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8:32:55 頁碼:12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大全19篇)
2023-11-13 08:32:55    小編:ZTFB

心得體會是我們在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對所經歷的事情進行反思和總結的一種方法。在寫心得體會之前可以進行相關資料和文獻的查閱,以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小編精選了一些精彩的心得體會范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一

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一個爭論就是:這套教材到底適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部分教師認為這套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知識內容切合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口語交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符合當前英語習慣的純正英語。而部分教師則認為這套英語教材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因為這套英語教材要有六年的小學英語基礎學生才能開始學習。而我們的小學生大部分在小學沒有學過英語。教師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彌補。再者,這套教材詞匯量多,對于沒一點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教師在教學進度上根本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在爭論的最后,各位英語教師達成一致的看法:新課程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更要加強教學反思,要把教學反思落到細處、實處,注意課堂知識的構建,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課改談談個人體會: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將會給整個基礎教育帶來新的變化。

1、新的課程目標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fā)展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此次課改的重點是一改過去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趨向,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讓學生在體驗、實踐、參與和交流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增加了情感因素、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發(fā)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學模式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應該形成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應該形成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評價機制新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全面和完整,不但沒有忽視結果性評價,而且著重形成性評價。新標準認為,評價應有利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荚嚈z測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評價機制應包括對課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檢測,對教師教學的檢測等。

課改形勢是好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表現(xiàn)為:

1、課堂教學方面的具體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也反映出不少的問題。有的緣于教學觀念,有的緣于教學能力,有的緣于教學條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成績與問題反思》(《課程。教材。教法》xx年第5期)一文中談到的四大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體談四點:教學目標的虛化、教學內容的泛化、教學過程的形式化、教學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學目標虛化新課程確立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是發(fā)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也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xiàn)。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但是,由于對三維目標的設計和操作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xiàn)了教學目標的虛化現(xiàn)象。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識、技能目標,該實的不實。知識、技能目標是三維目標中的基礎性目標,然而,由于認識上的片面和觀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課堂上,最應該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反而出現(xiàn)缺失或者變得含糊。第二,過程、方法目標,出現(xiàn)了“游離”的現(xiàn)象。首先,由于“過程、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是以往課堂教學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師設計這類目標的意識不強,有些教師是有明確的意識,卻在設計和操作中明顯地出現(xiàn)了“游離"現(xiàn)象:游離于知識、技能目標之外,游離于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之外,游離于學生發(fā)展之外,從而使過程、方法的價值喪失殆盡。第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出現(xiàn)了“貼標簽”的現(xiàn)象??傊?,目標的多維化以及對目標的不當定位,致使教師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

1.2教學內容泛化由于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xiàn)象。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三點: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過早或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本而大談從網(wǎng)上查閱到的資料,大量補充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支撐。第二,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情境設置應該自然的,而不能“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第三,聯(lián)系實際變成了一種裝飾。教學內容所聯(lián)系的實際,必須是真正的實際,而不是給知識教1。3教學過程形式化新課程課堂教學方式出現(xiàn)了多樣化的景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多樣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并沒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對話”變成“問答”??梢哉f,新課程所提倡的對話教學是對傳統(tǒng)獨自式教學的超越。但實踐上,卻有不少教師把對話等同于師生問答。實際上,發(fā)生在課堂上的有些師生問答,其實并非真正的教學對話。第二,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當前大多數(shù)課堂里小組合作學習處于一種自發(fā)階段和隨意狀況,不少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組織形式時偏重于形式,缺乏對其內涵的深刻認識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卻無探究之實。應該承認,這也是當前探究學習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1。4教學手段不合理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用或濫用。農村學校教學手段的運用方面進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傾向。非但計算機輔助教學未能跟上,就連原有的幻燈、錄音機的使用也越來越少。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科教學。但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集中表現(xiàn)為刻意追求多媒體運用而帶來的課件泛濫,在多媒體課堂,有的課成了一張張幻燈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過去的“人灌”變成了現(xiàn)在的“電灌”;有的課儼然成了“網(wǎng)吧”,學生各自為陣。我們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明明是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驗完成的,結果卻被課件的模擬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學生通過文本描述來實現(xiàn)自我想像、聯(lián)想、體驗與感悟的,卻被教師精心制作的多媒體畫面同化到一種認知與體驗上去。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方法亟待研究。

2、從學生學習狀態(tài)中反映的問題。

2.1初中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在某些學校的課堂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一節(jié)課中毫無反應的學生有近xx年齡小,閱歷少,對學習英語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們把英語只看作升學考試中要通過的一個考試科目,對于難記的單詞、語法和發(fā)音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除了從道理上宣傳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外,還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和環(huán)境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讓他們在運用中嘗到樂趣。如開展一些情景對話,值日生每天用英語匯報情況,在學習中組織一些英語游戲等。還要盡量組織好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朗誦會,各種英語競賽,學唱英文歌曲,閱讀簡易英文書報。辨認日常生活用品上持有的英語說明等。

2、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和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氛圍的關鍵是使學生對教師有親切感。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

3、不斷變換教學形式,改進教學方式有利于保持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整節(jié)課學生大多當錄音機,而教師講的內容多,都是語法,很少讓學生自己動口(除了提問),恨不得一下子全倒給學生,這樣學生一節(jié)課都在忙著記筆記,教師又講得很累,課堂上學生收獲就是一本本筆記,課內消化不了,課后怎能吸收?一種好的教學形式連續(xù)不斷地使用也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從生理上講,單一的形式容易導至大腦刺激的單調,使興奮轉化為抑制,降低學習效率。而從心理上講,中學生正處干活潑好動、喜歡變換的時期,再好的教學形式和練習形式,如簡單重復太多,學生也會興趣銳減。因此,中學英語教學應根據(jù)學生的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等特點和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多種形式,如做游戲、講故事、觀看幻燈、錄相、聽錄音、進行有趣的`比賽和角色扮演、唱歌曲等。

(二)重視語音,打好語音基礎。如果能夠打下堅實的語音基礎,也就拿到了英語入門的鑰匙,也是練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的基礎。

教科書一開始就十分重視語音教學,緊密結合字母單詞和句子的教學,系統(tǒng)地安排了語音練習。因此,我們教師要正確把握要求,把語音教學貫穿于始終。把語音教學作為初一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做到長期訓練階段側重,綜合提高。在語音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意自身語音,充分發(fā)揮課本錄音的作用。聽音是語音教學的根本方法,要堅持先聽音后開口,做到聽清發(fā)準。讓學生在學語音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受到正確的語言熏陶。

(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是通過交際活動培養(yǎng)起來的。交際活動指用所學語言真實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項任務。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要精心組織和精心設計,否則學生就動不起來,或動而無效。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可按照下列幾方面進行由淺入深的訓練。

(2)交流信息,介紹自己的好朋友,ihaveagoodfriend。heisinclasstwo;介紹自己的住處,weliveinzhongshanroad;介紹過去的經歷,iwentshoppinglastsunday;介紹個人的一個打算,i'mgoingtovisituncleli。

(3)討論共識。

(4)解決問題。

1、培養(yǎng)學生自覺預習新課的習慣。

教師可以對新課的主要內容擬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課文,邊看邊思考,不懂的作個記號,上課各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難點、疑點,這樣久而久之學生自己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就懂得了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在教師來教新課之前,學生對教材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2、培養(yǎng)學生用自己語言復述課文,可以給學生keywords或自編與課文相關的對話,或是對于課文提出問題來討論。

3、鼓勵學生獨立學習時,試做還沒教的例題練習,先做一遍,不怕錯,讓學生自己摸索和掌握解題方法和規(guī)律,也許不會做的,就是課文新的語法點,這樣學習新語法點時,就更專心、認真,更得心應手。

(五)要重視單元檢測,保證新教材的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每一教學單元進行教學檢測,通過這種手段測試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技巧和能力的真實和綜合應用程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應對測試提出具體的知識、技能、技巧和能力各方面的要求。

知識方面,要求學生全面地、系統(tǒng)地掌握該單元的基礎知識,尤其是課本中的“四會”內容。

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詞匯、語法知識在聽、說、讀、寫方面體現(xiàn)出來。技巧方面,要求學生在技能基礎上,循環(huán)往復,達到對技能的熟練掌握,使技能的運用自動化。能力方面,要求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技巧的基礎上,要有綜合能力,即能把三者結合起來,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

要做好單元檢測,就要求教師必須努力、鉆研教材,吃透教材,依據(jù)《大綱》,明確知識、語言范圍。注意傳授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要讓學生知道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并準確地講解和反復地操練。教師要精心設計或選用檢測試題。試題要力求符合《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難易要適中,能夠較全面地檢測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初步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要做好檢測后的講評工作。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二

本學期我擔負八年級5班的歷史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始終以認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勤奮、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況總結。

1、認真?zhèn)湔n、虛心請教。

今年的教案,是認認真真、一頁一頁寫的,已四個厘米厚了。備課時,我有這樣一個感受:備課不單單是寫教案,更重要的是怎樣寫“好教案”。在這一進程中認真瀏覽每課內容,搜索各種資料來增加課堂知識容量(中考書、高中知識),再加上典型習題來補充課堂教學。最后把教材內容和相干材料有機結合、排序好,再落實到教案上,來往返回好幾遍。每次上課前再溫習一次教案,做到萬無一失。進程中張偉平、張慧霞老師幫助甚多,非常感謝!

2、關注學生、愛心包容。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教師對學生布滿尊重,關心和期待,以一顆愛心去包容學生,學生反過來也會給老師以相應的、積極的情感回報。歷史老師班多,課少,每周只有2課時,又不擔負班主任,客觀上師生空間間隔遠,較難使師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容納。所以,盡力去記住學生的姓名,在課堂上不經意間的提問時喊出學生的名字,讓學生知道老師在關注他,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感情。脾氣好很多,生氣幾近沒有,就是再調皮搗蛋,心中總閃出他可愛的一面。

3、積極引導,培養(yǎng)愛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在課堂上應用多種感官刺激,調動學生的學習愛好,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央視《百家講壇》節(jié)目中的易中天、于丹、紀連海等這些歷史學者,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觀眾展現(xiàn)出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面,使觀眾感愛好的同時也彌補了歷史知識。個人在教學中,除課本、課件外,喜歡和同學們一起回到歷史,進行角色扮演,盡可能在“填鴨式”的教學進程中,做到“寓教于樂”。

4、及時歸納、嚴格落實。

歷史內容豐富多彩,紛紛復雜,我講的多、玩笑多,輕易使學生失去頭緒,不知重點。所以課堂寫板書,就重要了,大多將歷史知識網(wǎng)格化,以大框架的情勢展現(xiàn)出來一目了然。在歷史的溫習課中,就把這些相干的歷史知識串連起來,以時間、空間、人物等為線索,就似乎線串珠子一樣。每節(jié)課學習結束后,下節(jié)課都要聽寫檢查,落實課上,前30分鐘參考黑板上的板書(也就是本課的重點,需要記憶的)背誦,10分鐘聽寫,五分鐘交換批,改錯,背一遍,聽寫一遍,自己批改一遍,加起來就三遍,至于落實表,表面上是全班,大多數(shù)來的是前三十的學生,老師問一個,學生就得全部背的特別熟了吧,對待尖子生還能問一些難點題目,多點交換的機會。

固然,我個人題目很多。所以,今后改進的方向:一是繼續(xù)研究高效課堂模式,膽子再大點,角色一定要變,變演員為導演,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二是多聽同行的課。及時將教學困惑與同行交換,進步本身業(yè)務素質,特別是規(guī)范使用歷史語言、教學生學習歷史方法、做題技能等方面。三是繼續(xù)加強學生知識的落實效力和力度。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三

課程的改革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是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是為國家未來發(fā)展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學習課改這幾年來,我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有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要更新教育觀念。

《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既有能力的訓練,也有對史學方法的了解和運用,更有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的體驗和培養(yǎng)。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惟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和載體。”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作為歷史教師應貫徹新課標的精神,要認識到歷史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客觀事實基礎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掌握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形成正確的歷史思維,從而使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走上正確的道路。教師只有自覺地更新教育觀念,跟上時代要求,才可能在課改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二、要不斷提高專業(yè)水平。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共同探究的教學思維。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fā);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

三、要加強小組合作的實用性。

隨著課改的深入,小組合作學習被我越來越多地采用,它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合作精神。但有時在小組活動中,紀律差的學生渾水摸魚地說閑話、做小動作,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看似活躍實則多為無用之語,而這無疑不利于良好紀律的形成、不利于達到優(yōu)質、高效的學習目的。今后為避免此問題的出現(xiàn),應精心選擇小組合作的內容,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及紀律的控制。

四、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和能力。

以往的歷史課堂,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學生的個性受到了禁錮,他們特有的專長無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歷史課堂,因其枯燥無趣而在歷史課上做其他事。而這次的課改,恰恰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于是,在歷史課堂上出現(xiàn)了許多以前不會有的現(xiàn)象:有學生在畫房屋,這是學生根據(jù)書中文字介紹描繪的半坡居民的村莊、河姆渡人的房子;有學生在唱歌,這是學生在學習澳門回歸課堂上深情演繹七子之歌;有學生在演短劇,這是學生在體驗商鞅舌戰(zhàn)群臣,等等。學生們在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敘述著歷史。唱歌、演短劇、講故事、猜。

謎語。

繪畫等,都是他們施展特長的渠道。在歷史課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全程評價,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這些年以來,自己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歷史課堂也更加有趣。我會在以后不斷學習、總結、反思,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2

頁,當前第。

2

1

2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四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么,什么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聽說讀寫、字詞句篇等知識經驗和觀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yǎng)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為技術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xiàn)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什么是文化?按學術界的通行做法,概念可以在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來進行闡釋。廣義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狹義文化則指生活于一定的文化共同體中的人們長期積淀而形成的一套文化系統(tǒng),包括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緒、民族性格等湎價值觀念系統(tǒng)則是其核心。要探析文化與教育的關系,無疑當取后者。什么是語文教育的文化底蘊?主要指中華民族幾干年來積淀的文化傳統(tǒng)和當代人文精神,是一種人類精神、情感、心靈意識,包括狹義文化所指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緒、民族性格等。就教育的本義來說,也是教育的終極意義,語文教育是民族文化語言中人文主義情懷、智慧和創(chuàng)新品格的教育,自然擔當著傳遞漢民族文化底蘊的重任。沒有文化底蘊的語文教育,是不完整的語文教育。表面看來,任何教學所傳播的總是文化,而且是在形態(tài)上多種多樣的文化,語文教學當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教學的文化追求不就成了無的放矢嗎?其實,傳播文化并不意味著你的教學就是有“文化”內涵的。因為我們所追求的“文化”,誠如眾多文化學家所說,不是那些可見的、物態(tài)化的符號、圖像或行為,而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一種只對孜孜叩間它的人才會彰顯的內在意義,一種人們用于解釋經驗、創(chuàng)造世界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性、人文性的價值取向和情感信仰。教學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其終極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探尋、體驗和理解蘊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圣、愛等方面的豐富意義,將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內涵分娩于主體之中,激活、喚醒和培育學生的價值感和人生情慷。

一定的文化從孕育到成熟,有一個漫長的創(chuàng)造、積累、模式化的過程。這就是文化的積淀。文化的積淀是一個通過從其他人或文本那里接受傳統(tǒng)的哺育和滋養(yǎng),在與傳統(tǒng)的對話和晤談中漸漸形成超越生物機體親性的完整人格的過程。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是一條源遠流長、亙古不息的長河。河水滔滔,不舍晝夜,孕育了浩瀚悠遠的華夏經典,涌現(xiàn)了諸多的文化巨匠。漢語文化形象豐瞻,情趣盎然,神韻飽滿,愈義遙深,具有極為獨特的人文品格。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漢語的文化特性,借助開拓閱讀的報域,來開拓文化視野,讓學生在文本的學習中繼承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吸收借鑒世界多元文化,讓歷史文本在現(xiàn)實的語境中輻射出積極的存在意義,在繼承與發(fā)展中熔鑄學生健康的積極的文化品格。為此,我們必須改變語文教學過分強調學科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的傾向,基于特定的漢語文化情境來設計我們的語文教學。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五

在當今時代,不再把擁有知識量的多少是來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唯一尺度,關鍵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在學校的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

我覺得探究教學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開展探究教學模式成為物理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的必然趨勢。

新課改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新教材對于每一個知識點所采取的都是滲透的思想來試圖讓學生遞進式的掌握。

新課程改革之風,吹開了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之幕,使課堂教學模式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

而在這場革命中,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理念無疑是最關鍵的。

因為只有先進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理念才能催生先進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行為。

我認為在新課程觀念下,好的課堂應該是老師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方式,由學生利用互相討論、積極思考,自己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一些物理概念及公式的推導;還有對于物理的探究式實驗也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每位學生自已設計實驗方案來獨立進行,具體有以下幾點:

1.注重體驗。

新教材的課程目標是:學習知識與技能,了解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物理新教材中改變最大的是教學的理念和方式。

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身邊的現(xiàn)象恰當與所學的物理知識結合起來,配合相關的物理實驗和生活實例,使學生在物理知識與經驗的“對接”與“交錯”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具體點:我們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班級分為幾個小組,好生與后進生搭配,起到互相合作、監(jiān)督、討論的作用。并根據(jù)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方案,自主探究。)。

這樣不僅貫徹新課標的精神,也使物理學起來更加有趣,更貼近生活,了解知識在生活中的魔力和魅力。

2.適度探究。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探究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

其實質是學習者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學習運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科學素養(yǎng)。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教育資源網(wǎng)斐.斐.課.件.園)中應該有探究式教學的意識。

但在教學中應適度探究。

能直接得出結論或學生有過類似經驗的問題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可以直接得出結論,沒有必要追求探究過程的完整性。

實際上學習物理就是要在短時期內把人們通過長期大量的積累、實驗得出的正確結論迅速承接過來。

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

3.把握節(jié)奏,面對中考。

對新教材難度和深度的把握應同時參照中考的要求有計劃地實施。

僅滿足于課本上的內容,可能會對以后的中考造成損失。

教材可以是實驗教材,但學生不是實驗品,中考是我們老師、同學和家長必須嚴肅面對的現(xiàn)實。

4. 尋求好的方式方法去解題。

可運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創(chuàng)新的解題思路,靈活的解題。

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該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進行終身學習;注重知識的更新與多元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運用多媒體知識;恰當?shù)剡x擇和調整教育教學策略,設計恰當?shù)谋M量真實的語言情景和豐富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口語水平;盡可能變換教學方式;聯(lián)系課堂內容,開展小組活動;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chuàng)造、發(fā)展、豐富英語教學方法;給予特殊學生以特殊關心;更新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的關系的定位。

通過聽課和學習,現(xiàn)在特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在新課改中(一)我認為需要轉變的就是觀念,教學目的上要轉變觀念。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把系統(tǒng)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

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范疇、重點、難點反復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通常會忽略掉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

但是如今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這一目的。

(二)在教學內容上要轉變觀念,打破學科之間的局限,要重視知識之間的遷移。

英語科學教學是整體教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的常常是跨學科的,各科教學目的都在于培養(yǎng)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

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局限,立足于英語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人。

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

這就是新課改精髓所在。

(三)在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金子”變成“點金術”,也就是常說的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

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yǎng)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

新教材將探究性學習貫穿于全書的各個欄目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學策略上要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數(shù)量和質量,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重視探究過程,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從而達到預期目的。

然而中考這個指揮棒依然牽掛著每個人的心,所以老師們都認為探究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二是受到一些教學設備的制約,所以只能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地進行,在講課時一些注意點還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識點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去,教給學生的知識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上課時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愿意去學、感興趣去學。

新一輪課改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有價值的學習方式,強調全面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它滲透著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增強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這些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一直跟隨課改腳步的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自己肩上的重任。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六

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最為深刻的思想變革,也是歷史教育領域的重大任務。

由于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之前,我們進行了集中培訓,課程改革的目的、意義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層的了解。雖然只有幾天的課改培訓,但我的教學思想已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初中歷史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課,但并不是培養(yǎng)史學專家的。而我們以往的教學,過分強調對知識點的學習,過分強調深入研究,過分強調歷史的系統(tǒng)化,卻并不重視學習過程,而當學生結束初中學習后,歷史知識忘光了,就等于白學了三年。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倡導學生勇于質疑、敢于爭先,積極競爭,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將歷史教學變成開放的體系,重要的是以課程標準為核心,更自由地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習知識提高能力而展開教學。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將發(fā)展的空間留給學生.教師不要越俎代庖,教師的角色僅僅是引導和組織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注重三維的歷史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歷史課堂成為關注學生實際體驗的課堂,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應該讓學生參與學習歷史的活動。例如“大變革”這一課,教材知識要點如果讓教師講述,是用不了多少時間的。課堂教學完全可以調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體驗。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既獲取了知識,又有了對歷史的親身體驗和感受。

二、歷史新課改下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新的教學方式應該不要求有模式的東西,而只根據(jù)知識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學,尋求多種教學方式和途徑,打破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講為主,單向授受"的傳統(tǒng)作法。像對話,討論,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這些方法的運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動:就是選擇教材中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讓學生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結合當時的歷史情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以寧為戰(zhàn)死鬼,不為亡國奴為例,讓學生扮演29軍將士,激起學生的愛國熱忱。角色扮演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之一是學生應在學習中學會“合作”?!昂献餍浴?也是學生歷史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途徑。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建立主動探究式學習,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團隊的合作精神。把教學的過程變成一個合作,互動,民主,開放的過程.如講授“紅軍不怕遠征難”時,我提前將學生分成小紅軍、地理專家等小組,確立不同的學習探究目標,指導他們分頭去搜集資料。然后,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探究目標,完成相關發(fā)言。讓學生在自主探討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

四、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和能力,鼓勵以多種形式表述歷史問題。

以往的歷史課堂,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頂多再有一副歷史地圖。而不善言辭的學生在這里只會更加沉默。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僅限于一張大卷。學生的個性受到了禁錮,他們特有的專長無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歷史課堂,因其枯燥無趣而在歷史課上做其他科作業(yè)。

而這次的課改,恰恰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于是,在歷史課堂上出現(xiàn)了許多旁人認為是“不務正業(yè)”的現(xiàn)象。

如,有些學生在畫房屋,這是學生根據(jù)書中文字介紹進行再創(chuàng)造所描繪的半坡聚落的村莊,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課上,學生們發(fā)揮想象,設計歷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紀年數(shù)軸方式的,還有的完全以圖畫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歷史。學生們在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敘述著歷史口演話劇、講故事、撰寫小論文、繪畫,等等,都是他們施展特長的渠道。在歷史課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全程評價,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浪潮猶如一縷春風吹遍了祖國神州大地,給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嶄新的活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知道,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著重大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

1、學生更愿意上歷史課了。

新的歷史教材,從外觀看,圖文并茂,色彩鮮艷,深受學生喜愛。從內容上講,降低了難度,淡化了知識體系,增加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在《美國經濟的發(fā)展》一課中,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講述硅谷,比爾蓋茲等故事,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在歡聲笑語中上完一堂課。還有歷史探究活動課,這可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xiàn)給大家。當?shù)玫嚼蠋煹墓膭顣r,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yōu)橹鲃犹骄渴降膶W習。

2、對歷史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么,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fā);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著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释私飧嗾n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

3、教研活動水平更高了。

在歷史課程改革過程中,面對新課標、新教材,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怎樣設計好每一個教案,每一堂課?怎樣處理好教材?設計什么樣的探究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有利于他們的終身發(fā)展?為什么自己的課堂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有對教材的驗證及反思是否正確等等,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溝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研活動水平要求更高了。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七

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一個爭論就是:這套教材到底適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部分教師認為這套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知識內容切合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口語交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符合當前英語習慣的純正英語。而部分教師則認為這套英語教材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因為這套英語教材要有六年的小學英語基礎學生才能開始學習。而我們的小學生大部分在小學沒有學過英語。教師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彌補。再者,這套教材詞匯量多,對于沒一點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教師在教學進度上根本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在爭論的最后,各位英語教師達成一致的看法:新課程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更要加強教學反思,要把教學反思落到細處、實處,注意課堂知識的構建,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課改談談個人體會: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將會給整個基礎教育帶來新的變化。

1、新的課程目標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fā)展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此次課改的重點是一改過去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趨向,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讓學生在體驗、實踐、參與和交流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增加了情感因素、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發(fā)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學模式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應該形成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應該形成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評價機制新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全面和完整,不但沒有忽視結果性評價,而且著重形成性評價。新標準認為,評價應有利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考試檢測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評價機制應包括對課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檢測,對教師教學的檢測等。

課改形勢是好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表現(xiàn)為:

1、課堂教學方面的具體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也反映出不少的問題。有的緣于教學觀念,有的緣于教學能力,有的緣于教學條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成績與問題反思》(《課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5期)一文中談到的四大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體談四點:教學目標的虛化、教學內容的泛化、教學過程的形式化、教學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學目標虛化新課程確立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是發(fā)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也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xiàn)。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但是,由于對三維目標的設計和操作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xiàn)了教學目標的虛化現(xiàn)象。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識、技能目標,該實的不實。知識、技能目標是三維目標中的基礎性目標,然而,由于認識上的片面和觀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課堂上,最應該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反而出現(xiàn)缺失或者變得含糊。第二,過程、方法目標,出現(xiàn)了“游離”的現(xiàn)象。首先,由于“過程、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是以往課堂教學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師設計這類目標的意識不強,有些教師是有明確的意識,卻在設計和操作中明顯地出現(xiàn)了“游離"現(xiàn)象:游離于知識、技能目標之外,游離于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之外,游離于學生發(fā)展之外,從而使過程、方法的價值喪失殆盡。第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出現(xiàn)了“貼標簽”的現(xiàn)象。總之,目標的多維化以及對目標的不當定位,致使教師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

1.2教學內容泛化由于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xiàn)象。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三點: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過早或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本而大談從網(wǎng)上查閱到的資料,大量補充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支撐。第二,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情境設置應該自然的,而不能“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第三,聯(lián)系實際變成了一種裝飾。教學內容所聯(lián)系的實際,必須是真正的實際,而不是給知識教1。3教學過程形式化新課程課堂教學方式出現(xiàn)了多樣化的景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多樣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并沒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對話”變成“問答”。可以說,新課程所提倡的對話教學是對傳統(tǒng)獨自式教學的超越。但實踐上,卻有不少教師把對話等同于師生問答。實際上,發(fā)生在課堂上的有些師生問答,其實并非真正的教學對話。第二,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當前大多數(shù)課堂里小組合作學習處于一種自發(fā)階段和隨意狀況,不少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組織形式時偏重于形式,缺乏對其內涵的深刻認識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卻無探究之實。應該承認,這也是當前探究學習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1。4教學手段不合理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用或濫用。農村學校教學手段的運用方面進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傾向。非但計算機輔助教學未能跟上,就連原有的幻燈、錄音機的使用也越來越少。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科教學。但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集中表現(xiàn)為刻意追求多媒體運用而帶來的課件泛濫,在多媒體課堂,有的課成了一張張幻燈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過去的“人灌”變成了現(xiàn)在的“電灌”;有的課儼然成了“網(wǎng)吧”,學生各自為陣。我們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明明是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驗完成的,結果卻被課件的模擬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學生通過文本描述來實現(xiàn)自我想像、聯(lián)想、體驗與感悟的,卻被教師精心制作的多媒體畫面同化到一種認知與體驗上去。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方法亟待研究。

2、從學生學習狀態(tài)中反映的問題。

2.1初中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在某些學校的課堂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一節(jié)課中毫無反應的學生有近20%,似聽非學的也有近20%,只聽不寫的有約40%,只有10%—20%的學生臉上有積極參與的神色。從這樣的情況粗略地估計,40%的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態(tài)度原因,另有40%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方法原因,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令人憂慮是不言而喻的。

2.2學習心理負擔重學生問卷調查顯示:有近70%的學生認為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學生不僅因為數(shù)量而負擔重,也是因為對學習內容不大感興趣,而導致的學習心理負擔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師的教學不能較好地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知識的來源與價值;課堂教學、作業(yè)從內容到形式都顯得單調枯燥;家長和教師過于看重考試成績導致學生心理壓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變化最快的時期。目前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心理健康了解不夠,也缺少該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采用簡單的教化去面對有著紛繁原因的心理問題,導致學生的心理抵觸,早戀、出走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加上家庭教育輔導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沒有很好地與“授知”形成配合。

從調研中,我們深深感到我市初中課程改革的艱巨與困難,思考并尋求對策是責無旁貸的,本人建議:

1、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的另一目標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方式。

2、改變教師角色新課程要求我們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他們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習的平臺。那么學習方式的改變關鍵是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學模式的改變又在于教師角色的改變,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參與教學活動。在這種模式下,就要轉變教師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種民主的、師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學生觀和師生關系。因此對學生來說,教師的角色要由:管理者變?yōu)榻M織者;傳授者變?yōu)閰⑴c者;控制者變?yōu)閹椭?;主導者變?yōu)橐龑д?;仲裁者變?yōu)榇龠M者。對于課程與教師的自身發(fā)展來看,教師的角色要由:教書匠變?yōu)檠芯空撸處熞獙W會反思和創(chuàng)新;實施者變?yōu)殚_發(fā)者,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又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執(zhí)行者變?yōu)闆Q策者。

3、正確看待“差生”

不少老師會抱怨班上的“差生”太多,自覺不自覺地表現(xiàn)對“差生”的厭惡。這是一種可怕的誤區(qū)。要正確對待差生,教師對待差生重要的是要有兩個心。一是愛心,每一個差生都有其閃光之點,可愛之處,只有你用心去愛,具備了愛心,才會真正地關心差生,努力地轉化差生;二是耐心,差生的轉化是一個十分復雜艱難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還常常會出現(xiàn)反復,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抓,堅持不懈地抓,才能收到實效。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4、重視教學反思,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反思即研究,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核心途徑,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教師教學反思的自覺性也及到了明顯地加深,但不可否認,在課改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假反思”的現(xiàn)象,要把教學反思做真、做實。首先,教學反思應符合新課程要求,尤其是以課標為依據(jù)。以課標為依據(jù),組織教師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反思,也要對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學方法的反思,處理好教學方法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其次,教學反思重點應在學生學習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了沒有?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沒有?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沒有?學生的情感意志得到了培養(yǎng)沒有?第三,教學反思的形式應靈活多樣,“說”和“寫”是兩種有效方式?!罢f”:說成功經驗,說不足之處,說問題與困惑。引起大家的共鳴,思維碰撞,產生火花,問題會漸漸明朗,思路會漸趨清晰?!皩憽保簩懡虒W案例,寫教學日志,寫教學反思,寫教學故事,寫研究報告,提升個人理性經驗,也讓同伴共享反思成果。

總之,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通過實踐和反思,充分證實適時的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欣賞與激勵評價,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與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創(chuàng)新激情,同時使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從而為起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八

在初中新課改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fā)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新課改。

歡迎大家閱讀。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么,什么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聽說讀寫、字詞句篇等知識經驗和觀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yǎng)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為技術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xiàn)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什么是文化?按學術界的通行做法,概念可以在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來進行闡釋。廣義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狹義文化則指生活于一定的文化共同體中的人們長期積淀而形成的一套文化系統(tǒng),包括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緒、民族性格等湎價值觀念系統(tǒng)則是其核心。要探析文化與教育的關系,無疑當取后者。什么是語文教育的文化底蘊?主要指中華民族幾干年來積淀的文化傳統(tǒng)和當代人文精神,是一種人類精神、情感、心靈意識,包括狹義文化所指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緒、民族性格等。就教育的本義來說,也是教育的終極意義,語文教育是民族文化語言中人文主義情懷、智慧和創(chuàng)新品格的教育,自然擔當著傳遞漢民族文化底蘊的重任。沒有文化底蘊的語文教育,是不完整的語文教育。表面看來,任何教學所傳播的總是文化,而且是在形態(tài)上多種多樣的文化,語文教學當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教學的文化追求不就成了無的放矢嗎?其實,傳播文化并不意味著你的教學就是有“文化”內涵的。因為我們所追求的“文化”,誠如眾多文化學家所說,不是那些可見的、物態(tài)化的符號、圖像或行為,而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一種只對孜孜叩間它的人才會彰顯的內在意義,一種人們用于解釋經驗、創(chuàng)造世界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性、人文性的價值取向和情感信仰。教學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其終極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探尋、體驗和理解蘊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圣、愛等方面的豐富意義,將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內涵分娩于主體之中,激活、喚醒和培育學生的價值感和人生情慷。

一定的文化從孕育到成熟,有一個漫長的創(chuàng)造、積累、模式化的過程。這就是文化的積淀。文化的積淀是一個通過從其他人或文本那里接受傳統(tǒng)的哺育和滋養(yǎng),在與傳統(tǒng)的對話和晤談中漸漸形成超越生物機體親性的完整人格的過程。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是一條源遠流長、亙古不息的長河。河水滔滔,不舍晝夜,孕育了浩瀚悠遠的華夏經典,涌現(xiàn)了諸多的文化巨匠。漢語文化形象豐瞻,情趣盎然,神韻飽滿,愈義遙深,具有極為獨特的人文品格。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漢語的文化特性,借助開拓閱讀的報域,來開拓文化視野,讓學生在文本的學習中繼承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吸收借鑒世界多元文化,讓歷史文本在現(xiàn)實的語境中輻射出積極的存在意義,在繼承與發(fā)展中熔鑄學生健康的積極的文化品格。為此,我們必須改變語文教學過分強調學科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的傾向,基于特定的漢語文化情境來設計我們的語文教學。

不知不覺間課改的列快車已十年了,身為第一線的任教老師,從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實驗,本人從中受益匪淺,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教學的思考促進本人的專業(yè)成長,專業(yè)成長讓本人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新的語文課改基礎教育課程要求教師要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這對老師是一次機遇、一個挑戰(zhàn)、一次考驗,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運用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本人以高潮的熱情,本著“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的原則,在語文教學新課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經驗,權作拋磚引玉。

一、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本人把新課標中定量性的規(guī)定熟讀成誦“依法行教”。經過十年的教學實踐,本人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以“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新課改指導思想。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本人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在讀課文后根據(jù)本人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yè)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yè)的布置,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可以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尋找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契合點,優(yōu)化教學效果。

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大多都有這樣的這樣的體驗:學生會因喜歡、崇拜某一教師而對其所任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并會努力將它學好。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說過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在學習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健康的學習情感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教師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會使學生受益匪淺。因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行為、活動已經潛移默化地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語文教師尤其如此。本人們的語文教學內容更多地秉承著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民族數(shù)千年的文化結晶。語文教師作為這種文化的直接傳播者,更應該向這種規(guī)范和要求看齊,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滿腔熱情,勢必使學生產生共鳴,直接對其產生深遠的教育意義。

比如本人班的學生何裕鵬,語文基礎差,是屬于基礎差的學生,本人秉著課改“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尋找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契合點,優(yōu)化教學效果”課改新理念,本人經常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尊重他,表揚他,而且利用課堂上的潛移默化,讓這位難教的學生從心里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結果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他第一個交家庭作業(yè),課上經常舉手發(fā)言,對語文的興趣日益濃厚,慢慢地開始看課外書籍,期末考試從不合格提升為63分。有效課改教學在他身上得到體現(xiàn)。

三、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

新學期伊始,不馬上急于教課文,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了解全冊書的內容結構。介紹學習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善于利用網(wǎng)絡資源,善于利用校內、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提出學習要求,如:每周要背誦并默寫“課外古。

詩詞。

背誦”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要閱讀完“名著導讀”中的所有作品,并寫好讀書心得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發(fā)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zhí)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fā)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和解決者。

本人認識到語文是一門交際工具的學科,是人類語言的基礎,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本人特別注重對學生字詞句的積累,這是學生理解說話寫作的基石。針對那些放不開手腳,靦腆害羞,知識面窄,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加強誦讀,特別是現(xiàn)代文的誦讀,優(yōu)美的語段的背誦,古詩文的背誦等;加強造句練習;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特別是課前5分鐘演講,既鍛煉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實施了有效教學。學生敢說了,逐漸會說了,也提高了。

作文。

能力。再次,認識到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

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里、日復一日地重復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采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月球知識擂臺賽,新聞發(fā)布會,故事《寓言四則》、《女媧造人》),討論會(《風箏》),朗誦比賽(《理想》、《天上的街市》、《靜夜》,并附有一定的評分標準),演課本劇(《皇帝的新裝》),辦。

手抄報。

編習作集(要求學生在寒假把這個學期里所寫的周練、習作編成一本作文集)。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后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chuàng)新點。

四、重視創(chuàng)設學習語文的環(huán)境,提供展示學生成果的機會。

培養(yǎng)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能力?!睂W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重視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lián)系,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本人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助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眾人之長于已身”。

五、在課上努力營造融洽的氛圍。

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可以發(fā)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課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密切聯(lián)系學生經驗世界的教育資源,如節(jié)日、紀念日、剛發(fā)生的身邊事、國家大事、國際新聞等,使語文課程內容不再局限于教科書,成為不斷充實、不斷更新的長流活水。

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使之在最佳的狀態(tài)下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使學生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熱情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師生、生生、人機的三向交互活動中掌握了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個性。同時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也簡化了教師的教學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于教學本身,從而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課改過程中,本人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行為,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yǎng)學生優(yōu)化發(fā)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也實現(xiàn)了自己在專業(yè)上發(fā)展和人生的成長。

中學語文新課改在我校已進行了近一年,在這期間的上課過程中,本人漸漸有了以下一些體會。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jù)。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

關于初中語文新課改來說,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即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往往我們的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環(huán)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一些現(xiàn)象:例如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知識,教師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一些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為老師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瓗е@些疑問,我認真研究新課標,并通過教學實踐,明白了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yōu)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fā)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的去做:

第二、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xiàn)象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fā)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并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所以,我們個人的學習并沒有結束。

1、認真學習新課標,具體的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各種弊病。

2、研究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3、研究實驗教科書和相應的教輔書,弄清它們與《課程標準》之間的聯(lián)系點和著力點。

4、研究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生活氛圍,爭取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民族傳統(tǒng)文化來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親切感中增添新的體驗。

當然了,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九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開始啟動,初中政治課教學也必須與時俱進,進行不斷的改革和探索。?下文是關于初中政治課改。

歡迎閱讀。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是科技競爭的時代。新的時代,呼喚教育的革新,新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在這種新形勢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開始啟動。為此,初中政治課教學也必須與時俱進,進行不斷的改革和探索,下面簡單談談對政治課教改的一些想法。

一、政治課教學必須轉變思想觀念。

我們現(xiàn)在大力提倡教育現(xiàn)代化,而教育現(xiàn)代化具有多方面內涵,其中既包括教學設備,管理設備等物質條件的現(xiàn)代化,也包括教學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現(xiàn)代化。對于政治課教學來講,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義的還在于實現(xiàn)教育思想觀念的現(xiàn)代化。

二、讀、想、議、講相結合,激發(fā)學生思維。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認為:“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最有價值的本錢?!闭握n和其它學科都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教學的突出地位。教改中,我一反過去慣用的教學模式,采取“讀、想、議、講”四字法,在課堂上先練后講,讓學生在嘗試中、在自學中思考,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每講一課,我總是提出問題,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在自己思考和理解的基礎上,互相展開討論,然后讓學生講解,教師加以點撥。初中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好動,好表現(xiàn)自己,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自我表現(xiàn)欲”。我針對這一心理特點,課堂上處處為學生的“動”和“表現(xiàn)”提供場所和機會。

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在教學中,不應該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作為政治教學的最終目的。平時應嚴格要求學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按照社會主義道德標準,隨時注意自我約束和自我矯正。進一步我還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基本理論去分析各種社會現(xiàn)象,并學會用這個武器去糾正不良社會風氣。

在今后的教學中,在與學生教與學的互動中,不斷尋找適合彼此的教學方式,我想這才是課改對我們的要求——在發(fā)展中求得生存!

當然,政治思想課,教學改革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我們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去反復實踐總結和提高。我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同行加入改革者的行列,中學政治課教學一定會迎來一個燦爛的季節(jié)。

從新課程培訓到新課程的實施,從學習“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到將這一理念落實到教學中,我們的課堂教學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重視知識的傳授,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中我們逐步走進了新課程。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改變教師的角色,在吸收傳統(tǒng)教學方式優(yōu)點的基礎上,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努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作為政治課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對于政治課教學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就新課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學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首先,教師的職責是教育學生,引導學生,讓所有的學生受到好的教育,挖掘不同程度的學生潛能。引導的內容很廣泛,一是引導學生怎樣做人,當學生在學習途中迷失方向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辨明。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能夠點燃起學生內在的精神力量。二是學科知識,包括學習的內容和學習方法及思維方式。其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不能以長者的身份自居,必須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如個別學習、同座位交流、小組間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在課堂上要交互使用,避免單調性。多種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的空間,為學生信息的交流提供平臺。再次,教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必須從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中走出來,從神圣的講壇走下來,與學生平等交流,親切對話,建立新型的伙伴關系、朋友關系。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內在的心理需求。抓住了學生的這種心理,師生之間就能夠形成一座溝通的橋梁。有了這座橋梁,師生之間不僅有知識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師角色的改變,哪怕是教師親切的言談和優(yōu)雅的舉止的變化,都會對新課程的實施起到促進作用。

政治教材內容看似抽象、枯燥,但其中蘊藏著豐富生動的內容。之所以抽象,是因為教材內容高度概括,其理論性強。學生必須透過這些知識把它們所表達的實際內容想明白,這樣的學習才有效果。面對單調枯燥的政治術語,很多學生會感到枯燥,甚至厭學,教師必須使教材內容豐富起來,讓教材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這些政治術語包含著生活的色彩。生活是多樣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生活中探究,這就是探究性學習,在探究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發(fā)展情感,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開展探究性學習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從事實踐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領會知識,把握課程的基本思想,還可以通過演講、討論、板報等各種形式來讓學生參與實踐,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現(xiàn)代技術條件下,多媒體已經走進了教室。信息技術與學科相整合,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與政治學科相整合,也越來越為政治教師所認同。作為第一線的教師,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動感的畫面和悠揚的聲音以及飽滿的感情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能夠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能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誘發(fā)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才能有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發(fā)揮出主體作用。初中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事物有一種新鮮感,他們多喜歡直觀、感性的教學方式。我們知道,政治教材中有許多重點、難點,有許多抽象的概念和難以理解的術語,如果單靠教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也費力,而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使教學內容更富形象性、生動性。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可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含蓄的知識具體化,高深的理論淺顯化,有利于學生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學政治課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課程,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如何在中學政治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改變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以轉變教師的角色為突破口,以改變教學方式為抓手,從課堂改革入手,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新課程的需要。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政治課教師要擔當重任,努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

今年我省高中統(tǒng)一進行新課程的改革,新的課程、新的理念,不僅為我們的政治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給我們老師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zhàn),經過這學期的具體實踐。我粗淺的談談對新課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新課改理念認為:教師是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課堂上應尊重學習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整節(jié)課,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甚至解決問題教師只是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加以引導,有時鼓勵學生提問。為此,我們教師應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放棄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多看、多問、多想、多講、多行。重視每一位同學的見解,賞識他們每一點進步的思想火花。

長期以來我們政治課被學生認為是說大話說空話的課,原因就在于我們的課程內容離現(xiàn)實社會離現(xiàn)實生活太遙遠了,讓廣大的學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樣遙不可及,而《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構建以生活為基礎的課程模塊”,如我們的政治課現(xiàn)在分為“經濟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學”等模塊。使的我們的課程具有濃郁的時代生活的氣息。

如在講到《政治生活》的民族問題時,結合時政熱點問題“3?14西藏事件”,布置學生搜集與西藏史實有關的資料,還有農奴主壓迫農奴的各種證據(jù)——圖片、視頻、文獻等,在課堂上進行展覽和交流。有能力的學生還自己制作和講解ppt。

課件。

這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我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真實性,不僅對課本知識有了形象記憶,對有關歷史知識、人文知識也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新課改精神強調合作探究,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情境思維。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親臨“現(xiàn)場”,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需要,成為學生自覺閱讀和鉆研教材的動力,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角色模擬法,創(chuàng)設課堂“小社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境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課堂模擬教學,這種方法能讓學生根據(jù)角色要求,積極開動腦筋,踴躍發(fā)言。學生參與意識、創(chuàng)造熱情空前高漲。

如在講授《政治生活》的《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一課中,講到“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合法渠道”時,可以設計“模擬聽證會”形式進行情境教學:設計一個主題如“禁止電摩行經五一、五四路段”召開聽證會,給學生分組,有進行主題陳述的“組織方”——“xx市公安局教學警支隊”,有各界人士組成的“贊同方”“反對方”(包括專家、學者、各利益階層),還有普通市民代表組成的“旁聽席”,另選擇一名學生主持,整個環(huán)節(jié)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也體現(xiàn)了課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精神。

同時在這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教學也有許多困惑和不足之處。

新課改下,“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這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課堂教學不能再遏制學生的思維拓展空間。因為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許多提問,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教材上有一些相關的闡述,學生也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提出更多的見解。但一般現(xiàn)行考試的答案具有唯一性,這就是教師和學生往往遇到考試時無所適從,理不出頭緒。

新課程教學提倡能夠快樂學習。于是教師在課堂中往往引入各種活動,使那些比較單調的認知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變厭學為樂學。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為在調動課堂氣氛的同時,我們往往很容易離主題卻越來越偏,比如一堂課,一開始情景模擬,學生樂于參與,課堂氣氛活躍,但活動的主題卻越來越偏,以至于在知識的生成層面上效果不大。那么這時候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課堂氣氛就很難相統(tǒng)一。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十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采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

例如“多邊形的內角和”一節(jié)的教學,我先復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然后提問:我們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識來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問題?學生經過討論不難得出:

(1)想辦法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

(2)具體轉化方法采用添線來分割多邊形,使之成為若干個三角形。在此基礎上,我繼續(xù)提問:

(2)從一個頂點出發(fā)連對角線可以有多少條?那么一個多邊形一共應有多少條對角線?

(3)根據(jù)對角線的條數(shù)你能確定是幾邊形嗎?

(4)你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通過學生思考探索,他們總結出許多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方法,還因勢利導探索多邊形對角線的有關知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xié)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能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shù)臅r候給予恰當?shù)囊龑c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

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概念時,我針對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找同類項朋友”的游戲。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把事先準備好的配組同類項卡片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個同學找到自己的同類項朋友后,被“擠”出座位的另一個學生再去找自己的同類項朋友,比一比誰找得既快又準。這種生動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學生充分活動,學習興趣大增,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確定同類項的方法和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某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shù)學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則和解題規(guī)律記熟,然后反反復復地做題。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shù)學事例來闡明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shù)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愿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例如在學習“實踐與探索”中的儲蓄問題時,我提前一周布置學生到本鎮(zhèn)的幾家銀行去調查有關不同種類儲蓄的利率問題。教學中,讓每個學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銀行收集到的各種各樣有關儲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組根據(jù)收集到的信息編寫有關儲蓄的應用題,教師可以有選擇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全班學生相互討論、合作攻關,最后選派一些小組的代表作總結發(fā)言,老師點評,對做得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通過這樣教學,學生在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編排的有關內容,如“地磚的鋪設”、“圖標的收集”、“打折銷售”等等,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數(shù)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shù)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fā)展他們的數(shù)學才能。

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yōu)、中、差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yōu)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差生,以優(yōu)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盡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yōu)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于數(shù)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shù)學成績。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fā)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xiàn)實的、探索性的數(shù)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恰當?shù)剡\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shù)學學習資源。

例如對“統(tǒng)計圖表”的教學,我要求學生利用計算機來完成以下問題:

(1)先在網(wǎng)上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

(2)利用軟件excel來設計一張統(tǒng)計表來表達所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

(3)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來選擇設計不同的統(tǒng)計圖。

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網(wǎng)上找到了相當豐富的題材,上課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搜集的材料和他們的'活動過程,及時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并請他們作自我介紹,然后同學之間相互提問、探討。這樣做既拓寬學生的視野,又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益。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fā)展。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十一

近年來,教育界的最新動態(tài)無疑是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它涉及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從課程設置到教學模式都有所調整。作為一名初中生,我與新課改的迎來了接觸,不少感受在我內心翻涌不已,這一切,就讓我在這里分享一下我的新課改心得體會。

一、更多的科目,更多的知識。

新課改,在設定上比起老課程,明顯增加了不少科目和知識點。比如語文課程選修了古代文學知識、語文技能短文等幾個模塊,美術課程注意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繪畫材料、繪畫技法等,而地理課程則更注重災害地理和人口地理等部分。每個科目讓我們進一步拓展了視野和知識面,同時增進了我們的認知程度。

二、實驗課程,引導學生探究。

新課程改革還增強了實驗教學的比重,諸如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等課程,旨在為同學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知識點。例如,在化學課程里,我們化學試劑和器材,親身進行實驗,消除了我們對理論的陌生感與冷漠感,使我們熱情領悟和理解課堂內容。

三、課程設置周全,符合個性化需要。

新課程改革也增強了個性化教育的比重,注重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引導他們進行適宜的課程和活動。學生有機會自由組合選修課與健康教育課。學生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個人興趣選擇專業(yè)選修、實踐能力及興趣特長相關的課程。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同時能夠讓我們更全面地掌握各個方面的知識。

四、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充滿趣味。

可以發(fā)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方式更加創(chuàng)新和充滿趣味。比如語文課上老師要求我們玩語文游戲如語文籃球、古詩接力賽等,讓我們在輕松的氛圍下掌握更多古詩文的內容和寫作技巧。數(shù)學課上老師還會跟我們一起玩算術游戲,以增加我們對公式的理解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讓我們更加興奮和更容易理解知識點。

五、全員參與,共建文明校園。

文化生活建設是新課改的重要方面之一,它鼓勵全體師生參與校園內的文化和活動建設。我們學校成立了藝術社團、文學社團、科技創(chuàng)新社團等,還開設了各項線下活動,使得校園氛圍更加活躍、多彩而趣味。通過這些活動的組織幫助大家提高了各領域上的實踐技能、吸收了更多的知識和訓練了同學們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溝通交流能力。

總而言之,新課改讓我收獲頗豐。通過更全面的課程設置,更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及輔助實踐活動的推動,我在學校獲得了更豐富的知識,培養(yǎng)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同時提升了實戰(zhàn)能力和認知世界的廣度和深度。在未來,我相信更多的同學可以在新課程的體驗中收獲十分珍貴的成長與收獲!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十二

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該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進行終身學習;注重知識的更新與多元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運用多媒體知識;恰當?shù)剡x擇和調整教育教學策略,設計恰當?shù)谋M量真實的語言情景和豐富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口語水平;盡可能變換教學方式;聯(lián)系課堂內容,開展小組活動;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chuàng)造、發(fā)展、豐富英語教學方法;給予特殊學生以特殊關心;更新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的關系的定位。

在新課改中(一)我認為需要轉變的就是觀念,教學目的上要轉變觀念。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把系統(tǒng)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范疇、重點、難點反復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通常會忽略掉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但是如今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這一目的。

(二)在教學內容上要轉變觀念,打破學科之間的局限,要重視知識之間的遷移。英語科學教學是整體教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的常常是跨學科的,各科教學目的都在于培養(yǎng)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局限,立足于英語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這就是新課改精髓所在。

(三)在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金子”變成“點金術”,也就是常說的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yǎng)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新教材將探究性學習貫穿于全書的各個欄目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學策略上要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數(shù)量和質量,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重視探究過程,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從而達到預期目的。然而中考這個指揮棒依然牽掛著每個人的心,所以老師們都認為探究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二是受到一些教學設備的制約,所以只能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地進行,在講課時一些注意點還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識點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去,教給學生的知識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上課時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愿意去學、感興趣去學。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十三

用熱門電視劇、小說講歷史“黃歇就是戰(zhàn)國四公子,估計比羋月小20歲,他們倆幾乎沒可能談戀愛。史書上也從未有春深君掉下懸崖記載?!边@不是追劇粉絲的討論會,而是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鵬宇的一堂歷史課,之前,他還在課堂上給同學們講解《盜墓筆記》和古代墓葬知識。

今年32歲的鵬宇剛從清華大學歷史專業(yè)博士后畢業(yè)不久,在西南大學任教僅3個多月。他認為,歷史雖然包羅萬象,但傳統(tǒng)的講授和記錄方式卻難免枯燥乏味。為此,他做了個調查,了解了系里80多位同學的興趣,在講授的過程中,把知識和興趣結合起來。

“雖然《羋月傳》之類的劇集并非正劇,但其中很多談資都可以作為引導大家了解歷史的催化劑?!冰i宇說,從歷史角度分析,《羋月傳》在史實框架還原度上大體是正確的。而從劇中人物、情節(jié)引入教學內容,極易引起學生共鳴,效果很好。鵬宇打趣說,曾有學生看過《盜墓筆記》后告訴他,自己學好歷史之后要去盜墓發(fā)財,他便給學生們講述了20-30年代陜西等地墓葬青銅器發(fā)掘的故事,并剖析了整個文物發(fā)掘收藏的產業(yè)鏈。最后得出這樣的結論:盜墓不僅是一種犯罪行為,而且賺得還少。所以,學好歷史,做文物專家比當盜墓賊劃算太多?!霸挷诶聿徊凇!冰i宇笑稱。

歷史可以很炫酷。

讓學生在“竹簡”上寫作業(yè)。

昨天下午2時30分,是鵬宇上課的時間,原本40人一堂的課,擠進了60多名學生。多出來的同學,大多是慕名前來的外班甚至是外系的同學。對他來說,這樣的爆班情況已司空見慣。

鵬宇說,除了講影視劇,自己的課堂規(guī)矩也很獨特,比如講先秦歷史的時候,他會讓學生將a4紙裁剪成小塊,制作成竹簡的樣子,然后按照竹簡的方式來抄寫。雖然抄寫量很少,但因為新奇,學生會對所學內容印象深刻。鵬宇說,有的同學在做完他布置的竹簡作業(yè)之后,特意發(fā)了朋友圈。“這就是我要的效果?!?/p>

為了讓大家保持興趣,鵬宇還定下規(guī)矩:只要學生能指出自己講課的錯漏,他就給這位同學送禮。歷史系學生鄒沂杉就因在課堂上指出老師的讀音錯誤,收獲了一套價值數(shù)百元的《史記》。學生們還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鵬宇還有一個習慣——絕不拖堂,有一次不小心拖堂了,他又定了一個規(guī)矩:拖堂就給大家發(fā)紅包,一分鐘一塊錢,當即兌現(xiàn)?!八闶切Х律眺卑?,一定要做到一言為重?!冰i宇說。

他長得帥穿得潮粉絲多。

風衣、圍巾、西裝外套,接近180cm的身高,棱角分明的臉,學生戲稱,鵬宇簡直是銀幕里走出的明星。厚眼鏡、舊毛衣、亂糟糟的頭發(fā),張口就掉書袋,這是很多人眼中歷史老師的形象。“如果學好了歷史會變成這樣,還有人愿意學嗎?”鵬宇說。

在課堂上,我們找到了一位姓畢的同學。她今年大四,不是鵬宇的學生,但卻經常來蹭課,除了課有意思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鵬宇很帥,上課時,她還不忘拿出手機偷偷給老師拍照。鵬宇說,自己很注意形象,并且認為作為老師,這是必須的。手上的定制版唐三彩甲骨文機械表、風衣外套、圍巾以及襯衫內的小絲巾,都是他自己仔細挑選搭配的,他說,他要以最潮的形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袄蠋熅秃帽葘W生的一面鏡子,能折射出他們的未來?!冰i宇說。

這些地方欠考究。

黃歇該叫羋月阿姨。

羋月是秦昭襄王的母親,而黃歇的原型春申君,是戰(zhàn)國末期的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黃歇和羋月的年齡相差20多歲,羋月的孩子比黃歇還大點。公元前306年,羋八子成為太后,她當時大概30歲,春申君是公元前314年出生,比羋月要小20歲左右。

楚懷王果真有狐臭?

歷史上,南后鄭袖確實曾使計割去一位美人的鼻子。而楚王是否有隱疾異味,似乎是由割鼻一事的記載反推而來,究竟這位美人為何被割鼻,史書并未記載。

向夫人的鏡子是穿越的。

鵬宇說,向夫人的鏡子從紋飾風格上看,更像是漢代的瑞獸紋,而歷史上楚國用的鏡子,最大可能是山字紋。而且山的個數(shù)越多,表明越尊貴,楚王用的鏡子,應有6個山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十四

一、增強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課教學中,人們過于強調了政治課的政治性,忽視了政治課的“人文性”,政治課給人們一種只能講政治的感覺,使初中政治課教學缺少了人情味,遠離初中生的生活,嚴重地影響了初中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準以更加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進行了新的定位,在繼承和發(fā)揚舊課程標準強調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強了“人文性”。強調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

二、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青少年時期正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學做人的關鍵時期,因此,必須緊緊圍繞他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問題進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對初中學生的品德教育明顯不夠,對初中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指導也較為薄弱,為了改變初中學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狀況,新課程標準根據(jù)初中學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三、高度重視實用性。

著名的教育家貝克曾指出,盡管各國,各民族乃至個人具有多種價值內容,但是人類“學會過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真正任務應該是使學生獲得幸福的生活。要實現(xiàn)這一任務必須切人中學生的生活世界,因為學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丟在校門之外,學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取得效果的一條“紅線”。思考課程實施中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和我們?yōu)榻處熖峁┑闹С种g的關系,同時從專業(yè)、資源、制度和文化四個方面審視教師遭遇的沖擊,并且為其提供相應的引領和支持,使這些方面的'變化能夠達到同步。在專業(yè)方面,要為教師提供具體、及時的專業(yè)指導,使其明確專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在資源方面,要有合理而充足的資源配置,并為教師提供與改革理念相匹配的課程材料;在制度方面,學校和行政部門要調整現(xiàn)有的組織結構和規(guī)章程序,為推動教師改變提供制度保障;在文化方面,改革的倡導者和促進者要更新那些與變革理念不相匹配的文化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為教師改變提供寬松有利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概言之,所有這些措施的目的都在于為教師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改革情境中的自我改變創(chuàng)設一種安全的心理氛圍,引導和鼓勵其專業(yè)實踐朝向符合我們預期的、有利于課程實施的方向發(fā)展。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十五

初中英語新課改進行幾年了,作為一線的課改教師,我發(fā)現(xiàn)新課改確實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越來越普及。但是新課改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惑,如:有的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較以前同級的學生高出許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學生的兩極分化從初一就開始凸顯。這樣學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師在授課中難以兼顧,無疑增大了授課的難度。盡管新課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課改仍困難重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其表現(xiàn)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有些脫節(jié)。

新課標英語的目的之一是想讓新教材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使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激發(fā)其學習英語的動力。而教材中有些內容對農村學生來說好似是紙上談兵,例如pizza等等,學生對他們毫不熟悉,失去了興趣,因而也得不到鞏固,面向全體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新教材的操作難度大,加大了教師的備課與授課難度。

新課標英語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具體的話題展開,教師在備課時需要自己精心編排方能授課,可是教師手頭又沒有現(xiàn)成的資料或教學輔導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話題較新,教師處理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難度。而且每個單元相對獨立,不象以往那樣知識成體系,許多教師一時還不能完全適應。更何況,我們現(xiàn)在每人教兩個班,最多的有六十多人,除正式課節(jié)外還要上早午自習,每周有近二十節(jié)課。除了上課,其余的時間要備課、批改作業(yè),要應付上面的各種檢查、聽課等等。

三、小學與初中的英語教學嚴重脫節(jié),是英語新課改的又一障礙。

在小學,只有語文和數(shù)學是主科,而英語只是副科。小學從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程,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方面,雙方已經脫節(jié)。加上許多人認為,小學英語學好與否沒有關系,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從頭開始學。因此,英語教學的所有壓力都留給了初中英語教師,使小學英語教育形同虛設。新課標英語詞匯量大而難,話題范圍廣,且初中開設的科目多,各科的壓力大,時間緊,因此許多學生一接觸英語就有畏難情緒;面對大班額,教師精力又有限,如果配合不好,有些學生往往會落伍,以后再想彌補真是難于上青天。給很多學生帶來了很大損失,造成了許多遺憾。

四、新教材的詞匯量太大,不少單詞拼寫難,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影響了教師的授課質量。

新課標英語的詞匯量超出以往教材的好幾倍,因而對學生僅是英語詞匯量方面,就成為他們學習英語的一大障礙,使他們對英語學習抱有畏難情緒。再加上不少單詞的拼寫太難,記憶起來實在太費勁,有將近一半的學生難以記憶,面對這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單詞,即使孩子的求知欲再強,也不會對自己絲毫不感興趣的東西牢固記憶吧,畢竟他們還只是孩子。如果教師逼著學生記,勢必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乃至產生厭惡,稍有不慎就會使學生徹底放棄英語學習,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前途,這無形之中給教師的教學增加了新的壓力。

五、評價體系陳舊落后,使教師在新課改中缺乏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與主動性。

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評價理念主要的是要“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而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學校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都以其所教班級的考試成績作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標準。由于評價教師只看學生筆頭考試的成績,只重考試結果,甚至把這作為教師評先選優(yōu)的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敢完全放開手腳采用新課標,而是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學生的筆頭考試成績。上面評價教師的尺度又直接影響著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由于存在上述的原因,新課改的實施還存在諸多的問題與矛盾,要保障英語新課改的順利實施,還應多站在教師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這一角度看問題。

總之,要想真正獲得全體英語教師積極參與英語新課改,的確還有一段路要走。同時也需要我們全體英語教師做出很多努力。

我認為作為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者應做到:新教法以學生為主體,就必須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語音訓練,打好語音基礎;重視單元檢測,保證新教材的`教學質量。

聽、說、讀、寫是英語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這套新教材要求達到四會的目標――培養(yǎng)出具有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的一批新人。這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點,也是我國英語教學歷程中的一個顯著轉折點。如何適應并且能教好這套新教材,是擺在我們初中英語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對如何教好這套教材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明確學習目的,在運用中增強學習興趣。中學生年齡小,閱歷少,對學習英語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們把英語只看作升學考試中要通過的一個考試科目,對于難記的單詞、語法和發(fā)音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除了從道理上宣傳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外,還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和環(huán)境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讓他們在運用中嘗到樂趣。如開展一些情景對話,值日生每天用英語匯報情況,在學習中組織一些英語游戲等。還要盡量組織好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朗誦會,各種英語競賽,學唱英文歌曲,閱讀簡易英文書報。辨認日常生活用品上持有的英語說明等。

2、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和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氛圍的關鍵是使學生對教師有親切感。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

3、不斷變換教學形式,改進教學方式有利于保持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整節(jié)課學生大多當錄音機,而教師講的內容多,都是語法,很少讓學生自己動口(除了提問),恨不得一下子全倒給學生,這樣學生一節(jié)課都在忙著記筆記,教師又講得很累,課堂上學生收獲就是一本本筆記,課內消化不了,課后怎能吸收?一種好的教學形式連續(xù)不斷地使用也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從生理上講,單一的形式容易導至大腦刺激的單調,使興奮轉化為抑制,降低學習效率。而從心理上講,中學生正處干活潑好動、喜歡變換的時期,再好的教學形式和練習形式,如簡單重復太多,學生也會興趣銳減。因此,中學英語教學應根據(jù)學生的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等特點和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多種形式,如做游戲、講故事、觀看幻燈、錄相、聽錄音、進行有趣的比賽和角色扮演、唱歌曲等。

(二)重視語音,打好語音基礎。如果能夠打下堅實的語音基礎,也就拿到了英語入門的鑰匙,也是練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的基礎。

教科書一開始就十分重視語音教學,緊密結合字母單詞和句子的教學,系統(tǒng)地安排了語音練習。因此,我們教師要正確把握要求,把語音教學貫穿于始終。把語音教學作為初一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做到長期訓練階段側重,綜合提高。在語音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意自身語音,充分發(fā)揮課本錄音的作用。聽音是語音教學的根本方法,要堅持先聽音后開口,做到聽清發(fā)準。讓學生在學語音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受到正確的語言熏陶。

(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是通過交際活動培養(yǎng)起來的。交際活動指用所學語言真實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項任務。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要精心組織和精心設計,否則學生就動不起來,或動而無效。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可按照下列幾方面進行由淺入深的訓練。

(1)一般打招呼和簡單的客套話。如:goodmorning!howareyou?

(2)交流信息,介紹自己的好朋友,classtwo;介紹自己的住處,weliveinzhongshanroad;介紹過去的經歷,iwentshoppinglastsunday;介紹個人的一個打算,i'mgoingtovisituncleli。

(3)討論共識。

(4)解決問題。

1、培養(yǎng)學生自覺預習新課的習慣。

教師可以對新課的主要內容擬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課文,邊看邊思考,不懂的作個記號,上課各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難點、疑點,這樣久而久之學生自己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就懂得了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在教師來教新課之前,學生對教材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2、培養(yǎng)學生用自己語言復述課文,可以給學生keywords或自編與課文相關的對話,或是對于課文提出問題來討論。

3、鼓勵學生獨立學習時,試做還沒教的例題練習,先做一遍,不怕錯,讓學生自己摸索和掌握解題方法和規(guī)律,也許不會做的,就是課文新的語法點,這樣學習新語法點時,就更專心、認真,更得心應手。

(五)要重視單元檢測,保證新教材的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每一教學單元進行教學檢測,通過這種手段測試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技巧和能力的真實和綜合應用程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應對測試提出具體的知識、技能、技巧和能力各方面的要求。

知識方面,要求學生全面地、系統(tǒng)地掌握該單元的基礎知識,尤其是課本中的“四會”內容。

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詞匯、語法知識在聽、說、讀、寫方面體現(xiàn)出來。技巧方面,要求學生在技能基礎上,循環(huán)往復,達到對技能的熟練掌握,使技能的運用自動化。能力方面,要求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技巧的基礎上,要有綜合能力,即能把三者結合起來,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

要做好單元檢測,就要求教師必須努力、鉆研教材,吃透教材,依據(jù)《大綱》,明確知識、語言范圍。注意傳授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要讓學生知道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并準確地講解和反復地操練。教師要精心設計或選用檢測試題。試題要力求符合《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難易要適中,能夠較全面地檢測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初步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要做好檢測后的講評工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十六

作為一位中學生,新課改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式的改變,更是我們學習方法、態(tài)度、思想與價值觀的重塑。在這樣的過程中,我收獲了很多,深受感動,感觸頗豐。下面我將結合我的個人經歷,分享我對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新課改讓我更加喜歡學習。

在新課改的課堂上,老師不再是那個一味灌輸知識,你則是那個一味吞咽知識的偽自由。相反,他們更像是我的“學習伙伴”,傾聽我的想法,引領我的思考,或者與我一同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樣的課堂氛圍讓我感到放松,學習也不再枯燥無味。我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享受這個過程,學習這件事也不再是壓在我的肩頭的負擔,而是一種美好的體驗。

第二段,新課改讓我學會更有效的學習方法。

在新課改的課堂上,不再是一味的吸收知識,更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通過老師的指導和互相交流,我學會了如何閱讀、如何筆記、如何總結、如何思考,這些方法不僅僅在學習上有用,甚至在未來的生活中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我也逐漸明白,獲取知識不應該只是死記硬背,而是應該通過一些方法讓知識真正落地,使得自己更加理解、更加能夠創(chuàng)造。

第三段,新課改讓我更多元化思考。

新課改的課程也更加符合國家現(xiàn)代化教育的理念,為我們學生開拓了視野,拓寬了思路。課堂多元化,我們不僅有書本和筆墨,也有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介形式,通過這些媒介,我也能夠與世界各地的學生交流、合作,并開闊了自身的眼界。同時,新課改讓我更多元化地思考。在課堂上,老師并不是為我們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從我們的不同觀點中尋找思維瓶頸,幫助我們打破思維的局限,思考更加多彩的問題,并從中找到更多的答案。

第四段,新課改讓我更加注重素養(yǎng)教育。

新課改中,素養(yǎng)教育更是得到重視,課程中也逐漸融入了個人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學習中,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知識點的掌握,也有個人能力的提升。老師鼓勵我們學習社交能力,交流技巧、創(chuàng)新思維等,這也是在你生活、工作中必須要具備的能力。這樣的培養(yǎng)和提升,不僅僅是我們進入社會后的優(yōu)勢,更是我們學生在未來的成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五段,新課改讓我對教育有更多的期待。

新課改的推行,為我們帶來了更加多元化、開放化、多樣式的教育。但同時,我也意識到在這樣的教育下,自己仍是可以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的。如何更深入的思考、如何更透徹的掌握知識,如何更加完善的自我調控,都是我需要思考和完善的。新課改的推行,如同是一個開端,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將會更加注重對教育的理解和探究,更多地去探索我們未來的教育模式。

在整個新課改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更產生了對教育的深入思考。希望在我們邁入未來的路上,讓我們不斷探索教育的未來,并為未來的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十七

在新的高考改革背景下,新課改是不可避免的一個進程。從2017年開始,在初高中階段,新課程標準已經開始全面實施,其引起的一系列變化也已經逐步浮出水面。本文將從中學的視角,分享一些新課改的心得和體會。

第二段:新課程標準的特點。

新課程標準的優(yōu)點和缺點扎根于社會新文化的背景,它包含了以“生生不息,學學不止”為教育理念的新教育觀,以及以過程為基礎的新教育方式。它強調學生的主動性,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創(chuàng)新和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課程,以培養(yǎng)更具品格和國際化視野的未來公民。

第三段:新課改對于學生的影響。

新課改給學生帶來了更好的學習體驗,尤其是對于那些較弱的學生。課程從以前的“由老師說,學生聽擺篤”的形式轉變?yōu)樽寣W生自主、合作、實踐和反思的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準備大學。此外,新教育改革引入現(xiàn)代科技手段,讓學生更容易獲得信息和資源,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第四段:新課改對于教學的影響。

新課改對于教學的影響同樣是深遠的。老師不再是簡單的“傳遞者”,而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者。這要求老師具備更多的溝通能力、更敏銳的感知和更豐富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方式也要求老師重新審視自己的專業(yè),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這種新的關系也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最后一段:總結。

新課程標準是21世紀中國教育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從根本上來說,新課程標準旨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現(xiàn)代化、更開放和更透明的學習環(huán)境。總的來說,新課程標準提高認識和關注學生的特點、需求和未來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從而實現(xiàn)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仍然面臨許多挑戰(zhàn),包括采用新方法的老師的培訓和更多的資源支持。未來,可以期待更多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和教學體驗,為中國未來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十八

臨西一中自初中英語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在教學中遇到了不少困難,但同時也體驗到了很多樂趣,以下就是我近幾年來在教學工作中的一點體會:

2、新課程觀念。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認識到課程是體驗和感受,是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學內容的唯一載體,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教師更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指導。教師要懂得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學生觀念。通過實踐,我領悟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承認不同學生具有獨特性,并為其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相信學生,熱愛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先學后教,當堂檢測,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改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則是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個平臺。一直以來,我堅持使用“先學后教,當堂檢測”的教學模式來進行語言教學,盡可能的將課堂交給每一位學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二,多點獎勵,少點批評。課改初期,如同摸石頭過河,困難重重,狀態(tài)不斷,可學生的信心千萬不能扼殺。在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盡可能較多的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語音語調相當漂亮!真有創(chuàng)意!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為了更好的激勵大家,我又設立了獎勵機制,如積分分量化制度,在這濃厚的競爭氛圍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甘落后,處處爭當學習的主人翁。

3、反饋檢測,落實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在經歷了幾個月嘗試之后,終于工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課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上充滿笑語,氣氛活躍,做到了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協(xié)作,如何團結友愛;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在學校和縣里舉行的各種考試中,我所帶的班級都有不錯的成績。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精選篇十九

初中的英語課改后,教師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中心,扎實抓好課堂教學,讓學習落到實處,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此談談。

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zhàn)。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要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英語,并具備一定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說訓練尤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學習外語的方式應該有所不同。他們喜歡玩,喜歡唱歌、畫畫,喜歡表演和游戲;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語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聯(lián)系實際,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進步和完善。下面簡單地總結一下近幾年來英語教學工作中的體會。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少地說漢語,而是以英語為主體,利用手勢、眼神、動作、音調等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對話,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來幫助學生建立語感。通過這種方式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營造語言氛圍,培養(yǎng)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

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xiàn)和自我發(fā)展的一個空間。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教學應該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赏ㄟ^課堂表演來創(chuàng)造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給學生營造一方自由發(fā)展、自由發(fā)揮的天地;并且可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給每位學生自我表現(xiàn)和自我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求學生在學校見到老師、同學,用英語打招呼;在英語課堂,盡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課外,也要鼓勵孩子們盡可能使用英語。把英語教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成為學習的延續(xù)。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tài),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tài),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fā)展,情態(tài)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

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生,盡可能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語言表達的機會。把英語教學與情態(tài)有機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進步并給予相應的表揚,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創(chuàng)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功、合作發(fā)展。關注后進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正確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為他們進步的基石。

三、讓學生對自己有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

在農村中學,學生大部分基礎都很差,教學內容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對老師的提問沒有勇氣回答,甚至連學過的課文也沒有幾個同學能準確流利地讀下來,課堂氣氛很不活躍。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我認為應該讓他們對自己有自信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也能和別人一樣開口流利地講英語。因此我鼓勵學生們大聲朗讀課文,給出學生英語句式讓學生們模仿,在課堂上重復老師講過的例句等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盡可能給更多的同學都提供當眾開口的機會。在糾正不標準發(fā)音的同時,告訴學生學英語就是要勇于不斷在犯錯中學會。并且告訴大家和自己比,人人都要爭取自己的進步。經過如此的激勵和練習,我認為大部分同學在課堂上都能積極配合,而不至于逃避或者排斥學習英語,對自己學好英語的信心會有所增強。

四、從整體上把握英語學習要點,幫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大多學生滿足于課堂上學幾個單詞、短語、句型,而忽視了文章的整體性,“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老師在課堂上應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引導學生從詞、句層次上升到語篇層次。曾經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非常熱衷于記下與課文單詞相關的各種詞組短語,而且記得越多越有成就感,于是我就問這部分學生記在筆記本上的東西是否都能消化,學生告訴我先記下來然后慢慢消化。通過交談,告訴學生應該學習語篇的整體內容,即使記單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里也會變得更加容易。

五、加強實用應用文寫作的訓練。

六、充分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增加趣味性。

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思想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要想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穎有意義的情景,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中所展現(xiàn)的情景中。同時,利用多媒體。

課件。

讓所要呈現(xiàn)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講授時,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yōu)美動聽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饋信息,即時鞏固。英語的聽、說訓練一定要做到反饋及時。在教學中,學生對剛學的內容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時鞏固,不僅會很快遺忘,而且會使學生在聽、說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和語言習慣。

七、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評價或采用測驗及非測驗形式,平時重視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改進的誠績,及反映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某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fā)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測驗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側重于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能力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大家知道:未來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識字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所以“l(fā)earnhowtolearn”成了21世紀的重大課題。首先,作為一個語言學習者應有的學習策略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在有可能的環(huán)境大膽說英語;一個有收集分析處理信息能力的人,善于自學,會使用工具書;一個不怕輸?shù)娜瞬慌麓煺酆褪?,堅信錯誤會在練習中減少;一個敢于實踐的學習者。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轉化為技能?,F(xiàn)在我們英語提倡“任務型教學”模式,即:task-basedlearning(tbl),簡單地講,它是讓學生用所學知識在模擬真實的環(huán)境中完成一項交際任務。因為我們知道:languageisfordoingthings.英語方面的自主學習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改錯記錄、單元總結、課后錄音、合作寫作、課外閱讀、課外聽力、收集課外內容(單詞)、口語練習另外,對于課程的開發(fā),如:英文歌曲,英文短劇表演,英文寫作等方面,其實我們也可做適當嘗試。

總之,面對課改,我們教師應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進行終身學習;注重知識的更新與多元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運用多媒體知識;恰當?shù)剡x擇和調整教育教學策略,設計恰當?shù)谋M量真實的語言情景和豐富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口語水平;盡可能變換教學方式;聯(lián)系課堂內容,開展小組活動;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chuàng)造、發(fā)展、豐富英語教學方法;給予特殊學生以特殊關心;新課程改革不是紙上談兵,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還將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愿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該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進行終身學習;注重知識的更新與多元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運用多媒體知識;恰當?shù)剡x擇和調整教育教學策略,設計恰當?shù)谋M量真實的語言情景和豐富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口語水平;盡可能變換教學方式;聯(lián)系課堂內容,開展小組活動;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chuàng)造、發(fā)展、豐富英語教學方法;給予特殊學生以特殊關心;更新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的關系的定位。

通過聽課和學習,現(xiàn)在特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在新課改中(一)我認為需要轉變的就是觀念,教學目的上要轉變觀念。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把系統(tǒng)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范疇、重點、難點反復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通常會忽略掉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但是如今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這一目的。

(二)在教學內容上要轉變觀念,打破學科之間的局限,要重視知識之間的遷移。英語科學教學是整體教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的常常是跨學科的,各科教學目的都在于培養(yǎng)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局限,立足于英語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這就是新課改精髓所在。

(三)在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金子”變成“點金術”,也就是常說的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yǎng)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新教材將探究性學習貫穿于全書的各個欄目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學策略上要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數(shù)量和質量,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重視探究過程,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從而達到預期目的。然而中考這個指揮棒依然牽掛著每個人的心,所以老師們都認為探究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二是受到一些教學設備的制約,所以只能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地進行,在講課時一些注意點還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識點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去,教給學生的知識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上課時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愿意去學、感興趣去學。

很榮幸能和各校的老師一起參加這次的初中英語新課標和教材的培訓,經過這兩天的培訓,對新課改有了一定的了解與認識。新課改對我們每一個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通過這次的培訓,我相信在這次課改中能有新的發(fā)展和突破。以下是我通過幾方面考慮得來的心得。

一、明確目標。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改變英語教學方法。過去的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F(xiàn)在我們要轉變這種模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呢?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合作學習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沒有獨立思考就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將流于形式,質量不高。有準備的討論交流,才可能是高質量的交流。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反映這個教師的教學觀。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2、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于老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后,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模仿、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雖然我們的教學條件有限,但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際運用實物、自制教具來使課堂形象生動。

3、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整齊劃一,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的發(fā)揮。教師要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學生,那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讓課堂成為學生發(fā)揮個性的天地,成為自我賞識的樂園。

4、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材。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傳統(tǒng)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qū)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xiàn)在的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也發(fā)生了變化,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從獨立學習轉向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從接受學習轉向探究式學習。5、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怎樣能使學生動起來:(1)激發(fā)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動起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地鉆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我們在備課時,不僅僅局限于我們老師自己備,同時也可要求學生參與。(2)引導學生在導入新課階段動起來。是否成功地導入新課直接關系到這堂課的順利進行。我通常都是都是通過值日報告來導入,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口語,一方面訓練其他學生的聽力。這種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每天如此會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如果教師能增加一些新花樣,變換一下方式的話,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競賽、講故事、做游戲等等。(3)鼓勵學生在練習中動起來。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直觀的情景下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新課程改革強調能力,但更應注重基礎。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初中英語教育,可謂是英語學習基礎的基礎。初中英語基本上是大部分地區(qū)英語教育的啟蒙教育,其目的應是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和培養(yǎng)一些基本技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而不應是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教師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中心,扎實抓好課堂教學,讓學習落到實處。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初中學生連英語的皮毛都尚未弄懂且情緒極易波動,他們不是很明白教學的重難點,所以我個人覺得課堂的主動權還是應該屬于老師的,老師來安排和調節(jié)課堂教學活動,監(jiān)控教學過程。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