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山西退役老兵講座心得體會報告 山西退役老兵講座心得體會報告總結(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1 06:25:01 頁碼:13
山西退役老兵講座心得體會報告 山西退役老兵講座心得體會報告總結(6篇)
2023-01-01 06:25:01    小編:ZTFB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新山西退役老兵講座心得體會報告一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五臺山的基本概況。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北部,西南距五臺縣城70公里、忻州市140公里、太原市240公里,北距大同210公里??偯娣e約為2837平方公里,以臺懷鎮(zhèn)為中心的景區(qū)面積376平方公里。五臺山是華北地區(qū)最高的山地,以歲積堅冰、曾無炎暑、夏仍飛雪故曰清涼,又因五峰聳出、頂無林木、猶如壘土之臺名曰五臺,是中國佛教著名的活動場所。以臺懷鎮(zhèn)為中心分別為,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臺山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薩的道場,不僅風景秀麗也是古代建筑藝術的寶庫,我國抗日革命根據地。

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顯通寺,顯通寺占地面積43700平方米,共有400間房屋,65間殿堂。始建于東漢永平20xx年,距今已有近20xx年歷史,因菩薩頂那座山峰與佛經上記載的印度靈鷲峰極為相似,因此建成后依山得名靈鷲寺,后來漢明帝為了表示自己信佛,在靈鷲寺前加了”大孚“兩字,因而寺院全名大孚靈鷲寺。北魏孝文帝時期再建,因前有花園,又叫花園寺。后唐太宗重建,武則天以新譯華嚴經藏在此處將其改名大華嚴寺。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后賜額——大顯通寺。整個顯通寺共分為七個大殿,由南至北依次為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七處九會殿——千缽文殊殿——銅殿——后高殿。下面請大家跟我一同游覽顯通寺。

站在顯通寺的門口大家會覺得這里的布局有些奇特,當地人說顯通寺有四大怪:鐘樓建在外,山門斜著開,經閣前后蓋,殿殿文殊在。大家可以看到鐘樓沒有按照傳統的建筑布局建在寺廟之內,而是建在了山門之外。鐘樓為兩層三檐結構,樓內梁上懸有五臺山最大的一口銅鐘,叫長鳴鐘,也叫幽冥鐘,是明萬歷年間鑄造,重達9999.5斤。

大家可能還注意到顯通寺沒有天王殿。顯通寺有著名的“三有三無”——有門無佛,有碑無字,有殿無梁。這就是其中的有門無佛,門前只有兩通石碑,分別為龍虎二碑,寓意有龍虎把門就不用勞駕四大天王了。

走進院落第一座殿堂是觀音殿,門頂這幅“霞表天城”的金子匾額是乾隆皇帝御筆。殿內供奉三尊菩薩,中間為觀音菩薩,兩側分別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所以又稱三大士殿,由于兩側擺滿經書,故也稱藏經殿。

繞過大文殊殿,我們來到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又稱大佛殿是顯通寺的主要建筑。里面供奉橫三世佛,殿堂采用以木結構為主,尚未四阿頂,下位四出廊的建筑形式修建,108根木柱支撐整個大殿,墻壁只起到擋風寒的作用,此殿占地一畝二分,是五臺山最大的大雄寶殿也是顯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結構。

大雄寶殿之后的是無梁殿,這就是三有三無中的有殿無梁,因其通體沒有一根梁柱所以叫做無梁殿,同時象征佛法無邊無量,也稱為無量殿。外觀上看似歐式建筑,并且涂成白色,象征佛教凈土與無限光明。整個大殿外觀7間實為3間,外觀2層實為1層,這是顯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磚結構建筑。無梁殿又叫七處九會殿,取釋迦牟尼曾在7處9次講經說法之意。

千缽文殊殿內供奉的是千缽千手千釋迦文殊,象征文殊菩薩的無量智慧。

繞過銅殿我們來到后高殿,也叫藏經閣。里面供奉甘露文殊和講經說法八大論師。

好!游客朋友們五臺山顯通寺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下面請大家自行游覽。

最新山西退役老兵講座心得體會報告二

歡迎大家來太原旅游!在游覽太原的景點名勝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太原和歷史上的太 原。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樞紐。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轄3縣1市6區(qū),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qū)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80萬,其中市區(qū)人口160多萬。太原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qū)劈為兩半。而5座風格迥異的大橋又將東西兩岸緊緊連在一起。市內高樓商廈比肩聳立,綠地公園散落有致,草坪樹帶隨街延伸,盡顯壯觀的現代都市氣派。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guī)范,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如建設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陽路、新建路、桃園路、濱河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澤大街、府東府西街、雙塔東西街、勝利街、西礦街、學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城周四郊,綠野平疇河渠交錯,地肥水美物產豐饒。清徐葡萄、晉祠大米、老陳醋都是四海享譽的名產。晉祠、天龍山、崛圍咽山等景觀雄奇壯麗,各具風采。因此,古來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古城。傳說太原這塊地方屬于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稱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但當時晉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晉南冀城一帶,直到公元前6世紀初晉國的勢力才擴展到太原一帶。太原古稱晉陽,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初,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筑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當今天太原市晉源鎮(zhèn)的古城營村。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yè)。

公元前453年,掌握晉國大權的智伯聯合韓、魏攻打趙襄子。趙憑借晉陽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難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發(fā)現晉水從龍山那邊流來繞城而過,便想出水攻之計,遂掘渠引晉水欲灌晉陽,這便是晉桐智伯渠的來歷。趙襄子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里應外合,共滅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晉國之地悉為趙、韓、魏三卿所占,史稱“三家分晉”,因有“三晉”之說。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韓、魏三者的諸侯國地位,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的三強,而趙國的都城就是晉陽。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歷17年,公元前386年趙遷都河北邯鄲。但趙氏在晉陽的基業(yè)已逾百年。

戰(zhàn)國后期,秦國屢敗趙國,隨之在晉陽一帶置太原郡,治所設在晉陽。需要說明的是,太原本義為廣闊的平原,戰(zhàn)國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為行政名稱固定下來。從此,太原即指古之晉陽,晉陽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漢朝太原為北方重鎮(zhèn),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晉陽置并州刺使部,統領太原、上黨等六郡。從此太原又稱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東西兩道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并。

西晉末年,并州刺使劉琨為了防御匈奴的侵襲,擴筑晉陽城,使之成為城墻高13米,周長14公里的大城市。東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大亂,太原先后被后趙、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萬大軍攻人晉陽,復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較長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并且成為北魏南下河南、東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權臣高歡于532年在太原設大丞相府,并營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晉陽宮,太原被稱為“別都”。高歡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齊后,雖定都于郵城(河北臨漳),但對其發(fā)跡之地太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建。在27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12院,其輝煌壯麗程度遠遠超過首都郵城。高洋還在太原西山鑿佛龕、雕佛像、建佛寺,在晉水源頭修魚沼飛梁。太原面貌為之一新。

太原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兩朝。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fā)樣之地”,稱帝后在太原大興土木。先在北齊晉陽宮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邊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倉城,接著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在此同時,隋場帝還征調數十萬民工開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師長安和寧武管涔山避暑行轅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暫,很快被唐朝取代。而興唐的李淵父子便是從太原開基立業(yè)的。唐高祖李淵曾長期任隋朝的山西河東撫尉使、太原留守等職。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時期也是在太原度過,被人稱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李淵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師晉陽,當年11月便攻人長安,建立唐王朝。太原這段特殊歷史使它擁有僅次于長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復為“北都”。太原城也隨之大大擴展。據新舊《唐書》記載,唐代晉陽已經成為橫跨汾河兩岸、由三座城池聯接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稱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長21公里,內里包括宮城、大明城、新城、倉城四座小城,把北齊和隋代的宮殿全部囊括進來。東城在汾河東岸,為貞觀名臣李副主持修筑。因東城內井水苦澀,難以飲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晉渠”,將晉水從西城外架槽引入東城。東西兩城之間,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聯諜”的中城,把東西兩城連為一體,故又稱“連城”,是則天武后時并州長史崔神慶主持興建。晉陽三城,雖各有城池,又渾然一體,共有城門24道,進退攻守彼此呼應,互為依托,風格獨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亂,名城晉陽也幾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隨后繼為后晉、后漢、北漢的“國都”,這里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從北齊高洋父子,隋朝楊廣,唐朝李淵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晉石敬塘、后漢劉知遠)及北漢的劉祟,這一個個所謂“真龍?zhí)熳印倍际菑奶鸺見Z取天下。太原可以說是藏“龍”臥“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晉陽城易守難攻。宋王朝建立已數十年,但晉陽仍在北漢劉氏手中,直到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圍城攻打近半年,北漢主劉繼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晉陽。宋太宗一則仇視晉陽軍民的頑強抵抗,二則懼怕別人再踞晉陽成“龍”,便下令焚毀晉陽城,并引汾水、晉水淹灌廢墟,進而使歷時1400多年的晉陽古城毀于水火。流離失所的城中百姓紛紛外遷,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東岸的唐明鎮(zhèn)。

太原畢竟是北方戰(zhàn)略要地,毀掉舊城之后必須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晉陽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將潘美便奉旨擴展唐明鎮(zhèn),筑起周圍10多里的土城,這便是現在太原城區(qū)雛型,太原由此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宋朝統治者避諱“晉陽”、“太原”舊名,便在這座擴大后的土城設置了陽曲縣,從此太原又有“陽曲”之稱。需要說明的是,趙光義為斬斷“龍脈”,杜絕太原再出真龍?zhí)熳优c其爭奪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設計成“丁”字形,取“釘”之諧音,以釘死龍脈。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發(fā)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為一座商貿發(fā)達、風光秀麗的北方名城,被譽為“錦繡太原城”。

宋朝后期及金元兩代,北方又是亂世,太原城又遭戰(zhàn)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軍進入太原時,這里已是一座人煙罕見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兒子朱棡為晉王,坐鎮(zhèn)全國九邊重鎮(zhèn)之首的太原,經略北邊防務。朱棡命永平侯謝成擴建城池,謝成在宋城基礎上向東南北三面擴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磚城,城上建4座角樓、8座門樓、92座敵樓。至今太原許多地名仍沿用當時城門名,如大南門、小東門、大北門、旱西門等。清代以太原為山西省會。民國時期始設太原市(1927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區(qū)面積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萬。解放后近半個世紀,太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成為擁有160萬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太原作為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zhèn),歷史上名家輩出。春秋時代有著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俠好義的豫讓;魏晉時期有史學家王沈、王助,文學家孫綽;唐代有著名詩人王之渙、王翰、王昌齡、白居易;宋代有書畫家米芾;金代名詩人李汾,元代戲曲家喬吉,明代文學家羅貫中,清代著名學者傅青主、閻若琚等,均對中華文化的繁榮作出了貢獻。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太原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保存至今的如晉祠古建筑群,天龍山及龍山石窟雕像,祟善寺、雙塔寺、凈因寺、多福寺、文廟、純陽宮等,均具有很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個理想的旅游場景,讓我們逐一加以品味。

最新山西退役老兵講座心得體會報告三

喬家大院位于祁縣喬家堡村正中。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筑群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征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墻,高三丈有余,上邊有掩身女兒墻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贊美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彪y怪有人參觀后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著喬家。”

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墻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護院??v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里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筑考究,規(guī)范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 140余個煙囪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藝術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為光緒中、晚期,由喬景儀、喬最儼經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國十年后,由喬映霞、喬映奎分別完成。從始建到最后建成現在的格局,中間經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后來的擴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構思進行,使整個大院風格一致,渾然一體。

喬家大院依照傳統的叫法,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個大院的稱謂,表現了喬家大院中各個院落的建筑順序。

清乾隆年間,現喬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喬家堡村的大街與小巷交叉的十字口。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后,買下了十字口東北角的幾處宅地,起建樓房。主樓為硬山頂磚瓦房,磚木結構,有窗欞而無門戶,在室內筑樓梯上樓。特點是墻壁厚,窗戶小,堅實牢固,為里五外三院。主樓的東面是原先的宅院,也進行了翻修,作為偏院。還把偏院中的二進門改建為書塾,這是喬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傳說偏院外原來有個五道祠,祠前有兩株槐樹,長的奇離古怪,人們稱為“神樹”。喬家取得這塊地皮的使用權后,原打算移廟不移樹。后來喬全美在夜間做了一夢,夢見金甲神告他說:“樹移活,祠移富,若要兩相宜,祠樹一齊移。往東四五步,便是樹活處。如果移祠不移樹,樹死人不富……?!睕]有多久,此樹便奄奄一息。喬全美恐怕得罪了神靈,便照夢中指示的地方,把樹移了過去,樹真的復活了,而且枝葉繁茂如初。這好象是“真神顯靈”,真有其神,于是又在側院前修了個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時主院與側院間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銜靈芝的鹿等。土地祠額有四個磚雕獅子和一柄如意,隱喻“四時如意”。祠壁上還有梧桐和松樹,六對鹿雙雙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順”。

喬致庸當家后,為光大門庭,繼續(xù)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通天欞門,門樓的卡口是南極星騎鹿和百子圖木雕。上有陽臺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磚雕扶欄,正中為葡萄百子圖,往東是奎龍和喜鵲兒登海;西面為鷺絲戲蓮花和麻雀戲菊花,最上面為木雕,刻有奎龍博古圖。站在陽臺上可觀全院。由于兩樓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樓翹起,故叫做“雙元寶”式。

明樓竣工后,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來連成一體的格局。

光緒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穩(wěn),喬家的景儀、景儼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危,費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銀兩,買下了當時街巷的占用權。喬家取得占用權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側院;東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門;西面建了祠堂;北面兩樓院外又擴建成兩個外跨院,新建兩個蕪廊大門。跨院間有柵欄通過,并以拱形大門頂為過橋,把南北院互相連接起來,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國初年,喬家人口增多,住房顯得不足,因而又購買地皮,向西擴張延伸。民國十年后,喬映霞、喬映奎又在緊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東南院相似。但窗戶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裝飾,朱光效果也很好,顯然在式樣上有了改觀。就是院內迎門掩壁雕刻也十分細致。與此同時,西北院也由喬映霞設計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連同原來的灶房,改建為客廳。還在客廳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廁”,增添了異國風情。

靠西北院,原來有一小院,為喬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書房院。分家后,喬健打算建內花園,從太谷縣一個破落大戶家買回了全套假山。正待興建時,“七七事變”爆發(fā),日軍侵華,工程停止。日軍侵占時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處,只留部分家人看護。延續(xù)至今,喬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喬家大院大門座西向東,為拱形門洞,上有高大的頂樓,頂樓正中懸掛著山西巡撫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贈送的匾額,上書“福種瑯環(huán)”四個大字。黑漆大門扇上裝有一對椒圖獸街大銅環(huán),并鑲嵌著銅底板對聯一付:“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弊掷镄虚g透露著喬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許正是遵循這樣的治家之道,喬在中堂經過連續(xù)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后來人丁興旺、家資萬貫的輝煌。

大門頂端正中嵌青石—塊,上書“古風”。雄健的筆力同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承接古代質樸生活作風的本意,相得益彰,耐人尋味。大門對面的掩壁上,刻有磚雕“百壽圖”,一字一個樣,字字有風采。掩壁兩旁是清朝大臣左宗棠題贈的一付意味深長的篆體楹聯:“損人欲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遍侯~是“履和”。這同作為巨商大賈的喬家所秉承的和為貴的中庸之道是很相宜的。進入大門,走完那長長的甬道,西盡頭處是雕龍畫棟的喬氏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祠堂裝點得十分講究,三級臺階,廟宇結構,以獅子頭柱,漢白玉石雕,壽字扶欄,通天欞門木雕夾扇。出檐以四條柱子承頂,兩明兩暗。柱頭有玉樹交榮、蘭馨桂馥、藤羅繞松的鏤空木雕,裝飾精彩,富麗堂皇。額頭有匾,上書“仁周義溥”四字,李鴻章所題。祠堂里原陳列著木刻精雕的三層祖先牌位。

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北面三個大院均為開間暗欞柱走廊出檐大門,便于車、轎出入。大門外側有拴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一、二院為三進五聯環(huán)套院,是祁縣一帶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樓院,里外有穿心過廳相連。里院北面為主房,二層樓,和外院門道樓相對應,宏偉壯觀。從進正院門到上面正房,需連登三次臺階,它不但寓示著“連升三級”和“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筑層次結構的科學安排。

南面三院為二進雙通四合斗院,硬山頂階進式門樓,西跨為正,東跨為偏。中間和其它兩院略有不同,正面為主院,主廳風道處有一旁門和側院相通。整個一排南院,正院為族人所住,偏院為花庭和傭人宿舍。南院每個主院的房頂上蓋有更樓,并配置修建有相應的更道,把整個大院連了起來。

喬家大院聞名于世,不僅因為它有作為建筑群的宏偉壯觀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磚一瓦、一木一石上都體現了精湛的建筑技藝。南北六個大院院內,磚雕、木刻、彩繪,到處可見。從門的結構看,有硬山單檐磚砌門樓,半出檐門,石雕側跨門,一斗三升十一踩雙翹儀門等。窗子的格式有仿明酸枝欞丹窗,通天夾扇菱花窗,柵條窗、雕花窗、雙啟型和懸啟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樣,變化無窮。再從房頂上看,有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卷棚頂、平房頂等,這樣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無脊的、有脊的、上翹的,垂弧的……,每地每處都是別有洞天,細細看來,切實讓人賞心悅目,品味無窮。

木雕:大院還有更迷人處,那就是隨處可見的精致的板繪工藝和巧奪天工的木雕藝術,雕刻品個個都有其民俗寓意。每個院的正門上都雕有各種不同的人物。如一院正門為滾檁門樓,有垂柱麻葉,垂柱上月梁斗子,卡風云子,十三個頭的旱斗子,當中有柱斗子,角斗子,混斗子,還有九只烏鴉,可稱一等的好工藝。二進門和一門一樣,為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紋,中間為草龍旋板。三門的木雕卡口為葡萄百子圖。

二院正門木雕有八駿馬及福祿壽三星圖,又叫三星高照圖。二院二進門木雕有:花博古和財神喜神。這花博古是雜畫的一種,北宋大觀宋徽宗命人編繪宣和殿所藏古物,成定為“博古圖”。后人將圖畫在器物上,形成裝飾的工藝品,泛稱“博古”。如“博古圖”加上花卉、果品作為點綴而完成畫幅的叫“花博古”。正房門樓為南極仙騎鹿和百子圖。其它木雕還有天官賜福、日升月垣、麒麟送子、招財進寶、福祿壽三星及和合二仙等。和合二仙亦稱“和合二圣”,是一種民間神話故事畫題。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宋隨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穿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zhí)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萬回?!焙蠓譃槎?,稱“和合二仙”。二仙亦蓬頭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圓合,取“和諧合好”之意。舊時一般在婚禮時懸掛廳堂,以示吉利。

此外,柱頭上的木雕也是多種多樣。如八駿、松竹、葡萄,表示蔓長多子、挺撥、健壯;芙蓉、桂花、萬年青,表示萬年富貴;過廳的木夾扇上刻有大型浮雕“四季花卉”、“八仙獻壽”,即傳統裝飾紋之一?!鞍讼色I壽”,是傳說中的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李鐵拐、呂洞賓、曹國舅、藍彩和、何仙姑八仙赴會瑤池,為西王母祝壽,以此組成的畫面紋樣,造形優(yōu)美,栩栩如生。全院現存有木雕藝術品三百余件,這里不能一一列舉。

磚雕:磚雕工藝更是到處可見,題材非常廣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欄雕。如一院大門上雕有四個獅子,即四獅(時)吐云。馬頭上雕有“和合二仙”,抬著金銀財寶??▓A上雕有蘭花。掩壁上為“龜背翰錦”,是傳統的裝飾紋樣,為六邊形骨架組成的連續(xù)幾何圖形。因它像龜的背紋而得名。古時以龜甲作為占卜的工具,視能兆吉兇。古書《述異記》云:“龜千年生毛,壽五千年謂之神龜,萬年為靈龜。”以龜為長壽的一種靈物,用作圖案,以示吉祥延年。進了一院大門對面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松樹、桐樹和蹬于太湖石山上的九鹿,喻示九路通順。立柱上有四個獅子滾繡球;一院偏院南房墻上有五個扶欄雕,中間為葡萄百子圖,表示蔓長多子和富貴不斷頭,其余四個格子為“博古圖”。一院正院馬頭上雕有四季花卉。二進院馬頭上為四果及“暗八仙”?!鞍蛋讼伞币彩莻鹘y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以古代傳說中八位神仙所執(zhí)的器物而組成圖案。相傳漢鐘離輕搖小扇樂陶然,常執(zhí)小扇;呂洞賓劍顯靈光魑魅驚,常背一劍;張果老魚鼓敲起有梵音,常執(zhí)魚鼓;曹國舅玉板和聲萬籟清,常執(zhí)玉板;鐵拐李葫中豈只存五福,常帶葫蘆;韓湘子紫簫吹度干滿靜,常執(zhí)一簫;藍彩和花籃內蓄無凡品,常攜花籃;何仙姑手執(zhí)荷花不染塵,常執(zhí)荷花。因只采用他們所執(zhí)器物,不畫仙人,故稱“暗八仙”,含有吉祥之意,明、清時采用較多。

二院大門的馬頭正面為犀牛賀喜,側面四季花卉。二院正房前面走廊的扶欄雕,從東往西數,一是喜鵲登梅,二是奎龍騰空,三是葡萄百子,四是鷺絲戲蓮,五是麻雀戲菊。東偏院過門雕有四季花卉、四果,加琴棋書畫,亦取吉祥之意。

三院大長廊,馬頭正面麒麟送子,側面松竹梅蘭,又梅蘭竹菊。中國畫正是以梅蘭竹菊四種花卉為題材的總稱,花鳥畫為其分支。宋、元時期許多畫家都喜歡畫梅蘭加松樹,稱“松竹梅”,又叫“歲寒三友”。元代吳鎮(zhèn)在“三友”外加蘭花,名“四友圖”。明神宗萬歷年間(公元1573——1619)黃鳳他輯《梅蘭竹菊四譜》中,又叫“四君子”。后人又加上松樹或水仙、奇石,合稱“五清”或“五友”。清代王概編《芥子圖畫傳》第三輯,即為《梅蘭竹菊四譜》。這類題材,象征高潔的品格和正直、堅強、堅韌、樂觀以及不畏強暴的精神。

四院門樓中為香爐,側為琴棋書畫。院內“梯云篩月”亨有四獅(時)如意、梅根龍頭、四季花卉、花開富貴。并有掩壁,趙鐵山書寫題字。右邊為暗八仙,獅子滾繡球,表示平安如意。還有鳳凰戲牡、鹿鶴同春。左邊為雙魚、戟罄,屬吉祥如意圖,是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指以古代兵器中的戟,樂器中的罄和魚紋組成的畫面,取戟與吉、罄與慶、魚和余的同音,表示吉慶有余。西跨院正房門樓有葡萄與菊花百子,上面扶欄為琴棋書畫及博古圖。四個馬頭正面為四個獅子,側面為四季花卉。特別是《省分箴》雕和前面提到過的《百壽圖》雕一樣,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五院門樓馬頭為麒麟送子,院內四個馬頭為鹿鶴桐松。南正房門樓為菊花百子,中為文武七星,回文乞巧,又叫“七夕乞巧圖”。七夕乞巧圖是民間神話故事畫題。七夕即農歷七月初七夜,相傳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這一夜,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牛郎、織女都是星名,演化為神話人物,織女為天帝孫女,長年織造云錦。自嫁給了河西的牛郎后,織造中斷。天帝大怒,責令與牛郎分離,只準每年七月初七夜相會一次?!讹L俗通》中記載:織女會牛郎時,喜鵲于天河上為之搭橋,名鵲橋。七夕乞巧圖,初始于北宋畫家侯翼所作,后逐漸廣傳。

六院東院進門兩側為喜鵲登梅,背面為青竹和“福祿壽”三字。四個馬頭為暗八仙。正房扶欄中為葡萄,東為蓮花,西為牡丹。前院內有“福德祠”,八寶圖上有兩個活靈活現的獅子和喻為吉慶有余的圖案。

石雕:喬家大院中的石雕工藝雖比較少見,卻是十分精細?,F有幾對石獅,石獅形態(tài)各異,憨態(tài)可掬。有的石獅為踱步前行狀,刀紋如新,鋒芒猶在,表現得機警、威武、活躍。其顧盼自豪的頭部,提起全身的神氣,表現獅子的雄壯、英武而不失真,給人以健康、活躍,富有生命力的感覺。

還有陰紋線刻,如五院門蹲石獅底座為“金獅白象”,中為“馬上封猴(侯)”、“燕山教子”、“輩輩封侯”。南房柱石底墊為“漁樵耕讀”、“麻姑獻壽”等。六院門蹲石獅石礎上有“出將入相”、“神荼郁壘”(相傳古代以神荼、郁壘為門神,可以御兇邪避鬼魅)“得勝返朝”等線刻,圖像清晰,故事引人,線條流暢,形象逼真。

彩繪:整個大院所有房間的屋檐下部都有真金彩繪,內容以人物故事為主,除“燕山教子”、“麻姑獻壽”、“滿床笏”、“漁樵耕讀”外,還有花草蟲鳥,以及鐵道、火車、車站、鐘表等多種多樣圖案。這些圖案,堆金立粉和三蘭五彩的繪畫各有別致。所用金箔,純度很高,雖經長期風吹日曬,至今仍是光彩熠熠。立粉工藝十分細致,須一層干后再上一層,這樣層層堆制,直到把一件飾物逼真的浮雕制成為止,最后涂金。涂金是用人頭上的油污貼上去的,因其太薄,必須挑選晴朗無雨無風的天氣,才能進行操作,可見完成一件圖案作品是相當費勁、費時的了。其它還有線條勾金、敷底上色,都是天然石色,因此,可保持經久不褪,色澤鮮艷。

牌匾:喬家大院各個門庭所懸的牌匾很多,內有四塊最有價值。其中有三塊牌匾是喬家的,也是值得喬家自豪和感到榮幸的。那就是光緒四年由李鴻章親自書寫的“仁周義溥”和山西巡撫丁寶銓受慈禧太后面諭送的“福種瑯環(huán)”及民國十六年祁縣昌源河東三十六村送給喬映奎的“身備六行”。前兩塊表明喬家在某個時期對官府的捐助,又經朝廷大員題詞推崇,因此倍加榮耀光彩。后一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喬家的一些善舉和對人處事的方法。另外一塊價值更高,那就是傅山親筆題寫的“丹楓閣”匾(現存展于喬家第四院的東房內)?!暗鏖w”建成后,傅山為其親筆題了匾,同時,戴廷式寫了“丹楓閣記”,傅山又在后面加了跋。一匾二記三跋,語句令人費解。細分析,戴廷式《丹楓閣記》的大意是:公元1660年9月,他做了一夢,夢見和幾個穿古代服飾的人在城外同行。忽然發(fā)生了一場大的變動,回頭看時,已無平坦之路可行,前面是懸崖峭壁,崖上長滿楓樹和青松,中間還有一小閣,匾上寫得“丹楓”二字……。他醒后就按夢中的式樣建筑了“丹楓閣”。其實戴廷式夢見穿古裝的人出行,是對故國的懷念。發(fā)生了一場大變動,是指政局變化?!兜鏖w記》的真正含義是:國家滅亡,國難當頭,放建“丹楓閣”,以寄托亡明之痛。傅山在《丹楓閣記》后寫的《跋》中所言:“丹”是指讀書的中心,“楓”是戴廷式的字,“閣”是戴廷式讀書的地方。故把“閣”命為“楓”,把“丹”字寫在前面以示醒目?!暗ぁ北硎炯t色,又表示忠心:“楓”既表示氣節(jié),又表示紅色,都充盈著對明朝朱家的懷念思想。

此外,還有各院的門匾,例如“彤云繞”、“慎儉德”、“書田歷世”、“讀書滋味長”、“百年樹人”、“惟懷永圖”、“為善最樂”、“居之安”、“治福多”、“建乃家”、“靜觀軒”、“梯云篩月”等都有其一定的具體寓意。

總之,喬家大院既是建筑藝術的寶庫,也是民俗學的殿堂。步入其間,既會得到美的享受,又會使人增長許多知識。因此,來祁縣民俗博物館一游,從藝術、科學、文化、趣味每個方面,都會使您感到獲益非淺,不虛此行。

最新山西退役老兵講座心得體會報告四

喬家大院依照傳統的叫法,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個大院的稱謂,表現了喬家大院中各個院落的建筑順序。

清乾隆年間,現喬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喬家堡村的大街與小巷交叉的十字口。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后,買下了十字口東北角的幾處宅地,起建樓房。主樓為硬山頂磚瓦房,磚木結構,有窗欞而無門戶,在室內筑樓梯上樓。特點是墻壁厚,窗戶小,堅實牢固,為里五外三院。主樓的東面是原先的宅院,也進行了翻修,作為偏院。還把偏院中的二進門改建為書塾,這是喬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傳說偏院外原來有個五道祠,祠前有兩株槐樹,長的奇離古怪,人們稱為“神樹”。喬家取得這塊地皮的使用權后,原打算移廟不移樹。后來喬全美在夜間做了一夢,夢見金甲神告他說:“樹移活,祠移富,若要兩相宜,祠樹一齊移。往東四五步,便是樹活處。如果移祠不移樹,樹死人不富……。”沒有多久,此樹便奄奄一息。喬全美恐怕得罪了神靈,便照夢中指示的地方,把樹移了過去,樹真的復活了,而且枝葉繁茂如初。這好象是“真神顯靈”,真有其神,于是又在側院前修了個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時主院與側院間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銜靈芝的鹿等。土地祠額有四個磚雕獅子和一柄如意,隱喻“四時如意”。祠壁上還有梧桐和松樹,六對鹿雙雙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順”。

喬致庸當家后,為光大門庭,繼續(xù)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通天欞門,門樓的卡口是南極星騎鹿和百子圖木雕。上有陽臺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磚雕扶欄,正中為葡萄百子圖,往東是奎龍和喜鵲兒登海;西面為鷺絲戲蓮花和麻雀戲菊花,最上面為木雕,刻有奎龍博古圖。站在陽臺上可觀全院。由于兩樓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樓翹起,故叫做雙元寶”式。

明樓竣工后,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來連成一體的格局。

光緒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穩(wěn),喬家的景儀、景儼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危,費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銀兩,買下了當時街巷的占用權。喬家取得占用權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側院;東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門;西面建了祠堂;北面兩樓院外又擴建成兩個外跨院,新建兩個蕪廊大門??缭洪g有柵欄通過,并以拱形大門頂為過橋,把南北院互相連接起來,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國初年,喬家人口增多,住房顯得不足,因而又購買地皮,向西擴張延伸。民-國十年后,喬映霞、喬映奎又在緊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東南院相似。但窗戶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裝飾,朱光效果也很好,顯然在式樣上有了改觀。就是院內迎門掩壁雕刻也十分細致。與此同時,西北院也由喬映霞設計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連同原來的灶房,改建為客廳。還在客廳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廁”,增添了異國風情。

靠西北院,原來有一小院,為喬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書房院。分家后,喬健打算建內花園,從太谷縣一個破落大戶家買回了全套假山。正待興建時,“七七事變”爆發(fā),日軍侵華,工程停止。日軍侵占時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處,只留部分家人看護。延續(xù)至今,喬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喬家大院大門座西向東,為拱形門洞,上有高大的頂樓,頂樓正中懸掛著山西巡撫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贈送的匾額,上書“福種瑯環(huán)”四個大字。黑漆大門扇上裝有一對椒圖獸街大銅環(huán),并鑲嵌著銅底板對聯一付:“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弊掷镄虚g透露著喬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許正是遵循這樣的治家之道,喬在中堂經過連續(xù)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后來人丁興旺、家資萬貫的輝煌。

最新山西退役老兵講座心得體會報告五

黃河壺口瀑布位于吉縣城西45公里,距臨汾市165公里處的晉陜峽谷黃河河床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中外。

壺口瀑布,是由于黃河流至壺口一帶,兩岸蒼山夾峙,把黃河水約束在狹窄的黃河峽谷中,河水聚攏,收束為一股,奔騰呼嘯,躍入深潭,濺起浪濤翻滾,形似巨壺內黃水沸騰。巨大的浪濤,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團團水霧煙云,景色分外奇麗。站在河邊觀瀑,游人莫不唱起“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威武雄壯的歌聲。

壺口瀑布的寬度隨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通常情況是,寬度在30米左右,汛期可擴展到50米上下,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間。

瀑布下方,在連接山西、陜西的七郎窩大橋,瀑布與大橋相映,形成一道誘人景觀。近年來,壺口瀑布已成為中華壯士“飛黃”的圣地,繼柯受良駕汽車飛黃成功后,朱朝暉又成功地駕駛摩托車在這里飛越黃河。

關于壺口瀑布,民間有眾多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禹鑿孟門。相傳堯舜時期,黃河水流到壺口,因受孟門山堵阻,平陽一帶常遭嚴重水災。堯派鯀治水未成,禹去治水。禹仔細了解了壺口至龍門的地形,決定采取疏通河道的方法來治理洪水。孟門山在龍門之北,治水便從孟門山開始。

現在可以自由活動,請大家注意安全,現在又我想大家介紹幾項安全事項

1、不要跨過警戒線!

2、參觀游覽請注意安全,小心突漲水或凌汛。

3、請您在計劃的安全區(qū)域內參觀游覽,聽從安全人員的指揮。一個小時后就在這里集合,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最新山西退役老兵講座心得體會報告六

山西榆次車輞常家,于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_年)由太谷惠安遷來。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以財取天下之抱負,逐利四海之氣概,制茗于武夷山,扎莊于恰克圖;拓開萬里茶路,經銷蒙俄北歐,綿延二百余載,遂成富甲海內的晉商巨賈,中國外貿之第一世家。

創(chuàng)造了商業(yè)輝煌的常氏家族又天才地創(chuàng)造了“學而優(yōu)則賈”的治家祖訓,代代恪守,課子苦讀,將一批批家族優(yōu)秀子弟輸送到商界,形成了一個具有相當文化層次的商人群體,同時將儒家“誠信”、“仁義”、“忠恕”等理念引入到商業(yè)活動中,實現了儒商相長,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歷史循環(huán),家族興盛達220_年之久。

治國之道在于用人,興家之本在于育人。常氏由經商起家,傳至十世時,已有“世兼儒賈為業(yè)”之稱。由于常家始終注重子弟讀書習儒,從而世代學子輩出。從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取進士、舉人、秀才等多達146人,而且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家族研修學業(yè)的氣氛日益濃厚,造就了一大批的學者、名流。所以才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譽。

常氏家族在仕宦商儒達到輝煌頂點時,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開始,不惜重金營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園,終于形成了占地60余萬平方米、房屋4000余間、樓房50余座、園林13處的宏大規(guī)模。

常家建筑群占據了車輞村原面積的近一半以上,其規(guī)模居于祁縣、太谷、平遙等晉商各院之首位。

我們現在看到的十二萬平方米的常家莊園,僅為原莊園面積的近四分之一,

是北常萬達公為其三個兒子、十個孫子修建的。

莊園現存主要景觀為“一山、一閣、兩軒、四園、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計有古建房室968間、廊房220間,計1188間。

(一山:觀稼山;一閣:觀稼閣;兩軒:聽雨軒、知味軒;四園:杏園、獅園、可園、遐園;五院:祠堂院、總帳房院、石蕓軒書院、私塾院、約齋書院;六水:小石潭、曲溪、沼余湖、蓮池、洗池、方正池;八帖:堡門宋代二亭雙絕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聯帖、雍和堂惲壽平畫跋帖、聽雨樓法帖、石蕓軒法帖、常氏遺墨帖、御筆亭四十四帝后帖、可園唐詩筆意帖;九堂:人和堂、節(jié)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謙和堂、養(yǎng)和堂、體和堂、廣和堂、貴和堂;十三亭:杏園五亭(枕霞、披風、慶云、景星、流芳);書院五亭(琴、棋、書、畫、化玉);遐園:夢綠亭、鋤月亭;小石潭琴心亭。另外有新建的獅園且坐亭)。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