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性心理健康的論文匯總(大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12:16:04 頁碼:14
最新性心理健康的論文匯總(大全9篇)
2023-11-12 12:16:04    小編:ZTFB

總結不僅是對過去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的規(guī)劃,它給了我們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在總結中要注意提煉和概括,找出核心信息和關鍵規(guī)律。總結是一種常見的寫作形式,通過閱讀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領域的總結寫作風格。

性心理健康的論文匯總篇一

【】護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群體,承擔著繁重的工作及重大責任。但近年來,隨著醫(yī)患矛盾的激化,護士這個群體在工作中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由于護士這個職業(yè)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更應得到重視,本文通過分析護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對護士心理健康的科學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議。

【】心理健康;職業(yè)群體;心理壓力;護士。

隨著醫(yī)療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整體護理模式的建立,當今護士要具備扎實的醫(yī)學理論基礎、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時還要擁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質。護士是為患者提供健康服務的特殊職業(yè)群體,除了面對工作環(huán)境等方面的壓力外還要面對長時間心理壓力所帶來的困擾。本文就近幾年來國內的此項研究進展情況做了綜合闡述。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xié)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xié)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研究者常用的評定工具如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等20余種量表,通過對護士群體網(wǎng)絡以及現(xiàn)場調查,然后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從數(shù)據(jù)中可以客觀的反觀護士人員目前的心理問題。

近些年來,醫(yī)護工作者的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與醫(yī)生相比,護士與病人的接觸更多,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但調查發(fā)現(xiàn)護士群體的軀體化、強迫、焦慮、精神病項因子分均高于其他群體。護士作為高風險職業(yè)群體,由于疾病復雜和不可預見性以及醫(yī)療技術的局限性,使得工作風險加大,又因為我國護士的需求量大,但實際在崗護士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工作量大等原因,使得護士工作壓力大,精神時刻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假如不能及時做到正確處理將會影響正常的護理工作。

1。4特殊崗位護士心理健康的特點。

1。4。1急診科護士的心理健康特點。

急診科護士與內科護士相比較,通過評估表來看她的評分明顯高于內科護士,各種精神壓力表現(xiàn)篩選陽性率也高于后者。

1。4。2手術室護士的心理健康特點。

隨著科學的迅速發(fā)展,各種高尖端手術開展和先進、復雜、精細儀器設備的使用等,手術室護士因工作的特殊性,她們工作節(jié)奏快、風險大、工作時間長等因素,尤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和較封閉的工作環(huán)境,易造成護士身心緊張,疲勞、焦慮、抑郁、強迫等心理狀態(tài)。這些會影響著她們的身心健康,制約著她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1。4。3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特點。

國內對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研究報道較多,結果有一定差異,多數(shù)表明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綜合科室護理人員。主要表現(xiàn)癥狀為:焦慮、強迫、恐懼;有報道還對精神科男女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作出了比較,結論是男護士的心理健康評分低于國內常規(guī),在總體程度上要優(yōu)于女護士,但男護士在人際關系、焦慮兩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

1。4。4icu(重癥監(jiān)護室)護士的心理健康特點。

重癥監(jiān)護室是對急性重癥患者進行集中治療的特殊科室,患者病情危急、不穩(wěn)定,護士的護理工作任務繁重,因此icu護士必須承受很強的工作壓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icu護士評分明顯高于普通內科護士,外科護士。

2。1工作性質的特殊性。

影響護士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自身的工作量和時間分配狀況。首先,護士的工作性質特殊,護士實行三班倒的工作制每班8個小時,執(zhí)行醫(yī)生醫(yī)囑的同時還擔負著臨時的護理需要。各班在交接的時候要保持準確無誤。護士是醫(yī)院運轉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協(xié)助醫(yī)生治療以及護理的工作,這些都導致護士工作的工作量大,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其次,我國現(xiàn)有的護理人員嚴重不足,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護理人員嚴重缺編。發(fā)達國家醫(yī)生與護士的比例是1:8。5,而中國2015年的數(shù)據(jù)卻僅僅是1:1。07。另外,一些醫(yī)院隨意加床導致護理人員更加不足。護理人員不在崗的現(xiàn)象也非常嚴重,有的護理人員已從事行政或其他工作但仍占據(jù)編制,實際醫(yī)護比例可能更低。

2。2工作環(huán)境問題。

與醫(yī)生相比,護士的工作環(huán)境更加惡劣,他們每天都要工作在擁擠的空間,忍受令人難過的氣味,接觸大量的病毒,面臨許多風險。與此同時,還要面臨應對病人的憤怒、悲傷的情緒。這些情緒都影響護士的精神狀況。這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工作環(huán)境,另外近些年來,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展迅速,不斷變化的高科技醫(yī)療設備和知識,要求護士必須時刻提高自己的學習層次,不斷學習新型的醫(yī)療知識。競爭激烈的職稱晉升制度,這些在無形中增加了護理工作者的工作壓力,從而影響護士的心理狀態(tài)。

2。3緊張的護患關系。

對護理工作者而言,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就顯得相當重要。但現(xiàn)實是,近些年來醫(yī)患關系相當緊張,護患關系也是如此。護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與患者的接觸相當多,在患者住院階段所產生的矛盾也更多。護理工作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糾紛。護士與患者之間不能建立有效的信任,不信任的狀態(tài)也造成溝通不暢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2。4社會認同度問題。

長期以來的社會偏見,認為護士僅僅是醫(yī)生的助手、患者的保姆,護士的工作被認為是服務性行業(yè)。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同時,大家對護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卻并不了解護士的工作內容。護士工作長期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另外加之經濟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統(tǒng)統(tǒng)這些都提升了護士心理的不平衡,影響護士的工作情緒和心理健康。

2。5自身心理知識缺乏。

目前,在護理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尚沒有形成完善的心理課程培訓,護士沒有接受完善的心理培訓。護士本身也沒有關注到自身心理知識的積累,長期繁重的工作帶來過重的壓力加之沒有科學排遣不良情緒的方法,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護士群體的心理健康。

3。1加強學校教育和崗前培訓。

護士群體自身缺乏心理知識,主要是由于在大學教育階段沒有設立相關的心理課程,在進入醫(yī)院后又有繁重的工作沒有時間接受心理健康知識。所以護理專業(yè)應該增加心里健康方面課程的學習,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內容需要eap管理團隊進行合理編排,以幫助護士群體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訓的方式不僅僅局限于集中上課的方式,通過情景學習、案例分析等方法進行學習,一方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更具有實用性。還可以印發(fā)宣傳小手冊,在醫(yī)院的走道里可以張貼心理衛(wèi)生小知識;定期邀請專家來進行知識講座等。

3。2關注和維持特殊科室護士的心理健康。

精神科護士是所有臨床科室中最特殊的一個群體,要時刻警惕患者發(fā)生意外、攻擊行為等,所以精神科可以根據(jù)這一特殊因素盡量使用男護士。男護士既要做好各項護理工作又要做好自護的工作,所以,作為管理應合理安排人員,及時做好心理輔導、減壓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及時、有效、安全的完成各項工作。

護士心理健康可以通過組織培訓,讓護士學習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咨詢,采取科學的放松法,讓護士進行自我調適來減輕、消除心理壓力。

3。4增強醫(yī)院管理者整體意識。

作為醫(yī)院管理者可以定期制定必要的集體活動,如野外郊游、文藝表演等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才能幫助護理工作人員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來完成全面的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護士群體作為醫(yī)護工作者,因其工作和生活等種種原因,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且長期受到忽視,目前我國已經開始重視有關護士心理的研究,這些將對全面提高護理質量是起決定性作用。只有護士這一特殊群體全方位都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況,才能為我國的護理事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性心理健康的論文匯總篇二

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過于強烈,集體意識、社會責任感相對弱化,如何把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個體的內在素質,這是當前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著重闡述了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必要性,心理健康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的方法,二者的結合為培養(yǎng)新一代合格大學生提供全新的平臺,實踐證明,這種思考與探索是行之有效的。

長期以智力教育為主的教學體制忽視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在新時期下,如何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新課題。根據(jù)目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上長期思考和探索,筆者認為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的重頭戲——德育相結合,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這也是對德育教育途徑的一種補充,它能為學校的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為一名班主任,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對學生的發(fā)展是多么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1、在班級設立心理知識專欄、悄悄話信箱,讓學生們了解心理知識,正視自我的心理狀態(tài)。我及時把學到的心理學知識以文章、便條或短信等不同方式傳遞給學生,和學生們分享。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心理鍛煉方法、心理訓練方法,能夠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利用一些機會挖掘自身的潛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特征;掌握“合理化”、“投射”、“升華”等心理防衛(wèi)方式;掌握正確的宣泄、移情、靜心、放松等方法;掌握基本的人際吸引、人際溝通方法,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自覺運用“首因效應”、“黃金定律”。

2、通過介紹我院培養(yǎng)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先進事跡、成功典范,使學生正視職業(yè)教育,珍惜機會,把握自我,確定學習和人生目標,把握機會迎接挑戰(zhàn)。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

1、學習方面。作為一名教師,我有這樣的體會,有些學生上了大學就喪失學習目標和興趣。俗語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針對這種矛盾,我組織“我為什么學習”、“我的學習興趣”等主題班會,讓學生們在班會上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認清自己的學習動機,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善于自覺地學習。用魏書生老師的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廣闊天地”激勵和鼓舞學生。學習聯(lián)想式記憶法以增進學習興趣。對于個別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如聽音樂學習,通過講解心理學中的“視聽干擾現(xiàn)象”,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中的不良習慣,自覺糾正。同時,要指導學生加強兩課學習,學會辯證的學習方法、辯證的思維方法。

2、人際交往方面。人們遇到了煩惱或挫折,需要他人的'支持與幫助、理解和信任,良好的人際關系正是一種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減輕人的心理壓力,促進自我調節(jié)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我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論指導我的學生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正視自我的實現(xiàn)的需要。按照現(xiàn)代心理學人際關系理論指導學生處理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按照?;陿藴剩骸白粤?、自強、自尊、自愛”來勉勵異性之間的交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做到禮貌、真誠。

3、品德方面。個體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道德認知、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共同協(xié)調發(fā)展的過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內化,這種道德內化需要心理素質或心理結構要素的培養(yǎng)。如何將德育的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個體的內在素質,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意識,提高學生的行為準則,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中經常會思考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嘗試著以班風建設為切入點,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個人的良好品德與大多數(shù)人的相符時,就會形成良性的從眾心理,就會為個性發(fā)展提供最佳條件。在班集體內形成一種講正氣、比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加強思想修養(yǎng),積極要求進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班集體中施行班干部輪換制度,充分發(fā)揮每位同學的聰明才智,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協(xié)作意識、社交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工作實踐,班干部可以更加準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促進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讓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學會交往、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充分利用班會、普訓、新聞時間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此外,我還經常會對學生們講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對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認識早操的重要,珍惜大學時光的早操機會。

針對個別同學沉迷上網(wǎng)的問題,我嘗試著用教育和移情的方式來處理。首先追求人性的自由和現(xiàn)實社會是相矛盾的。網(wǎng)絡的世界是不受社會標準、道德標準來約束的。但作為大學生來講,你是生活在一定準則下的現(xiàn)實人。你就一定要遵守校規(guī)。通過談話、談心,了解這些同學的上網(wǎng)動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有針對性的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幫助他們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來。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加之對心理健康的忽視,就有可能出現(xiàn)身心發(fā)展失衡,嚴重的影響自身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針對這些問題,我會建議個別學生找心理咨詢師做心理咨詢和心理干預。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們各有所重,相輔相成。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延續(xù),兩者殊途同歸,皆為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與道德品行而努力。將德育的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培養(yǎng)一代合格大學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韓方希.民辦高校德育工作探索與實踐.濟南:泰山出版社,2008.

[2]張春興.現(xiàn)代心理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希永,田萬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北京:開明出版社,2002.

[4]ivepsychology.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

[5]龔耀先.醫(yī)用心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性心理健康的論文匯總篇三

現(xiàn)階段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和建立心理健康問題研究咨詢機構是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兩種主要存在形式。高職院校的心理咨詢機構一般僅僅依靠幾個心理咨詢教師開展咨詢和疏導工作,難以實現(xiàn)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目標。而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注重心理學知識的傳授,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這兩種單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實現(xiàn)應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樣化的心理教育活動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從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師資隊伍薄弱。

由于重視程度不足和資金投入缺失,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現(xiàn)有的師資隊伍已無法適應當代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教育需求。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常常由德育教師兼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這些教師多是非科班出身,相當一部分教師是經過短暫進修或考取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后就接受工作任務,導致這些教師在開展工作中存在諸多不足。因此,心理學教師的缺乏成為高職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約因素之一。

(一)提升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態(tài)度決定一切”,而態(tài)度發(fā)揮作用的前提是認識到位。改善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院校領導要提高認識,從源頭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內涵,樹立“心理育人”的正確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擺在學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貫穿于學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教師要轉變思想,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儲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使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二)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徑。

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要改變單純依靠課程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單一形式,要通過進一步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形式,在全校范圍內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氛圍,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自覺參與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品質。例如,相關部門可以不定期開展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活動,宣傳教育工作,如專家講座、主題班會、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識在全校學生中傳播和普及,引導學生心理正確發(fā)展,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及優(yōu)秀的品質。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師資力量培養(yǎng)。

在新的時期,高職院校要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師資力量的建設,只有良好的師資力量,才能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首先,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學規(guī)范的師資選拔制度,獲得國家職業(yè)資格的人員或者獲得國家級專業(yè)認可的心理學教師能更好地勝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崗位,引導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加強兼職人員的培訓工作,使整個高職院校在心理學教育教學研究方面有足夠的重視并取得相應成果,為科學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傊?,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從學生需要出發(fā),深入研究,積極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斷改進和完善新時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有用人才。

性心理健康的論文匯總篇四

初中階段是學生的“困難期”、“危機期”、“反抗期”,其主要特點是身心發(fā)展不平衡,自我成熟與半成熟現(xiàn)狀之間的矛盾致使他們感受到許多心理沖突和壓力,在情感情緒、性格特征、行為表現(xiàn)等方面出現(xiàn)了種種問題,甚至厭學、失足等。班主任作為中學思想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應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這對教育工作的成功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將班主任工作與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顯得尤為重要。

一、現(xiàn)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1、學習方面。厭學是目前普通中學學生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雖然他們普遍比較聰明、有特長,但很多學生對學習興趣不大,有的因基礎差學不進,沒有耐心和恒心,因而產生了厭學情緒。

2、情緒、情感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喜怒無常,易沖動,愛與人爭執(zhí),愛幻想,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的感受,妒忌心強,一般不喜歡別人比自己強,常把錯誤歸結于別人,偏執(zhí)、自大、虛偽。

3、人際交往方面。代溝沖突多,師生關系不良,與父母關系不良,與父母關系不協(xié)調,存在隔閡,夸大了“代溝”,認為父輩觀念陳舊,覺得父輩不理解自己、為難自己、有意與自己過不去。

4、行為方面。竭力表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當發(fā)現(xiàn)自己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時往往選擇其他方式獲得心理的滿足,如上課搗蛋、行為自由散漫,自控能力差,做事不顧后果,有強烈的反叛意愿,與長輩的期望及要求唱反調,與學校的紀律規(guī)定對著干,意志調節(jié)能力差,明知道某種行為不好,又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去做好。

5、早戀方面。性發(fā)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當深刻認識的一個問題。青春期的到來,使他們對異性產生了好奇與傾慕,加之電影、網(wǎng)絡、文學作品中關于愛情描寫的刺激日益增多,更容易引發(fā)他們對異性交往的向往甚至性沖動,因此易陷入早戀、困惑、苦惱甚至失足。

6、挫折適應問題方面。忍耐力較差,缺乏吃苦精神;抗挫折能力相對較弱,決心大、行動?。蛔鍪轮活櫩紤]自己,不考慮別人,遇到問題后先讓父母去解決,推脫責任,常有意把挫折夸大,或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自暴自棄,破罐破摔。

二、化解現(xiàn)代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班主任應增強自身素質。對教育工作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針對現(xiàn)代學生問題,從過去“紀律監(jiān)督”、“政治說教”、“活動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關注學生的思想轉化和行為改變。

2、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寬容與尊重。問題學生不一定是壞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他們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是非觀念尚未成熟,對一些問題有不正確的看法或錯誤的做法是難免的。因此,對待這些問題學生,班主任應真誠地與他們進行情感溝通,平等地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理解他們,消除他們的敵視,從而使他們接受教育、爭取上進。

3、學習教育對策。

(1)對學生進行內外時事和理想教育,明確時代需要,用知識改變命運;讓他們體驗有文化與沒有文化生活不同的對比。

(2)教會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逐漸前進,一步一個腳印。成績不代表一切,要學會減壓、懂得考試。

(3)平常在學生面前多夸科任教師,消除學生對個別課偏科的現(xiàn)象,與科任教師一起營造學習氣氛。

(4)建立互助小組,讓學生學會互幫互組合作共贏。

4、教會學生調節(jié)情緒,保持樂觀心態(tài)。要教會學生分析情緒、情感特點,幫助他們找出情緒波動的原因,教會學生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如注意轉移、內心宣泄、深呼吸調節(jié)法、理性升華法等。

5、人際關系及行為方面的問題對策。

(1)人際關系方面,根據(jù)初中生認為與長輩有代溝,而對同伴關系更看重的特點,可積極組織集體活動,如開展“我是班上的成員”的演講比賽,舉行體育運動比賽、野炊等活動,使學生有一個想集體、愛集體、為集體爭光的主旋律,培養(yǎng)團隊精神。

(2)針對與長輩的代溝問題,學會換位思考,進行角色互換訓練,如周日替父母洗一洗腳活動,或我來做家長,體驗父母的辛苦、苦心。要多與家長聯(lián)系溝通,共同教育關心問題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6、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

(1)召開青春教育主題班會,教會必要的生理和心理知識,認識自己的身心特點,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生理和心理的變化。

(2)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

(3)組織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

(4)加強性道德教育,讓學生明確哪些是丑的、善的,什么是美的、高尚的,正確處理好與異性朋友的關系。

7、面對受挫學生,應以心理疏導為主診方法。班主任要扮演好心理醫(yī)生的角色,協(xié)調好社會、家庭、學校各方力量,給困難、受挫學生以教育和幫助,教會學生應對挫折的方法。如應對挫折的關鍵是自己;用偉人、名人戰(zhàn)勝困難、挫折,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例子鼓勵自己;學會尋求幫助;發(fā)揮多方力量。

總之,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只要班主任對這些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多一點呵護、多一點寬容、多一份熱情,就會讓他們擁有愉快的心境,成為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

性心理健康的論文匯總篇五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wèi)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衛(wèi)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水平的評定,一般參照四個標準:經驗標準,即當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觀感受來判斷自已的健康,研究者憑自已的經驗對當事人心理健康進行判定;社會適應標準,以社會大多數(shù)人的常態(tài)為參照標準,觀察當事人是否適應常態(tài)而進行心理評估。

健康的判斷;統(tǒng)計學標準,依據(jù)對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測量取得一個常模,把當事人的心理與常模進行比較;自身行為標準,每個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穩(wěn)定的行為模式,即正常標準。

二、大學生的心理過程:人的心理活動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有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過程隨著年齡的發(fā)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點。大學生作為特定年齡段、生活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社會群體,心理過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在記憶、思維、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據(jù)這些特性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擺在高等院校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富強、社會發(fā)展、人類文明。

自卑有兩種表現(xiàn):一是與他人比較,覺得在知識、能力、體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別人;二是面對要做的事或試圖達到的止標,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認知特點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吸看到完成任務的困難,而忽視有利條件。把自已的成功歸因于機遇,把失敗歸因于無能。在外表和家庭條件方面夸大他人的優(yōu)勢,貶低自已。這樣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緒壓抑、心境煩亂、膽小怕事、優(yōu)柔寡斷。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憶的優(yōu)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已,優(yōu)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已,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tài)度。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處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四、大學生的情緒心理大學生的心理也需要釋放,他們在學業(yè)、情感、經濟等方面受者困擾,壓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們應正確釋放自己的壓力。

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解決壓力的正確途徑,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開些,不要鉆牛角尖,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悶氣,抽悶煙,甚至喝悶酒,這都是不應該的?,F(xiàn)在的大學已經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樣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時,由于現(xiàn)在的大學里,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環(huán)境,我們要適應他們,就要自己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他,這是一個過程??傊幸粋€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要學會,自己樂,同時要做一??鞓返姆肿?,去調動你周圍的積極因素,使你總可以在一種積極的環(huán)境中,去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你自已的潛力。

五、如何正確地認識自我: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shù)還在不斷增加。

大學生是從為數(shù)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隨之發(fā)生一系列心理衛(wèi)生問題。從外部環(huán)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huán)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jié)奏;就業(yè)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yè)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xié)調發(fā)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沖突,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往往會發(fā)生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huán)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yǎng)悅納自我的態(tài)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采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guī)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wèi)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guī)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jié)。自我調節(jié)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tài),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于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fā)到成熟的過渡之后,逐漸進入活躍狀態(tài)。從心理發(fā)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fā)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fā)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fā)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fā)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fā)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xiàn)實,學會自我調節(jié),保持同現(xiàn)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jié),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huán)境,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目標。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fā)展的實現(xiàn)。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

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huán)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yè)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yè)生的分配工作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yōu)錄用等方式,擇業(yè)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yǎng)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zhàn),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yè)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wěn)定地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xiàn)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xiàn)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tài)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性心理健康的論文匯總篇六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xiàn)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fā)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yǎng),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fā)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xiàn)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fā)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大學生由于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fā)生,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yè)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xiàn)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對變化的環(huán)境適應不良而出現(xiàn)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失衡狀態(tài)。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huán)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fā)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大學學的是專業(yè)知識,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shù)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后,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huán)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qū),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數(shù)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邕M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qū),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因此,每逢節(jié)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2、主觀方面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fā)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愿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fā)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huán)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夸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松懈了斗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二是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后感到理想與現(xiàn)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后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松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四是畏首畏尾。因為環(huán)境變化而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fā)展。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fā)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與預防。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tài),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區(qū)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tǒng)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fā)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

為此,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yǎng),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zhàn)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qū),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

性心理健康的論文匯總篇七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突破傳統(tǒng)教學,鍛煉學生的心理,為其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歷史學科心理問題滲透。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當代中學生賴以生存的社會、學校、家庭的客觀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升學的壓力,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溺愛,離異家庭增多帶來的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使中學生心理問題比以往更為突出。

一、當代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是當今人們面臨的重大課題,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有調查表明,當前中小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比例相當高。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王極盛教授歷時多年,對北京500多個班、兩萬多名學生進行測試所得出的結果表明:當今中學生三個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如:由于現(xiàn)在獨身子女居多,父母整天以孩子為中心,過分關愛或溺愛孩子,往往致使中學生們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延伸到性格上,表現(xiàn)為自私、自大或自卑。當學習中碰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他們就表現(xiàn)出悲觀、失望,甚至退縮、意志崩潰、經不起挫折的考驗等。

學校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各門學科都應當擔負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當然歷史學科也不例外。作為新時期的歷史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利用歷史教材和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豐富的資源,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歷史學科中能充分施展其功能。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歷史學科中的滲透。

一部悠久的人類歷史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歷史教學中我注意充分挖掘其有利因素,努力把握歷史學科教學的要求與學生心理需求的結合點,并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開展“你說、我說、大家說”活動。

1.開展“開心一刻”活動。讓學生準備一個歷史故事、笑話、謎語,然后與大家一起分享。

2.開展“答記者問”活動。預先選定一位學生,由他面向全體同學,回答其他學生的提問,就猶如一場別開生面的“記者招待會”般你問我答。

3.開展心理知識小講座。例如:積極暗示的應用,自我激勵的六個步驟,積極心態(tài)與消極心態(tài)的區(qū)別等,可通過小講座、小訓練,培養(yǎng)學生心理教育的參與意識,提高其自我心理調節(jié)的能力。

(二)寓心理教育于歷史教學之中。

歷史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史論結合、古為今用等策略,充分利用歷史知識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獨立的個性。

1.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是情緒健康,而情緒健康的特點之一是自信、樂觀、有主見。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親臨其境”,“融入”其中,體會古代繁榮的經濟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在學習“元代的社會經濟和中外交往”時,我是這樣設計的:(1)老師導入: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元代,假如你是一位元代的公民,你會怎樣生活?(2)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示:假如你是皇帝、地方官、農民、商人、旅行家……你會怎樣做?)(3)學生交流:“皇帝”說:“我們是游牧民族,放牧的收入有限,應重視發(fā)展農業(yè)?!薄暗胤焦佟闭f:“我會注意發(fā)展人口,增加戶數(shù),鼓勵百姓多開墾田地,興修水利,發(fā)展農業(yè)?!薄稗r民”說:“我會多種植糧食、棉花?!薄吧倘恕闭f:“我會到大都經商,從事漕運和海運?!薄奥眯屑摇闭f:“我會到大都、泉州游玩,到歐、亞、非各洲旅行,去認識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并與他結為好友?!钡鹊?這樣一節(jié)課讓學生“經歷”歷史,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心中一股對祖國的熱愛,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形成健全的人格,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對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意志品質包括正確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時,我主要進行了以下教育:。

(1)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歷史是人創(chuàng)造的。在歷史課中歷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學生的情感,以古今中外歷史名人為典范,如鄧世昌以不屈之精神抗擊日本;孫中山以不懈之毅力引領中國民主革命……讓學生找出自己內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對象,點燃學生立志的熱誠,建立堅定的信心。

(2)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樹立學生接受挑戰(zhàn)的意識。當代中學生在學習中碰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他們就表現(xiàn)出悲觀、失望,甚至退縮、意志崩潰。曾經有一位學生看到歷史內容很多于是很煩,沒有堅持多久就放棄了,但他對古代的戰(zhàn)爭很感興趣。于是,我讓他去了解關于官渡、赤壁、淝水等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的史實,并教育他實力弱的一方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他們沒有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放棄希望,沒有悲觀退縮,這使該生真正從具體的事例中汲取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3.培養(yǎng)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能力。

在平時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滲透,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接受承受挫折能力教育,以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去面對各種挫折,從而消除失落心理,增強適應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能力。

(1)充分利用歷史名人史事,教會學生正確面對挫折,百折不撓,英勇奮斗。例如:孔子為宣傳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國,處處碰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張騫出使西域,一百多人出發(fā),十幾年后,僅兩人而歸,仍然堅持的精神,等等。通過這些歷史上名人史事的學習,學生能從中受到感觸,進而增強對學習、生活挫折的抵抗能力。

(2)充分利用名言警句,激勵學生應對挫折。如:牛頓“如果你問一個善于溜冰的人如何學得成功時,他會告訴你:跌倒了,爬起來,便會成功”;魯迅“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xiàn)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命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等,以及文學、歷史都可用的“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不是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等。

通過歷史知識學習過程中耐挫折教育的滲透,學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進而能勇敢地面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

在歷史學科中充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歷史學科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必須與時俱進,擔負起應有的歷史使命。歷史教師則要能動地開發(fā)學科與自身的潛能,推動歷史學科不斷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增強主編.現(xiàn)代學校心理輔導[m].上??萍嘉墨I出版社[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中國最強免費!],.

[2]林崇德主編.人際關系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3]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德育,20xx,(1).

[4]劉軍.歷史教學的新視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5]初中歷史新課程教學法.開明出版社.

性心理健康的論文匯總篇八

隨著從傳統(tǒng)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心身疾病越來越引起醫(yī)務人員的關注。1993年who組織了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5個城市的全球性合作研究,結果顯示綜合性醫(yī)院就診患者的抑郁癥和惡劣心境發(fā)生率為12.5%。國內調查顯示:農村和城市的綜合性醫(yī)院門診患者中心身疾病占到21.39%和33.2%[1,2]。以抑郁為例,它具有發(fā)病率高,篩查率低,危害重的特點。醫(yī)生篩查抑郁心境障礙的能力卻很有限,即使在歐美等重視心理治療的發(fā)達國家也只有46%的醫(yī)生初步具備這樣的能力[3,4],其危害重是不言而喻的。在who對于抑郁診斷標準當中涉及到行為學方面表現(xiàn)就有如情緒惡化、食欲下降到自殺等11種之多,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生理功能退化和生活家庭環(huán)境的變化使得老年人群成為一個心理障礙的高發(fā)人群。這種心理障礙從失落感、生活態(tài)度消極到性格改變易怒、多疑、焦慮、沉悶等,更為嚴重到自殺或者傷害他人。老年人容易出現(xiàn)許多以軀體不適為表現(xiàn)的疾病,這其中一部分可以從病理生理學中找到病因,另一部分,也是非常容易使人忽視的就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軀體疾病,它們具有器質性病變的表現(xiàn)或者確定的病理生理改變。公認的有心血管內科的冠狀動脈痙攣、消化內科的應激性潰瘍、皮膚科的神經性皮炎和斑禿等,并且越來越多疾病的診斷逐步向心身疾病靠攏。在2005年的美國精神病學雜志(americanjournalofpsychairy)中richardmayou等強烈建議在新的一版精神疾病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即dsm-v)中將更多的軀體化疾患分解為人格疾患和情感疾患,即在評估時將其放在第一軸和第二軸上[5]。

老年人腎上腺皮質功能、垂體功能等生理功能下降,使得他們對應激的處理能力明顯遜于年輕人,行動緩慢,活動范圍變窄,接觸外界的機會減少;另外老年人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有困難,和年輕人有“代溝”出現(xiàn),特別是目前計劃生育時期的子女均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隨著他們結婚生子、自立門戶、在外地工作的幾率增加,逐步形成了一個“空巢老人”的群體,這些老年人在生活上的無助、對子女的思念等正常的情緒反應都會使得他們心理障礙的發(fā)生率大大增加。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強調“內省”,使得中國人不善于表達,這也使得老年人遇到負性事件不習慣向人傾訴,不善于化解,長期保持這種狀態(tài)必然會影響到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導致心身疾病的發(fā)生。一些日常生活的負性事件作用于個體,由于個體的素質原因,對負性事件產生消極的認知和評價,繼而出現(xiàn)負性的情緒反應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表現(xiàn)為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負性調控,產生一些靶器官的損害,這就是“素質—應激”的概念。正如selye所陳述的那樣,“問題不在于發(fā)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對待它”。

要積極地維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必須要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應該教會老年人如何去對待生活中的這些負性事件??梢詮囊韵聨追矫婵紤]這個問題。

老年人應有意識地投身于有利的環(huán)境中去,比如多去開心熱鬧的場合,交談時選擇輕松愉快的話題,觀看喜劇性娛樂性的電視節(jié)目等。

2參加社會活動,重新步入社會。

從原來工作崗位上退離的老年人一般會有一種失落感。如果能夠力所能及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和責任性工作,尋找一個過渡期,從群體之中得到安慰,會非常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維持。這種重新社會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3參加老年大學和學習班。

適當?shù)奈幕顒邮沟美夏耆四鼙3置艚莸乃季S,及時了解外界的信息、年輕人的思想狀況,更加全面的接觸社會,使得他們覺得也在跟著時代的步伐,不至于產生“是社會的累贅”、“已經老了”等消極的認識。

4進行體育鍛煉。

良好的身體狀況和良好的思想狀況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促進的。老年人對自己身體狀態(tài)的評價往往是從一兩件體力活動事件開始的,比方說上幾層樓,爬多高的山,如果能夠在這些方面始終保持著合適的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必然會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個積極的評價,良好的心境由此產生。

5加強對子女的宣教。

老年人最為盼望的晚年生活之一就是能享受到和兒孫晚輩在一起的天倫之樂,但是正如前述,現(xiàn)代社會父母兒女經常呆在一起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因此應該教導兒女們要盡自己所能縮小和父母的距離,增加和他們的接觸機會,比如經常打打電話,遇到傳統(tǒng)節(jié)日回家探望一下等,這些都是增加老年人幸福感的有效方法。

通過以上途徑,為老年人尋找合適的社會定位,讓他們盡可能地擺脫不良心境的束縛,度過一個健康快樂的晚年是全社會的責任。

2余健.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4,1:16。

性心理健康的論文匯總篇九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1、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fā)展的實現(xiàn)。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huán)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yè)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yè)生的分配工作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yōu)錄用等方式,擇業(yè)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驚嘆“皇帝女兒亦愁嫁”。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yǎng)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zhàn),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yè)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4、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wěn)定地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xiàn)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xiàn)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tài)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育部日前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充分認識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兑庖姟访鞔_了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依據(jù)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huán)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yè)、人格發(fā)展和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yǎng)和鍛煉,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么,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yǎng)悅納自我的態(tài)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采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guī)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wèi)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guī)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jié)。自我調節(jié)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tài),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于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fā)到成熟的過渡之后,逐漸進入活躍狀態(tài)。從心理發(fā)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fā)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fā)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fā)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fā)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fā)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xiàn)實,學會自我調節(jié),保持同現(xiàn)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jié),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huán)境,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于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tài)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yǎng)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xié)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xié)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4、保持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huán)境包括生存環(huán)境、成長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等。

第四,積極參加業(yè)余活動,發(fā)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yè)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yǎng)多種興趣,發(fā)展業(yè)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fā)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xiàn)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fā)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于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y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yè)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指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從心理咨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咨詢屬于心理治療,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和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通過咨詢者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針對求詢音的各種心理適應和提出的問題,幫助求詢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而對現(xiàn)實,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機會;增加求詢者的心理自由度,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詢兼有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功能,通過心理咨詢,為咨詢對象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huán)境和條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質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實現(xiàn)降低和減少心理障礙,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于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標和行為統(tǒng)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yè),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tài),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fā)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yǎng),就培養(yǎng)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系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绷簡⒊壬@一名言震蕩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