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山東港航精神心得體會報告 山東港口發(fā)展體會(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7 17:57:20 頁碼:8
山東港航精神心得體會報告 山東港口發(fā)展體會(五篇)
2022-12-27 17:57:20    小編:ZTFB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對于山東港航精神心得體會報告一

大家看前面看到的就是蓬萊閣了,現(xiàn)在我?guī)ьI(lǐng)大家過去,不知道運氣好不好,能否看到海市蜃樓,大家默默祈禱吧。

那什么是海市蜃樓呢?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海市蜃樓就是近地面十強低溫時,空氣密度隨高度強烈減小,遠方地平線處的景物的光線經(jīng)折射到觀測者的眼睛。關(guān)于海市蜃樓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在此我也給大家講一下: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怪異的影像,當時,人們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種現(xiàn)象,剛開始以為是妖怪,把他說成海中的蛤蜊精吐出的氣,稱蛤蜊為“蜃”,非常害怕,燒香磕頭,祈禱“蜃”不要危害人間,久而久之,人們發(fā)現(xiàn)“蜃”并沒有威害人類,又把他說成是神仙現(xiàn)世,傳說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銀修砌,樹上滿是玉石瑪瑙,還有仙人來回走動,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長生不死藥。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里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三座山非比尋常,還在不斷的變,其實他當時正是趕上了海市蜃樓,他驚奇的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鼻厥蓟蚀笙玻謫栂缮浇惺裁疵?。方士說一座叫“瀛洲”因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還有一座一時無法應答, 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芭钊R”者, “蓬草蒿萊”也。就這樣“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就這樣傳開了。

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像秦始皇一樣聽說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來到這里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他為了能尋到仙山,在此專門修筑了一座小城,在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沒有秦始皇幸運,沒看到海市蜃樓,也沒找到長生不老之藥,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而修筑的小城賜名為蓬萊,聊以自慰。從此,這座小城就叫做蓬萊了。

大家都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這故事發(fā)生在哪呀?對,就發(fā)生在這里。相傳當年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越喝越高興不知不覺的就喝醉了。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憑各自的寶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鐵拐李用的是他的寶葫蘆,漢鐘離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呂洞賓用的是寶劍,荷仙姑用的是荷花,蘭采合用的是花籃,韓湘子用的是蕭,曹國舅用的是手中的竹板,張果老和他的神驢用的是笙。都知道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jù)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來,放在皮囊里。還有一首詩來說明此舉,“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來教世人做事要?;仡^看,便于總結(jié)經(jīng)驗。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蓬萊小城不大卻與八位神仙有緣。大家游覽一下接下來我們要去八仙過??诹?/p>

注意大家集合了,我們下面要去八仙過??诹?,八仙過海口的整個景區(qū)呢整個都漂浮在大海上,景中有海,海中有景,內(nèi)外海相連,形如寶葫蘆橫臥在大海上,剛剛呢我已經(jīng)給大家講過大仙過海的故事呢,接下來呢我們具體看一下。

各位親愛的團友們我們又見面了,接下來我們就要去長島。長島,歷稱廟島群島,又稱長山列島,由32個島嶼組成,島陸面積5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7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46公里,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 隸屬煙臺市。長島屬亞洲東部季風區(qū)大陸性氣候,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1.9℃,無霜期243天。 全縣森林覆蓋率53.2%,獨特的理位置和優(yōu)越的自然 條件, 使之成為候鳥遷徒的必經(jīng)之地,每年途經(jīng)的候鳥有200余種,百萬只之多,享有候鳥“驛站”的美譽,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接下來我們先去月牙灣,月牙灣位于從腸道去九丈崖的路上,長約2公里,宛如一勾巨大的新月。月牙灣最有情致之處就在于它的球石,這里可以說是一個珠光寶氣的球石世界,潔白的如美玉,晶瑩的賽琥珀,無論你在什么地方捧起,都會一刻也舍不得放下。

各位旅客,前面我們要到達的是九丈崖,九丈崖呢,高69.7米,是一座顏面幾百米的巨崖,由于千萬年來風浪的寢室,是呀漸漸形成了上凸下凹之勢,避免犬牙交錯,是眾多水鳥棲息的樂園。大家看前面那座塔就是九疊石塔了,它是由九層節(jié)理明顯的石英巖交錯而成,經(jīng)海浪的侵蝕,形態(tài)別致,與九丈崖組成了一對“母子崖”。

大家再往前看是著名的八仙石洞,八仙石有兩處海蝕大洞,大的深30余米,寬5米,洞頂近似拱門,傳說當年八年曾在此匯聚,洞內(nèi)石英石凹凸錯落,晶瑩剔透。大洞旁有一處小洞,寬一米,深二十多米,洞內(nèi)設(shè)有石桌,視窗,傳說是當年何仙姑的寢室。

前面走大家看到什么?對,一堆礁石,那像什么呢?像不像龍舌伸出海面?這就是龍舌垂釣島,這里海水通常,洞穴密集,是釣魚的理想之地。

前面我們要到達望夫礁,望夫礁呢是因為那里有一礁石形狀像一位婦女頭戴圍巾懷抱嬰兒,因此而得名,關(guān)于這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很有以前的一年臘月二十八,一位漁夫被迫出海打漁遭遇風浪,從此再也沒有回來。他的妻子悲痛欲絕,從此整天抱著不滿月的孩子站在海邊,期盼有奇跡出現(xiàn),多了多年,也不見回來,他變成了不動的石像佇立在那里。他也是舊社會長島千萬個愛情忠貞,命運凄苦的預付的縮影。

廟島群島山水相依如詩如畫,各島有各島之神奇。車由島又名萬鳥島是鳥的王國,萬鳥騰空,遮天蔽日,謂為壯觀。大小竹山島以竹得名,島上小河淌水,翠竹青青,在煙波海上呈現(xiàn)出一派秀麗的江南景色。而大小黑山島又是蛇的王國,島上繁衍生息著巨毒腹蛇一萬多條,成為我國第二大蛇島。砣磯島卻是石頭的世界,彩石林立,精美絕倫,整個島在彩石映襯下,成為一個圖紋多變,色彩絢麗的壁畫世界。而砣磯盆景和稱為“金星雪浪石”更使游人愛不釋手。廟島天后宮雄偉壯麗的殿堂可供游覽者觀賞、叩拜。玉石街橫臥碧海,連接南北長山島,烽山雕鷹飛天,鳥展萬鳥群聚,古城遺址文物眾多,航海博物館,記錄中國航海史的滄桑....,而最人神往和難得一見是那虛無縹渺,亦真亦幻的海市蜃樓了,資料顯示,長島是中國海市蜃樓出現(xiàn)最頻繁的地域,特別是七八月間的雨后。太多無法描繪的景觀使廟島群島無愧"海上仙山"的美譽。

海洋極地動物世界位于蓬萊至長島的必經(jīng)之路蓬萊客運旅游碼頭南,展示面積5.18萬平方米,規(guī)?;趾?,匯集了世界各地海洋生物豫動物上千種,它集眾家所長,并突出自己的優(yōu)勢特色,融科研教學,海洋生物展示何表演于一體,充分運用互動性、參與性、藝術(shù)性、科學性的手法,將人們帶入神秘的海洋大世界中。一舉創(chuàng)造中國海洋水族業(yè)的一流水準。

對于山東港航精神心得體會報告二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江北水鄉(xiāng)"棗莊做客。

我是棗莊國際旅行社的專職導游員,我姓牛,大家可以叫我小牛,很榮幸和大家一同游覽棗莊這片人杰地靈之地。

先簡單介紹一下棗莊的概況:棗莊市位于山東省南部,泰沂山區(qū)的西南邊緣,地處魯蘇交界,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和蒼山縣接壤,南臨江蘇省徐州市,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西望碧波蕩漾的微山湖,北連孔孟之鄉(xiāng)曲阜鄒城。

早在唐代就因村落中多棗樹而得此名。

在打造"江北水鄉(xiāng),運河古城"口號的引領(lǐng)下棗莊市依托其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推出獨具特色的五大類核心旅游產(chǎn)品。

今天我將帶領(lǐng)大家參觀游覽融自然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山岳型旅游資源的典型代表——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

看大家一幅迫不及待的樣子,我就不賣官子啦,請大家?guī)Ш秒S身物品,隨我下車。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棗莊市東北20公里處,此處群山連綿不絕,峰頭林立,自西向東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群山之中有一峰突起,如擎天柱直插霄漢,這便是抱犢崮。

相傳昔有王老漢抱犢耕種其上,后仙去,故此得名。

崮西南有一條深澗,泉水匯集于此,形成瀑布。

深澗東側(cè)有清華寺和巢云觀,半山處有洞數(shù)十個,洞內(nèi)外石壁上雕有千姿百態(tài)的佛像。

矗立崮頂,極目南天,平野如畫,東眺黃海,云霧繚繞,故有"君山望海"之稱。

周圍有巢云竹林、桃源仙境、生態(tài)奇觀等景點。

大家留意腳下,我們啟程登頂觀景。

抱犢崮原名君山,漢稱樓山,魏稱仙臺山。

其主峰位于蒼山縣下鄉(xiāng)村境內(nèi)。

海拔584米,為魯南第一高峰,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崮"。

概括起來抱犢崮有五大特色:

其一,抱犢崮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山腳下王嶺遺址、小古村遺址就是遠古歷史的鑒證。

且抱犢崮久負盛名,歷代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留下許多麗文華章和不少碑碣石刻。

相傳三國時有位魏國大臣著名書畫家曾學書于此。

其二,抱犢崮拔地通天,鶴立群山,以她獨有的"雄、奇、險、秀"而著稱。

晴日的早晨登臨崮頂觀云海日出,只見云水一色,一輪丹陽冉冉躍出云海,蔚為奇觀。

故有詩贊曰:"陡壁早邀淪海日,方臺平宿泰山云"。

這第三個特點便是洞天府第之譽。

山中道教宮觀、佛教寺院依山而設(shè)。

靈峰寺相傳為天下三十六福地之一,從寺中殘存的碑文看,寺廟始建于漢,為如來佛行宮,現(xiàn)存遺址佛樓門匾上清雍正皇帝親筆御書"釋迦文佛",被祈求功名的善男信女們頂禮膜拜。

各位如有誠意可在此燒幾柱香火祈求家人平安。

說到這第四個特點——"超天然氧吧"。

抱犢崮綠樹如茵,氣候宜人,森林總面積130平方公里,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已被列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森林公園。

其五,抱犢崮山水相融,景色優(yōu)美。

崮東麓的會寶湖、雙河湖像兩位嫵媚的少女,依偎在抱犢崮的懷抱中,湖光山色,碧波千傾。

雙河湖中的魚島已建成及休閑、度假、垂、療養(yǎng)于一體的大型休閑娛樂場所。

聽完"五奇"我們也來到"巢云竹林"啦!大家看,在抱犢崮西南有一條幽靜的深谷,遠離塵世,山水如畫。

這里原有古宗教建筑兩座,稱為清華寺和巢云觀,當?shù)厝怂追Q上觀、下觀。

上觀院內(nèi)有一棵大銀杏樹,虬枝旁逸,如擎天巨傘,看來至少有上千年了。

巢云觀后東側(cè)有個水簾洞,洞口石壁上終年有泉水滲出,斷斷續(xù)續(xù),如掛著一副晶瑩剔透的水晶簾。

西側(cè)有個桃源洞,宛如小廟堂,想必當年乃是一孤身老道修煉棲息之處,故有人稱之為"海西第一洞天"。

好了,大家可在此自由活動,拍照、許愿,二十分鐘后我們沿洞旁的天梯登崮頂俯覽四方美景。

借"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勇氣,我們已登上崮頂啦!各位是不是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呢?!裊裊煙云環(huán)繞峨峨崮頂,若隱若現(xiàn),宛如虛無飄渺的仙山瓊閣。

若在雨過天晴的黎明登山,則可以看到東方一片墨蘭的海水,鑲嵌于天際之間,令人心曠神怡,仿佛幻入仙境。

做過了神仙的美夢,再到十八羅漢洞中一探究竟吧!在山頂崮門東邊數(shù)十步的巨壁下,洞內(nèi)石壁上雕有佛像浮雕,造型生動,情態(tài)逼真,共十九尊,有的已面目全非,依稀可辨者只有少數(shù)幾尊。

置身在黃龍洞這秀色可餐的佳境,聽著叮咚的泉水聲,聞著誘人的野花香,吮吸著清爽的山野氣息,我們也結(jié)束了今天的抱犢崮之旅。

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旅途中如有什么不周之處,還請各位多多包涵,也希望您留下寶貴意見。

祝大家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各位,一路順風,謝謝,再見!!

對于山東港航精神心得體會報告三

聞名天下的蓬萊閣自建成雛形后,歷代文人騷客慕名而來者甚多,置此佳景勝地,他們往往雅興大發(fā),揮書潑墨。

在天后宮前院的戲樓兩側(cè)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像三臺星座。為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為三臺石,刻石嵌于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云南總督,精于書法,善于雕刻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為珍貴。

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草書體“壽”字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壽”字是五代時道人陳摶老祖寫的,看起來遒勁有力,瀟灑飄逸。它的另外特別處在于草寫的“壽”字竟是由“富、費、林”三字組成。據(jù)說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

在蓬萊閣主閣的閣底正門懸掛的橫匾“蓬萊閣”,是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字寫得雄渾有力,剛健俊朗。主閣后面間隔不遠避風亭和臥碑亭內(nèi),也各有珍貴的書法刻石。避風亭內(nèi)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軍事首腦袁可力的《觀海市》詩,字是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寫的,一代石刻高手為其刻石。因此,這九方石刻確為珠聯(lián)璧合之作,堪稱三絕。臥碑亭里的橫臥石碑則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手跡而彌足珍貴,臥碑正面刻的行草《題吳道子畫》,背面刻的是蘇東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眾多名人的墨寶中,有兩處別有典故。一處是蓬萊閣主閣后壁上的“海不揚波”,細看這氣勢雄偉的字體,你會察知那“不”字明顯是后來補上的。這是怎么回事?據(jù)介紹,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山東巡撫托渾布兼辦海防。當有一天他登上蓬萊閣時,望著廣闊無際的大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情。哪知道,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了,戰(zhàn)火蔓延至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一發(fā)炮彈(碰巧是啞彈)擊中了“不”字,于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這啟發(fā)人們沒有富強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愿望始終是個幻想。

另一處是蓬萊閣東側(cè)的“碧海丹心”石刻,這是著名愛國將領(lǐng)馮玉祥的手跡。馮將軍當年為何要寫這幾個字呢?據(jù)說,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戰(zhàn)爭最為艱苦的時候,馮玉祥將軍與國民黨元老李烈鈞等人同游蓬萊。憂于時局的李先生對馮將軍說:“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們身上了。”馮將軍對蔣介石當局明抗日、暗賣國的做法不滿,但又不能明說,只得苦笑。之后,李烈鈞先生揮毫寫下對聯(lián):“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辈⒆岏T玉祥將軍題橫幅。馮玉祥略一思索,提筆寫下了遒勁有力的“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fā)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后人感念他的愛國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東坡先生于1820xx年曾到登州(今蓬萊)任知府,只不過時間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調(diào)回京城,總共只干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里,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發(fā)現(xiàn)當時因新法中的鹽法禁止百姓賣鹽,所以導致不少原靠賣鹽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為此,蘇東坡寫了《訖罷登萊榷鹽狀》,列舉了許多事實,陳述了得失利弊,終使皇帝允許百姓隨便買賣食鹽,就市論價,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稅金。

為了紀念他為民請命的功德,當?shù)匕傩占Y興建了蘇公祠。后人有感而發(fā),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蘇公祠”的詩句。這啟迪世上的當權(quán)者,只有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才能流芳百世。

對于山東港航精神心得體會報告四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將帶領(lǐng)大家游覽靈巖寺。它地處長清縣萬德鎮(zhèn)東北七公里的靈巖山,位于泰山北麓主峰四十里處,是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F(xiàn)在我們的游覽車已進入了靈巖山,這里群山環(huán)抱,峰巒清幽,松柏蒼翠,泉水清冽,風景十分秀麗。明代詩壇領(lǐng)袖王世貞曾贊美這里是“泰山背最清幽處”。靈巖山原名方山、玉符山。

因山的主峰頂部高大雄偉,方方正正,很像將軍印而得名。至于靈巖這個名字的由來,則與朗公的故事有關(guān)。朗公是東晉高僧,山東地區(qū)的佛教領(lǐng)袖,他常騎一頭毛驢四處宣揚佛法,人們只要聽到他的驢叫,即“從者如流”。傳說朗公來方山說法時,聽眾達千人之多,不僅人聽得入迷,而且“猛獸歸伏,亂石點頭”。聽眾把這一異狀告訴朗公,朗公說:“此山靈也,不足怪!”于是方山改名為靈巖山,靈巖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東面的朗公山上還有一塊高約十丈的奇石,遠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幾十棵松樹,像弟子隨侍于后。據(jù)說,這石頭就是朗公的化身。

靈巖寺的始建人叫法定,傳說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xx年)來此開辟山場,引泉建寺。那時的寺建在今天靈巖寺的北面,名叫神寶寺,隋代已有名氣。唐太宗貞觀年間(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遷到此處,成為我國佛教神宗的據(jù)點,與浙江天臺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棲霞寺合稱為天下寺院“四絕”,而靈巖寺更被稱為四大名剎之首。唐高宗與武則天去泰山封禪時,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這里建過行宮。相傳,靈巖寺鼎盛時期殿閣有四十余處,禪房五百多間,僧侶八百余人。禪宗提倡飲茶,從此飲茶盛行,是北方人開始以茶為飲料的原因之一。

靈巖寺有證可考的歷史是自唐代惠崇開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為鼎盛。靈巖寺風光優(yōu)美,殿宇崢嶸,布局宏偉,其中有極負盛名的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shù)價值和觀賞價值,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靈巖不成游”之說。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靈巖寺的第一道山門,建于清乾隆20xx年(1762年)。上面的“靈巖勝境”四個字就是乾隆皇帝御筆所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寺院廣場上的“大靈巖寺碑”是由元人文書訥題寫的。

石坊南面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個天然的車輪大小,南北相通的圓形洞孔,光線透過,不論晴天、陰天都像一輪明月高懸天上,人稱“明孔洞”,也是傳說中法定禪師的面壁處。

這是在靈巖寺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最負盛名的主體建筑——千佛殿。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當時叫大雄寶殿?,F(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的。大殿是木結(jié)構(gòu)建筑,闊七間,深四間,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單檐廡殿頂,檐角向上伸出,像振翅欲飛的大鳥。殿前的多棱石柱,古樸莊嚴,,雕琢精美,是唐代原物,也是現(xiàn)存不多的文物精品。

殿內(nèi)四周墻壁上原有數(shù)以千計的,高約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故稱千佛殿。佛像表現(xiàn)的是分身釋迦牟尼集會講法的熱烈場面。但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不足半數(shù)。殿中央供奉著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東邊的是藥師佛,銅鑄,造于明憲宗成化20xx年(1477年),西邊是釋迦牟尼佛,也是銅鑄,造于明世宗嘉靖20xx年(1543年)。

殿內(nèi)最引人注目,為歷代稱道的是兩邊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羅漢坐像。像高大約在101—120厘米左右。羅漢身上妝鑾均用天然礦物質(zhì)顏料涂飾,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態(tài)、氣質(zhì)刻畫細致傳神,表情動作無一雷同?;蚺闲念^,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個性鮮明,栩栩如生。連衣服上的皺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見。衣著打扮與人物性格十分貼切和諧,顯示了精湛的雕刻藝術(shù)。從泥塑的貼近現(xiàn)實的藝術(shù)風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學者梁啟超稱它是“海內(nèi)第一名塑”。當代藝術(shù)大師劉海粟于1983年11月23日參觀后題寫了“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的碑文。它是我國泥塑遺存的藝術(shù)珍品,豎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也是研究我國佛教史的珍貴資料。

千佛殿東西兩側(cè)老干龍鐘的漢柏下是蘇軾的詩碑,字跡龍飛鳳舞,為寶剎增色不少。其實,蘇軾并未來到過靈巖寺,這首詩是他在徐州登云龍山時而作。

對于山東港航精神心得體會報告五

岱廟,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東岳廟、泰岳廟、岱岳廟,俗稱泰廟。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封禪和祭祀泰山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寺廟建筑中規(guī)格最高的。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總面積為9.6萬平方米,約合160畝。廟內(nèi)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86間,碑碣184塊,漢畫像石48塊,古檜、側(cè)柏212株。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遙參亭

為岱廟前庭,凡古代帝王有事于岱宗,必先至此進行簡單參拜,而后入廟祭神,所以又被稱為“草參亭”。亭為二進院落。前院正殿,明清時祀碧霞元君;兩側(cè)為東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xx年)同知泰安州事張奇逢立《禁止舍身碑》。后院中立四角亭,1983年重建;后山門內(nèi)東側(cè)有1990年立日本書法家柳田泰云書《李白登岱六首》詩碑。

亭前有石坊,額書“遙參亭”。兩側(cè)鐵獅對峙,旗桿高豎。坊前為雙龍池,清光緒六年(1880年)為引王母池水而建。池南為通天街,池西有唐槐一株。

亭后是岱廟坊,又名玲瓏坊。清康熙年間山東布政使施天裔重修岱廟時創(chuàng)建,并撰書楹聯(lián):“峻極于天,贊化體元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

正陽門

廟有八門。南向五門,即中為正陽,兩側(cè)為掖門;掖門兩側(cè),東為仰高,西為見大。東門名東華,又稱青陽;西門名西華,又稱素景;北門名厚載,又稱魯瞻。各門之上均有樓,前門稱五鳳樓,后門稱望岳樓。廟墻四角有角樓,按八卦各隨其方而名:東北為艮,東南為巽,西北為乾,西南為坤。門樓、角樓均于民國年間毀壞。1985年重建正陽門和五鳳樓,黃瓦蓋頂,點金彩繪,富麗堂皇,高聳巍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樓,五彩斗拱,飛檐凌云。

正陽門內(nèi)迎面是配天門,穿堂式,筑于石砌高臺上。門上懸當代書法家舒同書額。門內(nèi)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像,1920xx年毀,今為大汶口文化展室。兩側(cè)原有配殿:東為三靈侯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西為太尉殿,祀唐武宗時中書郎杜。兩配殿神像毀于1920xx年。

門兩側(cè)有碑碣21塊。東側(cè)有《宣和重修泰岳廟碑》、《大元太師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銘》、《大元重修東岳蒿里山神祠記》、《創(chuàng)塑州學七十子記》、《康熙重修青帝宮記》等;西側(cè)有《大宋封東岳天齊仁圣帝碑》、《大元創(chuàng)建藏峰寺記》、《供祀泰山蒿里祠記》、《可摘星辰方碑》、《泰山贊碑》等。

天貺殿

位于仁安門北,是岱廟主體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大殿建于長方形石臺之上,三面雕欄圍護,長48.7米,寬19.73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繪斗拱,畫瓦蓋頂,檐下8根大紅明柱,規(guī)模宏大,輝煌壯麗,與北京的故宮,曲阜的大成殿,合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宮殿”。殿內(nèi)祀泰山神,面容肅穆,氣氛莊嚴。像高4.4米,頭頂冕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儼然帝君。龕上懸清康熙皇帝題“配天作鎮(zhèn)”匾,門內(nèi)上懸乾隆皇帝題“大德曰生”匾。像前陳列明、清銅五供各一套及銅鼎、銅釜、鹵簿等。

大殿東次間有明代銅鑄“照妖鏡”一架,原在遙參亭,1936年移此。殿內(nèi)東、西、北墻壁上繪有巨幅壁畫,名《泰山神啟蹕回鑾圖》,長62米,高3.3米,描繪泰山之神出巡的盛況。東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鑾。整個畫面計675人,加以祥獸坐騎、山石林木、宮殿橋涵,疏密相間,繁而不雜,是中國道教壁畫杰作之一。大殿重臺寬廣,雕欄環(huán)抱。中置明代鐵鑄大香爐和宋代兩大鐵桶;兩側(cè)有御碑亭,內(nèi)立乾隆皇帝謁岱廟詩碑。

殿兩側(cè)原有環(huán)廊百間,與仁安門兩側(cè)的東西神門連接,內(nèi)繪十殿閻羅、七十二司。東廊中間有鼓樓,西廊中間有鐘樓,均毀于清末。1982年后,陸續(xù)重建環(huán)廊與鐘樓。今東廊內(nèi)陳列歷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漢衡方碑》、《漢張遷碑》、《晉孫夫人碑》、《魏齊隋唐造像記刻石》、《大唐齊州神寶寺之碣》、《唐鴛鴦碑》、《唐經(jīng)幢》、《宋升元觀敕牒碑》、《金濼莊創(chuàng)佛堂之記》、《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圖碑》、《登岱八首》、《太極圖》、《谷山寺敕牒碑》、《頌岱詩》、《乾隆御制詩》、《望岳詩》、《筑橋碑記》等名碑19塊。西廊內(nèi)陳列漢畫像石48塊。

殿前院,古柏蔽蔭,碑碣林立:東有《宋封祀壇頌碑》、《金重修東岳廟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廟碑記》;西有《大宋天貺殿碑銘》、明太祖御制《封東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觀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間《重修岱廟記》等。

漢柏院

位于廟東南隅,院內(nèi)原有炳靈殿,又有漢柏,故舊稱炳靈宮或東宮,今稱漢柏院。門內(nèi)巨匾高懸,李鐸書“炳靈門”。周圍有古柏5株,傳為漢武帝東封時所植。如今扭結(jié)上聳,蒼勁蔥郁若虬龍蟠曲。雖已膚剝心枯,卻新枝繼生。古人譽為“漢柏凌寒”,為泰安八景之一。樹下有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題《漢柏詩碣》。

院內(nèi)存歷代碑碣90塊,僅乾隆皇帝登岱傳作就有26塊,詩30首。亭臺及東墻內(nèi)嵌70余塊。著名的有張衡《四思篇》、曹植《飛龍篇》、陸機《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詩》。

東御座

位于漢柏院北,原為清代皇帝駐蹕之所。其垂花門與東華門相直,大門與漢柏亭相對。院內(nèi)殿宇毗連,步廊環(huán)圍,1985年辟為泰山珍貴文物陳列室。正殿內(nèi)按清宮設(shè)置作復原陳列,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飾掛屏。配殿內(nèi)陳列泰山祭器。殿前松柏下,東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廣生帝君之贊碑》,西有馳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殘字碑。

銅亭鐵塔

岱廟后院的東西兩側(cè),有兩處惹人注目的古跡,東為銅亭,西為鐵塔。銅亭又名“金闕”,為明萬歷四十一年(1620xx年)鑄。亭為銅質(zhì),施以鎏金,亭長4.4米,寬3.4米,內(nèi)祀元君銅像。璀璨耀目,端莊渾重,該亭以仿木結(jié)構(gòu)形式裝配而成,顯示了我國古代精湛的冶鑄工藝。西側(cè)的鐵塔為明嘉靖年間鑄,造型質(zhì)樸雄偉,原有13級,立于泰城天書觀,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軍飛機炸毀,僅存3級,1973年移此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