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優(yōu)質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21:28:01 頁碼:14
最新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優(yōu)質15篇)
2023-11-23 21:28:01    小編:ZTFB

募捐信是為了呼吁他人積極參與某項公益事業(yè)而發(fā)出的一種書面形式。寫總結需要注意結構的合理性和邏輯的推進。這些范文不僅提供了結構和內容的參考,還展示了不同的寫作風格。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一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人格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案例教學的作用,系統(tǒng)地分析了人格心理學課程中自我剖析案例的操作過程,并指出在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自我剖析;案例教學;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是研究個體內心世界領域的心理科學,學習人格心理學首先要讓學生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格特點,作為心理專業(yè)的學生只有全面透徹剖析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別人,了解每個人的人格特異性。這樣一門探討人的各種心理活動的學科,如果單純進行理論講解,沒有學會實際分析人的性格特點,那么,學習本門課程就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運用自我剖析、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先學會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推演分析別人的心理特點,把不同流派和不同理論家的觀點都可以運用在個體分析中。

一、案例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大部分學生對待專業(yè)課比較認真,人格心理學作為心理學專業(yè)的基礎主干課程,學生對待這門課有較多期待,能投入更多的熱情,教師如果能在學生較高熱情基礎上,在教學中適當采用案例教學,就能強化學生投入學習的熱情。討論分析是個案教學的主要手段,案例是學生自身相關經歷以及自我剖析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的案例促使學生參與熱情高漲。

(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主動質疑能力,是教學的目標,案例教學可以作為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實踐活動,較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和主觀能動性。案例教學把書本知識和學生自身特點融為一體,能讓學生運用專業(yè)知識去分析自己的人格特點及成長經歷,案例教學以課堂分析討論、小組學習、解決問題作為主要途徑,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在學習過程中較好地體現主動性。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目前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卻沒有提高。因此,可以在課堂中嘗試使用案例教學,實現把心理學知識應用在具體現象和人格特征的分析中。分析討論的過程是可以極大地鍛煉學生應變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發(fā)現問題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過程,可以提高學生專業(yè)水平,從而,為專業(yè)學習提供保障。新課程倡導以教師為主導,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案例教學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加強教學相長的體驗。

二、人格心理學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

教學過程中為包頭醫(yī)學院醫(yī)學心理學專業(yè)學生選用鄭雪主編的《人格心理學》,該教材系統(tǒng)性強,各個理論流派知識連貫,為了讓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筆者基于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理念,把教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專業(yè)知識的講解,第二部分為案例教學。案例教學的作用是服務于專業(yè)知識的講授,使專業(yè)知識更加形象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一)選取案例。

人格心理學的案例可以選取學生個人成長經歷的生活事件,也可以是個體特點的自我剖析,還可以是對學生影響較大的創(chuàng)傷性事件。同時,我們在課堂上要強調,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都應該遵守“保密原則”,對每一位學生提供的案例,只供課堂學習,不能私下議論,更不能傳播,同時對每一個案例,在課堂前需經學生同意作為教學個案,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共同學習討論,在討論中使用的案例不是隨意列舉的例子,而應在教學目標的要求下,在尊重個案學生本意的前提下,可以進一步設計研討的事例。案例運用得當,可以幫助學生應用知識,提高技能,還能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人格特點。

(二)呈現案例。

選好合適的案例后,就要把它呈現在課堂上。人格心理學案例大多采用自我剖析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己描述具體事件發(fā)生時間、過程、當時的心理感受,以及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再次提及此事件時的感受。通過學生自己描述,可以觀察學生的聲音、表情、語言和動作,甚至一部分學生在陳述案例時痛哭流涕或欲言又止,通過這樣一系列微表情和語言都能讓學生們更準確地體會這個案例,更好地分析個體的心理過程。同時,這樣的釋放和傾訴也能讓案例本人得到一定的心理疏導,許多壓抑在心里的問題隨著傾訴逐漸釋懷,反而能讓案例本人在這件事件中的陰影消失。這類案例分析安排的時間應該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之后,這樣在鞏固課本的理論知識基礎之上進行知識的應用具體化,能讓學生把兩者統(tǒng)一起來。

(三)指導分析。

對于學生提出來的個人案例,同學們未必把握個案的核心內容,也不能快速分析個人的個性特點,這也是個體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它通過教師啟發(fā)性指導,利用開放性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分析個案描述的事件與個人人格特點的相關性,進而引發(fā)學生主動地思考自己的心理特點。

(四)課堂討論。

討論是案例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是檢驗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情況、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參照對比,進行自我分析的有效手段。課堂討論一般按人數劃分為若干小組并讓每名小組成員把自己的思考、觀點、疑惑都表達出來,然后小組成員共同討論。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們主動性和參與性。課堂討論的過程是合作學習的過程,學生個案討論中了解別人的觀點,學會理解個體的心理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和思考方式。在討論過程中,需要教師管理課堂,根據學生討論情況及時指導,使學生始終圍繞個案進行討論分析,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完全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縱深分析,拓展廣度,盡量避免表露教師的觀點,以免給學生過多的心理暗示。

(五)課堂總結。

個案討論后,教師要及時給予總結,對學生表達的觀點、思考的方向進行分析,同時分析專業(yè)知識在個案中的運用,分析個案中顯示的個體的人格特點,并對相關人格特征及問題進行分析與辨別。教師在總結的過程中要及時肯定并回應學生,同時也要指出問題所在,這樣能使學生在參與案例的討論中,既有動力又有壓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案例教學在人格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案例選材不恰當。

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案例需要教師和學生花費較多的時間,這樣才能保證案例教學緊緊圍繞課堂知識點進行。如果案例選取不得當,那么在學生討論分析的過程中不能把個案和個人特點及專業(yè)知識聯(lián)系起來,不能正確地分析各種人格障礙,那么案例教學就失去了分析的意義。所以在對人格心理學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學案例的恰當性需要認真把握。

(二)教師和學生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管理課堂的能力在個案剖析中十分重要,在個案教學中,需要教師有耐心認真地引導學生開拓思維方式,而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往往因為授課時間有限,學時數有限、學生知識有限等缺少必要的引導。同時,人格心理學作為分析人的一門學科,在分析個體人格特點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痛哭、崩潰、發(fā)狂等心理焦躁的狀態(tài),給教師帶來不小的挑戰(zhàn),需要教師應對這些特殊情況,對一部分特殊案例和情緒失控的學生及時做出安排。同時學生也要改變只接受講授的方式,要調動自己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使自己成為課堂的一分子,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能力上有待提高。

四、結束語。

在以探討人的個性形成的特點以及人格障礙為主線的人格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較好的方法,能讓學生體會不同的人格特點,在這些差異中,積累不同的案例素材,可以豐富他們的背景知識,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為以后心理學專業(yè)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麗娟。案例教學法在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丹東師專學報,,(4).

[2]張建育。案例教學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0,(5).

[3]范蔚。我國人格心理學的發(fā)展與人格教育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3).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二

1)背景。

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以及政府對建設“兩型社會”的呼吁,人們越來越注重家具的綠色環(huán)保。綠色材料竹、藤、柳所制作的家具,因其造型輕巧且具有獨特材質肌理,滿足了人們對“返樸歸真”生活方式的向往。但目前因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出口稅率下調等一系列挑戰(zhàn),我國竹、藤、柳條家具出口在艱難中前行。由于中國是個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多,種植面積大,玉米苞葉材料極為豐富。并且玉米苞葉由植物纖維構成,其編織效果典雅、清新,是營造自然清新的家居氛圍的良好材料。目前玉米苞葉資源的利用率很低,以產品設計的方法充分地開發(fā)利用玉米苞葉這一環(huán)保資源,是我們設計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現狀。

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大,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周一稱,全年玉米產量約為2.15億噸。玉米產量的提高、玉米需求量的增大,都帶來了豐富的玉米苞葉資源。我國玉米苞葉編織以山東最著名,僅膠東地區(qū),銷售即達五大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目前玉米苞葉生產擁有完善的漂白工藝和染色工藝,而且經加工處理,使之更加潔白、柔軟,可防蟲蛀,并且有七千多種花色。但即便如此,玉米苞葉的應用仍不廣泛,只是應用在工藝品等小件日用品中,如門簾、坐墊、地毯、提籃等。

3)玉米苞葉特性。

視覺特性在原料上,玉米苞葉分內層和外層。內層苞葉顏色偏白,質地柔軟,韌性強。用其編織出來的坐墊、窗簾、地毯可為居室增添了典雅、清城市園林設計作為城市建設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集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它主要以表現城市發(fā)展形態(tài)及空間布局為主,其目的在于促進城市綠化建設發(fā)展的同時,提升廣大市民的生活質量,推進城市發(fā)展的現代化水平。

1城市園林設計概述。

在現代城市園林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將美術、地域文化、建筑特色、雕塑等各個方面的藝術與自然情況結合在一起,主要體現在園林的裝飾品、使用的材料、園林的分布格局等各個方面。目前,在城市園林設計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環(huán)境的文化藝術性、人與自然的和諧性,這主要涉及到關鍵性內容為能夠有效的規(guī)劃空間布局,保證城市的整個形態(tài),從而有效的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城市的環(huán)境,更好的保證城市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對現代園林設計理念的.理解。

各種園林工程項目,包括水景設計、道路設計、綠色種植等,必須專注于完成后的景觀效果,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景觀。隨著綠化項目規(guī)范人類生活和自然環(huán)境的功能,對現在的園林設計一般要求:。

(1)營造的結果具有藝術性。園林的設計是一種藝術,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使人舒適和美麗的享受。因此,在園林設計過程中,關鍵在于植物配置、景觀、建筑的古典園林等,之間相互影響,不可分割。

(2)綜合性比較強。綠化是整體是景觀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工程的指導下開展總體設計意圖,其設計和建造應結合地形、水系統(tǒng)、園路、廣場、花園建設,應該有一個整體的想法,確保總體設計意圖的實現。

3園林設計的原則分析。

3.1多樣性保護原則。

在園林設計中要著重保護當地的物種,避免對當地的環(huán)境造成太大的擾動。各個區(qū)域都有其自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大范圍的擾動會破壞原有的生態(tài)結構,影響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要根據當地生物多樣性的特點,設計好園林的結構布局,保護當地的物種多樣性,提高園林的生態(tài)效益。

3.2生態(tài)位原理。

生態(tài)位體現的主要是物種與物種、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進行園林設計過程中,應保證生物生長環(huán)境良好。具體方式可為:首先,植物的選擇與配置需科學、合理,根據植物自身特點設置功能健全的復層群落結構,從而實現植物間的互相補充以及環(huán)境資源的充分利用。其次,園林綠地中應保證生物流的暢通,使生物生態(tài)位各得其所,如將連通綠地,或在道路兩側設置生物遷移通道等。

3.3相對統(tǒng)一的規(guī)則。

園林設計在城市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園林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按照統(tǒng)一的規(guī)則進行設計,在設計的時候,要依據地域的特色,確保園林每一個景觀都與周邊的環(huán)境保持統(tǒng)一。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各種設計方法及設計觀念進行更新,按照相對統(tǒng)一的規(guī)則對園林進行設計。

4現代設計思想的應用。

4.1現代繪畫與雕塑藝術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繪畫因其線條和色彩的豐富多彩,很容易成為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元素,從而影響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應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就是一幅現代繪畫。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隨著雕塑材料的不斷擴大,其空間逐漸由內部向外擴散,通過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魅力,讓更多人感受到其強大的藝術效果。

4.2設計理念以綠色為主。

園林環(huán)境應該是鮮花盛開,滿目蒼翠,綠色相呼應,這是最令人愉快的風景,也是最讓人感到輕松,舒適的景觀。要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的綠化景觀,需要進行設計,特別是景觀的合理配置,在園林里基本上都是休閑綠色環(huán)保為主導色,但在此基礎上,還體現出不同的藝術之美和自然之美來。例如,在鮮花盛開的春天,夏天濃蔭覆蓋,在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是傲雪寒梅在景觀設計也可以添加一些精神內涵。

4.3現代虛擬技術的應用。

大量新的輔助設計工具的出現(如犀牛軟件、sketchup、瑪雅軟件等)極大地豐富了設計的表現方式,使園林設計從傳統(tǒng)的2d轉變到3d、4d空間中,使人們在電腦合成的環(huán)境里獲得進入角色的體驗。

4.4現代園林設計要注重與自然相協(xié)調。

設計現代園林時要考慮到,在不同的季節(jié)當中都能體現出園林的不同人文景觀?,F代園林設計還應注重與自然的協(xié)調,使用的植物生命力要非常強,抵抗力也比較高,盡量栽種本地植被,因為這樣的植物適應性更好,成活率更高。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qū),可以使用就地挖水或者引水工程來增加園林景觀的效果。

5結語。

在現代化園林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使空間要素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園林設計之中,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城市園林的發(fā)展,提高園林的使用性能,增加園林的效益。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三

摘要:創(chuàng)新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創(chuàng)新實踐的核心是在中職院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為培養(yǎng)出符合企業(yè)發(fā)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著重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過程?!皊wot”的創(chuàng)新實踐實質上是將營銷環(huán)境的分析方法應用到市場營銷專業(yè)發(fā)展中來,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

關鍵詞:swot市場營銷企業(yè)營銷。

1.“swot”的含義與創(chuàng)新應用推廣。

1.1“swot”的含義。

市場營銷學中,企業(yè)營銷環(huán)境綜合分析——swot分析。企業(yè)的營銷環(huán)境是指所有處于營銷管理職能之外、但對營銷管理活動,以及對促進和保持營銷者與目標顧客之間良好關系有影響力的各種因素。分析營銷環(huán)境的目的在于,尋求營銷機會和避免環(huán)境威脅?!皊wot”分析是營銷環(huán)境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其中,s是英文strength即優(yōu)勢、實力;w是英文weakness即弱點、不足;o是英文opportunity即機會、機遇;t是threat即威脅、挑戰(zhàn)。

1.2“swot”的應用。

它主要分析企業(yè)本身和競爭對手的優(yōu)勢與弱點,以及環(huán)境中的機會與威脅?!皊wot”分析提出一種分析錯綜復雜、相互交織的相關因素的系統(tǒng)方法,旨在對現行戰(zhàn)略、公司具體的實力與弱點、及其面臨的關鍵性的機會與威脅、選擇新的戰(zhàn)略目標等問題進行結構性分析?!皊wot”分析法的實質是企業(yè)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到知己知彼,一分為二的對待自己與環(huán)境。

1.3“swot”企業(yè)的分析步驟。

第一步:辨識企業(yè)現行戰(zhàn)略,弄清企業(yè)真正執(zhí)行的戰(zhàn)略、戰(zhàn)略執(zhí)行的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其不同的看法。

第二步:分析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什么重要的變化,哪些變化將對企業(yè)戰(zhàn)略產生關鍵性的作用。

第三步:分析資源狀況,特別要弄清楚企業(yè)核心能力賴以支持的資源優(yōu)勢以及關鍵的資源弱點。

第四步:確定與關鍵的環(huán)境因素相聯(lián)系的實力與弱點,指出不同戰(zhàn)略與其相關程度及重要性。

第五步:對戰(zhàn)略、實力與弱點、環(huán)境機會與威脅作出判斷,最后總結執(zhí)行方案。

1.4“swot”的創(chuàng)新推廣。

將“swot”對于企業(yè)的分析步驟,推廣應用在中職教育中來,首相要弄清楚中職教育目前的發(fā)展形勢,生源問題,相關政策,中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yè)目前的'課程模式,教育理念,核心思想,目前課程模式的教育結果和存在的不足;分析教育形勢正在發(fā)生什么重要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否對市場營銷專業(yè)產生關鍵性的作用;分析中職學校內部資源狀況,師資力量,學生素質,教學硬件設備等具有的優(yōu)勢和不足;明確中職院校自身辦學優(yōu)勢和發(fā)展機會;對存在問題進行解析,提出解決方法和解決途徑?!皊wot”分析法的創(chuàng)新推廣實質是中職學校要時時刻刻審視自身,就市場營銷專業(yè)對學生進行合理化培養(yǎng),從而真正適合企業(yè)發(fā)展需要,達到企業(yè)學校社會雙贏局面。

2.從“swot”的角度審視當前中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yè)創(chuàng)新遇到的問題。

2.1市場營銷專業(yè)定位不明確難以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

近年來,高等教育學校廣泛擴招,進入高中考入大學繼續(xù)深造的教育模式仍然是社會的主流,中職院校生源有限,絕大多數都是沒有考上高中的孩子無奈之舉選擇了中職院校,生源質量較差,對創(chuàng)新的理解薄弱,學生本身難以進行創(chuàng)新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此外,由于中職院校開設市場營銷專業(yè)時間較短,教育基礎薄弱,培養(yǎng)的學生沒有某方面的特長,在人才培養(yǎng)上過于強調全面,出發(fā)點往往考慮把學生培養(yǎng)成集信息技術、企業(yè)管理、金融證券、法律法規(guī)等于一體的復合型人才。而很少考慮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的滲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沒有信心,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對實際遇到的問題采取的解決方式照搬照抄,往往不適合企業(yè)發(fā)展需要,有些學生不能從事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工作,更有的甚至放棄專業(yè)的學習深造。形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2.2市場營銷課程設置和課程模式盲目而缺少創(chuàng)新。

中職學校設置的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基礎課程基本與普校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相一致。這不但沒有體現出中職學校的課程特色,而且由于中職學生生源文化基礎素質整體較差,學生加入職業(yè)院校就是為了學的一技之長,廣泛認為學習文化課毫無用處,反而加大了學生對文化基礎課的厭倦感,從而使得文化基礎課的教師面臨授課困難,學生對學科懈怠局面。普通教育中文化基礎課對于學生來說是重中之重,是他們繼續(xù)深造的前提和保證。學好語數外是高中生的本職工作,而對于中職學校學生則不然,他們將來要依靠市場營銷專業(yè)吃飯,一技之長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今后的生存需要。其次,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的設置也存在不少問題,對所有學生都沒有區(qū)別的開設市場營銷基礎、網絡營銷、電子商務、企業(yè)管理、金融證券、法律法規(guī)等,這樣統(tǒng)一的開設方法雖然符合教育部市場營銷專業(yè)的課程開設要求,但是沒有以學生的能力素質為核心,沒有從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更沒有以就業(yè)形勢為導向,體現不出中職學校倡導的“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育人為根本,以能力為核心”的辦學特色。

2.3市場營銷專業(yè)師資力量薄弱難以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

中職院校的市場營銷專業(yè)教師,往往本身缺乏企業(yè)實戰(zhàn)經驗,缺乏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意識,更很少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使得中職學校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得不到很好的結合。全國畢業(yè)的市場營銷方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赴中職院校任教更是鳳毛麟角,還遠遠不能滿足各校市場營銷專業(yè)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需要和市場營銷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這種情況制約著市場營銷專業(yè)的課程發(fā)展與教學效果的創(chuàng)新滲透。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四

心理學,應以活動中的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為研究對象,從客觀上能夠觀察到的人的行為,探索人的內部心理過程,來解答人的行為是怎樣發(fā)生的,和為什么發(fā)生的問題。

哭和笑,都是人的行為。

但是,無緣無故的哭,或者無緣無故的笑,絕對是沒有的。

人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原因促發(fā)的,而不是偶然自發(fā)的。

只有處在當時的那個環(huán)境狀態(tài)之中,也就是人的心理受到當時那一環(huán)境氣氛的感染時,眼淚才能流出來,笑聲才會發(fā)出來。

然而,心理學所說的“環(huán)境”,往往與周圍的實際狀態(tài)有所不同。

即,客觀的地理狀態(tài)或物理狀態(tài)總是一成不變的,可以說是真真確確,實實在在。

這,在心理學中常常不稱其為“環(huán)境”。

關于上述問題,考夫卡曾舉出下面的一個例子。

嚴冬的一個黃昏,在猛烈的暴風雪中,一個騎馬的旅行人好不容易,才摸到一家客店的門前。由于一望無垠的大雪覆蓋,他已分辨不出哪兒是路,哪兒是田野。在狂風暴雪之中,為了今晚能找到一個安身之處,他已策馬盤旋了好幾個時辰,終于,來到這里。

店主人走出門口,看見這位旅行人,頓感驚愕萬分,于是,訊問旅行人,到底是從何處而來。旅行人并未答話,只是默默無言地指了指客店的正前方,這樣一來,更使店主人莫名驚訝,他說:“您是從昆斯坦斯湖上渡過來的??!難道您還不知道嗎?”旅行人聽到這話后,不由過度驚恐,遂從馬背上墜落而亡。

這個故事是說,旅行人所走過的道路,從客觀上看,是被落雪覆蓋的湖面,而在當時,卻是他所不知道的,因此,他把湖面當作原野,而一往直前騎馬奔馳過來了。

這說明,旅行人如果事先就知道那兒即是湖面,他的行為,自然也會完完全全不同。

這樣看來,區(qū)別在于,把客觀上同一個“落雪覆蓋的湖面”,即地理環(huán)境和物理環(huán)境,看作是一片雪原,而把按這種想法采取行為的環(huán)境叫做“行為環(huán)境”。

行為環(huán)境,即原有的地理環(huán)境,這種情況,當然也有。

不過,必須看到,由于不同的人人生經歷不同,認知的層面亦是不同,在多數場合,根據人們的不同理解方法,“行為環(huán)境”是要有所改變的。

心理學所要研究的,并不是單純的地理環(huán)境或物理環(huán)境,而是這種“行為環(huán)境”。

只有受行為環(huán)境調節(jié)的行為,我們才將之稱作為行為。

人的行為,總是發(fā)生在某一特定的行為環(huán)境中的行為。

正是處在某一特定的行為環(huán)境之中,人的行為,才最終得以發(fā)生。

人的一切的行為,就其發(fā)生的方式而言,毫無例外地,都是反射。

所謂反射,是指人的機體借助于人的心理的活動,來實現的對于環(huán)境刺激所發(fā)生的有規(guī)律的行為反應。

在這里,環(huán)境刺激又叫“刺激作用”,是指作用于人的機體并引起有機體感應的環(huán)境因素,也就是“刺激物”,施加于有機體之上的影響。

所有的反射,都是由于環(huán)境刺激所引起。

環(huán)境刺激,是行為反應的最初原因;

而行為反應,則是環(huán)境刺激最后引起的結果。

在環(huán)境刺激和行為反應之間,則存在著一系列相互作用的連續(xù)而又復雜的中間過程,

它們,就是最終決定人的特定行為的內部心理過程,包括人的心理領域內諸過程及其轉型。

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總是起著支配、調節(jié)有機體行為的作用。

所以,在整個反射過程中,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始終處于中心地位。

反射的意義在于,它總是激發(fā)有機體進行適當的活動,以順應環(huán)境,與環(huán)境發(fā)生相互作用,從而,與環(huán)境達到一種中介即平衡狀態(tài)。

因此,反射,是有機體和環(huán)境取得平衡的基本方式。

人的行為,是由許多反射組成的。

因而,所謂行為,即有機體對環(huán)境刺激的順應。

以研究活動中的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為其對象的心理學,實質上,也就是研究有機體如何對環(huán)境刺激采取行為反應,以順應環(huán)境的科學。

也不應是那種簡單的、僅做機械的生理因素的分析、僅用刺激與反應的字眼就能“客觀地”加以描述的、與動物等同的行為。

人,并不是只能無一例外地對呈現于面前的刺激作出反應。

人,并不是只會“刺激——反應”的機器。

人,比機器人要復雜的多。

要全面地認識人的行為,就必須抓住人類所獨有的那些東西,重視對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的研究。

要結合有機體的生理過程,來研究人的內部心理過程。

因為,每一種心理現象,都有自己的生理機制;

任何心理現象,都是在其生理機制的基礎上得以發(fā)生。

從整體上看,人的行為是有目的的,人總是根據自己的目的而行動,因而,分析人的行為,研究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就要把人當作人來分析、研究。

人,并不是更大一些的老鼠、猴子或白鴿。

人,就是人。

人,是理性的人。

人,是社會的人。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與個性。

人,決不能與動物相混同。

人的活動,與社會是一個整體。

人的行為,乃是存在于具體的時間和空間的特定的人的行為。

應該從人的外部聯(lián)系,來認識人的行為。

企圖脫離社會來分析人的行為,研究人的內部心理過程,是絲毫不會有任何效果的。

所以,心理學,也就應當是人化的心理學。

心理學的理論目標,即在于實用。

與此相適應,心理學研究人的內部心理過程,應該具有三種基本效用:

一、以相當的精確性,來解釋人的行為;

二、以相當的合理性,來預測人的行為;

三、以相當的有效性,來控制人的行為。

如果不具備上述效用,心理學,就將是毫無價值的東西。

由于心理學是一門追求研究之現實性和實用性并重的科學,心理學總是和實際應用相聯(lián)系,以實用性為目的,因此,心理學,實際上也就是實用心理學。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五

1.教學思想的局限性。

思想是領導教學方向的核心表現,雖然我國的教育制度進行了大力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得教學安排和計劃更加人性化、靈活化,但是有很多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太深,雖然教育制度進行了改革,但是古板老舊的教學思想卻在腦海里根深蒂固,以至于在新的制度下用舊的教學思想去思考,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2.教師身份的狹義性。

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呼吁廣大教師“以學生為教學基本”,轉變教學方式,由于過去教育將教師的身份定位過高,從而導致教師與學生不能達到一種亦師亦友,默契合作的關系,這也是由于教師對自身的身份定位過于狹義,即教師就是教學過程的主導人,學生必須要聽從教師的命令。

3.教學手段的單一性。

現代很多學校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基本是照本宣科,書本概念,死記硬背,而學生無論如何必須要記住這些概念,而是否會用,有怎么用,完全看學生自己體悟能力。部分教師覺得教學應該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一個過程。而對自身的教學手段沒有進行反思和修正,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大,學生也沒有學習的欲望。

4.教學目標的主觀性。

人在看待與自身有關的事物,通常會把事物引發(fā)的不利問題歸咎于事物本身,而不會想到是自身對事物的影響造成的。而有些教師教學也是如此,根據成績以及學生表現主觀判斷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被定為“九等”的學生將會對自己感到自卑,對學習喪失興趣和熱情,甚至還會引發(fā)自卑、自閉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這是教師對教學目標過于主觀化看待導致的。

二、以教育心理學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

1.了解學生心理,為教學打好基礎。

學生心理是學生行為和思考動向的一個參考,而當教師發(fā)現學生出現異常行為或心理問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動向分析,對癥下藥。為了解學生的心理,教師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觀察:思想方面,學生的思想是學生價值觀的體現,也是關注自身發(fā)展、對個人目標的選擇趨于理性和務實的體現。而對學生思想的觀察主要包含學生是否對近期國家大事有充足的了解、是否懂得禮貌和傳統(tǒng)美德,價值取向和生活追求是什么,是否染上惡習等;情緒,學生的情緒是學生心理特點的直接表現,例如有些學生膽子較小,上課害怕回答問題,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有的學生進行學習計劃,但是行為懶惰,結果只是紙上談兵,這是缺乏自律的表現;有的學生受不起挫折,遇到困難就猶豫、逃避甚至放棄,這是缺乏自勵的表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反應學生進取心和能力的重要因素,有的學生滿腦袋記著概念、理論,但是考試時用不出來,不會用,這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體現,而有的學生學不進去,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意志薄弱,不能圍繞一個目標作長期不懈的努力,淺嘗則止半途而廢。即使勉強學習學不會、學不好,這是沒有學習興趣的體現。教師通過以上三個方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將為后期教育提供正確的參考方向。

2.教授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探索學習。

教師要明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教學并非知識理論的.死記,公式定律的灌輸,而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學習怎樣探索創(chuàng)新;學習怎樣為人處事,學習怎樣自我提升等。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多給予鼓勵和支持,這也是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源泉,而學生也能由此產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面對挫折不懼怕,面對困難不退縮,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內心的人,這也是心理學教育的最終目標。

3.保證平等教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平等教學是教師對職業(yè)的尊重,對學生的負責態(tài)度,相比傳統(tǒng)教學的等級分化,平等教學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教學方法,即對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褒獎和肯定,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幫助和鼓勵。平等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看作客觀的個體,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心理教學為手段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過程,與此同時,由于教學的平等性、和諧性,讓學生的心理能夠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加親切,從“良師”轉向“益友”。

三、結語。

將教育心理學運用到現代教育體系中將是我國教育行業(yè)由“以教為主”向“以育為主”的一個重大轉變,而合理利用教育心理學進行教學將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心理發(fā)展和人格塑造都帶來巨大影響,我國教育發(fā)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將教育心理學成功轉化成一種教學過程也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需要每個教師繼續(xù)探索研究下去。

文檔為doc格式。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六

具體內容新聞宣傳借條述廉,檢測題征文了賞析自我介紹貶義詞工作思路!邀請函黨支部復習題說明文自我批評;文言文人生哲理教材規(guī)定的好段閉幕詞介紹信的信自薦信例句翻譯了狀物屈原申請報告例句,測試題委托書工作褒義詞倡議書建軍節(jié)實施方案紀要。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七

大學生作為特殊的學生群體,生理和心理逐步步人“成人”狀態(tài),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尤其在網絡和媒體日益發(fā)達的背景下,大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容量也大不同于以往,致使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和教學方法受到挑戰(zhàn)。洞悉大學生課堂行為表現的心理因素,并采用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恰當教育與適當引導,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大學生課堂行為類型。

一是積極參與型。此類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目標明確。課堂上用心聽講,記筆記,積極提問和回答問題。同時也會使用各類手段搜集、求證授課信息,比如用手機、筆記本上網查詢課堂中提到的概念、理論等。

二是適時充電型。此類學生對課堂本身并不一定是十分投入,而是留出部分精力來自主學習,會在課堂上看課外書或相關的專業(yè)書籍。

三是出勤不全型。此類學生存在遲到、曠課甚至逃課現象。有的請人幫忙代上課、代答到?!疤诱n網”可能是他們經常光顧的網站。

四是娛樂休閑型。此類學生多對流行、時尚話題十分感興趣,喜歡各類電子設備,上課時,常用手機上網瀏覽網頁、聊qq、刷人人網、刷微博、炒股票等。

五是無聊厭煩型。此類學生一般對上課內容不感興趣,但是又出于考勤的無奈出現在課堂,常見的有課堂上走神、睡覺、吃東西等。

六是消極抵抗型。此類學生常見的有集體沉默、對教師提問不理不睬。

七是意外浪漫型。此類學生比較少見,屬于個別情況。比如男女朋友在課堂上有親密行為、浪漫表白等。

前兩種類型行為是比較有建設性意義的積極行為。而后五種都屬于是消極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秩序和教學質量,必須根據其心理特點對其行為進行引導。

積極參與型的學生,除自身學習興趣濃厚外,充分利用大學短暫的幾年時間獲取以后就業(yè)的資本也是他們的目標之一。適時充電型的學生,就業(yè)導向則十分明確。他們更愿意學習一些可以直接應用到實踐的東西,對上課教師講到的理論知識會有選擇、有鑒別地去聽,并且更愿意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主動動用其他資源(如圖書館)來了解相關技能操作。出勤不全型的學生,可以從學生、教師、教育體制三方面來分析原因。從學生方面來說,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學生的就業(yè)導向較明顯,很多大學生會活躍于各類學生活動中來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而無暇顧及只講理論的課堂。二是大學錄取的專業(yè)并非自己喜愛的專業(yè),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存在抵觸情緒。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式呆板、教師人格魅力不夠等,都會導致無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注意。從教育體制來說,中國高等教育“嚴進寬出”的體制,也直接造成大學生在經歷了三年高中時期“艱苦奮戰(zhàn)”后的突然松懈,缺乏動力和約束機制來促進學習。

綜觀來說,上述三種類型學生的課堂行為與當代文化背景有著一定關系。在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人才的標準也正發(fā)生巨大變化,僅僅有大學生的學歷并不足以立足社會,綜合競爭力變得日益重要。因此,身處校園的大學生也比以往更加關注自身未來發(fā)展和就業(yè)形勢。

娛樂休閑型的學生,對學習成績一般不會特別介意,對課堂上教師所講內容也會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只關心流行、時尚話題。在他們眼中,教師可能是“老古董”,教學的內容可能已經“陳舊過時”。對這類學生而言,來上課既不耽誤自己“做事”,又可以掙點考勤分數,可謂一舉兩得。其實,這類學生頭腦一般比較靈活,思維活躍,對新事物比較敏感,且接受能力快。教師如果能夠適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將變得十分活躍。

無聊厭煩型的學生,有些類似于出勤不全的學生,但是比后者可能更膽量不足、更屈服教師權威。這類學生大多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tài),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內容枯燥、教學方式相對單一、教學內容過難或過易,都容易引發(fā)此類問題。他們希望教師不要對著課件照本宣科,講一些教材之外的東西,講課的節(jié)奏更快一些,容易的內容不要重復,課堂之初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等。對這類學生,只需給予更多具體目標,就可進行較好的引導。

消極抵抗型的學生,對課堂極度淡漠,不參與、不反對,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tài)。這其實是一種缺乏歸屬感的表現。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在滿足了低級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之后,會產生“歸屬與愛的需要”,即要求與他人建立感情的聯(lián)系和關系,如參加一個團體并在其中獲得某種地位課堂中學生的這種需要沒有被滿足,就不會積極參與課堂之中。如果有很多學生都存在這種消極抵抗的表現,課堂上教師自講自的,學生各做各的,對教師的提問無動于衷,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責任擴散現象”。也就是說當在場的人越多,每個人就感覺自己身上的責任越小。大學課堂中的集體沉默現象,部分可以歸因為每個學生都覺得回答問題不是自己的責任,沒有必要做“出頭鳥”。

意外浪漫型的學生,在課堂中比較少見。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剛步人成年早期的大學生,這一階段的中心任務就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親密感來源于友情和愛情,即希望找到一個人與自己分享快樂和痛苦,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互相幫助。因而,戀愛對于大學生來說十分正常,但是并不是每個大學生都可以很好地處理戀愛與其他事情的關系。因此就出現一些比較“出格”的課堂表白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教學秩序,卻被大學生誤認為是“浪漫”。

三、課堂教學中心理學的實踐與應用。

我國著名學者周國韜等人認為要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努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感、增加外部目的、認知知識價值觀。w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十分必要。

第一,鑒于大學生對自身未來發(fā)展和就業(yè)形勢日益關注,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注人更多“就業(yè)指南、實戰(zhàn)指導”的元素。在講解課堂知識的同時,提供專業(yè)相關的就業(yè)信息,幫助學生分析就業(yè)形勢。尤其針對工科類學生,可以嘗試邀請校外專家來親臨現場,并在課堂中盡量多安排一些實踐技能,給學生以鍛煉的'平臺。充分體現出對學生的真誠的關心和愛護,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還可以借鑒“以問題為本的學習”的思路,即以現實問題作為學習活動的起點,學生在活動中共同決定如何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有關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以及相互合作、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針對課堂無法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教師應該設法了解學生深層次心理需求。不同類型的學生必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教師在課堂上應設法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為此,教師應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幫助他們建立團隊(如采用分組討論、任務小組等形式),賦予學生歸屬感,滿足其“愛與歸屬的需要”,調38動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的講課要盡力做到難度適宜、邏輯清楚、計劃清晰。遵循維果斯基“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原則,幫助學生明確其學習目標,滿足其“求知的需要”。同時,給學生發(fā)展的舞臺,課堂上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多鼓勵學生看書、讀文獻、做演示,鼓勵學生超越自我,爭取可以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

第三,針對部分學生漫不經心的態(tài)度,教師應該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教學其實也是一種人際互動關系,只有相互對對方的行為做出反應,活動才可以順利進行。尤其對大學生而言,別人的評價對今后的行為影響非常重要。心理學家赫洛克的實驗表明,沒有反饋的學習效果最差。[6]很多教師會讓學生自主講課,這對學生自主學習和表達能力是很好的鍛煉,但是學生也期望從教師那里得到比較全面、詳細的、有針對性的反饋,以便明確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

第四,教師應該注意課堂中的各種心理學效應,并減少對學生的刻板印象。人際交往中的各種心理學效應也存在于課堂這個特殊的社會活動場所,首因效應、近因效應、認知失衡效應等的合理利用和恰當防范,也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7]另外,部分學生課堂學習興趣不高,是因為覺得教師對他存在不好的“刻板印象”,這在藝術生身上體現尤其明顯。身為教師,應該嚴加防范自身出現這種傾向,要用客觀獨立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

第五,教師應借鑒人本主義的心理學思想。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用在高校教師身上更加貼切。大學生作為成年人,已經擁有比較成熟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高校教師應該了解他們這種特點,對學生表現出充分的尊重和欣賞。從根本上說,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追求自我完善的動機;發(fā)自內心地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安全、輕松的心理氛圍。這種尊重并非放低自己取悅學生,而是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看待學生,對學生表現出的個性表示理解,不“唯師獨尊”。當然,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可能僅僅通過對學生表示包容就能達到效果,而年輕教師可能更多表現為與學生做朋友,適當地表示支持,進行平等對話。

第六,努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師。部分學生認為“嚴格不失幽默,博學而不浮夸;犀利有想法,學術好實踐強”是具有最強吸引力的老師。如果教師可以盡自己所能,對自己進行適當的印象管理,以符合學生心目中理想老師的形象,相信課堂教學也會增加新的色彩和活力。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八

1、《行為心理學:瞬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后隱藏的秘密》――作者:龍春華[中國]。書籍介紹: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根植于經驗總結與理論研究的科學性,內容知識全面、體例新穎、語言通俗易懂,最主要的是貼近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與指導性,值得廣大讀者一讀。如果你認真閱讀這本書,迅速掌握書中提供的知識與技巧,那么,當你身處書中所描述的具體情境時,就能很好地作出判斷。通過觀察、對比對方的面部表情與身體動作,你就能瞬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后所隱藏的秘密。假如他的面部表情、動作與語言不一致,他有可能說謊了。在社交場合,你扮演著朋友、上司、下屬、同事、合作伙伴、競爭對手、愛人等社會角色。只要你處于人際關系當中,就需要與他人打交道,自然就需要了解他人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因此,你迫切需要懂一點行為心理學。

2、《每天懂一點行為心理學》――作者:匠英一[日本]。書籍介紹:本書以大家親身經歷的生活小事為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思維模式加以探討,解讀各種情境下小動作的含義。希望您讀過本書后能夠掌握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種種表面現象的技巧,體驗到“動作與心理”的有趣聯(lián)系,進而培養(yǎng)出猶如fbi般的敏銳洞察力。

3、《行為心理學》――作者:馮紹群[中國]。書籍介紹:本書通過對人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來分析其個性,以心理測驗題的。形式來幫你分析,考察方式自然有趣。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內心深處反映出來,發(fā)現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自己。同時,你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發(fā)現你周圍的人具有的個性。

4、《行為心理學――肢體語言解讀與識謊》――作者:王邈[中國]。書籍介紹:《行為心理學――肢體語言解讀與識謊》一書是以作者近十年來對行為心理學研究成果和大量調研、實驗數據為素材,按照人際交往中肢體語言的表現形式和被關注度為線索,從頭到腳、從肢體動作到身形體貌、從語音語調到語言形式,,對肢體語言進行了形象、深入、全面的論述和解讀?!缎袨樾睦韺W――肢體語言解讀與識謊》可以幫助你在人際交往中更加準確地了解他人、識別真?zhèn)?,幫助你通過觀察聆聽他人的動作、神情和語言做出比較客觀的分析判斷,對于從事商務談判、企業(yè)管理、銷售經營、偵察審判、心理咨詢等讀者群體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5、《最靠譜的行為觀察術》――作者:段鑫星//吳國莎//常丹[中國]。書籍介紹:莫里克?羅森伯格編著的《最靠譜的行為觀察術(人際交往中的識人相處之道)》以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為開端,細致刻畫了各種鳥兒在面對森林危機時的表現,并由此引出了disc行為觀察術,以物喻人,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與身邊人的影子。我們以自身獨特的行為與情緒方式存在于世界上,其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生活、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也時而讓我們遭遇沖突、矛盾和挫折。如果我們學習了disc行為觀察術,我們就能夠更深入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從而發(fā)揮優(yōu)勢、規(guī)避劣勢,輕松應對身邊的人與事,開啟生活新篇章?!蹲羁孔V的行為觀察術(人際交往中的識人相處之道)》適合想要使自身人際交往得以提升的廣大讀者閱讀使用。

6、《犯罪行為心理學》――作者:布萊克本[英]。書籍介紹:本書回顧來心理學在對犯罪行為的解釋和犯罪人的治療及矯正中的貢獻。本書的前半部分論述了刑事司法和犯罪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從社會學、精神病學以及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犯罪的本質;后半部分主要介紹了臨床心理醫(yī)師特別關注的有關犯罪人心理矯正的內容。本書幾乎涉及犯罪人心理矯正工作中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和主要的基礎理論。因此,本書可以作為心理醫(yī)師、公檢法工作人員、教育工作者有關專業(yè)大學生的必備讀物。

7、《網絡行為心理學》――作者:亞當?喬伊森(admn。joinson)[英]。書籍介紹: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正改變著整個社會,這種改變影響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受教育的方式,甚至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行為中。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網絡社會中人的行為的研究也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網絡行為心理學》這本書中,作者亞當?喬伊森博士從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對網絡社會中人的行為進行了全面的闡釋。本書是世界上最早的網絡行為心理學研究的鼎力之作,能夠幫助人們更深入地理解網絡社會中人的行為,更充分地利用網絡并認識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

8、《人類行為心理學》――作者:麥克康納爾[美國]。書籍介紹:本書從生物學、心理學、社會行為學等不同角度詳盡闡釋了人類種種行為的動機、行為模式與個性特征等問題。

9、《行為主義心理學》――作者:張厚粲[中國]。書籍介紹:《世紀心理學叢書5: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寫作目的是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產生、發(fā)展直至衰落的過程,以及主要代表人物作一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與評述。《世紀心理學叢書5:行為主義心理學》特色:內容完整。涵蓋行為主義的全貌,巨細無遺;綜述行為主義的發(fā)展,條分縷析。立論精辟,深入分析行為主義思想演變;翔實評介行為主義諸家主張。文筆流暢,行文通順,易讀易懂;組織系統(tǒng),宜教宜學。學術價值,認識科學心理學發(fā)展歷史;了解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

10、《改變你一生的怪誕行為心理學》――作者:白雯婷[中國]。書籍介紹:《改變你一生的怪誕行為心理學》內容簡介:為什么我們會在超市里瘋搶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為什么有些人能從一個人的筆跡中看出他的品性?為什么心情不同的時候,時間的長短也不一樣?……你以為經過思考就一定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嗎?你以為深信不疑的記憶就一定真實存在嗎?你以為商品物美價廉就一定會占到便宜嗎?學會駕馭非理性,做生活掌舵手!《改變你一生的怪誕行為心理學》運用心理學知識,對生活中常見卻百思不解的現象進行分析,從而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和他人,在自我認知和現實生活之間建立一座橋梁。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九

心理學認為,“非智力因素雖不直接介入學習得認知活動,但它形成個體意識傾向性中得學習態(tài)度,積極得個性品質不僅能激勵、驅策學習活動得有效進行,而且能促進和推動智力得充分發(fā)揮,而消極得個性品質則會阻礙、干擾學習活動得正常進行”。注重學生良好素質得培養(yǎng)是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得重要途徑。要使思想品德課真正走進學生心靈,必須讓心理教育成為初中政治教育得重要內容,并通過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學充滿生機活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得研究對象。

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分支學科,針對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涉及得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在教育、教學影響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學習在傳授知識、技能、發(fā)展智力和個性等得心理規(guī)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質形成得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發(fā)展得相互關系等。圍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逐個分析各元素對學生心理得影響,起到指導教育、教學,提高學生成績得同時提高學生得思想品德修養(yǎng)得教學目得。制訂完整得教學計劃,環(huán)環(huán)相扣。

二教育心理學得研究方法。

1.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得是教師對學生得殷切希望能收到預期效果得現象。羅森塔爾效應,切實地表明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得積極作用,該現象通過暗示改變老師對學生得認知,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tài)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贊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得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得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得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并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循環(huán)往復,使學生得智力、學業(yè)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得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最終實現對學生產生良性影響得效果。2.鼓勵語言得積極作用據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得微弱氣流,由于其他各種因素得摻和,幾星期后,竟會變成席卷美國德克薩斯州得一場龍卷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并做出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得起因,經過一定得時間及其他因素得參與作用,可以發(fā)展成極為巨大和復雜得影響力?!昂备嬖V我們,教育學生無小事。一句話得表述、一件事得處理,正確和恰當得,可能影響學生一生;錯誤和武斷得結論,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得言行,更加注重細節(jié),充分照顧學生得自尊心,學生在心智未成熟得狀態(tài)下,容易受到教師不經意得言行傷害,對待膽子小、性格內向得學生更是如此,易打消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得積極性,會影響學生未來思想品德得發(fā)展。

三教育心理學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得意義。

結合思想品德課程得知、情、意、行,即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思想品德課程教育本身是針對學生道德進行培養(yǎng)得課程,而道德水平得提高需要大眾心理得評價,同樣屬于心理學范疇,教師要教好思想品德課程,避免不要引入教育心理學得方式、方法。只有抓住和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心理,才能有效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得教學目得。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逐漸創(chuàng)新、融入教育心理學知識。教師在日常得工作和生活中,應注重自身衣著、行為和道德品質得修養(yǎng),自覺總結和反思實踐中得道德知識,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發(fā)揮榜樣作用。如果平常教育學生得東西自己都做不到,對學生認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很難有說服力。要充分地發(fā)揮學生得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得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得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出正確得處事方式和處理問題得能力。教師與學生和諧共處,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蓉蓉.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得心理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

[2]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十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流行大汽車,寬敞、舒適,當然也耗油,大眾甲殼蟲憑借廣告語“想想還是小的好”異軍突起,吸引了大批忠實擁躉,依照傳統(tǒng)思維,小孩子都喜歡那些漂亮的洋娃娃,還有那些可愛的毛茸玩具,但卻有人反其道而行,專門生產丑陋玩具,同樣銷售極好。

布希耐是美國一家玩具公司的董事長,有次他到郊外散步,偶然看見幾個小女孩正在玩一只骯臟且異常丑陋的昆蟲,并且愛不釋手。布希耐靈機一動,市面上賣的都是漂亮玩具,假如生產一些丑陋玩具,又會怎么樣呢?回到公司后,他馬上組織人員投入研發(fā),研制出一套“丑陋玩具”,并迅速投放市場。

沒想到“丑陋玩具”一炮打響,給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讓同行十分羨慕。于是“丑陋玩具”很快風行開來,如“瘋球”就是在一串小球上面,印上許多丑陋不堪的面孔;又如橡皮做的“粗魯陋夫”,長著一頭枯黃的頭發(fā),一身綠色的皮膚和一雙鼓脹而帶血的眼睛,眨眼時又會發(fā)出非常難聽的聲音等等。這些丑陋玩具的售價竟比那些漂亮玩具價格還高,但是問世后卻一直暢銷不衰,在美國還因此而撳起了一股“丑陋玩具”的熱潮。

人類的需求非常復雜,不要想當然地否決某些奇思怪想。應該認真觀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有時候聽起來不可思議的看法,最后卻證明符合事實,完全可行。一般人認為價格越低越容易賣,其實價格高有時會讓商品更搶手,據某些專家的說法,上世紀80年代的一段時期,國內的名牌白酒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哪個漲價哪個銷量就會上升,受到市場追捧。這其實是人們的心理作用,認為價格高的品質應該更高。

據說購買正牌lv的人也并不是非富即貴,很多月薪3000的也大有人在,由此可見,奢侈品牌也成為工薪階層一圓富貴夢的道具。

武漢煙草集團推出黃鶴樓系列“漫天游”、“1916”等高價香煙,最高檔的達到3000元一條(5包),每支煙的價格達到30元。這些高價香煙發(fā)售之初,引發(fā)市民排隊搶購,黑市價格連連上漲。雖然眾多市民對這離譜的高價并不認可,但有作為禮品送人的強勁需求,“買的人不抽,抽的人不買”造就了高價香煙供不應求的奇特現象。中國文化講究排場和面子,給某些重要人士送禮,便宜的拿不出手,送錢又赤裸裸,送高檔煙氣派又不會犯忌,是名副其實的饋贈佳品。

派克鋼筆在美國乃至世界上大名鼎鼎,集高貴典雅精美貴重于一身,是上流社會經?;ベ浀亩Y品和收藏的珍品。但有段時間為了擴大銷量,管理層決定降價銷售,結果年報表上一片赤字,接近破產邊緣。高價格預示了高品質,也代表了過人的財力和尊貴的地位。普通人有時也希望奢侈一回,當然除了價格,還需要其他指標讓用戶真切地感受到產品的高品質。

作者張計劃,暨南大學營銷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利啟源(北京)管理顧問公司首席培訓師,德國萊比錫大學訪問學者,最新銳戰(zhàn)略營銷與品牌定位專家。有十余年營銷咨詢、培訓和研究的經驗,曾先后為太平洋百貨、北京賽特、廣百集團、廣東天枝廣告和萬家樂集團等企業(yè)提供培訓及咨詢服務。出版專著、譯著、教材10余本,發(fā)表論文30余篇。最新專著《營銷人生大智慧》即將由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講課風格輕松幽默,信息量大,直擊問題本質,善于通過故事深入淺出地闡發(fā)營銷之理,能夠將知識性、趣味性與可操作性完美融合。歡迎與各位同仁交流溝通!電子郵件:jihuazh@。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十一

摘要:對項目訓練教學法進行了剖析,闡述了項目訓練教學法實施的步驟和方法,并設計了通過推行項目訓練教學法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方法。實踐證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并提出創(chuàng)新發(fā)展設想。

關鍵詞:項目訓練教學法;教學效果;創(chuàng)新設想。

隨著“應用型本科學院”目標在學院的確立,各項教學改革都在不斷推行與實踐。其中項目訓練教學法在教學中被廣泛地采用,并在實踐中得到應用與發(fā)展,日益顯示出其獨有的特點與重要性。本文著重論述項目訓練教學法在消費者行為學教學應用中的經驗與體會,以使之得到更大的發(fā)展與完善。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十二

就壽險的產品特點和服務性質而言,很多學者、專家包括社會各界一般都認為保險營銷屬于服務業(yè)的營銷范疇,所以,服務營銷學家布姆斯和畢特納所提出的“7p”服務營銷組合理論,即服務產品(product)、服務價格(price)、服務渠道(place)、服務促銷(promotion)、服務人員和顧客(people)、服務的有形展示(physicalevidence)、服務過程(proccss)以及關系營銷、內部營銷理論廣泛地適用于保險營銷之中。筆者認同服務營銷、關系營銷、內部營銷等理論和方法在保險營銷中的巨大作用。但同時筆者認為,就中國壽險產品銷售以及保險營銷本身而言,觀念營銷理論和方法同樣適用,并且自保險行業(yè)誕生起,就已經悄然、自然地將觀念營銷運用其中。原因如下:

1.從保險的起源和功能看。

首先,保險是人們規(guī)避風險的主要手段,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保險的起源看出來。早在公元前25,中國的《禮記·禮運》中有這樣一段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裝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皆有所養(yǎng)。”這一記載足以證明中國古代早有謀求經濟生活之安定團結的強烈愿望,這也是最古老的保險思想。另外從世界范圍看,壽險最早起源于歐洲中世紀的基爾特制度,即當時歐洲各國城市中出現的一些行會組織,共同出資救濟包括死亡、疾病、傷殘、年老、火災等不幸的人身和財產損失事故,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相互合作的最初保險組織——“友愛社”。無論是基爾特制度,還是“友愛社”,都是人們源自于主觀上的一種想法、觀念。同時,通過對近代保險的最早形式——海上保險的產生和發(fā)展歷程的研究,可以總結出包括壽險在內的保險最初產生原因是源于對風險的存在認識基礎上的、思想觀念上的一種對風險的轉移愿望,同樣是一種主觀思想、觀念的產物。由此看出,保險行業(yè)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觀念性特征。

其次,保險的功能本身就是分攤風險、補償損失。這種功能的發(fā)揮和表現同樣是建立在客戶對風險存在認知,主觀上具有規(guī)避、轉移風險的意識和觀念的基礎之上。下面我們以壽險為例,壽險是為了滿足個體規(guī)避失去勞動力或死亡時所帶來的風險而出現的一種保險形式。而風險有兩種:生存與死亡。簡單地講,生存的風險就是指個體本身的生存(養(yǎng)老)問題;死亡的風險是指如果個體作為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者,他的死亡或者喪失勞動力,對家庭生活的災難性影響。而壽險可以通過以下兩種形式來發(fā)揮功能:一是用確定性來代替不確定性風險。對于個人而言,他需要在具備勞動能力期間進行一定的積累,以備將來喪失勞動能力時維持生活。但是,他面臨一個風險,即他并不知道自己能生存多少年,如果積蓄太少并且他的身體一直十分健康,那么,他的積蓄就不夠維持他的生活;反之,如果積蓄相對于他的年齡而言太多的話,他雖然不必為老年的生活發(fā)愁,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往往意味著青年時期生活質量的下降??傊绻耆揽總€體,沒有人會知道多少積蓄是適當的。這時,通過保險(如生存年金保險)就可以將這個不確定性的風險用一個確定性的支出來解決。投保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收入,對未來生活的預期,以躉繳或者分期交費的方式,購買一定數量的生存年金。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在失去勞動能力時,還會有固定的生活來源。這就是將不確定性的風險用確定性來代替。二是用確定性損失來代替不確定性的損失。在保險中,財產保險、壽險,以及健康險等多種保險都是以確定性小的損失,即所繳的保費來代替潛在的可能出現的巨大的損失。對于一個家庭,主要勞動者的死亡會對家庭的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保險同樣可以規(guī)避這種風險(如死亡保險)。例如,一個家庭可以為其主要勞動者購買死亡保險,這樣,如果在保險期間發(fā)生意外,家庭則可以獲得相應的保險賠付,從而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而如果一切正常,繳納的保費不會為這個家庭帶來任何收益。保險通過這種方式,使得人們可以將不確定性的損失(大的,且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小)用確定性的損失(小的)來代替。由上可以看出,壽險實現功能的過程是一個思想發(fā)展、觀念轉化的過程,觀念在期間發(fā)揮著重大作用。

2.從壽險產品看。

根據loma(美國壽險管理師協(xié)會)的研究,壽險商品具有以下特點:

(1)無形性。壽險商品是一份合同,與我們日常接觸的商品相比,既沒有色香味,又沒有形狀和溫度,不易被感官直接感覺到。

(2)易失性。保險的易失性決定了保險銷售人員在某一時刻提供服務的能力不能保留到未來某一時刻。

(3)異質性。保險服務是通過銷售人員來完成的,每個人不可能保持服務的完全一致。

(4)不可分離性。保險服務的生產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它是由人提供的,該人就是服務的一部分,不可分離。

壽險商品不同于有形商品,它是一種合同,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在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保險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fā)的,提供給市場,滿足人們對付人身風險、補償損失需要的承諾。它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它與其他商品相比,具有明顯的特征:第一,壽險產品的保險標的是人的生命或身體,其保險責任一般是不幸事故或疾病、衰老等原因造成的生、老、病、死、傷殘。第二,壽險產品本質上是一種承諾,是一種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相互信任。它是一種服務性無形商品,雖然購買時可以見到保險合同條款,但這只是承諾的文字化,并不是保險本身。第三,壽險產品是一種非尋求商品,也就是說,消費者不知道或即使知道也不會主動考慮購買的商品。壽險產品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死亡、疾病等事故。這些事故人們往往不愿正視,諱莫如深。第四,壽險產品具有互濟互助性和損失補償性,保險是轉移風險、分散損失的社會機制,通過聚集社會上眾多人的閑散資金,達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目的。壽險產品可以把個人和家庭的人身風險轉嫁給保險人而獲得保險人對家庭生活的經濟保障,可以解除個人和家庭的憂患。第五,壽險產品具有明顯的期限性,大多數壽險商品的期限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

綜上所述,壽險產品本身就是一種帶有一定虛幻性質的、通過感知來認識和接觸的一種產品形態(tài)。具體講,就是保險產品承諾在未來提供服務,在該服務未提供前,客戶對所期望的服務是看不見、摸不著、經歷不到的。因此,不能判斷他們的質量。如果客戶對保險沒有意識,不了解保險的意義和功用,那么他絕對不會去進行購買,這就需要保險銷售人員與客戶進行交流溝通,進行面對面的講解,使客戶意識到風險的真實存在,使保險服務有形化,促使客戶主觀上能夠認知和接納,這期間也同樣包含了一個觀念的產生或改變的過程。

3.從保險營銷特點的角度看。

保險營銷是圍繞滿足投保人的需要而進行的整體營銷,即從搜尋保險市場上的需求一直到完成險種設計以及對投保人投保后的服務等一整套營銷活動,是一種注重長遠利益的保險企業(yè)活動。從實踐角度看,保險商品的營銷更注重主動性,人性化和非價格競爭,而這也恰恰符合觀念營銷的特點。

(1)保險商品營銷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主動性營銷。保險營銷的主動性表現為以下三方面:第一,變潛在需求為現實需求。多數人對保險的需求是潛在的。盡管保險商品能夠轉移風險,提供一種保障和補償,但由于它是一種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商品,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人們似乎對它沒有迫切性,尤其是保險商品中的人身保險更是如此。因此,保險營銷者必須通過主動性的營銷變投保人的潛在需求為現實需求。第二,變負需求為正需求。人們因不喜歡或不了解保險商品,而對其采取消極回避的態(tài)度和行為。因此,保險營銷者必須通過積極、主動的營銷活動,扭轉人們對保險商品的消極態(tài)度和行為。比如,通過宣傳端正人們對保險商品的認識,引導人們用唯物主義的思想看待客觀事物。第三,變單向溝通為雙向溝通。作為保險商品的營銷者必須將單向溝通變?yōu)殡p向溝通,也就是要通過主動性營銷,將企業(yè)要傳達的信息,按照消費者的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通過信息傳播媒介傳遞給消費者,并跟蹤和注意消費者對信息的反饋,收集消費者對所提供的保險商品的意見和反映,及時調整和改進服務策略,以實現顧客滿意。

(2)以人為本的營銷。保險商品營銷是以人為出發(fā)點并以人為中心的營銷活動。保險商品的經營者需要時刻面對自己,面對顧客,并實現二者利益統(tǒng)一的營銷活動。面對自己,保險營銷者必須首先面對自己,正確地了解自己的所需所求,并使其經營活動令自身滿意。只有使其自身獲得滿意,才有可能令他人滿意。面對顧客,保險營銷的最終目的是實現顧客滿意。因此,保險經營者要面對顧客,要能夠從顧客的需求出發(fā),不斷開發(fā)和提供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要能夠針對顧客對外界事物認知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開展營銷活動;要能夠維護顧客的根本利益,向顧客提供滿意的服務。

(3)非價格競爭。一方面,保險營銷不是保險推銷,保險營銷的重點在于投保人的需要,是通過投保人的滿意而獲得利潤,注重長遠利益。另一方面,保險商品價格費率是保險人或保險主管機關依據對風險、保額損失率、利率、保險期限等多種因素的分析并通過精確的計算而確定的,是較為客觀、科學的。為了維護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這一價格一般不能輕易提高或降低。因此,為了保證保險人的償付能力,為了促進規(guī)范競爭,國家有關部門要對保險價格進行統(tǒng)一管理。所以價格競爭在保險營銷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保險營銷更適于非價格競爭原則,非價格競爭在保險營銷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中國壽險業(yè)觀念營銷實施研究。

從中國壽險業(yè)的發(fā)展來看,壽險業(yè)基于觀念變化、在充分進行客戶分析的基礎上適時設計、推出了一系列壽險產品,每一種壽險產品都被賦予了觀念這一主要的、基本的元素??梢哉f,每一類產品都是一定意義上的觀念產品。同時,毫無疑問,保險行業(yè)與生俱來的觀念性特征直接賦予了保險企業(yè)鮮明的觀念性企業(yè)特征,全面的信息傳播,專業(yè)化的銷售模式也極大地促進了保險產品的銷售,壽險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筆者認為,中國壽險業(yè)從誕生起就進行著以觀念產品為中心的觀念營銷。表現在:

1.建立在客戶分析基礎上的壽險產品的不斷創(chuàng)新。

中國壽險市場產品種類繁多,例如,僅平安保險公司一家,就有各類壽險產品100多種。這么多的'壽險產品,按照服務功能的差異大致可以分為傳統(tǒng)型產品和新型產品。傳統(tǒng)產品分為壽險、年金、意外險和健康險等4大類,新型壽險產品主要是指投資連接、分紅保險、萬能保險等新型產品。

在壽險業(yè)發(fā)展初期,壽險市場主要是傳統(tǒng)壽險產品。國內壽險市場傳統(tǒng)產品分為壽險、年金、意外險和健康險等4大類。當時消費者對保險的認識有限,儲蓄是消費者主要的理財手段,孩子是家庭的主要關注點,抓住消費者“儲蓄”和“再苦不能苦孩子”觀念,壽險業(yè)開發(fā)和推廣了儲蓄型壽險產品以及針對少兒的險種。隨后,在保險公司的觀念引導下,人們逐漸認識到家庭主要經濟支柱對于整個家庭的生存意義和為其購買保險的重要性,成人壽險產品開始熱銷??梢钥闯?,傳統(tǒng)的所有人壽保險產品主要是以保險的保障功能為核心,創(chuàng)新的出發(fā)點都是人們尋求保障的心理和穩(wěn)妥、周全的觀念特征。

自19起國家進行了幾次大的利率調整,在這種低利率的環(huán)境下,壽險業(yè)的長足發(fā)展、嚴重的利差損包袱以及人們多樣化的保險需求和保險競爭的變化促成了新型壽險產品的面市。這期間,保險公司洞察了人們觀念上的變化。一方面,理性的人們已經發(fā)現投資于“投機”色彩濃厚的資本市場,作為散戶盈利很少,而且風險很大;另一方面,銀行利率一降再降,儲蓄已經對居民無實質性的吸引力,居民儲蓄不降反升實屬無奈之舉。居民找不到理想的投資工具,投資于新型壽險產品以求投資回報,無疑是替代性的必然選擇。同時,就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而言,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購買保險提供家庭保障,沒有為孩子購買保險有吸引力,而為孩子買保險又沒有“錢生錢”的投資型產品更能吸引購買者的眼光。隨著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投資意識的增強,人們既希望有較高的人生風險保障,更希望得到投資收益,而傳統(tǒng)的單純保障性壽險產品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這種雙重需要。于是,1o月23日,國內第一個投資連結產品——“平安世紀理財”呱呱落地。投資連結保險產品不僅具傳統(tǒng)人壽保險所具有的保障功能,還具有投資理財的功能。投資連結保險與傳統(tǒng)人壽保險的最主要區(qū)別在于,它將投保人交付的保險費分成“保障”和“投資”兩個部分,投保人每年所交付的保險費中,一小部分將用于人身保險保障,其余部分將轉入專門設立的投資賬戶,通過保險公司的專業(yè)投資部門進行投資運用。除了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外,全部投資收益將轉入該投資賬戶,并將用于各類保險給付。投資連結產品的誕生,標志著中國壽險產品由單純保障性向投資理財型轉變。與此同時,分紅保險、萬能保險等投資理財型產品也紛紛上市。正是因為保險公司在客戶分析的基礎上抓住和引領了消費者的這種“投資觀念”,投資型產品也獲得大賣,“平安世紀理財”推出的第1個月,就售出保單2450件,保費收入達1124萬元。到,全國人身保險總保費收入為1423.10億元,其中,分紅保險投資連接、萬能保險等新型產品的保費收入為419.54億元,占總保費收入的29.48%。

2.豐富的營銷渠道和專業(yè)化的個人銷售模式。

實踐中中國的壽險銷售渠道主要有公司直銷、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銀行銷售、網絡銷售等。

公司直銷是保險公司利用公司設立的營業(yè)部直接向消費者提供保險服務。

保險代理人根據保險公司的委托授權,代表保險公司和投保人聯(lián)系辦理保險業(yè)務,向保險公司收取代理手續(xù)費。保險代理人可分為專業(yè)代理人,兼業(yè)代理人和個人代理人三種。專業(yè)代理人是專門從事保險代理業(yè)務的保險代理公司。其組織形式為有限責任公司。兼業(yè)代理人是受保險人的委托,在從事自身業(yè)務的同時,指定專人為保險人代辦保險業(yè)務的單位。個人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托,向保險人收取代理手續(xù)費,并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yè)務的個人。

保險經紀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和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并向保險人收取傭金的組織和個人。保險經紀人是保險營銷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主要多用于團險營銷。

電話保險、網絡保險、銀行保險等都是新興的重要營銷渠道。銀行保險業(yè)務是指通過銀行的各種渠道來銷售壽險公司的產品。壽險公司和銀行簽定代理協(xié)議書,由壽險公司提供適合市場需求的壽險品種,銀行代為銷售保單,保費存入該銀行賬戶。

中國壽險業(yè)20年間取得如此大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如此豐富的營銷渠道。但通過研究,不難發(fā)現,無論哪種營銷渠道,都必須依靠人的信息傳遞來完成,離不開雙向的交流溝通,這種銷售模式要求營銷人員必須具有一定與所售商品及其應用有關的專業(yè)知識和素養(yǎng)并經過專門銷售技巧、市場知識與能力培訓。在交流中憑借其強大的觀念與文化、知識與能力以及保險產品的適用性后盾,為客戶提供滿意服務。

根據limra(美國壽險行銷協(xié)會)的研究,壽險銷售主要采用個人銷售方式。個人銷售方式是一種與一位或多位潛在購買者在面對面交談或電話聯(lián)系中提供信息的銷售手段。個人銷售適合壽險商品銷售,原因如下:

第一,教育消費者。壽險產品是復雜的,而他們被用來滿足某人的需求與目的的方式則更為復雜。很少有人花費時間全面了解所有保險和金融產品如何運作。人們在購買壽險產品時,需要向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專業(yè)知識指導的代理人咨詢。而代理人能夠從客戶的意見中確切了解客戶的需求點,回答客戶有關產品方面的疑問,使客戶從代理人的回答中得到簡單明了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銷售人員對消費者進行了壽險產品的普及和教育,使消費者產生購買意向。

第二,關系營銷的捷徑。代理人花費時間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并向其推薦最適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這樣會得到消費者的信任。從自己信任的代理人那里購買了壽險產品且滿意的客戶,會更容易購買其他保險和金融需求的補充性產品。同時,有關現有客戶需求的信息有助于公司進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活動,及新產品的促銷選擇。

第三,保險公司的公共關系。代理人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充當公司和客戶的紐帶。個人銷售工作對公司乃至整個保險行業(yè)的信譽有著巨大的影響。代理人代表著職業(yè)形象并展示著自己的職業(yè)道德。進一步說,代理人不僅展示著資深的職業(yè)修養(yǎng),還塑造著公司的基本形象。

第四,獲得客戶資料。銷售人員能夠掌握現有的和潛在的客戶對公司及其產品、對公司在市場中的整體形象問題的第一手的、直觀的資料。大多數公司通過與他們的銷售人員定期會面,得到從客戶處反饋上來的大量的營銷和服務信息。

在營銷實踐中,也驗證了這種專業(yè)化個人銷售模式的高效性。如:1992年美國友邦壽險公司在上海開業(yè),帶來了全新的個人代理的營銷模式,并很快搶占了上海的壽險市場;在不到2年的時間接收營銷員近5000人,業(yè)務規(guī)模超億元。1995年上海77萬張個人壽險保單,友邦壽險就占了70萬張,當時在保險業(yè)界引起了劇烈的振蕩,由此引發(fā)了國內壽險公司的競相效仿,從此個人代理制成為國內壽險營銷的主渠道,并得到了保險業(yè)界的普遍認同和推崇,極大地促進了保險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三、結論。

觀念營銷作為當代社會一種新興的營銷策略、模式、理論和研究范疇,正在實踐中被較為廣泛地加以運用和發(fā)展。站在實踐層面上,歸納總結出觀念營銷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一種實施路徑、一種操作方式,甚或者是一些需要注意、重視的環(huán)節(jié)、細節(jié),對觀念營銷的操作者、實施者而言,都意義重大,對觀念營銷這一新興理論的發(fā)展完善和推廣運用,也意義深遠。中國壽險業(yè)作為一個具有一定意義觀念性質的企業(yè),在充分的客戶分析基礎上,努力創(chuàng)造、生產觀念產品,并以其為中心進行營銷活動,注重專業(yè)化的銷售和產品的更新,最終實現了觀念營銷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徐麗娟.觀念營銷:提高交易效率的觀念方法[m].北京:大地出版社,2006.

[2][美]威廉·m·普賴德(),o.c.費雷爾(l),著.梅清豪,等譯.營銷觀念與戰(zhàn)略(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徐麗娟.基于觀念營銷的營銷組合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4).

[4]oxfordadvancedlearner’senglish2chinesedictionary[z].thecommercialpress,oxforduniversitypress,1997.

[5]municationinruralthirdworld[m].mcananypreagerpublishers,1980.

[6]ketingconcept:it8meaningtomanagementmarketingseries,n099,newyork: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1957.

[7]羅國民.中國市場營銷發(fā)展趨勢探索[j].南開管理評論,2000,(2).

[8]高惠波.觀念營銷及其實施路徑研究[j].企業(yè)經濟.2008,(11).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十三

認知心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認識過程的,都屬于認知心理學。而目前西方心理學界通常所指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狹義的認知心理學,也就是所謂的信息加工心理學,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通過與計算機相類比,模擬、驗證等方法來研究人的認知過程,認為人的認知過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交換、操作、檢索、提取和使用的過程,并將這一過程歸納為四種系統(tǒng)模式:即感知系統(tǒng)、記憶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和反應系統(tǒng)。強調人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他的行為和當前的認知活動所起的決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記憶和思維領域的突破性研究。

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行為主義主張研究外顯的、可觀察的行為,而不管內部的心理過程;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轉移到了內部的心理過程。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強調嚴格的實驗室方法,排斥一切主觀經驗的報告;認知心理學則既重視實驗室實驗,也重視主觀經驗的報告。對于認知心理學家來說,改變外部條件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揭示知識結構的輔助手段。認知心理學企圖把全部認知過程統(tǒng)一起來,它認為注意、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現象是交織在一起的,對于一組現象的了解有助于說明另一組現象。由于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很可能會發(fā)現人類認知過程的統(tǒng)一加工模式。

認知心理學不但要把認識過程統(tǒng)一起來,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學各個領域統(tǒng)一起來,也就是要用認知觀點研究和說明情緒、動機、個性等方面。認知心理學的觀點還進一步擴展到了社會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等領域。認知心理學重視心理學研究中綜合的觀點,強調各種心理過程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認知心理學在具體問題的研究方面,在擴大心理學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貢獻。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對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也有貢獻。

認知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20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以信息加工觀點研究認知過程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的主流,可以說認知心理學相當于信息加工心理學。它將人看做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tǒng),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覺輸入的變換、簡約、加工、存儲和使用的全過程。按照這一觀點,認知可分解為一系列階段,每個階段是一個對輸入的信息進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單元,而反應則是這一系列階段和操作的產物。信息加工系統(tǒng)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以某種方式相互聯(lián)系。

認知心理學在中國的傳播,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心理學家對認知心理學的興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在理論方面,認知心理學有助于揭示人的認識過程的特點和內部機制。認知心理學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論,強調人類認知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人的認知結構在獲得知識中的作用。這些看法對中國心理學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在應用方面,認知心理學重視研究高級的認知過程,如學習、問題解決、決策等,從而使心理學能走出實驗室的小天地,更直接地為社會服務;認知心理學與一些高、新技術的聯(lián)系,也是人們向往的應用前景。近年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開始深入到社會實踐的許多領域,特別是教育領域,出現了用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探討教育、教學過程的新思路。這些應用研究的成果也同樣吸引著中國心理學家。

認知心理學無論作為一種成熟的理論,還是作為一種方法,都已經滲透到教學研究和實踐的許多方面。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將學生看成主動的信息加工者,并采用認知心理學的方法、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活動。行為主義和認知心理學對學習和指導的看法有許多分歧,其中最重要的是認知心理學家強調大腦內部發(fā)生的認知活動,認知心理學家不但需要了解學生做什么,還需要了解學生正在想什么。認知心理學的很多研究方法,如自我報告、錯誤分析等都可以應用于課堂教學,幫助教師了解那些不可見的認知活動。對認知任務進行分析的常用方法有概念地圖、過程分析和流程圖等。它們都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了有效的認知操作所需的知識和過程。

閱讀是許多認知活動同時參與的非常復雜的過程,是人們熟悉的復雜行為,同時也是認知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認知心理學有關知覺、記憶、思維和言語的研究,特別是有關閱讀的認知加工的研究,都對實際生活中的閱讀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有關閱讀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應用于閱讀教學,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促進閱讀理解。一些研究者假設詞匯識別加工是閱讀技能重要決定因素。字詞識別包括字詞編碼和詞匯通達。能夠流暢閱讀讀者能夠自動對字詞進行編碼,快速提取出單詞意義,以滿足更高水平句法、語意加工需要。對于閱讀中遇到不認識詞,讀者能夠利用句法、語意和語境信息推論出它意義。對閱讀過程中各種高水平認知加工進行訓練,也可以促進讀者閱讀理解。

認知心理學在工業(yè)上的應用是一個傳統(tǒng)的重要研究課題,它屬于人類工程學的范疇。人類工程學家可以幫助人們設計機器和工作設備。機器和設備必須設計得與使用它的人相和諧,才能使人與機器設備更好的相互作用,從而獲得最高的工作效率。在人機系統(tǒng)中,人是機器的操縱者,始終起著主導作用,機器則是人的能力的補充。操縱者的機能包括接受信息、進行決策和操縱控制器等。這一切都需要借助于控制器和顯示器來實現。顯示器將外界的信息轉變?yōu)椴倏v者可接受的信號,并傳遞給操縱者;而操縱者則通過控制器改變設備當前所處的狀態(tài),而設備狀態(tài)的改變又通過顯示器反饋給操縱者。正是通過這一過程,操縱者和機器設備之間不斷地進行著信息和控制的流動。

參考文獻。

[1]彭聃齡、張必隱、張春興、認知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十四

隨著營銷學理論的出現、發(fā)展和行為科學知識體系的成熟,西方消費者行為研究者們越來越認識到消費者導向觀念和行為科學的知識體系對研究商業(yè)戰(zhàn)略和分析商業(yè)實踐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如今越來越多的具有不同專業(yè)和學術背景的學者特別是具有心理學背景的研究者加入這一領域的研究,使這方面的研究突破了傳統(tǒng)經濟學實證研究傳統(tǒng),更加注重商業(yè)實踐中對消費者心理與行為定性分析,從而大大提高對營銷活動的指導性與啟發(fā)性。

一、消費文化、價值觀理論與消費者意義。

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研究發(fā)現消費者行為與購買決策中受到以下因素影響較大,如消費文化、價值觀、象征性符號等。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使人們重新認識了消費者,也極大地豐富了消費者行為學的理論。主要有理論有:

1.符號價值理論。符號消費理論(semiotics)認為:消費行為已不是單純的需要滿足,消費的前提是商品必須成為符號。消費行為是一個系統(tǒng),它維護著符號和組織完整,消費行為是一種溝通體系、一種交換結構。符號學為研究和分析在特殊環(huán)境下的現象產生機制提供架構。消費者消費過程能產生兩方面的符號價值:提高消費者自我認同感的自我符號價值和提高社會認同感的社會符號價值。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分析了消費者在市場中是怎樣理解象征性意義的。研究認為,符號的文化意義主要表現在品牌意義上,品牌管理是被用來創(chuàng)造和維護認同感等象征性意義的主要方式。消費者在選擇品牌時一定程度上講就是在構建他們的自我概念并產生自我與品牌聯(lián)系。對消費者來說,對品牌形象的認知和品牌與消費者或特定相關群體的密切程度是高度相關的。符號價值理論研究表明:消費者在進行購買決策時,不僅注重產品效用,而且還注重產品的符號價值。產品滿足消費者物質需要這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產品的符號價值或象征性意義才能讓消費者忠誠。

目前消費者行為學理論的研究重點是消費者在追求不同的消費和生活方式來改變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時所體現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上。研究表明,消費者在廣告與營銷刺激作用下傾向于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這種自我感覺影響了消費者反應與決策,并通過認同感、利用價值以及追求能夠體現個人身份和社會地位的消費得以實現。

二、消費決策理論發(fā)展與消費者體驗。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和后工業(yè)社會的到來,消費者主權進一步得到確立。學者們開始注重研究人的本性(人格與自我)與消費者行為的關系對市場結構與營銷策略的影響。有關研究主要有消費者選擇理論,對選擇中的信息過程理論和多重態(tài)度模型。近年來主要集中研究消費體驗、介入以及消費者知識等。隨著全球化時代到來同,對消費者行為的跨文化研究也開始悄然興起,這些使得消費者行為理論結構和概念進一步拓展。

消費體驗論主張把消費者包括幻想、情感和興趣的行為稱為“個人體驗”,認為消費行為是一個消費者受內在動機驅動而尋求個體心境體驗的情感經驗過程。通過對信息過程與消費者行為的個人體驗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對大多數的購買者行為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解釋,傳統(tǒng)消費者行為研究卻忽視了消費者體驗這一重要問題。如對于諸如休閑活動消費、消費者審美觀點、象征物含義、消費者對于多樣性變化的追求、對于享樂消費的反應、產生心理情緒的原因、在藝術上的渴望、白日夢、創(chuàng)造行為、情感、娛樂等很多行為就只能從消費體驗論中得到深入的理解。有研究還進一步證明了在消費者購買決策中,消費者花費的金錢數額、購買的產品價格、購買欲望等既受情感和認知的作用,也受消費者自我調節(jié)力的影響。這可能是未來消費者行為研究的新領域。

h.krugman早在1965年就提出了“介入”的概念,但直到80年代初,這一概念才對消費者行為研究產生真正的影響。對消費者介入研究目前多集中在理論要義的概念界定(主要包括介入及相關概念的界定、介入類型、介入性質、介入級別或強度等)、理論模型和度量模型構建、實證研究等方面,同時介入模型研究也是建立在對相關產品或服務、興趣、特定活動的一般性介入問題的層級式概念化基礎上。研究認為,介入有三個基本的衡量因素:一是與消費者體驗的興趣強度相關的介入強度,以反映評估消費者介入的程度;二是介入方向,以反映面向產品本身、廣告、購買和購買決策,或者它們的任意組合;三是介入的持續(xù)性,用于區(qū)分持久介入和情態(tài)介入。介入與消費者的價值觀和自我概念有關。

隨著“消費體驗”、“介入”、“消費者知識”、“情緒”、“情境”等觀點的引入使消費者行為分析變得更加富有實踐意義,這些對消費者研究已超越了以往主要關注購買過程的范圍。

文檔為doc格式。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論文篇十五

在競爭壓力不斷加劇的今天,拖延卻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行為,甚至成為一部分人的工作、生活習慣。有研究報告發(fā)現,在普通人群中,25%的人將拖延視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約40%的人曾因拖延而蒙受了經濟上的損失;在學生中,拖延行為也十分常見,其發(fā)生比例約占學生日常生活事件的三分之一,并且這種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拖延行為不僅無助于事情的解決,相反其結果會令個體感到沮喪,長期的拖延會阻礙目標的達成、降低生活幸福感、導致低的學業(yè)和事業(yè)成就。因此,拖延行為被認為是一種非適應性的、會對個體產生有害結果的行為。

一、拖延的含義分析。

拖延一詞的英文為procrastination,來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意為推至明天(puttingforwarduntiltomorrow)。在今天看來,這個概念其實有正反兩方面的含義:從正性方面來說,有時人們選擇拖延實際上是一種策略,即通過拖延可以爭取機會、做好充分準備、避免沖動??梢?,當結果尚不確定時,等待而不是馬上行動是更加理性、更有價值的。但是,當個體明知應該做的事情卻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做并因此導致負面結果時,拖延就是一種不良行為。本文所指的拖延就是這種負面意義上的概念。

拖延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征:自愿、逃避和非理性。首先,拖延既不是受他人脅迫的不得已行為,也不是因為突發(fā)事件而導致的客觀延誤,而是個體的自主決定,是個體出于某種考慮而做出的自愿選擇。其次,拖延行為具有明顯的逃避性,拖延者不愿意馬上開始或完成已經打算做的事情,這種逃避與簡單的回避決定不同,而是強迫自己盡量不去著手某件事情,或者找各種理由逃避某項工作的開始。第三,拖延是個體的非理性行為,選擇拖延的個體不是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等到其非完成不可的最后一刻才著手進行,盡管沒有適當的理由、盡管延遲會造成不利的后果,個體還是選擇了拖延,只是這種行為并不是一種理性行為。

拖延是個復雜的現象,按照拖延的性質可以把拖延分為特質拖延和狀態(tài)拖延。特質拖延又稱長期拖延,是一種人格特質,具有這種特質拖延的個體在任何情境中都會表現出一種拖延傾向,并伴隨有更多的拖延行為;而狀態(tài)拖延是指個體在某種具體情境下發(fā)生的拖延行為,如大學生在寫論文、考試復習時更容易產生拖延行為。

也有研究者認為拖延是個體對情緒反應的一種應對方式,并把拖延分為焦慮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焦慮型拖延也稱緊張恐懼型拖延,這類拖延者害怕失敗,也無法承受成功帶來的壓力,因此希望通過放松來暫時逃避壓力,但享樂的同時也伴隨著內疚和焦慮;放松型拖延也叫快樂尋求型拖延,這類拖延者在大學生中較為普遍,其特征是追求感官享樂、自我放縱,認為努力工作所得的回報小于付出,并擅長對自己的拖延行為找借口。

二、拖延行為產生的原因分析。

拖延行為既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也不是個體在時間管理和計劃方面出了問題,事實上,一些拖延者對時間估計的能力并不遜于常人,他們甚至更清楚拖延的后果。其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一)任務性質。

拖延并不是無所事事,而是人們在眾多可供選擇的任務或活動中,僅選擇了其中某一項而延遲了其他活動,盡管這種選擇最終會帶來不利的后果。那為什么明知選擇這件事情會造成不利后果卻不去選擇其他事情呢?原因是這與任務的某些性質有關。首先是個體不喜歡甚至可以說是厭惡需要著手進行的某項任務或工作。眾所周知,趨樂避苦是人的本性,就像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一樣。對于那些給人帶來不愉快的事情,人們往往傾向于回避,如果實在無法回避,就會盡量延遲去做。其次是任務獎懲的時限,獎懲的時間安排對個體的行為選擇有重要影響,在價值較小但獎賞及時的任務和價值很大但獎賞延遲的任務之間,拖延者更愿意選擇前者。這種情況從某種意義上反映出人們是現實而功利的,對眼前利益的關注可能遠遠超過對未來幸福的關注,因為后者的實現尚不確定,有著太多的變數。

(二)個體差異。

任務性質是導致拖延行為產生的情境因素,但拖延行為既然是個體做出的一種自愿選擇,因此個體的差異性應該是其產生的主要原因。這種個體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人格差異。心理學基于五大人格特質的研究發(fā)現,嚴謹性與拖延有顯著的負相關性。嚴謹性降低拖延的心理機制在于:首先,嚴謹性促使個體在任務上花費更多的時間,這意味著拖延勢必會減少;其次,嚴謹的人執(zhí)著地追求目標,這種精神也會降低由誘惑或困難導致的拖延的可能性;再次,嚴謹的人會回避那些無法達成的目標,而拖延常常是因為目標太高,以至于無法企及。

第二,動機差異。有研究認為拖延是一個動機問題,即個體因為缺乏動機,因而傾向于把事情向后一拖再拖。也有學者認為,盡管高成就動機的人給自己設定了困難的目標,但由于他們的投入是對活動本身關注的'緣故,在這種內在動機的驅動下,任務帶給個體的感覺是愉快的、而不是令人厭惡的,所以也會降低拖延的可能性。研究發(fā)現,拖延與缺乏自我決定的動機有關,外在動機對拖延的影響取決于任務是否是由自我決定的,如果是自我決定的任務,即使是外在動機也并不能引發(fā)拖延行為。

第三,能力與自尊差異。有學者認為,有些拖延是由于個體低自尊和低能力而導致的一種自我妨礙行為。能力反映的是人們對自己能否取得所期待的結果的一種信念,班杜拉認為低能力會降低個體對成功的期望而損害行為動機,最終妨礙任務的啟動(即拖延)及堅持性??梢?,能力與拖延之間呈顯著的負相關,能力的低下或欠缺是產生拖延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尊對拖延的影響類似于能力因素。低自尊的個體對自己缺乏信心,認為投入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任務是對自己缺乏價值的進一步確認。因此低自尊的個體會回避困難的任務并避免一切可以對他們能力做出簡單推斷的活動。如果因拖延導致表現不佳,人們只能歸因于努力不夠而不是能力不足。

第四,組織規(guī)劃能力的差異。組織規(guī)劃是指做事有條理有計劃,而大部分拖延者往往缺乏這種能力,他們不是按事情的輕重緩急來決定做事的順序,而是采取“方便”的原則,即先做容易、有趣的事情,結果造成對重要或緊急任務的拖延。拖延者缺乏組織規(guī)劃的能力還表現在易被特定誘惑所吸引,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他們在拖延時常常將“有別的事情需要做”作為借口,來掩飾分心或行為控制的失調。此外,正是由于缺乏對任務組織規(guī)劃的能力,一些拖延者往往認為要完成的任務是巨大并且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產生了畏難心理,從而導致拖延行為的產生。

三、克服拖延行為的對策分析。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享受舒適生活的同時,拖延行為也開始日益蔓延。拖延就是腐蝕劑,它侵蝕著人的身體和心理,消耗人的能量,阻礙人的潛能發(fā)揮,并最終影響人對社會變化的適應和個體的進步與幸福。要克服這種不良行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

第一,端正認識。拖延并非人的本性而是一種不良行為,它并不能使問題消失或變得容易,相反只會帶來更嚴重的后果。因此,必須從認識上清楚拖延的危害,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追求短暫逃避帶來的快感,而是在成功中享受來自心靈的愉悅。

第二,及早行動。良好的條件是等不來的,惟有具體行動才能創(chuàng)造有利因素。要完成某項任務,可建立一個行動計劃,列出需要進行的每一小步。然后依據計劃及早展開行動,每完成一小步就會帶動自己更好地去做下面更多的事情。這樣分割目標,設定期限,既有助于增強信心,又便于及時檢查督促自己。

第三,自我獎勵。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需要不斷強化的。要想養(yǎng)成自覺、迅捷做事的好習慣,就要給自己及早的行動予以適當的獎勵來進行強化。每及時完成一項任務,每改變一個拖延的習慣,即使行動的步子很小,也要肯定自己,獎勵自己在達到一個適度的小目標后就擁有某項愉悅享受的權力,讓努力與享受快樂緊密相連。

參考文獻:

[1]ureofprocrastination[eb/ol].,7,10。

[2]blemofprocrastination[eb/ol].,12,10。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