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中秋的意義(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7:12:01 頁碼:9
最新中秋的意義(模板18篇)
2023-11-13 07:12:01    小編:zdfb

時間過得真快,總結一下這段時間的成果吧!在寫總結時,可以參考相關資料和范文,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和方法。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可供參考的總結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中秋的意義篇一

距離中秋節(jié)到來的時間又近了,你知道中秋團圓的意義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中秋團圓的意義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鞍嗽率逶聝簣A,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jié)日的必備禮品。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yǎng)衰老,行糜粥飲食?!钡]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直至唐朝以后,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傳說唐玄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jié)開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jié)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了。

中秋節(jié)不單單是華人的節(jié)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jié)也是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jié)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燃燈。

燃燈以助月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臺上等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樓,好游者則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備核肴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

吃鴨子。

云南的仫佬族講究在這一天買餅子,殺鴨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鴨、咸水鴨、樟茶鴨也往往在這個時候賣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沒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鴨回家吃,估計味道也不賴。

吃田螺。

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經(jīng)查,螺肉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梢姶苏f法言之有理。但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節(jié)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芋頭。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所以,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中秋的意義篇二

“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惫?jié)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chǎn)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ê迷聢A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币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lián)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xiàn)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2、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昂汀笔俏覈鴤鹘y(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jié)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qū)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p>

3、感恩。

中秋節(jié)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xiàn)了當時的人們對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xiàn)了一種對于家庭的重視。

4、許愿。

再次,該節(jié)日也可以成為一個許愿的節(jié)日。當然,這里有一些功利的色彩。通過在節(jié)假日對于月亮許愿,如事業(yè)問題、健康問題、婚姻問題、家庭問題,往往也是比較靈驗。當然,我們不應當用這種功利來交換對于祖宗的祭拜吧!當你對祖宗的祭拜是出于真心的話,我相信心誠則靈,那你許的愿望,在今后的實踐當中必然是能夠實現(xiàn)的。但如果你是懷著虛情假意來祭拜,那必然是好的不靈、壞的靈!你會后悔莫及!

5、人情之美中秋之夜,從前家家戶戶于庭中設供桌,擺放月餅、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節(jié)令食品祭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們都會設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齋月。這些習俗,反映了人們對月亮、對自然的敬畏,這種敬畏中又滿含對月亮、對自然的親近與喜愛之情。暫時放卻勞作,闔家男女老少,歡聚賞月,一邊嘗食月餅、節(jié)物,一邊談談家常,這圖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們也可以在其中體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與美,體味到我們中國人的人情之美。

6、審美趣味。

中秋節(jié)賞月等習俗的形成同樣耐人尋味。中秋之夜,賞明月,讓人們自覺地去體驗、感受圓月、月下境界與各種風物之美,這時,大自然的生命氣象與人們的內在情感體驗之間會相應相合,人們對月亮,對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于是變得靈敏,賞月之際,每每使人逸興遄飛,形之歌詠,豈是偶然!然則中秋節(jié)的節(jié)俗,不僅讓我們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獲得審美享受,而且它還不斷地在陶冶著、提升著我們的審美趣味。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jié)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至于中秋節(jié)食月餅這一習俗的形成則是在明代。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jù)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的意義篇三

“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惫?jié)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chǎn)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ê迷聢A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币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lián)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xiàn)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2、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昂汀笔俏覈鴤鹘y(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jié)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qū)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p>

3、感恩

中秋節(jié)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xiàn)了當時的人們對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xiàn)了一種對于家庭的重視。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鞍嗽率逶聝簣A,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jié)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朝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碧锶瓿伞段骱斡[志余》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shù)百錢者?!毙撵`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鼻宕?,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制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松柔膩,迥異尋常。”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制為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chǎn)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為“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為“探花”。而后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shù)碼最多,即為狀元,吃大塊;依次為榜眼、探花,游戲取樂。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也有人說,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在唐朝經(jīng)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月餅",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已有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fā)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功德林月餅等凈素月餅也深受消費者喜愛。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jié)必食之品。在節(jié)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在古代,中秋月餅被作為祭品,于中秋節(jié)所食。

中秋節(jié)吃月餅,據(jù)說這個習俗開始于唐朝年間。

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剛開始只是在宮廷內流行,但后來也慢慢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后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今天,我國月餅品種繁多。

按產(chǎn)地分為: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臺式月餅、滇式月餅、港式月餅、潮式月餅、徽式月餅、衢式月餅、秦式月餅、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桂花月餅、梅干月餅、五仁、豆沙、玫瑰、蓮蓉、冰糖、白果、肉松、黑芝麻、火腿月餅、蛋黃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等;從造型上又有光面與花邊之分。

中秋的意義篇四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函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中秋節(jié),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農(nóng)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八月正是秋季的第二個月份,即為“仲秋”,故取諧音稱之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jié)又稱“團圓節(jié)”。

中秋節(jié)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也是慢慢發(fā)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jié),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tǒng)的活動。

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當時,中秋賞月,滿城人家,不論貧富,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至明清時,中秋節(jié)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是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核,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xiàn)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chǎn)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xiàn)糕餅鋪。據(jù)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爺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jié)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彼未奈膶W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反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儀器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jié)的必備食品。

中秋節(jié)吃月餅據(jù)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英語拼寫為:mooncake(月亮蛋糕)。

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tǒng)治的節(jié)日。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鞍嗽率逶聝簣A,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jié)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jīng)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fā)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在中秋節(jié),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后,中秋節(jié)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我國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lián)絡感情.

中秋的意義篇五

“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惫?jié)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chǎn)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ê迷聢A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币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lián)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飯吃也;諧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講話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外交上要堅持“和平共處”,國與國之間要“和而不同”,干事業(yè)要“和衷共濟”,處世要“和光同塵”,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待人要注意“和藹可親”,說話要“和顏悅色”,批評要“和風細雨”,夫妻之間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jié)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qū)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p>

敬老。

中秋文化傳統(tǒng)源遠流長,這種文化生發(fā)于夏商周之時,并與古代養(yǎng)老實踐相結合,可以說是一種敬老、養(yǎng)老文化。《禮記》有言:“凡三王養(yǎng)老皆引年,月令仲秋養(yǎng)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比踔赶挠?、商湯和周文王。因為仲秋時節(jié)“月至四陰,陰已盛矣。時以陽衰陰盛為秋,人以陽衰陰盛為老。”三王順應時令,于仲秋舉行養(yǎng)老儀式,對身疲力衰的老人,贈予手杖行路,賜以糜粥飲食,體現(xiàn)了對老年人的尊重。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jù)我國古代歷法,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zhèn)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短茣ぬ谟洝酚涊d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fā)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jié),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jié)又被稱為“團圓節(jié)”。

中秋節(jié)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jié)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tǒng)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jīng)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jié)逐漸成為我國四大節(jié)日(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仲秋節(jié)。

根據(jù)中國的農(nóng)歷紀年法,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jié)又叫“仲秋節(jié)”。

女兒節(jié)。

中秋節(jié)又叫“女兒節(jié)”,不過只在南京地區(qū)流行。因為每逢中秋節(jié)晚上,各家在庭院中迎著月光陳設香案,按照習俗多為全家婦女拜祭,就算是回娘家暫住的媳婦,也要返回婆家過中秋節(jié)。

仡佬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莫過于八月節(jié),又叫“迎新谷節(jié)”,在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舉行,仡佬族非常重視這個節(jié)日,因為這是仡佬族族人迎接豐收的節(jié)日。

拜月節(jié)的叫法和一個傳說有關: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古時候,每逢中秋節(jié)夜晚,都要舉行祭月活動。在月下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葡萄等等祭品。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人切開團圓月餅。

團圓節(jié)。

中秋節(jié)又叫“團圓節(jié)”,因為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而且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jié)又被稱為“團圓節(jié)”。

兔爺節(jié)。

在老北京地區(qū),中秋節(jié)又被稱為“兔爺節(jié)”,因為兔爺是北京獨有的民間神,家家戶戶會在過中秋節(jié)的時候請兔兒爺,請回的兔兒爺要擺在顯眼的桌上,并且會用瓜果菜豆供奉玉兔,酬謝它帶給人間的福祉。

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中秋節(jié),但是在海南地區(qū),這個節(jié)日被稱為“八月會”,也被稱為“調聲節(jié)”。這一天晚上,單身的青年男女會匯集鎮(zhèn)上,然后互贈香糕、月餅、花巾、彩扇、背心等等。最后男女之間成群結隊,到預定集合場地,進行規(guī)模盛大的調聲對歌活動。

中秋的意義篇六

中秋節(jié)代表著和家人的團圓,是中國歷史一直流傳下來的節(jié)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秋節(jié)的意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也是緩慢發(fā)展而來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中秋時節(jié),人們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更多地被賦予了思念親人的色彩?!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痹~句貼切地反映了中秋佳節(jié)的意義,反映了人們對月圓的祈盼和對相思之人的牽掛。

1、團圓

“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惫?jié)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chǎn)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ê迷聢A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lián)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痹诒鸟R亂、饑饉連年的歲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拋家離鄉(xiāng),天各一方。在凄涼的月夜,詩人舉首望月,聯(lián)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們此時此刻也會像自己一樣望月垂淚,共生鄉(xiāng)愁,于是寫下這情真意切的思親名句。

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xiàn)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2、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飯吃也;諧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講話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外交上要堅持“和平共處”,國與國之間要“和而不同”,干事業(yè)要“和衷共濟”,處世要“和光同塵”,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待人要注意“和藹可親”,說話要“和顏悅色”,批評要“和風細雨”,夫妻之間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jié)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qū)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p>

3、敬老

中秋文化傳統(tǒng)源遠流長,這種文化生發(fā)于夏商周之時,并與古代養(yǎng)老實踐相結合,可以說是一種敬老、養(yǎng)老文化?!抖Y記》有言:“凡三王養(yǎng)老皆引年,月令仲秋養(yǎng)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比踔赶挠?、商湯和周文王。因為仲秋時節(jié)“月至四陰,陰已盛矣。時以陽衰陰盛為秋,人以陽衰陰盛為老?!比蹴槕獣r令,于仲秋舉行養(yǎng)老儀式,對身疲力衰的老人,贈予手杖行路,賜以糜粥飲食,體現(xiàn)了對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節(jié)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xiàn)了當時的人們對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xiàn)了一種對于家庭的重視。

月是民族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來,中秋節(jié)不僅是小家團圓的日子,更是舉國歡慶的時刻。從時令上看,中秋是“秋收節(jié)”。當然,現(xiàn)在看來,名義上拜月亮,其實念念不忘的應該是自己的.祖先吧,還有就是思念那些遠方不能夠團圓的親人們。總之,中秋節(jié),就是團圓節(jié),就是溯宗追遠,就是一家團聚的節(jié)日?!昂I仙髟拢煅墓泊藭r。"

起源

中秋節(jié)

粥飲食?!?/p>

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抖Y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jié)的起源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nóng)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xù)成熟,農(nóng)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jié)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nóng)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jié)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發(fā)展

中秋節(jié)賞月的風俗,據(jù)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后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6] 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jié)開始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傳說唐玄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并出現(xiàn)“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jié)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云外。間里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眳亲阅痢秹袅轰洝氛f:“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jié)。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nóng)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燒不絕?!备幸馑嫉氖?,《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捌浼拦灡貓A”;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碧锶瓿伞段骱斡[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游徹曉。蘇堤之上,聯(lián)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蠟兔之形?!薄懊繉弥星?,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云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嘩,真所謂佳節(jié)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蓖瑫r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jié)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假期

2008年開始中國大陸將中秋節(jié)列為法定假期,如當天與周六周日重合,則在下周一補休一天。

在臺灣,中秋節(jié)當天放假一天,若與周六、日重疊則不另外補假,但若與周休假期僅相隔一工作日者,該工作日則調為假期,并擇另一星期六補班補課。

香港的中秋節(jié)公眾假期定在農(nóng)歷八月十六日(中秋節(jié)翌日)。如果碰上星期日,則在星期一補一天假;如果碰上星期六則沒有補假。

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

嫦娥奔月

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吳剛折桂

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只玉兔。據(jù)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yǎng)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后,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玄宗故事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chuàng)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之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的意義篇七

根據(jù)我國的歷法,農(nóng)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jié)有許多別稱:因節(jié)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jié)”、“八月半”;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月夕”;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在唐朝,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jié)”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shù)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月餅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jié)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也是慢慢發(fā)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根據(jù)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zhèn)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1、《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2、《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3、《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4、《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中秋的意義篇八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過節(jié)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采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祭祖民俗相沿數(shù)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jié)日。據(jù)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guī)范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

2、敬老。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在此時設宴求壽。1989年農(nóng)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jié),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可以說是重陽節(jié)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xiàn)形式,將重陽節(jié)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

3、孝道。

對于重陽節(jié)的意義,將中華敬老傳統(tǒng)加以深化和外延,發(fā)見的正是作為中華傳統(tǒng)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長輩也許還沒成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卻仍然需要。一個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養(yǎng)我們的人。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謂五常,是家庭和睦興旺的根本。然而因中國近代的衰敗,今人將古代的一切思想視為封建思想,稱不適用于今世。于是不講孝道,導致很多老人無人贍養(yǎng),并引起諸多社會及國家問題。

返回目錄。

重陽節(jié)簡介。

重陽節(jié),即農(nóng)歷的九月九日,又稱“九月九”。在古代,常把“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兩九相重,因而便稱為“重陽”。早在戰(zhàn)國時期,重陽節(jié)已初現(xiàn)端倪,開始以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來慶祝一年的豐收;到了魏晉時代,無數(shù)的文人騷客爭相吟誦,使得重陽節(jié)的節(jié)日氛圍更上一層樓;直到唐代,重陽節(jié)正式被定為民間的節(jié)日。重陽節(jié)這一天,登高望遠、賞菊飲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必不可少,此后的幾千年,這些習俗也隨之傳承,一直經(jīng)久不衰,流傳至今。1889年,重陽節(jié)被定為“老人節(jié)”,旨在倡導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風氣。20__年,國務院將重陽節(jié)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返回目錄。

重陽節(jié)習俗。

賞菊。

重陽節(jié)也叫菊花節(jié),每年重陽節(jié)的時候,正是菊花開放的好時候,菊是長壽之花,是文人們贊美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們愛它、贊它。在重陽節(jié)的時候,民間經(jīng)常會舉辦一些大型的菊花展,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

登高望遠。

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每年重陽節(jié)的時候,人們都會去登高,因為人們覺得登高可以避免災禍。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guī)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可以一邊欣賞山上的美景,一邊吃著美食。

喝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陽節(jié)才一直保留著飲菊花酒的習俗。人們認為重陽節(jié)時候的菊花酒有延年益壽的功能,所以許多人都非常喜歡在重陽節(jié)的時候喝菊花酒。

插茱萸。

重陽節(jié)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jié)”。茱萸是一種中草藥,和艾草一樣具有消毒的作用。在唐朝的時候,重陽節(jié)就已經(jīng)很流行插茱萸了,人們認為重陽節(jié)這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因此有許多人會在重陽節(jié)的時候將茱萸戴在身上,不過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婦女兒童,也有一些地方男子也會插茱萸。

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jié)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jié)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征的。紙鷂也就是現(xiàn)在的風箏,是一種老少皆宜的活動,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

返回目錄。

中秋的意義篇九

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jié)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jié)齊名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jié)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shù)氐娜A人華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jié)被列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中秋節(ji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jīng)久不息。中秋節(jié)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中秋節(jié)與端午節(jié)、春節(jié)、清明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根據(jù)中國的歷法,農(nóng)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jié)有許多別稱:因節(jié)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jié)”、“八月半”;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月夕”;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在唐朝,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于“團圓節(jié)”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2008年開始中國大陸將中秋節(jié)列為法定假期,如當天與周六周日重合,則在下周一補休一天。

在臺灣,中秋節(jié)當天放假一天,若與周六、日重疊則不另外補假,但若與周休假期僅相隔一工作日者,該工作日則調為假期,并擇另一星期六補班補課。

香港的中秋節(jié)公眾假期定在農(nóng)歷八月十六日(中秋節(jié)翌日)。如果碰上星期日,則在星期一補一天假;如果碰上星期六則沒有補假。

韓國把中秋節(jié)列為法定假期,放假3天。

中秋節(jié)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習俗。但中秋節(jié)的習俗共同之處不外乎:祭月、賞月、觀花燈、吃月餅。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民間拜月、月光馬兒、兔兒爺、中秋宴俗、舞火龍、燃寶塔燈、偷菜求郎、竊瓜祈子、中秋博餅、祭月燒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橋等等。

中秋節(jié)習俗代代流傳。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中秋節(jié)文化的多樣性。我們都有責任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優(yōu)秀傳統(tǒng),讓親情永恒,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中秋的意義篇十

中秋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為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根據(jù)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zhèn)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中秋節(jié)的寓意也有團圓的意思。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人們通過在中秋節(jié)賞月來寄托情懷,也是人們渴望團圓的美好心情。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于魏晉時期,盛于唐宋。唐詩有多篇中秋賞月詩,如王建有詩:“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毙炷龑懙溃骸梆ㄇ镌掳嗽聢A,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彼未耖g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稏|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p>

中秋節(jié)又稱月節(jié)、追月節(jié)、拜月節(jié)、玩月節(jié)。從唐代中葉開始,中秋賞月之風日盛,成為時尚?!按睬懊髟鹿猓墒堑厣纤E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的一首《靜夜思》,婦孺成誦。他的《把酒問月》,從“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寫到“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寫出了人生的感悟。

明清時期,祭月、拜月成為全國通行的習俗。清代俗諺有:“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供神前。”清代有特制的祭月月餅,這種月餅較其他月餅為“圓而且大”,“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碧刂圃嘛炓话阍诩涝轮缶陀杉胰朔窒?,也有的留到除夕再來享用。在明代,北京人八月十五日祭月的方式是,在市場上買一種特制的“月光紙”,上面繪有月光菩薩像,月光菩薩端坐在蓮花座上,旁邊有玉兔持杵在臼中搗藥。這種月光菩薩像小的三寸,大的一丈多長,畫像金碧輝煌,非常精致。當時,家家設月光菩薩神位,供圓形的果、餅與西瓜,西瓜要切成蓮花狀。晚上,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后,將月光紙焚化,一家人共享撤下來的供品。

明清以后,北京中秋節(jié)新添了一個節(jié)令物件——彩兔,清人昵稱玉兔為“兔兒爺”。人們用黃沙土做玉兔,裝飾以五彩顏色。兔兒爺?shù)闹谱鞴に嚲溃煨颓姘贍?、滑稽有趣,京城人“齊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兔兒爺給市井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20世紀初,民間索性將祭月稱為“供兔兒爺”。名稱的變化,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高懸的明月,在近代百姓那里已俗化為可觸摸甚至可以把玩的物件。雖然人們依舊供奉它,但它已失去神圣的品性,成為一種世俗觀念的表達。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臺,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xiāng)的親人。因此,中秋節(jié)還有“團圓節(jié)”之稱。

根據(jù)農(nóng)歷歷法規(guī)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但同是初一,“朔”可能發(fā)生在凌晨,也可能發(fā)生在晚上,月亮最圓滿時的“望”最早可發(fā)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遲可出現(xiàn)在十七日的早上。

陰歷以月亮繞地球運轉規(guī)律而制定,它與月相對應的很準確。而農(nóng)歷是綜合陰歷、陽歷的優(yōu)點混合而成,這就難免存在誤差。當人們把農(nóng)歷初一定為“朔”時,“望”則要視月球運轉情況而定,通常它會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十五、十六兩天。

滿月遲來是由于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速度不恒定引起的。受諸多因素干擾,月球繞地球公轉速度時快時慢,從“朔”到“朔”或從“望”到“望”,所經(jīng)歷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但最長與最短周期相差13個小時。

如果在“望”以前月亮運行速度慢,則從“朔”到“望”可能需要16—17天,所以會出現(xiàn)“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情況。其實,“望”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十五、十六、十七都是正常情況。

中秋的意義篇十一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鞍嗽率逶聝簣A,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jié)日的必備禮品。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yǎng)衰老,行糜粥飲食。”但并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直至唐朝以后,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傳說唐玄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jié)開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jié)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了。

中秋節(jié)不單單是華人的節(jié)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jié)也是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吃月餅

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jié)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燃燈

燃燈以助月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臺上等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賞月

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樓,好游者則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備核肴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

吃鴨子

云南的仫佬族講究在這一天買餅子,殺鴨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鴨、咸水鴨、樟茶鴨也往往在這個時候賣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沒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鴨回家吃,估計味道也不賴。

吃田螺

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經(jīng)查,螺肉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梢姶苏f法言之有理。但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節(jié)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芋頭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所以,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中秋的意義篇十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到了。這是一個家庭團圓的日子,我、爸爸、媽媽要去奶奶家過節(jié)。

奶奶給我們做了豐盛的團圓飯。有排骨、菜花、等……。吃飯的時候,爸爸非讓我喝一口他剛買的水果啤酒。我就到了一小杯,和大人們舉杯慶祝,我實在不想喝酒,就假裝嘗了一小口,“嘻嘻”我知道小朋友是不能喝酒的,就是舉杯慶祝一下。

吃完飯,我看到了大繩,就想下去跳一跳。媽媽答應了,可是得過一會再下去跳。我等啊等,終于可以下樓跳大繩了。我拿著大繩高興的像只小獵豹一樣沖到院子??墒?,就我一個人跳,沒人陪我接,真是又沒意思又累。這時,我看到一個小孩在騎自行車,我就也想玩了。于是,大姑父也幫我拿來了自行車,因為輔助輪不見了,我只能練習兩個輪子騎。兩個輪子真不好騎,我慢慢的學習讓車子保持平衡,練了好多遍,把我左邊的小腿蹭破了好多皮,但我還是忍住了。雖然很疼,也很辛苦,但經(jīng)過一遍又一遍的`練習,我終于學會了騎自行車,我太高興了。

中秋的意義篇十三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yǎng)衰老,行糜粥飲食。”但并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直至唐朝以后,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傳說唐玄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jié)開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jié)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了。

中秋節(jié)不單單是華人的節(jié)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jié)也是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鞍嗽率逶聝簣A,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jié)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jié)日的必備禮品。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朝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碧锶瓿伞段骱斡[志余》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鄙虬裨凇锻鹗痣s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shù)百錢者。

根據(jù)中國的歷法,農(nóng)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jié)有許多別稱:因節(jié)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jié)”、“八月半”;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月夕”;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

在唐朝,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于“團圓節(jié)”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段骱斡[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中秋的意義篇十四

八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因它正處孟秋、仲秋、季秋三秋之正中,故稱中秋節(jié),也稱仲秋節(jié)。

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tǒng)小吃之一,中秋節(jié)節(jié)日食俗。其中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征著團圓和睦,在中秋節(jié)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于中秋節(jié)所食。據(jù)說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于唐朝開始。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fā)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買過的飲食習俗。時至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jié)必食之品。在節(jié)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jié)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jié)祭月后,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五仁餅等同時存在,并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梢娺@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jié)吃。至于月餅這個名詞的來歷,已無從考證。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jù)。

在我國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這是我國月餅的“始祖”。后來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了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xiàn)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jié)的必備食品。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制作技巧越來越高。

中秋的意義篇十五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超市,里面的人真多啊!我們一起走到月餅專柜,我看到上面放著許許多多的月餅。它們被各式各樣的花盒子包裝著,好看極了!爸爸買了一盒又大又好看的月餅,我們一家高高興興得向外婆家走去。來到外婆家,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打掃衛(wèi)生,雖然很累,但是,我很開心。因為今天是中秋節(jié),一家人團圓的日子,是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爸爸拿起電話,向遠在老家的爺爺奶奶問候。我也和爺爺奶奶通了電話,祝他們節(jié)日快樂,身體健康。

晚飯過后,我們站在陽臺上,拿著月餅邊吃邊仰望月亮。今天的月亮又亮又圓。我正看著出神,忽然聽到電視里傳出《十五的月亮》這首歌,是呀,我們全家團圓的時候,是誰在保衛(wèi)我們的`安全呢?當然是駐守邊關的解放軍叔叔!他們?yōu)榱俗鎳嗣穸寄軋F團圓圓,自己放棄了與家人團聚。他們是最可敬的人!我舉起月餅,對退役軍人——爸爸說:“爸爸,吃月餅吧!”爸爸奇怪地望著我突然的舉動。我笑著說:“祝解放軍叔叔們也能早日和家人團聚。”爸爸笑了,對著圓月輕輕說:“戰(zhàn)友們,中秋節(jié)快樂?!?/p>

中秋的意義篇十六

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八月十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秋節(jié)的象征意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萬里無云鏡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p>

——中秋節(jié)的當代意義

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也是緩慢發(fā)展而來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中秋時節(jié),人們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更多地被賦予了情感色彩。

1、團圓

“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惫?jié)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chǎn)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ê迷聢A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lián)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睏罨浔M啦,子規(guī)鳥兒不住地在啼叫,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jīng)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寄情明月,這又是情感釋放方式。

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xiàn)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2、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飯吃也;諧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講話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外交上要堅持“和平共處”,國與國之間要“和而不同”,干事業(yè)要“和衷共濟”,處世要“和光同塵”,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待人要注意“和藹可親”,說話要“和顏悅色”,批評要“和風細雨”,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jié)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qū)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p>

3、感恩

中秋節(jié)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xiàn)了當時的人們對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xiàn)了一種對于家庭的重視。

月是民族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來,中秋節(jié)不僅是小家團圓的日子,更是舉國歡慶的時刻。從時令上看,中秋是“秋收節(jié)”。當然,現(xiàn)在看來,名義上拜月亮,其實念念不忘的應該是自己的祖先吧,還有就是思念那些遠方不能夠團圓的.親人們??傊?,中秋節(jié),就是團圓節(jié),就是溯宗追遠,就是一家團聚的節(jié)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p>

4、許愿

再次,該節(jié)日也可以成為一個許愿的節(jié)日。當然,這里有一些功利的色彩。通過在節(jié)假日對于月亮許愿,如事業(yè)問題、健康問題、婚姻問題、家庭問題,往往也是比較靈驗。當然,我們不應當用這種功利來交換對于祖宗的祭拜吧!當你對祖宗的祭拜是出于真心的話,我相信心誠則靈,那你許的愿望,在今后的實踐當中必然是能夠實現(xiàn)的。但如果你是懷著虛情假意來祭拜,那必然是好的不靈、壞的靈!你會后悔莫及!

5、人情之美

中秋之夜,從前家家戶戶于庭中設供桌,擺放月餅、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節(jié)令食品祭月。本世紀初,我到松江農(nóng)村作民俗調查,村民告訴我,直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們都會設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齋月。這些習俗,反映了人們對月亮、對自然的敬畏,這種敬畏中又滿含對月亮、對自然的親近與喜愛之情。這不是十分難得的么,這不是人們追求人與自然共處與和諧的表征么?同時,暫時放卻勞作,闔家男女老少,歡聚賞月,一邊嘗食月餅、節(jié)物,一邊談談家常,這圖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們也可以在其中體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與美,體味到我們中國人的人情之美。

6、審美趣味

中秋節(jié)賞月等習俗的形成同樣耐人尋味。中秋之夜,賞明月,讓人們自覺地去體驗、感受圓月、月下境界與各種風物之美,這時,大自然的生命氣象與人們的內在情感體驗之間會相應相合,人們對月亮,對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于是變得靈敏,賞月之際,每每使人逸興遄飛,形之歌詠,豈是偶然!迷人的月光大大激活了人們的想象力,月中蟾蜍、月中兔,嫦娥奔月以及月桂,吳剛的神話傳說,讓這個節(jié)日充滿了神秘氣息,使很多中秋詩文呈現(xiàn)瑰奇幽麗的面貌。中秋詩文之多,真可謂不計其數(shù)。有的作品,甚至唱徹中華大地。然則中秋節(jié)的節(jié)俗,不僅讓我們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獲得審美享受,而且它還不斷地在陶冶著、提升著我們的審美趣味。

在中國,明月從來就不是一個普通的星體,它負載著悠久的神話傳說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懊髟乱埂⒍趟蓫彙钡淖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期盼,“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懷想,在游子的心中,月是父母,是兄弟,是兒女,是愛人,是千山萬水無法阻隔的濃濃親情。

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持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吳剛折桂

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只玉兔。據(jù)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yǎng)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后,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玄宗故事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chuàng)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之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關于中秋節(jié)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yǎng)衰老,行糜中秋節(jié)粥飲食?!?/p>

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jié)的起源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扒铩弊值慕忉屖牵骸扒f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nóng)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xù)成熟,農(nóng)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jié)日?!爸星铩本褪乔锾熘虚g的意思,農(nóng)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jié)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jié)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yè)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fā)明月餅,并廣發(fā)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1、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3、祭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懸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5、觀潮

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6、走月

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游夫子廟,隨后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7、玩花燈

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嘆。

1、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并用之洗手。宴桌區(qū)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2、說到《紅樓夢》,無論已成經(jīng)典的舊版電視劇,還是近期熱映的新版本,宴席總是少不了的橋段之一。書中史湘云在“藕香榭”大擺螃蟹宴的場景十分有趣,從持蟹賞花,以“菊”和“蟹”為題賽詩行酒令,到抹一臉的螃蟹黃子,從“毫端蘊秀臨霜寫,口吃噙香對月吟”,到“眼前道路無經(jīng)緯,皮里春秋空黑黃”,盡管著墨不多,但也能看出食蟹對于當時的大戶人家也是件樂事,中秋團圓熱鬧的氣氛由此而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事實上,食蟹的場景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jié)中多了層團圓的深遠含義。

4、大閘蟹:此蟹產(chǎn)于江蘇蘇州地區(qū)陽澄湖,是聞名國內外的中國名產(chǎn)。陽澄湖湖水大閘蟹,個大體肥,一般三只重500克,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達500克,青背白肚金爪黃毛,十肢矯健,蟹肉豐滿,營養(yǎng)豐富。自古以來,陽澄湖大閘蟹即令無數(shù)食客為之傾倒。

5、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并用之洗手。宴桌區(qū)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6、因為菊黃蟹肥秋正濃~秋風送爽中邁入農(nóng)歷九月,肥美的大閘蟹早已"橫行"深圳。俗話說"九月團臍十月尖",就是指農(nóng)歷九月雌蟹最佳,到了農(nóng)歷十月雄蟹當?shù)馈4藭r正值雌蟹膏香肉嫩之時,甘香流油的蟹黃、白嫩鮮甜的蟹肉,讓消費者饞得直流口水,食指大動。不是因為中秋節(jié)而吃螃蟹,而是因為這個時候的螃蟹最好吃。

7、“蟹”與“謝”同音,而所謂“中秋月圓人圓”,中秋佳節(jié)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恰好是一個充滿著濃情厚誼的節(jié)日。游子歸來、走親訪友、好友小聚、表達心意……這一個“謝”字再合適不過了,而“謝”要怎么說出口送出手?作為諧音字的“蟹”就再也合適不過了。

中秋節(jié),又稱祭月節(jié)、月光誕、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拜月節(jié)、月娘節(jié)、月亮節(jié)、團圓節(jié)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jié)”的節(jié)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jié)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nóng)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夏歷八月十六。中秋節(ji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jīng)久不息。中秋節(jié)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jié)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jié)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jié)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中秋的意義篇十七

傳說以前后羿到山里去尋友訪道,看見西王母路過此地,就向西王母求到一包不死藥。回到家后,后羿舍不得撒下妻子嫦娥,就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但這正好被徒弟逢蒙看到了,逢蒙就起了壞心眼。

有一次后羿帶著徒弟去打獵,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后羿一走,逢蒙就拿著寶刀闖進房間里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沒有辦法,突然她靈機一動,把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因為嫦娥心里牽掛著丈夫,所以嫦娥飛到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來后,發(fā)現(xiàn)嫦娥在天上對他說:“今天晚上月亮會變圓,你晚上做一塊面團在屋子東北角,等到午夜時我們夫妻二人就團圓了。”后羿按照嫦娥說的.做,到了午夜,夫妻二人終于團圓了。兩人離別時嫦娥對后羿說:“每年的8月15這天,你都要做好面團,等到午夜時分我回來了之后再走?!泵磕甓甲龊妹鎴F,等著嫦娥回來。后來,這個習俗被大家繼承下來,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的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吃月餅也就成了習俗。

中秋的意義篇十八

距離中秋節(jié)到來的時間又近了,在中秋這一天與家人一起吃著香甜的月餅,喝著桂花酒,這會是多么溫馨的一個夜晚。今天本站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中秋節(jié)的的意義,希望你能喜歡。

中秋節(jié)象征著親人的團圓、豐收、富足。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jié)。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jié)又叫“仲秋節(jié)”。又稱月夕、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jù)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抖Y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边@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中秋民俗文化的意義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月夜憶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中秋待月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

倪莊中秋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左車右并)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