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古詩情景朗讀論文范文如何寫 古詩詞朗誦素材(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5 17:31:05 頁碼:12
古詩情景朗讀論文范文如何寫 古詩詞朗誦素材(九篇)
2023-01-15 17:31:05    小編:ZT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古詩情景朗讀論文范文如何寫一

古詩詞是我國燦爛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們大都具有語言優(yōu)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的特點。在語文教材中小學、初中都會滲透到,而且每一個學期都會有。可想而知,古詩詞教學的重要。

那么,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詞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詞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呢?

我認為,在學習古詩詞中,要欣賞詩詞的意境才能得到精華。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詩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礎。所以我們要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會。這也是我在這次學習后的一點體會。

怎樣更好地組織教學,讓孩子們領略古詩詞的美首先要讓孩子們反復吟誦,感受語言美。古詩的語言精確、凝煉。每首古詩的字數(shù)有限,因而詩人十分講究用詞的精當確切、凝煉含蓄,有時一字一詞,包含極豐富的內(nèi)容。

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古詩的形,讀出古讀的神,讀出古詩的味。用z老師的話講就是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地誦讀,就是因聲解義,因聲傳情,因聲求氣的誦讀,就是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的誦讀,就是眼與口謀,口與耳謀,耳與心謀,心與神謀的誦讀。從這個意義上講,古詩的美有50%是吟誦出來的,是朗讀出來的。

其次,深入理解,體驗情趣美。古詩經(jīng)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例如《村居》一詩教師通過散文詩似的語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讓學生從教師如詩的語言中得到熏陶。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歷是再學習最大的資源庫,教學中啟發(fā)孩子巧妙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記憶,孩子們從教師、學生的描述中喚醒對春天的記憶。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風箏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礎,順理成章地進入春天這個美好的情境中,在學習古詩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感悟到詩中的樂趣,情趣。

最后,拓展延伸,領悟意趣美。文教學得法于課內(nèi),延伸于課外。古詩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情感,更是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支瑰寶,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誦讀古詩的興趣。這次的五堂課,每一位老師都很好地進行了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突破教學內(nèi)容的單一性。

時間雖短,收獲頗豐,讓我對古詩詞吟誦有了全新的認識?!傲粜奶幪幗詫W問”,只要留心做一個有心人,我的古詩詞教學之路會越走越敞亮。

有關古詩情景朗讀論文范文如何寫二

通過回顧與整理課內(nèi)外古詩,使學生養(yǎng)成自我復習、積累古詩的習慣。我還嚴格遵循了以下三個復習原則:復習過程要簡約,復習方法要整合,復習內(nèi)容要全面。另外,為了避免復習課枯燥無味,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設計過程中力求強調(diào)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復習氛圍中讀詩句、曉詩意、記詩句、用詩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的古詩文化的熱愛之情。

1、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幫助學生整合歸類古詩。

2、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復習,重溫詩句,學以致用。

3、學會靈活積累、運用古詩,養(yǎng)成自覺閱讀與積累古詩的良好習慣。

4、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的古詩文化的熱愛之情。

1、學會整合歸類所學過的古詩。

2、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shù)魅力。

復習準備: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古詩歷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千百年來傳誦不衰,深受人們喜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詞大會,領略古詩詞的魅力。(板書課題:古詩詞)

二、交流方法,靈活積累

1、過渡:我們學過的古詩也很多了,猶如一個繁花似錦的百花園,大家是如何背誦古詩的呢?相信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絕招,誰愿意把你的絕招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板書:記憶古詩的方法)

2、學生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師隨機板書:熟讀成誦法、古詩吟唱法、理解記憶法、看圖記憶法等。

3、學習歸類列表法。

(1)回顧本學期的課內(nèi)外古詩有哪些?生答。(課件出示)

(2)師生配合,利用思維導圖板書整理并復習背誦課外古詩

三、分組梳理課內(nèi)古詩

1每組利用思維導圖框架梳理一首詩,包括作者、朝代、內(nèi)容、表達思想。

2、組內(nèi)交流。

3、全班展示。教師隨機板書,梳理課內(nèi)古詩。

四、闖關比賽

1、過渡:在小組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起復習了本冊書的課內(nèi)古詩,但老師知道,大家的詩詞儲備絕不僅僅限于課內(nèi),老師特意準備了一次闖過游戲。希望同學們在闖關過程中能大顯身手。預祝你們小組闖關成功!

2、出示課件。

第一關:吟詩對對。

(1)舉頭紅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落三秋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作白玉盤。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花送遠香。

(5)臨行密密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暖睡鴛鴦。

第二關:金睛火眼。

細心觀察,找出詩句中的錯別字。

(1)不知細葉誰栽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新荷浮水層層碧,小草慢坡片片青。

(3)兒童放學回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4)路人借問搖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5)遲日江山立,春風花草香。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頭。

第三關:巧妙運用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也會隨口吟誦。請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詩句?

(1)爸爸刮胡子,過兩天又長出來。小明幽默地說:“_______________?!?/p>

(2)春天柳樹長出了嫩綠的葉芽,垂掛著萬千根枝條,我不禁想起賀知章的詩句“_______ ___ ___?!?/p>

(3)“_______ , ___ _ _?!蔽覀円獝巯ЪZ食,因為每一粒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苦勞動得來的。

五、總結(jié)梳理

1、組織學生對照板書總結(jié)本節(jié)課內(nèi)容。師:今天的復習課,同學們表現(xiàn)非常積極,不但復習了學過的古詩,還領悟了不少的復習方法。

六、遷移運用,課上練筆

1、師:大家看,思維導圖不但能幫助我們整理記憶、背誦更快,還能幫助我們梳理知識,把握重點。我們要學著畫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古詩詞用簡練的語言,表達的意境卻意味深長,如果我們在說話、習作時能恰當運用,就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景物、一些畫面、一件事情讓你想到了哪句古詩呢?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在寫話之前先畫一畫思維導圖,把思路整理清楚,寫話的時候就不會東拼西湊、思路混亂了。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吧。

2、指名展示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寫話練習

2、自主選擇

(1)課下再搜集兩首你喜歡的詩整理在采蜜集上;

(2)自由選擇一首古詩做詩配畫。

有關古詩情景朗讀論文范文如何寫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xxx》。下面我將分六大板塊就本課題進行說課:板塊

《xxx》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x年級x冊第x課,本組課文以xxx為主題,這篇課文通過寫xxx表達了作者xxx的情感,該組是以“——”為主題展開的。古詩的內(nèi)容,贊美了什么——板塊

根據(jù)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本組課文訓練的意圖,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結(jié)構(gòu),我將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目標:(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充實)

1、認識—個生字,會寫—個生字,正確讀寫“——”等詞語。

2、背誦、默寫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nèi)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和學習古詩的好習慣。板塊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jié)合古詩教學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1、誦讀古詩并默寫。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同時“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將分別從教法和學法兩方面進行闡述。

板塊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诖?,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創(chuàng)設情景法、講授法、引導想像法、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創(chuàng)設情景法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法可以系統(tǒng)的傳授知識,充分的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此外,我還借助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

學法上,我貫測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流程及其設計理念。板塊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難點,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疏通生字,讀通詩文。我緊扣讀通二字下功夫,先讓學生自讀自學生字,教師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進行指導。在掃除生字障礙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劃分古詩節(jié)奏,自由讀詩。通過個別讀、范讀、齊讀等方式來幫助學生讀通詩文。

(三)讀懂詩文,感悟詩情。指導學生在自讀古詩的基礎上,對照注解想想每句是的意思,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在頭腦中把文字轉(zhuǎn)化為畫面,從而體會古詩的意境。

(四)朗讀訓練,讀出感情。我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學生要想真正地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就必須多讀多悟。為了指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古詩,我將配上優(yōu)美、舒緩的樂曲,渲染氣氛,達到在朗讀中獲得審美感受,在朗讀中自然成誦。

(五)課后延伸

課后延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1、背誦及默寫古詩

2、課后收集并積累其它相類似的詩詞。

板塊

一個良好的板書設計具有直觀系統(tǒng)的特點,并及時體現(xiàn)教材的知識點,便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我的板書設計如下:(用紅白兩種粉筆,紅色概括重點詞語)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從六方面對本課題的分析和理解,我的說果完畢,謝謝你們!

有關古詩情景朗讀論文范文如何寫四

宋·朱淑真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

盧桔垂金彈,甘蕉吐白蓮。

唐·賈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明·朱瞻基

景雨初過爽氣清,玉波蕩漾畫橋平。

穿簾小燕雙雙好,泛水閑鷗個個輕。

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唐·耒鵠

綠槐影里一聲新,霧薄風輕力未勻。

莫道聞時總惆悵,有愁人有不愁人。

宋·陸游

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

數(shù)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唐·高駢

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唐」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古詩翻譯:懶得搖動白羽扇來祛暑,裸著身子呆在青翠的樹林中。脫下頭巾掛在石壁上,任由松樹間的涼風吹過頭頂。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古詩翻譯:烏云上涌,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唐·裴度

登樓逃盛夏,萬象正埃塵。

對面雷嗔樹,當街雨趁人。

檐疏蛛網(wǎng)重,地濕燕泥新。

吟罷清風起,荷香滿四鄰。

古詩翻譯:登上樓臺躲避盛夏的熱浪,看到塵埃中一片忙碌的景觀,突然響起雷聲,就像在怒斥對面的樹一樣,隨著雷聲猛下大雨,把街上的人四散趕走。陣雨過后,屋檐上疏落的雨水滴把蛛網(wǎng)弄得沉重重的,地上濕漉漉的,連燕子筑巢所銜的泥也是新鮮干凈的。剛吟完詩就有清風吹過,帶來荷花的香氣滿四周。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古詩翻譯: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仿佛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谷的香氣里,大家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仿佛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詩人急急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彎,茅店忽然出現(xiàn)在他的眼前。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古詩翻譯:綠葉茂盛,樹蔭下顯得格外清涼,白晝比其它季節(jié)要長,樓臺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風輕輕吹拂色澤瑩澈的水晶珠簾,而滿架的薔薇散發(fā)出一股清香,整個庭院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宋·戴石屏

乳鴨池塘水淺深,

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

摘盡枇杷一樹金。

有關古詩情景朗讀論文范文如何寫五

課型: 古詩詞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

說說詩句的意思。

讓學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讓學生說說詞語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運用插圖和教師的導語帶入詩的意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

1、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2、多媒體課件

3課時

有關古詩情景朗讀論文范文如何寫六

1、會寫一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3、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體現(xiàn)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能熟讀詩句,理解詩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感受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錄音機,小黑板。

同學們,你們曾經(jīng)了解過這個人嗎?板書:李白[唐]。你對他了解多少?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于李白的資料:

出示小黑板: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的詩氣勢磅礴、情感奔放,想象豐富,大膽夸張。因此被稱為詩仙。今天,我?guī)硪皇姿麑懙脑姡贿^,我要把它唱出來,你們想聽嗎?(想聽)聽了之后,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的境界當中。

(一)整體感悟

1、學古詩,要先學會怎樣去讀。老師先讀,請拿出筆畫出這首詩的節(jié)奏。

2、根據(jù)你畫的節(jié)奏,讀一讀

3、誰來讀給大家聽。

自學詩意:真好,我們都能讀通、讀順了。讀完了這首詩,你讀懂了什么呢?現(xiàn)在就請你拿出筆,劃一劃你讀懂的字、詞、句。

探究詩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你們來匯報詩意,老師來作畫好嗎?誰先來。

匯報a:我讀懂了“天門”就是天門山?!俺本褪情L江。天門山斷開了是被長江沖開的。

師:這里的”斷”字是什么意思?看看圖說明這山怎樣?怎樣能讀出這種險的感覺來?(生:斷字要重讀。)學生自讀?!伴_”字又是何意?是說明這江水怎樣?怎么能讀好這句。(生:斷和開都要重讀。)

匯報b:我讀懂了“碧水”就是指“碧綠的江水”“碧水東流至此回”就是碧綠的江水向東流至這就回旋了。師:這里的“回”字當什么講?邊打手勢邊讀詩。問:長江東去不復返,為什么到這就回旋呢?怎樣能讀好它。師相機板畫。

匯報c:兩岸青山相對出:兩岸綠綠的。山相對著聳出來。師:指導書寫”岸”。這里的“出”字當什么講?你認為這山有什么特點?怎樣去讀這句?這山真綠啊!讀。這山真高啊,再讀。這山真險??!大聲地讀。師相機板畫。

匯報d: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單的一只船從天邊漂過來。師;這是誰的船呢?李白乘船來到天門山,看到這般景色,心情會是什么樣的呢?怎樣能讀出這種心情來。師相機板畫。

總結(jié):孩子們,我們隨著詩句瀏覽了天門山的景色。一首詩一幅畫。你們看這景色美嗎?老師再來吟誦這首詩。讓你閉上眼睛,用心地想想這番美景吧!

:李白不愧為“詩仙”啊,你們認為這首詩寫得怎樣?好在哪?想不想看看后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出示評價:(一起來讀。)這首詩表現(xiàn)了一種洶涌奔騰,急流回蕩,雄山對峙,江水天來的氣勢。問:你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a:從“天門中斷楚江開”這句詩中,我感受到了洶涌奔騰的氣勢。師: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這水真。。誰能讀出這種氣勢來。這種力量真。。加強語氣,誰再來讀。

b:我從“碧水東流至此回”能感受到急流回蕩的氣勢,師引:同學們,我們再來聽聽水回旋時的聲音。聽完之后,你能感受到什么?師:洶涌的江水聲,震耳欲聾,讓我們大聲地讀出來。浩浩蕩蕩的楚江又在天門山下,流轉(zhuǎn)盤旋。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再讀。

c:我從“兩岸青山相對出”感受到了雄山對峙的氣勢。師:天門山夾江對峙,高大雄偉。去匆匆這山的形勢又是多么險要啊。能讀出來嗎?

d:我從“孤帆一片日邊來”感到了江水天來的氣勢。師:浩浩蕩蕩的江水載著李白的船一同向天山趕來,此時此刻李白的心情多么地激動,多么地愉悅。怎樣能讀出來?

總結(jié):是啊,這是一番壯觀的景象,這更是一種宏大的氣勢。不光是李白,誰能不對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感嘆呢?現(xiàn)在,就請你用聲音來抒發(fā)這種情感吧,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孩子們,正因為天門山的美景讓李白感動,所以他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寫下了另外一首詩《天門山》誰來讀,從這首詩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天門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雙峰自相對,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總結(jié):孩子們,學完了本課,我們不僅懂得了詩意,更應該學會怎樣去學古詩。請回顧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學詩的?最后讓我們齊讀古詩來結(jié)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

[唐]李 白

有關古詩情景朗讀論文范文如何寫七

說教材

《村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意濃濃,令人神往的農(nóng)村春景圖,草長鶯飛,拂堤楊柳,抬眼望去,滿眼翠綠,空氣中彌漫著清清草香、泥香,孩子們急不可待地迎著東風放起了風箏,孩子們也把歡樂,把希望放飛在了春天里,《詠柳》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千古佳作,詩人用獨特的筆觸描寫了春天的柳樹,歌頌和贊美了春天的創(chuàng)造力。

說學情

2年級的學生好動,許多行為習慣還正在培養(yǎng),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開學時。但是他們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shù)人思維活躍,學習的興趣較濃,但是他們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且本班學生不善于舉手發(fā)言,一小部分學生會也不舉手。

說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

2、圖文結(jié)合,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

3、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三個目標是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出的。三項目標中,我把正確認讀生字作為學習重點,因為2年級的教學重點始終是識字、寫字。難點為圖文結(jié)合,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在朗讀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樂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說教法、學法

1、創(chuàng)設情境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通過圖畫再現(xiàn),語言描述,帶領學生進入真實的生活情境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朗讀體驗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讀是最行之有效的閱讀手段,讓學生喜歡讀書,學會讀書。通過反復品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以上的教學方法都將滲透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說學法

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學生以畫助記、合作交流、朗讀體驗的學習方法。

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首先采用提問式,春天已經(jīng)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誰愿意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老師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們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課件感知春天,直接導入課題《村居》,隨機認識“村”這個字。

(二)在讀通讀順中學習字詞首先老師范讀課文,讓學生注意每個字的音,為下面學生自由讀古詩做了鋪墊,同桌互相認讀生字、朗讀古詩。其次是指導學生看圖,引出本節(jié)課要求認識的字詞,認讀生字利用各種方法,在學習字詞的時候,巧妙的理解詞語的意思,最后引出詩句,進行朗讀。這樣由字到詞到句就簡單多了。

(三)在入情入境中誦讀首先想象著春天美麗的景色進行朗讀,其次劃分節(jié)奏指導朗讀,在讀通順、讀出節(jié)奏感之后再進行聯(lián)系生活,指導有感情朗讀。最后就是引導背誦。

在拓展延伸中積累語言把你搜集到描寫春天的古詩,讀給大家聽一聽。然后進行小結(jié),《村居》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還有很多詩人曾經(jīng)贊美過美麗的春姑娘呢!請同學們課后繼續(xù)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教學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積累朗讀,使學生在拓展延伸中學會積累?!?/p>

(四)指導書寫本節(jié)課要求會寫的生字有3個。先讀拼音,數(shù)數(shù)有幾畫,觀察關鍵筆畫的占格位置,指導豎心旁的寫法,師范寫,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擴詞,課堂展評。

有關古詩情景朗讀論文范文如何寫八

文本分析:

《出塞》是一首懷古傷今的感時之作,它通過描寫月照邊關時戍邊士卒思慕良將的強烈感情和報國建功的愿望,抨擊了唐玄宗開元年間邊將無能,致使邊釁四起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詩人王昌齡誠摯的愛國熱情。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zhàn)爭生活做了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將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jié)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涼州詞》同樣是一首邊塞詩,作者是唐代的王翰。詩歌前兩句通過描寫“葡萄酒”“夜光杯”和“琵琶”等帶有鮮明邊塞特色的事物,渲染了出征前盛大華貴的酒宴以及戰(zhàn)士們痛快豪飲的場面;后兩句借將士的心聲吐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豁達和奔放的思想。本詩寫的雖是艱苦荒涼的邊塞生活,但語言明快,體現(xiàn)了大唐盛世的氣象。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之情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直抒胸臆,提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崇高境界;后兩句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quán)者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僅二十字,卻巧用典故,可謂字字珠璣。

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三首與戰(zhàn)爭有關的古詩,因此對于古詩學習的一般技巧,如朗讀、想象、背誦等,都需要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此外,課內(nèi)生字的讀寫和認識,詩歌內(nèi)容、情感的體會與賞析,也是課堂上的重點。同時,教師也可補充活動教學,如誦詩會或賽詩會等,借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塞、秦、征”等8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會寫“詞、催、醉”等10個生字。

2.通過看注釋、查工具書、查閱詩歌寫作背景等方法,準確地理解詩意,把握詩情。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三首古詩,默寫《出塞》和《夏日絕句》。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濃濃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

2.讀悟結(jié)合,體會詩歌氛圍,激發(fā)學生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豪情壯志。

教學難點:

1.通過看注釋、查工具書、查閱寫作背景等方法,準確地理解詩意,把握詩情。

2.比較三首古詩的異同。

課時安排:2課時

出塞

1.認識本課“塞、秦、征、還”4個生字,會寫“塞、秦、征”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結(jié)合注釋、工具書和寫作背景理解古詩,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3.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增加對和平生活的熱愛之情,體會邊塞詩的風格。

1.反復朗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

2.體會詩人同情戍邊將士、渴望和平的情感態(tài)度。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引導學生形成單元整體印象,從單元整體學習目標過渡到課文學習。

導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边@句話想必你們中不少人都聽過,它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詞語來概括它的核心內(nèi)容,那就是“愛國”。說到愛國,你們會想到什么?(學生自由表達,引導學生說出愛國的詩歌)沒錯,愛國的表現(xiàn)有很多,這個單元我們就將去誦讀一批愛國詩歌,去認識一群愛國詩人,去感受一片愛國的熱土?,F(xiàn)在,就讓我們步入詩歌的世界,去品一品古人的愛國之情。

2.播放朗讀音頻,學生聽讀三首古詩,觀賞插圖,進入古詩情境。

3.出示《出塞》課件。齊讀詩歌,校準字音,理解詩題。

過渡:“塞”是一個多音字,在這里讀“sài”,指軍事要地,即邊關、邊塞。“出塞”的意思是到邊防線上去戍守邊疆,它是漢朝樂府詩舊題,內(nèi)容多與征戰(zhàn)有關。由此可見,《出塞》這首詩很可能寫的是什么?(寫邊關的戰(zhàn)爭見聞、感想)

知識補充:“樂府”在兩漢時是指主管音樂的官府,它主要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chuàng)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后來變成一種帶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指名學生介紹作者,教師補充歷史背景。

王昌齡(698—756) 字少伯,一說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開元、天寶年間詩名甚盛,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尤擅七絕,其詩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他也因此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歷史背景 盛唐開元、天寶(713—756)數(shù)十年間,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繁榮時期。當時因西北邊疆的征伐、守衛(wèi)而產(chǎn)生的戰(zhàn)爭層出不窮,征戍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許多詩人從不同角度接觸并描寫了這一題材?!冻鋈愤@首詩就是詩人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

2.學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課件出示閱讀交流的要求。

(1)讀準字音,識記生字。

(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小組交流。

3.檢查交流情況,重點識記、書寫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糾正字音,識記生字。

會寫的字:出塞(sài) 秦(qín)時 長征(zhēnɡ)

會認的字:未還(huán)

方法拓展:“還”是多音字,可以通過組詞造句進行辨別;“塞”的讀音可聯(lián)系之前所講,再次進行鞏固。注意讀準前鼻音“秦”,翹舌音和后鼻音“征”?!叭⑶亍笨梢杂眯谓直嫖龅姆椒ㄟM行識記,“征”可以運用生字加減法進行記憶。

◆形近字示例:

塞(塞外)——寒(寒冷)

賽(比賽)——寨(山寨)

◆生字加一加:

彳+正=征

(2)播放生字書寫視頻,提醒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筆畫及筆順。

(3)教師示范寫生字,學生進行書寫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4)教師示范朗讀,學生嘗試劃分節(jié)奏,吟誦詩歌。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課文配圖,引導探究。

過渡:同學們朗讀得非常流利,也非常有節(jié)奏,讀出了詩歌特有的韻味。但是對于情感的把握,我覺得還不夠精準。下面讓我們再次走進詩歌,通過了解詩歌大意來感受詩人的情感。

2.分小組查閱相關資料,通過交流了解詩中涉及的歷史知識。

明確:(1)秦、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個朝代,它們距唐朝有七八百年的時光。

(2)“飛將”指李廣。李廣是西漢著名的軍事將領,一生都在邊關御敵,以驍勇善射、智謀超群著稱,匈奴稱他為“飛將軍”。漢武帝在位時,派他鎮(zhèn)守右北平,匈奴聽說他來了,都畏懼得爭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內(nèi)。(可補充詩歌《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3.看圖想象,引導學生說一說詩歌描繪的畫面。

示例:荒遠蒼涼的塞外山峰在夜色中隱約可見,一輪皎潔的明月照著邊關的漠漠黃沙。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跋涉來戍守邊關的戰(zhàn)士們,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面對一輪明月,他們靜靜地思索著,思念著……

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1.教師教學“秦時明月漢時關”。

(1)理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意思。詩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勾勒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包含著詩人怎樣的情感?

預設:詩人從描寫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和“漢”加以修飾,使意境更加高遠,把讀者帶到了遙遠的古代,同時也引人深思:秦漢以來,邊防戰(zhàn)爭接連不斷,一直持續(xù)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這里“秦、漢、月、關”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屬于“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方法拓展:“互文”即古代詩文中的相鄰的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jié)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如《木蘭辭》中的“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前句省略了“壯士百戰(zhàn)死”,后句省略了“將軍十年歸”,這兩句表達的意思是“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zhuǎn)戰(zhàn)多年勝利歸來”。

(2)想象畫面,串講詩意。

過渡:這一句設定了本詩的大背景,奠定了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讓我們走入那個寂靜的月夜,走近那些守衛(wèi)在荒涼的關山的戰(zhàn)士,去體會他們內(nèi)心的情感波動。

2.教師引導學“萬里長征人未還”。

(1)引導學生理解“萬里長征人未還”中蘊含的情感。這里的“人”指的是誰?他們在哪里?他們在干什么?一句“人未還”讓你想到了什么?

預設:“人”是“征人”,他們在“萬里”之外的邊關戍守,為維護國家和平而默默奉獻?!叭f里”雖是虛指,卻突出了空間的遼闊,點明了邊塞的遙遠。“人未還”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難,透露出作者對守衛(wèi)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無比哀嘆和同情。

(2)出示戰(zhàn)爭過后的畫面和相關詩句,學生自由發(fā)表感想。

預設:戰(zhàn)爭在你眼里是怎樣的?(悲慘、恐怖、可怕)假如你是征人,面對戰(zhàn)爭,你心中會做何感想?(恨、渴望、愁、盼、苦、思念家人……)你會生出怎樣的愿望?(回家)假如你是征人的親人,你會想些什么?(期盼征人平安歸來)

3.小組交流,學習“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這兩句講了什么?你從中讀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寫詩人的希望,只要有漢朝李廣這樣的英雄在,匈奴就休想入侵我們的疆土,殺害我們的同胞。詩中透露出詩人期望戰(zhàn)爭早日平息、向往美好安寧的生活的情感。)

(2)詩人借李廣這個典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以古諷今,正是由于現(xiàn)今朝廷用人不當,使將帥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長燃、征人不還的局面。詩人提李廣,是希望唐王朝能任用像李廣那樣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來抵御侵擾,保障邊關的和平與安寧。)

4.把握情感,朗讀回顧。

小結(jié):這首詩跨越時空的界限,將秦漢以來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邊關所進行的戰(zhàn)爭都概括起來,反映出詩人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哀嘆之情,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使國家得以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下面,讓我們再次誦讀這首詩,品味詩人那誠摯的愛國情。

五、朗讀悟情,背誦積累

1.個性朗讀。

過渡:詩是沒有譜曲的歌,通過反復誦讀,我們能感知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出塞》這首詩從秦漢時的月色和關塞寫起,營造出時光流逝、物是人非、戰(zhàn)爭依舊的痛苦畫面,再采用以古諷今的手法,含蓄、深沉地抒發(fā)詩人對國家安危的關注?,F(xiàn)在,假如你就是詩人王昌齡,你會用怎樣的朗讀方式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呢?試著比比吧!

2.學生配樂朗讀比賽。(學生朗讀展示、評價,最后全班齊讀收尾)

3.想象畫面,結(jié)合板書,學生試背詩歌。

4.課堂回顧,總結(jié)方法。

小結(jié):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出塞》這首古詩,認識了一位詩人。大家用構(gòu)詞法理解了詩題,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朗讀了詩文,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結(jié)合注釋理解了詩歌大意,并在相互交流中體會了詩歌意境,感悟了詩人的情感。下一節(jié)課上,我們將用類似的方法,一起學習《涼州詞》《夏日絕句》這兩首詩。

5.延伸拓展,作業(yè)設計。(出示課件:學生自選作業(yè))

(1)畫:畫一幅邊關月夜戍守圖,表現(xiàn)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2)寫:默寫古詩《出塞》,完成一幅書法作品。

(3)找:另找一些描寫戰(zhàn)爭的古詩,試著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

(4)學:搜集王昌齡的故事和詩歌,進一步了解詩人,體會詩人傳達出的情感。

涼州詞/夏日絕句

1.認識本課“琵、琶、杰、項”4個生字,會寫“詞、催、醉”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

3.結(jié)合注釋、工具書和寫作背景理解古詩,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1.反復朗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

2.通過文本的分析、比較、欣賞,培養(yǎng)學生對比閱讀的意識。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抽查背誦《出塞》,齊背。

導語: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出塞》這首詩。誰能準確流利地把它背出來呢?

2.再次歸納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入新課。

過渡:大家背誦得十分流利。學習這首詩的過程你們還記得嗎?(認生字、解詩題、讀詩文、明詩意、悟詩情)這節(jié)課,我們將運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涼州詞》和《夏日絕句》這兩首詩。我們先來看看《涼州詞》。

二、學習古詩,掌握方法

1.理解詩題,了解詩人。

(1)理解詩題。

《涼州詞》即涼州歌的唱詞,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唐開元年間,隴右節(jié)度使郭知運收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漢化版,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chǎn)生的地名為曲調(diào)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diào),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如王之渙、王翰、張籍等,其中最有名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又名《出塞》。古代所指的涼州就是現(xiàn)在的甘肅省武威市。

(2)介紹詩人。

王翰(687—726) 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代邊塞詩人。其詩以邊塞詩見長,詩風壯麗酣暢,《全唐詩》錄存十四首。他善于描寫邊塞生活,這首《涼州詞》是他的代表作。

2.初讀古詩,疏通字音、把握節(jié)奏。

(1)學生借助拼音認讀生難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爭取讀出古詩的韻律。

(2)教師檢查朗讀情況,教學生字。

[催]可組詞“催促、催生”。這是一個形聲字,“崔”是聲旁,可借此記憶生字讀音;意思是“使趕快行動”或“使事物的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加快”,可以用動作來揭示詞義,也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理解詞義。

[醉]“酉”表示“酒”,“卒”表示“極點、極端”,二者合起來就是“酒喝到極端”的意思,這也是“酒”字的本義。從本義中又引申出“沉迷、用酒泡制食品”的意思??梢越M詞“沉醉、醉蝦”等??梢杂蒙旨訙p法的方法幫助記憶,也可以拓展“碎、粹、悴”等形近字。

[琵琶]一種彈撥樂器。音同“枇杷”,可用同音詞辨別的方法幫助識記讀音。

易錯字音:“詞”“催”“醉”均為平舌音;“琵”“琶”聲母均為“p”。

易錯字形:“催”右下有四橫,不要少寫;“醉”左邊的“酉”不要漏寫里面的短橫。

(3)學生邊聽朗讀邊劃分節(jié)奏,模仿朗讀,讀出停頓、節(jié)奏、韻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3.圖文結(jié)合,誦中會意。

(1)小組自由學習,合作探究。

閱讀與交流:

①結(jié)合課文注釋,理解詞義、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②小組內(nèi)討論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把疑難問題記下來。

③小組內(nèi)交流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2)觀察圖片,理解詩句。

a.對照配圖細細品味,詩中描寫了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人們的心情可能是什么樣的?你有什么感受?

過渡:邊塞詩的數(shù)量很多,名篇也不少,為什么本詩能在眾多的邊塞詩中脫穎而出,被大家推崇呢?讓我們一起品味王翰眼中的邊關情、邊關景,一同解開這個疑惑吧!

b.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

①展開想象,描述詩句的畫面。(醉人的葡萄酒盛放在精致的夜光酒杯中,在營火的照耀下閃爍著晶瑩的光,香甜的酒味彌漫在整個軍營中)

②詩人為何要選擇“葡萄酒”和“夜光杯”進行描述?(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涼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魯番,那里就是盛產(chǎn)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選擇這兩個帶有極強的邊塞色彩的意象,恰當?shù)攸c明了“邊關”這個特殊的地點)

③這樣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將士們碰杯、歡笑、勸酒,大家都十分開懷)這時的氣氛是怎樣的?(歡快、熱鬧)

小結(jié):“葡萄美酒夜光杯”,盛大的酒宴上盛滿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擺滿了豐盛的食物,很多將士在舉杯歡慶,真是豪華的盛宴啊!這樣熱鬧的場面該多歡快呀!來,齊讀這句詩,讀出這樣的情緒來。

c.理解“欲飲琵琶馬上催”。

①戰(zhàn)士們剛要舉杯豪飲,卻聽到了什么?(琵琶聲)

②播放琵琶樂曲片段,戰(zhàn)士們聽到的琵琶聲可能會是什么調(diào)子呢?(激昂的、急促的、歡快的……)

③“馬上催”的“催”字應該怎么理解?它是在催什么呢?(有說是催促將士們趕快奔赴戰(zhàn)場——邊關戰(zhàn)事頻繁、緊急;有說是催促將士們多飲幾杯,一醉方休——西域有騎在馬上彈奏琵琶以助興的習俗。從全詩風格來看,后者更為貼切)

小結(jié):在激越的琵琶聲中,將士們的興致越發(fā)飛揚了。美酒美食源源不斷地送上來,大家一杯一杯又一杯地飲酒,談笑聲、勸酒聲交織成一片,甚至還有人開懷放歌,宴會的氣氛推向了高潮。這么歡暢的場面,我們一起用朗讀來表達吧!

d.教學“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①這兩句可能是在什么場景下說出的?(一陣痛飲過后,也許有人想放下杯子,這時便有人用這兩句話來勸酒;有人看到大家都醉倒在地,覺得好笑,便有醉酒的將士用這兩句話來回應)

②從“醉臥沙場”這四個字中,你能體會出什么?(既有將士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還包含著他們視死如歸的勇氣)

③為什么詩人認為不應笑話“醉臥沙場”的將士們?(因為“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④“幾人回”這三個字說明了什么?你從中讀出了什么?(戰(zhàn)爭是殘酷的,自古邊關烽火難息,無數(shù)將士血灑疆場,多么悲慘。然而,盡管有那么多將士戰(zhàn)死邊關,仍然有無數(shù)的熱血男兒奔赴戍邊,他們?yōu)榱藝翌I土的完整在沙場上拼死抵抗,寸土不讓,視死如歸,他們的死是悲壯的,更是豪邁的)

⑤指名學生說詩意、悟詩情。(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正要開懷暢飲,忽然琵琶聲從馬上傳來。醉就醉吧,醉倒在戰(zhàn)場上又有什么呢,請你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在外征戰(zhàn)的人有幾個能活著回來?)

⑥質(zhì)疑思考:對于詩歌后兩句,有人認為是“作曠達語,倍覺悲痛”,說它表達了低沉、悲涼、感傷的情感;有人認為它展現(xiàn)的是狂熱、激動、向往的情緒。你覺得哪種解讀更準確?

明確:學生自由討論,主要引導其品讀詩歌傳達的情感。

小結(jié):千百年來,多少視死如歸的勇士,他們胸懷壯志,共赴國難,精忠報國,魂歸關外。詩人王翰作為運送糧草的官員曾親赴邊關,被戰(zhàn)士們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所感動,被戰(zhàn)爭的殘酷所震撼,于是訴諸筆端,寫下了這兩句千古絕唱。讓我們用慷慨豪邁的語氣,再次讀出戰(zhàn)士們的偉大吧!

(3)課堂延伸,文化積累。

過渡:邊塞詩中往往截取極具當?shù)靥厣氖挛飦頎I造氛圍,抒發(fā)情感,比如本詩就運用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來渲染熱烈的宴飲氛圍。請大家課下多讀一讀邊塞詩,找一找詩中描寫了哪些特定的事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4.朗讀悟情,背誦積累。

(1)詩歌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背誦,并交流自己的背誦方法。

(3)指名學生背誦。注意背誦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富有韻律感。

三、運用方法,自主學習

1.過渡引入《夏日絕句》,引導學生認識詩人。

過渡: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兩位唐朝詩人寫的邊塞詩,他們身為熱血男兒,懷抱愛國之情,都曾奔赴戰(zhàn)場,親歷了戰(zhàn)爭。今天,我們將再學習一首宋代女詩人李清照的詩,看身為女子的她又是如何表達對國家的熱愛之情的。

2.解詩題,明背景。

(1)“夏日絕句”是什么意思?(“夏日”點明寫詩的時間,“絕句”點明詩歌的體裁,連起來就是“夏天寫的一首絕句”)

(2)誰知道這位女詩人的相關情況?(出示課件或點名學生介紹)

明確: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她年少時便頗有詩名。十八歲與太學生趙明誠結(jié)婚,趙明誠對金石書畫很有研究。夫婦間賞玩書畫,吟詩填詞,生活美滿。靖康之變,金兵入侵,宋室南遷。她與丈夫避兵江南,倉皇中丟失了珍藏的書畫,趙明誠也在途中病死,從此,她只身漂泊于杭州、紹興、金華、溫州等地,在愁苦中度過晚年。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作品情調(diào)活潑優(yōu)美,主要抒寫少女、少婦的閨情和對自然景物的喜愛。后期作品情調(diào)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涼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國家興亡之痛,一并抒發(fā)其中。

(3)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后來,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發(fā)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于項羽的悲壯,創(chuàng)作此詩,同時也有暗諷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3.初讀詩歌,夯實基礎。

(1)出示古詩課件,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自主朗讀情況,教師適時正音,教學生字。

預設:“杰”可用同音字“節(jié)、潔”幫助記憶,也可引入學生名字加以記憶;“項”是后鼻音,可用組詞法幫助記憶,如有學生姓名相關,也可加以提示。

“杰”為上下結(jié)構(gòu),四點底布局要合理;“亦”為獨體字,整體居中,筆畫舒展;“鬼”為獨體字,中間的豎撇不要斷成兩筆;“雄”筆畫較多,要寫緊湊,不要少寫點或橫;“項”左“工”右“頁”,用生字加減法加以記憶。

(3)指名學生讀詩,引導學生讀好詩句的停頓和節(jié)奏。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4.出示自學要求。

閱讀與交流:

①自讀古詩,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圈畫出來。

②聯(lián)系課文插圖和項羽的生平,思考為什么詩人會提到項羽。

③小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教師檢查自學情況,引導賞析古詩。

(1)一邊讀前兩句,一邊思考:“人杰”是什么意思?“鬼雄”又是什么意思?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明確:“人杰”和“鬼雄”可以用組詞法來引導學生解釋,前者指人中豪杰,后者指鬼中英雄(即壯烈死去的人)。這兩句是李清照的生命觀,即做人應該有浩然正氣,錚錚鐵骨。

過渡:李清照生活在動亂的年代,她目睹宋朝統(tǒng)治者倉皇渡江南逃,北方的大好河山落入敵手,想到了這樣一個重大的問題:人應該怎樣生?怎樣死?并于本詩中做出了明確的回答: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力透胸臆、直指脊骨的兩句詩,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為英雄豪杰的氣魄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人肅然起敬。這種感受,來源于詩人巧妙的寫作技巧。

(2)從修辭手法入手,體味這兩句詩在表達上的精妙。

明確:“生”與“死”,“人杰”與“鬼雄”,這兩組鮮明的對比構(gòu)成了詩歌中的對偶句式,讓讀者受到深深的震撼的同時,也體會到詩句的工整,富有音樂感。

方法拓展:對偶,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手法。它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傳誦,在古詩中非常常見。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等詩句均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3)指名學生讀,用凝重、莊嚴的語氣讀出詩中崇高的境界和非凡的氣勢。最后學生齊讀。

(4)讀后兩句詩,你們知道項羽嗎?能說說有關他的故事嗎?為什么他選擇在烏江邊自刎?

明確:項羽(前232—前202),秦朝末年農(nóng)民起義軍的領袖,自稱西楚霸王。他是一位悲劇性的英雄,既具備亂世梟雄的霸道和任性,剛愎自用,不聽人言,又帶著末世后主的優(yōu)柔寡斷,婦人之仁。關于他的故事有“破釜沉舟”“霸王別姬”等?!敖瓥|”是項羽起兵的根據(jù)地,在被敵軍追趕到烏江時,他本可以渡過烏江借此逃生,但他認為當年和自己一起渡江的八千江東子弟無一生還,“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獨自茍且偷生,于是自刎于烏江邊。

(5)詩人為什么“思項羽”?

明確: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宋朝統(tǒng)治者卻龜居南隅,整日飲酒作樂,歌舞升平,不思恢復中原。李清照“思項羽”,是思念他“不肯過江東”的敗而不屈的氣概,因為這與南宋王朝的渡江南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詩人正是借“思項羽”來批判南宋統(tǒng)治者的投降逃跑、茍且偷生的可鄙行徑,寄寓自己抗擊侵略、收復故土的愛國之情。

小結(jié):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擇。項羽這位叱咤風云的西楚霸王,放棄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這就是“士可殺而不可辱”的英雄氣概,這就是“死不懼而辱不受”的壯志豪情!這壯舉怎能不讓李清照盛情謳歌?

(6)指名學生讀,要正氣凜然,讀出詩人對項羽的盛贊之情。全班學生齊讀。

6.朗讀背誦,感悟詩韻。

過渡:李清照作為婉約派的詞人,寫的詩詞多含蓄、委婉,這首詩卻風格大異,顯得極為豪放,在她的作品中很是少見。這振聾發(fā)聵的高亢一呼,時刻警醒著人們。讓我們再次誦讀這首詩,感受詩人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

(1)指名學生讀古詩,讀出詩的韻律美。

(2)配樂齊誦古詩,感受詩的情感美。

四、對比閱讀,整體回顧

1.分析比較,群文閱讀。

過渡:同學們,學完這三首古詩并不代表著學習任務就此結(jié)束。接下來,我們將進入更高層次的詩歌鑒賞水平訓練——比較閱讀。

(1)齊讀三首古詩。(出示課件:三首古詩)

(2)填寫表格,比較異同。(出示課件:表格)

a.先小組合作填寫表格,教師點撥后出示答案。

b.對比一下三首古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詩名 作者 朝代 詩歌類別 寫作特點 詩人的情感

《出塞》 王昌齡 唐 邊塞詩 借古諷今 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的渴望,對國家的關注

《涼州詞》 王翰 唐 邊塞詩 借景抒懷 視死如歸的豪情,保衛(wèi)祖國的堅定信念

《夏日絕句》 李清照 宋 詠史詩 借古諷今 諷刺南宋朝廷的屈辱行徑,抒發(fā)愛國之情

相同:這三首詩都抒發(fā)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冻鋈泛汀稕鲋菰~》都屬于(邊塞詩);《出塞》和《夏日絕句》都采用了(借古諷今)的寫作手法。

不同:三首詩的寫作內(nèi)容不同,表達的情感不完全相同。

2.拓展詩句,促進感悟。

過渡: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未曾中斷,就源于灌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那份愛國情。它涌動在國人的心中,傳誦于人民的口中,也流露在詩人的筆下。你們還搜集到了哪些關于愛國的詩歌?這些詩歌抒發(fā)了詩人們怎樣的情感?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誦一誦。(出示課件:愛國詩歌)

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揚子江[宋]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戍邊之苦

師:看,一個“人未還”包含著多少辛酸與無奈呀!據(jù)史書《資治通鑒》記載,唐玄宗時曾將士兵戍邊的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后又從三年延至六年,最后竟從六年延至九年。你說,戍邊的戰(zhàn)士還有可能回到家鄉(xiāng)嗎?

生:不可能。

師:是啊,根本不可能。夜色中,一輪明月高掛天空,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長年征戰(zhàn)的士兵,面對這樣一輪明月,他們可能會想些什么呢?

生:他們可能在想著家鄉(xiāng)白發(fā)蒼蒼的雙親。

師:是的,思念親人是人之常情。

生:他們可能在想,家鄉(xiāng)啊,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去呢?

師:身在邊關,心在家鄉(xiāng)。那么戍邊戰(zhàn)士的雙親,他們望著一輪明月,又在想些什么呢?

生:他們會想,我的兒子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和我們團聚呢?

師:是的,兒行千里母擔憂。老人家為何會如此傷感呢?你們能用詩中的詩句來回答嗎?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我們可以改一改,萬里長征誰未還?

生:萬里長征兒未還。

師:那戍邊的戰(zhàn)士家中善良、勤勞的妻子,面對同一輪明月,她又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妻子抱著年幼的孩子,望著明月,在想,我的丈夫什么時候才能回家與我團聚呢?

師:她為什么如此傷感呢?能用詩中的詩句來回答嗎?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好,誰來改一改?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夫未還。

師:觸類旁通,一點就通,聰明!那戍邊的戰(zhàn)士家中那年幼、孤苦的孩子又在做什么呢?

生:追問娘親,爹爹去哪兒了?

師:誰能告訴他?

生:爹爹在邊關保衛(wèi)國家呢。

師:他還可能在想什么,做什么呢?

生:他可能會看著爹爹臨走前留下的文章,思念著爹爹。

師:這叫睹物思人。兒子孝道不能盡,天倫之樂不能享,明明有家不能回?,F(xiàn)在你的心中還僅僅是悲哀嗎?還有什么?

生:悲憤。

師:對什么的悲憤?

生:戰(zhàn)爭。

師:是對無休止的戰(zhàn)爭的悲憤,來,將你們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間,齊讀一、二兩句。

(生齊讀)

賞析:在此教學片段中,教師對“人未還”一語進行了解讀,讓學生明白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借助冷冰冰的歷史數(shù)據(jù),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分別體會了戍邊戰(zhàn)士、戍邊戰(zhàn)士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各自的心理感受,并通過這種情感的堆積,最終形成對戰(zhàn)爭的悲憤的情緒。教師問得巧妙,學生答得輕松,在這一問一答中,詩歌的情感水落石出。

有關古詩情景朗讀論文范文如何寫九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千里江南,到處鶯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臺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jīng)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于這種繁麗,不同于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于一個角落,而是由于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睂τ谶@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于文學藝術(shù)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后兩句?!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睆那皟删淇?,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千里范圍內(nèi),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diào)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xiàn)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苯鸨梯x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xiàn)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diào),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澳铣倍指o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八陌侔耸笔翘迫藦娬{(diào)數(shù)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diào)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fā)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shù)形象出發(fā),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么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