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玄奘之路心得體會實用 玄奘之路精神(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9 21:00:54 頁碼:9
玄奘之路心得體會實用 玄奘之路精神(7篇)
2022-12-29 21:00:54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關于玄奘之路心得體會實用一

當他第一次肅穆莊嚴地走向凈土寺時,心中一定早已明了他一生的道路。稚氣未脫的臉上卻鑲著一雙堅定不移的眼睛。當他第一次向著宏大精妙的佛像行禮時,冥冥之中一定有著一盞明燈,引領著他一步又一步行在佛法的大道上。他十分清楚自己將走向哪里,追尋什么。他知道自己將在一座又一座寶剎伽藍間穿梭往返,將佛法弘揚遠大。

他一遍又一遍深究鉆研,確實感理論不精,翻譯不確。他決心獨自踏上去往那爛陀寺的路,為大唐的佛教做出貢獻。他帶著行囊,牽一匹瘦小的棗紅馬,獨自一人行至神秘的西域。他曾受到熱情款待,被敬為上賓,奉為圣師;他曾受盡捉捕打劫,終逃過一劫,死里逃生。他曾在炙熱荒涼的沙漠中迷失方向;他曾在冰封千里的雪山上受盡嚴寒。他曾費盡心思從國王的領域脫身,他曾虔誠念佛自野人的地盤出逃。萬般艱險,幾次誘惑,都沒能使這位虔誠的僧人停下西行的腳步。西行路上,遠眺西方,他看到的是光輝閃爍下的佛法真言,是風沙掩映下的西行大道。他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佛理,如一盞熠熠生輝的明燈照亮西行之路。

在那爛陀寺,他受到了極為熱烈的歡迎。他師從名門,刻苦學習。他漫步過一座座高大的佛像,他游行至一處處絕美的佛地。他與高手切磋辯經,為弟子談佛講學。他的博學為他贏得了無上的榮譽。他常常眺望東土大唐的方向。他知道這里遠不是他的終點。取得真經,弘揚佛法,造福大唐,才是他最初的心愿。

又一次輾轉,他回到了故土。帝王與他以權力,金錢,勸他還俗。但他一次又一次拒絕。他心中只有最純粹的佛法。在弘福寺,他組織譯經。在晨光熹微的黎明,在薄霧初開的上午,在日上三竿的午后,在月下梢頭的傍晚,他都安定祥和的端坐桌前,就著一盞熒熒的燈,小心翼翼地閱覽著一片片貝葉經。他用翰墨書下千古最深的佛法,他用明燈照亮未來長遠的大道。他像一顆明亮的星星照亮佛法之路。一個個深夜,他揮毫譜下佛法最美的華章。

無數次面對著明滅燈光下古奧閃爍的梵文符號,他的精力終于耗盡。那是他最后一次禮佛。他向面容端莊的佛深深一拜。他心境沉靜,平靜如一,一如當初第一次禮佛的虔誠少年。那一刻,他心中一定有了些什么,卻又在轉頭的一瞬間嘆息一聲,盡皆放下。在青燈古佛間行走了一生的他,最終在奇妙美麗的夢境中去往西方。在生命的最后,玄奘相信,他能夠成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玄奘,走在自己的玄奘之路上。雖然成功的目標似乎十分遙遠,只要心志堅毅,一定能完成自己的目標。有些人,可能在凈土寺安于現狀;有些人,可能在西行路畏難而退;有些人,可能在那爛陀洋洋自得;有些人,可能在為官場上勾心斗角……萬般艱險誘惑,只有守住本真,方能成佛。

下一座寶剎,下一頂伽藍,在遠方等著我們。

關于玄奘之路心得體會實用二

訴說未來是在騙人,沉湎過去是在騙自己。長路漫漫,不過是在腳下;遠方如夢,不如緊攥手中。

年少的我們曾以為遠方就猶如天邊彩虹,只能遠遠向往。當歲月的風沙,將眉梢的稚嫩抺去,才發(fā)現路從來都在腳下。一步,一腳印,定會到達遠方。

在我的記憶里,國外的大文豪們一生必定是坎坷曲折。經歷過時間無情的洗禮,看透了人世冷暖,才會將篇篇傳世名作流轉于筆尖。一厚一誅心。但小仲馬好似是個例外。他不曾將翅膀于烈日下灼燒,不曾在風雪里飛翔。唯一的挫折大概是他的文稿一次次的被退加。父親大仲馬見到兒子一次次滿懷希望的眼神漸漸冷,卻心有不忍。便讓他在文稿上寫了“大仲馬的兒子?!笨墒切≈亳R卻堅決的說了“不”。如果遠方不是一步一步走到的,那么最后的風景便只是墻上的照片,僵硬而冰冷。而小仲馬選擇了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他知道遠方不是天邊那一道彩虹更不是一張單薄的照片。他的遠方是一路風景如畫。哪怕荊棘從生,也能走出繁華。因為路在腳下,遠方在手中。最后小仲馬憑借《茶花女》一舉成名,到達了他的遠方。

關于遠方張曉風曾說過:“我唯一知道,我會跨步而行,或直奔,或趑或彳亍或一步一躓,或小佇觀望,但最終,我還是會一步一腳印地往前步去?!?/p>

現在有許多人背上行李便踏上旅途,去闖蕩遠方或是白雪皚皚的青藏高原或是江南煙雨里的小鎮(zhèn)宏村。他們的旅途快樂又安心。的確旅途能洗滌靈魂還心靈一片圣地。而在1000多年前,有一位僧人他曾在漫漫黃沙中前行,曾于穹頂之下淺眠。日月為他掌燈,山川為他伴讀。他一喪布衣,一雙布鞋卻穿越了120多個國家。一路西行,他就是唐玄奘卻相信路就在腳下,一路的山長水遠不過是遠方的點綴。事實也證明他成功了,他帶回的佛學資料成為了洗滌人們靈魂的清泉。他也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活佛。其實得到了什么,于玄奘來說,只是到達遠方的獎勵。真正珍貴的卻是他在路途上堅信路在腳下,遠方就在手中的那份信念,有了那份信念他才能參悟佛前才能知曉人生。

曾看到過一段話“人生,如果嘗過一回痛快淋漓的風景,寫一篇杜鵑啼血的文章與一個賞心悅目的人錯肩,也就足夠了。”讓我們在倉皇歲月里揚鞭伴著清風與明月,做一個無悔的輕騎,相信路在腳下,往前飛奔擁有一路痛快淋淳的風景吧。

路在腳下,遠方就在手中,趁春光正好,且拼春風一嘆。

關于玄奘之路心得體會實用三

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在感性與理性之間進行著思考和生活,缺乏幻想和想象。我看東西經常會把故事情節(jié)與現實或歷史對照起來讀,也正因此春節(jié)期間看到央視在播《玄奘之路》的記錄片時,激起了我極大的熱情,畢竟《西游記》是植根于每個中國人內心的經典,通過與真實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聯系,再看《西游記》或許能給自己一些現實的啟發(fā)。

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和其弟子所著的《三藏法師傳》是本部紀錄片所依據的重要史實資料。看這部片子,更多是被歷史人物信仰驅使下的堅持所打動,不僅經受八百里大漠和雪山等險惡自然環(huán)境的考驗,而且要與不同民族、身份和信仰的人交流溝通取得支持。

《西游記》中的一些傳說與《大唐西域記》中的描述不謀而合,白馬馱經、經書落水的故事情節(jié),石磐陀與孫悟空的人物形象。玄奘西游所行記錄不僅啟發(fā)了吳承恩,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影響了中外學術和歷史界,帶給后人巨大的精神感召。

玄奘沿古絲綢之路踏上西行求經的道路,他是“運用語言的大師,描繪歷史地理的能手”,是探險家,但他更重要的身份是文化使者,在“輸送財富”的絲綢之路上“傳播信仰”。古印度的歷史因玄奘的記錄得以重建,同時《大唐西域記》更加堅定了唐太宗重建絲綢之路新秩序的信念。

一個僧人不僅在弘揚佛學事業(yè)上起到承前啟后的巨大作用,而且對國家、對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起到如此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感謝《西游記》,是它讓我們有了與真實歷史人物接觸的沖動。

而同時,當看到英國考古學者斯坦因自稱是玄奘在天之靈,欺騙看守墩煌的王圓箓掠走莫高窟大量珍貴文物時,內心一陣悲涼。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精神支柱。看今日中國之傳統文化,反而在臺灣、日本和韓國等地方得到了好的繼承,我們身邊好多傳統和手工技藝等在逐漸丟失,如果這是經濟社會轉型必經之痛的話,我們希望這種陣痛之后是傳統文化受尊崇。

傳承傳統文化需要一個個像玄奘一樣的堅守著。

關于玄奘之路心得體會實用四

十一長假里,我看了紀錄片《玄奘之路》,讓我知道了一個不同以往的唐僧,也深深地為之所感動,所震撼!

玄奘法師,為千百年來的人們所稱道,所贊嘆,被魯迅先生稱作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梁啟超先生稱作是“千古一人”,被唐高宗稱為“國寶”,后人說是探險家,旅行家,哲學家,翻譯家,宗教家,這都不為過,在我的心中更是佛菩薩的示現,更是一名僧人,一名佛子。

作為一名佛子,讓我感嘆的是玄奘法師身上所折射出的一種信仰的力量,也就是他出家之初的“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的初衷,正是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使得他取經路上“寧可就西而死,豈能東歸而生”。面對“禁邊令”,他毫不猶豫,偷渡瓜州,穿越大漠,他不畏艱難;面對高昌王的挽留,他絕食明志;歷經凌山,草原,雪山他九死一生;面對聲譽和厚待,他毅然離開天竺,義無反顧······這就是玄奘法師,不畏困苦,不為名利,心中只有信仰。他為取經歷經磨難,他為譯經,殫精竭慮。

看《玄奘之路》的過程中,我?guī)状温錅I,是感嘆于先人西行求法的諸多磨難,是感嘆于那種為法忘軀的精神力量。我想,這一切都源于對佛法的信心,更是一種擔當,并由此而生的愿望——為究探佛法本源,解決所疑,不顧生命安危,誓愿西行。這就是由于對佛法的信仰而生起的不惜生命來捍衛(wèi)的力量,就是要“遠紹如來,近光遺法”,這不恰恰就是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yè)”的生動寫照嗎?

對照法師,我們呢?如今不必為佛經的難得而惆悵,打開網頁就有,去寺廟、書店就可以請,是如此的輕而易得。我的信心呢?不用說為了信仰獻出生命,就是讓我去守持五戒都很難,還想再吃幾年肉,等老了再去不吃肉;想再信口忽悠幾年,可以做生意多掙點錢;可以在仕途上再奮斗一番,過幾年再學佛!如此等等,對于皈依佛門已久的我來說,信仰對我是什么?有多重?

在佛法東傳的歲月里,又有多少先哲們?yōu)榉ㄍ|?。]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三藏十二部經典,而這期間又飽含著多少人的心血!在唐朝義凈法師的《西域取經詩》中說道:“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后者安知前者難。遠路碧天唯冷結,砂河遮日力疲殫。后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這仿佛就是一幅畫面,生動地再現了先人取經求法的歷程,這在我看法顯法師的《佛國記》的時候,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呢?對這些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經典,珍愛了嗎?恭敬了嗎?

如今,經典很容易獲得,我們也不必遠渉千里去尋師問法,法師大開方便門,以三級修學接引眾生,而我等入的門來又有幾分珍惜和精進呢?

在觀看《玄奘之路》的時候,讓我對先人生起了深深的感恩,更為期間信仰的力量所震撼!“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我會安住于此,“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

關于玄奘之路心得體會實用五

用了4天值班時間看完《玄奘之路》這部12集紀錄片,從開始的好奇到后來的震撼,已經不是簡單能用一句兩句話概括了,干脆為它寫篇日志吧。

知道這部紀錄片是這次演出結識了著名朗誦藝術家徐濤,火車上他推薦我看這部他解說的這部紀錄片,正巧這周值班,漫漫午后無事可做,便開始看了起來。

整部紀錄片以玄奘法師撰寫的《大唐西域記》為主,從人文、地理、歷史和現狀4方面來述說這段歷史行程,以玄奘西行取經的過程為重點敘述了他一生的同時,又簡單概述了他一路的經歷和見聞,還闡述了佛教的發(fā)展史

把人的思緒帶入1000多年前的。唐代,復原了當時西域的風土人情,還根據《大唐西域記》里當時的人文地理結合現狀現況來講解,使簡單的一段西行取經又東歸的行程變得生動、立體起來,無論是佛教徒還是喜歡地理、歷史的觀眾來說都會有特別的意義!

玄奘能夠活著從大唐偷渡、走到印度那爛陀寺絕非偶然,也不是僅憑運氣,還有自己的智慧和信仰。

沒有智慧,他就不會說服他的第一個胡人徒弟帶他偷渡、說服他放過自己而沒有被他滅口,沒有智慧,他早就慘死在焉耆土匪的刀下,沒有智慧,即使到了那爛陀寺也會因為辯經辯不贏對手而死去,沒有智慧,即使取經返回大唐也會因為當年偷渡的行為而獲死罪。

每逢遇到困難,他都用自己的智慧機智地化解了,而又是因為他有堅定地信仰來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支撐著他,達到他的目的、獲得他想獲得的知識。

從他28歲西行印度到回到大唐一共19年,19年他已從青壯年變成中年人,完成這一切得需要一個人有多么強大的內心?

看片子的時候,我無數次想回到那個年代做一個唐朝人,無數次想跟隨玄奘西行,哪怕受盡那九九八十一難也值得,玄奘法師,他身上一定有很強大的人格魅力和極其淵博的知識,我這個皈依弟子對于佛教的了解連皮毛都沒有,慚愧至極。

下次去西安,一定要再去大雁塔看看,此生要有機會,一定走下玄奘之路!

關于玄奘之路心得體會實用六

用了4天值班時間看完《玄奘之路》這部12集紀錄片,從開始的好奇到后來的震撼,已經不是簡單能用一句兩句話概括了,干脆為它寫篇日志吧。

知道這部紀錄片是這次演出結識了著名朗誦藝術家徐濤,火車上他推薦我看這部他解說的這部紀錄片,正巧這周值班,漫漫午后無事可做,便開始看了起來。

整部紀錄片以玄奘法師撰寫的《大唐西域記》為主,從人文、地理、歷史和現狀4方面來述說這段歷史行程,以玄奘西行取經的過程為重點敘述了他一生的同時,又簡單概述了他一路的經歷和見聞,還闡述了佛教的發(fā)展史

把人的思緒帶入1000多年前的。唐代,復原了當時西域的風土人情,還根據《大唐西域記》里當時的人文地理結合現狀現況來講解,使簡單的一段西行取經又東歸的行程變得生動、立體起來,無論是佛教徒還是喜歡地理、歷史的觀眾來說都會有特別的意義!

玄奘能夠活著從大唐偷渡、走到印度那爛陀寺絕非偶然,也不是僅憑運氣,還有自己的智慧和信仰。

沒有智慧,他就不會說服他的第一個胡人徒弟帶他偷渡、說服他放過自己而沒有被他滅口,沒有智慧,他早就慘死在焉耆土匪的刀下,沒有智慧,即使到了那爛陀寺也會因為辯經辯不贏對手而死去,沒有智慧,即使取經返回大唐也會因為當年偷渡的行為而獲死罪。

每逢遇到困難,他都用自己的智慧機智地化解了,而又是因為他有堅定地信仰來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支撐著他,達到他的目的、獲得他想獲得的知識。

從他28歲西行印度到回到大唐一共19年,19年他已從青壯年變成中年人,完成這一切得需要一個人有多么強大的內心?

看片子的時候,我無數次想回到那個年代做一個唐朝人,無數次想跟隨玄奘西行,哪怕受盡那九九八十一難也值得,玄奘法師,他身上一定有很強大的人格魅力和極其淵博的知識,我這個皈依弟子對于佛教的了解連皮毛都沒有,慚愧至極。

下次去西安,一定要再去大雁塔看看,此生要有機會,一定走下玄奘之路!

關于玄奘之路心得體會實用七

一座座寺院奏起一聲聲梵音,一點點翰墨回城一部部佛經。煙雨浩渺,佛號經聲,法像蓮座,寶相莊嚴。在這萬千寶剎,無盡伽藍間,似有一位虔誠的僧人,邁著小而堅定的步伐,向璀璨的西方緩緩行去。他,就是玄奘。

當他第一次肅穆莊嚴地走向凈土寺時,心中一定早已明了他一生的道路。稚氣未脫的臉上卻鑲著一雙堅定不移的眼睛。當他第一次向著宏大精妙的佛像行禮時,冥冥之中一定有著一盞明燈,引領著他一步又一步行在佛法的大道上。他十分清楚自己將走向哪里,追尋什么。他知道自己將在一座又一座寶剎伽藍間穿梭往返,將佛法弘揚遠大。

他一遍又一遍深究鉆研,確實感理論不精,翻譯不確。他決心獨自踏上去往那爛陀寺的路,為大唐的佛教做出貢獻。他帶著行囊,牽一匹瘦小的棗紅馬,獨自一人行至神秘的西域。他曾受到熱情款待,被敬為上賓,奉為圣師;他曾受盡捉捕打劫,終逃過一劫,死里逃生。他曾在炙熱荒涼的沙漠中迷失方向;他曾在冰封千里的雪山上受盡嚴寒。他曾費盡心思從國王的領域脫身,他曾虔誠念佛自野人的地盤出逃。萬般艱險,幾次誘惑,都沒能使這位虔誠的僧人停下西行的腳步。西行路上,遠眺西方,他看到的是光輝閃爍下的佛法真言,是風沙掩映下的西行大道。他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佛理,如一盞熠熠生輝的明燈照亮西行之路。

在那爛陀寺,他受到了極為熱烈的歡迎。他師從名門,刻苦學習。他漫步過一座座高大的佛像,他游行至一處處絕美的佛地。他與高手切磋辯經,為弟子談佛講學。他的博學為他贏得了無上的榮譽。他常常眺望東土大唐的方向。他知道這里遠不是他的終點。取得真經,弘揚佛法,造福大唐,才是他最初的心愿。

又一次輾轉,他回到了故土。帝王與他以權力,金錢,勸他還俗。但他一次又一次拒絕。他心中只有最純粹的佛法。在弘福寺,他組織譯經。在晨光熹微的黎明,在薄霧初開的上午,在日上三竿的午后,在月下梢頭的傍晚,他都安定祥和的端坐桌前,就著一盞熒熒的燈,小心翼翼地閱覽著一片片貝葉經。他用翰墨書下千古最深的佛法,他用明燈照亮未來長遠的大道。他像一顆明亮的星星照亮佛法之路。一個個深夜,他揮毫譜下佛法最美的華章。

無數次面對著明滅燈光下古奧閃爍的梵文符號,他的精力終于耗盡。那是他最后一次禮佛。他向面容端莊的佛深深一拜。他心境沉靜,平靜如一,一如當初第一次禮佛的虔誠少年。那一刻,他心中一定有了些什么,卻又在轉頭的一瞬間嘆息一聲,盡皆放下。在青燈古佛間行走了一生的他,最終在奇妙美麗的夢境中去往西方。在生命的最后,玄奘相信,他能夠成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玄奘,走在自己的玄奘之路上。雖然成功的目標似乎十分遙遠,只要心志堅毅,一定能完成自己的目標。有些人,可能在凈土寺安于現狀;有些人,可能在西行路畏難而退;有些人,可能在那爛陀洋洋自得;有些人,可能在為官場上勾心斗角……萬般艱險誘惑,只有守住本真,方能成佛。

下一座寶剎,下一頂伽藍,在遠方等著我們。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