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廣西墜機事件心得體會感悟怎么寫 飛機墜機前是什么感受(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8 12:36:12 頁碼:10
廣西墜機事件心得體會感悟怎么寫 飛機墜機前是什么感受(8篇)
2022-12-28 12:36:12    小編:ZTFB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廣西墜機事件心得體會感悟怎么寫一

西街是陽朔最有歷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東臨漓江,直對東嶺,西對膏澤峰,旁靠碧蓮峰,寬約8米,長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產(chǎn)的檳榔紋大理石鋪成,暗青油亮,兩旁是清代遺留的低矮磚瓦房,白粉墻紅窗,透著嶺南建筑的古樸典雅。

當年的十字街部分是縣城繁華的商業(yè)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這里有經(jīng)營日雜煙酒的萬利祥,有經(jīng)營南貨土產(chǎn)出名的陳公興,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號,都是實力雄厚的粵商,是陽朔商界中的大款。另外本地商家劉來興等,他們對陽朔的經(jīng)濟生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箲?zhàn)勝利后,十字街商業(yè)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墻圍住,并不像今天這樣直通公路邊的膏澤峰下。要從西街出城須經(jīng)過江西會館對面一段小街叫西橫街的折向正西門才行,所以說西橫街實際上也是西街的組成部分。

后來,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為從西街方便出城便將城墻拆開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邊修建有最早的汽車站。當時,為適應潮流,遂把從東邊直到西城邊的一段改稱西馬路。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間因避忌“西”字而改稱東風路,取其“東風壓倒西風”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復舊名。

陽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陽朔最早的接觸和融合地。1920xx年左右基督教傳入陽朔,由李紹庚夫婦主持傳教,地點在西街東段一帶租一間民房進行,有數(shù)十人入教。當時負責桂柳區(qū)段的英藉傳教士陳法言等(系使用中文名)經(jīng)常路過陽朔,均到李先生家探訪,并在西街江西會館大門處拉手風琴唱詩以吸引群眾,進行布道,引得一街群眾圍觀。所以說陽朔西街的群眾是最早接觸洋人的。

李紹庚夫婦早年就讀于梧州建道學堂(香港建道神學院在梧州設立的學校),畢業(yè)后到各地傳教和教書為業(yè),30年代始定居陽朔,“七七事變”后,全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淪陷區(qū)難民紛紛南逃,當時廣西政府成立了“難民賑濟委員會”,陽朔也相應設立了分支機構。李先生出于教義博愛之心,積極參與賑濟工作,負責難民收容事宜。一天,在難民登記冊上發(fā)現(xiàn)有來自上海商務印書館的英文校對馬澤生,李先生念及國難之際,有用人才淪為難民,實為可悲可惜。通過面談,請其為家庭老師,為自己子女教些英語,解決其生活問題。當時西街一些商號老板聞訊后也將子女送來學習。因求教人數(shù)逐步增多,家中容納不下,馬先生遂將課堂遷往廣東會館(馬澤生系廣東番禺人)繼續(xù)教學。使用的課本為正中書局出版,當時桂林中學普遍采用此書。這就是陽朔有史以來第一個英語學習班。學習班一個叫李春茂的英文進步很快,不久便用英文為西街上的“西林照相館”設計了中英文的廣告牌,受到稱贊,可以算得上是西街的第一塊英文招牌了。

國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機構也南遷到達陽朔,大部分入駐西街盡頭體育場后的中山紀念堂,繼續(xù)從事研究工作,其中有歷史及生物所的研究人員,他們的文化層次很高,也非常愛好體育運動,經(jīng)常與當?shù)厝罕娕e行籃球、足球演練和比賽。

另一南遷到達陽朔的群體是國民政府軍官外語補習班。該班為國民政府培訓駐外武官和軍事代表及翻譯人員而設,有英、法、德、日、俄五個語種。老師以中國人為主,也聘有部分外籍人員任教。我國著名科學家李四光、竺可禎都曾到外語班作演講和授課。一時間碧蓮峰下、西街處處外語聲聲,另有一番景象。

外語班在陽朔開辦約半年,后遷往重慶,抗戰(zhàn)勝利后遷回南京。

除此之外,隨遷到陽朔的尚有“敵國人民收容所”,他們是德、日、意等國僑民。駐桂林的美英盟軍人員也經(jīng)常到陽朔來,西街成了多國人員的集散地。當時的陽朔縣城由2500多人猛增至一萬多人,人員紛雜,語言南腔北調(diào)、中西合璧。這是陽朔西街在歷史上曾經(jīng)最輝煌的時期。

當時到陽朔的各界名人有何香凝女士、宋哲元將軍、柳亞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人士及文化名人。藝術大師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黃賓虹都在西街住過,他們都創(chuàng)作了以陽朔和漓江為題材的繪畫作品。

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到陽朔游覽時,在西街與一叫陳家晃的小學生親切交談并合影留念,當時傳媒譽為“愛國華僑與祖國同胞相聚,陳陳一家巧遇朔城相親”,為西街增添了一段佳話。

新中國成立后,中蘇關系處于良好階段。50年代中期,一些援華的蘇聯(lián)及東歐國家的專家不時也到陽朔游覽,這是解放后最早到陽朔的外國人。當時蘇聯(lián)的著名油畫家馬克西莫夫以及一些攝影家都到過陽朔。蘇聯(lián)的《鱷魚》畫報及《蘇聯(lián)畫報》等刊物都發(fā)表有陽朔水東門碼頭及西街街景的美術作品和照片。

60年代到陽朔的外國人比較少,但作為貴賓的代表團游覽陽朔還是有的,重要的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丹麥女王伊麗莎白、尼泊爾首相比斯塔及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等一批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他們在陽朔碼頭上岸以后大都步行游覽西街,陽朔人民都自覺地在西街兩旁夾道歡迎。到訪次數(shù)最多的要算西哈努克親王。

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有將近40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到西街參觀游覽。議會領袖、副總統(tǒng)、副總理及內(nèi)閣部長級的外賓更是不計其數(shù)。曾任美國總統(tǒng)的尼克松、卡特、布什曾到陽朔并在西街上漫步游覽,卡特與夫人更是在街上騎自行車觀光,他們都對陽朔的風光和民風稱贊不已。1998年7月2日克林頓總統(tǒng)訪問陽朔漁村和西街后,在國內(nèi)外更是掀起一股陽朔西街熱。

西街是中西文化完美的結合。歷史上西街除了幾家店鋪外,居民大多數(shù)是農(nóng)民,相當長一段時期保持著“半是鄉(xiāng)村半是店,可為生意可為耕”的半商半農(nóng)狀態(tài),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達和鄉(xiāng)里人忠厚的雙重性格?,F(xiàn)在的西街,雖然已經(jīng)成了陽朔主要的旅游服務街,西街人仍保持著忠厚淳樸的品格。西街仍然較好地保持著樸實無華的迷人古貌:一條暗青色石板路,兩排清代遺留下來的低矮的磚瓦房,翹角飛檐、雕梁畫棟的江西會館,展示著幽幽古色,散發(fā)著濃濃的古香。走進西街,就像走進了一座整潔的農(nóng)家大院,你會受到熱情的款待,你會買到中國味十足且價廉物美的物品,你會品嘗到可口的中、西餐點,你會感受到在家里一樣的適意。在西街,不用擔心被“宰客”。人們說,西街,充滿著優(yōu)秀的中華古風。

70年代初,陽朔縣正式對外開放,許多西方游人在飽覽了漓江風光以后,來到陽朔,無意中走進西街,發(fā)現(xiàn)在這奇山秀水之中,竟還有一條這么迷人的小街。這些西方人像當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紛紛把對西街新奇而粗淺的印象寫在了西方各國出版的旅游指導書上。到了80年代,自助旅游興盛,西方的自助旅游者到了西街。這些被西方鬧市的喧囂和快節(jié)奏的工作攪得身心疲憊的西方人,似乎在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灣。許多西方游客因?qū)ξ鹘职V迷而流連忘返。有在這里住幾天的,有住十天一個月的,甚至有住半年或幾年的;近兩年來,每年來西街的自助旅游者都超過十萬人次。西街的名聲也越來越響,成了名副其實的既有濃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有鮮明西方特色氛圍獨特的街道。

西街是中國最大的英語角。盡管西街學外語已有60多年歷史,但真正興起學外語熱是80年代,隨著外賓的增多,西街人為了與西方游客做生意、打交道,又自發(fā)地學起了英語,而且是男女老少全體參加。1993年,一位叫歐文的青年人獨自來到陽朔謀求發(fā)展,被這里的外語氛圍迷住了,認為是天下辦外語教學的最佳場所。經(jīng)過不懈努力,他辦起了一所民間的巴克蘭商務外語學校。六年過后,該校已初具規(guī)模,擁有包括外籍教師在內(nèi)的師生500多人,培養(yǎng)了大批外語實用人才,同時也為外國人學中文及東方傳統(tǒng)文化藝術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地方,受到中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認同。巴克蘭的口語訓練營地及電腦室均設在西街。美國亞西國際教育顧問公司也在陽朔安營扎寨,這些學校和單位為陽朔和桂林提供外教和培訓商務英語人才。

1999年暑假,陽朔縣政府特邀“瘋狂英語”教學法的創(chuàng)始人李陽先生到陽朔興辦“英語夏令營”活動,600多人聞訊蜂擁而至報名參加,由于名額限制,很多人想來都沒有辦法。當時整個西街的餐廳、酒吧、咖啡館人滿為患,他們與陽朔的外國游客互相學習語言,探討中西文化的差異與共同。在此期間,專門為此前來觀光的國內(nèi)游客達萬人,令以往寧靜的西街著實火爆了一陣。

在西街,大多數(shù)經(jīng)營者懂英語,經(jīng)??梢钥吹轿鹘秩擞糜⒄Z流利地與西方游客們談生意或聊天,甚至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或十來歲的小孩,都能用英語跟“老外”們拉呱幾句。許多西方游客都說,來到西街沒有異域感,不用比手畫腳就能與當?shù)厝私涣鳌N鹘值挠⒄Z環(huán)境,還吸引了我國許多外語院校的學生和一些準備出國的人員,紛紛來西街實習英語,享受這不用出國的英語環(huán)境。一些專業(yè)權威人士來西街考察以后,都認定西街是目前中國大陸最大的天然“英語角”。

西街是孕育跨國婚戀的溫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街人逐步地改變了保守的傳統(tǒng)觀念,尤為突出的是婚戀觀。許多街的年輕人都接受了“愛是沒有國界的”觀念。也由于西方人來的多了,接觸多了,街人似乎已經(jīng)逐漸淡化了“土人”與“洋人”的分別。更主要的是,許多西方人經(jīng)常來西街或長住西街,使西街的姑娘小伙們與西方的小伙姑娘們有了接觸和了解的機會,有培養(yǎng)感情的條件,以致頻頻產(chǎn)生了跨國婚戀的故事。在90年代的20xx年間,西街的或在西街工作的小伙子娶外國妻子、姑娘嫁外國郎的跨國鴛鴦就有百余對,其中有幾對是西方小伙來西街當上門女婿的?,F(xiàn)在,不少的西街人稍有空閑,便忙于出國走親戚,而且很豪邁地說,現(xiàn)在交通、通信都很方便,到歐洲走趟親戚比過去農(nóng)村來趟縣城還容易。一些沒有條件來西街當女婿當媳婦的西方人士,干脆舉家搬到西街長住。現(xiàn)在,在西街落戶或做生意的境外人士已有2 0多戶,西街上的西餐館相當多是“老外”當老板。因此,人們又給西街起了個雅號“地球村”。

西街成了陽朔新的人文景觀。近幾年,西街的“洋現(xiàn)象”成了媒體追蹤的熱點。中央電視臺及各級各地甚至西方一些有影響的媒體,都大量地向人們介紹西街,弄得人們心癢癢的,都想來一睹西街的風采。許多人利用節(jié)假日扶老攜幼來“看西街”;許多外地學校組織英語“夏令營”、“冬令營”,一批一批的學生涌進西街。西街人以自己的淳樸和忠厚,像接待外賓一樣地接待這些來自近的遠的、鄉(xiāng)下的城里的“老鄉(xiāng)”們。一些難得見到外國人的人們,第一次往往是懷著忐忑的心情來西街的。其實,你要到西街去,任何顧慮都是多余的。西街人為“老鄉(xiāng)們”想得很周到,凡是用外文注明的地方,都附有中文;如果你想跟老外們搭個話試試自己的外語水平,只要你跟店主或服務員說明,他們會熱情地為你“牽線搭橋”;如果你想要個西餐開開“洋葷”,服務員也會告訴你刀叉怎么拿,牛排怎么切。一位初次來西街的東北姑娘說得好:“外國人來這里都跟在自己家里一樣,咱們中國人還扭捏個啥勁呵!”

關于廣西墜機事件心得體會感悟怎么寫二

大龍?zhí)毒皡^(qū)位于柳州市區(qū)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guī)劃面積約544公頃,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游覽區(qū)。

龍?zhí)豆珗@林木蒼翠、群山環(huán)抱、自成屏障,臥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態(tài)各異,聳立于一湖(鏡湖)二潭(龍?zhí)?、雷?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zhí)丁惫欧Q“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jīng)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jīng)“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后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里,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溫如恒(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fā)來。寒云如可臥,不必問蓬萊”?!褒?zhí)秳倬场狈路鹋钊R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為民禱雨于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現(xiàn)建有“禱雨文碑亭”、“祭臺”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筑,此外尚有張垂釣遺址“張釣臺”。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跡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nèi)諸峰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于傳說: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臥虎山“龍?zhí)痘④S”、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峰“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公園在規(guī)劃和建設上,別具匠心地以

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風物民俗為主要造圖內(nèi)容,融少數(shù)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為一體。

壯鄉(xiāng)、瑤山、苗嶺、侗寨傣村等少數(shù)民族風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習俗建造?;蛞郎桨⒒蚋呔嵘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別致,建筑精工。民族風情游覽線已初具規(guī)模,以“鼓樓”、“龍?zhí)讹L雨橋”、“木樓民居”和“輕松山房”等建筑組成的侗寨蔚為大觀。靜臥鏡湖之上的“龍?zhí)讹L雨橋”系仿木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筑,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為藍本設計、建造而成。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鼓樓為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裝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nèi)設景廊,盤旋而上,上懸“款鼓”,既體現(xiàn)侗人擊鼓示警聚眾之意,又應合游人登高望遠之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仿佛笙歌陣陣回蕩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蔥籠。風情線上的“壯鄉(xiāng)”便座落其間,對歌亭,鎮(zhèn)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人。

千欄式建筑——壯民居緣水修筑,極富水鄉(xiāng)生活情趣。傣村已建有民族餐廳,傣亭等,建筑多以徒坡屋面見長。村內(nèi)竹籬環(huán)繞,綠草如茵、魚尾葵、假檳榔、伊拉克蜜棗等亞熱帶植物和別致的傣式建筑相映成輝,形成一派南國風光。到龍?zhí)豆珗@游覽不僅可以飽覽亞熱帶巖溶地區(qū)的奇山秀水,風格各異的少數(shù)民族建筑;還可以欣賞民族村寨內(nèi)多姿多彩的少數(shù)民族歌舞表演,品嘗別具一格的少數(shù)民族菜肴。

關于廣西墜機事件心得體會感悟怎么寫三

桂林七星公園位于桂林市漓江東岸,整個公園面積137.4公頃,因有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最大的以巖洞為中心的綜合性公園。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七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稱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稱月牙山,山多溶洞,著名的七星巖就在普陀山腹,巖洞雄奇深邃,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ё税賾B(tài)、蔚為狀觀。小東江經(jīng)花橋順月牙山蜿蜒南流,水中青峰橋影相映成趣。七星公園具有典型的巖溶地貌景觀,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于一體。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時代,七星巖就成為瀏覽勝地。歷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棲霞真境”、“月牙虹影”、“駝峰赤霞 ”、“龍隱奇跡”等名勝。公園內(nèi)摩崖碑碣有500多件,為山水增添了歷史文化的光彩。

花橋坐落在七星公園西面,橫跨小東江與靈劍溪會流處。原名嘉熙橋、天柱橋,為石砌5孔,始建于宋。明代作過兩次大修,因時值春夏,該處屬郊外,山花爛漫, 故更名花橋。

1949年前,石橋部分橋墩下沉,橋欄崩塌。1965年整修后,橋全長134.66米,由水、旱兩段組成。水橋?qū)?.9米,4大拱,拱圈倒映水面,狀如滿月,有“花橋虹影”美譽。旱橋?qū)?.3米,7小拱,水橋上建有風雨長廊。

于花橋觀景,山光水色,幽雅綺麗,讓人心曠神怡。然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觀月,有月看水中映月,無月看橋孔影月。四孔臨水,圓月可數(shù),正是:花橋常有月,慧眼數(shù)團圓。

七星巖古時稱棲霞洞,在七星公園內(nèi)普陀山腹,眼洞內(nèi)原來是一段地下河,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由地下河形成的巖洞一般有兩種地形;一是“巖洞的侵蝕地形”,如洞內(nèi)的“銀河鵲橋”景點,就是一個巨大的廳堂,宛如天空;二是“巖洞的堆積地形”,由石鐘乳、石筍、石柱等次生沉積物組成,具有各種形態(tài),千奇百怪。今依民間習慣稱呼,又據(jù)巖內(nèi)明代桂林畫家張文熙所題“第一洞天”之義,定名為“七星洞天” 。

七星公園內(nèi)駱駝山即駝峰,在普陀山南麓,是地殼運動融蝕后的一塊殘石,原名酒壺山,因其形狀像老式酒壺,山南刻有“壺山”二字。

駱駝山末有一江南名士隱居于此,以栽花種桃,著書立說為生,死后,葬于壺山南麓。舊時,朝陽映于壺山桃林,桃花紅遍,故有“壺山赤霞”之譽。壺山酷似伏地駱駝,今游人見之,直呼為駱駝,足見形象逼真故可稱“駱駝赤霞”。

山南側是盆景苑,近20xx盆的各類盆景俱屬珍品,各具神韻,意趣天成。景區(qū)內(nèi)建有魚池、疊石、平橋、曲廊、水榭、亭臺,曲折清幽,如入仙境。

七星公園內(nèi)桂海碑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桂林市區(qū)七星公園月牙山瑤光峰南麓,由 龍隱洞、龍隱巖兩處石刻組成。此處“壁無完石”,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余方,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民族關系等。形式有詩詞、曲賦、銘文、對聯(lián)、圖像等。書體楷、草、隸、篆俱全。年代最早的,是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張浚、劉崇龜?shù)摹抖霹N花唱和詩》。宋碑有130多方,著名的《元佑黨藉》碑,反映北宋末年統(tǒng)治階級的內(nèi)部斗爭,是國內(nèi)現(xiàn)存唯一完整的一塊,史料價值很高。《平蠻三將題名》碑,記錄了宋朝狄青、余靖平定儂智高反抗朝廷的史實。梅摯的《龍圖梅公瘴說》,尖銳指出當世 “ 民怨神怒 ”之源,在仕宦群中普遍存在的“五瘴”,而“仕者或不自知,乃歸咎于土瘴,不亦謬乎”!郭沫若讀后,贊為“梅公瘴說警人心”。石曼卿(延年)《餞葉道卿題》28字,筆法堅勁,是傳世稀品。米芾、程節(jié)《贈、答詩》,朱唏顏、章峴、方信孺以及明人周進隆、清人謝啟昆的題詩,都有較高藝術水平。清康熙四年(1665)所刻陽線觀音像,線條精細,面容豐滿,髻堆上有三個小頭像,額間有一只小眼睛,嘴唇上還有兩撇胡須,形象十分奇特。清人所書“佛”字,糅書、畫為一體,匠心獨具,頗有欣賞價值。龍隱巖左側現(xiàn)已增建碑閣,展出歷代文化名人歌詠桂林山水的詩詞曲賦以及題榜、銘記的碑刻和拓片。

七星景區(qū)位于桂林市區(qū)漓江東岸,是桂林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景區(qū)內(nèi)最有名的景點是駱駝山和七星巖,當然還有很多人對花橋感興趣,那是一座很漂亮的宋代石拱橋。景區(qū)內(nèi)還有動物園和攀巖、野戰(zhàn)等拓展項目。

來了桂林,大部分的人都想看下溶洞,如果不想到銀子巖那么遠,那七星景區(qū)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它位于市區(qū),交通也便捷,還可以順帶逛逛這個桂林出名的公園和玩玩公園里的其他的項目,比如帶孩子的可以去下動物園看熊貓,對拓展有興趣的還可以玩玩冒險樹。

如果本身你有打算去銀子巖,那其實七星景區(qū)沒有什么來的必要,因為溶洞說來也都類似。而駱駝山其實就是外形像駱駝的山,3分的形似7分的想象,并且在公園外就已經(jīng)可以看見,只是沒那么近而已。畢竟這是個門票75元的公園,而且里面的小景點都還需要另外收費。拓展要收費、動物園要收費、銀子巖也要收費,所以即使這個公園環(huán)境及文化底蘊都不錯,但花個75元逛個城市公園看看駱駝山,想來,還是不核算的!

七星景區(qū)一共有4個門:花橋大門也就是東門,是正門;龍隱大門是北門、它靠近靈隱寺和兒童樂園;駝峰大門是西門,也是公園的后門,靠近動物園和駱駝山;棲霞大門是南門,靠近棲霞寺。哪個門進入都可以,可以根據(jù)自己的交通或者地理位置選擇比較近的門進入。

一般游客從花橋大門進入的最多,可能是因為這個是正門的關系,并且這個門最大。給出正門進入的游覽路線供參考,當然真的去游玩的時候可以很隨意,比如不想看動物的可以去掉動物園,不想吃飯的可以去掉月牙樓等,不是一定要按照行程走,行程基本只是依次經(jīng)過的景點順序。

花橋大門進-花橋虹影(是座宋代石拱橋)-棲霞禪寺(唐式建筑風格寺廟)-七星巖(溶洞)-駱駝峰(桂林市名山之一,因其狀態(tài)酷似駱駝,遂名之,駱駝峰旁邊還有新的拓展項目冒險樹。)-動物園(里面可以看到熊貓)-天權湖-華夏之光廣場(有個五彩石雕壁畫)-桂林名樓月牙樓(可品嘗百年“姑子面”及特色素宴)-花橋大門出。

以上游覽方式:步行游覽時間約2.5小時,如果嫌累也可以考慮乘坐電瓶車游覽,時間約1.5小時,電瓶車費用15元,電瓶車可直達景區(qū)花橋大門和駝峰大門。

桂林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位于桂林市區(qū)漓江東岸,距市中心1.5公里,因七星山的七個山峰, 猶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墜地而得名。 七星景區(qū)是桂林市最大, 游客最盛, 歷史性最長的一個綜合性公園,集桂林山、水、洞、石、庭院、建筑、文物之大成,是桂林山水精華景觀的縮影。 七星公園是桂林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總面積137.4公頃。

園內(nèi)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整個公園匯集了山、水、洞、石、庭園、建筑、文物的精華,還包括了一個動物園在其中,是桂林公園的杰作。從天空上俯瞰,七星公園的七座山頭就像天上的北斗七星,前面有三座山峰,像斗柄,叫“月牙山”;北面有四座山峰,像斗勺,叫“普陀山”。兩山七峰,好像天山的“北斗七星”,合稱“七星山”。七星公園和七星巖也因此而得名。

除了享有盛名的七星巖以外,里面還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桂海碑林博物館。著名景點有:“北斗七星”、“花橋虹影”、“月牙仙境”、“龍隱奇跡”’、“普陀石林”、“棲霞真境”、“壺山赤霞”、“桂海碑林”、“華夏之光”、“盆景藝苑”等。整個公園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曠開闊,早在隋唐時代已成為游覽勝地。鄧小平、郭沫若、克林頓等許多中外名人、政府首腦曾到過公園內(nèi)參觀游覽。七星公園共有四個門,您參觀游覽的時候可盡量不走回頭路,合理安排線路。

關于廣西墜機事件心得體會感悟怎么寫四

大龍?zhí)毒皡^(qū)位于柳州市區(qū)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guī)劃面積約544公頃,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游覽區(qū)。

龍?zhí)豆珗@林木蒼翠、群山環(huán)抱、自成屏障,臥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態(tài)各異,聳立于一湖(鏡湖)二潭(龍?zhí)?、雷?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zhí)丁惫欧Q“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jīng)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jīng)“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后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里,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溫如恒(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fā)來。寒云如可臥,不必問蓬萊”?!褒?zhí)秳倬场狈路鹋钊R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為民禱雨于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F(xiàn)建有“禱雨文碑亭”、“祭臺”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筑,此外尚有張垂釣遺址“張釣臺”。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跡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nèi)諸峰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于傳說: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臥虎山“龍?zhí)痘④S”、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峰“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公園在規(guī)劃和建設上,別具匠心地以

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風物民俗為主要造圖內(nèi)容,融少數(shù)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為一體。

壯鄉(xiāng)、瑤山、苗嶺、侗寨傣村等少數(shù)民族風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習俗建造。或依山傍水、或高踞山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別致,建筑精工。民族風情游覽線已初具規(guī)模,以“鼓樓”、“龍?zhí)讹L雨橋”、“木樓民居”和“輕松山房”等建筑組成的侗寨蔚為大觀。靜臥鏡湖之上的“龍?zhí)讹L雨橋”系仿木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筑,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為藍本設計、建造而成。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鼓樓為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裝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nèi)設景廊,盤旋而上,上懸“款鼓”,既體現(xiàn)侗人擊鼓示警聚眾之意,又應合游人登高望遠之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仿佛笙歌陣陣回蕩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蔥籠。風情線上的“壯鄉(xiāng)”便座落其間,對歌亭,鎮(zhèn)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人。

千欄式建筑——壯民居緣水修筑,極富水鄉(xiāng)生活情趣。傣村已建有民族餐廳,傣亭等,建筑多以徒坡屋面見長。村內(nèi)竹籬環(huán)繞,綠草如茵、魚尾葵、假檳榔、伊拉克蜜棗等亞熱帶植物和別致的傣式建筑相映成輝,形成一派南國風光。到龍?zhí)豆珗@游覽不僅可以飽覽亞熱帶巖溶地區(qū)的奇山秀水,風格各異的少數(shù)民族建筑;還可以欣賞民族村寨內(nèi)多姿多彩的少數(shù)民族歌舞表演,品嘗別具一格的少數(shù)民族菜肴。

關于廣西墜機事件心得體會感悟怎么寫五

七星公園位于桂林市區(qū)漓江東岸,小東江流貫其間,占地面積100余公頃,因七星山的七個山峰,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墜地而得名。公園內(nèi)有“北斗七星”、“駝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勝景,占領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點有七星巖、龍隱洞、月牙巖、曾公巖、駱駝山、龍隱巖和花橋、月牙樓、兒童樂園、動物園、三將軍及四行孤軍墓、清真寺、盆景藝苑、桂海碑林等。為桂林最大,游客最盛,歷史性最長的一個綜合性公園。

七星山在漓江東岸,距市核心1000米,由普陀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4峰與月牙山玉衡、開陽、瑤光3峰組成,海拔順次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7個山尖簡直擺在一個程度上。普陀月牙,一東一西,彼此連屬,散布如太空北斗七星,山名以此而來。山體面積51.5公頃,以巖多洞奇著稱。七星巖而外,有元風、玄武、白鶴洞跟四仙巖、曾公巖等多少十個巖洞。普陀山的石林,突兀崢嶸。駝峰下的盆景苑,集桂林石木之勝,蒼勁挺立,氣宇不凡。更為可貴的,有隋唐以來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在七星公園西,花橋東。石挺撥聳立如柱,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亦名“芙蓉石”。石高約10米,上刻“毛澤東思維萬歲”7個大字。北臨靈劍江,江中磯石上筑有小亭。東南茂樹蔥郁,濃蔭蜂擁。石顛有小葉榕,亭亭如蓋。天柱北面刻有崇寧五年(1106)和光緒十一年(1885)的洪水標志,是研討古代水文的主要材料。晚清有名臨桂詞人況周頤曾住天柱峰下,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常蓋在詞箋上。

花橋在七星公園正門靈劍江與小東江會合處,橋畔繁花似錦,小橋掩映于“滿溪流水半溪花”之間,故名花橋。

七星巖位于七星公園普陀山腹,巖洞長約1100米,寬處50米,最高處20米。七星巖又稱棲霞洞、碧虛巖等,七星巖之名起于宋代。該巖本為地下河床,后因地殼變動,地下河回升,露出地面成為巖洞,其后雨水長期沿巖石縫隙滲透,溶解石灰?guī)r,并一直在洞內(nèi)結晶,從而形成很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造成蔚為異景的天然風景。七星巖現(xiàn)在是桂林最著名的旅行勝地之一。

普陀山位于七星公園內(nèi),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峰組成。因唐時山前建寺供奉普渡眾生的觀音,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風洞,數(shù)九寒天,外冒暖氣;盛夏酷暑,涼風習習。山上芳草如茵,翠柏濃烈,古木參天。從山門拾級而上,蟬噪鳥鳴,林靜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飛檐門拱,琉璃朱飾,素負盛名。往左過碧虛巖、真武閣、四仙洞,即到斐聲中外的七星巖,往右持續(xù)登山,則有為抗日就義的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普陀山有歷代石刻100余件,著名的有唐顏真卿親筆榜書“逍遙樓”、宋李彥弼《湘南樓記》以及“龜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門在普陀南麓,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門,是仿亭式的建造,由一堵通花矮墻分隔著山體與平川,旁邊開一個圓形拱門,上面是硬脊翹檐坡頂,綠色琉璃瓦,高4.5米,長6.7米,深4.6米,面積26.8平方米。門上吊掛著“普陀山”的匾額,“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lián)分掛兩側,全部山門掩映于古樹濃蔭之中,顯得更加幽靜、安靜。

摘星亭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璣峰頂,單檐、8柱8角,混凝土構造,長寬各5.2米,高6.5米,面積27.04平方米,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獨一的高亭,破于亭上,能夠曠觀。東可眺堯山、天圣、屏風、貓兒山;北可望虞山、疊彩、仗波、白叟諸山及明澈的漓江;西可賞象鼻、南溪諸勝,故曾有“曠觀亭”之名。

護碑亭在普陀山南麓山門東側。1974年興修,以維護同刻在陰陽兩面的唐顏真卿書“逍遙樓”和宋李彥弼的《湘南樓記》名貴石刻,故名護碑亭。因“逍遙樓”出自卑家手筆,碑亭又被稱作“逍遙亭”。亭高4.5米,長6.7米,深4.6米,面積30.6平方米,為鋼筋水泥結構的4柱、單檐、綠瓦仿古修建,儉樸、典雅,不與名碑爭勝,兼有護碑、會景的作用。步入碑亭,觀賞書法藝術,閱讀方志資料,兼得園林勝景之趣,切實是賞心的樂事。亭內(nèi)本來還有明包?!吨匦迯V西城碑記》,現(xiàn)已他移。

文昌亭在普陀山半山腰,“超杜凈境”右側,名取文運鼎盛之意,因處濃蔭聳翠之間,又名“擁翠亭”,為重檐、尖頂8角亭。原建于明,有樓,毀于抗日戰(zhàn)斗時代,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長寬各5.7米,面積32.4平方米。亭北鄰小蓬萊,東為普陀精舍,西、南有矮墻欄桿,是憑眺佳處。

元風洞古稱玄風洞,俗稱勞動量荽巖。在普陀山西麓,洞口西向,高3~24米,寬2~15米,深250米,面積1945平方米。元風洞與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構成空氣對流,洞口有一股強勁氣流,洞內(nèi)空氣清爽。因為日照,山體熱量的聚散,巖穴的氣溫長年堅持在20℃左右。洞外溫度,夏日最高達39℃,冬天最低-5℃。洞內(nèi)外溫度相差15℃左右。洞內(nèi)題刻的“溫涼別況”以及田汝成的《紀行》中“冬時溫如火,蓋陽伏之征也”的記錄,正確地概括了元風洞冬暖夏涼的特色及其起因。宋詩人趙少隱曾在洞口建“來風亭”,明呂調(diào)陽曾筑“七星庵”,清改為“大賢庵”,現(xiàn)已無存。

關于廣西墜機事件心得體會感悟怎么寫六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南寧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青秀山在南寧市區(qū)往東南約五公里處的邕江江畔,有一處秀麗的青山,青山頂上有一座高高的寶塔,這就是被譽為“南寧市的巨肺”——青秀山風景區(qū)所在。

青秀山,又名青山,泰青嶺,因林木青翠,山勢秀拔而得名。它海拔207米,占地近八百公頃,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風吹過時,發(fā)出海濤般的聲浪,形成青山著名一景——青山松濤。 青秀山頂上矗立的寶塔叫龍象塔,俗稱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共有九層,后被雷電擊塌了兩層,抗日戰(zhàn)爭期間政府認為此塔是日機轟炸南寧的“航標”,就把它炸掉了。

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重新修建。它還是保留了明代建筑風格,青磚碧瓦,八角疊檐,塔有九層,高60米,塔基直徑12米,有207級旋梯,為廣西最高最大的塔。登上塔頂,可眺望遠近一二十里的風光,南寧城景色更是一覽無遺。 與滿山青翠的樹木相映襯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瑤池這兩個巨大的人工湖。天池面積達到一萬五千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藍天白云倒影水中。池中小島建有宜棲亭和盼鵲亭,微風輕拂,正是上得山來的游人歇息的好去處。

瑤池位于供有壯族女神洛甲、聰明女神布劣陀和勇敢之神布伯三尊石神像的佛堂“三寶堂”東邊,面積有五千平方米,池中立有王母娘娘塑像兩座,東沿岸的花崗巖青石上刻有八仙聚會瑤池的浮雕圖,形態(tài)栩栩如生。天池周圍種有一片桃林,游人若是春天到此游玩,便可觀賞桃花盛開的美景。天池和瑤池,加上滿山翠木,使青秀山成為一個巨大的天然空氣調(diào)節(jié)器,成為南寧市區(qū)呼吸新鮮空氣的“巨肺”。

青秀山是南寧市重點開發(fā)的風景區(qū),除保護和修復原有的古跡如董泉、擷青巖崖刻,石香灶等外,還新建了不少景點。如泰國園就是南寧市與泰國孔敬市政府文化交流項目中互建的園林旅游景點,它由泰國建筑師設計,園內(nèi)完全是泰國風貌,游人可到此親身體驗到異國風情。

青秀山新修建的大門氣勢不凡,風格獨特,為風景區(qū)增添了不少亮色。青秀山正以日新月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

關于廣西墜機事件心得體會感悟怎么寫七

各位親愛的游客,今天我們出發(fā)去陽朔,游覽仙境般的桂林山水。

以風景秀麗著稱的陽朔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桂林市區(qū)南面,屬桂林市管轄。建縣始于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30萬人,轄6鎮(zhèn)3鄉(xiāng),有漢、壯、瑤、回等11個民族。

陽朔縣資源豐富,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年產(chǎn)量為13萬噸。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為陽朔四大特產(chǎn)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聞名海內(nèi)外,1997年總產(chǎn)量達1.6萬噸,1995年在中國農(nóng)業(yè)博覽會上榮獲同類產(chǎn)品最高獎棗銀獎;1998年獲全國柚類評比“金杯獎”1996年被農(nóng)業(yè)部確定為“中國沙田柚之鄉(xiāng)”??h內(nèi)礦產(chǎn)資源豐富,有鉛鋅、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礦種。陽朔人心靈手巧,近幾年來,開發(fā)制作出大量的旅游工藝品,如書畫、畫扇、大理石、滑石工藝品,還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裝、仿古陶器、繡球等工藝精品,暢銷國內(nèi)外旅游市場。

自古以來,名人與名景都有理不斷的淵源:孫中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都曾來過,尼克松、卡特、喬治·布什、克林頓四位美國總統(tǒng),前聯(lián)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等紛沓而至,1996年,李鵬攜夫人到陽朔游覽,并題字:“陽朔——中國旅游名縣”。

陽朔氣候?qū)儆趤啛釒Ъ撅L區(qū),熱量豐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9度,日照146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無霜期302天。

陽朔是最早確定的“國家級風景旅游名勝區(qū)”之一,山水景色更勝桂林。漓江的“黃金水道”(楊堤至興坪),即位于陽朔境內(nèi),境內(nèi)還有挺拔俊秀的奇峰2萬多座,蜿蜒于萬山叢中的河流17條,被徐霞客譽為“碧蓮玉筍世界”。再加上處處是景的自然風光,古樸清秀的田園景致,驚絕天下的溶巖奇觀,難以忘懷的“洋人街”——西街......到陽朔來!您將不虛此行!

陽朔美景無處不在,許多初到此地的人都說仿佛人置畫中:在縣城景區(qū),除了為您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的同時,有西郎山、山水園、碧蓮峰等美景,還有老外老愿呆在這里的“洋人街”——西街,您可以泡吧、到攀巖館攀巖;可乘船游覽漓江上的九馬畫山、下龍勝景、浪石風光、黃布倒影、興坪佳境(二十元人民幣的背面圖取景處)等漓江著名景點,登岸拜訪克林頓訪問過的漁村,探被譽為“巖溶奇觀”的蓮花巖;在月亮山景區(qū),有十里畫廊、穿巖古榕、月亮山、聚龍?zhí)丁⑻烊坏膸r洞——菩薩巖(可洗泥浴,有益皮膚)、蝴蝶泉、眾多的攀巖勝地等;騎自行車游覽遇龍河景區(qū):有遇龍橋、富里橋、仙桂古橋三座5xx年歷史以上的古石橋,以及隨處可見的田園美景,因其之美,被游客們稱為“小漓江”,可游泳、漂流、釣魚、野營等;在漓江下游景區(qū),游書童山、東郎山、中國畫扇之鄉(xiāng)——福利鎮(zhèn)......陽朔就是一座大公園!

大自然給了陽朔以美麗的風景,吸引了全球熱愛大自然的游人的目光,從八十年代的少部分老外,到現(xiàn)在每年的接待量在300萬以上,陽朔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世外桃源的尋夢人。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應用,資訊的發(fā)達,以前只知道桂林而不知道陽朔的人們找到了真正最能代表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公園”!

其實,老外比大多數(shù)國人更先了解陽朔,一本lonely planet把他們從地球的另一面帶到了陽朔,到陽朔的外國游客都是人手一本,他們只把桂林作為一個交通的中轉(zhuǎn)站,下飛機了,下火車了,直接從桂林趕到陽朔,一刻也不停留。知道為什么嗎?我只知道一點,老外大多數(shù)很有主見!隨著國內(nèi)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一個大多數(shù)人重要的議程,加上國家政策的調(diào)整,五一、十一黃金周的執(zhí)行,每到節(jié)假日風景區(qū)人滿為患!據(jù)陽朔旅游部門統(tǒng)計,從xx年至今,陽朔的賓館床位翻了一番!今年的五一依然無法安排完所有的客人,不少人只能去搭帳篷。陽朔沸騰了!陽朔爆發(fā)了!

陽朔在外國游客紛紛到來的時候,才慢慢地新建或用舊房改裝了幾十家各具特色的涉外賓館、酒店,可以說陽朔的旅游是被推著走的!現(xiàn)在,西街上的四十多家各色酒吧,可讓您品嘗到世界各地的飲食風味,即使再小的一家小旅館,服務員都能用流利的外語為外國游客服務,比起有些地方的三星級酒店來,還略勝一籌。陽朔當?shù)氐娘L味除了米粉外,主要有漓江啤酒魚、各色釀菜、清水漓江魚等,尤其是啤酒魚,讓人回味無窮。

關于廣西墜機事件心得體會感悟怎么寫八

七星公園位于桂林市區(qū)漓江東岸,小東江流貫其間,占地面積100余公頃,因七星山的七個山峰,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墜地而得名。公園內(nèi)有“北斗七星”、“駝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勝景,占領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點有七星巖、龍隱洞、月牙巖、曾公巖、駱駝山、龍隱巖和花橋、月牙樓、兒童樂園、動物園、三將軍及四行孤軍墓、清真寺、盆景藝苑、桂海碑林等。為桂林最大,游客最盛,歷史性最長的一個綜合性公園。

七星山在漓江東岸,距市核心1000米,由普陀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4峰與月牙山玉衡、開陽、瑤光3峰組成,海拔順次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7個山尖簡直擺在一個程度上。普陀月牙,一東一西,彼此連屬,散布如太空北斗七星,山名以此而來。山體面積51.5公頃,以巖多洞奇著稱。七星巖而外,有元風、玄武、白鶴洞跟四仙巖、曾公巖等多少十個巖洞。普陀山的石林,突兀崢嶸。駝峰下的盆景苑,集桂林石木之勝,蒼勁挺立,氣宇不凡。更為可貴的,有隋唐以來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在七星公園西,花橋東。石挺撥聳立如柱,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亦名“芙蓉石”。石高約10米,上刻“毛澤東思維萬歲”7個大字。北臨靈劍江,江中磯石上筑有小亭。東南茂樹蔥郁,濃蔭蜂擁。石顛有小葉榕,亭亭如蓋。天柱北面刻有崇寧五年(1106)和光緒十一年(1885)的洪水標志,是研討古代水文的主要材料。晚清有名臨桂詞人況周頤曾住天柱峰下,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常蓋在詞箋上。

花橋在七星公園正門靈劍江與小東江會合處,橋畔繁花似錦,小橋掩映于“滿溪流水半溪花”之間,故名花橋。

七星巖位于七星公園普陀山腹,巖洞長約1100米,寬處50米,最高處20米。七星巖又稱棲霞洞、碧虛巖等,七星巖之名起于宋代。該巖本為地下河床,后因地殼變動,地下河回升,露出地面成為巖洞,其后雨水長期沿巖石縫隙滲透,溶解石灰?guī)r,并一直在洞內(nèi)結晶,從而形成很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造成蔚為異景的天然風景。七星巖現(xiàn)在是桂林最著名的旅行勝地之一。

普陀山位于七星公園內(nèi),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峰組成。因唐時山前建寺供奉普渡眾生的觀音,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風洞,數(shù)九寒天,外冒暖氣;盛夏酷暑,涼風習習。山上芳草如茵,翠柏濃烈,古木參天。從山門拾級而上,蟬噪鳥鳴,林靜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飛檐門拱,琉璃朱飾,素負盛名。往左過碧虛巖、真武閣、四仙洞,即到斐聲中外的七星巖,往右持續(xù)登山,則有為抗日就義的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普陀山有歷代石刻100余件,著名的有唐顏真卿親筆榜書“逍遙樓”、宋李彥弼《湘南樓記》以及“龜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門在普陀南麓,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門,是仿亭式的建造,由一堵通花矮墻分隔著山體與平川,旁邊開一個圓形拱門,上面是硬脊翹檐坡頂,綠色琉璃瓦,高4.5米,長6.7米,深4.6米,面積26.8平方米。門上吊掛著“普陀山”的匾額,“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lián)分掛兩側,全部山門掩映于古樹濃蔭之中,顯得更加幽靜、安靜。

摘星亭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璣峰頂,單檐、8柱8角,混凝土構造,長寬各5.2米,高6.5米,面積27.04平方米,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獨一的高亭,破于亭上,能夠曠觀。東可眺堯山、天圣、屏風、貓兒山;北可望虞山、疊彩、仗波、白叟諸山及明澈的漓江;西可賞象鼻、南溪諸勝,故曾有“曠觀亭”之名。

護碑亭在普陀山南麓山門東側。1974年興修,以維護同刻在陰陽兩面的唐顏真卿書“逍遙樓”和宋李彥弼的《湘南樓記》名貴石刻,故名護碑亭。因“逍遙樓”出自卑家手筆,碑亭又被稱作“逍遙亭”。亭高4.5米,長6.7米,深4.6米,面積30.6平方米,為鋼筋水泥結構的4柱、單檐、綠瓦仿古修建,儉樸、典雅,不與名碑爭勝,兼有護碑、會景的作用。步入碑亭,觀賞書法藝術,閱讀方志資料,兼得園林勝景之趣,切實是賞心的樂事。亭內(nèi)本來還有明包裕《重修廣西城碑記》,現(xiàn)已他移。

文昌亭在普陀山半山腰,“超杜凈境”右側,名取文運鼎盛之意,因處濃蔭聳翠之間,又名“擁翠亭”,為重檐、尖頂8角亭。原建于明,有樓,毀于抗日戰(zhàn)斗時代,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長寬各5.7米,面積32.4平方米。亭北鄰小蓬萊,東為普陀精舍,西、南有矮墻欄桿,是憑眺佳處。

元風洞古稱玄風洞,俗稱勞動量荽巖。在普陀山西麓,洞口西向,高3~24米,寬2~15米,深250米,面積1945平方米。元風洞與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構成空氣對流,洞口有一股強勁氣流,洞內(nèi)空氣清爽。因為日照,山體熱量的聚散,巖穴的氣溫長年堅持在20℃左右。洞外溫度,夏日最高達39℃,冬天最低-5℃。洞內(nèi)外溫度相差15℃左右。洞內(nèi)題刻的“溫涼別況”以及田汝成的《紀行》中“冬時溫如火,蓋陽伏之征也”的記錄,正確地概括了元風洞冬暖夏涼的特色及其起因。宋詩人趙少隱曾在洞口建“來風亭”,明呂調(diào)陽曾筑“七星庵”,清改為“大賢庵”,現(xiàn)已無存。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