為著名。

在南北700米,東西70米的地帶,共有48眼泉水噴涌不息,日涌量600噸。南面泉群皆為冷泉,水溫從1℃至25℃不等,主要是放射性氡泉和偏硅酸泉;北面泉群為冷泉、溫泉、熱泉和高熱泉四種混泉,水溫從12℃至48℃不等,主要是重碳酸鈉泉和放射性氡泉。兩泉近在咫尺,一如探湯,一如握雪,實在是大自然的玄妙和神秘。48眼溫泉除了重碳酸鈉泉、偏硅酸泉、放射性氡泉之外,還有硫酸泉、食鹽泉、鐵泉、明礬泉、硫磺泉、碘泉等等。

這些泉具有較豐富的氡、氟、鋰、鍶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通過皮膚進入體內,改善身體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調整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等,從而起到保健、治療功效。

阿爾山礦泉適應癥范圍廣,無毒副作用。具體適應癥為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代謝分泌、血液、神經、骨骼肌肉八大系統66種疾病及皮膚科疾病、其它疾病30種,尤其對一些棘手的疑難病癥,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無脈癥等有顯著療效。臨床證明,溫泉療養(yǎng)確實起到了很多藥物及理療達不到的醫(yī)療作用,并顯示出高效、速效、長效的優(yōu)點。70年代末吉林一教練患嚴重風濕病,洗浴幾個療程后,居然滿場跑當起了藍球裁判!神奇的是,有一眼泉患者洗浴其中,五臟六腑哪有病哪有明顯反應,簡直就象高明的大夫一般,被人們稱作“問病泉”。

阿爾山礦泉屬于火山性礦泉,有別于世界上眾多的循環(huán)水性礦泉,其形成與古老的火山運動有關,地理結構獨特,既有土質肥沃的新第四紀產物,又有原始火山噴發(fā)的流紋巖和花崗巖。礦泉區(qū)地層中各種稀有礦藏豐富,地下水自然凈化程度高,常年潔凈。

阿爾山療養(yǎng)院礦泉水來自地下2800--3500米的巖層斷裂帶,由于地下深處巖層的高壓、高溫,使斷裂帶水流周圍巖石釋放大量化學成分,在靜水壓作用下,處于循環(huán)狀態(tài)的地下水沿斷裂層上升至地表形成礦泉。

關于礦泉還有許多傳說,耐人尋味。相傳在滿清年間有一殘暴的扎薩克王爺吃野味成癖,派一名叫敖力吉別的奴隸到大興安嶺打獵。敖力吉別用強弩射中一梅花鹿的腿,梅花鹿站在一眼泉邊用舌頭蘸水舔舐傷口。當敖力吉別逼近梅花鹿時,梅花鹿競奇跡般拔腿飛跑,宛若無傷。敖力吉別好奇地走到泉邊,望著熱氣騰騰的泉水驚詫不已。失去獵物的敖力吉別懊喪而興奮地如實報告了王爺。王爺怒,不信其言,命人打斷敖力吉別的腿,并兇殘道:你也去洗好吧!敖力吉別強忍傷痛來到泉里洗浴。幾天后,敖力吉別折骨重新接好,精力也格外充沛。王爺啞然,遂奉泉為神。

還有一說更神奇,說成吉思汗的坐騎腿部受傷,從一眼泉中走過不但傷勢痊愈,而且更顯剽悍與威武。成吉思汗欣喜異常,驚呼:哈倫阿爾山!哈倫阿爾山!從此哈倫阿爾山名揚天下。

據元史記載,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妻子孛兒帖都來自哈拉哈河濱的弘吉剌部,就在今天阿爾山一帶。弘吉剌部女子如花似玉,男子剛健威猛,誠信善良。成吉思汗令:弘吉剌部女子世配皇子,男子世尚公主。被蒙古黃金家族視為國舅部落。相傳成吉思汗愛孫、元世祖忽必烈16歲當監(jiān)國王子的時候,右腳奇癢難耐,紅腫起泡,不敢著地,無法隨軍出征,便去弘吉剌部娶親。察必姑娘每天帶忽必烈到一處熱氣騰騰的泉水中浸泡和擦洗,足疾治好之后,忽必烈娶回美麗善良的察必姑娘,佳話傳遍弘吉剌部,當地遂奉泉為神。

這些傳說也許不可全信,但利用阿爾山療養(yǎng)院的礦泉強身治病,有據可查的歷史已經150余年。史料記載,蒙古族利用礦泉治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七百余年,元代文宗皇帝御醫(yī)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一書中對礦泉水的性能、醫(yī)病作用和醫(yī)療方法有明確論述。清道光、咸豐年間,呼倫貝爾副都統總管衙門佐領敖拉?昌興與喇嘛醫(yī)生、工匠對礦泉的溫度、效用做初步鑒定,并用石塊修砌泉眼,以做療養(yǎng)之用。1920--1920xx年蘇聯多次派專家到阿爾山礦泉考察,至今《俄羅斯民間醫(yī)學》一書仍有哈倫阿爾山一章。1931年9月九世班禪確吉尼瑪在阿爾山沐浴。1934年,侵華日軍在礦泉西北100米處建1座石頭樓,名“大和旅社”,開始入室洗浴,現在依然使用。1948年,解放軍建立了軍人療養(yǎng)所,修建了水療室和解放紀念碑;1951年以后由內蒙古衛(wèi)生廳、內蒙古總工會、吉林省總工會、吉林省白城市衛(wèi)生局等部門管理?,F由阿爾山市管理。烏蘭夫、李德生、楊成武、高士其、郭蘭英、蔣大為、趙本山都曾來此洗浴。

有關蒙古硬肩心得體會如何寫五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昂犹兹恕痹谒_拉烏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屬于舊石器時代的“河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周時期,在鄂爾多斯地區(qū)就有土方、鬼方、犭嚴狁、戎狄、林胡、樓煩、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動。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長城,現伊金霍洛旗境內的戰(zhàn)國秦長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統一全國后,在鄂爾多斯地區(qū)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屬縣。其時,鄂爾多斯地區(qū)的農業(yè)非常發(fā)達,史稱“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陜西甘泉山,北至包頭九原郡的縱貫鄂爾多斯的秦直道,從榆溪河入鄂爾多斯境內,經伊金霍洛旗紅慶河、東勝區(qū)二頃半、漫賴、城梁、達拉特旗解放灘過黃河北去,是中國古代第一條高速公路。

西漢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據鄂爾多斯地區(qū)。到漢武帝時,漢匈之間經過幾十年戰(zhàn)爭,最終漢朝在鄂爾多斯設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屬縣,管理鄂爾多斯地區(qū)。到漢元帝時,漢匈之間關系和好,漢朝選送宮女王昭君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隨呼韓邪單于經陜北、鄂爾多斯渡黃河北行,現達拉特旗昭君墳鄉(xiāng)境內黃河渡口旁邊有傳說中的昭君墳。漢朝時期,鄂爾多斯的農業(yè)經濟迅速發(fā)展,漢匈雜居,農耕與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不斷在此融合。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北方各民族紛紛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遷徙與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07年,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在鄂爾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國”之一的大夏國,其都城統萬城遺址位于今烏審旗和陜西靖邊縣交界處靖邊縣境內。

隋朝時期,在鄂爾多斯設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視鄂爾多斯為“國之北方”、“邊之要地”。在鄂爾多斯地區(qū)及周邊設勝州、豐州、夏州、宿州、靈州和鹽州等六州。五代十國和宋、遼、金時期,中原政權和各少數民族政權群雄并立,相互征戰(zhàn),鄂爾多斯地區(qū)成為各政權紛爭逐鹿的地方。

元朝時期,鄂爾多斯地區(qū)作為蒙古皇室封地,歸察罕腦兒管轄。元朝先后在此設立宣尉司與行樞密院。明朝建立,鄂爾多斯地區(qū)屬東勝左衛(wèi)所轄。十五世紀中葉,明朝天順年間,守護成吉思汗陵寢(即“八白室”)的蒙古鄂爾多斯部從蒙古高原進駐河套地區(qū),“八白室”也隨之遷入。鄂爾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時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時的宮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為成吉思汗陵寢,由鄂爾多斯部達爾扈特人專司祭祀。五百年來,鄂爾多斯部一直沒有離開過鄂爾多斯地區(qū)。

有關蒙古硬肩心得體會如何寫六

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風情園!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以蒙古族傳統歷史文化、宮遷文化和民俗文化為核心,以草原景觀為背景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蒙古風情園,于20xx年6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開工建設。

蒙古風情園是經內蒙古自治區(qū)計委批準立項,列入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先項目。園區(qū)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西北側,距市區(qū)8公里,總投資3.4億元,一期工程用地1萬畝,投資1.2億元。蒙古風情園集蒙古族建筑、草原風情、歌舞表演、飲食服飾及歷史文化、宗教禮儀為一體。

蒙古風情園是內蒙古和呼和浩特市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重點建設工程,是由鄂爾多斯市東方路橋集團投資建設的特大型旅游景區(qū),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昭君路8公里處(昭君墓北側),園區(qū)占地1萬畝,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

蒙古風情園是按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標準建設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集蒙古族歷史文化、軍事文化、宮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一期工程建設項目有:可汗宮大酒店(四星級標準)、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紀念堂、馬文化博物館、蒙古大汗營、蘇勒德群、白云塔拉、小召寺、王爺府、知青園、騰格里敖包、賽馬場、篝火臺、人工湖、游客服務中心、購物中心、游覽交通服務中心、草原神舟航天臺、草原浩特、草原漁村、生態(tài)停車場、甘迪爾草原等多個景點及功能區(qū)。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明確內蒙古東方甘迪爾蒙古風情園有限責任公司為該項目的業(yè)主單位,我公司根據經營需要設綜合辦公室、財務部、工程部、園林部、保衛(wèi)部、市場營銷與項目研發(fā)部、經營管理部、游客服務部8個職能部室和可汗宮大酒店、蒙古風情藝術團2個經營實體。

我公司將本著政府創(chuàng)造投資環(huán)境、企業(yè)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yè)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風情園。蒙古風情園將本著文化經營、市場動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yè)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文化旅游圣地。

以"天人合一"為理念,以蒙古包為建筑母體,形成龐大的古列延式建筑群落。與藍天、白云、草原、水域渾然一體,氣勢博大。整個建筑體現了草原宮殿宏大、壯美的獨特景觀。"藍天白云穹廬頂、金光四溢甘迪爾",由布赫同志題名的"天下第一包",加上大包兩邊錯落有序的觀景包和環(huán)形水帶,構成動感十足的畫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體現出鮮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后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有關蒙古硬肩心得體會如何寫七

五當召,蒙古語“五當”意為“柳樹”;原名巴達嘎爾召,藏語“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召”為“廟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賜漢名廣覺寺。第一世-羅布桑加拉錯以西藏扎什倫布寺為藍本興建,經過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間的多次擴建,逐步擴大始具今日規(guī)模。-因召廟建在五當溝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稱其名五當召。五當召依地勢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經堂、僧舍2500余間,占地300多畝,分布在1.5公里長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層層依山壘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環(huán)繞,為蒼松翠柏掩映,雄渾壯觀。

五當召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石拐區(qū)東北約45公里的吉忽倫圖蘇木五當溝內的大青山深處。

五當召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旅游景區(qū)。它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抗卜楞寺齊名,是中國藏傳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內蒙古自治區(qū)最大藏傳佛教寺院。

五當召的主體建筑,以八大經堂(現存六座)、三座-邸和一幢安放本召歷世-舍利塔的靈堂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間以及塔寺附屬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間,占地300多畝。-

現存六大經堂為蘇古沁殿、洞科爾殿、卻伊日殿(顯教經堂)、當圪希德殿、阿會殿(密宗經堂)、日本倫殿(菩提道學經堂)等。蘇古沁殿為全寺-誦經之所。這些殿宇規(guī)模宏大,均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內塑像,壁畫,唐卡(卷軸佛畫)俱全,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達十米的釋迦牟尼銅像,或供高達九米的黃教始0喀巴銅像,或0金剛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綠度母塑像等。三座-府邸在阿會殿的南面,其中洞科爾-府規(guī)模宏大,為第二世-熱西尼瑪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倫諾爾匯宗寺甘珠爾瓦呼圖克圖和章嘉國師而建造的兩座府邸。[6]

建筑物外墻潔白方整,開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頂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筑坐落山谷內一處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蘇古沁獨宮、洞闊爾獨宮、當圪希獨宮、卻衣林獨宮、阿會獨宮、日木倫獨宮、甘珠爾府、章嘉府、蘇波爾蓋陵等,兩側還有一座座-居住的房舍。鼎盛時期廟內-有千多人。

蘇古沁獨宮坐落全廟的最前部,是舉行全體-誦經的場所。經堂內的立柱全用龍紋的栽絨毛毯包裹,地上滿鋪地毯,墻壁繪有彩色壁書,后廳及二、三層內供奉釋迦牟尼、宗喀巴及歷代佛師。在蘇古沁獨宮西面與其并列的卻人林獨宮,是講授佛教教義的地方,殿內的十公尺高釋迦牟尼銅像是全召最大的銅鑄佛像。高踞這兩宮之上的,是洞闊爾獨宮,是講授天文、地理的場所,門楣上懸掛著用漢、滿、蒙、藏四種文字書寫的“廣覺寺”匾額,宮前有講經臺,是-學經和口試之處。阿會獨宮位于山坡最高處,是傳授醫(yī)學的學部。日木倫獨宮為教義學部,專門傳授-歷史、教義、教規(guī)。

主要建筑位于山谷內一處突出的山坡上,主體建筑由六殿、三府、一陵組成,兩側還建有一棟-舍房。全廟占地面積約300余畝,殿宇和倉房2500余間,整個建筑采用西藏式建筑風格,平頂方形樓式結構,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其中最大的建筑為蘇古沁獨宮,里面供奉著最大的銅鑄佛像,以及釋迦牟尼,黃教創(chuàng)造人宗喀巴及歷代佛師,蘇古沁宮的西邊為講授佛教教義的卻依林獨宮。蘇古沁宮東側上面即為五當召的中心建筑,洞闊爾獨宮,緊靠其后的為圪希德獨宮,另外還有阿會獨宮和日本倫獨宮。除六殿外,三府為甘珠爾府、章嘉府、洞闊爾佛爺府,以及山坡最上層的蘇波勒蓋陵,即塔陵。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