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講好中國青年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獲 青年怎么講好中國故事(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3 03:05:40 頁碼:14
講好中國青年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獲 青年怎么講好中國故事(九篇)
2023-01-03 03:05:40    小編:ZTFB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主題講好中國青年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獲一

我想起新聞界“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的數(shù)個感人瞬間,想起舉辦中的艱難曲折與欣喜快樂,想起去年冬天在全國新聞單位和高校的巡講,恰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再次點燃學子的新聞理想,恰如春天里的一股暖流,重新激發(fā)出記者的崇高企盼——不忘初心從哪里出發(fā),本來為何出發(fā),現(xiàn)在如何再次出發(fā)。

對記者來說,講故事是本職,講好故事是本事。把好故事講好需要水平,好故事是有味道的。聽好記者講好故事,從演講比賽到全國巡講,有些故事,我都聽了十多遍了,每次都流眼淚。有些故事,聽了多次終于有一次忍不住流下眼淚,因為講故事的人水平不斷提高,把內心的真情盡情綻放、深情釋放。做成一件事,收獲一份感動,同時培育一個講故事的人,把他講故事的潛能發(fā)揮出來,這于我,也是一種欣喜。

有人說,好的講述應該有“三聲”,掌聲、笑聲、哭聲,是效果也是標準。聽著他們的故事,回味這些掌聲、笑聲、哭聲,我想到了許多。我是一個服務者,參與者,但首先是一個傾聽者。

掌聲來自哪里?在廣西師范大學,解放軍報駐西藏記者站的郭豐寬講了不到七分鐘,掌聲響起十三次,老郭沒想到,我們沒想到,大學生來之前也沒想到。

四個人,四個故事,真實再現(xiàn)了西藏的苦、戰(zhàn)士的愛、生活的難、人民的情。講到一些細節(jié),講到起承轉合,掌聲從千人現(xiàn)場的各個角落響起,匯成一條人心激蕩的河流。這掌聲,讓老郭都有點懵了。其實,他剛下高原不久,來到平原還有些醉氧,上臺前還頭疼得要命。你獻出這份真情,人家就回報這份真情,你奉獻這份赤誠,人家就回報這份真誠。老郭說:“講完這場,我就要重新回到高原,回到駐守邊關的戰(zhàn)士中間,迎接新年?!闭坡曉俅雾懫?。

地理的高原不是所有人都能抵達,人生的高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達,但情感的高峰只要真心付出,每個人都能真實體驗。

笑聲來自哪里?對于湖北人民廣播電臺的簡然來說,各個時代的大學生有各個時代的笑聲。

她講的題目是“今夜不寂寞”。大學生一聽就笑了,而且是哄堂大笑。她讀到的是:雖然有一種難以跨越的溝叫“代溝”,雖然有一種差別叫“階層”,但也有一種溝通方式叫“共情”。她理解這就是今天的年輕人,她也輕松地笑了。她講二十一年前寂寞還是寂寞的意思,而菊花也還只是一種花,她說堅持了二十一年做這個響徹湖北夜空的欄目,講其中遇到的人,講做過的事,講到殘疾姑娘找到愛情、農家孩子走入大學。聽她講著學生曾經(jīng)擁有的故事,大學生們的表情由輕笑到莊重到會心一笑。當聽完夜幕下的故事,簡然愛心基金啟航,大學生的笑聲和掌聲交融一起,經(jīng)久不息。

簡然說:“是的,我們必須懂得俯下身去,懷著恭敬的心情仔細傾聽比你更微弱的聲音,我們的故事不在于多華麗,而在于多少人能聽得明白,能說進多少人的心里。”敬畏高尚就從尊重他人開始,講述故事首先從學會傾聽開始。

講故事必須眼中有人、心中有情。尊重聽眾的心理首先必須關注聽眾的表情。年輕的記者在這方面走得更遠。

做特別報道的吳喆華講的故事題目是“可以沒有愛情,但不能沒有真相”。看到演講題目播放出來時現(xiàn)場有笑聲,他上場鄭重強調“本次演講不是來征婚的”,立刻又有笑聲。他講如何去暗訪,借工牌混進工廠、把u盤含到嘴里、見到有人來追趕躺在平板車上溜出來……這些生動的細節(jié),引來陣陣笑聲。笑聲背后是會心,是共鳴,是對新聞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共享。笑聲背后雷鳴般的掌聲,何嘗不是對輿論監(jiān)督的肯定,對堅守職業(yè)精神的贊許,對新聞使命的敬禮。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說,應該讓好記者進課堂,讓好故事進課堂,幾個好故事勝過半學期課。是的,講故事里面的笑聲,講故事之前之后互動激發(fā)互相啟發(fā)的會心笑聲,表明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可以講得更生動活潑一些,可以更豐富多彩一些。講故事不是端著的,聽故事不是坐著的,那是人與人的互動、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傳遞。在浙江大學巡講,數(shù)百人無一退場,聽說不少人聽著聽著就推遲或放棄了晚上的周末約會。

哭聲來自哪里?因為講的都是記者親歷、親見,故事都是記者自采、自寫,好記者講起好故事,身段是柔和的、聲音是平和的,但越是這種平和,越是映襯出故事的真切真實。

哈爾濱日報陳楠講到在采訪與救人之間抉擇時,認為記者應該先救人,而準備救人前考慮到可能有去無回,把父親多年前贈送自己的筆交給別人,這支筆的故事讓人淚眼蒙眬。父親盼子快快懂事的殷殷希望、記者社會責任要求必須暫時放下可能永遠失去的父子親情,這支筆的故事讓人淚流滿面。

光明日報鄭晉鳴講述小島夫妻故事,講到王繼才升旗、王仕花敬禮,姿勢并不標準,卻美得讓人掉淚,讓聽者也情不自禁掉淚。沒人要求、也沒人看她們升旗卻堅持守島二十八年,一萬又二百二十天,用壞了一百七十多面國旗,聽壞了十九臺收音機。“為什么堅持不悔?因為島就是家就是國,守島就是守國家,如果當年日本鬼子侵略連云港時,我們有人在,敵人就上不來?!甭犞@話,多少人感慨良多、沉思不已。講到大女兒結婚化了五次妝,父母遲遲沒有來,因為遇上臺風天,講到 “我走得慢點,或許爸媽就能趕上了”,聽著姑娘的心聲讓人淚流滿面。親情永遠是撥動人最柔軟心弦的撥片,真情永遠是打濕人最溫暖臉龐的泉眼。鄭晉鳴講別人也是講自己,講寫了半輩子好人,還是有沒寫完的故事,每次講到最后“我在崗位工作的時間還剩五年,做事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做人的時間越來越長”,場場都是掌聲經(jīng)久不息。

掌聲源自感動著你的感動,激發(fā)一種噴薄而出的沖動和激動。笑聲源自快樂著你的快樂,涌起一種自然而然的觸動和會心??蘼曉醋郧椴蛔越膫校魈手环N無法隱瞞的情意和情懷。傾聽臺上故事,傾聽臺下“三聲”,鼓舞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此次巡講,走進新聞單位和高校,再次感動新聞記者,感動新聞學子。新聞記者正在路上,需要激勵。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徘徊,需要選擇崇高,也需要腳踏實地。在堅持與放棄之間猶豫,需要堅定信心,也需要不忘初心。對這些關切與思考,好記者的好故事應該說給了部分答案。新聞學子激情夢想,展望來時的路,熱情滿懷。新聞記者行進中國,抒寫精彩故事,走得越深,寫得越實,文風更加清新,故事激蕩人心。

我們傾聽這些故事,聽著那人那事,聽著掌聲笑聲哭聲,三生有幸也。身處這個偉大時代,倍感幸運。有觸摸溫度的手,有體會真情的心,對人民有深情,對生活有熱愛,就會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傾聽故事的心情、傳遞故事的沖動,這種處處留心,這種時空移位,這種角色換位,我想,不但應該是記者的職業(yè)歷練,也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體味別人、體會歷史、體察時代的情感磨煉。

主題講好中國青年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獲二

__年夏天,我獨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車,去了福建一份都市報,在那里開始了我的新聞旅程。

幾年里,我時常在想:我們?yōu)檎l怎樣寫作?有前輩告訴我,做新聞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實上,我們一生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事?我們要怎樣去做事?

我們會很容易給出一個答案: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墒菍嵺`我們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光。

是什么讓我們永遠抓不住正確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們始終沒有解決內心的沖突———我們?yōu)檎l寫作?

做記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種謀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體面的職業(yè)。分歧在于內心。

幾年來,我一直為“新聞”兩個字激動和驕傲。我熱愛我從事的這個職業(yè)。在這個行當中,我曾經(jīng)被朋友和同事們寄望去“開創(chuàng)大場面”,也曾因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們這般幸運,在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里成為“當下”的記錄者,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我們是記者。顯然,我們不是作家、不是教師、不是評論家、更不是什么無冕之王……

記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創(chuàng)作,不是教導讀者,不是對事物發(fā)表看法,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萬的讀者,替他們選擇的對象發(fā)問或是探查一件讀者感興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觀者的身份、平靜的心態(tài),客觀真實地寫出一份報道,回答讀者的困惑……

做記者,幾乎每天要研究選題,寫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個好記者,我的強烈感覺是,一定要有長跑的毅力和心理準備。

我們很多青年記者,包括我總是在詢問: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怎樣寫出一篇好新聞?

我想,這一方面能證明我們對于新聞事業(yè)的激動與熱情,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面臨最緊迫和焦慮的問題。

有時候我聽到一些“訣竅”,有人推薦我們閱讀一些范文,更多時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寫,去思考。然后告訴自己:我這一篇比上一篇寫得好。做新聞就像談戀愛,唯有實踐才能抵達幸福。

我還聽到一個關于閱讀的“訣竅”,那就是讀杰作,讀偉大的故事。好新聞就是一個好故事。好記者就是一個杰出的講故事的人。新聞與小說一樣,都是故事,它們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新聞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那些偉大的故事會告訴我們,將故事講好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所有東西都要回歸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無數(shù)條岔路,這時已不存在天賦、能力或者運氣的差別,關鍵在于你的選擇。你選擇了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主題講好中國青年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獲三

接到這次“好記者講好故事”的任務后,我一直在想:今天這個場合我應該講什么樣的故事?“好記者”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標準,但“好故事”應該有一個標準,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動自己,其次這些故事能夠傳遞一種精神、一種正能量、一種能代表這個時代的東西,我覺得這樣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從業(yè)15年,一直工作在新聞一線,接觸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許多事,但是真正讓我刻骨銘心的一次采訪是2010年甘肅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現(xiàn)場。為期10多天的采訪讓我對生命的價值、人性的力量和媒體人的責任和擔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10年8月8號凌晨,舟曲發(fā)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作為甘肅廣電總臺廣播應急報道組成員,我于當天凌晨5點從蘭州出發(fā)。到達舟曲后,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呆了!整個縣城被幾百米寬的泥石流給“豁”開了個大口子,臨河建筑的二樓以下全部被水浸泡,縣城很多街道塞滿了淤泥……

當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現(xiàn)場,我采訪到了武警舟曲中隊副中隊長王偉。這位后來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武警軍官全家5口人遇難,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還未出生的孩子。當晚那場罕見的山洪泥石流災害襲來時,王偉帶領戰(zhàn)友舍生忘死,第一時間奮力搶救出23名遇險群眾,但是他卻沒能回去看看離他們救援地點僅有500多米的家。我采訪他時,這位七尺男兒幾度哽咽,采訪過程中他接到了陜西老家姐姐的電話。電話中,王偉一直叮囑姐姐,千萬不要讓媽媽知道,能瞞一天是一天。王偉告訴我,父母一直盼著能抱上孫子,妻子懷孕的時候就給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頭鞋。母親心臟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后會受不了。王偉說的一句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他說:“當晚泥石流發(fā)生前我媳婦打給我的那個電話我沒有接到,這是我終身的遺憾,現(xiàn)在我手機24小時開機,真希望有一天手機會響起來,而電話那頭是我的家人。”說完他擦去眼淚,轉身又鉆進了身后的廢墟。

事后,我不止一次在想,從人性的角度、從感情的角度出發(fā),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鄉(xiāng)親,直接奔回家里救援,畢竟只有500多米,那么被他一趟趟背出來的可能就是他懷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但是短短的500多米,王偉沒有邁出腳步。軍人的職責,讓他義無反顧地先搶救身邊的遇險群眾。當時在現(xiàn)場指揮的甘南支隊的支隊長讓王偉下去休息,王偉說:“隊長,你就讓我在現(xiàn)場參與救援吧,能多救一個老百姓我心里就好受一些……”

之后兩年我又先后3次采訪了王偉,其中有一次我和王偉一起去舟曲的追思園,1000多名遇難者的名字都刻在一面墻上,王偉妻子的名字在最下面一排,但是字體顏色和別的名字都有些不一樣了。后來我才知道,王偉一有空就來到這里跟妻子說話,不停撫摸妻子的名字。鐵骨錚錚的背后是一份深深的男兒情懷……

舟曲縣月圓村,這是一個遭受了滅頂之災的村落,整個村莊被泥石流夷為一片平地。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學的,總共幸存59人。老黨員何建舟的妻子、兩個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親人遇難。他強忍悲痛帶領全村幸存群眾沖上救災第一線。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干,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來為止。他說這樣才能暫時忘記失去親人的痛苦。一周后,在村委會的廢墟上,何建舟帶領入黨積極分子火線入黨,面向黨旗莊嚴宣誓時,在場的11名黨員全都淚流滿面,因為他們家家都有親人遇難。在現(xiàn)場我采訪了入黨積極分子李彥平,我問他為什么要入黨?李彥平說:“沒別的,這些老黨員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我想跟著他們干!”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但是卻道出了當時老百姓的心聲:“黨員永遠是災區(qū)群眾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輝所感動,也被各種場景所震撼。在三眼峪,近2萬人的救援場面讓我震撼;在白龍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墻讓我震撼;在縣城外,各種救援車輛排了十幾公里的場景讓我震撼。子弟兵的綠色、消防戰(zhàn)士的橙色、防疫人員的白色、特警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藍色,還有國旗、黨旗、軍旗、團旗、黨員的袖章、志愿者的絲帶這些在災區(qū)隨處可見的紅色,在這個時候顯得那么鮮艷。在救災現(xiàn)場我看到了從蘭州趕來的回族群眾,也見到了從甘南周邊縣區(qū)寺廟里前來救災的藏族僧侶,還有那些每天來回奔波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

說到志愿者,我給大家講述一個來自重慶的22歲志愿者的故事。在舟曲,有一天已經(jīng)凌晨1點多了,我寫完稿件去上衛(wèi)生間,在走廊過道的一個角落里坐著一位瘦弱的小伙子,地上鋪著兩張報紙,他卷著褲管、光著腳在那坐著。直覺告訴我他應該是個志愿者,當我想采訪他時,小伙子很抵觸:“我剛到,什么都沒干,你別采訪我。”我說那你講講你是怎么到舟曲的吧。小伙子告訴我,他來自重慶,是一個汽車廠的裝配工,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災區(qū)當志愿者,家人極力反對沒有去成。2010年4月玉樹地震,他們的車到西寧又被勸返。小伙子說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愿者!他從網(wǎng)上約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當車行至四川北部時突遇暴雨,許多道路被沖毀,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小伙子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翻山!他走進大山一天一夜,繞過那段被沖毀的道路,然后又搭了6趟順車來到舟曲兩河口鎮(zhèn)。當時因為交通管制,非救援車輛不讓進城,小伙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進了舟曲縣城。當晚我見到他時,他因為腳疼得睡不著,所以才坐在那里。聽完他的敘述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們常說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沒有長大的一代,可我想說的是,80后、90后一樣能挺起中國的脊梁!

當記者十幾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礦難、火災、毒氣泄露、暗訪……這些采訪我都是沖在第一線,常有朋友問我:你哪來那么多的熱情?我覺得,首先我非常感謝記者這個職業(yè),因為它給了我一個平臺去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他們生命中的閃光點,都在滋養(yǎng)著我,讓我永遠懷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我很慶幸我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也慶幸我從事了一個我非常摯愛的職業(yè),今后再有任何急難險重的事情發(fā)生,我依然會義無反顧地沖上第一線,因為我是一名記者!

主題講好中國青年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獲四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同樣堅守在新聞戰(zhàn)線上,用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踐行著新聞理想;

他們深入基層一線,用采訪報道中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鮮活故事,弘揚主流價值,抒寫愛國情懷……

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宣部、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記協(xié)四部門主辦,面向全國新聞采編人員組織開展了第二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價值觀的故事”演講活動。全國上萬名新聞工作者踴躍參加,用充滿真情實感的講述,分享自己在新聞實踐中的感人故事,展現(xiàn)了當代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風采和責任擔當。

10月下旬,來自全國31個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15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和5家全國性行業(yè)類媒體的131位演講人,齊聚北京參加選拔賽。在第16個中國記者節(jié)到來之際,10名演講人順利通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

他們中,既有年富力強的資深記者、播音員和主持人,也有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編輯記者。在他們講述一個個鮮活感人好故事的背后,是他們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熱愛,是他們對時代變遷的忠實記錄,是他們對新聞理想的不渝堅守,是他們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湯計,新華社高級記者,整整9年間,他從不放棄對真理和正義的追尋,先后用9篇報道,最終推動了呼格吉勒圖案重審,讓多年沉冤得以昭雪。湯計說:“作為一個記者,在追蹤報道呼格案中,我看到了中國法制的進步,也親身感受到了法治春天的來臨!”這是對新聞職業(yè)的忠誠。

日報記者張建波,在埃博拉病毒如洪水猛獸般肆虐的非洲,以筆和相機為武器,馬不停蹄地戰(zhàn)斗,報道疫區(qū)最新情況?!拔以诜侵薅冗^了1001個日夜,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洗禮,與瘧疾、傷寒等疾病擦肩而過……我同樣被稱作兄弟、喚作朋友,見證友誼與合作,被奮斗的力量和發(fā)展的希望一次次感染!”這是對新聞職業(yè)的堅守。

遼寧省阜新廣播電視臺“90后”記者李楸,到黃沙漫天、寸草不生的科爾沁沙地,追蹤采訪一位鄉(xiāng)村老支書整整兩年,見證了老支書帶領村民植樹治沙,使北甸子村從沙坨變茂林的巨大變化。她收獲了很多新聞背后的人生感悟,今年7月,她光榮入黨?!耙驗檫@份信仰正在被我們更多的‘90后’繼續(xù)傳承!”這是對新聞職業(yè)的感悟。

中國記協(xié)黨組副書記高善罡表示,這些演講主題突出,涵蓋廣泛,既涉及“9·3”閱兵、西藏自治區(qū)成立50周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等重點活動,充分體現(xiàn)依法治國、深化改革等重點工作的新進展新成效;也不乏凡人善舉,通過挖掘來自基層的鮮活案例,講述普通人身邊的感人事跡,生動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生動的故事,營造了見賢思齊、學習典型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激發(fā)了廣大新聞工作者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追求。

各地各新聞單位編輯記者普遍表示,連續(xù)兩年舉辦的這一演講活動,是新聞界集體交流、教育和培訓的好機會,通過新聞人講述新聞背后的故事,加深了廣大新聞工作者對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好新時期新聞工作的思考和認識。安徽省蚌埠市報業(yè)集團記者顧愷表示,“好記者講好故事”是當代新聞工作者奮發(fā)有為、銳意進取的一個縮影,體現(xiàn)了滿滿的正能量,對所有新聞工作者都是一種激勵和教育。“通過這次比賽活動我汲取了不斷前進的動力,這種力量讓自己更加堅定了新聞理想?!睆V東省普寧廣播電視臺記者陳泳誠說。

國家網(wǎng)信辦網(wǎng)絡信息局副局長侯云灝認為,參加比賽的選手們認真敬業(yè)、值得敬佩,起到了為新聞界樹立榜樣、引領良好風尚的作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副司長趙秀玲表示,不少選手個人特色鮮明、采編經(jīng)歷豐富,講述的故事能夠抓住人心、富有感染力,展示了記者的社會責任和職業(yè)風采。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時統(tǒng)宇說,好記者們講出了新聞人的血性和精髓,講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據(jù)悉,中國記協(xié)還將組織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對優(yōu)秀演講人事跡和演講內容進行宣傳報道,并將部分優(yōu)秀演講稿結集出版。今年11月8日記者節(jié)后,還將組織部分優(yōu)秀演講者赴各地新聞單位和新聞院校開展巡講活動。

主題講好中國青年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獲五

xx年夏天,我獨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車,去了福建一份都市報,在那里開始了我的新聞旅程。

幾年里,我時常在想:我們?yōu)檎l怎樣寫作?有前輩告訴我,做新聞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實上,我們一生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事?我們要怎樣去做事?

我們會很容易給出一個答案: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可是實踐我們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光。

是什么讓我們永遠抓不住正確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們始終沒有解決內心的沖突———我們?yōu)檎l寫作?

做記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種謀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體面的職業(yè)。分歧在于內心。

幾年來,我一直為“新聞”兩個字激動和驕傲。我熱愛我從事的這個職業(yè)。在這個行當中,我曾經(jīng)被朋友和同事們寄望去“開創(chuàng)大場面”,也曾因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們這般幸運,在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里成為“當下”的記錄者,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我們是記者。顯然,我們不是作家、不是教師、不是評論家、更不是什么無冕之王……

記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創(chuàng)作,不是教導讀者,不是對事物發(fā)表看法,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萬的讀者,替他們選擇的對象發(fā)問或是探查一件讀者感興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觀者的身份、平靜的心態(tài),客觀真實地寫出一份報道,回答讀者的困惑……

做記者,幾乎每天要研究選題,寫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個好記者,我的強烈感覺是,一定要有長跑的毅力和心理準備。

我們很多青年記者,包括我總是在詢問: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怎樣寫出一篇好新聞?

我想,這一方面能證明我們對于新聞事業(yè)的激動與熱情,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面臨最緊迫和焦慮的問題。

有時候我聽到一些“訣竅”,有人推薦我們閱讀一些范文,更多時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寫,去思考。然后告訴自己:我這一篇比上一篇寫得好。做新聞就像談戀愛,唯有實踐才能抵達幸福。

我還聽到一個關于閱讀的“訣竅”,那就是讀杰作,讀偉大的故事。好新聞就是一個好故事。好記者就是一個杰出的講故事的人。新聞與小說一樣,都是故事,它們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新聞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那些偉大的故事會告訴我們,將故事講好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所有東西都要回歸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無數(shù)條岔路,這時已不存在天賦、能力或者運氣的差別,關鍵在于你的選擇。你選擇了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主題講好中國青年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獲六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我是 號選手,我演講的題目是《鋼城華麗蛻變的美好記憶》。

攀枝花——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歷經(jīng)五十年的滄海桑田,這座“鋼城”正以飛一樣的速度開啟“釩鈦之都”的華麗篇章;“孝敬爸媽請帶到攀枝花,最好在這里安個家”,這句話,讓中國陽光花城傳遍全國的各個角落。

是誰讓這座堅硬的鋼城開啟柔美的蛻變之旅?今天的演講活動與記者有關,您是不是在質疑:不會是記者吧?我的回答是:不。如果我沒有總結錯的話,應該是黨的策略和人民的期望。而又是誰將這一華麗的轉變真實地記錄、真誠地報道?沒錯,是記者。

就在剛才,傾聽了幾位同行精彩的演講,我對大家為新聞事業(yè)付出的努力和艱辛而感動。他們都是鋼城蛻變中的真實記錄者,而作為一名年輕的記者,我很榮幸,在鋼城美麗的蛻變之時融入到記者這個行列,融入到這座陽光花城,讓我能接觸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候鳥們”,見證他們與歲月之間的較量、與病魔之間的抗爭。

那是20xx年的11月26號,這個季節(jié)在我國的大多數(shù)地方已經(jīng)是冰天雪地,而在攀枝花卻依然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沖著沒有霧霾的藍天、沖著明媚燦爛的陽光、沖著豐富

新鮮的蔬果,有些寒冷地區(qū)的候鳥老人已抵達攀枝花開啟了他們溫暖幸福的越冬計劃。在采訪候鳥老人時,我認識了83歲的曹大爺(您看,我手上這張照片中的人物就是曹大爺),他來自成都,這個冬季,是他第四年來攀枝花療養(yǎng)過冬。曹大爺患有支氣管炎,歲月的年輪讓他不得不把吃藥當做家常便飯,尤其在冬季,天氣寒冷,一旦染上感冒、咳嗽就胸悶地喘不過來氣,嚴重的時候還要長期在醫(yī)院里療養(yǎng),和曹大爺?shù)慕涣髦?,我明顯能感覺到他聲音中帶有絲絲沙啞。但他告訴我說,來攀枝花過冬了以后,冬天也可以曬到太陽,空氣還特別清新,自己的身體明顯好轉,幾乎連咳嗽感冒的藥也用不著了。不知道為什么,聽了這些話我會感到莫名的欣慰和自豪,或許是因為曹大爺?shù)纳眢w好轉,或許是因為陽光花城給像曹大爺這樣的候鳥帶來的溫暖。曹大爺說20xx年的冬天他還會再來美麗的陽光花城。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時間定格到了20xx年的12月2號,候鳥老人們陸續(xù)歸巢,采訪中,我隱隱約約看到一位老人很像曹大爺,可他臉上綻放出的精神抖擻,讓我有點不敢認,我試著問:“您是.....曹大爺?”“對,是我,你是那個小記者?!蔽腋吲d地說:今年看您怎么年輕了許多呢!他笑著對我說:在充滿陽光的地方生活怎能不年輕?是呀,花城在陽光的沐浴下:“天時地利人和”。在愉快的采訪交流中,曹大爺與我約好:20xx年的冬季我們又見。20xx年的冬季距離現(xiàn)在還有三個月的時間,我很期待......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攀枝花因地制宜,繪制了“釩鈦之都”的宏偉藍圖,迎來了全國首創(chuàng)的20xx中國(攀枝花)釩鈦產(chǎn)業(yè)博覽會暨攀西戰(zhàn)略資源創(chuàng)新開發(fā)投資洽談會。釩博會的舉辦,使國內外的客商云集在釩鈦之都,在與客商們的采訪交流中,我認識了來自芬蘭的客商:克里斯汀(我手上這張照片中的人物就是克里斯汀),他是芬蘭克洛斯零件公司的總裁,他是我擔任記者以來,采訪的第一位國外友人,當時內心無比的激動,他告訴我說,他的公司與我市的釩鈦企業(yè)一直有著合作關系,此次釩鈦博覽會的舉辦,將是他們之間的又一個合作契機。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正如克里斯汀所言,全國首次釩博會在我市的舉辦,為我市建設釩鈦之都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我市釩鈦企業(yè)的發(fā)展增添了一個新引擎。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肩負著歷史的使命,承載著時代的重托,真實記錄著攀枝花前進的脈搏,鋼城的華麗蛻變,讓我深刻體會到“釩鈦之都”的魅力、“陽光花城”的美妙,雖然現(xiàn)在的記錄會變成過去的記憶,但記憶掀起的卻是美好的未來。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主題講好中國青年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獲七

站在新年,回望去年,總有一種感動讓我淚流滿面。

我想起新聞界“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的數(shù)個感人瞬間,想起舉辦中的艱難曲折與欣喜快樂,想起去年冬天在全國新聞單位和高校的巡講,恰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再次點燃學子的新聞理想,恰如春天里的一股暖流,重新激發(fā)出記者的崇高企盼——不忘初心從哪里出發(fā),本來為何出發(fā),現(xiàn)在如何再次出發(fā)。

對記者來說,講故事是本職,講好故事是本事。把好故事講好需要水平,好故事是有味道的。聽好記者講好故事,從演講比賽到全國巡講,有些故事,我都聽了十多遍了,每次都流眼淚。有些故事,聽了多次終于有一次忍不住流下眼淚,因為講故事的人水平不斷提高,把內心的真情盡情綻放、深情釋放。做成一件事,收獲一份感動,同時培育一個講故事的人,把他講故事的潛能發(fā)揮出來,這于我,也是一種欣喜。

有人說,好的講述應該有“三聲”,掌聲、笑聲、哭聲,是效果也是標準。聽著他們的故事,回味這些掌聲、笑聲、哭聲,我想到了許多。我是一個服務者,參與者,但首先是一個傾聽者。

掌聲來自哪里?在廣西師范大學,解放軍報駐西藏記者站的郭豐寬講了不到七分鐘,掌聲響起十三次,老郭沒想到,我們沒想到,大學生來之前也沒想到。

四個人,四個故事,真實再現(xiàn)了西藏的苦、戰(zhàn)士的愛、生活的難、人民的情。講到一些細節(jié),講到起承轉合,掌聲從千人現(xiàn)場的各個角落響起,匯成一條人心激蕩的河流。這掌聲,讓老郭都有點懵了。其實,他剛下高原不久,來到平原還有些醉氧,上臺前還頭疼得要命。你獻出這份真情,人家就回報這份真情,你奉獻這份赤誠,人家就回報這份真誠。老郭說:“講完這場,我就要重新回到高原,回到駐守邊關的戰(zhàn)士中間,迎接新年?!闭坡曉俅雾懫?。

地理的高原不是所有人都能抵達,人生的高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達,但情感的高峰只要真心付出,每個人都能真實體驗。

笑聲來自哪里?對于湖北人民廣播電臺的簡然來說,各個時代的大學生有各個時代的笑聲。

她講的題目是“今夜不寂寞”。大學生一聽就笑了,而且是哄堂大笑。她讀到的是:雖然有一種難以跨越的溝叫“代溝”,雖然有一種差別叫“階層”,但也有一種溝通方式叫“共情”。她理解這就是今天的年輕人,她也輕松地笑了。她講二十一年前寂寞還是寂寞的意思,而菊花也還只是一種花,她說堅持了二十一年做這個響徹湖北夜空的欄目,講其中遇到的人,講做過的事,講到殘疾姑娘找到愛情、農家孩子走入大學。聽她講著學生曾經(jīng)擁有的故事,大學生們的表情由輕笑到莊重到會心一笑。當聽完夜幕下的故事,簡然愛心基金啟航,大學生的笑聲和掌聲交融一起,經(jīng)久不息。

簡然說:“是的,我們必須懂得俯下身去,懷著恭敬的心情仔細傾聽比你更微弱的聲音,我們的故事不在于多華麗,而在于多少人能聽得明白,能說進多少人的心里?!本次犯呱芯蛷淖鹬厮碎_始,講述故事首先從學會傾聽開始。

講故事必須眼中有人、心中有情。尊重聽眾的心理首先必須關注聽眾的表情。年輕的記者在這方面走得更遠。

做特別報道的吳喆華講的故事題目是“可以沒有愛情,但不能沒有真相”??吹窖葜v題目播放出來時現(xiàn)場有笑聲,他上場鄭重強調“本次演講不是來征婚的”,立刻又有笑聲。他講如何去暗訪,借工牌混進工廠、把u盤含到嘴里、見到有人來追趕躺在平板車上溜出來……這些生動的細節(jié),引來陣陣笑聲。笑聲背后是會心,是共鳴,是對新聞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共享。笑聲背后雷鳴般的掌聲,何嘗不是對輿論監(jiān)督的肯定,對堅守職業(yè)精神的贊許,對新聞使命的敬禮。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說,應該讓好記者進課堂,讓好故事進課堂,幾個好故事勝過半學期課。是的,講故事里面的笑聲,講故事之前之后互動激發(fā)互相啟發(fā)的會心笑聲,表明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可以講得更生動活潑一些,可以更豐富多彩一些。講故事不是端著的,聽故事不是坐著的,那是人與人的互動、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傳遞。在浙江大學巡講,數(shù)百人無一退場,聽說不少人聽著聽著就推遲或放棄了晚上的周末約會。

哭聲來自哪里?因為講的都是記者親歷、親見,故事都是記者自采、自寫,好記者講起好故事,身段是柔和的、聲音是平和的,但越是這種平和,越是映襯出故事的真切真實。

哈爾濱日報陳楠講到在采訪與救人之間抉擇時,認為記者應該先救人,而準備救人前考慮到可能有去無回,把父親多年前贈送自己的筆交給別人,這支筆的故事讓人淚眼蒙眬。父親盼子快快懂事的殷殷希望、記者社會責任要求必須暫時放下可能永遠失去的父子親情,這支筆的故事讓人淚流滿面。

光明日報鄭晉鳴講述小島夫妻故事,講到王繼才升旗、王仕花敬禮,姿勢并不標準,卻美得讓人掉淚,讓聽者也情不自禁掉淚。沒人要求、也沒人看她們升旗卻堅持守島二十八年,一萬又二百二十天,用壞了一百七十多面國旗,聽壞了十九臺收音機?!盀槭裁磮猿植换冢恳驗閸u就是家就是國,守島就是守國家,如果當年日本鬼子侵略連云港時,我們有人在,敵人就上不來。”聽著這話,多少人感慨良多、沉思不已。講到大女兒結婚化了五次妝,父母遲遲沒有來,因為遇上臺風天,講到 “我走得慢點,或許爸媽就能趕上了”,聽著姑娘的心聲讓人淚流滿面。親情永遠是撥動人最柔軟心弦的撥片,真情永遠是打濕人最溫暖臉龐的泉眼。鄭晉鳴講別人也是講自己,講寫了半輩子好人,還是有沒寫完的故事,每次講到最后“我在崗位工作的時間還剩五年,做事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做人的時間越來越長”,場場都是掌聲經(jīng)久不息。

掌聲源自感動著你的感動,激發(fā)一種噴薄而出的沖動和激動。笑聲源自快樂著你的快樂,涌起一種自然而然的觸動和會心??蘼曉醋郧椴蛔越膫?,流淌著一種無法隱瞞的情意和情懷。傾聽臺上故事,傾聽臺下“三聲”,鼓舞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此次巡講,走進新聞單位和高校,再次感動新聞記者,感動新聞學子。新聞記者正在路上,需要激勵。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徘徊,需要選擇崇高,也需要腳踏實地。在堅持與放棄之間猶豫,需要堅定信心,也需要不忘初心。對這些關切與思考,好記者的好故事應該說給了部分答案。新聞學子激情夢想,展望來時的路,熱情滿懷。新聞記者行進中國,抒寫精彩故事,走得越深,寫得越實,文風更加清新,故事激蕩人心。

我們傾聽這些故事,聽著那人那事,聽著掌聲笑聲哭聲,三生有幸也。身處這個偉大時代,倍感幸運。有觸摸溫度的手,有體會真情的心,對人民有深情,對生活有熱愛,就會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傾聽故事的心情、傳遞故事的。沖動,這種處處留心,這種時空移位,這種角色換位,我想,不但應該是記者的職業(yè)歷練,也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體味別人、體會歷史、體察時代的情感磨煉。

主題講好中國青年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獲八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先給大家講個流行在我們學生中間的小故事。一位南方人到北方做鄉(xiāng)長,開會時,他說:“兔子們、蝦米們,咸菜太貴了。”下面的人聽一頭云霧,原來他是說:同志們、鄉(xiāng)民們,現(xiàn)在開會啦!你看,不講普通話鬧出這樣的笑話。所以說啊,“講好普通話 方面你我他”這就是我今天演講的題目。

其實,提倡講普通話,像秦始皇統(tǒng)一度量衡那樣,主要目的就是方便交流。特別是在當今這樣的一個時代,全國統(tǒng)一講普通話,是經(jīng)濟發(fā)展、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語言統(tǒng)一的重要性,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就認識到了。中國的大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使用“雅言”的主張,他教書、執(zhí)行禮儀,從不用他的家鄉(xiāng)話——齊魯音,而用當時的共同語——“雅言”。如果孔老夫子操著一口山東話講學布道,他的三千弟子有多少能心領神會得其精髓?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下,一些外國人也掀起了學漢語、學普通話的熱潮,且不論中國大陸的“洋笑星”大山的相聲小品說得多好, 2003年12月份,來自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共28個國家的63名選手,齊聚華東師范大學,參加第二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在加拿大,普通話華人聯(lián)合會就以祖國情誼和普通話為紐帶自愿組合,發(fā)展壯大普通話社區(qū),關注中國大陸的經(jīng)濟發(fā)展。

盡管推廣普通話工作力度在逐步加大,但并非意味著推普之舟從此一帆風順。從說慣了家鄉(xiāng)土話到改說國家通用語言,不僅是能力問題,更主要的是觀念問題。當前推廣普通話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在于還有多少人不會說普通話,而在于很多人本來會說普通話卻不愿意說、不好意思說。

現(xiàn)在雖然“寧賣祖宗坑,不改祖宗聲”的封建意識也許不那么強烈了,但是一改多年習慣而說普通話,大概還需要鼓起一點兒勇氣來。在有的地方,這種保守的語言觀念表現(xiàn)為盲目的方言優(yōu)越感,例如報載上海交警用普通話糾正違章,得到的是嘲諷:“哈,還要跟我開國語!”

——寧波一位市領導在干部大會上問:“我說的是寧波話,聽不懂的請舉手。”大家說我們都是本地人,你就放心講吧。沒想到市領導說:“都聽得懂不是好事情,說明我們的外來干部太少,寧波的開放程度還遠遠不夠?!?/p>

我國有56個民族13億人口,使用約80種語言,各種方言土語之間,難以聽懂甚至無法溝通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

不少廣西人到北京,尷尬地發(fā)現(xiàn)自己說的普通話成了“不懂話”。如把“治沙”說成“自殺”,“炒茄子”成了“炒瘸子”,“西瓜”說成“絲瓜”,“黃河”成了“王河”,往往弄得別人一頭霧水。北京人感慨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兩廣人說普通話”。再比如:

北方人在廣州的公園里打聽“纜車”在哪兒,按回答尋去,找到的是“男廁”;

一廣西籍主持人宣布會議“開始”,大家聽的是“該死”,全場愕然;

上海一檢察官到哈爾濱出差,服務員問他有沒有“家伙什兒”,就是問他有沒有帶槍支,檢察官很不高興,怪她怎么老追問有沒有“家務事兒”;

上政治課,廣東籍教師反復講“西游記” “西游記”,同學們摸不著頭腦,后見教師板書,方知說的是“私有制”……

廣西某高校新來一位口音很重的校長。一天,他走進辦公室嚴肅地對秘書說:“我要殺一個人!”話音剛落,旁邊一寧夏籍的女助手被嚇得花容失色。弄了半天,原來校長“殺”(sha)“查”(cha)不分,其實是想說“我要查一個人”。

一位小姐出差,與一外單位王女士同住賓館房間。傍晚,該女士笑瞇瞇地問她:“你死沒有?你不死我先死。”王小姐頓時驚得目瞪口呆。后經(jīng)一番比劃,她才明白是這位女士“方言版”普通話作的怪,她實際上是想問“你洗澡沒有?你不洗我先洗?!?/p>

如此泱泱大國,倘若沒有一種全國通行的語言,如何維系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如何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大市場?如何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98歲的語言文字學大師周有光說:“一國人民,如果語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盤散沙,不是一個現(xiàn)代國家?!?/p>

幸而,我們有普通話!

普通話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發(fā)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民族共同語。從先秦的雅言、漢代的通語到明清的官話,從民國的國語到現(xiàn)在的普通話,民族共同語一脈相承。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普通話, 跨地域的經(jīng)濟協(xié)作、招商引資、商品展銷、交流培訓、旅游觀光及大型文化、體育活動等,離不開普通話。電子郵件寄出需用普通話,手機短信發(fā)送需用普通話。在信息發(fā)展的時代,方言在向普通話悄悄靠攏,土得掉渣兒的方言詞語在普通話面前逐漸悄然隱退。

學校是普及普通話的最重要基地,周有光先生說方言是“母親語言”,因為方言是生活語言,而普通話是文化語言。

讓我們走出“母親語言”的小田園,跨向民族共同語的大天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普及普通話,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主題講好中國青年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獲九

2022年,由中宣部、中央網(wǎng)信辦、廣電總局、中國記協(xié)主辦的第五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以“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為主題,面向全國新聞戰(zhàn)線深入開展。為落實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和教育部新聞傳播學教指委“好記者講好故事”進校園倡議,蘭大新聞學院組織了包括觀看視頻、學習討論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不少學生看過“好記者講好故事”視頻后寫出了觀后感。我們從這些觀后感中精選出一部分,從今天起,將通過本公號,陸續(xù)推出,以饗大家。

今天推出第一則——張悅同學的《個人小夢,國家大夢——“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

“好記者講好故事”,這些“好故事”好在哪里?是主人公被刻畫得高大偉岸,還是講述者將它描繪得感人至深?又或者故事本身堪稱當代的傳奇?都不是,好故事好在一個“夢”字。

在這些記者所進述的大大小小的故事里,有著大大小小的夢。既有個人的小夢,也有國家的大夢。個人的小夢匯聚在一起,形成了國家的大夢;而國家的大夢中,有著千千萬萬個個人的小夢。

個人小夢

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yè),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有夢。

青年人的青春夢

“沙場格?;ā痹h是西藏軍區(qū)首個女子戰(zhàn)炮班的班長。誰也想不到,當兵前她曾是一名準空姐。從昔日美麗的女神,到如今身板壯碩、聲音渾厚的女漢子。為了實現(xiàn)保家衛(wèi)國的青春夢,她完成了這一艱辛的蛻變。

山村孩子蔣應成,15歲離家獨自求學。為了做好汽車噴漆工作,他沒日沒夜地在車間刻苦練習。汽車噴漆難不難?難。這個項目所允許的最大誤差是0.01毫米——六分之一根頭發(fā)絲的寬度。但年僅21歲的蔣應成憑著他苦練得來的高超技藝,為中國贏得了世界技能大賽的冠軍。懷揣著為國爭光的青春夢,他說:“我一定要贏!”他,做到了。

高考狀元金峰,本該有著光明的前途。可他卻選擇開了一間垃圾處理工作室,成天與垃圾打交道。這個生意不賺錢,甚至偶爾還會賠錢,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條路。他想通過收垃圾來留住家鄉(xiāng)的綠水青山。記者對他說,辛苦了。他卻說,從未覺得苦。相信因為他保護生態(tài)的青春夢,杭州的綠水青山將永不褪色。

青年人,祖國未來的中流砥柱。他們或像袁遠一樣志愿參軍,保家衛(wèi)國,為祖國的國防事業(yè)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或像蔣應成一樣,在各自辛苦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為國爭光,為祖國的經(jīng)濟建設添磚加瓦;或像金峰一樣,用自己的遠見卓識將生態(tài)環(huán)保、人工智能等新興產(chǎn)業(yè)帶到大眾視野中來,親身實踐著“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

正是青年人這一個一個的青春夢,為祖國描繪出了未來燦爛輝煌的藍圖。他們的青春夢,國家的未來夢。

愛林人的綠色夢

陜西榆林, 繼承丈夫遺志的牛玉琴在沙海邊緣植樹800多萬棵;全國勞模張應龍將自己500多萬的全部積蓄用來治沙;石光銀老人因種樹痛失愛子卻還在堅持。

內蒙古,綽源林業(yè)局的瞭望員20年守衛(wèi)在摩天嶺上,發(fā)現(xiàn)并報告森林火情50余起;65歲的老黨員李庶坤19年間義務植樹25000余棵。

是什么讓他們把植樹護林作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他們共同擁有的綠色的夢。

“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40周年取得的喜人成果,是這一個一個的綠色的夢編織出來的。植樹造林中這一個個感人故事,也是綠色的夢貫穿始終的。這個夢里,有種樹治沙的苦,更有造福子孫的甜。

戍邊人的衛(wèi)國夢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卓嘎、央宗一家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守在玉麥,不讓國土流失半分?!耙簧蛔鲆患?,我為祖國當衛(wèi)士。”這是西北邊防民兵馬軍武向主席作出的莊嚴承諾。開山島32年來唯一一次無人值守,是因為誓為祖國守海防的王繼才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國可以很大,可以用960多萬平方公里、1.3億人口來計算;國也可以很小,小到桑杰曲巴畫的國旗石,小到只有馬軍武夫婦二人的軍武哨所,小到劉繼才夫妻每天堅持的只有兩個人的升旗儀式。

他們都擁有一個衛(wèi)國夢。即使吃不上鹽,即使蚊蟲肆虐,即使不通水電,孤獨寂寞,也決不讓祖國的領土減少半分。他們,是中國人能夠驕傲地說出中國國土面積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功臣。

國家大夢

我們常說,要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中國夢這個國家大夢,是一項項舉世矚目、名揚四海的成績積累起來的。

一捧黃河水的夢

晉南盆地的五個縣常年干旱缺水,南邊的中條山阻擋著波濤洶涌的黃河,使得他們雖頭枕波濤聲,卻用不著黃河水。

2022年的小浪底引黃工程為他們解決了這一難題。鉆山取水,要在100米近乎垂直的大壩上上上下下。工人師傅們有好幾年都住在大壩上。為了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他們放棄了休息的時間與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他們用自己的付出,換來了家鄉(xiāng)土地的煥然一新,實現(xiàn)了晉南盆地人民一捧黃河水的夢。

兩岸一家親的夢

說到兩岸一家親,老兵洪建才深有感觸?!鞍硕迸趹?zhàn)爆發(fā)時,他在家鄉(xiāng)福建的圍頭村前線運送炮彈。沒想到,這個炮火中走來的老人,卻成了兩岸姻緣第一人——他的女兒洪雙飛嫁到了臺灣,成了臺灣第一位大陸新娘。

金門極度缺水,金門媳婦洪雙飛每次回家都想把家鄉(xiāng)的水帶回金門。從福建的圍頭到臺灣的金門只有5海里的距離,福建向金門供水只有27公里的距離。但是,這么短的供水路卻走了23年。終于,在2022年8月5日,福建正式向全門供水。

兩岸通水,互婚互嫁。水通了,民心也相通了。這個兩岸一家親的夢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實現(xiàn)了。

三地共繁榮的夢

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于一體,被英國衛(wèi)報譽為“現(xiàn)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而這個中國奇跡的背后,是無數(shù)人努力辛苦的付出。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總程師林鳴就是其中之一。33節(jié)沉管對接他無一缺席。即便是三天進行了兩次全麻手術的時候,他也還是放心不下工程。

這些大國工匠們都有一個建成港珠澳大橋的夢。而這個夢推動著粵港澳大灣區(qū)的建設更上一層樓,也為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共繁榮的夢插上了翅膀。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國家的大夢是火焰,個人的小夢是星星。好故事中的這個“夢”字,既是個人對未來的期望,更是國家美好的遠景。人民有夢,敢于為夢拼搏,國家才有底氣,敢于繪制更輝煌的畫卷。

有夢的故事,更動人。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