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推薦左傳成公十五年心得體會精選(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2 11:05:07 頁碼:8
推薦左傳成公十五年心得體會精選(3篇)
2023-01-12 11:05:07    小編:ZTFB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推薦左傳成公十五年心得體會精選一

但是《春秋左傳正義》對于初學文獻學的我來說,閱讀比較困難。甚至于對上文所提及的“注”、“疏”的含義,我也不甚了解。幸運的是,文獻老師前段時間剛好提及“注”、“疏”并講述了其含義,我方知:對古書的注解叫“注”,在注的基礎(chǔ)上再進一步作解釋就叫作“疏”。

對于此書的注,大多數(shù)我不是特別明了,因此我均是借助疏,即《正義》,來弄清文章的大概意思的。但我在書中卻看見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書中大多數(shù)采用杜預(yù)的注,而極少看見其他人所著的注,這個給了我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感覺。之所以會認為這個現(xiàn)象很奇怪,是因為在文選課上,老師通常會用毛傳、鄭箋、集傳等作為比較,然后取最佳解釋,而該書卻反其道而行。并且據(jù)文選老師所講,對《左傳》做過注的大有人在,如西漢劉歆、東漢賈逵、服虔以及隋朝劉炫等,并且也大有可取之處。但為什么孔穎達卻極少用其他人所著的注呢?于是我便去圖書館尋找答案,并從一堆書籍中找到了一個我認為說得過去的解釋。清人焦循的《春秋左傳補疏序》是這樣解釋的:“唐高祖之于隋亦踵魏晉之余習,故用預(yù)說作《正義》,而賈、服諸家由是而廢”。大概是因為唐高祖沿襲了魏晉舊習,所以孔穎達獨尊杜注,舍棄了其他人的注解。

眾所周知,“疏不破注”是著疏的原則。華中師范大學安敏博士曾對其做過解釋:“‘疏不破注’是指在一般情況下,疏必須維護注的觀點,以注為基礎(chǔ),在此基礎(chǔ)上解釋發(fā)揮,但不得對注進行糾正反駁”。文獻老師也曾說過“疏不破注”這個原則及其含義,而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的疏證過程中也始終堅守這個原則,這也是此書最大的特點之一。

而正是因為這個原則,使得孔穎達獨尊杜注,而獨尊杜注又使許多前人的有價值的注疏消失、亡佚,使白璧微瑕。

為了堅持原則,所以在知道各注存在爭議的情況下,選擇了支持杜注。如:“《左傳---隠公三年》:‘庚戌,鄭伯之車僨于濟?!薄墩x》曰:“案:‘檢水流之道,今古或殊。杜既考校元由,據(jù)當時所見,載于《釋例》,今一皆依杜。雖與《水經(jīng)》乖異,亦不復(fù)根尋也?!泵髦c《水經(jīng)》的說法不相同,卻用“今古或殊”這個簡單的理由簡單地帶過,并且不再找尋資料查證、找出正確的解釋,實在是有失偏頗?!安粡?fù)尋根”的態(tài)度也不利于我們讀者繼續(xù)探索、尋求正確合理的注解,此瑕疵之一。

為了堅持原則,所以在知道杜注存在錯誤的情況下,還是選擇避而不談。如:“《左傳---僖22年》:宋公將戰(zhàn),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矣。’”《杜注》:“大司馬固,莊公之孫公孫固也。”根據(jù)后文,可知“固”乃是“固執(zhí)、堅持”意,并不是杜注所解釋的莊公之孫公孫固;大司馬乃官名,這里指作大司馬的那個人。但孔穎達卻未對其進行修改,甚至未指出杜注的錯誤。這樣使得正義不夠嚴謹,此瑕疵之二。

為了堅持原則,所以在知道杜注缺乏依據(jù)的情況下,依舊言辭隱晦緩和。如:“《左傳---莊公三十年》:‘斗射師諫,則執(zhí)而梏之。’”《正義》曰:“杜此注與《譜》并以射師與鬭廉為一人,不知何據(jù)也?!薄安恢螕?jù)”說明孔穎達也認為杜注此言缺乏依據(jù),沒有材料支撐,但他也只是隨便一提,并沒有明確反對杜注。這樣做顯然有失偏頗,缺少客觀性,此瑕疵之三。

但又是因為堅持這個原則,使得注釋龐雜、內(nèi)容混亂的局面被避免了。孔穎達當然不是不懂變通之輩,在杜預(yù)沒有為其作注時,孔穎達也直接采用了前人的有價值的注作疏。這非但沒有違背“疏不破注”原則,而且也使得《正義》更加完備、具體、準確、客觀。

如:“《左傳---桓公九年》:‘享曹大子,初獻,樂奏而嘆?!┓蛟唬骸艽笞悠溆袘n乎?非嘆所也。’”正義曰:“服虔云:‘古之為享食,所以觀威儀、省禍福,無喪而戚憂必仇焉。今大子臨樂而嘆,是父將死而兆先見也。’”他把曹大子的哀嘆看作是其父將死的先兆,我認為此處孔穎達取服虔注疏是極好的。因為第二年曹大子的父親曹桓公便過世,曹大子即位,為曹莊公,剛好應(yīng)了那句“是父將死而兆先見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此書雖然有一些缺點,但在我看來此書的的確確是一部佳作。該書始終堅持貫徹“疏不破注”的原則,完全達到了著疏的標準。雖然在這個原則下存在著一些小缺陷,但那也是各種因素造成的結(jié)果,不管怎樣,總體上也是極其好的。并且孔穎達對《左傳》中一些杜預(yù)未著注處采用了服虔等人的注作疏,對原文進行了適當?shù)难a充說明,既未違背原則,又取其精華,也算彌補了一些缺陷。

閱讀完該書,我對文獻學的認識又更深了一步,對春秋時期的歷史、典故等也更加的了解,對著疏的原則、方法等也有所涉獵,實在是受益頗多。

推薦左傳成公十五年心得體會精選二

《左傳》作為史,在那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時代,所記錄的多是禮樂征伐;作為《春秋》的注本,其行文亦不外乎“春秋大義”。

“世道衰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洞呵铩罚熳又乱??!?《孟子·滕文公·下》)

撇開《春秋》是否為孔子所作不談,這里只是希望證明在《春秋》《左傳》文字的背后存在著一種思想理念。誠然,“以《春秋》為褒貶者,亂《春秋》也”。但史官記錄時所秉的原則必然體現(xiàn)了其時代的價值觀。比如《左傳》中很少提及女性,所寫不是可錄入《烈女傳》的“好女”便是亂倫敗德的劣女。再比如《左傳》中對管仲知禮的不斷描寫。當然最著名的例子便是“鄭伯克段于鄢”。

那是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正因這樣的時代,我感受到了史官的無情,“趙盾弒其君”的描述曾讓我感到戰(zhàn)栗,史筆無情,一言一行都有把尺在衡量,也是在那一刻,我體會到作《春秋》其背后的用心;戰(zhàn)栗過后,不禁為其熱情所感動。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與信念,很難讓人無動于衷。在風云變革的社會,堅守著自己的職責,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去踐行這種信念,微弱但固執(zhí)的守望著他們心中的大義。他們在寫下“君子曰:……”,內(nèi)心平靜否?寫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zhí)簡以往”(襄公二十五年)時,是否感到苦澀和自我感動?

“南史氏”一段讓人熱血翻滾。突然覺得他及他代表的那些史官,是種殉道者的形象。他們沒有力量去改變什么,也不能許諾什么,能做的只有苦弱的守望。

他們的悲哀是時代給予的??鬃右矠橼w盾可惜,嘆其“亡不過境”,可見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在當時漸力不從心。宋襄公留給我們的便是那個已逝時代的背影。如今他看起來是如此的可笑,不知歷史的車輪要踏碎多少執(zhí)著的心。

這些在今天看來,很能引起讀者的感觸。---十年將傳統(tǒng)的根斷了,亦將五四以來西學的根斷了。塊塊傷痕揮之不去,中國人陷入文明空城的困境中而不自知。終極追問的沖動沒有了,公正道義的界限模糊了,自我修善的意識淡漠了。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普遍面臨著信仰缺失的危機。這要修復(fù),絕非一兩本《左傳》就能解決問題的。但孔子作《春秋》以褒貶善惡,欲以其仁義禮智信來匡正社會倫理綱常秩序,此中大義是值得借鑒的。

有人或許會問,泱泱大國風范,這傳承了五千年的難道不是文化么?,若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解釋,文化一直存在,甚至,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會將我們新吸收的外來知識摧毀,只余下當時的激動或新奇。若從狹義上來說,這種文化在今天“拿來主義”的大潮下,已淪為一種工具。

文化同科學技術(shù)一樣需要進化。中國社會的確需要尋根,需要溯本,但這絕非簡單的回歸傳統(tǒng)。

今天的人們所面對的困境與過去不同。古人“感慨所寄,不過盛衰”,而今人是以一個獨立個體的身份來面對世界,他的孤獨感、空虛感,他的壓抑并不是傳統(tǒng)的那一套所能夠緩解的。

重塑價值體系迫在眉睫,而亟待建立的價值體系應(yīng)當是一種關(guān)心個體生存狀況的思想,它應(yīng)當是一種給與人應(yīng)對苦難的力量和信仰。當人們心懷一種信仰時,盡管無法改變世界,但世界終究是不一樣了。

懷揣春秋大義,《左傳》中這些可敬可愛的史官的努力,雖沒能改變社會,守住漸漸消逝的三代之禮,但卻給那個激蕩時代添上一抹不變的原色,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財富,讓我們迷茫時,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樣,或者單純的感動。

推薦左傳成公十五年心得體會精選三

一日晚,我還在梳理家里的書櫥,不經(jīng)意翻到一本自身之前的語文書,一時興起,就坐著地面上翻閱了起來,讀到在其中《左傳》的《鄭伯克段于鄢》一文,莊公,一出生即是母所惡;段,莊公之胞弟也,為其母所鐘愛。先王在世,其母便會有廢長立幼之意;莊公稱帝,段又恃父母的'關(guān)愛驕橫無忌。重臣們恐釀禍患,競相請除之,莊公卻處之泰然。莊公并并不是弄不懂段的禍心,但他的防范措施是,令其養(yǎng)癰成患,多行不義,必自斃。終于,段為莊公表層寬容的幻覺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軍伐京。好,機遇總算成熟了,莊公總算能夠順理成章堂堂正正地伐滅段叔而免除了來源于任何一方的斥責了。莊公有意放肆其胞弟的篡權(quán)的心,并而為發(fā)揮特長、造就機遇(自然是設(shè)定的陷阱),塑造之,正確引導(dǎo)之,令其案發(fā)后再予整理,其居心可以說險毒陰深矣。難怪有的人評述,鄭莊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聯(lián)絡(luò)到自身所從業(yè)的教育工作中,頗有感觸。一些頑皮頑劣的學員,并不是那麼想要征求老師的指責,有的則視老師的苦心勸誡為兒戲,更有的則果斷頂牛,她們對老師的教悔是那麼的抵觸。教育者見教育看不到成果,也就會有喪氣、慪氣的情況下:算了吧,使他去。甚至想,平時里雞蛋里挑骨頭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癢,不如穿皰徹底整治痛快?;蛟唬盒9懿涣怂?,未來讓社會發(fā)展去管他,讓法律法規(guī)去管他吧。君不見,并不是總算也是有那麼幾個人,果然被法律法規(guī)管到了嗎?

但我竊以為待人接物須當講為人正直,從師更應(yīng)尚師德師風,為傳道受業(yè)而放棄了文化教育的崗位職責,是為失德也。針對班中一些頑劣頑皮的學員,雖然有時候明知道一些話講了也是白講,但作為一名老師,教育乃是我的職責,我務(wù)必執(zhí)行自身的職責。

而學生們尤其是這些常常挨老師斥責的差生們呢,聽了這一段小故事,難道說也不生一點新的感觸?難道說還能開心于老師對自身的無論不談、或曰害怕管害怕問、或曰不肯管不肯問教生寫作文?難道說還能將老師對自身的這類聽之任之做為顯擺于伙伴的本事?難道說還能憎恨這些勇于教導(dǎo)大家的師長并伺機對她們施加對付?難道說竟期待教育你的老師變成鄭莊公?

鄭莊公此人,學員莫愛,老師莫學。

左傳讀書心得800字2

《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者稱《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是中國現(xiàn)存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迄于魯?shù)抗哪?前464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

讀《左傳》是特別增加我們學識的,是作為文學院的學生必讀的書籍,正好有這次機會,將自己讀《左傳》的想法做如下總結(jié)?!洞呵镒笫蟼鳌肥茄芯肯惹貧v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它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對后世的史學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補充并豐富了《春秋》的內(nèi)容,不但記魯國一國的史實,而且還兼記各國歷史;不但記政治大事,還廣泛涉及社會各個領(lǐng)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賬式的記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史書編纂方法;不但記春秋時史實,而且引征了許多古代史實。這就大大提高了《春秋左氏傳》的史料價值。有關(guān)于當時人民起義、戰(zhàn)爭、諸侯爭霸,制軍制改革,著名歷史人物事跡的記載以及春秋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時期甚至其以前歷史的重要史書。

《左傳》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民族交往的活躍和民族融和的進程。它大致記載了華夏族和華夏以外的各族的分布以及分支的情況;記載了這些民族在軍事上的沖突,政治上的交往和聯(lián)系,經(jīng)濟、文化上的交流以及廣泛的通婚,展現(xiàn)出春秋時期各族的大致狀況?!洞呵镒笫蟼鳌凡粌H是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左傳》作者重視交待歷史事件的原委,注意記錄各種歷史人物的政治主張,歷史見解的宗教觀點,《左傳》描寫人物細致生動,特別重視戰(zhàn)爭活動的記錄,它敘述的不少戰(zhàn)役的過程都已成為中國戰(zhàn)史的有名戰(zhàn)例。

《左傳》寫戰(zhàn)爭不單純地寫軍事行動,而是著眼于政治、注重戰(zhàn)爭的性質(zhì),爭取與國的援助、戰(zhàn)爭的政治動員與思想準備,表明作者把戰(zhàn)爭首先看作是政治問題而非單純的軍事行動問題。《左傳》在歷史表達上以寫戰(zhàn)爭、寫辭令尤其突出。如: 僖公22年的宋楚泓之戰(zhàn),先寫宋襄公兩次坐失戰(zhàn)機以至造成宋軍大敗的惡果;接著又寫出他為自己的指揮失誤而辯解,說什么“君子不鼓不成列”,“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的愚蠢做法。把宋襄公的迂腐固執(zhí)描寫的淋漓盡致。又如僖公28年的城濮之哉,這是一次規(guī)模很大的戰(zhàn)役。作者先寫楚晉雙方對戰(zhàn)爭形勢的估計,接著刻意寫了晉文公派人穩(wěn)住草、衛(wèi)二國,命晉軍退避三舍以報所謂的“楚君之惠”。最后,寫戰(zhàn)役的本身:晉軍以其下軍、上軍、中軍分別與楚軍的右?guī)?、左師、中軍對壘,最后寫晉軍先擊潰楚國的同盟軍陳、蔡的軍隊,然后一舉打敗了楚軍。作者不僅寫出了后發(fā)制人的戰(zhàn)略思想,而且還寫出了多種戰(zhàn)術(shù)的具體運用,使人有一種歷歷在目之感。

《左傳》在編撰上對編年體有很大的發(fā)展,有集中記錄一件事的本末原委的,有集中寫一個人的活動經(jīng)歷的。如隱公元年記鄭伯克段于鄢,就從鄭武公娶婦寫起,寫出了鄭莊公與其母其弟的矛盾的原委始末及事件的歷史結(jié)局。而僖公十三年則記錄了晉國公子重耳出亡的坎坷經(jīng)歷。這不僅豐富了編年體史書在記事、記人方面的容量,也有助于彌補事件經(jīng)過、人物活動被年代割裂的不足,增強了歷史表述的藝術(shù)性。

《左傳》是一部史學巨著。不僅是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長于記述戰(zhàn)爭。其聲律兼有詩歌之美,言辭婉轉(zhuǎn),情理深入,描寫入微,是中國最為優(yōu)秀的史書之一。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有些瑕疵。首先是較明顯地存在多體雜糅?!蹲髠鳌坊疽跃幠隇橹鞲桑瑫r兼采人物傳記、本末記事、以言述史等手法,且于此類人、事、言的記述中常常缺少時間界標以為限制,致使編年體式受到削弱。其次是評論尚未能完全把握歷史文體?!蹲髠鳌吩u論史事,基本上以禮的違合為標準,“禮也”“非禮也”一類論斷充斥全篇,還未能通過編年記事,從歷史的變化發(fā)展和統(tǒng)治的成敗得失來立論,讀后使人有誦倫理書之嫌,而少觀史策之得。最后是過多地收錄奇聞軼事和頻繁地使用遙體人情的筆法致使閨房私語、個人獨自、密至陰謀之類時有所聞。

《左傳》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古典著作,它開拓了中國記事、敘史許多新的方式和領(lǐng)域,是值得我們反復(fù)仔細學習的。

左傳讀書心得800字3

在《左傳》的世界中漫游,難免會遇到神與鬼,與鬼神世界相通的人是“卜”與“巫”。即便尊如王者,也要屈躬以問。

在《左傳》中記載的春秋史實現(xiàn)在閱讀起來更像是一個結(jié)構(gòu)嚴謹?shù)摹肮适隆?。在這些故事我無意于探究當初書寫之人是否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從閱讀《左傳》的文字中,其實讀者能感受書寫這些故事的人,對于文字本身所抱有的敬畏感。那么這些故事姑且先信之。

在《左傳》中記載的史實及故事中,其實還透漏著一個更大的知識體系,那便是“卜”與“巫”的世界。我們應(yīng)當相信在中國歷史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神與鬼和人是并行在大地之上的。在人的故事里,神與鬼的出現(xiàn)無疑是一種相當重要的制約力量和智慧來源。

余英時在《先知中國》這本書中有一個重要的提示:對于理解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與文化,需要跳出“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局限。因為在那時,儒家文化還遠遠未成型?;蛘哒f,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的源頭正是“卜”與“巫”的文化。即便在儒家有“不語怪力亂神”的傳統(tǒng),但我們可以肯定,孔子老先生所知道的有關(guān)神與鬼的故事并不比我們少,更為肯定的是,在孔子老師所熟知的“春秋歷史”中,神與鬼的故事要流傳下來的還要精彩。

在《左傳》所記載的春秋史實故事中,神鬼之說占據(jù)著相當大的份量。經(jīng)由神與鬼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主導(dǎo)歷史的推進與演變。在文本記載中出現(xiàn)的“卜”與“巫”,往往處在故事轉(zhuǎn)折之前。在一個看似普通的事件中,經(jīng)由“卜”與“巫”的介入和推演,常常會對之后幾年或數(shù)十年出現(xiàn)的局面作出預(yù)判,更為值得讓人深思的是,這些預(yù)判都具備一個共同的屬性:皆驗之!

當然這些與“卜”與“巫”有關(guān)的言論、說辭,都被謹慎的記錄下來,在我們閱讀這些卜辭和解惑之語時,往往會面對一大推被我們視為“不知所云”的內(nèi)容。而這一套卜辭顯然具備完整的話語系統(tǒng)。這套話語系統(tǒng)或者出自《易》,或者出自“卜”與“巫”者才能識別的經(jīng)驗,或者出自“卜”與“巫”對神鬼開示的推演。這些解說卜辭表現(xiàn)出高深莫測的樣子。閱讀的人都未必能知曉卜辭中到底藏有何種玄機。而對于王者而言,他們通過這些與鬼神相通的“卜”與“巫”,也只能聽到自己想到的那部分內(nèi)容。在“玄之又玄”的背后,不可知的命運設(shè)置了多種解答方法。

在“皆驗之”的前面,命運向每一個參與的人昭示了它巨大的不可測性。這些神與鬼的提示、卜與巫的預(yù)言在與命運相結(jié)合之后展開之后,顯示了其凌厲的殘酷性。而這種殘酷性又反過來讓每一個參與其中“卜”與“巫”更加的深信不疑。

如果遠距離的旁觀這些故事,故事中所參與的王者與僚臣更像是卜辭預(yù)先設(shè)置的棋子,卜辭在應(yīng)驗之時,能恍然大悟的人所剩無幾。而“卜者”與“巫臣”只是在一旁冷靜的觀看著發(fā)生的一切,并鄭重地用刀筆在竹簡之上寫上“皆驗之”這樣的總結(jié)性陳詞。

這些神鬼之說無一例外的會被人小心的記錄下來。在數(shù)年或是數(shù)十年之后,在驗證之時重新被人提起。這些神鬼之說不會一下子打開它的內(nèi)核,凡是參與的人,都是在事后才能得知這一切均是拜神與鬼所賜。即便這些神鬼之說最開始的時候僅僅是一個夢,或是一個征兆而已!在未來已經(jīng)在那時發(fā)生了……

在閱讀《左傳》中記載的故事中,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所講的“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就會逐步的成為一出又一出的獨幕劇。而這些史實又會讓人想起金斯堡在《嚎叫》中一句:我看見這一代最杰出的頭腦毀于瘋狂……

這一句式在春秋一段的歷史中被頻繁的套用在出現(xiàn)在《左傳》所記錄人名的命運上。在《左傳》中所記錄人名多達四千余人。而這部分有記錄的人名才是春秋歷史的參與者。對于大多數(shù)有史記述的歷史而言,95%的人都沒有參與到歷史當中去。而整部《左傳》所記載的不過是四百余年間不過區(qū)區(qū)四千余人的故事。其他的湮沒在青草黃土之下了。

《左傳》的精彩也正是在這里!在這四千余人的命運記載中,我們這些后世的讀者能看到另外一種中國的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與“儒家傳統(tǒng)”顯然不是一個路徑之上的。在《左傳》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文化,要更加的剛烈和勇猛。只是這部分傳統(tǒng)畢竟距離我們太久了,我們首先遺忘了!

在魯迅所言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句話中,當然也包括《左傳》所記載的這種傳統(tǒng)!

左傳讀書心得800字4

《左傳》之《燭之武退秦師》講述的是鄭國燭之武運用自己如簧巧舌,勸退秦國,從而解決了鄭國的亡國危機的故事。在燭之武對秦伯陳述利害時,其第一條理由就是“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乍一看,“越國以鄙遠”是不言自明的賠本買賣。燭之武都不屑得解釋,直接定性“君知其難也”。然則,其真難到這種程度嗎?

理清句意:“越國以鄙遠”,其意為“越過他國領(lǐng)土,以遠方作為自己國家的邊境”。領(lǐng)土遙遠,力不能及。容易為他人所趁,打下這土地得不償失。果然難也。既然如此,歷史上是否有此“越國以鄙遠”之事發(fā)生呢?

自然是有的?!稇?zhàn)國策》、《史記》都明確記載:魏國被趙國控制的上黨郡、韓國控制的河內(nèi)郡分割成東西兩部分。而上黨郡之于趙國,其實就是一塊飛地。即“越國以鄙遠”之地。因為這塊土地的存在,結(jié)合河內(nèi)郡的壓迫,曾經(jīng)強大的魏國頓時首尾不相顧。如果說魏國是“越國以鄙遠”政策的受害者,韓趙兩國毫無疑問享受了“越國以鄙遠”政策的紅利。由此可見,“越國以鄙遠”,并非一定無用處。關(guān)鍵在于,遠處的土地能否得到本土的支持。若是能夠,則不再是毫無用處“飛地”,反而會成為一顆釘子,深深嵌入敵人的心臟。

除此之外,軍事上同樣有此“越國以鄙遠”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睹鲗嶄洝酚涊d“靖難之役”時不得不提到“死守濟南的鐵鉉”。其堅定的守城意志,靈活的守城方法、無所畏懼的'守城心態(tài),令朱棣困在濟南城下,不得寸進。幸虧朱棣孤注一擲,千里繞行,直撲南京,才抓住萬分之一的機會,攻下首都,奪取政權(quán)。然而,這同時反映出鐵鉉的戰(zhàn)斗能力和濟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朱棣并非愿意直接撲向南京,乃不得已而為之。若然一旦到南京,遇到濟南城下之進退維谷狀,則兩面夾擊之形勢必成?!澳暇扉Α獫稀钡男蝿莩霈F(xiàn),濟南之于南京,則是“鄙遠”。朱棣幸運而成功,但有差池,此“鄙遠”則成為催命之地。

鐵鉉“不敗而敗”。朱棣稱帝后,其本人被凌遲處死,其妻女入教坊司。亦足見“濟南之役”給朱棣的強大陰影。設(shè)若此飛地無用,其何必死啃硬骨頭,直接繞道即可。正因為“鄙遠”太有用,才不得不硬著頭皮上。故“越國以鄙遠”其真荒誕嗎?

時至近代,再看我軍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創(chuàng)立的革命根據(jù)地。它們多在各省交界處,換言之,土地多不相連。若將各個根據(jù)地視作統(tǒng)一的“國”,則彼此之間皆為“越國以鄙遠”。但隨著戰(zhàn)斗的不斷進行,互相支持,彼此呼應(yīng)。根據(jù)地不但沒有消亡,反而逐步壯大,日成交融。由此可見,“越國以鄙遠”并非絕對死路。

今日,“阿拉斯加”仍然是美國的飛地,遠離美國本土。至于夏威夷等更不待言。本土影響力才是關(guān)鍵,飛地“鄙遠”并非核心概念。推而廣之,秦國所謂“遠交近攻”其本質(zhì)上亦可認為是“越國以鄙遠”的手段。遠交者,互相聯(lián)絡(luò),互不攻打也。既不攻打,雖曰非本國,其亦類本國。畢竟,領(lǐng)土之意,不唯在土地本身,更在于“影響力”輻射范圍。

美國飛地阿拉斯加

綜上所述,“越國以鄙遠”,確有難處,卻絕非不通之死路。本土強大,遠疆亦安。彼此呼應(yīng),瓜藤枝蔓。飛地鄙遠,亦可安然。

由此概念往外繼續(xù)延伸,所謂非本身專業(yè)學習的內(nèi)容是否仍要學習?譬如經(jīng)濟學專業(yè)的學生,學習文學是否“越國以鄙遠”,不務(wù)正業(yè)呢?物理學家精研“小提琴”是否是“越國以鄙遠”,玩物喪志呢?或當思之,不可不察也。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