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范文匯總(大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3:26:50 頁碼:8
最新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范文匯總(大全9篇)
2023-11-23 03:26:50    小編:ZTFB

演繹是根據已知的規(guī)則、原則或前提,推導出新的結論或結論組合的過程。怎么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呢?%20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一

1、確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的依據是什么?我個人認為除了相關課題的內容標準之外,還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起點高,在課標的基礎上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如果學生起點低,不妨分期達成教學目標,不必強求一步到位。所以老師事先了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我就是因為沒有在課前仔細了解學生情況,才導致在教學中不斷修訂自己的計劃。

2、基于學生的教學還是基于知識的教學?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促進學生的成長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而不僅僅是完成某些知識技能的傳輸。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起點出發(fā)的教學,比把什么知識都講精細對學生成長更有益。不要怕沒有講完所有相關的知識點,也不要怕哪相題目是怎樣出的還沒有說到,只要讓所學到的學生有實在的收獲。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什么都講了,學生沒有學到東西,表面上完成了任務,實際還是等于零,不如學一點是一點,這樣效率更高。

3、學生差的因由何在?學生從初二開始學習物理,一開始就差了,這問題是不是都在學生呢?如果老師用心了解學生,了解每個教學內容中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和障礙,并幫助他們掃清障礙,學生也許會離老師的期望近一些。比如他們數學知識在這節(jié)課中是障礙,可以先花些時間補上相關數學內容再進行教學,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有進步。干脆不學習的學生也有,但那些人開始是少數,如果讓其他人感到學習沒趣、沒法、沒希望,這個隊伍就會擴大,老師有責任防止這個不學習的隊伍變大,盡可能讓這個隊伍變小。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二

這個實驗是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是從實驗原理、使用儀器、實驗步驟的安排,記錄數據、根據數據得出結果對學生全面地進行實驗能力的訓練的一個重要實驗,對培養(yǎng)實驗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量筒和量杯的結構比較簡單,使用時主要是會認識它們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學生觀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認清它們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對于如何正確使用量筒或量杯測量液體和固體的體積,教材是通過幾幅圖加以說明的。選擇石塊作為測量對象,是因為從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塊的形狀一般都不規(guī)則,必須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測出它的體積,學生測量時會更有興趣些。

教法建議:學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實驗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

實驗前可與學生討論如何利用密度公式來測定物質的密度,需要測出哪些量?用什么辦法和儀器來測量?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興趣,搞清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

(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實驗室里用來測物體體積的儀器。

(2)知道量筒的構造,學會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認識“ml”表示“毫升”,讀數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將液體倒入量筒中。

(4)觀察量筒里液面到達的刻度時,視線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觀察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若液面呈凸形,觀察時要以凸形的頂部為準。

(5)用量筒(杯)測固體體積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練習用量筒(或量杯)測液體體積時,兩次的測量應讓同組的兩個同學各測一次。如果分組儀器全部是量筒,應給教師準備一個量杯,讓學生看到實物。觀察量筒時,可就觀察問題提問練習。在視線和凹面相平時,教師應做一個示范動作。滴管是學生第一次使用,也應講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從量筒中取出液體時應怎樣做,讓學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學生示范一下。測出的水的體積不要倒回燒杯中,做下一個實驗時用。

(1)在測固體的體積時,要讓學生弄明白需要記錄哪些數據。并把所測得的有關數據填入數據表中,再求出石塊的體積和密度。測固體密度最好用燒鍋爐的焦炭,選一些大小形狀均合適的(體積最好在20~40cm3之間),事先要蘸上臘,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塊,一定要求學生用細線栓牢,否則極易砸壞量筒。要講清用排液法測體積的做法和這種方法的適用條件。

第一,這種物質不能溶于這種液體,若溶于這種液體就要換用其他的液體或想其他的解決辦法。第二,這種物質不能吸收這種液體,若吸收也需要換成其它的液體。因此排液法不是萬能的。

對基礎較差的班級可采用一個實驗一個實驗領著做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實驗過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個同學的個性發(fā)展,進度會受些影響。對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級可采取先做實驗1.練習用量筒(或量杯)測液體體積,然后把以下的實驗要求、步驟講清楚,讓各組再進行以下的實驗。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加強個別指導。特別要對實驗能力較差的組給予更多的關注,防止這些同學的實驗走過場。為此也就有了第三種方法:在實驗課前可先培養(yǎng)幾名學生骨干,讓他們在實驗課上當教師的小助手,重點幫助一些實驗有困難的同學。

因各實驗小組的實驗水平不同,所以實驗進度就不平衡。對實驗進度快的組除了加強檢查他們的`操作與數據外,應給予他們更多的實驗機會,為此教師可事先準備一些蠟塊,讓進度快的組測一下蠟塊的密度。對進度慢的組,可把這一問題作為思考題,把實驗過程寫在實驗報告上。

關于實驗報告,最好是讓學生自己寫。應有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包括數量和規(guī)格)、實驗內容及主要步驟、實驗數據和結果、還應有實驗日期和同組人。條件較好的學校也可統(tǒng)一印制實驗報告紙,發(fā)給學生使用。實驗記錄的表格最好讓學生參照教材自己設計,教師在這方面也應給予一定的指導。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三

一、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1、計算。

6.75÷5=答案。

46.4÷4=答案。

30.6÷18=答案。

29.52÷24=答案。

399÷3.8=答案。

741÷0.95=答案。

2、小結。

先按照()的方法計算,再把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二、除到被除數的末位仍有余數的`計算方法。

1、計算。

30.9÷15=答案。

3.6÷24=答案。

36÷15=答案。

1÷8=答案。

2、已知兩個因數的積是1.53,一個因數是18,另一個因數是()。

3、計算除法時,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位仍有余數,要在后面()繼續(xù)除。

文檔為doc格式。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四

1.通過實驗進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2.學會用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體積。

3.學會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2.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養(yǎng)成物理知識與實際相聯系的意識和習慣,在實際物理情境中體會物理過程,學習物理知識。

2.通過對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過程中,從產生誤差的角度進行評估,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量筒、小石塊、鹽水等。

三、教學過程。

文檔為doc格式。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五

12月25日,星期二第三節(jié)課,作為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健康課堂的研究與實驗》的子課題《構建多種健康課堂的基本流程和模式框架》課題組成員之一,按課題組的安排,我在學校物理實驗室講了一節(jié)健康課堂的入門課——《測量物質的密度》。在評課中,課題組的成員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數學、物理、化學這樣的理科學科是否適用導學案,而起因則是因為我的這節(jié)實驗課課堂與導學案完全脫節(jié)。

原來這節(jié)課的導學案我是照抄照搬現在九年級同事的本節(jié)導學案的(原導學案附后),今年八年級啟用新教材,而九年級教材沒變,導致八年級第六章與九年級第十一章內容相同,我僅僅作了簡單的修改。結果在課堂中出現了下列問題:

2、課堂中難點未能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學生能分析出所測物質的密度偏大(或偏?。┑脑虿⒓皶r更正,有三個組測得的鹽水的密度大于2g/cm3,有一個組測得的小石塊的密度小于1g/cm3,這樣的結論很顯然都是錯誤的,但由于時間所限,只能由我簡單講了,學生沒有用實驗驗證,似懂非懂。

3、沒有有效的展示激勵的措施。在教學中,面對著12個小組,我只能一組一組地巡視,做的好的說一聲好,做的差的指出不當之處,組與組之間無法進行對比,沒有交流,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究其原因,是因為備課時沒有備學生,不該利用三年級的導學案,不是這份導學案不好,而是學生不同。初二上學期的學生剛剛接觸到物理,不說很多實驗器材不知如何使用,也不說如何來設計一份誤差最小的實驗方案,僅僅是這個物理實驗室也是學生第二次進來,這樣狀況的學生怎能與初三的學生相比呢?這節(jié)課的'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痛定思痛,我接受了蘇校長的建議,重新設計了一份導學案,又邀請課題組的成員于12月28日(周五)在我?guī)У牧硪粋€班講了這一節(jié)課,效果得到課題組成員和學生的一致認同,我也自覺滿意。這份導學案有如下特點:

1、自學導學、交流協作、展示激勵、鞏固拓展部分都大為簡單、簡化,都緊緊扣住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絕不拖泥帶水,做到了在有限的時間里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

2、創(chuàng)新了展示激勵的方法。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實驗結果記錄表格(如下圖所示),只記錄12個組所測得的最終結果(鹽水的密度和小石塊的密度),而且說明誰先測出來誰先填寫表格,前三名的和單個的都會獎分,能夠找出其他組錯誤之處的組或個人也給予高額的獎分,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對個別的落后組也是一種激勵。這種簡單的做法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驚人的效果,得到了課題組所有成員的肯定。

組別。

鹽水的密度(g/cm3)。

小石塊的密度。

(g/cm3)。

組別。

鹽水的密度(g/cm3)。

小石塊的密度。

(g/cm3)。

一組。

七組。

二組。

八組。

三組。

九組。

四組。

十組。

五組。

十一組。

六組。

十二組。

3、教學的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由于導學案主要體現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而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合作、交流。例如我在設計時預想到學生在設計試驗步驟是會有幾種方法,但在實際上課時,發(fā)現學生的試驗方案有很多種,這是我上課之前沒有想到的,學生在討論方案時,各抒己見十分活躍,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討論之中去,對學生的這種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動,我也給了他們充分的展示機會。另外第六組所測得的兩個物理量怎么測都偏小,這時組長要求我給他們換一架天平,換后,他們一下子就測出了正確的結果,真正體會到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避免了單純炒冷飯的尷尬境地,讓學生感到有趣、有得,從而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我也及時稱贊了他們。

從這兩節(jié)課取得的迥異的效果來看,導學案作為采取引發(fā)式教學的一種媒介和手段,能讓教師水到渠成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管理好自我情緒,否則就會回到原來填鴨式教學的老路上來,因而可以得出結論:導學案也非常適用于物理的教學。只不過每一節(jié)課的導學案都要教師自己動手編制,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要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在教學中還要以學生為主體,要真正放手,同時要能不斷創(chuàng)新激勵評價方法,激發(fā)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興趣。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六

本節(jié)課在學習質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和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規(guī)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可以用刻度尺等測量工具來測量,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應該使用量筒來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也可以使用量筒來測量。

怎樣使用量筒?

可在讓學生觀察實物的基礎上,通過閱讀課本“信息快遞”,回答課本中提出的幾個有關問題,并動手操作,學習使用量筒測量液體和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事物和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作風。

1.量筒上的單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來標度的。

2.與許多測量儀器(學過的電流表、電壓表、天平等)一樣,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測量值。實驗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據你測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測物的尺度等因素來選擇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視線與液面水平,與刻度線垂直。

5.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不規(guī)則固體物質體積的測量,需用量筒或量杯。這里利用等量占據空間替代的方法。要求學生較好地掌握,有助于后面浮力部分內容的'學習。

另外,對于有余力的學生可在此基礎上提出這樣的問題:

1.如果要測量的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過大或無法浸入現有量筒之內,

你有什么辦法測量出它的體積?

可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浸沒于量筒中液體時對應的體積,然后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讀取此時的體積。兩者的差值便是石蠟的體積。

該問題一方面是對量筒使用方法的拓展;另一方面是對學生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們選擇鹽水和形狀不規(guī)則的石塊為研究對象,具體教學中也可選擇其他種類的液體和固體為研究對象測量其密度。

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用于記錄測量鹽水和石塊(或其他樣品)密度時所用的數據及所得的結果。注意不要強求一致,關鍵是要讓學生明白需要記錄哪些數據。讓學生把所測得的有關數據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據測量數據進行數據處理,通過物理公式計算,間接得出被測物質的密度值。

從實驗原理、實驗儀器的選取和使用、實驗步驟的設計、數據的采集、并根據數據得出結果,這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課本上沒有現成的實驗步驟,而是要求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設計并實際操作,正確地記錄數據得出結果。由于有上一節(jié)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這一實驗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的探究活動學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教學中建議以小組討論形式,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教師不要定些條條框框,這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要求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同時要清楚說明其理由。這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是十分有意義的。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七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國際單位以及單位間的換算.

2.掌握密度的計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在一定條件下,同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

4.培養(yǎng)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種物質密度.

1.引導學生歸納知識結構評價標準

2.師生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適應

3.建立密度的概念

托盤天平、砝碼盒、燒杯、水、量筒、鐵塊、鋁塊、銅塊、投影儀

觀察法、實驗討論法等

引入新課

講臺桌上放著銅絲、鐵絲、鋁絲、一杯水、一杯酒精.

師:1.這里有銅絲、鐵絲、鋁絲、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

2、說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要分辨物質,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顏色、氣味、軟硬,就是物質的不同的特性。根據這幾種特性,利用我們的眼、鼻、手等感覺器官,就能將上面五種物質分辨出來。

a、討論與交流:(提出猜想)

師: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提出猜想“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它們各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設計實驗:

分別選取3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的鐵塊和塑料塊(鐵塊和塑料塊的體積分別對應相等),分別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量;用直尺測出邊長后,計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算出每個鐵塊和塑料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較。

c、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

測出3個體積不同的鐵塊的質量與體積;

1、 測出3個體積不同的塑料的質量與體積;

2、 分別算出每個鐵塊和塑料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學生分組實驗.并將得到的數據填入書中p9的表格中.教師巡迴檢查、指導.

把收集到的證據整理后,填寫在下表中:

d、實驗結論:

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質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

3、 建立概念:

質量有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所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特性。

[板書1]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同種物質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

4、 [板書2]密度的公式:r=m/v 其中r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6、 密度的測量:

師:在設計測量物體密度的時候,要測量質量和體積,測量質量的工具我們大家已經比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紹一種測量體積的工具——量筒(量杯)

學生分組實驗

師:請大家把測的數據與課本p122的密度表中的數據比較,看看結果怎樣?如果不同,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生:測的數據基本接近,出現的誤差可能是由于用量筒測量體積出現的

7、 [板書3]密度的應用

師:密度公式有什么用處呢?

生甲:可以測量密度,從而用來鑒別物質

生乙:可以用來計算不便于直接測量物體的質量或體積的。

8、 鞏固練習

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八

(1)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

(2)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3)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難點:密度的測量。

教具、學具:量筒或量杯,水,鹽水和形狀不規(guī)則的塑料塊,天平及砝碼。

一、引入新課。

前面學習質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學習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課教學。

(一)規(guī)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可以用刻度尺等測量工具來測量,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應該使用量筒來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也可以使用量筒來測量。

學生活動:想想做做怎樣使用量筒?

在學生觀察實物的基礎上,通過閱讀課本,回答課本中提出的幾個有關問題,并動手操作,學習使用量筒測量液體和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量筒上的單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來標度的。

2、與許多測量儀器(學過的電流表、電壓表、天平等)一樣,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測量值。實驗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據你測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測物的尺度等因素來選擇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視線與液面水平,與刻度線垂直。

5、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不規(guī)則固體物質體積的測量,需用量筒或量杯。另外,對于有余力的學生可在此基礎上提出這樣的問題:

2、可采用“溢杯法”。即,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如果現有量筒一次仍不能盛取溢出的水量,可慢慢將物體浸入,并多次盛接和讀取數據,最后相加得到物體的體積。

(二)如何用量筒測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規(guī)則物體(石蠟)的體積?可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浸沒于量筒中液體時對應的體積,然后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讀取此時的體積。兩者的差值便是石蠟的體積。

(三)探究。

以鹽水和形狀不規(guī)則的塑料塊為研究對象,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用于記錄測量鹽水和塑料塊密度時所用的數據及所得的結果。要讓學生明白需要記錄哪些數據。讓學生把所測得的有關數據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據測量數據進行數據處理,通過物理公式計算,間接得出被測物質的密度值。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

五、布置作業(yè):完成對應同步練習。

六、教學后記: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范文匯總篇九

1.通過實驗進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2.學會用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體積。

3.學會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2.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養(yǎng)成物理知識與實際相聯系的意識和習慣,在實際物理情境中體會物理過程,學習物理知識。

2.通過對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過程中,從產生誤差的角度進行評估,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量筒、小石塊、鹽水等。

三、教學過程。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