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實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2:07:38 頁碼:12
202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實用18篇)
2023-11-24 02:07:38    小編:ZTFB

每天堅持閱讀,會不斷提升我們的語文能力。如果我們想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首先要明確總結的目的和對象。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一

1.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

4.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姜夔《揚州慢》)。

5.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長亭送別》)。

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盾髯?勸學》。

11.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賈誼《過秦論》)。

12.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折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13.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過秦論》)。

14.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二

七月既望。清風徐來。舉酒屬客歌窈窕之章。月出于東山之上。白露橫江??v一葦之所如。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于是飲酒樂甚,。歌曰:“,擊空明兮溯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保懈瓒椭?。,如怨如慕,,余音裊裊,。舞幽壑之潛蛟,。

正襟危坐而問客曰:“?”客曰:“‘烏鵲南飛’?西望夏口山川相繆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下江陵舳艫千里釃酒臨江固一世之雄也?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駕一葉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須臾。挾飛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驟得?!?/p>

蘇子曰:“?逝者如斯,;盈虛者如彼,。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而又何羨乎!,物各有主。,雖一毫而莫取。,與山間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洗盞更酌。杯盤狼籍。不知東方之既白。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三

1.通假字。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博學,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無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3)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四

(?。┰诩∧w,針石之所及也;(?。┰谀c胃,火齊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屬,(醫(yī))無奈何也。(《扁鵲見蔡桓公》)。

今譯:病在肌膚,是針炙能夠治療的;病在腸胃,是火劑湯能夠治療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轄的,當醫(yī)生的就沒有辦法了。

(1)兒俱,啼告母。母聞之,面色灰死。(《促織》)。

(2)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保ā冻啾谥畱?zhàn)》)。

(3)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醉翁亭記》)。

(4)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鵲見蔡桓公》)。

(5)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6)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小編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語數(shù)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識點,各科知識點都包含了知識專題、學習方法、解題技巧等內容。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復習知識點請查看高中總站,高考知識點頻道有你想要的珍貴復習資料。歡迎訪問,高考生的專屬網站。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五

“關鍵”指文言文句子的關鍵詞。這類詞語,或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或偏義復詞、通假字等,是翻譯的關鍵點,也往往是高考評分的得分點。因此,動筆翻譯之前,考生要把這些關鍵詞在試卷上圈點出來,根據(jù)“詞不離句”的原則,認真準確地翻譯。

例:將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012高考全國卷)。

會和戰(zhàn)異議,不能用。帝問西事,浩曰:“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愿選將設備?!币讯茉?,取西安州、懷德軍。

錯誤譯文:我在任時就聽到丟失財物的警示,擔憂夏人一定會乘機偷盜邊境地區(qū)的財物,希望挑選將領設置防備。

【解析】翻譯此句,“警”“盜”“設備”等詞是圈點、對譯的關鍵。“警”是多義詞,有“戒備”“警報”等意項,根據(jù)上文和句意,這里應該是夏人入侵的“危險的敵情、危險的情況”等;“盜”也是多義詞,有“偷盜”的意項,這里根據(jù)后文“果攻涇原路,取西安州、懷德軍”,應該是“侵犯”之意。

正確譯文:我在任時就聽說危險的敵情,擔憂夏人一定會乘機侵犯邊境,希望挑選將領設置防備。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六

閱讀白居易《杜陵叟》,然后回答下面試題。

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余。

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

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

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不知向人奏皇帝,帝心惻隱知人弊。

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昨曰里胥方到門,手持尺牒榜鄉(xiāng)村。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思!

解釋詩中劃橫線詞語的含義。

秀:_______________。

申破:_______________。

考課:_______________。

放:_______________。

尺牒:_______________。

榜:_______________。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七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同“悅”)。

4.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異義。

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三、特殊句式。

1.狀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

a.以其無禮于晉。

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b.()許君焦、瑕(省主語“晉惠公”)。

c.敢以(之)煩執(zhí)事(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d.夜縋()而出(省賓語“燭之武”)。

e.(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四、詞類活用(例句)。

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2.既東封鄭(封,疆界。名作動,使…成為疆界;東,名作狀,在東邊)。

3.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4.且貳于楚也。

5.越國以鄙遠(鄙—名詞邊邑,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

6.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使…滅亡)。

7.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撤兵)。

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

9.臣之壯也(壯―壯年人)。

10.今老矣(老—老年人)。

11.鄰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勢力,薄—單薄的力量)。

12.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東西)。

13.君亦無所害(所害—害處)。

14.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恩惠,好處)。

15.與鄭人盟(盟—訂(建)立同盟)。

16.唯君圖之(圖—計劃、考慮)。

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五、一詞多義:

“之、夫、以、而、焉、其、若、說、辭、鄙、微”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八

(1)不用,則以紙?zhí)?,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活板》)。

(2)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廉頗藺相如列傳》)。

(3)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赤壁之戰(zhàn)》)。

(4)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桃花源記》)。

(5)林盡(于)水源。(《桃花源記》)今譯: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沒有了。

(6)今以鐘磬置(于)水中?!妒娚接洝?。

(7)荊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勢耳?!冻啾谥畱?zhàn)》。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九

(1)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zhàn)》)。

(2)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頗藺相如列傳》)。

(3)具告以事。(《鴻門宴》)。

(4)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5)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6)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7)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8)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記》)。

(9)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保ā多u忌諷齊王納諫》)。

(10)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陳涉世家》)。

(11)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荊軻刺秦王》)。

(12)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赤壁之戰(zhàn)》)。

(13)投(之)以骨。(《狼》)今譯:把骨頭扔給(狼)。

(14)君與(之)俱來。(《隆中對》)今譯:你和他一起來。

(15)權起更衣,肅追(之)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十

常用實詞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六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用法及意義,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

(1)文章。例: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記》)。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4)刺花紋,畫著文采。例:皆披發(fā)文身(《觀潮》)。

(1)知道。例: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2)同智,聰明,智慧。例: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學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謂知類(《公輸》)。

(5)識別,認識。例: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6)覺得,感覺。例: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文檔為doc格式。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十一

壬戌(,)舉酒屬客()一葦()窈()窕()馮()虛御()風扣舷()桂棹()溯()嫠()婦裊裊()不絕如縷()愀然()潛蛟(,)和之()挾()山川相繆()舳艫(,)旌旗()釃酒()橫槊()漁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粟()須臾()愀然()枕藉()洗盞()更酌()肴核()杯盤狼籍()。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2、杯盤狼籍也寫作“狼藉”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七月既望農歷十五。

2、舉酒屬客這里指勸人喝酒。

3、徘徊于斗牛之間移動。

4、縱一葦之所如縱:任憑;如:往。

5、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6、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駕馭。

7、桂棹兮蘭槳一種劃船工具,形似槳。

8、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9、倚歌而和之依循;唱和。

10、其聲嗚嗚然……的聲音。

11、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形容聲音婉轉悠長;縷:細絲。

12、蘇子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13、正襟危坐危:正。

14、山川相繆繚繞,盤繞。

15、方其破荊州當。

16、下江陵攻下。

17、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斟酒。

18、固一世之雄也本來。

19、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江中的小舟。

20、舉匏樽以相屬酒杯;勸酒。

21、哀吾生之須臾時間短暫。

22、知不可乎驟得數(shù)得;屢次得到。

23、托遺響于悲風余音,指簫聲。

24、盈虛者如彼,滿;缺。

25、而卒莫消長也最終。

26、相與枕藉乎舟中(互相)枕著墊著。

(四)詞類活用。

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使動;使……起舞,使……哭泣。

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名詞作狀語,向南。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

4、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形容—動,攻破;名—狀,向東行進。

5、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詞作動詞,打漁砍柴。

6、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用法,把……作為伴侶,把……作為朋友。

(五)翻譯下列句子,注意畫線處的譯法。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后置句)。

蘇軾和客人在赤壁山下泛舟游覽。

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句)。

任憑小船飄去,越過那茫茫的江面。

3.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定語后置句)。

有吹洞簫的賓客,依照著歌曲的聲調和節(jié)拍同聲唱和節(jié)拍。

4.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句)。

蘇軾容色改變的樣子,整理衣襟端坐,詢問客人說:“曲調為什么這樣悲涼呢?”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賓短語后置句)。

這不是曹操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

6.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句)。

而現(xiàn)在在哪里呢?

7、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判斷句)。

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8、.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介賓短語后置句)。

在小船中,互相枕著墊著睡著了,不知道東方的天空已經演出白色了。

文檔為doc格式。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十二

高考語文文言文學習一向是同學們在語文學習中的難題。我在這里談談文言文復習要多動筆多聯(lián)想:

多動筆: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文言文的學習中這是很有道理的。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文義的理解,并且要落實到每一個字當中去。許多同學在平時做文言文練習的時候往往喜歡口頭翻譯,甚至在腦子里過一邊就完成了。這樣的效果其實并不好,因為口頭翻譯往往做不到字字落實,常常是“每有意會”便“不求甚解”,對文言文翻譯來說這是大忌。對于許多同學來說,考試時翻譯上的失分就是由于不能字字落實。我的建議是把練習做到本子上。

高一、高二的學弟學妹們可以這樣做:抄原文的目的是練字,同時在抄的過程中先進行第一遍的口頭翻譯。然后,開始整理相關的字詞,從古今異義、一字多義、詞類活用等幾個方面進行,特別要注意自己在口頭翻譯時拿捏不準的字;要學會利用字典,在查完一個字后可以在本子的最后做上這個字的索引(如:“方”――可樓記)這樣在以后遇上一樣的字時便不用再整理第二次,做無用功。而且可以在長期的練習中了解在文言文中出現(xiàn)較多的字詞大多數(shù)用法。之后做的就是翻譯,在已經理解大多數(shù)字詞的情況下翻譯就變得易如反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拓展部分,考試中往往有一些主觀題需要同學理解做答,拓展部分就是我們寫的對這一篇文言文的見解。當然也可以查一下文章的寫作背景,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線索與寫作原因。經過這樣的長期積累,相信同學們會在閱讀文言文方面大有提高。

高三的同學們也許沒有這么多的時間去把上面的格式全部完成,我的建議是――原文可以不抄但字詞和拓展部分盡量做到位,這對高三的語文學習還是很有幫助的。

多聯(lián)想: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十三

上學期間,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xiàn)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廣為流傳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高考文言文知識點整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賦資質。)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3、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傳授。)

4、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從師學習。)

5、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

6、山川相繆。(“繆”通“繚”。連結,盤繞。)

7、夢亦同趣。(“趣”通“趨”。往,赴。)

1、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用心,用,因為,心,用心。今義:用功、肯動腦筋。

古之學者必有師。

學者,學習的`人。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學有所長的人。

3、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小學,小的方面學習。今義:對少年兒童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4、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眾人,一般人,普通人。今義:許多人。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所以,用來……的。今義:因果關系的連詞,表結果。

6、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從而,追隨并且……。今義:表目的或者結果的連詞。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不必,不一定。今義:不需要。

8、凌萬頃之茫然。

茫然,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9、游于是乎始。

于是,從此。今義: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1、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詞作動詞,游水。

3、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師:意動用法,以……為師,把……當做老師。

4、而恥學于師。

恥:意動用法,以……為恥。

5、小學而大遺。

小、大: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舞、泣: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7、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西、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

8、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下、東:方位名詞作動詞,攻下,向東進軍。

9、侶魚蝦而友麋鹿

侶、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伴、以……為友。

10、始指異之。

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異。

11、縈青繞白。

青、白:形容詞用作名詞,青山,白水。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之:賓語提前的標志,只起語法作用,無實義。

2、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之:指示代詞,這,這些。

3、師道之不復可知矣。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之:結構助詞,的。

5、不知日之入。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月出于東山之上。于:介詞,從。

7、徘徊于斗牛之間。于:介詞,在。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介詞,表被動。

9、惑而不從師。而:連詞,表轉折。

10、覺而起,起而歸。而:連詞,表承接。

11、扣舷而歌之。而:連詞,表修飾。

12、侶魚蝦而友麋鹿。而:連詞,表并列。

13、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而:連詞,表轉折。

14、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而:連詞,表修飾。

1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也:語氣詞,句中表停頓。

16、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焉:兼詞,于此。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

2、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定語后置句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判斷句

4、不拘于時。被動句

5、恥學于師。狀語后置句

6、日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狀語后置句

7、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句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

9、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句

10、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句

11、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句

12、居是州,恒惴栗。省略句(省略介詞“于”)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十四

閱讀司馬遷《李將軍列傳》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試題。

中貴人將騎數(shù)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zhàn)。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睆V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shù)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shù)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shù)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戶斤,止。令曰:“皆下馬解鞍?!逼潋T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庇谑呛T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

第1題、解釋文中劃橫線字詞的含義。

生:__________。

陳:__________。

所:__________。

會:__________。

怪:__________。

參考答案:生:活;。

陳:通“陣”,布陣。

所:許,左右。

會:恰逢,正趕上。

怪:認為……奇怪。

參考答案:上郡之戰(zhàn)。

“先寫中貴人大敗走廣,這是鋪墊,后文在鋪墊的基礎上對比,在對比中用反面襯托來突出李廣機智勇敢、善于騎射的個性特點。

第3題、這個語段主要表現(xiàn)李廣怎樣的性格特點?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十五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浪淘沙》)。

(2)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4)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狼》)。

(5)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改之。(《論語十則》)。

(6)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7)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候于)獄門外?!蹲笾乙愎菔隆?。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十六

詞類活用、省略成分都可以通過理順句子的結構來解決。主、謂、賓、定、狀、補,是文言文句子的主要成分,因為各自的功能不同,往往由不同類型的詞語充當。當考生發(fā)現(xiàn)某個位置上的詞語與正常用法不同時,就可以從詞類活用的角度去思考,如文言文中的“使使……”,“使”在文言文中本來是名詞,這里兩個名詞連用,就可以確認第一個“使”活用為動詞了,可翻譯成“派遣使者”。在疏理結構的過程中,還會發(fā)現(xiàn)類似于現(xiàn)代漢語的“成分殘缺”的情況,文言文稱為“成分省略”,翻譯時要補充出來,補出的內容要用括號。

例: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012高考江蘇卷)。

未幾,移鳳州司法。王蒙正為鳳州,以章獻太后姻家,怙勢驕橫。知公之賢,屈意禮之,以郡委公。公雖以職事之,而鄙其為人。

錯誤譯文:了解蘇渙的賢能,改變了一般的禮節(jié),把郡里的事務托付給他。

【解析】先疏理句子的結構,畫線句第一個詞“知”是動詞,還有下面的“屈意”“委”等是與之連續(xù)性的動作,這些都是謂語。主語呢?根據(jù)上文應該是“王蒙正”,譯文需要補充出來。再看“屈意禮之”這個短語的內部結構,“禮”本是名詞,這里卻帶了賓語“之”,可以判定這里的“禮”活用為動詞,翻譯成“以禮相待”。

正確譯文:(王蒙正)了解蘇渙的賢能,降低身份以禮相待,把郡里的事務托付給他。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十七

準確翻譯句中重要詞語的前提是“通句意”。“通句意”,即大體通曉要求翻譯語句的意義;“左顧右盼”是“通句意”的具體方法,即根據(jù)“句不離段”的原則,將句子置于段中,根據(jù)語境把握句意,包括人物、事件,句內、句外的各種關系等。

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012高考新課標卷)。

出知嚴州。嚴地狹財匱,始至,官鏹不滿三千,燧儉以足用。二年之間,以其羨補積逋,諸邑皆寬。上方靳職名,非功不予,詔燧治郡有勞,除敷文閣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幾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數(shù)。婺與嚴鄰,人熟知條教,不勞而治。歲旱。浙西常平司請移粟于嚴,燧謂:“東西異路,不當與,然安忍于舊治坐視?”為請諸朝,發(fā)太倉米振之。

錯誤譯文:蕭燧說:“東西在不同的地區(qū),不應該給(東西),但是(你們)怎么可以坐視不問,還用過去的治理方法呢?”

【解析】從譯文可以看出,考生沒有“通句意”,就生拉硬扯地翻譯,深層原因則是不懂“左顧右盼”之法。根據(jù)上文的“嚴州”“婺州”“浙西常平司”等,可以判斷出“東”指婺州,“西”指嚴州,根據(jù)上文(蕭燧)先“出知嚴州”,再“移知婺州”,可知“舊治”即指原管轄地區(qū)(嚴州)。通過此番“左顧右盼”,聯(lián)系“歲旱”“移粟”等處,粗通句意應該是沒有問題了。

正確譯文:蕭燧說:“東部西部不屬同路,按說不該給糧食,但哪能忍心對原管轄地區(qū)不管不問呢。”

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篇十八

“記”是散文的一種體裁,可敘事,可寫景,可狀物(記人、記事、記物),記景目的往往在于抒發(fā)作者的情懷和抱負(感情和主張),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

2、作家作品

王安石(10xx——10xx),字介甫,晚號半山,卒謚文。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在政治上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守舊,客觀上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列寧《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問,不迷信古人,主張為文要有“補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詩文思想同政治主張是一致的。著作收入《臨川先生文集》。

3、課文解讀

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而暢遂也?!碧K軾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xiàn)自己坦蕩的胸襟,他只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

《游褒禪山記》

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

第二段,記游華山洞的經過。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況,然后詳記游后洞的經過。

第三段,寫游洞華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發(fā)感慨,提出治學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

第五段),是記游的結尾,補敘同游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間,以及作者籍貫、署名。這是寫游記常用的格式。

《游褒禪山記》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時寫的一篇敘議結合的游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的經過,并借此生發(fā)議論,說明要實現(xiàn)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yè),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提出治學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

二、綜合練習題

(一)給加點字注音(答案略)

慧褒( ) 廬冢( , ) 仆道( ) 謬( ) 穴( ) 瑰怪( ) 窈然( )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 而卒葬之 死后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因為

3、有碑仆道 倒下

4、其文漫滅 模糊,磨滅

5、蓋音謬也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謬:錯誤。

6、有穴窈然 深遠幽暗的樣子

7、有怠而欲出者 懈怠

8、不出,火且近 將要

9、蓋余所至 發(fā)語詞,也有大概的意思

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11、則或咎其欲出者 責怪

1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平;近

13、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不同尋常

14、而人之所罕至焉 稀少

15、無物以相之 幫助

16、其孰能譏之 乎 難道,表反問

17、何可勝道 盡

(四)詞類活用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詞作動詞 ,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名詞作動詞,命名

3、有泉側出 側:名-狀 從旁邊

4、由山以上五六里 名詞作動詞,上行

5、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窮: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6、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進:動—名,前進的情況;

見:動—名,見到的景致

7、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動—名 ,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動 照明

9、極夫游之樂 極:副—動 盡情享受(窮盡)

10、常在于險遠 險遠:形—名,險遠的地方

11、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形—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

12、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傳:動—名,流傳的文字;

名:名—動,指識其本名

(五)翻譯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請指出特殊句式:

1、唐浮屠始舍于其址(介賓短語后置句),而卒葬(于)之(省略句)

2、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

3、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句)

4、有碑仆(于)道 (省略句)

5、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無特殊句式)

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隨他們因而不能夠極盡游玩的樂趣。

6、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無)

對于這種情況,我又感慨了。古人觀察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時候,往往有心得,以為他們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無處不在。

7、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無)

盡了自己的努力卻不能到達的人,就可以沒有悔恨了,難道誰還會譏笑他嗎?

8、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o)

后代的人使流傳的文字弄錯,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情況,哪能說的盡呢?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