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古代思想史心得體會教師和方法 對中國古代思想教育的感悟(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1 13:20:59 頁碼:13
古代思想史心得體會教師和方法 對中國古代思想教育的感悟(三篇)
2023-01-11 13:20:59    小編:ZTFB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主題古代思想史心得體會教師和方法一

(一)詩歌主題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孤 桐 王安石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釋]①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慍,疾苦、怨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積極變法的經歷,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就不難把握此詩的主題。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盡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歷的磨難越多,斗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體裁

抒情詩要注意把握詩人在詩歌中傳達出來的情感。例如,蘇軾的《念奴嬌o 赤壁懷古》其目的就是抒發(fā)情感,該詩的主題是:壯志未酬的華發(fā)之嘆。再看下面這首詩: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抒情詩,然后把握其情感:諷諫唐朝統(tǒng)治者,貪圖享樂,當心亡國。

如果是敘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應把握詩中的兩個悲劇人物:琵琶女,當年色藝雙絕,后來淪落江湖;白居易,當年名滿京城,后來謫居江州。從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劇,我們可以聯想到屈原、賈誼、李廣、陶潛、李白、杜甫等無數杰出人才的悲劇。根據詩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該詩的主題:奇人數奇(數奇,命運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請看下面這首詩: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后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3.看技法

從詩歌的技法入手,有時也能迅速地把握詩歌的主題。例如: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詩采用的寫法,一為用典,朱雀橋烏衣巷為東晉的繁華之地,王謝為東晉權貴豪門。一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陽斜,這些景物讓人聯想到蕭條衰敗;舊時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謝家族的富貴榮華,現在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從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在這首詩中,詩人很可能就在感嘆唐王朝的衰敗。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的主觀情意。如梅就帶上了清芳高潔、傲雪凌霜的意趣。

主題古代思想史心得體會教師和方法二

(一)充分協(xié)調古代文學授課各個教學要素

對古代文學授課質量有影響的主要因素為人、物、時空和情感。

人當然是指學生和教師;物是指教學所使用的教案、教材和輔助工具等;時空是指教學場地和課時的設定;情感指的師生溝通,學生的興趣和信心等。

充分協(xié)調這四個主要的因素對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案的作用非同小可,教師要在講課前充分備課,盡量脫稿講課,教師是否能夠靈活的掌握教材的使用和選取,這對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質量影響很大。

選擇教材,不僅要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結構,還要對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和深造考慮。

時空這一要素對教學質量的影響也較大,對古代文學教學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文學課的教學和學習是有固定時間和場所的,要學習生澀難懂的語言,時間跨度較大、知識面也很寬廣,文學社團也很多,這就造成教師無法在有限的時間教授所有知識,學生掌握情況也就不是很好。

所以通常古代文學所設置的課時要比其他學科課時稍微多一些。

最后是情感要素,對于所有學科的教學來說,都必然與師生的溝通交流為主體,古代文學學科也不例外,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主要包含對文學學科的愛好、興趣以及情感交流,教師掌握學生的心理和情感變化,這對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二)改變古代文學授課理念

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陶行知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教育大師,他有一句名言:教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

這句話將教學的目的、本質和真諦描述的十分透徹。

教師講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教學,而是為了不教,教師講授課程不能只是單純的將一些零散的知識點整理后灌輸給學生,而是要教會學生整理資料、分析問題和解決困難的能力。

所以,教學過程中涉及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也就是教學材料、教師和學生哪部分才是核心,才是關鍵?筆者認為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的核心和關鍵是學生,教學資源、教師或者是教學方式等,都是圍繞學生展開并進行優(yōu)化的。

教師要在古代文學類學科的教學中,將學生掌握的知識體系和儲備與講課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教師講課過程要針對學生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也就是要做到具有針對性,而不是對所有學生采取一種方式。

另外,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使用和選擇教材及輔助教學設備。

對于設置古代文學課類課時,要結合學生正常作息時間,盡量不要占用周末或晚上。

教學場所要保證明亮、寬敞和干凈,教學設備和所有設施也要準備好。

同時在課堂上或課后,教師都要和學生針對信念、興趣和意志等積極溝通,有利于提高古代文學類課程的教學質量。

古代文學類學科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核心,不斷促進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和進行。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古為今用和學以致用作為教學觀念,將古代文學知識向當今社會開放,尋找古代文學對當今社會的啟發(fā),實現現實與古典的高度統(tǒng)一,使古代文學類課程不僅蘊含豐富的古典文化底蘊,還煥發(fā)著當今時代的勃勃生機。

教師在教學和備課的過程中要不斷整理、挖掘并快速領悟這些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傳授給學生,讓古典文學知識對學生的職場及人生規(guī)劃都有積極指導的作用。

古典文學很多典故中都蘊含著成功的技巧和為人處世之道,對學生日后擇業(yè)和發(fā)展有借鑒作用。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開設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運用到所學知識,例如開展學生職業(yè)生涯素養(yǎng)的實踐課程,或者為人處世及心態(tài)的調整等。

(三)增強古代文學類課程現代與傳統(tǒng)的結合

對于古代文學類課程的教學方式來說可謂是五花八門,每種方式都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

根據教學方式理念的不同,主要分為傳統(tǒng)方式和現代方式。

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一般是教師單純的講解教材內容,必要時讓學生回答問題,而學生也只是單純的聽講而已,獲取知識的方式也只是聽教師的講解。

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就是教師能夠很容易掌握課堂秩序、教學內容和進度,教師根據自己獨特的觀點和魅力吸引學生認真聽課。

但也存在不足,例如學生和教師的觀點存在矛盾時,就無法保證學生跟隨自己的想法完成學習內容,這部分學生就被課堂教學所孤立,無法調動這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歸根結底是沒有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古代文學知識的某些問題無法以傳統(tǒng)思想和教學模式很好的解決,此時就需要利用現代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充分結合。

現代式教學方式和傳統(tǒng)方式有很大差距,多半是以真實案例或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堂中,教師只是指導者和引領者,對學生之間的探討和矛盾進行溝通,而學生才是主體,教師不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制性的灌輸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和教師的思想可以持平,也就是當教師和學生觀點產生分歧時,學生可以提出質疑。

這種教學手段并不單純注重掌握知識,還關注學生是否具備獨立辨析能力。

其優(yōu)勢是非常明顯的,學生一直處在積極思考的環(huán)境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課堂上建立起了一種自主探索文學知識并追求真理的習慣,在課后也會為了個人興趣而不斷探索,由此培養(yǎng)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步入社會環(huán)境中是非常必要的。

當然這種教學方法也存在不足,學生會受到學習知識和自主思考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約,往往會得出不正確的結論。

在實際的文學類課程教學中,傳統(tǒng)和現代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才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

依據課程內容的要求,關于文學史的知識教師可以采取傳統(tǒng)陳述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跟隨教師的思想脈絡建立完整的文學史發(fā)展線路,基本掌握每個階段古代文學的代表作家、著作和文學流派、文學發(fā)展環(huán)境等知識,初步形成自己對古代文學的理解認識,在具體學習古代文學著作時,就可以充分展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采取小組討論、隨意發(fā)言、指定演講的形式,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中國古代文學類課程教學,看起來是一項普通的教與學的過程,但是實際上卻是一個繁復多變的教學項目,其中涵蓋了多個方面的教學元素。

教師在教的過程中,應該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資源,秉承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思想,重視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完善,進而提升中國古代文學類課程的教學質量,并培育出優(yōu)秀的實踐型高素質人才。

主題古代思想史心得體會教師和方法三

古代詩歌五首

1. 學習這五首詩,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五首詩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理解詩歌的意境。

2課時。

綜合新授課

講讀-討論

(一)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蕭瑟 枯藤 昏鴉 天涯

2.自己練習讀這五首詩:

(二)三分鐘演講

(三)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新課

1. 請一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2. 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四)學習《觀滄?!?/p>

1.作家作品簡介

《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劇勢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復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觀滄?!肥遣懿俚拿?。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2.朗讀詩歌指導: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的表現。詩中洋溢著飽含的激情。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再次朗誦這首詩歌。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五)學習《 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簡介

《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洛陽人,唐代詩人。

2.朗讀這首詩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4.題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形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xiāng)愁的。

5.總結:

首聯兩句點題?!扒嗌健碑斨副惫躺剑阪?zhèn)江之北,面臨長江,三面環(huán)水。詩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驛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見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他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是近景?!捌健薄伴煛薄罢薄皯摇彼淖譄挼煤茫骸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币徽Z,又是為頸聯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頸聯是這首詩中的佳句:夜還沒盡,就看到一輪紅日從東邊江面上徐徐升起,帶來了溫暖的氣息;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聯由感受寫到思鄉(xiāng)。雖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觀賞,卻無法抑制涌動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人離家日久,見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給他傳遞家書了。

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詩中對景色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雖然末句寫了旅途中的鄉(xiāng)思,卻沒有一點凄涼之情。

6. 當堂背誦。

(一)學習《錢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內容清新,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傳誦。有《白氏長慶集》72卷,集詩3000余首,數量之多,是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

《錢塘湖春行》是穆宗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2.朗讀詩歌指導:

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俺跗健?,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中間兩聯是分寫。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郁的感覺。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主觀感受。唐時人們有騎馬游春的習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但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也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二)學習《 西江月》

1.作家作品簡介。

《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他力主抗金,屢受打擊,隱居上饒帶湘凡達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視,抱很而終。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

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城并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2.題解

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常行經風景優(yōu)美的黃沙進中。

3.指導學生解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結

這首詞構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yōu)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抒發(fā)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5.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6.寫分析短文,就兩首詩你所體會的意境來寫一寫自己的看法。

抽查幾個交流。

(一)學習《天凈沙·秋思》

1.解題:

“天凈沙”曲牌名,“秋思”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凈沙》是小令。曲與詞體式相近,都按調填詞,但較詞明快自由。

2.通過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舉幾種事物,沒有使用動詞或關聯詞,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氣氛,有韻味的圖畫。

通過想象,描述圖景,切忌硬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3.總結:點評想象,點明《天凈沙》的藝術成就。

元代散曲家馬致遠,早年熱衷功名,屢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載,本曲乃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與淚寫成的,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為“秋思之祖”,近代王國維贊其“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4.布置作業(yè) :

改寫本曲為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章。

(二)課堂練習:

閱讀

(一)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 體 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3.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內容的關系是

4.本詩以 字統(tǒng)領全篇,先寫 景,然后寫 景,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 。

(二)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5.表現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三)老師點撥: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 樂府 體 四言 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 感懷 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

3.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內容的關系是 最后兩句是樂章結尾時的套話,與正文內容無直接關系 。

4.本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先寫實景,然后寫虛景,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 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

5.表現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十、板書設計 :

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 曹 操 東漢 四言樂府 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唐朝 五言律詩 駕舟揚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朝 七言律詩 賞花觀鳥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南宋 宋詞 夏夜出行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元代 元曲 悲秋思鄉(xiāng)

十一、課后小結:

在教學過程 中應重視點撥,讓學生準確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當堂準確流暢地背誦。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