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匯總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09:26:32 頁碼:8
2023年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匯總20篇)
2023-11-12 09:26:32    小編:ZTFB

總結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和成長方式;如何撰寫一本生動有趣的回憶錄?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相信自己能夠改變現(xiàn)狀,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一

潛溪寺:好,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龍門西山第一個皇室經(jīng)營的洞窟潛溪寺,它開鑿于唐高宗初年(650-655年)因在開鑿此石窟時發(fā)現(xiàn)地面之下有暗流涌出,所以稱潛溪寺。傳說唐代有個叫李藩的宰相曾經(jīng)在此建過別墅,清代又有人在這修建了木構窟檐等建筑物。那我們可以看一下主室窟平面呈馬蹄形平面,穹窿頂,繼承了北朝的一些特點。洞內(nèi)的造像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七尊式。正壁主尊佛為唐代流行的阿彌陀佛,像高7.38米,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袒胸,結跏趺坐于方形須彌座上,面容飽滿,嘴唇豐厚,頸部有三道深深的蠶節(jié)紋(肉痕紋,這一點胖人都有,體現(xiàn)了唐代造像的一大特點,以胖為美),姿態(tài)嫻靜。左手置左膝上;右手上舉,施說法印,說明阿彌陀佛正在講經(jīng)說法。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經(jīng)上說凡愿往極樂世界之人,只要專念他的名字,死時他便會來接引前往極樂凈土,這就是僧眾口中常念“阿彌陀佛”的由來。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立于左右兩側(cè)仰復蓮束腰座上的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那種造型的敦厚,比例的舒適,線條的流暢,儀態(tài)的文靜,是難得的藝術形象。龍門唐代窟龕的大型菩薩造像,以這兩尊最為優(yōu)美。萬以南壁右脅侍大勢至菩薩更為傳神。

陳摶碑:我們在這可以看到一塊碑,這塊碑上寫有非常醒目的十個大字:開張?zhí)彀恶R,奇逸人中龍,這在書法上稱之為十字卷。作者是陳摶,陳摶是個非常具有傳奇性的人物,并且與咱們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和華山有很深的淵源。趙匡胤祖籍河北,后在父輩時搬遷到洛陽的夾馬營(現(xiàn)在洛陽老城還保留著這樣一個地名)。陳摶在龍門曾經(jīng)夜觀天象,作出了一個驚人的預言“夾馬營中紫氣高,屬豬人已著黃袍”,果然不久之后趙匡胤,屬豬的,在陳橋驛發(fā)動了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之后還在華山東峰與陳摶下棋,將華山輸給了陳摶,華山也成為了陳摶的道場,陳摶被后人稱為“華山老祖”。他的書法形式奇逸怪僻,豪華雄渾,在書壇上別具一格,現(xiàn)存的這塊十字卷是他自命不凡的寫照,他把自己比喻成天馬、神馬,人中龍呢在這有一個典故,孔子從魯國來到洛陽向老子請教周禮時尊稱老子為“人中龍”??涤袨闀ㄗ髌返木枰彩莵碜杂陉悡?。

賓陽三洞:我們現(xiàn)在正身處一座幽靜的院落當中,面前由南向北一字排開三座洞窟,人稱賓陽三洞。據(jù)《魏書*釋老志》記載,三窟是宣武帝(也就是孝文帝的兒子)為其父母孝文帝、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而營造的皇家工程。其中北魏皇室僅開鑿賓陽中洞就歷時長達二十四年。開鑿三窟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未完工之前用工已達八十萬兩千三百六十六個,由此可見工程之浩大。但是由于當時發(fā)生的宮廷政變,主持人主騰病故和胡太后把持朝政及戰(zhàn)亂等原因,北魏隨即分裂,僅賓陽中洞基本完工,而北洞和南洞只鑿出窟形及一些胚胎。所以南北二洞是在北魏廢棄的基礎上由唐代雕鑿完工。

賓陽中洞:賓陽中洞為馬蹄形平面,穹窿頂。北魏是鮮卑族所開創(chuàng),也是一個馬上民族,住帳篷,所以咱們從窟形可以看出來。洞內(nèi)為三世佛題材,即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佛。主佛為釋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凈飯王的兒子。他與我國孔子為同時代人,29歲時出家,歷經(jīng)六年,悟道成佛,并創(chuàng)立了佛教。他結跏趺坐于方形臺座上,頭飾陰刻旋渦紋高肉髻,面相橢圓,眉呈弧形,眉心都有一個圓點,這個圓點不起裝飾的作用,這是慧眼,通過它可以洞察未來。成語獨具慧眼就是由此而來。那英的霧里看花有一句,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世界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看來詞作家對咱們中國佛學文化缺乏研究,慧眼只有一只哪有一雙啊。眼大而長,鼻梁高直,唇薄,嘴角微翹,脖頸直而胸平,瘦骨清相,是寫實的鮮卑人面相。服裝是漢地寬袍大袖式袈裟。我們看這些皇室洞窟不僅僅要看它所體現(xiàn)的繪畫、美術、雕刻技藝,同時一定要觀注它所體現(xiàn)的政治含義。其實呢賓陽中洞完全反映了鮮卑族的一個心路歷程。鮮卑族人的祖先生活在大興安嶺一帶,在山西大同建立政權,然后又遷都洛陽。當時的鮮卑人被稱為蠻夷之人被中原的老百姓看不起,認為他們穿奇裝異服;燈籠褲,小馬靴。那么孝文帝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他一心仰幕中原文化,把都城遷到洛陽,。那么這種心理也體現(xiàn)到了洞窟雕像中。首先咱們看一下主佛的笑容:他的笑是一種謙卑的笑,低眉順眼,表明放低自己的身份,想極力融入中原文化。同時呢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穿漢服。脫下燈籠褲,小馬靴,換上中原地區(qū)的寬袍大袖。在全國統(tǒng)一普通話,就是一群高鼻梁,深眼窩的人每天都在朝堂上說著我們洛陽話。

賓陽南洞:賓陽南洞是在北魏廢棄的基礎上,唐代續(xù)鑿完工。它所供奉的主佛就是阿彌陀佛,是由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個兒子魏王李泰為他的母親長孫皇后做功德而做的一個功德窟。那我們看賓陽南洞也要觀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當時的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其中皇后長孫無忌生的有三個:李承乾、李泰、李治。長子承乾自幼聰明可愛,8歲就被立為太子,很能博得父親的歡心?;噬厦看瓮獬龆嘉浴氨O(jiān)國”的重任,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年紀輕輕練就了兩面派的本事,在父親面前恭順而有修養(yǎng),但是在背地里卻縱情聲色,胡作非為,于是遭到了李世民的痛斥,漸漸失寵,一場大病后落下了殘疾,由此看來作為一個國家接班人這種形象肯定是有失大體。那么在他眾多的弟弟當中,李泰聰慧不讓其兄,結交了很多文人名士,年紀輕輕就編出了一本長達550卷的地理方面的書《括地志》,得到唐太宗的寵愛,漸漸勝過承乾。李泰身體比較肥胖,但太宗特許他出入可以乘小轎。但是李泰對這些不滿足,《舊唐書》中記載他有奪嫡之心。面對野心勃勃且頗勝過自己的弟弟,承乾當然也不甘示弱,結黨營私,與李泰展開角逐。比起浮躁的承乾來,李泰更是技高一疇,游刃有余,除了在暗地對付哥哥之外,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討好李世民身上。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逝,李世民驟然失去相伴多年的賢內(nèi)助,內(nèi)心一下子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魏王李泰瞅準了這個機會,請求出巨資為母親在龍門山開窟造像,以博取“純孝”的美名來爭得李世民的歡心。心理上的投機,必然決定他在行為上的取巧。李泰在龍門巡視了一番,目光最終落在了北魏王朝滅亡時不曾全部竣工的賓陽三洞。在這業(yè)經(jīng)北魏皇家慘淡經(jīng)營長達24年之久的地方開窟造像,資金投入少,最重要的是見效快,這無疑是最符合李泰心理的了。

伊闕佛龕之碑:李泰把賓陽三洞修葺一新之后,便特意請中書舍人岑文本撰文,由當代著名的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鐫刻了洋洋灑灑1800多字的造像題記,樹立在賓陽中洞與賓陽南洞之間一塊最顯眼的石壁上,也稱褚遂良碑。本來這塊碑,原為北魏王室營建賓陽洞的造像題記,它所記錄的內(nèi)容,應該是賓陽中洞的雕造年代,造像內(nèi)容以及工程進展情況。然而,魏碑原文卻給這貪天之功,欺世盜名的政客李泰磨平后,又重新刻上了現(xiàn)在這篇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的溢美之辭。這塊碑的價值有兩個方面,一是歷史價值,它為賓陽洞的修造及演變,為唐王朝宮廷內(nèi)的權力之爭等,提供了不少情況。二是文學藝術價值。因為在長達1800多字的銘文中,不僅造句工整,辭風華麗,而且把中國書法中所說的點橫豎折鉤挑撇捺等幾乎都包括了,真可堪稱是文辭家和書法家的“天合之作”。

(從現(xiàn)在可以說我們來看龍門四最)。

摩崖三佛龕:我們看到這組群雕叫摩崖三佛龕,我們剛才看到的窟和龕有什么區(qū)別呢?窟是在天然或人工開鑿的洞窟內(nèi)開窟造像,那么龕是在崖壁上面直接雕鑿,上面有小小的石質(zhì)屋檐。這組造像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站佛,這種組合在我國石窟寺中極為罕見。此龕造像是一組未完成工程,群像均僅雕出輪廓。中間主佛為彌勒佛,坐于方臺座上。據(jù)佛經(jīng)記載彌勒佛是未來佛,是作為現(xiàn)在佛釋迦牟尼佛接班而出現(xiàn)的。他現(xiàn)在還在兜率天內(nèi)院修行,預計將于二十八億七千萬年之后來統(tǒng)管這個現(xiàn)實世界,那么為何把這個未來佛放在主尊佛的位置上呢。那么我們就要來觀注這組群雕開鑿的歷史背景了。此龕開鑿于武周時期,也就是武則天當皇帝時期。咱們都知道女人當皇帝是難上加難,受到了重重的阻力,但是武則天卻不是一個一般的女人,她當時利用老百姓的彌勒信仰為自己的登基制造輿論,登基后又自稱慈氏,推動了彌勒信仰的風行。在佛教中,彌勒佛被視作改天換地之佛。因此武則天登基當皇帝之前,授意她的面首(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她的男寵,情人)白馬寺主持薛懷義制造輿論,將四卷《大云經(jīng)》附以新的解釋,謬稱武則天是彌勒佛下凡:“武太后乃彌勒佛降生,當代唐為人世之主”。將《大云經(jīng)》頒行天下。摩崖三佛龕的開輿論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現(xiàn)的。隨著武周政權的垮臺,摩崖三佛龕也因此而停工。雖然這組造像是未完工雕像,但卻為我們了解石窟造像的開鑿提供了一份寶貴的實物資料。

萬佛洞,這個洞最適合從下往上講。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萬佛洞,這個洞有非常完整的內(nèi)外室結構,首先我們看內(nèi)室的主佛先從佛的寶座開始看。這個叫做雙層蓮花束腰須彌座,寶座其實是雙層的,中間有四個力士向上承托著寶座,雕刻的線條非常的精致,給我們透露出來蓮花寶座很重,壓在力士身上,力士是吡牙咧嘴,面目猙獰,肌肉突起,仿佛要使勁自己全身的力氣把這個寶座托起,然后將佛托向西方極樂世界去。中間阿彌陀佛螺形發(fā)髻,面相豐滿圓潤,神態(tài)安祥,左手無膝,右手舉至胸前,手指殘,施無畏印。在主尊佛頭部的背光處上方有五十二朵蓮花,上面坐著五十二位菩薩,整個萬佛洞是由伺侯武則天的五十二位宮女捐助了一年的化妝品錢完成的,為了紀念這五十二位宮女,就把她們幻化成五十二位供養(yǎng)人的形象,雕刻在主佛的上方,永享人間煙火,手中拿著器物不同,象征著當時她們所從事工作的不同,有拿梳子的,繡女,宮廷演奏師,活靈活現(xiàn)的表現(xiàn)出來。再往上看窟頂有一個蓮花寶蓋,周圍有這樣一圈字,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jiān)姚神表內(nèi)道場運禪師一萬五千尊像的題記,大監(jiān),二品女官,姚神表,內(nèi)道場智運禪師,這是武則天在唐太宗李世民駕崩之后發(fā)配到感業(yè)寺時發(fā)展的尼姑勢力的兩位代表,在武則天二次回宮時把這些尼姑帶到宮里。主持萬佛洞造像工程的正是這兩位女性,她們把萬佛洞人物造型設計的柔合典雅、細膩傳神,這不僅反映了當時佛教的繁榮和社會的開放程度,更體現(xiàn)了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整個洞窟金碧輝煌,向人們展示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理想世界,又烘托出一種熱烈歡快,萬眾成佛的氣氛。(萬佛洞的萬字為什么不是繁體字,而是簡體字,這個字呢,其實是一種魏碑字體,魏碑字體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過渡的這樣一種字體。這么這兩個人的形象在洞中也能找得到,把自己的形象刻在洞內(nèi),名字刻在窟頂上方,說明當時武則天已經(jīng)干政了,公元680年李治已經(jīng)有了家庭病,高血壓,糖尿病,雙目看東西模糊,還有一些并發(fā)癥。依仗武則天的勢力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洞窟里面,龍門石窟唯一一個把主持人的名字和形象雕刻其中的一個洞窟。)。

洞口南側(cè)的菩薩像身高85厘米,形像婀娜多姿,體態(tài)輕盈,身體很美,多一分肥,少一分瘦,增一分長,減一分短,以肚臍為中心,上身和下身的比例呈黃金分割,身材很美,體態(tài)也很美,歪著頭,扭著腰,扭腰送胯之間呈s曲線,就把一個女性窕柔美的形象給表露了出來,一手提溜著凈瓶,一拿拂塵,舉手投足之間就表現(xiàn)出了大家風范,讓我們能夠看出她是生活在一個非常好的大家庭里面,生活在一個國泰民安的環(huán)境之下,才會氣宇不凡,每一個人所呈現(xiàn)的姿態(tài)都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有一定的關系的。穿的衣服也非常美,里三層外三層,層層疊疊,但絲毫不給人以很雍腫的感覺,勾勒了她曼妙的身姿,反映了當時紡織業(yè)的興盛,薄如蟬翼。最可惜的是她的眼睛在清朝末年的時候遭到了破壞,我們常形容一個女孩子的眼睛目若秋水,脈脈含情,顧盼生姿,回光流轉(zhuǎn),眼睛一定要非常的靈活,眼睛靈不靈活是會反映到心理的,但是眼睛已經(jīng)找不到了,被稱為東方的維納斯。一件好的藝術品讓人驚奇,不如讓人喜歡,讓人喜歡不如讓人覺得有點缺憾,而我們這尊觀世音讓人越看越美,越看越讓人喜歡。平時的觀音都是非常嚴肅的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但我們所看到的卻是給我們呈現(xiàn)出來這樣一種感覺,很隨意,隨愜意,如沐春風。梅蘭芳老先生就是在看了這尊菩薩像的姿態(tài)之后回去塑造了洛神女這一角色。

道路是在雍正年間修筑的,是澆筑上去的,起到堅固石板的作用,首先開一個槽,然后把鐵水澆鑄到里面。上面的水泥是清朝末年從德國進口過來的。

蓮花洞因窟頂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開鑿于北魏時期。蓮花是佛教象征名物,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多以蓮花作為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飾,在龍門石窟也不多見。蓮花周圍有體態(tài)輕盈,細腰長裙的飛天環(huán)繞其間。也有人說蓮花洞上面的蓮花,開創(chuàng)了室內(nèi)裝修天花板的先河。洞內(nèi)正壁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五尊式造像。主佛為釋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褶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游說像,即佛祖外出講經(jīng)說法時的形象。兩側(cè)二弟子是淺浮雕,左側(cè)弟子迦葉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錫仗,似一西域苦行僧的形象??上漕^部早年被盜(現(xiàn)存法國吉美博物館)。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像雕像,僅有兩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就雕于蓮花洞南壁的上方,生動細致,被稱之為微雕。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闕”二字,原來是一方摩崖石刻,是唐刻陀羅尼經(jīng),這兩個大字是明代河南巡撫趙巖所題寫。

盧舍那大像龕(除了九尊大像之外,中間還有一些小的造像,那么這些造像是在唐玄宗李隆基統(tǒng)治時期,在他過生日時,后宮嬪妃、王公大臣給他發(fā)愿祈福開窟造像,送給他的一件生日禮物,放在他奶奶的洞窟這邊,也是寄托了一些政治含義在里面。)好,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叫做奉先寺,又叫做盧舍那大像龕。是整個龍門石窟唐代雕刻藝術中最有代表的作品。據(jù)于唐玄宗開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龍門之陽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奉先寺為唐高宗所創(chuàng),皇后武則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捐助脂粉錢兩萬貫,保進了整個工程的進展。整個大像龕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鋪九尊大像,主尊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咱們注意這個方額廣頤,這是民間所稱的武則天的長相,什么意思呢?大體就是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印堂發(fā)亮,雙耳垂肩,用最通俗的解釋就是銀盤大臉。這是一種福相。眉毛彎彎,靈活而又含笑的眼睛顯得非常秀美,那么咱們注意一下她的眼睛,由于是向下俯視,咱們參觀者無論是站在下邊哪個角度看就會和佛的目光交匯在一個點,形成心靈上的共鳴。其實她的眼睛采用的圓刀雕法,眼珠子是用燒好的琉璃珠嵌進去,所以非常的傳神。嘴巴微微上翹,給我們呈現(xiàn)出了這樣一種笑:當時的大唐國富民強,人們生活優(yōu)越,既無內(nèi)憂又無外患,那么武則天的化身——盧舍那大佛坐在龍門的最高處,非常自信,腰板挺直,笑看龍門山色,笑看風云變幻,呈現(xiàn)出泱泱大國的大唐盛世的氣度。佛所穿的衣服衣紋簡潔流暢,不多的幾根線條,就把佛那種莊嚴、睿智親切慈祥的心態(tài)表達的淋漓盡致。左側(cè)大弟子迦葉嚴謹持重,小弟子阿難忠厚虔誠,二人均衣著樸素,誠心侍佛。二菩薩端莊矜持,頭戴寶冠,衣著華麗,是唐代貴婦人的形象,那么菩薩頭上的寶冠是鏤空雕鑿,美麗的寶冠是絲綢之路進口而來的,一直對現(xiàn)在都有影響,咱們注意到?jīng)]有香港小姐冠軍都戴這個,是當時時尚的體現(xiàn)。天王和力士的塑像也是龍門石窟中的精品,他們怒目圓睜,肌肉突出,讓我們感覺到一種力量之美。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老話: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那么在我們看到的力士像的腳脖子是非常光滑的,抱的就是他的佛腳。

由洛河可以引出黃河,從走洛陽橋的時候看到洛河,每一位南方人過來之后都要去看黃河,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洛河其實就是黃河的一個支流,和伊河匯流之后流到黃河里,[黃河的一些概況]黃河是以怎樣的魅力去征服中國人,在我們心中奠定了怎樣的地位呢?那我們可以看到洛河水是非常非常清澈的,是因為這里的水是從小浪底庫區(qū)經(jīng)過沉沙流下來的水,百分之七十五的生活用水都是來自于洛河。那么黃河在我們河南段每立方米的含沙量是三十七點五公斤,所以老百姓是這樣講的,一碗黃河水,半碗黃河沙,為什么被稱為母親河呢?我們的歷史學家給了三方面的一個原因:一我們中國最古老的文明發(fā)祥地就是在黃河流域,夏商周三代斷代工程。登封的名片非常多,我們可以通過歷史名人來介紹登封。公元兩千多年前,揭午而起,陳勝,一千年多年前,西漢王朝漢武帝劉徹[山呼萬歲]中國最早的旅游業(yè)導游都開始于登封,武則天來嵩山進行封禪大典,登嵩山封中岳,大功靠成而得名。清代風流天子乾隆皇帝也來到嵩山進行封禪大典,近代兩千年的時候女公安局長任長霞。還可以加上李連杰加上釋小龍。三首詩歌來說黃河。黃土高原象屏障一樣擋去了黃河的去路,中國臺灣飛人柯受良飛越黃河的地方,也就是黃河最窄的地方——壺口瀑布,黃河以六百米的落差沖刷著黃土高原,沙土特別容易流失,黃河就攜帶大量的黃土泥沙來到下游形成了沖積平原。黃河每年攜帶的泥沙量達到了16。4億噸,我們無法想像這么多的泥沙堆到我們面前是多么龐大的一堆,把它堆成一米高一米寬的土墻的話它可以圍繞地球二十七圈,把這些泥沙分給每個中國人的話,每人每年都可以分到一點六噸,那么我們吃不了這么多的糧食,但是每人卻可以分到這么多的泥沙,剩下的被黃河沖入到渤海,黃河用兩百多年的時間沖刷出了多少土地呢?我們有一個非常準確的數(shù)字:五千四百九十平方公里。河南省山東省三十一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黃河沖積出來的,所以稱沖積大平原,比鄭州地面高多少,比開封地面高多少,所以我們的李白在中岳嵩山上面吟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不是李白喝醉了,也是經(jīng)過一番實地研究才得出來的一句總結。如果說大家感興趣的話這一次我們也可以到黃河邊走一走,到時候您可以用黃河水洗洗臉,洗洗手,在干的皮膚上面就會留下一層泥沙,怎么洗都洗不掉,所以造成了我們平時所講的:跳進黃河洗不清。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那么究竟是不是這回事,那么我們可以到黃河邊上去走一走。很多帝王把都城建在河南之后,都把治理黃河作為興國安邦的最重要的政策,可是以前生產(chǎn)水平比較低下,黃河水一直是時好時壞,真正治理黃河是在1952年,毛主席來到鄭州黃河邊上,大手一揮,發(fā)出了“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毛主席到過長江,到過淮河,都說一定要把長江的事情給治理好,唯有在黃河的時候說辦好,偉人就是偉人,說話講究藝術性,治理黃河不是一代人兩代人可以根治的。有三門峽黃河大壩,三門峽大壩的建成就把三年兩泛濫的黃河水控制到五十年一次,那么還出現(xiàn)了劉家峽(把黃河水泛濫控制到百年一遇)青羊峽,我們濟源的小浪底工程把黃河水泛濫控制在千年一遇,我們現(xiàn)在是千年等一回,等什么呢,等黃河泛濫?,F(xiàn)在黃河水泛濫解決了,但是黃河上游還有兩大問題解決不了:黃河自古難架橋、黃河自古難行船。直接引出汽勢船。在黃河上面架設的最早的橋梁是在清朝慈禧老佛爺讓張之洞架設的第一座黃河大橋,橋身距離河面已經(jīng)不足一米了,小浪底修好之后可以延緩它的壽命二十年,我們現(xiàn)在還能看到,但是以后肯定就看不到了就被黃河水給淹沒了。旁邊是1958年京廣鐵路橋,橋身距離河面不足七米,建了拆,拆了再建,這是解決不了的難題。黃河自古難行船,我們?nèi)ミ^長江,去過淮河,那里一直以來都是有船只的,但是在黃河上面我們看不到船只,為什么呢?因為黃河河流流速緩慢,泥沙沉積,船只容易擱淺在這個地方,第二點呢,大海有邊,黃河無底,水最深的地方也只是十米左右,而泥沙的深度大概有多少呢,我們現(xiàn)在有一個最大新的數(shù)據(jù),我們現(xiàn)在正在修建的鐵路公路兩用橋,象武漢的長江大橋一樣,往下打了一百一十三米還看不到巖石層,充分表明了老百姓這樣一句俗語。第三點呢就是九曲黃河十八彎,它沒有一定的航線不能航船。有的地方呢中間都是流水,中間是河床,河床是流動的,普通船是不可能在這上面行船的,但是現(xiàn)在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一半,我們現(xiàn)在可以在黃河上面渡船,什么船呢?水陸兩棲汽墊船,它有輪船全密封的駕駛艙,飛機的螺旋漿,汽車的方向盤,就是出現(xiàn)在成龍主演的電影《紅番區(qū)》里面的那種船只,在六七八月份的時候用于防洪,(當然六七八月的時候可以不講)它屬于黃河河務局,在黃河流經(jīng)的九個省中,是直接屬于國家水利部管轄的,不屬于河南省。即使在六七八月份來到黃河您也不可能跟我們的黃河母親作親密接觸,這段時間是用來防洪,那你冬天過來也不可能,因為有雪,深秋過來也不行,有雨,現(xiàn)在陽春三月看黃河正好,可以海陸空三方位觀看黃河。因為機會不多,所以很多客人只要是這個月份來,都會來看看黃河。到青海看的是上游,到山西看到的是中游,到山東看的是下游,怎么不到洛陽,其他地方看呢,為什么毛主席要來到鄭州段的黃河來視察呢?只有在河南鄭州可以看到中下游的分界線,中國地圖版圖上紅筆勾畫出來,鄭州的桃花峪是中下游的分界線,我們可以完成時間上的大跨躍,五秒鐘游中下游,看到兩游截然不同的黃河水,所以毛主席在這個地方視察了兩個河段的黃河水。毛主席也會下象棋,有一句詩這樣說:不可沽名學霸王[楚河漢界的故事]汝父乃你父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吻。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二

萬佛洞前后兩室,窟門外兩側(cè)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來刻有龍門石窟體形最大、造形最為精美的護法獅子兩尊,20世紀30年被盜,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窟門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觀音菩薩,面部豐潤,體態(tài)健美左手提凈瓶,右臂向上彎曲持佛塵搭于右肩。她那扭動的身軀、微斜的頭頸、豐滿的胸部,形成了優(yōu)美的曲線,顯得含蓄、端莊,是唐刻觀音菩薩的杰作。

雙窟萬佛洞下的這兩座洞窟因并排雕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雙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為釋迦牟尼,南北兩側(cè)是二弟子、二菩薩以及過去佛和未來佛。三世佛的造像題材表現(xiàn)了佛教世界里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在雙窟的南洞里,雕鑿的主佛是彌勒佛,南北兩壁上雕有小千佛。彌勒和釋迦牟尼分列在南北兩個洞窟,稱作雙窟,它們完工于同一時代,所以在人們的想象中是當時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共同臨朝執(zhí)政的一種局面。在這個歷史時期,武則天實際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權,奏章都由她來批閱。武則天在這一時期,為了積極樹立自己就是彌勒下世這一思想,但又有礙于李治在位的實際情況,所以就把釋迦牟尼和彌勒共同雕鑿于南北兩窟,就是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種雙窟并列的局面。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三

洛陽市,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市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跡有進一步的了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市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

洛陽市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市曾長時間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的中心。今天,我們?nèi)⒂^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跡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qū)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形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后因處于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石窟寺藝術,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nèi)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tǒng)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今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洛陽市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崗石窟之后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先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規(guī)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現(xiàn)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約占1xx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布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致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工具十分落后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xiàn)在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

【景點講解】。

各位朋友,現(xiàn)在大家左手邊的就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內(nèi)洞頂?shù)窨塘艘欢浯笊徎ǎ磧?nèi)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tài)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cè)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tài)文靜,與主佛造像為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yōu)美的兩尊。洞內(nèi)前側(cè)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請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側(cè)并排坐西向東的這三座石窟,即賓陽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稱)。以中洞為代表,中洞在北魏時稱靈巖寺,明清以后才改稱賓陽洞,傳說是根據(jù)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洞賓)和號(純陽)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xx年開始雕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0xx年6月完工,歷時達20xx年之久。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華經(jīng)”影響較大,除了信仰釋迦、多寶外,還信仰的對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龍門石窟僅此一例。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為主的五尊雕像。釋迦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釋迦左右侍立著二弟子、二菩薩(左文殊、右普賢)。二菩薩含睬若笑、溫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唔斪霏偮⌒?,中央雕刻著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

請大家跟我一起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因洞內(nèi)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F(xiàn)存于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博物館內(nèi)。

請大家跟我繼續(xù)前行,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蓮花洞。這里為什么叫“蓮花洞”呢?這是因為洞頂?shù)裼写笮惋w天環(huán)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此洞開鑿于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0xx年前后,屬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釋迦高6米(為立佛)。兩側(cè)為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為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

朋友們,再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個寺內(nèi),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其建造時間,據(jù)有關資料和專家推測,約始建于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費時約20xx年左右。

請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另外還有兩個供養(yǎng)人。主佛梵名“盧舍那”,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來之身;報身即佛經(jīng)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應身即佛為“超度眾生”而顯現(xiàn)之身。盧舍那即所謂報身佛,譯名“凈慚”。主尊像為結跏跌坐中央的盧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禮佛朝拜者的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由此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和藝術魅力所在。兩側(cè)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葉形象嚴謹持重,少者阿難形象豐滿圓潤、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薩頭戴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帛、下衣長裙有出水之勢。這一鋪雕像刻畫出一種端莊而美麗又動人的風貌。奉先寺的整個布局,使人感覺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場面。

從藝術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諧調(diào)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的概括,是我國雕刻史上偉大范例之一。

請大家隨我繼續(xù)參觀古陽洞。古陽洞開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市之際。洞內(nèi)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內(nèi)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征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市后北魏后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yōu)榍逍恪⒚利?、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各位,龍門石窟的游覽到此結束?,F(xiàn)在給各位留20分鐘時間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全貌。謝謝各位!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四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這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游。我叫李偉齊,你們可以叫我李導。這次呢,就由我?guī)ьI大家來游覽世界遺產(chǎn)—龍門石窟。

大家看,這就是龍門石窟了!我們的石窟分布于兩山之崖上。東邊呢,是香山,唐代著明大詩人白居易就葬于此。右邊呢,則是龍門山,而中間的這條河,就是伊河了!正是由于這樣兩山相對,望之若闕的地理位置,所以龍門石窟又被稱為“伊闕”。

龍門石窟始建于498年,也就是北魏時期,雖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經(jīng)過后人的修整,至今仍保存得很完整,已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

現(xiàn)在,我們已來到西山石窟腳下。前方的洞穴叫萬佛洞,兩旁洞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無數(shù)個小佛,說它是萬佛洞,可真是名副其實。這些小佛大的有三四厘米高,小的卻只有兩厘米高,別看它們個頭小,卻都雕刻精細,排列整齊,雖然數(shù)目很多,但卻排列得井然有序。這些精美的藝術品,都是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大家一定要慢慢地欣賞,細細地品味。

接下來,我們就到了龍門石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奉先寺,這里有九尊佛像,中間一尊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他的雕工極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就連衣服的褶皺,皮膚的紋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見。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態(tài)各異??傮w看來,奉先寺洞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再加上周圍淡淡的薄霧,更是顯得神秘莫測,真不愧是神來之筆呀!

現(xiàn)在,我?guī)銈內(nèi)ソ裉靺⒂^的最后一站—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洞內(nèi)有11尊大佛像,請大家細細欣賞。

好了,龍門石窟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間!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五

各位游客,歡迎光臨龍門石窟。我是你們的導游,很榮幸今天能為大家服務。

龍門石窟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20xx年11月洛陽龍門石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chǎn)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龍門石窟從北魏孝文帝(公元494年)開始開鑿,歷經(jīng)六、七個朝代,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了400余年才完成的。石窟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xiàn)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這些都體現(xiàn)出了我國古代很高的藝術造詣。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首先,我?guī)Т蠹覅⒂^奉先寺,它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洞中佛像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明顯體現(xiàn)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tài)圓滿,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據(jù)佛經(jīng)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tài),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盧舍那佛像兩邊的是二弟子迦葉和阿難。旁邊這座金剛力士雕像最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你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接著我們就去萬佛洞,萬佛洞的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后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yǎng)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tài)圓潤豐滿,姿勢優(yōu)美,十分傳神。

現(xiàn)在,我們要去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nèi)有11尊大佛像,雕刻中帶有明顯的西域藝術痕跡??唔?shù)裼酗w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里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贊這里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結構天成。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y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fā)現(xiàn),這是古代醫(yī)學成就傳之后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的洞窟多不勝數(shù),今天只是介紹比較著名的一部分,歡迎大家再次光臨,共同品味龍門石窟這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精髓。再次謝謝大家的光臨。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六

蓮花洞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洞窟稱為蓮花洞。因洞頂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徑達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洞內(nèi)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為釋迦牟尼帶領兩個弟子游說講經(jīng)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兩側(cè)的弟子迦葉、阿難用浮雕手法,對比鮮明。迦葉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錫杖,胸部肋骨暴露,細膩地表現(xiàn)出這位佛教繼承人經(jīng)過艱辛歲月,長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著的錫杖上帶有九個響環(huán),震地有聲,據(jù)說是佛教中一種法器。人們聽見響環(huán)的聲音,就知道佛祖到來,出外叩拜佛祖、傾聽佛法。

二弟子的頭像于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現(xiàn)都存于法國吉美博物館。

窟頂蓮花周圍環(huán)繞著飛天,她們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顯得飄逸灑脫,在《妙法蓮花經(jīng)》里曾有這樣的記載:飛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說是諸天伎樂,百千萬神于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表現(xiàn)了佛教中飛天和伎樂人營造出歡樂和諧的場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層層排列了幾層小型佛像,據(jù)說這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畫細膩。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許多佛龕,龕楣裝飾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有帷帳式的,有的是火焰紋,有表現(xiàn)文殊與維摩詰對座辯法的故事,還有禮佛圖的形象。在龕楣細部,有忮樂人、飛天,有蓮花化生出來的菩薩;有線刻的,有淺浮雕的。其中一對飛天,她們的衣裙向上卷起,飄飄蕩蕩的形式好象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兩個飛天的面部正是蓮花的花蕾。外側(cè)是一些伎樂人向她們飄飛過來,蕩起的衣裙好象蓮花的枝蔓一樣,表現(xiàn)了一種綠柳絲絳萬千條景象。

這個小龕龕楣是火焰紋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內(nèi)收,到中間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頭,火焰紋之上南北兩側(cè)各一組眾生聽法像,這個浮雕表現(xiàn)了文殊菩薩和維摩詰辯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國民俗畫常有的表現(xiàn)形式,在這里我們看到外來的佛教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的結合,成為有中國特色的佛雕藝術形式。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河南旅游,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游,站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我們倆很榮幸為大家服務,有需要的地方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力解決,你們的滿意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預祝本次旅途愉快!

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旅程,我們由鄭州出發(fā),走連霍高速,直達洛陽,之后前往距洛陽市13公里外的龍門石窟參觀。

我們車頭所指的方向就是洛陽龍門石窟。此刻圍繞在我們周圍的是鄭州市市區(qū),大家請看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因良好的綠化,素有“綠城”之稱。鄭州有深遠的歷史文化,它古屬豫州。公元1027年,周武王滅殷后封此地為管國,東漢時此地成為管城,現(xiàn)在還有管城區(qū)的稱號,直到隋文帝天_三年,才有鄭州的稱號,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后,鄭州成為“二七名城”,我們馬上要經(jīng)過的綠色雙塔就是鄭州的標志性建筑“二七紀念塔”。1954年,河南省的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沒有使人們失望(發(fā)達的經(jīng)濟引領著河南甚至整個中原地區(qū))。現(xiàn)在是河南省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強的城市,甚至是中原崛起的領頭軍。鄭州商貿(mào)發(fā)達,商戰(zhàn)連連,也有“商城”之稱。

此時此刻我們正行駛在連霍高速上,這是一條平安和希望的坦途,它橫貫中國大陸連接連云港和新疆霍爾木茲,全長4395千米,途徑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肅、新疆6省,在河南共計611千米,目前有41%的部分為高速公路,其他為一級公路,連霍高速將成為中國高速公路的橫向骨干。

朋友們,我們今天順利的旅程正是得益于腳下這條黑色的巨龍,速度可真快,現(xiàn)在我們漸漸駛?cè)肼尻枺瑏砺尻柧鸵獙β尻栍兴私?,接下來,我把洛陽介紹給大家:洛陽位于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其古城區(qū)在洛水之南而得名,洛陽歷史悠久,先后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年,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歷史人物活動在這里,因此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看洛陽。

最能代表洛陽的就是洛陽四寶了,“洛陽牡丹甲天下”,這第一寶就是洛陽牡丹,牡丹由于其花色花型雍容華貴,世稱“花中之王”,是我們的`國花。象征吉祥富貴,每年4月15-25日舉行牡丹花會,吸引無數(shù)中外游客前來賞花,可謂“花如海,人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第二寶是當年貴為國禮的唐三彩,其中黑色的將軍馬還被英倫友人稱為“倫敦黑”、“黑寶石”??煞Q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這第三寶呢,是洛陽水席,共24道菜,采用行云流水的上菜方式,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口味,不僅豐富洛陽人的飲食口味,而且是外來賓客的首選,那么第四寶呢就是咱們馬上要參觀的龍門石窟了,至于它為什么叫第四寶,我們來親自揭開謎團。

好了,各位朋友,洛陽龍門石窟到了,請大家關好窗戶,帶好貴重物品,隨我下車參觀龍門石窟!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要參觀的是洛陽龍門石窟,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龍門”嗎?這要從地形說起,這里的地形為三山夾一水,遠遠望去,猶如一道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后,因為宮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龍?zhí)熳幼跃?,因此,隋煬帝時改稱“龍門”。

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大約493年),經(jīng)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斷續(xù)雕刻達400余件,現(xiàn)有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塊,佛塔80座,造像10萬尊,內(nèi)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筑、服飾、音樂、書法等,如同包羅萬象的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qū),20__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唐代開鑿的奉先寺了。那么現(xiàn)在,我?guī)ьI大家前往奉先寺參觀。

大家抬頭請看,幾個臺階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為政治需要,武則天曾捐2萬貫脂粉錢。歷時三年零九個月于675年竣工。寺內(nèi)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養(yǎng)人等一鋪十一尊大像。造像布局勻稱,儼然一個佛國朝廷,大家請看,這就是主佛“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美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帶微笑,仿佛給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關切。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應是理想化的圣賢形象,我們來仔細端祥它,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無論你站在他面前的那個位置,他都在注視著你呢?石刻的眼睛為什么這么傳神?對了,這正是雕像的畫龍點眼之處,盧舍那的雙目,采用陰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淺凹進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線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與大佛目光交匯時,畏而不懼,可親可敬。

在盧舍那佛的左側(cè)是弟子迦葉,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cè)阿難,他年輕睿智,整個一帥小伙子,旁邊衣著華麗端莊矜持,二天王嚴肅威武碩壯有力,力士們堅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無所畏懼傾力承托的地鬼。無不形神兼?zhèn)?,惟妙惟俏,整個布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藝,折射出當時佛教的繁榮和唐朝國力的強大。

出了奉先寺,我們再來參觀北魏的代表作——蓮花洞。因洞頂?shù)裼幸淮蟾〉裆徎ǘ妹?。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可并不多見,洞內(nèi)正壁為尊式造像。主佛釋迦牟尼身穿袈裟,衣襟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游說像,釋迦牟尼外出講經(jīng)說法時就是這種形象。兩側(cè)弟子是淺浮雕,左側(cè)迦葉深目高鼻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形象,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象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如此生動細致雕于蓮花洞堅硬的石壁,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闕”二字,這是明代河南巡撫趙巖所題詞,證明了“龍門”的原稱。

好了,各位游客,由于時間關系,先講到這里,請大家自由參觀,謝謝!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八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我是講解員,今天由我來陪伴大家參觀游覽??追蜃诱f,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歡迎大家光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qū)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小時。在景區(qū)里,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jù)1962年龍門文物保護所統(tǒng)計,現(xiàn)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塊。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龍門石窟像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yī)藥發(fā)展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潛溪寺。潛溪寺建于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這個洞,洞的高、寬均為9米多,進深近7米。據(jù)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造過別墅。

游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到這里就要結束了,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間!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九

古陽洞朋友們,參觀完奉先寺,我們將繼續(xù)參觀南面的古陽洞。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孝文帝開始在龍門為其祖母馮太后開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貴族、官僚、武官將相繼在窟內(nèi)造像,這就形成了古陽洞內(nèi)最早的一批造像,從而開始皇家營造龍門的第一斧第一鑿,揭開了創(chuàng)建龍門石窟的第一篇章。

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一洞窟就是古陽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擴鑿而成的。正壁主佛為釋迦牟尼,結跏趺坐于方形臺座上。面相長圓,較為瘦削。頭頂還塑了一個發(fā)冠,發(fā)冠本身是道的產(chǎn)物,這是在清朝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過龍門留下的,所以當?shù)匾灿腥朔Q古陽洞為老君洞。

主佛兩側(cè)的菩薩上身微微后傾,頭戴寶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著長裙,造型厚重,比例勻稱,表情莊重文靜,姿態(tài)優(yōu)美,是北魏石刻藝術的代表作。

北側(cè)墻壁上排列了三層大型佛龕,最上面一排的造像與云岡石窟有著一脈相承的聯(lián)系,佛像都是結跏趺坐,形體較顯渾厚。如果說它還保持著云岡石窟的特色的話,那么第二層交腳彌勒的造像,則體現(xiàn)了北魏時期龍門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藝術格調(diào)。人物瘦小,細腰,雙腿交叉坐于臺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龕雕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們現(xiàn)在只能看到佛龕殘損的身軀,佛頭高32厘米,被人盜走后,現(xiàn)在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龕,造像風格表現(xiàn)出雍容大度的特點,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時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說明了古陽洞雕鑿時間之長,綿延朝代之久。

龍門石窟中有許多碑刻題記,經(jīng)過歷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們從這2800多塊題記中,精選出了二十塊有代表性的作品,稱為“龍門二十品”,古陽洞就占十九品。“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的杰出代表,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強,氣象渾穆,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在我國的書法藝術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視為國寶。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風格與魏碑斬刻奇肆的風格藝術內(nèi)涵相通。歷史上書法家發(fā)現(xiàn)了碑刻題記的價值,卻又把雕像視為工匠的藝術。相反,西方研究中國藝術史的專家對北魏石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類宗教藝術的一個高峰”。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十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河南的龍門石窟。

導游詞。

歡迎大家參閱。

洛陽,素稱“九朝古都”,但實際上先后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為都城,前后歷時1520_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古都。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于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范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里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蕩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蔥蘢,。鐘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fā)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fā)生了不同于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著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艷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lián)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這種造像手法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許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龍門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門內(nèi)前壁兩側(cè)下層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為孝文帝及侍從禮佛圖,南為文昭皇太后及嬪妃禮佛圖。這兩幅作品,精美絕倫,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而去,現(xiàn)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1978年,當人們拆除賓陽中洞的清代所建磚券門時,雕鑿于北魏時期造型鮮為人知的天王造像顯現(xiàn)在人們面前。朋友們請看,當時在窟門過道兩壁上發(fā)現(xiàn)的就是三頭四臂的帝釋天王和四頭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安徽的朋友這邊來!大家好,我是本次帶你們游玩洛陽龍門石窟的導游,你們就叫我焦導吧?,F(xiàn)在我們正在前往龍門石窟的路上。龍門石窟在20_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接下來我?guī)銈內(nèi)バ蕾p它的真面目。

龍門石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位于龍門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兒有許多斷裂的巨大石塊,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創(chuàng)造出這么多尊佛像。龍門石窟現(xiàn)在有窟龕2345個,佛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多塊,就連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哦。自古以來,龍門石窟都為帝王游幸、文人薈萃之地,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起的哦!但是現(xiàn)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經(jīng)被破壞的殘缺不堪,所以請大家愛護文物,不要往護欄里鉆。

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了萬佛洞。我身后的這個洞里面一共有幾尊大佛和數(shù)萬尊小佛像,所以被稱作萬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這種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長城一樣,也累死餓死了許多人。你們看,正中央的大佛像頭上那盞蓮花燈上面也有許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兩厘米呢!可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們知道嗎?在這萬佛洞里面,沒有哪兩尊佛像的姿態(tài)是一模一樣的。據(jù)說,這里面的佛像都是先畫在紙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準,才開始造的,先后用了整整五年時間呢!

在龍門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后的奉先寺。你們知道嗎?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盧舍那大佛更是高達17米多,僅頭部就有4米,耳長1.9米,現(xiàn)在中學的歷史書的首頁就是盧舍那大佛!

龍門石窟見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毅力和智慧。這里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說也說不盡,還是請你們細細游賞吧!

游客們,你們好!我是___旅行社的導游小___,我們現(xiàn)在位于洛陽市的龍門石窟,由我?guī)ьI大家進入龍門石窟窟內(nèi),愉快的龍門石窟一日游開始了!

龍門石窟的發(fā)現(xiàn)年代、建造年代十分復雜。龍門石窟由成千上萬個洞窟組成,有潛溪寺,有蓮花洞,有藥方洞,有古陽洞,還有香山寺、白園、萬佛洞,數(shù)也數(shù)不清。

我們先來看看蓮花洞,“蓮花洞”這個名字也是有來頭的。您看,窟頂?shù)窨讨欢浯T大精美的高浮雕蓮花,“蓮花洞”這名字就是根據(jù)這朵蓮花取的。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思為:出污泥而不染。洞內(nèi)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您能看見,左側(cè)弟子的頭部沒有了,是因為頭部早年被盜,現(xiàn)在只能在法國吉美博物館里見到了。大家看蓮花洞南壁上方,有一個個小小的佛像,它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可以想到,當時的雕刻技藝是多么精湛啊!

看完蓮花洞,我們又來到了藥方洞。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得名。它始鑿于北魏晚期,經(jīng)東魏,北齊,到唐代仍有雕刻,藥方洞的藥方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藥方。

龍門石窟現(xiàn)在已經(jīng)遭到嚴重的破壞。除了極少數(shù)的佛像外,大多數(shù)佛像的頭部均遭到破壞,難以其整體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說明藝術水平之高超、神態(tài)之曼妙,我希望大家好好保護這些文物。

龍門石窟還有個傳說呢。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捕魚。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來“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告訴他,如果再聽到這種聲音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石窟頃刻從山中間裂開,湖水頃出,奔騰咆哮著繞過洛陽城,流向東海。水流之后,龍門石窟就出現(xiàn)了。

游客們,愉快的一天就這么快結束了,希望你們玩得開心喲!讓我們下次再見!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要參觀的是洛陽龍門石窟,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龍門”嗎?這要從地形說起,這里的地形為三山夾一水,遠遠望去,猶如一道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后,因為宮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龍?zhí)熳幼跃?,因此,隋煬帝時改稱“龍門”。

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大約493年),經(jīng)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斷續(xù)雕刻達400余件,現(xiàn)有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塊,佛塔80座,造像10萬尊,內(nèi)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筑、服飾、音樂、書法等,如同包羅萬象的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qū),20_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唐代開鑿的奉先寺了。那么現(xiàn)在,我?guī)ьI大家前往奉先寺參觀。

大家抬頭請看,幾個臺階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為政治需要,武則天曾捐2萬貫脂粉錢。歷時三年零九個月于675年竣工。寺內(nèi)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養(yǎng)人等一鋪十一尊大像。造像布局勻稱,儼然一個佛國朝廷,大家請看,這就是主佛“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美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帶微笑,仿佛給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關切。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應是理想化的圣賢形象,我們來仔細端祥它,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無論你站在他面前的那個位置,他都在注視著你呢?石刻的眼睛為什么這么傳神?對了,這正是雕像的畫龍點眼之處,盧舍那的雙目,采用陰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淺凹進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線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與大佛目光交匯時,畏而不懼,可親可敬。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成為賓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統(tǒng)一規(guī)劃、有計劃開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百e陽”來源于《堯典》中的“寅賓日出”意為迎接初升的太陽。可能有的朋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南北二洞和中間的主窟風格迥異,截然不同,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呀,在開鑿的過程中北魏宮廷突然發(fā)生了內(nèi)亂,打斷了賓陽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經(jīng)營的大型洞窟——賓陽三洞,實際上只完成了一個中洞,而南北兩洞則由以后的隋唐兩朝完成。這三座洞窟開鑿的時間最長,歷時長達20_年還未完工,用工多達80多萬。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主尊為現(xiàn)在世佛釋迦牟尼,在它左邊是過去世燃燈佛,右邊是未來世佛彌勒佛。其實在洞中有兩幅壁畫可謂精美絕倫,就是在洞口內(nèi)壁兩側(cè),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別是《皇帝禮佛圖》和《皇后禮佛圖》,展現(xiàn)當時宮廷佛事活動的場面,可惜這兩處浮雕在20世紀30年代被盜走,現(xiàn)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大家請隨我繼續(xù)往前走,再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舉世聞名的盧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顧名思義,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開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于675年完工,皇后武則天曾捐脂粉錢兩萬貫用來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游客,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尊大佛就是盧舍那大佛了。“盧舍那“是梵文音譯,即光明普照的意思。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為什么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機:因為7是佛的數(shù)字,天的數(shù)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看,這17.14米,包含了一個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開正好是兩個7,再加上第一個7,就有三個7了,擁有三個7的盧舍那大佛就是無限大、無限尊崇,功德圓滿了!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十一

大家好,我是這班車的導游,我叫,大家可以叫我*導,今天,我們要去龍門石窟游玩,龍門石窟建于公元493~920xx年,批準時間為20xx年11月,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qū)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石窟南北長大約1000多米,現(xiàn)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四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們分別為甘肅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岡石窟甘肅天水得麥積山石窟,而另一個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去參觀得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3公里處,行車約40分鐘,那里不僅是著名得歷史名勝,而且是自然風光很迷人得地方。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為香山,因古代得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就長眠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20xx年之久,名號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這座山得山腳下。另一座為西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得主要景點。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相傳兩山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于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個天然得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稱伊闕??芍^兩山對峙,伊水中流。龍門山色,自古就被喻為洛陽八大景之首,是洛陽地區(qū)最好得風景區(qū)。自唐代以來,皇帝被喻為真龍?zhí)熳?,凡是與皇帝有關得東西統(tǒng)統(tǒng)用龍來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龍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龍庭等等。那么,位于皇宮龍庭南面得門,就得名龍門。我們常常說一句話:“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淳包c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點,如果你不了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歷史,意義,你就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沒什么好看得,僅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這些情況以后,你就會覺得你所看得東西是非常有價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龍門前,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一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

在北魏太和年間(447-499)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就在此營建,它不是一個朝代某一個時期興建而成得,而是陸續(xù)開鑿,經(jīng)歷了眾多得朝代,相繼大規(guī)模營建得。開鑿時間長達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歷史了,我們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點,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后來重建得,而龍門石窟確實從1520xx年前遺留下來得?,F(xiàn)有佛像十萬余尊,佛窟,佛龕2100多個,碑刻題記3600多塊,洞內(nèi)造像多為唐代河北魏時期開鑿得、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會問,朝代不同,我們要怎么區(qū)分哪個朝代得呢?洞窟中雖然都是佛或菩薩,但它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跟當時得世俗相結合得,唐代呢,有一個眾所周知得審美觀點,就是以肥為美,當時人們認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則天啊,楊貴妃楊玉環(huán)啊,她們都是除了漂亮以為,都有一個共同得特征,就是豐滿。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圓潤豐滿這樣一個特點。等一下到龍門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臉龐,肩膀,身材渾厚,圓潤得那種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則以瘦為美,北魏造像得特別是:瘦骨清風。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種就是北魏得造像。在這里,我已經(jīng)清楚得講過了,所以到了龍門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們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于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范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里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蕩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蔥蘢,。鐘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潛溪寺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nèi)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cè)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fā)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是佛教凈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fā)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fā)生了不同于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tǒng)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fā)愿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稱為賓陽三洞。賓陽三洞因統(tǒng)一規(guī)劃、有計劃開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這三座洞窟從公元520xx年開鑿直到520xx年停工,歷時長達20xx年還未完工,史書記載用工多達80多萬。中間的為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茲依次為過去世燃燈佛、現(xiàn)在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世佛彌勒佛。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著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艷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lián)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釋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鮮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獷敦厚之風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區(qū)漢民族文化的成分和當時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風尚,形成了遷都洛陽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藝術形式。主佛體態(tài)修長,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翹,表情溫和,神采飄逸。服飾已脫去了云岡石窟中雙領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為中原地區(qū)褒衣博帶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腸紋拖在基座前部,一層一層折疊著。這種雕造風格迅速在全國流行開,成為北魏時期佛教藝術中國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這種造像手法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許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龍門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門內(nèi)前壁兩側(cè)下層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為孝文帝及侍從禮佛圖,南為文昭皇太后及嬪妃禮佛圖。這兩幅作品,精美絕倫,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而去,現(xiàn)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1978年,當人們拆除賓陽中洞的清代所建磚券門時,雕鑿于北魏時期造型鮮為人知的天王造像顯現(xiàn)在人們面前。朋友們請看,當時在窟門過道兩壁上發(fā)現(xiàn)的就是三頭四臂的帝釋天王和四頭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賓陽中洞完成于六世紀中葉,它顯示了當時我國石窟藝術發(fā)展的高超水平。

伊闕佛龕之碑-----李泰與賓陽南洞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所看的這塊大碑,名為“伊闕佛龕之碑”,由唐太宗時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這通碑為目前國內(nèi)所見褚遂良楷書之最大者,字形奇?zhèn)バ忝溃翘瓶瑫ㄋ囆g的珍品。碑文主要記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母文德皇后長孫氏死后做功德而開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飾、美化李泰之語。因此,結合太宗末年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位的史實可知,李泰借為母親開窟造像做功德,實有獲得太宗好感,為自已撈取政治資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說明的是,這通碑原應為此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為節(jié)省費用,竟就勢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賓陽南洞下面我們參觀賓陽南洞。賓陽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礎上,為唐代早期又繼續(xù)開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藝術上承北魏剛健之遺風,下開盛唐活潑生動之氣象。主尊像阿彌托佛面部豐潤,嘴唇厚大,衣紋自然、流暢。這一期間的寶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趨向于蓮花束腰須彌座的形式。

洞內(nèi)龕像密布,其中太宗貞觀年間的題記達19處,為中國石窟中貞觀題記最多的一窟。眾多的造像題記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藝術提供了珍貴的文字資料。

摩崖三佛龕朋友們,我們面前的這一窟因臨山摩崖造像且題材為三佛而稱為摩崖三佛龕。崖壁上為三坐佛,以彌勒佛為主尊居中,左、右二結迦坐佛。以彌勒為主尊的三佛題材為中國石窟所罕見。該窟無題記,結合文獻研究,該窟應為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制造佛教神學輿論所開鑿,宣揚武氏為彌勒下凡,以利于穩(wěn)固政權。它開鑿于武周政權時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發(fā)生了張柬之策動的政變,武周政權結束,該窟隨即中輟,因此,窟中造像僅為毛坯,比較粗糙。

萬佛洞萬佛洞因洞內(nèi)窟壁上雕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頂蓮花周圍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jiān)姚神表,內(nèi)道場運禪師一萬千尊像龕”的題記,表明這個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監(jiān)姚神表和內(nèi)道場的智運禪師。主佛阿彌陀佛的造像手法體現(xiàn)了唐代盛行的以豐腴為美的審美時尚,表現(xiàn)出一種雍容大度、儀態(tài)軒昂的造像風格。人物波狀的發(fā)紋、豐滿圓潤的臉部輪廓、垂肩的雙耳、寬厚的雙肩、簡潔流暢的衣紋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藝在這一時期已經(jīng)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蓮束腰須彌寶座上,在寶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剛托重力士,他們的肌肉突出,富于動態(tài),與主佛的靜態(tài),一動一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南北兩壁雕刻的一萬五千多尊高約4厘米的小佛,把整個萬佛洞裝點成西方佛國中佛祖。

弘揚佛法、眾生虔誠聆聽的場面。在窟頂碑刻題記的外側(cè)是凌空飄舞的飛天,這飛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與它對應的是窟內(nèi)南北兩壁壁基下部的伎樂人。每側(cè)墻壁下部各有6位伎樂人,手持空篌、法鑼、羯鼓,一方面為研究唐代音樂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們與窟頂飛天上下呼應,營造了一種西天極樂世界里,歌舞升平,萬人成佛的場景。

萬佛洞前后兩室,窟門外兩側(cè)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來刻有龍門石窟體形最大、造形最為精美的護法獅子兩尊,20世紀30年被盜,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窟門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觀音菩薩,面部豐潤,體態(tài)健美左手提凈瓶,右臂向上彎曲持佛塵搭于右肩。她那扭動的身軀、微斜的頭頸、豐滿的胸部,形成了優(yōu)美的曲線,顯得含蓄、端莊,是唐刻觀音菩薩的杰作。

雙窟萬佛洞下的這兩座洞窟因并排雕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雙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為釋迦牟尼,南北兩側(cè)是二弟子、二菩薩以及過去佛和未來佛。三世佛的造像題材表現(xiàn)了佛教世界里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在雙窟的南洞里,雕鑿的主佛是彌勒佛,南北兩壁上雕有小千佛。彌勒和釋迦牟尼分列在南北兩個洞窟,稱作雙窟,它們完工于同一時代,所以在人們的想象中是當時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共同臨朝執(zhí)政的一種局面。在這個歷史時期,武則天實際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權,奏章都由她來批閱。武則天在這一時期,為了積極樹立自己就是彌勒下世這一思想,但又有礙于李治在位的實際情況,所以就把釋迦牟尼和彌勒共同雕鑿于南北兩窟,就是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種雙窟并列的局面。

蓮花洞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洞窟稱為蓮花洞。因洞頂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徑達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洞內(nèi)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為釋迦牟尼帶領兩個弟子游說講經(jīng)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兩側(cè)的弟子迦葉、阿難用浮雕手法,對比鮮明。迦葉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錫杖,胸部肋骨暴露,細膩地表現(xiàn)出這位佛教繼承人經(jīng)過艱辛歲月,長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著的錫杖上帶有九個響環(huán),震地有聲,據(jù)說是佛教中一種法器。人們聽見響環(huán)的聲音,就知道佛祖到來,出外叩拜佛祖、傾聽佛法。

二弟子的頭像于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現(xiàn)都存于法國吉美博物館。

窟頂蓮花周圍環(huán)繞著飛天,她們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顯得飄逸灑脫,在《妙法蓮花經(jīng)》里曾有這樣的記載:飛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說是諸天伎樂,百千萬神于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表現(xiàn)了佛教中飛天和伎樂人營造出歡樂和諧的場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層層排列了幾層小型佛像,據(jù)說這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畫細膩。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許多佛龕,龕楣裝飾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有帷帳式的,有的是火焰紋,有表現(xiàn)文殊與維摩詰對座辯法的故事,還有禮佛圖的形象。在龕楣細部,有忮樂人、飛天,有蓮花化生出來的菩薩;有線刻的,有淺浮雕的。其中一對飛天,她們的衣裙向上卷起,飄飄蕩蕩的形式好象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兩個飛天的面部正是蓮花的花蕾。外側(cè)是一些伎樂人向她們飄飛過來,蕩起的衣裙好象蓮花的枝蔓一樣,表現(xiàn)了一種綠柳絲絳萬千條景象。

這個小龕龕楣是火焰紋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內(nèi)收,到中間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頭,火焰紋之上南北兩側(cè)各一組眾生聽法像,這個浮雕表現(xiàn)了文殊菩薩和維摩詰辯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國民俗畫常有的表現(xiàn)形式,在這里我們看到外來的佛教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的結合,成為有中國特色的佛雕藝術形式。

窟外門楣為火焰紋,中間刻有一個獸形鋪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撫趙巖題“伊闕”二字。

奉先寺為唐高宗所創(chuàng),皇后武則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錢兩萬貫,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個大像龕造像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鋪九尊大像,主尊“大盧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眉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略作微笑,兩耳長垂,衣紋簡練,靈活而又儲蓄的眼睛顯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典雅、肅穆寧靜之感。左側(cè)迦葉,身首雖殘,但仍顯出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cè)阿難,濃眉細眼、年輕睿智、虔誠大方、充滿自信,宛如一聰慧少所形象。二菩薩衣飾華麗,端莊而矜持的表情,天王嚴肅威武而雙碩壯有力的神情,力士堅毅勇猛而雙暴躁的性格,以及那無所謂懼傾力承托的地鬼,無不形神兼?zhèn)?、惟妙惟肖。其雕鑿?guī)模、藝術設計、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藝術家的高超技藝、審美時尚、美學理念和唐代美術所達到高度藝術水平。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及藝術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賢”形象,從另一側(cè)面又折射出了當時社會佛教發(fā)展的盛況和唐代國力的強大。因此,奉先寺大盧舍那像龕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藝術的代表,又是人類美術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

古陽洞朋友們,參觀完奉先寺,我們將繼續(xù)參觀南面的古陽洞。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孝文帝開始在龍門為其祖母馮太后開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貴族、官僚、武官將相繼在窟內(nèi)造像,這就形成了古陽洞內(nèi)最早的一批造像,從而開始皇家營造龍門的第一斧第一鑿,揭開了創(chuàng)建龍門石窟的第一篇章。

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一洞窟就是古陽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擴鑿而成的。正壁主佛為釋迦牟尼,結跏趺坐于方形臺座上。面相長圓,較為瘦削。頭頂還塑了一個發(fā)冠,發(fā)冠本身是道的產(chǎn)物,這是在清朝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過龍門留下的,所以當?shù)匾灿腥朔Q古陽洞為老君洞。

主佛兩側(cè)的菩薩上身微微后傾,頭戴寶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著長裙,造型厚重,比例勻稱,表情莊重文靜,姿態(tài)優(yōu)美,是北魏石刻藝術的代表作。

北側(cè)墻壁上排列了三層大型佛龕,最上面一排的造像與云岡石窟有著一脈相承的聯(lián)系,佛像都是結跏趺坐,形體較顯渾厚。如果說它還保持著云岡石窟的特色的話,那么第二層交腳彌勒的造像,則體現(xiàn)了北魏時期龍門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藝術格調(diào)。人物瘦小,細腰,雙腿交叉坐于臺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龕雕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們現(xiàn)在只能看到佛龕殘損的身軀,佛頭高32厘米,被人盜走后,現(xiàn)在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龕,造像風格表現(xiàn)出雍容大度的特點,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時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說明了古陽洞雕鑿時間之長,綿延朝代之久。

龍門石窟中有許多碑刻題記,經(jīng)過歷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們從這2800多塊題記中,精選出了二十塊有代表性的作品,稱為“龍門二十品”,古陽洞就占十九品。“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的杰出代表,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強,氣象渾穆,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在我國的書法藝術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視為國寶。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風格與魏碑斬刻奇肆的風格藝術內(nèi)涵相通。歷史上書法家發(fā)現(xiàn)了碑刻題記的價值,卻又把雕像視為工匠的藝術。相反,西方研究中國藝術史的專家對北魏石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類宗教藝術的一個高峰”。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十二

游客們,你們好!我是______旅行社的導游小______,我們現(xiàn)在位于洛陽市的龍門石窟,由我?guī)ьI大家進入龍門石窟窟內(nèi),愉快的龍門石窟一日游開始了!

龍門石窟的發(fā)現(xiàn)年代、建造年代十分復雜。龍門石窟由成千上萬個洞窟組成,有潛溪寺,有蓮花洞,有藥方洞,有古陽洞,還有香山寺、白園、萬佛洞,數(shù)也數(shù)不清。

我們先來看看蓮花洞,“蓮花洞”這個名字也是有來頭的。您看,窟頂?shù)窨讨欢浯T大精美的高浮雕蓮花,“蓮花洞”這名字就是根據(jù)這朵蓮花取的。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思為:出污泥而不染。洞內(nèi)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您能看見,左側(cè)弟子的頭部沒有了,是因為頭部早年被盜,現(xiàn)在只能在法國吉美博物館里見到了。大家看蓮花洞南壁上方,有一個個小小的佛像,它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可以想到,當時的雕刻技藝是多么精湛啊!

看完蓮花洞,我們又來到了藥方洞。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得名。它始鑿于北魏晚期,經(jīng)東魏,北齊,到唐代仍有雕刻,藥方洞的藥方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藥方。

龍門石窟現(xiàn)在已經(jīng)遭到嚴重的破壞。除了極少數(shù)的佛像外,大多數(shù)佛像的頭部均遭到破壞,難以其整體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說明藝術水平之高超、神態(tài)之曼妙,我希望大家好好保護這些文物。

龍門石窟還有個傳說呢。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捕魚。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來“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告訴他,如果再聽到這種聲音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石窟頃刻從山中間裂開,湖水頃出,奔騰咆哮著繞過洛陽城,流向東海。水流之后,龍門石窟就出現(xiàn)了。

游客們,愉快的一天就這么快結束了,希望你們玩得開心喲!讓我們下次再見!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要參觀的是洛陽龍門石窟,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龍門”嗎?這要從地形說起,這里的地形為三山夾一水,遠遠望去,猶如一道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后,因為宮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龍?zhí)熳幼跃?,因此,隋煬帝時改稱“龍門”。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十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參加我們的旅行社,我叫張程渲,大家叫我張導好了,馬上就要到達目的地了,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終點站――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它是我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那里又分為兩個巨大的石窟:東山石窟和西山石窟。

其中最為壯觀的要數(shù)西山石窟……到站了,游客們請跟好我,不要跟丟了,瞧,那就是西山石窟,非常美麗。我們先往這邊走,看,這叫作潛溪寺。它為什么叫這個奇怪的名字呢?因為潛溪寺下面有源源不斷的溪水而得名。這個里面的主佛為菩薩,佛像旁跟著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等。咱們再往前走走……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叫賓陽洞,又稱賓陽三洞,分別是北洞,中洞。南洞三個洞。

接下來,我們到了龍門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盧舍那佛最有名,他身高一丈多,真是極品。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破壞文物。亂扔垃圾,再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十四

各位游客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洛陽龍門石窟,現(xiàn)在我們就在龍門的入口,不要心急,我們立刻就進去領略里面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

龍門地區(qū)的石窟和佛龕展現(xiàn)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20xx年期間最具規(guī)模和最為優(yōu)秀的造型藝術。它們詳實描述了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大家都知道龍門石窟已經(jīng)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相信大家都是為了這個慕名而來。

龍門石窟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后,多稱其為“龍門”。這里地處交通要沖,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游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的巖體石質(zhì)優(yōu)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遠遠看過去,石窟安靜佇立在那里,前面的湖面跟它挺有默契的,都是靜靜的。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可能會感到從未有過的平靜。

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時公元471~477年,歷經(jīng)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20xx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現(xiàn)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我們最先看到的是賓陽洞,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大概公元386~520xx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nèi)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主像座前刻有兩只姿態(tài)雄健的石獅。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薩,菩薩像含笑凝眸,溫柔敦厚。洞中還雕刻著眾菩薩,弟子聽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頂飛天仙子的刻畫也十分傳神。

我們沿著棧道繼續(xù)前行,會經(jīng)過珍珠泉、萬佛洞、藥方洞(內(nèi)有許多濟世藥方)、蓮花洞等洞窟,其中又以蓮花洞為特殊。蓮花洞是繼賓陽三洞之后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shù)裼写笮惋w天環(huán)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此雕刻的非常精美,開鑿于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0xx年前后,屬于北魏后期作品。據(jù)說,人大會堂的頂燈就是仿它而做。這里除了大佛造型細膩外,最大的看點是南北它是龍門兩壁上方各有似為“法華經(jīng)”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個高度僅有2厘米左右。他們就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堅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細作,確實為龍門一絕。

好了,我們現(xiàn)在前往奉先寺。它是龍門石窟的精華部分。或許你們曾經(jīng)在電視上看過,現(xiàn)在讓我們走近它,親自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走到這里遠遠可以看到那邊人很多,我們還可以看到那里有一尊大大的佛像,它是奉先寺那大佛,而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代表了唐代石刻藝術的風格。它長寬各30余米。整個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這個就是遠處看到的盧舍那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盧舍那佛像總高約17米,豐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雙眼,稍稍向下俯視,目光正好與朝拜者仰視的目光交匯,令人產(chǎn)生心靈上的震撼,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它的面容豐滿秀麗,雙目寧靜,微露笑意,形象莊嚴又不失睿智慈祥,被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一般說來,在佛學的教義里,佛、菩薩均為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這尊主佛卻被女性化,傳說盧舍那大佛的形象就是按照武則天的容貌雕琢而成。相對云崗石窟,看過龍門后我們都明顯感覺云崗石窟佛像雕刻線條古樸粗獷,龍門則精致細膩的多。奉先寺的天王造像肌肉突出,線條清晰,給人已孔武有力的感覺。我想大家都非常喜歡這里。盡情地享受它的熏陶吧。當然,除了欣賞盧舍那佛像之外,我們也不能忽略旁邊的那些同樣令人震撼的雕像,就像這些,都同樣雕刻得十分傳神的。同樣能令人產(chǎn)生心靈上的震撼。

好,參觀完奉先寺,我們就到龍門石窟歷史最悠久的古陽洞。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nèi)容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龕造像,這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褒堥T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歷來為世人所推崇?!洱堥T二十品》是龍門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題記拓本,北魏書風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記》本是附屬于佛龕的題記,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于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題記由孟達撰文,朱義章楷書。此碑與其它諸碑不同之處是全碑用陽刻法,逐字界格,為歷代石刻所僅見,在造像記中獨樹一幟。記文內(nèi)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懷,兼為往生者求福除災。清乾隆年間始被黃易發(fā)現(xiàn),受到書壇重視,列入“龍門二十品”,此碑文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鋒芒畢露,顯得雄峻非凡,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

看完石窟最精華的部分,讓我們近距離接觸石窟,感受它的每一個細節(jié)。就像我們現(xiàn)在身處的這個洞,一進來就可以感受它濃厚的貴族色彩,是典型的皇家風格。像在這道墻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石窟的每一處都是古人非常重視的,不容馬虎。好了。大家就自主參觀一下石窟,到晚上我們還要欣賞石窟的夜景。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讓我們吃完晚飯就一起來感受龍門石窟的夜景吧。

大家請看,石窟晚上看過去是不是跟白天看到的很不一樣?

是啊,晚上的石窟看起來是非?,F(xiàn)代的,好像一座城堡,充滿了神秘感。進去里面看,燈光照到佛像上面,像不像靈光?這些金色的燈光把佛像襯托得更有神圣感。不愧是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好了,龍門石窟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相信大家跟我一樣充滿了感慨,覺得真是不枉此行。歡迎大家下次有機會再來感受一下石窟的魅力和震撼。謝謝。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十五

游客們,你們好!我是xxx旅行社的導游小xxx,我們現(xiàn)在位于洛陽市的龍門石窟,由我?guī)ьI大家進入龍門石窟窟內(nèi),愉快的龍門石窟一日游開始了!

龍門石窟的發(fā)現(xiàn)年代、建造年代十分復雜。龍門石窟由成千上萬個洞窟組成,有潛溪寺,有蓮花洞,有藥方洞,有古陽洞,還有香山寺、白園、萬佛洞,數(shù)也數(shù)不清。

我們先來看看蓮花洞,“蓮花洞”這個名字也是有來頭的。您看,窟頂?shù)窨讨欢浯T大精美的高浮雕蓮花,“蓮花洞”這名字就是根據(jù)這朵蓮花取的。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思為:出污泥而不染。洞內(nèi)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您能看見,左側(cè)弟子的頭部沒有了,是因為頭部早年被盜,現(xiàn)在只能在法國吉美博物館里見到了。大家看蓮花洞南壁上方,有一個個小小的佛像,它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可以想到,當時的雕刻技藝是多么精湛??!

看完蓮花洞,我們又來到了藥方洞。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得名。它始鑿于北魏晚期,經(jīng)東魏,北齊,到唐代仍有雕刻,藥方洞的藥方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藥方。

龍門石窟現(xiàn)在已經(jīng)遭到嚴重的破壞。除了極少數(shù)的佛像外,大多數(shù)佛像的頭部均遭到破壞,難以其整體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說明藝術水平之高超、神態(tài)之曼妙,我希望大家好好保護這些文物。

龍門石窟還有個傳說呢。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捕魚。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來“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告訴他,如果再聽到這種聲音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石窟頃刻從山中間裂開,湖水頃出,奔騰咆哮著繞過洛陽城,流向東海。水流之后,龍門石窟就出現(xiàn)了。

游客們,愉快的一天就這么快結束了,希望你們玩得開心喲!讓我們下次再見!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十六

洛陽,素稱“九朝古都”,但實際上先后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為都城,前后歷時15xx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古都。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于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范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里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蕩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蔥蘢,。鐘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fā)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fā)生了不同于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著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艷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lián)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這種造像手法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許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龍門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門內(nèi)前壁兩側(cè)下層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為孝文帝及侍從禮佛圖,南為文昭皇太后及嬪妃禮佛圖。這兩幅作品,精美絕倫,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而去,現(xiàn)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1978年,當人們拆除賓陽中洞的清代所建磚券門時,雕鑿于北魏時期造型鮮為人知的天王造像顯現(xiàn)在人們面前。朋友們請看,當時在窟門過道兩壁上發(fā)現(xiàn)的就是三頭四臂的帝釋天王和四頭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十七

大家好,我是這班車的導游,我叫,大家可以叫我*導,今天,我們要去龍門石窟游玩,龍門石窟建于公元493~907年,批準時間為20__年11月,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qū)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石窟南北長大約1000多米,現(xiàn)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四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們分別為甘肅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岡石窟甘肅天水得麥積山石窟,而另一個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去參觀得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3公里處,行車約40分鐘,那里不僅是著名得歷史名勝,而且是自然風光很迷人得地方。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為香山,因古代得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就長眠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18年之久,名號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這座山得山腳下。另一座為西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得主要景點。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相傳兩山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于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個天然得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稱伊闕??芍^兩山對峙,伊水中流。龍門山色,自古就被喻為洛陽八大景之首,是洛陽地區(qū)最好得風景區(qū)。自唐代以來,皇帝被喻為真龍?zhí)熳?,凡是與皇帝有關得東西統(tǒng)統(tǒng)用龍來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龍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龍庭等等。那么,位于皇宮龍庭南面得門,就得名龍門。我們常常說一句話:“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淳包c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點,如果你不了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歷史,意義,你就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沒什么好看得,僅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這些情況以后,你就會覺得你所看得東西是非常有價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龍門前,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一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

在北魏太和年間(447-499)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就在此營建,它不是一個朝代某一個時期興建而成得,而是陸續(xù)開鑿,經(jīng)歷了眾多得朝代,相繼大規(guī)模營建得。開鑿時間長達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歷史了,我們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點,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后來重建得,而龍門石窟確實從1500年前遺留下來得?,F(xiàn)有佛像十萬余尊,佛窟,佛龕2100多個,碑刻題記3600多塊,洞內(nèi)造像多為唐代河北魏時期開鑿得、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會問,朝代不同,我們要怎么區(qū)分哪個朝代得呢?洞窟中雖然都是佛或菩薩,但它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跟當時得世俗相結合得,唐代呢,有一個眾所周知得審美觀點,就是以肥為美,當時人們認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則天啊,楊貴妃楊玉環(huán)啊,她們都是除了漂亮以為,都有一個共同得特征,就是豐滿。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圓潤豐滿這樣一個特點。等一下到龍門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臉龐,肩膀,身材渾厚,圓潤得那種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則以瘦為美,北魏造像得特別是:瘦骨清風。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種就是北魏得造像。在這里,我已經(jīng)清楚得講過了,所以到了龍門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們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于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范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里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蕩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蔥蘢,。鐘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潛溪寺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nèi)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cè)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fā)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是佛教凈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fā)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fā)生了不同于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tǒng)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fā)愿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稱為賓陽三洞。賓陽三洞因統(tǒng)一規(guī)劃、有計劃開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這三座洞窟從公元500年開鑿直到523年停工,歷時長達24年還未完工,史書記載用工多達80多萬。中間的為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茲依次為過去世燃燈佛、現(xiàn)在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世佛彌勒佛。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著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艷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lián)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釋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鮮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獷敦厚之風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區(qū)漢民族文化的成分和當時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風尚,形成了遷都洛陽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藝術形式。主佛體態(tài)修長,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翹,表情溫和,神采飄逸。服飾已脫去了云岡石窟中雙領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為中原地區(qū)褒衣博帶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腸紋拖在基座前部,一層一層折疊著。這種雕造風格迅速在全國流行開,成為北魏時期佛教藝術中國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這種造像手法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許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龍門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門內(nèi)前壁兩側(cè)下層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為孝文帝及侍從禮佛圖,南為文昭皇太后及嬪妃禮佛圖。這兩幅作品,精美絕倫,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而去,現(xiàn)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1978年,當人們拆除賓陽中洞的清代所建磚券門時,雕鑿于北魏時期造型鮮為人知的天王造像顯現(xiàn)在人們面前。朋友們請看,當時在窟門過道兩壁上發(fā)現(xiàn)的就是三頭四臂的帝釋天王和四頭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賓陽中洞完成于六世紀中葉,它顯示了當時我國石窟藝術發(fā)展的高超水平。

伊闕佛龕之碑-----李泰與賓陽南洞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所看的這塊大碑,名為“伊闕佛龕之碑”,由唐太宗時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這通碑為目前國內(nèi)所見褚遂良楷書之最大者,字形奇?zhèn)バ忝?,是唐楷書法藝術的珍品。碑文主要記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母文德皇后長孫氏死后做功德而開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飾、美化李泰之語。因此,結合太宗末年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位的史實可知,李泰借為母親開窟造像做功德,實有獲得太宗好感,為自已撈取政治資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說明的是,這通碑原應為此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為節(jié)省費用,竟就勢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賓陽南洞下面我們參觀賓陽南洞。賓陽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礎上,為唐代早期又繼續(xù)開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藝術上承北魏剛健之遺風,下開盛唐活潑生動之氣象。主尊像阿彌托佛面部豐潤,嘴唇厚大,衣紋自然、流暢。這一期間的寶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趨向于蓮花束腰須彌座的形式。

洞內(nèi)龕像密布,其中太宗貞觀年間的題記達19處,為中國石窟中貞觀題記最多的一窟。眾多的造像題記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藝術提供了珍貴的文字資料。

摩崖三佛龕朋友們,我們面前的這一窟因臨山摩崖造像且題材為三佛而稱為摩崖三佛龕。崖壁上為三坐佛,以彌勒佛為主尊居中,左、右二結迦坐佛。以彌勒為主尊的三佛題材為中國石窟所罕見。該窟無題記,結合文獻研究,該窟應為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制造佛教神學輿論所開鑿,宣揚武氏為彌勒下凡,以利于穩(wěn)固政權。它開鑿于武周政權時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發(fā)生了張柬之策動的政變,武周政權結束,該窟隨即中輟,因此,窟中造像僅為毛坯,比較粗糙。

萬佛洞萬佛洞因洞內(nèi)窟壁上雕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唔斏徎ㄖ車逃小按筇朴缆≡晔辉氯粘?,大監(jiān)姚神表,內(nèi)道場運禪師一萬千尊像龕”的題記,表明這個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監(jiān)姚神表和內(nèi)道場的智運禪師。主佛阿彌陀佛的造像手法體現(xiàn)了唐代盛行的以豐腴為美的審美時尚,表現(xiàn)出一種雍容大度、儀態(tài)軒昂的造像風格。人物波狀的發(fā)紋、豐滿圓潤的臉部輪廓、垂肩的雙耳、寬厚的雙肩、簡潔流暢的衣紋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藝在這一時期已經(jīng)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蓮束腰須彌寶座上,在寶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剛托重力士,他們的肌肉突出,富于動態(tài),與主佛的靜態(tài),一動一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南北兩壁雕刻的一萬五千多尊高約4厘米的小佛,把整個萬佛洞裝點成西方佛國中佛祖。

弘揚佛法、眾生虔誠聆聽的場面。在窟頂碑刻題記的外側(cè)是凌空飄舞的飛天,這飛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與它對應的是窟內(nèi)南北兩壁壁基下部的伎樂人。每側(cè)墻壁下部各有6位伎樂人,手持空篌、法鑼、羯鼓,一方面為研究唐代音樂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們與窟頂飛天上下呼應,營造了一種西天極樂世界里,歌舞升平,萬人成佛的場景。

萬佛洞前后兩室,窟門外兩側(cè)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來刻有龍門石窟體形最大、造形最為精美的護法獅子兩尊,20世紀30年被盜,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窟門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觀音菩薩,面部豐潤,體態(tài)健美左手提凈瓶,右臂向上彎曲持佛塵搭于右肩。她那扭動的身軀、微斜的頭頸、豐滿的胸部,形成了優(yōu)美的曲線,顯得含蓄、端莊,是唐刻觀音菩薩的杰作。

雙窟萬佛洞下的這兩座洞窟因并排雕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雙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為釋迦牟尼,南北兩側(cè)是二弟子、二菩薩以及過去佛和未來佛。三世佛的造像題材表現(xiàn)了佛教世界里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在雙窟的南洞里,雕鑿的主佛是彌勒佛,南北兩壁上雕有小千佛。彌勒和釋迦牟尼分列在南北兩個洞窟,稱作雙窟,它們完工于同一時代,所以在人們的想象中是當時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共同臨朝執(zhí)政的一種局面。在這個歷史時期,武則天實際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權,奏章都由她來批閱。武則天在這一時期,為了積極樹立自己就是彌勒下世這一思想,但又有礙于李治在位的實際情況,所以就把釋迦牟尼和彌勒共同雕鑿于南北兩窟,就是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種雙窟并列的局面。

蓮花洞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洞窟稱為蓮花洞。因洞頂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徑達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洞內(nèi)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為釋迦牟尼帶領兩個弟子游說講經(jīng)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兩側(cè)的弟子迦葉、阿難用浮雕手法,對比鮮明。迦葉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錫杖,胸部肋骨暴露,細膩地表現(xiàn)出這位佛教繼承人經(jīng)過艱辛歲月,長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著的錫杖上帶有九個響環(huán),震地有聲,據(jù)說是佛教中一種法器。人們聽見響環(huán)的聲音,就知道佛祖到來,出外叩拜佛祖、傾聽佛法。

二弟子的頭像于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現(xiàn)都存于法國吉美博物館。

窟頂蓮花周圍環(huán)繞著飛天,她們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顯得飄逸灑脫,在《妙法蓮花經(jīng)》里曾有這樣的記載:飛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說是諸天伎樂,百千萬神于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表現(xiàn)了佛教中飛天和伎樂人營造出歡樂和諧的場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層層排列了幾層小型佛像,據(jù)說這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畫細膩。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許多佛龕,龕楣裝飾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有帷帳式的,有的是火焰紋,有表現(xiàn)文殊與維摩詰對座辯法的故事,還有禮佛圖的形象。在龕楣細部,有忮樂人、飛天,有蓮花化生出來的菩薩;有線刻的,有淺浮雕的。其中一對飛天,她們的衣裙向上卷起,飄飄蕩蕩的形式好象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兩個飛天的面部正是蓮花的花蕾。外側(cè)是一些伎樂人向她們飄飛過來,蕩起的衣裙好象蓮花的枝蔓一樣,表現(xiàn)了一種綠柳絲絳萬千條景象。

這個小龕龕楣是火焰紋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內(nèi)收,到中間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頭,火焰紋之上南北兩側(cè)各一組眾生聽法像,這個浮雕表現(xiàn)了文殊菩薩和維摩詰辯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國民俗畫常有的表現(xiàn)形式,在這里我們看到外來的佛教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的結合,成為有中國特色的佛雕藝術形式。

窟外門楣為火焰紋,中間刻有一個獸形鋪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撫趙巖題“伊闕”二字。

奉先寺為唐高宗所創(chuàng),皇后武則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錢兩萬貫,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個大像龕造像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鋪九尊大像,主尊“大盧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眉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略作微笑,兩耳長垂,衣紋簡練,靈活而又儲蓄的眼睛顯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典雅、肅穆寧靜之感。左側(cè)迦葉,身首雖殘,但仍顯出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cè)阿難,濃眉細眼、年輕睿智、虔誠大方、充滿自信,宛如一聰慧少所形象。二菩薩衣飾華麗,端莊而矜持的表情,天王嚴肅威武而雙碩壯有力的神情,力士堅毅勇猛而雙暴躁的性格,以及那無所謂懼傾力承托的地鬼,無不形神兼?zhèn)洹⑽┟钗┬?。其雕鑿?guī)模、藝術設計、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藝術家的高超技藝、審美時尚、美學理念和唐代美術所達到高度藝術水平。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及藝術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賢”形象,從另一側(cè)面又折射出了當時社會佛教發(fā)展的盛況和唐代國力的強大。因此,奉先寺大盧舍那像龕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藝術的代表,又是人類美術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

古陽洞朋友們,參觀完奉先寺,我們將繼續(xù)參觀南面的古陽洞。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孝文帝開始在龍門為其祖母馮太后開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貴族、官僚、武官將相繼在窟內(nèi)造像,這就形成了古陽洞內(nèi)最早的一批造像,從而開始皇家營造龍門的第一斧第一鑿,揭開了創(chuàng)建龍門石窟的第一篇章。

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一洞窟就是古陽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擴鑿而成的。正壁主佛為釋迦牟尼,結跏趺坐于方形臺座上。面相長圓,較為瘦削。頭頂還塑了一個發(fā)冠,發(fā)冠本身是道的產(chǎn)物,這是在清朝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過龍門留下的,所以當?shù)匾灿腥朔Q古陽洞為老君洞。

主佛兩側(cè)的菩薩上身微微后傾,頭戴寶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著長裙,造型厚重,比例勻稱,表情莊重文靜,姿態(tài)優(yōu)美,是北魏石刻藝術的代表作。

北側(cè)墻壁上排列了三層大型佛龕,最上面一排的造像與云岡石窟有著一脈相承的聯(lián)系,佛像都是結跏趺坐,形體較顯渾厚。如果說它還保持著云岡石窟的特色的話,那么第二層交腳彌勒的造像,則體現(xiàn)了北魏時期龍門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藝術格調(diào)。人物瘦小,細腰,雙腿交叉坐于臺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龕雕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們現(xiàn)在只能看到佛龕殘損的身軀,佛頭高32厘米,被人盜走后,現(xiàn)在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龕,造像風格表現(xiàn)出雍容大度的特點,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時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說明了古陽洞雕鑿時間之長,綿延朝代之久。

龍門石窟中有許多碑刻題記,經(jīng)過歷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們從這2800多塊題記中,精選出了二十塊有代表性的作品,稱為“龍門二十品”,古陽洞就占十九品?!褒堥T二十品”是魏碑書法的杰出代表,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強,氣象渾穆,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在我國的書法藝術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視為國寶。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風格與魏碑斬刻奇肆的風格藝術內(nèi)涵相通。歷史上書法家發(fā)現(xiàn)了碑刻題記的價值,卻又把雕像視為工匠的藝術。相反,西方研究中國藝術史的專家對北魏石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類宗教藝術的一個高峰”。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十八

請大家跟我一起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因洞內(nèi)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F(xiàn)存于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博物館內(nèi)。

請大家跟我繼續(xù)前行,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蓮花洞。這里為什么叫“蓮花洞”呢?這是因為洞頂?shù)裼写笮惋w天環(huán)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此洞開鑿于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屬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釋迦高6米(為立佛)。兩側(cè)為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為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

朋友們,再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個寺內(nèi),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其建造時間,據(jù)有關資料和專家推測,約始建于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費時約21年左右。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十九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聞名于世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營造時長達400余年。作為導游,要準備好。

導游詞。

尊敬的旅客同志們,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龍門石窟旅游。我叫李益暢,是大家這一次的導游員,希望大家能玩得開心,不過提醒大家活動時要注意安全呦!

龍門石窟是在唐朝的時候建成的,距今應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但至今仍舊遠近聞名,無人不曉。

來到龍門石窟,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石橋,因為這座石橋有三個橋洞,所以大家都叫這座石橋為三孔橋。站在這座橋上,低頭一看,下面是一條大江,大江波濤洶涌,浪花擊打著海邊的巖石,看著看著,很自然地想起了雄偉壯觀的錢塘江。

進了龍門石窟,向四周一望,使人情不自禁地想:這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接著,我們來到了幾個大佛身旁,越往前越多,我不由發(fā)出了感嘆:這真是名不虛傳的佛像天地。這里的大佛需仰望才能看清,而小佛像只有幾十厘米大小。這些佛像姿態(tài)不一,有的拿著大刀,擺出迎敵的架勢;有的躺著,好似一位生病的將軍;還有的筆直地站著,似乎是守衛(wèi)在祖國邊疆的士兵,正在站崗放哨,決不讓敵人入侵祖國。。。。。。站在這里,抬頭往上一望,你就會看到蔥郁的樹叢,望著那綠綠的顏色,你就會覺得心曠神怡。

隨后,我們來到了白堂門旁,這可是專門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修建的。走吧,我這就帶你們?nèi)ダ锩娲箝_眼界。進了白堂,我們首先來到了一個小溪旁,溪水清澈見底,還有小金魚在這里游來游去,棒吧?這還不算什么。然后我們來到了樂天堂,這里面有白居易的雕像和古代的一些器具,說到這里了,你恐怕要有些疑問,為什么這里叫樂天堂呢?不懂了吧,這是因為白居易字樂天,所以才有了樂天堂之稱。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數(shù)后花園了,那里百花齊放,爭奇斗艷,還有白居易的詩集。在這花的海洋、詩的世界中走著,時刻可以聞見淡淡清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中,讓人神清氣爽,流連忘返。

由于時間關系,這一次的活動就到這里,大家對我有什么意見盡管提出來我會在以后盡量改正。最后,我衷心祝大家吉祥如意、萬事順心,拜拜!

大家好,我姓高,你們可以叫我高導游或者小高,很高興今天下午和大家見面,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度過快樂的兩天半,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世界遺產(chǎn)之王,龍門石窟。現(xiàn)階段我來宣布一下要求:1、不能到處扔垃圾,2、路上不要亂跑,3、有危險的地方不能去。

現(xiàn)在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有一個青年每天都在湖邊放羊,而他經(jīng)常聽見從地底傳來“開不開”的聲音,他回家問母親,母親想了一會兒說:“下一次你再聽見這種聲音就說開。”果然,下一次去,青年又聽見了這種聲音,想也沒想就說:“開”。話音剛落,龍門山頓時裂開,水都向東海流去,水流完之后,青年忽然發(fā)現(xiàn)許多地方都有了佛祖的雕像,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F(xiàn)在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的真實來歷: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地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jīng)了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邊疆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xiàn)存2345個,題記和石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尊。

現(xiàn)在我給大家介紹兩個石窟,一個是建筑時間最長的,一個是最大的,建筑時間最長的賓陽洞,賓陽洞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洞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最大的洞窟是奉先寺,長寬各為30余米。

現(xiàn)在自由活動開始,唉!別急,都有位,記住六點半要回到賓館,再見!噢,先別慌,大家可別忘了,龍門石窟、敦煌石窟、云岡石窟被稱為中國三大石窟。在20xx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保護單位,20xx年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4a級旅游區(qū)。祝大家玩的愉快。再見。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游:胡妍。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游的活動。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聞名于世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營造時長達400余年,在這里您不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風秀骨、還可以看到唐朝的豐腴之美,龍門石窟不僅是中國佛教藝術的體現(xiàn),同時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風尚,堪稱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現(xiàn)有佛龕2300多個,佛塔70余座,佛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其中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和唐朝諸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都是書法藝術的珍品。我國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這樣描繪過石窟藝術: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藝術,一千年始終活著,脈絡相通,呼吸均勻,這是一種何種狀闊的生活。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龍門石窟中其實最為磅礴,藝術最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尊大佛呢就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梵文音譯,意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您有可能會問,為什么不零不整剛好是17。14米呢?這是因為7是佛的數(shù)字,天的數(shù)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級佛徒”那么再讓我們我們來看看17。14,它有一個十,意為十全十美;14含有2個七在加上第一個七,就是3個七,擁有3個7的盧舍那大佛是無限大,無限寬大,功德圓滿的。

有人說盧舍那大佛是“東方的蒙娜麗莎”是集善良與美貌于一身的,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做俯視態(tài),兩道彎眉如鉤如月,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風之感,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詢問,長者的關切,母親的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xiàn)實的轉(zhuǎn)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佛教藝術上的折射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終于完成了漢化的過程,因此中國的佛教藝術在洛陽的龍門石窟也達到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才會說:“盧舍那大佛是中國佛教藝術的最高典范?!?/p>

另外大家請看盧舍那兩側(cè)的是二弟子,左為迦葉飽經(jīng)風霜,莊重嚴謹,有為阿難聰敏溫順,擅長記憶,他們兩側(cè)站的是菩薩、天王、力士及供養(yǎng)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線條,高超的技藝,玄密的宗教幻化出了一首壯麗無比的交響樂動人心魄。

朋友們參觀完這麼雄偉的雕塑,您難道不為之震撼嗎?那么就請您拿出手中的相機把他拍攝下來,留住這份心情,本次的景區(qū)講解到這里就結束了,下面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11點在這里集合,由于剛下過雪,地面比較滑,大家在自由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好了,今天的龍門石窟一日游結束了,請大家回去養(yǎng)精蓄銳,準備參加明天的云岡石窟一日游。再見!

各位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這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游。我叫劉溫馨,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游。這次由我?guī)ьI大家來游覽世界遺產(chǎn)—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陽城南12公里。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為東山(也叫香山),因古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詩人白居易就葬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20xx年之久,名號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這座山的山腳下。

另一座為西山(又名龍門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的主要景點。大多數(shù)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傳東西兩山原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于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象一個天然的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你伊闕。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間,古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里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

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

首先,我?guī)Т蠹胰⒂^觀奉先寺,它是龍門唐代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大家請看石窟里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盧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頭高4米,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大家請看旁邊的金剛力士,它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著,我?guī)銈內(nèi)トf佛洞。萬佛洞的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還有一個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tài)圓潤豐滿,十分傳神。

現(xiàn)在,我?guī)銈內(nèi)ソ裉靺⒂^的最后一站—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洞內(nèi)有11尊大佛像,請大家細細欣賞。

好了,關于龍門石窟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期待與您的下次相逢,再見。

大家好,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苯裉?,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我叫王一宇,你們也可以叫我小王。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一同欣賞和學習。

首先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qū)12。5公里,從北魏泰和十九年開鑿,是我國著名三大石窟——藝術寶窟之一。

大家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xiàn)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在參觀石窟之前,我給各位朋友講一個龍門石窟的傳說。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詩。講的就是前面我們將要看到的鯉魚池:“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居住在黃河里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通過洛河,又順著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拔矣袀€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币粭l紅鯉魚對大家說。“那么高,怎么跳呀?”大紅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只見它從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帶動著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后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痛,繼續(xù)朝前飛躍,終于越過了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

看,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鯉魚湖。

呀!對不起,各位朋友,因為時間的關系,龍門石窟的參觀就到此結束?,F(xiàn)在給大家留一點時間自由活動,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對岸的賓館住下。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介紹篇二十

游客們,你們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小x,我們現(xiàn)在位于洛陽市的龍門石窟,由我?guī)ьI大家進入龍門石窟窟內(nèi),愉快的龍門石窟一日游開始了!

龍門石窟的發(fā)現(xiàn)年代、建造年代十分復雜。龍門石窟由成千上萬個洞窟組成,有潛溪寺,有蓮花洞,有藥方洞,有古陽洞,還有香山寺、白園、萬佛洞,數(shù)也數(shù)不清。

我們先來看看蓮花洞,“蓮花洞”這個名也是有來頭的。您看,窟頂?shù)窨讨欢浯T大精美的高浮雕蓮花,“蓮花洞”這名就是根據(jù)這朵蓮花取的。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思為:出污泥而不染。洞內(nèi)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您能看見,左側(cè)弟子的頭部沒有了,是因為頭部早年被盜,現(xiàn)在只能在法國吉美博物館里見到了。大家看蓮花洞南壁上方,有一個個小小的佛像,它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可以想到,當時的雕刻技藝是多么精湛??!

看完蓮花洞,我們又來到了藥方洞。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得名。它始鑿于北魏晚期,經(jīng)東魏,北齊,到唐代仍有雕刻,藥方洞的藥方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藥方。

龍門石窟現(xiàn)在已經(jīng)遭到嚴重的破壞。除了極少數(shù)的佛像外,大多數(shù)佛像的頭部均遭到破壞,難以其整體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說明藝術水平之高超、神態(tài)之曼妙,我希望大家好好保護這些文物。

龍門石窟還有個傳說呢。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捕魚。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來“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告訴他,如果再聽到這種聲音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石窟頃刻從山中間裂開,湖水頃出,奔騰咆哮著繞過洛陽城,流向東海。水流之后,龍門石窟就出現(xiàn)了。

游客們,愉快的一天就這么快結束了,希望你們玩得開心喲!讓我們下次再見!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