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心得體會 對南京祿口機場疫情的看法(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6 02:32:19 頁碼:14
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心得體會 對南京祿口機場疫情的看法(九篇)
2023-01-06 02:32:19    小編:ZTFB

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對于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心得體會一

前方橫亙在路端的古城堡就是中華門,穿過三道城門駛入第一道甕城,我們就處于古城墻四面包圍的天井之中。請大家順著蹬道臨甕城城頭。我向各位介紹一下。

[古城之邦]各位朋友,談到城這樣一個古代戰(zhàn)爭的防御設施,各位沒有不知道的,我們從小就熟悉天安門城樓、萬里長城等名詞,它已成了古老祖國的象征。一部封建社會歷史貫穿著造城的歷史,自始至終伴隨著封建社會的興衰。三干多年以來,歷朝歷代都把大興土木筑城當作興國安邦的重大舉措,“筑城以衛(wèi)君,造廓以安民”。秦始皇調集百萬軍民建造萬里長城,給我們留下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被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同樣漢武帝修造僅內城即有35平方公里的長安城,而在其后的羅馬城也不過14平方公里,拜占庭才12平方公里,使通過絲調之路來到長安的西方人無不驚嘆。城的規(guī)模就是國力強盛的標志。封建社會越發(fā)展,城池就越堅固復雜,它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業(yè)君王的雄才大略和勞動人民的辛勤創(chuàng)造。屹立的城墻已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到建國前,我國有二干多座城池,到現(xiàn)在保存完好的有山西平遙古城、(周長13.7公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荊州古城、壽州古城、西安古城等。至于世界名城如雅典、羅馬早已灰飛煙滅,以巴黎為代表的數(shù)以萬計的古堡,除邊遠的騎士莊園城堡外,大都在大革命中紛紛倒塌。當今世界首屈一指,在硝煙炮火中矗立六百余年,原長34公里,現(xiàn)存21公里的南京城,是任何一個緘池都無法比擬的。

[應天京城]各位朋友,南京是六朝古都,但這些朝代大多是南北分裂偏安江左的小朝庭,其中統(tǒng)一全國、政唯此出的只是大明王朝的初年。元朝末年,農民出身的紅巾軍首領朱元璋看準了金陵的王氣,選此作為立基興業(yè)的根據(jù)地,江東沃土的南京山川形勝,物阜民豐,橫可以東進西討,縱則能南征北戰(zhàn)。他于公元1356年攻下元集慶路,改為“應天府”,即應受天命之意。他深謀遠慮,穩(wěn)住腳跟,以圖宏業(yè)。公元1366年接受皖南休寧謀士朱升的建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也就是鞏固根據(jù)地防守,貯備充足的糧草,不先出頭,避開群雄的矛頭,蓄積力量,后發(fā)制人,爭霸天下。筑起高大堅固的城墻,就是實現(xiàn)這個戰(zhàn)略思想的重大舉措。在南唐都城、宋建康府城的基礎上擴建應天府城,“建泰山不拔之基,為萬世無窮之計”。盡管其中有移都中原及故里興中都的考慮,但最終還是接受了劉基的主張,力排眾議,把南京定為京師,繼續(xù)擴建完成。

朱元璋調集20萬匠戶,籌集資金,直到公元1386年共用了21年的時間,才建成了應天京城。連甕城在內城長達33.676公里,有13616個垛口,二百多個屯兵窩棚,墻高14~21米,基寬14米左右,上寬4~9米,全部用磚塊條石砌成,沿江的墻段部分以巖石峭壁作為墻身和墻基,保留了石城的特色。從江南5省152個州府縣調運城磚,統(tǒng)一規(guī)格質量,長40厘米,寬20厘米,厚10厘米,每塊磚上均有銘文記著出產的州府縣官員、保甲及工匠師的姓名,遇有質量問題就要追究,這就是幾百年前的承包責任制,但這種責任是以頭顱來擔保的,因此城磚的質量非常優(yōu)良,幾百年都未見嚴重的分化d筑城是分幾個階段進行的,先是結合皇宮建造拓建南唐都城東部,接著利用原城的南墻西墻加厚加高和延伸,最后擴建北城,環(huán)湖帶江,城的面積比南唐城大三倍,達到43平方公里。施工中充分利用山形、舊城、舊堤,用條石打牢城基,有的地段如通濟門至三山門用長1米左右,厚30厘米,寬70厘米的條石砌成7公里的城墻,勾縫用糯米、石灰、桐油、蓼草等熬成極粘的砌漿,并且下寬上窄,斷面為穩(wěn)定的梯形,再處理好各種排水設施,這樣的工程歷經數(shù)百年,還堅固如初。

南京城的形狀是按地形變化決定的,以當時作戰(zhàn)的軍事要求選擇走勢,不是采用方形對稱的古制,而是依山環(huán)水,據(jù)山脊筑城,把制高點富貴山,雞籠山、復舟山、清涼山、馬鞍山、四望山、獅子山等十幾個山頭作為城基,既居高臨下,增加險固,又減少了工程量。并連接河湖作為城壕。這樣南京城就形成了多邊的自然葫蘆形。各位可以看一看南京導游交通圖,葫蘆的嘴部在獅子山,玄武湖、莫愁湖是兩個牙腰,中華門、通濟門是底邊??梢钥闯鲋煸安恢v虛華最講實用,不拘古制,以適為宜的務實創(chuàng)新的作風,為了彌補紫金山控制城內制高的缺陷,朱元璋又在京城外圍興造長達60公里的外廓,負山帶江,以土筑城,號稱土城,設有18個城門,也就是“外十八”的來由,加強了京師的防御屏障。

[聚寶盆的傳說]朱元璋造城之時,割據(jù)江東一隅的地方勢力,財力不豐,而且連年征戰(zhàn)府庫空虛。這樣筑城經費就攤派由江浙富戶來承擔,大概要占到一半的費用。作為江南首富沈萬三被大大地放了血,至少獨家領占了三分之一的攤派。這個老南京家喻戶曉的人物原名富,仲榮,排行老三,有當時最富者的稱號—萬戶三秀,又稱沈萬三。浙江湖州人,遷居蘇州,現(xiàn)昆山水鄉(xiāng)小鎮(zhèn)周莊仍有沈家故居,因善于經商理財,積累巨富。人們傳說他少年時,在田野里蛇口中救出一只青蛙。這只青蛙是天上的仙女,因罪被貶下凡,為報救命之恩從口中吐出聚寶盆酬謝沈富。聚寶盆只要投入金銀時,立即溢滿全盆,取之不盡,成了沈萬三滾滾而來的財源。也該他這位富可敵國的巨商倒霉,朱元璋不僅要他出幾百萬兩銀子的工程款,還要征用聚寶盆,吃了雞蛋還要殺雞。傳說建造聚寶門時,內外秦淮二水相夾,有水怪作祟在城基挖掘洞窟,城堡屢建屢塌,工程一再延誤。朱元璋指令劉基察訪內情,這位軍師大人串街走巷,忽聽見孩童唱著金陵民謠“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個聚寶盆,找到聚寶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頭戴聚寶盆,埋在城墻根,城門篤定建得成?!眲⒒臼峭庩枙圆匪愕男g士,聽懂兒歌的含義,向朱元璋建議尋找名叫戴鼎成的人,再向沈萬三索取聚寶盆。朱元璋也是一個迷信取諧音討口彩的人,造宮殿填鐘山腳下的燕雀湖,殺了田(填)得滿才把湖填平,建后湖皇冊庫殺毛(貓)老人以鎮(zhèn)鼠,故劉基的建議頗合圣意。但沈萬三的聚寶盆也不便強取硬奪,便派徐達前往沈家,聲稱皇上借用,于五更時天亮即予歸還,沈萬三豈敢違抗,只好悻悻捧借。誰知寶盆一去不返,讓戴鼎成頭頂著跳入城墻根活埋于城基,只見金光一道,河妖逃遁,城門立馬造成。朱元璋無盆奉還,就想出一計,下令南京城所有的更夫都不準打五更報時。沈萬三坐等天亮盼著五更報時,直等到天大亮仍不聽五更,知道堂堂天子又?;^賴帳了,但也無可奈何。自此南京城與其他城不一樣,不打五更天就成了慣例。沈萬三最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除筑城資金,還要出百萬兩銀犒勞三軍,皇帝認為他與已比富,他用茅山石鋪街心,說他是“謀反”,雖逃死罪,但落得個抄沒家產充軍云南的結局。

[城門、甕城]明南京都緘辟有13座城門,民謠“里十三,外十八,城門栓子往外插”及“三山聚寶臨通濟,洪武朝陽鎮(zhèn)太平,神策金川定鐘阜,儀鳳淮清到石城”,用順口溜的語言順序編出了13座城門,即三山門(水西門),聚寶門(中華門),通濟門,洪武門(光華門),朝陽門(中山門),太平門,神策門(和平門),金川門,鐘阜門,儀風門(興中門),定淮門,清涼門,石城門(漢中門)。其中有7座城門增建甕城加強防守。三山、聚寶、通濟四城三甕,石城門三城二甕,正陽(洪武)、清涼、神策二城一甕。各位朋友,什么叫甕城呢?就是在主城門的內外加建一至多道圈城,形狀似盛水的陶甕。古代有“請君入甕”“甕中捉鱉”的成語,指的就是難以逃脫坐以待弊。有了甕城可以增強防御縱深層次,利于殲滅犯敵。類似的形式還有羅城、子城、月城等。南京的甕城有不同于其他城的獨到之處,就是甕城在主城門內,僅有神策門一道甕城在外,城內有層層防御。這也是朱元璋講求實效,匠心獨具的地方??上н@些甕城除聚寶門、神策門完整保存,石城門大部保存外,其余都看不見了。

[明城風光帶]1988年南京城墻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保存下來的有21.35公里的墻段。

隨著中華門城堡、水西門及漢中門市民廣場、鬼臉城公園、獅子山閱江樓及三宿巖、神策門公園、臺城、月牙湖公園等等相繼修復或即將復建,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值得向各位特別介紹的是臺城,它已按原樣修復,面對鐘山,下俯玄武湖,遙對九華山,背倚雞籠山,風光旖旎,還建了城墻博物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安捧前往,保證各位不虛此行。

各位朋友,南京的兩條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風景帶—秦淮風光帶和明城墻風光帶在我們的腳下交匯成結合點。我們現(xiàn)在目形的城堡上散步,不難想象當年建造的艱難和戰(zhàn)爭中攻守激烈的場面,城堡東西寬118米,南北縱深129米,占地16512平方米,首道墻高21.45米,由一道城門,三座甕城組成。西側是登城坡道,又稱馬道,便于拖運作戰(zhàn)物資。在城內附建有藏兵洞形似陜北的窯洞,一道門的底層兩側各3個,馬道外邊兩側各7個,二層上也有7個共27個,平時貯存軍用物資,戰(zhàn)時可藏兵三千。第一道甕城寬16.14米,三面墻長104.7米,第二道城寬15.8米,第三道寬19.3米,墻高都是8.4米,三道門上原都有閘樓,現(xiàn)已毀,但留有樓基。1.24米高的基座上還留有絞關座石,是用來提升閘門的機關。門洞內原有30余厘米厚的內開木門和千斤閘,現(xiàn)門枋門栓孔及閘槽清晰可見,不久將重建閘樓、絞關、閘門,恢復原貌。

大家隨我走到最北面的閘樓上,下面就是寬28米的內秦淮河,正對城門的長32米的橋叫鎮(zhèn)淮橋,它正對南唐皇宮的大門,附近就是著名的朱雀橋的故址。內秦淮就是我們在夫子廟看到的槳聲燈影的千古名河。原來是秦淮河的正流,呈v形流經這一帶,河寬達100多米,又稱小江,可通數(shù)百噸的大船。兩岸歷來是高門貴第,府宅連宇,聚集了多少代名流文士,商賈熙攘,學子云集,消磨了無數(shù)英雄豪杰。十里秦淮,六朝金粉,門東一帶有三國張昭的婁侯府,晉代中丞周處故宅,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出生地。鎮(zhèn)淮橋東北面是明開國元勛信國公湯和府第,河南邊是英國公張輔府第,門西有魏晉名士竹林七賢的游居之所,大畫家顧愷之的宅樓,有引起李白詠唱千古名詩的鳳凰臺,還有中山王徐達的西花園。真是“秦淮明月無新舊,脂香粉膩滿東流”。南唐時為保衛(wèi)這一居民稠集、富庶繁華之地,下令擴大金陵城,把秦淮河圈入城內,在城外另挖護城河,分秦淮水流,人稱外秦淮河。這樣一來,內河通航的作用逐漸減小了,河道變窄了,但繁華不減,朱樓依舊,沿岸馬頭墻鱗次櫛比,河廳河房依水而筑,笙歌飄揚,脂香四溢,“一代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內門東西,一現(xiàn)秦淮風光的嫵媚妍麗。

各位朋友,繞過三道甕城,從西路登臨城樓,我們看到城為三層,正城門券深52.6米,寬8米多,券洞幽深,要隘險固,券壁上已凝結成鈣質鐘乳石,是數(shù)百年時間的沉積。第二層樓基厚47米,寬65米,高9米,磚石結構,7個兵洞深40余米,寬7米,中洞面積達310平方米,內有閘門絞關座石一對。洞內展有畫、文物和紀念晶供應部,有城墻概況和守城器械文物展覽,等一會自由活動15分鐘時大家可以去參觀或選購。第三層上是寬闊的平臺,原有七開間三重檐歇山頂?shù)臄硺羌叭姝h(huán)繞的廂房廊廡,下面是一道圍墻屏護,氣宇軒昂,雄鎮(zhèn)城關。它1937年毀于日軍攻陷南京的炮火,但樓基柱礎石仍整齊排列歷歷在目?,F(xiàn)市政府已計劃在近期修復敵樓,再現(xiàn)雄姿。城堡的東西兩側是1931年因交通需要開辟的豁口,以利車輛繞門通行,不久也要修建券門連接東西城墻,游人可步入城墻游覽。

各位朋友,我們站在城墻上從垛口南望,城外腳下是跨越外秦淮的長干橋,橋長100米,橋名是解放后第一任市長劉伯承元帥的題。橋正對城門,城門上書“中華門”三,是1928年由聚寶門改現(xiàn)名時蔣介石手題。這一帶是秦淮河河谷地帶,是最早開發(fā)南京先民們的聚居地之一,自古繁榮,也是南京建城最早的越城舊址,至今有2500余年。金陵第一寺三國東吳的建初寺也在這一帶,古名長干里。在場各位可能對長干二不熟,但有一個成語一定耳熟能詳。李白“長干行”一詩寫道“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愛情故事就源出于這里。東南方是明成祖永樂皇帝為紀念生母所造大報恩寺和名揚中外的高達80米金碧輝煌琉璃寶塔舊址,抗戰(zhàn)時期,還出土了唐代高僧玄奘的佛骨舍利,驚震佛界。

正南1公里,有一片蒼翠的山崗,那就是雨花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區(qū),烈士陵園所在地。山原名聚寶山,因出產五彩斑爛晶瑩可愛的瑪瑙又名雨花石而得名,聚寶門也因此得名,它與聚寶盆故名是兩回事。我們看到,山顛有一巨碑矗立,就是___同志書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這里是進出南京的南大門,皖贛鐵路通往浙江、福建、江西,寧馬(馬鞍山)、寧高(高淳)、機場高速三條高速公路,寧丹、寧合、環(huán)城一級公路從這里向各地輻射延伸。各位現(xiàn)在這里,看城內外高樓林立,寬闊大道車行川流,特別是城內數(shù)百幢大樓拔地而起,各展風采,構成現(xiàn)代化都市的風景線,給古老的南京注入無限的生機。

各位朋友,看著這堅固的城堡和城墻上留存的累累彈孔,似乎空氣中還彌散著炮火的硝煙,可謂身經百戰(zhàn),飽受兵火。1853年,洪秀全率五十萬太平軍抵臨城墻,在聚寶山引炮轟城門,用云梯攀攻城樓,太平軍據(jù)守天京的_年間,與清軍在這里數(shù)次激戰(zhàn)。辛亥革命,江浙聯(lián)軍司令徐紹楨指揮南路部隊占領雨花臺;在中華門與張勛的清軍殊死搏斗,最終擊潰清軍光復南京,扭轉子武昌起義后的革命局勢,為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根據(jù)地。

最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是抗日戰(zhàn)爭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的中華門戰(zhàn)斗。1937年12月初,日軍以三個師團十萬以上兵力進犯南京,國民黨守軍在唐生智指揮下也有十五萬兵力,敵一一四師團、第六師團從南郊發(fā)起進攻,守軍八十四師頂住了日軍三十多次沖鋒,后日軍出動機群猛轟,守軍師,團長以下壯烈犧牲六千余名官兵,城堡被打得干瘡百孔,守軍將士遺體遍布,空前慘烈。在中華門與水西門之間的城墻段,由五十一師接替犧牲慘重的八十四師。一股日軍乘機在12日中午爬上城頭,守軍與之展開近體肉搏,到下午打退登城的日軍,僅有很小的一支日軍龜縮在中華門東的城墻上,城堡仍在中國部隊的手中。此時守城主將唐生智在蔣介石授意下宣布撤退命令,但由于戰(zhàn)局混亂,電話線被炸斷,不能及時傳達,許多部隊攻守無措,進退兩難,中華門旋即失守,中國部隊在慌忙撤退中慘遭日軍追堵攔截,未及時渡江者幾乎都被殺害。12月13日,南京淪陷敵手,殘暴絕倫的日軍開始丁屠殺三十萬軍民,的野蠻暴行,震驚中外。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就展出了這壯烈的一幕。

我的講解完了,謝謝大家。

對于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心得體會二

天井正面的建筑,可以說是全國獨特的。從庭院向上看,正中四根立柱架起一重飛檐,檐上一個懸空亭閣,東南西全部落地窗。這就是全國聞名的沉香閣的閣,趙樸初居士為之題額為“南海飛渡沉香大士寶閣”。登兩側的樓梯而上,立即可聞到芳香馥郁,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閣。雖然名稱為閣,實際上,閣只是凸出向外的十乎方的小閣,放幾把明式單背的椅子和高腳花幾而已。

美麗的上海,由于貴賓的光臨您更具魅力,著名的外白渡橋,歐式的高樓大廈,滔滔不絕的揚子江,還有以爵式樂而受人青睞的和平飯店,親切的上海人,這一切是永遠難忘的吧!

眼前這些具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筑,雖然不是出自同一個設計之手,也不是建造于一個年代,但它們的建筑格調是那么的和諧統(tǒng)一,宛然天成。從金陵東路外灘到外白渡橋長僅1。5公里的弧線上,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地矗立著52幢風格各異的建筑,有英國式的、法國式的、古希臘式的等等。當年許多外國銀行、總會、領事館等云集于此,有東方“華爾街”之稱,形成舊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縮影。

(歌聲起)

今天的觀光游覽就要結束了,在頤和園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記憶。同時也請您把我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

“上海,歡迎您!”

那時,您曾光臨過上海,記得是最后一個夜晚,

我向您高聲呼喊:

歡迎您,光臨上海。

(省略)

“唱的很好!”謝謝大家”,今天一天的疲勞想必已經消失了吧!出外旅行,您的記憶是最重要的歌中出現(xiàn)的上海,想必已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

各位朋友!前面轉彎就進入南京路了。

南京路是上海的第一繁華街,和東京的銀座一樣給人一種人聲鼎沸的感覺。南京路在和平飯店的北樓和南樓之間向西延伸,全長5公里。南京路路名是1865年(日本江戶時代慶應一年)定下的。在這之前叫作”大馬路”,大是”大小”的大,馬路二字這樣寫(邊出示字樣邊講解,進行圖文導游)。

對于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心得體會三

遠古人類的足跡,隨著時代推移而遍及今日的南京。東郊湯山出土了距今約30萬~50萬年的“南京猿人”完整的頭骨化石;溧水縣神仙洞發(fā)現(xiàn)了距今一萬年以前的“溧水人”遺址。

距今6000多年前,南京鼓樓崗西北側的北陰陽營和玄武湖畔、長江岸邊開始出現(xiàn)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村落,聚居著南京的初民。3000多年前,沿江河地帶,已經相當密集地分布著青銅時代的居民聚落,以秦淮河中游的湖熟鎮(zhèn)一帶較為集中,稱為“湖熟文化”。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后,在今中華門西南側建城,開創(chuàng)了南京的城垣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敗越國,于石頭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稱亦因此而得名。秦漢時期,南京地區(qū)隨經濟發(fā)展而建縣漸多。漢末三國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9月即遷都于此,稱作建業(yè),為南京建都之始。公元317年,晉瑯琊王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以建康(今南京)為國都,這是南京城市發(fā)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時期。此后,南朝宋、齊、梁、陳相繼定都建康,史稱“六代豪華”,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稱。公元937年,南京成為南唐的首都,稱為江寧府,這是南京城市發(fā)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期。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明朝,以“應天”為“南京”,第一次成為一統(tǒng)天下的全國首都。由此,南京城市發(fā)展進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為當時世界第一大城。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于此,改名天京。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金陵自古帝王州”,從中古到近現(xiàn)代,繼孫吳之后,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以及中華民—國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稱“十代故都”,留下了豐富的文化文化遺產。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為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1952年9月,南京為江蘇省省轄市。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為江蘇省省會。1994年2月,經國務院同意,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明確南京的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yè)生產基地。南京的電子、化工生產能力在國內城市中居第二位,車輛制造規(guī)模居第三位,機械制造業(yè)的技術、規(guī)模居國內領先地位,家用電器業(yè)、建材工業(yè)也都具有較大規(guī)模。南京是華東地區(qū)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建立了全方位、立體化、大運量的交通運輸網絡,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管道五種運輸方式齊全,擁有現(xiàn)代化的通訊體系。南京是全國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擁有一批國內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機構。被國家9個部委列為中國投資硬環(huán)境“四十優(yōu)”城市之一。

先后被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第五名、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城市環(huán)境綜合整治10佳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國家環(huán)境保護和國家衛(wèi)生城市等稱號。

古老的秦淮河玉帶般蜿蜒舒展,站立橋頭,眼前宛然是歷史在悠悠流過;點綴兩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靜如處子,似在幽然傾訴;鐘山、棲霞山迤邐悠長,“神龍”般延續(xù)著千年的守衛(wèi);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內的滄桑繁華刻寫著它的年輪。

南京文化古跡遍布,從中可以探尋歷史的源頭:中山陵依山而建,結構嚴整,觀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氣;夫子廟建筑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間,讓你體味明清時代的市井繁榮;中華門氣勢宏偉,設計巧妙,置身城內,壁壘森然,耳邊似有戰(zhàn)馬嘶鳴;此外還有靈谷寺、石象路、三國東吳所筑石頭城遺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革命紀念地雨花臺等,引人遐思無限。

古老悠久的文化遺產,現(xiàn)代文明的經濟都市,與蔚為壯觀的自然景觀構成了南京獨特的園林城市風貌。

對于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心得體會四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去中華門城堡參觀游覽。我們的車正行駛在中華路上,這條路原來是六朝及南唐時代宮城前面的御街,是歷代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現(xiàn)經拓寬改造,成為既保留明清古建特色又融入現(xiàn)代風格的商業(yè)街,特別是沿街底層的騎樓,富有方便行人的人情味,為千年古街增色不少。

前方橫亙在路端的古城堡就是中華門,穿過三道城門駛入第一道甕城,我們就處于古城墻四面包圍的天井之中。請大家順著蹬道臨甕城城頭。我向各位介紹一下。

[古城之邦]各位朋友,談到城這樣一個古代戰(zhàn)爭的防御設施,各位沒有不知道的,我們從小就熟悉天安門城樓、萬里長城等名詞,它已成了古老祖國的象征。一部封建社會歷史貫穿著造城的歷史,自始至終伴隨著封建社會的興衰。三干多年以來,歷朝歷代都把大興土木筑城當作興國安邦的重大舉措,“筑城以衛(wèi)君,造廓以安民”。秦始皇調集百萬軍民建造萬里長城,給我們留下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被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同樣漢武帝修造僅內城即有35平方公里的長安城,而在其后的羅馬城也不過14平方公里,拜占庭才12平方公里,使通過絲調之路來到長安的西方人無不驚嘆。城的規(guī)模就是國力強盛的標志。封建社會越發(fā)展,城池就越堅固復雜,它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業(yè)君王的雄才大略和勞動人民的辛勤創(chuàng)造。屹立的城墻已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到建國前,我國有二干多座城池,到現(xiàn)在保存完好的有山西平遙古城、(周長13.7公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荊州古城、壽州古城、西安古城等。至于世界名城如雅典、羅馬早已灰飛煙滅,以巴黎為代表的數(shù)以萬計的古堡,除邊遠的騎士莊園城堡外,大都在大革命中紛紛倒塌。當今世界首屈一指,在硝煙炮火中矗立六百余年,原長34公里,現(xiàn)存21公里的南京城,是任何一個緘池都無法比擬的。

[應天京城]各位朋友,南京是六朝古都,但這些朝代大多是南北分裂偏安江左的小朝庭,其中統(tǒng)一全國、政唯此出的只是大明王朝的初年。元朝末年,農民出身的紅巾軍首領朱元璋看準了金陵的王氣,選此作為立基興業(yè)的根據(jù)地,江東沃土的南京山川形勝,物阜民豐,橫可以東進西討,縱則能南征北戰(zhàn)。他于公元1356年攻下元集慶路,改為“應天府”,即應受天命之意。他深謀遠慮,穩(wěn)住腳跟,以圖宏業(yè)。公元1366年接受皖南休寧謀士朱升的建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也就是鞏固根據(jù)地防守,貯備充足的糧草,不先出頭,避開群雄的矛頭,蓄積力量,后發(fā)制人,爭霸天下。筑起高大堅固的城墻,就是實現(xiàn)這個戰(zhàn)略思想的重大舉措。在南唐都城、宋建康府城的基礎上擴建應天府城,“建泰山不拔之基,為萬世無窮之計”。盡管其中有移都中原及故里興中都的考慮,但最終還是接受了劉基的主張,力排眾議,把南京定為京師,繼續(xù)擴建完成。

朱元璋調集20萬匠戶,籌集資金,直到公元1386年共用了21年的時間,才建成了應天京城。連甕城在內城長達33.676公里,有13616個垛口,二百多個屯兵窩棚,墻高14~21米,基寬14米左右,上寬4~9米,全部用磚塊條石砌成,沿江的墻段部分以巖石峭壁作為墻身和墻基,保留了石城的特色。從江南5省152個州府縣調運城磚,統(tǒng)一規(guī)格質量,長40厘米,寬20厘米,厚10厘米,每塊磚上均有銘文記著出產的州府縣官員、保甲及工匠師的姓名,遇有質量問題就要追究,這就是幾百年前的承包責任制,但這種責任是以頭顱來擔保的,因此城磚的質量非常優(yōu)良,幾百年都未見嚴重的分化d筑城是分幾個階段進行的,先是結合皇宮建造拓建南唐都城東部,接著利用原城的南墻西墻加厚加高和延伸,最后擴建北城,環(huán)湖帶江,城的面積比南唐城大三倍,達到43平方公里。施工中充分利用山形、舊城、舊堤,用條石打牢城基,有的地段如通濟門至三山門用長1米左右,厚30厘米,寬70厘米的條石砌成7公里的城墻,勾縫用糯米、石灰、桐油、蓼草等熬成極粘的砌漿,并且下寬上窄,斷面為穩(wěn)定的梯形,再處理好各種排水設施,這樣的工程歷經數(shù)百年,還堅固如初。

南京城的形狀是按地形變化決定的,以當時作戰(zhàn)的軍事要求選擇走勢,不是采用方形對稱的古制,而是依山環(huán)水,據(jù)山脊筑城,把制高點富貴山,雞籠山、復舟山、清涼山、馬鞍山、四望山、獅子山等十幾個山頭作為城基,既居高臨下,增加險固,又減少了工程量。并連接河湖作為城壕。這樣南京城就形成了多邊的自然葫蘆形。各位可以看一看南京導游交通圖,葫蘆的嘴部在獅子山,玄武湖、莫愁湖是兩個牙腰,中華門、通濟門是底邊。可以看出朱元璋不講虛華最講實用,不拘古制,以適為宜的務實創(chuàng)新的作風,為了彌補紫金山控制城內制高的缺陷,朱元璋又在京城外圍興造長達60公里的外廓,負山帶江,以土筑城,號稱土城,設有18個城門,也就是“外十八”的來由,加強了京師的防御屏障。

[聚寶盆的傳說]朱元璋造城之時,割據(jù)江東一隅的地方勢力,財力不豐,而且連年征戰(zhàn)府庫空虛。這樣筑城經費就攤派由江浙富戶來承擔,大概要占到一半的費用。作為江南首富沈萬三被大大地放了血,至少獨家領占了三分之一的攤派。這個老南京家喻戶曉的人物原名富,仲榮,排行老三,有當時最富者的稱號—萬戶三秀,又稱沈萬三。浙江湖州人,遷居蘇州,現(xiàn)昆山水鄉(xiāng)小鎮(zhèn)周莊仍有沈家故居,因善于經商理財,積累巨富。人們傳說他少年時,在田野里蛇口中救出一只青蛙。這只青蛙是天上的仙女,因罪被貶下凡,為報救命之恩從口中吐出聚寶盆酬謝沈富。聚寶盆只要投入金銀時,立即溢滿全盆,取之不盡,成了沈萬三滾滾而來的財源。也該他這位富可敵國的巨商倒霉,朱元璋不僅要他出幾百萬兩銀子的工程款,還要征用聚寶盆,吃了雞蛋還要殺雞。傳說建造聚寶門時,內外秦淮二水相夾,有水怪作祟在城基挖掘洞窟,城堡屢建屢塌,工程一再延誤。朱元璋指令劉基察訪內情,這位軍師大人串街走巷,忽聽見孩童唱著金陵民謠“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個聚寶盆,找到聚寶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頭戴聚寶盆,埋在城墻根,城門篤定建得成?!眲⒒臼峭庩枙圆匪愕男g士,聽懂兒歌的含義,向朱元璋建議尋找名叫戴鼎成的人,再向沈萬三索取聚寶盆。朱元璋也是一個迷信取諧音討口彩的人,造宮殿填鐘山腳下的燕雀湖,殺了田(填)得滿才把湖填平,建后湖皇冊庫殺毛(貓)老人以鎮(zhèn)鼠,故劉基的建議頗合圣意。但沈萬三的聚寶盆也不便強取硬奪,便派徐達前往沈家,聲稱皇上借用,于五更時天亮即予歸還,沈萬三豈敢違抗,只好悻悻捧借。誰知寶盆一去不返,讓戴鼎成頭頂著跳入城墻根活埋于城基,只見金光一道,河妖逃遁,城門立馬造成。朱元璋無盆奉還,就想出一計,下令南京城所有的更夫都不準打五更報時。沈萬三坐等天亮盼著五更報時,直等到天大亮仍不聽五更,知道堂堂天子又?;^賴帳了,但也無可奈何。自此南京城與其他城不一樣,不打五更天就成了慣例。沈萬三最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除筑城資金,還要出百萬兩銀犒勞三軍,皇帝認為他與已比富,他用茅山石鋪街心,說他是“謀反”,雖逃死罪,但落得個抄沒家產充軍云南的結局。

[城門、甕城]明南京都緘辟有13座城門,民謠“里十三,外十八,城門栓子往外插”及“三山聚寶臨通濟,洪武朝陽鎮(zhèn)太平,神策金川定鐘阜,儀鳳淮清到石城”,用順口溜的語言順序編出了13座城門,即三山門(水西門),聚寶門(中華門),通濟門,洪武門(光華門),朝陽門(中山門),太平門,神策門(和平門),金川門,鐘阜門,儀風門(興中門),定淮門,清涼門,石城門(漢中門)。其中有7座城門增建甕城加強防守。三山、聚寶、通濟四城三甕,石城門三城二甕,正陽(洪武)、清涼、神策二城一甕。各位朋友,什么叫甕城呢?就是在主城門的內外加建一至多道圈城,形狀似盛水的陶甕。古代有“請君入甕”“甕中捉鱉”的成語,指的就是難以逃脫坐以待弊。有了甕城可以增強防御縱深層次,利于殲滅犯敵。類似的形式還有羅城、子城、月城等。南京的甕城有不同于其他城的獨到之處,就是甕城在主城門內,僅有神策門一道甕城在外,城內有層層防御。這也是朱元璋講求實效,匠心獨具的地方??上н@些甕城除聚寶門、神策門完整保存,石城門大部保存外,其余都看不見了。

[明城風光帶]1988年南京城墻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保存下來的有21.35公里的墻段。

隨著中華門城堡、水西門及漢中門市民廣場、鬼臉城公園、獅子山閱江樓及三宿巖、神策門公園、臺城、月牙湖公園等等相繼修復或即將復建,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值得向各位特別介紹的是臺城,它已按原樣修復,面對鐘山,下俯玄武湖,遙對九華山,背倚雞籠山,風光旖旎,還建了城墻博物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安捧前往,保證各位不虛此行。

各位朋友,南京的兩條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風景帶—秦淮風光帶和明城墻風光帶在我們的腳下交匯成結合點。我們現(xiàn)在目形的城堡上散步,不難想象當年建造的艱難和戰(zhàn)爭中攻守激烈的場面,城堡東西寬118米,南北縱深129米,占地16512平方米,首道墻高21.45米,由一道城門,三座甕城組成。西側是登城坡道,又稱馬道,便于拖運作戰(zhàn)物資。在城內附建有藏兵洞形似陜北的窯洞,一道門的底層兩側各3個,馬道外邊兩側各7個,二層上也有7個共27個,平時貯存軍用物資,戰(zhàn)時可藏兵三千。第一道甕城寬16.14米,三面墻長104.7米,第二道城寬15.8米,第三道寬19.3米,墻高都是8.4米,三道門上原都有閘樓,現(xiàn)已毀,但留有樓基。1.24米高的基座上還留有絞關座石,是用來提升閘門的機關。門洞內原有30余厘米厚的內開木門和千斤閘,現(xiàn)門枋門栓孔及閘槽清晰可見,不久將重建閘樓、絞關、閘門,恢復原貌。

大家隨我走到最北面的閘樓上,下面就是寬28米的內秦淮河,正對城門的長32米的橋叫鎮(zhèn)淮橋,它正對南唐皇宮的大門,附近就是著名的朱雀橋的故址。內秦淮就是我們在夫子廟看到的槳聲燈影的千古名河。原來是秦淮河的正流,呈v形流經這一帶,河寬達100多米,又稱小江,可通數(shù)百噸的大船。兩岸歷來是高門貴第,府宅連宇,聚集了多少代名流文士,商賈熙攘,學子云集,消磨了無數(shù)英雄豪杰。十里秦淮,六朝金粉,門東一帶有三國張昭的婁侯府,晉代中丞周處故宅,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出生地。鎮(zhèn)淮橋東北面是明開國元勛信國公湯和府第,河南邊是英國公張輔府第,門西有魏晉名士竹林七賢的游居之所,大畫家顧愷之的宅樓,有引起李白詠唱千古名詩的鳳凰臺,還有中山王徐達的西花園。真是“秦淮明月無新舊,脂香粉膩滿東流”。南唐時為保衛(wèi)這一居民稠集、富庶繁華之地,下令擴大金陵城,把秦淮河圈入城內,在城外另挖護城河,分秦淮水流,人稱外秦淮河。這樣一來,內河通航的作用逐漸減小了,河道變窄了,但繁華不減,朱樓依舊,沿岸馬頭墻鱗次櫛比,河廳河房依水而筑,笙歌飄揚,脂香四溢,“一代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內門東西,一現(xiàn)秦淮風光的嫵媚妍麗。

各位朋友,繞過三道甕城,從西路登臨城樓,我們看到城為三層,正城門券深52.6米,寬8米多,券洞幽深,要隘險固,券壁上已凝結成鈣質鐘乳石,是數(shù)百年時間的沉積。第二層樓基厚47米,寬65米,高9米,磚石結構,7個兵洞深40余米,寬7米,中洞面積達310平方米,內有閘門絞關座石一對。洞內展有畫、文物和紀念晶供應部,有城墻概況和守城器械文物展覽,等一會自由活動15分鐘時大家可以去參觀或選購。第三層上是寬闊的平臺,原有七開間三重檐歇山頂?shù)臄硺羌叭姝h(huán)繞的廂房廊廡,下面是一道圍墻屏護,氣宇軒昂,雄鎮(zhèn)城關。它1937年毀于日軍攻陷南京的炮火,但樓基柱礎石仍整齊排列歷歷在目。現(xiàn)市政府已計劃在近期修復敵樓,再現(xiàn)雄姿。城堡的東西兩側是1931年因交通需要開辟的豁口,以利車輛繞門通行,不久也要修建券門連接東西城墻,游人可步入城墻游覽。

各位朋友,我們站在城墻上從垛口南望,城外腳下是跨越外秦淮的長干橋,橋長100米,橋名是解放后第一任市長劉伯承元帥的題。橋正對城門,城門上書“中華門”三,是1928年由聚寶門改現(xiàn)名時蔣介石手題。這一帶是秦淮河河谷地帶,是最早開發(fā)南京先民們的聚居地之一,自古繁榮,也是南京建城最早的越城舊址,至今有2500余年。金陵第一寺三國東吳的建初寺也在這一帶,古名長干里。在場各位可能對長干二不熟,但有一個成語一定耳熟能詳。李白“長干行”一詩寫道“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愛情故事就源出于這里。東南方是明成祖永樂皇帝為紀念生母所造大報恩寺和名揚中外的高達80米金碧輝煌琉璃寶塔舊址,抗戰(zhàn)時期,還出土了唐代高僧玄奘的佛骨舍利,驚震佛界。

正南1公里,有一片蒼翠的山崗,那就是雨花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區(qū),烈士陵園所在地。山原名聚寶山,因出產五彩斑爛晶瑩可愛的瑪瑙又名雨花石而得名,聚寶門也因此得名,它與聚寶盆故名是兩回事。我們看到,山顛有一巨碑矗立,就是___同志書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這里是進出南京的南大門,皖贛鐵路通往浙江、福建、江西,寧馬(馬鞍山)、寧高(高淳)、機場高速三條高速公路,寧丹、寧合、環(huán)城一級公路從這里向各地輻射延伸。各位現(xiàn)在這里,看城內外高樓林立,寬闊大道車行川流,特別是城內數(shù)百幢大樓拔地而起,各展風采,構成現(xiàn)代化都市的風景線,給古老的南京注入無限的生機。

各位朋友,看著這堅固的城堡和城墻上留存的累累彈孔,似乎空氣中還彌散著炮火的硝煙,可謂身經百戰(zhàn),飽受兵火。1853年,洪秀全率五十萬太平軍抵臨城墻,在聚寶山引炮轟城門,用云梯攀攻城樓,太平軍據(jù)守天京的_年間,與清軍在這里數(shù)次激戰(zhàn)。辛亥革命,江浙聯(lián)軍司令徐紹楨指揮南路部隊占領雨花臺;在中華門與張勛的清軍殊死搏斗,最終擊潰清軍光復南京,扭轉子武昌起義后的革命局勢,為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根據(jù)地。

最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是抗日戰(zhàn)爭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的中華門戰(zhàn)斗。1937年12月初,日軍以三個師團十萬以上兵力進犯南京,國民黨守軍在唐生智指揮下也有十五萬兵力,敵一一四師團、第六師團從南郊發(fā)起進攻,守軍八十四師頂住了日軍三十多次沖鋒,后日軍出動機群猛轟,守軍師,團長以下壯烈犧牲六千余名官兵,城堡被打得干瘡百孔,守軍將士遺體遍布,空前慘烈。在中華門與水西門之間的城墻段,由五十一師接替犧牲慘重的八十四師。一股日軍乘機在12日中午爬上城頭,守軍與之展開近體肉搏,到下午打退登城的日軍,僅有很小的一支日軍龜縮在中華門東的城墻上,城堡仍在中國部隊的手中。此時守城主將唐生智在蔣介石授意下宣布撤退命令,但由于戰(zhàn)局混亂,電話線被炸斷,不能及時傳達,許多部隊攻守無措,進退兩難,中華門旋即失守,中國部隊在慌忙撤退中慘遭日軍追堵攔截,未及時渡江者幾乎都被殺害。12月13日,南京淪陷敵手,殘暴絕倫的日軍開始丁屠殺三十萬軍民,的野蠻暴行,震驚中外。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就展出了這壯烈的一幕。

我的講解完了,謝謝大家。

對于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心得體會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南京棲霞寺旅游,首先我先給大家介紹下南京棲霞寺~

棲霞山位于南京城東北22公里,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棲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撥286米,又名鳳翔峰;東北一山,形若臥龍,名為龍山;西北一山,狀如伏虎,名稱虎山。棲霞山古跡名勝很多,她的深秋紅葉,特別是20xx年發(fā)現(xiàn)的“東飛天”石窟,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旅游勝地。

棲霞山沒有鐘山高峻,但清幽怡靜,風景迷人,名勝古跡,遍布諸峰,被譽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棲霞,楓林如火,漫山紅遍,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素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

棲霞山馳名江南,因為不僅有一座棲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巖和隋朝名構舍利塔,還因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間素有“春牛首、秋棲霞”。山西側稱楓嶺,有成片的楓樹,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登高遠望,甚為壯觀,景色十分迷人。

棲霞山風景區(qū)的第一景是明鏡湖,有“彩虹明鏡”碑立于湖邊,它位于棲霞寺大門西面,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間興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橋與岸相連,造型精巧,向東有月牙池,向前就來到棲霞寺大門。

棲霞寺座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后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fā)祥地。棲霞寺是南京地區(qū)最大的佛寺,現(xiàn)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樓、鑒真紀念堂等主體建筑。

棲霞寺座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后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fā)祥地。)唐代時稱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間,規(guī)模很大,與山東長清的靈巖寺、湖北荊山的玉泉寺、浙江天臺的國清寺并稱天下四大叢林。清咸豐年間毀于火災。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現(xiàn)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攝翠樓、藏經樓等,為南京地區(qū)最大的寺廟。

千佛巖在鳳翔峰西南麓。聞名遐邇的“東飛天”就在中102號佛龕中。南齊永明七年,明僧紹之子與智度禪師合作開鑿三圣像以紀念明僧紹。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龕上出現(xiàn)佛光,驚動齊梁貴族,于是紛紛前來鑿石造像,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jiān)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又據(jù)傳,棲霞寺創(chuàng)建人僧紹曾夢見西巖壁上有如來佛光,于是立志在此鑿造佛像。

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開始與僧智度禪師在西壁上鑿佛龕,鐫刻了三尊佛像,這三佛合稱“西方三圣”,該殿也稱“三圣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鑿于294個佛龕中,望之如峰房鴿舍,號稱千佛崖。

后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shù)丈,小者僅盈尺。其中“大佛閣”為開鑿時間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于南齊永明七年,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

20xx年南京旅游界要說有什么大事恐怕只有棲霞山發(fā)現(xiàn)“東飛天”,各大媒體更是抓住這一熱點進行大量報道,學術界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使“東敦煌”、“東飛天”蜚聲海內外,很多人慕名而來?!皷|飛天”位于中102號佛龕中。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壽元年(601年),始為木塔,后毀于唐武宗會昌年間?,F(xiàn)存之塔系南唐時高越、林仁肇建造。從棲霞寺南側圍墻外山路向東行不遠,就可看到舍利塔,該塔用白石砌成,五層八面,高約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態(tài)生動傳神。

塔基上刻著釋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誕生、出游、苦行、坐禪、說法、降魔、涅般。該塔為五級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釋迦八相圖和海石榴、魚、龍、鳳、花卉等圖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賢騎象圖和文殊菩薩像,像上還刻有“匠人徐知謙”等題名。

塔檐下雕飛天、樂天、供養(yǎng)人等像。第二層以上每面都刻兩個圓拱形龕,均內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計64尊,雕刻精細,甚為生動。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細膩、精湛,裝飾華麗,為佛教藝術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棲霞山還有若干自然奇觀,饒有情趣。如棲霞寺東北,平山頭的南坡上有一處青灰?guī)r石,表面呈波浪狀,人稱“迭浪巖”,十分罕見。此外還有“青鋒劍”、“天開巖”、“一線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觀。

體現(xiàn)南京南朝古都神韻的藝術瑰寶——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蘇省內共有32處,其中南京地區(qū)有19處,分布在江寧、棲霞等處,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劉宋,距今約1500年,19處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處,另有失考墓7處。

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約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鎮(zhèn)墓神獸、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幾種。鎮(zhèn)墓神獸分雙角天祿、獨角麒麟與無角辟邪三種,形態(tài)基本相似,均體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張齒露,目含兇光,腹部兩側刻有雙翼,四足前后交錯,神態(tài)威猛莊嚴。天祿與麒麟僅限用于帝陵,辟邪則專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棲霞區(qū)獅子沖陳文帝陳倩永寧陵前的天祿、麒麟,是帝陵石獸的代表作。它們相向而立,造型矯健靈活,雕刻手法細致圓熟,已脫盡漢代簡樸作風,給人以挺拔、豐滿的印象。而位于仙鶴門張家?guī)齑宓牧号R川王蕭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渾簡練,雕刻技法嫻熟,造型的整體和局部皆十分和諧,顯示出一種勻稱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神道石柱又稱華表,以棲霞十月村吳平忠侯蕭詹墓的碑文保存最為完整。南朝立碑較少,千百個碑毀散湮沒,流傳極少,而此碑巍然獨存。石碑通高5.16米,分碑首、碑身、龜趺三部分。碑身鐫刻當時著名書法家貝義淵所書2840多字的楷體碑文,是十分罕見的書法藝術珍品。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漢,下啟隋唐,而與同時代的北朝石窟藝術遙相媲美,在中國石雕藝術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石雕藝術的杰作,也稱得上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珍品,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精美者,當屬位于棲霞鎮(zhèn)獅子沖的陳文帝永寧陵石刻。天祿又稱“天鹿”,也稱“挑撥”、“符撥”,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與“天命”和“祿位”有關。麒麟是傳說中的“仁獸”,它的出現(xiàn),往往被附會為圣賢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永寧陵現(xiàn)存石天祿、麒麟各一只,昂首而立,凌空欲飛,富有動感,給人以挺撥、豐富的印象。

好,游客朋友們,今天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對于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心得體會六

古時立學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廟,屬于國家祀典內容之一。所以孔廟的特點是廟附于學,和國學、府(州)縣學聯(lián)為一體。廟的位置或在學宮的前部,或偏于一側。

南京夫子廟是前廟后學的布局。孔廟、學宮與東側的貢院(通過考試來取士的考場)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古時候的孔廟有一定的布局形式。

一般前設照壁、欞星門和東西牌坊形成廟前廣場,欞星門前設以半圓形水池,稱為“泮池”。泮池是孔廟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禮,而夫子廟鑿秦淮河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為泮池的遺例。岸北為石欄,有“天下文樞”牌坊,游人至此可憑欄小憩,瀏覽秦淮河風光。

夫子廟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萬歷三年(1575年),全長110米,為中國照壁之最。

泮池邊的石欄為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現(xiàn)也修飾完整。東有奎光閣,西有聚星亭,象征文風昌盛;廟前廣場東西兩側立石柱,上書“文武大臣至此下馬”,以示對“至圣文宣王”的崇敬之意。廟門前有“天下文樞”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后面為“欞星門”,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門,中門刻有“欞星門”三字篆文。三門之間嵌有牡丹磚刻浮雕,柱頭皆有云雕,形即華表。這是帝王出巡朝圣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員百姓所能出入的。平日用木柵欄封閉。

街東西舊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兩坊,民國以后被拆除。廣場左右原有“聚星”、“思樂”二亭。聚星亭重檐六角,夫子廟于1983年復建;思樂亭今移建于東市小廣場。

欞星門由三座單間石牌坊組成,石坊之間墻上嵌有牡丹圖案的浮雕,中間石坊橫楣刻有“欞星門”三個篆字,造型樸實無華。

入欞星門,東西兩側各有持敬門,中間為大成門,又稱戟門。在封建時代,每逢朔、望(農歷初一、十五)朝圣和春秋祭典,府縣官員、教諭、訓導學教官由大成門進,士子走持敬門,不得逾矩。下階為丹墀,東西并立三碑,東為元至順二年(1331年)封至圣夫人碑,西為四亞圣碑,再西為清康熙修學宮碑記。丹墀左右為兩廡,外有走廊通正殿。兩廡供奉孔門的七十二賢人牌位。

正中是為“大成殿”,外有露臺,是春秋祭奠時舞樂之地,三面環(huán)以石欄,四角設有紫銅燎爐,燃桐油火炬,祭祀多在午夜子時,光如白晝。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亞圣——顏回、曾參、孟軻、孔汲。殿的東邊有小門通學宮。

明清時代的大成門為五間,兩側為耳房,供執(zhí)事人等休息之用,中為三門,門內陳列戟,東設鼓,西置磬,每逢朔望朝圣和春秋祭典,府縣官員由大成門(中門)進,士子執(zhí)事人等分走旁門。此門與大殿同毀于日軍兵火。1986年新建的大成門面寬三間,門內正中有漢白玉屏風,上鐫刻“重修夫子廟記”,樹立四塊古碑,其中齊永明二年的“孔子問禮圖碑”是由南京市人民政府院內遷至此處的一塊重要的碑銘。

入大成門循甬道丹墀而上,便是夫子廟的主殿大成殿?,F(xiàn)大殿是按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的建筑為藍本修建的,取消了原孔廟的后墻,使之與學宮融為一體。大殿七間,高18米,重檐歇山頂。原殿內正中為“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之神位”牌位,兩旁配享四亞圣?,F(xiàn)殿內有孔子銅像,兩旁配有孔子十二弟子漢白玉像。殿前有寬敞的露臺,四周繞以石欄板,它是古時祭祀舉行樂舞的地方。殿前兩側有廊廡相連,原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和歷代大儒,及存放祭器的地方?,F(xiàn)改作碑廊,墻上鑲嵌陳列當今名流的書法碑石30多塊。

孔廟院墻與學宮之間,東西北三面有寬暢的通道,曾種植幾百棵柏樹,古木參天,郁郁蒼蒼。那時,在廟外的文德橋上憑欄眺望,大成殿的黃色琉璃瓦屋頂在綠蔭叢中顯得金碧輝煌,雄偉壯觀。殿后為“明德堂”,相傳匾額為南宋文天祥楷書,后由曾國藩改為篆書。堂后為“尊經閣”,閣原為教諭講課講堂,樓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諸多圣賢畫像。清嘉慶年間又遭戰(zhàn)火破壞。

清同治八年(1869年)曾國藩、李鴻章二人相繼重修擴建,恢復舊貌。然而,孔廟的主要建筑均于1937年毀于日本侵略軍的炮火。解放后,原學宮部分作為秦淮區(qū)人民游樂場,“名宦鄉(xiāng)賢祠”則改為夫子廟小學;大成殿遺址辟為夫子廟廣場?!拔幕骻eming”中,剩余建筑又遭破壞。1983年,政府撥款重建夫子廟古建筑群,主體建筑大致恢復舊貌。

夫子廟兩側的東西市場,原是學宮前甬道。東甬道為學宮正門,門前有坊,上書“泮宮”。坊東為明清兩朝狀元、榜眼、探花題名牌坊。坊西為會元、解元題名牌坊,坊的背面是武科題名牌坊。東西甬道旁,原各有三祠兩署。民國以后廢科舉,興學堂,學宮遂漸衰落,祠、署分別改為學校、教育局、圖書館等,學宮甬道也成為攤販市場,東西市場的名稱便從那時開始。

現(xiàn)東西市場于1987年建成,總建筑面積為4400平方米,吸收了我國傳統(tǒng)的商業(yè)街道的空間形式和尺度,采用明清時代的街市風格,以石板鋪地,店鋪采用“青磚黛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店、廟、市、街合一,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尊經閣在明德堂后,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原為上下兩層各五間,清嘉慶以后曾在此設尊經書院,樓上藏書,樓下講學。1987年重建的尊經閣高三層,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頂,底層五間,二層、三層均為三間。底層辟為“秦淮彩燈館”,二層為“秦淮文物古跡陳列室”,三層備有茶座,可供游人休息并眺望夫子廟全景。

位于學宮東側的“貢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它是當時建康府、縣學考試的場所,范圍甚小。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鄉(xiāng)試、會試于此,考生眾多,不敷應用。明成祖永樂年間在此重新興建,貢院始具規(guī)模。雖永樂十九年(1421年)成祖遷都北京,但此地仍為江南鄉(xiāng)試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舊,道光年間曾重新修建。咸豐年間文廟、學宮俱遭兵火,貢院卻獨能幸存。同治時又重擴建,范圍更大,考棚號舍有2萬余間,居中國各省之冠。

當時貢院東起今姚家巷,南至貢院東等和貢院街,西至貢院西街與夫子廟隔街相望,北至今建康路。整個貢院成正方形,內有號舍(俗稱考棚)20644間,一人一間,每次考試可容納2萬多人。當時貢院正門在今永和園及秦淮劇場之間。

大門外街之東、西各有木牌坊一座,即東、西轅門。大門外東西有石獅子一對及兩座石牌坊,軸線上有門三道,分別稱“貢院”、“開天文運”及“龍門”。

龍門后依次有明遠樓、至公堂及戒慎堂。堂后有門,門后有飛虹橋。橋之南屬外簾,飛虹橋是內外簾的分界線。最后為衡鑒堂,是主考官閱考卷、評定名次的地方。考試期間內外簾分隔很嚴,不得擅自出入。整個貢院四周圍以高墻,墻外為街道,街道另一邊為店鋪民居。自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后,貢院即閑置無用。民國7年決定拆除貢院,開辟市場,只保留了明遠樓、飛虹橋和明遠樓東西少數(shù)號舍及明、清碑刻22方。

明遠樓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清道光年間重建。平面正方形,三層木結構建筑。底層四面為墻,各開有圓拱門,四檐柱從底層直通至樓頂,梁柱交織,四面皆窗。登臨四顧,整個貢院一目了然。它是考試期間考官和執(zhí)事官員警戒、發(fā)號施令的地方。明遠樓內已辟為科舉制度陳列館——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展出了100多幅反映中國科舉制度的珍貴文獻資料、圖片,并按原樣復建了40間號舍。原安放在貢院內的22方明清碑刻,現(xiàn)集中陳列于明遠樓東西兩側,它是研究明清貢院建制沿革和科舉情況的實物資料。

對于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心得體會七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城南,從市區(qū)出發(fā),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游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舊址等名勝古跡。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秦淮河旅游區(qū),位于南京老城區(qū)城南,從市區(qū)出發(fā),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外"秦淮"。內秦淮河由東水關人城,經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fā)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xiàn)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欞星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jié)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玩賞燈。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jù)說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開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節(jié)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各位游客:這座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采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于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guī)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構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現(xiàn)在的夫子廟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F(xiàn)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辟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崇敬。左側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xiāng)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欞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jù)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構的,六柱三門,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來被毀,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過,現(xiàn)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大成殿-學宮】

各位游客:走過欞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側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于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于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愿望,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20xx年),從家鄉(xiāng)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辦法的經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恒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20xx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圣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圣夫人之事。廟院兩側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F(xiàn)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臺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歷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臺?,F(xiàn)在請各位游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大成殿。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筑。這種規(guī)格的建筑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賢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內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F(xiàn)在的大成殿已被辟為"南京鄉(xiāng)土文化博物館"。請大家再往前走,這里便是夫子廟的學宮。門楣上方原來有"學宮"匾額,門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題有"東南第一學"。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圍有木欄的花圃,左右有四書齋,是學子自修讀書的地方。這四齋名稱分別是"志道"、"據(jù)德"、"依仁"、"游藝"。后面是明德堂,這座建筑建于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堂名為文天祥所書。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農歷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學子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東墻有"臥碑",就是訓教的法規(guī)。左右橫梁上懸掛著江寧府所屬六縣舉貢員生題額。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筑是梨香閣,原來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現(xiàn)改為游樂場了。東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樓,它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歷代督學使的祠堂,初建時為三層樓,因為臨近貢院,為防止有人從樓上偷看貢院,清代時改建成二層樓,上層用作藏書,下層是閱覽室。清末廢除科舉后,改為小學,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zhàn)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zhàn)后曾先后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參觀完學宮建筑后,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夫子廟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貢院。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外"秦淮"。內秦淮河由東水關人城,經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fā)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xiàn)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欞星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jié)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玩賞燈。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jù)說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開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節(jié)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各位游客:這座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采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于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guī)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構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現(xiàn)在的夫子廟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F(xiàn)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辟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崇敬。左側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xiāng)賢朱芙峰等人籌資重建。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欞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jù)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構的,六柱三門,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來被毀,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過,現(xiàn)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大成殿-學宮】

各位游客:走過欞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側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于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于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愿望,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20xx年),從家鄉(xiāng)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辦法的經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恒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20xx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圣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圣夫人之事。廟院兩側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F(xiàn)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臺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歷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臺?,F(xiàn)在請各位游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大成殿。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筑。這種規(guī)格的建筑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賢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內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現(xiàn)在的大成殿已被辟為"南京鄉(xiāng)土文化博物館"。請大家再往前走,這里便是夫子廟的學宮。門楣上方原來有"學宮"匾額,門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題有"東南第一學"。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圍有木欄的花圃,左右有四書齋,是學子自修讀書的地方。這四齋名稱分別是"志道"、"據(jù)德"、"依仁"、"游藝"。后面是明德堂,這座建筑建于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堂名為文天祥所書。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農歷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學子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東墻有"臥碑",就是訓教的法規(guī)。左右橫梁上懸掛著江寧府所屬六縣舉貢員生題額。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筑是梨香閣,原來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現(xiàn)改為游樂場了。東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樓,它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歷代督學使的祠堂,初建時為三層樓,因為臨近貢院,為防止有人從樓上偷看貢院,清代時改建成二層樓,上層用作藏書,下層是閱覽室。清末廢除科舉后,改為小學,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zhàn)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zhàn)后曾先后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參觀完學宮建筑后,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夫子廟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貢院。

對于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心得體會八

勝棋樓—郁金堂—莫愁女雕像—粵軍殉難烈士墓

勝棋樓是莫愁湖公園的主要建筑,相傳當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達經常來這里下棋。每次都以徐達失敗而告終,朱元璋非常明白徐達的用意,是怕勝君有罪。有一天,朱元璋事先要求徐達拿出真水平來下一盤棋。結果,徐達不但勝棋,且棋局擺得十分巧妙,用棋子擺成了“萬歲”兩字,朱元璋由驚轉喜,暗暗地佩服徐達棋藝之高超,非但認輸,還將這座樓連同莫愁湖一起送給了徐達以資表彰,勝棋樓由此得名?,F(xiàn)今的“勝棋樓”匾,書法蒼勁有力,是清代狀元梅啟照親筆。旁有對聯(lián)寫道;“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王侯事業(yè)都如一局棋杯?!睒巧详愒O古樸,中堂的南北壁分別掛有朱元璋和徐達畫像及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鐘阜開基,石城對弈”對聯(lián)。堂前擺放一張專供下棋的棋桌。

位于勝棋樓左側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相傳這里就是莫愁女居所,因莫愁女喜歡郁金花,所以稱之為郁金堂。不過,原有建筑已毀于兵火,現(xiàn)在的郁金堂是1795年重建的。院內有梁武帝蕭衍為莫愁女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詩碑,清代繪刻的莫愁女石刻像和郭沫若題寫的《莫愁歌》。室內陳設古樸,莊重典雅。墻上掛有許多文人墨客有關莫愁女的詩畫。

在郁金堂兩側,紅欄曲廊環(huán)抱著的一方水池中立有一尊根據(jù)歷史資料精心雕塑的漢白玉莫愁女雕像,發(fā)會高綰,素裙垂地,手挎?;@,亭亭玉立,神態(tài)自若,栩栩如生,是根據(jù)《河中之水歌》中的“十四采桑南陌頭”的詩意雕刻而成的。方池四周,曲廊、賞荷亭、四方亭、光華亭等建筑,相銜相生、巧妙連接,顯得格外雅致、潔凈。

莫愁湖南岸,有一座占地約370多平方米的粵軍殉難烈士墓。墓建于1912年3月,毀于抗戰(zhàn)期間,1947年重修,1979年再次重修。這座墓是為紀念在與封建余孽張勛企圖復辟帝制的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的粵軍烈士而建立的。墓前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建國成仁”墓碑,碑陰刻有黃興所撰墓志。

園以水勝,路因園名。與莫愁湖鄰近的還有一條名叫莫愁路的街道。過去人們常說,不到夫子店與莫愁路,就等于沒有來過南京。夫子廟是因曾是一個燈紅酒綠的風月場所而出名,而莫愁路則因“黑市”而聞名。據(jù)說,莫愁路上的“黑市”在明代已出現(xiàn),當時一些破落官家變賣財產,怕人恥笑,就在黑夜之間拿來這里交易脫手。這里所交易的物品,既有小商販從民間收購來的廢舊物品,也有小偷、扒手的贓物和貪官污吏所侵吞的物資。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取締了這一帶的“黑市”。

在莫愁路中段,能見到一座高大的石坊,里面保存有明初大典前的習儀場所——朝天宮遺址。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的講解到此結束。祝愿大家游玩愉快.謝謝大家!

對于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心得體會九

南京東路

南京東路東起外灘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長1599米。其中河南中路以西部分為步行街。一直以來被譽為中華商業(yè)第一街,素有“十里南京路,一個步行街”的稱號,路旁遍布著各種上海老字號商店及商城。每到節(jié)假日這里總是人頭攢動,一片熱鬧繁華之景。

南京東路的歷史稍早于南京西路,150年前,由麟瑞洋行大班霍克等人發(fā)起,在南京東路麗華百貨公司附近建起了上海第一個跑馬場,同時搞了一條通往外灘的小路,因為國人經??吹酵鈬嗽谶@路上騎馬,故稱此路為馬路。它的正式名字為花園弄(parklane),上海人便根據(jù)其發(fā)音習慣稱其為派克弄。其中最有名的飯店坐落于此街,當年蔣介石與宋美齡在長江飯店完婚。

南京東路可以直到著名的景點外灘,可以看黃浦江外灘全景,鐘樓和東方明珠,金茂大廈,國際環(huán)球金融中心等。

南京西路

南京西路名起于靜安寺,原名靜安寺路,始建于1860年代。1862年租界政府為了方便軍隊抵達太平軍前線 以越界筑路的方式,將花園弄(即如今的南京東路)向西延伸,穿過泥城浜(當時租界邊界,現(xiàn)西藏中路),直通靜安寺,與同為越界筑路的徐家匯路(后稱梅格路,現(xiàn)華山路)接通。這段新開辟的道路以靜安寺前著名的涌泉,取名涌泉路,又名靜安寺路。

南京西路大部分路段至今仍然基本保持租界時代大約20米的路幅,綠化良好,只有西康路和銅仁路間的一小段在1954年修建中蘇友好大廈(今上海展覽館)時拓寬,這一段鋪設彩色人行道板。該路仍是上海綠化較好的馬路之一,東端是由跑馬廳改建的人民公園,西端是由萬國公墓改建的靜安公園。雖然南側建成了延安高架路,該路仍是上海東西交通干道之一,有20余條公交線路途經該路,兩側各種機構眾多,同時也是文化當中的一部分。

如今的上海南京西路是被稱為“中華商業(yè)第一街”──南京路(南京東路和南京西路)的西半部,跨黃浦、靜安兩區(qū)。精華段都集中于靜安區(qū),東起成都北路,西迄延安西路,全長2933米,穿越靜安寺鬧市地區(qū),橫貫靜安全境。擁有恒隆廣場、中信泰富、梅龍鎮(zhèn)所形成的“金三角”與會德豐廣場、越洋廣場、嘉里二期等組成的“金五星”交相輝映;同時還坐落著眾多名特商店,匯全區(qū)商業(yè)之精華。靜安南京西路商圈所聚集的知名品牌高達1200多個 國際品牌就有750多個,而且國際,90以上的頂級品牌都在這里開有旗艦店或專賣店,因而南京西路是當今滬上最高檔的購物場所。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