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 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感悟(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8 13:43:48 頁碼:8
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 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感悟(9篇)
2023-01-08 13:43:48    小編: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描寫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一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教師)

2.了解雨水對花、草的作用。(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出示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就不見。(雨)

2.通過談話,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

(1)導問: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樣的雨呢?

預設:大雨、小雨、雷陣雨、毛毛雨、狂風暴雨。

(2)導問:你觀察過大雨嗎?是什么樣的?

預設:大雨有時伴著雷聲、閃電,像用盆往下潑一樣,落在地上的雨水很快就匯成溪流。

(3)這種雨在夏天常見,小雨在什么季節(jié)下?

預設:春天、秋天。

3.揭示課文題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雨的課文。(板書課文題目)

4.指導朗讀課文題目,強調兒化音的讀法,同時讀出雨點兒的可愛。先跟老師讀,再齊讀。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本環(huán)節(jié)以學生喜歡的謎語引入,并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生活經驗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兒化音是我們學普通話的難點,應重點指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一)過渡:這么可愛的雨點兒,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快打開書來讀一讀吧!

(二)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提出自學要求:

1.自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2.在小組內由組長帶領學習這一課的生字寶寶。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下面帶有拼音的詞語,重點強調平翹舌音、兒化音和輕聲。

課件出示帶有拼音的詞語:

shǔ bù qīnɡ yún cǎi bàn kònɡ wèn dá dào nǎr dì fɑnɡ

數 不 清 云 彩 半 空 問 答 到哪兒 地 方

méi yǒu ɡènɡ hǎo lǜ sè zhǎnɡ chū

沒 有 更 好 綠 色 長 出

2.小組比賽,“開火車”認讀沒有拼音的生字。

課件出示生字:

數彩半空問到方沒更綠出長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在識字、學詞、讀文感知內容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助于培養(yǎng)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多種方法,隨文識字

1.過渡:同學們真棒,這么快就記住了這么多生字,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找一找這些字寶寶吧!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評價。

3.朗讀第1自然段,學習生字“數”“彩”,認識新偏旁“彡”。

(1)導學:瞧這些雨點兒,它們下得多歡快呀!沙沙沙,沙沙沙!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些雨點兒是從哪里來嗎?你能用文中的話回答嗎?

(2)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3)學習生字“數”。

①導問:這一滴一滴的雨點兒飄落下來,數得清嗎?

②出示詞語卡片“數不清”,齊讀。

③認識“數”,拼讀。

④說一說還在哪兒見過這個字。

預設:在數學書上?!皵怠笔且粋€多音字。

⑤請小老師領讀詞語“數不清、數學”。

(4)教學“彩”。

①導問:數不清的雨點兒,從哪里飄落下來?

②記字形:用加一加的辦法記住這個字。

③請小老師領讀詞語“云彩”。

④認識新偏旁“彡”,說一說還見過哪些帶有“彡”的字。

(5)指導朗讀第1自然段,讀出雨點兒的多。

4.朗讀第2~4自然段,學習生字“半、空、問、到、方、沒”。

(1)過渡:雨點兒飄呀飄,它們在半空中相遇了,說著悄悄話呢!它們在說什么?請你自由地讀一讀第2~4自然段。

(2)引導學生用書中的話回答: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都說了什么?

(3)分角色朗讀:一名同學來當小雨點兒,一名同學來當大雨點兒。男女生配合讀。

(4)導學:在這一部分中藏著幾個生字寶寶,你找到了嗎?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

預設:

半: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

空:穴+工=空,認識新偏旁“穴”,表示洞穴。

問:可以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也可以用字族識字法,區(qū)分“問-閃-聞”。

到:用加一加的辦法識記,組詞:到處、到來。認識新偏旁“刂”。

方:謎語“一萬點”。

沒:聯系生活實際記憶或說反義詞識字:沒—有。

5.學習第5自然段,認識生字“更、綠、出、長”。

(1)引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大雨點兒,小雨點兒都去了它們想去的地方,不久——

(2)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3)學習生字“綠”,引導學生找出表示顏色的兩個字?(紅和綠)認讀“綠”。

(4)學習“更”,組詞:更大、更多。

(5)謎語識字“出”——山上有山。

(6)學習生字“長”,指導兩個讀音,學習用兩個讀音分別組詞。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要與讀文結合起來,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讀文、學詞、學字,枯燥的識字活動變得有趣。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字能力,為學生的自主識字打下基礎。

四、快樂游戲,鞏固生字

1.游戲:找朋友。課件出示:“小雨點兒”身上寫音節(jié),“大雨點兒”身上寫字,把“小雨點兒”與“大雨點兒”連一連。再給“大雨點兒”身上的字找朋友(擴詞)。

2.游戲:讓花更紅。

導學:小朋友,小雨點兒的本領可真不小,它能夠讓花開得更紅,開得更艷。我們小朋友的本領也不小,只要你讀對它,小雨點兒就會自動落到花朵上,小花就會開得更大、更紅了(課件演示課文第88頁的插圖)。

3.導學:將字寶寶放在課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順利地將它們讀出來。

4.指名讀。評議。重點指導問句的讀法以及對話時不同角色的語氣。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鞏固了識字效果,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將學生的讀引向感受、理解、體會的層次,在讀中感悟語言,從而讀出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語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指導書寫

1.出示本課會寫字:問、半、你、有、從。

2.指名領讀、組詞。

3.指導書寫“你”字。

(1)引導學生觀察“你”的結構和占格特點。

預設: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學習新筆畫“橫鉤”。

(3)教師邊范寫邊講解“你”字,學生書寫。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5)評比與欣賞。

4.引導學生學習“問、半、有、從”的書寫,先同桌說一說書寫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再獨立練習書寫。

設計意圖:寫字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在進行寫字教學時,要遵循寫字規(guī)律。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筆畫的書寫,注意字的間架結構,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再美觀地書寫生字?!澳恪笔潜菊n書寫的難點,筆畫較多,又含有一個新的筆畫“橫鉤”,所以在書寫時要重點指導。

六、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新朋友,老師希望你們以后也和今天一樣多開動腦筋,多想辦法,主動認識生字朋友,這些朋友會幫助你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會讓你們變得更加聰明。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努力地去識字。

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復習生字

1.導學:上節(jié)課我們和雨點兒做了新朋友。這節(jié)課我們再跟它一塊兒學習,一塊兒做游戲,我們就變成了——(好朋友)

2.引導學生完成說話訓練:現在請我們的好朋友也到教室來,好嗎?注意邀請雨點兒,就要把它的名字讀準。(強調兒化音)哪位小朋友愿意來邀請它呢?要用上禮貌用語!

3.復習生字。

導學:雨點兒聽到這么有禮貌的邀請,準備進教室啦!但是它在進教室前,想請小朋友們來認認這些生字朋友。

(1)出示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

(2)出示詞語,學生齊讀。

4.引導學生輕聲喊出“雨點兒”,教師板書課文題目。

過渡:你們看,雨點兒來啦!(打開課件,雨點兒紛紛從天空落下來,一邊唱著“小雨沙沙”的歌)

設計意圖:復習是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復習并掌握已學的生字。教師的情境導入,又把學生引入到文本之中,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

二、深入讀文,朗讀感悟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過渡:來了這么多好朋友,誰能數得清?

預設:數不清。

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讀。比比誰讀得讓人感覺雨點兒多。

(2)引導學生帶動作讀。

3.導學:除了課文里的雨點兒數不清,開動腦筋想想:你還見過什么東西數不清呢?

4.引導學生用“數不清”說話。

5.導學:雨點兒是從哪兒飄落下來的?(從云彩里)

6.課件動畫演示: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引導學生仿照“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這一句式說話。

進行句子訓練:小松鼠從()跳下來。()從()回來。

7.指導朗讀第1自然段。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自讀自悟,在課文的句子中理解詞語,又用詞語拓展思維,進行說話,做到了對語言的積累、內化和吸收。

(二)品讀第2~4自然段

1.過渡:這數不清的雨點兒里面有大雨點兒,有小雨點兒(出示圖片)。瞧,這就是其中的一個大雨點兒,那就是其中的一個可愛的小雨點兒。小雨點兒看見大雨點兒匆匆忙忙地從它身邊路過,睜大了眼睛,好奇地問著,大雨點兒笑瞇瞇地回答著。它們在問什么,答什么呢?讓我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學生自由朗讀,尋找答案。

3.匯報交流。

預設:

(1)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你要到哪里去?

(2)小雨點兒這樣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4.引導學生體會“你呢?”這句話沒說完整,這是誰問誰?問什么?引導學生將問句補充完整。

5.分角色朗讀它們之間的對話。先同桌練習,再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讀。最后師生合作讀。

6.導學:為什么大雨點兒跟小雨點兒去的地方不一樣呢?

課件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讓學生說說小花需要的是大雨點兒還是小雨點兒?它們能換嗎?想一想哪些地方需要大雨點兒呢?

預設:干旱地區(qū)、沙漠地區(qū)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點兒去了更遠的地方,去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讓那里也能長出花草。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供給學生機會,提供學生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學習第5自然段

1.過渡: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真開心呀!它們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陽出來了,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雨后的景色吧!(播放課件)(教師解說:大雨過后,彩虹出來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開出了紅的花,長出了綠的草。在這美麗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鳥兒叫得更歡了,它們都表達著自己無比高興、愉快的心情。)你能用動聽的語言來贊美這些美景嗎?(指名答)

2.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兩句)指名美美地朗讀第5自然段,其他同學評價。

3.讓學生就這一自然段質疑并自己請小老師解答。

預設:

(1)為什么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2)為什么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開出了紅的花,長出了綠的草?

課件演示:干旱無水的大地經過雨水的滋潤,開出了紅的花,長出了綠的草。

4.教師渲染:這就是干旱無水的大地,沒有花也沒有草。大家盼呀,盼呀,終于下雨了,大地濕潤了,不久開出了紅的花,長出了綠的草。

5.指導朗讀:這一切都是誰的功勞?你喜歡雨點兒嗎?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齊讀全文。

6.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7.學做小詩人。

導學:有位小詩人欣賞了雨后美景后,寫了一句詩贊美雨點兒。

(1)出示:(雨點兒是綠色的,小草喝了它,變得更綠了。)

(2)仿說句子。(出示雨后美景圖提示學生說話。)

8.引導學生說一說:如果你是大雨點兒,你去哪兒?如果你是小雨點兒,你去哪兒?

9.美美地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吧!

設計意圖:在學生看了直觀的圖片后,給學生創(chuàng)作的時間和機會,嘗試讓學生仿說,做到學以致用。學生能夠把學到的表達方法在自己的語言中加以運用和再創(chuàng)造,這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三、想象說話,總結全文

1.導讀:我們的地球越來越美了,這些都是誰的功勞呀?(雨點兒)那我們再親切地叫它一次吧!(生齊:雨點兒)

2.引導想象:如果你就是這些小花小草,你會對雨點兒說什么呢?(出示課件,生想象說話)

預設:

生1:謝謝你,雨點兒。

生2:謝謝你,雨點兒,你讓我喝夠了水。

生3:謝謝你,有了雨水我們才能生長,我們的生長離不開水。

生4:我會說:“可愛的雨點兒,謝謝你給我水喝?!?/p>

生5:你幫助我長高了,媽媽看見了會很開心的。

生6:你不但幫我洗干凈身上的灰塵,還給了我營養(yǎng),你以后要經常來看我,好嗎?

生7:雨點兒,我們交個朋友,好嗎?

3.引導想象:假如你是雨點兒,你最想到哪里去?為什么?

預設:

生1:我最想到沙漠去,讓那里不再干旱,開出紅的花,長出綠的草。

生2:我最想到莊稼地去,幫助莊稼生長。

生3:我最想去校園的花壇,讓那里的花更紅、葉更綠。

4.總結:你們都是最可愛的雨點兒,最可愛的孩子。世界有了你們會變得更美。感謝親愛的雨點兒們,讓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草更綠;讓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開出了紅的花,長出了綠的草,讓沙漠也變成了綠洲,雨點兒去過的地方,都會變得更加美麗,我們大家都深深陶醉了。讓我們輕輕地拿起課本,美美地讀一遍課文來歡送雨點兒,好嗎?(配樂齊讀全文)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供給學生機會,提供給學生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后,總結全文,使學生對文本的學習有整體感。

四、布置作業(yè)

學完了這篇課文,小朋友們都知道雨點兒落在草地上,小草會更綠;雨點兒落在樹林里,樹會更高;雨點兒落在花園里,花會更紅;雨點兒落在菜園里,菜會更綠……雨點兒除了能幫植物生長,它還能干什么呢?回家可以問問自己的爸爸媽媽。


描寫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二

《活化石》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了解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信息資料

1、課件或有關錄音磁帶,頭飾。

2、制成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

3、課前布置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搜集有關古生物的資料,并自己整理。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演示:(播放課件或錄音,向學生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說說你看到(或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書課題)組內交流找到的資料(文字或圖片),推選出代表向全體同學介紹。(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解說和生動的畫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展示圖片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2、板書:化石,問: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嗎?你見過化石嗎?在哪里見過?它是什么樣子的?(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齊讀。)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活化石”這課,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從學生的認知出發(fā),讓學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發(fā)展了思維和表達能力。)

自讀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請你一邊讀一邊想,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相信學生,給他們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機會,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2、邊讀邊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邊讀邊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子。

(培養(yǎng)學生邊讀書邊動手、動腦的習慣。)

朗讀

1、指名讀。

2、領讀,教師有重點地領讀重點句子,正音。

3、輪讀,每人讀一自然段。

4、選讀,喜歡哪段就讀哪段。

5、指讀,組內指定讀,互聽互評。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訓練,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發(fā)揮范讀的作用,在朗讀中要注意對朗讀的評價。)

識字

1、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識字。

2、請小老師介紹識字經驗。

3、開火車讀,連詞讀,齊讀。(注意“珍、肉、史”翹舌音。)

4、游戲:猜猜猜。(小組合作,一人擺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學快速找到他說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復現生字,增加學生和生字見面的機會,給學生識字的空間。)

寫字

1、出示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化代孫植”,認讀,交流識記方法。問:這四個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么樣寫?(先書空,再引導發(fā)現寫字規(guī)律:左窄右寬。)

2、觀察“化、代”兩個字,你發(fā)現了什么?教師范寫。(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單立人的關鍵是: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3、學生描紅,臨寫。

4、組內推選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作業(yè):將找到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做成卡片,寫上說明,下節(jié)課向大家介紹。第二課時

導入

1、抽讀生字卡片。

2、同桌互讀檢查,小組給生字找朋友。

3、課件出示生詞,舉行擂臺賽,選出識字小擂主。

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再集體交流。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互相檢查。

4、全班整體檢查。

表演

假如你是“活化石”,請你任選一種生物,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吧。(先組內練習,再戴頭飾到臺上表演。)

(轉換角色,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寫字

1、出示“歷史滅克”四個字,認讀,組詞。組內交流:這四個字的筆順及怎樣寫好這幾個字。

2、指導書寫:上下結構的字“滅、克”橫不能太長;“史”和“滅”書寫時豎撇要先堅后撇。

3、學生邊觀察邊練寫,教師巡視,發(fā)現不足之處隨時指出。

4、選出自己寫得最滿意的字在組內展示。

展示:拿出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向大家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內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課介紹的三種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其他動植物。)

拓展

1、向你的其它人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識。

2、有條件的地方可帶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

3、以小組為單位繼續(xù)搜集古生物資料,進行動植物手抄報比賽。

描寫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三

《觀潮》

(一)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播放課件中潮來時的聲音

教師:聽!這是什么聲音?你聽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評析:課件中播放潮來時的聲音,將學生帶入到情景之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2.深入學習課文3、4段,體會錢塘江大潮

(1)教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課文中也有描寫,現在請你認真默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

(學生邊默讀,邊畫批)

(2)小組內交流,邊讀邊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全班交流,深入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以下的內容:

①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在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重點體會:人聲鼎沸

教師:怎么沸騰的,能表演一下嗎?

學生表演:跳著叫著,揮手喊著:潮來了,潮來了

教師:剛才的場面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人聲鼎沸,人們說話的聲音就好象開了鍋的水一樣。

(評析: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進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讀書,這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重點體會:橫貫江面、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同學們,這時你們的心情怎么樣?激動,讀出這種感受,讀到這兒,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對這么壯觀的潮水,你還有什么樣的心情?吃驚、驚喜

體會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引入范仲淹的詩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評析:通過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潮來臨時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當中,實現了與文本的深層次的對話。)

③比較句子

a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zhàn)馬飛奔而來。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飛奔而來。

c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小組討論:體會潮來時聲音之大,形態(tài)之壯觀。)

(評析: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感受課文中的精彩描寫,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并且在不斷地朗讀比較中,把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把語言文字的訓練真正地落到實處。)

(4)引入文字資料:錢塘江大潮來臨時,另外一位作家這樣寫到(課件出示文字資料): 潮頭已經帶著雷鳴般的聲響鋪天蓋地的來到眼前,后浪推著前浪,前浪引著后浪,浪拍著云,云吞著浪,云和浪絞成一團,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萬頭雪獅踏江怒吼,亂蹦亂

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為水煙細沫,付之流水,波濤連天,好象要和九天銀河相匯,大浪淘沙,好象要淘盡人間的污染,潮水騰躍,好象要居高臨下,俯瞰風云變幻的世界。

(自己讀,并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評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時刻樹立“大語文”教學觀,不要就教材而講教材,應該把視野投向更加廣闊的語文天地,適時地給學生補充一些語文學習的內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長此以往,學生將受益終生。)

(5)播放錄像。(快看,錢塘江大潮來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個游人,你會怎樣贊嘆?

教師:同學們,請閉上眼睛想:成千上萬的游人來到錢塘江觀潮,這觀潮的人山人海當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國家的元首,有膽大的人,有膽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鄉(xiāng)下老奶奶,他們看到了這偉大的錢江潮,會發(fā)出怎樣的贊嘆?(教師隨機采訪學生)

(評析:錄像的播放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這種視覺的沖擊會讓學生的心靈感到震撼,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師及時地抓住學生情感體驗的高峰,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人觀看錢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地理解進一步深化。)

(6)教師:是啊,不論是誰,當看到了錢江潮的壯觀景象后,無不發(fā)出贊嘆。請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課文之中再來讀一讀。

(7)同學們,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潮來時的情景的呢?(遠—近)

3.潮過后,還能稱作是奇觀嗎?

(學習第五段:重點體會“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語)

4.那么潮來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觀呢?

(學習第二段,體會:平靜、人山人海)

(評析:第二段和第五段略處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選準重點,防止面面俱到。) 小結: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正像詩人蘇軾所說的: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二)內化語言,拓展延伸

教師:同學們,這么壯觀的景象,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就讓我們再來完整地感受一下錢塘江大潮吧!請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導游,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介紹給更多的人。(放錄像)

1.教師:你覺得作為導游應該怎樣介紹呢?

2.出示小組活動建議:

(1)可以選擇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中的任意一部分進行介紹。

(2)介紹時可以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加j=-自己的一些感受或運用資料中的知識,可以一個人介紹,也可以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進行介紹。

(3)介紹的語言要符合導游的身份。

3.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4.小組匯報,教師相機點撥,并組織語言,適時評價學生。

小結:聽了你們的剛才介紹,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前往觀潮。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后,繼續(xù)關注錢塘江大潮,同時也可以關注更多的天下奇觀。

(評析:學生再一次變換身份,作為導游來介紹錢塘江大潮,實際上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進一步將課文中學到的語言內化,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對學生是一個挑戰(zhàn),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孩子們在愉悅、歡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描寫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四

《燈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殲滅、憧憬、千鈞一發(fā)”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順序。

3、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感悟革命先烈為理想而獻身的無私和偉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學習課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流程:

一、扣文題,整體感知

1、出示課題“燈光”,本文圍繞燈光講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難讀的詞語做個標記。

3、學生推薦要注意的詞語,給大家一些溫馨的提醒。

如:豫皖蘇平原、圍殲戰(zhàn)、胸墻、憧憬、黑魆魆、千鈞一發(fā)、璀璨等。

4、尋找燈光:劃出帶有“燈”或“燈光”的句子。

學生勾畫,同桌輪讀。

5、(課件出示)緊扣文章題目,尋找相關語句,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之一。靜靜地讀,依據這些語句,用精煉的語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引導學生避免重復,抓住重點:_廣場上的千萬盞燈,讓我想起了親愛的戰(zhàn)友——郝副營長。他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6、理清課文表達順序:通過初步閱讀,你發(fā)現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認識倒敘的寫法及首尾呼應的特點。

(設計意圖:傳授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略讀課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針對文章篇幅較長,引導學生扣文題,勾畫相關語句,使學生快速抓住文章主要內容,這正是學法的傳授。生字教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課堂給他們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理清課文表達順序,認識倒敘寫法及首尾呼應的特點,積累寫作經驗。)

二、理文脈,認知文本

1、面對燈光,文中的人們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多好啊!”)這是文章的文眼。學課文時,依據文眼,理清脈絡,我們的目光便不會游離于次要內容,圍繞文章重點展開學習,這是學習課文的又一個好方法。

2、自讀自悟,認知文本

“多好啊!”出現了次,第次是(誰) 在這一情況下說的。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了,會想。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同學可作補充或提出不同的見解。

引導學生體會第三次郝副營長說這句話時的神態(tài)。

什么叫“陷”?怎樣地陷?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順著文脈來認知文本,利于學生有重點地自讀自悟。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學應更多地關注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傳授學文的方法,利于學生長遠的發(fā)展。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應提出提綱挈領的問題,組織學生有方向的學習,展示學的過程。)

三、奔中心,聚焦“燈光”

1、學到這,能說說文章為什么以燈光為題呢?(燈光給人帶來光明和溫暖,這也是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如果只想到這一層,遠遠不夠。我們的學習應由表及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默讀課文,再想想這個問題。

2、學生默讀。教師引導:文中還有一處特殊的“燈光”,你發(fā)現到了嗎?(郝副營長在黑暗中點燃書本,照亮后續(xù)部隊前進的道路。)

3、聚焦“燈光”。讓我們靜下心來讀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這特殊的“燈光”

(1)“千鈞一發(fā)”能用拆詞法說說它的意思嗎?請聯系文中語句介紹當時的情況。

“燈光”對戰(zhàn)友意味著什么?(生的希望,戰(zhàn)斗的勝利……)

(2)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郝副營長清楚會有這樣的后果嗎?這樣做是為了誰?請聯系上文對郝副營長的描寫,靜靜地思考。

“燈光”對郝副營長意味著什么?(為了全國解放,為了讓后代過上安寧生活而犧牲自己。)

4、再現“燈光”。

(1)想:(配樂)教師深情而滿含敬意地范讀。請大家在腦海中再現這一感人的畫面。

(2)寫:根據剛才的想象,寫寫郝副營長當時的心情、動作、神情,讓英雄的形象刻畫得更清晰。

(3)讀:郝副營長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和安樂,讓我們滿懷敬意來讀這特殊的“燈光”。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的教學并不是一味地放,對于重點及難點,也應適當地點撥。以“燈光”為突破口,直奔文本的中心。通過理解重點詞“千鈞一發(fā)”,了解當時危急的情況,認識“燈光”對戰(zhàn)友與對郝副營長自己的不同意義,理解他是為了理想而英勇獻身。采用“想”“寫”“讀”三種方式,引領學生多層次感悟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受到情感熏陶。)

四、拓文路,升華主題

1、最后的告別:戰(zhàn)斗結束后,我們把郝副營長埋在茂密的沙柳叢里。戰(zhàn)友們脫下帽子,淚眼婆娑。他們即將奔赴下一個戰(zhàn)場,心中涌動著無數的心里話想對親愛的郝副營長說。你聽見了嗎?

2、這“燈光”會熄滅嗎?請發(fā)表你的看法。(這“燈光”其實象征著英雄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因此不會熄滅,必將永遠閃耀在人們的心中。)

3、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涌現出無數“燈光”式的人物。正是他們默默地燃燒自己,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

推薦影片:《長征》《太行山上》……

推薦書籍:《紅巖》《英雄人物的故事》

4、無論過去多少時間,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們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chuàng)的,不要忘記那些革命先烈。

(設計意圖:拓展文路,讓孩子們郝副營長作最后的告別,給學生一個情感的宣泄口。由直觀可感的“燈光”,升華到象征著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聯想到諸多英雄人物,深感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同時由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觀看影片,閱讀書籍,了解更多革命先輩的事跡,受到情感的熏陶。)

描寫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五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一.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1. 理清文章的結構關系,感知文章明晰、謹嚴的結構所表現的邏輯力量;

2. 體會文章簡潔的語言所表現的深沉而內斂的情感和理性力量。

3. 深入體會文章的結構和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到寫作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 過程和方法

1. 建基于文本的分析,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與分析能力。

2. 問答與拓展。在設疑的前提下,點撥、解答難題;同時提供有關圖片、文字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 體悟馬克思那種生命不息為革命事業(yè)奮斗不止的崇高的獻身精神。

2. 學習馬克思“思考一切”的對世界的觀察方法,并樹立為百姓謀福祉的無私精神。

一、 課前準備

1. 通讀全文至少三遍,正音正字。

2. 查找關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及其革命活動的資料。

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廈門也出現了甲型h1n1!某些學校的校園也出現了流感病例!這樣的消息令我們陷于恐慌之中。但是甲型h1n1畢竟是可防可控的,去年有一場幾乎使全球面臨覆頂之災的危機,至今為止,這場危機還深刻影響著全球人們的生活,大家知道是什么嗎?(金融危機)經常關注世界形勢的同學知道,這場危機對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遠甚于對中國的影響,歷史再次證明了了一個偉人對歷史發(fā)展的判斷的先進性,也證明了我們國家所選擇的立國道路的準確性,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馬克思)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馬克思交往40年的親密戰(zhàn)友恩格斯在馬克思的葬禮上的發(fā)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課件顯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圖片)

(二)

ⅰ、文章情感基調

1. 問:大家課前已經查找過資料,誰來說說馬克思和恩格斯交往和葬禮的情況?

資料:卡爾?馬克思,科學共產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魯士(德國)萊茵省特利爾市。1843年遷居法國巴黎。中學畢業(yè)后,先后入波恩大學、柏林大學研究法學、歷史學和哲學。大學畢業(yè)后,開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動。當時,英法兩國無產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1848年法國巴黎無產階級的起義震動了整個歐洲。就在這樣的歷史時代,1844年9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見(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魯士萊茵省的巴門城)。從此“這兩位朋友的畢生工作,就成了他們的共同事業(yè)”。他們在革命實踐中共同戰(zhàn)斗,在革命理論上共同創(chuàng)造。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魯塞爾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1847年,他們參加共產主義者同盟,共同草擬了該同盟的綱領,即《共產黨宣言》。1864年,馬克思在倫敦創(chuàng)建了國際工人協(xié)會(在第二國際成立后才稱第一國際),奠定了國際組織的基礎。

從1870年以后,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倫敦,“他們兩人始終過著充滿緊張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他的最偉大的著作《資本論》就是這方面研究的結晶。作為馬克思偉大事業(yè)的終身戰(zhàn)友的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資本論》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領導了國際工人運動,直至因病逝世。正如列寧所說,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在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產階級的導師”。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這位國際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心臟停止了跳動。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親人們?yōu)轳R克思舉行了葬禮。葬禮簡樸、莊嚴,參加人數不多(當時參加葬儀的有:恩格斯,馬克思早在共產主義者同盟時期的兩個老同志列斯納和羅赫納,從法國來的拉法格和龍格[馬克思的女婿、共產國際成員],從德國來的李卜克內西,還有兩位著名的科學家──化學家肖萊馬和生物學家雷伊?朗凱斯特等),但他們身后卻站著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安葬這位偉人的時候,與他一生并肩戰(zhàn)斗的最親密的戰(zhàn)友恩格斯用英語發(fā)表了這一篇極其重要的講話。

2. 問:對親密戰(zhàn)友的逝世,恩格斯會有怎樣的感情?

(朗讀文章第一段,領會文章語言所表達的情感)

(引導學生探究恩格斯在馬克思葬禮上的復雜的情感。分析文章的語句,展示資料。)

問:文中為什么要特別強調馬克思是在“安樂椅”上逝世的?

資料:

a. :“……六個星期以來,每天早晨當我走到拐角的地方的時候,我總是懷著極度恐懼的心情看看窗簾是不是放下來了?!?馬克思逝世后的第二天,恩格斯致弗?阿?左爾格的信)

b. “醫(yī)術或許還能保證他勉強拖幾年,無能為力地活著,不是很快地死去,……但是,這是我們的馬克思絕不能忍受的。眼前擺著許多未完成的工作,受著想要完成它們而又不能做到的唐達魯士式的痛苦,這樣活著,對他來說,比安然地死去還要痛苦一千倍?!荒苎劭粗@個偉大的天才像廢人一樣勉強活著,去給醫(yī)學增光,去受他健壯時經常予以痛擊的庸人們的嘲笑……”(同上)

明確:深刻而久長的友誼使恩格斯在面對馬克思逝世時感到無限的痛惜、極端的悲哀,但馬克思是一個領袖人物,評述其思想和事業(yè),以便教育和鼓舞戰(zhàn)斗的無產階級和廣大革命群眾。馬克思、恩格斯是共產國際的創(chuàng)始人,他們的身份和當時的革命形勢決定了演講稿必須淡化個人情感。而且,馬克思逝世前身體上經受著巨大的痛苦,他離開人世時是安詳的、毫無痛苦的,因此恩格斯當會感到安慰,而且馬克思在世時已經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摯友,恩格斯也當為他感到“幸福”。

問:文中與“安樂”意義相近的詞語和句子有哪些?[此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篩選能力]

明確:

a、“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p>

b、“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fā)現,即使它的實際應用甚至還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

c、“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yè)、對一般歷史發(fā)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fā)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完全不同了?!?/p>

d、“……作為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實說,協(xié)會的這位創(chuàng)始人即使別的什么也沒有做,也可以拿這一結果引以自豪?!?/p>

一篇文章中,對不同情感基調的詞語使用的頻率會透露出作者寫作時的內在心理狀態(tài)。這篇1000多字的文章中,多處句子出現情感基調輕松、愉悅的詞語,正說明作者對馬克思的逝世雖然極其悲痛,但更多的是為他一生的成就和擺脫肉體的痛苦感到欣慰,這也更體現了兩人之間的親密情誼,同時表現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對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及豁達、無私的世界觀。

ⅱ、文章的結構及其邏輯力量ⅴ.語言的簡潔、深刻

1.問:在恩格斯看來,馬克思是帶著“幸?!彪x開人世的,因為他的人生富于成就,請問恩格斯認為馬克思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對這個問題的解答,要注意引導學生對過渡句、關聯詞的研究,明確代詞(如“如此”“這樣”“這個”“這”等)所指代的內容,通過研究,領會文章嚴密而明晰的內在邏輯思維。這個問題既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篩選能力,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在分析、研究的過程中,要注意通過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自行生成答案。本部分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根據學生回答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安排的順序。)

明確:

理論方面(“思想家”)——

a、 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①物質決定精神(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物質資料的生產,一定的經濟發(fā)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③必須由經濟基礎解釋上層建筑,而不是由上層建筑來解釋經濟基礎。(第3段)

[此段對學生來說比較難于理解,主要是因為整個句子是一個長句,因此,首先要明確句中代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然后分析關聯詞前后句子的關系,讓學生理解句意。]

[本段的①②③都是比較難理解的,宜用形象的生活實例以說明。]

資料:____去年到英國訪問,在劍橋大學發(fā)表演講,他說“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留給世人的思考是沉重的。它警示人們,對現行的經濟體制和經濟理論,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他還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經濟體疏于監(jiān)管,一些金融機構受利益驅動,利用數十倍的金融杠桿進行超額融資,在獲取高額利潤的同時,把巨大的風險留給整個世界?!洕鷮W說應該代表公正和誠信,平等地促進所有人,包括最弱勢人群的福祉?!?/p>

b、 發(fā)現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guī)律:剩余價值(第4段)

c、 其他領域的發(fā)現(第5段)

實踐方面(“革命家”)——(第7段)

a、 辦報

b、 撰寫戰(zhàn)斗性的小冊子

c、 參與革命組織工作

d、 創(chuàng)辦“第一國際”

(板書)

2.問:馬克思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作出前無前人的貢獻,他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解放受壓迫受剝削的人民的事業(yè),從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使自己的生命壯麗而輝煌,他的人生是大寫的人生,因此,他的人生也是幸福的人生。

可見,文章的主體部分在于第3、4、5、7段,其他的段落又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理論方面”對應的是第2段的“對于歷史科學”一句,“實踐方面”對應的是“對于歐美戰(zhàn)斗的無產階級”,也就是說,第2段是下面幾段的總綱。

問:那么第6段在文中有什么樣的作用呢?

明確:通過對代詞和關聯詞的分析,使學生明白這一段旨在說明,在馬克思看來,理論科學的發(fā)現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提其實踐上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說,這一段起著聯結“理論”與“實踐”兩部分貢獻的過渡作用。這樣,課堂ⅱ部分中的第1問里的“理論方面”與“實踐方面”便可以得到明確。當然,也可以通過兩方面的比較,然后來解決第6段在文中作用的問題。

問:那么第8段在文中又是作什么用的呢?

明確:要引導學生明確“這樣”指的是馬克思所從事的各種革命活動,而“因為……所以……”的句式則說明“所以”一詞之后的內容是馬克思的革命活動所引起的敵人的反應。寫敵人的反應,可以襯托馬克思的偉大。而馬克對這些反應的態(tài)度,則顯現了他的氣度和胸懷。

總結:恩格斯與馬克思相交40年,熟悉馬克思的任何生活細節(jié),馬克思一生的事業(yè)既龐雜又輝煌,其理論豐富而復雜,其革命實踐具有深刻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并未完全顯現,如此龐雜的內容,恩格斯卻用一篇不足1300字的文章給予準確地歸納,體現了他深刻的洞察力和在語言運用上的高深功力。

我們看到隋建國的中山裝雕塑,被放置在地面上的巨大的中山裝所震撼,并引起深深的思考——大即是美;我們看到碧玉雕成的精致綠葉蔬菜,不由得折服于藝術家的巧手——小即美;我們從樓上看到下雨時坐在操場上開會都打著雨傘的場景,我們終于知道——多即是美;蘭花開放,一兩枝,三兩朵,零落孤獨但自有一絲傲氣,我們知道——少也是一種美。繁復多變是一種美,簡潔其實也是一種美。比如解數學題,一個題目你能用很多種解法來解,心里會感到一種愉悅,美得不得了,但是,如果你能用一種最簡單最便捷的方法解出來,你就會感到一種簡捷有力的美感。本文之所以深入人心,正在于它結構上是非常明晰簡練的,而語言又非常準確簡潔,這種力量不容易明白,但在不斷地誦讀中卻能領會得到。我非常喜歡說話簡單明了,說理清晰明白的人,比起說得天花亂墜的人來,這樣的人有一種更深沉更明朗的力量感讓人著迷。

講個故事:

有一次參加廈門晚報舉辦的沙龍,那一次是廈門大學的教授謝泳到場講座。謝泳在講座過程中,語言很簡潔嚴整,我覺得他的頭腦里像是有一個棋盤,橫的線,豎的線非常清晰,嚴格,話語一句一句從他的口中講出時,我仿佛看見他腦袋里的棋子一步一步地推進。在閑聊的時候,棋盤上的那些線就松馳下來,像農村里看到的兩根桿子間垂掛著的電線,微微有彈性。

這種美妙是很難理解的,但每每想到那個夜晚的感覺,我總會覺得內心充滿了快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這篇文章的邏輯思路也有這樣的一種美,非常穩(wěn)健,而且有一種飽滿而從容的自信,整篇文章透著微微的光亮。閱讀時,這種美感是很感人的。

ⅲ、延伸拓展

這篇文章有一種理性的簡潔有力的美感。首先恩格斯以一種內含悲痛與深切懷念但又平和的語氣敘述了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著他簡潔而確地評價了馬克思在“歷史科學”和“革命實踐”方面的貢獻,最后表達了深切的哀悼和尊敬。在對馬克思的每一個貢獻的具體評述中,也邏輯清晰,有條不紊,顯現出一種自信和自豪的驕傲。

這樣的簡潔的力量感來自于哪里呢?經過上面的分析與探究,我們知道,它來自文章結構上的明晰、謹嚴和語言上的準確、深刻。這給我們寫作兩個啟示:

1、要善于運用“擴詞法”推進文章思路的進展。在本文里“空白”這個關鍵詞引出了馬克思對“歷史科學”和“戰(zhàn)斗的無產階級”兩個方面的貢獻,而“歷史科學”又引出馬克思兩個理論創(chuàng)見,“戰(zhàn)斗”則引出馬克思自己的革命活動,從而為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方式提供了學習的榜樣。

2、在寫作的過程中,要善于對生活進行思考,抓住紛繁的生活現象中最本質的特點,深入思考生活,才有可能有語言的簡潔性??坍嬋耸挛?,要善于通過對細節(jié)的觀察來展現其最本質的特征,這樣的語言才有表現生活的力度。

三.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二。

2.學習本文的結構及語言特點,以《在連子波墓前的講話》為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課外可閱讀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本文在關聯詞和句式的使用也顯現了非常特別的邏輯理性力量。)

附:這兩篇例文言不符實,但在沉悶的學習生活和人生里,偶爾一玩,也算是一次出逃。

例文一:

在連子波墓前的講話(搞笑版)

2009年9月15日,松柏中學最強悍的空想家緩緩墜落。讓他一個人蹦極不超過十秒鐘,當我們抬起頭看他的時候,卻發(fā)現他抽搐了兩下后停止掙扎——他永遠地睡著在蹦床上。

這個人的離世,對于我們學生是一種損失,這個損失將在學生不再喜歡閱讀書籍的時候,使人感覺得到。

正像達爾文發(fā)現了自然進化的秘密一樣,連子波發(fā)現了“燒酒”與“火水”之間的特殊關系,由此而認識到詞語與詞語之間無不有著關聯。同時,他還發(fā)現了每個學生都可通過文字表達真誠的自己。

一生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該是很夠了。但他不,他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他發(fā)現在桌前放一盆綠色的盆栽對小孩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發(fā)現在課堂也可以講點微微帶顏色的笑話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這不,最近他對蹦極極感興趣,這才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連子波首先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在講臺上繪聲繪地講演,他熱愛自己的文字,熱愛自己當時所選擇的職業(yè),他奮斗在教學的第一線。他的有生之年,像一個福建版的《奮斗!》。

其實,他是個空想家:他企圖改變現代學生的懶惰成性。生活條件的優(yōu)越,或許正是人的惰性的來處。

連子波走或者未走并不重要。我們不會難過,更不至于悲傷。秋天的枯葉已經落下,下一季的輪回正在萌芽。他走了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重要的是他曾經存在。這就夠了。

不需要詞藻華麗的悼詞,不必奢華浪費的葬禮。靜靜地看著天空,送別吧。這是西元2009年的一次悲傷。

愿他的墓前開一朵妙曼的小黃花,愿在他的墓碑上刻下難以風化的詞字。

子波君,一路走好。

尚饗!

例文二:

在連子波墓前的講話

他是寵兒,也是棄兒。他被追求,也被放逐。他在失重中贏回尊嚴,他在離開時未曾離開。

子波君的離開對于學校,乃至廈門的語文老師們來說會引起一定的討論。但我相信,過不了多久,他的名字會被人漸漸淡忘。記得的人,離開了,剛來的人,卻不曾聽說過。一個人的離開總會帶走點什么。

一個人死了,在他的墓前,你的語言將變得無力,無論你說什么,在里面的他大概是聽不到的吧。于是,有人說他是個憤青,可從他頭頂發(fā)根處冒出的生命衰老的跡象說明,他已不再年輕。誰也擋不住生命最原始的力量,連子波亦是如此。

一個學校,總需要點供人聊天的談資。于是,他的故事就開始廣泛地傳開了。人們在百無聊賴時把這些稱不上軼事的事搬出來,像夏喝冰水一樣,幾口下肚,雖然沒有味道,但卻也覺得冰涼。

記得,他在課堂上常常困惑:“是我錯了,還是你們錯了,還是社會錯了?或者,三者都沒錯,只是我們沒有溝通好吧?”面對這個問題,他無法回答自己。一個老師原來也會有問題無法解決,他的疑惑印證了他說過的真理:“人的形體根本就是個大大的問號,當你低頭的時候,你會知道這一點?!?/p>

子波君常說自己可能死于非命,殊不知,一旦寫下,一語卻可能成讖。帕斯卡爾曾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顯然,這根蘆葦發(fā)育得不錯??墒翘J葦終究是蘆葦——一陣風過,“啪”,斷了。

一個人死了,有將近100個人在他的墓前在心里念著各自的講稿,至少說明躺著的人并未真正離去。他不是偉人,這樣的人只有兩個詞可以形容——“有趣”而“真誠”。他在上《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這一課時,讓我們寫《在連子波墓前的講話》,他說馬克思是偉人,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會經常遇見平凡人的過世,那么我們要在心里跟他/她說什么樣的告別的話。

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他有點瘋狂。在我看來,瘋狂也是是一件好事,瘋狂是種本質的力量。面對生活,很多人瘋了,可他卻不是。他的“瘋狂”給我們學生帶來驚奇,這對我們驚奇地發(fā)現對生活并非習以為常所看見的那樣意義非凡。

偶然看見語文書,我突然不相信他死了,于是跑到他墓前看看。子波君死了乎?子波君的面容浮現在我的面前。他就是我的一面鏡子。

描寫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六

《記金華的雙龍洞》

課型: 講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

3.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德育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教學的重點 :感受溶洞的奇觀。

教學難點: 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理清作者游覽的順序。在深入研讀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處的特點寫清楚的,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反復揣摩、品味,體會其用詞選句的準確與實在。課后可進行一些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溶洞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去過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樣的?給同學們介紹

一下……

師總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不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風光,而且在地下也有著很多奇妙的景觀。其中溶洞就像童話世界中的

謎宮……

結合認讀“溶洞、石鐘乳、石筍”等詞語。

二、自學課文,認讀理解生字詞

1. 讀一讀生字表中的13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對其中筆畫較多的生字

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識記它們的字形。

2.畫出課文中的新詞并根據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它們的大概意思。

3.質疑問難。(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詢問,也可向老師提出不能理解的詞語。)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全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3.默讀全文,要求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

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并按圖說清圖意,然后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五、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六、布置課堂作業(yè)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研讀作者在去雙龍洞的途中所見的景物

思考:作者見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由具體的景物概括出“明艷”一詞,寫出金華一帶山區(qū)明亮艷麗的春色。)

2.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時變換調子。

引導發(fā)現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系,音韻節(jié)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

情等。

反復朗讀上述句子。

二、研讀洞口,外洞,內洞各自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1.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概括特點的詞語或者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

外洞:寬敞。

孔隙:窄小。

內洞:昏暗比外洞大有雙龍和石鐘乳

2.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

(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說感覺等手法)

著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體驗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擠壓”的感覺。

2.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著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適當的點撥。

三、復述

要求學生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刹捎脤в谓榻B等形式進行。

四、總結全文

1.啟發(fā)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收獲,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教師小結。

五、指導造句,寫段訓練

1.用“時而……時而”寫句子。

2.把下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分別寫具體。

(1)那棵松樹的枝葉十分繁茂。

(2)登上山頂,我感到舒服極了。

六、布置課外語文活動

搜集有關溶洞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描寫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七

《祖父和我》

教學目標:

了解朗讀中的幾種基本語調,能準確、清楚、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濃濃的祖孫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設計說明]: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要善于運用朗讀促說話、朗讀促寫作、朗讀促理解及朗讀促感悟。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是本課重點。

2.作者把“我”對祖父的深情與祖父對“我”的愛融入大花園的生活再現中,“我”對事物的熱愛、自由自在的成長與祖父的愛密不可分,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設計說明]:學生在讀到大花園的美景時,往往把那里的美麗、生機勃勃和祖父隔離開來。因此在學生了解“我”對大花園喜愛的基礎上,能進一步感受這樣美好的環(huán)境是疼愛“我”的祖父為“我”營造的,是因為祖父的愛才有了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課的難點。

課時設計: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家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凝聚著溫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許我們會偶爾彷徨、偶爾感傷,但家人永遠是我們溫暖的源泉。特別是兒時的我們,那個陪我嬉戲玩樂,為我們遮風防雨的至親是誰呢?可能同學們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或者是祖母、祖父?!蹲娓负臀摇穼懥艘桓痹鯓拥耐晟町嬀砟?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設計說明]:直接導入,通過質疑增加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散讀課文,要求:標上小節(jié)號.圈出讀不出或讀不準的生詞,讓學生合作探究解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落實知識卡片關于語調的知識,讀音上的共性問題板書重點落實,加強印象。

3.預設問題通讀全完:你在讀的時候有什么樣的感受?(生:快樂、自由等)。

4. 有感情地自由朗讀你覺得能夠體現“我”快樂、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請學生個體朗讀,教師要追問“為什么選擇這一句(段)?”或“這一句中什么詞語最讓你感受到她的快樂自由?”等問題,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語言表述。

[設計說明]:這篇文章不僅寫出了童年的歡樂和情趣,寫出了濃濃的親情,更寫出了我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這些作者想表達的情感,都隱喻在美景和鮮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復朗讀、細細品讀感知。小組交流讀后感,在體現合作學習的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認知。

四、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圈畫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體、喻體。

第二課時

一、回顧及解答作業(yè)

1.小結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主要為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2.以第3-7段為例,讓學生了解多角度描寫的方法;并以第7段中“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fā)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了。”一句為例,你認為這樣比喻恰當嗎?作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fā)光時美麗的樣子(進一步明確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特點)。

[設計說明]: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景美”及修辭手法的作用。

二、選點讀析

1.作者筆下如此美麗的大花園,無疑是“我”的樂土,小結上一節(jié)課學生對大花園的理解,我們可以用“生機勃勃、自由自在、美麗……”等詞來概括。這樣美好的環(huán)境從何而來?請大家再讀課文,從中尋找答案。

2.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引導他們把美好的大花園和慈愛的祖父聯系起來,讓他們領悟到:這樣美好的環(huán)境都是祖父營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園里邊”是祖父日復一日地維系著這個園子;我調皮、胡鬧,祖父都不責備我;祖父對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會適時教我知識等等)。

3.重點欣賞感悟:

先引入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的介紹,讓學生感知到“我”的童年樂趣的來之不易,更加凸顯祖父對我的愛和我對祖父的依戀。然后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29、30段,找出大花園里花草蟲碟等的共同特點。

學生找出:“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怎樣,就怎樣,都是自由的”,將感知升華到作者對自由的向往。

4.拓展延伸:品讀文章第1、2段,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不說“我的祖父住在呼蘭河”?為什么重復介紹祖父的年齡?),通過全班討論學生舉手發(fā)言合作探究,老師總結釋疑。(偌大的呼蘭河,祖父是我的親人、的依戀、的溫暖;童年里,祖父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原來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道出了濃濃的祖孫情。)

[設計說明]:大花園里的美景時祖父創(chuàng)造的,大花園里所有食物的隨意自由是“我”賦予的,而“我”的快樂從何而來?通過質疑讓學生思考。原來祖父給我的不止是愛,更給了我一顆享受快樂、向往自由的心。

四、作業(yè)

1.寫一篇寄情于景的小文章,例如:通過對校園多角度的描寫,表現你對學校生活和學習的熱愛(300字左右)。

2、現在的孩子童年生活也可謂豐富,學彈琴、學畫畫……與課文中的小女孩相比,你更愿意選擇擁有怎樣的童年生活?為什么?

(以上兩題選做一題。)

3.自查資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章背景,寫一篇關于蕭紅的人物介紹(200字左右)。

4、閱讀蕭紅的其他作品。

[設計說明]:這樣設計作業(yè)的目的:1、鞏固學生對文章中寫景手法的掌握;2、提升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感知;3、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


描寫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八

《故都的秋》

一、引言

北大教授錢理群說:“中學語文教學最基本任務應該喚起人的這樣一種想象力,一種探索熱情,一種人文精神,使人與人的心靠近一點,一個要飯子在雪地里死亡,某個角落的嬰兒的眼淚,都不應該漠視……不能將他人的生與死攔在窗外,不能將一個人的孤苦當作笑話;第二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就是培養(yǎng)學生欣賞語言的美的能力和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另一任務是啟發(fā)閱讀的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參與對作品的解釋,因為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內涵是多層次、多義的、模糊的,甚至是無法言傳,并且常讀常新?!?/p>

錢教授的這一番話頗能反映中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要教育學生變得更好,更善良,要學會愛,學會一種人文關懷,要關注小人物的命運;要通過品味語言走進人物的內心和作者的內心世界;在教學法上,要盡可能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激發(fā)想象力,鼓勵創(chuàng)造。

二、背景

我任課的班級是文科班,相對理科班的學生來說,知識面較廣,思維靈活,上課氣氛活躍,他們最喜歡上的每周二的閱讀課,在收上來的摘抄本上經常能看到一些精美的小短文,并賦有簡短的點評,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訓練了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力,所以,這為《故都的秋》教學作了必要的儲備。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在正式上課文之前,先請同學生朗讀以前學過的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山 居 秋 瞑 王維 登 高 杜甫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風急天高猿嘯哀,諸清沙白鳥飛回。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師:這兩首詩歌題材相同,寫得都是秋天的景色,但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首描繪的是秋天傍晚時分山村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居民淳樸的風俗,作者用淡淡幾筆就描繪出雨后山村的傍晚時,清新、寧靜而又洋溢著和平安樂的氣氛,反映了這正是作者向往的理想的生活環(huán)境。第二首詩歌描寫的是一幅蕭瑟、悲涼的秋天景色,反映了孤獨寂寞、憂愁苦痛的思想感情。

師:你是如何感受出來的,能結合詩歌本身來具體地說說?

生:在第一首中,我是根據“雨、晚、明月、清泉、浣女、漁舟”來感受的,在第二首中,主要是“哀、無邊落木、不盡長江、萬里悲秋、百年多病、獨、艱難苦恨、潦倒”這些詞和意象。

師:回答地很好,能抓住詩歌中景物(意象)的特點,來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受:《故都的秋》一文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文意平實流暢,這兩首詩歌已在前面單元學習過,這樣導入,是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喚起學生的閱讀課文的興趣,營造一種輕松的閱讀氣氛。讓學生通過讀詩歌,對詩的整體感知,獲得對景物特點的感知,從而來體會作者蘊藏在“景物”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為散文閱讀教學作了必要的輔墊。

(二)學習課文

1、重視讀,感知景物

師:今天我們也來感受下郁達夫筆下的秋天的景色,品嘗下故都的秋味。作者不遠千里,從杭州來到青島,再從青島趕到故都,目的只不過是要飽嘗下故都的秋味。那么故都的秋天有什么特色,作者著重描寫了哪些景物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一起來朗讀課文。

生:(全班讀畢)從第一段中可以明白故都的秋天的特色是“清、靜、悲涼”(原句請學生讀一讀)。

師:那作者當時在江南,江南的秋天也是有的,可作者為何會不遠千里,特意從江南到北平,來飽嘗一下故都的秋呢?

生:在第二段中作者告訴我們:江南的秋天的特點是“慢、潤、淡”,作者對“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p>

師:作者把故都的秋天的特點和江南秋天的特點進行了比較,從中表現了作者對故都的秋天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一種喜愛、向往之情

感受:這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平實流暢的寫景抒情散文,景情交融是這篇散文的最大特點,所以要重視課文朗讀。至此,學生通過讀,能整體地感知故都的秋天“景象”的特色,從而能理解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但是這種體味出來的情感是膚淺的,還需要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內在意味。

2、細品味,體驗景物,

師:可是作者為什么會對故都“清、靜、悲涼”的秋景如此喜愛和向往呢?

感受:這個問題是要求學生仔細品味語言,深入地理解作者蘊藏在“秋景”的思想感情,但這個問題有點難,在此,我向學生作了必要的提示點拔:散文在內容上最大的特點是情景交融,具體地說,作者眼中的“景”是心中的“情”的體現,心中的“情”是眼中的“景”的源泉,兩者相輔相成,所以“清、靜、悲涼”秋景正是作者當時情感體現。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找找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要表現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生:秋花、秋樹、秋蟬、秋雨和秋果

師:北平有許多高大雄偉的建筑物,讓人留流忘返的旅游勝地,有美麗動人的奇花異草,作者一概沒寫,同學生看作者筆下這些景物,卻是北平最常見的,最普通的事物,這也是作者獨到的地方。我們先來仔細品味作者筆下的“秋花”的特點,請讀這一段。(讀畢),牽牛花,同學生都見過,作者沒有寫其搖曳多恣的藤蘿,也沒有寫扶疏映襯的花葉,只寫它的顏色,而且只寫他喜歡的藍色,為什么,先回答你喜歡什么顏色,為什么。

生:我喜歡白色,代表著純潔、美麗;我喜歡……

感受:學生有的說是紅色,也有的說黃色,并說出自己喜歡的顏色的理由,那作者喜歡藍色的理由同樣是作者孤獨、憂郁心情的表現。在借助“景物”來體會感情,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

師:請你劃出本段的動詞,體味其中所含的意境。

生:看、聽、數、對等,這里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清、靜、憂閑,自得其樂,充滿北國情調的民俗畫面,同時也感到十分的秋意。

師:朗讀北國的秋樹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

生:此段作者動用了各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這些都似乎因“清靜”而停止了,唯一能感受到的只有通過觸覺。

師: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無法言傳的觸覺,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沒人寂清的環(huán)境,作者會有如此的細微的體驗嗎,如果作者沒有寧靜似水的情懷,這一切能感受得到嗎,所以說,景情是交融的,作者用寥寥幾筆就把這常人屑一顧的落蕊較細膩地傳達了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其它的景物都有共同的特點。

感受:散文中有許多無法言傳的感受,要通過學生的想象活動,才能豐富作品的意義。在想象過程中,學生能參與對景物進行增補,使活起來的景物成為學生心靈的意象,這時的“景物”,既帶著作家的原創(chuàng)特點,又有著學生的再創(chuàng)的特點。

3、討論表達,領悟景物

師:我們通過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運用想象體驗了作者筆下的故都的“秋天景象”的特點??梢姡瑢Α扒?、靜、悲涼”秋天的喜愛,正反映出他在“景物”蘊藏著另一種思想感情,請同學們討論是什么的思想感情。

生:從筆下描寫的景物的特點看出他的一種淡淡的哀愁、憂郁。

師:很好,這要結合他的生活背景:郁達夫是位典型的傷感文人,幼年喪父,從小就體驗了生活的艱辛,養(yǎng)成憂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又去了日本留學,飽受異族的歧視,更添苦悶、消沉的心理,所以造成他的文風有種傷感、灰冷的情調。寫此文時,北平正遭受日寇的踐踏,作者懷著最后看一眼秀麗的秋色的心情,重游舊地,就像一位母親離開自己的孩子一樣,那種悲涼、無奈的心情自然地反映到文中去了。

感受:討論表達的過程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隨著對課文理解的深入,它的內容也隨著變化,學生的思維的活躍程度也在變化。至此,通過學生的讀,初步感知了故都秋天的“景物”,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仔細品味“景物”, 運用想象,深入地理解“景物”,再通過個體和群體探論表達交流的活動過程,使對“景物”的理解有了更深層的領悟,從而實現散文閱讀教學由景入情的過程。

3、拓展延伸

師:其實,不僅郁達夫對故都的秋有特別的深味,名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于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這是為什么呢?請朗讀文章倒數第三段。

生:(讀)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qū)別。

感受:這是文章議論部分,作者告訴我們秋天為何會引起許多人的傷感,提升作品的主題。

(三)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要求感情真實,自然流暢,題目自擬。

[反思與評價]

《故都的秋》一文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文意平實流暢,景情交融是這篇散文的最大特點,所以要重視課文朗讀。散文中有許多無法言傳的感受,要通過學生的想象活動,才能豐富作品的意義。在想象過程中,學生能參與對景物進行增補,使活起來的景物成為學生心靈的意象,這時的“景物”,既帶著作家的原創(chuàng)特點,又有著學生的再創(chuàng)的特點。通過學生的讀,初步感知了故都秋天的“象”,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仔細品味“景物”,運用想象,深入地理解“景物”,再通過個體和群體探論表達交流的活動過程,使對“景物”的理解有了更深層的領悟,從而實現散文閱讀教學由景入情的過程。

通過嘗試,我有以下的幾點收獲和啟示:

1、讀,各種形式的品讀是這次教學的始終貫之的。課文中選編的散文大都是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在教學《故都的秋》時,我采用了各種形式的讀:有全班朗讀、個人讀、分角色朗讀,還有讀各別段落或者各別詞句等,使學生對故都的秋天的景物的特色有了初步的感知,為進入作者的深層思想感情作了輔墊。北平的秋景都有“清、靜、悲涼”的特點,散文是情景交融的產物,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領悟深層的思想感情時,要求學生調動全部的生活積累,運用想象去品味這些“景物”,從而接近作者心靈,觸摸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了作者對故都的秋景除了有喜愛、向往之情,還有一種深深憂郁感。

所以我認為教學生成的意義是要給學生充分自由的閱讀時間與本文的直接對話,只有使學生帶著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品讀語言,和作者對話,達到一種物我兩忘、人文合一的境地和效果,從而可以獲得對課文的真正的理解,產生有個性化的審美體驗。要通過多讀才能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描寫的各種形式的“景物”,引導學生調動全部的生活體驗,運用想象去仔細品味這“景物”,從而真切地理解作者隱藏在這“景物”中的“情”味。

2、在處理教材時,要敢于大膽取舍,要忍痛割愛,不能面面俱到?!豆识嫉那铩芬晃?,就是把握住“情景交融”的特點,重點就是如何通過“景象”轉換到“意味”,教學證明,通過學生讀、品、悟所取得的效果比單純的講解分析要好。

3、在教學過程中,要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只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chuàng)新”(引鄭逸農老師的話),學生就會是不斷的擦出思維的火花,才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學會審美感悟,學會人文的關懷,才能使學生感到閱讀文學作品的美好體驗,但教師要對集體的思維及時加以引導,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4、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在于沒有很好地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為課堂服務,展現當時北平的圖片或者北平的作者提到的景物,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適當地插些郁達夫的原話,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使教學內容緊湊些,提高課堂效率,所以在結束時,沒能更好地進行必要拓展和延伸,沒能由課內走向課外,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

葉圣陶說過“授之予魚,不如授之予漁”, 讓學生通過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自讀,學會自學,學會生活,讓我們共同努力,探索出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更符合中學語文學科的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

描寫語文名人講座心得體會及收獲九

《小熊和小鹿》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認識“熊、鹿、奶、答、商、量、燒、趕、緊、系”10個生字,會寫“關、住、奶、想、種、爸、起、趕”8個字,學習“心字底”“走字旁”2個新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從實際中體會什么叫“守信用”,學做講誠信、善理解的好孩子。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識字,寫字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3、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內容: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講述了小熊和小鹿都很守信用的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答應過別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若一時做不到的話,也要及時通知對方并作出解釋。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識字、寫字練習。

教學難點:讓學生從實際中體會什么叫“守信用”,領悟出做一個好孩子一定要守信用,養(yǎng)成好習慣。

建議學時教:2課時。

三、學生分析:本文的教學內容比較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理解上不會有較大難度。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能力強,教學中可充分利用插圖來學習,不僅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且能極大地發(fā)揮他的想象力,多渠道開展言語實踐活動。

四、設計理念: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的基本特征,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可機械割裂的,它們互相依存,相得益彰。學生應在以情激趣,以趣誘知,情知和諧的教學過程中理解與理驗,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現二者和諧統(tǒng)一。

五、設計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揭題

(師板書:和)同學們,認識這個字嗎?你會填這個空兒嗎?(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小熊和小鹿》(板書課題)

2、讀題質疑

齊讀課題。師問: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掉字。

2、同桌合作讀書,當個小老師,糾正讀的不對或不準確的字音。

3、讀后釋疑:通過讀書,你讀懂了什么?

4、師范讀,生圈畫帶生字的詞語。

三、認讀詞語,巧記生字

1、生自由認讀圈畫出的詞語

2、出示詞語

小熊小鹿答應商量發(fā)燒趕緊

爸爸奶奶對不起沒關系種樹住院

①學生試讀

②找一找這些詞中有幾個字讀輕聲,讀一讀

③小組賽讀

④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3、游戲中識字

①離開詞語,生字還認識嗎?

②“摘星星”(師在黑板上貼好寫有生字的星星卡,生隨機摘生字卡片,大聲讀出來,并組詞、擴詞)

4、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3、個人挑戰(zhàn)賽

4、齊讀

五、總結課文,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認真、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激趣導入

1、多媒體出示詞語,同桌比賽,看準認得又快又準

2、出示生字,開火車認讀

3、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小熊和小鹿,熊媽媽說,他們都是守信用的孩子,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精讀理解,感悟內化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讀,提問:媽媽要帶小熊去奶奶家,他高興嗎?從哪兒能看出來?

2、試著讀出小熊的高興(指導讀好兒化音:直打滾兒)

3、你什么時候也會樂得直打滾兒?

4、齊讀第1自然段

(二)學習2—4自然段

小熊這么想去奶奶家,為什么又沒去呢?

1、指名讀2—4自然段,其他人劃出對話。

2、小熊為什么一定要在家等小鹿?(強調:答應)

3、男女生分角色讀對話

(三)學習5—6自然段

媽媽走了,小熊一個人坐在凳子上等小鹿來。

1、(示圖2)你看,小熊兩眼直直地盯著墻上的鬧鐘,聽著嘀嗒嘀嗒的聲音,開始,他會怎么想?

2、可是,鬧鐘走了一圈,小鹿;鬧鐘又走了一圈,小鹿還是;小熊等啊等,等了很久,媽媽去奶奶家都回來了,小鹿仍然。這時,小熊會想些什么呢?

指導朗讀:小熊等啊等,等了很久,媽媽都回來了,可小鹿還沒來。

3、小熊感到失望極了,你也曾有過失望的時候嗎?說一說。

4、試著讀讀第6自然段,提問:怎樣才能讀出小熊的失望呢?

(四)學習7—8自然段

如果你是這只小熊,看見小鹿來了,你會怎么做?我們來看看小熊怎么做的。

1、師生分角色讀7、8自然段(師飾小鹿爸爸,生飾小熊)

2、小熊明明失望極了,那么生氣,為什么會對小鹿的爸爸說“沒關系”呢?

3、故事中的小熊和小鹿,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小結:是呀,答應過別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若一時做不到的話,也要及時通知對方并作出解釋。

(五)學習第9自然段

1、(示圖3)瞧,熊媽媽也不住地點頭,贊許地說:“”。

2、齊讀第9自然段

3、提問:你是個守信用的孩子嗎?說一說。

三、巧設練習,加深理解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

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我們都愛踢足球。

_______________都。

四、指導寫字

1、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田字格中的字,想一想,怎樣寫好這些字。

2、重點指導

“起”和“趕”,“走字底”最后一筆是捺,這捺要托住右上的“己”和“干”。

“想”和“答”,都是上下結構的字,但要注意在田字格中各部分的占格。

“奶”字的最后一筆為撇。

3、師范寫,生臨寫。

4、練寫,互相評價。

五、拓展訓練

課文中對話很多,你能在括號里加上合格的詞嗎?

小熊()說:“太好了,我正想奶奶呢?!?/p>

媽媽()說:“明天再去種行嗎。”

小熊()說:“不行,我要在家等他?!?/p>

小鹿的爸爸()說:“今天小鹿發(fā)高燒住院了。他讓我來說聲‘對不起’。”

小熊()說:“沒關系。明天我還要去醫(yī)院看望小鹿呢?!?/p>

總結:括號里的詞決定了說話態(tài)度,平時要多留心體會、運用。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