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觀察汽車站的心得體會簡短 觀察汽車站的心得體會簡短一點(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8 01:25:48 頁碼:10
觀察汽車站的心得體會簡短 觀察汽車站的心得體會簡短一點(7篇)
2023-01-08 01:25:48    小編:ZTFB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描寫觀察汽車站的心得體會簡短一

觀察時間:20xx年9月xx日

觀察對象:航航

觀察目標:幫忙幼兒樹立自信

觀察實錄:航航是一個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小男孩,平時很喜歡幫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當老師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錯誤時,他總是百般辯解,不肯認錯.

分析:

航航在班上屬于各個方面發(fā)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兒群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感,從未覺得自我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都對他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使他做錯了事,也沒有人對他說任何不是.長期以來,他不容任何人指出他所犯的錯誤,即使指出來,他也不承認.

教育措施:

1.換位思考,移情訓練

2.家園互補,共同糾錯

透過以上“懲罰”、鼓勵、批評、講道理等方法,在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浩浩不愿認錯的不良行為得到了明顯的矯治.此刻,他不但自我勇于承認錯誤,而且還監(jiān)督其他小朋友,不允許有類似的狀況發(fā)生.同時,他的凡事自以為是的自負感也漸漸克服了.

描寫觀察汽車站的心得體會簡短二

7月3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看見別人用綠豆發(fā)豆芽,我也想試一試。于是我走進了廚房,打開柜子后,找到了裝綠豆的袋子。我剛把手放進去準備抓幾顆綠豆,它們好像都在躲避我,似乎在說:“千萬別選我,我們可不想要發(fā)芽?!薄拔移x你們?!闭f完,我就選了十幾顆胖嘟嘟的綠豆種在了小籃子里。

8月1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種綠豆的第二天,我睡了一晚醒來時,看見豆子輕輕地破開了一些,外面的綠皮皺皺的,豆子也變大了很多,可是水卻變少了。我想那是因為豆子吸收了水的養(yǎng)分,然后變大了。

8月2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種綠豆的第三天,我驚奇地看見豆子把“綠衣”脫了下來,露出了白白的肚子,還長出了一點尖尖的芽,白白的,非常可愛。

8月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種綠豆的第四天,昨天長出來白色的芽似乎又長長了許多,看起來就像小蝌蚪的尾巴。

8月4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是種綠豆的第五天,張開的豆瓣里長出了一對小葉子,非常嫩,就像是一把撐開的小雨傘,根莖上長出了細細的絨毛,撫摸起來特別舒服。

通過這次觀察綠豆發(fā)芽的實驗,我發(fā)現(xiàn):綠豆的生命力十分頑強。

描寫觀察汽車站的心得體會簡短三

星期天我到爺爺家去玩,爺爺家里有一只小狗。我想起老師說的作業(yè)中有觀察小動物的日記。

我從遠處看那小狗,它的毛是黑色的,但是我過去一看,是棕色的。我把它翻過來,它的肚皮上毛的顏色是白色的。

我看了一會兒,它老是在那吐舌頭。我就拿著狗盤給它盛水喝。它喝了幾口不小心把碗打翻了,它的腳上沾滿了水,走到沒有水的地方它的腳印是梅花,非常漂亮。

它非常的瘦,胸部的幾根肋條都出來了,但是聽奶奶說它非常能吃。我就在想,它那么能吃,為什么那么瘦?

我就去問媽媽,“它是細狗,跑得非常的快,是能抓兔子的狗?!眿寢屨f。

它的眼睛閃閃發(fā)亮,在晚上的時候,它的眼睛像貓一樣,綠色的??赡苓@就是抓兔子的特點吧。

它把耳朵豎起來,像偵探一樣。它的聽覺有那么厲害嗎?我在心里想:“我要打探打探它。”

我拿著一塊錢,自己先試了一下,故意把錢扔到地上,我自己沒有聽見。然后我就拿著錢到離它五米的地方,把錢扔到地下。它耳目并用,跑到我這里,看著那錢,我摸了它的頭。心想,離著這么遠,它都能聽到,太厲害了。

我又想了一個辦法,試探它的嗅覺。我覺得這個辦法不錯。我故意讓媽媽帶著它出去,我就拿一根火腿,在它窩后面放下,然后去找媽媽。我把小狗放在那兒,我在門后偷看,它不知不覺地在那兒找了起來。我過去一看,它已經在那兒吃起來了。

我連睡覺的時候都在想,爺爺家的小狗太厲害了,一定是一只非常能抓兔子的狗。

strong><

描寫觀察汽車站的心得體會簡短四

幼兒觀察記錄:不能隨便小便在身上

觀察對象;aa

性別;男

觀察時間;三月二十五日

觀察目的;讓幼兒明白不能隨便小便在身上

觀察狀況;我班aa小朋友是班上年齡最小的一位,他的性格也較內向,平時也不愛說話.他的自尊心也個性強.想要小便也不告訴老師自我一向憋著,最后就只有小在身上.即使小在身上他也不告訴我,當我發(fā)現(xiàn)他的褲子是濕的時問他是不是小便了,他也只是搖頭不說話.于是在幫他換褲子時我就告訴他,aa,我們已經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小便要舉手告訴老師你能小在身上哦.而且小便了必須要告訴老師,濕褲子穿著是會生病的.

分析;幼兒年齡較小性格內向在上課時間不敢舉手告訴老師要小便,小在身上后更不好意思說,怕其他小朋友笑話.

措施;

1,正確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小便在身上,想小便要告訴老師.

2,經常詢問該幼兒是否要小便.

3,與家長交流在家也要教育孩子小便必須要告訴老師.

描寫觀察汽車站的心得體會簡短五

1、觀察兒童所需注意的要點:

行為可以在自然的情景中觀察到。

行為發(fā)生的時候,可以被記錄下來或編碼。

記錄行為的觀察者是客觀的、無偏向的。

行為用清晰、明確的術語來描述,無須或幾乎不需要觀察者的介入。

2、觀察方法有:敘事/自由描述,檢查清單/預編碼類,時間抽樣/結構化描述,追蹤/結構化描述 ,餅圖和直方圖/結構化描述。

3、我們?yōu)槭裁匆^察兒童?

通過觀察兒童,我們可以評估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的學習。

描寫觀察汽車站的心得體會簡短六

睡午覺時孩子們都要把鞋脫掉放在床底下擺好,然后才躺下睡覺。李坤在每次睡覺時,總是把鞋放得亂七八糟,有時把鞋脫得東一個西一個,有時把襪子脫了亂塞,看我們稍不注意時還把手伸到床下頭去玩鞋子。這樣,即不整齊也不衛(wèi)生,還總是最終一個入睡,等起床時還經常幫他找鞋襪。因為他習慣了我每一天的批評、訓斥,所以也總是不見效。

今日我又看見李坤小朋友趴在那里玩鞋子,于是我很生氣地走過去,習慣性地想朝他發(fā)火,可忽然間我改變了主意,很輕聲地問李坤:“小朋友,躺在床上后要做什么”李坤爽快的回答:“睡覺”。我之后說:“對了,鞋子和你一齊玩累了,也要睡覺,那么你明白它們睡在哪里嗎”讓他回答后,我之后說:“兩只鞋子是好朋友,他們喜歡一齊睡在床底下,你能把自我的鞋子放到指定的地方,像小朋友那樣舒舒服服地睡覺嗎”我一邊說一邊把另一位小朋友脫下的兩只鞋放在一齊,擺整齊。這時,他很快的動手把鞋子放在床下頭擺好了。我連忙夸他說:“李坤真能干,我一說就會了!”我又鼓勵鼓勵他說:“你看鞋子立刻就要睡著了,你跟它來個比賽,如果你先睡著,等起床后我就獎勵你一顆糖,好不好”他聽了以后點點頭,就把眼睛閉上了。

觀察分析:

幼兒期是孩子行為習慣構成的關健時期,正是走向自我行為的起步階段,而在孩子有不良習慣傾向的時候,我們沒有跟孩子好好地交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只是一味的去批評和訓斥,而這種教育方式孩子不能從心里很好地理解,不利于孩子改正錯誤,所以也沒有收到什么教育效果。

教育措施:

1、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把批評訓斥改成鼓勵教育。不夸大孩子的缺點,多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當他表現(xiàn)好的時候,要及時表揚,讓孩子首先感覺到教師對他的喜愛,然后才能從心理上理解教育。

2、和家長溝通,把孩子的情景進行交流,讓家長意識到這一時期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是很重要的,雙方合力共同幫忙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育效果:

李坤此刻比以前好多了,雖然還不能很快入睡,可是他亂丟鞋襪的習慣改善了很多,只要堅持下去,相信必須會改正好的。

描寫觀察汽車站的心得體會簡短七

第1篇幼兒園觀察與反思在教育過程中,經常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方法。表揚即對幼兒的長處和優(yōu)點進行贊美。表揚決非吹捧、夸張和投其所好,而是實事求是、誠心誠意,以達到進一步激發(fā)和調動積極性的目的。批評則是對幼兒的第1篇幼兒園觀察與反思

在教育過程中,經常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方法。表揚即對幼兒的長處和優(yōu)點進行贊美。表揚決非吹捧、夸張和投其所好,而是實事求是、誠心誠意,以達到進一步激發(fā)和調動積極性的目的。批評則是對幼兒的缺點和錯誤的分析和否定的過程,批評決不是諷刺挖苦,抓辮子扣帽子、打擊報復,而是善意、公正地幫助幼兒認識和糾正錯誤,接受教訓,增強生機和活動。在心理教育過程中,因人因時正確運用如上表揚和批評的形式,可以使幼兒提高認識水平,強化良好的活動動機,激發(fā)積極的精神情感,促進能力的形式和發(fā)展,增強上進心和責任感。表揚和批評巧妙的結合起來,以表揚為主,適當的批評為輔,才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適時地運用表揚和批評所謂適時,就是要抓住理想的教育時機,及時地給予表揚和批評,力求達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時機。比如對于平時就多動調皮的幼兒,就要在日常行為表現(xiàn)中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并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二是要善于選擇時機。比如在幼兒情緒激動哭鬧的時候,跟他說道理自然遠不如待其情緒穩(wěn)定后進行教育引導的效果好。三是要善于創(chuàng)造教育契機。比如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有針對性地教育,啟發(fā)幼兒揚長避短,有意為某些不足的幼兒創(chuàng)造行動體驗的機會,并給予表揚和鼓勵,達到教育幼兒的真正目的。

二、適度地運用表揚和批評“凡事有個度”。

可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卻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缺乏“度”的意識。有些家長和老師,孩子表現(xiàn)好就給予了帶有極大夸張意味的表揚:“你真行!太了不起了!”“你太棒了,誰也比不上你!”……諸如此類表揚容易使孩子“飄飄然、昏昏然”,盲目自大,惟我獨尊,時間一長,就聽不得半句批評的話,這樣的表揚就適得其反了。因此,我們應該強化表揚和批評這個“度”的意識。

(1)分寸適度。一切從幼兒的客觀實際出發(fā)。表揚,不是言過其實的亂吹捧。對孩子言過其實的表揚,會使孩子形成不切實際的自我認識,一旦這種認識與現(xiàn)實生活中他人恰當的評價發(fā)生沖突,幼兒的心理就會失去平衡。批評,也是善意的,不是呵斥和恐嚇,更不應把后果嚴重化,斷定一個幼兒可怕的未來,比如說他是長大沒有出息等。無論表揚還是批評,都得把握好分寸,別忘了,我們的教育對象是無知而渴知的幼兒。

(2)頻率適度。表揚和批評,都不是多多益善,關鍵是恰到好處,二者結合運用,針對具體對象適時的調適,絕不能憑個人的情緒因素把孩子定格了,更不能對自己喜歡的孩子,就毫無休止的表揚,對自己不喜歡的孩子就一味的批評,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

(3)語言適度。語言不僅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同時還要注意到幼兒的認知和興趣特點,力求形象、生動,批評的語言要富于親切感,具有激勵性、啟發(fā)性,讓幼兒明白為什么能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

三、適法地運用表揚和批評在對幼兒進行表揚和批評時候,要強調方法在具體情況中要力求做到用之有方,行之有效。

(1)表揚和批評并重互為調節(jié)。立足于深層次的愛,從事實出發(fā),是非分明地給予適當的表揚和批評,使二者互為調節(jié),互促互動,這才是科學的方法。

(2)表揚和批評要因人因事而異。孩子有近似的共性特點,也有和不相同的個性特點,對他們運用表揚和批評是既要注意某些共性特點,也不可忽視個性特點,因人因事不同,就應進行不同的表揚和批評,在運用時,仔細斟酌,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3)表揚和批評要選擇相宜的環(huán)境。如有的宜在集體面前進行,有的宜在個別談話中體現(xiàn),有的可在游戲、勞動、參觀等活動中滲透,有意識地啟發(fā),使教育者的表揚或批評隱含其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努力爭取家長的配合。絕大多數家長對寶貝們都是濫用表揚,也有少數家長把孩子捧慣得“無法無天”了,就一反常態(tài)地跳到濫用批評的極端。這種家庭教育既有礙于幼兒的健康成長,也會給幼兒老師帶來矯正的極大困難。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平時的家園聯(lián)系等渠道,努力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只有使家園教育共同配合,才會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表揚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悅,信心倍增,批評可以讓孩子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表揚和批評巧妙的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要以表揚激勵為主,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盡量婉轉含蓄,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體現(xiàn)了“熱愛孩子、尊重孩子“,才會讓孩子們在教育的海洋里激情無限!

第2篇幼兒園觀察與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形式,通過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談談,自己在寒冷的冬天是怎么讓身體暖和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說,這樣有利于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給幼兒創(chuàng)造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huán)境。

接下來我進行了第二環(huán)節(jié),我創(chuàng)設了故事情境,出示了一只大恐龍(掛圖),請幼兒們?yōu)榭铸埾胂朕k法,讓他身體暖和起來,孩子們紛紛爭著搶著為大恐龍出主意,有的說拿衣服給他穿,有的說幫他穿上鞋子,圍上圍巾,有的說幫他帶上手套,帽子等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還特別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緊接著是活動的第三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借助故事,來幫助大恐龍想出更多更好的辦法,讓大恐龍的身體暖和起來。在幼兒聽完一遍后,我就提出了問題,這時候我覺得效果不是很明顯,因為許多幼兒們還都沉浸于觀看掛圖上的內容,都還沒有反應過來,我靈機一動,再次分段來聽故事,并聽完后提出問題,這一下小朋友就能夠回答上來了。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個活動的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只是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孩子們課堂發(fā)言積極,但是有小部分孩子只聽不發(fā)表意見,回答不夠積極。有的孩子沒有舉手發(fā)言的習慣,活動中會搶著答。

今后的活動中,我想要多培養(yǎng)孩子的課堂回答習慣,這樣才有助于整體幼兒的發(fā)展。

第3篇幼兒園觀察與反思

在《歌聲與微笑》活動中,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我的好朋友相互贈送著微笑。有小朋友說:“我把微笑送給你讓你歡樂!”還有個異常善于交往的孩子找到了聽課教師,微笑著說:“教師我喜歡你,祝你歡樂!”一個小女孩走到一位教師的身邊,微笑著說:“教師,你教我唱歌比賽得了三等獎,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給你?!薄?/p>

從此次活動中能夠發(fā)現(xiàn):情感交流有利于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音樂又能給人歡樂和一種美的享受。讓孩子們在優(yōu)美、富有節(jié)奏的《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聲中互送微笑,體現(xiàn)了“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使活動在簡便、愉快、溫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微笑的完美和所蘊涵的力量。

這次突發(fā)事件,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同情心離孩子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孩子們被大人的愛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樣去同情、關心別人,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謙讓、友愛、團結的精神,常常為了玩具你爭我奪,不會謙讓??珊⒆觽兛倳L大,總會離開父母筑造的窩,他們要生存,不僅僅靠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同情、關愛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作為幼兒教師,培養(yǎng)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幼兒教育目標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機,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第4篇幼兒園觀察與反思

一次教學觀摩活動,主題是“有用的調味品”。幼兒興致很高,紛紛選擇食物加入調味品,然后品嘗自己調制的食物。教師隨之與幼兒進行交流。

師:你加了什么調味品?吃起來怎么樣?

甲:我在西紅柿里放糖了,好甜!

師:是呀,放了糖更好吃了!

乙:我放了沙拉醬,真好吃!

師:是呀,調味品真好!

(許多幼兒說自己放的調味品好吃,教師都積極回應,給予充分肯定。)

丙(小聲地):不好吃的,好酸!

(幾個幼兒也接連應聲說自己的調味品不好吃,“好成”、“好辣”……教師看看他們,沒有任何反應,顧左右而言他。)

師:我們再嘗嘗別的調味品吧

(幼兒再次操作。)

從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對幼兒的言語有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對一些幼兒的言語積極反饋,而對另一些幼兒的言語卻充耳不聞。是沒有聽見嗎?

帶著疑問,我仔細看了教案,頓時明白了。原來活動目標的第一條是“讓幼兒感受到調味品能讓食物變得好吃”??磥硎沁@個“指揮棒”在起作用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教師念念不忘活動目標,以目標的達成為最終目的,因而在活動實施中盡量避免節(jié)外生枝,極力促使幼兒直奔目標。

那么,這些“逆耳”的言語真的有悖于目標嗎?未必!調味品能讓食物好吃,不假,但有前提:調味品必須使用得當。那些“逆耳”的言語給出的信息是:調味品如果使用不恰當,食物就不好吃。這不正是從另一個角度對目標的探索嗎!為什么教師聽著覺得不順耳呢?因為教師片面追求目標的實現(xiàn),沒有準確地理解與把握目標的內涵,因而把這些有價值的言語看作背離活動目標的、沒有價值的、不和諧的音符。

現(xiàn)實中,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教師往往會積極回應順耳的言語,而對逆耳的言語聽而不聞,甚至表示不滿。無怪乎有人說,“在教育活動中,兒童很多時候在附和老師。老師希望他們說什么,他們就努力說什么,以求得到權威的認可?!?/p>

教師聽不見的病根在哪里?就在于片面追求目標,只見目標、不見幼兒,急于尋求符合標準的答案,千方百計牽著幼兒順應目標。這導致“預設”與“生成”勢如水火,活動中閃現(xiàn)的生成“火花”也被無情地撲滅。

提倡目標意識有其積極意義,但把握不好也有一些負面作用,如一切圍著目標轉,過分追求目標達成等。那么,要不要關注目標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決不能片面地理解。

一不能死扣目標。既定目標終究是預設的,還需在活動中檢驗。檢驗的依據就是幼兒的反應。教師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及時修訂目標順應幼兒,而不是強求幼兒符合目標。

二不能目標在前,幼兒在后。教師不能片面以目標的達成為“終點”,而應該“幼兒在前,目標在后”。也就是說,目標要來自幼兒,追隨幼兒,順應幼兒。

三不能片面評價活動的成敗。評價是杠桿,起導向作用。目前,對活動的評價往往以目標是否達成為基點,以成敗論英雄,這導致教師唯目標是從。因此我們要改變這種評價取向,關注教師對活動的組織和把握,對活動中“生成”價值的捕捉和利用,以及對幼兒行為的引導與反饋。

第5篇幼兒園觀察與反思

這堂課我覺得幼兒做得很不錯,關鍵成功的地方在于兩點:開始部分以小朋友們自己將接觸的事物引入,幼兒對此興趣很高;對于細節(jié)處我作了很好的準備:首先是孩子活動的組織,要點和關鍵的地方我作了強調:比如蘸色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慮到孩子可能會搶,對此也作了說明強調,同時準備工作也比較充分,我事先自己試了試就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蘸色的顏料水分很多,水就在紙上流來流去,搞得一塌糊涂,我就比較注意,調色時保持水分較少,顏色較濃,還教給幼兒蘸好后在碗口刮一下,這樣印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成功.我們的紙吸水性差,因此不能小看這點小小的改變,如果水一多肯定是搞得很臟,孩子沒了興趣就有可能沒心思,弄得一團糟,另外我在自己嘗試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蔬菜的橫切面是圓形的,但是都是類似的形狀也不好看,我發(fā)現(xiàn)花菜蘸了顏料后印出來的是星星點點的,效果非常好,另外還有紙團,但是發(fā)現(xiàn)紙團容易爛掉,不太適合,我就去掉了紙團,由于材料的提供也比較有目的。

因此幼兒的活動非常順利,雖然是第一次跟顏料打交道,但是每組上都干干凈凈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較干凈,作品也完成得不錯,看來同樣是一樣的設計,有的小細節(jié)不注意可能也會帶來大問題,有句話說“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看來做人是如此,上課也是如此,記得曾在教研活動中將好課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當中鑲了一到兩粒劣珠,胡亂穿起,那這串項鏈的.質地絕對是大打了折,我們上課要對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個數,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不能拿著人家的教案,想都不想就用了.《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jié)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進入三年級階段,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參與度也與日俱增.具體體現(xiàn)在朗讀訓練中,以前總是由學生讀,教師加以點評.現(xiàn)在學生在正確把握與理解課文的前提下,對于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表達課文的思想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自己的體會.我將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學生自信心,提高表達能力,進一步激勵學生自我欣賞,并自我改進的一個好機會.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組內自行決定分工.基本上由三個角色(小稻秧,雜查,噴霧劑大夫)一個旁白組成.而且每人的“工作量”也基本均衡.不會在小組合作中出現(xiàn)“無所事事”或是“包打天下”的人出現(xiàn).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每個人都盡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真正把時間都用到了讀書中去,不像以往那樣往往在分工或一些瑣事上花費很多時間,而真正用來讀書的卻只有一小部分.在大組交流過程中,由于有了充分準備,而且每個小組成員在讀時也已經互相提過意見,所以當在全班范圍交流時,基本上起來表演的學生水平都比以往個人獨立發(fā)言時高.在此基礎上,我先要求同學說說他們的切身感受,可以是圍繞說說自己覺得成功的地方,也可以說說自己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是評論他人的,要求說一條缺點之前必須先說一條優(yōu)點.這樣就有效地組織他們仔細傾聽,實事求是地分析,并且取長補短的作風.總的來說,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活潑,真實”的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發(fā)言水平,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一個重要保證.由此可以帶來一系列的“副產品”.如陳怡雯在日記中說道“聽盧云清嗓子變調是一種享受,是那么有趣而又夸張,卻又把'噴霧劑大夫'給演活了.還組織意猶未盡的同學寫了一篇童話”續(xù)集"——《小稻秧再次歷險》來寫寫小稻秧后來在生長過程中再次遇到的危險和困難,讓學生模仿與積累語言,其中不乏佳作.第6篇幼兒園觀察與反思

案例

(出示4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師:添一個小正方體,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應怎樣擺?

學生思索片刻后,嘗試操作。

教師走進學生中欣賞、傾聽、個別指導。

師:好多同學都嘗試著不同的擺放,這種探索精神非常棒。有誰愿意先來介紹一下你的智慧成果?其他同學注意邊聽邊擺放,以驗證其正確否。

生1:我是這樣擺的,在前面這個正方體右邊添一個。(邊說邊演示)

生2:我有不同擺法,我把這個正方體添在后面那排第一個的背后。

生3:我添在前面那個的'前面也可以的。

生4:在后面那排第二個后面也可以加這個正方體。

……

師:噢!原來有那么多種擺法??!你們能嘗試著找到一個如何擺放的規(guī)律嗎?

生1:我發(fā)現(xiàn)在它的前面或后面對齊著放就可以了。

……

師;要使它從前面看形狀不變,只要在前面或后面對齊著放一個就可以了。那猜猜看,如果要從上面看形狀不變,該怎樣擺?

生1:可以在上面或下面對齊著放。

生2:下面不好放的。

(眾笑)

師:那就只能在上面放,是嗎?不妨一起來驗證一下這個猜想。

學生開始擺放驗證。

反思

空間觀念是建立在對周圍環(huán)境感知基礎上的、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系的理解和把握,這種理解和把握,以對周圍環(huán)境的感知為基礎,包括觀察、想象、比較、綜合、抽象分析等活動,在空間與平面之間往復鋪排。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把直接操作的體驗作為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和重要途徑,把操作、觀察與想象、判斷甚至推理有機結合。第一次操作的一開始也許是盲目的,也可能以失敗告終,但是,當往復幾次摸索了一些門道之后,操作起來容易多了。接著又讓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進行歸納,進而猜想探索“從上面看形狀不變的擺法”。這里既培養(yǎng)了歸納能力保護了學生的猜想,又遵循猜想驗證的邏輯,注意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與學習習慣。另外課堂中,教師也注意了讓學生把對同伴想法的傾聽與親身實踐結合起來,跟上步伐,作驗證。因為只傾聽是不夠的,只有親身實踐才能不盲目,才能真正改正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增加屬于自己的體驗。

第7篇幼兒園觀察與反思

為固體膠而爭吵

“送貨員”游戲中的“貨物牌”是將吸管粘在塑封圖片后面而制成的。游戲玩了一段時間后,孩子們發(fā)現(xiàn)很多“貨物牌”上的吸管脫落了。大家議論開了: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吸管粘住呢?

幼兒a:“可以用固體膠把它粘住?!?/p>

幼兒b:“固體膠粘不牢的!我試過了,過一會兒又會掉下來的?!?/p>

幼兒c建議說:“可以用雙面膠!”

幼兒a有點不高興:“固體膠可以的,你們說的不對!”

三個人開始為“什么東西可以把吸管粘住”而爭吵。

幼兒的爭吵焦點是:什么東西可以把吸管粘在塑料片上,用固體膠行不行?幼兒a堅持可以使用固體膠,因為固體膠是幼兒在幼兒園一直甚至是“唯一”使用的粘貼工具,當幼兒需要粘貼東西時,會很自然地想到使用固體膠。對于反對使用固體膠的幼兒b,我了解到他有使用固體膠粘貼塑料的直接經驗,經驗告訴他,使用固體膠不會成功。當問及幼兒c“為什么使用雙面膠”時,他的回答是“看到爸爸用過”,他只是依靠間接經驗來猜測的。

幼兒的觀點分別反映出:認為固體膠是“萬能”的;對其他材料的粘貼經驗較少;知道一些其他粘貼工具,但沒有使用過。此時,我可以直接告訴幼兒用什么材料粘住塑料片比較合適,但是考慮到能吸引幼兒的興趣,我決定讓他們親自動手試一試,比較哪種“膠”能夠粘住吸管和塑料片,以此獲得直接經驗,讓幼兒的問題成為探究活動的起點。

把個別幼兒的問題變?yōu)榇蠹矣懻摰膯栴}

三個幼兒的經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把他們的問題帶到了集體中,我給大家提了兩個問題:你認為用什么材料可以把吸管粘在塑料片上(多選)?你認為哪一種材料粘得最牢?

討論后得出了以下結論:固體膠、雙面膠、熱膠槍、透明膠可以粘貼塑料片,而且大家對熱膠槍的黏性和牢固度比較認可。

討論中孩子們提出了透明膠和熱膠槍。雖然孩子們并沒有使用過熱膠槍,但是他們曾經看到老師在教室里使用過,而且是粘體積較大的物品,所以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熱膠槍是最厲害的。

為此,我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如何證明哪一種工具最具黏性。經過討論,大家一致同意親自實驗一次,我們決定分三步來做:第一步“粘貼操作”,請持不同觀點的孩子分別使用不同工具,將吸管粘在塑封圖片背后。第二步“驗證”,請2~3名孩子做“公證員”,檢驗操作的結果。第三步“得出結論”,請孩子觀察用不同工具粘貼的塑料牌,表述結論。

實驗反映

固體膠:“一點也不牢。”“馬上就掉了?!薄案闪司驼巢蛔×恕!薄罢匙×耍侵灰闷鹭浳锱凭婉R上掉下來了?!?/p>

雙面膠:“能粘住一點點?!薄鞍沿浳锱颇闷饋砭蛪牧??!薄拜p輕一碰就會掉的?!?/p>

透明膠:“全包住了?!薄昂芾?。”

熱膠槍:“很牢。”

探究需要孩子們自己動手,體驗過程、操作工具、觀察材料變化、表述結論等。這些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師不可替代的,探究的過程就是幼兒親歷尋找答案的過程。過程中幼兒分成了四組,按自己的觀點選擇認為粘得最牢的工具進行嘗試。這讓幼兒有機會驗證自己的想法,在此過程中強化正確的觀點,繼而形成新的經驗。

反思

◆鼓勵幼兒交流和討論

當發(fā)現(xiàn)幾個幼兒為了固體膠爭吵時,引導他們親自“找答案”,得出問題的結論。為此,我把個別幼兒的問題讓大家一起來討論。

三個好處:

第一,幼兒有機會確認和表達自己的想法。當討論開始后,幼兒就會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思考這個問題,直至有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可能是個理由充分的觀點,也可能是個假設或猜想。重要的是,討論讓每個幼兒有機會思考和梳理有關“粘貼”的問題。

第二,幼兒有機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在不同想法的碰撞中擴展自己的思考。當幼兒有了自己的觀點后,別人的想法就是對自己觀點的支持、補充或反駁。這樣的碰撞能讓幼兒審視自己的觀點,并且擴展思考。比如,一個沒有使用雙面膠經驗的幼兒,聽到別人說起雙面膠時可能會有興趣了解雙面膠是如何使用的。

第三,對于教師來說,幼兒的討論能夠讓教師知道他們對哪些粘貼工具有了解,這些了解是直接的、正確的認識還是間接的經驗,或者是有錯誤的。這樣能讓教師了解多數幼兒關于“粘貼”的經驗水平,幫助教師設計“如何支持他們尋找答案”。

◆讓幼兒親自驗證結論

集體討論產生了四種不同的結論,如果活動到這里就結束了,那幼兒對“如何把吸管粘牢”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討論層面。我想傳遞這種精神,所以在得出有爭議的.結論后,我讓幼兒嘗試做小實驗,并和他們共同商量和確定實驗方案,這樣做的好處是激發(fā)幼兒尋找答案的主動性,讓幼兒自己設想怎么來驗證結論,我則在幼兒的基礎上進行補充,以讓每個幼兒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

他們直接獲得的感受與原先堅持的想法進行了碰撞,當實驗結果與想法一致時,幼兒對粘貼塑料的認識得到了強化和鞏固,提升了經驗;當實驗結果與想法不一致時,便打破了幼兒原有的經驗,他們會繼續(xù)在實驗中觀察,直到獲得正確的答案,這是產生新的認識和經驗的過程。

◆探究重在“跟”著幼兒

探究活動可以不是教師刻意設計的,它可以是在幼兒游戲、討論、做事中自然發(fā)生的。因為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探究外部世界是他們的需要。幼兒的問題隨時都會產生,探究是滿足幼兒好奇心的好辦法之一??茖W探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讓幼兒親身體驗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探究是屬于幼兒自己的——從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想要知道答案的問題開始,讓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類似于頭腦風暴似的討論,幼兒親自動手、親眼觀察,圍繞問題展開行動。要形成這樣的探究,教師必須“蹲下來”傾聽幼兒的聲音、觀察幼兒的行動。教師了解了幼兒的想法,才能想辦法根據他們的需求準備材料及進行知識儲備。

教師要做的是和幼兒一起尋求答案,而不是告訴或教授幼兒答案。我們經常會說讓幼兒成為探究的主人,但這不代表讓幼兒任意地玩、隨意地探究,教師要有步驟地引導幼兒探究,成為幼兒探究的支持力量。當幼兒產生了想要探究的問題時,教師所要做的是“跟”著幼兒,將他們的活動不斷推向深入。

第8篇幼兒園觀察與反思

快要臨近六?一兒童節(jié)了,為了幫孩子們編排好看的舞蹈,我借了很多有關兒童舞蹈的vcd回班挑選。在看的過程中,很多孩子都跑過來觀看,充滿了好奇。當我放到踢踏舞的vcd時,唐鼎盛說:“這是踢踏舞,我媽媽帶我看過這個表演的,就是用腳在地下敲?!闭f著就跺起腳來。其他孩子都笑了起來,表現(xiàn)欲望強的孩子邊笑就邊跟著跳起來。教室的地板是木頭的,被他們的小腳敲的咚咚響,他們非??鞓?,有些能力強的孩子已經開始跟著電視上的小朋友學起來了。我看他們這么有興趣就隨口問道:“你們想不想跳踢踏舞?”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于是我和班里的丁老師就決定給孩子們編一個踢踏舞用于六?一節(jié)表演。

在排舞之前,要先讓孩子們有所感受,所以我選擇了一首孩子們曾經學過的一個打擊樂活動的音樂做為這個韻律活動的音樂。這首曲子節(jié)奏感非常強,四段樂曲節(jié)奏分明,在上打擊樂課的時候,孩子們就對這首樂曲非常感興趣,一聽到音樂立刻就要拍手打節(jié)奏。有了這個前期的經驗準備,讓孩子們聽著熟悉的音樂跳出這些節(jié)奏,我想這對孩子們來說應該不會太難。

這個活動的三個目標我在課里是這樣完成的。第二個目標在活動過程中的第三個大環(huán)節(jié)中完成,欣賞踢踏舞片段和看小腳先生表演,可以讓孩子們感受踢踏舞幽默、詼諧、極富表現(xiàn)力的藝術魅力。第一個目標在第四個大環(huán)節(jié)中完成,用分段學習的方法,讓孩子初步學會用全腳、腳掌、腳跟等部位打擊地面的要領,并跟隨音樂進行舞蹈。第三個目標在第五個大環(huán)節(jié)的最后一部分完成,請孩子選擇一位同伴共同進行舞蹈,體驗與同伴共同舞蹈的快樂。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在第四個大環(huán)節(jié)中做了一些調整。原來的設計是請孩子從第一段開始創(chuàng)編動作,然后集體學習,學會了再創(chuàng)編第二段動作,繼續(xù)學習,一直到第四段。但是在課上,我讓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的時候,林睿明第一個舉手,他設計的是腳跟腳尖跑跑跑,這個動作和第三段的節(jié)奏很能配得上,我想如果堅持從第一段排起的話,還得多請幾個孩子來創(chuàng)編,到有舞步符合第一段節(jié)奏了再考慮其他人設計的舞步是否符合第二、第三、第四段,這樣做1、會打擊創(chuàng)編動作孩子的積極性;2、課的過程太死板;3、等第一、二段編排好并學會舞步后,再把林睿明設計的舞步“撿”起來,孩子們有可能會遺忘,而要老師從新提出來,那這就不再是來源于孩子的東西,而是老師灌輸給孩子的東西了。所以,林睿明創(chuàng)編完后我就問孩子們,他的舞步適合這四段節(jié)奏的`那個節(jié)奏型?孩子們都認為應該配第三段,于是我就順著孩子們的回答,讓他們嘗試舞步與節(jié)奏的匹配,最后幫助他們作了些小改動,使舞步更好地配上節(jié)奏。后來我們創(chuàng)編的順序是第二段、第四段、第一段,這個順序是跟據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的先后而定的。

在第五個大環(huán)節(jié)的第三個小環(huán)節(jié)中,原先設計的是師生共同討論兩人舞蹈的上肢動作并確定下來。在課上我并沒有把這個環(huán)節(jié)提出來,因為考慮到這堂課孩子們學的東西已經挺多的了,要讓他們記住舞步,還要配上節(jié)奏跳,再要他們創(chuàng)編上肢動作就太難記了。所以在兩人舞蹈時,我和一名孩子一起跳時,我?guī)е恿艘恍┥现膭幼?,目的只在起一個暗示作用,并不強制規(guī)定,如果愿意學就跟著做,不愿學就按原先學的跳。另外,這樣做可以讓這個舞生動些,不至于跳幾遍都一樣,這樣孩子們會覺得枯燥乏味的。

我覺得這節(jié)課成功的地方在于:

1、音樂選取的比較好,孩子們熟悉而喜歡,學起來不覺得是在接受一個完全陌生的東西;

2、能隨著孩子來調整活動設計,并最終很好地完成這個活動,達到原定的目標;

3、能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一些好的反饋行為。如在創(chuàng)編完第四段動作后大家一起坐在座位上練習舞步,跳完后我發(fā)現(xiàn)陳一粟和別人跳的不一樣,她是先兩腳一起著地,再用一只腳做腳跟腳尖,于是我就說出了她的創(chuàng)編動作并表揚了她。在創(chuàng)編過程中,她一直都沒舉手,但這也是她的創(chuàng)編。當引起教師的重視后,她跳得更加起勁。有些孩子不是外向型的,但老師也不能乎視他們的存在,反而要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

4、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較好。

這節(jié)課不足的地方在于老師沒能把所有孩子的興奮點調動起來。只有一半的孩子在積極地創(chuàng)編動作,還有一半只是跟著學。另外老師的語言不夠有激情,不太能煽動孩子的情緒,如果語言再抑揚頓挫些,說關健詞的語調再強些,再慢些,效果會更好。

這個活動結束后我們將讓孩子嘗試加上上肢的動作,并鼓勵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編六?一兒童節(jié)的舞蹈。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敢想、敢說、敢做,這對今后上其他領域的課都會有幫助的。在今后的任何活動中,我都會鼓勵孩子們勇于想、勇于探索、勇于說、勇于做,讓他們覺得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了知識本領,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這對即將升入小學的他們是絕對有好處的。

第9篇幼兒園觀察與反思

所思所悟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個體的差異也是不同的,讓孩子通過觀察和比較自己以及同伴,了解和發(fā)現(xiàn)自己以及同伴不一樣的地方,感受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以及其中的奇妙之處。教師的經驗再豐富,設計活動也應當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應當自然的真實的,而不是教師眼里的,這樣的情境是不真實的,應當多尊重幼兒個性化,不要成人化。幼兒需要發(fā)自內心的認可,不能夠去灌輸,孩子也想在集體中得到認可,在同伴之間得到認可,每個人都需要有價值的體現(xiàn)。

教學評價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通過分段欣賞,讓孩子們理解內容。孩子們在活動中都能認真傾聽,回答問題時各抒己見。理解故事實質內涵后,引導孩子了解和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能很好地激發(fā)自信心。在最后的談話環(huán)節(jié)中,我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自我評價,并用欣賞的眼神和贊揚的語言給幼兒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最后我們一起大聲喊出“我,喜歡我自己”。

對于個別性格較內向的幼兒也大膽鼓勵他們積極發(fā)言,挖掘其優(yōu)點,使其能自我欣賞,產生積極的情緒。

動聽的故事、豐富的人物、富有意義的內容和漂亮的圖片,讓幼兒更加認真、用心地傾聽、發(fā)言、吸收精華……

第10篇幼兒園觀察與反思

活動設計時,我給活動預設了兩個目標:

一、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對溶解現(xiàn)象的好奇心。

二、嘗試用洗滌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從而體驗科學活動的快樂。

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理解能力,我將材料的準備縮減成為比較常見的生活洗滌用品。

分為三種狀態(tài)的活動材料:一塊塊的肥皂,一顆顆的洗衣粉,一滴滴的洗潔精。

第一環(huán)節(jié)時用神奇的泡泡槍打出的泡泡成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引發(fā)幼兒回憶各自不同的游戲經驗,喚起幼兒大腦皮層原有“暫時聯(lián)系”通道的覺醒,激發(fā)每個幼兒參與探索活動的積極性,回憶起在哪看到過泡泡。并且初次嘗試用清水吹泡泡。讓幼兒在實踐中了解沾清水并不能吹出泡泡,從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鋪墊,引發(fā)幼兒的'思考:在清水里面加什么能吹去泡泡呢?由于之前給孩子們提供了經驗回憶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馬上能聯(lián)想到:用洗手的肥皂,洗衣服的洗衣粉和洗碗用的洗潔精??紤]到幼兒的控制能力有限,可能會不小心吸進泡泡水,所以活動時,在每次幼兒動手操作前,我都會提醒幼兒拿到吸管以后請你拿著吸管在泡泡水里攪一攪,沾一沾,吹一吹?!癮ba”的重復語句,小班的幼兒特別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次念時,孩子們都自覺地跟著邊念邊做了。

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的溶解現(xiàn)象,我把每一種材料分別放在了每一個桌子上,在我的帶領下在不同的桌子上觀察和實驗,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幼兒對每一種材料有針對性的認識,而且全部的幼兒和老師圍在一起討論做實驗的氛圍更加的輕松和諧。本次環(huán)節(jié)重點讓幼兒觀察溶解現(xiàn)象,但由于發(fā)放給幼兒的仍然是吸管,我強調著“只是攪一攪,現(xiàn)在還不能吹噢”,有些孩子還是控制不住,拌好以后就直接吹了。

課后,有老師和我說:“我自己拿著吸管,也是躍躍欲試,攪好以后就想吹呢,何況孩子呢!這里把吸管換成筷子攪一攪不就行了?!闭媸且徽Z驚醒夢中人啊,我怎么就沒想到呢!看來,作為新教師的我,需要前進的路還很長呢!由于在幼兒操作的材料上準備不充足,幼兒在進行操作時偶爾出現(xiàn)爭搶的現(xiàn)象,雖然課堂上我即興想出交替操作的辦法來解決,但對于幼兒操作環(huán)節(jié)來說,最好還是人手一份,讓每個幼兒都有同時操作的機會。

第三環(huán)節(jié)吹泡泡,體驗泡泡水的效果。在吹泡泡之前,先讓孩子們猜一猜我們剛剛溶解的泡泡水哪種最容易吹出泡泡來,通過猜一猜讓幼兒進行有目的性的操作行為。安排嘗試操作的環(huán)節(jié),為幼兒提供猜想、操作、發(fā)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在這過程中,滿足自主操作、試驗的需要,滿足表現(xiàn)的愿望和相互認同的心理需要,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最后,教師總結幼兒實驗后得出的結論,并讓幼兒認識到洗滌用品中都含有一種產生泡泡的化學品。所以小朋友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能吃到嘴巴里,并以拍泡泡的游戲帶領幼兒走出活動室,自然的結束本次活動。

以往我們總認為小班的孩子因為年齡小,經驗少,語言表達能力差,所以開展探究活動會比較困難。但這樣的活動讓我們看到,只要我們選取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又遵循他們探究事物的特點,同樣能在小班很好的開展科學活動!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