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范文(優(yōu)質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05:24:47 頁碼:9
2023年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范文(優(yōu)質17篇)
2023-11-19 05:24:47    小編:ZTFB

時間的流逝是無法逆轉的自然規(guī)律,我們要學會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如何優(yōu)雅地表達情感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以下是一些精彩總結的范例,供您借鑒和參考。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一

上了將近半個學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在老師深入淺出、繪聲繪色的講解下,馬克思主義這個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詞漸漸在我的腦海里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不論有多少紛紜繁雜的學說理論,馬克思主義無疑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嚴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使人類真正從蒙昧中睜開眼睛,推動人類意識實現了大覺醒,引導人類社會發(fā)生了大變革。馬克思的名字始終和工人階級的事業(yè)緊緊相連,馬克思主義始終是共產黨人的偉大旗幟。

人的認識是從實踐產生,為實踐服務,隨實踐發(fā)展,并受實踐檢驗的。認識依賴于實踐,離開實踐的認識是根本不可能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創(chuàng)造歷史的兩種基本活動。堅持認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歸根結底是要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結合起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是辨證統(tǒng)一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所揭示的人類認識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說,為人類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現實的道路,為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奠定了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引導時代前進又隨著時代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從這部歷史中,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認識: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的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而社會生活總是在不斷的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程度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孤立地、靜止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生動的現實生活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就沒有出路。馬克思主義是客觀真理,它為認識和發(fā)展真理開辟了正確的道路,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它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是一座思想高峰,同時又是我們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階梯。

馬克思主義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源泉是實踐,發(fā)展的根據是實踐,檢驗的標準也是實踐。正因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實踐,馬克思主義才枝繁葉茂、大樹參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必須與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發(fā)揮;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堅持和鞏固。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具體結論,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我們著重學習的是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是終極結論;掌握的是完整體系,不是只言片語;運用的是立場、觀點、方法,不是個別觀點。馬克思主義是發(fā)展著的理論,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總是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總結人民群眾的新鮮經驗,吸取當代科學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發(fā)展自己。在堅持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堅持,這是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真正內涵。一句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二

近年來,我國加大對勞動價值論的深入研究,對社會主義發(fā)展十分有必要。但是對馬克思哲學中的財富問題卻沒有引起注意。筆者認為,在當前社會主義制度下,加強對馬克思財富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一、全面闡述人在生產力中的地位。

根據馬克思哲學觀點,所有生產力都是“一種既得的力量”,并具備客觀“實體”特征。但是,前人留下的生產力會在新一代中將它作為既定力量,并為“過去”注入“現在”的活力,轉變成現實生產力??梢姡a力的歷史就是“個人力量發(fā)展”的歷史。根據馬克思哲學中“真正的財富是所有個人的發(fā)達生產力”這一論述,是對財富問題本質的追問,這種生產力顯然就是“個人獨特主體的生產力”,因此具備“主體”特征。正是在此基礎上,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實際上是“自然力”與“人本身力量”的雙重享用和占有。可以看到,“生產力”這一概念正是人的發(fā)展與生產財富的統(tǒng)一,并從中獲得“實體即主體”的本體規(guī)定,可見,生產力不是自然永恒的,而是歷史性地生成、發(fā)展、變化。

在馬克思看來,人作為生產力中的首要因素,可以讓生產力的發(fā)展呈現循環(huán)型或者維持型,并實現生產力發(fā)展質的飛躍。人作為社會勞動的主體及社會財富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在前者還不屬于“發(fā)達生產力”,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發(fā)達的生產力”。

人作為生產力發(fā)達與否的衡量根據,在于個人能否在自由時間中獲得“勞動能力”與“真正自由”,能否在充分得以發(fā)揮的基礎上,作為最大的生產動力而反作用于勞動生產力中。因此,在當前社會自由時間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如何讓人成為最大生產力,并真正在生產力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近年來,學術界已經將對人力資本的研究,上升到國家與黨提升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國家發(fā)展的核心戰(zhàn)略地位。

二、人學意蘊中的重要意義。

西方經濟學家多用“物質”來界定財富,馬克思哲學中,卻認為:“人們?yōu)榱藙?chuàng)造歷史,必須保證生活、為了生活,又需要衣、食、住、行等各種東西,因此,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為了滿足這些需要的新材料,而并非物質生活自身”實際上就是生產財富的過程。因此,人們?yōu)榱藵M足自身需要,應該在歷史進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并使用財富。

在人學語境中,財富是對人們具有一定作用性,并滿足人的需要的對象或者使用價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無論財富是什么樣的社會形式,使用的價值最終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因此,在物質生產活動中,物質產品是財富載體,因此物質產品的使用價值實際上就是財富的內容。馬克思已經對財富分為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兩大類。同時又將精神財富又分為兩大類:物質產品形式的精神產品、活動形式的精神產品??梢?,財富問題在馬克思哲學中的發(fā)展是沿著人的維度進行的。

三、“以人為本”的財富發(fā)展觀念。

當初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革命,主要以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高度發(fā)達生產力”作為物質的邏輯起點與基礎。由于當時馬克思研究的主要是社會主義革命問題,因此更多關注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沖突,而并不是生產力自身發(fā)展問題。但是現在,社會主義國家在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同時,進入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時期,面臨了生產力嚴重不足問題,并需要加大發(fā)展生產力。因此,從財富對人的發(fā)展主體角度出發(fā),再加上財富對于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在生產力發(fā)展的作用機制中已成為現實問題。

馬克思哲學從財富出發(fā),體會人的發(fā)展;又從人的發(fā)展反過來理解生產力,最終從生產力的發(fā)展狀況來理解社會發(fā)展邏輯,這對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隨著生產概念的提出,雖然促進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邏輯不再以個人發(fā)展為主,而是依賴于生產力的發(fā)展主線。但是生產力自身的快速發(fā)展也要依賴于財富源泉,并真正開辟社會財富。正因如此,馬克思已經在《馬達綱領批判》中,將“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與“他們的生產力增長”和“個人的全面發(fā)展”相結合,并作為發(fā)展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條件。從現實角度出發(fā),當前“放手讓一切勞動、技術、知識、管理及資本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思想,充分體現了大力發(fā)展生產力,落實馬克思財富思想的實踐。

以我國發(fā)展情況來看,我國社會主義通過大量生產并創(chuàng)造財富,實現社會生產力的全面發(fā)展,還應充分考慮到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避免在生產資本主義財富過程中產生的“以物為本”的發(fā)展觀,以及由此產生的生活悖論、生產悖論及生態(tài)悖論,最終確立“以人為本”的財富發(fā)展觀。只有這樣,才能在確保我國社會生產已創(chuàng)造大量財富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生產發(fā)展、生態(tài)良好、生活富裕等,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并更好實現“解放與發(fā)展生產力”這一歷史任務,實現我國提出的“通過發(fā)展來提升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通過發(fā)展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建立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奠定財富理論的基本地位與作用。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三

摘要:隨著馬克思主義在傳入中國后逐漸與中國的文化融合,馬克思主義逐漸中國化。但是這個過程是復雜的,其有自身的內涵和特征。在中國革命和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價值不斷顯現,在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化。

價值。

實踐。

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我黨執(zhí)政的指導思想,在我黨執(zhí)政為民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馬克思主義在我黨的實踐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任何一種理論的發(fā)展和完善,尤其是在傳入到另一種不同的地域文化環(huán)境當中時,都要在堅守自己本身的同時與當地的文化環(huán)境逐漸融合。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歷史和政治環(huán)境當中逐漸產生和發(fā)展完善的。

毛澤東同志最早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彼J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個“結合”有著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說,近現代的中國革命沒有馬克思主義不行;二是說,有了馬克思主義不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也不行。只有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并在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才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著互相聯系的兩個方面:一方面,它是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也就是應從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上來把握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內容分開,比如說,把內容看作是馬克思主義,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國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態(tài)的統(tǒng)一。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國經驗的馬克思主義的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現形態(tài)。

馬克思主義認為客觀世界是不斷變化的,同樣作為反映客觀的主觀也應該是不斷變化的。視認識和改造世界衛(wèi)己任的馬克思主義,也必然隨著客觀世界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否則就會落后于時代而失去真理性。所以我們稱馬克思主義是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那與時俱進的品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命題本身就內涵創(chuàng)新性意義:一方面,它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在新的時代和新的實踐中發(fā)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它批判地改造了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吸取其精華,擯棄其糟粕,使中國傳統(tǒng)思想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使傳統(tǒng)思想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從這個意義上說,創(chuàng)造性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靈魂。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要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之路。鄧小平說:“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要向前看,就是要及時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否則我們就不能勝利前進”;并告誡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我覺得這就是鄧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論的真諦,也是不斷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思想基礎,也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的生命線。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相繼誕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三大理論成果,不僅成就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業(yè),而且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希望。

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變?yōu)楝F實,因此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科學。

馬克思主義的群眾性特征,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得到了完全的體現。這個體現的集中點,就是毛澤東提出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人民群眾的解放不是靠神仙和皇帝的恩賜,而是靠人民群眾自己,這個思想化作理論觀點,就在于毛澤東提出的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另一方面,要把這些觀點化作現實,就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只有在這個觀點中,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和人民群眾的結合。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在于中國共產黨人站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立場上,堅持和踐行群眾路線的結晶和偉大成果。

馬克思主義認為對待事物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活的靈魂。而構成這個靈魂的要素是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在這里,首要的因素是時間,而這個時間,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系性的演進來說,就是時代問題。鄧小平同志參與了毛澤東思想的創(chuàng)造。但我們現在所說的鄧小平理論,則是另一個新時代的產物,這個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和平、發(fā)展、合作”成為這一時代的主要潮流,適應這一時代的要求,鄧小平同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開拓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鄧小平理論就是以和平與發(fā)展為主題時代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是同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緊密相聯的,馬克思稱自己的哲學是實踐的唯物主義者的哲學,這個哲學的歷史任務就是用革命的實踐改變資本主義的舊世界,創(chuàng)建共產主義的新世界。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所謂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觀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觀世界,即改變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我覺得這個思想的一個基本含義就是要在科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把馬克思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中國所經歷的發(fā)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發(fā)展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巨大作用。在先前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經歷了各種挫折并失敗后,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馬克思主義并以其作為救國的強大理論武器,中國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帶領全國人民先后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的建設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勝利。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充分證明了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指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梢哉f,正是中國先進分子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才使中國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目前我國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和政治建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建設和諧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努力構建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確保黨的生機活力和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要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等,都離不開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狀況。以上各個方面的建設和發(fā)展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目前的社會發(fā)展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我黨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發(fā)展、壯大與馬克思主義緊密相關。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奮斗也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堅持、運用和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共產黨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產物。

動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關乎黨的生命。馬克思主義政黨要保持和發(fā)展先進性,必須與時俱進地研究、提出、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笨梢婑R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中國共產黨今后的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求。

1、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要義,是信仰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行動。如果根本就不相信馬克思主義,行動同馬克思主義根本不沾邊,何談什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呢?所謂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堅持構成這個科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堅持貫穿于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要義,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所謂“結合”,就是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國情,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用馬克思主義總結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經驗,把經驗上升為理論,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2、要認清我國目前的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fā)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這些原則不是被應用于自然界和人類歷史,而是從它們中抽象出來的;不是自然界和人類去適應原則,而是原則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歷史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恩格斯這個著名論斷的精神實質,用中國的語言來表達,就是研究問題不能從本本出發(fā),而要從實際出發(fā)。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問題,首要的也是必須從中國的現實國情出發(fā)。中國的國情是一個歷史造成的現實,是一個國際環(huán)境中的客觀存在。人們只有適應它,洞察它的本質和規(guī)律,才能正確地開拓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道路。

3、馬克思主義最終要由群眾掌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動力。但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有一個從自發(fā)到自覺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分界線就是是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一旦由群眾掌握,就可以更加自覺地發(fā)揮自己的歷史創(chuàng)造力,并在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變成現實。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的理論,在與中國實踐的結合中,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并且讓人民群眾掌握并運用它,必將為中國的發(fā)展做出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余慶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幾點啟示[j].管理觀察.2009.09.[2]李廣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想象力[j].社會科學研究,2010.01.[3]鄧偉志.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中的多樣化問題[j].社會科學.1985.06.[4]洪光星.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史是一部與時俱進的歷史[j].立信會計高等??茖W校學報.2003.01.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四

選題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較注意探索的問題的基礎上,寫論文主要是反映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淺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

·再讀《資本論》_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

·馬克思主義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

·淺析“兩個必然”和“兩個絕不會”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的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觀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論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理論。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五

通過近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學習,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作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與偉大性,也更促使我以嚴謹的態(tài)度來學習黨的理論思想的精華。下面淺談感想。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而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于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而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在提出的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就更具有內涵了。它不僅包含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方法,還包括__、__、__、__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與革命的統(tǒng)一。馬克思恩格斯在借了大量其它思想家先進思想的基礎上,總結了各國工人運動的斗爭經驗,提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并指明了實現這一歷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致力于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發(fā)的根本利益,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發(fā)的立場上,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人發(fā)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發(fā)的根本利益、意志,體現了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和方向,順應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而就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

此外,我們還要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精神,培養(yǎng)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實是求是,在實際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用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為之,我們就得努力學習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在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既要學習理論,武裝頭腦,又在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用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而且,在實踐中,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既要在思想上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又要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立場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服務社會的本領。

總之,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不能是一朝一夕的,要長入地深入學習,并不斷在實際中加以利用。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六

走出過去,積極面對。

——觀《我們到底知道什么》有感。

生活在一個我們一度認為真實的世界里,習慣了那種種所謂的客觀與真實,要接受影片中這樣一個觀點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影片通過距離一個這樣的例子來說明,哥倫布的船來到美洲大陸,印第安人竟完全看不到,因為他們的意識中并不存在帆船這個概念,沒有了意識的對比與肯定,就沒有了“真實”的存在,于是印第安巫師天天站在岸邊看,一段時間后他看到了船······我們無法想象真理對于我們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真實,是否存在客觀這個概念?另外,影片通過一個打籃球的小孩子的眼睛結合科學理論、或者尚未證實的科學猜想,大膽假設,揭露分配量的不確定世界常態(tài),叫醒真實。量子物理的引入,可能會讓我們費解,但是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根本意義上的質疑與思考。

不是那樣客觀的存在著的。電子云只是一定概率下的分布,在電子云的范圍內,電子沒有一定的位置,也沒有任何因果的軌跡可尋。當我們沒有觀察它的時候,它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只是一個“可能性”,在我們觀察的時候,它突然就出現在某個位置上。這就是“薛定鄂的貓”想說明的問題。是我們,我們用我們的觀察,選擇了它的存在方式。那么原子核呢?一樣的,也是一個忽而出現忽而消失的東西。消失的時候,電子和原子核去了哪里?不知道。這就是量子物理,一門研究可能性的科學。量子物理告訴我們的是,這個世界本質上就是空無的,有無限可能,但又什么都沒有,是我們的選擇,使它按現在的這種方式存在著。這是唯心主義嗎?如果是,那就是量子物理證明了唯心主義的正確。

影片中說,現實世界本質上是空無的,而我們也根本接觸不到我們自以為能接觸的任何東西。為什么?因為當兩個物體接觸前,電子形成的電荷就把彼此推開了,這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如果說,現實不是客觀存在,也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而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那么為什么我們總感到自己那么渺小,那么無力,不能改變現實?難道不是不能改變,而是我們被習慣所迷惑,我們一直在自我催眠,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為什么很多宗教講究心誠則靈,“信則有,不信則無”?因為那樣,我們才能集中意志改變現實。

來,這就是性格。我們腦的一部分——下丘腦的功能是制造各種肽,我們的情緒感受就是這種種肽被全身細胞的感知器捕獲而感覺到的。從這點上看,情緒的作用和藥品(比方說毒品)的作用完全一樣,都是細胞感知器捕獲肽的生物化學過程。如果細胞總是捕獲相同的肽,那么它就會收縮,它的感受能力會減弱,再要想達到相同的刺激,就需要更大量的肽。這種過程就是上癮,毒品的上癮和沉浸于某種消極情緒不能自拔,都是一樣的。那么不得而知,人體怎樣衰老的?是因為細胞完全失去了感知能力。

我們進入了大腦里一個全新的領域,正因為我們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里,我們重新組織大腦,準確的說,是重新聯系新的概念,最終,這從內到外改變了我們。

如果我改變了我的思想,就會改變我的選擇嗎?

如果我改變了我的選擇,就會改變我的人生嗎?

為什么我不能改變?我寵溺于什么?我會損失什么?從化學意義上講,我喜歡的人,地方,事物,時間或事件。

我們的生活。因為現實就等于生活,那么,在我創(chuàng)造我的生活時我有一個小小的約定:

我說:“我花時間開創(chuàng)生活,我影響到了量子領域,現在,如果我在做這些事情時,事實上一直有個觀察者在觀察我,有超自然的力量注意著我,那就是給我一個信號,說明你在注意著由我引起的這些人或事,把這些事都帶到我不希望的方面去,那么我會很驚訝于我的能力,我能夠體驗這些事,而且我不會懷疑這一切來自于你?!?/p>

人類不僅僅原有頭腦中這些不可思議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改變些事物,能幫我們把事情變得更好,能幫我們超越自己,它可以通過某種途徑,使我們達到存在的更高層次。從而使我們更深入的理解這個世界,使我們更深入的理解我們人與物的關系,最終讓我們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得更有意義。

當他們開動腦筋,考慮他們究竟需要什么時,量子物理開始發(fā)揮作用,那是完全真實的,那完全是觀察者在起作用,你的意識影響了你周圍的人,影響了物質屬性,影響了你的未來。

你曾經停下來一會,用最終觀察者的眼睛來觀察你自己嗎?走出過去的不快,走出消極情緒,未來是美好的,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七

1.“從物到感覺和思想”與“從思想和感覺到物”,這是()。

a.辯證唯物論與舊唯物論兩條認識路線的對立。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c.唯物論與唯心論兩條認識路線的對立。

d.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

2.實踐的主體是()。

a.絕對精神。

b.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

c.人。

d.人的意識。

3.實踐的客體是()。

a.絕對精神的對象化b.客觀物質世界。

c.人的意識的創(chuàng)造物d.進人主體的認識和實踐范圍的客觀事物。

4.實踐的中介是()。

a.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運用的程序和方法。

b.對一事物存在和發(fā)展有聯系的各種要素的總和。

c.構成事物一切要素的總和。

d.受命于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a.主體對客體的物質欲望和要求b.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c.主體對客體的改造和變革的結果d.客體對于主體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這說明()。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b.技術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

c.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d.科學進步是實踐的目的。

7.恩格斯說:“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界而發(fā)展的。”這說明()。

a.自然界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c.人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d.人具有認識自然的能力。

8.科學家尼葛龐蒂說:“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chuàng)造出來。”從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看,這句話對我們的啟示是()。

a.認識總是滯后于實踐。

b.實踐和認識互為先導。

c.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

d.實踐與認識是合一的。

9.“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這一名句強調的是()。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b.實踐是推動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d.間接經驗毫無用處。

10.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qū)別是()。

a.感性認識是可靠的,理性認識是不可靠的。

b.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書本。

c.感性認識是對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本質的認識。

d.感性認識來源于直接經驗,理性認識來源于間接經驗。

11.我們通過眼、耳、鼻、舌、身各種感官感覺到一個梨子的各種屬性,在意識中把它們聯系起來形成了關于這個梨子的感性形象,這種反映形式是()。

a.感覺b.知覺c.表象d.分析。

12.對于哲學史上長期爭論不休的唯理論和經驗論兩大派別的正確評價是()。

a.唯理論是正確的,經驗論是錯誤的。

b.經驗論是正確的,唯理論是錯誤地。

c.唯理論和經驗論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論和經驗論都是完全錯誤的。

13.“真理和謬誤的對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意義”是()。

a.形而上學的觀點b.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c.詭辯論的觀點d.相對主義的觀點。

14.真理與謬誤之間的相互關系是()。

a.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絕對對立的b.沒有相互轉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d.兩者之間沒有原則區(qū)別。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觀唯心主義b.客觀唯心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d.機械唯物主義。

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類經驗的組織形式”這是()。

a.主觀唯心主義真理論b.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論。

c.客觀真理論d.形而上學真理論。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題,其含義是()。

a.強調真理的客觀性b.否認真理的客觀性。

c.強調真理具有客觀標準d.否認真理具有客觀標準。

18.“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認識與一般認識的錯誤觀點。

c.一切唯物主義的真理觀。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觀性與規(guī)律客觀性。

19.“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边@種觀點是()。

a.強調認識對實踐的作用b.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檢驗作用。

c.認為認識可以脫離實踐d.認為實踐可以脫離認識。

20.承認我們知識的相對性就()。

a.必然歸結為詭辯論b.必然歸結為懷疑主義。

c.必然歸結為不可知論d.可以防止認識的僵化。

21.“人的思維是否具有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边@一論斷說明了()。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

b.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c.實踐檢驗真理不需要理論指導。

d.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具有同樣的作用和力量。

22.列寧提出的:“從物到感覺和思想”與“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是()。

a.唯物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對立。

b.經驗論與唯理論的對立。

c.反映論與先驗論的對立。

d.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

23.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總是具體的。這一命題強調()。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觀,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c.同一對象真理性的認識只有一個。

d.真理是與人的具體利益相聯系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八

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當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從廣義上理解馬克思主義。它既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也包括經列寧對基繼承和發(fā)展中國家,推進到新的階段,并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為主要代表和中國共產黨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中國家了的馬克思主義,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是時代的產物。同樣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中國家也有其深刻的經濟社會根源,思想淵源和實踐基礎。

在進入21世紀的時候,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為了勝利完成繼續(xù)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fā)展這三大歷史任務,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始終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的根本保證?!叭齻€代表”的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fā)展?;仡檱H共產主義運動150多年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自己,這是馬克思主義永遠保持旺盛生機和充滿活力的源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哲學發(fā)展史上的偉大變革,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哲學。學習這門課程對于學習其他課程是一個從宏觀角度理解的基礎,如果這門課程學習好了,其他課程也就可以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我覺得學習這門課程對我最大的益處,不僅在于學習到了理論知識,更多的是讓我自己的思想覺悟提高許多,分析和解決生活學習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而另一方面,這一群體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呈現出多種取向,在自身成長過程伴隨著多重矛盾的出現,也存在著很多普遍性的問題。首先,進入大學迅速迷茫。大學已然成為很多同學的游樂場,令自身墮落頹廢的溫床,諸如此類。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不強,溝通交流的效果不佳,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的缺失直接影響大學的正常發(fā)展。最后,也是最關鍵的,終身學習的意識沒有確立起來,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大學生自然是社會中具有高個人修養(yǎng)、高文化素質的人群,所以,這個人群的學習意識至關重要,也是亟待加強的。作為大學生,我們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將其運用到實際中,才能顯示器無窮的力量,馬克思主義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正確的解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世界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科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tǒng)一,他是一個相對真理,馬克思主義不是脫離實際的學說,他是運動的。使用實際手段追求實際目的的最實際的運功,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追求真理,有些大學生在理解馬克思時,誤認為馬克思是一成不變的,這就大錯特錯了,它主張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他是徹底的科學性與理論與時俱進的理論,偉大的馬克思倒是從來沒有說過馬克思主義是不變的,而是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的.,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就會因為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行,甚至發(fā)生錯誤,尊重和遵循客觀規(guī)律,此外要,與時俱進。作為大學生,需要堅持馬克思崇高信仰,樹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觀,有遠大抱負,在心里徹底摒棄有神論,對于當代大學生信仰眾多的現象,其社會家庭的影響因素居多,將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人生指導,完成個人思想成熟,這個問題需要解決,也是必須解決的,這樣才能避免大學生走很多彎路,實現人生價值。將馬克思思想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強調學習理論,武裝頭腦,掌握理論的科學體系上下功夫,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實質上下功夫,掌握馬克思的立場觀點,并用以指導實踐上下功夫。特別是從理論體系上來把握馬克思精神實質,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學以致用。從馬克思角度考慮政治體制應該由哪些改進,及其發(fā)展方向。此外,大學生不應該將馬克思當做單純的理論,應該用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他,那些需要堅持,那些需要隨時代而改變。在實踐中看到理論,就是面對任何具體問題要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只要堅定地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指明實踐的方向,就能夠在實踐中看到理論,實踐越深入,理論越明晰。這種實踐包括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因為理論本身也是實踐活動,只要不把理論看做是僵硬的教條。從根本上說,全部哲學史就是人類精神圍繞真正的哲學方法,圍繞辯證法而展開的斗爭。大學生應該從思想自覺堅持馬克思為指導,真正將馬克思與自己切身生活聯系起來。有部分大學生喪失了遠大抱負,自己認為自己不行,前途茫然,是顯而易見的錯誤,大學生應該始終堅信知識創(chuàng)造巨大力量,始終樹立遠大理想,偉大的導師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做一個貢獻全人類的人,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只有擁有遠大抱負才有發(fā)展前進的動力,自覺投入中國特色主義社會建設中。心懷天下。

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九

馬克思把批判的哲學定義為“對當代的斗爭和愿望作出當代的自我闡明”,可見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對社會現實和思想現狀的批判為支撐,因此,不理解批判精神,也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批判精神的指引下,一步步推進到個個領域,最后觸動整個經濟基礎。批判的逐步深入亦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逐步深化,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以往學說的批判繼承態(tài)度及其偉大的歷史意義。

一、對宗教的批判。

馬克思生活在宗教遭到普遍批判的時代。啟蒙學者對宗教持激烈的否定態(tài)度;德國古典哲學家的批判較為溫和。例如:康德把宗教限定在純粹理性的范疇之內;謝林雖然沒有對宗教持強烈批判的態(tài)度,但他的天啟哲學卻在事實上起到了渙散____信仰的作用;黑格爾沿用了康德宗教理性化的主張,并且做的更徹底,把上帝等同于絕對精神,用辯證法所達到的真理全體代替宗教信仰的直接性和宗教情感的直觀。

青年馬克思深受黑格爾左派和費爾巴哈的影響,曾提出“人的自我意識是最高神性”的觀點。隨著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馬克思認識到之前的錯誤立場,批判的繼承前人的學說,在揭示宗教與人的意識關系時,開始和社會現實相聯系。

正如《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所說的,“宗教是被壓迫的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正像他是沒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樣?!边@里,馬克思指出了宗教的積極意義,即肯定了宗教具有慰藉心靈、舒緩痛苦的作用。但是,馬克思緊接著又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可見,馬克思批判性的指出了宗教是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的、用來麻醉自己的毒藥。

馬克思認為,對宗教的批判的根據就在于:不是宗教創(chuàng)造了人,而是人創(chuàng)造了宗教,即宗教是那些沒有獲得自我和再度喪失自我的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然而,人并不是抽象在現實世界以外的東西,人的世界是國家社會,宗教的倒置不過是現實世界倒置的投射。因此,批判宗教,必須同時批判現實的人的世界,批判現實的人的世界就是批判國家社會。

二、對政治的批判。

馬克思對政治的批判是對宗教批判的延續(xù),這種是從批判黑格爾入手的。正如宗教把人的本質神化,黑格爾把國家的本質神化了。馬克思指出,不是國家制度創(chuàng)造人,而是人創(chuàng)造了國家制度。在某種意義上說,民主制對其他國家形式的關系,如同____對于宗教的關系,民主制作為一種特殊的國家制度是一切國家制度的本質。在民主制中,不是人為法律存在,而是法律為人存在。

馬克思創(chuàng)造性地批判了黑格爾顛倒了國家和人的關系的方面,指出黑格爾實際上是為君主制辯護。馬克思認為君主主權和人民主權是對立的兩個概念,只有人民主權才是國家制度的體現者,民主制就是人民主權的體現。一切國家的現實基礎是人民,因此,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說都有民主制,那么也因此可以說民主制是這些不同國家制度的類本質。馬克思把民主制作為判斷國家制度合理性的標準,按此標準,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只是表面上的民主、形式上的民主,只有抽象的民主制。真正的民主只能是人的自由的產物。

人作為國家的現實原則,在階級社會里,卻是不自由的人,因此,階級社會里的國家制度并不是自由的民主制,這就是民主制的異化。在階級社會里,國家控制一切私人領域的社會生活,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相對立。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政治自由,卻能在這種矛盾中得到思辨的自由,由此,民主制的異化在其自身領域內得到了否定。

馬克思通過對政治的批判,把國家的本質歸為民主制,歸為現實的人,而對人的考察必須通過哲學的批判。

深重歷史和時代精神的精華。同時,一定的哲學形態(tài)與它所出現的民族形態(tài)是并存的,它與這個民族的法律制度、社會生活、藝術文化等,都是并存的。

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指出,在宗教批判已經結束的情況下,哲學要承擔起社會解放的任務。哲學的任務就是揭露和批判,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哲學成為批判的武器。要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必須有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即哲學和無產階級本身,二者相互依存。哲學把無產階級作為自己的物質武器,無產階級則把哲學作為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作為一種理論,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成為物質的力量,只有把理論的物質力量和現實的物質力量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全人類的解放。

四、對經濟的批判。

馬克思對經濟的批判主要是對異化勞動的揭示和批判,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余價值。馬克思認為勞動異化的原因不是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剝削和壓迫,恰恰相反,剝削和壓迫本身是異化帶來的結果。人的異化本身有著人自身意識不到的層面,這是在生產勞動過程中自發(fā)產生的。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研究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全過程,不僅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而且考察了造成人異化問題的原因和規(guī)律,尋求消除異化的路徑?!顿Y本論》不僅是經濟學巨著,它還是辯證唯物主義著作,書中關于勞動和價值關系的論述,對資本主義生產全過程的分析,都是以新的唯物主義觀點為前提的,哲學的批判作為一條隱性的線索貫穿于經濟批判的全過程。

由此可見,馬克思的批判哲學包含著宗教、政治、哲學、經濟四大層面,馬克思的批判精神不僅滲透于上層建筑領域,更觸及到經濟基礎領域。批判的態(tài)度是馬克思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不僅要以此面對理論學說,更要以此應對現實社會。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十

淺談當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趨勢。

論文小組組長。

鄒志強。

學號。

10070551。

論文小組成員。

學號。

學號。

院別、班級。

文旅學院。

10史(5)。

指導老師。

陳一新。

2012年11月24日。

淺談當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趨勢。

摘要。

同以往任何社會一樣,資本主義經歷了產生發(fā)展的過程,也必將有一個逐步衰亡、為新的社會所替代的過程。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所決定的。當代資本主義發(fā)生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guī)律作用的結果。當代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是歷史必然性,是客觀事物發(fā)展的結果。

關鍵詞。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生產力發(fā)展趨勢所有制社會主義壟斷。

一、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

在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資本主義曾有過它璀璨的年華。但它的每一個進步卻包含著自己的反面,最終不能逃脫被更高的社會形態(tài)取代的歷史命運。

(一)資本主義在歷史上起過巨大的革命作用。

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社會發(fā)展中的一次大飛躍。它全面破壞了封建主義的社會關系和意識形態(tài),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引起了——系列革命性的變革。主要表現在: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使生產力沖破封建主義生產關系的桎梏,社會財富的急劇增長猶如沖破閘門的洪水奔騰出來。“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tǒng)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總和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yè)和農業(yè)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等,這—切都是過去時代無法比擬的。

資本主義不僅消滅了封建割據狀態(tài),建立廠統(tǒng)一的國家,而且消滅了古老的民族工業(yè),許多國家實現了工業(yè)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開拓了世界市場。資本主義把世界變成丁一個開放的世界,使—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使各國經濟形成了相互依賴,滲透和競爭的新格局。

物質生產如此,精神生產電如此。資本主義制度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fā)展呈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思想領域中,資產階級的思想家從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出發(fā),高舉理性原則的旗幟,對封建專制制度和維護它的宗教神學進行了無情地批判。他們以“自由、平等、博愛”以及“天賦人權”為"號,沖破了中世紀以來封建專制的精神枷鎖,從而給人類帶來了—次精神大解放。

資本主義所以能在歷史上起革命作用,根本原因是順應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打破了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腐朽的封建所有制生產關系,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生產力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道路。

(二)資本主義的每一個進步都包含著自己的反面。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適應于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但是它是以一種私有制代替了另—種私有制,以—種剝削制度代替另—種剝削制度。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建立在它基礎上的雇傭勞動制度,是產生自己一切反面的根源。

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產力,促進廠土產力的發(fā)展和進步。但是生產力的進步是伴隨著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的加深,它成為資產階級剝削工人、自己致富的手段和物質力量。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進步與資本主義保守的私有制度的對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與隨它發(fā)展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對立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對立就包含著對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否定因素。雖然資產階級巴在不斷調整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但這種調整歸根到底是為了保持自己存在的基礎不變,這個基礎就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的雇傭勞動制度。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與發(fā)展著的生產力之間,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是無法克服的。

資本主義提供了造福人類、解放人類的物質條件,但卻利用這種物質條件破壞了人類的進一步解放,把人類又推向災難的深淵。

資本主義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同時又帶來了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和破壞。

資本主義國家的科學,文化、教育有了巨大的發(fā)展,但同時又使社會風氣腐敗,精神道德頹廢,社會治安惡化,這形成了顯明的對照。

總之,資本主義在繁榮進步的之后,包含著日益加深的社會資本主義向更高社會形態(tài)轉化的必然性。

二、資本主義初期的發(fā)展。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最大的貢獻是發(fā)現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如果說唯物史觀主要通過揭示整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破解了人類歷史發(fā)展之謎;那么剩余價值學說則主要是研究并發(fā)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破解了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之謎,尤其是對資本主義初期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

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大致辭分為三個階段論即原始積累、自由競爭、壟斷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初期的發(fā)展也就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階段。

資本主義初期就是原始積累的過程,而馬克思揭示了資本積累就是剩余價值資本化的實質,分析了資本積累的必然性和決定資本積累量的因素。馬克思從資本積累回溯到資本原始積累,并在對資本原始積累的考察中,揭示出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即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馬克思指出,資本積累提高了生產水平,資本主義生產實現了社會化;生產資料日益集中,生產規(guī)模擴大;勞動社會化,每件產品都成為許多人共同勞動的結果;生產過程社會化,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各項生產活動聯系緊密;市場規(guī)模日益擴大,國際市場形成,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成為世界性的生產。生產的社會化要求生產資料由社會占有,并由社會對生產實行統(tǒng)一的計劃管理,對產品在全社會范圍內根據勞動者的利益進行分配。

三、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當代資本主義基本特點在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和階級結構等領域都有很大的變化。就直接的社會現實而言,當代資本主義與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所處的時代相比,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不爭的事實。對于這些新的變化,國內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從生產力層面上來看,學者們普遍認為,隨著新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和產業(yè)結構的變化,當代資本主義在生產力發(fā)面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社會財富迅猛增長,呈加速增長趨勢。在產業(yè)結構上,出現了信息化、服務化、高科技化趨勢。在生產力要素內部,腦力勞動比例攀升,勞動工具隨著生產管理中新手段和工具的獲得,如電子計算機、信息技術等,而發(fā)生了革命性變革,勞動對象的范圍也因為新材料和新資源的開發(fā)得到了拓展。有學者用生產力總量、生產社會化程度、生產力的質三個大飛躍來描述這些新變化。

從生產關系層面上來看,當代資本主義因為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呈現出新的特點。簡單說來,在所有制關系上出現了資本社會化的趨勢,在勞資關系上形成了允許工人階級加入企業(yè)管理的多種形式,在分配關系上實行了社會福利政策。有的學者則將其概括為:政府對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進行干預;推行雇員持股計劃;實行福利政策;用稅收調節(jié)收入再分配。另外,在生產關系新變化的討論中,也已經涉及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國際壟斷資本主義,以及全球化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討論。

從上層建筑來看,研究者普遍認為當代資本主義在以下四個方面變化顯著:(1)實現了政治制度與法制的有效結合;(2)國家管理經濟和社會的職能增強,國家的調節(jié)作用越發(fā)突出;(3)資產階級的民主形式進一步擴大;(4)意識形態(tài)中左翼與右翼的分歧逐漸減弱,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地位雖然未變,但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卻更加鮮明。在我們看來,其中的核心要旨是資本主義政治統(tǒng)治形式更加完善、精巧,這與資本不斷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再生產的條件息息相關。

四、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當代資本主義發(fā)生新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fā)展,是資本主義變化的根本推動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世界發(fā)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勞動生產率提高,產業(yè)結構改善,經濟快速發(fā)展。其次,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利和利益斗爭的作用,是推動資本主義變化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和斗爭是十分激烈和尖銳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繼續(xù)同資產階級展開斗爭。再次,社會主義制度初步顯示的優(yōu)越性對資本主義產生了一定影響。十月革命在資本主義世界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成功地打開了一個缺口,社會主義制度由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追求的目標和理想變成現實。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社會主義陣營進一步擴大,工人階級在更多的國家取得了勝利,社會主義制度在更多的國家得以建立,社會主義的力量空前壯大。最后,主張改良主義的政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也對資本主義的變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是客觀事實,正視這些新變化,深刻分析這些變化的實質,對于我們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把握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趨勢,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當代資本主義發(fā)生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guī)律做用的結果。在當代資本主義條件下,科學的不斷進步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必然要求調整和變革那些不適應科學技術進步和生產社會化要求的舊的生產關系,新的適應生產生產社會化要求的生產關系必然將不斷出現和發(fā)展。這種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推動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變化和發(fā)展,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適應生產力發(fā)展要求而做出的自我調節(jié)的結果。其次,當代資本主義的變化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內的變化,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發(fā)生了變化。資本執(zhí)意制度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和雇傭勞動基礎上的剝削制度,無止境的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規(guī)律。只要生產資料私有制和雇傭勞動還存在,只要生產剩余價值的規(guī)律還發(fā)生作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就不會發(fā)生變化。

雖然當代資本主義發(fā)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但是這些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并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也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的基本原理的科學性,從根本上產生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依然是資本主義不可克服的痼疾。

五、當代資本主義發(fā)展趨勢。

(一)當代理論界對“當代資本主義發(fā)展趨勢”的看法。

研究探討當代資本主義的新發(fā)展新變化,最終目的在于據此預測當代資本主義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對此,學術界積極研討,各抒己見,形成了以下三種代表性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資本主義自身仍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發(fā)展?jié)撃堋?/p>

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觀察資本主義時代的社會歷史進程,不僅要看到危機、戰(zhàn)爭和群眾斗爭等因素,而且要十分重視社會經濟革命和經濟發(fā)展這個決定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因素。只要資本主義還能推動經濟革命,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fā)展,它就不會滅亡。當前由西方國家主導的科技革命,正在掀起一場新的生產力革命。它不僅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還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而且還深刻地改變了并將繼續(xù)改變當代經濟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第二種觀點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并沒有消除其基本矛盾,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必然。

有學者指出,資本主義幾十年來的“相對繁榮”并不表明它已經返老還童,可以永世長存了。它的基本矛盾并沒有消失,而是進一步向結構性矛盾激化的方向發(fā)展,其對抗性質繼續(xù)深化;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經濟宏觀調控的加強,固然克服了市場經濟的某些弊端,但同時又以巨額的財政赤字和龐大的債務為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障礙;科學技術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同時它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應用又使科學技術本身與勞動者處于對立的狀態(tài),帶來了難以避免的嚴重失業(yè)。因此完全有理由說,當代資本主義對自身生產關系的調整和容納生產力發(fā)展的空間是有限度的。

第三種觀點認為,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具有兩面性。一些學者持此觀點,認為,既要看到這些新變化在緩解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維護資本主義社會的穩(wěn)定和促進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繼續(xù)發(fā)展等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又要看到這種作用的限度,乃至醞釀和加劇資本主義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這些新變化在延緩資本主義的覆滅、延長資本主義的壽命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并沒有也不可能改變在經過一個長過程的發(fā)展后,資本主義最終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命運。

(二)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替代的歷史必然性。

1)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替代。

首先,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包含著現代的一切沖突的萌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越是占統(tǒng)治地位,越是發(fā)展,“社會的生產和資本主義戰(zhàn)友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鮮明地表現出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表現在階級關系上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表現在生產上,是個別企業(yè)中生產的有組織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對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fā)正是在這個基本矛盾發(fā)展的結果。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經濟危機至少證明了這兩點;“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暴露出自己無能繼續(xù)駕馭這種生產力。另一方面,這種生產力本身以日益增長的威力要求消除這種矛盾,要求擺脫它作為資本的那種屬性,要求在事實上承認它作為社會生產力的那種性質?!币簿褪钦f,只有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

其次,資本積累推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但激化并最終否定資本主義自身。從資本主義積累過程來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資本積累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如果說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得以形成,那么,資本的不斷積累則為否定資本主義制度自身準備了條件。

再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社會化的更高形式,將成為社會主義的前奏。資本的數額會化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發(fā)展的。資本主義發(fā)展初期的資本所有制形式是資本家的個人所有制,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企業(yè)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單個資本沒有力量創(chuàng)建和經營愈益社會化的大企業(yè),便產生了由許多單個資本聯合投資的股份資本。股份資本所有制是資本社會化的一種形式。此后又出現了法人資本所有制和國家資本所有制,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最充分的物質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前階,是歷史階梯的一級,在這一級和叫作社會主義的那一級之間,沒有任何中間級。

2)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將在短期內自身消亡。資本主義制度目前還能為生產力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空間。它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會觸及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必然會遭到阻撓和反抗,因而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歷史過程。

首先,任何社會形態(tài)的存在都有相對穩(wěn)定性,從生產到衰亡都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跨度。從歷史上看,奴隸制取代原始公社制,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主義制度,都經歷了很長的時期,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對剝削制度的廢除,不能期望在短期內完成,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其次,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平衡性決定了過渡的長期性。資本主義各民間經濟政治的發(fā)展是不平橫的,特別是到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這種壟斷資本主義國家間不平衡更為明顯,社會主義革命有可能在資本主義鏈條中的某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一國或數國首先發(fā)生,而另外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則可能繼續(xù)存在和發(fā)展。不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若沒有特殊的矛盾和革命形式,則要經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較長歷程,才能逐步為社會主義準備物質基礎。因此,從世界范圍看,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將是一個從個別國家逐步向更多國家擴展的相當長的歷史過程。

最后,當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還顯示出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容納的空間,說明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尚需長期的過程。目前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還處于科技發(fā)達、經濟相對繁榮的時期,它們在科技、經濟、軍事等方面既有顯著的優(yōu)勢,個主要壟斷資本主義國家聯盟為代表的國際壟斷資本實力不斷擴大。與之相比,社會主義國家得經濟發(fā)展水平還比較低,社會主義自身的發(fā)展還需要走比較長的路,這意味著社會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時代更替,歷史進步的潮流推動著整個世界不斷地向前發(fā)展,舊的事物必將被新的事物所取代,這是客觀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是生存法則。

參考文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列寧選集》。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十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和恩格斯根據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的實踐需要,在總結當時的自然科學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歷史上一切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一切舊哲學相比,具有科學性、階級性、實踐性三個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使哲學的對象、內容和作用都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革,成為哲學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成為真正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潛移默化地擴大了視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幫助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看待各種現象和問題時,學著去理性思考,并通過現象看到本質,讓我了解到事物客觀真實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應該遵循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原則,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滲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為認清當今形勢和理解各項政策奠定堅實的基礎。(周生利)。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十二

班級:中文非師5。

組員:葛政諭(0806010281)陳春麗(0806010243)楊穗鵑(0806010307)。

關麗珍(0806010199)羅思君(0806010127)。

在2009年9至11月份,本調查小組對當代就讀大學生進行了“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調查”。在調查中我們采用問卷形式、選擇題模式來進行數據收集。本次調查有效問卷100份,男生為48人,占48%,女生52人,占52%。調查對象為當代在校大學生,調查對象所分布的校院系、文理工分科都相對平均。據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在總體上是積極的、理性的、健康的,并不存在大范圍的理解偏頗和極端態(tài)度。但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到,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變遷,社會大環(huán)境發(fā)生著翻天覆地地變化,許多不良的因素在左右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當代大學生們在人生觀和世界觀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困惑與偏差,在對”中國化的馬克思“的態(tài)度上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的苗頭。

根據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tài)度概括如下:

一、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持有不嚴謹、不重視的態(tài)度,有理論淡化的傾向。

根據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概念的理解狀況是不容樂觀的。僅有16%的大學生表示完全清楚其概念,70%的大學生表示大概知道其真正含義,而剩余的14%表示不太清楚,甚至全然不知。然而,當問卷再追問”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什么的時候,卻僅僅有一半的被調查者選擇正確。也就是說,表示大概清楚其含義的70%的大學生實際上并不清楚“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真正涵義,了解其含義的被調查者只占總人數的一半。所以,由此可推,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態(tài)度是不夠重視的,并且有理論淡化的傾向。

其實,在被調查者中,已有17%是黨員,80%是中共團員,理應比一般的同學更為了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然而如今出現了不到一半的結果,確實不能不另我們反思。面對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如此虛浮的學習態(tài)度和忽視不理的姿態(tài),我們應加強理論建設和學習,開拓多元化的渠道,向同學們滲透灌輸“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使同學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并掌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從而運用其更好地指導實踐。

二、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tài)度是支持的、理智的。

經過調查,我們了解到,有52%的大學生表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有39%的大學生認為其還有不完善之處,需繼續(xù)改進,僅有8%的人認為其違背中國國情。分析調查數據,可知一半以上的學生是支持擁護現有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正確地指出了中國前進的道路,引導著中國穩(wěn)步向前。而且,大學生在支持的同時并無出現一概肯定的現象,而是理智的,對其有所批判及辯證看待,認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還是有不完善的地方,還是需要改進完善。

但是,我們并不能忽略漠視那少數不支持的聲音,我們應傾聽他們對其的不滿之處,尋找解決辦法使其符合大多數人的愿望,從而促使更多的人擁護和支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做到齊心協力地運用其原理邁步向前。

三、在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態(tài)度中動機端正,但存在功利化傾向。

主義”的責任推諉給政治家,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學習。還有8%的學生認為無所謂,認為學習其理論僅是為了考試。

從數據得知,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對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是端正的,他們抱著正確的動機去學習其原理。然而,還是有少部分大學生未能理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正作用,把學習功利化、責任化,最終導致“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不能得到貫徹實施。面對這種現象,我們應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使其明白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應有的動機,端正其自身的態(tài)度,從而真正做到其原理在實踐中行之有效。

四、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主學習熱情欠缺。

據調查的數據顯示,65%的大學生是通過課堂上老師教學來學習并掌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21%是通過黨課學習,10%是通過新聞報紙,而僅有4%的大學生是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的。而對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每一次實質性飛躍,僅有32%的大學生表示每一次都能及時掌握,余下68%的大學生承認時候很久才知道,甚至不知道。

此數據說明,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熱情并不高,絕大部分同學都是通過非自主的方式了解掌握其理論。在理論更新時,絕大部分的大學生也不會自主地與時俱進,學習每一次的理論飛躍。其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僅要加強理論的宣傳,而且要開拓多樣化的形式,提高大學生對其理論學習的熱情,做到每次都能及時更新理論,進而更好地指導實踐。

五、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責任感不強。

調查后得知,面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雖有37%的大學生認為要認真學習并指導實踐、15%認為自主學習并積極傳播,但是仍有43%的大學生認為僅要掌握了解,知其所然就行,甚至有5%認為是政治所用,無需學習。

實際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成功與否,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只有每一個人都貫徹學習與落實其原理對實踐的指導,統(tǒng)一目標,才能更好地引導中國邁步向前。所以,我們應增強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責任感,自主學習、積極傳播,使其更好地引導中國走向光明的未來。

我們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繼續(xù)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只要我們沿著馬克思主義真理開辟的廣闊道路不斷前進,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任何風險和挑戰(zhàn)都可以戰(zhàn)勝,我們一定能勝利地到達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輝彼岸。

經過這次調查,我們發(fā)現對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學生們的觀念既存在著可喜之處,也存在著讓人憂患的地方??上仓幬覀儜摾^續(xù)保持和發(fā)揚,而憂患之處,我們應該加以引導,抵御錯誤思想,遏制不良苗頭,從而做到運用其原理創(chuàng)造個人和國家的美好未來!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十三

馬克思主義室友馬克思與恩格斯創(chuàng)立并為后繼者不斷發(fā)展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我國社會主義思想深刻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并不斷進步發(fā)展的。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正不斷提升著,許多往年不能實現的幻想也漸漸成為人們眼中平常事,人們手里的財富在日益豐滿,加之互聯網的普及,人民幸福指數直線上升,與此同時,各類令人心痛的社會現象也映入大眾眼簾。

物質決定意識,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表現在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上。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當人們的見識廣泛了,生活富足程度日益擴大之后,人們對各類社會現象的看法變得豐富起來。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而且還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產物。

然而,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就是意識的能動作用,當代各種社會現象不斷呈現于世,網友軍成為一種強大的輿論生源力量,推進者社會許多事態(tài)發(fā)展。

前不久網上瘋傳一起空接滴滴遇害事件,關于這次事件,網上各種各樣的評論都有,比如說滴滴作惡的,呼喚監(jiān)管的,對網約車司機全盤否定的,情緒很激烈,內容冗雜,有的觀點合理,有的則十分偏激。針對此事件,首先要譴責的必是犯罪司機本人,滴滴順風車平臺也難逃其咎。與此同時,政府的監(jiān)管也該是重中之重,這樣的社會現象一出,經歷各類網友輿論抨擊,政府也承受不住壓力,故此,《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法》便孕育而生,正式頒行,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意識對于物質社會發(fā)展的作用亦突顯而出,讓人不僅呼吁“網約車終于合法了”。

伴隨著意識的永恒不斷發(fā)展,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同樣漸漸成為哲學家們討論的熱點話題。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科學地解決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明確指出“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fā)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人意識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庇诖?,人們各種意識的產生與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有著根本性的聯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自然地理環(huán)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fā)展永恒的、必要的條件,是人們生活和生產的自然基礎。自然地理環(huán)境提供了社會生活和生產資料的來源。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產生了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并對社會發(fā)展起促進或延緩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準確的看到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國家未來發(fā)展起到關鍵作用這一點,并且適時地明確指出這一點,呼吁全國人民保護資源和環(huán)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tài)平衡,是社會得以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綠水青山政策便是適應社會存在應有的理論依據。

當今世界出現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人口、資源等全球危機問題,實際上也并不單純只是自然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失調,環(huán)境的破壞也只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實際上人與自熱關系的嚴重失衡也是當今社會一個突出問題,馬克思在此方面也有所理解,他認為應該合理地調節(jié)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轉換,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物質轉換。與國家來說,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千年大計,更是社會主義共和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基礎;與我們自身而言,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形成綠色、低碳、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共同建造美麗中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種概念,亦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也是人們心中的一種道德規(guī)范,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它依靠著多方面精神與物質因素,依靠社會輿論以及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tǒng)和教育來起作用的精神力量。是一定生產方式的產物,是對經濟基礎比較直觀的反映,當我們的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的水平,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到對于幸福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求時,新的社會問題便由此而生,環(huán)境問題因此成為我們關心最為廣泛的社會問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經濟、政治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條件,但是社會不斷進步,各種生產條件與水平的不斷變化,現階段的社會主義也存在有待完善和改進的方面?,F如今,我國正處于并且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著發(fā)展不平和不充分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不許堅持社會主義改革,加強經濟建設、政治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進一步加深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和發(fā)展了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基本原理。集聚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共創(chuàng)綠水青山,為中國夢助力前行。

許多人認為個人力量在國家面前只是渺小微無,可有可無,便把自己所做之事認為“無所謂,反正有別人去做”,這類的想法,對于習總書記所說的綠水青山政策不重視,忽視了個人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在唯物史觀中也曾指出,唯物史觀從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這一基本前提出發(fā),既明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不否認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所以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員,我們不能忽視自己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也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同樣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觀點之一,在當代中國,凡是擁護、參加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人都屬于人民群眾的范疇。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人都掙扎于生活與財富之間,忙碌于各類賺取金錢的事業(yè)中,忽視了他人的感受,無視了對于環(huán)境的各種污染,對地球帶來的重負,至此,我們應該重新認識現實生活,一切以實際出發(fā),按照社會主義可持續(xù)發(fā)展價值觀創(chuàng)新經濟發(fā)展。

不僅僅只是意識上的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更要堅持實事求是,不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還必須堅持解放思想。深刻認識到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是辯證統(tǒng)一的,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是堅持實是的內在要求。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良性互動也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個創(chuàng)新發(fā)展過程,實踐創(chuàng)新為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習近平提出“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fā)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和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tǒng)一,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tǒng)一和互動中發(fā)展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本痛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同樣需要廣大人們群眾同領導人員們的不斷理論創(chuàng)新,和大家共同踐行實踐活動,只有理念與實踐共同踐行,加之不斷創(chuàng)新,改進理論思想,深刻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并且實事求是,方能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針,方能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踐行。

我們要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過程,其次,要以對未來負責的態(tài)度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要認清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同時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學靜止的觀點,所有的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就比如前面所說的網約車遇害事件,不能說空姐沒有任何錯誤,如果她可以多加防范不在行程中只顧及玩手機,而是去注意車的行程也不會給犯人可乘之機。事物都是辯證統(tǒng)一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它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我們看問題紀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看大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概念同樣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人類要生存繁衍、追求美好生活、獲得自身的解放和發(fā)展,首先必須解決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資料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馬克思認為,人類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物質資料,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部歷史基礎。為了進行生產,人們互相之間便發(fā)生一定的聯系與關系,因此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更是因人們之間的各種聯系加深,另一方面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中的重要因素??衫m(xù)技術能夠應用于生產過程中與生產力相結合而轉化為實際生產能力。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可以極大的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科學技術在當今時代亦顯得尤為重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當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達到一定的水平,生產力才能滿足社會需要,國家才能進步,進而去發(fā)展,才能保障國家人們的生活需求,生產力的提高,也代表著經濟建設的發(fā)展,社會主義想要發(fā)展必須先從經濟建設方面發(fā)展。而且生參觀寫實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政治關系、家庭關系、宗教關系等其他社會關系都受生產關系的支配和制約。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中國馬克思主義政黨從一開始就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把堅持發(fā)展作為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推動我國生產力不斷向前發(fā)展,進而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民的全面發(fā)展。

在社會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現在,我們都應該響應黨的號召,堅決聽從黨的指揮,以人為本,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共創(chuàng)綠水青山,共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同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前行。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十四

首先給哲學觀下一個定義,從字面來說,哲學觀就是“對哲學本身的理解”。它不是哲學理論中的“一個觀念”,而是構成這種理論的“核心觀念”、“根本觀念”、“靈魂觀念”,它決定該種理論的生命力,構成該種哲學理論與其他的理論的原則區(qū)別。與其說它是托馬斯·庫恩的較為復雜意義上的“研究范式”,毋寧說它是伊姆雷·拉卡托斯的較為單純意義上的“理論硬核”。[1]這個硬核包括哲學的定義、性質、研究對象、特征和功能等。

馬克思的哲學觀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觀是不一樣的,必須予以區(qū)分。為了真正地理解馬克思,我們必須回到馬克思的文本,追本溯源。本文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對象,從四個方面來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批判哲學,改造世界的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它不僅對社會現實進行批判,而且對各種各樣的理論和舊的意識形態(tài)進行批判,最后在一定的程度上還進行自我批判。在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從深入人心的真理變成了束縛人的教條。哲學的目的是要解放人的思想,這種行為與哲學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有人斷言,只有馬克思主義是唯一的科學,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和現代西方哲學都不是科學的。我想,這種做法表面上看似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權威,實質上則損害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威嚴。這樣做將會使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越來越封閉,越來越停滯不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是開放的理論系統(tǒng),必須在批判中萌發(fā)創(chuàng)造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在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區(qū)別》中,引用原子的偏斜運動,闡述了傾斜運動對直線運動的脫離,表達了一種自由意識。追求一種定在中的自由。在自由民主的社會,哲學批判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的發(fā)揮。在專制社會中,人們的言論自由受到嚴格的控制,哲學的批判功能就被遮蔽了、弱化了。我們現在的社會以自由民主為發(fā)展目標,學術批判是是受到保護的。聶錦芳教授指出,要增強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必須增強馬克思主義的學術性,而學術必須允許自由的爭論和批判。這實際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自身的反省和批判。

馬克思具體地提出,向德國制度開火!一定要開火!這種制度雖然低于歷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現象。正像一個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劊子手的對象一樣。在同這種制度進行的斗爭中,批判不是頭腦的激情,它是激情的頭腦。對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2]因此,馬克思給哲學提出的歷史任務是,鍛造一種世界觀武器,使之成為一種革命的、批判的思維方式,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而這種無情的批判所要達到的目的,則是實現人類自身的解放。

批判并不是在所有的時候都起作用,而且批判不只是破壞性的,也應該是建設性的、超越性的。就像你說我是錯的,你必須說為什么我錯了,我怎樣做才是對的。這樣才可以體現出一種理論自覺。哲學的社會功能就是對現實社會進行反思、批判、超越。哲學來源于生活,但必須高于生活。這是哲學安身立命的理念。

志著人類自我意識從自我迷失進入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階段。當然,批判的最終目的在于構建新世界,批判不僅僅是一種手段,而且更是一種目的。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文明活的靈魂。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這句話有兩層含義:其一,一定的哲學是關于一定時代的精神產物;其二,哲學是各種思想文化中最高的形式,它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和精粹。同時,哲學是文明活的靈魂。因為哲學具有人類性,具有超越時代的一面。因為哲學作為一種自我意識的科學,而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哲學必須把握時代最迫切的問題,及時的吸收思想精神,為迫切問題提供一個解釋,進而規(guī)范和引導社會的發(fā)展。

在科隆日報的社論上,馬克思首次明確的提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盵3]這個命題被廣泛引用,并被確認是馬克思關于哲學的最簡潔、最精辟的論斷。馬克思所贊賞和肯定的哲學是源于時代、源于人民的哲學,是把時代的問題和人民的精髓升華為理論的哲學。真正的哲學必須捕捉到一個時代的迫切問題,必須把自己時代的迫切問題作為哲學思考的聚焦點。

馬克思認為,一個時代的迫切問題,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一個好問題能極大的推進社會的發(fā)展。問題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問題是公開的、無所顧忌的、支配一切個人的時代之聲。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tài)的最實際的呼聲。正因為如此,哲學必須把問題作為研究對象,而當人們把哲學同幻想混為一談的時候,哲學必須嚴肅地提出抗議。

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性和超時代性的統(tǒng)一,既反映和表達時代精神,同時又塑造和引領時代精神。哲學是思想中的時代,更引領時代向理想社會前進!

馬克思提出,他的哲學的出發(fā)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立足點是“人類社會或社會化的人類”,而“歸宿點”則是以“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為條件的“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fā)點、立足點、歸宿點顯示了馬克思關注人類命運的博大的人文情懷,顯示了馬克思主張以哲學解放全人類的意旨。馬克思說,哲學所關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個別人的真理。它所參與的運動不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而是絕大數人的、為絕大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種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情懷和致力于人類解放的哲學旨趣,是馬克思哲學的靈魂,是馬克思哲學的普照光,是構成馬克思哲學的最為根本的哲學理念。這個哲學理念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觀。

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4年初寫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序言》中。一開頭就指出,就德國來說,對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經結束;而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提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通過對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德國哲學的批判,馬克思明確的提出了自己的哲學的出發(fā)點,德國哲學“從天國降到人間”;和它完全相反,我們這里是“從人間上升到天國”。[5]這就是說,我們不是從人們所說的,所設想的、所想象的東西出發(fā),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的出發(fā)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哲學是關于人的學問,就像中國哲學里講的道不遠人,也是這個意思。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國拉回人間,正是哲學屬人性的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異化的分析,以及如何讓消除異化,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建立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大的人文關懷,體現了哲學的人類性。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完整嚴密的世界觀。

世界觀就是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對自然界、社會、和人與人的主觀精神世界在內的根本看法。世界觀是哲學的研究對象。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肖前、李秀林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原理》規(guī)定:哲學就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則是完整、嚴密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系。

從物質看世界,從精神看世界,從實踐看世界,這是哲學世界觀的三種主要方式。[6]從物質看世界,世界變成了客觀世界,比如拉美特利的名言“人是機器”,這種客觀性把人的主觀能動性抑制了。從精神看世界,正如陸九淵所說,心外無物。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而是心在動。這種哲學把哲學變成完全脫離人世的空中樓閣,空有一個形式。它突出了人的自由和想象,但是抽象地發(fā)展了人的能動性。從實踐的觀點看世界,世界的圖景就是在物質世界和精神領域中間有一座橋梁,那就是實踐。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實踐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分化和統(tǒng)一的基礎。實踐是人所特有的對象化活動。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哲學的“實踐轉向”,從實踐的方式觀看世界,在兩極到中找到了中介。

我們對待世界的方式還有科學和宗教,道德和藝術。哲學的方式是獨特的,也是最高的。對于哲學與宗教的區(qū)別,黑格爾說的好,哲學與宗教在內容是一樣的,都是關于整個世界的學問,只是他們的形式不一樣,哲學訴諸理性原則,宗教訴諸于感性原則。黑格爾對哲學與科學也有論述,他說,哲學與科學在形式上是一樣的,都是理性的思維方式。但是內容不一樣。哲學是關于整個世界的,而科學是關于某一個具體領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承認哲學是世界觀的一種,并不是唯一的一種。

五、結語。

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fā)展出發(fā),用“現實的理性”批判“抽象的理性”。現實的理性指的就是實踐的理性,改造世界的理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哲學所追求的思維的全體自由性與人類實踐的歷史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把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統(tǒng)一起來,把哲學的進步和科學的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哲學無定論,從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日久日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現世的智慧,它強調哲學要回歸生活世界,正視生活對哲學的挑戰(zhàn)。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它也在不斷的發(fā)展,我們必須在發(fā)展中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十五

1.從中國的社會性質看。

中國是一個外無獨立內無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無議會可以利用,共產黨沒有進行合法斗爭的條件,人民要當家作主,奪取政權,只有進行武裝斗爭。

2.從中國革命的動力看。

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大國,農民不僅人數廣大,而且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軍。農民問題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中國民主革命的實質是農民革命。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革命戰(zhàn)爭。

3.從敵我力量對比看。

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時期內相對地弱小。在這種情況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馬上同敵人進行決戰(zhàn),一下子取得勝利,而應同敵人作長期的持久的斗爭,逐步積累和發(fā)展革命力量,準備將來同敵人進行決戰(zhàn),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據地作為革命陣地。

二、工農武裝割據存在與發(fā)展的原因和條件。

“一國之內,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有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紅色政權的區(qū)域長期地存在,這是世界各國從來沒有的事”,而它在中國發(fā)生,當有其獨特的原因和條件。

1.中國是一個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受帝國主義間接統(tǒng)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

2.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影響的遺留。大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大革命的影響還遺留在這些地區(qū)的廣大群眾中,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存在和發(fā)展準備了群眾基礎。

3.全國革命的形勢是在向前發(fā)展的。所以,紅色區(qū)域也將繼續(xù)發(fā)展,日漸接近于全國政權的取得。

4.已建立了一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毛澤東認為,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中心支柱和根本保證。

5.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毛澤東說,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犯錯誤,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又一個要緊的條件。

以上五個條件,前三個條件為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客觀條件,其中第一個條件最重要;后兩個條件為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主觀條件,有了這個主觀條件,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客觀條件的作用,把可能性最后變?yōu)楝F實。

33333333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實踐和理論意義。

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開辟,無論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發(fā)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開辟,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轉向農村的歷史性轉變,保存和發(fā)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國革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后勝利。

第三,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人民解放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

第四,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充分證明了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近代以來,西方的兩種革命理論,即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都先后傳到中國,并對中國社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先是學習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理論,進行了英勇的改良或暴力斗爭,雖取得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的勝利,但舊民主主義革命最終走向失敗。后來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馬克思主義并以其作為救國的強大理論武器,中國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帶領全國人民先后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的建設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勝利。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充分證明了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指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梢哉f,正是中國先進分子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才使中國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當今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仍至關重要。要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大國中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任務無疑是十分艱巨的。我們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加大科技創(chuàng)新力度、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要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要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努力構建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確保黨的生機活力和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要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等,都離不開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狀況。所以,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直接關系到中國社會未來發(fā)展的前途和命運。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十六

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神圣而抽象的名詞在我的腦海里逐漸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層的體會。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最科學最嚴謹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引導時代前進又隨著時代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史就是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必定隨時代實踐和科學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產生的源泉是實踐,發(fā)展的根據是實踐,檢驗的標準還是實踐。正因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實踐中,才得以根深葉茂,大樹參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具體結論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馬克思主義是個發(fā)展著的理論,是開放著的體系。它總是把掌握客觀情況的變化,總結人民群眾的新鮮經驗,吸取當代科學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發(fā)展自己,在發(fā)展中堅持,在堅持中發(fā)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正內涵。一句話,全面發(fā)展自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品質。

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態(tài)度,核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當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在黨的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把自己的思想認識自覺的從那些不合適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

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改變社會和把人民的解放做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抽掉,就是拋棄馬克思主義。人民的利益不是一個標簽,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而是一個具體的深動的最感性的東西。只有真正的真實的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

全面發(fā)展小康社會應當把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認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fā)展觀包含人的全面發(fā)展。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只有人的全面發(fā)展,才能確保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因此,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價值目標。

我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新人,全面發(fā)展小康社會責無旁貸。

為此,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全面的發(fā)展自己。一旦選擇,便風雨無阻風雨兼程的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首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與現代實踐理論相結合,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面發(fā)展自己,讓自己與時俱進。

第二,要堅持要認真刻苦學習科學知識,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

第三,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四有新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fā)展。

第四,加強體育鍛煉,讓自己有個健壯的體魄。因為健壯的身體和敏捷的思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障。

文檔為doc格式。

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篇十七

結合歷史和現狀品讀《共產黨宣言》,深刻的體會到共產主義的必然性,同時也感受到了《共產黨宣言》的兩大精神----實事求是及與時俱進。共產主義的必然性:

《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剝削勞動者,必將被無產階級所代替。我們以美國為例看一下資本主義改良前和改良后的狀況,美國在完成工業(yè)革命中,美國壟斷資本家賄買政府官員、盜竊國家資源;占全國人口i%的人擁有全國財富的一半以上;城市中,犯罪增加、貧民窟增加;黑人的低下地位成為美國文明的恥辱;貪污已超過任何其他國案,它毒化了整個社會政治肌體。針對這一大堆問題以及大量的丑惡現象,在美國興起一個聲勢持大的“丑惡揭發(fā)運動”。參加運動的主要是新聞記者、律師和其他知識分子。他們通過報刊雜志;從社會上的各種陰暗角落里揭露出許多丑不可聞的上述社會丑惡現象,特別是壟斷資本集團的各種犯罪行,對社會立法和政治進步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美國的改良成果是顯著的,工人的地位與福利待遇有很大改善。但其本質是沒有改變的,它的發(fā)展總會受到約束,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進而引發(fā)全球金融危機,是很好的證明。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無法永久解決生產力的發(fā)展與多數人陷入相對貧困的矛盾,生產過剩成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痼疾。20世紀30年代以來,為了解決生產過剩所導致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自我改良,通過福特制、凱恩斯主義與福利制度暫時緩解了資本主義的階級矛盾與生產過剩問題,創(chuàng)造了所謂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然而,由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沒有發(fā)生質的變化,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逐漸成為主流,資本家階級及其代理人以新階級斗爭的形式,逐漸奪取了工人在改良運動中所獲得的權利,工資停滯不前,生產過剩逐漸顯露出回歸的跡象,利潤率下降變得愈加嚴重。為了解決生產過剩問題,新自由主義主導的資本全球化、虛擬化,通過金融工具擴大消費。然而,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只有實體經濟的生產才是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和利潤的唯一源泉。資本虛擬化對生產過剩的暫時緩解卻造成未來更加嚴重的生產過剩,并且加劇了經濟的脆弱性和不穩(wěn)定性,引發(fā)了全球經濟結構的不平衡。

由此看來,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具有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一方面使生產過剩的危機得到暫時的解和,另一方面卻造成生產過剩更加嚴重的危機。事實證明,資本主義必將被無產階級代替。

《共產黨宣言》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以歷史條件為轉移,在中國既不同西歐,也不同于俄國。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來,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黨,然而,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嶄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著就能夠自然而然地解決中國革命所面臨的問題。比如,1931年開始在黨內占統(tǒng)治地位的“左”傾錯誤,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使中國革命遭受了嚴重挫折,幾乎陷入絕境。錯誤和挫折教育了黨,使黨深刻的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再看我國目前的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的經濟制度,這種經濟制度是由我國目前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生產力水平低,又存在多層次的特點決定了我國目前的經濟制度,這就是創(chuàng)造性應用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

社會在發(fā)展,理論也只有跟上社會的發(fā)展才能永放光芒。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加以重復的教條”因此《共產黨宣言》的理論內容也要與時俱進,必須根據新的實踐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對待《宣言》我們應該采取實事求是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態(tài)度,指出有些地方“已經過時”,有些地方沒有談到,有些新的經驗需要總結,有些新的問題需要探索。舉個例子,關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方式,《宣言》說: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卑屠韫缡∫院?,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發(fā)生了改變,提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有兩周可能的方式,指出:像美、英這樣的國家“可能用和平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在大陸上的多數國家,“暴力應當是我們革命的杠桿?!倍鞲袼雇砟旮鶕Y本主義和平發(fā)展時期的特點,高度重視和平手段,認為舊式的起義已經過時了,代之而起的是“有成效地利用普選權”這種“無產階級的一種嶄新的斗爭方式?!碑斎?,這時恩格斯仍然不排除使用“非法”的暴力手段,因為無產階級利用和平手段“必須以敵人也在法律范圍內活動為前提。”可見,關于無產階級以何種方式奪取政權這一問題,馬克思和恩格斯并沒有給出某種固定的方式,他們的每一種說法都基于一定歷史條件的分析,所以我們對《宣言》中的有關論述,不應當作教條主義理解。

開拓,才有出路;創(chuàng)新,才能發(fā)展。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色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只有按照江澤民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要求,在開拓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中國要建設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相信中國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李玉萌工程管理。

201030220370。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