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研究數學史的心得體會報告 數學研究感悟(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8 09:08:53 頁碼:7
研究數學史的心得體會報告 數學研究感悟(8篇)
2023-01-08 09:08:53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推薦研究數學史的心得體會報告一

1、教材分析

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于直觀的描述,現在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征,系統(tǒng)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區(qū)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2、學生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fā)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

而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使他們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

1、利用知識遷移引入,同時體現數學源于生活。

課堂伊始,我讓學生回憶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經學過的知識,為本節(jié)課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接著出示生活中常見的鐘面,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成的度數,量出度數后提問:你能根據這些角的大小對角進行分類嗎?學生產生疑問,接著我說:學了這節(jié)課的知識,大家就能對角進行分類了。這樣順理成章的利用生活中的知識引入新課,體現知識源于生活。

2、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對于直角,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已經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學習直角時,我直接讓學生利用長方形紙折出直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數,讓學生更準確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在學習銳角和鈍角時,我都是讓學生用活動角去感受它們是比直角大還是比直角小,而對于平角和周角的學習,也是通過學生動手用活動角旋轉而感受它們的形狀,并通過用量角器量而得出度數。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種角的形成過程,而且對度數的取值范圍以及準確的度數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3、給予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足夠的學習空間。

(1)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長方形、活動角等。利用學具的直觀性特點,組織學生折一折、轉一轉,在直觀操作中體會各種角的形成。給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課件,使學生一目了然。

(2)促使探究活動的開展和深化。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體會探索成功的喜悅,并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把探索過程引向深入。

1、對于教材的挖掘不夠深

對于教學平角和周角的認識這一知識時,我只是簡單的讓學生通過旋轉活動角感受了平角和周角的形狀,推導出它們的度數,而沒有更進一步的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加深對這兩種角的認識,課后我認真的反思后認為還是自己對教材沒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重點知識沒有講透徹

在講課過程中以及課后的練習中,我發(fā)現學生對于各種角以及度數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并沒有掌握的很透徹,因此我反思得出還是自己在講授新知識時沒有很好的把重點內容講的很到位,因此導致學生沒有真正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難點沒有很好的突破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讓學生明白直線和平角的區(qū)別,周角和射線的區(qū)別,可能由于設計教學時只是簡單的考慮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就可以區(qū)別,而沒有更深入的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此部分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出現錯誤。

4、教學程序出現次序顛倒現象

在教學完平角后本來應該直接引導學生探究平角和直角的關系,而我在教學完周角以后才共同引導學生探究直角和平角以及周角的關系,在教學程序上出現顛倒。

5、教學語言不夠精煉

教學語言不太嚴謹,比如說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的準確表述等等。

6、評價方式太單調

對學生的評價方面做的還不夠,不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7、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學習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可能與教學的設計以及教師的激勵有關。

1、繼續(xù)深入研究教材,學習課標,熟話說“學無止盡”,確實如此,一天不學習就感覺自己落后于別人,因此我繼續(xù)堅持每天備課時認真的研究教材與教參,以及深入了解學生,結合多方面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須做到每節(jié)課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合理的分配教學時間,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

2、加強教學語言的錘煉,適時合理的使用教學評價語言,通過教學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決定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摸索學習,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做到課課理用精煉的語言讓學生學會應學的知識,并且巧妙的利用評價,使學生學的輕松,學的愉快。

3、精心設計教學,教學設計關系到整節(jié)課教學的成敗,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做到考慮全面,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結合學生認知能力等等,設計重點突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合理的教學過程。

4、適當的運用給予學生評價,學會教學中急中生智,合理處理教學生成資源,教學機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就的,這需要日積月累,需要不斷的總結研究,不斷的學習參考,雖然這方面能力的練就需要大量時間,大量精力,但我會盡自己所能不斷努力。

推薦研究數學史的心得體會報告二

正數和負數

對于初一新生來說,本節(jié)課的語言方面感到很吃力,因為之前他們學的數學都是藏文版,現在他們既要克服語言的障礙,又要理解題意。本節(jié)課是我在學生對溫度有一定的認識,對負數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地讀,寫負數.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感受正,負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樂趣.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造精神將隨新課程的實施而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做了適當的調整,并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拓展新課程的內涵.在課堂上,我努力使自己從知識的傳授者,擁有者轉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

從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呈現學生的原認知,由此深入展開對問題的探究.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記錄數據,請同學們來記錄下面三組數據.要求記錄時做到準確,簡捷,快速"這樣開放性的活動,以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為研究素材,呈現出了幾種不同的記錄結果,透視出學生的原認知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展開對新問題的研究,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又能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為實施有效的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從天氣預報中聽一聽;在存折上認一認;根據各地的氣溫讀一讀;在實際生活中舉例說一說??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動手做,而且動腦思考問題,再通過交流就能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數學的思想和具體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數學活動實效性就明顯.

根據不同地區(qū)的實際,可以多舉一些和學生現實生活有關又經常接觸到的生活實例,加深他們的印象,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有理數

有理數的加、減、乘、除和乘方運算是建立在小學算術運算的基礎上。有關有理數運算的教學,在性質上屬于定義教學,歷來是一個難點課題,教師難教,學生難理解。有一個比較省事的做法是,略舉簡單的事例,盡早出現法則,然后用較多的時間去練法則,背法則。但新課程提倡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本單元教學設計上盡量考慮有利于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設計的思路符合新課程倡導的理念。

本節(jié)課我們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深加工、再創(chuàng)造,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個性的

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去自主學習。

數軸

這一節(jié)課后,針對兩個班在課堂上的表現,對其中《數軸》這一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悟:

一、問題的引入

我在黑板上設計以下三種情境:a、一只老虎和一只獅子從同一地點出發(fā)分別向東西方向跑去,比較相同時間后它們所在的位置(奔跑速度不同)b、放風箏c、溫度計。

二、問題的探索

在問題的探索上,我采用了師生雙邊活動。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產生一種動態(tài)效果,使學生在充滿好奇心的狀態(tài)下,在老師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下,親身參加探索發(fā)現,主動的獲取知識和技能。

三、習題的配備

整個習題的配備大致是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面向全體學生,采用多種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學生對數軸任意兩點之間的大小關系理解進一步的加強以及對相反數概念的理解。

四、設計思想:本課之所以這樣設計,理由是:(1)從教學目標看,數軸是數形結合的典范,也是數形結合思想的初次出現,抽象性較高,同時它也是重中之重的概念,所以老師必須提供足夠生動的

背景,使學生獲得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2)從教學藝術的需要看,運用生動活潑的場景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愉快地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tài)。在這種教學情景中,學生理解最深刻,記憶最牢靠。特別要強調的是:深刻的感性認識是學生在理解、記憶、應用等思維活動過程中的強有力的支撐點。(3)在動態(tài)的演示與多種情況的歸納,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態(tài)解決問題的意識,建立運動的觀點,同進也有利提高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4)一些感性認識的建立,也有利學生學習下一節(jié)“絕對值”的概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相反數

本節(jié)課我盡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覺得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是:一個操作、三個討論。

相反數這節(jié)課實在數軸一節(jié)課后學習的,而數軸又是初中數形結合的一個重要圖形, 所以我重點利用數軸對相反數進行理解。我讓學生在一張白紙上畫數軸,并將數軸沿原點對著折,感受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的對稱性。通過對這還比較容易的解決了0的相反數是0這一難點。(因為對折后遠點與本身重合)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三個地方讓學生分組討論。第一次討論是通過觀察兩個互為相反數的兩數,討論它們的異同點及在數軸上的位置關系;第二次討論是讓學生討論是否任何有理數都有相反數;第三次討論是讓學生討論化簡雙重符號的數的規(guī)律。通過參與其中某些組的討論,我感覺到學生通過討論既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增強的合作交流的能力。特別是對0是否有相反數的討論,同學們都很投入,討論得很激烈,有的認為有,有的認為無,他們都各持己見,最后 在我的引導下得出0的相反數是0的結論。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也覺得有不足的地方。 我設置的三次討論的時間都比較短,每次都只有2——3分鐘,學生討論得不夠深入。可能設置少一兩次討論,而討論的時間長一點會更好。最后就是這節(jié)課針對中考的練習少了一點。這些都是我以后在教學中要加強的。

絕對值

對初一新生來說,絕對值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數學術語。

本節(jié)課我首先復習相反數的知識,從一對相反數在數軸上的位置,自然引出它們距離原點相等。接著舉例:出租車從車站出發(fā),向南行了10千米,又從車站出發(fā)向北行了5千米。如果用正負數表示兩次運行的情況,需要先規(guī)定一個正方向,假設向北為正,則分別是-10千米和+5千米??墒且胫肋@兩次運行中,出租車一共用了多少油,與方向還有關系嗎?該與什么有關呢?面對這些問題,學生紛紛說出,只與從出發(fā)點到目的地的距離有關。對。我及時給予鼓勵,并在

推薦研究數學史的心得體會報告三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八冊第85頁例5及“做一做”和練習十四的第9、10、12題。

【課程標準】:認識三角形,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對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是不陌生的,因為學生有以前認識角、用量角器量三角板三個角的度數以及三角形的分類的基礎,學生也有提前預習的習慣,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怎樣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另外,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究能力以及小組合作的能力。

【】

1、結合具體圖形能描述出三角形的內角、內角和的含義。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猜測和計算能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在小組合作交流中,通過動手操作,實驗、驗證、總結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同時發(fā)展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4、能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guī)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

【】

1、利用孩子已有經驗,通過教師的提問和引導以及學生的直觀觀察,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內角和的含義。達成目標1。

2、在教師的引導下,以游戲的形式學生通過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過計算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達成目標2。

3、在小組合作交流中,通折一折、拼一拼和擺一擺的動手操作、實驗、驗證并歸納總結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達成目標3。

4、能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guī)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通過“做一做”和習題第9、10、12題達成目標4和目標3。

【】

教學重點:探索和發(fā)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學難點: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主探索和發(fā)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學過程】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幾類?

2、一個平角是多少度?1個平角等于幾個直角?兩個三角板上各個角的度數?

二、探究新知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認識三角形的內角及內角和

(播放課件)在圖形王國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為“三角形內角和的大小”爆發(fā)了一場激烈的爭吵。鈍角三角形大聲叫著:“我的鈍角大,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們的內角和大?!变J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雖然有一個鈍角,可其它兩個角都很小。但是我的三個角都不是很小。我的內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說:“別爭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我們的內角和是一樣大的?!?/p>

師:動畫片看完了,請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的內角和?

師引導學生說出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

多媒體展示:三條線段在圍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課件閃爍三個角的弧線),我們把三角形內的這三個角,分別叫做三角形的內角(板書:內角),這三個內角的度數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

()

(二)、引導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師:在課件展示的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的對話中,你贊同誰的觀點?

預設:學生回答直角三角形。

師:你為什么這么認為呢?

生:我是想三角板上三個角的度數是90度、45度、45度加起來是180度,90度、60度、30度加起來也是180度。

(三)、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1確定研究范圍

師: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應該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這一個行不行?(不行)那就隨便畫,挨個研究吧。(學生反對)那該怎樣去驗證呢?請你們想個辦法吧!

師:分類驗證是科學驗證的一種好方法,下面我們就用分類驗證的方法來驗證一下,看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

2.操作驗證

教師讓每個學習小組拿出課前制作的各種各樣的三角形,先找到三個內角,在每個內角標上序號1、2、3。然后請任意用一個三角形,想辦法驗證我們的猜想。如果有困難,可以啟用老師提供的“智慧錦囊”或者尋求同學的幫助。

智慧錦囊:

(1)要知道三個內角的和,只要知道三個角分別是多少度就可以了,你覺得哪個工具可以測出角的度數?試一試。

(2)180°的角是個特殊的角,它是個什么角?你能想辦法將這三個內角轉化成這樣的角嗎?

3.匯報交流

師:誰來匯報你的驗證結果?

(1)測算法

師小結:用量的方法驗證既然有誤差、不準,結論就難以讓人信服,那有沒有辦法更好地驗證我們的猜測呢?誰還有別的方法?

(2)剪拼法

(3)折拼法

師小結:用拼和折的方法都能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轉化成一個平角,從而借助我們學過的平角知識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確實是180°,你們真會動腦筋!

(4)推算法

①把一個長方形沿對角線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因為長方形的內角和是360°,所以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課件演示過程)

師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已經證明了是180°,現在我們只要能證明: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就可以了。

課件演示

②一個銳角三角形,從頂點往下畫一條垂線,將三角形分為兩個直角三角形,因為我們已經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所以兩個直角三角形的度數和就是360°,減去兩個直角的和180°,就是要證明的三角形內角和,肯定是180°。

4.總結提煉

師:孩子們,剛才我們通過“量拼折推”的方法分類驗證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度?

現在可以下結論了嗎?

(板書: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于180°。)

師:那在“三角形的爭吵中”誰是對的?

(四)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解決問題

1、看圖,求出未知角的度數。

2、書本85頁“做一做”

在一個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數。

三、目標達成檢測方案:

1、求出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

2、埃及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的埃及古王朝時期,它是用巨大石塊修砌成的方錐形建筑物,外形像中文“金”字,故名“金字塔”。金字塔大小、高矮各異,外表有四個側面,每個側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人們量得這個三角形的一個底角是64度。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我們是怎樣得到“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這個結論的?

師:是啊,今天咱們不但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更重要的是我們經歷了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驗證方法。咱們從猜想出發(fā),經過驗證(用量、拼、折、推等)得到了結論并利用結論解決了一些問題。孩子們,其實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了數學家的探究歷程……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大膽應用,勇于創(chuàng)新,做最棒的自己

推薦研究數學史的心得體會報告四

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進入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周長的實際含義。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

1、明暗雙線交融,關注三維目標

以小螞蟻的引領為主線,小螞蟻從“客人”到“同學”,最后到“小螞蟻考一考我們”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小螞蟻――這個使學生平視的形象融合在整個課堂中,從象小螞蟻一樣描邊線,到小螞蟻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關注自己、關注他人――小螞蟻。以周長的認識為暗線,實現過程性和知識目標――經歷周長的認識過程,理解周長的含義。兩條線相互交融,共同著力于學生的發(fā)展。

2、動手體驗數學,動腦提煉數學

學生在學習過程,通過自己動手,用手摸物體的邊線一周,用筆描樹葉和圖形的輪廓,測量周長等親身體驗周長的意義與測量方法,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系起來,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真切的感受周長。同時,在體驗之后動腦提煉周長的含義:選擇一個圖形,比較快地測量出它的周長;測量老師的腰圍時,先讓學生估測老師的腰圍,然后選用合適的工具實際去測量,借此來估計自己的腰圍。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初步體驗的基礎上上,拓寬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實現了對周長的深入建構。

3、鼓勵猜測,激發(fā)自主學習熱情

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數學想象,以激起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如“∠”有沒有周長?這一問題的設計,鼓勵孩子進行大膽猜測。有的孩子說有,而有的孩子說沒有,這一矛盾的激化,孩子們很自然地投入到研究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通過猜測、思考、討論、表達等數學活動,主動探索出“角”沒有周長,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從而進一步認識周長。

反思至此,我最大的感觸是: 優(yōu)點與遺憾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我這節(jié)課的遺憾是:在每一次活動進行總結時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時,要多給學生機會說說。在測量腰圍時,有的學生隔著很厚的衣服從外面測量腰圍,出現了很不準確的估算結果,教師指導不到位。 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珍視每一堂課,化遺憾為經驗,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推薦研究數學史的心得體會報告五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的手,腦,口都動起來,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潛能也被充分的挖掘和調動,但隨之而來的困惑也較多.

一、從教材的內容編排看

新教材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的輕能力重知識的要求,出現了許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內容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步子,一會兒幾何知識,一會兒代數知識,好比一臺機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學生的面前,作為教師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組裝機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通過半個多學期的教學實踐探究,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必須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機械模仿教師的解題過程,死記硬背,這種方法已在教臺站不著腳。同時,新教材還有獨特的一面,那就是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了,變的學生好容易理解了,這樣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二、從教學的方面看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學習情境的設計者和信息資源的采集者,好比"機器零件"供應商,要從講臺上的"獨奏者"轉變到后臺的"伴奏者"。教師必須要認真地鉆研教材,找準教材的重點與難點,處理好教材,學生,教師的關系.尋找相關數學資源,圖片,實物模型,創(chuàng)造和平共處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現實生活,體會現實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決心。如商品中的打折銷售,對于學生來說,買賣服裝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數學知識學生知道的還不是很多,只要教師收集的資料準備真實有效,學生的會很感興趣用數學的知識去解答這些問題,但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上課時盡量做到讓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發(fā)表意見,做到多鼓勵,少批評,同學之間少指責,使他們不再沉默。

三、教學中的困惑

1、在教學中,教師注重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共同學習,但在此過程中,好的學生能積極討論,發(fā)言,學到了很多知識,發(fā)展了他們的能力,但對于哪些調皮學生來說,討論簡直是一種放松.什么都沒有學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日趨嚴重,作為教師十分頭疼,如何解決呢 還有待探索和研究。

2、閱讀教學是中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在新課程的實驗教材的教學中我們是不知所措。

3、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但面臨畢業(yè)的學生們也不知會考會怎樣改革評價方式,這也是我們作為一線教師的困惑。

推薦研究數學史的心得體會報告六

本學期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時期,學生成績差距較大,教學任務非常艱巨。因此,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緊扣教學大綱,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努力把本學期的任務完成。初三畢業(yè)班總復習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復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yè)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下面結合本屆初三數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復習計劃

一、第一輪復習(3月10號——4月10號)

第一輪復習的形式

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要“過三關”:(1)過記憶關。必須做到記牢記準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沒有準確無誤的記憶,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2)過基本方法關。如,待定系數法求二次函數解析式。(3)過基本技能關。如,給你一個題,你找到了它的解題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辦法,這時就說具備了解這個題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識系統(tǒng)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guī)律化。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組塊,使之形成結構,可將代數部分分為六個單元: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統(tǒng)計與概率等;將幾何部分分為六個單元:相交線和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圓等。復習完每個單元進行一次單元測試,重視補缺工作。

第一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扎扎實實地夯實基矗今年中考試題按難:中:易=1:2:7的比例,基礎分占總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個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都能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必須深鉆教材,絕不能脫離課本。

(3)不搞題海戰(zhàn)術,精講精練,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按缶毩暳俊笔窍鄬Χ缘模皇敲つ康拇?,也不是盲目的練。而是有針對性的、典型性、層次性、切中要害的強化練習。

(4)注意氣候。第一輪復習是冬、春兩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學習的黃金季節(jié),五月份之后,天氣酷熱,會一定程度影響學習。

(5)定期檢查學生完成的作業(yè),及時反潰教師對于作業(yè)、練習、測驗中的問題,應采用集中講授和個別輔導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等辦法進行反愧矯正和強化,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6)從實際出發(f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即分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復習效率。課堂復習教學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快反辣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不斷激發(fā)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并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成功。

(8)應注重對尖子的培養(yǎng)。在他們解題過程中,要求他們盡量走捷徑、出奇招、有創(chuàng)意,注重邏輯關系,力求解題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優(yōu)秀率。對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學,課外適當開展興趣小組,培養(yǎng)解題技巧,提高靈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輪復習(4月11號——5月10號)

第二輪復習的形式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總復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雙基訓練,那么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復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第二輪復習的時間相對集中,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適當增加難度;第二輪復習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內容上,特別是重點;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這就需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蛇M行專題復習,如“方程型綜合問題”、“應用性的函數題”、“不等式應用題”、“統(tǒng)計類的應用題”、“幾何綜合問題”,、“探索性應用題”、“開放題”、“閱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問題以便學生熟悉、適應這類題型。

第二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復習不再以節(jié)、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專題為單位。

(2)專題的劃分要合理。

(3)專題的選擇要準、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選的準不準,主要取決于對課程標準和中考題的研究。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專題要由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特別是中考必考內容選定專題;根據專題的特點安排時間,重要處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費”時間,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題后的反思。

(5)以題代知識,由于第二輪復習的特殊性,學生在某種程度上遠離了基礎知識,會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識遺忘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以題代知識。

(6)專題復習的適當拔高。專題復習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是第二輪復習的特點決定的,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提高的,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是第二輪復習的任務。但要兼顧各種因素把握一個度。

(7)專題復習的重點是揭示思維過程。不能加大學生的練習量,更不能把學生推進題海;不能急于趕進度,在這里趕進度,是產生“糊涂陣”的主要原因。

(8)注重資源共享。

三、第三輪復習(5月11號——6月10號) 第三輪復習的形式

第三輪復習的形式是模擬中考的綜合拉練,查漏補缺,這好比是一個建筑工程的驗收階段,考前練兵。研究歷年的中考題,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tài)、臨場發(fā)揮的能力等。備用的練習《歷屆中考真題》、《中考模擬試題》。

第三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題。

(2)模擬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閱要及時,趁熱打鐵,切忌連考兩份。

(4)評分要狠??傻每刹坏玫姆植坏茫鸢稿e了的題盡量不得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5)給特殊的題加批語。某幾個題只有個別學生出錯,這樣的題不能再占用課堂上的時間,個別學生的問題,就在試卷上以批語的形式給與講解。

(6)詳細統(tǒng)計邊緣生的失分情況。這是課堂講評內容的主要依據。因為,邊緣生的學習情況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級成績的關鍵,課堂上應該講的是邊緣生出錯較集中的題,統(tǒng)計就是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7)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為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8)處理好講評與考試的關系。每份題一般是兩節(jié)課時間考試,兩節(jié)課時間講評,也就是說,一份題一般需要4節(jié)課的時間。

(9)選準要講的題,要少、要精、要有很強的針對性。選擇的依據是邊緣生的失分情況。一般有三分之一的邊緣生出錯的題課堂上才能講。

(10)立足一個“透”字。一個題一旦決定要講,有四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做好,一是要講透;二是要展開;三是要跟上足夠量的跟蹤練習題;四要以題代知識。切忌面面俱到式講評。切忌蜻蜓點水式講評,切忌就題論題式講評。

(11)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教師講過的內容,學生要整理下來;教師沒講的自己解錯的題要糾錯;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要再記憶再鞏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解決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

(12)適當的“解放”學生,特別是在時間安排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考、考、考,幾乎所有的學生心身都會感到疲勞,如果把這種疲勞的狀態(tài)帶進中考考場,那肯定是個較差的結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須保證學生有個適度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實踐證明,適度緊張是正?;蛘叱0l(fā)揮的最佳狀態(tài)。

(13)調節(jié)學生的生物鐘。盡量把學習、思考的時間調整得與中考答卷時間相吻合。

(14)心態(tài)和信心調整。這是每位教師的責任,此時此刻信心的作用變?yōu)樽畲蟆?/p>

推薦研究數學史的心得體會報告七

依托20xx屆取得的輝煌成績,實現嘯中學校發(fā)展藍圖,高三數學組必須團結一致,群策群力抓好高三數學復習,備戰(zhàn)20xx高考,切實落實“關注差異,開發(fā)潛能,多元發(fā)展”的教學方針。

1、資源共享提升效率

統(tǒng)一使用《優(yōu)化方案》,合理運用書利華網站上的人教版高三復習課件,適當補充其它課件,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備課效率。

2、立足單元構成網絡

作好單元復習,這是一個將數學知識由“點——線——網”的過程,將分散的知識串成面、串成體,構成知識體系的網絡化,將問題歸類,進行知識遷移和聯想、分解與組合,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僅僅重視單元內綜合,更注重學科內的綜合,關注在知識的交會點處設計問題。

3、注重方法培養(yǎng)本事

模擬題要定時定量訓練,把訓練當考試,積累經驗、錘煉心理。選擇題的訓練立足基礎,提高準確性,注重方法靈活性。填空題的訓練注重訓練學生準確、嚴謹、全面、靈活運用知識的本事和基本運算本事,注重書寫結果的規(guī)范性。解答題重視審題過程,思維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在問題的分析、思路發(fā)展過程中運用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思維的導向,在思維過程中點明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思路發(fā)現過程中所起的重點作用。

4、注重學生卷面表達的訓練。

高考要獲得好分數,除了具有較高的數學功底外,還要避免出現失誤失分。一方面要經過試題訓練使學生減少、避免馬虎、失誤丟分,還要強調學生的書面表達,訓練學生答卷時做到字跡工整、格式規(guī)范、推證合理、詳略適當,做到會的題目不丟分,不會做的題目也爭取得部分步驟分。

5、做好試卷評析工作。

學生將常常面臨模擬訓練,教師的講評試卷要分析題目考的哪些知識點、需要哪幾種本事、體現哪些數學方法,使學生體會出題者意圖。講評中還要不斷轉換條件,進行變式訓練,到達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訓練,不能只滿足于就題論題,要注重探求解題規(guī)律,提高點評的質量和效益。

1、不依靠題海取勝,注重題目的質量和處理水平

當訓練的題目到達必須的數量后,決定復習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就不再是題目的數量,而在于題目的質量和處理水平。

①對立意新穎、結構精巧的新題予以足夠的重視,要保證有相當數量的這類題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謂“新題”、“熱題”。傳統(tǒng)的好題,包括課本上的一些例、習題應成為保留節(jié)目。陳題新解、熟題重溫可使學生獲得新的感受和樂趣。

②控制題目的難度,在“穩(wěn)”、“實”上狠下功夫,那些僅有運用“特技”才能解決的“偏、怪、奇”的題,堅決摒棄。

2、突破一個“老大難”問題。

“會而不對,對而不全”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皶粚Α笔悄玫揭坏李}目不是束手無策,而是在正確的思路上,或研究不周,或推理不嚴,或書寫不準,最終答案是錯的?!皩Χ蝗笔撬枷氪篌w正確,最終結論也出來了,但丟三落四,或缺欠重大步驟,中間某一步邏輯點過不去;或遺漏某一極端情景,討論不夠完備;或是潛在假設;或是以偏概全等,這個老大難問題應當認真重視,并綜合治理加以解決。

3、注重應試技巧的培養(yǎng)。

(1)速度??荚嚨臅r間緊,是爭分奪秒,復習必須要有速度意識,加強速度訓練,用時多即使對了也是“潛在丟分”,要避免“小題大做”。

(2)計算。數學高考歷來重視運算本事,雖近年試題計算量略有降低,但并未削弱對計算本事的要求。運算要熟練、準確,運算要簡捷、迅速,運算要與推理相結合,要合理。

(3)表達。在以中低檔題為主體的高考中,獲得正確的思路相對容易,如何準確而規(guī)范地表達就變得重要了,所以,復習中要有書寫要求,模擬考試后要求交“滿分卷”。

1、定時定點參加組內教研活動,嚴格實行簽到

2、加強組內學習、觀摩、聽課、實現資源共享

3、加強復習課、習題課、試卷分析課型的探討,構成高效課模

4、探討培優(yōu)補差措施,重視拔尖生、踩線生工作

5、注重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心理調節(jié)。

暑假:理科完成新課資料,集合與簡易邏輯、函數、三角函數

第一周:平面向量

第二、三周:數列

第四周:數列

第五周:不等式

第六周:平面解析幾何

第七周:平面解析幾何

第八周:立體幾何

第九周:立體幾何

第十周:計數原理、概率

第十一周:隨機變量及其分布

第十二、三周:機動安排、復習迎考

第十四、五周:機動安排、復習迎考

第十六、七周:機動安排、復習迎考

第十八、九周:機動安排、復習迎考

1、單元、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由學?;騻湔n組統(tǒng)一命制試題。

2、應掌握所教班級的高考目標,制定具體的培優(yōu)補差措施。

3、按照文理、班級差異分版塊定期交流教學、學生培養(yǎng)等信息。

4、對班級目標學生每周一次作業(yè)面批。

推薦研究數學史的心得體會報告八

從事數學教學已二十多年,在不斷的摸索、學習中,我發(fā)現自己已經逐漸適應了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并且深深喜歡上了數學教學這項工作,不敢說自己在教學上多么的有經驗,下面僅談一些感受。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小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要求,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不知不覺,挑戰(zhàn)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fā)言的學生講課。樂在其中,我努力改變教學方法方式。

很多時候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師的教授,習慣現成的接受問題,缺少自己去研究,自己去發(fā)現問題,然后自己去解決的,還有很多題目,尤其是那些比較多的,看起來比較負責的,很多學生第一反映就是不會做, 不會自己動筆去算, 思考,試著去解決問題的。不太喜歡動腦筋,怕算。還有就是在做題時,有些同學對于錯的題,錯了也就錯了,并沒有在課后去針對錯題分析自己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這也可能會導致他再次出現這個錯誤,還有老師講過的題目,沒有好好的理解,下次出現相類似的或者是變的稍微復雜了一些,就不會做的。課后缺少去反思,把里面的原理搞清楚的。

我為什么要學這個數學知識點,學了這個知識你有什么用,貌似生活中不怎么用得上的?學生還找不到學習的目標。從而覺得學習數學沒意思,作用不大。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這個問題,我講解了很多現實數學作用的例子,慢慢的覺得他們對學習數學比較感興趣了,也認識到了現實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