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優(yōu)秀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16:21:00 頁碼:13
最新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優(yōu)秀13篇)
2023-11-20 16:21:00    小編:ZTFB

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成功的經(jīng)驗和教訓,為以后的發(fā)展提供參考。撰寫心得體會時要注意遵循邏輯順序,層次清晰,不要畫蛇添足或跳躍式表達。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對于心得體會的深刻思考和總結(jié),希望能夠讓我們受益匪淺。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一

錢海軍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埋頭苦干,二十三年如一日,助老扶困,無私奉獻,是千千萬萬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杰出代表,他點亮的不僅是萬家燈火,還是困難群眾心里的希望之光。他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時代楷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幸福源自奮斗、成功在于奉獻、平凡造就偉大”。我作為公司基層系統(tǒng)運維工程師將立足崗位,要向錢海軍同志看齊,發(fā)揚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精神,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根本宗旨,在智慧建設(shè)與安監(jiān)業(yè)務板塊努力追求、扎實工作,真誠服務客戶和廣大電力用戶。

這是篇好范文參考內(nèi)容,涉及到海軍、先進事跡、同志、精神、時代、感想、楷模、工作等范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網(wǎng)友有用。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二

張桂梅的事跡不僅僅感動著千千萬萬的教育工作者,也激發(fā)了他們?yōu)閷崿F(xiàn)教育公平不斷努力奮斗的決心。

長年在鄉(xiāng)村學校工作的何宇表示:“正如張桂梅老師所說,要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只能靠教育。她的感人事跡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學習,但如何把感動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我還會繼續(xù)堅守在農(nóng)村這塊土地上,盡自己之力,讓農(nóng)村娃娃能走出去,看一看他們不曾看過的世界!”

陜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2018級公費師范生蔣山表示:“張桂梅老師把希望傳遞給了女中的學生,也用自己的無悔與擔當提振了我們有志于投身教育事業(yè)的年輕人的士氣,鞭策我們奮勇前進。作為一名公費師范生,我志愿投身西部基礎(chǔ)教育事業(yè),張桂梅老師就是我的榜樣。我將踐行學校‘扎根西部、甘于奉獻、追求卓越、教育報國’的西部紅燭精神,教書育人、腳踏實地,讓青春綻放在西部教育的熱土上?!?/p>

陸云泉表示,北京一零一中學將繼續(xù)盡最大努力幫扶與學校結(jié)對的涼山學校?;貞浧饚е蠋熐巴鬀錾缴钐帋头龅那榫埃锌级啵骸爱斂吹疆?shù)芈浜蟮慕逃布O(shè)施,學生們薄弱的教育基礎(chǔ),我覺得在當?shù)刈隼蠋熣娴奶y了。可是那些老師仍然默默堅守著講臺,堅守著自己的教育初心,我和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深深為之感動,發(fā)自內(nèi)心地覺得,與他們相比,平時自己工作中的困難都算不了什么,努力奉獻也還不夠。我們決定長期幫扶涼山的兩所學校,獻上自己的微薄之力?!?/p>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校長朱建民表示:“對這些貧困地區(qū)的孩子而言,只有教育才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改變他們的人生,改變祖祖輩輩、世世代代人的命運。張桂梅老師舍棄了個人‘小我’,專心為邊遠地區(qū)的孩子們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是千千萬萬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樣。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盡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目前,學校與中科院、北航、清華大學合作,建立了10個國家級實驗室,開放在線課程,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為西部地區(qū)的孩子提供課程資源;此外,還為廣西、云南、貴州、甘肅、青海等地培養(yǎng)了200余名中小學音樂教師。我想,‘有歌聲的地方就有希望’,希望他們能用歌聲喚起孩子們對未來的希望。”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三

張桂梅是云南麗江華坪縣女子高中校長。2008年,她用從各方籌集到的資金,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專門招收貧困山區(qū)的女孩。12年來,已有1800多名女生從這所學校走出,考上大學,實現(xiàn)夢想。

每天清晨剛過5時,華坪縣女子高中學生們的一天都是從校長張桂梅的喇叭聲中開始的。

5時30分開始,讀書聲就會陸續(xù)在學校各個角落響起。這里的女孩都來自貧困山區(qū),基礎(chǔ)差、中考分數(shù)低,要想考上大學就需要付出更多。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去世后,她申請從大理來到華坪縣教書,沒多久就查出身患腫瘤,讓她沒想到的是,華坪縣婦聯(lián)為了救她發(fā)起了募捐。

張桂梅在山區(qū)家訪時發(fā)現(xiàn),很多女孩早早就輟學在家、嫁人生子、延續(xù)著貧困,她想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女孩能夠繼續(xù)讀書、考大學、改變命運。2008年,張桂梅在縣里財政和各方支持下創(chuàng)辦了第一所女子高中。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連年高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她也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薄叭珖鴥?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多個榮譽稱號。

現(xiàn)在張桂梅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多種疾病讓她每時每刻都在咬牙堅持,但讓她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

目前,麗江市設(shè)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籌集資金將用于支持華坪女子高中發(fā)展、補助貧困學生。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四

鼠年那時,這場規(guī)模浩大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氣勢洶洶地來臨,連地處大山深處的團結(jié)村也感受到了它的兇猛。

“這個疫情防控工作很重要,不要認為我們沒有事就不放在心上,疫情防控人人都有責任,不準打牌、不準辦酒?!睍r代楷模黃大發(fā)說。

自疫情發(fā)生以來,黃大發(fā)主動當起了村里疫情防控的義務宣傳員,成立了黨員志愿服務隊,勸導鄉(xiāng)親們按上級要求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黃大發(fā)告訴記者,他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全國道德模范,宣傳疫情防范知識,要傳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告訴群眾,要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不要走家串戶,打掃好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

在黃大發(fā)的帶動下,團結(jié)村的退伍軍人、返鄉(xiāng)農(nóng)民工也紛紛行動起來,成立了返鄉(xiāng)農(nóng)民工志愿服務隊,在村支兩委的統(tǒng)一調(diào)度下,積極投入到團結(jié)村疫情防控工作中。

“疫情就是命令,我們發(fā)動百余名黨員、志愿服務者參與,每天戰(zhàn)斗到村到組,嚴格落實網(wǎng)格包保責任到組到戶到人,做到宣傳全覆蓋。”平正仡佬族鄉(xiāng)人大主席敖文紅說。

此外,團結(jié)村支兩委根據(jù)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重、宣、查、管、堵、巡、殺、導”八字措施,全面深入、周密細致地防控疫情。

平正鄉(xiāng)團結(jié)村黨總支書記王朝海介紹:“我們主要以八字措施為抓手,一是“重”高度重視,二是“宣”大力宣傳,三是“查”地毯式巡查,四是“管”監(jiān)督管理,五是“堵”對出境的交通、進入的車輛進行攔堵和對人員的攔堵,六是“巡”24小時進行巡查,七是“殺”在我們村的每個密集場所進行消毒殺菌,第八是“導”引導群眾輿論。”

據(jù)了解,團結(jié)村成立了5個臨時黨支部、組建了3支志愿服務隊、出動了10臺宣傳車,動員黨員、村民組長、護林員、公益崗位就業(yè)人員、熱心人士等近200人,每天進村入戶向群眾不間斷地做好宣傳、勸導、排查和清掃公路,共發(fā)放、張貼宣傳資料6000多份,拉宣傳標語100多條,入戶包保宣傳排查724戶2997人。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五

山坡上,張連印干完活便席地而坐,講起話來中氣十足。很難想象,他曾徘徊在生死線上。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張連印只說了句“冷靜面對,科學治療”。手術(shù)前,他默默地把這些年種樹欠下親朋的錢一一還清,甚至去照相館拍好了遺照。

只是,樹還沒有種完。手術(shù)后的張連印實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著妻子回鄉(xiāng)了。

一如往常,他們沒有找人接送,老兩口從石家莊坐火車睡一晚,早上五點多到大同,又坐客車到張家場村。

“要是我不回來,這攤事就散了?!彼麎焊鶅簺]有想過自己的身體,滿腦子都是種樹。

回到植樹的基地,張連印立馬裝上樹苗和鐵鍬,坐著他的“專車”上山了——這輛不到5萬元買來的面包車,6年間跑了近20萬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樹苗,出溝入嶺,都是他那車?!弊笤瓶h委組織部副部長池恒廣說。

左云縣的綠蔭不斷擴大,他體內(nèi)的癌細胞也在瘋狂生長。2014年,他的肺癌出現(xiàn)骨轉(zhuǎn)移。這次,住院一個月后,他又一次回鄉(xiāng)種樹了。

“癌癥要科學治療,種樹也要堅持到底?!睆堖B印堅定地說。

如今,植樹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他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yōu)榧亦l(xiāng)種下200多萬棵樹。

如今,張連印依然走路飛快、精神抖擻。

華夏大地上,創(chuàng)造奇跡的又何止張連印!

60萬米高空上的衛(wèi)星,忠實記錄下綠色合圍中逐漸“消失”的毛烏素沙地——。

一個坑一個坑種樹、一鍬一鍬鋪設(shè)沙障固沙,人們前赴后繼,用一個甲子的歲月,在昔日的不毛之地播下喬、灌、草科學配置的綠色屏障,讓絕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之成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

“千千萬萬個張連印,創(chuàng)造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生態(tài)奇跡。”審計署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審計司高級審計師羅濤感慨地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人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的成功實踐,閃耀著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精神密碼”。

“30年是我的‘目標’,種樹要種到88歲!”張連印說:“每天和樹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體就好?!?/p>

在他的帶動下,山西省左云縣林木覆蓋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現(xiàn)在的45.03%,增長了6.43個百分點,張連印被群眾稱為“綠化將軍”。

文檔為doc格式。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六

在邱軍辦公桌的左上方,放著一本《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書頁已經(jīng)被翻得泛黃。

“邱軍說他以前沒有接觸過扶貧工作,還是個新手,請我們幫助他盡快掌握扶貧工作的重點。”華池縣扶貧辦干部閆玉剛回憶,“他特別真誠,當時我就知道,這是個干實事的人?!?/p>

扶貧理論不夠?多學!扶貧實踐不多?多跑!

來到華池后,邱軍的足跡踏遍了華池縣的山梁溝峁。“我來自農(nóng)村,更要珍惜回饋土地和鄉(xiāng)親的機會?!鼻褴娫谌沼浿羞@樣寫道。

扶貧工作不能只靠一腔熱情,得講方式方法,這一點邱軍深有體會。

“我們一起下鄉(xiāng)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百姓有所求,他就一定有回應?!蔽航w說。

38歲的饒曉恩是城壕鎮(zhèn)廟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民眼中,他以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懶漢”?!笆遣皇切睦镉羞^不去的坎,給我說說,咱們一起想辦法?!薄澳贻p人不應該自暴自棄,生活要不斷向前看、向前走!”“以前的事都過去了,現(xiàn)在要把日子過好!”……一次次苦口婆心的鼓勵,讓饒曉恩幡然醒悟。這兩年,鄉(xiāng)親們發(fā)現(xiàn)饒曉恩變了!他家院子硬化了,住進了新房,務工收入也增加了,還摘掉了“窮帽子”。

27歲的燕剛因母親癱瘓,和妹妹守著母親的低保過日子,生活捉襟見肘。邱軍得知后,為燕剛的事多方奔走,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勵他走出去掙錢改善生活條件。

“邱大哥就像親哥哥一樣,一次次和我談心,還告訴我,有他在,家里讓我放心。”燕剛說。2019年,饒曉恩和燕剛在邱軍的幫助下都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如今,每到年節(jié),拿著工資回家的他們,都忘不了邱軍的好。“扶貧必須因人因戶施策,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鼻褴娛沁@樣學的,也是這樣做的。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七

她始終牢記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堅守貧困地區(qū)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qū)教育扶貧主戰(zhàn)場,尤其為解決貧困山區(qū)女孩教育問題,克服種種困難,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

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讓1600多名貧困山區(qū)女學生圓夢大學。

她無私無我,給予福利院孤兒和貧困山區(qū)女孩母親般的呵護,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yè),托舉起了貧困山區(qū)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

張桂梅,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和學生一起住宿舍,每天五點多起床,十二點后才休息。她是校長,是保安,每天檢查水電安全、熄燈與否,趕走路上的蛇,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吃飯做操,是嚴厲的批評者,也是和困難學生抱頭痛哭的師長,十多年如一日。

辦學11年來走過11萬公里的家訪,她走進一千三百多名學生家里。

張桂梅說,女高不是普通的學校,是黨委政府和山區(qū)貧困群眾的橋梁。

這十多年來,她把1600多名女孩子送入大學改變命運,這背后是她作為校長“超人”般的意志和付出。

今年63歲的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72年跟著姐姐來到云南參與“三線建設(shè)”。

20世紀80年代后期,她認識了自己的愛人,從中甸到大理追隨他當了老師,伉儷雙飛令人羨慕。不料1995年,丈夫查出患了胃癌晚期,她花光所有積蓄,依然沒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

為了緩解悲痛,張桂梅決定離開傷心地,申請調(diào)動工作,最終選擇了從未去過的華坪縣任教。

到華坪后,張桂梅很快發(fā)現(xiàn),這里的教育環(huán)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不少。

有的家長帶著一大包角票交學費;有的孩子只吃飯、舍不得吃菜;有的女孩兒從課堂上消失了,回家嫁人……張桂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記者:您有什么辦法讓她們繼續(xù)讀呢?

張桂梅:讓村干部跟家里溝通,這個孩子我一定要領(lǐng)走,一定讓她讀書。不要你一分錢,我自己出錢。

記者:您掙的錢不是沒完沒了的?

張桂梅:是有數(shù)的,那我就自己少消費一點。我這個班50多個人,起碼我不讓我教這個班的孩子因為交不起書費輟學,我拼老命,一邊教書一邊往回找孩子。

2001年,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讓身為教師的張桂梅兼任院長。

“兒童之家”收養(yǎng)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遺棄在福利院門口的健康女嬰,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了她們的“媽媽”,兒童之家和民族中學的經(jīng)歷讓張桂梅萌生了一個想法,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

然而,這并不容易,對于大山里的貧困家庭來說,在經(jīng)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家長往往是兒子優(yōu)先,犧牲女兒的前途。

張桂梅不僅要扭轉(zhuǎn)家長的觀念,還要籌集辦學所需要的經(jīng)費。華坪縣的教育經(jīng)費本就緊張,專門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來是太過瘋狂的想法。從2002年起,張桂梅就開始為這個近乎瘋狂的夢想四處奔走。

張桂梅:我當時很傻,我想這個事情是好事,只要我提出來你肯定會支持。認識的不認識的,我跟你要你都會給一點。

記者:去哪兒要?

記者:人家給您的回應是什么?

張桂梅:騙子,好手好腳你不干活,普通話還會說,戴個眼鏡你出來騙錢花。

從2002年到2007年,張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籌款,但總共只籌措到一萬元,遠遠不夠開辦一所學校需要的資金。張桂梅一度萌生了放棄的想法。

從2002年到2007年,張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籌款,但總共只籌措到一萬元,遠遠不夠開辦一所學校需要的資金。張桂梅一度萌生了放棄的想法。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開會時,一位細心的記者發(fā)現(xiàn),張桂梅穿的牛仔褲居然破了兩個洞,她開始了解張桂梅的故事。

“張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夢”在全國傳開,來自全國的支持讓張桂梅的女子高中夢有了變成現(xiàn)實的可能。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

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9月正式開學,教師工資和辦學經(jīng)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shè)由教育局負責。張桂梅擔任校長,并吸引來了其他16名教職員工。

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首屆共招收女生100名,絕大多數(shù)是少數(shù)民族,因為入學分數(shù)沒有門檻,學生普遍基礎(chǔ)較差,成績始終提不上去。

為了輔導好這些夜晚苦讀的高三學子,張桂梅專門安排了各科老師輪崗答疑,她自己也會全程陪同,時不時提醒學生們注意眼睛、別著涼了,遇到一些新的題型,她會拿出手機,幫學生搜索解題思路。

張桂梅:我到山里面去家訪,她的爺爺奶奶說,孫女讀高中了,我們可以放心地死了,想想知識在山里人心里分量是什么?回學校我就把老師集中起來,我說你們干就干,不干,你們辭職走人。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給我們了,給我教出來最少二本。

這個當時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不少教師打了退堂鼓,加之學校條件簡陋,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就有9名提出辭職,只剩下8個老師。

華坪女高的教學工作近乎癱瘓,眼看學校快要辦不下去,縣里計劃將學生分流到其他高中繼續(xù)就讀,并承諾依舊全免費。

心灰意冷的張桂梅整理資料準備交接,但老師們的資料讓她眼前一亮,剩下的8個人里有6名黨員。

張桂梅:我把這6個黨員找來,我說如果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這個陣地上剩一個黨員,這個陣地都不會丟掉。我們剩6個黨員,我們能把這塊扶貧的陣地給黨丟掉?我說咱們開始重溫入黨誓詞。我們沒有錢,就在二樓畫了一個黨旗,把誓詞寫在了上面。我們宣誓,沒宣誓完,全哭了。

紅色教育在這里生根。從那之后,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夜里12點后休息,3分鐘之內(nèi)從教室趕到食堂,吃飯不超過十分鐘。在女高,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

2011年,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yè)生參加高考本科上線69人,綜合上線率達100%,張桂梅交出的成績單打消了人們的疑慮。

從2011年起,華坪女高連續(xù)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一本上線率從首屆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張桂梅:我們付出的不是一般老師付出的,男老師結(jié)婚,儀式辦完了馬上就回來上課。女老師做腫瘤手術(shù),我說你請假吧,她說醫(yī)生說能穿衣服我就回來了,我不請。孩子們拼命刷題,人家說刷題對孩子不好,我們沒辦法只有這個辦法,看著孩子那個樣子我們也難過,這就叫拼了。我不這么干,我的學生就上不了浙大,我的學生可以考到浙大、廈大、川大、武大。

記者:那您要付出什么?

張桂梅: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我們這幾乎是用命換來的。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她患上了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余種疾病。

盯完課間操,張桂梅終于可以歇一小會兒了,她回到辦公室,吸一吸氧,吃口早餐,再把兜里的藥吃了。

6年前,因為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張桂梅停止了授課,轉(zhuǎn)當后勤。她是校長,也是保安。每天檢查水電安全,熄燈與否,趕走路上的蛇,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吃飯做操。

每年寒暑假她都堅持到貧困山區(qū)做家訪,把知識改變命運文化擺脫貧困的理念帶進大山。

張桂梅: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的生活,只是做著做著把時間做沒了,就把自己的生活忘了。當我走進華坪、走進民中、走進孤兒院這群孩子當中,實際上我也就走進了貧窮,當時我沒有思想準備,只是說干一兩年吧,結(jié)果沒想到自己一陷進去就沒拔出來。當聽著學生大學畢業(yè)在為社會作貢獻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值了,不管怎么著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們后面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對我是最大的安慰。

出名后的張桂梅,自己花錢一如既往能省則省,每天還是乘坐助手的兩輪電瓶車穿過街巷,來往于女中與福利院之間;到醫(yī)院看病,仍像過去一樣排隊等候,但如果是孩子病了,她會千方百計“找關(guān)系”請最好的醫(yī)生診治。

“現(xiàn)在我最大的愿望,是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和孩子們在一起,能看到明年女高所有的畢業(yè)生都能考上一流的大學,有進清華、進北大的!”向記者說這話時,張桂梅顯得很平靜、快樂。

從1997年發(fā)現(xiàn)腫瘤到如今18種疾病纏身,張桂梅沒有退縮、放棄,只有堅守、進取。對自己漠不關(guān)心地“冷”,對孩子滿腔熱枕地“暖”。張桂梅20多年扎根華坪孜孜以求的無聲行動,感染、激勵著周圍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在人們心目中,她就是華坪精神最鮮活的代言人。

榜樣是最實在的引導,楷模是最新美的氣象。

當年因覺得學校管理嚴苛,帶頭辭職離校的陳建華,9個月后又回到學?!?。

在張桂梅的言傳身教帶動下,全校老師凝心聚力團結(jié)一致,努力辦學教學。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八

黨中央吹響全民戰(zhàn)“疫”集結(jié)號。全體淮師大人積極響應,投身戰(zhàn)“疫”洪流,展現(xiàn)淮師大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擔當精神。

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充分發(fā)揮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共產(chǎn)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在防控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既是黨中央的政治召喚、省委的政治動員,也是校黨委的政治要求。

作為一名黨員,他牢記理想信念,把堅守初心和擔當使命的忠誠展現(xiàn)在抗“疫”的戰(zhàn)場,矢志為鮮紅的黨旗增光添彩。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他永葆戰(zhàn)士的勇毅本色,聽黨指揮,服從命令,牢牢地把自己“釘”在戰(zhàn)位上,堅守在阻擊病毒戰(zhàn)“疫”第一線。

他就是中共黨員,經(jīng)歷過部隊教育鍛煉的退伍軍人,_師范大學后勤服務與管理處衛(wèi)生科副科長_。

面對突出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像一名戰(zhàn)士一樣迅即投入戰(zhàn)“疫”戰(zhàn)場,迅速進入士兵角色,站好戰(zhàn)位,守好哨位,投入到緊張的戰(zhàn)斗之中。

在1月24日接到通知后,他組織帶領(lǐng)衛(wèi)生科,連同相山校區(qū)校醫(yī)院、濱湖校區(qū)衛(wèi)生所隨即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他第一時間趕赴濱湖校區(qū)衛(wèi)生所檢查值班安排和醫(yī)療藥品配備情況。從1月25日開始,他按要求對校醫(yī)院和衛(wèi)生所發(fā)熱就診人員進行登記,執(zhí)行就診記錄上報制度。1月27日起,他每天安排對校園集中消毒。1月28日,他在對學校湖北籍老師進行信息統(tǒng)計后,安排醫(yī)生每天對25名湖北籍老師逐個打電話詢問近期身體狀況,了解什么時間返校,已返校的在家自我隔離,并上報社區(qū)登記。自2月1日起,校園實行半封閉式管理,只開放北門。自此,他帶領(lǐng)衛(wèi)生科和校醫(yī)院工作人員便開始了累計數(shù)百小時,并將持續(xù)投入更長時間和更大精力的防疫阻擊戰(zhàn)“疫”?!拔?guī)еt(yī)生從早上7點值班,一直到晚上10點對所有進出人員進行體溫測量。”_說。對進出人員進行實名登記與體溫測量,是這場與病毒較量的重要關(guān)卡,如實準確地上報統(tǒng)計信息,是預防疾病侵襲的最重要舉措,對此他絲毫不敢怠慢。

面對疫情,他舍小家為大家,全身心投入到這場保衛(wèi)群眾生命安全的防疫阻擊戰(zhàn)中。為了阻止肺炎疫情傳播,他除堅持每天督促進出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外,對于居家隔離人員,他堅持做到隔離但不隔絕關(guān)懷,經(jīng)常通過電話、微信與他們聊天談心,疏解他們內(nèi)心的壓力,讓他們安心在家,積極配合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宣傳普及防疫知識成為他每天養(yǎng)成的新習慣?!扒谙词?、戴口罩、少出門、少聚集”更是成為他常掛嘴邊的叮囑。有人問他:“病毒傳染得這么厲害,你讓我們都呆在家里,你卻在外面跑來跑去,你就不害怕嗎?”他笑笑說:“怕,但是你做好防護,我做好防護,大家都做好防護,整個校園安全了,我就不怕了?!?/p>

“烏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陽,疫情擋不住春天的來臨?!秉h員干部就是要在關(guān)鍵時刻能夠挺得出、沖得上。疫情的防控,是黨員干部踐行初心使命、體現(xiàn)責任擔當?shù)脑嚱鹗?。_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以“釘釘子”的精神和一名真正戰(zhàn)士的姿態(tài)將自己牢牢地“釘”在戰(zhàn)位上。我們堅信,有像_一樣的共產(chǎn)黨員默默奉獻,堅守崗位,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九

錢海軍同志是新時代千千萬萬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杰出代表,他點亮的不僅是萬家燈火,更是鮮為人知困難群眾心里的希望之光。觀看學習“時代楷模”錢海軍的先進事跡,我備感震撼,錢海軍同志默默無聞不求回報的奉獻自己,尤其是他那句“我愿意一輩子拎著工具箱,走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讓我深受鼓舞。作為一名基層一線的電力信息化工作者,我時刻以錢海軍同志為榜樣,以身作則,在奮進新征程的偉大時代立足本職崗位,牢記使命,扎根基層,埋頭苦干,心中有人民,肩上有擔當,努力踐行“幸福源自奮斗,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使命!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十

故事遠不止這么簡單,而是充滿了曲折和辛酸。

開工第一天,頭炮就打“啞”了。石頭砸爛了山下村民家的香火位,“村民罵我,要打我,還要拉著我跳崖?!秉S大發(fā)只好挨家挨戶賠笑臉、賠損失。

放炮需要炸材,黃大發(fā)就去很遠的李村買了背回來。腳底磨破了皮,汗水濕透了衣,無論磕絆摔跤,不管刮風下雨,他都堅持如一。

修渠需要水泥,得去城里拉回來。有一次行至途中,天降暴雨,車陷入泥潭,進退不得。天黑了,黃大發(fā)叫司機到人家里找睡處,而自己卻睡在水泥包上,被蚊蟲咬了一夜——他是真心怕這“寶貝”被偷啊!

日復一日不停歇。每天,黃大發(fā)帶著200多人的隊伍進山,施工隊在前面鑿壁打槽,村民們在后面挑土砌堡。早上出門,提一罐包沙飯,中午撿點刺刺草草點火燒熱,囫圇吞下去,渴了就舀兩碗河水,碗一甩、罐一扔,轉(zhuǎn)身又往工地去。為了搶進度,他們不分晝夜寒暑,每天堅持苦干到天黑,才打著燈籠火把手牽手地回家。有的干脆就睡在石窩里,看星星眨眼,等日出天明。

水渠一尺一米延伸,清澈的河水爬上了懸崖、峭壁、陡坎。千百雙手,一顆顆心,水每向前流一寸,草王壩人的夢就更進一步。

苦心人,終不負。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十一

“好個草王壩,就是干燒(指干旱)大,姑娘個個往外嫁,40歲以上的單身漢一大把。”小小草王壩村,民謠可真不少,仔細一琢磨,個個因“窮”而起。

他何嘗不難過?他何嘗不想再修一次?他何嘗甘愿就這樣聽從于命運的安排?

“黃書記,是大米飯好吃,還是你們草王壩的包沙飯好吃啊?”在一次全鄉(xiāng)大會聚餐時,干部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戲謔,深深刺痛了他。當時的他坐立不安,蒼老的臉顯得尷尬,嘴里的飯難以下咽,心里酸楚得想哭,“聽了我很難受,我恨啊,可淚水只能往肚子里掉?!?/p>

“沒有文化就沒有方向,光靠蠻干,注定修不成功?!敝挥行W文化的黃大發(fā),在第一次修渠失敗后痛心疾首,他暗自下決心:學技術(shù)。

壯志未酬誓不休。那些年來,黃大發(fā)四處求教,自學水利技術(shù)。一聽說哪里有在建的水庫溝渠工程,他背著干糧就匆匆上路。無論路途多么遙遠,無論要翻幾座大山、要蹚幾條大河,他都徒步過去,一邊走、一邊看、一邊學。

只因為,還有一腔沸騰的血,還有一顆不甘的心,還有一個未圓的夢。

1989年,楓香區(qū)水利站迎來一位五旬老漢,54歲的黃大發(fā)申請跟班學習水利技術(shù)??此昙o一大把,又是老先進,水利站給了他一個輔導員的身份。說是學習,其實就是在工地遞上傳下,給技術(shù)員打雜。

“印象中,他上課總是很積極,不懂就問,從不怕別人笑話。”時隔多年,當時一起在水利站學習的劉關(guān)剛對那個執(zhí)著的五旬老漢記憶猶新。

“當時他甚至連20公分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明白水準儀上的正、負刻度代表什么含義,整個白紙一張?!钡拇_,黃大發(fā)鬧了很多笑話,但正如劉關(guān)剛所說的那樣,他不怕別人笑話。不識字,他就一個字一個字地臨摹;不懂測繪,他就纏著技術(shù)員就著圖紙講解;不會用工具,他就在一旁專心看別人怎么用……捧著一顆心來,這位五旬老漢謙遜得像個小學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三年的時間,他從零起步、從頭開始,掌握了許多修渠的知識,知曉了什么是分流渠、什么是導洪溝,還學會了開鑿技術(shù)。

看上去,這位老人還想與天再斗一次。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十二

學校是建起來了,但如何留住孩子卻成了難題。為留住這些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有些學生的家,路太難走,連車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行。一個假期甚至兩個假期,即便馬不停蹄,張桂梅也只能走完一屆學生的家。盡管如此,她依然堅持,“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里去看看?!?/p>

一次家訪,到山下,師傅告訴張桂梅,車上不去了。但學生的家在山頂上,僅有一條不超過半米的山路,路的一邊是萬丈懸崖。如果走路的話需要6個小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張桂梅搭乘鄉(xiāng)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爱敃r坐在車上,我都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入懸崖粉身碎骨?!毕肫甬敃r的場景,張桂梅至今心有余悸。學生下山來接她,在半山相遇時,張桂梅第一句話就問她,“你為什么要回這兒來啊?你怎么還想老回這兒啊?這地方你怎么回來的啊?”女孩低著頭淡淡地說,“老師,我不回來,我上哪兒去啊?”張桂梅無言以對。這樣的家訪已持續(xù)11年,覆蓋學生1345名,行程近11萬公里,哪怕摔斷過肋骨、迷過路、發(fā)過高燒、舊病復發(fā)暈倒在路_....正是這一次次的家訪,更加堅定張桂梅將女子高中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因為沒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歲的年紀就結(jié)婚生子,然后將缺失文化帶來的無知和貧困又一代代傳下......

她孜孜以求!

作為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總是孜孜以求,每件事都親力親為。2008年,女子高中建校時只有3個班94名學生,張桂梅喊孩子們起床上課都比較方便。第二年擴招了5個班,班級數(shù)由此增加到8個,日常工作量增加不少。尤其是每天早上打掃學校衛(wèi)生,逐間宿合喊學生起床,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張桂梅就有了她的小喇叭。每天早上,小喇叭就會準時響起:“姑娘們,起床讀書啦?!睆钠鸫驳匠霾?再到課間休息,以及晚上睡覺前,小喇叭一直回響在校園里。學生們說,聽到小喇叭的聲音,心里特別踏實,如果張桂梅出差或出去開會了,一天聽不到小喇叭聲音就覺得像缺少一種什么東西,甚至心里都會有不安的感覺。張桂梅說:“我要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學生的身邊守護著她們,一直和她們在一起?!?/p>

聽的歌謠,有時講述一個自編的故事,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就這樣被調(diào)動了起來,慢慢地成績也上來了。天道酬勤,張桂梅付出的心血得到了最欣慰的回報。11年來,女子高中已經(jīng)畢業(yè)1645名學生,連續(xù)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2019年,畢業(yè)學生118名,109人上了本科線,9人上了專科線。但與此同時,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愈下,肺纖維化、肺氣腫等疾病日益嚴重,醫(yī)生說她的生命可能不會超過2年了,但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張桂梅總是笑著說:“感謝每天清晨能夠醒來,又能看到新的陽光!”

黑龍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十三

“大發(fā)渠”通水后,黃大發(fā)馬不停蹄地帶領(lǐng)村民“坡改梯”。村民徐國樹記得,自家“坡改梯”后有了4畝梯田,全部種上了水稻。1996年,畝產(chǎn)達到1000多斤。和徐國樹一樣,草王壩的村民從此吃飯不愁。

接下來,是修路、通電。黃大發(fā)每天帶領(lǐng)100多名村民上工,大家齊心協(xié)力,4公里的通村公路很快鋪通。1996年,村里通電工程啟動。黃大發(fā)帶頭拿出100元,村民湊錢1萬元。一圈上百斤重的電線,村民挽在肩頭往前拉……草王壩村,終于亮起了電燈。

黃大發(fā)又商量著修學校。沒有老師怎么辦?黃大發(fā)要求村里幾個上過中學的年輕人回來當代課老師,其中就包括他在外打工的小兒子黃彬權(quán)。拗不過父親的黃彬權(quán)回村里教書,一干就是十幾年。迄今,草王壩走出30多個大學生。

昔日的草王壩,如今已更名為團結(jié)村。近年來,在黃大發(fā)的精神感召下,團結(jié)村兩委班子帶領(lǐng)村民發(fā)展起中藥材、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精品水果,養(yǎng)起了肉牛、生態(tài)豬和蜜蜂,解決就業(yè)1100多人,人均年收入突破萬元大關(guān)。2019年底,團結(jié)村順利脫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清零。

在團結(jié)村,民宿、露營、農(nóng)旅基地等旅游項目陸續(xù)入駐。預計2022年7月通車的仁遵高速在團結(jié)村設(shè)了下道口。屆時,從遵義城區(qū)到團結(jié)村只需半小時車程,團結(jié)村的致富路將越走越寬。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