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山東交警李玉講座心得體會報告 山東交警李玉講座心得體會報告總結(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7 01:58:45 頁碼:11
山東交警李玉講座心得體會報告 山東交警李玉講座心得體會報告總結(三篇)
2022-12-27 01:58:45    小編:ZTFB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22山東交警李玉講座心得體會報告一

因山的主峰頂部高大雄偉,方方正正,很像將軍印而得名。至于靈巖這個名字的由來,則與朗公的故事有關。朗公是東晉高僧,山東地區(qū)的佛教領袖,他常騎一頭毛驢四處宣揚佛法,人們只要聽到他的驢叫,即“從者如流”。傳說朗公來方山說法時,聽眾達千人之多,不僅人聽得入迷,而且“猛獸歸伏,亂石點頭”。聽眾把這一異狀告訴朗公,朗公說:“此山靈也,不足怪!”于是方山改名為靈巖山,靈巖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東面的朗公山上還有一塊高約十丈的奇石,遠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幾十棵松樹,像弟子隨侍于后。據說,這石頭就是朗公的化身。

靈巖寺的始建人叫法定,傳說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xx年)來此開辟山場,引泉建寺。那時的寺建在今天靈巖寺的北面,名叫神寶寺,隋代已有名氣。唐太宗貞觀年間(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遷到此處,成為我國佛教神宗的據點,與浙江天臺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棲霞寺合稱為天下寺院“四絕”,而靈巖寺更被稱為四大名剎之首。唐高宗與武則天去泰山封禪時,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這里建過行宮。相傳,靈巖寺鼎盛時期殿閣有四十余處,禪房五百多間,僧侶八百余人。禪宗提倡飲茶,從此飲茶盛行,是北方人開始以茶為飲料的原因之一。

靈巖寺有證可考的歷史是自唐代惠崇開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為鼎盛。靈巖寺風光優(yōu)美,殿宇崢嶸,布局宏偉,其中有極負盛名的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靈巖不成游”之說。

現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靈巖寺的第一道山門,建于清乾隆20xx年(1762年)。上面的“靈巖勝境”四個字就是乾隆皇帝御筆所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寺院廣場上的“大靈巖寺碑”是由元人文書訥題寫的。

石坊南面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個天然的車輪大小,南北相通的圓形洞孔,光線透過,不論晴天、陰天都像一輪明月高懸天上,人稱“明孔洞”,也是傳說中法定禪師的面壁處。

這是在靈巖寺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最負盛名的主體建筑——千佛殿。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當時叫大雄寶殿?,F在我們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的。大殿是木結構建筑,闊七間,深四間,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單檐廡殿頂,檐角向上伸出,像振翅欲飛的大鳥。殿前的多棱石柱,古樸莊嚴,雕琢精美,是唐代原物,也是現存不多的文物精品。

殿內四周墻壁上原有數以千計的,高約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故稱千佛殿。佛像表現的是分身釋迦牟尼集會講法的熱烈場面。但現在保存下來的不足半數。殿中央供奉著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東邊的是藥師佛,銅鑄,造于明憲宗成化20xx年(1477年),西邊是釋迦牟尼佛,也是銅鑄,造于明世宗嘉靖20xx年(1543年)。

殿內最引人注目,為歷代稱道的是兩邊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羅漢坐像。像高大約在101—120厘米左右。羅漢身上妝鑾均用天然礦物質顏料涂飾,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態(tài)、氣質刻畫細致傳神,表情動作無一雷同?;蚺闲念^,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個性鮮明,栩栩如生。連衣服上的皺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見。衣著打扮與人物性格十分貼切和諧,顯示了精湛的雕刻藝術。從泥塑的貼近現實的藝術風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學者梁啟超稱它是“海內第一名塑”。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于1983年11月23日參觀后題寫了“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碑文。它是我國泥塑遺存的藝術珍品,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也是研究我國佛教史的珍貴資料。

千佛殿東西兩側老干龍鐘的漢柏下是蘇軾的詩碑,字跡龍飛鳳舞,為寶剎增色不少。其實,蘇軾并未來到過靈巖寺,這首詩是他在徐州登云龍山時而作。

2022山東交警李玉講座心得體會報告二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身處的就是蓬萊閣景區(qū)了,這是蓬萊閣的正門,上面“人間蓬萊”四個字是蘇軾的手跡,我們游覽的路線是正門進,東門出,不走回頭路,大家可以在這里拍照留念。

拾級而上,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彌陀寺。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萊閣景區(qū)唯一的佛教寺廟。彌陀,是“西方三圣”之一阿彌陀佛的簡稱,彌陀寺就是為祭祀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里是彌陀寺前殿,也叫三門。左邊這尊白面善相、手持寶杵的叫密跡金剛;右邊這位赤面怒目、手持魔杵的叫散脂大將,兩位一左一右形成護衛(wèi)寺廟的第一道防線。

這里是彌陀寺的東、西廂。西廂,又叫祖師殿,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左邊為劉遺民、桓伊,右邊為陶淵明、慧然。東廂,也叫關公殿。中間主尊為關公,右為關平、王甫,左為周倉、趙累。

關公,大家都知道,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那佛家本是“六根清靜”之地,世俗的關公怎么會到佛寺里,成為佛界的神明?相傳晉代高僧智者大師居當陽玉泉寺里時,當地鄉(xiāng)民反映關公遇害,心懷憤恨,常于凄風苦雨之中顯靈大呼“還我命來!”智者大師敬仰關公為一代名將,仁義至極,因此設壇超度關公,并對關公顯靈說法,關公聞法后,愿做佛教弟子。智者大師念關公已入佛門,就將其塑在佛寺的伽藍殿。這段看自己發(fā)揮)宋代以后,統(tǒng)治者為鞏固政權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關羽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三國演義》問世以后,關羽名聲大振,由王升為帝,由帝升為大帝,成為華夏諸神中的一員。各地紛紛修建關帝廟,在北方更被尊為“武財神”,進入所有的商家之家。

正前方就是彌陀寺正殿,即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大雄”是釋迦牟尼的尊號,是古代印度佛教徒對這位至高無上的教主的敬稱,意思是說佛的法力無邊。大雄寶殿中間三尊為西方三圣,中間為阿彌陀佛,左為觀世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左右兩側各有九尊羅漢,共稱十八羅漢。阿彌陀佛是主宰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的極樂世界,又叫“接引佛”。阿彌陀佛是觀世音的父親,他和弟弟大勢至菩薩一起跟釋迦牟尼出家,合稱西方三圣,觀世音的名字便是釋迦牟尼起的,后來為了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也被成觀音,現在寺廟里的觀世音菩薩純粹是男性形象,這是從佛經傳來的,佛經里說觀世音可以隨機應變,用各種化身拯救眾生,因此就有了不同的形象和名稱。羅漢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他們在和尚之上,菩薩之下,和尚經修行,得了道,便可以升為羅漢,羅漢后來有多少,說法不一,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一百零八羅漢,五百羅漢,還有一千二百五十羅漢等,常見的是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兩種說法。

出了彌陀寺我們右手方向走,在我們左手方向有一塊碑。這是感德碑亭。清康熙換地曾下旨免了點賦稅,地方官員為拍馬屁而建成的。原碑早已毀壞,只剩下碑座,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為木石結構,式樣為八角十六柱,拱頂飛檐式。

拾階而上,我們來到丹崖仙境坊。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為它有了仙人的傳說和仙境的美稱,便名揚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尋仙和修仙,從一開始就與海中的神山聯系著。方士們很早就從事著去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覓取不死之藥的活動,并且慫恿帝王也去從事這類活動,三神山傳說的擴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島的仙境。在凡界人間,被稱為道教勝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道教勝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萊?,F在我們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來叫“丹崖勝境坊”,是木質結構。清光緒末年被毀壞,民國初年修復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毀壞,這是1981年下半年修復的?!暗ぱ孪删场彼膫€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閣時題寫的。因為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上,這里的石頭是紅褐色的,所以稱為“丹崖”。丹崖山古稱蓬萊島。自從有了三神山的傳說,在我們漢語的詞匯中,“蓬萊”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詞。蓬萊閣是建造在仙島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這個牌坊是蓬萊閣上標志性比較強的一個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攝影留念。)文山李啟垣在蓬萊閣上留下一副楹聯寫道:“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即是仙”。那跨過這座牌坊我們也就意味著得道成仙了,那各位仙友我們繼續(xù)游覽。

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天后宮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過去漁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來這里祈禱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無事。我們先往西走,到龍王宮去參觀一下。

龍王宮是蓬萊閣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個單體。這里供奉的是傳說中的四海龍王之首東海龍王敖廣。古時候,漁民們駕一葉小舟行駛在風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禍安寧和神靈聯系起來,于是,這籠罩著仙氣的丹崖山便被漁民派上了用場。唐代,漁民們便在丹崖極頂(即如今主閣的地方)建起了龍王廟。北宋嘉六年,登州郡守朱處約見這里山高海闊,景致很美,便把龍王宮西遷,在龍王宮原址修建起巍峨壯觀的蓬萊閣供州人游覽。為了不與漁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閣時朱處約還耍了一點心計,他在《蓬萊閣記》中說,五谷豐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賜,由于原廟址地勢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將龍王宮遷到如今這個地方。

龍王宮的占地面積為2117平方米。這里是龍王宮的前殿,里邊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這也是守護蓬萊閣的第二到山門。

這里是龍王宮的正殿,請看中間端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他身邊站立的是八位站官。東邊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負責夜間在海上巡邏,發(fā)現情況,就及時向龍王匯報,相當于現在的國防部部長。第二位是千里眼,顧名思義,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兩位是我們熟悉的雷公和電母。西邊第一位站官是趕漁郎,他負責把海中的魚趕到一起供漁民捕獲,也是最受漁民喜愛的一位。第二位是順風耳,與對面的千里眼是兄弟倆。第三位是風神婆,肩背風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風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樹枝蘸一下葫蘆里的水撒向人間,便會下起綿綿細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聽命于龍王的調遣。

后面是龍王宮的后殿。過去這里有龍王的木雕像和龍王出行的步輦、儀仗,那是人們?yōu)榱饲笥晁O的。古時候人們遇上酷旱,便到這里頂禮膜拜,然后頭戴柳條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著龍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兩邊住戶都要端水潑灑,討個吉利。人們求雨說來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屢求不應,人們便把龍王抬到烈日下曝曬。據說,曬到他受不了的時候,他就會興云布雨了。

出了龍王殿,我們往左手方向走,就來到了子孫殿。這是古時候求子求孫的地方,子孫殿門上書 “熊羆賜夢”的匾額?!靶芰`賜夢”是祝人生子的吉祥語。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過去,人們喜歡多子多孫,所以那些嫌兒子少的和沒有兒女的便到這里向送子娘娘許愿,祈求多生兒子或者生個好兒子?,F在實行的是計劃生育政策,所以這里就成為無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送子娘娘身邊供奉的是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們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體健康的。

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后宮所屬的院落。天后宮是蓬萊閣建筑群中規(guī)模最大的建筑單體,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占地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戲樓,戲樓系廟宇式二層樓閣建筑,木石結構。每年正月十六日為天后宮廟會,相傳這天是天后娘娘的生日,蓬萊百姓從宋朝開始就把這天當作節(jié)日來慶祝。人們從四面八方而來,組織各種民間活動,并在戲樓上獻演各種精彩戲劇,歌舞,給天后娘娘祝壽,戲樓一層南北向有門可通行,二層南半部為演員化裝候場和休息用,北半部為戲臺,四根石柱支撐垂珠簾容,北檐下懸“觀止矣”匾額。即“嘆為觀止”。意思是說看了這里的戲,別處的戲就不需要再看了。

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象三臺星座,三臺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屬太微垣(天區(qū)名)。乾隆年間,時任山東學政、大書法家阮元命名此石為三臺石,并刻石嵌在天后宮前殿外墻上。后來知府張酋認為六尊巨石排列形狀象極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稱為“坤爻石”。這六尊巨石,是開山建閣時留下來作為裝點的。古人認為:天為乾,地為坤,男為乾,女為坤,所以這個名字也昭示著天后宮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后供的前殿,又叫馬殿。內塑有兩尊護法神像,東為嘉應,西為嘉佑,傳說他們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后來改邪歸正成為保護天后的神將。

我們一起來看這兩塊刻石,東為草體“壽”字,西為花體“?!弊?。均為五代道教名士陳摶所書。這個“福”字是由田、給、于三字組成,意為種好田地、給人幸福。我們當地稱它為狗頭福,多摹寫在映壁上?!皦邸弊质怯伞案弧?、“弗”、“林”三個字組成,意為植好林木,富足長壽。(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呂周玉按他從華山帶來的拓片摹刻的。)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天后宮二進院落與三進院落之間,面對這一單脊雙出檐側開山木結構的建筑,稱垂花門。由門上兩個倒垂的貼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時皇族或達官顯貴內眷居室才有的專用裝飾,顯得莊重、嚴謹。據說在古時未經允許,貿然闖入垂花門,必受嚴懲。由此可見,天后娘娘地位極高。

請看這棵千年古槐-----唐槐。隨說他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樹齡了,但仍然枝繁葉茂,只是樹干已經中空。傳說當年八仙中的鐵拐李與呂洞賓在這里下棋,烈日當頭,為了遮蔭,鐵拐李從他那寶葫蘆里取出一粒樹種,撒在地下,霎時間長出了這棵大樹,于是濃蔭蔽日,涼風習習,好不逍遙。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天后宮失火,燒毀宮觀30余間,位于咫尺之間的這棵唐槐卻安然無恙,實在四令人稱奇!

看完唐槐,我們去天后宮正殿看看。

蓬萊閣的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宮廟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峽兩岸人民虔誠信奉的海神,各地稱呼不一樣,福建、中國臺灣稱媽祖,天津一帶稱天妃,一般漁民稱她是海神娘娘。據說,天后卻有其人,姓林,名默娘,福建興化府湄州島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由于她生下后從未啼哭過,父親給她取名“默娘”。默娘自幼聰明過人,襁褓中見神像,即“手作欲拜”狀。5歲能誦,〈觀音經〉,16歲得“天書”于枯井中,因而通曉變化,妙用玄機,并常能“乘席渡?!?、“乘云游島嶼間”,多次在海上保護遇難漁民和商船。

默娘28歲時,初夏的一天,父兄同船出海,突遇巨風狂浪,默娘手足若有所失,急赴海中,救兄生還,而父親卻遭滅頂之災。默娘在大海中遍尋父尸,三日后負父尸歸來,默娘悲哀日甚。九月九日。突然山頭羽化,因常常顯靈于海上,救苦救難,人們尊她為神。后來,歷代皇帝均有赦封。宋徽宗給神女提寫匾額,封為“崇福夫人”,南宋又封為“靈惠妃”,元世祖晉封為“天妃”。清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封為“天后”。

天后宮正殿為廟宇式建筑,長16.43米,進深14.61米。中央高臺上三面大水紋木格總的金身塑像為海神娘娘坐像,高約三米,侍立于左右的為四名侍女。東西兩側有八名站官,東側為東海廣德王、南海廣利王,是傳達天帝旨意的文官和手持萬法歸宗的文官。西側為西海廣澤王、北海廣潤王,另外兩位是傳達天后娘娘旨意的文官和掌管文印的文官。

后殿是天后的臥室,又稱寢殿。門上的匾額“福賜丹崖”四個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先生題寫的,意為天后娘娘把福氣賜給每一位來到丹崖山上的人。正中供奉的為天后娘娘,侍女侍立兩側。東西兩間設有木雕垂簾式寢床,是天后娘娘的臥室。二層是天后娘娘的梳洗的地方

現在,我們來到了蓬萊閣的主閣。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極頂,也就是前面所講的龍王宮舊址。始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是雙層木結構樓閣建筑,有人稱蓬萊閣為“江北第一閣”,并題有:“登上北方第一閣,身在蓬萊即是仙”的詩句。蓬萊閣歷經宋、明、清的修繕擴建,逐漸形成今日的規(guī)模。蓬萊閣東西兩側為耳房、偏房,對稱分布,這些臺階直接通往閣頂。蓬萊閣底層四面回廊,立有明柱十六根,正門上懸“蓬萊閣”的巨匾,為清代書法家鐵保手跡。蓬萊閣二層四面建有回廊,明柱十六根,環(huán)有木柵欄、木屏風,北面開窗。大家可以憑欄遠眺蓬萊市容市貌,也可以觀賞黃渤海的驚濤駭浪。我們現在就親身登臨感受一下。大家從左手方向上閣,右手方向下閣。

2022山東交警李玉講座心得體會報告三

各位朋友,咱們馬上就要到達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了。在此小張先給各位介紹一下蓬萊的概況,蓬萊位于膠東半島最北端,煙臺市西北方向約75公里處,隸屬于煙臺,北臨渤、黃二海,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1128平方公里,總人口44.7萬。 但就是這樣一個總人口不足50萬的一個縣級市,每年確能接待海內外游客200多萬人次。是什么使中外游客不遠萬里、紛紛沓來呢?那是因為蓬萊是一方充滿神話傳說、千百年來令人神往的“人間仙境”。為什么說蓬萊是“人間仙境”呢?有兩個原因;

大家都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拢@故事發(fā)生在哪呀?對就發(fā)生在這里。相傳當年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越喝越高興不知不覺的就喝醉了。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憑個自的寶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鐵拐李用的是他的寶葫蘆,漢鐘離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呂洞賓用的是寶劍,荷仙姑用的是荷花,蘭采合用的是花籃,韓湘子用的是瀟,曹國舅用的是手中的護板,張果老和他的神驢用的是笙。都知道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來,放在皮囊里。還有一首詩來說明此舉,“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來教世人做事要?;仡^看,便于總結經驗。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蓬萊小城不大卻與八位神仙有緣。

蓬萊另一個原因是跟“海市蜃樓”有關。相傳,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現一些怪異的影像,當時,人們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種現象,剛開始以為是妖怪,把他說成海中的達蛤蜊精吐出的氣,稱蛤蜊為“蜃”,非常害怕,燒香磕頭,祈禱“蜃”不要危害人間,久而久之,人們發(fā)現“蜃”并沒有威害人類,又把他說成是神山現世,傳說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銀修砌,樹上滿是玉石瑪瑙,還有仙人來回走動,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長生不死藥。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里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三座山非比尋常,還在不斷的變,其實他當時正是趕上了海市蜃樓,他驚奇的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鼻厥蓟蚀笙玻謫栂缮浇惺裁疵?。方士說一座叫“瀛洲”因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還有一座一時無法應答, 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蓬萊”者, “蓬草蒿萊”也。就這樣“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就這樣傳開了。

蓬萊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像秦始皇一樣聽說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來到這里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他為了能尋到仙山,在此專門修筑了一座小城,在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沒有秦始皇幸運,沒看到海市蜃樓,也沒找到長生不老之藥,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而修筑的小城賜名為蓬萊,聊以自慰。從此,這座小城就叫做蓬萊了。

其實秦皇漢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遠萬里來到蓬萊,都是來訪仙蹤、尋仙藥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樣自由自在、長生不老。把蓬萊奉之為“仙境”,實際上都是海市蜃樓給鬧得。其實海市蜃樓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介質時發(fā)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現象。而作為介質大氣,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溫度越高密度越小,溫度越低密度越大。蓬萊海市一般出現在春夏兩季,要海中有霧,還要刮東南風一到二級,這些條件具備后好要有最佳的觀賞角度才能看到。為什么蓬萊這邊經常出現海市現象呢?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蓬萊地處渤、黃海的分界線,而渤海的氣溫偏低,尤其是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氣溫容易較大的低于高層氣溫,這就形成了下層空氣密度大于上層空氣密度的逆溫現象。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尋,人間仙境尋神仙。蓬萊已經到了,就讓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威海位于山東半島東北端的黃海之濱,三年環(huán)海,一面接陸,東面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西與煙臺市接壤,素有“京津的門戶和鑰匙”之稱,總面5436平方公里,人口246萬,其中市區(qū)面積731平方公里,人口50萬,共轄三市一區(qū),榮成,文登,乳山三市,三市均為國家百強縣,一區(qū)是環(huán)翠區(qū),為威海市區(qū)所在地,其噪音指數,空氣質量,水質等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上世紀末獲得了聯合國頒發(fā)的人類居住環(huán)境獎,在獲獎的100多個城市中,威海是唯一一個亞洲城市。此外,威海也是第一個國家級衛(wèi)生城市,每年秋天,威海都要舉辦人居環(huán)境節(jié)。

(歷史)說起威海的歷史,可以用悠久兩個字來形容。大約在7000多年以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西漢時,這里還是一個偏僻的小漁村,當時稱作“石落村”或“落柑”,到了元朝稱作“清泉夼”,“夼”字是上下結構,上邊一個大下面一個川,意為有水的洼地,清泉即為溫泉,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威海的溫泉含量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又把這個名字解釋為清泉大川,可見在元朝,威海就是一個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好地方,到了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為了防止海上倭寇的侵擾,明朝在這里設衛(wèi)屯兵,取“威鎮(zhèn)海疆”之意,將此兵衛(wèi)命名為“威海衛(wèi)”,從此,“威?!遍_始作為地名出現。1888年,中國第一支海軍——北洋艦隊成立,并將水師提督衙門設在威海的劉公島。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威海軍民英勇抵抗,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致使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大家都知道香港被英國強租了120xx年,這段屈辱的歷史每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其實威海也曾被英國強租,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wèi),1930年被英國強租長達32年的威海才被國民政府收回。1938年,威海再度被日本侵占,日軍在此進行奴化教育,實行經濟封鎖,威海經濟蕭條,民不聊生,直到1945年威海才得以解放。1987年,威海脫離煙臺成為山東一個地級市。自解放以來,威海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已經從一個邊防小鎮(zhèn)發(fā)城成為一個經濟繁榮、海運發(fā)達、旅游旺盛的現代化城市。

人們都說威海是一個小城,小到什么程度呢?威海當地過去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一條馬路一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一個警察管全城,一家燒魚半城腥”,威海雖然小但是有自己的風格,雖然沒有太高的高樓大廈,但是其建筑錯落有致,布局合理,非常協(xié)調,其中威海的市委市政府大樓是模仿拉薩的布達拉宮建造的,素有“東方小布達拉宮”之稱。

韓國服裝城:威海是中國距離韓國最近的城市,有多近呢?說句玩笑話,水性好的可以直接游過去,在座的各位有沒有想偷渡過去的,想去的,可以在此下車,蠻方便的。在威海街頭處處可以看到韓國的店鋪餐館,威海路上跑的轎車大都是韓國產的,韓國和威海的貿易往來頻繁,我們將要參觀的韓國服裝城就是韓國商品在威海的一個集散地,韓國服裝城內出售的商品主要有三種渠道,大部分都是從韓國進口的,一小部分是把韓國的原材料進口在威海加工成的,還有一部分是利用韓國技術在威海投資制造的。服裝城內商品種類繁多,主要有服裝,飾品,漁具,手工藝品,生活用品等,價格非常便宜,在威海韓國服裝城有七八家之多,過會我們會去一家規(guī)模最大、商品最全的服裝城參觀。

煙臺

煙臺位于山東半島東部瀕臨黃海、渤海,總面積1.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30萬人,三面環(huán)海一面接陸,年平均溫度有12攝氏度,無嚴寒無酷暑。煙臺下轄芝罘、萊山、福山、牟平、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五區(qū),海陽、棲霞、蓬萊.招遠、龍口、萊州、萊陽七個縣級、及長島一個縣。

煙臺歷史非常悠久.據考證早在1萬多年前就有人在此居住。煙臺古稱芝罘,而我國最大的陸連島芝罘島就是在這里,從高處看芝罘島,它像一支深插入海中的靈芝,也許是這樣秦始皇才相信方士之言,不辭勞苦多次親自駕臨尋找不死仙藥。而芝罘的”罘”字上面一個”四”下面一個”不”字,這個罘還與秦始皇尋找不老仙藥有關。據傳,秦始皇平定天下后開始東巡,三次來此地都沒有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于是他便說:“第四次,我是絕對不會再來的”果然是是金口玉言,在第三次的歸途中,他便*了,這便是”罘”字的來歷。也許各位會問:“為何稱為煙臺”,這還要從以前說起,煙臺是延海地帶,所以以前經常受到外來侵犯,這里自古就是海防重地,明代時,在臨海的山路上修建起了狼煙墩臺,用于報警之用,狼煙墩臺非常有特點,因為狼煙墩臺燒的狼糞、硫磺和硝酸的混合物。大家可能奇怪,豬糞、馬糞不行嗎?這還真有講法,因為狼煙與其他煙不一樣之處在于,其他的煙冒上天空很快就會發(fā)散,而狼煙是不會發(fā)散的,所以一旦有海賊進犯,點狼糞冒出狼煙,提醒人們趕快防御,后來這座山便叫煙臺山,而煙臺也因此得名。

煙臺海岸線長909公里,海鮮自然十分豐富,其中有鮑魚、對蝦、扇貝等70多個品種。在這里我介紹最具特色的兩種。煙臺鮑魚.鮑魚單面,貝殼形如耳朵俗稱為“右耳”,肉質鮮美,自漢代便是宮廷供品,而鮑魚殼可治療白內障,將其磨成粉有消痰的作用,煙臺鮑魚可與墨西哥鮑魚相媲美,在世界享有一定美譽。另外煙臺對蝦是非常鮮美,不但肉質鮮嫩而且營養(yǎng)極高。每年9月打撈上來的對蝦叫做彩蝦,不但好吃而且婀娜多姿,被稱為”大蝦公主”。 煙臺土壤廢肥沃,雨水充足,氣候良好,所以非常適合水果的生長。大家一定都知道煙臺蘋果、萊陽梨吧,煙臺蘋果早在明代便開始種植.以個大、味道香脆可口而得名,據說煙臺蘋果的香氣有安神安眠的作用。如果有晚上失眠的朋友,你不妨在床前放個煙臺蘋果,它會讓你做個美夢的。而萊陽梨歷史也很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皮薄水分大,有清肺化痰的作用。那萊陽梨還出國呢,它遠銷日本、加拿大等國家。而用它做成的梨干梨脯更讓人拍手叫絕。

對外商埠的開辟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也推進了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說到煙臺當地的特色,您一定想到的是張裕葡萄酒。張裕葡萄酒是由我國愛國華僑張弼士于1892年所創(chuàng)張裕葡萄酒廠,它是我國第一個工業(yè)化的葡萄酒廠,當年張弼士先生應清廷之邀來煙臺考察,他發(fā)現煙臺的氣候非常適合種植釀造葡萄酒的良種葡萄,于是他便投資了300萬兩白銀,開辦張裕葡萄酒,當時是中國乃至全亞洲的最大的葡萄酒公司,在1920xx年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張裕葡萄酒獲得四枚金牌,1952年周恩來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就用張裕葡萄酒款待各國代表,現在張裕葡萄酒不但國內馳名,而且遠銷國外,它是中國民族工業(yè)的驕傲。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