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23:49:35 頁碼:13
最新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模板13篇)
2023-11-10 23:49:35    小編:zdfb

總結是對個人成長和進步的一種必要手段。梳理思路是寫總結的關鍵,要有清晰的主線和分支。如果你想了解一些運動比賽的技巧和策略,以下的資料可能會給你一些幫助。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一

化學,是九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一門課程,也是每一位化學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學生能否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且感興趣,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我們必須絞盡腦汁設計好每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化學,去體味化學知識。

化學,雖屬理科,但又是理科中的文科。許多基本概念、理論以及化學用語都需要記憶,這些知識是為今后學習化學打基礎的,若不熟練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繼續(xù)學習化學,嚴重者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其實,讓學生學習化學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我認為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老師要加強實驗教學力度,既要精心準備教師演示實驗,又要組織學生參加分組實驗,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對化學知識點也得到很好的掌握,學生這樣學到的東西比你在課堂上花大力氣照本宣科地講解實驗強百倍。被動地接受知識,對優(yōu)秀生來說也不一定根深蒂固,何況學困生呢?現(xiàn)在,正在進行新課程改革,就是要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合作,來達到成績共同提高的目的,化學分組實驗操作就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例如,講解“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內容時,我先備好導學案,采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分組實驗,要求每組成員對每個探究步驟進行認真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通過自己動手和觀察,學生明白了蠟燭燃燒時的火焰分層以及哪一層溫度最高,也深刻記住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為今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日常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因受實驗器材限制或藥品等原因,并不是每個實驗都能演示成功或學生能分組實驗,遇到這種情況,我原則上是能做到哪里就做到哪里,絕不放過每一個操作,也許就這個操作,也許就在這一瞬間,他能看到的現(xiàn)象也許就會深深地烙印在腦海里。對于失敗的或不能演示的操作,我也要千方百計地借助課件進行演示。例如,在講解“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的實驗時,明知演示實驗不能成功,但我不放棄,起碼學生看到現(xiàn)象能知道紅磷燃燒會產(chǎn)生大量白煙,這絕非同死記硬背效果一樣。為什么集氣瓶中的水不能上升約五分之一?然后通過課件演示,分析了我失敗的原因,學生對這節(jié)課內容也得到牢固掌握。

可見,實驗教學非常重要,它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化學教學過程中,對有些知識點難免枯燥無味,內容多,難記憶,可又是重點,我們不妨巧設記憶,使其趣味性,讓學生容易記住,這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也提高課堂效益,何樂而不為呢?譬如,空氣里成分按體積計算可這樣巧記,氮七八,氧二一,零點九四是稀氣;還有零點零三,二氧化碳和雜氣;體積分數(shù)需記清,莫與質量混一起。又如在地殼中排在前八位的元素順序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氫,學生不易記住,我用一句生動詼諧的語言表示出來,養(yǎng)(氧)、閨(硅)、女(鋁)、貼(鐵)、給(鈣)、哪(鈉)、家(鉀)、美(鎂)、金(氫),能使學生在歡笑聲中記住地殼中排在前八位元素名稱。

用簡潔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可把枯燥的知識變成形象生動的語言,讓學生去巧記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內容多的知識點特別適用,例如讓學生識記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可謂難上加難,而且容易混淆,不如給學生編口訣,即一價鉀鈉氯氫銀,還有硝酸、氫氧和銨根;二價氧鈣鋇鎂鋅,還有硫酸、碳酸根;三鋁四硅五氮磷,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正負價,要分清,莫忘單質價為零。通過背誦口訣,再多做練習,學生肯定會把最基本的化合價記準。

類似的例子很多,在此不一一例舉。

這只是我在教學中所想到的一面,提高教學方法的方式還有很多,但只要我們肯去教學反思,去琢磨其中的奧秘,提高學生的成績指日可待。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二

反思有以下幾點:

備課是教師課前所作的準備工作。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它既有明確的意義又有大致的范圍,因此上課前教師(尤其對新教師而言)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梢酝ㄟ^認真?zhèn)湔n來了解教學大綱、熟悉教材、收集和組織材料,更應從備課活動中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減少教學時的不確定感,找到一個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教學質量就會顯著提高。

在我第一年的教學中,我更多的是從教材、教參出發(fā)來進行備課,很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在教學中時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當我自認為講解分析清楚的時候,學生卻不知所云、鴉雀無聲;當我自認為內容簡單、不必強調時,學生卻常在此出現(xiàn)錯誤;當我自認為學生在考試中能取得較好成績的時候,學生的成績卻讓我慘不忍睹。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級實行了分層教學,將學生分成快、慢班兩部分。但在第一年的教學中我錯誤地認為化學學科在初三年級是起始科目、任何學生都沒有基礎;因此對快、慢班的學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學上也采用了相同的進度。這樣一來逐漸磨滅了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本已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較差的他們對新學科的學習更加失去了興趣。

經(jīng)過反思,我在第二年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備課環(huán)節(jié)更注重“備學生”。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更缺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他們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師直接的講解。這一點與正在實施的“二期課改”中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目標是背道而馳的。要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就得先讓他們學會主動思考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的陳述更少了、提問更多了,學生思考與回答問題的.機會也就越多了。讓學生在不經(jīng)意中樹立這種觀念——想知道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師的講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對于后進生,我將教學要求適當降低、教學進度適當減緩、課后作業(yè)量適當減少,讓他們覺得這門課程并不難學、并能保持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我也始終堅信——我們的后進生是“一桶金”。

兩年初三教學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與同事間的合作、特別是帶教老師的悉心指導。新教師接受新信息、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可能要優(yōu)于老教師,但缺乏教學經(jīng)驗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若在教學活動只沒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會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要多走很多彎路。

我的帶教老師——劉榮權老師——從帶教我的第一天起,就毫無保留的將他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資源與我分享。在互相聽課、評課活動中,劉老師更是不斷地為我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在“二期課改”背景下,從備課到上課等許多環(huán)節(jié)都與過去傳統(tǒng)的方法有所不同,但過去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對我的影響又十分深刻,以致在課堂教學中時常出現(xiàn)“新教師、老教法”的局面。因此,劉老師每次聽課后給予我開導,為我所上內的容進行了重新設計和策劃,并主動給我上示范課。在這一次次的聽課、評課活動中,我潛移默化的轉變了過去的一些觀念,對正在進行的“二期課改”有了新的認識。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三

化學中考分數(shù)為70分,比起其他學科來說,比例偏低了,所以現(xiàn)在的學生非常不重視化學,覺得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表現(xiàn)出的問題是學生積極性不高,有輕視的傾向。在加上化學是文理綜合較強的學科,有性質、反應規(guī)律、化學用語、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內容需要記憶,且化學用語、分子、原子等內容的學習又是難點,不易較快的掌握。面對此情,我感覺到壓力好大。為提高中考成績,必須想辦法,經(jīng)過認真反思,決定在復習中從以下以幾點入手:

一、曉知以理,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

二、復習中扎扎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

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系,因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jié)過關。由于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盡量降低落后面。那種為了留更多的復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三、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平時教學與復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近幾年化學試題中出現(xiàn)科學探究內容,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huán)境為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四、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近年試題涉及環(huán)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技知識,盡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四

興趣是建立在需要基礎上,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認知和活動傾向。心理學和教學實踐都表明,就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懸殊,而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沒有興趣學生就沒有認知的傾向,失去了求知的原動力。初中學生正處于興趣廣泛、求知欲旺盛的時期。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對于我們教學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以下是本人幾年來在化學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共勉,但愿能拋磚引玉。

“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節(jié)化學課,對培養(yǎng)今后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尤為重要。初中學生第一次上化學課,總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們想要上好第一節(jié)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要設置許多問題“催化”他們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們主動地學習。例如,緒言課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問:“什么是化學?”學生面面相覷,不能回答。老師再問:“氫氣球為什么能飛?”“如果改用口吹的氣球,它能不能飛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用口吹的氣球不能飛?!睂τ谶@些疑問,老師可不作答,既而還可以再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熱天時食物為什么會腐爛?”“鐵為什么會生銹?”“煤氣為什么會致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過多可以用什么藥治療?”等等。恰當?shù)脑O置“問題”,在學生面前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chǎn)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永不滿足。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動有趣的實驗是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對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本身對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他們早已枯燥了書本的理論知識,迫切想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應運時,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認真做好課本上的第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同時,要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例如:在第一節(jié)課是可以先避開書本,做幾個趣味性很強的實驗“燒不壞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點燈”等等,讓學生睜大好奇的雙眼,然后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對化學課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另外,課后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就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思考,去鉆研,有利于提拔化學拔尖人才。

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人有關,衣食住用樣樣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結合,時時給化學提供實用的機會。例如,在緒言部分講到銅綠時,可以讓學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沒有這種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銅為什么會生成銅綠?什么條件下容易生成銅綠?它與銅是同一種物質嗎?加熱它看看有什么現(xiàn)象?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有,講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氫氣的有關知識時可以和地球的“溫室效應”、“酸雨”和剛剛發(fā)射成功的“神舟五號”飛船結合起來,引導他們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他們體會化學知識的無所不在和化學知識的實用性。

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對于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輕松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和鞏固許多化學知識?;瘜W興趣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學魔術”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點燈”等等;“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酸雨的形成”、“溫室效應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學”、“化學故事”等等;“化學課外活動”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工廠或生活小區(qū)讓他們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化學;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化學晚會”設計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相聲、魔術、小品、謎語和笑話等等。

初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溶液的計算等。一個學生即使興趣較高,一旦幾次被難倒,興趣也會大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很重要,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不要求學生一天就把它記完,可采取分批分段記憶,日積月累,量變到質變?;瘜W方程式的書寫教給他們“四步走”:一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二配,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三注,注明反應條件及符號;四查,最后檢查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正確不正確。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酸堿鹽熔解性編成口訣幫他們識記。對于溶液的計算,重點授以方法,讓他們多練,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公式、規(guī)律,對于零碎的化學知識,教師幫助總結。這樣有助于學生記憶及掌握,不至于使學生感到為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

總之,興趣是第一位老師,在化學教學中,應積極采用各種有效的適應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學好化學。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五

在前幾節(jié)的學習中,學生一步步地補引入了微觀世界,已經(jīng)初步建立起對具體粒子的.認識,但在同位素的學習中,出現(xiàn)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本節(jié)內容中還要進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從分析具體的物質組成出發(fā),使學生知道不同物質里可以含有相同種類的原子,然后再指出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shù)。然后再結合同位素的意義去理解相同種類的原子屬同種元素,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應該會更順理成章些。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六

化學教學要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滿足不一樣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地學習,掌握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構成用心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1、尊重和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指導學生自主選取課程模塊。

高中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具有不一樣的發(fā)展?jié)撃堋T诮虒W中要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教學資料、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式過于統(tǒng)一的傾向,要關注和尊重不一樣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他們帶給適合于自我發(fā)展的化學課程。

高中化學課程為學生帶給了多樣化的課程模塊,給學生的學習以較大的選取空間。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挖掘各自的潛能,制訂各自的化學學習計劃,自主選取化學課程模塊;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已有的化學知識水平、潛力發(fā)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對學生選取學習課程模塊和安排學習順序給予指導。

2、把握不一樣課程模塊的特點,合理選取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忙學生構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潛力。

高中化學課程是由若干模塊組合構建的,教師應注意領會每個課程模塊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價值,把握課程模塊的資料特點,思考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具體的教學條件,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化學1、化學2課程模塊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為全體高中生開設的必修課程,旨在幫忙學生構成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也為學生學習其他化學課程模塊打下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初中化學課程的銜接,在教學資料的處理上注重整體性,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質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強化學與生活、社會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用心參與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講解時應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己有的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經(jīng)驗與知識,盡可能透過化學實驗或引用實驗事實幫忙學生理解。同時還要利用各種模型、圖表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3、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作為一名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創(chuàng)設一個適宜的情境,在教學工作中竭力提倡創(chuàng)新,善于理解學生新的合理化的推薦,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我的想象和潛力,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習慣與膽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guī)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知化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才可能產(chǎn)生創(chuàng)新欲望。教師能夠集色、態(tài)、味、光、聲于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鈉與水反應、噴泉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wěn)定的認識傾向,還應激發(fā)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方才起著持久、穩(wěn)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如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lián)系實際,講解化學在尖端科技工農業(yè)生產(chǎn)、環(huán)境保護、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講述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侯德榜制堿法等化學史激發(fā)學生為祖國富強而發(fā)奮學習的社會性動機等。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在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學學科特征,更好地發(fā)揮實驗的教育功能。

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潛力,我覺得利用學校現(xiàn)有的實驗條件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尤為重要,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瘜W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幫忙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

實驗教學要求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性學力,兼顧創(chuàng)造性學力的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喜歡化、贊賞化學的個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學生實驗和研究性課題。多開展一些搞笑的小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化學實驗的教學和活動形式務必更多樣和多元化,化學實驗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潛力,更好幫忙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除上述之外,我覺得還能夠發(fā)揮活動課和化學史教育的作用。開展課外化學實驗和家庭化學實驗活動,都有助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實驗潛力。

5、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實際,拓寬學生的視野。

化學科學與生產(chǎn)、生活以及科技的發(fā)展有著密切聯(lián)系,對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高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幫忙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綜合運用化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

例如,“化學與生活”模塊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為線索,介紹化學知識及其應用。在教學中要聯(lián)系化學在健康、環(huán)境、材料等方面的應用,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透過調查、討論、咨詢等多種方式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理解和處理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又如,“化學與技術”模塊以資源利用、材料制造、工農業(yè)生產(chǎn)中的化學問題為線索,介紹化學知識及其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程資料,充分利用當?shù)馗鞣N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討論、觀看影像、聽報告等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實際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認識生產(chǎn)、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技術問題。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七

化學是學生初中學習的主要科目之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需要記憶的化學知識較多,很難對化學學習產(chǎn)生興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到化學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重視教學的導入階段,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集中精力學習。本文主要針對初中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實踐問題展開討論,從初中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現(xiàn)狀入手,對初中化學多媒體教學的反思對策進行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初中教學體制逐漸向現(xiàn)代信息化轉變。化學是初三年級的一門重要學科。在初中的化學教材中,含有較多抽象的知識、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比如微觀粒子的運動、濃硫酸、濃鹽酸稀釋等。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加強對于多媒體的運用,改變化學學科的教學方式,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多媒體教學模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的效率,使課堂教學效果更明顯。但目前,多媒體教學的運用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如何解決多媒體教學中的困難是現(xiàn)階段備受關注的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中的形式主義比較嚴重。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化學的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的參與度比較忽視,在這種教學的模式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fā)散,學生學習的過程比較機械化,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于多媒體的運用都是為了應付學校的要求,這也就使得多媒體的運用比較形式化,多媒體的作用得不到體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果。(二)阻礙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溝通是促進教學效率提升的最直接的方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使得學生能夠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同時還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但在現(xiàn)階段初中化學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過程過分地依賴多媒體,教師將課件在多媒體中播放,在課堂中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通過多媒體在進行學習,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較少,不僅影響了教師教學的效率,還增強了師生之間的緊張氣氛,使得學生逐漸對化學的學習失去興趣。

(一)加強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促進多媒體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由于知識的復雜性,很多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不夠全面,這也是多媒體教學模式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將多媒體教學的作用最大化地展現(xiàn)出來,教師應該加強對于多媒體教學的研究,進而能夠掌握科學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最終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靈活掌握多媒體的運用,使得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抽象的化學知識具體化。以化學實驗教學為例,在初中的化學實驗學習中,有很多的危險性的實驗,比如濃硫酸稀釋。在學習這類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給學生演示實驗的過程,使學生既能夠學習到知識,又不會對學生的安全造成危害。(二)在化學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促進多媒體教學模式的順利進行。在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要適時、適度。其中適時就是教師要掌握運用多媒體的時間,進而能夠將多媒體的作用最大化地展現(xiàn)出來;而適度主要就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多媒體的使用進行控制,過多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比如在學習粒子的微觀組成的過程中,由于原子、分子等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將原子、分子甚至是離子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微觀粒子有更直觀的認識,進而加強學生的記憶,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結合運用,促進多媒體教學模式的順利進行。為了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多媒體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結合。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但凡事有利有弊,多媒體教學的過度運用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合理地對多媒體教學進行運用。利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另外,教師應該及時地對多媒體教學的過程進行反思,思考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揚長避短,促進多媒體教學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是學生化學學習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對于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并及時地對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進而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有序進行。同時,多媒體教學模式的運用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多媒體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全面地對多媒體教學進行了解,進而確保多媒體教學的順利進行。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八

:隨著新課程改革,小組合作式、互動式教學作為先進的教學方式逐漸吸引了教育者的眼球,并加以應用;而這種教學方式恰好是非常適合于初中化學教育的。初中化學教育教給學生的僅僅是一些基礎的知識,初中化學教育應側重激發(fā)中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他們把所學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在初中教育中,化學課程顯得比較特殊,特殊在于三年的初中教育中,化學課程僅占一年時間。這樣的安排,說明了化學這門學科的難度應該是高于其他學科的,這一年也是激發(fā)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興趣的關鍵時期。所以,初中這一年的化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應該如何去落實這一年的教育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論述。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倍覈铠喪降慕虒W往往會消磨掉學生的興趣。就算學生一開始對該學科有一定的興趣,在“老師教的不是學生而是考生”、以拿高分為目標的國內教育環(huán)境下,恐怕學生僅存的一點興趣也會消亡殆盡。我國目前對于這種教育現(xiàn)狀的確應該稍做改變,應從以獲得高分為目標轉變?yōu)橐约て饘W科興趣為目的的教學。為了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利于他們的長遠發(fā)展,為我國培育未來的國之棟梁,以興趣為目的的教學迫在眉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一開始就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序言中有鎂條燃燒的照片,但圖片已經(jīng)完全不能滿足現(xiàn)在的學生了;且鎂條燃燒的整個過程也不是一張圖片能完全展示出來的,教師用枯燥的語言形容鎂條燃燒時的場景,相信學生也不一定能感受到。此時教師就可以采取別的措施吸引學生的眼球,如現(xiàn)場燃燒一段鎂條。此時,學生不僅對“鎂”這種元素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更是讓他們體會到化學這門學科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實踐性,這便從化學的第一節(jié)課就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為今后的化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對于一門學科的興趣,還源于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甚至教授這門學科的教師。筆者就曾聽說過,有學生因為不喜歡某門學科的'教師,就放棄該門學科甚至厭惡該門學科;也曾聽說過,因為非常喜歡某門學科的教師,學生能在該門學科取得較為驚人的成績,這些都是鐵錚錚的事實。所以作為人民教師,應該首先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受學生歡迎,才能保證學生對該門學科的興趣,化學亦是如此。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與授課教師息息相關,教師應該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才能建立起理想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最終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學習方式。筆者在多次試驗后,證實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確是比較高效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優(yōu)勢在于以下幾個方面。(1)互動性。打破了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模式,實現(xiàn)了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相較于應試教育,教師生動的講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教師可以一改枯燥的講解式授課方式,多拋出問題,或者讓學生提出問題,促進大家思考。這樣的問答方式可以促進互動性;還可以讓某個小組在教師的協(xié)助下備課、講課,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互動性。(2)互助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可互相幫助,彌補互相的不足之處。這不僅僅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3)參與性。以往學生個體的學習,往往會敷衍了事,隨便抄抄別人的成果就算完成;但當以一個小組的名義進行學習時,學生心中就會有一種團隊的責任感,因此就不能隨意為之,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學生的參與度。(4)體驗性。當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自然而然也就保證了他們的體驗性。如學生都知道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會產(chǎn)生沉淀,以前只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和做實驗,可能坐在教室后排的學生根本沒辦法看到結果,對他們來說,這個實驗做了也和沒做差不多,僅僅停留于教師的說教和課本。但是,如果讓學生分小組去完成,那么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能清晰地看到整個實驗發(fā)生的過程。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有了對教材多方面的理解,有利于化學這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的教學。(5)探究性。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學習,化學教師還可以拋出問題,由小組成員一起解決問題;也可以由教師給出一個課題,學習小組自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究中發(fā)掘化學的奇妙之處。(6)自主性。在小組中,合作學習總是很容易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少了教師的“啰唆”,學生跟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一起學生就不會顯得畏縮,有問題敢大膽地提出;且沒有了教師張一張嘴便能得到的答案,學生更能獨立自主地思考、自發(fā)自主地學習,這在他們以后的化學學習生涯中也顯得尤為重要。將以上六點特征及其他的特點綜合在一起,使小組合作成為化學教學的必要手段。

世界是由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創(chuàng)造的?,F(xiàn)在整個世界都在呼吁創(chuàng)新性人才,這足以說明創(chuàng)新能力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1]。而化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從社會需求來看,其實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初中化學并不能對學生有過高的要求,畢竟初中生才剛剛接觸化學這一門學科。教師可以借此時機,充分利用化學學科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他們的思維,進而使他們逐漸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居里夫人曾說過:“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初中生涉世尚淺,對世界仍充滿好奇心,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初中生首次在課堂上接觸化學,必定有很多問題,也會有很多聽起來比較“低齡”的問題。此時也需要教師細心、耐心地講解,不要以消極的方式打擊學生的好奇心。只有保持學生的好奇心,他們才會、才敢在學習中大膽想象,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2]。

化學不僅是一門與實踐密切相關的學科,還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生活中處處充滿著化學,如:食用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有些還含有碘;鐵釘放在空氣中會生銹,那“鐵銹”又是什么呢?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又會加速鐵釘生銹呢?想要減慢鐵釘生銹,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呢?又如:汽車尾氣對環(huán)境危害非常大,那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對環(huán)境造成了怎樣的危害?人們又該如何去處理才能降低汽車尾氣對環(huán)境的危害呢?這些問題其實一直在人們周圍。別說初中生,小學生也應該聽說過,事實卻是大部分的學生卻沒有真正地思考過。但是,如果這批學生真正地思考起來的話,說不定會推動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鐵釘生銹的原因、解決方法等學生們都已經(jīng)知道了;但汽車尾氣的解決方法卻始終沒有落實。因此,教師可以借此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提高他們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筆者曾接觸到一位在國外學習材料化學的女博士,了解到現(xiàn)在國際上也非常重視清潔能源;而這類人才也是極度稀缺的,教師可著力在這些方面引導學生,這與子孫后代的生活息息相關。綠色化學也是現(xiàn)在常提到的詞匯,教師亦可從類似于“綠色化學”等詞匯出發(fā)拓寬初中生的眼界,有時必要的課外知識也有助于激發(fā)他們對化學學科的興趣。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基礎的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以小組形式自主學習,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化學應用能力。

[2]扎世鵬.初中化學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神州(上旬刊),20xx(09):209.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九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幾乎每一個單元和許多的課題上都涉及到實驗。其實驗分老師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與老師共同完成的分組實驗,及某些具有研究性的實驗。

從實際情況可知,學生實驗畢竟是少,研究實驗也偏少,相對來說,演示實驗的數(shù)量就比較多了。有些化學教師認為:化學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可做可不做,主要以講解為主,我認為不然,如果我們不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話,可以做一下演示實驗,因為演示實驗也可以讓學生多增加一下對實驗現(xiàn)象的印象,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實驗的總體理解。并且有許多的演示實驗并不會花費很多的時間或者精力,再說即使花費了些許時間也是值得的。

說到化學教學,從事過化學這門學科教學的教師應都知道,城市里學校的化學教育和農村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化學教育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就學生這一塊來說,城市的學生的眼界要比農村鄉(xiāng)鎮(zhèn)學生大的多,他們的知識面相對較廣;從老師這一方面來說,總體的水平相差不會很大。而從教學設備上來說,城市學校和鄉(xiāng)村學校的水平差距就相差甚大了。就化學實驗室這一點就有著很明顯的差距,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農村中學的化學實驗室比鄉(xiāng)村中學的簡陋許多,甚至,一些應該具備的基本化學實驗器具或藥品都不齊全,儀器和藥品在數(shù)量、種類、質量遠遠不及城市的中學。

如何利用有限的條件做好同樣是一本化學教科書上的演示實驗就顯得尤為關鍵,而這一點要做好就得讓農村中學的化學教師多動下腦子了。從教的這些日子里,就拿我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說吧: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的第二個單元第一個課題中,有一實驗(檢測空氣中氧氣含量)中要用到大橡皮塞和鐘罩等儀器,在那個時候,無論我怎樣尋找,我翻遍了所有的裝橡皮塞的盒子,只找到了一個大的橡皮塞,可在檢查氣密性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僅有的大橡皮塞因老化而氣密性不好,故無法使用。但是,難道實驗就不做的嗎?“不行”!我這樣告訴自己。得想辦法,于是我找來一只礦泉水瓶子下端切去,留下上面的似鐘罩的一大半,擰開蓋子,把燃燒匙的上端燒紅后直穿礦泉水瓶蓋,再做一些密封措施,一個簡單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實驗儀器(附圖)就做好了,后來在課堂教學上用這個自制的實驗儀器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實驗的時候,效果還蠻好的?,F(xiàn)在想想:是?。∑鋵嵑芏鄸|西都在人的腦子里的,只要我們稍微多動動自己的腦子,其結果就會更加的完美!

同樣的,農村的孩子一樣的渴望知識,同樣渴望更好的掌握到更多的知識。我們做老師的,能做的就是把我們自己所知道的知識都教會給學生,同時利用好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條件及環(huán)境傳授給學生予無限的知識技能與做人的道理!

相信學生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教育的明天會更好!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十

九年級是化學基礎教育的啟蒙階段,講故事———講與化學相關的故事———已成為化學課堂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讓學生實現(xiàn)社會化的重要方式?!八膬艋苯虒W以故事為線索,著重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建構真實課堂。在教學片段點評的基礎上,就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從設計教學境脈、構建“有意義的學習經(jīng)歷”、微視頻的使用等方面進行反思。

九年級是化學基礎教育的啟蒙階段,是“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必要的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化學思維、將學生引入化學殿堂的重要階段。然而,一方面由于長期應試教育模式的傳統(tǒng)習慣,教師往往片面強調化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另一方面由于應對升學考試的需求,知識內容的掌握依然是課堂教學中主要的目標追求。教師為了實現(xiàn)大容量、高效的課堂,有意割裂了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得學生被束縛在抽象的符號世界中。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對化學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畏難情緒日益滋生。因此,我們教學中的當務之急是,實現(xiàn)化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通,體現(xiàn)化學的學科價值,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嘗試在“水的凈化”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引用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風靡全球的真人秀節(jié)目“荒野求生”。本文在教學片段點評的基礎上,就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見圖1。我們試圖打破新授課的常規(guī)模式,充分挖掘貝爾格里爾斯(下稱“貝爾”)“荒野求生”的視頻資源,精心設計情境。圍繞水的凈化,組織了貝爾野外生存中凈水的幾個微視頻素材,將教師的主導意識(問題線)和學生的認知途徑(活動線)巧妙地串聯(lián)起來,一方面,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把課堂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把學生由課本知識引向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創(chuàng)設系列“水”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健康的`生活觀念,感受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同時,通過合理地選擇凈水方法,理解水的不同需要,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資源開發(fā)意識與科學耗能觀念,提升核心素養(yǎng)。

3.1片段一:新課導入。

師:今天,我和大家來一次說走就走的野外旅行,學習一種野外求生的基本技能———水的凈化。有請我們今天的野外旅行向導。播放微視頻1:(寫實電視節(jié)目《荒野求生》的片頭)一組蒙太奇鏡頭展現(xiàn)野外生存第一人———英國探險家貝爾格里爾斯在沙漠、沼澤、森林、峽谷等危險的野外境地施展野外生存絕技的畫面。師:下面讓我們跟隨貝爾去尋找水源并獲得飲用水。播放微視頻2:(《荒野求生》片段)貝爾蹲在山澗旁捧起溪水:“因為現(xiàn)在正值雨季,有很多水從山上流下,你可以看到水很渾濁,里面有很多沙子,還有很多淤泥……”。師:從山上流下的這杯泥沙水,一般情況下可以直接飲用嗎?生:不能。師:讓我們與貝爾一起來想想辦法吧!點評:《荒野求生》是中學生喜聞樂見的一檔節(jié)目,用其作為課堂教學引入,新奇感、震撼力都相當驚人。水是野外生存必需的基本保障,因此情境引入也與教學內容高度地契合。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fā),激發(fā)學生興趣、引發(fā)思考。

3.2片段二:除去水中的難溶性雜質。

3.2.1明礬凈水———吸附沉淀法師:靜置一段時間的泥沙水,是不是像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澄清呢?以前,在沒有自來水的農村,暴雨過后的河水很渾濁,而人們又急需飲用水,怎么辦呢?播放微視頻3:(《荒野求生》片段)水缸內盛有渾濁的河水,村民用一塊明礬在水缸內壁摩擦幾圈,水中形成膠狀物,再把干凈長木棍放入其中沿一個方向攪動幾下,水逐漸變得清澈透底。師:攪拌時,在水中看到了什么?生:膠狀物。師:這種膠狀物就是明礬溶到水中形成的一種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質,它吸附了水中小顆粒,使其形成大顆粒而沉降,這種凈水方法稱為吸附沉降。

3.2.2過濾分離法師:剛才我們通過沉降的方法將渾濁的泥沙水進行了凈化,那貝爾又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凈化的呢?播放微視頻4:(《荒野求生》片段)貝爾使用帆布包內袋制作過濾裝置除去水中的泥沙。師:貝爾是怎么凈化的?生:過濾。師:他用什么過濾的?生:布袋。師:布袋的作用是什么?生:分離泥沙與水。生:過濾是將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師:日常生活中的過濾器有哪些?生:篩子、漁網(wǎng)、紗布、茶葉漏、漏勺、淘婁等等。點評:在明礬凈水的教學中,視頻使用別出心裁,可以直接明了地讓學生了解明礬凈水的全過程,能夠清楚地比較明礬凈水前后的差異,效果顯著。過濾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教者通過貝爾用布袋凈水視頻引出過濾概念,從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過濾操作。

3.3片段三:除去水中的色素、氣味等可溶性雜質———活性炭吸附法。

師:(展示過濾的水)過濾只能除去不溶性雜質,而顏色、氣味卻沒有除去,為什么?生:它們含有的都是可溶的物質。師:貝爾在野外生存時,也經(jīng)常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處理的?播放微視頻5:(《荒野求生》片段)貝爾將烤焦的木片敲碎,放入水中。師:顏色和氣味真的能除去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將有顏色、有氣味的水倒入事先準備的裝有黑色物質的注射器中,并將水擠壓到小燒杯內。師:(學生代表)觀察處理過的水的顏色、聞一聞它的氣味。生:沒有顏色、沒有氣味了。師:注射器中預先放的是黑色的木炭。木炭疏松多孔,表面積大,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常用來除去色素和異味等。而防毒面具、凈水器中用的則是吸附效果更好的活性炭。投影:電子顯微鏡下活性炭內部細微密集的孔隙結構。點評:教師通過視頻“貝爾利用木炭去除顏色”引入吸附凈水法,繼而利用注射器設計了一套簡易活性炭凈水裝置,具有現(xiàn)象明顯、便于控制、時間短等優(yōu)點。

3.4片段四:海水的淡化———蒸餾法。

師:前面,貝爾為我們找到的都是淡水,如果野外生存是在一個孤僻的海島上,又如何得到飲用的淡水呢?生:蒸發(fā)海水、雨水、露水……。師:我們來看貝爾是怎么做的。播放微視頻6:(《荒野求生》片段)貝爾模仿大自然造雨的方法得到淡水。師:貝爾得到淡水的過程中運用了什么原理?生:學生敘述,得出蒸餾的原理。師:你還有什么方法得到淡水?視頻中貝爾的蒸餾器是仿造什么來制作的?生:大自然造雨。點評:實驗室的蒸餾操作在實際生活生產(chǎn)中用的很少,更很少演示,教師還是通過視頻展示貝爾得到淡水方法,讓學生從中感悟蒸餾的原理。

著名作家王開嶺曾經(jīng)指出,故事是吸引受眾、傳遞價值理念唯一有效方式。中央電視臺的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每件美食都與人物的故事結合,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學的課堂一定也是充滿著故事的課堂,每個知識的起源與發(fā)現(xiàn)背后都有一段綺麗、美妙的故事;每個知識的應用也會產(chǎn)生吸引學生的故事,因此每個教師都應是位講故事的高手。

4.1運用故事設計教學境脈。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社會情境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是兒童認知與發(fā)展的重要源泉,學習高度依賴于產(chǎn)生它的情境。而所謂情境學習,即指在所學知識的真實的、應用的環(huán)境中,通過目標定向的活動而進行的學習[1]?;瘜W課堂中表現(xiàn)為“將化學問題或事實鑲嵌在一種模仿或真實的環(huán)境中,呈現(xiàn)給學生,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習者尋求問題解決,以達到認知和諧”[2]。這種“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化學場景”,并利用其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聯(lián)接教學內容,稱之為教學境脈[3]。千百年來,在這奇妙的世界上釀出的與化學知識相關的故事,真是浩如煙海,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故事創(chuàng)設教學境脈,并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形成具有驅動性的問題系列。本節(jié)課即以“貝爾野外求生”的活動故事為境脈,以獲取干凈的飲用水為目標,不斷地產(chǎn)生問題驅動學生基于已知的經(jīng)驗去思考、去學習,從而串聯(lián)起水的一系列凈化方法教學。這種教學設計將學生的學習與故事的進程交織起來,學生的情感融入了事件發(fā)展的進程。學生跟隨著事件的發(fā)展,體會著化學的至真、至善、至美。這種浸潤式的教育方式,悄無聲息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改變著學生的觀念,從而落實了知識的教育價值[4]。

4.2利用故事為學生構建“有意義的學習經(jīng)歷”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具體的情境是在該社會中活生生地進行活動的實踐過程[5]。在此基礎上,美國學者l迪芬克明確提出了“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學習經(jīng)歷”的教學觀,并從結果層面強調學習對學生的“影響”和學習所引起的學生的“變化”、以及“影響和變化”是對學生融入社會的終身受益的價值[6]。講故事———講與化學相關的故事———已成為化學課堂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讓學生實現(xiàn)社會化的重要方式。為了能讓故事有效服務于教學,教師也必須會編故事。而營造“有意義的學習經(jīng)歷”的教學故事可以一方面從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截取學生“曾經(jīng)經(jīng)歷”、“正在經(jīng)歷”、“必將經(jīng)歷”三種情況,誰都曾年少過———“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生活”幫助學生審視化學在其中的存在;成長的煩惱———“正在經(jīng)歷的生活”引導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我們即將長大———“必將經(jīng)歷的生活”則引領學生成長的品質、體現(xiàn)學習的發(fā)展價值,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生活”[7]。另一方面,化學史也是教師組織教學情境的重要資源,化學知識發(fā)展的歷史故事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本節(jié)課把水的凈化知識與貝爾的野外生存故事相聯(lián)系,將化學知識還原到生活的應用中。故事從尋找水源開始,展開的除去懸浮物、吸附氣味與顏色、殺菌消毒、海水淡化等一系列過程真實而自然,讓每一個知識內容都鮮活起來,消除了書本知識的“惰性”,同時也幫助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情境中建構了凈化水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故事,將學生的學習由淺顯引向深度,隨意而獨具匠心、平常而高于生活,為學生構建了一次“有意義的學習經(jīng)歷”。

4.3微視頻是開展故事教學的有效方式。

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多種具有強大編輯功能的教學軟件的開發(fā),使得微視頻故事在化學課堂中廣泛地應用成為趨勢。我們可以從電視、電影、動畫片等視頻資料中獲得所需要的素材,當然,故事情境不只是為了吸引眼球,更是構成組織課堂教學的線索。另外,這些視頻都不會自然符合教學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將視頻素材進行精心的剪輯,并充分利用蒙太奇手法進行多種形式的組合,從而形成與教學內容契合的故事鏈。故事微視頻在課堂上不僅可引導學生的學習進程,而且會適時地為學生提供“支架式”的幫助,從而使學生實現(xiàn)情感、知識、方法的有意義的建構。貝爾的《荒野求生》只是一檔真人秀節(jié)目,其中情節(jié)蕪雜,不可能直接運用于課堂教學,因此筆者依據(jù)教學設計思路和九年級學生心理,兼顧故事的娛樂性和知識性,同時側重于知識性要求,截取了走進野外、尋找水源、過濾泥沙、吸附顏色、海島用水等五小段視頻,并補充了一段自我錄制的明礬凈水的視頻,然后合理地編輯,前后串聯(lián),將故事線、知識線、活動線、價值線等線索暗藏其中,使剪輯后各個看似孤立的六個場景都能密切相關并服務于水的凈化主題,以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也取得顯著的效果。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十一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與推廣,廣大一線化學教師總結出許多高效課堂方案,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這就警示教師在探索課改的道路上要遵循學生的實際認知規(guī)律,三思而后行,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發(fā)散思維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初中化學;學習方式;聯(lián)系生活;強化實驗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廣,給初中化學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也給了教師新的學習、反思和成長的機會。鑒于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我們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改革死角進行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自主探索和學習的驅動法門。所以興趣激發(fā)要趁早,整體來說,初中階段是化學學習的肇始階段,該時期是激活興趣、奠定自主學習生成高效課堂的關鍵階段。

比如,筆者在化學第一節(jié)課就根據(jù)初中生獵奇心強等特點借助一些神奇的化學小實驗:筆者讓任意一位學生用毛筆蘸取酚酞試液在濾紙寫字,然后讓大家猜,正在學生茫然無解的關鍵節(jié)點,筆者將濾紙放在盛有濃氨水的瓶口上方,字體立刻變紅。這個巧讀“無字天書”的小實驗,就讓初識化學的學生倍感神奇,有效激活了學生興趣。如果我們按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地開始解說化學的定義、概念、范疇等等,只能讓學生感到又多了一門說教課,不足以珍貴,對以后的課程從心理上不重視,我們所追求的高效課堂也就無從談起了。

學習方式是學生認知知識、提升技能的手段和方法,良好的學習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好的學習方式無異于與高效課堂南轅北轍,緣木求魚。關于初中化學的學習方式,長期以來都被“概念理論解說,技能題海戰(zhàn)術”方式所統(tǒng)治,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的私塾式灌輸,只能適應少數(shù)學生的成績發(fā)展,而新課改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真分析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發(fā)現(xiàn)以形象直觀的方式讓題目感受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過程,更有利于學生內化知識、生成能力。

畢竟實驗是我們探知自然學科的不二法門。于是,我們繼演示實驗激活學生興趣之后,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設置探究實驗來認知化學生成和發(fā)展的過程。

譬如,學生學習了常規(guī)的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我就要求大家通過所學知識,根據(jù)碳酸鈣和鹽酸的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化學原理,自己設置一組實驗,并能根據(jù)收集數(shù)據(jù)算得牙膏中碳酸鈣的含量。學生通過反復設計、討論和實踐,終于設計成功:將一定量牙膏與鹽酸反應,通過計算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測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進而算得牙膏中碳酸鈣的含量。

這樣設置,是學生通過全局思考和討論,考慮過實驗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及細節(jié),從需求出發(fā)對化學實驗和計算原理有了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fā)起更加強烈的求知欲望。

常言道: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所以我們無論是探索化學知識的本源還是學習化學知識的運用技能都離不開聯(lián)系生活實踐。通俗地講,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化學,先不說食物的消化分解、呼吸的技能這些我們不容易感知的化學變化,就連我們洗衣、喝的凈化水都離不開化學作用。

例如,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時,我們可以告訴學生滅火器就是利用co2比空氣質量大,不支持燃燒的性質設計而成;利用新聞中人掉進廢棄的枯井里“中毒”而亡報道讓大家認識到co2所謂的“中毒”并不是其毒性,而是二氧化碳很容易從肺泡彌散到血液造成呼吸性酸中毒。這些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案例可以讓學生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遇到類似事件應該怎樣處理的技能。

2.我們還可以通過生活現(xiàn)象類比,讓學生理解抽象的化學概念和現(xiàn)象

化學學習中難免會遇到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無法形象理解,這就需要我們巧設類比來引導和啟發(fā)想象。比如學習原子、分子相關知識時,好些學生無法理解化學變化中微觀粒子之間的間隔關系,我們就可以通過生活中比較形象的事物來進行類比:比如一碗水和同體積的一碗米,如果我們將水和米倒進同一個容器里(不溢出的話),最終總體積是不是肯定是原來的體積和水的體積的相加呢?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我們得知:肯定不是。這樣的形象類比很容易讓學生悟出“微粒之間有間隔”這一微觀原理,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上文是筆者在多年的一線教學中對初中化學教學實踐的反思和改進意見??偠灾?,化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認知出發(fā),教學方式必須契合學生認知與知識內容的交接點,然后我們再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障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可持續(xù)良性循環(huán),才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1]向祖升.淺談初中化學教學反思[j].新課程:教研版,20xx(12).

[2]盧明陽.如何使初中化學的教學更有效[j].學周刊,20xx(19).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十二

通過幾年的新課程教學實踐,對我的觸動非常深,可以說是脫胎換骨。新的化學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課改的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學會進行科學探究,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從教師的角色、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中去反思。

在過去的教學行為中: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說、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以教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其表現(xiàn)是學生為教師服務,而不是教師為學生服務。教師成為傳聲器,學生成為容器。而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教師扮演的是綜合角色。也就是說,在學生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出現(xiàn)。當學生遇到難題時,你就應該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是一個引導者;,因此要轉變觀念。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上臺講,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或回答問題的學生鬧笑話,其他學生會有反應,這時教師的首席地位就體現(xiàn)出來。我的做法是決不訓斥,或打斷學生回答問題,而是用目光、語言給以勇氣、思維方面的肯定,用心進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糾正。不能作為教師居高臨下的訓斥、命令學生,嚴重壓抑和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應該“蹲下身”去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教學方法上,我拋棄原先那種教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教師畫實驗學生背實驗的做法。對新教材的實驗認真專研,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美國有這樣一句諺語:“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親做,我才懂得?!边@充分說明親自體驗在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演示實驗中要改變原來的教師做,學生看的模式,而讓學生配合演示或直接由學生演示,同時提出有關問題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使他們成為教育的主體,激發(fā)他們的主體意識,使他們成為獨立的、自主的、創(chuàng)造的主體。例如,在講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時,所用的藥品是稀鹽酸和大理石,而學生根據(jù)前面內容已經(jīng)知道碳酸鈉與稀硫酸也能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這必然會使學生頭腦中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只用稀鹽酸和大理石,而不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碳酸鈉呢?若教師直接介紹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這便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探索性實驗: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做大理石與稀鹽酸、大理石與稀硫酸、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引導他們觀察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多少,然后讓學生交流討論: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應選擇什么藥品最好?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藥品而且也明白了不用其它藥品的原因。這樣對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很大幫助。

在課堂上,我現(xiàn)在更多的為學生著想,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的課堂充滿了活力,呈現(xiàn)出了生機勃勃的精神狀態(tài),思維活躍,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在新課程的課堂中學生比原來有更多的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發(fā)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絕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fā)現(xiàn)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自由和權利,可以獨立思考、自由表達。這些自由和權利大大地釋放了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也因此變得活潑、敏捷和富有朝氣。例如,在講常見的鹽這節(jié)課后,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你如何利用家中現(xiàn)有的條件來區(qū)分廚房中的食鹽和堿面(碳酸鈉)?讓同學們想辦法比一比誰的方法多。同學們討論的熱情簡直太高了,有的說加食醋看是否有氣泡,有的說嘗味道,有的說加水溶解看溫度變化,還有的說可以比較二者的去污能力。。。。。。聽著學生的回答和爭論,我心理由衷的高興。這樣的課堂就是學生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就是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課堂。的確,教師要授之以漁,要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習和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這是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的轉變帶來的最大收獲和體驗。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師應該要想盡一切辦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一些為人處事的經(jīng)驗把教師最陽光的一面無私的奉獻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生活的快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的發(fā)展。

總之,新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我大膽參與課改,研究教法、學法,開放課堂,學生參與,師生互動,活躍課堂,認真反思,不斷總結提高自身的教學教研水平,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使自己由經(jīng)驗型的教書匠逐漸向專家型的新教師邁進!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周記篇十三

活動1中教材直接通過學生觀察“用大針筒把空氣壓入石灰水中,發(fā)覺石灰水變混濁(速度慢)”來得出結論: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學生尚未有“二氧化碳能使橙清石灰水變混濁”的“前知識”,因此僅僅通過這一實驗就想得出這一結論勢必有些困難。因此我在作這個實驗之前,先作好鋪墊:取三支試管,辨別倒入橙清石灰水,然后讓學生用吸管在其中的一支試管中吹氣,發(fā)現(xiàn)橙清石灰水變混濁,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是吹入的二氧化碳使橙清石灰水變混濁了,在了解了二氧化碳的這一性質之后,再在第二支試管中用大針筒壓進空氣,發(fā)現(xiàn)橙清石灰水也變混濁了(由于效果沒有是很明顯,改良方法——將其置于黑色背景下),但速度較慢,通過比擬,學生很容易得出“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含量較少”。

活動3是通過無水硫酸銅來檢驗空氣中水蒸氣的具有,考慮到無水硫酸銅由紅色變?yōu)樗{色的即時效果不是特別理想,這一實驗需要教師在課前一天作好準備——將無水硫酸銅敞口放在空氣中。

其中驗證空氣中存在水蒸氣的實驗中書本上用的是讓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yōu)樗{色,通(you2bai2se4bian4wei4lan2se4_tong1)過顏色的改動來證實空氣中水蒸氣的存在。雖然用了冰快來增強空氣中水蒸氣液化為水的幾率,但是仍需要較多的時間才干到達效果,在課堂上是很難達到鮮明的實驗效果。而且在上課的這兩天天氣一直都是陰雨天,實驗藥品(無水硫酸銅)自身就呈現(xiàn)為淡藍色,我們只有通過加熱使其變成白色的反證來說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后來聽了外國語老師的課,我覺得把上一章的實驗(測定硫酸銅晶體中的結晶水的含量)結束后的實驗藥品彩腔回收,而是讓學生帶回家,不密封保管,等現(xiàn)在來上這節(jié)課時再把藥品搌示進去就能觀察到良好的實驗效果。把課堂上演示實驗變成每個學生的家庭實驗,而且還不需要學生作過多的工作,而能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值得借鑒。

無機化工。

二、逆向思維解決問題。

用“瓶子里還有氣體嗎?還有幾?”的問題翻開學生的思維,通過逆向思維解決消耗氣體氧氣的含量為約1/5,并且用燃著的木條伸入賒的集氣瓶中,米條熄滅,又一次直觀的得出氮氣的性質:不助燃也不支持燃燒。

三、注重生成激發(fā)思考。

一、充沛挖掘引入實驗。

前逆空瓶不空的引入實驗,事實上這個引入以前上課也有用過,在證明空氣的存在的實驗中,設計這樣的實驗:把空塑料瓶的空氣在水(加紅墨水)中擠出來,并觀察到松手后,塑料瓶中出現(xiàn)水柱。這個實驗既證明了空氣的存在,溫習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并為后面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中水從燒杯擠入集氣瓶中的實驗現(xiàn)象的原理剖析作一個知識的鋪墊。

而且讓學生能自己理解倒吸多少體積的水,說明減少了多少體積的氣體,輕松解決實驗中難點的現(xiàn)象解釋,有點遺憾的是,他沒有多問一句:為什么會倒吸呢?如果此時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原因,學生能很好的用氣壓解釋,能很有效的指導下面檢驗氧氣多少的實驗設計。

在實驗的過程中放入的紅磷是過量的,從紅磷的剩余與火焰的熄滅可以證明剩余的氣體是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但是如果在這個實驗過后,再用撲滅的木條置于集氣瓶的瓶口,觀察到火焰的熄滅則可以更加直觀的再次證明剩余的氣體的性質。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