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總結(大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8:19:43 頁碼:11
最新《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總結(大全9篇)
2023-11-13 08:19:43    小編:zdfb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偨Y的內(nèi)容應該客觀、真實,對自己的不足和問題要有清醒的認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寫作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一

最近幾年,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被各級專家和一線的老師窮追猛打,大家都在這“有效性”上苦苦的追尋著。其實語文教學真是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語文教學是個筐,什么東西往里裝?!痹蹅冋Z文老師難啊,難就難在我們的學生考試成績要優(yōu)秀,我們的學生要會考試,否則你的課講的再好都是空話。

于是很多語文老師的課堂就要“面面俱到”,從字詞句到文章的`寫作方法、作者的寫作目的和寫作思路,都必須對學生有個交代,否則放心不下。

在備《最后的姿勢》時,我也曾有過很多思想的火花,包括文章的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還有地震來臨時的環(huán)境描寫,這些都是學生比較陌生的,都是容易懂卻很難理解的“知識點”,不得不講。但給學生講課的次數(shù)越多,就越覺得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在讀書中慢慢“消化”掉這些所謂的“知識點”,可以在學生預習時就引導學生去思考這些所謂的“描寫”是怎么回事。

在剛開始試講是我甚至把第三自然段的“人生的意義”作為很大的一個篇幅去“大做文章”,我發(fā)現(xiàn),如果在第三自然段花了大量的時間,那么在后面的理解“最后的姿勢”重點內(nèi)容時就很被動了,甚至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滿以為這種大膽的教學設計可以對上課的學生來一次“脫胎換骨”的人生世界觀的教育,但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在課后調查時,我問學生“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時,大多學生說就是以后發(fā)生地震時也要像譚千秋老師那樣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我并沒有生氣,可能是我高估了學生的能力了。鑒于此,我覺得這些內(nèi)容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朦朦朧朧知道就行了,可能很多孩子對“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并不十分理解。

除了抓個“人生的意義”,我地抓那5個“!”,因為這可是描寫“來去如風,快如閃電”的地震來臨那一刻的危急,“必須讓學生讀出那‘迫在眉睫’的味道”、“必須讓學生體會到譚老師在那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尤其需要通過學生的朗讀去再現(xiàn)“5?12”地震時的驚險,于是我設計了“如果譚老師來得及想,他會想什么?”的問題,設計了“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當時情況的危急。”第一個問題一拋出去,學生真是聰明極了:

“譚老師會想到他的女兒,因為他很疼愛自己的小女兒,課文開頭不是寫到了譚老師六點多鐘就起床,給小女兒洗漱穿戴好,帶她出去散步嗎?”

“譚老師如果來得及想,他會想到他的妻子,想到他的爸爸媽媽,因為他擔心地震會失去自己的愛人,同時他是一個兒子,肯定也擔心他年邁的老人家?!?/p>

“譚老師會想到他的同事,他的親戚……”

這樣的回答正好符合我原先的教學設計思路,說實在的,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認真聽課,用心思考,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那我們作為老師不知道有多高興,特別是可以絞盡腦汁回答出老師“需要”的“標準答案,那真說明我們老師的備課深度還算可以了。

緊接著的描寫“情況危急“的詞語,我說“詞語”,而不是“成語”,意在降低難度,讓學生樂于思考,況且難度降低了,學生思考的范圍也大得多,肯定地說這些“詞語”里說不定還有很多“成語”呢!事實上也剛還是這樣:“迫在眉睫、火燒眉毛、千鈞一發(fā)、燃眉之急、十萬火急……”

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收到了我想要的“課堂效果”。這樣一來,學生費盡心思去想老師的問題,占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課堂上品讀句段的時間就沒有多少了,所以第一次指教這《最后的姿勢》是草草收場了。

《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主題表現(xiàn)深刻,藝術手法生動,這篇小說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的所見所感所聞為線索,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鄉(xiāng)村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qū)人民對統(tǒng)治者的憤慨和對祖國的熱愛,集中反映了法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我讓學生收集了普法戰(zhàn)爭的資料,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歷史背景。這一課我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梳理小說結構,第二課時品味小說語言,揣摩人物心理,領會小說深層內(nèi)涵。

初次默讀,我不做任何要求,只讓學生將作品認真仔細閱讀一遍,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自由度極大的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不會給學生造成思想壓力,使學生直接被作品所吸引,如果老師布置了很多任務,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

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小說故事情節(jié)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領會理解課文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等教學目標。在分析小弗朗士的過程中,主要分析心理描寫,分析老師,主要分析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由于這部分內(nèi)容容量很大,我分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評價。并在互動中強化目標。

可是,遺憾依然存在,這一次備教材備得較充分,但沒真正備好學生,課堂氣氛沒有原來想象的那么熱烈。而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覺得對于課堂容量大的課,應該充分預習,教師要加強預習指導,學案發(fā)放也應更提前一些。所以,在以后的教學當中還須對學生加強多方面的訓練。

《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三

2、??簡介課文的寫作背景。

3、??學習生字。

4、??聽課文錄音,理請文章結構,并概括大意。

5、??找出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并說說有什么作用。

6、??找出小弗朗士心理變化的語句,并說說分別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7、??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外貌、語言、行動的語句,并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8、??是什么使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

10、閱讀訓練,閱讀最后一部分,回答四個問題。(問題略)。

2、聽完課文錄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聽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小弗朗士這樣一個貪玩的孩子來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

6、抓住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說說韓麥爾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8、課外作業(yè)是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從上課到下課的內(nèi)容。

這幾個問題,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思考,學生的時間充足了,理解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效果就自然好了。

《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四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主題表現(xiàn)深刻,藝術手法生動,反復讀課文后,感觸很深。

本篇課文的學習,了解作者和背景資料都十分必要,因此學案中附上了這部分內(nèi)容。教學中,由學生自己朗讀來進行了解,但發(fā)現(xiàn)效果并不好,學生無論通過自由讀、齊讀、默讀,都無法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根本記不住所讀內(nèi)容,也就無從了解。因此,我認為以后教學應大膽放手,真正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主查找相關資料,有了這個自己尋覓、查找的過程,相信學生也能夠課前學得開心、課上用得舒心,而且通過小組的交流,所獲得的.資料遠遠要比老師在學案上所附內(nèi)容要豐富得多。

本次課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上完課后,我覺得“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的學習目標基本實現(xiàn),但“感悟小說所表現(xiàn)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的目標并未達到。

《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五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由于其主題表現(xiàn)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無論是老教材還是新教材,這篇文章都被選入初中課文。這篇課文教了無數(shù)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遺憾。如何在一堂課的時間里把這篇文章完整的呈現(xiàn)給學生,我感到一頭霧水,該把什么傳授給學生:生字、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等,似乎哪一樣都不能少,于是我哪一樣都取一點,教案提綱如下:

1、導入課文。

2、簡介課文的寫作背景。

3、學習生字。

4、理請文章結構,并概括大意。

5、找出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并說說有什么作用。

6、找出小弗郎士心理變化的語句,并說說分別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7、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外貌、語言、行動的語句,并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8、是什么使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

9、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的含義。

10、閱讀訓練,閱讀最后一部分,回答四個問題。(問題略)。

以上10個環(huán)節(jié),從語言到句子,從環(huán)境描寫到人物描寫,一步一步規(guī)規(guī)矩矩,涵蓋了課文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內(nèi)容和問題都是教參中現(xiàn)成的,沒有自己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紤]了很多教材教法,但惟獨沒有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思考需要時間,我把一節(jié)課的時間排滿了,學生還怎么思考呢?為了保持一節(jié)課的完整性,我采用了灌和塞的方式,本來很有趣簡單的一篇短篇小說在我的灌和塞下變的毫無生趣,學生聽的云里霧里,一片茫然,我敢肯定,下課后學生的腦子里已經(jīng)什么也沒有了。

今天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再接觸這篇課文。我用新課程的理念來審視和思考這篇課文:第一,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第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把課文翻來覆去的讀了好多遍,祖國、語言、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這幾個詞語在我的腦中越來越清晰,最后變成了這幾個問題:

2、誦讀課文后,完成以下句式:我聽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小弗郎士這樣一個貪玩的孩子來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

6、抓住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說說韓麥爾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7、認識珍惜時間,學好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8、課外作業(yè)是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從上課到下課的內(nèi)容。

這幾個問題,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思考,學生的時間充足了,理解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相信會有更大的進步。

《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六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由于其主題表現(xiàn)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無論是老教材還是新教材,這篇文章都被選入初中課文。從教近10年,這篇課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遺憾,如何在一堂課的時間里把這篇文章完整的呈現(xiàn)給學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種參考資料,到最后還是一頭霧水,該把什么傳授給學生:生字、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等,似乎哪一樣都不能少。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fā)和引導下,用新課程的理念重新來審視和思考這篇課文:第一,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第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三,教參僅僅是個參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點。

我把課文翻來覆去的讀了好多遍,祖國、語言、小弗朗士、韓麥爾先生這幾個詞語在我的腦中越來越清晰,最后變成了這幾個問題:

2、聽完課文錄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聽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小弗朗士這樣一個貪玩的孩子來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

6、抓住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說說韓麥爾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7、拓展閱讀老舍和鄭振鐸的《最后一課》,比較三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樣災難前表現(xiàn)出來的共同愛國情結,認識到珍惜時間,學好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8、課外作業(yè)是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從上課到下課的內(nèi)容。

9、本課延伸出來的綜合實踐活動:你怎么看待現(xiàn)在鋪天蓋地的日本動漫?你覺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請通過上網(wǎng)查找資料和社會調查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一共是七個問題,外加兩個作業(yè),我安排了7個課時來完成,第8題的寫作放到課后,寫完后用半節(jié)課時間講評,第九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查找資料放在雙修日進行,周一回來進行小組辯論,時間富裕了,學生的思考也充足了。

《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七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主題表現(xiàn)深刻,藝術手法生動,我很喜歡。這是我第一次教這篇美文,特別是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fā)和引導下,感觸特別深刻。在教的過程中我總是考慮太多問題:害怕學生這個不懂,那個不會,所以凡是教參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視,都想教給學生,造成滿堂灌,吃力不討好。再就是拘泥于教參,被教參縛住了手腳,自己反而不知道該怎么進行教學設計和創(chuàng)新了。所以我要好好的反思一下:

考慮到教參僅僅是個參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點。在以后教學中我想做個大膽的處理:

第一,去除旁雜,突出重點:這是學生上中學以來第一次接觸到小說這種文學體裁,所以我決定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整節(jié)課僅圍繞著小弗朗士作小說人物形象分析。

《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八

《最后一課》這篇小說一直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作者利用短篇小說的特點,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方法,在盡可能精練的藝術形式里容納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社會題材。他選擇了在普魯士人規(guī)定阿爾薩斯省學校里不許再教法文的命令下,一個小學校里學生們上最后一堂法文課的場景,把這一堂課提升到向祖國告別的儀式的高度,使普法戰(zhàn)爭悲劇性的'結果通過一堂課表現(xiàn)得非常鮮明突出。作者還廣泛應用了白描手法,在小說中穿插了一些簡潔而別有特色的細節(jié)描寫,如文中對韓麥爾先生在講授“最后一課”時衣著的描寫,對刻畫課堂不平常的、莊嚴的氣氛及韓麥爾的內(nèi)心活動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室內(nèi)外的桌椅樹木,金甲蟲的飛,鴿子的鳴,這此細節(jié),都緊密地與描寫孩子們熱愛祖國語言,熱愛自己的祖國的感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顯得既自然又從容,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應著重引導學生借助圈畫、品讀等方法,感受人物形象,體會小說表現(xiàn)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理清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運用圈畫、品讀等方法,把握重點語句,感受作者筆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

作者如何運用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本文人物形象生動,它主要通過作者運用語言、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描寫,同時借助細節(jié)描寫使人物形象豐滿具體,所以這既是本文的寫作特色也是理解分析的重點,成為教學的重難點。圈畫、品讀是把握文本內(nèi)容、體會情感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借助圈畫,抓住關鍵句子來感受文章流露的感情。

這篇文章情節(jié)性強,學生有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jù)“我”(小弗郎士)心理思想的變化成長為切入點,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以此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剖析課文,并且探討“作者為何要塑造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以此來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意圖。

《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九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由于其主題表現(xiàn)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無論是老教材還是新教材,這篇文章都被選入初中課文。從教15年,這篇課文教了無數(shù)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遺憾,記憶最深刻的是今年參加“城鄉(xiāng)交流”上的那堂課,如何在一堂課的時間里把這篇文章完整的呈現(xiàn)給學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種參考資料,到最后還是一頭霧水,該把什么傳授給學生:生字、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等,似乎哪一樣都不能少,于是我哪一樣都取一點,教案提綱如下:

1、導入課文。

2、簡介課文的寫作背景。

3、學習生字。

4、聽課文錄音,理請文章結構,并概括大意。

5、找出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并說說有什么作用。

6、找出小弗朗士心理變化的語句,并說說分別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7、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外貌、語言、行動的語句,并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8、是什么使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

9、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的含義。

10、閱讀訓練,閱讀最后一部分,回答四個問題。(問題略)。

以上10個環(huán)節(jié),從語言到句子,從環(huán)境描寫到人物描寫,一步一步規(guī)規(guī)矩矩,涵蓋了課文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內(nèi)容和問題都是教參中現(xiàn)成的,沒有自己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紤]了很多教材教法,但惟獨沒有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思考需要時間,我把一節(jié)課的時間排滿了,學生還怎么思考呢?在特定的情境下。為了保持一節(jié)課的完整性,我采用了灌和塞的方式,本來很有趣簡單的一篇短篇小說在我的灌和塞下變的毫無生趣,學生聽的云里霧里,一片茫然,我敢肯定,下課后學生的腦子里已經(jīng)什么也沒有了。

今天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fā)和引導下,重新再接觸這篇課文,最初決定要上這一課的時候,仍然很茫然,過去失敗的經(jīng)驗使我有點懼怕這篇課文,我喜歡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壞了,小弗朗士的愛國情感是被逐步喚醒的,而學生的感受也應該是這樣的,怎樣讓學生對課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樣逐步理解,加深,及至產(chǎn)生共鳴呢?我反思了過去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案設計:時間不夠是客觀原因,以前為了趕教學進度,每篇課文的課時都摳的死死的,就怕課時拖的太多了,整個學期的教學任務完不成,或者上新課時間過多了,留下來復習的時間不夠,有了這些顧慮自然就不敢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太多的時間考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的教材處理不夠大膽,我害怕學生這個不懂,那個不會,所以凡是教參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視,都想教給學生,就是這個自認為聰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讓我的課堂成了滿堂灌。面面俱到其實就是面面不到啊,我怎么就意識不到這點呢?再就是過度的依懶拘泥于教參,被教參縛住了手腳,自己反而不知道該怎么進行教學設計和創(chuàng)新了。理清楚了這些原因之后,我用新課程的理念重新來審視和思考這篇課文:

第一,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第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教參僅僅是個參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點。

我把課文翻來覆去的讀了好多遍,祖國、語言、小弗朗士、韓麥爾先生這幾個詞語在我的腦中越來越清晰,最后變成了這幾個問題:

2、聽完課文錄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聽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