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2周恩來贊歌心得體會及感悟(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5 18:38:45 頁碼:13
2022周恩來贊歌心得體會及感悟(2篇)
2023-01-05 18:38:45    小編:ZTFB

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nèi)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jīng)驗總結(jié)。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nèi)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周恩來贊歌心得體會及感悟一

con1();

走進水電站的公園,我先是看到了清澈見底的江水,一群小魚小蝦們在水草和礁石中嬉戲,兩岸的青山延綿不絕,新安江的江水靜靜的流淌著。接著看到了大壩,遠遠望去雄偉壯觀,讓我們無比震撼。

大壩上一共有9個孔,每個孔下都有斜坡,這是用來排水的。大壩的一邊是千島湖,一但洪水或者暴雨來襲,千島湖水位過高時,大壩就可以開閘泄洪,來保證兩岸的城市不會被淹沒,人民安全。

這條大壩不僅可以排水,還可以發(fā)電。電廠內(nèi)有9臺水輪發(fā)電機組,通過水流電動齒輪轉(zhuǎn)動來發(fā)電,滿足了附近一大片居民和生產(chǎn)的用電。

通過參觀展覽館,我得知:新安江水電站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滿分作文網(wǎng)https:///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發(fā)電站,是中國水利電力史上的一座豐碑,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杰作。水電站修建于1957年,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一切都比較落后,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排除了很多困難,集中力量辦了這件大事,周恩來總理,習近平主席等都曾親臨視察過。至今,新安江水電站都是位于全國第五位的大型水電站。

是誰,建設起了現(xiàn)在富饒又美麗的家園?又是誰,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是您,中國共產(chǎn)黨。新安江水電站只是建黨百年來的一個小小縮影,高鐵時代,5g時代等我們目前美好的活,都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大家用雙手換來的,我們必須要好好珍惜。作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學習好本領,長大以后,為建設祖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并且我也要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

2022周恩來贊歌心得體會及感悟二

鎮(zhèn)淮樓畔浮云白,駙馬巷前夕陽斜。駙馬巷位于淮安區(qū)鎮(zhèn)淮樓向西一里遠,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曾住在這里而得名。周恩來故居位于駙馬巷中部,局巷北側(cè),占地1987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間,為青磚、灰瓦、木結(jié)構(gòu)。故居為東西相連的兩個宅院,每個宅園都是曲折的三進院。東宅院現(xiàn)為原狀陳列,有周恩來的讀書房、誕生地、主堂屋、嗣父母住房、乳母住房等房間,還有周恩來童年時用過的廚房、水井、菜地以及親自栽種的榆樹等。西宅院現(xiàn)有八嬸母楊氏的住房,并開辟有“周恩來童年、家世、故鄉(xiāng)圖片展”、“周恩來故居書畫苑”等展廳。

故居大門上方的“周恩來同志故居”門匾,是由鄧小平同志在1984年題寫的。進入故居正門,首先是周恩來童年讀書的地方。1920xx年,剛剛五歲的周恩來就遵祖訓入家塾館讀書。當時,嗣母陳氏請家塾老師鄒先生給周恩來起個字。鄒先生為乳名大鸞的周恩來起字 “翔宇”。

從讀書房向西跨過一個腰門便是周恩來父母住的面南的三間房屋,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就誕生在東邊的一間房屋里。屋里陳列著周恩來父親的照片和母親的畫像。父親周貽能,生于1874年,是一個小職員,曾在山陽縣衙當過差,后來又在武漢等地教書。1920xx年在上海時,他曾幫助周恩來做過秘密通訊聯(lián)絡工作并掩護過周恩來。1942年7月,周貽能因病在重慶紅巖村去世,終年68歲。母親周萬氏,1877年出生在清江浦(今淮安市區(qū)),是清河縣(今淮安市區(qū))知縣萬青選的第十二個女兒,小名冬兒,娘家人稱十二姑。她性格開朗,爽直豪放,辦事精明能干。傳說,萬氏在臨盆之前,曾經(jīng)做過一個夢,夢見有一只鸞鳳般的神鳥飛入懷中,全家人都認為這是吉祥的預兆。孩子生下來,果然眉清目秀,氣宇非凡。祖父周駿龍給孩子起了個乳名大鸞、譜名恩來。鸞鳥者,鳳凰也。鳳凰者,百鳥之王,管轄天下群雞并百鳥也。見(現(xiàn))則天下安寧。

從誕生地再向西跨進一個院落便是周家的主堂屋,也是故居房屋中最高的建筑。周恩來的曾祖父周光勛、祖父周駿龍等曾住過此屋。祖父周駿龍做過師爺,并在桃園(今泗陽)、阜寧、安東(今漣水)和海州(今連云港)做過代理知縣、知事、知州。他晚年任山陽知縣,待到正式上任時,已重病纏身,不久就去世了。他一生清廉,沒有給后代留下多少遺產(chǎn)。他的去世使主要靠其俸祿生活的周家在經(jīng)濟上陷入了困境。

祖堂屋的對面是周恩來乳母蔣江氏的住房。周恩來的母親萬氏生下恩來后,不久便將其過繼給周恩來的小嬸母陳氏,陳氏無奶哺育,就雇請本城南門大街小魚市口施家巷的二十多歲的蔣江氏給幼年的恩來做乳母。蔣江氏出生于淮安古城東門外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勤勞而善良,對周恩來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恩來一直稱她為“蔣媽媽”。

乳母住房的門前有一口石井,周恩來常跟蔣媽媽一起從這口井里打水來飲用洗漱、澆瓜澆菜。井沿上的洞孔是當年系井繩用的,井沿邊的溝痕是打水繩索長期磨擦留下的。至今,井水清澈透明,可正常飲用。周恩來對這口井的印象很深,1960年,他在接見淮安縣委負責同志時,還特別提起這口井,他說:“我家的那口井還在嗎?”并向在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淮安的地下水位很高,吊桶上只要系上庹把長的繩子,就能把水打上來”。

在乳母住房的背面是周恩來嗣父母的住房。周恩來的小叔父周貽淦結(jié)婚不到一年,便得了肺病,日趨嚴重。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習俗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為了使周貽淦得到一點安慰,為了使他的妻子陳氏有所寄托,也為了“沖喜消災”,周貽能夫婦便把剛出生六個月的恩來過繼給周貽淦做兒子,但過繼后不到兩個月,周貽淦便去世了。幼年的恩來就由守寡的小嬸母陳氏養(yǎng)育。陳氏,1878年出生在寶應縣一個書香門第,擅長詩文書畫,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丈夫去世以后,陳氏便把幼年的恩來作為自己的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是周恩來文化上的啟蒙老師。

故居院內(nèi)有兩株百年老榆樹,高達20米。據(jù)傳這兩株榆樹是周恩來童年時期親手所植。

1920xx年,生母萬氏和嗣母陳氏相繼去世,周恩來一年之中失去了兩位媽媽,這年他才9歲。此后,周恩來就和八嬸母楊氏生活在一起,八嬸母楊氏是周恩來失去生母、嗣母后的實際監(jiān)護人。

1920xx年春天,在東北奉天(今沈陽市)做事的四伯父周貽賡請三伯父周貽謙接恩來去東北讀書,這真是天大的喜訊,大鸞這只神鳥,真的要展翅翱翔于無限廣闊的新天地了!

周恩來從12歲離開故鄉(xiāng),到逝世時的66年中,一直沒有回來過,但他生前曾多次接見淮安縣委的負責同志,十分關心家鄉(xiāng)的情況。周恩來曾為淮安縣委題詞:“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边€為《淮安日報》題寫了報頭。他多次要求縣委的負責同志把故居處理掉。1973年,周恩來又讓國務院值班室主任吳慶彤同志給淮安縣委打來電話,正式傳達周恩來關于處理舊居的三條指示:1,不準讓人去參觀;2,不準動員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3,房子壞了不準維修。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同志逝世以后,淮安縣委根據(jù)億萬人民的要求,著手整修周恩來故居,把故居按1920xx年周恩來離開淮安時的原貌進行修復。故居于1979年3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