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河南作風建設文件心得體會及感悟 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心得體會(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30 18:37:18 頁碼:10
河南作風建設文件心得體會及感悟 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心得體會(六篇)
2022-12-30 18:37:18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jié)方法。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對于河南作風建設文件心得體會及感悟一

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_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首批aaaa級景區(qū)。

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jīng)、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別帝都,踏上“西天取經(jīng)”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jīng)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jīng)、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jīng),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于“鴻臚寺”之“寺”字,后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jīng)》,為現(xiàn)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

在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jīng),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jīng)在這里譯出,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jīng)道場。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曇柯迦羅來到白馬寺。此時佛教也從深宮走進了市井民間。隨后,曇柯迦羅在白馬寺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時期,安息國僧人曇諦,也在白馬寺譯出了規(guī)范僧團組織生活的《曇無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團組織章程都已齊備,一條中土有緣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鋪就,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場受戒儀式在白馬寺舉行,這是一個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事件。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壇,長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國漢地第一位正式受過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老傳統(tǒng)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國扎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guān)。這里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chǎn)物,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這里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jīng)和中文戒律,產(chǎn)生了第一個中國漢地僧人……總之,白馬寺是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第一”緊緊聯(lián)在一起的,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對于河南作風建設文件心得體會及感悟二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游覽區(qū),這個游覽區(qū)位于鄭州市西北,距市內(nèi)約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懂得決都市用水和農(nóng)田灌溉問題,在這個地點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后經(jīng)八年的努力,終于在這個地點建成了一個占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游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敞的河床,以及這四周的風景。

據(jù)說,日本也有”人類來源于河流”的說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長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緊密相關(guān),象征著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涌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贊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特別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戶,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guān)系。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谏鲜龅囊馑?,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游,面對著氣概磅礴的黃河,回想對照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guān)系和今日的友好關(guān)系,希望大家能從吸取進一步發(fā)展我們之間友情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一定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fā)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_平方公里。據(jù)說東京至博多的新干線長1176公里,那樣請您記?。狐S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然而由于游經(jīng)中游的黃土高原,大批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卑倌甏忧濉边@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一定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每年經(jīng)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假如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個堤防能夠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一定是洪水泛濫的緣由,也一定是說,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軟弱環(huán)節(jié),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nèi)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這些緣由,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泛濫的洪水之苦。據(jù)記載,歷史上20_年之間,洪水竟泛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黨部隊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泛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zhàn)爭的有力兵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群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fā)電站,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間,黃河從末泛濫過。而且,通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運用于都市用水、農(nóng)田灌溉和發(fā)電,成了一條造福于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chuàng)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xiàn)了這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培養(yǎng)”。身著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看著懷中的小孩,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guān)系。

諸位請看四周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通過綠化,現(xiàn)已是濃陰籠罩。游覽區(qū)的一些參觀項目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兒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跑,妙趣橫生。只是為啥在如此精美的地點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答復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兒有游覽區(qū)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奇中的大禹的像。矗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著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后來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jié)教訓,創(chuàng)造新方法,綞成功。并打下政治權(quán)利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敝泣S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大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fā)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良的黃河文明,現(xiàn)如今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xiàn)代前來這個地點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四周的山上還有一些亭臺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懂得其氣概。假如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閣樓。

那樣,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guān)于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jù)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xiàn)如今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特別多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個典故。

對于河南作風建設文件心得體會及感悟三

河南,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qū)位于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渡袝び碡暋穼⑻煜路譃椤熬胖荨保ブ菸痪犹煜戮胖葜?,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風景名勝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3處: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8項11處:少林寺、龍門石窟、云臺山—青天河—神農(nóng)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白云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世界地質(zhì)公園4處:中岳嵩山、云臺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5處:嵩山、洛陽龍門、雞公山、王屋山、云臺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nóng)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qū)。

最佳旅游時間

河南屬暖溫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一般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游時間是秋季。

區(qū)域分布

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其中地級市17個、省直管市1個,50個市轄區(qū)、20個縣級市、88個縣。

歷史文化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qū)域。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安陽(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鄭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來遷到“殷”(今安陽),自夏而金的4000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河南,長達3200余年。每當中國內(nèi)亂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帶的國家。

對于河南作風建設文件心得體會及感悟四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要去參觀游覽的地方就是中國禪宗發(fā)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創(chuàng)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0xx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寺,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統(tǒng)稱為“禪宗祖庭”,并在此基礎上迅速發(fā)展,特別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現(xiàn)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這里是少林武術(shù)的發(fā)源地,少林武術(shù)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武術(shù)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區(qū)還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20xx年,少林寺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首批認定為我國目前最高級----4a級旅游區(qū)。

少林寺景區(qū)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十方禪院、武術(shù)館等主要旅游景點。

現(xiàn)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執(zhí)事僧進行佛事活動的地方,總面積三萬多平方米,為七進建筑?,F(xiàn)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

山門:山門就是少林寺的大門,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親書,上有“康熙御筆之寶”方印一枚。

山門殿臺階下兩側(cè)的石獅是明代刻立的,即顯示了佛門的氣派,又象征著鎮(zhèn)邪與吉祥,山門外兩側(cè)還有明代嘉靖年間建造的東西石坊各一座。

游客們看,山門殿佛龕中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們的到來。我們把彌勒佛稱為“端莊莊重山門喜看世間光輝照,笑哈哈迎來人祝福極樂無窮”。

山門殿佛龕后面供奉的是韋馱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手持金剛寶杵,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我們看山門甬道兩側(cè)有多品碑刻,人稱少林寺碑林,這些都是唐宋以來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東側(cè)是慈云堂舊址,現(xiàn)為少林寺碑廊,它不僅記載著寺院的興衰狀況,而且在歷史、雕刻、藝術(shù)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計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錘譜堂,這里回廊一周42間,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術(shù)的緣起、發(fā)展、練功、精華套路、國防功能、僧兵戰(zhàn)跡、武術(shù)活動等內(nèi)容,共陳展14組216個錘譜像。有坐禪、跑經(jīng)繞佛、八段錦、小紅拳、大紅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昭陽拳、練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帥出征、月空法師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習拳練武等。俗話稱:錘譜堂里五分鐘,出來一身少林功,游客們比照這些塑像姿勢就可以練習少林功。

天王殿

我們現(xiàn)在看到是第二進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0xx年被石友三燒毀。這是1982年重修的,殿門外的兩大金剛,傳為“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nèi)側(cè)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它們的職責是視察眾生的善惡行為,扶危濟困、降福人間。人們根據(jù)四大天王的組合特點,寓意“風調(diào)雨順”。

大雄寶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該殿和天王殿一樣在1920xx年被軍閥石友三燒毀。這是1985年重建的。該殿是面闊五間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內(nèi)正中供奉的為現(xiàn)世佛----釋迦牟尼如來佛,左為過去佛----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為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殿內(nèi)東西山墻懸塑的是十八羅漢,屏墻后壁懸塑的是觀世音。少林寺大雄寶殿與其它寺院大雄寶殿的不同之處在于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達摩祖師和被稱為少林寺棍術(shù)創(chuàng)始人的緊那羅王。另外,在該殿中間有兩根大柱下還有麒麟雕像,預示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大雄寶殿前兩側(cè)的建筑為鐘、鼓二樓,東南為鐘樓,西南為鼓樓,原建筑毀于1920xx年的兵火,1994年進行了重修,它們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是寺僧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

鐘樓前這塊碑刻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0xx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諭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戰(zhàn)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親筆草簽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書”七個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書。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賜少林寺柏谷莊御書碑記》,記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攝的歷史依據(jù)。

《李世民碑》的北邊是《小山禪師行實碑》,記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傳法禪師的經(jīng)歷和重振少林禪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圖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薈萃之地,體現(xiàn)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們看到的是清乾隆20xx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詩: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lián)f山深,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巖雨,發(fā)我夜窗吟。

大雄寶殿東側(cè)的殿宇是緊那羅殿,重建于1982年,內(nèi)塑的緊那羅王是少林寺特有的護法神。這里展示了緊那羅王的報身、法身、應身三種不同的形象。

大雄寶殿西側(cè)與緊那羅殿相對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內(nèi)正面供奉的是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兩側(cè)供奉的是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稱六祖拜觀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達摩只履西歸圖”。

藏經(jīng)閣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于1920xx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經(jīng)說法的場所。內(nèi)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于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在藏經(jīng)閣月臺下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歷年鑄造的,據(jù)說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nèi)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復當時的昌盛與繁榮。

藏經(jīng)閣東西兩廂分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xiàn)為接待賓客的場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歷嵩山時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門口東側(cè)的鐘為元代鑄造,此鐘只能在遇到緊急情況下方可擊之,起報警作用。

達摩亭

又稱立雪亭。殿內(nèi)神龕中供奉的是銅質(zhì)達摩坐像,兩側(cè)分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內(nèi)懸掛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題。說起達摩亭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據(jù)佛教經(jīng)典記載:達摩來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國高僧神光也追隨而來,虛心向達摩求教,被達摩拒絕,神光并不灰心。達摩到石洞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后,達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對達摩精心照料,形影不離。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悅口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達摩在達摩亭坐禪入定,神光依舊侍立在亭外,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神光仍雙手合十,一動也不動,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后,見神光站在雪地里,就問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說:“求師傅傳授真法。”達摩說:“要我傳法給你,除非天隆紅雪?!?/p>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鮮血頓時柒紅了白雪,達摩心動,遂把衣缽法器傳給了神光,作為傳法的憑證,并為其取名為“慧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衣缽真?zhèn)鳌钡某烧Z故事即源于此?!皵啾矍蠓ā钡墓适乱惨恢睘槎U家所傳誦。同時,為紀念二祖慧可立雪斷臂求得佛法,人們又稱“達摩亭”為“立雪亭”。

達摩亭東側(cè)的為文殊殿,殿內(nèi)供奉的是文殊菩薩,下面請游客們跟隨我去參觀少林寺最高的大殿,當然也是最珍貴的殿堂。

千佛殿

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盧閣,殿高20余米,面積300余平方米,是寺內(nèi)的最大佛殿,殿內(nèi)神龕中供奉的是毗盧佛(即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龕上懸掛的“法印高提”匾額是清乾隆皇帝御書,殿內(nèi)東、西北、三面墻壁上是明代繪制的500羅漢朝毗盧大型彩畫,出自明代無名畫家之手畫意精美,設計大膽有很高的藝術(shù)研究價值。我們往地上看,殿內(nèi)磚鋪底面上有4排48個站樁坑,他們是歷年少林寺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從這些腳坑我們可見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東面是觀音殿又名錘譜殿,殿內(nèi)供奉白衣大士,即觀音菩薩。殿內(nèi)墻壁上是清中晚期繪制的少林寺拳譜。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間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側(cè)的為答辯長老,北側(cè)的為道明和尚,殿內(nèi)南北兩面墻壁繪制的是“十殿閻君”,西面墻壁繪制的是“二十四孝圖”。

各位朋友,請游客們按原路返回,我們下面參觀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是歷代少林寺高僧的墳塋,總面積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林現(xiàn)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磚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余為清塔和宋代不詳?shù)乃?。少林寺塔林是我國現(xiàn)存古塔群中規(guī)模最大、數(shù)量最多的古塔群,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級到七級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層級、形制是根據(jù)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學造詣、佛徒數(shù)量、威望高低、經(jīng)濟狀況及歷史條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禪師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0xx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長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筑史、雕刻、書法、藝術(shù)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貴寶藏。

下面我們繼續(xù)到初祖庵參觀。

現(xiàn)在為游客們簡單介紹一下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后面山坡上,是達摩的后代弟子為紀念達摩面壁所建。面積7760平方米,其中初祖庵大殿為宋代典型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現(xiàn)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在我們乘座索道去二祖庵參觀。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缽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對望所以又叫南庵。傳說二祖慧可立雪斷壁后曾在此靜養(yǎng)。

達摩洞位于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石洞深約7米,高3 米,寬3.5米,從公元520xx年到536年,達摩在此面壁九年,終成正果,首傳禪宗,成為佛教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兩旁山巖上有歷代名人留下的多處石刻。

接下來我們?nèi)⒂^少林寺對面的十方禪院。

少林寺對面少溪河南岸就是石方禪院,建于正德七年(1520xx年),清順治十年重修,為寺院郵亭,是行腳僧人住宿的地方,1958年倒塌,1993年重修。新建的十方禪院與過去不同,是一組新的佛教禪景-----五百羅漢堂。

十方乃正四隅上下十個方位。

四正:建有東、西、南、北四座單檐歇山式殿宇。

四隅: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各具特色的景圓。

十方禪院設計精巧,古樸典雅,它是少林寺主要旅游景點之一。

好了,各位游客,少林寺的參觀活動就要結(jié)束了,歡迎游客們有機會再到少林寺參觀旅游,學拳習武,謝謝。

對于河南作風建設文件心得體會及感悟五

河南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文化燦爛,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fā)源地;資源豐富,是全國農(nóng)產(chǎn)品主產(chǎn)區(qū)和重要的礦產(chǎn)資源大省;人口眾多,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巨大;區(qū)位優(yōu)越,是全國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和物資集散地;農(nóng)業(yè)領先,是全國第一農(nóng)業(yè)大省、第一糧食生產(chǎn)大省、第一糧食轉(zhuǎn)化加工大省;發(fā)展較快,經(jīng)濟總量穩(wěn)居全國第五位;潛力很大,正處于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加快發(fā)展階段,發(fā)展的活力和后勁不斷增強。

河南概貌

河南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qū)位于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現(xiàn)今河南大部分地區(qū)屬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復雜多樣和氣象災害頻繁的特點。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氣溫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時,全年無霜期201~285天,適宜多種農(nóng)作物生長。河南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內(nèi)河流大多發(fā)源于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qū),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60條。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03.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9位;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383立方米,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20xx年末共有自然保護區(qū)32個,面積760.2千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2個。共有森林公園114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1個。森林覆蓋率23.3%。河南的生物資源,僅高等植物就有197科、3830余種。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小麥、玉米、棉花、煙葉和油料等。動物418種,已知陸生脊椎野生動物520種、占全國總數(shù)的23.9%,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0種。

河南地層齊全,地質(zhì)構(gòu)造復雜,礦產(chǎn)資源豐富,是全國礦產(chǎn)資源大省之一。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礦種142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09種,已開發(fā)利用的礦產(chǎn)93種。其中:能源礦產(chǎn)6種,金屬礦產(chǎn)23種,非金屬礦產(chǎn)62種,水氣礦產(chǎn)2種。優(yōu)勢礦產(chǎn)可歸納為煤、石油、天然氣“三大能源礦產(chǎn)”,鉬、金、鋁、銀“四大金屬礦產(chǎn)”,天然堿、鹽礦、耐火粘土、藍石棉、珍珠巖、水泥灰?guī)r、石英砂巖“七大非金屬礦產(chǎn)”。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chǎn)資源中,居全國首位的有11種,居前3位的有32種,居前5位的有58種。其中煤炭保有儲量居全國第8位,石油居第12位,天然氣居第17位。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從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文物古跡眾多,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有記載著人類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臺周公測景臺;有歷史上最早的關(guān)隘函谷關(guān)、最早的禪宗寺院白馬寺;有“中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相國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洛陽龍門石窟和安陽殷墟分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fā)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shù)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來,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內(nèi)外游客絡繹不絕。

自古以來,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風流人物燦若群星。如古代哲學家、思想家老子、莊子、墨子、韓非、程頤、程灝,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商鞅、蘇秦、李斯、劉秀、張良、司馬懿、岳飛,科學家、醫(yī)學家張衡、張仲景、僧一行,文學家、藝術(shù)家杜甫、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司馬光、褚遂良、吳道子,佛學家玄奘等,還有現(xiàn)當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鴻昌、吳煥先、楊靖宇,革命先輩鄧穎超、彭雪楓、許世友,“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

河南既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觀薈萃之地,山川壯美,風光秀麗,融南秀北雄于一體。全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8處,省級23處。鄭州的嵩山,洛陽的龍門山、白云山,信陽的雞公山,焦作的云臺山,濟源的王屋山,平頂山的石人山,安陽的太行大峽谷,南陽的寶天曼、老界嶺,鶴壁的云夢山,駐馬店的嵖岈山等均屬山水奇觀;黃河自西向東流經(jīng)河南,出三門峽后經(jīng)小浪底流入黃淮平原,鄭州至開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懸河的獨特自然景觀。鄭汴洛沿黃“三點一線”和南太行景區(qū)成為國內(nèi)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態(tài)旅游整體開發(fā)全面啟動。紅色旅游迅速發(fā)展,全省共有紅色旅游景區(qū)26家,擁有駐馬店確山縣竹溝革命紀念館、信陽市紅色旅游系列景區(qū)(點)、南陽桐柏英雄紀念館、鄭州二七紀念堂等4家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新開發(fā)的工業(yè)旅游、農(nóng)業(yè)旅游項目,也令海內(nèi)外游客流連忘返。

對于河南作風建設文件心得體會及感悟六

世界最大的佛像在中國,中國最大的佛像在河南,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繞山佛泉寺的中原大佛,以208米的高度早已超越曾經(jīng)世界第一大佛像的樂山大佛,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下面簡要介紹我國三大佛像。

一. 平頂山中原大佛

中原大佛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繞山佛泉寺,大佛總高為208米,身高108米,蓮花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55米,這座耗資12億的巨型大佛早已破了世界吉尼斯紀錄,取代了曾經(jīng)的第一名樂山大佛,成為我國最大的佛像。

建立這座大佛總共用了十二年之久,僅黃金就用掉了108公斤,用銅三千三百噸,外部面積為11300平方米,是由13300塊銅塊焊接而成。耗資12你那,打磨20_年,讓這座大佛充滿了神秘感。

二. 無錫靈山大佛

靈山大佛始建于1994年,歷時三年落成開光,在原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鼎力支持下建造而成。靈山大佛通身高88米,佛體79米,蓮花瓣9米,整個佛體由1560塊6-8厘米厚的銅壁板所構(gòu)成,焊縫足足有30多公里長。靈山大佛鑄銅725噸,銅板面積達九千多平方米,大小跟一個半足球場相當。該大佛添加了高科技元素,可以抵御14級臺風和8級地震。

三.四川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的高度為71米,光頭部就高達14.7米,1021個發(fā)髻,耳長6.72米,鼻長5.33米,眼長約為3.3米,肩寬24米,一個中指的長度就已經(jīng)達到了8.3米,腳背寬9米,長11米,在腳面上相當于一個不大不小的房間,樂山大佛曾經(jīng)是中國最大的大佛,但那也只是曾經(jīng),后來被靈山大佛和中原大佛超越,如今在我國最大佛排行榜中只能位居第三名。

除了以上三尊赫赫有名的巨型大佛之外,還有位于中國浙江奉化溪口雪竇山的彌勒大佛,位于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位于中國江西九江東林寺廬山腳下的東林大佛,位于中國四川峨眉山金頂?shù)乃拿媸狡召t金像,位于吉林敦化六頂山正覺寺的金頂大佛和山西太原的蒙山大佛,這些大佛雖然不及前三面那般大得令人震撼,但也在世界最大大佛中榜上有名。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