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2柔弱月心得體會(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8 04:33:26 頁碼:14
2022柔弱月心得體會(5篇)
2023-01-08 04:33:26    小編:ZTFB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2022柔弱月心得體會一

(2) 她那種忸怩作態(tài)的樣子,將女孩兒家嬌羞柔弱的情狀淋漓盡致地表露了出來。

(3) 姐姐身體柔弱,干不了重活。

(4) 草堆里傳來了柔弱的呻吟聲。

(5)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總有一種什么東西能夠迅速擊中我柔弱的心扉,那就數(shù)得上是陽光,擁有陽光,才擁有希望。當它在一瞬間開啟我的心扉時,我會懂得珍惜生活、熱愛生命和學會創(chuàng)造奇跡。

(6) 一束陽光柔和地灑在她柔弱嬌小的身軀上,此時的牽?;ū仍瓉砀渚G,更鮮艷動人,經過風雨的考驗,她會生長得比以前更快,更燦爛……

(7) 料峭春風拂走整個冬季冰寒刺骨的霜雪,柔弱的花枝極力吸取著塵世的氣息,隨時準備在某一個夜里忽的沖破泥土的掩埋,宛若蝴蝶破繭般,急)白話文●(促的。擁抱陽光的溫度。

(8) 草看起來很柔弱,但是它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被踐踏、被凍傷,它仍與泥土緊緊貼在一起,期待著新春?!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便是它生命力的寫照。

(9) 懶惰雖然柔弱似水,卻常常把我們征服:它滲透進生活中一切目標和行為,蠶食和毀滅著激情和美德。拉羅什富科

(10) 老師是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巨匠,他們用柔弱的雙肩承載著民族騰飛的希望,傳播著社會進步積蓄的能量:科技、理念、信仰!

2022柔弱月心得體會二

1、小草雖那般柔弱,卻有著梅一樣的幽香,有著竹一樣的氣節(jié),有松一樣的氣質。

2、激情如烈陽,柔弱的人,他想著躲,而那些勇者卻迎面而上,開拓自己一片新天地。

3、女人的體力本來就柔弱,所以,通常她們都喜歡手臂大的壯漢。

4、十幾年后,這棵柔弱的小樹苗將長成參天大樹。

5、姐姐身體柔弱,干不了重活。

6、草堆里傳來了柔弱的呻吟聲。

7、然所謂困苦者,乃鍛煉之謂,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8、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0、舌存常見齒亡,剛強終不勝柔弱。

1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2、因為人們總是不不夠信任一個女偵探,因為,看起來實在太柔弱了。

13、清碧溪流水發(fā)出的潺潺聲,是那么柔弱。

14、當今太多的人已經變得柔弱不堪,過于依賴于科學性的治療手段。

15、這件衣服質量特別好,全毛的,特別柔弱。

16、星辰屏息地數(shù)著時間,柔弱的月兒在夜中浮泛。

17、有人說,愛是河流,水波蕩漾,浸沒柔弱的蘆葦。

18、榆葉梅的萌條細長柔弱,干物質積累量較少。

19、從長春花的柔弱的外表很難看出其強大的藥學用途。

20、不過看見小小柔 弱與凄哀的眼神,嘆息一聲,并不說話。

21、身體力行告訴你我沒那么柔弱。

22、一把柔柔弱弱,不帶一絲矯柔造作的聲音輕輕響起。

23、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24、她用6年的時間以柔弱的脊梁背起了人生大愛,背出了一種精神。

25、他看似柔弱卻只手擎天,他看似溫和卻傲睨萬物。

26、那聲音如泣如訴,再加上話里的內容,更是顯出她的柔弱與可憐。

27、華麗的女仆裝緊緊地包裹著那柔弱的身體。

28、舌存常見齒亡,剛強終不勝柔弱。

29、不過他可不敢在她面前畫出,生怕驚嚇了這柔弱女子的小心肝兒。

30、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這個殘弱不堪的家庭。

31、湘西女人吃苦耐勞,柔弱的脊梁背著家庭走。

32、在不能預測的明天里,我們可以擁有今朝,亦是一種柔弱的滿足。

33、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34、不過他可不敢在她面前畫出,生怕驚嚇了這柔弱女子的小心肝兒。

35、孩子們的心很柔弱,可以被扭曲成任何樣子,而一旦扭曲變硬,就很難復原。

2022柔弱月心得體會三

(1) 小草雖那般柔弱,卻有著梅一樣的幽香,有著竹一樣的氣節(jié),有松一樣的氣質。

(2)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3) 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體柔弱,則思想精神何由發(fā)達?或曰,非困苦其身體,則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謂困苦者,乃鍛煉之謂,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4) 總以為映山紅是嬌小柔弱的,前不久卻才知道假以天時、地利,它亦能修身挺立,昂著綴滿紅香綠玉的腦袋,任人仰視驚慕呢。不信,去云南大理看看吧。

(5)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總有一種什么東西能夠迅速擊中我柔弱的心扉,那就數(shù)得上是陽光,擁有陽光,才擁有希望。當它在一瞬間開啟我的心扉時,我會懂得珍惜生活、熱愛生命和學會創(chuàng)造奇跡。

(6) 一束陽光柔和地灑在她柔弱嬌小的身軀上,此時的牽牛花比原來更翠綠,更鮮艷動人,經過風雨的考驗,她會生長得比以前更快,更燦爛……

(7) 料峭春風拂走整個冬季冰寒刺骨的霜雪,柔弱的花枝極力吸取著塵世的氣息,隨時準備在某一個夜里忽的沖破泥土的掩埋,宛若蝴蝶破繭般,急促的擁抱陽光的溫度。

(8) 草看起來很柔弱,但是它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被踐踏、被凍傷,它仍與泥土緊緊貼在一起,期待著新春?!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便是它生命力的寫照。

(9) 懶惰雖然柔弱似水,卻常常把我們征服:它滲透進生活中一切目標和行為,蠶食和毀滅著激情和美德。拉羅什富科

(10) 老師是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巨匠,他們用柔弱的雙肩承載著民族騰飛的希望,傳播著社會進步積蓄的能量:科技、理念、信仰!

2022柔弱月心得體會四

合上《呼蘭河傳》,腦中縈繞的是蕭紅作為一位女性,在創(chuàng)作中對于時間和空間的審視,從某種意義上說,“呼蘭河”就是蕭紅途經的所有地方,有蕭紅生活過的全部歲月。

“呼蘭河”就是蕭紅靈魂的肉身:她的起源與歸宿。作品通過對自己故鄉(xiāng)的回憶,以樸素率直、凄婉細膩的筆調,真實而感人地再現(xiàn)了她童年時代東北農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會生活,揭示了舊的傳統(tǒng)意識對人民的束縛和戕害,表達了她對家鄉(xiāng)人民苦難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時,對舊風俗、舊習慣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對蕭紅來說,“呼蘭河”顯然是一種意味深長的空間形式,它同時是一條綿延的具有貫穿性的線(河)和一個固定的點(城);事實上,它象征性地暗示了蕭紅生命的兩重性:對流浪與安居有著同樣強烈的渴望,這樣,蕭紅的“呼蘭河”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得以凸現(xiàn)。一方面,“呼蘭河”在某種空間———東北小城,和時間———蕭紅十六歲以前的歲月上靜止著,作為一種有效的參照物和目擊者,見證著蕭紅的“在”與“不在”;另一方面,它又流動不息,穿越眾多認識紛紜和離合聚散,與蕭紅一起經歷一次又一次出走,體驗生命的創(chuàng)痛和無奈。始終在她心里,大門外的流浪者,在沒有回憶的空虛的景色中,我們每一個人帶著一甕家鄉(xiāng)的土,很久以來收攏來的能摸得著的土。

值得一提的是,“呼蘭河”在蕭紅那里極具私人性和獨特性,它更多地屬于蕭紅的個人體驗:她的想象、記憶、夢幻和文字———屬于蕭紅的心靈空間和私人地圖。在香港,“呼蘭河”以話語的形式公開而完整地浮現(xiàn),這使蕭紅在世的最后一個空間香港和最初的空間呼蘭河有某種程度的混淆。換句話說,文字、記憶和幻想吞噬了蕭紅的現(xiàn)實生活,香港作為一個現(xiàn)實空間,開始出現(xiàn)了無法彌補的裂痕和縫隙。這種空間的相互重疊和彼此滲透緣于一種相似的寂寞。

蕭紅有一個寂寞的童年,“呼蘭河”小城的生活是寂寞的。蕭紅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寂寞環(huán)境中過去的,寂寞從此像烙印一樣深深留在她心靈上,即使許多年過去了,即使她從最北端走到了最南端。她仍然是寂寞的:在香港,“生活是寂寞的,心境是寂寞的,在醫(yī)院里她自然更加寂寞了?!边@種寂寞對她是可怕的,也是最大的威脅,皖南事變以后的香港文壇,其實是熱鬧、空前活躍的,而蕭紅感到寂寞是難以索解的。這是個“廣闊的進行著生死搏斗的天地”,一個“悲壯的、斗爭的大時代”,一個小女孩的寂寞心境,被遺忘、被忽略、被批評,甚至被誤解。

蕭紅唯一可以把握的,可以和她呼應的,只有自己的童年記憶了,以寂寞的心境,回憶她那寂寞的幼年———這可以解釋蕭紅在《呼蘭河傳》里,幾乎竭盡全力地抓住了一個又一個童年細節(jié),像要抓住些什么,把自己從虛無中解救出來。

作為一名女性,她是孤獨和寂寞的。青年時逃婚離家,與蕭軍相戀、結婚、離異,孩子夭折,受病痛的折磨與病中無人照顧,直至孤寂的死去,年僅31歲。她的人生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人生的遭遇、心靈的創(chuàng)傷和文學天賦,成就了蕭紅的文學創(chuàng)作。她以女性視角對生命進行了獨特的觀察和敘述,使凄迷哀婉的氛圍貫穿作品。她把“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在“對傳統(tǒng)意識和文化心態(tài)的無情解剖中,向著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fā)出深情的呼喚”。這種感受和體驗在蕭紅的另一部代表作《生死場》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相同的寂寞,使蕭紅的過去和此刻,遠方和此地相互滲透,這種滲透中包含了吸引與排斥、擁抱與抵制、清晰與模糊、凸現(xiàn)與隱匿等諸種可能性。在《呼蘭河傳》里,蕭紅充分顯示了一個出走的靈魂,對肉身的曖昧情緒:她所渴望的,也是她深深恐懼的;她想靠近的,也是她曾經拒斥的;她已放棄的,其實一直深深糾纏;她勇往直前,卻只為了落葉歸根。

她離開時,沒想到要回來。她回來時,卻是永遠離開。

“呼蘭河”成了蕭紅擁有無法統(tǒng)一、永遠矛盾著的女性空間的象征。她或者留在這個固定空間里,享受穩(wěn)定、可靠、安全、溫暖,同時忍受沉悶、單調、壓抑、封閉,甚至窒息;或者像水一樣四處漂流,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隨心所欲地流浪,同時也要面對孤獨、受傷、各種陷阱、無法識別的危險以及風風雨雨。這種尖銳沖突著的空間意識是一種截然對立、不能調和的空間,但蕭紅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猶豫反復,她的生命力也被慢慢地侵蝕,損耗殆盡。既“極端渴望能自持自立”,又“極端需要依靠他人,特別是男人”的蕭紅,終其一生都沒有解決內心的矛盾。

《呼蘭河傳》,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這部作品的完成,標志著蕭紅文學創(chuàng)作已進入成熟時期。

2022柔弱月心得體會五

合上《呼蘭河傳》,腦中縈繞的是蕭紅作為一位女性,在創(chuàng)作中對于時間和空間的審視,從某種意義上說,“呼蘭河”就是蕭紅途經的所有地方,有蕭紅生活過的全部歲月。

“呼蘭河”就是蕭紅靈魂的肉身:她的起源與歸宿。作品通過對自己故鄉(xiāng)的回憶,以樸素率直、凄婉細膩的筆調,真實而感人地再現(xiàn)了她童年時代東北農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會生活,揭示了舊的傳統(tǒng)意識對人民的束縛和戕害,表達了她對家鄉(xiāng)人民苦難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時,對舊風俗、舊習慣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對蕭紅來說,“呼蘭河”顯然是一種意味深長的空間形式,它同時是一條綿延的具有貫穿性的線(河)和一個固定的點(城);事實上,它象征性地暗示了蕭紅生命的兩重性:對流浪與安居有著同樣強烈的渴望,這樣,蕭紅的“呼蘭河”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得以凸現(xiàn)。一方面,“呼蘭河”在某種空間———東北小城,和時間 ———蕭紅十六歲以前的歲月上靜止著,作為一種有效的參照物和目擊者,見證著蕭紅的“在”與“不在”;另一方面,它又流動不息,穿越眾多認識紛紜和離合聚散,與蕭紅一起經歷一次又一次出走,體驗生命的創(chuàng)痛和無奈。始終在她心里,大門外的流浪者,在沒有回憶的空虛的景色中,我們每一個人帶著一甕家鄉(xiāng)的土,很久以來收攏來的能摸得著的土。

值得一提的是,“呼蘭河”在蕭紅那里極具私人性和獨特性,它更多地屬于蕭紅的個人體驗:她的想象、記憶、夢幻和文字———屬于蕭紅的心靈空間和私人地圖。在香港,“呼蘭河”以話語的形式公開而完整地浮現(xiàn),這使蕭紅在世的最后一個空間香港和最初的空間呼蘭河有某種程度的混淆。換句話說,文字、記憶和幻想吞噬了蕭紅的現(xiàn)實生活,香港作為一個現(xiàn)實空間,開始出現(xiàn)了無法彌補的裂痕和縫隙。這種空間的相互重疊和彼此滲透緣于一種相似的寂寞。

蕭紅有一個寂寞的童年,“呼蘭河”小城的生活是寂寞的。蕭紅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寂寞環(huán)境中過去的,寂寞從此像烙印一樣深深留在她心靈上,即使許多年過去了,即使她從最北端走到了最南端。她仍然是寂寞的:在香港,“生活是寂寞的,心境是寂寞的,在醫(yī)院里她自然更加寂寞了。”這種寂寞對她是可怕的,也是最大的威脅,皖南事變以后的香港文壇,其實是熱鬧、空前活躍的,而蕭紅感到寂寞是難以索解的。這是個“廣闊的進行著生死搏斗的天地”,一個“悲壯的、斗爭的大時代”,一個小女孩的寂寞心境,被遺忘、被忽略、被批評,甚至被誤解。

蕭紅唯一可以把握的,可以和她呼應的,只有自己的童年記憶了,以寂寞的心境,回憶她那寂寞的幼年———這可以解釋蕭紅在《呼蘭河傳》里,幾乎竭盡全力地抓住了一個又一個童年細節(jié),像要抓住些什么,把自己從虛無中解救出來。

作為一名女性,她是孤獨和寂寞的。青年時逃婚離家,與蕭軍相戀、結婚、離異,孩子夭折,受病痛的折磨與病中無人照顧,直至孤寂的死去,年僅31歲。她的人生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人生的遭遇、心靈的創(chuàng)傷和文學天賦,成就了蕭紅的文學創(chuàng)作。她以女性視角對生命進行了獨特的觀察和敘述,使凄迷哀婉的氛圍貫穿作品。她把“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在“對傳統(tǒng)意識和文化心態(tài)的無情解剖中,向著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fā)出深情的呼喚”。這種感受和體驗在蕭紅的另一部代表作《生死場》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相同的寂寞,使蕭紅的過去和此刻,遠方和此地相互滲透,這種滲透中包含了吸引與排斥、擁抱與抵制、清晰與模糊、凸現(xiàn)與隱匿等諸種可能性。在《呼蘭河傳》里,蕭紅充分顯示了一個出走的靈魂,對肉身的曖昧情緒:她所渴望的,也是她深深恐懼的;她想靠近的,也是她曾經拒斥的;她已放棄的,其實一直深深糾纏;她勇往直前,卻只為了落葉歸根。

她離開時,沒想到要回來。她回來時,卻是永遠離開。

“呼蘭河”成了蕭紅擁有無法統(tǒng)一、永遠矛盾著的女性空間的象征。她或者留在這個固定空間里,享受穩(wěn)定、可靠、安全、溫暖,同時忍受沉悶、單調、壓抑、封閉,甚至窒息;或者像水一樣四處漂流,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隨心所欲地流浪,同時也要面對孤獨、受傷、各種陷阱、無法識別的危險以及風風雨雨。這種尖銳沖突著的空間意識是一種截然對立、不能調和的空間,但蕭紅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猶豫反復,她的生命力也被慢慢地侵蝕,損耗殆盡。既“極端渴望能自持自立”,又 “極端需要依靠他人,特別是男人”的蕭紅,終其一生都沒有解決內心的矛盾。

《呼蘭河傳》,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边@部作品的完成,標志著蕭紅文學創(chuàng)作已進入成熟時期。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