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音樂家的小故事(優(yōu)質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7:26:30 頁碼:7
最新音樂家的小故事(優(yōu)質12篇)
2023-11-13 07:26:30    小編:ZTFB

總結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回顧和了解某一事件或事物的重要信息。如何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個性,成為一個陽光、自信的人?總結范文僅供參考,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和撰寫。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一

舒伯特脾氣溫順,如赤子般的純真笑容經常掛在臉上,這使得他很受朋友歡迎,他身邊一向都圍繞著一群關心他的朋友,這些朋友有些在經濟最困頓的時候接濟他,有些人的詩作給予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有些在舒伯特身前死後都極力推廣他的音樂。雖然他作品數量頗豐,又完成了六首交響曲十六歲寫出第一首交響曲,但是并沒有任何經濟支援。

舒伯特是德國近代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始人。所作的600多首歌曲顯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調寫作潛力。曲調樸素自然,和聲新穎,大小調交替,充滿戲劇性。在自然音體系和聲基礎上巧妙運用變化音;鋼琴伴奏風格多樣,他把和聲、伴奏提高到與詩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詩與歌之間建立均衡的關系。他的交響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調抒情、和聲獨特、色彩巧妙,表現(xiàn)出浪漫風格特征。

舒伯特短暫的一生十分清貧,大部分時間靠偶然賺點稿費和親戚朋友的接濟度日。雖然他三十一歲就去世了,但卻給后人留下了超多的音樂財富,尤以歌曲著稱,被稱為“歌曲之王”。在他十八年緊張不間斷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劇、九部交響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死神與少女》四重奏、《鱒魚》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鵝之歌》、劇樂《羅莎蒙德》等。

他采用和聲上的色彩變化,用各種音樂體裁形式來刻畫個人的心理活動,富有大自然的和諧和生命力的氣息,他將瞬息間的遐想行之于樂譜,把感受到的一切化為音樂形象,構成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的旋律。他對之后浪漫主義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舒伯特是歐洲音樂史中浪漫主義新型音樂體裁——藝術歌曲的第一個集大成者。在歌曲結構、旋律、和聲以及鋼琴伴奏諸方面,舒伯特都卓有貢獻。一生共寫了十四部歌劇、九部交響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響曲》與《c大調交響曲(偉大)》、《死神與少女》弦樂四重奏、《鱒魚》鋼琴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鵝之歌》等。

在生命短短的31年中,舒伯特經受了貧窮、病魔的煎熬,卻留下《魔王》等不朽作品,讓人不得不追尋他生命的動力、創(chuàng)作的激情何在——那就是他為作曲生、為作曲死的信念。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二

17,亨德爾在不被人知的情況下游歷威尼斯。到達后不久,他應私人朋友之邀參加一個蒙面舞會。但亨德爾不擅跳舞,便坐下彈鋼琴。正值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斯卡拉蒂也在場,當時兩人并不相識,但他聽過亨德爾非凡的演奏。此時,他忽然聽到美妙的琴聲傳來,斯卡拉蒂一下子驚呆了,他指著戴著假面具坐在鋼琴旁的人大聲喊叫:“啊,魔鬼!魔鬼!那個彈琴的如果不是魔鬼,便一定是亨德爾!”斯卡拉蒂說完就沖過去掀掉彈琴人的面罩,果然是亨德爾。從此兩人成了極好的朋友。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三

約翰·塞巴斯提安·巴赫于1685年3月31日出生在德國圖林根的愛森那赫。這是一個富有音樂傳統(tǒng)的城市,據說城門上還鐫刻著“音樂常在我們的市鎮(zhèn)照耀”這樣的銘文。巴赫的家庭是一個受人尊敬的音樂家族。他們長期生活在這一帶,輩輩相傳,以音樂為生,三百年間,有50多名音樂家見于記載,及至約·塞·巴赫,已是第五代傳人。

父親是小巴赫的第一任老師。7歲起,他就在教堂附屬的拉丁語學校上學,因成績出眾,深得老師喜愛。其時,他還經常參加學校的各種演出活動,以補貼學費。10歲時,父母去世,他遂由哥哥撫養(yǎng),并擔負他的音樂教育。

巴赫對哥哥的教學日漸不滿,總向哥哥提出種種問題,哥哥常因學力不逮無法作復而惱羞成怒。哥哥藏有前輩著名大師們的作品手抄譜,巴赫很想借來一閱,但屢遭拒絕。巴赫知道樂譜的藏處,每經于此,都不忍離去,情急之中,終于想出了辦法。每當夜深人靜,趁家人都已入睡,他便悄悄起身取出樂譜,在淡淡的月光下偷偷抄寫。半年之后,全部樂譜抄錄殆盡。然而,不想就在此時,東窗事發(fā),終于敗露。哥哥于氣憤之中,不顧手足之情,把巴赫辛辛苦苦半年抄錄的樂譜悉數撕毀。

巴赫年歲雖小,但生性頑強,為了學習,不怕任何困難。聽說漢堡有位著名的管風琴大師技巧相當高超,巴赫心向往之。無奈路途遙遠,身無分文,他只好攜帶干糧,只身徒步前往。憑草垛棲身,飲河水消渴,一路風塵坎坷,巴赫全都置之度外。一次往返180里,歸來時已是雙足生滿血泡。然而,能觀摩大師演奏,聆聽大師教誨,小巴赫每次出發(fā)之前,從不猶豫。

1702年,巴赫從學校畢業(yè)。以其優(yōu)異成績,完全可以免試深造,但生計無著,只能就業(yè)于阿恩斯塔特城教堂彈奏管風琴。供職后,為提高琴藝,他常常通宵達旦,發(fā)奮練習,每逢假日,仍徒步前往漢堡,從老師學習。

在魯貝克教堂任職的布克斯特胡德,是當時北德最杰出的作曲家和管風琴大師,巴赫對他仰慕已久,早盼著一睹大師風采。正巧巴赫獲得了為期一個月的休假,他不顧往返640多里的路程,又一次背起行囊,風餐露宿,徒步走向魯貝克。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與演奏,令巴赫大為傾倒。他如饑似渴地向前輩大師討教,竟流連忘返誤了歸期。

巴赫返回阿恩斯塔特時,已是四個月之后。上司們素來與他有隙,乘機羅列了他的一大堆罪狀,除了超延假期可以歸為玩忽職守外,還說他在演奏中曾加進怪誕的異端音響,令教友吃驚。各位上司有的指責他在儀式中醉心演奏,時間過長;有的指責他無心演奏,時間過短。尤其可笑的是,指責他未經教會當局許可,就擅將表妹帶進教堂唱歌。巴赫見狀哭笑不得,憤然辭職離去了。

幾經輾轉,巴赫于1708年來到魏瑪,就任魏瑪公爵的宮廷風琴手。當時的音樂家毫無地位可言,巴赫的姓名與馬夫、廚娘列于一冊。教堂中,為風琴師特設一間小屋。公爵禮拜時,則開啟屋門,以便聽見琴聲;公爵祈禱時,則關閉屋門,風琴師沒有資格在這一場面中露面。在低下的奴仆地位中,巴赫的音樂家聲譽卻日漸增高。1717年,法國著名古鋼琴家瑪尚來到了德國,在德累斯頓舉行音樂會。他恃才傲物,目中無人,視德國音樂家不過芥土。當時,德累斯頓宮廷特別崇尚法國音樂,吹捧逢迎之中,瑪尚更是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在瑪尚的一次音樂會后,巴赫應邀即席演奏一曲?,斏新犃耍菚r大驚失色。有人提議瑪尚與巴赫舉行比賽。

第二天舉行賽事時,只巴赫一位選手出場,瑪尚先生早已連夜乘車逃之夭夭了。

巴赫的勝利大長了德國音樂家的志氣,但他的處境并無絲毫改善。宮廷的區(qū)區(qū)賞賜也早被宮臣們吞食,進了他們的腰包。巴赫忍無可忍,與公爵不斷發(fā)生沖突,終于鼓起勇氣提交了辭呈。公爵看到一名奴仆竟敢逆忤犯上,勃然大怒,扣留不放。巴赫屢次請求,都未獲準。當時有位奎登公爵嗜樂如命。有人說他愛音樂勝于江山,國家支出中的三十分之一都支付了樂隊經費??枪艟媚桨秃帐⒚犝f上述種種后,便深夜派車偷偷去接巴赫,但出師不利,竟被發(fā)現(xiàn)。巴赫反遭逮捕,拘禁月余。獲釋后,他終于離開魏瑪,就職奎登,時1717年歲末。

虔誠精神;不經批準,我不得在任何大學任職;不經市長批準,我不得擅離本市?!狈泊朔N種。

從這個苛刻的文件中,可以想見巴赫處境的困難。首先是生活拮據。當時在德國工作的意大利女歌星的年收入是五千到一萬塔列爾(貨幣名),而巴赫只有七百,他不得不為區(qū)區(qū)幾文錢忍辱力爭。他看到學校教學無序,質量低下,向當局提出改進意見后,竟遭到殘酷迫害。當局說他“不服管教,屢教不改”,決定“降薪降職,以示懲處”。

偌大世界,巴赫竟再無好去處。他忍辱負重一直留居萊比錫,把精神全部寄托于音樂事業(yè)和培養(yǎng)孩子們成長。他的孩子們中有好幾位出類拔萃,后來成為世界著名音樂家。

1750年7月28日,貧病交加的巴赫因眼疾手術無效,與世長辭。他的遺體被靜靜地埋在教堂公墓里,連墓碑也沒有。妻子生活無著,從此住進了貧民收容所,十年后,與他在另一個世界團聚去了。

巴赫一生寫有包括清唱劇《馬太受難樂》、《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和《平均律鋼琴曲集》在內的500多部各種體裁的作品,但生前未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大都沒有出版。

如今,巴赫的音樂已經成為不朽的經典,成為“某種不可企及的標范”。

自他之后的每一代音樂家,無不領受著他的深刻影響;自他之后音樂史中的每一步重大發(fā)展,無不感受著他的有力推動。巴赫的音樂是人類進步音樂文化中的燦爛花朵,它將永呈瑰麗,與世長存。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四

行家們說,鋼琴大師克迪是最權威的莫扎特詮釋者之一。他在上海的演奏是排在一個美妙的晚上。他的那份專注神情,就像在精心挑選珠寶。他的手指在劃動“珠寶”時,發(fā)出了那么悅耳的聲音。當他從座位上站起來,向鼓掌的觀眾行禮時,觀眾早已瘋了。他們拼命鼓掌,希望再一次將他拖入加彈。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彬彬有禮的克迪還會獻出他更好的音樂。然而,他一次次返回臺上,一次次立于鋼琴旁邊,一次次行禮。他以最有禮貌的溫柔方式,沒有加彈任何一個曲目。觀眾費解了。這是迄今為止,惟一的一位不肯加彈的鋼琴大師。

不媚俗,堅持音樂精神,堅持高品質的純粹的追求,構成了克迪的獨特的音樂品位和精神高度。即使是加彈,他也不肯!

翻閱1975年的《加拿大表演藝術》雜志,可以看到一篇題為《安東·克迪挑戰(zhàn)名聲》的評論文章。今天,他已經贏得了這種挑戰(zhàn):不管媒體如何冷嘲熱諷,他就是不與大牌的唱片公司簽約。并且,他寧可在加拿大北方的小型音樂節(jié)演奏,也不愿去薩爾斯堡或者英國的“proms”音樂節(jié)。他就是如此清高,如此超然而脫俗。

他還有更絕的細節(jié)。他常常去一個叫做曼尼托巴的小鎮(zhèn)上演出。那個小鎮(zhèn)在加拿大最偏遠的地區(qū),交通也不便利,也不會有專門的車來拉鋼琴。但是,他卻寧肯將鋼琴裝到運貨的粗糙大卡車上,在彎曲的山路上一搖一晃,逶迤而行。那個小鎮(zhèn)才1500人,而出席他的音樂會的卻有750人。他翻山越嶺不辭辛苦只為了尊重這750人。他是為音樂為真音樂而生的。

據載,他有一次專程去了一個地方演出,那里是查羅德皇后島。他去那里演奏僅僅是為了一個人——一個老太太。這個老太太聽過他的錄音,便給他寫信,希望他能夠來她的小鎮(zhèn)演出。而老太太以為他這么知名的鋼琴家不會來的,永遠不會來的。但是,她想不到他一接到她的信,就真的來了。這個老太太面對他的演奏,很久不敢相信眼前的真實。

義大利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最擅長演奏旋律復雜多變的樂曲,他高深的琴技很受喜歡古典音樂者的激賞。

有天晚上,帕格尼尼舉行音樂演奏會,有位聽眾聽了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之后,以為他的小提琴是具魔琴,便要求一看。帕格尼尼立即答應了。那人看看小提琴,跟一般的琴沒什么兩樣,心里覺的很奇怪。帕格尼看出他的心事,便笑著:你覺的奇怪是不?老實告訴你,隨便什么東西,只要上面有弦,我都能拉出美妙的聲音。那人便問:皮鞋也可以嗎?帕格尼尼回答:當然可以。

于是那人立刻脫下皮鞋,遞給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接過皮鞋,在上面釘了幾根釘子,又裝上幾根弦,準備就緒,便拉了起來。說也奇怪,皮鞋在他手上,演奏起來竟跟小提琴差不多,不知情的人,在聽了這個美妙的旋律之后,還以為是用小提琴拉的呢!

啟示:

鉆研任何一種技藝,一定要經過長時期的苦練,才能達到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境界,這是絕對沒有偶然的。

在我生命的最初歷程中,音樂占有了我。它是我最初的愛,也可能是我最后的愛。我像女人愛孩子那樣愛它,在我懂得一個女人的愛情之前。

但是,學習音樂無師可求。在外省我生長的那個小城市里沒有老師。最好的老師是我母親,但她自己并不承認。她只是把著我的指頭在鋼琴的鍵盤上按,而她總是和我一起傾注感情。她死的那年,經常徹夜不眠,在隔壁房間傾聽我彈奏吟詠伊菲日尼之歌時,我耳聞她發(fā)出幸福的鳴咽,每憶及此,不禁心酸。

當我們一起來到巴黎時(當時我14歲),她看出了我的天賦。她想幫助我發(fā)揮所長,但她不敢公開表示,因為這種天賦有可能貽誤我的學業(yè),并且會影響我進入一個有名望的學校,而這對市民的子弟來說,是天經地義的日標。此外,她也沒有辦法為我找到實踐的場所,在巴黎,她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關系”。我的父親更沒有這方面的關系。他只知道為他辦公室里那些討厭的事務疲于奔命,雖然他并不喜歡他的工作,但他能做得很好,懂得如何令人滿意。我的家庭永遠不懂,也不想懂得“向上爬”的方法。只相信老老實實地完成日常工作,或者靠碰運氣,卻從不去創(chuàng)造機會!如果說機會曾經幫助過我,我得慶幸自己的運氣。不過,它也差點兒(兩次或三次)使我迷失方向!我的雙親和我,我都不認識路!在音樂的道路上,我曾經迷過路。

在巴黎,只要有一個有經驗的音樂家,就像我后來認識的許多那樣的音樂家,就能為一個具有音樂素質、頗有才能、充滿靈感的像我這樣的男孩子提供一條筆直的路。但后來,創(chuàng)作生活雖然豐富多彩,而音樂才華并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我只好把它帶到墳墓里去了。(對于我的全部創(chuàng)作,我并不感到安慰!)我已說過,我們在巴黎舉目無親。我的母親想起一個出色的鋼琴家,當母親還是一個少女時,曾經從她那里得到過一些教益;她就是約瑟芬·馬丹。在第二帝國時期,她名震一時,是專門為皇后彈鋼琴的。她是羅西尼的朋友,還認得肖邦。她有一手令人贊美的鋼琴技法,演奏自如,指法科學、細致、迷人而柔和,我掌握起來并不困難。不過她的風格是過去那個時代的風格,鋼琴上的一種“belcanto”風格還相當濃厚!我從她那里學到過不少東西,她教我彈沙爾倍的幻想曲,她以靜靜的微笑不容辯駁地對舒曼、柏遼茲,尤其是對瓦格納進行定,這些我都容忍了。后來為了汲取他們的長處,我就不需要她了。

她關于彈鋼琴的指點,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尤其是在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時,沒有一個演奏家像她那樣向我泄露過奧秘,這種奧秘可能是從肖邦那里摹仿來的。在我少年時期,她的這些指點成為我在音樂方面獲得的唯一的技巧教導。

幸運的是我還受到了音樂會的教育。音樂會是我的老師。我的雙親是慷慨的,他們精打細算,省吃儉用,而每個星期日從不吝嗇給我兩三個法郎去買一張在夏特萊堡、在冬天的馬戲場舉行的音樂會的普通票子(我膽戰(zhàn)心驚地找到一個邊座,所有的座位事先都預訂出去了),聽巴德魯、科洛納的演奏,后來聽拉穆勒的演奏。這是令人陶醉而神怡的三個小時,使我忘卻了巴黎并超越了時間。這也是全神貫注學習的三個小時,因為深思永遠不會阻止我去看,去聽和去判斷。我沉醉在莫扎特、貝多芬、舒曼的藝術里,沉醉在若阿香、伊薩依、薩拉薩蒂奇妙的琴弦里,我被安東·獸賓斯坦的獅子般的利爪和普格諾的溫和的手法或是迪埃梅的水晶般的表演深深打動了。我在柏遼茲和瓦格納精神激起的銅管和木管的海洋里盡情暢游。這些音樂當時在巴黎是嶄新的。馬拉美和維利埃也參加了拉穆勒的音樂會,會上巴黎首次接受了《德里斯坦》前兩幕的錯綜復雜的啟示。我和克洛岱爾一起在科洛納演奏會上為了《戰(zhàn)爭女神的侵襲》而戰(zhàn)斗??寺遽窢枴⑻K亞雷斯和我,我們重新沉浸在貝多芬的d調彌撤曲神圣的氣氛中。在圣一歐斯塔西被神化的氣氛中,我們看到年邁的李斯特那長長的白發(fā)。我還去叩過塞扎爾·弗蘭克家的門。

晚上8點到10點之間,在家里的火爐邊,我重溫音樂會上那些動人心弦的時刻,回味著演奏的情景,同時對那些我感到神秘的主題進行了分析。我盡量從中搜索秘密的思想和內在的邏輯,年輕的我在探索天才創(chuàng)作家的心靈。日復一日,我逐漸接近了莫扎特、格魯克和貝多芬。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五

17世紀上半葉的德國上空被那濃煙迷霧覆蓋著。這是一個窒息人性的陰森世界。大小公侯、僧侶和神甫們?yōu)榱藸帣鄪Z利,利用新教和舊教的分歧,分成兩個陣營,各自勾結外國勢力,在本國的國土上燒殺搶掠,從1618年起一直打到1648年。持續(xù)了30年之久的這場殘酷的戰(zhàn)爭使德國人口減去1/3,城市蕭條,土地荒蕪,礦山損壞,工商業(yè)衰退。統(tǒng)治者用棍棒和鞭子維持他們的專治統(tǒng)治。自由農民猶如白烏鴉一樣稀少。這是德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但是,漫長的黑夜總會有幾縷星光的。就在這樣一個動亂的時代卻孕育了18世紀歐洲音樂的巨擘、古典音樂大師巴赫。他的音樂像一道閃光,給德國黑暗時代帶來了一線光明,并影響著未來世界音樂的發(fā)展。

巴赫這個家族注定要和音樂結下不解之緣,在近兩百年的時間中,巴赫家族出現(xiàn)了許多位音樂家。1685年3月21日,星期六。歷史的鏡頭聚焦在德國中部圖林根地區(qū)一個叫愛森納赫的小鎮(zhèn)。鎮(zhèn)上的一所二層紅頂樓房內,一個啼聲洪亮的男嬰呱呱墜地了。兩天以后,孩子在圣奧爾格教堂受洗,父母為他取名約翰·塞巴斯蒂安。孩子的父親是鎮(zhèn)樂隊的指揮。在塞巴斯蒂安出生以前,巴赫家族已在圖林根生息繁衍了五代人。從他的祖父一代開始,整個家族就以音樂為主要職業(yè),真可謂是音樂世家。

在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下,巴赫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音樂教育。在父親的教導下,他能熟練演奏小提琴和中提琴,還在他就學的當地學校的唱詩班中嶄露頭角。巴赫雖說沒有像后來的莫扎特那樣從小就被稱為神童,卻也在平實的家庭教育中打下了扎實的音樂功底。

巴赫10歲時便父母雙亡,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來到奧爾德魯夫他大哥家居住。巴赫在這位當管風琴師的兄長指導下,掌握了鍵盤樂器的演奏技巧,為日后成為鍵盤樂器演奏大師奠定了基礎。由于家庭和經濟的原因,巴赫沒能像亨德爾那樣去接受大學教育,在15歲時就遠行到呂內堡求學。在三年多艱苦的求學歷程中,巴赫廣泛汲取了前人留下的豐富營養(yǎng),親自拜訪了附近的一些音樂名師,掌握了精湛的作曲技巧。

18歲時,巴赫的音樂生涯開始了。在當時的保護人制度下,巴赫不可能如后來的李斯特和帕格尼尼一般風光,更不可能像今天的明星一樣大紅大紫,而是以仆人的身份,在保護人的蔭庇下生活和創(chuàng)作。這雖然讓巴赫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卻也不可避免地要和保護人發(fā)生沖突,乃至蒙受屈辱。巴赫最初于1703年和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爾豪森的教堂中任管風琴師,創(chuàng)作也以宗教音樂為主。隨著演奏技巧和作曲技藝的日趨成熟,巴赫隨之聲名鵲起,成為了一名宮廷樂師。從1708年到1723年的15年間,巴赫先后在魏瑪和科滕的宮廷中供職。

在科滕的日子是巴赫一生中的一個黃金時代。此間他創(chuàng)作了被譽為“鍵盤樂的舊約圣經”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和在管弦樂發(fā)展史上堪稱里程碑的《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等大量出色的世俗和宗教音樂。1723年,巴赫的主人科滕親王對音樂的興趣似乎淡漠了,于是他辭去了宮廷中的職務,來到萊比錫出任圣托馬斯教堂學校的音樂指導,在那里他度過了一生中余下的27年時間。

萊比錫時期是巴赫一生中最長的一個時期,也是創(chuàng)作最多的時期。此時的巴赫無論演奏技巧還是作曲水平都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在萊比錫譜寫的杰作,有感人至深的《b小調彌撒》和《馬太受難樂》,《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二卷和體現(xiàn)他高深作曲造詣的《賦格的藝術》等。1747年,這位無冕音樂之王去波茨坦旅行時被另一位國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召見,并表演了即興演奏,在座的觀眾無不為之折服。第二年,巴赫把這次演奏的主題加以發(fā)展,寫成了另一部總結他作曲和演奏藝術的作品——《音樂的奉獻》。

由于他長期用眼過度,巴赫視力減退(也許正因為如此,畫像上的巴赫總是瞇著眼睛),晚年患白內障失明了,但他仍用口授的方式堅持創(chuàng)作。在逝世的前幾天,他還在口授一首眾贊歌《走向主的神壇》。樂曲每一個音符都表達出老人生前最后的虔誠祈禱,最后在第26小節(jié)處嘎然而止,成了大師的絕筆之作。

1750年7月28日夜,巴赫的一生畫上了最后一個休止符,安然地走向了他心中的神壇。三天后,巴赫在萊比錫圣約翰教堂墓地下葬。此時,維瓦爾第已入土9年,他另一位偉大的同行亨德爾也因失明,創(chuàng)作漸少??梢哉f,隨著巴赫的逝世,音樂的巴羅克時代也就結束了。

在西方音樂史上,天才并不少見,但作曲能夠做到像吃飯和呼吸那樣隨意的人卻不多見,尤其是從小就如此。但莫扎特就是這樣的人。他3歲就能在鋼琴上彈奏許多他所聽到過的樂曲片斷,5歲就能準確無誤地辨明任何樂器上奏出的單音、雙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輕易地說出杯子、鈴鐺等器皿碰撞時所發(fā)出的音高。如此過硬的絕對音準觀念是絕大多數職業(yè)樂師一輩子都達不到的。6歲和姐姐一起跟隨父親到歐洲各國旅行演出,轟動了歐洲。正因為如此,莫扎特在當時就被公認為“音樂神童”。莫扎特也許不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但他絕對是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就連偉大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稱作是音樂的基督。曾有人這么說:“在音樂史上有一個光明的時刻,所有的對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緊張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時刻便是莫扎特?!?/p>

1756年,莫扎特出生于奧地利薩爾茲堡。他父親是一位宮廷樂師,這使莫扎特從很小就接受了音樂的熏陶。他自幼便展現(xiàn)出那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3歲開始彈琴,6歲開始作曲,8歲寫下了第一部交響樂,11歲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劇,14歲指揮樂隊演出了該歌劇??梢赃@么說,莫扎特是為音樂而生的,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和音樂熔為一體了。

16歲時的莫扎特被任命為薩爾茲堡宮廷的管風琴師。雖然在這段時間,莫扎特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但他無法忍受薩爾茲堡大主教的頤指氣使,任意欺凌。在那里,莫扎特只是一個會彈琴的傭人,他曾向他的父親這樣描述他在宮廷晚餐上的同伴:兩名男仆,管家,點心師父,兩名廚師,男仆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廚師之上。終于在1781年,莫扎特脫離了對大主教的依附,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并來到了維也納發(fā)展。在維也納,莫扎特靠教私人學生,舉行音樂會演出和出版作品為生。在這段時間,莫扎特接觸到了巴赫、亨得爾的作品,并結識了海頓,從而豐富了他的音樂理念。

在維也納,莫扎特的音樂成就是令人驚嘆的,他曾這樣來描述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無論多長的作品都在我的腦中完成。我從記憶中取出早已儲存好的東西。因此,寫到紙上的速度就相當快了,因為一切都已完備,它在紙上的模樣跟我想象的幾乎毫無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擾,無論發(fā)生什么,我甚至可以邊寫邊說話。”可憐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在他正當壯年的時候卻因為感染風寒而去世了,死時年僅35歲。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791年12月9日),他仍在創(chuàng)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間,成為了音樂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作為一個早熟的天才,莫扎特受到過王公貴族的種種厚愛和贊賞,但也飽嘗了貴族社會對他人格的蔑視和侮辱,身心遭到一次次打擊。在當時的社會上,做一個自由作曲家并不為人們認可,選擇這條道路就等于選擇了艱辛。莫扎特的父親力勸他的兒子向大主教賠禮道歉,重歸于好,但莫扎特堅決拒絕。他在給父親的回信中寫道:“我不能再忍受這些了。心靈使人高尚起來。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繼承來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準備犧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對于我,對于你,都應該是最珍貴的!”莫扎特來到維也納的時刻,也就是他開始苦難生活的時刻。

在維也納的大部分時間里,莫扎特都是在窘迫中度過的。他一生中的最后兩年是他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困苦的生活使他的身體越來越糟,他不得不經常向朋友們求援。當他最后一部杰出的歌劇《魔笛》(themagicflute)首場公演時,他已痼疾纏身。1791年12月5日他去世時,妻子正患重病,家里連一個零錢也沒有。出殯那天,狂風呼嘯,大雪紛飛,惡劣的氣候迫使幾位送葬的親友都中途返回。最后他被埋在了一個窮人的墓地里,幾天后他的妻子前往墓地時,已無法找到準確的墓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這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了,身后留下尚未還清的1682弗羅林的債務。

比起長壽而晚成的海頓來,莫扎特剛好相反。然而就在他不足36歲的一生里,卻為人們創(chuàng)造出數量驚人的音樂瑰寶。其中包括歌劇22部,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41部,以第39、40、41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xié)奏曲27部,以第20、21、23、24、26、27鋼琴協(xié)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xié)奏曲6部,以第4、第5小提琴協(xié)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寫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

盡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滿坎坷和艱辛,但他的音樂始終給人帶來的是真正的純美。著名的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為莫扎特做出了如下的評價:“他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盡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須取悅于精神,而不傷及肉體或損害聽覺。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樂是生活和諧的表達。不僅他的歌劇,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樂,無論看起來如何,總是指向心靈而非智力,并且始終在表達情感或激情,但絕無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p>

美國音樂學者約瑟夫。馬克利斯說得好:“在音樂歷史中有這樣一個時刻:各個對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緊張關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個燦爛的時刻?!?/p>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六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了不起的音樂家。

一天,他在林間散步,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最后沒事兒可想了。

他對自己說,“我一個人在林間,時間過得這么沉重,我得給自己找個愉快的伙伴。”

他把小提琴拿了出來,一直拉,一直拉,拉到回聲傳過來。過了一會兒,一只狼穿過茂密的樹林,來到了音樂家身邊。

“哦,是狼,對嗎?”他說,“我可不想和它打交道?!?/p>

但是狼過來了,說:“親愛的音樂家,你拉得多好??!我希望你能教我?!?/p>

“很好學的?!币魳芳艺f,“按我說的做就行了?!?/p>

“我一定會的。”狼說,“你會知道的,我是個最聰明的學生?!?/p>

于是他們走在一起,相互做伴。走了一會兒,來到了一棵老橡樹下,樹是中空的,樹干上有個裂縫。

“你要是想學提琴,機會來了,把前爪放在裂縫上。”

狼照辦了。音樂家飛快地抓起塊石頭,把狼的前爪牢牢地釘在了裂縫上。

“在這兒等我回來?!币魳芳艺f著,就走了。

過了段時間,他又對自己說:“我一個人在林間,時間過得這么沉重,我得給自己找個愉快的伙伴?!?/p>

于是,他拿出提琴,精力充沛地拉了首曲子,一只狐貍從樹之間溜了過來。

“啊哈,看這回是什么?”音樂家說,“狐貍。我可沒興趣讓它陪?!?/p>

狐貍走到他面前,說:“我親愛的朋友,你的琴拉得太棒了,我想跟你學習。”

“沒什么比這更容易啦。”音樂家說,“你只要聽我的,就行了。”

“當然?!焙傉f,“你說的,我都聽?!?/p>

“好。跟我來。”音樂家說。

他們走了一段路,來到一條小徑上,路兩邊都是樹。音樂家停下了腳步,彎下一枝榛樹枝,用自己的腳踩住,然后又彎下路另一邊的樹枝,說:“要是你想學,把左前爪伸出來,小狐貍?!?/p>

狐貍照辦了。音樂家用樹枝把它的左前爪捆了起來。

“現(xiàn)在把右前爪伸出來?!彼f。

他把狐貍的.右前爪用另一根樹枝捆了起來,他又檢查了一遍,確實捆得很牢,他松了腳,樹枝了起來,把可憐的狐貍掛在了半空中。

“在這兒等我回來。”音樂家說著,就走了。

他又對自己說,“我一個人在林間,時間過得這么沉重,我得給自己找個伴兒?!?/p>

他又拿出了提琴,拉了一首歡快的曲子。這回,跑來一只野兔。

“哦,來了一只野兔?!币魳芳艺f,“我可不想要它陪。”

“你拉得真棒啊,小提琴家先生?!毙∫巴谜f,“我希望我能學會。”

“很好學的?!币魳芳艺f,“按我說的做就行了。”

“這我能做到?!币巴谜f,“你會覺得我是最專心的學生的?!?/p>

他們往前走了一小段路,到了一片稀薄的樹叢間,那兒有棵白楊樹,音樂家綁了一根長長的繩子在野兔的脖子上,另一端就系在樹上。

“現(xiàn)在,快樂的小朋友,繞樹跑二十圈?!币魳芳艺f。

小兔子聽了他的話,繞著樹跑了二十圈。繩子繞樹二十圈,可憐的小東西被緊緊拴住了,踢啊咬啊也沒用,只能把它的脖子勒得更緊。

“等我回來?!币魳芳艺f著,走了。

這時候,狼在石頭上又拉又拽又咬又抓,最后終于跑出來了。它怒氣沖沖地追音樂家去了,決定把他撕成碎片。

狐貍看見它經過,聲嘶力竭地叫:“狼兄弟,來救我啊,音樂家把我騙啦!”

狼把樹枝拽了下來,咬斷了兩根,把狐貍放了出來,它們一起上路了,都發(fā)誓要報復音樂家。路上,它們又看見了可憐的小野兔,也把它救下來,一起出發(fā)去找共同的仇人去了。

這時候,音樂家又拉起了提琴,這回他幸運多了,聲音把樵夫吸引來了,他丟下手中的工作,帶著斧子來聽音樂了。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七

肖邦初到巴黎時不被人知,譽滿全城的是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一個晚上,李斯特舉行公演。大廳里擠滿了慕名而來的聽眾,按照當時音樂會的習慣,演奏過程中燈火全熄,讓聽眾在黑暗中全神貫注地欣賞音樂家的演奏。這天的鋼琴演奏使聽眾如醉如癡,認為李斯特的演奏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演奏結束,燈火重明,在聽眾的狂呼喝彩聲中,立在鋼琴旁答謝的卻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來是李斯特在燈火熄滅之際,悄悄地把肖邦換了上來。他用這樣的'方式,把肖邦介紹給了巴黎聽眾,使肖邦一鳴驚人,被譽為“鋼琴家中的第一人”。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八

五代后梁有一位擅長畫走獸和禽鳥的畫家厲歸真,他在描繪老虎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

厲歸真非常喜歡畫虎。見到畫虎的作品,他就專心致志地臨?。挥龅疆嫽⒌母呤?,他就恭謙地去求教。他還常常在夜間悄悄地觀察貓捉老鼠時伺機而動、見鼠而撲的各種姿態(tài),以便從中受到啟發(fā)。由于他刻苦學習,在畫虎上有了點名氣。但因沒見過真虎,畫的老虎總有點“虎味”不足。

有一天,厲歸真聽說鄰村捉到一只老虎,立刻跑去,整整仔細觀察了一天。老虎踱來踱去的姿態(tài),健美雄壯的體型,使他感到驚奇。他高興得痛飲起來,乘著酒興,畫起虎來。他認為這是他最滿意的作品了,可是,一位獵戶看了,卻不以為然地說:“這畫虎氣不多,倒是貓氣更多一些!”厲歸真聽了,覺得獵人說的確實有道理,因為自己的確沒見過山中的虎。于是,他帶上干糧,跑到深山老林,問明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在樹杈上搭起一個高高的棚子。他藏在棚子里,等著老虎出來。他看到老虎有時在樹下經過,有時在草叢里伏臥,有時在巖石上站立著。一天天過去了,他覺得山中的老虎也不過如此,便打算回去。這天夜里,山風呼嘯,林濤嘶鳴。突然,一只野山羊跳到樹下。厲歸真看到送到眼前的獵物,十分高興,舉起棍棒,正要下去打,忽然,聽見地動山搖般的一聲大吼,嚇得他差點兒從樹上摔下去。只見一只斑斕猛虎,不知從哪里突然鉆出,直撲樹下。那羊聞聲而逃。老虎閃電一般窮追。伴著又一聲巨吼,那虎騰躍而起,死死咬住了山羊的咽喉。那搏斗掙扎的虎爪羊蹄,竟把地蹬出了一個大坑!厲歸真轉驚為喜,不覺失聲叫道:“妙啊!這才是真正的虎氣!”不料那虎聽到人聲便拋掉山羊,回到樹下。它滿口血污,鈴鐺似的大眼閃著兇光直逼厲歸真。突然,一聲雷鳴似的怒吼,那虎張著血盆大口直沖上來,正撞著棚子下面的支架。厲歸真嚇得毛骨悚然,趕忙攀上樹權。老虎又一次竄起,竟把棚子撞散了架。厲歸真越攀越高。那老虎無可奈何,只好叼起山羊走了。厲歸真驚魂稍定,十分感慨,嘆道:“山中虎不同于籠中虎;發(fā)怒的虎也不同于安靜的虎呀!”以后,他又把棚子加固架高,認真地觀察了老虎的各種形態(tài)和習性,畫了大量的速寫草圖,才離開深山密林。

厲歸真從深山回來后,每次作畫,都好象看見各種情狀的老虎在面前躍動。提起筆來,得心應手。為了更深入地體會老虎的神情,厲歸真還向獵人買了一張虎皮,經常披上虎皮,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細心地揣摩老虎的各種動作。厲歸真通過深入細致的觀察體會和刻苦練習,畫的老虎真的有了“虎氣”。不僅樣子像,神態(tài)也象,受到了人們的一致稱贊。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九

1770年12月6日,貝多芬誕生在波恩市的一個音樂世家。他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并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10歲時,他拜師于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仆役”生涯的開始。

17歲時,貝多芬去拜訪音樂大師莫扎特,受到熱情接待。莫扎特在聽完貝多芬彈了幾首鋼琴曲子后興奮地說:“各位,請注意這位年輕人,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博得世人的稱贊!”莫扎特還答應給貝多芬上課??上Т撕髢蓚€月,貝多芬母親突然去世。對此,貝多芬父親意志消沉,終日酗酒,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再次回到原來的歌劇院當鋼琴師。

19歲那年,法國大路程爆發(fā),貝多芬滿懷激情地寫了《誰是自由人》的合唱曲來表達他對自由與民主的渴望。后來,貝多芬通過人介紹,認識了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賞貝多芬的才華,收他為音樂仆役。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興鋼琴奏迷住了維也納人,其音樂旋律時而如細水潺流,時而如驚濤駭浪,時而如鳥語雞鳴,時而如暴風驟雨。有人曾評論貝多芬的即興曲“充滿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30歲時,貝多芬愛上了一個伯爵小姐朱麗葉.琪查爾迪,但她父親嫌貝多芬出身低賤,硬是把女兒許配給一個伯爵。這給了貝多芬極大的精神刺激,據說他的名曲《致愛麗絲》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創(chuàng)作的。

失戀固然令他傷心,但更令他傷心的是他的耳朵開始發(fā)聾。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要是干別的職業(yè),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里,這是最可怕的遭遇!”貝多芬曾竭力治療,卻無濟于事,他搬到維也那鄉(xiāng)下去療養(yǎng)了兩年。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就連窗口對面的教堂鐘聲都聽不到了。

絕望中,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堅信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他。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從此,維也那的官廷樂會少了一位出色的鋼琴彈奏家,但世界樂壇卻誕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貝多芬從32歲起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在近兩年的彷徨與探索后,他終于創(chuàng)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音調跌宕起伏,時而沉靜凝思,時而憤慨咆哮,令人情緒激憤。貝多芬創(chuàng)作《英雄交響曲》,本來是想獻給拿破侖的,但他聽到拿破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稱帝的消息時,怒不可遏,憤而涂去原來的獻詞,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作。

貝多芬只有一個。

1809年10月,法軍占領維也那,趨炎附勢的奧地利貴族們爭向占領者們獻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強迫貝多芬為法軍軍官彈奏鋼琴聽,這使貝多芬忍無可忍,他操起一只凳子向公爵扔去,并在當晚離開了伯爵家。行前留下一張紙條,上書:“公爵,您所以成為一個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卻是由于我自己。公爵現(xiàn)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另一次,當貝多芬與歌德一同散步時,迎面撞見了皇后,太子和一群貴族們。面對他們,歌德立刻讓路,而貝多芬則坦然地說:“讓路的應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但歌德還是摘下禮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貝多芬則背著雙手,闊步向前。結果太子認出是貝多芬,連忙脫下禮帽向他致意,其侍從們也畢恭畢敬地分列兩邊,目送貝多芬挺胸而過。那次,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嚴。

貝多芬54歲時,創(chuàng)造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前后用了六年時間來創(chuàng)作、修改這部曲子。1824年5月7日,《第九交響曲》首次在維也那卡德劇院演奏。貝多芬親自指揮演奏,他既不看眼前的樂譜,也聽不見絲毫的琴聲。他全憑自己的記憶來指揮這場演奏。結果聽眾們興奮若狂,不時爆發(fā)出熱烈的喝采聲,鼓掌次數多達五次!而皇族成員出場也不過鼓掌三次。

貝多芬自勵人格的心理分析。

從心理學上講,貝多芬之所以會在極度困苦的狀況下,一再創(chuàng)作出輝煌無比的音樂篇章,這與他的自勵人格有極大關系。自勵人格的突出特點是能很快將生活中的壓力轉化為自我勵志的動力,并在不斷的奮斗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自勵人格的人還很善于升華個人的精神痛苦,他們會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當成個人成長的契機,從而磨練個人的意志。

貝多芬的可貴在于他每每生活失意時,都會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尋求內心的平衡。例如,貝多芬因失戀而譜寫出《致愛麗絲》,因向往自由而譜寫出《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因失聰而譜寫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都飽含對人生的深刻感感受,又充滿了激情。他最大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彼靡簧呐θハ蚴廊俗C明他有這個能力!

貝多芬的可貴還在于他永遠傲視達官顯貴,不因自己出身卑賤就去刻意巴結他們。他在音樂創(chuàng)作當中也突出體現(xiàn)出他的傲骨,他譜寫的旋律可比驚濤駭浪,可如氣壯山河,充滿了個性特征。

一個失聰之人,卻能寫出人類最動聽,最振奮的音樂篇章,這是貝多芬自勵人格的不朽傳奇。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十

意大利是一個充滿了音樂的國度,在那里,羅西尼的歌劇已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焦阿基諾·羅西尼于1792年2月29日生在意大利的佩薩羅。父親在家鄉(xiāng)的屠宰場當檢查員,會吹小號,母親很會唱歌。據說羅西尼出生時,母親十分痛苦,但當地負責接生的神職人員一位也沒到場。父親于情急之中氣得把家里擺設的10座小神像挨個往碎里摔,等小羅西尼呱呱落地時,這些神像已經就剩最后一個了。父親性情沖動又向往共和,當然很容易惹來麻煩。小羅西尼4歲時,父親就被抓入監(jiān)獄了。母親生計無著,只好參加鄉(xiāng)間的巡回劇團演出,把小羅西尼寄養(yǎng)在姥姥家。

艱難的生活,剝奪了羅西尼在童年時代接受教育的權力,他不得不很早就自食其力,先是在一家肉店當學徒,后來改學鐵匠,從10歲起又開始靠演唱演奏掙錢貼補家用。1806年,在別人的資助下,他入學波洛尼亞音樂學院,終于開始了正規(guī)的音樂教育。

從困苦中走出來的羅西尼讀書十分用功。當時,借閱樂譜非常困難,為了仔細鉆研,他把海頓的清唱劇《創(chuàng)世紀》、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和《魔笛》全部手抄下來。他先抄出其中的人聲歌唱部分,自己憑著想象加上管弦樂伴奏,和原作對照一番,最后再把原作中的管弦樂伴奏部分抄錄下來仔細研究。

羅西尼求學時,就已完成了第一部歌劇《德梅特里奧和波利比奧》。畢業(yè)后,他隨巡回演出的歌劇團四處奔波,為了生計,拚命寫作。截止到1815年,他已為米蘭、那不勒斯等地的歌劇院先后又寫了15部歌劇。

1816年2月5日,羅西尼的歌劇《塞維爾的理發(fā)師》在羅馬初演。由于同行嫉妒故意集來一些人吹口哨搗亂,甚至把一只貓放到舞臺上亂跑,所以被折騰得烏煙瘴氣一團糟。但不久再度公演時,終于大獲成功,熱情的觀眾還為羅西尼舉行了火炬游行。從此,羅西尼奠定了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這部歌劇如今已成為19世紀意大利喜歌劇的頂峰作品之一,但當時羅西尼寫它時只用了13天。靠這部劇,羅西尼從老板那兒掙來1200法朗和一價值大約100法朗的新上衣。對于羅西尼來說,這是一筆很不小的數目,13天,平均每天100法朗,而他家鄉(xiāng)的父親每天只能掙2、5法朗。事隔多年之后,67歲的羅西尼在與40多歲的瓦格納在巴黎談到這件事時,仍然十分感慨。

《塞維爾的理發(fā)師》之后,羅西尼又寫了《奧賽羅》、《灰姑娘》、《偷東西的喜鵲》等15部意大利式歌劇,然后就離開了意大利。

1822年春,羅西尼到維也納拜望年過五十的貝多芬,貝多芬非常喜歡《塞維爾的理發(fā)師》??吹截惗喾业纳詈芨F困,羅西尼四處奔走為敬愛的前輩大師爭取年俸并希望能集資為貝多芬買一套住房以安度余年,但都失敗了。羅西尼到晚年都為這件事感到非常遺憾。

1824年,羅西尼定居巴黎,就任設在巴黎的“意大利歌劇院”院長。此間,他寫了三部歌劇,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退爾》。為這部歌劇,他下了很大功夫,專心致志地寫了整半年。1829年8月首演后,一舉成功。寫作《威廉·退爾》時的嘔心瀝血,對羅西尼的健康大有損害,或許他自己也有些江郎才盡的感覺,于嗣后漫長的40年生涯中,再沒寫過一部歌劇,也難得創(chuàng)作其他音樂。

1839年,他返回意大利,在波洛尼亞音樂學院出任院長,對母校的教學工作進行了大幅度改革整頓。但從1848年離職后,他便再沒有擔任任何職務。1855年,他再次來到巴黎,于平靜中度過余生,直到1868年11月13日逝世。1887年,羅西尼的遺柩移葬意大利的佛羅倫薩。

羅西尼在世時雖早已聲名顯赫,但始終虛懷若谷,未敢自傲。他說:“我的音樂與海頓、莫扎特相比,算得了什么呢?我對這些大師的敬佩之情,乃是無以言表的?!绷_西尼尤其崇敬德國前輩巴赫。晚年時,他曾訂購到一套《巴赫全集》。每當書店寄來其中一卷,羅西尼都像過節(jié)一樣歡喜。他一生中有一個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聽一遍巴赫的《馬太受難樂》全曲,可惜未能實現(xiàn)。羅西尼的作品中,意大利喜歌劇居其多數。他本人也生性開朗,頗具幽默感。

《塞維爾的理發(fā)師》初演之夜的紛亂情景使羅西尼多少年都耿耿于懷。羅西尼在巴黎居住時,曾走訪著名法國作家都德。告別時,車站上汽笛聲、行人聲嘈雜一片。都德說:“親愛的大師,您的耳朵一定很難受。”羅西尼答道:“誰要是經歷過我的《塞維爾的理發(fā)師》初演時的場景,就不怕任何喧囂聲了?!?/p>

聽說人們要花許多錢在米蘭為他立一座肖像紀念碑,羅西尼說:“如果能把這些錢給我,我情愿在有生之年中,天天都站在碑座上?!绷_西尼出名后,趨者如云,其中不免魚龍混雜。有一位作曲家拿著自己的兩部交響曲,請羅西尼挑選一部推薦出版。羅西尼不勝厭煩地聽他彈完,連忙說:“如果要出版,就再寫一部吧。”說完,揚長而去。

1848年。羅西尼在那不勒斯一家報紙上發(fā)表了一封公開信,回答一位先生的問題。問題是那位先生的侄子不會為自己的歌劇寫序曲,請羅西尼出個主意。羅西尼答復說:“我寫歌劇《奧賽羅》的序曲時,被老板鎖在一間小屋里。屋里有一大碗泡著水的面條,連根綠菜都沒有。這真是個頭最禿、心最狠的老板,他說,如果不把序曲的最后一個音符寫完,就別想活著出去。讓您的侄子試試這個法子,我看準靈?!?/p>

音樂以外的事情上,羅西尼也常常令人忍悛不能。一次,羅西尼赴請作客,飯后覺得尚有不足。告別時,女主人說:“若方便請改天再來,隨時備有便飯恭候。”羅西尼連忙說:“不必改天再來了,現(xiàn)在我們馬上再接著吃一頓如何?”

羅西尼的喜歌劇文如其人,機智,明快,妙趣橫生,讓這個世界上的人們在奔波的辛勞中分享了他心中的歡樂。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十一

巴赫(1685~1750),出生于一個德國的音樂世家。不到10歲,父母雙亡,他跟長兄生活在一起。由于他從小受到濃厚的音樂熏陶,對音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立下誓言一定要學好音樂,要取得比前人更輝煌的成就。

他哥哥是一位宮廷樂師,但他卻堅決反對弟弟學習音樂。因為他知道自己身在宮廷任職,也不過是一個“高級仆人”罷了,不能讓弟弟再步他的后塵??墒牵缫严露Q心學好音樂的弟弟卻絲毫沒有改變初衷。但是,樂譜資料從哪里來呢?巴赫明明知道向哥借是借不到的,最終想出了一個“高招”:趁哥哥不在家里,趕快從書柜中“偷”出樂譜,靠著暗淡的月光抄寫下來。估計哥哥快要回來時,再放回原處。他就是這樣天天“偷”著學。

有一次,他快要抄完的時候,哥哥突然回家,他的舉動一下子被發(fā)現(xiàn)了。哥哥非常惱火,當即就把弟弟精心抄寫的樂譜撕個粉碎,并氣憤地重重打了他一巴掌,勒令弟弟從此不準再學音樂。巴赫并未因哥哥的再三阻撓而灰心。抄譜不成,他又想出一個妙計來。每當哥哥排練或演出時,他總是躲在角落里偷偷看排練,回來后把排練的節(jié)目再進行模仿鉆研。

就這樣年復一年,經過努力奮斗,巴赫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成為世界有名的偉大作曲家。他給后人留下的作品有:《勃蘭頓堡協(xié)奏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咖啡清唱劇》等等。尤其是《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是世界音樂寶庫中最有價值的經典作品。

為此,巴赫一直在音樂史上享有“音樂之父”的美稱。

音樂家的小故事篇十二

交響曲,如今已成為最重要的音樂體裁之一,它的奠基人海頓卻曾是一位奴仆身份的作曲家。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4月1日出生在奧地利南部的羅勞。父親是制造車輪的工人,很喜歡音樂,不用看譜就能彈豎琴,還會唱歌。母親是一個虔誠的教徒,辛辛苦苦操持家務,與音樂全然無緣。

海頓的家庭雖然窮苦,但充滿著親愛和溫暖,每天晚上家里都要舉行音樂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海頓從小就愛上了音樂。一位親戚發(fā)現(xiàn)了海頓的音樂天賦,就領他入漢堡神校唱歌學琴。這所學校教學非常嚴格,為海頓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牢靠的基礎。

由于海頓天生一副好歌喉,8歲時被維也納的圣司蒂芬大教堂唱詩班選中。在唱詩班里,他還學會了演奏管風琴和小提琴。17歲時,海頓因變聲不能再唱歌,教堂想辭退他,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借口。一天,他無意中剪掉了前座同學的頭發(fā),正好授人以柄,被校方革除。

出了校門,海頓孤苦伶仃,無以為生,只好流浪街頭,靠賣藝糊口。后來,他開始從波波拉學習作曲,并為波波拉的學生彈伴奏。為了一日三餐,窮苦的海頓還必須為老師做奴仆。

1752年,海頓的作品得到了馮貝格男爵的賞識,男爵錄用了這位年輕的作曲家,讓海頓來宮中為自己寫作。

1760年11月,海頓結婚了。妻子瑪麗亞性格乖戾,不喜歡音樂,也不尊重丈夫的工作,常常把海頓的樂譜當廢紙來包東西。海頓因此十分苦惱,卻也無計可施。

海頓29歲那年來到匈牙利艾斯塔哈基公爵的宮邸任樂長。那時,被雇用的音樂家和主人之間訂有詳細而苛刻的合同:上班時必須穿號衣戴假發(fā);必須按主人的命令寫作;樂曲必須投主人所好;必須按時完成交稿,等等。繁重的差遣,令海頓忙得岌岌乎不可終日,每天上午作曲,中午聽公爵訓話,下午指揮排練,晚上演出。他還要像監(jiān)工一樣負責樂隊考勤,一旦出錯,就會遭到痛罵。他要負責管理每件樂器、每張樂譜,要負責給新學員上,整天像鐘表一樣運轉。名曰樂長,其實形同仆役。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海頓無可奈何地工作了30多年,主人也前后換了四代。

1772年夏天,繼位已10年的第二代公爵出外避暑,樂隊當然要奉陪。公爵樂不思蜀,早已忘了歸期。樂隊隊員們思念家人,歸心似箭。大家求計于海頓。海頓雖身為樂長,卻也無法左右公爵,想來想去,終于有了辦法。幾天后的一個晚上,一部新寫好的交響曲開始了。第一樂章,第二樂章,第三樂章都過去了。“不是說要奏一部不尋常的作品嗎?它不是和平常一樣嗎?”公爵很失望。說話間音樂已進入第四樂章。在一片沉郁的音樂聲中,大家忽然看見有兩位樂手合上樂譜,吹熄譜臺前照明的蠟燭,抱著樂器,從容地從舞臺上退下去了。臺下人大驚,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再看其他的樂手,都依舊安詳地演奏。接著,又有一名樂手下去了。陸陸續(xù)續(xù)地下去了好多位,最后臺上只剩下兩個人。他們輕輕奏完最后的曲調后,也吹熄了自己的蠟燭。臺上漆黑一片。聽眾都為之瞠然,連鼓掌都忘了。

公爵還不至于太愚鈍,他終于明白了海頓的.用意:大家想走。第二天,便起程返回了。后來,人們給這首樂曲起了個名稱,叫作《告別》。1790年,第三代新公爵繼任。他無心欣賞音樂,解散了樂隊,念海頓已是三朝元老,便保留了海頓的薪金,讓他掛職賦閑。海頓終于有機會到外面的世界透透氣了,于是,往返于維也納和倫敦之間。第二年,他到倫敦在查洛蒙主辦的音樂會上發(fā)表新作,而后又回到維也納,寫了12首交響曲,其中包括著名的《倫敦》、《時鐘》和《驚愕》。

關于《驚愕》交響曲,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聽說海頓有一部新作要演奏,倫敦的達官顯貴們趨之若鶩,爭先恐后地來到劇場。演奏開始了,優(yōu)雅的第一樂章使聽眾們飄飄然,寧靜的第二樂章又使人們昏昏欲睡。就在這時,忽然間鼓聲大作弦管齊鳴,第三樂章驚醒了在座所有人,有不少打盹的聽眾被這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驚得跳了起來,有些貴婦人甚至被嚇得差點背過氣去。

1791年,英國牛津大學授予海頓音樂博士學位,按規(guī)定他要提交一部作品,這部作品便叫作《牛津交響曲》。英國之行,使海頓名利雙收,從此他的狀況有了很大改善。

1798年,66歲的海頓應新繼位的第四代公爵召請,再度回到艾斯塔哈基,完成了清唱劇《創(chuàng)世紀》及《四季》兩部巨作。

海頓在英國逗留期間,曾聽過亨德爾的《彌賽亞》,他決心自己也要創(chuàng)作一部清唱劇。

《創(chuàng)世紀》的腳本本來是為亨德爾寫的,亨德爾沒有使用。海頓根據英譯本寫成了這部作品。1799年3月4日《創(chuàng)世紀》公演后,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當海頓在音樂會座席中聽到“光芒初現(xiàn)”那一段充滿戲劇性的歌曲時,情緒激動,不能自已,突然站起來,指著天空,大喊:“光芒從那兒射過來了!”

1804年,海頓被選為維也納榮譽市民。1809年5月,拿破侖進攻維也納,居民們個個惶恐不安。海頓泰然自若地對人們說:“不必驚慌,只要有我在,便不會有事?!闭f完,便坐在鋼琴邊,一遍又一遍地演奏由他作曲的奧地利國歌。其時,海頓年事已高,相當衰弱,幾天后,即1809年5月31日,77歲高齡的海頓在為人們留下1000多部作品之后,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時值戰(zhàn)爭,無法舉行隆重葬禮,送葬者僅寥寥十幾人。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