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優(yōu)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6:58:33 頁碼:9
2023年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優(yōu)秀16篇)
2023-11-11 16:58:33    小編:ZTFB

自由是每個人的追求,但在現(xiàn)實中我們會面臨各種限制,如何在限制中保持自由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寫作時,我們要多注意常見的語法錯誤,避免影響文章的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品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一

《海濱小城》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課文條理十分清楚,先寫海濱,再寫小城。作者筆下的這座海濱小城擁有宜人的自然環(huán)境,寫海濱由遠到近,先寫大海,然后寫海上的船艦和漁民、戰(zhàn)士,再寫海灘。寫小城,先寫家家庭院的樹,再寫公園里的大榕樹,最后寫干凈的街道,突出了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不足之處:

1.詞義部分涉及過少,學生對于部分詞義不理解。

2.課堂內容比較多,所以我忽略了學生與我之間的互動,學生參與過少。

3.我對于學生的課堂回答的評價應再多元化一些。

較好之處:

1.在本文最開始導入部分,運用音頻加圖片,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整節(jié)課,我通過讓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讀,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

3.在生字教學部分講解詳細,學生寫字興趣濃厚。

4.對于文本的學習,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從第二部分開始放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學習,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文檔為doc格式。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二

青藍工程才俊課堂展示我選擇的是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18課《童年的水墨畫》。這是一組兒童詩,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鄉(xiāng)村兒童生活的場景:孩子們或是呼朋引伴去溪邊釣魚、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帶著雨珠的小蘑菇,盡情享受童年生活的快樂。這一單元的主題就是:在童年的百花園里,我們看到了真善美。語文要素為: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考慮到三年級的階段目標,本單元語文要素以及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將教學目標設置為: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溪邊》。2.學習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3.理解詩歌內容,能說出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逐步引領學生向教學目標靠攏,力求在40分鐘內落實教學目標。這樣思考本身沒有錯誤,但在落實中過“硬”。

直接導入課文,檢測生字詞之后,引導學生自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通句子。看看這三首小詩寫的是什么時候的場景?本身我的目的是讓學生回顧詩歌內容,對詩歌整體再有一個概念,回憶童年的美好生活。但是我沒有考慮到我提出的問題過于寬泛、空洞。講完課,程老師問我,你提這個問題想讓學生回答什么?我愣了幾秒鐘,說就是想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程老師追問,“這個問題本身你想得到什么答案?三年級的學生理解什么是場景嗎?”此處程老師建議給予學生扶手,出示填空,誰?在哪?干什么?一下問題就清晰了許多,也簡單了許多?;氐睫k公室我一直在想,三年級的學生理解什么是場景嗎?如果讓我具體說什么場景,我恐怕也要一時詞窮,我備了課標,備了教材,卻沒有備學生,備學情。把階段課程目標抄在教材上不代表心中有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就要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尤其站在中下學生的學生位置上,用他們的頭腦去思考。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我所執(zhí)教的課文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所以就想教授更多理解難懂句子的方法給學生。本身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1.學習《溪邊》:自由讀課文,小詩主要寫了溪邊的什么場景?并把你認為不容易理解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回顧上學期理解難懂詞語的方法遷移到理解句子。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人影怎么被溪水染綠了”,用“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想一想自己釣魚時的場景來理解一下‘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2.回顧學習《溪邊》的方法:初讀,概括場景;細讀,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再讀,讀出詩中情趣。同樣的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江上》用學過的兩種方法理解“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白牙。”再教授借助插圖理解句子這一方法。3.學習《林中》理解詩意,夯實學過的三種理解句子的方法。三首小詩都學習完再指名回顧三首小詩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學生發(fā)言后,教師總結‘同學們描述的真的是一幅幅美麗的'水墨畫?!M行扣題。程老師建議修改為:1.提問場景時,給予‘誰?在哪?干什么?’的扶手,問題更具體,學生回答更清晰。2.自由讀《溪邊》,提出問題:“這首小詩,你看到了什么畫面?”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讀懂了哪一句,指導感情朗讀,之后解決難懂的句子,先讓學生猜一猜,再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理解詩意后再次進行朗讀,整堂課都將朗讀進行到底。由于時間關系,程老師只說了大概思路,但我已經(jīng)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很多時候課堂上我太過于注重自己講得怎么樣,教得怎么樣,而沒有去關注學生學得怎么樣。課堂的一切都在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教案行走,一切都按預設進行,整節(jié)課顯得機械,老師在背教案,學生在被滿堂灌,再被貼標簽,沒有精彩的生成,自然也沒有精彩的學生。

很多老師講課,會在心里假想許多學生的回答并根據(jù)假想的回答預設許多自己對學生的評價。講《花鐘》一課時,一個問題我想出了許多的可能性,并通過自己的想象設置了許多的評價。《童年的水墨畫》同樣如此,但是由于前期引導存在問題,在評價中就顯得有些不耐煩,或者說自己在走流程。按田校長的話說,我就像一只釣魚的小貓,有一條小魚上鉤了,不管魚大魚小,不論池塘里的情況,立刻拉線收桿撤網(wǎng)回家。老師的狀態(tài)不夠放松,學生也很緊張,導致整堂課都很緊張,老師和學生心里都在說,趕緊講完,趕緊下課。今后要更多的關注課堂,關注學生,輕松上場,多讀書。以讀書來豐富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讓評價語水到渠成。

由于自己的準備不足,沒有精心備課,在王老師給予多次指導下,這節(jié)課上得過于生硬,自己都很不滿意,當然也流下了淚水,更多的是留下成長的足跡,知不足而后進。一節(jié)課應該留給學生什么?于永正老師說:“就語文教育而言,我得給學生留下語言,留下能力,留下情感,留下興趣和習慣”。反觀自己的課堂,常思常想常反省,和學生一起成長。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三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當講到表現(xiàn)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時,學生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仿佛他們也看到了那“活蹦亂跳”的小灰雀。跟隨著學生的視野,我們一起體味著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一起欣賞著可愛的小灰雀。

很順理成章的,可愛的'小灰雀不見了,引出了文章的重點部分——列寧和小男孩之間的對話。學生們熱火朝天的討論這小男孩的心理活動,不時的閃出思維的火花。他們甚至把自己放在了這一情境中,假設自己就是那個小男孩,體會這那種復雜的心理感受。

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非?;钴S,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來思考問題,理解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四

《陶罐和鐵罐》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搞笑,貼近兒童生活。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互相尊重,和睦相處。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從整體上把這篇文章分成了兩個部分,也就是“鐵罐瞧不起陶罐”和“許多年后陶罐和鐵罐各自的命運”兩大塊。前一個部分我以“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為線索,讓學生思考:

1、陶罐的短處是什么?鐵罐又憑什么來奚落陶罐的?

2、鐵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話數(shù)說陶罐的短處?

3、應對鐵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學生邊讀邊在書上勾畫。然后分組討論,體會各自的態(tài)度。透過教師的指導,讀出兩只罐子不同的性格特點,使情感的變化漸漸明晰,這一部分是我教學的重點。第二部分的教學,我對文章進行了一些取舍,以兩個問題來引導閱讀,透過默讀、導讀、細讀讓學生體會兩只罐子命運的`不同,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悟出這則寓言所蘊涵的道理。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透過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讀,來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當時的情緒,學生理解得比較到位,興趣很濃。如在理解輕蔑一詞時,我們結合課文插圖,有學生說它的意思,有學生表演輕蔑的樣貌,我趁勢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神態(tài)來朗讀鐵罐的話,學生興致很高紛紛練習。幾個環(huán)節(jié)下來,透過加表情讀、加動作讀、小組分主角讀等等形式,學生讀得充分,對于人物說話的語氣、神態(tài)和動作的理解也都比較清楚。一節(jié)課上下來看到學生情緒高漲,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用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我覺得自己在課前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fā)言中,能夠感覺到他們已經(jīng)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課堂上學生有合作,但體現(xiàn)不夠。有時只是個形式,未體現(xiàn)合作的實效性。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五

對于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自己自然是準備得多一點,想給孩子們耳目一新的感覺。于是從字詞到標點,從表達方式到寫作技巧……真可謂:“萬事俱備”只欠孩子們刮起學習的東風了。一節(jié)課下來,感覺還是很輕松,盡管孩子們沒有怎么回答問題,但是根據(jù)我的提示他們也能夠理解文章的內容了,特別是對文章第一自然段的理解,他們能夠找出優(yōu)美的詞語并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談自己的體會,在我的誘導之下還用了這些美詞寫話了。

上完之后我又總覺得課堂上少了一點什么??墒亲约阂哺悴磺宄?,現(xiàn)在細細想來應該是:在做詞語訓練的時候沒有讓孩子們把所有的好詞,如:“烏黑發(fā)亮,俊俏輕快,活潑機靈,湊”連起來寫成一段話或者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寫法寫一種小動物。如果那樣做,我想,學生整體理解的能力就提高了,通過兩部分外形描寫的對比,也能充分地感受到作者細膩的筆法、燕子的活潑可愛,還能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詞語,同時也能學會一種寫作方法。

我想進入到自己最佳的教學狀態(tài)還是要一段時間的。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六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tài)、文靜優(yōu)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本來以為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可是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積極性不高,文章只有幾個愿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能抓住“斜著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著花樣飛行。

課堂中,總有幾個學生是課堂的主導,大部分孩子沒有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是我要反思的。通過光彩奪目的春天氣息,表達的情愛情節(jié),沒有體會出來。

多點名,讓大部分學生有參與能力。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理解積累“設計、杰出、雄偉、橫跨、創(chuàng)舉、歷史、堅固、美觀、寶貴、遺產”等詞語。

2、指導朗讀課文,了解趙州橋的設計特點及歷史價值。

3、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讀懂第2、3自然段的內容,了解趙州橋的歷史價值和思想意義;背誦第3自然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杰出智慧和才干的民族。四大發(fā)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享譽世界,而石拱橋在世界建橋史上同樣是一個創(chuàng)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6、趙州橋》(板書課題)。

二、學習生字:

2、指名讀,指名評價。

3、了解多音字爪(雞爪)(鷹爪)。

4、質疑解答詞語的意思。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全班齊讀。讀了這篇文章,趙州橋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在本文中,哪句話概括了趙州橋的特點?(板書,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3、作者在哪一段描寫了趙州橋堅固?

四、指導學習第2自然段。

1、范讀并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橋很堅固?

2、通過投影片演示了解橋長、橋寬、以及設計特點,

(1)出示圖片請用文中相關的語句來介紹。

(2)重點理解“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壞,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jié)省了石料。

“創(chuàng)舉”是什么意思?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這種設計”是指怎樣的設計?

(3)這種設計有什么好處?練習“既……又……”句式說句子。

4、多種形式朗讀第2自然段。

五、指導學習第3自然段。

1、學法指導:

(1)找段讀:哪一段寫趙州橋美觀?

(2)找句讀:哪些句子寫出趙州橋美觀?

(3)結合圖片以及課前資料同桌互相學習。

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的一樣。

2、輕聲讀課文,自學討論:

3、教師總結,組織匯報。

4、再次有感情朗讀并說說分號的作用。

5、反復朗讀。

六、學習第1第4自然段。

是啊,就是這樣一座雄偉,堅固,美觀的橋是由誰設計建造的呢?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一知道了什么?

(2)“世界聞名”什么意思?“一千四百多年”說明什么?有什么感想?

(3)通讀全文聯(lián)系課文說說你對“趙州橋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樣理解的;對“趙州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又是怎么理解的。

七、指導朗讀。

趙州橋聞名于世,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驕傲,帶著你自己學習后的感情再一次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總結全文,板書。

16、趙州橋。

勞動人民智慧才干堅固石頭砌成大小橋洞既…又。

雄偉無橋墩橫跨37米。

我國寶貴歷史遺產美觀精美的圖案。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八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因為有了前面三篇精讀課文打底,我想學生理解起來應該不成問題,于是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

成功之處:

三年級剛剛接觸略讀課文,在初讀課問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讀完課文之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都知道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這同時,可以板書略讀課文的標記,加深學生的認識。讓學生形成以后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這是略讀課文,真正了解略讀課文各個方面的特征。

在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環(huán)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瀏覽課文,仔細思考。學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說完之后,我再教給學生一種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抓住課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來說一說。這里,說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讓學生再進行思考,再說給自己的同桌聽聽,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不足之處:

上課我按原計劃要求學生自讀導語部分,明確學習要求,這一項學生完成得很不錯,于是我根據(jù)學習目標讓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不一會兒就有同學舉起了手,學生站起來回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過早餐,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他是在讀課文了,于是趕緊婉言讓他坐下,學生的確不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這樣的學生,他們讀了課文后,只揀自感興趣的說,根本不分重點不重點。學生不能簡明扼要的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改進措施:

有些同學讀了課文,心中其實很明白講了一件什么事,但讓他起來講述時就不能擇要點而講,有些同學他想簡要些,但簡要不起來,覺得課文上的話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講。我想大部分學生處于這種狀態(tài)。這有待于平日里的訓練。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九

《灰雀》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yǎng)病期間愛護灰雀,并通過自己對云雀的熱愛之情,使小男孩受到感動,并主動送回灰雀,做誠實孩子的故事。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導語,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愉快中投入學習,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并進行適當?shù)乃枷虢逃?,從而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作為一節(jié)交流課,我是如何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受到老師們的好評的,以下談一談我的感受。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過程中設計好導語就是開好了頭,就像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在開場,間場中的精彩連話。導語的設計目的在于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傳達教學的意圖,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引子、鋪墊。運用實物圖片或運用感情描述的語言手段,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景,則能使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感,從而產生共鳴,激勵他們進入新的教學情境。

《灰雀》這一課,自然段落較多,因此教學時先理清線索,將課文分成三部分來學習。第一部分是講有一年的冬天,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yǎng)病期間,非常喜歡公園里三只美麗的灰雀。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也能產生對灰雀的喜愛之情,我課前先在黑板上畫下一棵白樺樹,枝頭上貼上三只可愛的小灰雀的活動圖片。問:“列寧在養(yǎng)病期間,有一天他到公園散步,來到一棵白樺樹下,看到了三只什么樣的灰雀?”學生看到了逼真的圖片,結合課文的內容,馬上就抓住重點詞語來回答。(歡蹦亂跳,兩只胸脯粉紅,一只胸脯深紅的)這樣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學生也自然會對這三只灰雀油然而生一股喜愛之情,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為下文做好鋪墊。

當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先把胸脯深紅的灰雀取下來,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可是,有一天,當列寧又來到白樺樹下時,卻發(fā)現(xiàn)了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那么可愛的灰雀不見了,列寧是怎么做的呢?”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能把學生的興趣完全調動起來,看到白樺樹下少了一只可愛的灰雀,學生們也不由得產生惋惜之情。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好導語,創(chuàng)設逼真的情境,能激發(fā)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狈磸屠首x比較品評,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受到感染,從而強化教育效果。如《灰雀》這一課中,列寧與男孩之間有一段對話,正是從這段對話中體現(xiàn)出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這段對話也是文中的重難點之處。因此,教學時,我通過對話的理解,引導學生領會課文內容,理解角色特點,突破難點,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首先是通過朗讀,讓學生進入一種與課文情境相符的氛圍中,陶冶學生的情感。朗讀時,首先讓學生明確男孩受到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的感動,心理活動也一次一次地變化著。從原來充滿矛盾的心理(想把真相告知列寧又不敢講出來)到矛盾解開(想要放回灰雀)最終下定決心一定要把灰雀送回。這一系列的心理活動的變化正是從他每次說話的內容中體現(xiàn)出來,因此,朗讀的語氣,語調也應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化,學生應根據(jù)表情達意的需要,設身處地地邊朗讀邊想象,讀中入境,讀中入情,讀中明理,以此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時,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就適當?shù)乃枷虢逃?,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教師應善于通過所教內容引導學生“曉意”、“明理”。課文講完后,應對學生“曉之以理”。

我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聯(lián)系實際,說說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這樣,學生就會聯(lián)系自己做過的事,給予分析明辯是非,最后,對學生“導之以行”:引導學生向小男孩學習,有錯就改,做個誠實的孩子,還要保護好鳥類。

文檔為doc格式。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十

本節(jié)課是冀教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第七課《燕子南飛》的第一課時,通過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我設計了教學目標,是知道哪些動物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具有遷徙、洄游、遷移的生活習性,為什么動物會有這樣的生活習性。本課涉及到的內容較多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教學中,我充分放手,給學生提供開放的、主動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重難點是環(huán)境對生物生長及生活習性方面的影響及生物是如何與外境相適應的。

通過學生的預習讓學生對人類和動植物過冬的方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由于是預習,學生肯定會面臨著很多的問題與困惑,這樣,學生會查閱資料,互相交流探討,這樣不但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這樣學生既收獲了知識,有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將康德心理品質。

通過收集整理資料,點燃了學生求知的欲望;通過不同形式的匯報,激發(fā)了學生的各方面潛能。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學到的知識,遠比老師的直接講授更重要,但也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才能真正的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由于學生接觸的事物少,可利用的資源比如網(wǎng)絡資源等很少,致使學生的知識層面比較低。另外,本課雖然注意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但在某些細節(jié)上我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十一

《荷花》描寫了公園里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前,我先讓學生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形容以前所見到的荷花的樣子,之后用課件呈現(xiàn)荷花圖,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tài)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讓學生首先在視覺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便走進課文,體會這篇課文描寫荷花的優(yōu)美語言。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在掃清生字障礙后,從文中找出自己認為把荷花寫得很美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荷花美在哪里,作者為什么能把荷花寫得這樣美?在交流時,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用得好的“冒”字,以此感受作者語言的精到,然后用不同的展示荷花開放的不同狀態(tài),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tài)。通過不同的讀書形式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通過個人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荷花的美麗,也幫助學生盡快背誦,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位,也促進了學生對優(yōu)美詞匯的積累。

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語言訓練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習完第二自然段后,我讓學生根據(jù)我提供的想象白荷花還會有哪些不同的姿勢,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說話,學生有的說出了“有的躲在荷葉下,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說“有的一朵靠在另一朵旁邊,好像在說悄悄話”,有的說“有的三段荷花緊挨在一起,像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的說“有的荷花歪著頭,像在和蜻蜓說悄悄話”,有的說“有的荷花靠在荷葉上,像在享受溫暖的陽光”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讓我很驚喜。

這節(jié)課,我借助美麗的,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受到熏陶,可以說達到了教師和學生雙贏的目的。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十二

《紙的發(fā)明》是部編版教材第三單元第2課。本單元主題圍繞“傳統(tǒng)文化”這個專題進行編排,本課講的是東漢時期蔡倫發(fā)明紙的過程和意義,揭開了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并從中感受到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從中發(fā)明的過程中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慧與才干。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有以下幾點感觸:

我總是以學生的以玩伴,和他們一起探究,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指導,教給方法,適時鼓勵,使學生樂于學習,積極投身到活動中去,為順利的完成活動打下基礎。

1、以題為眼,課題中的“紙”你都了解多少?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生活中的紙,你知道是誰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過程如何?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2、以趣為點,找出文中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與大家分享。目的增強文本的熟悉度?!安粍庸P墨不讀書”為了優(yōu)化教學我利用闖關練習驅動學生閱讀任務,以任務為驅動力貫穿整個教學,運用填表法,明確學習任務,匯報的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紙的發(fā)明過程便更清晰、明了。

3、關鍵詞句進行突破,“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孩子們在學習中養(yǎng)成了積累詞匯的好習慣,能從關鍵詞中體會深層次的含義,還需引導加強訓練。

在教學中通過反復讀,首先抓住描寫蔡倫造紙的動詞“剪碎、切斷、浸在、搗爛、鋪在、揭下”等,或做一做動作,體會出蔡倫造紙的艱辛不易;其次從造紙的材料看“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東西卻創(chuàng)造出聞名世界的紙,進而突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的以及過程體會出蔡倫造紙的艱辛不易,造紙的方法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我們要熱愛自己祖國的文化。最后,采用填空。

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可以(),價格(),能滿足(),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了。我國的造紙術首先傳到鄰近的()和(),后來又傳到()和(),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的發(fā)展,影響了()。

從“容易得到、大量制造”“影響了全世界”體會蔡倫造紙的貢獻之大,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進一步剖析蔡倫這個人心存百姓、勇于摸索、敢于創(chuàng)新,接機引導學生簡單了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體驗收獲的快樂,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讓孩子們在大舞臺上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實踐中學習、思考、體驗、積淀,不斷地充實自己、體驗成功地喜悅、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分層訓練:

1、誰能說說紙是怎樣發(fā)明?

2、挑戰(zhàn)自我——3分鐘《紙的自述》。

對于農村孩子對造紙的過程只能通過言語、視頻粗糙了解感一點,如果能讓孩子們親手實踐、體驗一下造紙過程,孩子們會更加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還會對四大發(fā)明及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深入心底,教學效果會更好。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并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十三

今天我執(zhí)教了三年級上冊第24課《司馬光》,現(xiàn)反思如下:

教學目標達成,學生能在熟讀基礎上感悟,敢于質疑,并熟讀成誦!

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讀、準確停頓讀、個人讀、小組讀表現(xiàn)都很好,這給理解打好了基礎。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時,學生能夠根據(jù)課下注釋、文中插圖進行幫助性理解,幾個孩子還能根據(jù)文字組成詞語來理解(如:“一兒登甕”中的“登”字,學生組詞“攀登”,在這里就是攀登到了甕的頂上),這是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現(xiàn)代漢語組詞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表現(xiàn)。

也有學生不理解的詞語。我環(huán)顧了每個小組,發(fā)現(xiàn)問題最多的是“眾皆棄去”。學生在講故事的時候,總是把“棄”理解為“放棄、拋棄”,這是聯(lián)系現(xiàn)代漢語的結果??墒?,在這里,“放棄、拋棄”又似乎不準確。我抓住孩子們匯報時的故事情節(jié),指導孩子:“想一想,一群幾歲的孩子遇到了這種情況,他們會有什么反應?”有的孩子說他們會害怕,有的孩子說他們不知道怎么辦了。這就是“眾皆棄去”的背景。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怎么辦,他們害怕,所以都跑開了。這樣一個問題,正可以引出“眾兒”與司馬光的不同,再相機讓孩子說一說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人,孩子很自然就說出了“沉著冷靜、聰明機智、樂于助人”。

在講故事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幾個孩子把“一兒登甕”理解成了“一個小孩兒登上一塊石頭,然后掉到了水缸里”,這是受了《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的影響,可是文言文中并沒有說明孩子是登山失足。所以,我又重新代領孩子理解這句話,“登甕”是登到了甕的頂上。可是,緊接著一個孩子講故事,就說這個孩子登到了缸里。問題又來了,我們重新回到這句話,體會究竟是登到了甕頂還是進了甕里。雖然在理解的過程中,孩子們出現(xiàn)了一點點偏差,可是學習就是這樣,只有不斷改進、思考,才是學習的過程。

拓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些難度,對于剛剛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徐孺子賞月》比《司馬光》難理解,個別字詞理解起來困難,讓他們自己講就更難了。我想,當下正有一個解決這個問題辦法——請教每組旁聽的老師們啊,這不也是一種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嗎?于是,孩子們在注釋、請教中學習完了拓展文章。我在小組巡視時發(fā)現(xiàn),每組有一到兩個同學能夠理解,剩下的孩子都是懵懵懂懂。拓展閱讀的設計,本身就有讓孩子運用已學方法理解文意的意思,在此基礎上產生對文言文的喜歡。所選題目雖有些難度,但孩子們探索的態(tài)度不變,依然在認真地研究,這才是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

整個課堂,最大的問題還是孩子們的傾聽習慣不好。大家總是在別人發(fā)言時表情默然,沒有專注的表情,更沒有眼神的交流。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還要重點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能力。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十四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首文筆優(yōu)美,語言生動活潑的科普知識性兒童小詩。它從一些最為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入手,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秘。詩歌文字淺顯,文筆優(yōu)美。

一.教學效果:

1.落實朗讀訓練,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理解課文內容,在品讀過程中感悟語言,體會大自然語言的妙不可言。注重在閱讀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詩歌寫作上的特點及形式,指導學生仿寫,給學生創(chuàng)作寫作的平臺,使其思維得到拓展。

二.成功之處:

1、轉換語言文字的敘述形式。小詩中是以第三人稱來寫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文字更加充滿童真童趣,更加接近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我則調動孩子們一起將小詩以第一人稱的口吻進行改編。如小詩的第七小節(jié):“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也有圓圈,一圈就是一歲,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蔽沂痉督o孩子們可以這樣改編文字:“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金魚身體上的魚鱗,你們知道我還有什么作用嗎,那就是我可以告訴你我的主人金魚有幾歲了呢!我有幾個圈圈,就說明金魚有幾歲了。怎么樣小朋友們,今天知道這個小秘密感覺很開心吧?”這樣一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濃了,這讓孩子們對于這篇詩文的每一個小節(jié)更有了進行改編的樂趣,讓每節(jié)小詩更加充滿童話的色彩,將學習知識與創(chuàng)作語言故事緊密地融為了一體。后來孩子們又對其它幾個小節(jié),如:小蝌蚪、大樹年輪、大雁、三葉蟲等小節(jié)都做了語言文字的改編,從而改變了一種原有的教學方式,更讓孩子們學習興趣濃厚。

2、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妙。特別是小詩的第四和第五小節(jié),講的是蝌蚪和大雁帶給我們的關于大自然的語言。對于蝌蚪和大雁孩子們并不陌生,蝌蚪像黑色的“逗點”,大雁像省略號一串,此時,我便會引導孩子們在腦海里進行充分想象,同時借助書中提供的畫面,感受兩種小動物不同的可愛之處,最后再讓孩子們進行感情朗讀。這兩個小節(jié)中分別有兩句反問的.語氣,更加使文字充滿了童趣,但孩子們的語氣還不是很到位,后來經(jīng)過我的范讀和轉換句子形式來提醒孩子們去讀,最終能讓孩子們達到了有感情去讀。

3、詩歌的創(chuàng)編。課后我布置孩子們回去搜集整合資料:“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寫一寫,如果能寫成詩歌就更好了?!卑嗉壎鄶?shù)孩子,特別是普通組和提高組的孩子們幾乎都去搜集有關大自然的語言了,有的是關于諺語的,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等等類似的天氣方面的諺語;有的則是將自己搜集到的相關資料,整合了一節(jié)節(jié)充滿童真童趣的小詩。

三.不足之處:

1、課堂上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充分到位。這是一首知識性詩歌,內容又比較淺顯,學生只要多讀、多感悟就可以理解。課堂上的有很多地方的講解顯得有點多余,還應該在朗讀上下功夫。

2、備課不夠充分。該課如果能充分準備多媒體課件,將圖文并茂結合起來更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墒怯捎跁r間倉促,沒有能在多媒體下進行教學,對于詩中提到的“三葉蟲”“漂礫”學生不是很熟悉,只是通過我的直觀描述一番,可還不能達到形象具體。

四.改進措施:

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質疑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讓學生從自由質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饋,便于適時調整已定的教學流程,體現(xiàn)了教為學服務的宗旨。自主化的讀書方式,照顧了不同閱讀發(fā)展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主要在于能使學生將生字讀得準確,將課文讀得通順,而重點放在師生共同評讀上,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感。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十五

自己是唱著《小燕子》長大的,《燕子》這篇課文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經(jīng)過了這么多改革,它還是被留了下來,證明還是一篇經(jīng)典課文,怎么教呢?當年我的老師是怎么教我的已經(jīng)沒有印象了!我又會給我的學生什么樣的感受呢?對于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我自己很重視,想給孩子們耳目一新的感覺。于是從字詞到標點,從表達方式到生字書寫我都作樂精心的準備,萬事俱備只東風了。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yōu)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在本課教學中,能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如:在觀賞了春天美景以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并通過自學的方式,從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爛漫的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在學生學習第二段課文時,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你是從哪兒看出燕子飛行的輕快的?并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比較靈活地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展示。

人們常說,文學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這篇課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讀懂它,必須要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覺得透徹。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為什么這樣說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lián)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贊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lián)系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說出了:“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優(yōu)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課文重點段落是寫燕子飛行和憩息的兩段文字,如何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在語文教學中喚起情感的共鳴,最后一自然段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師:蔚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遠遠望去這多像五線譜啊。小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休息了。

師:你們看,它們慢慢地閉上了眼睛,正做著快樂的夢呢。你們猜猜看,它們夢到了什么呢?學生1:它們夢到了美麗的春天,柳樹綠了,桃花紅了。

學生2:它們夢到了自己從南方飛到這兒時所經(jīng)歷的`困難。

學生3:燕子寶寶夢到了,媽媽剛才是怎樣教自己捉蟲的。

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寓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于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我給學生提供了自由想像、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機會,喚起學生與作者與文本情感的共鳴,在教學中我并不抹殺學生個性化的見解,而是讓學生展開與文本的對話。我讓學生想像落在電線上休息的燕子會做怎樣的夢。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強烈的活躍的想像是偉大智慧不缺少的屬性?!痹谌说闹橇Φ幕顒又?,想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前,我在教這一自然段時,學生往往想像燕子譜的就是贊美春天的歌。而這次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多次與文本對話,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已學知識、聯(lián)系已學課文,充分發(fā)揮想像。不難看出,在這一教學片斷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發(fā)展。

在我們的認知里,不會寫的是能力問題,而不寫作業(yè)的絕對是態(tài)度問題。而對這一類學生我們是怒其不爭的同時又有些厭惡的,偶爾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現(xiàn)在的學生怎么這么懶呢?”

也許,有一部分學生真的很懶,但很多學生都有一些學習障礙,并不能讓我們以一個“懶”字遮蓋住我們的無能。是的,我得承認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我甚至無法發(fā)現(xiàn)他們究竟是怎樣的學習障礙,我只能以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地幫助他們。至于最后的結果,誰知道呢?但,我相信只要他們在進步,最終會離開我自己也能努力前行吧!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通用篇十六

課堂中,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身的感受,再拓展學生的思路,交流自身童年生活的快樂的事。課后讓學生模仿《童年的水墨畫》寫出自身美妙的想象,或畫出童年生活時的`圖畫。這樣做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fā)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不足之處。

通過這次的嘗試放手,我發(fā)現(xiàn)自身從前的憂慮有些杞人憂天,學生們其實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應該過度擔心以及懷疑他們的潛力跟能力。接下來,我應該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他們更大更多地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向課堂要效益,學好知識,用好知識。

改善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選擇歌曲導入課題,請學生匯報前置預習中的思考。接著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既是為了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實也是對生本教學前置作業(yè)的檢測。訓練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并對課文初步掌握的情況。然后理解詩意,放飛想象。“以讀引讀、讀說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么?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最能引起自身思考、震撼自身心靈的地方,細細讀,慢慢品,聯(lián)系實際。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