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優(yōu)秀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5 06:00:17 頁碼:11
2023年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優(yōu)秀12篇)
2023-11-15 06:00:17    小編:ZTFB

總結(jié)是對自己所做工作和所取得成績的一種自我檢視和評估。寫作要注意文章結(jié)構(gòu)的合理性和層次感,以便更好地組織觀點。請大家仔細閱讀下面的總結(jié)范文,相信能對你的寫作提供很好的參考。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一

“臘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迸D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每年這天,農(nóng)村百姓都擺上供品,恭恭敬敬地送灶王上天。

我老家在農(nóng)村,對這一風(fēng)俗十分熟悉。記得小時候,過了臘八,父母就開始愁年貨。那時年景不好,年貨也不過二三斤肉和幾十斤白菜。盡管簡單,父母也會愁不少天,然而母親總忘不了請一張灶神。

灶神請回來,母親鄭重地放進櫥柜里,不許我們看,更不許動。我不解,驚奇地看母親。母親說:“新年人們穿新衣服,灶王也得穿新衣服。小孩手不干凈,會弄臟的。新衣服弄臟了,灶王會不高興的?!?/p>

臘月二十三到了。母親把新灶神端端正正地貼在鍋灶上方,又在灶神下方的木板上放一只盛滿沙土的小碗,再插上幾柱香,把香點燃。我抬頭望著這位方面大耳、慈眉善目、兩撇胡須一直垂到脖頸的灶神,在青煙繚繞中忽隱忽現(xiàn),真不知他有何神通,竟讓人們對他這般尊重!

灶神貼好了,母親又忙著包餃子。餃子煮好了,母親盛上滿滿的一碗,再倒上一杯酒,放在灶神面前,燒紙,磕頭。母親也讓我磕,我就糊里糊涂地跟著磕。灶神在人們的祈禱中,乘著馨香的煙火,起駕回天了。供完灶神,一家人才能吃餃子。

七歲正是討人嫌的年齡,那年臘月二十三,我和伙伴們野了一晌,肚子餓得咕咕叫。一進家門就聞到餃子的香味,便三步并作兩步,沖進屋里。一看桌上的餃子,哪還管灶神鍋神,手不洗就抓餃子。還沒有沾著餃子邊,“嗖”的一聲,餃子不翼而飛。我扭頭一看,餃子被母親搶在手里。母親沉著臉呵斥道:“還沒供灶神呢!”我身子一倒,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母親急忙放下碗,一把把我攔在懷中,也哭了。母親邊哭邊說:“灶王要去天庭奏事了,人們對他恭敬,他就讓老天爺降福;人們不恭,他就讓老天爺降禍。有一家人,把煙囪開在灶王牌位上,不長時間,他家的房子就著火了。因為灶王無處安身,就給他家降了禍?!蹦赣H還說:“臘月二十三這天,全家人不能外出,如果有人外出,灶王少報了人口,這人一年就沒飯吃了。”聽了母親的話,我不敢再造次,對灶王也格外恭敬起來,每年臘月二十三,我都給灶王磕頭,因為他主宰著人間的禍福。

后來,我上學(xué)了,讀了很多書,當(dāng)然也就知道沒有灶王。我曾多次勸說母親,但她一如既往。改革開放后,農(nóng)民日子富裕了,母親給灶王的供品也豐盛起來??粗赣H那副虔誠的樣子,我心里不禁一顫:母親哪里是在拜灶神,而是在用一顆誠心在為一家人祈求幸福!

大學(xué)畢業(yè)后,我參加了工作。每年都要忙到臘月二十五,才能回家和母親團聚。母親就改在大年三十供灶神,她說怕把兒子辭在外邊而沒有飯吃;我結(jié)婚后,有了妻兒,母親也在大年三十供灶神,她又怕把兒子、兒媳、孫子辭在外邊而沒有。

(二)祭祖先。

年的記憶,是歡樂的,又有一點拘謹。

大年三十那天,要請祖先,俗稱“請爺爺奶奶”。請祖先之前,先要放家炮,最佳時刻是清晨六點。六點一到,村莊里便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這是給沉睡在野外的祖先釋放信號,爺爺奶奶醒醒,該回家過年了!據(jù)說,時間早了也不行,會驚擾祖先休息,那是對祖先的不敬。

放完家炮,就去族長家集合。家族老少聚齊了,再放族炮。這樣的儀式一年一次,非常隆重,炮放的越多越好,人去的越多越好。以此來宣告家族人丁興旺和對祖先的尊重。

男孩子對鞭炮有特別喜愛,搶落地炮就成了孩子最快樂的事。族炮放完了,孩子們圍上來爭著搶。手快的孩子會裝滿口袋,然后向別的孩子炫耀。請祖先活動結(jié)束,孩子們便開始扒炮筒,倒火藥,用紙包好,點燃,“轟”的一響,放一陣亮光,冒一股青煙。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放完炮,族長一聲吆喝,請祖先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墓地出發(fā)了。去墓地的路上,人們說笑不停。到了墓地,所有人就嚴肅起來,恭恭敬敬地磕頭,小心翼翼地焚紙,直到供紙變成灰燼,飄飄悠悠飛到空中,人們才立起身,手捧著煙霧繚繞的香回家。

偶爾有的孩子不懂規(guī)矩,吵鬧不止,便會受到大人的呵斥,并會被強制跪在地上。記得那年,我大約有七八歲。我搶的落地炮最多,兩只口袋裝得滿滿的,兩只手里也滿滿的。同族的孩子不樂意了,非要我分給他們。為了保住“勞動果實”,我加足了馬力奔跑。他們緊追不舍,我就奔跑不已。跑著跑著,墓地就到了,我只好停住腳步。他們一齊圍上來,我盡管拼命守護,也無濟于事。口袋被撕扯了,手被抓破了,鞭炮搶光了。我急得要和他們拼命。這時,大人們趕到了,父親喝斥我,一把把我按跪在地上,默默地等待族長燒完紙,才令我起身。

回來的路上,人們一路沉默,以示對祖先的虔誠。我怒氣未消,要和那幾個孩子廝殺,父親扯著我的手就是不放?;氐郊遥椅南肟?。我剛一出聲,父親就喝令我住嘴。

據(jù)說,大年三十不能哭,新年是一年的開始,歡歡喜喜會帶來好運,哭鬧會不吉利;再說祖先在家,不能惹祖先生氣,否則就是對祖先的不孝敬。

一進家門,父親在門里橫了一根棍子,俗稱攔門棍。這是敬祖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表示對祖先的挽留。我氣沒處撒,一腳踢了攔門棍。父親大怒,抬起手就要打我,被母親攔住了。

進了屋門,母親已擺好供品。父親磕頭,插香,把祖先的族譜掛起來。至此請祖先的儀式便告結(jié)束。

少不更事,小孩嘴饞。滿桌的供品,五顏六色,煞是誘人。黃黃的花生散著香味,紅紅的醉棗發(fā)著甜味,白胖的饅頭飄著麥香,潔凈的豬肉閃著白光,麻黃的`藕合漾著油香……我的口里早已灌滿了涎水,守在供桌邊,挪不動腿。饅頭、豬肉、藕合不是我覬覦的對象,吃飯時能吃到,那醉棗可是一年到頭才能吃到的東西。父母忙著招呼串門的鄉(xiāng)鄰,我趁機抓了一個醉棗,丟在嘴里。母親發(fā)現(xiàn)了,用眼翻我,我一溜煙跑了。等我回到家,母親已把供品補齊了,可是那個醉棗很小,那是母親為初一來拜年的孩子留的。

那樣的年月,讓孩子開心地吃一頓,簡直是異想天開。初二送走了祖先,供品就成了我們的美食。我要父母吃,父母說,我們這么大年紀了,什么都吃過了。

現(xiàn)在每年回家過年,母親總是給我留著醉棗,她說,那是我最愛吃的。

(三)熬三十。

祖先請回來,要在家里呆兩天,三十和初一,初二就被送走。因此人們對祖先就格外尊重。不斷的添香,不斷的換水,還要倒一盅酒。因此新年屋里就始終飄蕩著濃郁的香氣。初一拜年的人,先要拜祖先,其次才拜健在的長輩。不尊重祖先會受到人們的譴責(zé)的。

有一年,一位老頭照看孫子,去鄰居家串門。坐在了供桌邊,孫子看見了供品,伸手去抓。老頭慌忙起身,孫子扭著身子,嘴里不住喊:“要!”老頭情急之下,指著供品喊道:“巴巴!”又指著祖先牌位喊道:“猴猴!”鄰居一家馬上變了臉色,紛紛斥責(zé)他。老頭慌忙辯解,這家人不依不饒。老頭在人們的怒喝聲中灰溜溜地離開了。

祭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熬三十。大年三十夜晚,一家人要輪流守在供桌邊,直到初一早晨來了拜年的人。據(jù)說,有一些孤魂野鬼,因為沒有后人上供,會趁大年夜來偷供品,那樣祖先就得不到后人的供奉,會挨餓。為了能保障祖先豐衣足食,必須有人看護供品??醋o供品的必須是家里的男性,女性是不能參與的。大概人們認為男性是力量的象征,剛強威猛,那氣勢就會使鬼魂退避三舍;女性是柔弱的象征,孱弱無力,鬼魂也不會懼怕。可見祭祖的儀式里也滲透著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

據(jù)說,有一戶人家,一家五口,只有三個女兒,沒有男孩,守夜的任務(wù)就落在了男主人肩上。恰好那年大女兒出嫁了,而且就在大年二十八。因忙于女兒的婚事,非常疲勞。三十守夜,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醒來后,他懊悔不迭。后來就做夢,夢見祖先向他討要食物。于是他燒了很多供紙,才算彌補了此事。

我十歲那年,母親說守夜應(yīng)該把我排上。父親不同意,說我年齡小,正是睡覺的年齡,不一定啥時候就睡著了。我出于好奇,拍著胸脯說道:“爹,你放心,我不會誤事的!”父親說:“那你守前半夜,我守后半夜吧!”我高高興興地答應(yīng)了。

父親起來了,我的守夜任務(wù)宣告結(jié)束。我打著呵欠,去睡覺了。

我的腦海里又浮現(xiàn)出父母親身影---滿頭白發(fā),滿臉皺紋,兩眼昏花,他們在祈禱,祈盼兒子、兒媳、孫子回家團聚,祈盼兒子一家永遠幸福!

這樣想著,我對父母油然而生敬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二

又是春節(jié),而無論時代怎么變遷,幾乎所有的人還是習(xí)慣這個節(jié)日叫“過年”。這個習(xí)俗的伊始無法給以一個確定的時間,但三千多年的歷史是應(yīng)該有的。

如今的過年氛圍似乎沒有兒時那么濃烈了,雖然現(xiàn)在的物質(zhì)是那個年代無法比擬的,但有些記憶,無論過了多久,都已經(jīng)刻在心墻上,觸景生情的時候,有甜蜜,也有隱痛。

小時候過年,是在臘月的時候就及早盼望的,都說小孩巴過年,大人怕花錢這話很適應(yīng)那個年代。雖然天氣是寒冷的,而年味兒早早的在孩子渴望的眼神中流露。大人們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總是想盡辦法讓全家能吃上肉,買幾掛鞭炮,在迎春的節(jié)日,有個好兆頭,給孩子們解饞。

我的記憶中的春節(jié)是和外婆一直的過到八歲,懂事起,每到寒假校園就更冷清了。唯一的一個校工也回了老家,偌大的一個校園,只有我和外婆守著。

外婆總是在三十的那天便在學(xué)校和我們住的小院子門上貼上親手寫的春聯(lián)。字體我是想不起來了,但從我保存的外婆唯一的一份親筆手稿里,依稀記得她纖弱的字體里帶著的奔放,那是她祭奠唯一的侄兒留下的七律長詩,至今和那塊玉保存在我的家中,當(dāng)然,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年三十,外婆給我穿了件自己縫的新棉襖,鞭炮響起的時候,我捂著耳朵看那一朵朵閃耀的火花,忘了孤獨,忘記了父母。撿完沒炸的鞭炮,蹦蹦跳跳的拉著外婆的手走進屋里,桌子邊一盆木炭火暖暖的,吃飯的時候,外婆夾起一塊茄子說;“嘗嘗這是什么”?吃到嘴里,那種味道到現(xiàn)在也難以忘記,一直到我十二歲和母親回山東老家的時候,又一次品嘗到那個熟悉的味道;土豆片和茄子剖開,里面夾上肉糊,然后用花生油炸??上У氖牵瑥哪且院?,就再也沒有吃過那樣好吃的菜了。

那是記憶中最清晰的年夜飯,肉圓,羊肉燉酸菜,茄子夾肉,還有一下小碗豬肉燉粉條。外婆喝著酒,看著柜子上父母寄來的照片說;“你爸媽和哥哥也在過年呢,他們問你了,說大點啊就可以帶你去北京一起過年了,也可能明年一起回來喝我們過”。說完,眼中似乎潮濕起來,我懵懂的看著外婆,嘴里嚼著噴香的飯菜,那時候,是不知道思念父母的感覺的。

知道幾年后,我終究沒有和父母一起過上一個春節(jié)。那幾年中,直到我上了小學(xué),過年的滋味都是在寂寞和冷清中度過。

幾十年過去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外婆的忌日是在元月,當(dāng)思念的悲傷洶洶而來的時候,所有的春節(jié)的快樂離我都那么遙遠,這個春節(jié)前,我偷偷的在家做好她喜歡吃的一些菜肴,沒有驚動父母,在寒風(fēng)凜冽的曠野上,陪她提前的度過20xx年的春節(jié)。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三

你總說畢業(yè)遙遙無期,轉(zhuǎn)眼我們就各奔東西。

——題記。

一年,還有一年。還有一年,我們就考上不同的中學(xué),遇到不同的人,經(jīng)歷不同的事。

但請別忘了,曾經(jīng)還有我們。

或許,已經(jīng)不會想到以前打打鬧鬧的,男生各種損女生,女生也各種恨男生。

但請別忘了,曾經(jīng)的是我們。

當(dāng)我們一年級踏進教室,二年級度過懵懂的時光,三年級男生和女生水火不容,四年級男生稱兄弟女生成閨蜜,五年級開始嚴重深度加強學(xué)習(xí)。還剩一個六年級。

這些是屬于我們的曾經(jīng)。

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過去的過去,現(xiàn)在的現(xiàn)在,未來的未來。我們都在變。

一直在變。

時間不會因為誰而停止流逝,我們也不會因為回憶而停下腳步。

記憶在淡忘,我們會分別。

淚劃過我們的曾經(jīng)。

像一本日記。

像一聲問候。

像一張試卷。

像一篇課文。

回不去了。

只能哭,釋放心中的無奈、難過。

如果一個人,在畢業(yè)時不哭,要不就是忍住,要不就是那些曾經(jīng)不值得讓自己留戀。

什么時候我們再最后一次放學(xué),最后一次聽老師講課,最后一次說“再見”。

可能以后我們會偶爾聚聚,但也不是以前了。

一年。很快了。

親愛的同學(xué)們。

我們怎么說出最后的再見。

——致時光·致曾經(jīng)·致童年。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四

嫵媚兒。

年!

喜悅!祥和!幸福!團圓!

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已有四千年的歷史。每逢過年,大紅的燈籠高高掛,喜慶的春聯(lián)戶戶貼。人們滿面春風(fēng),做事小心翼翼,說話和顏悅色。

年,彌漫著春的氣息!

翻閱童年的記憶,很小的時候,我總會掰著手指頭數(shù)啥時候過年,心中對“年”的渴望急切得難以形容。

年,是急切的等待!

過年了!“咚!叭!”爆竹聲把我從美夢中喚醒。睜開惺忪的睡眼,準會看到母親親手為我做的.新衣服和枕邊放著的嶄新壓歲錢,我頓時露出幸福的笑顏。

年,是幸福的味道!

起床了!全家人在母親的領(lǐng)導(dǎo)下,分工明確,各負其責(zé),井然有序。父親負責(zé)為各位神靈和列祖列宗點燃小紅燭,拱揖上香。孩子們端著各種面制供品:銀子罐,麥稈垛子,渾身眼,棗山,梭子,罐罐,餛飩飯等,負責(zé)依次供上。接著,父親帶領(lǐng)家人給他們送“盤纏”,燒紙馬,焚紙錢,虔誠地磕頭跪拜。母親則口中念念有詞,乞求神靈及列祖列宗保佑全家,一年之內(nèi)身體安康,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財源廣進;孩子們聰明伶俐,積極上進。

年,是虔誠的祭拜!

放炮了!大人先點燃一堆柏枝火,然后鳴放鞭炮、雙響、八響等。噼噼啪啪,響聲震天。大家圍著火堆烤烤手,再依次從火上跳過,寓意辟邪除災(zāi),迎祥納福。

年,是人們的美好心愿!

小孩兒頸上佩戴銅錢、烤熟的帶著淡淡的香味的面制蓮花和餛飩,神氣活現(xiàn),笑容燦爛。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比試誰吃的飯中有硬幣,預(yù)示著誰在新的一年有福氣。碗中的餛飩飯“破了”說“掙了”,“完了”說“滿了”。大家談笑風(fēng)生,熱鬧非凡。內(nèi)心的醇美、甘甜和喜悅?cè)缜迦銡g快流淌。

年,是熱氣騰騰,合家歡樂的團圓飯!

大人們穿著潔凈的衣服,走街串巷,走親訪友,聲聲道年好,句句祝幸福,春風(fēng)滿面,其樂融融。

年,是祥和、祝福的味道!

孩子們呼朋引伴,無拘無束地玩樂,走到誰家就吃到誰家,盡情地瘋,盡情地野。

年,是孩子們狂歡的味道!

人到中年,活到了一定的厚度,事務(wù)繁雜,忙工作,忙生活,已不再渴望過年,但“年”的腳步匆匆,如約而至。你走著走著卻不經(jīng)意間撞開了“年”的大門。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边@是我們?nèi)A夏民族的風(fēng)俗習(xí)慣。不論你是否混出了模樣,不論你是忙碌還是清閑,老人、孩子盼你回家過年。不論你內(nèi)心幸福還是強裝笑顏,都必須笑容滿面。

年,是五味雜陳!什么味道,只有自己明白。

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子女的外出,父母內(nèi)心孤獨,面容憔悴,要過年了,眼巴巴地盼著兒孫們早日歸來。哪怕只看一眼,哪怕只吃一頓團圓飯。

年,是老人對晚輩苦苦的思念和無言的期盼!

匆忙回到父母身邊,看他們滿頭白發(fā),步履蹣跚,健康每況愈下,苦澀、酸楚的滋味,怎能不溢滿心田?又感謝“年”的到來而能與父母重新團圓,瞬間化為無限的喜悅!放下一年的疲憊,與父母相陪,濃濃的年味幸福的滋味!

年,是為人子女對父母深深的愧疚和團圓時的幸福喜悅!

年,是什么?年,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回味其中,苦辣酸甜,自己細心品味。

20xx年1月11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五

如今過年,可以一邊看春晚一邊吃年夜飯,或者就邀上朋友去健身,也或者就是全家去旅游。可在以前,人們過年為的是改善生活。年還沒到,人們就開始忙著采購年貨,準備把好吃的、好穿的都集中到春節(jié)這幾天。那時候過年,確實不同于平常的日子,因此年味也濃。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人們不再為吃穿發(fā)愁,平時的生活就像過年,春節(jié)期間的衣食住行與平時沒有多大區(qū)別,因此感覺到春節(jié)的年味淡了。春節(jié)期間人們除了沿襲過去的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餃子之外,一些習(xí)俗已經(jīng)開始漸漸改變,即使是向長輩拜年,向朋友問候,許多人也是通過電話、短信等傳達,年味好像真的淡了。也有市民表示,所謂的年味淡了,正是人們在物質(zhì)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由于缺少精神上的歡愉,讓自己感覺無所事事的結(jié)果。

雖然過了小年臘月二十三,快到了過年的時候,但還感覺不到一點的年味,可能是生活提高了、現(xiàn)代了,不需要像過去那樣忙年了,其實過年就是一個邊忙邊過的過程,過程簡單了,年味也就變淡了。我生長在農(nóng)村,五十年代末參軍離開家鄉(xiāng),幾十年過去了,想起那時過年的情景,心中總有一番別樣的懷念。

在五十年代,一進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忙過年。母親們要提前給孩子們做過年穿的新衣服,孩子多的,做幾件衣服鞋子也是很費力耗時的針線活,母親們常常熬夜趕活。那時候經(jīng)濟條件不夠好,除了一些年齡大點的女孩子買塊花布做衣服外,大多數(shù)都是自己織、自己做的粗布衣。條件好點的可能做一身,條件差點的可能做一件,再不行就作雙新鞋,總之,過年是個喜慶事,得有點新氣象;現(xiàn)在看起來那時穿戴很土氣,其實那時沒有這種感覺,因為農(nóng)民祖祖輩輩都是這么過來的。

再就是離年還有十天半個月,就開始磨白面,因為那時候不但沒有打面機,石磨也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記得我們那個村三十多戶人家,只有兩盤石磨。我們家有一盤,逢到過年,半個月石磨不會閑的,有時夜里也在磨面。有牲口的用牲口拉磨,沒牲口的就人推磨。一家就得磨面半天到一天的.時間。臘八前白面是一定要磨完的,因為過了臘八就開始蒸饅頭了。

從臘月二十起,集市上開始賣年貨了,特別是賣鞭炮的站在大車上,一邊放一邊吆喝:“不響不要錢,放了不賤賣”,誰家的鞭炮響的厲害,誰就賣的多,從開集到散集噼里啪啦響個不停,一家比著一家的放,七八里外聽著就給刮風(fēng)似的,很有過年的氣氛。那時的鞭炮不像現(xiàn)在的那么小,一般和手指那么粗,單個放起來也是很響的,一般二十到三十頭為一盤。男孩子們趕年集主要逛鞭炮攤,聽聽哪家的鞭炮響,買幾掛自己玩的鞭炮。買年貨是大人的事。

過年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除了吃的好,還可以穿新衣服,更重要的是可以痛快地玩幾天。那時學(xué)生是沒有什么寒假作業(yè),更沒有什么補習(xí)班,衣兜里裝上幾個鞭炮,找?guī)讉€小伙伴一起比誰的鞭炮響;或者用釘子把一個鞭炮的屁股捅個眼,把另一只鞭炮的捻子塞進去,再用紙把兩個鞭炮卷緊,再用秫秸夾著放,就成了“二踢腳”,每成功一次,高興的也是手舞足蹈;當(dāng)然集市上有賣二踢腳的,只是覺著太貴不舍得,自己動手做,自娛自樂。

到了年三十,就要正式開始過年了,早晨起來先把院子掃的干干凈凈,把餃子餡調(diào)好、春聯(lián)貼好,然后男人們到祖塋地,在每個祖墳前念叨著燒元寶,請祖宗回家過年,再放幾個鞭炮,回到家里把家堂請出來掛在堂屋正中,擺上貢品燒上香。吃完午飯就開始包餃子,太陽還沒落山鞭炮就噼里啪啦地響起來,開始吃晚飯了。晚飯后,鍋里要放上饅頭與花糕,除夕不能空鍋,意味著來年不愁吃喝、生活幸福。然后在堂屋當(dāng)門墻上貼上老天爺,父親還要貼上“孔圣人的牌位”,內(nèi)間里貼上趙公元帥、屋外墻貼上玉皇大帝、廚房里灶頭旁則貼上老灶爺,然后在各神位及家堂前點上蠟燭和香,再燒一對元寶。大門和堂屋門前地上要橫放著一根木棍,名曰“擋門棍”,一是把孤魂野鬼擋在門外,二是擋住財寶不外流。家堂一般是供在本族長支、或者本支輩分最長的家中,家中沒有家堂的,男人吃完飯后提著裝有元寶、香、酒壺、酒盅的籃子,到供有家堂的家中先行祭拜一下。那時農(nóng)村沒有電,更沒有電視,只能聽聽有線廣播里的節(jié)目,孩子們到街上玩一會、放幾個鞭炮,就回家睡覺了。十六七歲的男孩子也有幾個人在一塊喝酒的,但不多,幾乎沒有不睡覺過“囫圇年”的,主要是天太冷、夜太長。

大年初一當(dāng)然是過年的重頭戲,有一種說法叫“過年起得早、來年過得好”,特別是剛結(jié)婚的、家有高輩分老人的、有半大小伙子的家庭起的比較早,一般三四點鐘,反正鞭炮響個不停也睡不著了。年五更還有些禁忌,一是不出太陽不能倒洗臉水,防止把“財”倒出去,所以一家人只能用一盆水洗臉了;二是吃不完飯不能開大門,可能是覺著人家來拜年了,還吃著飯不大好看吧,這也是家里有家堂、高輩分老人不能起晚的原因。吃完飯,給各神位點上香、燒完元寶,全家給家堂祖先磕頭,然后晚輩給長輩磕頭,再開大門接待街坊鄰里拜年。如果家中沒供家堂、沒有高輩老人,就得出去拜年了。先去供有自家祖先的家中,再去供有本族近支祖先的家中,再去其他高輩老人家中。拜完年天就差不多明了。天明之后男人們一般不再拜年,該婦女們領(lǐng)著小孩子拜年了,嘁嘁喳喳滿街是人,碰巧遇見個高輩分年長的,一說拜年一跪一大片,也算是過年一景吧。磕頭拜年的方式在中國延續(xù)了幾千年,從正面理解也有其積極的一面,比如街坊鄰居因瑣事不和、按風(fēng)俗又該著拜年的,借拜年的機會矛盾就化解了,有利于和睦相處。到了八九點鐘,拜年活動基本結(jié)束,娛樂活動開始。那時娛樂主要是小孩放鞭炮玩,大人當(dāng)骨牌,會打撲克。

從初二開始走親戚,先走重要的、再走次要的,先走新親戚、再走老親戚;親戚多的早晨走一家、中午走一家;走親戚的禮物一般是自家蒸的饅頭、菜饃、花糕,再加上兩封馃子(點心),如果是新親戚禮物當(dāng)然要重一些,一般到初六走親戚拜年就結(jié)束了。

初七送火神爺,這是男人們的活動,很是熱鬧。就是到各家收集磨禿了的刷鍋用的炊帚疙瘩、破篦子,然后綁在木棍上作為火把,到了晚上幾個男人舉著幾個火把向村南的蘆葦塘走去,還一邊放著鞭炮,等到了蘆葦塘邊,就把火把扔進蘆葦塘里,意思是把火神送到水里去,就不發(fā)生火災(zāi)了。

一晃到了正月十五,孩子們看中的有兩件,一是再次改善一下生活,一是晚上看焰火。那時候我們那里大多數(shù)的人并不知道正月十五叫元宵節(jié),沒見過、更沒吃過元宵,按著自己的習(xí)慣過;早晨還是吃餃子;中午再吃一頓白饃、白菜燉豬肉,就等著晚上的焰火了。晚飯后天一黑,孩子們手里拿著蠟燭上街了,大街上燭光點點很有點萬家燈火的味道;當(dāng)然玩的不只是蠟燭,還有能斷續(xù)滴出火花的“滴滴雞”、放著滿地竄的“出溜子”、帶著小尾巴能上天的“小起火”;還有的用從殺豬的那里弄來的豬蹄甲,里面放上生豬油,再按個捻子,點著后當(dāng)蠟燭玩。當(dāng)街上站滿了人時,就開始放“起火子”,有時還放幾炮鐵銃,晚上十里之外都能聽見;現(xiàn)在常見的禮花彈那時沒見過,那時民間有“花籃”,就是把木炭、砸碎的犁鏵(生鐵的)裝進一個鐵絲擰的籠子里,用木桿子和繩索與鐵籠子連起來,點著木炭后兩個人晃著木桿使鐵籠子轉(zhuǎn)起來,迎風(fēng)一吹炭火把碎犁鏵熔化,鐵汁被甩在墻上濺出許多明亮的火花,好像梨花帶雨甚是壯觀。

過了元宵節(jié),好像年已經(jīng)過完了,其實正月十六還有故事。一是在太陽出來之前到村外跑一次步,名曰“跑百令”,寓意新的一年身體健康、不生疾病;二是結(jié)婚不滿三年的媳婦回婆家,說是“十五不看婆家燈,看燈死公公;十六不看娘家火,看火死婆婆”,當(dāng)然,如果公婆都不在了,也就不那么計較了,總之都是妨礙婆家。

二月二,龍?zhí)ь^,萬物復(fù)蘇,春天真的到了,也算是一個與春節(jié)有點關(guān)聯(lián)的節(jié)日。二月初一那天,把泡好的黃豆晾半干,然后把篩好的沙土放在鍋里炒,沙土熱了后,再把黃豆倒進去炒,炒好后把沙土篩掉、用簸箕簸干凈,再拌上些鹽或糖,晾涼后就可吃了,又酥又有點咸(甜)味,名曰“蝎子爪”,吃了可一年不近毒蟲,人們出門兜里都裝著“蝎子爪”,碰到人都互相嘗嘗,比比誰家的“蝎子爪”好吃;二是在院子里“撒圍倉”,就是用草木灰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的圓圈,期盼新的一年倉滿囤滿、糧食豐收,再畫出爬倉的梯子、撒上芝麻秸稈,寓意生活節(jié)節(jié)升高;二日早晨要吃年糕,還是期盼年年升高的意思,就是用黍子面摻上熟地瓜、做成小餅放在油鍋里煎,吃起來又香又甜又黏;有順口溜說:“二月二,鬧吵吵,家家戶戶煎年糕,新媳婦拿著小鍋鏟,老婆婆弓著老腰把鍋燒”;早晨除了吃年糕,還要喝面棋兒,寓意“起”、發(fā)家的意思,不能喝面條,一說面條是龍須,二說喝面條易遇到蛇;到了晚上屋里不能點燈,說是老鼠今晚娶媳婦,點著燈就娶不成了,不能壞了老鼠的好事。

過完了二月二,年貨也吃完了,年真的跑遠了,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孩子們帶著遺憾、更帶著遙遠的期盼,期盼著下一個新年快點到來。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六

當(dāng)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時,我們更多的將會是些許無奈!

從朋友瞬為知己,從知己瞬為知心,

砰然心動的感覺,如我,如你!

我們好像本就是一體的分離,懂我,懂你!

同樣的思維方式,同樣的言語表達,

這是人生最難得的默契,然而,讓我們幸運的遇見了,

于是,那個雨后的夜晚,有了唯美而純凈的開始。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七

幾十年以后,當(dāng)我再次來到我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不禁熱淚盈眶。在那里留下了我的身影,我的童年,和兒時懵懂無知的稚嫩。

大概是兩三歲左右,我被帶到姥姥家,由姥姥照看我。我是怎樣被帶去的,已無法記起,但留在那里的一些生活片段,至今難以忘懷。

姥姥所處的村莊,在河的對岸,站在大門外的杏樹底下,就能望見。尤其到了中午或傍晚,在樹木環(huán)繞,有裊裊炊煙升起的地方,那就是姥姥莊上的人家。不過姥姥的家,在山的另一面??v使再極力瞭望,也是一種期盼,一種心情,一種無法割舍的情懷,那道山梁阻隔住了許多思念,和我一直望不到邊的眷戀。

姥姥在我的記憶里,花白的頭發(fā),一臉慈祥,一直笑瞇瞇的樣子,給人一種非常溫馨的感覺,滿臉的皺紋掩飾不住她的滄桑,滿嘴只剩一顆牙齒,很難想象她吃飯的模樣。姥姥始終穿著一件淺藍色洗的有點發(fā)白的大襟棉襖,纏著小腳,每走一步,都得拄著跟她一般高的一根木棍。因為長期使用,已經(jīng)磨蹭地溜光溜光的,這便默默地變成了老人家的一條形影不離的腿。姥姥一個人住,在一個自然形成的山崖下面,挖有一只簡易的窯洞里。窯洞上面的半壁上,還長了許多野生的枸杞樹,由于天長日久的緣故,盤根錯節(jié),每年都郁郁蔥蔥,蔥蘢中有一種擔(dān)心。因為斷崖上有時會有鳥窩,尤其夏季,有蛇出沒掏鳥蛋,有時在枝條上吞食麻雀,一不留神掉下來,肯定是一場不小的驚嚇。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我們那里基本上都是無毒蛇,大家已經(jīng)見怪不怪了。平時也不怎么害怕,尤其小孩還覺得好玩。我見過有人用手抓過蛇,我曾怯怯地用手摸過,每想到碰到它那種冰涼的感覺,就會毛骨悚然。我一直對蛇敬而遠之,所以夏季都不敢在院子里面坐。枸杞樹上,時常有麻雀光顧,嘰嘰喳喳不停地歡叫。還有喜鵲,有時也湊湊熱鬧,在這里叫叫,又飛到那里叫叫。見得最多的,就是野鴿,常常成群結(jié)隊飛行表演,累了,休息會兒,也會“咕咕”地交流。布谷鳥在農(nóng)歷五月最多,俗稱“報谷”,就是報節(jié)氣,麥子黃了。記得在窯洞的內(nèi)壁上,曾經(jīng)有一個燕子窩,每年春天,燕子都會準時來到。我爬在炕上,仰起頭,看著它飛進飛出時矯健的模樣。不大一點的院子,也沒有圍墻。緊接著院子的就是一個自然形成的屲坡,一看到那種陡峭的坡度,總擔(dān)心從上面滾下去了,自己爬不上來,所以一直不敢往邊沿上走去。如果有雜草生長上來,多多少少會遮擋我的視線,偽裝我的恐懼。院子與一條飲牲口路相連,所以方便許多。在院子入口處,有一個圓柱形的,猶如削去頂部的小山包,除了與院子連接處有一個狹長的小道外,其他地方都是直立的絕壁,是一個比院子大的場所,也是堆放柴草的地方。而那里,就變成了我的瞭望臺,站在那里,可以清楚的看到牲口在小溪邊喝水的樣子,可以一覽無余地看到對面山上兔子蹦蹦跳跳的身影,野雞在草叢中竄動的速度,還有一群綿羊從早走到晚的路徑。望見溝的盡頭杏樹畖里隱約可見的三顆大杏樹,和溝底每天出出進進忙碌的人們,這就是我全部的視野。我不知道對面山頂是什么樣子,不知道杏樹畖到底有多少棵杏樹,也不知道大人們一天都在忙些什么,其實刮風(fēng)下雨與我沒有一點兒關(guān)系。我的生活寧靜如水,平靜的心情在平淡中恣意泛濫。

記得是一個冬天,還沒下雪,在向陽的山坡坡里,太陽曬的人渾身暖烘烘的,有一種蠢蠢欲睡的`感覺,懶洋洋的。我獨自在一個坡跟底下,漫不經(jīng)心地玩刨土土的游戲,不料竟然刨出了一個小拇指大小的胡蘿卜。那蘿卜紅紅的顏色,特別誘人,經(jīng)過霜凍后,吃起來既脆又甜。這種意外的收獲,讓我倍感驚喜,那里就是我的聚寶盆。沒事的時候,我就在那里挖寶,有時有收獲,有時沒有。如果找到一個大個的,便手舞足蹈地拿到姥姥面前炫耀一番,姥姥總是慈祥地看著我,笑瞇瞇地撫摸著我的頭頂,夸贊我,說我有本事,我高興地不得了。冬季天氣干燥,吃過午飯,我扛著笤帚在前面雄赳赳氣昂昂地帶路,姥姥拄著木棍,提一只籃子,緊跟在后面,領(lǐng)著我去溝底,在枯黃的草地上,用笤帚掃一些柴草回來煨炕。小孩子淘氣,有時走得緊,姥姥趕不上,就上氣不接下氣地嚷嚷道:娃娃,走慢些,我老了攆不上麼。因為是下坡,小孩子調(diào)皮,有時一頓緊跑,一陣風(fēng)似的刮到坡底,回過頭再看,姥姥還在半山腰里,嘴里不停地念叨著,慢點跑,別跌倒了,別跑滾溝里了著。我只是咧嘴一笑,順便答應(yīng)道,好——著——呢——,我故意把聲音提高,把音調(diào)拉長,想聽對面山上的回聲。姥姥說,娃娃子還是腿快,一會兒就下去了;我老了,走不動了,不像你們跑得快。坐下歇會兒,還是嫌姥姥走的太慢,便沿著坡往上跑,一會兒功夫就上氣不接下氣了。姥姥站在原地,說道,又上來干啥,費勁的,我歇會慢慢就走下來了。我還是堅持迎上去,把籃子背在身后,和姥姥一點一點往下走。因為是盤旋路,看上去不遠,七扭八拐,卻挺費時間的。到了溝底,找一個平坦的地方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后,因為姥姥一直是走走停停,走走就得歇歇。那時太小,不明白老人的身體狀態(tài),只知道自己瘋野。我自己先偵查了一下地形,找一個草多的地方,安營扎寨,然后便忙不及待地開始瘋狂的干活。這時,姥姥還沒有走過來,就嘴里念叨著:唉,娃呀,等我來了干。我就想搶先干一點,結(jié)果,用笤帚根本掃不動,我一臉哭笑。姥姥顫巍巍地走過來,跪在地上,用手里的木棒,輕輕地把草敲斷。我一看,便對姥姥說,這活我能干。姥姥沒阻攔,我接過木棒,小雞啄米一樣,很快就敲碎一片。姥姥心疼地趕緊說,娃,趕緊歇會兒,夠了,再多掃不了。我也確實累了,于是蹲在一邊,看著姥姥。老人家掃一點,往前挪一點,再掃一點,掃掃停停,堆成碗口那么大的小堆。我便用手一點一點的裝進籃子里,把土疙瘩,石子等挑出來,卯足了勁,向?qū)γ嫔饺尤?,看看是否能飛過溝渠。姥姥便笑著說道,這娃匪事的。裝少半籃子,就不裝了,姥姥說路遠,提不動,我們在地上坐坐,就走走停停的往回趕,回家的路太吃力,歇的時間更多。

每天都吃飯,我不知道面粉從那里來,我只知道,每天,姥姥都要到對面山溝里去提水。一個一尺多高的紫紅色瓦罐,有三個提耳,穿上麻繩,打個結(jié),就拎著走了,但我一次都沒去過,姥姥說,對面山有個老猴子,專門背小孩,不背大人,一看到小孩,就背走了。因為我害怕被老猴子背去了找不到家,就不敢出門,躺在床上,用被子把頭包住,這樣老猴子就找不到。

可能過了不久,我就真的回去了,回去后看到家里人都吃紅芋干的拮據(jù)的生活,才知道自己過的那才是天堂生活。從那時開始我就一直懷念那段人生中難忘的歲月,并一直在記憶中珍藏。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八

突遇小恙,在長春多呆一些時日,今天出院,看望我的原部下用車送回吉林市。文中的照片是病榻期間,在長春街頭和超市拍的,那貼梗海棠、梅花、迎春花是在新春花展的溫室拍的,新春花展還沒開始,這是偷拍的幾張,發(fā)給朋友們欣賞,并提前祝朋友們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每到過年都會想起小時候。小時候的年清晰地印在記憶里,過年就像一幅年畫,瑰麗的色彩,每每回憶起來,都充滿了喜悅。小時候?qū)δ甑钠笈?,不僅僅是那一年才能得到的一件新衣裳,更重要的是,過年的時候,有很多好吃的,而且一切可以隨意了。

過年是母親最忙活的日子,進了臘月門,農(nóng)村親戚送來黏面子,母親就開始蒸粘豆包,豆包的餡是紅小豆餡兒加上糖精,圓圓的豆包一鍋又一鍋的蒸著。在小時候的記憶里,母親是不知疲倦的,就像永不停歇的機器,一直在轉(zhuǎn)動著。蒸出來的豆包,放在蓋簾上晾涼,再放進倉房里大缸里,凍得硬邦邦的。東北的天氣很冷,冬天的大自然是天然的.大冰箱。

過年的時候,每天都是算計好的,一點都不忙亂。除了蒸豆包,還要攤煎餅。我家是“此地人”,關(guān)里人把我們叫“臭糜子”,過去臭糜子很少吃煎餅,主要是不會攤煎餅。礦區(qū)是個民族大熔爐,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帶來各地的美食,所以山東大煎餅也成了我們此地人的美食之一了。

攤煎餅,最重要的程序就是推磨。從小就不愛推磨,但又不能拒絕推磨,推磨是最常見的家務(wù)活。無論大小,只要能夠著磨桿,就得跟著推磨,一圈一圈又一圈,無聊的走著,用力地推著。后來礦區(qū)五七廠有了電磨,磨一斤水磨一分錢,到了年根家家都去磨水面,不管天氣多冷都要去排隊。那個年代買什么要排隊,買豬肉排隊,買豆腐排隊,買糧還要排隊。

我家農(nóng)村親戚多,有四個大爺,一個姑姑,一個舅舅,兩個姨,為了顯擺自己家過得好,母親每到冬天都會把老爹下井的帶回面包積攢起來,過年的時候帶回老家,送給親戚,引來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無比羨慕,礦工吃的面包很大,每個四兩,非常好吃,特別是那酵母的味,聞著都香,農(nóng)村根本買不到這種大面包。

過年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新衣服,年齡小,做衣服都是母親親自縫制,樣式也是母親決定,自己沒有選擇權(quán)的。1965年我家買了一臺華南牌縫紉機,從有了縫紉機開始,做衣服的活就由大姐承擔(dān)了,母親不識字,家里的賬目都是大姐管,那時很羨慕大姐,自己可以說的算,甚至對我們弟弟妹妹還可以指手畫腳。

過年最高興的事情還有父親為我們做谷花糖,小時候很少能吃到一塊糖,唯一是父親過年為我們熬糖稀,熬到一定程度,再粘上谷花,就成了谷花糖。這種谷花糖的谷花,是一種叫西田谷的種子炒制而成,白白的谷花像雪花那樣白,咬一口又甜又香,糖是用甜疙瘩熬制的,甜疙瘩的纓子,秋天割下來曬干,冬天的時候?qū)⒏商鸩死t子泡開,用開水榨開,那甜菜纓子的梗和葉非常好吃,還有甜滋味。

熬糖稀也是很復(fù)雜的活,將凍甜菜疙瘩拿到屋里緩過來,洗凈再切成絲,放到大鍋里熬,據(jù)說凍甜疙瘩出糖率比鮮的高,所以熬糖稀的時候基本都是冬季,甜菜絲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熬制,漸漸成為糊狀,顏色為醬色,我們叫糖稀,熬好的糖稀,放在壇子里封存起來,等到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苞米面窩頭蘸糖稀也真的很不錯。

母親雖不識字,但很會持家,日子雖然過得緊吧,然而每年過年都把自己的孩子打發(fā)的歡歡喜喜的。小時候的盼年,真是“望穿秋水”的感覺。一進臘月門,每天早晨躺在被窩里,就開始問母親:還有幾天過年?有時我們一天要問好幾次,生怕母親記錯了似的,我最期盼的就是那一串串鞭炮,放鞭炮是男孩子的專利,每到過年就等著父親給我買幾包鞭炮,如果父親早買了,放在箱子里。我就會偷偷地拿出來看了一遍又一遍,有時還要數(shù)一數(shù)看看夠不夠一百個響。可惜外面包著一層紙,只能摸著數(shù)。

年,就在我們小孩子的手指尖一天天的靠近。年三十那一天,貼對聯(lián),蒸饅頭。因為那時白面很少,過年按人口定量分配。母親就做些饅頭,剩下的面用來包餃子。肉是定量的。那時為了能吃上雞蛋,每年都養(yǎng)幾只母雞,同時也養(yǎng)1、2只公雞,等著過年吃。這一天爹負責(zé)殺雞,母親的小雞燉蘑菇是拿手菜,特別是母親燉的魚更是一絕,總之,母親的做的農(nóng)家飯菜永遠都是最香的。

每年過年年夜飯是最隆重的,一家人圍著面板,包餃子。那時沒有電視,就聽母親講故事給我們聽,一個個重復(fù)老調(diào)的故事,不知聽了多少遍,但仍然是百聽不厭。年夜的餃子一般都是爹來下,那年月煤礦都不放假,特別是一線采煤工更是要堅持生產(chǎn),只是年夜的時候,上下班的時間相對提前點。

半夜時分,父親下班了。母親燒開水,父親開始下餃子。然后放鞭炮,家里的女孩子就躲在屋里,透過玻璃看煙花。最喜歡看“二踢腳”,先在地上噴花,然后飛上天空炸響。父親不舍得買多,只買幾個,所以格外珍惜,放的很小心,生怕是“啞巴的”。鞭炮的聲音越響,人就越高興。放完鞭炮,年夜飯也就開始了,我從小就饞,出鍋的餃子,早就偷吃了好幾個了。

我們一家人吃著餃子,這可是一年到頭很少吃到的美味。我們心里都有一份渴望,希望自己能吃到帶錢的或者帶糖的餃子,這預(yù)示著新的一年有好運氣。誰要是吃到了,就很炫耀的往桌子上一扔,不說話,那五分或者二分的硬幣撞擊桌子發(fā)出的響聲,如同吃到它的人輕輕地偷笑聲。孩子吃到糖的,母親就會說,好啊,新年甜蜜蜜,不挨打。小孩子就會笑臉如花開。

拜年很有趣,每到一家,先看看放鞭炮的地方有沒有未燃的鞭炮,如果有,就歡喜的了不得,趕緊收進囊中,然后再去問好,得到一點糖果和瓜子。前兩天媳婦和小時候的玩伴聊微信,說起過年的時候,到鄰居魏大爺家拜年,磕一個頭給半個花生仁,磕二、三十個頭才能掙到一小把花生仁。我小時候拜年的人家不多,也就是兩棟房,50多年過去了,16家大人的名字一直不忘。

一個早晨拜完年后,回到家里,小孩子們就開始炫耀自己的收獲,那種快樂,真是溢滿心房。拜完年,孩子們湊在一起,先評論對方的新衣服,然后商量著玩。要么打爬犁,要么打撲克,抓娘娘,要么湊在一起閑聊。大人們也湊在一起聊著家常。小時候過年真高興,那份快樂會一直延長到初七,初七送年后,日子又恢復(fù)到原來的樣子了。

過年了,過年了,年就像一個驛站,這個驛站里有滿滿的歡喜,滿滿的盛裝。過了年,就預(yù)示新年的開始。慢慢地,我的年走了,我們慢慢的長大,不在我的渴望中了,我覺得過年很無聊,飯菜平日里常吃,衣服想買就買,隨著季節(jié)更換。年,在我的心里不再凝聚成一件新衣服,不再是那白白的饅頭和豐盛的菜肴了。我的孩子呢,更沒有了我童年的那種對年的渴望和期盼了。一年又一年,“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p>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九

眼看正月就剩幾天,這年就要真的過去了。時光都去哪了,一樣的年,不一樣的年味。那記憶中魂牽夢繞的年味,讓我回味無窮。

一進臘月,年就來了。到了臘八那天,家家戶戶用紅豆、黃豆、花生、紅棗等食材,熬一鍋美味的臘八粥。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不用配備其他菜,一盤拌好的咸菜,就讓人喝上兩大碗。據(jù)說喝了臘八粥,冬天就不會凍掉下巴了。

臘月二十三粘餑餑沾。按我們當(dāng)?shù)仫L(fēng)俗,這天既要吃糖瓜,還要掃住房,傳說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他會去玉皇大帝那里稟告,每家每戶的伙食和生活。為了“討好”灶王爺,家家戶戶都做些好吃的,把屋子打掃得和新房一樣干凈。掃房前,買一把嶄新的笤帚備用,選個雙日子,想來那天必定是這一冬最好的天氣,日頭紅彤彤的,天空藍藍的。全家人早早地起來了。雖然成年人是掃房的主力,但當(dāng)時幼小的我,是很愿意參與其中的。不為別的,只因為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本以為已經(jīng)丟失,能勾起我快樂回憶的好玩意兒。家里的大件小件,都被搬到了院子里,我們姐弟三個像發(fā)現(xiàn)寶藏一樣興奮,東翻翻,西看看,如果有中意的,定會生發(fā)一番大呼小叫、驚動天地的爭執(zhí)。狗兒貓們面面相覷禁了聲。掃房之后,窗明幾凈,屋里煥然一新。衣服、被褥都是暖暖的陽光的味道,聞起來倍感親切。這時,媽媽拿出鄰居嬸子給的窗花、吊錢,開始貼窗花。我們怕把精致的窗花弄壞了,乖乖地站在一旁。不一會兒,窗戶上的喜鵲報春、門上的肥豬拱門,屋里掛著的招財進寶,瞬間把家里裝扮得年味十足了。

最最讓我高興的,還是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縣城趕年集。那是多么讓人翹首而盼的事情??!集市上,人頭攢動,四六八莊的人都匯聚過來。琳瑯滿目的物品,讓人眼花繚亂。各種賣小吃和玩具的商販攤點前,小孩子們總是挪不動步子,跟大人撒嬌。媽媽給我買這個吧,爸爸那個我也想要……末了,還討賞了一支糖葫蘆才肯罷休。大人們那時候都比平時慷慨很多,心甘情愿地滿足我。那大街上掛著的燈籠,擺著的`對聯(lián)、福字,都裝進了我們的小竹筐。歸來,廂房魔幻般堆滿了雞鴨魚肉,干果茶糖。那是滿滿的幸福??!

臘月二十九之前,就要貼對聯(lián)和福字。媽媽用面粉熬一鍋漿糊,爸爸貼著對子,我和妹妹用小手使勁拍,生怕對聯(lián)貼不實。貼完這屋貼那屋,忙活的小手臟兮兮。顧不上洗手,就跑出去看看左鄰右舍,看哪家的對聯(lián)寫的好,誰家的福字貼的大。對門的二叔二嬸為了春聯(lián)的上下聯(lián),還要平平仄仄地理論一番,現(xiàn)在想想那也是甜蜜的斗嘴呢!

大年三十的凌晨,鞭炮聲聲脆脆,從村東頭到村西頭一直不停歇。朦朧中看到爸爸起床了,弟弟也穿好了衣服,哦,是男孩們和父輩一起去請祖宗。中午我們幫著媽媽張羅菜,飯熟了,端上桌的美味,惹得弟弟用手去抓。媽媽用手一檔,他立即縮了回來。魚頭對著爸爸,魚尾對著我,整整16個菜。爸爸說,今天大家都能喝上兩口,我們姐仨捂著嘴笑,喝上幾口葡萄酒就醉了。下午的時候,大人們可以湊在一起嘮嘮家常,我們小孩子可就在家呆不住了。東家跑,西家串,到了晚飯的時候,聽到媽媽傳來的一聲聲呼喚,回家嘍!我們?nèi)鲽喿铀频赝遗?。晚飯之后,媽媽合好了三鮮餡,全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晚上12點之前,餃子要下鍋,鞭炮聲響起,就知道誰家的餃子熟了。吃著餃子看著春晚,其樂融融。熬夜守歲新年的鐘聲一響,我們就長大了一歲,媽媽讓我們姐仨提著小紅燈籠,去院子里轉(zhuǎn)一圈,打燈籠,發(fā)財了,小馬駒家來了,那兒時的童謠是多么動聽??!

初一早上一睜眼,枕邊放著新衣服,姐弟三個迫不及待地爬起來,穿上新衣服,在鏡子前照了又照,喲,可比平日漂亮多了。吃罷早飯,就去給七大姑八大姨拜年了。一圈跑下來,口袋便滿滿了。雀躍回家,把收獲的“戰(zhàn)利品”上繳給家長,并匯報哪家給了多少紅包。父母也會格外開恩,批一部分“經(jīng)費”給我們自由開銷。村里的廣播響了,村民們,看秧歌來??!我們像箭一樣沖出家門,找一個便于觀看的好位置,不一會兒,人群就里三層外三層了。這時,四六八莊的小商販也來了,賣糖葫蘆的,賣棉花糖的,吹糖人的,把小村莊弄得分外熱鬧。哪個嘎小子偷摸地在你身后,放了一個小鞭,就跑了。于是,追鬧聲、鑼鼓聲、喝彩聲,聲聲如調(diào),譜出了喜氣洋洋的歡樂曲!

這些美好的記憶一直伴我成長,如果世上真有時光機,我想此時最想做的事,就是穿越時空再返兒時。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十

過去,人們在過年的時候,往往愛說一句話,“年年有魚”,吃魚包含年年有余之意,寓意生活富裕。在我的記憶里,只有過年的時候,媽媽常對我們說有喜歡吃的黃花魚,那算是滿福到家了。也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見到大的黃花魚。

我小時候是在海濱城市大連長大的。家家戶戶沒有不吃魚的習(xí)慣。但老百姓吃的常常是“破魚爛蝦”,那時一元錢可買到一大鋁盆雜魚,碎的魚洗凈放點油鹽醬醋燉一下,全家飽餐一頓。其余把好點的魚一點點挑出來,用鹽鹵一下,放在墻頭上曬干,等冬天沒有菜吃,孩子們早晨上學(xué)的時候拿出來,放在爐子上烤一烤,就著黃色的玉米面餅子吃完背著書包上學(xué)去了。

可是,人們都喜歡吃黃花魚,這是每一家人的愿望。那個年代,也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敢有這樣的奢望,也只有過年的時候,這樣的想法才有變成現(xiàn)實的可能。平日里是買不到的。也就是說,即使吃到大黃花魚,也是一年一次,這應(yīng)該非常重視和珍惜。人們過年大方,其它日子都節(jié)儉,老人常說,年好過,日子難過。平日里即使有黃花魚,也不一定舍得花錢買。進入臘月的時候,過年的氣氛漸漸濃烈起來,鄰居間問話,提及年貨的采辦,一定會相互來一句:“黃花魚買了嗎?”得到對方肯定回答后,都連連說:“這下可過個好年了!”人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買到黃花魚才是真正過好年。

大的黃花魚不是輕易能買到的,要早早的,去副食店排隊。那時候,肉、白糖、煙酒,都是憑票供應(yīng)的。按說應(yīng)該人人有份,可是去晚了,常常買不上。黃花魚都是裝在紙箱里冷凍的,一坨一坨的'。營業(yè)員拿著一坨魚,往地上一摔,黃花魚便松動了,冰碴散落在地上。柜臺前擠滿了人,盼望早早買上自己的那一份。人們都討好與營業(yè)員開放著花朵般的笑臉,能夠買上稱心如意的魚,回家過個快樂的年。

腳下的積雪,被踩得咯吱咯吱響,似乎也在發(fā)出歡快的笑聲。年前的幾天,總看見有人在自行車的后座,夾著報紙包裹的黃花魚,大黃花魚身子長,包裹了中間,兩頭卻露了出來,這個人是幸福的。也有細繩子拴著,手里提著走,走的小心,怕掉下來,隨著人的腳步,在身子的一側(cè),一上一下,晃晃悠悠的,看著也覺得喜慶。

人們喜歡吃黃花魚,是有原因的。主要是,我覺得做起來簡單,少放點油,用蔥花鮮姜爆鍋后,將魚放在鍋內(nèi),加鹽、醬油和水,然后小火燉上十幾分鐘,就可以了。魚肉顏色像白白的蒜瓣,用筷子一夾,吃一口軟軟香香的,中間一根大魚翅,魚肉上兩邊有小魚翅一眼就看出,老人小孩都能吃。奇怪的是,黃花魚腥味很重,可是盤子端上來,吃起來倒不覺得怎么樣,反而覺得味道很鮮美。吃黃花魚時,家家戶戶都要蒸上一鍋大米飯,就著吃一大碗,再加上點黃花魚湯,有滋有味,真過癮啊!現(xiàn)在想起來口水快要流出來了。這種習(xí)慣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每次吃黃花魚的時候,總想用魚湯來泡大米飯吃。一家做魚,香味四處飄散。在外邊瘋跑的孩子,沒有心思放鞭炮了,急急回家,看著桌子上,擺著淺淺的金黃色的黃花魚時,顧不得母親的呼喊,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在以后的一年里,回想起來,都真切地想起那黃花魚的香味。

我那時年輕,不能光吃黃花魚,還要出些力氣的。干什么呢?就是讓媽媽教我如何收拾黃花魚。我清楚記得:首先是把冰凍的魚用溫水融化后,開始用剪子把魚肚子剪開,把里面的腸子、心肝等,還有魚鰓一塊掏出來。開肚前要用手摸一摸魚肚子,如果硬的話,是雌魚有魚籽,先把魚籽輕輕拿出來,大的中指那么長,小的有小拇指長,米黃色的。這魚籽很香,但小孩子是不能吃的,大人說小孩子吃了不會“數(shù)數(shù)”。然后再用剪子把魚鱗一點一點刮凈,要慢慢小心地刮,不然會把魚肉弄碎。最后用清水把魚洗凈才算完成任務(wù)。黃花魚清洗完畢,原來僵硬的身子,變得柔軟了,似乎能動一樣,這怎么可能呢?我在努力想象著黃花魚活的神態(tài),它在地球上的大海里,像一把鋒利的寶劍,快速游動,閃耀著鋒芒,穿透了深不見底的海水,金黃的顏色多么醒目,多么傳神???如今,已經(jīng)是我們過年餐桌上的美食了,就讓我們的肚子作黃花魚的海洋吧!

的確,食物常常和記憶聯(lián)系,和感情緊密相連?,F(xiàn)在,多少年過去了,開革開放后,人民的生活在不斷提高,隨時隨地都可以買到冷凍或新鮮的黃花魚。什么樣的魚都有,各種味道也能習(xí)慣了。但我還是喜歡自己做黃花魚吃,合口味,這自然是一條原因。我品嘗了許多做法,有火燒的,醋溜的,麻辣的,還有清蒸的,都好吃。可是,我總是愛吃新鮮清燉的,我們兄弟姐妹每年都要在一塊歡聚一次,回憶童年的艱苦生活,懷念母親和我們在一起的日子,一條條整齊的魚碼放在盤子里。看著是多么熟悉、親切、家常??!似乎,我吃的,還是二三十年前的那一盤黃花魚;似乎,我又看見了母親在我吃黃花魚時,那喜悅又略顯憂愁的眼神;似乎,這像一泓甘泉哺育著兒女成長,母親的品格已融入我們的血脈代代相傳。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十一

走在張燈結(jié)彩迎接新年的城市,兒時在鄉(xiāng)下過年情形總在眼前浮現(xiàn)。在故鄉(xiāng)皖東那古樸的鄉(xiāng)村,每到過年,不問男女老幼,不問家境富?;蚯遑?,人人都自頭到腳更換一新。在那物質(zhì)生活匱乏的年代,父輩們在過年的時候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管有錢無錢,干干凈凈過年”。條件好點的家庭會給孩子大人添件新衣服,手頭不寬裕的人家會在臘月二十幾,將大人小孩的外套趴下來洗干凈,當(dāng)做過年的新衣服。

小鞭炮”。在開大門之前,全家人都要起床,穿戴整齊,洗刷完畢后,才能開大門,且在起床和洗涮過程中不能有響動。放開門炮,每家都很重視,開門炮的響否,意味著新的一年,家事是否順利在臘月二十幾,每戶人家都會選個陽光好的日子,將鞭炮拿出來照曬,防止潮氣影響鞭炮質(zhì)量。哪家搶了“頭炮”,第一個放響了鞭炮,村上人會說這家人最勤快,會受到村上人的夸贊。因而家家都會爭相搶放。

大年初一早上最先熱鬧的是孩子們,出了家門的孩子們,跟隨著起始起落的開門炮的鞭炮聲奔跑著,看誰家放的鞭炮長、鞭炮響。在地上尋找著未響過的鞭炮。如果誰家的門未開,平時可以去敲打,但大年初一早上,孩子們也只能站在門前嘰嘰喳喳鬧著,不可以去敲門。誰敲了門,家主不高興,村上人也會笑話孩子的父母,說這家父母沒規(guī)矩,孩子沒教養(yǎng)。

大年初一早上,每家的家主在放過開門炮后,都會前往同一戶人家,那就是拜望村上最老長者。無論是否是親戚,平時關(guān)系遠近,那怕與長者或家人有隔閡,也要去拜望。并在此集中,待全村每家家主都到齊后,然后,拜訪每家每戶。每到一戶人家,堂屋八仙桌上都會放上這家最好的手工自制糖,還有瓜子、香煙。誰家的糖品種多、香煙好,說明這家人大方,日子過的好。家家都在暗地里比試著,這是一種氣勢的較量,這樣的場面既熱烈又微妙。

在故鄉(xiāng),過年的時間概念是比較模糊的,一入臘月,就到了過年準備階段。家家戶戶開始做元宵面、熬山芋糖、磨豆腐。一般說來,大年三十中午不用餐,大年三十日晚上才是真正“去舊更新”的時候。

正月,是“拜年”的日子,按照慣例是做小字輩的先到長輩家,這含一種尊敬、拜望的意味。拜年的順序是大年初一拜堂叔,大年初二拜舅舅,大年初三拜姑父、表叔,大年初四拜老丈人,接下來是平輩拜年。平輩拜年不受時間約束,遲點也沒有關(guān)系。有趣的是,長輩承受了這一“拜”之后,可以給來拜年者壓歲錢,并將所攜帶的禮品留下享用。平輩或小字輩不可,必須將對方所攜帶的禮品原封不動地帶回對方家,或換成更好的禮品帶到對方家。若留下或不回拜,便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大人盼耕田,小孩盼過年。最熱衷于過年的還是那些孩子們,年還沒有到來,他們就掰著指頭數(shù)日子。新年一到,穿上新衣、新鞋興致勃勃地走巷串戶,平日里對他們嚴肅甚至苛刻的大人們,此時都會和和氣氣,跟他們打招呼問好,這使他們所受到的`禮遇倍感興奮。

過年,對于辛勤了一年的村民們來說,是那樣的慎重其事,因為歷史的久遠,又有那么多因習(xí)而成的規(guī)矩為它點染上了某些神秘色彩。

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了,濃濃的拜年情系被幾條短信替代了,甜甜的手工自制糖被超市琳瑯滿目的的大禮包替換了?!澳玫度ジ铥?,家來拜年客;青草蓋驢蹄,正是拜年時”之悠然過年情形,只能在兒時記憶中留存,在父輩們茶余飯后閑聊中再現(xiàn)。

對于出生在鄉(xiāng)下,如今生活在城市的我來說,對在故鄉(xiāng)兒時的過年是那樣的依戀和懷想,這不僅是對兒時過年的依戀,更是對那鄰里濃濃鄉(xiāng)情的懷想。

童年的記憶散文范文范本篇十二

我童年的記憶里,我就與柏樹有一種無以名狀的不解之緣。每每看到或想起它,那份油然而生的敬意、難以割舍的情懷總會在心里溢滿。

我童年的夢是在父輩們艱苦創(chuàng)業(yè)中編制而成,在那個征服自然的特殊年代,父輩們在我村后坡高舉著紅旗、擂響了開荒造田的戰(zhàn)鼓。當(dāng)時,父親作為指揮者之一長年累月的吃住在山上,而母親往往是和別的家眷們一起起早貪黑的背著我來回跑趟。記得每天中午我就會帶著小伙伴們一起在附近的柏樹林間無憂無慮的捉迷藏,柏樹所散發(fā)出的濃郁的清香沁繞著我們的肺腑,在開飯的時候,我們常常是在大人的呼喚聲中樂不思蜀、流連忘返。那四季常青的柏樹林啊,成就了一段今生今世都讓我難以忘懷的樂土般的神話。

那時正值壯年的父親在許多人的眼里是個非常嚴厲的人,而對我卻是疼愛有加,視我若掌上明珠,舔犢之情昭然若示。貪玩而不諳世事的我總會趴在父親的膝上問些千奇百怪的問題,而父親也時常在工作之余帶我一起去林邊散步,時間久了就給我講起有關(guān)柏樹的話題,繼而告訴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勉勵我向柏樹學(xué)習(xí),將來做一個堅強不屈、對社會有用的人。

隨著時光的流失,轉(zhuǎn)眼間就迎來了我十八歲的生日,那時我剛踏入社會,正是手足無措、前途迷茫的年齡。不久,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村里提出“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偉大號召,由于山上水土流失比較嚴重,而柏樹生命力頑強,成活率很高,于是經(jīng)過全村百姓的不懈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段時間過后數(shù)以萬計的柏樹苗就點綴了蕭殺而荒涼的山丘溝壑??吹谨[次櫛比的一株株四季常青、春意盈然的柏苗,心里頗有一番感慨;父親的教導(dǎo)猶在耳邊回響,不僅豪氣頓生,那種不言而喻的自豪和感動是任何物質(zhì)也無法比擬的。

在不知不覺的忙碌中,時間宛如一個翻云為雨的魔術(shù)大師,驀然一驚,往事如煙,我已人到中年。每當(dāng)憶起往日的點點滴滴,總會有一種想去看看當(dāng)年我親手栽下的柏樹的那種欲望。于是,我就盼望著,盼望著那個時間的到來。

春天是個旅游的季節(jié),在一個風(fēng)和日麗的下午,我和妻子驅(qū)車經(jīng)過半個小時的路程來到了山頂。放眼望去,那層層疊疊的柏樹錯落有致的傲立于溫暖的陽光下,那么的威嚴,那么的挺拔;它筆挺的`樹干,密不透風(fēng)的綠葉仿佛是經(jīng)過能工巧匠精心雕刻而成;一陣風(fēng)吹過,隨風(fēng)而動的樹梢左右搖擺著,那無邊無際的柏枝就會發(fā)出宛如飛流直下山千尺的瀑布聲,好不扣人心弦,令人嘆為觀止。

風(fēng)景這般獨好,于是我醉了,醉了,醉在眼前如畫的風(fēng)景,醉在童年的記憶里……。

悄悄地我和妻來到它們的身邊,只為能夠近距離的看到或感受到它神奇的驕傲所在,一邊走一邊在腦子里苦苦的尋覓著有關(guān)描寫它的詩文。

“地靈草木得雨潤,郁郁古柏含蒼煙”、“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每一個柏樹視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向人們講述著,講述著不屈,詮釋著堅貞,彰顯著不朽,它用傲骨般的身軀現(xiàn)身說法般的帶你到遠古,回憶風(fēng)雨飄搖的過去,回眸久遠的乾坤裂變,于是我懂得了什么叫永恒。

滄桑的樹皮,高雅的氣質(zhì),堅實的年輪,以及鋼鐵般的身軀,無不在向人們展示著它生命力的頑強,于是在我愛柏的情懷里更增添了一份神圣。

年年清明,今有清明。而清明又是一個讓人憂傷,使人懷舊的節(jié)氣。晚上與妻在雨中散步歸來,由此及彼想了很多,窗外沙沙的雨聲在寂靜的夜空透過窗戶傳來,好像在敲打著我的無眠,不知去年在父親墳前栽種的柏樹是否成活,更懷念長眠于地下的父親在天堂一向可好?愛的最高境界是經(jīng)得起流年,祝福年年有,祝福年年深,就這樣結(jié)束吧,希望今晚父親的身影能伴我入眠,走進我夢的天堂。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