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成語故事簡短 重如泰山輕如鴻毛成語(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18 07:16:59 頁碼:9
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成語故事簡短 重如泰山輕如鴻毛成語(10篇)
2022-12-18 07:16:59    小編:ZT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成語故事簡短一

首先,讓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cè),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jīng)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jīng)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漢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zhí)丁⑸茸友?、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shù)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钡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xiàn)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xiàn),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氣蒸發(fā)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寶光”俗稱“佛光”,多出現(xiàn)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shù)那皯?,地勢相對低凹,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wěn)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現(xiàn)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nèi)紫外紅彩色光環(huán),燁燁生輝,彩環(huán)呈現(xiàn)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xiàn)雙環(huán),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huán)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jié)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diào)。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jié)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xiàn),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紅日映冰峰,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q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的文明篇章?,F(xiàn)代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jīng)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qū)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jīng)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產(chǎn)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qū)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岳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huán)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chǎn)生安穩(wěn)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chǎn)生厚重感,大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辟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后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jù)五行、五德學說創(chuàng)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diào)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tǒng)一,權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后,以后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jīng)布道,建觀筑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chuàng)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發(fā)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鬃?、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游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guī)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xù)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坦胖兴母唔嵣钋榕c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shù)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jié)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布局與創(chuàng)作,是根據(jù)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游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nèi)容,布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jīng)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余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cè))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qū)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游覽觀光發(fā)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筑規(guī)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diào)上看,紅墻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jié)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huán)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于“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huán)境感應的心理狀態(tài),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群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筑結(jié)構的創(chuàng)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筑,有登山轉(zhuǎn)折處的導向性建筑,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筑,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筑,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筑等。其三,從建筑的結(jié)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群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huán)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xiàn)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xié)調(diào)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xiàn)和深化自然環(huán)境。由于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并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chǎn)。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xiàn)在的東路,游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后,可先游岱廟,然后從岱廟后門至岱宗坊,步行經(jīng)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后轉(zhuǎn)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jīng)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后,可乘游覽汽車沿環(huán)山公路經(jīng)黑龍?zhí)?、竹林寺直達中天門,然后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游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辟的環(huán)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里,沿著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游覽,仔細地去觀賞。

有關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成語故事簡短二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cè),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jīng)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jīng)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漢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zh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shù)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钡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xiàn)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xiàn),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耙粭l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氣蒸發(fā)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皩毠狻彼追Q“佛光”,多出現(xiàn)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shù)那皯?,地勢相對低凹,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wěn)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現(xiàn)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nèi)紫外紅彩色光環(huán),燁燁生輝,彩環(huán)呈現(xiàn)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xiàn)雙環(huán),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huán)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jié)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diào)。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jié)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xiàn),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紅日映冰峰,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q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的文明篇章?,F(xiàn)代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jīng)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qū)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jīng)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產(chǎn)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qū)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岳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huán)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chǎn)生安穩(wěn)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chǎn)生厚重感,大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辟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后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jù)五行、五德學說創(chuàng)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diào)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tǒng)一,權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后,以后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jīng)布道,建觀筑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chuàng)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發(fā)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鬃?、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游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guī)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xù)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坦胖兴母唔嵣钋榕c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shù)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jié)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布局與創(chuàng)作,是根據(jù)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游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nèi)容,布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jīng)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余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cè))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qū)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游覽觀光發(fā)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筑規(guī)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diào)上看,紅墻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jié)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huán)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于“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huán)境感應的心理狀態(tài),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群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筑結(jié)構的創(chuàng)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筑,有登山轉(zhuǎn)折處的導向性建筑,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筑,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筑,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筑等。其三,從建筑的結(jié)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群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huán)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xiàn)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xié)調(diào)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xiàn)和深化自然環(huán)境。由于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并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chǎn)。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xiàn)在的東路,游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后,可先游岱廟,然后從岱廟后門至岱宗坊,步行經(jīng)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后轉(zhuǎn)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jīng)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后,可乘游覽汽車沿環(huán)山公路經(jīng)黑龍?zhí)?、竹林寺直達中天門,然后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游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辟的環(huán)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里,沿著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游覽,仔細地去觀賞。

有關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成語故事簡短三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cè),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jīng)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jīng)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2019年前的漢柏6株,132019年前生的唐槐,52019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2019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zh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shù)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钡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xiàn)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xiàn),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耙粭l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氣蒸發(fā)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皩毠狻彼追Q“佛光”,多出現(xiàn)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shù)那皯?,地勢相對低凹,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wěn)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現(xiàn)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nèi)紫外紅彩色光環(huán),燁燁生輝,彩環(huán)呈現(xiàn)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xiàn)雙環(huán),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huán)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jié)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diào)。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jié)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xiàn),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紅日映冰峰,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q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的文明篇章?,F(xiàn)代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jīng)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qū)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jīng)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產(chǎn)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qū)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岳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huán)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chǎn)生安穩(wěn)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chǎn)生厚重感,大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辟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后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jù)五行、五德學說創(chuàng)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diào)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tǒng)一,權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后,以后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jīng)布道,建觀筑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chuàng)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發(fā)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鬃?、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游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guī)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xù)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坦胖兴母唔嵣钋榕c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shù)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jié)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布局與創(chuàng)作,是根據(jù)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游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nèi)容,布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jīng)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余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cè))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qū)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游覽觀光發(fā)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筑規(guī)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diào)上看,紅墻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jié)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huán)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于“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huán)境感應的心理狀態(tài),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群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筑結(jié)構的創(chuàng)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筑,有登山轉(zhuǎn)折處的導向性建筑,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筑,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筑,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筑等。其三,從建筑的結(jié)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群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huán)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xiàn)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xié)調(diào)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xiàn)和深化自然環(huán)境。由于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并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chǎn)。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xiàn)在的東路,游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后,可先游岱廟,然后從岱廟后門至岱宗坊,步行經(jīng)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后轉(zhuǎn)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jīng)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后,可乘游覽汽車沿環(huán)山公路經(jīng)黑龍?zhí)?、竹林寺直達中天門,然后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游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辟的環(huán)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里,沿著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游覽,仔細地去觀賞。

有關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成語故事簡短四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讓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cè),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jīng)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jīng)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2019年前的漢柏6株,132019年前生的唐槐,52019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2019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zh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shù)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钡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xiàn)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xiàn),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氣蒸發(fā)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皩毠狻彼追Q“佛光”,多出現(xiàn)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shù)那皯?,地勢相對低凹,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wěn)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現(xiàn)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nèi)紫外紅彩色光環(huán),燁燁生輝,彩環(huán)呈現(xiàn)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xiàn)雙環(huán),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huán)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jié)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diào)。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jié)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xiàn),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紅日映冰峰,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q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的文明篇章?,F(xiàn)代的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jīng)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qū)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jīng)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產(chǎn)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qū)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岳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huán)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chǎn)生安穩(wěn)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chǎn)生厚重感,大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辟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后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jù)五行、五德學說創(chuàng)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diào)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tǒng)一,權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后,以后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jīng)布道,建觀筑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chuàng)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發(fā)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鬃?、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游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guī)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xù)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韻深情與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shù)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jié)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布局與創(chuàng)作,是根據(jù)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游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nèi)容,布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jīng)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余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cè))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qū)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游覽觀光發(fā)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筑規(guī)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diào)上看,紅墻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jié)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huán)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于“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huán)境感應的心理狀態(tài),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群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筑結(jié)構的創(chuàng)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筑,有登山轉(zhuǎn)折處的導向性建筑,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筑,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筑,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筑等。其三,從建筑的結(jié)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群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huán)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xiàn)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xié)調(diào)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xiàn)和深化自然環(huán)境。由于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并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chǎn)。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xiàn)在的東路,游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后,可先游岱廟,然后從岱廟后門至岱宗坊,步行經(jīng)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后轉(zhuǎn)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jīng)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后,可乘游覽汽車沿環(huán)山公路經(jīng)黑龍?zhí)丁⒅窳炙轮边_中天門,然后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游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辟的環(huán)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里,沿著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游覽,仔細地去觀賞。

有關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成語故事簡短五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讓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cè),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jīng)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jīng)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漢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zh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shù)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钡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xiàn)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xiàn),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氣蒸發(fā)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皩毠狻彼追Q“佛光”,多出現(xiàn)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shù)那皯?,地勢相對低凹,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wěn)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現(xiàn)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nèi)紫外紅彩色光環(huán),燁燁生輝,彩環(huán)呈現(xiàn)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xiàn)雙環(huán),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huán)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jié)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diào)。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jié)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xiàn),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紅日映冰峰,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q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的文明篇章?,F(xiàn)代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jīng)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qū)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jīng)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產(chǎn)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qū)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岳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huán)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chǎn)生安穩(wěn)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chǎn)生厚重感,大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辟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后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jù)五行、五德學說創(chuàng)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diào)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tǒng)一,權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后,以后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jīng)布道,建觀筑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chuàng)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發(fā)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游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guī)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xù)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坦胖兴母唔嵣钋榕c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shù)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jié)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布局與創(chuàng)作,是根據(jù)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游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nèi)容,布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jīng)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余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cè))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qū)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游覽觀光發(fā)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筑規(guī)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diào)上看,紅墻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jié)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huán)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于“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huán)境感應的心理狀態(tài),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群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筑結(jié)構的創(chuàng)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筑,有登山轉(zhuǎn)折處的導向性建筑,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筑,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筑,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筑等。其三,從建筑的結(jié)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群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huán)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xiàn)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xié)調(diào)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xiàn)和深化自然環(huán)境。由于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并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chǎn)。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xiàn)在的東路,游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后,可先游岱廟,然后從岱廟后門至岱宗坊,步行經(jīng)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后轉(zhuǎn)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jīng)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后,可乘游覽汽車沿環(huán)山公路經(jīng)黑龍?zhí)丁⒅窳炙轮边_中天門,然后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游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辟的環(huán)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里,沿著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游覽,仔細地去觀賞。

有關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成語故事簡短六

安全意味著責任,一個人的安全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多地是對關心你的家人負責,安全又等同于效益。所以在觀看了《生命重于泰山》專題片后,讓我們各自內(nèi)心都有著不一樣的感受,感慨安全第一,就是要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面對新時代,我們都是這個新時代的青年,應該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保護好生命,注意安全,日常生活中增加安全意識。

《生命重于泰山》這部專題片,意在教育我們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幸福寄希望于安全,安全又給予我們無限美好地幸福。只要我們牢記安全,就能夠時刻沐浴在幸福的陽光之中,享受安全。而對于安全工作,要增強安全生產(chǎn)意識,時時刻刻樹立安全意識,居安思危,增強對安全生產(chǎn)的緊迫感和自覺性。

通過觀看這部專題片,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感慨都是不盡相同的,當然最深的感觸就是安全了。面對如今嶄新時代,為了社會更好的發(fā)展,我們每個人都要重視安全問題,生命只有一次,只要保證好個人以及社會安全和穩(wěn)定,我們的幸福生活才也得以更好地繼續(xù)和享受當下時光。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離不開安全的保障,而安全圍繞著每一個人,圍繞著每一個單位和組織,所以應當做到安全第一。畢竟安全是一切的保障,安全重于一切。

《生命重于泰山》觀后感2

2022年的6月是全國第20個安全生產(chǎn)月。甲醇廠于6月17日觀看了《安全重于泰山》警示片,為我們講述了有關安全生產(chǎn)、合法生產(chǎn)、工人安全重要性的一部專題片,不僅是督促各大生產(chǎn)單位做好工人安全保障設施,也是為了提醒廣大一線工人朋友們注意安全,重視安全,只有將安全列為崗位工作的第一位,才能在為祖國做貢獻的同時享受到辛勤勞作后的幸福與美滿。

身為一名一線在職工人,我認真的觀看了《生命重于泰山》這一專題片,看完之后更是深深的感受到各行各業(yè)中安全都應該是我們最為重要的東西,不管是身體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如果不重視安全,最后一定會因為不可避免的意外,威脅到我們的個人生命安全。

生命重于泰山,最令我深有感觸的就是一例因為工作人員麻痹大意最終所釀成的生產(chǎn)安全事故,不僅工人受傷,生產(chǎn)工作也為此受到影響,家人失去親人,孩子失去父母,這是我們最值得深思的事情,只有重視安全生產(chǎn),將生命視為最高存在,我們才能將事故排除在身邊,將健康安全帶回家中。

總之,安全生產(chǎn)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無論是社會還是公司,為了可持續(xù)發(fā)展,安全問題永遠都不可忽視,安全是一個長遠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常抓不懈,只有當我們每個人都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識,人人都想安全,處處以安全為主,我們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生命不能重來,上帝是公平的,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責任重于泰山,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關愛生命,關注安全,讓安全走進我們的心中。

《生命重于泰山》觀后感3

有關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成語故事簡短七

在幾千年前一個春天的早上,一位部落首領登上一座大山,于山巔之上點燃了堆起的干柴。熊熊大火,隨著太陽的升起而燃燒著。幾千年來,這東方黎明的圣火,在中華民族的心中從來沒有熄滅過。那位部落首領,是三皇五帝中的舜,而那座大山,就是泰山。

泰山,地處華北平原東側(cè),位于山東省中部,泰安市和濟南市境內(nèi)。南距孔子故鄉(xiāng)曲阜70公里,北距濟南市區(qū)60公里。泰山景區(qū)范圍的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6°50′~36°31′,總面積426平方公里,最高峰玉皇頂海拔1546米。

泰山素以雄偉著稱于市,這得益于其獨特的地質(zhì)構造。泰山的地貌以巖層的斷裂突起為主要特征。山陽主要分布有三大斷層,呈階梯式降落,形成泰山南坡陡峻高拔的三大臺階式地貌,使泰山山體在空間體量的塑造上凌空高拔,令人感覺到拔地通天,直沖霄漢的氣勢。泰山山陰,山左,山右的地勢相對平緩,形成了層巒疊嶂、群崗眾丘環(huán)圍于泰山主峰的態(tài)勢。這與山陽高聳挺拔的山體相對應,構成了泰山博廣厚重的空間造型。巨大的體量、寬厚的基礎,給人以雄偉、穩(wěn)固的視覺感受和心理體驗,于是就有了“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的種.種比喻。

除高大雄偉的形象外,泰山還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形象特征及自然美景。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12座,主要有日觀峰、月觀峰、堯觀頂、龍泉峰、丈人峰、摩天嶺、傲徠峰、凌漢峰、大觀峰、對松山、天柱峰等;崖嶺98座,主要有百丈崖、歇馬崖、五花崖、回馬嶺、翔鳳嶺、寶藏嶺等;巖洞18處,著名的有呂祖洞、水簾洞、朝陽洞、青云洞、白云洞、黃花洞、婁敬洞等;另有溪谷及瀑布上百處,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地貌景觀,在大自然的造化鐘,呈現(xiàn)著千變?nèi)f化、絢麗多彩的神韻。

泰山東瀕大海,南有汶水、淮水,黃河環(huán)其西北,水系發(fā)達,有“山多高、水多高”的說法。以岱頂為分水嶺,北坡溪流直入黃河,東、西、南坡溪流注入大汶河,經(jīng)東平湖再入黃河。從岱頂至山麓,溪水爭流,泉水清澈。據(jù)統(tǒng)計,泰山有溪谷130多條,著名的有渿河、梳洗河、通天河、雁領河、采石溪等;有瀑潭64處,以黑龍?zhí)镀俨?、斗母宮三潭疊瀑、云步橋瀑布等最為有名;還有名泉72眼,蘊靈秀于壯美之中,如王母泉、玉液泉、月亮泉、黃花泉等,水質(zhì)甘冽,含多種微量元素,古城“泰山神水”。

泰山地區(qū)屬溫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山體高大、地形復雜、物種豐富。其林木茂密、古樹參天、森林覆蓋率達81·5%,植被覆蓋率達96%以上。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形成了泰山豐富的生物資源。泰山現(xiàn)有高等植物1553種,動物1371種。其中,泰山特有動植物29種,用泰山直接命名的有10種。

泰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一座與中華民族發(fā)展史密不可分的歷史名山??脊刨Y料表明,泰山周圍一帶是中國古老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在泰山東南沂源縣,曾發(fā)現(xiàn)距今四五十萬年前的猿人化石;在泰山東部新泰烏珠臺,又發(fā)現(xiàn)距今五萬年前的智人牙化石。這表明,泰山周圍在遠古時代就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們繁衍生息的地方。新石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及北麓的龍山文化,更是以其特有的豐富內(nèi)涵成為中國史前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且先進于同一時期其他地域的文化類型。

泰山位于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在其空間意義之外,又有了生命的價值。當陰陽說、五行說、五德說出現(xiàn)以后,泰山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萬物交代之處”的圣山。泰山主生,大可到操縱一個國家新舊交替的命運,于是就有了遠古七十二王封禪泰山的史傳,有了秦皇漢武登封泰山的史實;小可至掌管一個人生命的誕生,于是就有了上至皇室子嗣、下至百姓求子都要到泰山祭祀進香的習俗。在數(shù)千年的泰山文化史中,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的活動一直貫穿其中,形成了泰山獨有的文化特色,也將泰山推至崇高的歷史地位。

而在中國文人士大夫眼里,神圣的泰山更是一個精神的歸宿地??鬃佑小班叭换仡櫋?,以泰山為精神依托的感喟;司馬遷以“重于泰山”意喻人生的價值取向;曹植用泰山寄托“九州安所知”的愿望;李白的“蹉跎凋朱顏”,則是面對泰山的自我遺憾;還有杜甫的“岱宗夫如何”的發(fā)問;蘇軾觀泰山日出看“跳丸”的驚喜......是泰山豐富了他們的精神品格,而他們的到來又豐厚了泰山的文化底蘊。

帝王在泰山,謀求天下的太平;文人墨客來泰山,感悟歷史抒發(fā)情懷;庶民百姓到泰山進香,為的是生活得平安。泰山自然山體之宏博,景觀形象之偉大,歷史文化之燦爛,民族精神之崇高,無論是在帝王面前、士大夫眼里還是平民百姓心中都是至高無上的。

如此,泰山成為歷史的山,文化的山。上下幾千年,人們都可以在泰山上找到相應的歷史軌跡。從山腳到極頂,較大的古建筑群就有20余處。其中岱廟始建于漢代,主體建筑天貺殿與北京的太和殿、曲阜的大成殿并稱中國的三大宮殿式建筑。泰山石刻眾多,堪稱“露天的歷史博物館”。從秦代到清代,計有歷代石刻1600多處。秦泰山刻石是秦始皇封禪泰山的遺物,無論歷史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都彌足珍貴。而經(jīng)石嶼摩崖石刻為北魏的佛教刻經(jīng),被認為是“榜書之宗”。

大自然的恩賜,成就了泰山拔地通天的外在形象以及難得的地質(zhì)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而泰山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成為一個民族精神與文明的象征。

這是一個民族的財富,同時也是全人類的財富。

有關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成語故事簡短八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cè),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jīng)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jīng)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漢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zh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shù)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钡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xiàn)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xiàn),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耙粭l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氣蒸發(fā)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皩毠狻彼追Q“佛光”,多出現(xiàn)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shù)那皯?,地勢相對低凹,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wěn)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現(xiàn)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nèi)紫外紅彩色光環(huán),燁燁生輝,彩環(huán)呈現(xiàn)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xiàn)雙環(huán),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huán)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jié)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diào)。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jié)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xiàn),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紅日映冰峰,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q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的文明篇章?,F(xiàn)代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jīng)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qū)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jīng)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產(chǎn)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qū)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岳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huán)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chǎn)生安穩(wěn)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chǎn)生厚重感,大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辟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后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jù)五行、五德學說創(chuàng)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diào)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tǒng)一,權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后,以后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jīng)布道,建觀筑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chuàng)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發(fā)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鬃?、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游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guī)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xù)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坦胖兴母唔嵣钋榕c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shù)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jié)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布局與創(chuàng)作,是根據(jù)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游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nèi)容,布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jīng)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余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cè))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qū)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游覽觀光發(fā)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筑規(guī)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diào)上看,紅墻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jié)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huán)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于“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huán)境感應的心理狀態(tài),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群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筑結(jié)構的創(chuàng)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筑,有登山轉(zhuǎn)折處的導向性建筑,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筑,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筑,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筑等。其三,從建筑的結(jié)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群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huán)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xiàn)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xié)調(diào)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xiàn)和深化自然環(huán)境。由于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并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chǎn)。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xiàn)在的東路,游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后,可先游岱廟,然后從岱廟后門至岱宗坊,步行經(jīng)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后轉(zhuǎn)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jīng)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后,可乘游覽汽車沿環(huán)山公路經(jīng)黑龍?zhí)丁⒅窳炙轮边_中天門,然后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游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辟的環(huán)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里,沿著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游覽,仔細地去觀賞。

有關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成語故事簡短九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cè),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jīng)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jīng)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漢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zh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shù)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的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xiàn)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xiàn),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耙粭l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氣蒸發(fā)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皩毠狻彼追Q“佛光”,多出現(xiàn)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shù)那皯?,地勢相對低凹,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wěn)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現(xiàn)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nèi)紫外紅彩色光環(huán),燁燁生輝,彩環(huán)呈現(xiàn)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xiàn)雙環(huán),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huán)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jié)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diào)。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jié)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xiàn),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紅日映冰峰,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q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的文明篇章?,F(xiàn)代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jīng)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qū)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jīng)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產(chǎn)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qū)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岳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huán)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chǎn)生安穩(wěn)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chǎn)生厚重感,大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辟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后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jù)五行、五德學說創(chuàng)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diào)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tǒng)一,權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后,以后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jīng)布道,建觀筑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chuàng)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發(fā)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鬃印⒐苤?、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游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guī)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xù)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韻深情與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shù)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jié)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布局與創(chuàng)作,是根據(jù)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游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nèi)容,布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jīng)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余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cè))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qū)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游覽觀光發(fā)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筑規(guī)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diào)上看,紅墻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jié)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huán)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于“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huán)境感應的心理狀態(tài),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群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筑結(jié)構的創(chuàng)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筑,有登山轉(zhuǎn)折處的導向性建筑,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筑,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筑,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筑等。其三,從建筑的結(jié)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群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huán)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xiàn)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xié)調(diào)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xiàn)和深化自然環(huán)境。由于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并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chǎn)。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xiàn)在的東路,游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后,可先游岱廟,然后從岱廟后門至岱宗坊,步行經(jīng)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后轉(zhuǎn)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jīng)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后,可乘游覽汽車沿環(huán)山公路經(jīng)黑龍?zhí)?、竹林寺直達中天門,然后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游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辟的環(huán)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里,沿著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游覽,仔細地去觀賞。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