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15:40:01 頁碼:13
2023年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通用13篇)
2023-11-13 15:40:01    小編:zdfb

寫總結是一種自我反思的機會,可以促使我們提升自己。怎樣提高語文寫作水平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提供一些靈感和借鑒。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一

《一雙手》是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25課,第六單元為自由讀寫單元,主題是讀書動筆,由四篇現代文,一首現代詩和兩首古代詩歌構成,從內容來看,本單元四篇課文和艾青的現代詩都圍繞著“綠”組材;從讀書方法的指導來看,本單元著重培養(yǎng)學生讀書動筆,進行圈點批注的習慣;從文體角度來看,其中三篇課文屬于散文,一篇說明文。

本課是一篇散文。作者通過對普通林業(yè)工人張迎善一雙手的細致刻畫,塑造了一代林業(yè)工人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的感人形象。本文主題集中,特點鮮明,行文流暢。

1、知識現狀:本文是第六單元散文的第三篇,學生通過對前兩篇的學習,已初步溫習了散文的知識;第四單元的14課《小說家談小說》也初步學習了細節(jié)描寫在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在本課中進行強調。

2、學生狀況:本年齡段的學生求知欲旺盛。但對于寫作往往感覺無從下手,應加以具體的方法指導。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九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抓住特征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2.學習通過多角度細致的描寫,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境界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這篇文章,能針對文中所寫事物的特點和寫法圈點批注。

2、學習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準確細致描寫一雙手,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在反復誦讀中,體驗林業(yè)工人對造林事業(yè)無比熱愛的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特征表現人物的寫法,體會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能在反復誦讀中,體驗林業(yè)工人對造林事業(yè)無比熱愛的感情。

【二】說教法。

一、本課的教學方法:

(一)對話式教學。

課堂上創(chuàng)設特定的話題情境,引發(fā)學生討論,讓學生在群體的交流中思維交互碰擊,產生新思想的火花。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利用多種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感,生動形象。

(一)激趣導入。

前幾天剛剛學過的《中國古代寓言四則》,圍繞寓言設計了兩個問題,既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又可以引出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受寵的象》。

(二)散讀課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二

《童年的水墨畫》是一篇文筆優(yōu)美修辭格別致的詩文,描寫的是天真爛漫歡樂自由的童年畫面,對學生來說想要完全理解略微有些難讀。課文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描述不同的畫面。第一個部分《溪邊》要求背誦,語言充滿了詩意,重點在表述手法的賞析;第二部分《江上》配合課本插圖,通俗好懂;第三部分《林中》修辭格較別致,描寫的場景較容易理解,但其中的借代手法是學生陌生的。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0個字,會寫重點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溪邊》。

3.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表達的三個畫面。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鞓返纳詈兔篮玫脑竿?。

1.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2.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法: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主要采用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讀寫結合、整體把握等方法。

學法:腦動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難共解。

(一)情境導入。

教師通過話童年,展開話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

自由讀課文,不會認的字同桌間交流解決。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讀,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看看文中有沒有自己不理解的詞,提出來集體交流。齊讀課文,讀準字音,教師相機正音。

(四)品讀課文,學習《溪邊》。

1.指名讀《溪邊》,提問: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課件展示)。

2.請同學說說在這首詩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3.指導朗讀:該段語言優(yōu)美明快,孩子氣十足,或運用擬人,或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兒童快樂的生活,富有形象感。朗讀的時候,節(jié)奏要明快,語調要風趣,表現出兒童天真活潑的特點。

(五)品讀分析,體味《江上》。

1.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江上》,讓學生說出快樂感受。

2.分析點撥。(課件展示,合作完成)學生質疑,釋疑。請同學模仿其中動作“扇動翅膀拍水戲?!薄皳軇永嘶ā奔訌娎斫?。

3.指導朗讀,齊讀回顧。

(六)合作交流,理解《林中》。

老師帶著大家了解了《溪邊》的愉悅和《江上》的玩鬧,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帶領老師來理解《林中》的風景。請大家仔細閱讀《林中》這首詩,想一想它描寫了哪些景物?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畫面?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讓學生把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交流,然后老師帶著去做。(課件展示)。

(七)課文小結:

最后課文總結:讓學生從三篇課文中感受到孩子們在大自然自由自在歡樂玩耍的畫面,享受著歡樂的童年生活和大自然的樂趣。同時體會作者的優(yōu)美的語言和手法。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三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把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擺在首位。在第二學段還要求“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皩W貴有疑”,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課標中還強調“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因此,本節(jié)課我注重了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語言積累的意識。

這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暢的筆觸,勾畫出甜美純凈的兒童世界。頑強活潑而且具有豐富細膩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電交作、風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兒時,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馳騁起來。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兒想象成地下學校上學的孩子們,在墻角旮旯冒出來的零星小花是犯錯誤被罰站的小孩兒,大雨來時,花兒們便衣著鮮艷地沖出學校度假了,而花兒們這么急切地生長是因為要回家找他們的媽媽。作者巧妙地從孩子的眼中敘出花兒們的活潑、可愛、美麗、向上,充滿了兒童情趣。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讀出花孩子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勇敢堅強、活潑向上、童真童趣。同時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語言和豐富細膩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表達、想象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語言。

2.體會課文豐富細膩的想象。

(一)談話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的伊始通過“說說自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的談話式導入,激發(fā)學生對花兒學校的興趣。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鼓勵學生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標出小結,進行質疑。旨在引導學生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種質疑能力對學生的閱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細讀解疑,深入理解。

引導學生通過細讀文本,解決疑問,并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結合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結合活動與練習中的“默讀課文,討論及交流”和想象涂畫的內容,體會花兒們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積極向上。

(四)品讀感悟,積累語言。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感受作者的語言風格,并積累文中的好詞、好段。力爭熟讀背誦自己喜歡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兒學校里還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說一說,寫一寫,小練筆??凑l想得奇妙,寫得美妙。

(六)感悟積累:輕聲朗讀課文,再次體會課文優(yōu)美的意境。熟讀課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誦下來,積累優(yōu)美的詞語。

(七)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希望你們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們童真童趣的語言記錄這美麗的世界。

把課文的內容用精煉、簡潔的詞語進行概括性的說明。這樣,簡單明了,條理性強,脈絡清晰,有助于學生理清文章線索。既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四

《拉薩的天空》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寫景美文。本文語言優(yōu)美,飽含深情地向我們展現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展現了布達拉宮的雄偉與壯麗圣潔。

學生對于“拉薩”是陌生的,學生的學習關注程度值得期待,在課前布置學生瀏覽、搜集有關西藏的資料是很有必要的。通過交流相關信息,他們會了解到拉薩位于號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拉薩因日照時間長而成為日光城;他們會知道拉薩的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始建,是舉行佛事慶典的場所,是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的象征。

本課總課時安排為2課時,我主要就第二課時談談我的一些想法。我預設了以下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在圖片及相關材料的幫助下,幫助學生對拉薩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認識。

過程和方法目標:學生用自讀的方式、議讀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體精讀、賞讀中積累語匯,獲得言語美感。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體驗與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評價。

第一部分 揭題明題。

第二部分 學生充分朗讀,整體感知全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寫到: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以利于他們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所以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是朗朗的書聲。作為寫景美文,只有讓學生以聲如文、讀中賞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讀是這篇課文的重點。因此,這一階段,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畫出描寫天空“藍”的句子,再與同桌交流感受。

第三部分 品讀課文,各抒己見。

在品讀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放棄逐句教學,每點必扣的方式,用一個問題引導全篇精讀:“這篇課文你最喜歡哪些詞句?談談感受?!?/p>

這篇課文中,這幾個句子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需要學生老師共同探討。

1、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這句是一句夸張句,可聯系詩句“手可摘星辰”來理解。為什么說聲音可以碰到藍天,手可以摸到藍天。

2、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fā)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通過“白云”和“天空”、“草地”和“天空”對比重點理解“純凈”、“明潔”的意思

3、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

抓住“緊緊吸引、久久不忍移開”進一步感受天空藍得讓人神往。

拉薩對學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繪拉薩天空的詞語又是雋永深刻的。如何讓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理解課文語言中的意蘊和情感是本課的難點。 在這個階段,根據學生的需要,適當欣賞一組圖片,能更好地理解課文描繪的意境;(圖片欣賞)通過朗讀和交流,能使在讀中解疑,又在讀中獲得言語美感。這種美感包含在言語所指的內容上,即拉薩的天空本身就是美的;其次還表現為課文遣詞造句上質樸的美,“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在節(jié)奏上還有整齊對仗的`美,“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fā)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明潔”。在手法上又用“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這湛藍的天空就是圣地的窗簾”勾勒出簡潔的美。

學生在反復吟讀,解疑中,借助形象發(fā)揮想象,把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學生口念心誦,感受清新優(yōu)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圖景,體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讀,期待學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課文的語言,也悅納這種語言,課文語言蘊涵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相通、共鳴。

第四部分 誦讀回味,拓展延伸

拉薩的天空很美,為進一步感受拉薩的美,課后讓學生去收集一些關于拉薩的圖片和文章,讓這美麗、神圣的拉薩永駐學生心中!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五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閱讀教學的中心”。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將課文里的外部語言內化為自己的內在語言的心理過程,而促進這一過程順利進行的方式就是“讀”。我非常重視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課堂里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

1、學習內容分析。

《錫林郭勒大草原》是課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一篇寫景的精讀課文。寫的是我國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大草原美麗而歡騰的景象,表現了作者贊美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寬闊胸懷。本篇課文有4個自然段,依據重點句和段的關系,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廣闊而又美麗的”,通過對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靜態(tài)的畫面;第二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通過對動物和人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動態(tài)的場景。動靜有序,畫面優(yōu)美,生動感人,引人向往。

中年級重點是進行“段”的教學,本篇是一個很好的范例。其中一二自然段是總分關系,三四自然段也是總分關系。而第三自然段又是一個過渡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識。

2、學生情況分析。

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喜歡閱讀,但草原離學生生活很遠,所以要根據課文引導學生想象,并結合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欣賞圖片直觀教學的方法,帶著問題一邊讀,一邊思考。由于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朗讀把大草原的美麗、神奇的感覺表達出來,并引導學生自學、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大草原的美麗和歡騰。

2、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理解句子意思。

3、培養(yǎng)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產生對草原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激發(fā)情感,想象創(chuàng)新。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1、出示字詞,學生認讀:內蒙古鋪滿草灘歡騰矯健悠閑廣闊。

2、能用以上的幾個詞語說說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一)小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課文介紹了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怎樣的地方?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同桌小聲討論后回答。(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2、指名反饋,教師相機板書。

3、出示課件,對照品讀課文中各種景物所對應的句子。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先出示相應的畫面,讓學生看圖說話,然后比較句子:

藍天底下,全是野草。

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品句,指名說說哪一句寫得好?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分組讀出你的感受來。

(2)指名讀描寫野草的句子,品詞品句(這里的草很多,到處都是;也很高,能把我們沒過,還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說明草很茂密。這里的景色很美。能夠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出示課件中相應的畫面感受美麗與有趣,再出示句子,男生有感情地讀出大草原的廣闊與美麗來。(有感情地朗讀)。

(3)指名讀描寫湖水的句子,品詞品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學生自由發(fā)言。

(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寶鏡一樣。在草灘之中,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一洼洼說明湖水很多,清亮說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真美?。?。

(展開想象:映出了藍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4)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寶鏡一樣的湖水,還有什么呀?

男女生對讀句子后,展開想象:清香單單是花朵的味道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4、師帶領學生小結:

學生試著填空: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美麗的,因為那里有()的(),有()的(),還有()的()。

小結: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現了清亮的湖水,最后是各種各樣的野花。這樣美麗迷人的草原,像是把我們帶入了仙境一般,我們大家試著把這段背誦一次。(老師引導背誦)。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從哪兒能讓我們感受到草原是歡騰的,用“”圈出來。

2、輕聲讀一讀第四自然段,想想他們在做什么,口頭完成下列填空。

雄鷹()地()。

百靈鳥()地()。

牛羊()地()。

小馬駒()地()。

黃羊()地()。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六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7課《奇怪的大石頭》,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一、說設計理念;二、說對教材的解讀;三、說教學方法;四、說教學過程;五、說板書設計。

在新課標指導下,我本著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真實基礎為教學起點,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為目標,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輕松、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huán)境,引導學生立足文本語言,凸現語文本體,在濃濃的語文味中弘揚人文,積淀精神;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教學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玩耍時,對家鄉(xiāng)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在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答的情況下,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來。

本文脈絡清晰,圍繞奇怪的巨石,作者將捉迷藏、向老師和父親請教、在英國求學、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時空發(fā)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遵循刪繁就簡抓本位的原則,依據教材和低年級語文教學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奇怪、嚴嚴實實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自讀自悟、小組合作、教師指導下讀懂課文。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并學習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據新課標要求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讀懂課文,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是通過對話來展示人物內心活動的,抓住對話來體會李四光的思考是層層深入的,李四光的問題是很有邏輯性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1、教法: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十分重要,據新課標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我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中。

2、說法: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中注重向學生滲透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法指導,整體把握、品詞析句、朗讀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調動學生積極性。

本著教重啟發(fā),學重思維感知的教學原則,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優(yōu)化教學過程。下面我以第一課時為例來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豐厚初讀,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huán)節(jié)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本,在與文本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本,做到不讀熟,不開講。隕等字音難點注意引導學生在語境中整體認讀。新課標中第二學段目標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對于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這是存在一定難度的,也是需要我們在平時扎扎實實訓練的。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講了什么?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比較繁瑣和片面,此時我將逐步引導學生概括:主要人物是誰、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這樣,學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時也提高了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七

在這個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春天,我?guī)е环菪老?、一份期待、一份激動、一份……的心情,走進了美麗的石巖中心小學,和這里三(4)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朱熹寫的古詩《春日》。更讓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兩位領導和教學處陳主任,還有莊老師等一起和孩子們走進《春日》。不管教的成功與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教學這首古詩,如果僅僅停留在“解釋”上,肯定枯燥乏味、了無生趣??紤]到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有許多地方值得細細玩味、反復品嘗,我就想:何不在學生已能讀得字正腔圓、有滋有味的前提下,開啟他們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先對詩人寫詩時的心情作一番大膽的猜測,然后再細讀推敲古詩中的每一個字詞,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證據,小組交流后,再全班反饋,并在反饋的過程中,結合感情朗讀呢?我還從有關資料中發(fā)現《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贊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于是,我就想,我要讓學生通過這首詩的學習,知道不僅僅是詩人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春光無限好!享受讀書的樂趣,書中滋味長!我和孩子們也應該是在享受春日,從詩句中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學了這首詩,我們肯定也會有所啟發(fā)。

基于自己這樣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制定了以下的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fā)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我還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步驟:

1、讀春:從我們以前學過的詞語、詩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積累。

2、詠春:從朱熹的《春日》中享受萬紫千紅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悅。

3、惜春:從春的喜悅中感悟春光雖美,韶華易逝,激勵孩子們求知。

4、繪春:將春情化為詩情,將詩情化為畫意,描繪春天,贊美春天。

教學設計的敲定是在前一天晚上,我剛接手三(4)班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學生的學情,對于小組討論的成功與否我也沒有把握。但我自信我能夠駕馭課堂。

帶著這份自信,更帶著一份期望,我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這一課??紤]孩子們,可能平時對課外語文知識的積累比較少,因此,課前,我準備了些有關春天的好詞佳句,讓他們課前讀讀,即增加積累又營造了一種“春的氣息”。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課的老師馬上就找到了癥結所在:

其次,讀的不夠,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教師亦沒有和學生一起親近文本,導致后面的討論成了空中樓閣,學生亦是霧里看花,沒了興致。

第三,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fā)揮,一開始教師就對學生不信任,覺得他們想不出什么有關春的詞語,詩句,于是自作主張,提供一些美詞佳句讓學生讀,結果學生讀得不熱情。整個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分析學生學情,正如陳主任所說“好像是上給聽課老師看的”。結果連“底”都沒保住。

本來應是領著學生走進春天,結果卻是領著聽課老師到泗水河畔,走馬觀花了一下,學生卻還在春外!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八

《倔強的貝多芬》選自科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是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一次音樂會上,不堪忍受貴族的侮辱而憤然離開演奏現場的故事,生動形象而又鮮明深刻的表現了貝多芬自尊、倔強、高傲的性格。

設計理念: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有了一些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因此我設計的這節(jié)課盡量讓學生表達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在技法上按照《語文課程標準》對中段教學的要求,同時根據教材的特點,確立以抓住關鍵詞、重點段進行情感體驗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體驗,在讀中理解人物的心理和品質。

根據本單元以“自尊、自強”為訓練主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教學的要求,以及三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我確定了三維目標和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倔強、怒不可遏”等詞語的意思。繼續(xù)培養(yǎng)默讀的習慣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用情境去渲染課堂,抓住學生思維,順勢引導,通過自讀自悟,合作交流升華故事所要傳遞的情感體驗。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做人應該有尊嚴的道理。感受和理解“樂圣”貝多芬面對權貴自尊自愛的品質。

4、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讀中感知、感受。

5、教學難點:感受和理解“樂圣”貝多芬面對權貴自尊自愛的品質。

根據小學生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課教學的要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組織課堂教學,引領學生在自主的、愉快的、輕松的氛圍中吸取知識。同時,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形象、醒目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與文本巧妙的融合,同時,帶領學生借助多媒體手段,品析重點詞句和段落,完成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小聲讀、默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促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感受、感悟文本所要傳遞的情感體驗,最后升華情感,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動手圈、勾、畫、寫,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第一環(huán)節(jié):用多音字“強”導入。

問學生你們認識嗎?誰能給它組個詞語?用“倔強”來說一句話。從而引出倔強的貝多芬。(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倔強”一詞的讀音。)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感知、感受。

首先,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小聲讀課文,做到不丟字、不添字,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然后教師出示一些詞語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

(意圖:根據課標對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鼓勵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字或詞使用工具書來查找。培養(yǎng)使用工具書來閱讀的習慣和能力。一旦習慣養(yǎng)成,學生就不會漫無目的的讀文章,而會有目的去品讀,獨立閱讀的能力也會漸漸的養(yǎng)成。)

學生分段讀文,(讀一段,說說段意)課件出示:受到邀請,動情彈奏,遭到侮辱,憤然離去。讓學生抓住幾個重點詞連成一句話,說課文內容。

第三環(huán)節(jié):直接切入重點,深讀感悟、生情。

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處理以下教學任務:

1、指導學生在《月光曲》的渲染中,朗讀第三自然段。

意圖:播放音樂《月光曲》,讓學生在壁上雙目,在欣賞配樂朗讀中感受音樂會的美好氛圍,體會貝多芬的高超的演奏技巧,為理解下文中伯爵的大聲喧嘩和親王的訓斥職責這一無禮之舉,設計了反差對比。

2、教師課件出示填空題,以此加深學生對本段的印象,達到背誦的目的。

3、再悟課文第4段,體會貝多芬的倔強。

讓學生默讀此段,用波浪線畫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成果。選出代表匯報交流。在匯報時,教師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內容,讓學生們指出貝多芬是怎樣說的,指導朗讀貝多芬說兩句話。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和兩句話中的重點詞語。通過反復品讀,體會人物語氣。

意圖:學生在暢談自己的見解時,自然而然的升華了情感。體會到了貝多芬在面對有權有勢的貴族的無禮和侮辱時,并沒有妥協(xié),而是勇敢的站起來,用自己剛強不屈的言行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充分體現了他自尊、自愛的性格。這時教師板書:伯爵親王無禮侮辱維護尊嚴此時此刻學生情感與文中人物的情感融合,達到情感共鳴。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

說一說,自己再生活中遇到過不被別人尊重的事情嗎?你是怎樣做的?

意圖:讓學生懂得做人一定要有尊嚴,要具備和貝多芬一樣的“自尊、自愛”的品質。

第五環(huán)節(jié):總結。

學生自我評價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不足。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九

《燕子專列》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愛護周圍環(huán)境為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有一年春天,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當地氣溫驟降,饑寒交迫的燕子面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并用帶有空調的列車將它們送到溫暖的地方。這個故事很感人,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吁人們要保護動物。

依據年段目標及本冊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懂課文內容,領悟文章主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增強愛護動物的意識。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huán)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難點:

領會描寫惡劣氣候和環(huán)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二、說教法

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在教學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提問導入、品讀感悟、朗讀指導、創(chuàng)設情景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本課,我引導學生運用了以下學習方法:品讀感悟、自主學習、情感體驗、情境想象。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以“愛”的情感為主線,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喜愛之情;

(二)、初讀悟文,體會憐愛之情;

(三)、層層研讀,感悟關愛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華博愛之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喜愛之情

新課開始,我和孩子們談話交流對燕子這種候鳥的了解,然后創(chuàng)設情景:孩子們,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類的朋友。它們帶來了春的氣息,帶來了靈動的天空,為大自然劃上了一道美麗的音符。學生背誦第一課《燕子》。學生情感被充分激發(fā)后,我及時談話導航:“同學們,多可愛的小燕子?。∧銈兿矚g嗎?今天我們就來走近它們?!弊匀灰胄抡n。

然后我以“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為什么還要用專列送呢?”這個問題為突破口,為學生走進文本確立探究的方向。

(二)、初讀悟文,體會憐愛之情;

我首先讓孩子們領會課文的大致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初步感知文意后,再思考: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為什么還要用專列送呢?孩子們能很快找到“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边@一句。品讀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氣溫驟降、長途跋涉、饑寒交迫、瀕臨死亡”等詞語進行探究。如談到“長途跋涉”時,我先讓孩子們想象燕子都會飛過哪些地方,然后告訴孩子們:“每年三月份,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要飛五千多公里才能到達目的地,這一路上,它們飛過城市,飛過大海,飛過沙漠,飛過高山,每天都要飛一百多公里,此時此刻的燕子是多么的疲勞?!蓖ㄟ^對這些重點詞語的探究和交流,讓學生深刻感受燕子冷、餓、累的艱難處境和瀕臨死亡的那份可憐與無助。

我再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想象瀕臨死亡的小燕子會對人們說些什么?學生動情的進入角色,從而產生對燕子的同情,憐愛之心。在學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時,我再加以朗讀指導,讀出焦急、擔心的心情。

(三)層層研讀,感悟關愛之情

居民、貝蒂)政府、居民和貝蒂救助燕子三個不同層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孩子們先交流誰對燕子的關愛,我就引導研讀相關的段落,然后加以點撥和朗讀指導。

(1)在感悟政府愛心的時候,我圍繞“呼吁”這個重點詞語,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你是瑞士電視臺的主持人或電臺的播音員,你準備怎樣播報這條新聞?讓學生模擬當一回播音員,并給以簡單的提示,讓他們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體驗政府對燕子的關愛之情。

(2)在感悟居民的愛心時,重點體會和想象這句話的含義: “聽到消息后,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嚴寒,頂著漫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蔽蚁瘸鍪咎羁兆尯⒆觽兲?,再交流從所填這幾個詞語中能體會到什么?在對重點詞語的體會中感悟文本。

當孩子們說到“紛紛”時,都能體會到拯救救助燕子的人很多,我順勢引導:都有哪些人呢?孩子們會想到有老人、年輕人、小孩、政府官員們、警察等不同年齡不同職務的人。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便引讀:

聽到消息后,老人們不顧自己年老體弱,他們冒著——

年輕人更是沖在前頭,他們冒著——

孩子們也不甘示弱,他們冒著——

不同年齡不同職務的人,都紛紛走出家門,他們冒著—

這一次次的引讀、接讀,在這一浪高過一浪的讀書聲中,孩子們能夠想象到瑞士居民不顧天氣的寒冷和環(huán)境的惡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動中,感受到了瑞士人民的博大愛心,從而激發(fā)孩子對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提升文本所蘊涵的人文精神。

(3)在感悟貝蒂的愛心時, “一個叫貝蒂的小姑娘,聽到廣播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在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里,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p>

我抓住“一點也不在乎”這個詞不放手, 從“不在乎”感受內心的“在乎”。

我以“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進行了訓練。孩子們可能會填不在乎“天氣的寒冷、路途的危險、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饑餓、疲勞”等,不論孩子們體會到了哪一個層面,只要言之有理,我都會給孩子充分的肯定,尊重每個人獨特的感受。

我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孩子們觀察貝蒂跪著,捧著,呼著熱氣的動作和表情,想象她會對小燕子說些什么?通過孩子們的想象,一個鮮活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小貝蒂多么珍惜手上的小生命啊,此時讓孩子們帶著這份感動,再次深情朗讀。

從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救助,這一切都讓我們感覺到了瑞士人民對燕子的——愛!

以上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始終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創(chuàng)設情境,在文本的留白處,開啟學生思維,發(fā)揮想象。體現了“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理解、感受、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將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語言的表達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四)拓展延伸,升華博愛之情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愛心編織了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關于人和動物之間感人的故事,我也帶來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這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為保護動物做些什么?讓孩子們暢所欲言,在敘述和傾聽中進一步增強保護動物、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將深深觸動學生心靈,在他們的心底鉻下了一個字,那就是——“愛”。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達到簡明形象,以愛表現文章的重點內容,突出愛這一中心,給孩子們留下鮮明的印象,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十

各位尊敬的專家、評委們:

本節(jié)課的設計其來有二:一是結合我校的《加強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自讀自悟能力》,第二,本課位于第一單元,學生已經學過,所以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定位在上一節(jié)“大閱讀課”上,而這正是符合課標要求,加強學生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在課內得法,課外受益。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我國著名兒童作家金波爺爺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詩,文章語言優(yōu)美,但蘊涵的道理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當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韻深深吸引,越讀越喜歡,盡管知道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師執(zhí)教過,自己的教學構思很難超越他們,但因喜歡還是選擇這篇課文作為自己閱讀課的文本。

1.在讀中品詞品句,感受葉和樹的和諧美。

2.在讀后片段仿寫,體驗讀和寫的和諧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币虼?,課堂上除了讓學生美讀課文,還欣賞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類似的美文,通過朗讀體會到文章的美,努力實踐以學生的“美文朗讀”替換教師的“繁講冗析”,用師生間充滿靈性的朗讀、對話營造詩情新課堂,讓學生樂學愿學。針對教材,針對目標,這堂課的教學我們從三個版塊推進:

版塊一:賞讀舊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是離不開詩意的學習氛圍的,因此,開課伊始,我說:“同學們,金波爺爺最喜歡小朋友了,這一輩子為我們寫了很多優(yōu)美的詩歌,編寫了好多好多好聽的童話故事,其實,同學們也讀過金波爺爺的文章,就是我們學過的《做一片美的葉子》就讓我們再次來贊美這片美的葉子吧。”當金波畫面出現,當學生身置此景,話語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門似春之柴扉,輕輕洞開。

接下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讓學生圍繞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句子反復品讀,用自己小小的心靈去感受文字背后深邃的意境。在這里攫取一小片段與大家分享:

當學生找出這句話時,我通過課件展示葉在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形態(tài),比如“肥美”、“嫩綠”、“飄零”,然后把文本的這段話變?yōu)樨Q行,成為了詩的格式。色彩鮮明的畫面、與書本不同的句型,都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喚起孩子們內心對美的向往和追求。

版塊二:品讀新文,陶情冶性。

當學生閱讀的欲望完全被調動起,我及時推薦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葉子》系列散文詩中的另一篇文章《綠葉》,讓孩子們運用剛才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此時,當學生“零距離”觸摸、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閱讀轉化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末尾,當學生充分品讀后,在樹葉的片片繁茂中,我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美的葉子,班集體、學校、家鄉(xiāng)、祖國就是一棵美的大樹,就讓我們努力去做一片美的葉子吧?!?/p>

版塊三: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品讀完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能按照課文第一部分仿寫一段話,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仿寫中感受文字的美,體會文章的內涵。

說說自己的幾點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闡述的,是自己和學校同事在這半個月來研究這節(jié)課,在研究信息技術如何有效地與學科整合的痛并快樂著的蟬蛻過程。

正如開始所說,文章語言優(yōu)美,但蘊涵的道理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那么,如何讓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從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內涵,在大家的共同學習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內涵:

1、“整合”中的“整”,有“調整”、“重整”、“整治”、“整改”等豐富內涵。

2、“整合”的目的和意義不僅是為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工具功能,而是賦予了新的教育意義。

3、通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整合”,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基于這樣的認識,反思之前的教學設計,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教師在牽引學生,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景中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探究。當初的設計意圖,就是想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詩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意韻,感悟文章的內涵,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該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與優(yōu)化課堂教學相結合。

于是,有了現在呈現給大家的這節(jié)課。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十一

指名讀生字、新詞,進一步鞏固生字和詞語。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圍著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著巨石捉迷藏的。

a、請大家各自輕聲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b、教師板畫石頭(或實物投影儀顯示課文插圖,或電腦多媒體課件顯示巨石),討論:

a)這是塊怎樣的石頭?(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們是怎樣圍著石頭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電腦多媒體課件的話,繼續(xù)演示李四光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導學生根據內容描述。

c、小伙伴們轉來轉去找不到李四光,咦,這是為什么?(石頭大,便于躲藏這也是原因之一)

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怎么答的?李四光又會怎么想?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

同桌讀、演后挑選學生上臺表演。

表演結束后教師問李四光扮演者:聽了老師的回答,你的疑問解決了嗎?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后來這個疑團有沒有解開,怎么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后兩自然段。(讀后討論)

a、李四光怎么解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之來歷這一謎團的?引導學生認識以下要點:

a)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二十多年;

b)長大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鄉(xiāng)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于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b、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fā)現了什么重大成果?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請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總結鼓勵:

孤零零的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fā)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fā)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大價值。愿我們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們從小就善于發(fā)現問題,勇于探索,最后為他們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回去找這方面材料。

2、朗讀課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十二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2.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3.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統(tǒng)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巫老師采取引導法,以課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孔子會拜老子為師呢?”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從而實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巫老師的這一節(jié)《孔子拜師》第二課時的課堂結構是:復習生字詞——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升華。

1.復習生字詞。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2.質疑導向。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到課文主要講了孔子拜老子為師的事。巫老師就此引導學生質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學問的,為什么孔子會拜老子為師呢?”

3.探究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里有自由朗讀后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根據提出的問題,巫老師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進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師又引導學生反復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巫老師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巫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版書,版書設計做到簡潔明了,并及時出示下列重點詞句:如(1)“風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通過合作探究突破難點,即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巫老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請用謙虛的語氣讀出孔子與老子的對話等。

4.學習升華。經過學生的探究體驗,最后巫老師還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導學生要做一個謙虛好學的人。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說學情篇十三

《小蝴蝶花》是“二期課改”第五冊中的一篇教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得是小蝴蝶花經歷了從驕傲到自餒的感情變化,最后找到了心理平衡,能正確地看待自己了。故事主要是通過小蝴蝶花的心理變化展開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結構相當清楚、完整。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使小蝴蝶花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本學期從這一課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學會提問”的練習,重在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初步培養(yǎng)提問習慣,知道閱讀課文要邊讀邊思考。

我班的學生活潑開朗,尤其是部分學生喜歡看課外書籍,樂于了解課文之外的有關知識,而且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他們也能將所學所知運用到課堂中來。其次在2年的小班化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同學們也能夠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個別學生膽小、學習的主動性不夠等現象。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中的八個生字和詞語。

2.能理解“萬紫千紅”“自餒”等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學會讀句子,抓住關鍵詞語,提出問題,并嘗試著解決問題。

5.能體會小蝴蝶花心情變化和心情變化的原因。

6.體會“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為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1) 難生能對小蝴蝶花說出自己的感想。

(2)學有余力的學生能結合自己談談感受。

注:重點、難點:

1.學生能體會到小蝴蝶花情感變化過程和心情變化的原因。

2.能學會讀句子,抓住關鍵詞語,提出問題。

3.能體會“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為自己

的短處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學生能掌握八個生字和詞語。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發(fā)現,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想象。

3.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理解“萬紫千紅”、“自餒”的意思。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用“讀一讀、劃一劃、想一想、說一說”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小蝴蝶花由高興、驕傲、到自餒、最后慢慢平靜的情感變化過程及情感變化的原因。

5.在課文的品讀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讀句子,抓住關鍵詞語,提出問題。

6.通過全文的學習,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能體會“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為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科文中小蝴蝶花心情變化及心情變化原因的理解,讓學生能體會“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為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2.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和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

新課程標準這樣定義語文的課程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币虼?,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由此看來,我們的教學必須體現人文精神,即:關注人的價值、張揚人的個性、提升人的精神,這樣,才能真正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教育要站在高處,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義為核心,延伸到知識、道德、審美各個方面,“喚醒”人格,努力使學生——“獨立的人”趨向完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能吸引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在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是教師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師要抓住機會,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的一切外部條件,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他們一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信息,引導學生運用已知去吸收、同化信息,構建嶄新的認知結構,啟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信息的輸出、傳遞活動中,把學習語文過程真正變?yōu)榇偈箤W生主動發(fā)展的過程。因此,我在課之初,就利用小蝴蝶花的圖片,讓學生來感受,這是激發(fā)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huán)境條件和動力源。

葉圣陶先生說過:“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徹?!币虼?,學習一篇文章,首要的任務是讓學生自由地讀,整體感悟文章的線索,領悟作者的情感。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說、自知其義”的效果。文章的思想感情滲透在字里行間之中,讓學生真正理解,系統(tǒng)領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點是通過精讀課文。此時的語段品讀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親近課文,和作者對話。讓學生在讀書中生疑在讀書中求解,在讀書中品味,在讀書中生情,進而形成了獨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進行讀的練習。讀是實踐,又是訓練;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體驗,好書不讀不知其妙,讀是學習語文的根本方法,是閱讀教學的主旋律。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問題開始?!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

閱讀中的質疑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思維過程。因此,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非常重要。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睂W生能自己質疑提問,說明學生進入了自主學習狀態(tài)。為了使學生能夠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我在課堂中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提問,讓學生學著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培養(yǎng)獨立思考、商討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展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生發(fā)現、質疑思辨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自主 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學生受知識局限,不知道如何發(fā)現,怎樣質疑。為了避免學生提出的問題偏離主題,教師應為學生指點發(fā)現的途徑,教給質疑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教師之教,在于教授其學習方法,學生之學,亦在于學會學習方法。教方法,是向學生傳授領會知識的學習方法、鞏固知識的記憶方法和運用知識的操作方法。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門路和程序。大膽地把文章放給學生,采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方法。首先學生自主初讀文章,接著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地深入學習文章,教師提供學習小目標,是為學生在選擇學習方法、時間的調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礎上,提供了學習導向,保證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提高學習效率。教學中,我?guī)ьI著學生進行了第一、二節(jié)的學習,并在學習中逐一揭示了學習方法,接著對學習方法進行小結,最后大膽地將課文教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我所給的提示,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堂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在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后,這樣能讓他們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課文中的結尾是言雖盡而意無窮,留給學生無限寬廣的空間去遐想。這些藝術的空白為學生的想像,創(chuàng)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只要我們稍加啟發(fā)、引導,就能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把學生引進思維的王國。文章出于表達的需要常留有“空白”,在閱讀教學中,我利用“空白”,讓學生憑借語境展開想像,進行補充,以發(fā)展學生的想像能力。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談談體會。

板書是教學方案的濃縮,同時也是課文整體內容、文章意旨的濃縮。恰當地展示與利用板書,對培養(yǎng)整體把握能力十分有用。從突出全篇內容出發(fā),把握整體結構,把各部分重點內容進行點睛式的板書,既利于學生把握各部分內容的整體,又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又體現了小蝴蝶花心理變化過程,條理清晰,便于加深印象,最好點明文章的主旨。

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貫注著人文精神,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教師與作品在人文意義上的對話,教師只是“導演”,他要使三者的感情相互交流、碰撞、激發(fā),從而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妙的境界——語文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