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優(yōu)秀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2-11 13:43:04 頁碼:13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優(yōu)秀18篇)
2024-02-11 13:43:04    小編:筆塵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調整狀態(tài)和提升效率。總結應該突出主題,簡明扼要地概括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和學習情況。總結是難忘的回憶總能讓人心生感慨,也使人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寫總結之前,先梳理一下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和學習經歷,做好準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l(fā)。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一

由于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大學生對于社會的了解以及學以致用,并鍛煉培養(yǎng)起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成才。基于這樣的原因,就使得加強高等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關于加強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措施,筆者做了下述的分析:

3.1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實踐意識。

為了推進高校的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需要高校將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并納入到教學計劃。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宣傳,增強大學生對于社會實踐意義的了解,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意識[8]。事實上,認識能夠指導人的行動,因而通過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意識,能夠有效的帶動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

3.2鼓勵教師參與相關活動。

在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指導老師往往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事實上,指導老師在社會實踐的活動中往往起到引導的作用,并以此提高社會實踐的深度,并推動相關實踐活動的安全、有序的進行[9]?;诖?,需要各大高校鼓勵教師對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指導,從而取得最優(yōu)的結果。事實上,教師在指導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還能夠有效的促進師生關系的良好發(fā)展。

3.3建立健全獎勵機制。

在推動高校教學課堂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的過程中,還需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獎勵機制,繼而以此誘發(fā)大學生對于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事實上,在構建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學校、企業(yè)三方面協商合作,為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從而推動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的高效的發(fā)展。此外,還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獎勵機制,通過合理地制定評判標準,并進行科學的評價,從而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或者是做出突出貢獻的的學生進行適當的獎勵,從而以此激勵學生對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熱情,并最終由此推動社會實踐活動與教學課堂的結合[10]。

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教學課堂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結合,對相關環(huán)節(jié)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分析,并對加強了高校教學課堂與社會實踐活動結合提出了相關措施,筆者認為,隨著相關環(huán)節(jié)得到了具體落實,我國的高等教育必然向上邁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謝紅.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探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5.

[2]徐志平.論社會實踐活動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j].電大教學,1996(6):1-3.

[4]范冰.試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模式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07.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二

摘要: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并以此傳播各種文化,茶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一,其內容十分豐富。

茶文化融合了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將其哲學思想融入到當代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是以茶為載體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結合。

茶文化具有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促進社會進步和豐富文化生活等社會功能。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必須要德才兼?zhèn)?,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這也是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的宗旨。

所以對高校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顯得非常重要。

一、茶文化在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yǎng)中的作用。

現在大學生對茶文化基礎和歷史知識了解很少;對茶的健康與保健作用了解不多也不夠全面;對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作用理解還不夠深刻等。

因此,在高校中開展茶文化學習與教育,對于傳承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增加大學生的歷史和生活知識,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都是十分有益的。

茶文化的內容非常廣泛,茶文化的結構體系包括有關茶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

這些內容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進行開展,能讓大學生更多的了解中國的茶文化,豐富學生的茶文化知識、拓展視野,有利于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同時也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另外,茶文化已成為具有豐富的內容、深刻的思想內涵的動態(tài)文化體系。

社會上也需要復合型人才,所以,有關專業(yè)的大學生有必要將茶文化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以便走上社會,帶來豐富多彩的生活。

茶文化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僅介紹茶文化的概念、內涵,同時還介紹了在茶藝表演時要用到的禮儀以及與茶有關的各種禮俗。

引導學生講禮儀、尊禮節(jié),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

同時還特別強調茶文化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作用,通過茶中蘊含的思想和道德觀來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同時中國茶文化所倡導的“和、靜、怡、真”的精神,將飲茶與人生處世哲學相結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茶德、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最高層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

把人們崇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的高尚品質及人格賦予具體的茶及各種茶事活動中,不但可以促進身體健康,而且還可以修身怡情,有利于人的心態(tài)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養(yǎng)。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三

追溯遠古,我們的祖先以刀耕火種維持著脆弱的生命,時至今日,人類住在舒適的千尺樓房,都遺留了好奇者艱苦的探索軌跡。,沒有神農舍命便嘗百草,何來延續(xù)至今的人類,這部寫滿了探索篇章的歷史巨著,激勵著世人一次次對大自然的挑戰(zhàn)。

也許成功,也許失敗。一次探索,一份播種,成功也罷,失敗也吧,都是大自然的語言。清凈的小湖上,那艘一次次冒出黑煙的木船,刻畫了諾貝爾不懈努力的精神,倘若不是那一次次硝煙彌漫,又怎么會有諾貝爾大獎,他的名字,永遠的'留在了人們的心中,你可曾想過,如果沒有愛迪生的探索,人類還要多久才才可以告別黑暗,是探索,是好奇。一種不小心,更是那么用心的拼搏心對光的渴望,打退了失敗一次次無情的來襲。終于讓光照亮了長長的黑夜,從那個稚氣滿身,纏在媽媽身邊到今天沉著冷靜,勇于探索的我,十七年的光景,十七年的眼淚驗證了在失敗中的掙扎探索,從一句話,一朵花,一片飄落的黃葉,也許那一句話是無心,也許那一朵花有刺也許那片飄落的黃葉為塵土所覆蓋,相信結果有成功的喜悅無法保證每一次探索都能收獲成功的喜悅,更無從知道這一嘗試內將會失去什么,或許這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征途,我們不怕失敗的苦楚,這是下一次成功的預兆。無止境的探索,有止境的是人生,多么完美的對比啊/當那個紅紅的蘋果從你充滿期盼的指間劃過,一瞬間完美的弧線,你并沒有失敗,這是成功的一刻,盡管它并不屬于你,但你已放下樹枝上遙遙欲墜的包袱,放棄,解脫,下一次,完美的結局。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四

英國茶文化在歷史的發(fā)展中積淀著深厚底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英國茶文化。

遠隔千山萬水的兩個國家孕育出了各有千秋的茶文化,本文擬從物質、精神、語言三個層面出發(fā),針對中英茶文化的內涵進行梳理,力圖為中英兩國茶文化交流工作提供參考。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五

摘要:茶文化是我國整個文化價值的核心所在,其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內涵,同時也是精神理念的合理表達,而這也對當前我們所具體開展的體育教育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對于體育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實施來說,其中所需要包含和闡述的內容,不僅要對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合理認知,同時也注重精神思維的培養(yǎng)。本文擬從體育活動的實施訴求分析入手,結合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理解,從而分析融入茶文化創(chuàng)新體育教育機制。

體育教學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極其重要的部分,而教學模式作為整個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其反映的不僅僅是成熟的教學方式,同時更是詮釋合理教學理念的關鍵所在。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文化傳承與應用事實上已經發(fā)展成為普遍共識。隨著我們對文化與教育活動之間的關聯性認識不斷成熟,如今我們看到將茶文化與體育教育活動相結合,將有著重要影響。

1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訴求分析。

隨著教學機制不斷完善,如今我們對整個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實現了豐富而成熟的理解與認知,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探討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訴求,已經成為整個體育教學活動實現最佳效果的前提。經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我們看到良好的體育教學,其實現的價值不僅是知識傳遞,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系統(tǒng)化參與體育學習之后,能夠養(yǎng)成健康體質的同時,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并且能夠形成良好的精神思維??梢哉f,系統(tǒng)化的體育教學活動,將為學生成長提供重要支撐。在整個體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其實際上是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結合融入。對于整個體育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來說,其中所闡述的內容,需要借助具體的動作示范,來深化對教學的認知。結合該教學的實施特點看,學生如何才能以正確的理解與認知參與體育教學活動之中,就需要學生在參與學習時,來對體育教學內容形成深度品悟。所以,如果課堂上僅僅依靠老師示范,那么學生很難真正有效的理解體育教學的內容。與其他學科所完全不同的是,體育教學過程并不可逆,尤其是當老師完成講解后,無法再還原,因此,想有效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就必須對該教學活動的具體特點形成深層次理解。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看,其不僅僅是老師示范,學生模范的活動,其中需要學生能夠形成獨立完善的探索意識,這不僅僅是整個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更是學生培養(yǎng)所不能忽略的重要內容。就體育教學實況看,其中以學生為體育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根本,而立足學生成長實際的教學訴求,就是從學生視角出發(fā)的教學思維。從學生視角出發(fā),也是從體育教學本身所提出的重要訴求。結合體育教學的學科特點看,實踐色彩也比較濃厚,尤其是所有的體育教學知識都需要學生來感知。當然這一教學要求,也使得老師要充分注重賦予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必要的自主權和主動權。文化內涵是體育教學活動實施時,所必須把握的內容。同時也是我們對體育教學成熟認知的表現。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知識,也需要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同時也要體會教學中所需要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維。當前體育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融入積極樂觀的體育精神。

我們對傳統(tǒng)茶文化的價值內涵,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認知。尤其是我們在對待復雜多元文化時,已經不再是盲目去“崇拜”外來文化,而是學會對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體系,進行成熟理解與認知,尤其是從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機制中,探究具體的價值理念和人文思維等,而這也使得整個茶文化體系的理解認知與具體應用更加明晰。茶文化的層次性和系統(tǒng)化,充分體現了茶文化的深厚內涵,并給予我們更為全面的理解與認知。茶發(fā)源于我國先秦時期,其中所包容的,也不僅僅是物質元素,更重要的是其中系統(tǒng)化傳遞了相應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觀,而這正是該文化在當前,依舊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關鍵。茶文化有品茶之道,飲茶之怡,這一切的感受都來自于具體的品茶過程之中。我們在認知茶文化和理解茶文化時,不能從單一的人文視角來看待該文化,畢竟茶文化的基礎是與茶相關的自然元素。當然,從茶文化發(fā)展的角度看,正是茶文化體系的交流與傳播,賦予了該文化更為豐富而深厚的元素內容。而其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和價值思維,則是整個茶文化體系的`綜合價值得以全面提升的關鍵與本質。

立足茶文化內涵,設置多元化的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和元素,使得整個體育教學豐富多彩。在進行教學內容的篩選和應用時,要結合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和思維理念,進行系統(tǒng)化融合與創(chuàng)新,尤其是要對整個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細化和整體完善。使用茶文化元素,其旨在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必要豐富和完善,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有效培養(yǎng)學生形成必要的積極性。事實上,體育教學中所包含內容是多樣豐富的,因此,在選擇相應的元素融入教學活動時,不能盲目選擇茶文化元素。比如對于多數情況下,能夠融入體育教學活動的茶文化元素,更多在于理念上的傳遞和表達。首先,要充分注重對整個體育教學進行??偨Y是老師對教學內涵,予以深化理解認知的全新過程,同時也是引導學生真正有效理解體育教學內容的過程。只有系統(tǒng)化總結教學活動的內涵,才能真正有效的避免茶文化元素與體育教學融入不夠的問題。當然,在體育教學中使用茶文化元素,其屬于全新理念認知,因此,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更好的應用好茶文化元素,就必須注重深化茶文化的合理融入。其次,要注重真正去利用茶文化元素,無論是規(guī)范內涵,還是具體的教學認知,都需要結合教學體系的本質色彩予以具體完善。應用茶文化開展體育教學時。必須在合理篩選的基礎上,對整個茶文化元素進行合理應用。因此,要從整個茶文化內容中,選擇適合融入教學的元素,并且對其進行有效改造,這是重點所在。當然都要充分注重對茶文化進行合理融入,從而真正有效的做好體育教學的全面創(chuàng)新??偟膩碚f,如果想要將整個茶文化元素與體育教育活動有效結合,就必須立足體育教學的教學實際,在全面認知茶文化元素應用價值的重要前提下,來具體認知整個體育教學活動具體開展的要求。將茶文化融入體育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豐富體育教育活動中的趣味性,通過具體考慮學生參與體育教育的影響因素,進而讓體育教學活動的價值得以提升。因此,在具體利用茶文化元素來具體改造體育教學時,其重點是對整個茶文化進行合理篩選,通過對整個體育教學活動進行適當改造,從而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詮釋體育教育的精神理念。當然更重要的是,其通過應用茶文化元素,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意識,這正是體育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的根本。客觀的看,在目前使用茶文化元素,來具體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時,其存在誤區(qū),尤其是部分老師對該新教學模式和理念內涵認知并不到位,加上對整個茶文化的價值認知不夠,進而影響了體育教學對茶文化的影響效果。因此,將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個體育教學活動,則彌補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和不足,并且為學生更好參與體育教學提供充足動力。教學要有品質,這是真正實現教學價值的關鍵所在,事實上,教學活動中所包含的素材內容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具體開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只有注重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才能讓整個體育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形成內容上的有效結合和知識理解上的互動共促。

4結語。

客觀的看,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引入茶文化元素的初衷,旨在通過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從而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體育教學形式。對于體育教學活動來說,其有自身特點,而且從體育教學的具體內涵看,其與思維理念教學的要求相一致??陀^的看,體育教學與其他教學相比,從形式內容到教學要求等等,都有著自身特殊性。因此,認知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具體特點,至關重要。結合當前具體的教學實踐看,提高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合理應用游戲、文化等多種元素,從而在激發(fā)學生自身價值認同的前提下,提升學生參與整個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1]鄒玉香.基于體育教師專業(yè)標準的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專業(yè)教改實驗為例[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2):188-193.

[3]張夢倩.《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推行與體育教育專業(yè)教學改革冥冥兼談體育教育專業(yè)新課程方案的實施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1):222-224.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六

摘要:漢中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產茶勝地,有著品質上乘的漢中綠茶,獨具魅力的秦巴茶藝、漢茶茶禮,豐富多彩的茶風習俗等獨特的茶文化。

旅游部門應更新觀念,重視漢中茶文化旅游開發(fā),打造一批生態(tài)茶園旅游品牌,積極營造茶文化氛圍,加大宣傳促銷力度,不斷開拓漢中茶文化旅游市場,加強漢中茶文化旅游商品的開發(fā)工作,使?jié)h中茶文化旅游創(chuàng)造出其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漢中;茶文化旅游;開發(fā)。

21世紀是休閑的時代,體驗的時代,人們的出游選擇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審美體驗。

各種以文化為特色開展的旅游活動順應了這一市場,正在如火如荼、蓬勃發(fā)展。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聯姻,是以茶為核心的物質功能、社會風向、文學藝術風韻的有機匯總,經過長期發(fā)展,已形成一種內涵豐富的綜合體系。

漢中有著悠久的產茶歷史、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研究漢中茶文化并開發(fā)茶文化旅游對促進漢中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茶文化發(fā)源地之一,歷史悠久的產茶勝地。

“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

”茶史鉤沉,能不憶漢中?漢中是我國北方茶區(qū)中最優(yōu)良的茶葉適生地,常年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被公認是地球上同經緯度地帶中最適合人類生活、也最適合茶樹生長的地方。

而漢茶種植歷史悠久,始于戰(zhàn)國,興于秦漢,盛于唐宋,自古就是茶馬互市的重要供養(yǎng)地。

漢中茶葉創(chuàng)造過歷史的輝煌,盛極一時并影響深遠。

中國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書《華陽國志》中記載,約在公元前12世紀,古巴國的人們把茶葉作為地方特產敬獻給周天子武王,貢品茶“形似月亮,緊壓成團”,名曰“西鄉(xiāng)月團”,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貢茶之一。

“西鄉(xiāng)月團”大約產自今天漢中市的鎮(zhèn)巴、西鄉(xiāng)縣一帶。

大巴山產茶,在唐代陸羽所著《茶經》開篇即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唐代的朝廷即以漢茶賜貢。

宋代“漢中買茶,熙河易馬”,茶馬互市,更為繁榮。

漢中因茶賦而成為大宋王朝同成都、開封并列的三大財源城市之一。

明代每年以“漢中茶三萬擔易邊馬三萬匹……”漢中茶葉成為當時國家最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之一。

(二)品質上乘的漢中綠茶。

“緯度高、海拔高、云霧幾率高、富含鋅硒、遠離污染”的自然地理優(yōu)勢和生長環(huán)境使?jié)h中茶具有“香高、味濃、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點。

“漢中是我國罕見的高香茶區(qū)”,而且是潔凈、衛(wèi)生的全天然有機茶產區(qū)。

茶葉中普遍富含有機鋅和有機硒,同時漢中茶沒有污染。

全市所有的茶葉不經任何技術處理,經中茶所測定,全屬無公害茶葉,90%以上達到或超過綠色食品的a級和aa級標準。

美國有機食品專家對漢中茶區(qū)的生態(tài)進行了實地考察后,給出的評估結果為“金”級。

據中國有關茶葉科研機構測定,漢中名茶氨基酸含量達4%左右,咖啡堿達4.5%左右,茶多酚達40%左右,水浸出物達46%以上,有較好的品質表現。

(三)獨具魅力的秦巴茶藝、漢茶茶禮。

“盡攬春色品茗時,茶香笑迎客做伴”,漢中把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作為宗旨,收集、整理、發(fā)掘古樸濃郁的品飲方式及飲茶習俗,加以創(chuàng)新利用,開發(fā)出古樸而又不失現代的茶藝表演藝術。

西鄉(xiāng)的“秦巴茶藝”,通過動態(tài)的沖泡以及表演者服飾的配合與古箏音樂意境的烘托,將秦巴茶藝的大氣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茶藝表演的漢茶茶禮,展現出了漢朝時代的禮儀和茶文化風情。

茶道表演將盛唐宮廷茶道用現代茶道的形式表現了當代的禮茶理念。

茶技精湛,動作嫻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四)漢中民間的茶風習俗。

解放前后,漢中地區(qū)的茶館設備都很簡單,僅有桌凳、火爐、水壺和茶具,但店家招待茶客十分殷勤,語言謙和,態(tài)度和藹,使人有一種回家的親切之感。

近幾年來,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fā)展,茶館新增添棋類、紙牌、畫報、書刊、音樂電視節(jié)目。

有些還邀請鄉(xiāng)土藝人彈琴說書,活躍了茶人的文化生活。

這類茶藝館,形成了一種嶄新的茶俗,增添了客人的雅興,深受人們歡迎。

在鄉(xiāng)村集鎮(zhèn),一家一戶也是個茶館,不僅自己養(yǎng)成了喝茶的習慣,還形成了“客來先敬茶”的習俗語。

客人登門,茶水當先,為客沏泡名茶,連茶具也很講究,一般都要做到開水洗燙消毒。

獻茶時雙手捧杯,輕遞輕放,親切招呼,頗有茶禮。

過去關門制茶唯恐“獨門絕藝”被人學去,如今聚集一起亮絕藝現場“斗茶”。

巴山深處著名茶鄉(xiāng)西鄉(xiāng)縣羅鎮(zhèn)數千名茶農聚集一起“斗茶”,進行采制茶比賽。

只見穿著醒目紅、黃、粉色淺色衣服的茶女們,臂挎竹籃穿行在青翠的茶山,她們唱著采茶歌熟練地采茶。

茶女們采摘的都是一芽二葉鮮葉,隨后由制茶歷史都在以上的“老把式”登臺亮相,進行鮮葉殺青、揉捻、初干、復干和足干這些制茶流程,角逐茶葉采制能手。

隨著“斗茶”比賽的開展,該鎮(zhèn)茶農們也出現了爭學科技、大斗茶藝的熱潮。

(一)更新觀念,重視漢中茶文化旅游開發(fā)。

旅游業(yè)作為一種文化經濟,只有深入發(fā)掘文化旅游資源,提高旅游地文化品位,樹立市場品牌,才能提高旅游者的消費檔次,形成效益型增長。

為了促進旅游業(yè)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漢中必須大力發(fā)展融自然風光、地方文化于一體,強調參與性、知識性的特色旅游產品。

茶文化旅游可讓游人在美的享受與游的樂趣中,學習和體味中國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感受“禮讓、友誼、親和”的中國茶德,起到教育國人,促進茶文化復蘇與繁榮,增強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游人在對茶文化的了解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賞茶、愛茶的心理,客觀上起到了培育茶和茶文化旅游消費者的作用。

以茶文化旅游為龍頭,可以帶動茶文化旅游沿線景觀、景點、茶商品購買、茶會娛樂和茶旅住宿的興旺,為旅游地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因此,漢中旅游管理部門及業(yè)界應該抓住這一良好機遇,轉變對茶文化旅游不夠重視的觀念,順應市場需求,大力發(fā)展?jié)h中茶文化旅游事業(yè)。

(二)打造生態(tài)茶園旅游品牌,開展茶鄉(xiāng)生態(tài)游。

漢中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氣候溫潤,產茶歷史久遠,種茶地域廣泛,茶園規(guī)??涨?,深受游客青睞,選擇條件適宜之地,如西鄉(xiāng)、勉縣、寧強、南鄭等地,發(fā)展茶鄉(xiāng)山水生態(tài)游。

建議有關部門大力將發(fā)展茶園產業(yè)與旅游聯姻,共同引導開發(fā)一些茶園觀光游項目,集采茶、制茶、品茶、茶藝表演、茶園觀光等于一體,讓游客在欣賞漢中茶園獨特美景的同時,更好地去領略漢中茶文化的魅力。

西鄉(xiāng)縣以發(fā)展生態(tài)茶園為依托,開辟了茶園觀光旅游線路,大力發(fā)展茶園農家樂,開發(fā)出品茶、觀光、娛樂、健身等多種旅游項目。

同時,還成立了縣茶葉中等專業(yè)學校,開設了茶藝表演班,專門培養(yǎng)茶藝表演人才,為西鄉(xiāng)乃至漢中茶產業(yè)的發(fā)展壯大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較好地實現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雙贏局面,為漢中進一步打造更多的生態(tài)茶園旅游品牌樹立了榜樣。

(三)積極營造茶文化氛圍,加大宣傳力度,不斷開拓漢中茶文化旅游市場。

“中國陜西(漢中)首屆茶業(yè)茶文化節(jié)”,隨處可見宣傳漢中茶文化的圖片和信息,社會反響非常好。

建議將營造茶文化氛圍作為一項長期的、經常性的工作。

比如,可以在出入漢中的交通要道旁懸掛大型廣告牌,宣傳漢中茶文化;在城市的商場、車站、廣場等行人密集處安裝電子顯示屏,講解漢中茶文化;與央視或其他新聞媒體、出版社等合作,推介漢中茶文化。

同時,要將類似“茶文化節(jié)”的節(jié)慶活動一直辦下去,因為現在的節(jié)慶活動已與發(fā)展旅游密不可分,節(jié)慶活動已成為宣傳旅游、招徠游客的又一特殊平臺。

特別是漢中茶葉協會將漢中幾大名茶整合后打出“漢中仙毫”的品牌并成功推出,使得漢中茶業(yè)走出了盆地,走向了全國,也使得漢中成了眾多游客關注和向往的地方。

(四)加強漢中茶文化旅游商品開發(fā)工作。

購物是旅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漢中茶文化旅游的發(fā)展,必須注重茶商品開發(fā)研究工作,茶商品從狹義上說是指各種品牌的茶葉;從廣義上講是指以茶為龍頭的包括茶具、茶食、茶畫、茶書法、茶工藝品、茶旅游紀念品等涵蓋茶文化各個方面的旅游商品。

有關部門應加強對茶文化商品的研究開發(fā)工作,成立專門機構設計開發(fā)文化內涵、品味較高的旅游商品。

如,在茶葉包裝上可以根據茶葉產地,在盒子表面印上當地的著名旅游景點圖片及簡介,比如:勉縣定軍茗眉茶盒上可印武侯墓和武侯祠,西鄉(xiāng)午子仙毫茶盒上可介紹午子山,南鄭漢水銀梭茶盒上可印南湖、紅寺湖,寧強雀舌茶盒上可介紹青木川古鎮(zhèn)等。

另外,還應根據漢中客源市場的特殊性,推出一些特別品牌包裝盒。

如,漢中的兩漢三國文化和“東方紅寶石――朱”常常引得日本和他國友人前來品味和觀賞,因此,可以在茶盒表面增印上日文或英文,在方便游客的同時,更好地宣傳漢中茶文化和旅游,也為早日把漢中旅游推出國門積蓄力量。

目前,漢中擬建造一座集茶商品貿易、茶精品展示、茶文化交流、茶信息傳播、茶科技研究,休閑、旅游、娛樂、會議于一體的西北最大的'漢中茶城,以此來提升漢中城市品位。

此項目的完成將會填補漢中無大型旅游購物點的空白,從而大大提升漢中旅游品位,促進漢中旅游業(yè)又好又快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汝百樂,徐友.云南茶文化旅游開發(fā)初探[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7.

[2]王玲.中國茶文化[m].中國書店,1993.12.

[3]史延廷.振興茶葉的關鍵所在是發(fā)展茶文化旅游.中國旅游報,.2.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七

在中國,茶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并且已經形成了中國茶文化。與此同時,茶有益于我們的健康,因此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面。談到中國的茶葉。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它是從唐代與宋代興盛起來的。從此茶的精神滲透到了宮廷和社會,深入到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和醫(yī)學。幾千年來,中國積累了大量關于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而且豐富了有關茶的精神文化。

高三:古拉尼斯。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八

茶文化的內涵和社會功能由來已久,茶文化進校園活動育人作用顯著,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還可提升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禮儀規(guī)范。茶文化進校園活動,需要循序漸進,彰顯特色;要聯動各方,合力推進;要豐富形式,創(chuàng)新方式。學院通過“茶文化進校園”的實踐活動,雙管齊下,一方面實現茶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發(fā)揮茶文化的育人作用。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湘西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適宜茶樹種植,20xx年茶葉種植面積近50萬畝,年干茶產量10000噸以上。當下,茶產業(yè)已成為湘西州農業(yè)特色支柱產業(yè),農民群眾的當家產業(yè),湘西州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yè)。湘西茶葉品質優(yōu)良,古丈毛尖茶與保靖黃金茶為湖南省代表名茶,中國知名綠茶品牌。為助推湘西州茶產業(yè)發(fā)展,進一步夯實茶產業(yè)基礎,全力落實百億茶產業(yè)發(fā)展目標,在州內形成人人講茶、人人喝茶、人人愛茶、人人宣傳茶的良好氛圍,為茶產業(yè)的大發(fā)展貢獻力量,州茶葉協會與湘西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共同創(chuàng)建了湘西州茶文化推廣中心。茶文化推廣中心的成立,旨在以“茶文化進校園”活動為載體,在全州范圍內宣傳湘西茶知識、傳遞茶文化、激發(fā)茶興趣、傳授茶技能,譜寫湘西州茶產業(yè)發(fā)展新篇章。

我國飲茶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就開始備受關注,從秦漢、隋唐、明后代至今,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傳承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飲茶燦爛的文化,為人類的文明與和諧,特別是在加強友誼建立情感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飲茶文化也是我國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在人文精神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均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飲茶文化從古到今,始至終一直存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其中的文化及內涵表現在物質、精神兩個方面。物質方面有歷史長河中前人遺留下來的茶文物,茶遺跡、茶字畫和老字號明茶,也有現代人推出的茶館、茶具、茶歌茶舞及茶藝會演等。精神層面有茶道、茶德、茶經、茶話,也有以茶會友、以茶靜心、以茶養(yǎng)性、以茶為榮等等的文化內涵。由于茶文化所折射了人們在生活上的渴望和精神上的向往,所以飲茶逐漸被人們視為是一種高雅的享受,飲茶也逐漸被人們稱之為品茶。當年清代查為仁的詩句“書畫琴棋詩酒茶”除了表達對生活的感慨,也正好道出了飲茶文化及內涵的廣大和深遠。

茶文化進學校,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有利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茶文化中蘊含了廉明質樸、節(jié)儉尊敬的精神,促進了良好校園風氣的形成。

2.1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我國文化有5000多年歷史,而茶文化就有4700多年的歷史,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最早始于神農時代,沿襲至今,逐漸形成了茶德、茶學、茶道、茶故事、茶藝等一系列的茶文化思想,并蘊含著豐富的天人合一、和、德、禮、美、靜等哲學思想,反映出我國民族悠久的文明,奠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的強大根基,茶文化融入校園,對學生思想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文化的自信。營造茶文化氛圍。通過調研、舉辦活動獻策搭臺,服務茶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突出以茶惠民、茶和社會的宗旨,培育與弘揚“清、敬、和、美”當代茶文化核心理念,推進了“茶為國飲、健康消費”的理念,更增強了茶文化的自信。

2.2提升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

蘇東坡有句,從來佳茗似佳人。茶文化能緩解壓力,更能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茶文化培養(yǎng)人吃苦耐勞、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品質,茶道中的廉、美、和、敬,茶德倡導的康、樂、甘、香等精神內涵,都與優(yōu)秀人才應具備的誠實守信、吃苦耐勞、懂禮貌、善于溝通、團結協作、善于學習的個人品質等職業(yè)素養(yǎng)相一致,在校園融入茶文化資源感染學生,能促進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提升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滲透茶文化,不僅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而且也能改變學生生活態(tài)度,使他們熱愛生活,熱愛人生,重視友情,樹立集體觀念,充分調動智慧,發(fā)揮潛在能力。幫助學生能在靜中思考,動中上進。遵守規(guī)則,成為一名有技能、有素養(yǎng)的新時代高素質技能人才。

2.3培養(yǎng)學生的禮儀規(guī)范。

禮儀是“禮”和“儀”兩個詞組合起來的合成詞,是在生活過程和社會環(huán)境之下逐漸形成經時間熏陶而固定下來的一種交往行為,是符合大眾心理,有利于人際關系健康發(fā)展和人格完美的準則。也是確立維護社會秩序為核心內容的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在禮儀教育方面,其內容包含了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大到理想、信念、精神風貌,小至衣著、舉止、言行及接人待物。從對象上細分,可以劃分為個人禮儀、公共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等。茶禮儀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號,職場或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很注重禮儀。目前,高職院校采用“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在拜師儀式上,徒弟要向師傅敬茶,代表拜師求技,謝師恩,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教育,在社會或民間,要拜師學藝,也有敬茶的習俗;新人舉行婚禮時,要向對方父母改口敬茶;學生在學校提前學習和掌握茶文化知識,能培養(yǎng)學生的禮儀規(guī)范,對未來走上社會發(fā)展帶來幫助。

推進茶文化進校園活動,讓“茶為國飲”的理念從學校傳播到千家萬戶,再傳播到四面八方,這對于打造“中國名茶茶鄉(xiāng)”,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全面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3.1開設茶文化必修課、選修課。

茶文化是茶道和茶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弘揚茶道,是學習茶文化的必修課,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諸事物的運行軌道,是順其自然的軌跡。茶道則是來自自然的沐浴,是心曠神怡、心無旁騖的美感之道。而茶藝便是選茶、洗茶、煮茶、燙壺、溫杯、聞香、品茶等過程的藝術,也是傳承傳統(tǒng)美德、追求完美的一種藝術。進一步理解,茶藝不僅僅是單純的藝術,而且還是蘊藏深厚文化的藝術。茶藝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又彰顯和發(fā)揚了現代生活的藝術形式,同時還滲透到文學、美術、舞蹈等領域,形成了正如蘇軾所云的“除煩去膩,世故不可無茶”的茶文化?,F代社會隨著生活質量和人性品質的提升,越來越追求茶文化的品評,追求茶葉的色、味、形,追求茶藝的每一個操作藝術,追求品茗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追求呈現形式與精神的完美統(tǒng)一。學院開展茶文化教育,需要明確必修課、選修課,要結合市場變化和經濟需求,學院在教學上突出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緊跟時展步伐,明確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導向。旅游管理系各專業(yè)開設茶文化必修課;“一村一大”農民大學生開設茶文化必修課;學院其他系部開設選修課。

3.2研發(fā)茶肴茶點。

茶肴,即用茶葉入肴后烹飪而成的菜肴。茶葉入肴,一般有四種方式:一是將新鮮茶葉直接入肴,二是將茶湯入肴,三是將茶葉磨成粉入肴,四是用茶葉的香氣熏制食品。茶點,是在茶道中份量較小的精雅的食物,是在茶的品飲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一類點心。茶點精細美觀,口味多樣,形小、量少、質優(yōu),品種豐富,是佐茶食品的主體。研發(fā)茶肴茶點。在保持中餐、西餐、西點、雕刻、面塑、調酒、咖啡等烹飪傳統(tǒng)技術的同時,旅游管理系烹飪類專業(yè)師生,要成立茶肴茶點研發(fā)工作室。茶肴茶點在形、色、味上進行創(chuàng)新,追求產品精細化,滿足消費群體的審美需求。

3.3建立大學生茶吧試驗點。

茶源自中國,喝茶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身為炎黃子孫的一員,茶可以不喝,卻不能忽視這固有的茶藝文化;有鑒于此,建立大學生茶吧試驗點,提供最完整、正確的茶藝文化信息和普及茶葉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了解到茶的基本常識及生活文化的相關性。積極弘揚傳統(tǒng)文化,回歸自然健康。建立以茶水為特色的服務性茶吧,提供以國學為主的書籍,方便學生交流學習,建立非營利性,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基地。

歌以詠志,詩能陶情,茶可清心。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乾坤。茶,是最精典的植物,生于青山,長于幽谷,結廬林間。從唐人陸羽的《茶經》中走出,飲盡山靈水秀,意蘊人間風情。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那濃濃的釅,就是全部的人生。茶源自中國,喝茶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身為炎黃子孫的一員,茶可以不喝,卻不能忽視這固有的茶藝文化。開展茶文化講座和社團活動,弘揚茶藝文化信息和普及茶葉知識,舉辦茶文化相關技能比賽與品鑒、展示等活動。學習茶藝技巧,溫杯、投茶、洗茶、燙杯、沖泡、出湯、分茶、奉茶、品茗,體會茶文化所帶來的安逸與親和,感受茶文化所展現的人文魅力??傃灾?,茶有八德:康、樂、甘、香、和、清、靜、美。清茶一杯,廉潔清白,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的廉政之舉,也是現代社會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現。新時代教育茶文化走入學校,通過學習茶禮儀、茶藝表演等,更好地學會了尊重他人,照顧服務他人,分享給別人的意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集體意識。將茶文化融入校園,內涵深入到學生心中,引導學生以和為貴、以人為善、禮貌待人、誠實守信,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對促進我國倡導的文明、團結、廉潔、和諧社會是十分有益。

[2]羅釵霞.淺談“茶文化進校園”[j].貴州教育,20xx.02。

[6]金疆.學校茶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實效性研究[j].農家參謀,20xx.2z。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九

據西漢王褒《僮約》“烹茶盡具”之句,可知至遲在西漢就開始有飲茶活動。

唐代陸羽撰寫成《茶經》茶文化形成開始,茶便一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國又是禮儀之邦,茶與中國的禮儀的結合物――茶禮,也是茶文化領域當中一個值得研究的方面,同時茶禮也豐富了茶文化。

禮的表現方式有多種,《禮記?昏義》說:“夫禮,始于冠,本于昏,重于喪祭,尊于朝聘,和于鄉(xiāng)射。

”這里提到的禮有冠禮、昏禮、喪祭禮等。

而我們所說的茶禮作為另一種禮的表現方式,似乎更接近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也發(fā)揮了很大的功用。

這和茶的本性和茶的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很大的關系。

如我們日常接待客人要敬茶;下聘禮娶妻要定茶;甚至還以茶祭祀,以茶喪葬等等,這些生活中的茶禮也是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在。

茶文化形成并向外傳播的基礎上,茶禮也隨之外傳,并影響其他民族從而形成新的茶禮儀。

一、待客之道――敬茶。

有這樣一個副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其來源是一天鄭板橋去茶館喝茶,老板看他的穿著不像富人,于是就漫不經心地說了聲“坐”,對下面說,“茶”;當鄭板橋拿出銀錠的時候,店老板就便改了臉色,改口說,“請坐”,對小二喊,“上茶”;后來有人認出鄭,過來打招呼,店老板知道后趕緊鞠躬說,“請上坐”,同時提高嗓子對下面喊“上好茶”。

鄭板橋喝完茶要走時,店老板恭恭敬敬的請他留個墨寶,他無奈下答應了,便寫下了這幅對聯,用以諷刺像店老板這種狗眼看人的人。

這當然也是一個傳說故事,但是我們在待客之禮中堅決反對這種傲慢的偏見,而應該是人人平等。

中國自古就有好客禮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當客人親自到家里來拜訪時,做主人的必定要熱情的迎接招待,《論語?學而》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不管主人的家庭好壞,總要泡上一壺熱茶,作為尊敬之意。

來客敬茶成了一種最基本的待客之禮。

每當來了客人便要敬茶,以茶敬客,情深義長,雙手敬茶,客人雙手接住。

茶要淺,俗稱“茶七酒八”,如果斟得太滿,便是對客人的不敬,客人要在告別時應將茶喝盡,表示對茶的贊賞。

在餐桌上待客敬茶也有一定的敬茶禮,盡管是最好的朋友,當對方給他斟茶時他也一定要兩手指輕叩桌面,以示跪謝,俗稱“叩指還禮”,據說這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傳下的規(guī)矩。

相傳,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訪,與當地的官員周日清上茶樓喝茶。

皇上自己斟上茶之后,又順手給周日清斟上茶。

周日清立時受寵若驚,也不敢下跪謝龍恩,恐怕暴露了皇帝的身份。

在左右為難之際,他急中生智,用雙手屈扣,在桌面上叩點三次,以代替跪謝之禮。

由此,這一禮俗流傳于民間,便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謝謝”之禮。

這雖然只是傳說,但是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敬茶之禮俗。

二、婚禮之道――下茶。

婚禮,是一個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古代男子在行冠禮之后,便有了婚配的資格。

古語婚禮的作用《禮記?昏。

義》:“昏禮者,將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事也,故君子重之。

”婚禮有一整套程序,根據《禮儀?士昏禮》可知,士娶妻要經過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個主要儀節(jié),稱為“六禮”。

而“納徵”也稱“下茶”是其中決定婚姻成敗的最重要的儀節(jié),“徵”者成也。

“納徵”也即相當于后世的訂婚。

在納徵中,茶是婚姻的見證,是不言語而意無窮的“第二媒婆”。

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中記載:“又送官會銀鋌,謂之‘下財禮’,亦用雙緘聘啟禮狀。

或下等人家,所宋一二匹,官會一二封,加以鵝酒茶餅而已。

名下財禮,則女氏得以助其虛費耳。

”這里就提到了下財禮時用要用茶。

就連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時,陪嫁物中也有大量的茶葉和精美的茶具。

這種習俗在古代小說中也有所反映,在《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鳳姐和黛玉開玩笑:“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不給我家做媳婦兒?”也是借此習俗派生出的雙關語。

茶之所以用它來訂婚,是取它不可移植的自然本性。

古代,人們以為茶樹只能用茶仔繁育,故婚娶的習俗,多用茶為聘禮。

男家為“下茶”而女家受聘為“受茶”,寓意傳宗接代,人丁興旺。

明代許次紓《茶流考本》云:“茶不移本,植必生。

古人結婚以茶為禮,取其不移植置予之意也。

”明代嘉靖進士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十四《種茶》也載“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鑒此聘婦必以茶為往還,義固有所取也。

”就是說茶之不可移植被古人比附成了女子受聘,既然接受了對方的聘禮,就當從一而終。

沒有再“移植”即反悔的余地了。

”茶在這里。

象征著純潔,堅貞和多子多福。

“茶性最潔”表示愛情純潔無暇,“茶不移本”表示愛情堅貞不移,“植必生子”表示子孫繁盛、家庭幸福。

因此,茶得以深深地介入婚俗之中去,茶禮也成為一種流傳至今的風俗。

三、中國茶禮的外傳和日本的茶禮。

在這里我們先要提及的是中國茶禮的對外影響。

茶禮的外傳和對傳入國的影響,首先肯定是以茶的物質實體為載體的,受中國茶禮影響最大的要數我們的東鄰國日本了。

茶最早傳入日本是在隋朝,到唐朝時為規(guī)模擴大期,其間是以官方的遣隋使、遣唐使為傳播的.關鍵紐帶。

“隨朝廷出于遠交近攻的外交的需要,大和朝廷出于迫切學習中國的政治體制、文化和教育的需要,致使兩國的交流由此出現了第一次高潮。

6至894年日方曾派遣隋使5次,遣唐使19次之多。

”飲茶之風彌漫全國并成為全社會的生活習慣,始發(fā)于唐玄宗開元時期。

楊華《膳夫經手錄》中記載:“至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德、大歷遂多,建中以后盛矣。

”封燕的《封氏見聞記》卷六載:“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

學禪勿于不寐,又不夕食,皆特飲茶。

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效仿,遂成風俗。

”可見,唐初,寺院飲茶比較盛行,直至中唐寺院茶禮逐步形成。

于此相對的對中日茶文化交流有重大貢獻的自然就是遣隋遣唐使中的僧人了,他們來中國便自然會在寺院內活動,講經習法。

其中以最澄、空海和永忠三位僧人為主,他們在學完回國時不同程度的帶回了中國的茶籽,茶的傳入也必定伴隨著飲用方法和禮節(jié)的學習。

南宋徑山寺茶禮對日本的影響就是明顯的例子。

徑山寺位于杭州東北52公里處的天目山脈,徑山寺興于唐,盛于宋,特別在南宋時,日本官方不斷派日僧到徑山寺求取禪理,其中以圓爾辨圓(1202―1280)對茶文化傳播所起的作用為最大。

他于1235年―1241年在南宋巡禮求法,在徑山寺不僅學習了種茶、制茶,更細心地觀察體驗了徑山寺的茶禮,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日本茶道的禮法。

我們知道中國的儒家思想對亞洲各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當然日本也不例外,其中日本的茶道禮法也受儒家的長幼尊卑有序的影響。

在習得徑山寺的茶禮法后回國的圓爾辨圓便結合日本的實際仿效徑山寺茶晏禮的茶禮制定了相應的禮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日本寺僧茶禮的細膩與繁瑣。

這和中國的茶禮的內容有很大的區(qū)別,援引騰軍先生的話,也許可以作為原因。

“在日本人看來,茶文化是隸屬于藝術的,甚至是哲學范疇的東西,日常性的飲茶是不能列入茶文化的。

這一點與中國的情況大不相同。

”這種區(qū)別也許在日本目前的茶道禮法中體現的更全面。

因為禮法在日本的茶道中非常的重要,具體包括主人與客人之間的禮;客人與客人之間的禮;人與物之間的禮等。

總之,是用一整套嚴密有序的位置、動作、順序等將這一飲食行為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

它對茶席上出現的人和物都給予尊重。

在主與客的關系上,主人對客人的尊重甚至體現在茶濃淡、冷熱的細微之處,同時,客人也要以吃光喝完主人的茶飯為受尊敬的回應;客人之間以首席客人為最尊貴,客人吃茶用點心時也要向他人道禮;人與物之間的禮法體現在人對于物(主要指茶具)的珍重和仔細欣賞。

另外,還有有言禮、無言禮、約定禮。

但是有言禮在整個茶會中只占很少的部分,這也和中國的以茶會友,談詩論畫有別。

但總的來說兩者都是在尊卑等級有序的儒家禮儀之下進行的,體現的是對客人的尊敬。

作為茶文化一部分的茶禮是伴隨著茶文化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同時在其發(fā)展的同時會結合不同的文化(如:生活習慣、民族性格等)形成自己的形態(tài)。

但茶禮的文化本質和內涵是永不變的,那就是以茶表敬意,以茶訴真情。

這也是茶禮一直流傳至今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

[1]王玲著.中國茶文化[m].北京:中國書店,1992.

[2]余悅編.中國茶文化叢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3]黎小萍,陳華玲.茶禮與婚俗[j].蠶桑茶葉通訊,2001(1).

[4]陳功.中國的茶禮俗[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1(2).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十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我國從種植茶葉到飲茶都極具文化內涵,有著豐富的茶文化資源。而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發(fā)展也深受茶文化影響,對其傳承和發(fā)展產生了巨大作用,本文將針對茶文化視角下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傳承進行分析探討,旨在進一步分析茶文化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之間的關系和促進作用。

:茶文化;民族傳統(tǒng);體育傳承。

我國作為茶葉故鄉(xiāng),茶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茶葉種植和生產的大國,茶文化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其經過歷史的積淀,文化內涵極為豐富,集儒釋道文化為一體,對于當今社會也依然具有指導意義,茶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影響已經深入生活和社會各個方面,尤其是對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影響。眾所周知,體育文化在中華民族整個文化范疇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由于缺乏傳統(tǒng)的文化內涵,因此在發(fā)展中缺乏系統(tǒng)的應用,阻礙民族體育文化的發(fā)展。文化在我國文化的歷史傳承中具有很大的比重,在茶文化視角下,將其與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相結合,將有利于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

我國歷史悠久,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茶文化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文獻記載,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有飲茶的習慣,茶葉不僅僅是作為一種飲料的存在,其同時也是一味寶貴的中藥,對于延年益壽,保持身體狀態(tài)都有其他飲品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其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可謂影響深遠。茶文化歷史悠久,其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性文化,集儒釋道三種思想為一體,一杯清茶,淡泊明志,可以蘊含天地萬物。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茶文化的內涵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上,要將其與實踐相結合,融入到具體的文化項目當中去,才能讓茶文化的思想內涵真正展現出來,茶文化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結合就是具體的實踐結合,其不僅有豐富的物質元素,同時也包含了精神文化內涵,因此,茶文化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傳承的相結合是極具現實意義的。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民族體育文化也極具文化內涵,在多元化文化充斥的今天,想要將民族文化繼續(xù)傳承下去,就必要通過現實的載體,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傳承是對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貢獻,是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切入點之一。

2.1缺乏相應載體。

文化的傳承需要一定的載體,載體是文化傳承的基礎和根本,而對于目前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上就缺乏相應的載體,載體的缺乏導致文化傳承出現障礙,文化不能有效的傳承下去,而相應的傳統(tǒng)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和發(fā)展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尤其是目前社會對于體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不充分,導致體育文化一直不被人們所重視,在日常的體育活動中,人們對于體育項目的選擇也是以西方體育為主,很少接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從而限制了民族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方式。很多內容都是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體現和反映,因此,要想促進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必須要以合適的角度切入,找到適合文化傳承的載體。

2.2傳統(tǒng)文化遭受沖擊,壓力巨大。

隨著市場經濟在我國的深入發(fā)展,國際間交流不斷增多,外來文化對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是非常巨大的,并且給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巨大的壓力。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全球各國之間的文化出現交融,但要摒棄外來文化中不健康的方面,取長補短,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動力。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傳統(tǒng)文化受到巨大沖擊,導致民族體育文化在發(fā)展中出現與時代脫節(jié)、創(chuàng)新性不足等問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也需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引入創(chuàng)新機制,對外來文化取長補短,融入其他文化元素,利用本身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促進體育文化的發(fā)展,例如,可以將茶文化融入,這種內部文化的融合一方面會增加文化的融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時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協調發(fā)展,發(fā)揮組合效用,實現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的最佳效果。

2.3缺乏必要的自信心與自覺性。

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和自覺性限制了文化的傳承。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都是極其燦爛文明的。但當今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外來文化的入侵,人們的思想不斷活躍,信息獲取渠道的多樣性使文化多元的社會讓人對于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不自信,認為傳統(tǒng)文化即落后的文化,是不科學的文化,基于這種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不自信,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不會自覺地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因此,這種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不自信和消極的態(tài)度對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傳承造成了阻礙。

對于民族體育文化傳承發(fā)展來講,其具備深厚的價值內涵和豐富的體育元素,而這正是適應當今社會人們亞健康狀態(tài)下的體育運動所需,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逐漸加快,人們在工作中很少得到時間進行必要的運動和鍛煉,導致了當今社會人們身體素質越來越差的狀況,同時,人們高質量的生活方式和食品安全問題都使人們的身體出現問題,這個時候找到一種適當的鍛煉方式尤為重要,但從實際來看,人們缺乏必要運動的同時更加欠缺這種運動意識。這就意味著人們即使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也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而逐漸提高這種意識就為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價值切入點。此外,對于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發(fā)展的障礙來講,就是其未能實現與時代的接軌,滯后發(fā)展于時代,成為另外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發(fā)展的阻礙,并將其與體育文化的內涵相結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解決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傳承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之所以能夠被傳承是因為其中所蘊含的價值作用,在文化多元的當今社會,人們思想復雜、接受能力強大,傳統(tǒng)文化尤其獨特的魅力,其作為一種優(yōu)勢的發(fā)展資源,不僅包含了豐富的內涵,也對傳統(tǒng)體育鍛煉進行了融合,豐富體育活動內涵的同時也創(chuàng)新了傳統(tǒng)體育文化。我國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長期以來的發(fā)展中,逐漸形成了成熟的茶文化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同時擁有多種文化資源的我們就要將文化資源整合,結合社會發(fā)展時期和當下的時代背景,進行文化資源優(yōu)化配置,實現更好的傳承與發(fā)展。在茶文化的不斷影響下,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更加注重傳承的活動理念和內涵,其具備的價值觀念為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提供了定位和條件,因此,使茶文化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無論國際還是國內,都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文化作為國家的靈魂,其存在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在整個民族體育文化傳承中,想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就要使文化資源有效的整合,尤其是利用茶文化的價值理念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認識。

“寧可三日無鹽,不可一日無茶”可見茶對中國人的影響深遠,茶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人們生活當中。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全球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面對這樣的形式,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就更加重要了。茶文化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在我國發(fā)展的歷史悠久,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深遠,而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發(fā)展和傳承中遇到了一定的問題,而將茶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是解決目前所面臨問題的關鍵,傳承和發(fā)揚茶文化是我們重要的歷史使命,而不斷弘揚和發(fā)展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體現,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對于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傳承成為我國文化建設的重點,也成為文化工作者的歷史使命,相信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我國以茶文化為代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定會成為世界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十一

你了解過牛頓如何發(fā)現萬有引力,航天飛船如何升上太空,愛迪生如何發(fā)明電燈嗎?因為探索,探索成就輝煌,生命在于探索。

有位哲學家說:“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里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里?!庇肋h躺在坑里固然安全,但從此你也就無法看到外面的新事物,少了一份對萬物的探索精神,生命就是因為這份探索而充滿色彩。

生命在于探索。學習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鬃釉疲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泵刻斓膶W習需要不斷思考與記憶。祖沖之發(fā)現圓周率,牛頓發(fā)現萬有引力……,這些都是在學習中不斷探索中得來的。作為當代的我們,也要擁有不斷探索,進取的精神,在學習生涯中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財富。

還記得《紅樓夢》里面的內容嗎?相信大家對《紅樓夢》里故事情節(jié)一定略知一二,當寶黛愛情成為佳話,寶玉出家令人惋惜的同時,我們是否真正了解到作者寫這部作品的用意,是否真正了解到里面每位主人公的心理?也許,你會說:“這只不過是作者的一部隨手作品罷了。”其實,每個作品都有它的歷史味道,人們對《紅樓夢》的研究已發(fā)展成為“紅學”,通過對紅樓的深入探索,我們了解到了那個時代的背景。如果沒有探索,也許到現在我們也只是沉浸在寶黛的愛情罷了。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探索,如果沒有探索,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就像藍天沒有白云的相襯,大海沒有浪花的陶冶,大地沒有花草的輝映,一切都顯得那么的沉寂,看不到任何色彩與活力。如果沒有探索,生活將會變成什么樣?就像咖啡里忘加了糖,土司里忘加了番茄醬,美味的菜肴里忘放了鹽,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生活也因此少了幾分姿色。

我們探索,因為我們熱愛生活,我們探索,因為我們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識,我們探索,因為我們想要發(fā)現更多的奧秘。

如果說生命是一艘正在航行的船,那么探索就是風,風為船提供動力,讓我們乘著這艘船乘風破浪吧。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十二

摘要:茶文化在中國具有4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儒釋道三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在中國各個文化領域影響深遠,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不僅如此,茶文化在其他領域也發(fā)揮著巨大作用,尤其是教育領域,茶文化與教育教學的整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與人文修養(yǎng),同時還能夠促進我國茶文化的交流與傳承,因此,在當代教育創(chuàng)新改革過程中,茶文化的融入非常必要。本文以課余體育訓練為內容,對茶文化在課余體育訓練中應用的現狀進行具體分析研究。

關鍵詞:茶文化;課余體育訓練;現狀。

課余體育訓練,是體育教育教學的一部分,在未來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利用茶文化,發(fā)揮茶文化的作用,拓展體育訓練方位,提升訓練力度,以此推動我國體育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升學生體育綜合素養(yǎng)。

1課余體育教學引入茶文化的文化基礎。

作為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茶文化,將其應用到體育教學當中,既達到了跨文化教學的目的,又保證了體育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并可以讓每一位運動者都能夠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茶文化知識的魅力。在不同體育課程與項目的設置當中,適當的融入茶文化知識,將其中所蘊含的與繪畫、文學、詩歌等藝術形式有關的知識進行傳授,能夠確保中華民族的特殊文化形式得以保留和繼承。體育文化與茶文化之間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因此在文化教學方面可以產生共鳴。我國的茶文化與體育文化具有十分相似的知識結構,所以在開展課余體育教學課程的過程中,需要確保教師充分了解中國的茶文化知識,才能讓體育教學課程更加完整與具體。我國的茶文化涵蓋了多家文化的思想,比如:儒家的仁愛思想、道家與佛家中所描述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這些思想的形成和建立,都促使著人們對世界形成一種全新的理解和認識,保證人們能夠和諧地與自然相處,并遵循自然規(guī)律和生存法則。體育文化間接地反映著仁愛的思想,因此與茶文化的內容十分相似。在進行課余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制定一個規(guī)范的道德標準,約束學生的言行,確保每一位學生能夠有效地提高個人素質,并有更多的耐心和興趣學習中國的茶文化知識。茶文化主要追求雅、靜、養(yǎng)、道等精神境界,而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時,也需要學生具有保持靜、養(yǎng)、悟、道的能力,二者主要突出人對自身思想和身體的控制,因此關聯十分緊密。與茶文化主要思想更為相似的是,茶文化所遵循的“藝和禮”也在某種程度上展現了體育運動的精神。人們在運動的過程中遵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這些有風度的訓練和比賽規(guī)則,恰恰與中國的茶文化息息相關。無論是現代體育教學風尚,還是人們尊崇的多樣化體育教學模式,其主旨思想都是告誡參與者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并有足夠的能力將其融合,確保每一種文化形式都能夠體現真正的價值,讓課余體育內容日益完善。

2茶文化融入課余體育訓練的切入點。

基于以上分析,茶文化與課余體育訓練之間具有一定的基礎,找到恰當的切入點,才能夠更好的實現兩者融合與共同發(fā)展,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2.1修身養(yǎng)性:體育訓練的功利向度人們在為集體付出和努力的過程中,希望個人價值得到肯定和認可,所以茶文化中所具有的精神導向可以有效地滿足人們對個人需求的理解和認知。茶水具有一定的養(yǎng)生功效,有清熱解毒,提神醒腦的效果,人們在飲茶的過程中渴望在一個“靜”的環(huán)境中,以便可以安靜地進行思考。體育運動可以有效地釋放個人壓力,鍛煉身體的過程中確保每一次目標的完成,都能滿足個人對功利主義價值的需求,因此二者的融合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們對功利的向往和追求。

2.2人際關系的協調:體育訓練的一般價值向度中國是禮儀大國,內容豐富的茶文化知識在歷朝歷代都展現了其獨有的魅力和特點,有效地協調了人際關系,緩和人們之間矛盾,確保人與人之間能夠和諧友愛地相處。茶文化是多種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體系,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與體育訓練所追求的運動精神有相同的特點。體育運動可以讓學生建立團隊合作意識,確保對自身生命尊重的同時,有效的管理個人的生活,提高心理素質,并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正確的態(tài)度處理人際關系。

2.3團隊精神:體育訓練的群體向度中國的茶文化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茶道思想,這是人們的物質財富,因此茶文化可以快速地得到社會群體的認可。人與人在進行交往的過程中更渴望追尋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受,這與茶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諧”交往理念殊途同歸。正是這種精神上的一致,才能保證我國的茶文化精神能夠快速地被弘揚、宣傳和繼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滿足的同時,也渴望在身體上得到運動,因此,健身運動成為了現代人向往并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將茶文化的精神理念融入到課余體育的運動當中,能夠有效地確保不同的團隊建立完整的團隊意識與合作意識,有效的應對挫折,共同面對困難。

3高校體育訓練與傳統(tǒng)茶文化有機結合的基本途徑。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更渴望有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教學課程?!绑w驗式教學”符合了人們對不同場景和活動地點的需求,學生在完成不同挑戰(zhàn)項目的過程中,了解和學習了茶文化的知識,懂得種茶、制茶、飲茶以及茶藝表演等環(huán)節(jié)知識,促進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尊重茶文化價值,知曉茶文化在體育課程訓練過程中的重要性。

3.1物質層面的接觸:將茶水推廣到體育訓練中去現在大學生在進行不同科目訓練的過程中,最常飲用的飲品是礦泉水和碳酸飲料。從自身生理健康以及科學角度分析,這些飲品都不能夠滿足運動員對身體流失物質元素的需求。茶水當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適當的飲用茶水,可以在短時間內為運動員補充電解質,這種不含任何添加劑的天然飲品,有效地確保運動員在短時間內恢復體力。同時,長期飲茶可以達到輕身減肥,降脂明目等功效,茶多酚可以有效的緩解疲勞,同時茶水中所含有的營養(yǎng)物質也能夠保證運動員有效地預防癌癥。由此可見,大學生了解茶文化以后也更容易接受茶水這種飲品。

3.2行為層面的接觸:將茶文化禮儀與體育訓練融合起來中國由于具有優(yōu)秀的茶文化歷史,因此在禮儀方面十分講究。不同的家庭在招待親朋好友的過程當中,都會適當地提供不同種類的茶水供客人飲用,這種與生俱來的“茶禮”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在進行體育訓練時,將這種禮儀用到不同比賽或訓練過程當中,讓每一位運動員在訓練之前或者訓練過程中能夠更尊重對手或者隊友,做好熱身運動并在不同的運動環(huán)節(jié)顧及他人的感受,注重團隊合作和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增進團隊之間友誼和信任度,讓團隊更具凝聚力,才能保證自身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4結束語。

本文從四個方面對茶文化在課余體育訓練現狀,以及相關落實對策進行了研究,由此我們能夠發(fā)現,茶文化對當代教育的作用非常巨大,并且茶文化與體育教學之間的融合具有一定基礎和可行性,合理的運用茶文化,發(fā)揮茶文化的作用,必然能夠提升課余體育訓練的效果,同時實現對茶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當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十三

1.

從課程設置看,低年級教材內容中雖有說話內容的安排,但課程表不單獨設說話課,而且我在調查后發(fā)現,因缺乏相應的評估機制,農村小學教師對說話練習普遍重視不夠,平時課堂教學中從不注重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即使是教材中一個單元結束后才安排少量的說話練習,也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因而導致不能很好地運用,5—8周歲這個兒童語言思維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來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另一方面,從訓練量看,小學階段要從三年級才開始,開設作文課,每周只有兩節(jié),在這兩節(jié)課內要完成“導、練、卷、評”四項任務,時間緊、任務雜,加之失去低年級說話的基礎,使得作文教學舉步維艱。

閱讀可以使學生接收到大量的書本外的知識和信息,積累素材,豐富詞匯,提高作文水平。但許多農村小學,到目前為止,班級還無圖書角,學校也沒有圖書室,即使有室內圖書,數目也較少,品種比較單一,其中還不乏濫竽充數的書,不適合少年兒童閱讀。另外,由于部分老師受考試排成績的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限制學生的課外閱讀,導致學生僅靠一本語文書進行學習。

部分教師由于忽視了學生缺乏生活經驗,不懂觀察生活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的人和事等實際,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也忽視了精心設計,而把指導重心放在研究如何審題、如何批改、如何評講,因此導致了許多同學只能圍著《優(yōu)秀作文選》和教師泛泛的指導做“無米之炊”,依樣畫瓢,選材立意,結構安排,遣詞造句,都嚴格模仿、小心翼翼;作文毫無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嚴重地影響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小學階段學生的作文訓練,往往各個年級“各自為政”。首先,由于農村小學低年級說話訓練不能很好地落到實處,使高年級的寫作成了空中樓閣,導致訓練上的斷層。另外,中高年的作文訓練也缺乏系統(tǒng)性。比如在三、四、五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分別要求學生寫景的作文;三年級要求“寫一處景物,抓住特點按順序寫”;四年級要求“寫一處景色,抓住特點按順序寫”,五年級要求“寫景。(語文教學論文 )按順序寫出特點和人的活動”,同一寫景的作文在不同年級,要求是絕對不同的,但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不同年級的學生訓練同一內容的作文,卻不能循序漸進。使得作文于一種隨意、盲目的狀態(tài)。

俗話說:作品來源于生活,生活是作品的故鄉(xiāng)?,F實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都是學生寫作的內容,因此,我們應讓學生盡量多地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引導他們發(fā)現生活中可以描繪、歌頌的事物,這是學生寫作素材最基本的積累。作家果戈里就是這樣在生活中積累材料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他注意觀察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甚至連細節(jié)也不放過。經常觀察讓他的寫作素材不斷豐富,終于成就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的驕人業(yè)績。

讀書能拓展學生的生活天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并讓學生從中學到寫作方面的知識。這樣地閱讀大量書籍,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寫作知識,提高寫作技能。為了使學生能夠盡可能多地讀書,我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的圖書資源,每周抽出合適的時間讓學生泛舟書海,讓他們在書海中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同時我還利用教室的圖書角,號召學生把家中的圖書拿來與同學共享。這樣,彌補了學校圖書資源的不足,也讓學生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做到“厚積”,為學生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時,讓學生將自己碰到的、對作文有用的材料摘記下來,加以歸類,這樣寫作文時,他們就會有意識地去運用。另外,教科書中的課文是最好的范文,教師指導學生記下這些作者的寫作思路,并有意去模仿,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學完《桂林山水》后,我有意安排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并仿照運用景物對比的描寫手法,寫了《校園里的樹》。出乎意料,這次學生興趣盎然,把學校的龍爪槐的特點生動遇真地描繪了出來。寫作的成功使學生有了成就感,對習作的興趣也趁來越濃厚了,這真的要歸功于學生的多記。

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我們體驗到了讀書的樂趣。多讀、多記、多看是為了讓學生提高寫作能力,而多練則是學生攀登寫作高峰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但課堂作文的訓練畢竟是有限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利用日記這一有效的練筆機會,增加學生的寫作次數,強化學生的寫作訓練,對學生的作文學習大有裨益?!吧钍且槐居肋h讀不完的書,是一幅永遠描摹不完的畫?!睂W生的作文內容,來源于真實的生活,因此,他們就會感到有內容可寫??梢姡嗑殨顾麄兿龑懽鞯目謶?,為作文課堂教學鋪平道路。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多看、多讀、多記、多練的教學實踐,讓我的作文教學之路越走越順暢,也讓學生對作文由“厭”變“樂”。但作文教學深如海洋,我相信高超的游泳本領永遠屬于那些敢于在風浪中暢游的勇士;小學作文教學的成功經驗,也終究屬于在作文教學第一線探索前進的勇敢者。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十四

: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的理念、創(chuàng)作手法及創(chuàng)新點,與自身的傳統(tǒng)元素交融,形成具有獨創(chuàng)藝術的審美觀感。在現代環(huán)保理念及仿古風的興起下,各茶樓茶社甚至非茶場所,都在借鑒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進行環(huán)境藝術的設計與應用?;诖?,本文主要探討了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及進一步的發(fā)展方向。

:茶文化;美術元素;現代環(huán)境藝術。

1.1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內容及特點。

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包含了在點、線、面、光色等各個元素下的關于茶文化的雕塑藝術、繪畫藝術和建筑藝術。在傳統(tǒng)茶樓中,為營造清新舒適的飲茶氛圍,室內的光色應用都比較柔和。為了契合傳統(tǒng)山水畫的古樸質感,古時人們都會用真正的樹根雕塑成桌椅,用山石刻成擺件模具。隨著現代仿古茶樓的興起,為節(jié)能環(huán)保、節(jié)約成本,人們開始用假石做茶樓的擺件。設計師在并非真石的材料上,首先進行雕塑,將不必要的地方去除。雕刻完成后,再進行造型色彩的明暗刻畫及線條塑造。將密度較低的物品繪成密度較高的山石,并借助茶樓中的燈光效果,將假石的凝重感表現得淋漓盡致。由此可見,在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時,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的會交叉同時進行。茶文化下的美術元素并非獨立的個體,而是能夠互相促進、互相交融整合,以達到環(huán)境設計最優(yōu)效果的整體。綜上,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最大的特點便是其內容斗爭性下的同一性。

1.2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現代化發(fā)展。

現代茶樓茶社甚至茶主題酒店的興起,促進了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的廣泛應用及發(fā)展。為營造傳統(tǒng)氛圍、在全國多地茶樓中凸顯出自己的個性,各茶場所設計師利用美術繪畫與雕塑相結合,在茶場所的外圍及內壁都進行壁畫根雕藝術的設計。為契合全球化的流行趨勢及外國友人的審美觀感,部分茶場所還會將西洋油畫與中國傳統(tǒng)茶畫相結合,發(fā)展出茶場所獨特的藝術。傳統(tǒng)茶美術元素的應用,讓全國的眾多茶場所成了本地茶鄉(xiāng)旅游業(yè)的“地標建筑”。而現代茶場所的覆蓋式開展也促進了茶美術元素的創(chuàng)新。由此可見,在千篇一律的主題場所中找到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發(fā)展方向及設計構思,是茶傳統(tǒng)美術元素在現代應用時的首要考慮問題。

1.3現代環(huán)藝設計的傳統(tǒng)茶美術元素。

茶傳統(tǒng)美術元素不僅在茶場上有所發(fā)展,隨著美術元素的成熟及應用的創(chuàng)新性,茶美術元素也逐漸開始應用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各個方面。一方面,除了涉及茶文化較多的“景觀藝術”及“茶場所藝術”,其余非茶環(huán)藝設計也開始逐步應用茶美術元素進行裝飾?,F今各民宿、飯店甚至大型商場,都會將茶畫、茶具擺件及具有茶元素的物品進行展示,以提高場所的藝術性。另一方面,在茶美術元素的思維影響下,現代環(huán)藝設計不僅開始考慮內部整體視覺觀感和使用性的協調,還對外部墻壁進行修飾,以契合街道文化。茶美術元素的黃金分割構圖法、三度空間量感率及體積明暗透視法等美術創(chuàng)作方法,也作為主要設計思路被廣泛應用。

2.1環(huán)藝物質形態(tài)藝術分析。

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下的物質形態(tài)部分,指的是在原有設計基礎上的進一步實體操作。不管是裝飾、繪畫、雕塑還是建筑元素的設計,最終目的都是為現代環(huán)境藝術服務,都會將圖紙進行實體創(chuàng)造。前文提到,為追求創(chuàng)新發(fā)展,現代環(huán)藝物質形態(tài)中對于茶元素的應用不再千篇一律,而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思維想象。然而經過數據分析可知,現代環(huán)藝的美術設計圖紙?zhí)^注重茶元素的想象和新奇,忽視了其轉換成物質形態(tài)后的實際效果。除了部分僅具美感而不具實用價值的美術設計,更有許多本身是實用目的的美術設計質量不達標。在此設計下,物品的'使用年限大大降低。有些設計師僅考慮美術元素的創(chuàng)新應用,但沒有考慮到后期修復與當地的氣候濕度。

2.2環(huán)藝意識形態(tài)藝術分析。

環(huán)境設計藝術下的意識形態(tài)藝術指各類環(huán)藝設計的主題理念及創(chuàng)作思維方式。一方面,受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的影響,不管是哪類場所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盡管其使用價值和主題價值不同,但都開始圍繞“環(huán)保節(jié)能”及“弘揚傳統(tǒng)”這兩個宏觀理念開展;另一方面,在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創(chuàng)作思維中,設計師將傳統(tǒng)茶美術元素的構圖方式作為參考,將美術元素下各個方面的融合作為借鑒,應用在環(huán)境藝術中。經過傳統(tǒng)茶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思維在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現代環(huán)藝逐步多樣化,各類主題場所取代了千篇一律的樓房與景觀,雕塑、建筑、繪畫的融合發(fā)展也更為嫻熟,部分環(huán)藝設計師甚至在進行傳統(tǒng)與現代設計融合的體系建設。

2.3室內外陳設元素光色分析。

室內外陳設元素光色,是基于環(huán)藝物質藝術形態(tài)與意識形態(tài)的共同作用發(fā)展下而形成的整體視覺傳達觀感。室內外陳設元素的光色設計材料及色彩限定多有不同。室內因燈光顏色和燈光位置的固定性,燈光對陳設物品的光色有增強作用。因此其陳設材料的色澤度可以不高,陳設材料的色彩置頂也大多不需做過多處理,直接本色為主。然而室外陳品物品因受多變天氣影響,因此,色彩飽和度要求較高,運用的美術材料也是可以通過光熱變化而變化,以此契合天氣變化的高級材料。通過室內外不同材料及色彩的應用,能夠讓進入場所的人產生一種循序漸進的代入感。綜上,室內外陳設元素通過茶文化美術元素的合理應用,其設計的使用體驗感日益加強,其場所的主題意義及價值塑造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3.1提高設計工程質量。

基于現代環(huán)藝設計過分注重茶美術元素的創(chuàng)新性而忽略其實用性的問題,必須提高設計的工程質量,以達到使用體驗和審美體驗的平衡。首先,在不同新提出的創(chuàng)新美術元素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模擬實驗,進而判定在此設計下的最佳制造材料。通過不同創(chuàng)新美術元素設計的特殊性,找出其普遍性規(guī)律,進而通過已經制定好的材料制作工程,制定出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材料應用體系。其次,在設計時,考慮到不同的外部環(huán)境影響。特別注意室外的天氣和人為影響。對于在室外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藝術,要高度應用美術三度空間元素及高階設計材料,保證室外環(huán)藝的持久性及可行性。最后,不能一味追求固化美感而忽略質量指標。在設計美感的前提下進行實體制作時,根據制作過程中新出現的問題,可以在不改變原有主題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適當修繕,以保證最終工程的高質量。

3.2美術意識思維融合。

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下,茶場所運用了各個美術部分的意識思維,將其即興融合發(fā)展以便創(chuàng)新。然而現階段的茶美術元素已經應用到了除茶場所外的各個方面,基于現代環(huán)境藝術范圍的廣度與深度,必須進一步加強美術意識思維的培養(yǎng),以便其思維意識在非茶場所的環(huán)藝設計中得到最優(yōu)發(fā)展。一方面,全國各省市的茶文化美術元素研究機構,應當以茶場所為例,將各個部分的美術意識思維進行模擬整合,制定出美術意識思維融合后的結果體系,以便其余環(huán)境藝術設計能夠有所借鑒。另一方面,將已完成的美術意識思維融合體系進行試點應用,成功后逐步進行推廣。以循序漸進的模式將茶文化的美術思維意識普及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避免直接應用時的設計思維誤區(qū)。

3.3協調裝飾比例美感。

對于茶美術元素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場所陳設光色分析可知,目前大多場所過于追求“個性化標簽”而導致整體裝飾過于雜亂,無法平衡。根據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理念可知,在雜亂無章的裝飾環(huán)境下,如果想保持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理念,不舍得丟棄任何陳設,可以通過空間置換、物品視覺疊加的方式協調裝飾的比例和美感。設計者首先將顧客需求的理念及陳設一一羅列,面對羅列陳設龐雜的情況,設計者對可以刪減的部分進行刪減協調;對于不能刪減的部分,設計者可借鑒茶美術的光影理論進行空間置換,將雜亂的物品模擬場景,排列演習,通過規(guī)律性的美術思維意識,找出最適合場所環(huán)境的陳設方式。

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現代環(huán)藝設計的思維理念及創(chuàng)作的手法方式。通過提高茶傳統(tǒng)美術元素下的環(huán)藝工程質量、普及茶美術思維模式理念等策略,傳統(tǒng)茶文化美術元素逐步在現代環(huán)藝設計中普遍應用,并以自身的優(yōu)勢保持著良性循環(huán)的發(fā)展趨勢。

[2]趙瑩琳.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運用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xx(02):80+82.

[3]劉巖,蘇志海.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傳統(tǒng)文化構思[j].黑龍江科學,20xx(11):242.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十五

風吹草動,山崩地裂,世間從大到小的事都像是大自然手中的木偶,在它的操縱下循環(huán)運作,生生不息。

百萬年前,它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始祖——猿,在這百萬年間的進化之中,人類誕生了,他們有智慧,有力量使世界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他們已經開始探索自然間的奧秘,與他們的創(chuàng)造者,打起了交道,而作為人類一員的我,自然也免不了這份好奇心。

我當然無法像那些科學家們一樣用儀器和經驗去探索自然的深處,我只能用肉眼看自然,不過,既使是表面上的自然,也有神秘的一面。

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大山之上必有很多神秘的地方,而我所探索的,也就是老家的大山。

走進山中,一片晴朗,這里確確實實能聽見和聞到鳥語花香,而我也就從這開始,眼前,是一片草叢,雜草遍布了這塊地方,在雜草的下面,是一洼污水,蜘蛛偶爾會在上面結網,用放大鏡細看那蜘蛛的腿,細長卻十分有力,再看那身體,黑乎乎的,瘆人極了,使人不敢恭維,我便不再去看它,繼續(xù)深入。

只見前面是一棵不知為何而折斷的老樹,深厚的年輪,平整地排列著,一圈又一圈,而那干燥的樹皮則有著不規(guī)則的條紋,硬極了,平時只在書上才能看見的蚜蟲也在這兒現身了,我用放大鏡一看,它們呈紅色或透明,身體有點肥,也不像書上一般那么干凈,看起來還有點黑,它們也極其脆弱,用樹枝輕輕一壓便會死。還有那色彩斑斕的瓢蟲們,斑點數量各不相同,有四星,兩星,五星六星,還有八星的,最好看的還是七星瓢蟲,紅色身體黑色斑,只不過它有點怕生,我一走近它便飛走了,我只好悻悻離去。

還有那鳥兒,山中最常見的動物便是它們了,這兒不僅有普通的麻雀,還有白頭翁,蜂鳥,以及各種不知名的鳥兒,它們各個聲音婉轉動人,有的喜歡在空中鳴叫,有的喜歡在樹枝上放聲高歌,而有的則一邊筑巢,一邊輕聲鳴叫,好像在唱勞動的贊歌。

漸漸地,天黑了,我也收拾工具回家了,雖然只探索到了一點,不過也好,這也證明了自然是無窮無盡的,盡管我只是發(fā)現了皮毛,但也有很多的收獲。有時令人瞠目結舌,有時令人毛骨悚然,也有時令人捧腹大笑……沒錯,這邊是探索自然的滋味。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十六

實踐教學是工科院校的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是,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著輕視實踐教學的現象,培養(yǎng)的學生實踐技能匱乏,工程意識淡漠,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是無從說起。針對當前實踐教學的現狀,從教育創(chuàng)新的角度對應用型工程院校實踐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建設進行探索。

實踐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其它教學形式所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教學體系以理論教學為主線,實踐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實驗項目以驗證性實驗居多而且內容陳舊,造成學生實驗技能匱乏,工程意識淡漠,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近幾年,隨著各種新技術的發(fā)展,對實踐教學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既要有傳統(tǒng)的基礎性實驗,也要有前沿技術的實驗;既要有驗證性的實驗,又有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既有硬件的實驗,又有軟件的實驗,要做到對學生的進行全面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的訓練,就對工科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擬隊工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建設進行探索。

目前工程院校實踐教學的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對實踐教學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

(2)實踐教學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且人員素質低下;

(3)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

(4)實踐教學的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5)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缺乏必要的考核標準。

以上問題的存在,導致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功能發(fā)揮上的許多不利,一是不利于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二是不利于學科的交叉、滲透、融合與發(fā)展;三是不利于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開發(fā)、利用;四是不利于實踐技術人員和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和提高;五是不利于實驗室人、財、物的科學管理。因此,摒棄傳統(tǒng)的將實踐教學定位于“教輔”的思想,樹立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并重的教育理念??朔鹘y(tǒng)體制的弊端,根據工程類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建立新的實踐教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2.1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為了適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站在整個學科體系整體優(yōu)化的高度上來組織制定不同階段的實習內容、實驗項目、課程設計和畢業(yè)設計要求的平臺,確保實踐教學時間,優(yōu)化實踐教學內容,形成與理論教學既相輔相成,又相對獨立的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具有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教學體系。

2.2優(yōu)化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原有的實踐教學模式

要依據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yǎng)的總體框架,設置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被動模仿到主動設計,形成基礎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等不同的實驗教學層次,構建起“課內實驗-課程設計實驗-集中性綜合實驗(畢業(yè)設計)”三個模塊組成的實踐課程體系。

(1)課內實驗是促進學生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實驗基本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它由演示性、驗證性、操作性和綜合性等多層次實驗內容組成。

(2)課程設計實驗是一門或幾門基礎課程或專業(yè)課程為基點,融實驗理論、實驗知識和實驗技能為一體,在強化基本訓練的基礎上,開出一定比例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思想、實驗方法、實驗技能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集中性綜合實驗(畢業(yè)設計)則是以系列課程和課程群為起點,培養(yǎng)學生綜和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實驗意識,它往往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主。

2.3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

實踐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工程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要目的,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技術、方法和手段。

(1)改變傳統(tǒng)的單純師傅帶徒弟式的教學方法。指導老師在教學中廣泛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自學式等新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激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創(chuàng)新。

(2)以學生為中心,以實際操作為主線,實際操作與理論相結合。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操作,完成大綱所規(guī)定的操作內容。

(3)實驗過程由“被動約束”向“主動研究”轉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部分實踐項目在老師講解完基本操作技能后,學生可自由發(fā)揮,自主進行作品設計和操作。

(4)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更新教材內容,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5)對尚不具備實踐教學條件的教學內容,廣泛利用錄像、網絡、仿真技術及多媒體課件等手段,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形象的、生動的知識。利用網上資源進行實踐教學,推廣運用虛擬實驗、仿真實驗和實際操作相結合,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科研能力。

(6)加大在實踐教學中的投入,努力使學生受到更多的實際訓練。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人人都有機會動手的實踐環(huán)境。

實驗室的管理體制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建立合理的實踐管理體制,對促進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1)堅持育人為本,學生為先、質量為重的基本原則,構建課內外教學互動的實踐教學體系,以體系構建為主導,優(yōu)化實踐教學內容。

(2)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創(chuàng)新性實踐教學內容,擴大開放式實驗教學規(guī)模,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設計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4)建立、完善和落實實驗技術人員崗位責任制,量化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工作,并納入年度績效考核的條例中。

(5)要求理論課教師必須參加實踐教學工作,制定政策吸引高水平教師參與實驗室的建設,形成高學術水平的實驗核心骨干力量,增強實驗室的創(chuàng)新能力。

(6)堅持以先進的實踐教學內容帶動各個訓練項目的建設,堅持資金統(tǒng)籌規(guī)劃,重點建設內容先進、收益面大的項目,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的現象。打破原有的資源分散、規(guī)模小、功能單一的模式,進行實驗室功能、資源的整合與調整,科學合理地設立實驗中心和實訓基地。

(7)創(chuàng)建設備先進、管理規(guī)范、信息化程度高、人文學術相結合、開放式管理的現代實驗教學環(huán)境。

4.1建立實踐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從領導到實踐教學管理人員,提高認識,統(tǒng)一思想,把實踐教學質量視為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yǎng)的生命線,增強質量意識,真正樹立起“質量第一”的“工程意識”的觀念。這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思想保證。

4.2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組織保證體系。要建立上下協調一致的實踐教學組織系統(tǒng),通過崗位責任制明確組織的相互關系、各自的職責。主要應強化四級組織功能;一是學校領導本身強有力的的決策功能;二是教學主管部門及其相關部門的管理和相關部門的管理協調功能;三是各二級院系的指導功能和“實驗中心”的組織實施功能;四是由實驗指導教師組成的實踐教學小組具體的實驗指導、檢查、管理和執(zhí)行功能。構成一個銜接緊密、相輔相成的實踐教學組成系統(tǒng),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組織的保證。

4.3建立實踐教學質量過程保證體系。在實踐教學內容和選題方面,要緊密結合“大綱”要求,增強計劃的先進性、針對性和可行性;在實踐教學組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要精心安排,周密布置;在實踐教學督導上要加強力度,堅持定期不定期的隨機抽查,發(fā)現問題,及時改進,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4.4建立實踐教學質量保證體系。貫徹依法施教的原則,圍繞影響實踐教學質量諸多因素,充實和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嚴格規(guī)范實踐教學活動,堅持以制度建設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4.5建立實踐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制定比較完整的適合本校教學特點的評估指標體系,使其既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實踐教學現狀與教學質量,又具有繁簡得當、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定期按評估方案對實踐教學工作進行評估,并以充分發(fā)揮評估的導向、促進和激勵作用。

加快實踐教學改革和建設,應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根本性轉變:一在實踐教學理念上將以傳授知識為目標的教育觀念向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的教育觀念轉變。二在實踐教學功能上,將以認知、驗證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主的實驗教學體系的轉變。三在實踐教學管理體制上,將以單門課程或單一專業(yè)開設實驗向設置“實驗基地”的模式轉變。四在實踐教學方法上,改變“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廣泛采取主動式、啟發(fā)式、自主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建設是每個從事實踐教學工作者應該長期研究的課題,必須不斷地進行改革與探索,才能實現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2 、高盤良.淺議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中國大學教學.2005年第10期

4 、皮建輝.談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中的觀念轉變.職業(yè)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5 、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工程訓練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申請書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十七

摘要:儒家思想在我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兩千多年的發(fā)展中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行為習慣、思考及生活方式。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形成之初,就開始與儒家思想碰撞交融,一方面吸收了儒家思想中“中庸和諧”的哲學思想,賦予了飲茶者平和適度的心態(tài)和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吸收了儒家思想“修齊治平”的人生觀,賦予了飲茶者積極樂觀、勤儉奮斗的進取心。當然,這僅是從宏觀層面來分析和歸納,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更體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禮儀、待人接物、婚喪嫁娶等多個方面。

關鍵詞:茶文化;儒家思想;中庸和諧;審美取向。

茶的故鄉(xiāng)在中國,茶文化更是從這里發(fā)源。茶文化在魏晉南北朝初步形成,隨后便開始與一些哲學思想或宗教理論進行融合,如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等。

這其中茶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最深。儒家思想賦予茶文化內在與外在的雙重內涵,既注重茶禮、茶事活動等方面的和諧之美,又注重人們行為方式和人生價值觀念的中庸之美。

1儒家思想“修齊治平”理念在茶文化中的體現。

“修齊治平”理念是儒家文化十分重要的內容,展開說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十分注重“修齊治平”,講究人們要想有所作為,為天下為國家干出一番事業(yè),就要先“治其國”,而欲治其國,則要先把家治好,所謂“齊其家”也。而要把家治理好,就要先做好自己,也就是“修其身”.茶文化在形成初期,恰好趕上統(tǒng)治者推崇儒家的歷史時期。

而茶文化的自然特質和精神內涵,與儒家思想的“修齊治平”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古代飲茶者尤其是那些喜歡飲茶的文人墨客和哲學家,將兩者進行充分的融合。

儒家思想中所謂的修身,其實是“身心兼修”,一方面要提高個人外在的修養(yǎng),如禮儀、文明,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彬彬有禮。

另一方面是要提升個人內在的修養(yǎng),如道德水準、理想抱負、價值理念、審美取向等,使自己的內心散發(fā)出沁人的芬芳。

而在這一點上,茶文化與之十分契合。茶是自然的產物,具有質樸清凈、超脫深遠的自然特性,以及靜心提神、醒腦祛毒的物理功效。

因此,兩者在“修身”方面的結合可謂是“一拍即合”,自古至今,中國飲茶者無論是自己獨酌,還是與友人共飲,都試圖通過茶這一載體,去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平靜而明亮,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清醒而開闊。

一方面,會“三省吾身”,通過飲茶去反思自己的過錯,去思考人生的意義,追求一種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另一方面,受到儒家禮儀文化的深刻影響,茶文化的“修身”更會表現在人們的日常行為當中,讓人們用更加友善的態(tài)度去面對他人,用更加包容豁達的心態(tài)去面對整個社會,以及自己暫時的失意與挫折。

儒家思想中的“齊家”,主要指的是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和諧、團結與和睦。

在兩千余年的發(fā)展中,茶文化吸收了這一方面的思想內涵,并將其融入到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家庭生活當中。

比如說,中國人幾乎家家都備有茶葉,在一日三餐后,主人會沏上一壺茶,一家人團坐在一起,一邊飲茶,一邊看著電視,或是一起聊聊家常,無比溫馨。

而在飲茶時,晚輩會主動給長輩續(xù)茶、敬茶,展現了對老人的關心和孝敬,這是茶文化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體現。

另外,在結婚時,男方在迎接新娘前,會恭恭敬敬給二老敬上一杯茶,一是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二是表示兒子已長大成人。

在婚禮后,新人還會共飲和合茶,以此來表達夫妻雙方的舉案齊眉和相互尊重。

現在,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中國很多家庭的成員都是白天忙著上班奮斗,晚上回家吃完飯后都是各玩各的,有的看電視,有的玩游戲,有的玩手機。那種傳統(tǒng)的飲茶習俗漸漸淡去。

時間長了難免會讓家庭的氛圍變得不再那么溫馨。因此,今后我們應當找尋那種傳統(tǒng)的家庭氛圍,充分發(fā)揮茶文化中“齊家”思想的力量,用茶將家庭成員的心緊密聯系起來。

如此,不僅能夠讓孩子從中感受到家的溫暖,并通過聆聽老人的教誨,去更好更快地成長。同時,更能讓老人擁有一個更加幸福而祥和的晚年生活。

1.3茶文化中“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理念。

儒家思想中“治國平天下”是中國傳統(tǒng)士人最高的人生追求和目標,而中國茶文化同樣吸收了這一理念。

一方面,茶文化的治國平天下體現在飲茶者的身上。

飲茶者通過飲茶,可以讓自己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而遼遠,不再局限于個人的一得一失,也不再拘泥于日常中的雞毛蒜皮之事當中,而是會樹立起遠大的抱負。

當他們遇到暫時的挫折和失敗時,茶文化同樣會讓他們變得平和而豁達,鼓起斗志,砥礪前行,為社會為國家做出一番事業(yè)。

另一方面,茶文化的治國平天下還體現在國家的政策上面。茶葉與鹽一樣,自古就在國家的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家出臺什么樣的茶葉政策,事關社會和國家的穩(wěn)定和諧。

譬如說,唐文宗時,江南某官員制定了苛刻的榷茶政策,導致民間怨氣沸騰,激發(fā)了社會矛盾。

而南宋建炎年間,成都通過變革茶法,緩解了茶農的負擔,讓他們有了更多獲得感,讓社會變得和諧而穩(wěn)定。

而始于唐代的茶馬互市,更是茶文化治國平天下思想的重要體現。與酷愛飲茶但是卻不生產茶葉的少數民族進行茶葉與馬匹的貿易,一方面能夠滿足游牧民族對茶葉的需求,讓他們仰仗于中原王朝,使雙方關系友好而和善,避免發(fā)生戰(zhàn)亂。

另一方面,則能滿足中原政權對于優(yōu)良馬匹的需求,增加國家的軍事實力,為人民的安居樂業(yè)提供更加強大的.國家力量。

2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茶文化中的體現。

說到“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有些人會覺得這是道家思想,其實不盡然,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無論是道家還是儒家都對此有系統(tǒng)的闡釋,并且呈現出不盡相同的理論特色。

在道家眼中,天便是自然,是萬物之道,而人則是其中的一份子。

其一方面強調人要順從自然,要尊重自然,要把自己的行為放置于自然中去,用萬物之道去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另一方面強調要解放人性,打破那些加在人身上的藩籬,讓人們回歸自然,從自然中感悟人生之真諦,最終達到“萬物與我為一”的層次。

而在儒家看來,天則是道德觀念和處世原則的本原,做人做事要順從這個根本,要有道德原則,不能被名利、財色及各種貪欲所誘惑而偏離了人生“主航道”.儒家要求人們要摒棄那些雜七雜八的欲望,撥開籠罩在眼前的各種迷霧,“求其放心”,最終達到一種能夠自然而然去履行道德原則的境界,無論是在他人面前,還是獨處之時都要如此。

孔夫子所言“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正是如此。從古至今,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深深影響了我國的政治、社會、民俗等眾多方面。

同樣,儒家“天人合一”理念更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是自然的產物,無論是其外形、顏色,還是內在的茶性、口感,無不彰顯著大自然的特質。

中國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是表現在物質層面上,影響著采茶者和飲茶者的采摘、生產、飲用習慣。

比如說,茶農在采茶時間的選擇上,會順從和尊重茶葉的生長規(guī)律以及氣候特點,正如古書記載“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睘槭裁磿羞@樣的講究?就是因為清明之際茶葉還尚嫩,其味道還沒有充分形成,如果采摘,口感會略顯單薄。

而立夏之際茶葉已經老去,味道已經散發(fā)大半,如果此時采摘則晚矣。

而谷雨前后,正是茶葉成熟之際,彼時雨水眾多,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出茶葉的味道,此時采摘,茶葉無論是從外觀、形狀、口感等方面都是最佳。

這就體現出中國茶文化尊重自然、順從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另外,在物質層面上,還體現在茶事活動中對茶具、茶壺的選擇之上。譬如說,飲用綠茶,人們會選用青花瓷茶具,綠茶的碧綠清澈,與青花瓷相得益彰,呈現出一種和諧之美。

而飲用紅茶時,人們多選用紫砂茶具,紅茶顏色之濃郁,口感之醇厚,與紫砂茶具十分吻合,同樣能夠呈現出一種和諧之美。

這體現出的茶文化中那種源于儒家思想的恰如其分的中庸和諧理念。

中國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現在精神層面上。

自古以來,我國的飲茶者都注重“尚中貴和”的精神理念,在為人處世上,秉承一種適中而恰當的態(tài)度,既不過,也不缺。

如《中庸》所言:不偏之謂中,不倚之謂庸。其核心要義是一言一行都要恰如其分,不說過頭話,不做過頭事。

在與他人發(fā)生矛盾時,要以禮節(jié)情,以理服人,從而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相處,并要以此為基本遵循,在社會生活中建立起一套等級分明、井然有序的倫常體系。

儒家的這些思想,在茶文化中比比皆是。比如說,中國老百姓在發(fā)生鄰里糾紛時,往往會有德高望重之人前來說和,擺下茶宴,通過飲茶來化解矛盾、重歸于好。

又比如說,中國人飲茶之時,往往會先給客人、前輩敬茶,這是儒家秩序觀的體現。再比如說,茶文化認為飲茶少則燥氣升,易上火,而飲茶過多則體內濕氣聚集,讓人陽氣減少。因此茶文化強調飲茶也要適度,要適量而不過不缺,達到身體的陰陽中和。

3儒家“厚生愛民”思想在茶文化中的體現。

儒家思想注重要愛民敬民,要求統(tǒng)治者要遵循“仁政”、“王道”以及“禮制”.無論是孔子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還是孟子的“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都深刻地體現了儒家思想那種“厚生愛民”的民本思想。

除了要求統(tǒng)治者要愛民敬民外,儒家思想還強調天下眾生亦要承擔起相應的義務,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不做禍國殃民之事,并安心勞作,友善待人,和平處事。

另一方面還要主動作為,把自己的幸福放置于整個國家的穩(wěn)定和繁榮當中,“替君分憂”、“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主動幫助國家去化解矛盾。

我國茶文化同樣吸收了儒家思想的這一內容,一方面如前文所言,統(tǒng)治者可以通過與游牧民族的茶馬交易,讓國家更加安寧穩(wěn)定;通過制定出臺穩(wěn)妥的茶葉政策,來保護茶農和茶商的利益,讓老百姓可以用更少的錢去買到茶葉,不僅能讓人民安居樂業(yè),更能促進商貿業(yè)的流通和繁榮。

另一方面,茶文化強調人們要友善待人,在生活中要做到厚生愛民。

比如說陸羽的《茶經》,就記載了許多善有善報的故事。如某人喜歡喝茶,其家中有一個古墓,每次喝茶前其都要用茶來祭祀一番,最終獲得一番好報。另外諸如把賣茶錢分散給路邊乞丐的類似故事也比比皆是。同時,我們民族自古便有“客來敬茶”的習俗,家中來客,先沏茶待客,這是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傳達出來的是一種互敬互愛、厚生愛民的人文精神。

4儒家治世觀在茶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義是“入世”,這與道家所追求的“出世”恰恰相反,“入世”強調要把個人的奮斗與國家與民族結合起來,要做到為國為民而努力奮斗,干出一番事業(yè)。

而在茶文化中,尤其是茶文學作品中,這種思想有著很深的體現。

以唐代詩人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為例,盧仝熱愛飲茶,同時也是一個厚生愛民之人。

因此在他的詩歌中,經常會通過茶去表現統(tǒng)治者的腐敗與人民的困苦,這首詩同樣如此。

詩的開頭,描述的是謝孟諫議所送給自己的茶葉是多么寶貴和稀有。詩的中間,寫的是其在烹制茶葉時的過程以及自己的感悟,文筆灑脫而優(yōu)美,具有很好的浪漫主義精神。但是在詩的結束處,作者則筆鋒一轉,開始敘述茶農的采茶、制茶的不易和艱辛,并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了解到天下蒼生的勞苦。

這就體現了儒家思想那為國為民的“出世”思想和厚生愛民的治國觀。宋代也涌現了大量的茶詩茶詞,這些作品不僅才華橫溢,更深深體現了儒家的治世觀。這在以憂國憂民而廣為人知的大文豪陸游身上更為明顯。

比如說他的《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渝茗》一詩,前面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述了大好江山的風景,并表達出自己超然灑脫的心態(tài),但是最后兩句則風格一變,寫出了作者當時渴望被明君發(fā)現,希望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一番事業(yè)的雄心抱負。

類似的茶文學作品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累述??偠灾?,在兩千余年的發(fā)展中,深厚的儒家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價值理念和審美取向,對我們這個民族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價值。

在充滿浮躁、焦慮、沖突的當下,我們更要繼承和挖掘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內涵,使之能夠更好地指引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這個民族始終沿著正確的道路奮勇前行。

參考文獻。

探索茶與茶文化的論文篇十八

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繼續(xù),高校對金融學專業(yè)教學的改革正在探索中。文中結合金融學專業(yè)課程體系的特點,闡述了現有實驗課程體系的局限性,對實驗課程改革的安排模式和思路作了探討。

金融學;實驗課程體系;改革

高校實驗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實驗課程體系將有助于深化化學生對理論課程的學習,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是對金融學專業(yè)理論課程的有益補充

現階段,我國財經類高等院校都設置了金融學專業(yè)實驗課程體系,可見它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學專業(yè)的學生進入金融領域工作會接受崗前培訓,但是培訓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學生要真正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還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大學四年對理論知識的積累與足夠多有效的實驗、實訓課程的結合是必不可少的。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金融企業(y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夠接納學生實習的機會不多,因此實驗課程更多采用實驗室教學的方式。

(二)是適應金融領域高度競爭的需要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金融領域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業(yè)務創(chuàng)新日益增多。對現有金融學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而言,已經不僅僅需要扎實的金融學專業(yè)理論知識,學科交叉已經在所難免。因此加快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與設計,將會使現有的實驗體系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幫助學生交叉運用金融、市場營銷等學科的知識。

(三)是高校培養(yǎng)復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復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備金融學基本知識和能力之外,還具備其它學科較高相關技能的人才。例如,隨著網絡金融的發(fā)展,it技術技術經完全融入銀行、保險、證券業(yè)務之中,復合型金融人才將在未來幾年內顯得十分緊缺。因此高校金融學及相關領域基礎課程的實驗必不可少。從發(fā)展趨勢來看,我國的金融業(yè)將不斷吸收國外金融企業(yè)的先進經驗,從國外引入高端人才,這會加劇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的競爭程度,沒有相應技能的學生將很難脫穎而出。

(一)實驗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當前許多高校對于實驗課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職院校實驗課程體系那樣完備。教師在教學思想上對實驗課程不如理論課程重視,對于教學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認識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學往往使實驗課不能吸引學生。另外就是學生不夠重視實驗課程,從學生調查問卷顯示:在經過專業(yè)方向選擇后,學生往往只對感興趣的實驗課程認真完成職。例如選擇銀行方向的學生消極對待證券實驗課程,選擇證券方向的學生又會消極對待銀行課程等。

(二)實驗課程安排與實際有脫節(jié)

從課題組發(fā)放問卷的統(tǒng)計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yè)學生認為實驗課程體系設計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在參加金融機構崗前培訓時,感到學校實驗課程設置不足,有的課程未開設實驗課,有的課程實驗課時太少,對于提高學生技能的作用不明顯。二是當前高校金融學專業(yè)的實驗課程主要采取實驗室教學的模式,校外實訓、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實驗課程的設置容易受到市場上金融教學軟件開發(fā)的限制。三是許多高校實驗軟件都是從軟件開發(fā)公司購置的,軟件開發(fā)公司與金融企業(yè)的實際業(yè)務脫節(jié),影響了軟件的實踐可操作性。

(三)未能結合社會需求設計實驗課程

現在高校實驗課程體系主要圍繞理論課程體系來設置。按照教育部的整體規(guī)劃思路,首先設置專業(yè)核心課程,再設置非核心課程。實驗課程的課時安排及設計不是根據金融企業(yè)的需求來進行設計,而更多的是根據課程的安排來設計。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銀行信貸管理課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關實驗課程也被邊緣化了。而對于商業(yè)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來說,信貸仍舊是最主要的、對商業(yè)銀行利潤貢獻占絕對優(yōu)勢的業(yè)務。

(四)實驗教學方式單一

我國高校對實驗教學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學習理論知識,然后進實驗室做實驗;或者單獨設置某些實驗課程,加大課時量,變成單獨的實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實驗課程指導教材,因此需要教師先熟悉軟件操作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很難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也難調動起來。此外因為文科類實驗課程固有的缺陷,學生的實驗結果很難用一個好的方式來評價,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也就無法實現。

(一)實驗課程設置要體現社會需求

高等院校應轉變思路,加強與金融企業(yè)的合作,圍繞金融企業(yè)對人才需求的目標,設計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實驗課程體系。為了解決知識更新速度快的難題,高院可以根據需求變化靈活組合實驗課程,綜合考慮學生的就業(yè)實際,供學生根據個性特點自由選擇。實驗授課教師要積極尋找企業(yè)需求信息,力爭在實驗教學方式上突破現有模式,把學生吸引到實驗中去。而學生則可以在完成基礎性實驗課層次后,選擇增加綜合性實驗層次的課程。

(二)加強實驗軟件系統(tǒng)建設

高校需要改變過去實驗軟件針對性不強的選購方式,要多進行比較,反復對各個實驗軟件進行運行測試,選擇與教學結合緊密的、能夠真正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實驗軟件。另外,高??梢岳米陨硇畔⒓夹g力量的優(yōu)勢,督促教師關注金融形勢的發(fā)展,關注金融創(chuàng)新力量的發(fā)展,自主開發(fā)研制部分實驗軟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結合現有軟件設計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實驗軟件更加適應學生理論課程的學習。在軟件設計中可以積極調動學生,選拔優(yōu)秀學生參與到軟件設計中去,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

(三)改進實驗教學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優(yōu)勢,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金融企業(yè)參觀或是組織部分學生進入企業(yè)實習,讓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有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是加強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步驟。具體的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實驗室實驗+企業(yè)實訓+假期實習的方式。高校要積極與金融企業(yè)聯系,設計出校外實訓課程的內容,并布置學生做好實訓報告。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金融企業(yè)的暑期工實習,在實習過程中跟隨指導教師寫出實習心得,并要求提交實習報告。:

(四)加強實驗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

實驗教師隊伍的素質將決定實驗課程體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單獨選送實驗教師到企業(yè)再學習,以便積累實踐經驗,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去。也可以由實驗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到企業(yè)進行學習,在實踐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養(yǎng),又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另外還要求實驗教師必須擁有金融專業(yè)的技能證書,從而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技能,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實驗課程變化。

[1]彭勤革.構建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xx-4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