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精選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9:21:30 頁碼:11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精選16篇)
2023-11-24 09:21:30    小編:ZTFB

報告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三部分,每部分都需要清晰明了地闡述內容。不斷進行修改和潤色,以提高報告的質量和準確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一

目前小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許多不良學習習慣。在調查中發(fā)現,我校學生存在著一下問題,主要表現在:

1、問卷調查選項中看出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比較強,每個孩子都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因為沒有知識不能生存。可是,大多數孩子在實際行動中卻往往表現的不一樣,有時學習有怠慢情緒,不能夠明白學習的任務到底是為了什么,作法時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2、在學習的主動性和習慣性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學習時馬虎,不認真,愛湊合,如做作業(yè)時常抄錯題、字跡潦草、考試時常忘記檢查,上課時常忘記帶齊學習用品。

3、對于期末考試很多孩子多表現出了鎮(zhèn)定不緊張,那是因為學生對于期末考試的意義并沒有搞清楚,而不是自己真的有多大的信心,換句話說,他們對待考試都表現出不以為然,不當做一回事的樣子,沒有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

4、現在的孩子和社會接軌的比較快,無論是在現實生活當中還是虛假的電視劇當中都表現出情商之高??墒怯心敲匆恍〔糠謱W生則理解為“哎,這都是假的,你們還能相信”等等之類的語言,對生活的態(tài)度不積極。

5、現在的孩子都比較自私,不愿意與他人分享任何事情,包括吃的,用的以及自己的快樂。自己喜歡生活在自己的小空間,不愿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分享,也不愿意和伙伴分享,表現出極為自私的一面。

6、最重要的是,現在的孩子都不愿意主動承擔班級中的干部任務,缺乏為他人付出的意識,只認為,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不想理會其他的孩子,更不想管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妥的作法。另一些孩子則表現在可以勝任班干部的職責,但是對于自己的約束力比較差,不拿自己的錯誤當做錯誤,只看到了其他同學的問題,看不到自己。

這些不良習慣直接導致學生班級管理無法提高,因此在小學教學中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根據小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根據這些實際情況,理論結合實際提出解決對策,探索新的班級管理模式,主要以創(chuàng)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建積極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創(chuàng)建積極的文化氛圍等方面為研究導向,探索新班的班級管理模式。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讓學生樹立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使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學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使他們得到全面、主動的發(fā)展,最終為自己的終身學習、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二

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日益突出。為了了解留守兒童教育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形成的原因,尋求解決的途徑,我們通過問卷、座談等形式,對康平縣外出務工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

一、基本情況。

康平縣現有15個鎮(zhèn),人口近35萬,外出務工人員5000人。共有中小學校187所,幼兒園26所,在校學生1萬多人。留守兒童1360人,中學600人,小學500人,幼兒園200人,在家160人;其中獨立生活56人,隨祖父母生活的1174人?,隨親友生活的130人。隨著各級政府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各項政策的實施,全市外出務工人數逐年上升,留守兒童的量還將進一步擴大。

1、親情缺失。

外出民工為減少開支都盡量減少回家的次數,長期分離和缺乏聯系使兒童無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導和關心,家長也無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變化。親情的缺失甚至使一部分兒童對父母產生怨恨情緒,使“帶溝”加深。留守兒童有煩惱沒有正常交流宣泄途徑,比較容易走極端,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對以后的人際交往、協作求助、學業(yè)發(fā)展等產生不良影響。

2、自控能力差。

家長外出,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管理不到位,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只要不犯大錯,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孩子的生活、學習無人督促,造成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許多留守兒童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調查中80%的教師認為留守子女自律性較差,79%的留守兒童反映無人督促學習,有不良行為者遠遠大于正常兒童。對于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jiān)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前兩年棋盤鎮(zhèn)一所中學就發(fā)生一起惡性傷亡事件,一名父母外出打工的學生,經常勒索一名同樣父母外出打工的學生,結果在一次勒索中發(fā)生了爭斗,被勒索者把勒索他的學生意外殺死了,現在仍在服刑。

3、價值觀念扭曲。

父母在外無法照顧孩子會產生內疚感,便會在金錢上進行補償,而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yǎng)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并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抬頭。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已產生了厭學情緒,認為讀書無用,自己父母也沒讀什么書,同樣掙錢,部分學生開始把人生發(fā)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熱衷于吃喝玩樂,在學習中往往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鉆研精神,得過且過,不求上進,成績持續(xù)下降。邵店鎮(zhèn)中學有373個留守學生,可是卻有64%兒童父母外出后成績下降。我們把在校就讀100名留守兒童,與100名非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表明:在外出務工人員子女100人中,想學習的占34.3%,成績好的占29.5%。而非外出務工人員子女中,想學習的占57.7%,成績好的占58.6%。

4、心理問題較為嚴重。

在了解留守兒童心理感受時發(fā)現,回答“看到別的.小孩和父母在一起感到難受”的比例最高占到40.6%,“孤單無助,感到被遺棄”者占到28.1%。甚至還有7.2%的兒童表示有過“離家出走”等念頭甚至行為??梢姡H子關系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人格發(fā)育帶來了嚴重后果,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暢通的傾訴渠道,需要成年人正確的引導。但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jiān)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fā)種種心理問題,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畸形心理一旦形成,進行矯正比較困難。

5、年齡性別差異。

家長的外出,留守兒童年齡越大受到的干擾也越大。低年齡兒童學習情況、思想行為表現沒有明顯的變化;年齡偏大的學生其學習情況、思想行為表現出現一定變化,父母的外出失去了對他們的監(jiān)管,他們自控能力又差,容易沾染不良行為,導致他們學習成績下降、厭學、逃學甚至有輕微違法行為我們市高中共有外出務工留守子女學生903人,成績下降的卻有109人,占12%;小學5894名學生成績下降的只有150人,只占2.5%,初中4.2%,可見從小到大呈逐步遞增趨勢。

不管留守兒童年齡多大,不管監(jiān)護人是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還是自我監(jiān)護,也不管家庭經濟好壞,總體而言女生目前要比男生的情況好。全市118名在父母外出后有輕微違法行為的都是男生,可見父母外出務工,對兒童尤其是男生的影響是顯性的。

三、問題的成因。

1、家庭教育意識淡薄。在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時,大多數農民選擇進城務工,根本顧及不到子女的教育問題,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識薄弱。絕大多數農民沒有認識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資,而認為其是最大的負擔。再者監(jiān)護人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家長忙于掙錢,沒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教育,監(jiān)護人由于年齡、文化、身體和精力等方面的綜合因素,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于讓孩子完成作業(yè),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的中小學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2、就學考試制度不完善。從社會整體發(fā)展來看,大量勞動力要進入城市,民工將子女帶在身邊存在好多困難。比如中考、高考報名制度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城市學校入學的費用太高;各地選用不同教材導致轉學銜接的困難;大學學費太高,讓老百姓害怕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學等。

3、學校教育存在缺陷。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太多關注學習成績,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對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一些措施和干預。

1、提高對留守兒童管理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教育局要求各校成立了留守兒童管理領導組,校長親自抓,搞好研究、管理、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對家庭比較困難的留守兒童減免學費,發(fā)放免費教科書,給n生活補助。

2、開好三個會。一是教師會,要求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家訪,以便更好的進行管理;二是召開留守兒童會,要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思想和信心,培養(yǎng)自立自強的品質;三是召開監(jiān)護人會議,要求他們不能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不要在物質、生活上給予全方位的滿足,精神和道德上的缺乏管束與正確引導。對孩子的不好行為習慣不能持一種寬容甚至放任的態(tài)度,導致孩子形成放任甚至放縱的性格特點。

3、加強對外出務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子女往往缺乏的并不是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撫慰對他們來說更是彌足珍貴。針對留守子女這一特殊性,各個學校普遍建立了關愛扶助制度,老師和留守學生中確立一對一幫扶對象,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開設心理教育課程,為學生鋪設心理健康綠色通道。

4、設置“親情電話”,建立互通制度。瓦窯鎮(zhèn)中心小學要求班主任老師每月與外出家長至少電話聯系一次,反饋子女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也要求外出家長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給孩子打一次電話或寫一封信,鼓勵子女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努力把學習搞好。家長跟學校經常保持聯系,共同承擔起教育責任。如果經濟允許的話,可以要求家長一個學期中間回來一次,再加上寒暑假可以把孩子接到身邊,這樣,親子互動與溝通的時間與機會增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學習成績,其它方面也應該詢問,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要有更多的關心。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方面對于孩子的情感發(fā)展非常有幫助。

5、重點加強農村中小學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在留守兒童較多的地區(qū),積極改善辦學條件,供住宿便利。二是充分利用農忙、春節(jié)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三是建立留守兒童跟蹤管理檔案,學校要對留守兒童登記備案,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yè)余生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四是教育教學中強化留守兒童自尊、自立,幫助他們知法、守法;學校要成立心理咨詢室,開設符合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心理課程,設專職心理教師,對兒童的心理壓力和障礙進行疏導,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我們將繼續(xù)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真正將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落到實處。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為他們做點什么,給他們關愛,解決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困難,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使他們健康的成長,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和確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利因素,不要讓他們成為你心里永遠的痛!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三

配著奶奶燒的大半只雞和油汪汪的紅燒肉,剛進家門的佑佑(化名)風卷殘云地將3碗米飯,外加兩杯可樂倒進了肚子。不到一刻鐘,才擺滿的食物就被一掃而空。

抹抹嘴,抓起桌旁的游戲機,佑佑圓滾滾的手指開始在按鍵上熟練地舞動,“這是我一天最大的盼頭”。說話間,佑佑臉上兩個鼓起的腮幫子,甚至高過了鼻頭。

剛滿9歲,體重已經瀕臨120斤,但這在佑佑奶奶看來并沒有什么問題,“我家孫子這是胃口好,早上要煮兩包方便面,還要打上3個雞蛋才能吃飽”。盡管她已經注意到,寶貝孫子靠向椅背時,座下的小木凳正嘎吱嘎吱地響。

“中國農村兒童正在急速變胖中?!?/p>

這一結論來自《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日前發(fā)表的一項關于中國山東農村兒童肥胖情況的研究報告。

報告分析了山東省近2.8萬名年齡在7歲至18歲、生活在農村地區(qū)的青少年兒童,時間橫跨了1985年至的30年。

研究結果表明,20,參與調研的兒童中,有17.2%的男孩和9.11%的女孩肥胖,而這兩組數據在1985年時都不足1%。

“也就是說,在30年前的山東農村,100個孩子里或許都沒有一個胖子,然而在年,每6個男孩和每11個女孩中就分別有一個‘小胖墩兒’?!痹搱蟾娴穆摵献髡呱綎|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張迎修對此表示,“這是我見過的兒童和青少年肥胖人口最急劇的增長?!?/p>

若依照目前趨勢,研究報告稱,到2025年,中國大陸地區(qū)的超重孩子將多達4850萬,超過西班牙的總人口數量。而屆時,耐糖量減低的中國兒童預計將達150萬,患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有關的其他疾病患者也將多達460萬。

肥胖被稱為“城市病”的時代正在遠去。

農村胖童比例高于城市。

跟佑佑家隔著兩個院子,小胖妹的生活卻遠不如佑佑“瀟灑”。

今年16歲的“小胖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曉夏,但這個名字卻鮮為人知,“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叫我‘小胖妹"。

超過160斤的體重,是曉夏從小到大的煩惱。

“我愛打麻將,有時候顧不上做飯,就會讓她去村里的小賣部自己買零食吃。后來習慣了,一到飯點,她就主動上牌桌找我要錢,然后到小賣部買著吃?!睍韵牡哪赣H回憶道,早在7歲時,曉夏的體重就已經遠遠超過同齡人。

為了讓女兒把體重降下來,母親給曉夏報過不少減肥班和專門針對胖小孩兒的減肥夏令營,甚至帶她去看過醫(yī)生,但都沒有什么效果?!艾F在她已經對零食嚴重上癮,根本控制不住?!?/p>

時間越久,曉夏的體重就越重,接受的嘲笑與譏諷的目光也越多。

14歲那年,在和班里同學大吵一架后,曉夏再沒有去過學校,至今輟學在家。

“她沒什么朋友,性格自卑,腦子也比同齡人差,不愿意跟人交流?,F在更是連家門都不愿意邁出一步,我都不知道以后我不在了,她怎么辦。”談及未來,曉夏母親忍不住抹起了眼淚。

其實,農村兒童肥胖問題,并非今天才顯露端倪。

根據每5年一次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顯示,開始,農村兒童肥胖增長率就超過了城市。

2014年,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發(fā)布的《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與相比,中國7歲至17歲城市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上升2.4和3.1個百分點,而農村則分別上升5.1和3.6個百分點,均高于城市。

而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在去年亦曾對中國25個省市16000多個家庭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鄉(xiāng)村、城鎮(zhèn)和城市兒童的輕度肥胖及以上的比例分別為24.62%、15.04%和13.58%,農村兒童的肥胖比例明顯高于城鎮(zhèn)和城市。

“我們預計未來幾十年這種趨勢在中國農村仍將持續(xù)?!痹趶堄蘅磥?,對于決策者而言,這是一記警鐘,“作為農業(yè)大國,中國的13.6億人口中約有一半生活在農村地區(qū)。”

“不可否認,目前國內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地區(qū),尤其是農村,兒童營養(yǎng)狀況不良,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肥胖可能才是未來農村兒童健康的大難題,這也應成為不容忽視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睆堄拚f。

傳統觀念“功不可沒”

不同于城市,農村的兒童肥胖,在中國疾控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學生營養(yǎng)室主任胡小琪看來,有其獨特的成因。

佑佑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去了南方打工,一年難得回次家。這讓佑佑這個由爺爺奶奶帶大的“留守兒童”,從小就在溺愛中成長。

而爺爺奶奶對佑佑的溺愛方式,也來得簡單、直接:“得吃飽飯?!?/p>

“我們走訪了許多農村,發(fā)現農村對食育知識的了解普遍缺乏?!痹谡{研時,胡小琪發(fā)現,對于剛剛走出食物匱乏時代、還保留著饑荒記憶的農村來說,固有的傳統觀念里,依然保持著“要吃飽、多吃油、多吃肉”的慣性,而這一觀念在無節(jié)制的進食中逐漸失控?!皩τ陴I過肚子的老一輩而言,對孩子在食物上的縱容就顯得更加無可辯駁?!?/p>

根據今年早些時候英國伯明翰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孩子由誰帶”是兒童體重超標的重要影響因素。

該研究報告指出,由祖輩照看的孩子超重或肥胖的幾率,要比由父母照看的孩子高兩倍以上。而由兩位以上祖輩照看的孩子,超重的幾率更高。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如今,隨著農民收入水平提高,傳統的中國飲食已經向著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的結構轉變?!睆堄拗毖?,家長投其所好,孩子愛吃什么就買什么?!霸S多家長以孩子不喜歡吃為由,放棄了培養(yǎng)孩子吃蔬菜、水果的飲食習慣,而選擇了含糖飲料、油炸食品。”

6月,中國學生營養(yǎng)與健康促進會發(fā)布《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與健康報告》,該報告顯示,在農村家庭,多數人不知道什么食物真正有營養(yǎng),經常出現“把雞蛋賣了換方便面,用胡蘿卜喂家禽”的現象。

而在鄭州,一項針對農村家長的調查也表明:78.92%的農村家長不知道哪些是高能量食物,僅有6.77%的家長會限制孩子喝飲料,2.75%的家長會限制孩子攝入過多的肉類食物。

與此同時,在不少農村小賣部里,“奧利奧”變成了“奧和奧”,“營養(yǎng)快線”變成了“營養(yǎng)干線”。

在張迎修看來,用料低劣、著色劑濫用、添加劑超標的假冒偽劣食品,也是造成農村兒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此外,互聯網的普及讓農村兒童的娛樂方式也發(fā)生了巨變,進而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從晚飯后,佑佑就開始了自己的游戲機時間,除了從椅子挪到床上的幾步外,幾乎沒再走動過。

“以前農村的孩子大多在外邊玩,現在基本上閑下來就開始打游戲、玩手機?!敝猩酱髮W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陳裕明對此表示,“這也是導致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p>

肥胖背后的經濟壓力。

中國農村肥胖兒童問題其實也是世界肥胖趨勢的一個縮影。

據《國際兒童肥胖雜志》去年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到,美洲地區(qū)超重兒童數量將大幅增加,從目前占兒童人口總數的1/3上升為1/2。歐盟國家的肥胖兒童比例也將從現今的25%增加到38%。而中國兒童也將成為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到20,每5個兒童里,可能就有一個體重超標。

“由于社會經濟發(fā)展存在差異,不同國家之間以及同一國家的城鄉(xiāng)之間,兒童的肥胖狀況呈現出明顯的'不同?!标愒C鹘忉尩溃ǔ6?,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發(fā)達國家兒童的肥胖率會率先走高,而發(fā)展中國家的肥胖率在經濟增長之后隨之跟上。

早在上世紀末,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兒童醫(yī)院醫(yī)學中心就曾對美國不同收入的家庭進行訪談調查,結果發(fā)現,美國低經濟收入家庭常有以下觀念和行為:害怕嬰兒沒吃飽,過早地喂米、谷類和其他固體食物,盡量滿足兒童對食物的需求,卻忽視體重,造成孩子肥胖。

這也是美國低收入家庭兒童的肥胖問題高于高收入家庭的原因之一。

“但是,這一相關性隨著社會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也會迎來拐點?!标愒C鞣Q,在現代觀念看來,肥胖“早已不是一種‘富態(tài)’,而是一種疾病。這也意味著醫(yī)學界對肥胖的認識已從‘公共衛(wèi)生問題’向‘慢性疾病’轉變?!?/p>

而對于兒童而言,肥胖或許有著更大的健康隱患。

“兒童期肥胖會更容易、也更早地演變?yōu)槌扇朔逝??!睋愒C髯鞒龅恼{查顯示,學齡期兒童肥胖轉變?yōu)槌扇朔逝值奈kU度是非肥胖兒童的3.9至5.6倍,大約有42%到63%的學齡肥胖兒童將轉變?yōu)榉逝殖扇恕?/p>

此外,兒童肥胖還將成為其成年后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膽結石、腎臟病、脂肪肝、猝死、乳腺癌、痛風等疾病的誘因。

國際肥胖研究協會曾公布過一份研究報告。

該報告顯示,在17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中,有三分之一的兒童出現了至少一種心血管危險因素。而在中國,有170萬青少年正飽受糖尿病之苦,另外還有2770萬人被認為是糖尿病前期。在12歲至18歲的孩子中,有1.9%患有糖尿病,相當于美國同齡人的四倍。

與疾病相偕而至的,是巨大的經濟負擔。

中國疾控中心官網中的一組數據顯示,前,中國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的直接經濟負擔就已分別達到89.7億元、25.5億元、22.6億元和73.3億元。

另一方面,“肥胖還會造成心理問題,社會交往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焙$鞅硎荆芭c體重正常的同齡人相比,肥胖青少年更容易情緒低落,形成自卑心理和自閉性格?!?/p>

形成合力預防肥胖。

農村兒童的肥胖問題,如今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中國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以下簡稱“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中央財政每年支付160億,為試點地區(qū)的農村學生提供每天3元的營養(yǎng)膳食補助。到2014年,該計劃已經覆蓋了22個省、699個試點縣,累計3200萬學生受益。

此后,防止兒童肥胖被寫進《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年)》。

該文件要求有關部門應加強衛(wèi)生人員技能培訓,并更好地引導父母給孩子提供營養(yǎng)均衡的飲食。

“雖然目前沒有國家成功解決了兒童肥胖的難題,但這并沒有妨礙我們出臺相關公共政策的步伐?!痹诤$骺磥恚绻麤]有這些政策,兒童肥胖狀況會比現在還要糟,“這就像是沒有剎車的列車,任何使它慢下來的手段都是好的?!?/p>

而且在防治兒童肥胖這個問題上,有的國家已經看到了曙光。

美國國會通過了《健康、無饑餓兒童法案》的重新授權將為學生提供正餐的計劃擴展到美國的五十個州同時還提高了免費午餐的補助以便讓更多兒童在學校吃到健康的午餐和晚餐。

而依照新法規(guī),從2014年秋季入學開始,學校自動售貨機必須儲存有全麥餅干、燕麥棒和水果干這類食品,巧克力棒、奶酪塊、糖類等高熱量食品的銷售被限制。

“這一點尤其值得中國農村學校借鑒。”陳裕明表示,由于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空心化”等多重因素,農村兒童肥胖干預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亟待各方形成合力,多措并舉?!稗r村兒童普遍上學離家遠,或者父母不在身邊,很難能吃得健康?!叭绻嚓P部門能出臺餐飲標準,讓農村兒童最重要的兩餐,甚至三餐都能在學校解決,同時禁止校內出售高熱量零食,不僅會遏制農村兒童肥胖率上升,還能改善貧困地區(qū)營養(yǎng)不良兒童的營養(yǎng)狀況?!?/p>

此外,在胡小琪看來,觀念的改變才是重中之重。“而由于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就成為培養(yǎng)孩子健康觀念的關鍵場所。”

對此,胡小琪建議,逐步為農村學校配備營養(yǎng)師,負責制定學校食堂營養(yǎng)食譜,指導供餐人員選購、制作食物,同時在學校開展飲食行為教育,讓孩子懂得各種食品有什么營養(yǎng),有哪些危害,從而自覺地科學飲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同時,胡小琪還建議建立國家營養(yǎng)日或營養(yǎng)周,開展食育進農村等活動,加大公益廣告投入,發(fā)布適宜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南。“還可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多的現狀,在家庭監(jiān)管缺失的情況下,讓相關社會組織走進農村,來幫助農村孩子建立健康飲食意識,幫助他們科學化成長。”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四

目的:

通過對大別山區(qū)的“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調查和分析,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狀況。

方法:

采用《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對黃岡市羅田縣勝利鎮(zhèn)野菊坳小學四到六年級的88名在校學生進行測量。

結果:

2.在情緒障礙因子上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存在顯著差異,其它方面差異不顯著。

結論:

大別山區(qū)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非留守兒童,而情緒障礙應該成為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

二、引言。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由于諸多條件的限制,很多農民工在自己進城的同時卻無力解決孩子進城就讀所要面對的種種現實問題,比如較差的住房條件、高昂的借讀費用、工作不穩(wěn)定無法照顧孩子等等。于是,他們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由長輩或其他人代為照看,最終形成了父母雙方或一方與孩子兩地分隔的局面。在這種現狀下,新的群體——“留守兒童”應運而生。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農村地區(qū)因父母雙方或單方長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單方或長輩、他人來撫養(yǎng)、教育和管理的兒童。他們無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撫養(yǎng)、教育和關愛,由此產生了留守兒童的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盡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在過去幾年就已經存在,但一直未引起家長、學校、社會的重視?!吨袊逃龍蟆?月15日報道,有關課題組在甘肅、河北、江蘇等省開展的調查結果表明,留守兒童在農村兒童中所占比例相當高,“留守兒童占農村學齡兒童數的47.7%”。(段成榮、周福林,)我們實踐團隊認為,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會在學習表現、行為習慣、情緒、道德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為此,我們在留守兒童這一大的實踐題目下,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

三、研究的對象、工具和方法。

研究對象:以黃岡市羅田縣勝利鎮(zhèn)野菊坳小學4-6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54人,女生46人,年齡在9-13歲之間。共發(fā)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88分,回收率88%。

研究工具:我們采用《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這是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和小學老師共同編制的一份心理健康問卷,總共80道題,從8個維度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價。本測驗為團體測驗也可以單獨個別施測。

研究方法:測驗以班級為單位,采取團體測驗的方式,有專業(yè)人員進行指導。

四、研究結果。

《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測試結果,見表1:

表1.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測試結果。

因子。

總分。

31.86±16.63。

28.78±10.11。

學習障礙。

6.66±3.26。

6.53±2.83。

情緒障礙。

4.30±2.70。

4.38±2.16。

性格障礙。

4.16±2.97。

3.69±1.92。

適應障礙。

4.20±3.10。

3.84±2.22。

品德缺陷。

1.75±2.30。

1.53±1.90。

不良習慣。

2.48±2.54。

2.00±1.90。

行為障礙。

5.16±3.17。

4.75±2.49。

特種障礙。

3.14±3.42。

2.06±1.92。

計算檢出率:以總體的總分平均分以及各個因子的平均分加上一個標準差為界,高于此標準的人數所占比率。統計結果見表2:

表2.小學生mhrsp因子分偏離情況。

因子。

留守兒童(56人)。

非留守兒童(32人)。

統計結果(z)。

總分學習障礙情緒障礙性格障礙適應障礙品德缺陷不良行為行為障礙特種障礙。

從表2可以看出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總分檢出率存在明顯差異(z=2.187,p0.05),同時情緒因子分數檢出率也存在顯著差異(z=2.432,p0.01)。其它方面差異不明顯。

五、結論。

本研究中留守兒童所占比率為62.6%,比段成榮的`調查結果多。原因可能是本調查與別的調查取樣不一樣,所調查學生來源于父母外出打工頻率較高的大別山區(qū)。大別山區(qū)經濟條件落后,物資缺乏,土壤貧瘠,農民生活水平低,僅靠幾棵板栗樹和幾畝薄田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許多青壯年勞動力不得不外出打工謀求生計。而省會武漢市自然就吸引大量的外出務工者。同時,外出務工確實給當地經濟帶來了提高,于是外出者越來越多,并形成代際傳承之勢,留守兒童的數目也在不斷擴大。由于留守兒童的數目和比率均較大,可能會對調查結果構成一定影響。

本研究中,留守兒童的情緒障礙檢出率明顯的高于非留守兒童。孤獨感、委屈難過和敏感自卑是留守兒童的”代表性"情緒體驗,憂慮情緒主要表現在初中留守兒童中。(劉霞、趙景欣等,)留守兒童不定期的與父母分離,家庭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讓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受。與父母分離,其他監(jiān)護人如祖父母與留守兒童長期缺乏交流互動,導致留守兒童長期處于一種壓抑的狀態(tài),沒有有效的情感表達和發(fā)泄的方法途徑,更易作用力轉向內部,委屈難過,而這種孩子是很敏感和脆弱的,一旦有足夠刺激出現,就可能引發(fā)激烈的情緒表達,甚至問題行為的出現。

至于學習障礙的檢出率,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之間差異不大。這推翻了調查前的假設。其原因可能是,學齡兒童的學習主要與學校教育相關。訪談中發(fā)現,學校對不同背景學生的教育并不存在差異,甚至老師會更多關心那些留守兒童,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不足。調查中也有發(fā)現留守兒童成績好于非留守兒童成績現象的存在。

本研究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對兒童心理健康存在較大影響,尤其是在情緒方面。而該年齡段的學生又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怎樣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值得廣大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而怎樣處理好經濟發(fā)展和教育相協調的問題也值得我們更多的研究。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五

根據行業(yè)調查結果,與其他職業(yè)相比,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原因可能是與醫(y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和不規(guī)律生活相關。

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長期失衡,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會帶來多種危害。首先,會造成醫(yī)務人員個人精神功能效率減退,進而還會影響與家人、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水平較差的人,會出現易疲勞、注意力渙散、精力難以集中、心境惡劣、緊張等精神癥狀,還會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挑剔、多疑、敏感、易激惹、沖動控制差等溝通方面的問題。其次,醫(yī)務人員的心理障礙還會引發(fā)多種身心疾患,例如高血壓病、消化性潰瘍等。還有,醫(yī)務人員的心理疾患還會降低醫(y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直接影響到對患者治療的療效。

醫(yī)務人員應掌握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的技巧;而一旦患有了精神障礙,應盡早求助于精神科醫(yī)生。

第一,學會忙里偷“閑”。醫(yī)務人員的工作非常忙碌,但在工作之余最好要有一些閑情雅致,有一些興趣愛好。如上班的路上看看藍天和周圍的風景,翻翻與工作無關的娛樂雜志,和家人朋友一起逛逛公園等,這樣都可以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但一定要避免采取不良行為緩解壓力,如酗酒、服用鎮(zhèn)靜藥物、家庭暴力等等,這種發(fā)泄方式只會導致心理健康越來越差。

第二,學習必要的溝通技巧。醫(yī)務人員經常要處理的人際關系包括醫(yī)患關系、上下級之間的關系、醫(yī)護關系等。我國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在校教育中并沒有專門講授調整人際關系技巧的課程,而這恰恰又是非常重要的。醫(yī)生在為病人治療時總認為自己應該是主體,患者應該絕對服從。而站在患者的角度,他們又渴望與醫(yī)務人員溝通,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將自己的意見加入到治療方案中。這就要求醫(yī)務人員尊重患者,增加與患者面對面的時間,經常與患者交流疾病的防治知識,這樣可避免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防止分散醫(yī)務人員的精力。我國有調查發(fā)現,醫(yī)療糾紛有70%都是由于醫(yī)患溝通的問題導致的。關心、尊重病人,經常與其進行溝通,絕大多數醫(yī)療糾紛都是可以避免的。

第三,主動求助。醫(yī)務人員產生心理問題后,一定要有主動求助的愿望。心理學家指出,醫(yī)務人員面對巨大的壓力要善于傾訴,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傾訴心中的苦悶,傾倒出“心理垃圾”,這樣,自身的壓力會明顯減輕,并且在傾訴的過程中有可能獲得幫助。

第四,盡快求助。如果確實已經患有精神疾患,應盡快求助于專業(yè)精神科醫(yī)師以盡早獲得幫助,及時解除心理危機,重返工作崗位。由于醫(yī)生很少注意自身的健康問題,他們常常自己充當自己的醫(yī)生,采取自我治療。而精神科疾病的用藥專業(yè)性較強,精神科疾病的治療藥物副作用又比較大,普通科室的醫(yī)生很難掌握精神科疾病的用藥及劑量。

另外,對于醫(yī)院的管理者,在全面關心患者利益的同時,也應該關注本單位員工的健康。醫(yī)務人員是醫(yī)院的主體,醫(yī)院的經營狀況甚至興衰成敗都與醫(yī)務人員的工作狀態(tài)休戚相關。醫(yī)院管理者應給醫(yī)務人員建立減壓機制,經常深入一線了解醫(yī)務人員的困惑,組織醫(yī)務人員互相交流、討論,盡可能解決醫(yī)務人員工作中的實際困難,這對提高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檔為doc格式。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六

近年來社會眾多學者及各界人士都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進行一定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我們深入留守兒現象較嚴重的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下車鎮(zhèn)沙行村,采用訪談、問卷調查、座談等方式就其親子關系、心理健康、學習心理健康狀況、生活習慣這四個方面進行實地調研,及時獲取第一手資料,通過統計分析研究發(fā)現: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系沒有一般兒童強烈;相當的一部分兒童經常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很多留守兒童在性格、非智力因素等的發(fā)展上受到了限制;很大一部分留守兒童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部分留守兒童經常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甚至與別人攀比玩具等。同比較分析研究發(fā)現: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想念父母、女孩比男孩子干的活更多、女孩子比男孩子自立性更強;高年級的留守兒童比低年級的留守兒童行為表現更好;學習成績好的留守兒童比成績一般的留守兒童對父母外出打工有更大程度的理解。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以下幾條建議:加強家庭教育;加強農村中小學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完善社區(qū)管理職能。

一、引言。

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對減少青少年犯罪、社會安定有積極的意義。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會穩(wěn)定,因此急需關注他們的生活、學習、心理等各方面的狀況,本文從心理健康角度調查研究他們的心理,以為更進一步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和參考。

二、方法。

2.1研究對象。

留守兒童現象較嚴重的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下車鎮(zhèn)沙行村,該村有7300余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有700余人,留守兒童有200余人。所選取的作為調查對象的留守兒童的年齡范圍從6-17歲,全為小學生和初中生。調查對象中男生72人,女生64人;1-3年級的有32人,4-6年級的有40人,7-9年級的有64人;學習成績優(yōu)的有64人,良好的有24人,一般的有40人,差的有8人。

2.2研究方法。

通過廣泛收集并分析以往關于留守兒童的研究成果、訪談部分留守兒童,得到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生活的各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據此構成問卷的基本框架。最后形成的問卷——《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問卷》由親子關系、心理健康況、學習心理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四部分組成,共23個題目。為了消除被調查者對心理健康產生敏感心理或抵觸心理,問卷的名字采用生活狀況調查。

2.3調查過程。

調查時間為2月,在調查過程中,采取隨機抽樣,同一地點被試同時答卷,統一收回的措施,避免其他因素的影響。對于難以集中的留守兒童則是分組到農戶家里發(fā)放問卷,并按標準程序指導其進行填寫。實際發(fā)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36份,有效回收率為91%。數據、圖表用spss11.5統計軟件處理。

三、結論與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隔代監(jiān)護的留守兒童占52.9%、父親或母親單親監(jiān)護的占41.2%、同輩監(jiān)護和自我監(jiān)護的占5.9%。父母半年回來一次的占17.6%,每個月回來一次的占41.2%,經常(至少每周一次)的占43.2%。留守兒童特別想念父母的占29.4%,想父母的占52.9%,無所謂的占11.8%,不想的占5.9%。依戀關系上,52.9%的留守兒童比起監(jiān)護人而言與父母在一起更開心,23.5%的選擇了監(jiān)護人,另外的覺得都一樣開心。88.2%的留守兒童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為了掙錢給他們讀書,5.9%的認為是掙錢讓他們穿上新衣服,5.9%的人表示不知道。所有留守兒童都不怪父母常年不在家。

郁情緒,52.9%有時,35.5%很少,5.9%從不,此比率與焦慮情緒一樣。解決抑郁或焦慮情緒的方式上,11.8%的留守兒童選擇對父母說,11.8%對監(jiān)護人說,35.5%對同學或小伙伴說,5.9%對老師說,35.5%不說。在意志堅持性方面,29.4%的留守兒童總是不達目的不罷休,23.5%的經常這樣,29.4%的優(yōu)勢這樣,11.8%的很少這樣,5.9%的從不這樣。從別人的評價來看,5.9%的留守兒童認為很少有人說他們行為表現不好,94.1%表示從未有人這樣說過。

學習動機上,70.6%的留守兒童選擇的是學習很多有趣的知識,17.6%的表示是為了掙錢,其余的則是不知道或認為是為了和同學們玩耍。學習上遇到難題時11.8%的留守兒童留著到學校問老師,5.9%問監(jiān)護人,41.2%問鄰家的哥哥姐姐,還有35.3%留著到學校與同學一起討論。學習興趣方面,23.5%的留守兒童認為學習特別好玩,52.9%認為好玩,17.6%沒有感覺,另外的人為學習不好玩。學習習慣方面,29.4%的留守兒童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有41.2%學習習慣不穩(wěn)定,其余的則沒有固定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習紀律上,從不遲到的占70.6%,有時遲到、很少吃到的占29.4%。學習用品供給上,64.7%的留守兒童都是有求必得到,11.8%有時得到,另外的則是很少或從未得到。

3.1.4生活習慣狀況。

男女留守兒童在思念父母、給監(jiān)護人干活、自立程度三方面有著顯著差異,表現為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想念父母;女孩比男孩子干的活更多;女孩子比男孩子自立性更強。

兒童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他們多是只完成老師布臵的硬性作業(yè),自己更是很少主動去預習、復習。在學習興趣上,他們都沒有不好的表現,這可能與全社會基礎教育的進步有關,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及興趣普遍很高,也可能與現在對知識的實際需要有關。學習紀律上,留守兒童都表現得很好,這與中小學生普遍比較遵守紀律關,尤其是小學生視老師為權威,更是不敢違背老師的紀律。在學習用品的供給上,多數留守兒童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基本上是有求必得,但也有一些兒童很少或根本得不到,這可能與監(jiān)護人的行為方式、性格特點等有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由于長期不照顧孩子,不在孩子身邊,感到欠孩子很多,很愧疚,就會在經濟上多給與孩子方便,多讓他們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孩子也因此可能會養(yǎng)成亂花錢的習慣。結果顯示,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經常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甚至于別人攀比玩具等。這種現象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容易形成嫉妒等各種不良的心理,因此父母在給予孩子零用錢的時候要多囑咐監(jiān)護人,不能養(yǎng)成他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平時更要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可以通過寫信或電話的方式。留守兒童大部分經常幫監(jiān)護人干活,這可能是監(jiān)護人的要求也可能是孩子自己愿意的,但這可能會花去孩子學習的時間,不利于他們的成長,但只要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還是有益的,讓他們懂得體諒、理解、幫助他人,以形成良好的習慣。留守兒童的自理能力較強,一般兒童的生活起居等各種事多半由父母代勞,但他們由于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因此基本上自立性發(fā)展的較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正是道理。性別差異研究表明,女孩比男孩更想念父母,這也許與女性比較戀家有關。而且女孩子一般比較聽話、乖巧,因此她們更多的幫助監(jiān)護人干活,父母不在身邊就靠監(jiān)護人了,男孩子則不一樣,他們寧愿自己出去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而不愿意留在家里干活。自立性上,由于調查到的是生活自理,女孩子又比男孩子表現更好。高年級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出去較晚,再者學校教育已經處顯成效,他們在家庭、學校等各種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下習得了各種行為習慣,自然比低年級的留守兒童表現的好。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由于在更大程度上理解父母外出打工,他們能夠安心學習,以此來報答父母在外辛勤勞作。學習成績好于很理解父母這二者誰是因誰是果很難說,但至少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所以改變留守兒童對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的認知也是很必要的,能過幫助他們在父母不在身邊時更好的學習、生活、成長。要得到更確切詳盡的研究結果,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四、干預建議。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針對安徽省農村留守兒童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有關部門制定方針、路線、政策之用。

少人認為,只要給孩子留下更多的錢,讓孩子有實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對孩子負責,也是自己辛苦打工價值的體現。這是一種錯誤的片面的觀念,往往會適得其反。“留給子女財富,不如讓子女成為財富”才是更明智的。二是要盡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聯系和溝通。在溝通時間上,原則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交流聯系一次;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而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溝通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對于孩子的情感發(fā)展非常有幫助,而且還能讓孩子得到鍛煉。我們在訪談中就發(fā)現,許多學生習慣通過書信、日記來抒發(fā)和宣泄內心感受,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和初中學生,他們處在青春期這一特殊年齡階段,對很多身體、生理、心理的變化感到不知所措,而又無人訴說時,書信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溝通方式。三是外出務工的家長還要和學校,特別是孩子的班主任老師經常保持聯系,以便隨時了解孩子的動態(tài)。

分類區(qū)別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要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學校老師要經常與家長(監(jiān)護人)聯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以便及時幫助留守學生。三是有條件的學校要成立心理咨詢機構,開設針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心理課程,專設心理教育教師,共同對兒童的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為留守兒童排憂解難,引導兒童走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幫助兒童健康、和諧發(fā)展。

(3)完善社區(qū)管理職能。社區(qū)的家長學校和村級組織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jié)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轉變家長的錯誤認識,指導家長外出務工期間和孩子的聯系。農村基層組織應在管理機制上督促家長關注留守兒童的道德建設,與家長簽訂兒童道德建設責任狀,實行預警制和失范追究制。要建立農村社會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基層黨政機關有大量富余人員,中小學校有大量退休人員,他們完全能勝任中小學生的監(jiān)護和教育工作??煽紤]山區(qū)基層教育部門牽頭,聯合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相關群眾性組織,共同構建農村中小學生的社會化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起到溝通家庭、學校與孩子之間關系的橋梁作用,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七

小晴和小俊走失,背后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留守孩子,父母都曾在外地打工。而老人的精力有限,看護孩子難免會有疏忽的地方。那么,在當地,留守兒童的現狀是什么樣的?記者也進行了調查。

記者在屯昌縣南呂農場轉了一圈,發(fā)現幼童在家門口玩耍的情況很普遍。采訪時,記者就見到好幾個孩子在馬路邊玩耍。

屯昌縣南呂農場三隊小朋友小宇告訴我們,爸爸媽媽在三亞打工,兩個月才回家一次,平時他跟爺爺奶奶住在場部。周末的時候,爺爺會帶他回隊里玩。當天,爺爺在老房子里睡覺,小宇就自己跑了出來。隨后,記者也跟隨小宇回了家。對于孫子獨自一人在外面玩,小宇的爺爺顯得不以為意。

小宇的爺爺說,兒子兒媳太忙,就把小宇托付給他們老兩口來照顧,平時小宇也都在學校,而小宇出去玩時,他也會叮囑小宇不要走遠,注意安全。雖然小宇的父母不能經?;貋恚菚洺4螂娫捲儐栃∮畹那闆r,跟小宇聊聊天,但小宇還是十分想念父母。

記者也了解到,小宇的情況還算好,父母在三亞打工,不是很遠,隔個個把月就能回家看看孩子。而有一些留守孩子的父母則是背井離鄉(xiāng),去外省打工掙錢,一年只能回來一兩次。居民們說,現在網絡比較發(fā)達,也看過不少孩子走失的新聞,大伙都知道不能像以往“粗放式”那般去照顧孩子,對孩子都很上心。同時遠在他鄉(xiāng)的父母也會經常跟孩子網絡視頻聊天,可是爺爺奶奶畢竟不能代替父母,而且網絡視頻、通話并不能讓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

記者也了解到,南呂農場三隊共有六十多戶,留守孩子大概有七八戶。

留守兒童,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并且人數還在迅速增長。沒有完整的親情,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很多人形容他們是“野草一樣成長”。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很多孩子無力抵御來自外界的兇險。溺水、交通事故、被性侵、被拐騙,這些字眼往往都跟留守兒童聯系在一起。那么,我們該怎樣呵護留守兒童?接下來,咱們通過一個短片來探尋答案。

農村留守兒童目前至少有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這個數字,來源于全國婦聯發(fā)布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xiāng)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3年過去了,這個數字還在擴張。

留守兒童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他們無力獨自抵御意外和兇險。據統計,中國每年有近5萬名兒童死于意外傷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而溺水和交通事故成為留守兒童非正常死亡的兩大隱患。

或許有人還記得11月16日發(fā)生的“甘肅校車特大事故”,死亡的21個孩子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

6月10日,海南臨高4歲的`留守兒童小詩在村口走失,最終被發(fā)現溺亡在隔壁村的涵洞中。

比危險更可怕的是死亡,現實是,很多留守的孩子缺乏關愛,逃避成了他們應對危機的方法。

6月9日,貴州畢節(jié)4名留守兒童在家中疑似農藥中毒,經搶救無效死亡。四名兒童是四兄妹,最大的哥哥13歲,最小的妹妹才5歲。

201月20日,安徽望江縣9歲的留守兒童小闖在接到媽媽“過年不回家”的電話后,在廁所房梁上自縊身亡。

20,跟著爺爺奶奶在蘇北農村長到13歲的留守兒童小宇約了好友小麗,與另一名留守兒童一起喝安眠藥自殺,所幸獲救。究其原因,是每年至多見到父母兩次的小宇在一次吵架中害怕父母離婚,絕望中選擇了自殺。

《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調查發(fā)現,如果父母不能保證每3個月與孩子見面一次,孩子的“煩亂度”會陡然提升,對生存現狀產生焦慮。情緒容易出現軀體化、恐怖、敵對、偏執(zhí)、強迫、人際關系敏感等問題。

如何讓這些兒童們少一些留守和流浪,遠離災難與兇險。父母的關愛無法取代,各地政府的幫扶和疏導更是責無旁貸。為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今年2月《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發(fā)布,要求外出務工人員要盡量攜帶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暫不具備條件的應當委托有監(jiān)護能力的親屬或其他成年人代為監(jiān)護,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兒童脫離監(jiān)護單獨居住生活。并提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總體目標,要求到,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全社會關愛保護兒童的意識普遍增強,兒童成長環(huán)境更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兒童留守現象明顯減少。截至目前,已有山東、福建、浙江、云南、吉林、寧夏、安徽等26個省份出臺實施意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了具體措施。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八

近年來,在筆者從事的心理咨詢工作中,發(fā)現師源性心理障礙的比例不斷上升。特別是教師不健康的心態(tài)所引起的學生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師生敵對、沖突甚至輟學事件時有發(fā)生。這不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產生不良的影響,也給學校的聲譽帶來負面影響。在筆者接觸的中小學教師群體中也有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停課甚至自殺的案例。這些現狀給我們敲起了警鐘,我們在關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應該關注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有專家指出“一個人心理不健康影響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個老師心理不健康,禍及的是一大批學生或許多批學生”。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如何?調查研究這個課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它不僅關系到教師自身的生活質量、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更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筆者在仙游師范學校暑期舉辦的莆田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班這個平臺上,展開了莆田市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的調查。

2.1調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本市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二是了解其心理問題的成因;三提出合理的建議與對策,為下一步培訓的內容與形式提供有建設性的建議。

2.2調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為測量工具。scl90對心理癥狀(即有可能處于心理障礙或心理障礙邊緣的人)有良好的區(qū)分能力,適于測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礙?哪種心理障礙及其嚴重程度。其總分超過160提示陽性癥狀,其中因子分2-2.9為輕度;3-3.8為中度;3.9及以上為重度。

2.3調查對象:莆田市80所小學,參與調查人數264人,其中女教師188人,男教師76人。

3.1小學教師心理問題現狀。

scl90調查數據顯示:莆田市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其中表現出輕度心理癥狀的比例為20.2%;有3.4%的小學教師存在中度心理障礙。從以上數據還可以看出,在被調查的教師中很多項目出現陽性癥狀,其中強迫癥狀比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為26.8%,表現為腦子變空了,記憶力下降,明知道沒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思想、沖動及行為表現。在訪談中一老師提到我現在一躺到床上,就開始想我的學生什么時候會打架,若打架會以哪種方式打?哪幾個學生可能參加?明知道沒必要想卻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沒精神,我真不知道這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我現在才32歲呢。

其次是抑郁,比例為26.6%,表現在精神不振,沒有目標感,不想說話,不想上課,自責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別是人際關系敏感(19.1%)和敵對(17%)。在訪談中教師提到人際關系的圈子小,沒有什么社會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別比例又是女性明顯多于男性,愛計較,喜歡咬舌頭,導致人際關系出現矛盾;加上目前評聘分開,競爭激烈從而引發(fā)人際關系緊張。同時有10.9%的老師出現軀體化癥狀,表現為呼吸系統的不適以及身體的不適感,如頭痛、頸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現胃口不好,入睡難,早醒多夢等癥狀。

2.2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在職稱、性別等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

對不同性別教師的心理健康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女教師除了人際關系敏感和軀體化癥狀較男教師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沒有顯著性的差異。

對農村的教師與城里的教師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城里的教師與農村的教師在各個因子上都不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對不同職稱的教師進行方差檢驗,結果顯示不同職稱的教師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2.3不同年齡段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明顯差異。

對各年齡段的教師的心理健康進行方差檢驗,結果顯示在總均分上各年齡階段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性的差異。進一步的事后檢驗顯示,25—30、31—35年齡段的老師與36—40年齡段的老師之間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從平均數上可以顯示25—30歲(1.50±0.40)教師的心理健康情況不如36—40歲(1.31±0.28)教師,31—35歲(1.56±0.42)教師的心理健康情況不如36—40歲(1.31±0.28)教師。40歲以上(1.36±0.28)的教師的心理健康也與31—35(1.56±0.42)年齡段的老師之間存在顯著性的差異,40歲以上教師的心理健康情況比31—35歲教師好。

從以上數據可以得出:36歲以上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比25-35歲的教師相對較好。這與教師的角色適應,教學經驗,家庭情況有著密切的關系。剛畢業(yè)不久的教師沒有教學經驗,角色適應能力較差,難免出現緊張、焦慮、恐怖等消極情緒。等短暫適應后,對教師職業(yè)有了認同,也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卻面臨戀愛、結婚、生子,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多重的社會角色,使得一些老師產生了消極的情緒,引發(fā)心理問題。36歲之后,生活大多穩(wěn)定,孩子相對大一些,教學經驗豐富,因此處于這個年齡段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好。

莆田市的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scl90調查顯示莆田市小學教師輕度心理問題檢出率為20.2%;有3.4%的小學教師存在中度心理障礙。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強迫癥狀、抑郁、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焦慮和軀體化等方面。調查還得出: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在職稱、性別、區(qū)域等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但不同年齡段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明顯差異,35歲-45歲之間的教師心態(tài)相對較好。

5.1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自我調適能力。

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與較大的職業(yè)壓力有關,但是與教師缺乏心理健康知識與自我調適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調查結果得出:有62%的被調查教師對心理健康知識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師認為自己比較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從心理健康知識獲取的途徑上看,通過培訓獲取的只占13.4%。當問到出現心理問題時如何調適?有36.8%老師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調適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師對自己出現心理問題時,不知所措,沒有相應的防御和疏導機制,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每年200多人,這遠遠不能滿足教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需求。因此希望相關部門能給予高度重視,加大培訓力度,增加培訓人數,盡可能做到全員接受心理健康專題培訓。授人以漁,終身受用,只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力度,讓教師通過正式的渠道獲得心理健康知識,習得心理調適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5.2增強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校園心理環(huán)境。

領導者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關系到整個教師隊伍的心理健康建設。筆者通過問卷調查了秀嶼區(qū)70所小學校長,您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采取了哪些具體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師源性心理障礙嗎?從調查中得出: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67%,只有7.8%校長回答不重視;但問到具體采取什么措施?79.8%沒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爾開會有正面引導,主要靠教師自學吧;37.5%的校長不知道什么是師源性心理障礙。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學校領導并未真正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如果說重視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頭上。在訪談中一部分校長反應自己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領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說去引導其他老師或開展相關活動;另有一部分暑期參加培訓的老師也反應,學校并不重視,看誰方便就叫誰去。通過追訪,這些參加培訓的老師回去后大多數都沒有開專題講座或為學校的心理健康建設做些什么。但從反饋中了解到教師本人通過培訓后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并能習得一些方法進行自我調適。

因此,希望負責各學校心理健康有關工作的校長、副校長或分管行政應先接受相關培訓,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識,促進其從管理者角色出發(fā),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臺,優(yōu)化校園心理環(huán)境,促進教師群體心理健康朝良性發(fā)展之路邁進。

5.3改進心理健康培訓模式,增強培訓實效性。

仙游師范暑期小學心理健康師資培訓班,為期10天,從初期的以講座為主的模式逐漸向以講座、案例、討論、演練相結合的培訓模式,提高了實效性。但仍然存在培訓內容過多,專業(yè)性過強,教師自我調適內容較少,實例分析與操作層面的訓練也相對薄弱。因此,改進培訓的模式與內容,增加實例分析以及教師常見心理問題的調適方法與訓練,采用小班上課與輔導,增強培訓實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學教師隊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青少年(通用16篇)當想知道某一情況、某一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我們有必要弄明白問題情況,并最終形成調查報告??靵韰⒖颊{查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

留守兒童近年來社會眾多學者及各界人士都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進行一定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我們深入留守兒現象較嚴重的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下車鎮(zhèn)沙......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九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這包含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順利完成。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留守兒童后期發(fā)展至關重要的因素。通過調查采訪,我們得出造成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因素大概有如下幾點:

家庭原因。

(一)在學習上缺乏指導與管束。

父母外出務工,照看及監(jiān)管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年邁的祖輩們身上。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祖輩們在教育程度、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以及時間精力上限制了其對留守兒童盡責的監(jiān)管,他們對留守兒童的監(jiān)管只能說是流于形式。重養(yǎng)輕教、重物質輕精神,這種教育方式,極不利于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1、祖輩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2、祖輩的育兒理念較為落后。

3、祖輩教育孫輩的方式單一。

4、臨時監(jiān)護人精力不夠,自身能力不足。

(二)在心理上缺少親情關懷。

青少年時期正是性格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其人格的健康形成和發(fā)展與父母對其的關愛以及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息息相關。父母常年在外,使得父母對留守兒童的關愛長期缺失,其親情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而其他監(jiān)護人的感情又替代不了這種親情,這就使得留守兒童長期處于“親情饑渴“的狀態(tài)。大多數隔代監(jiān)護人重養(yǎng)輕教,認為只要保證孩子能夠吃飽穿暖就足夠了,再加上祖孫之間存在代溝,又缺乏溝通,祖輩對孫輩的心理掌握不了,對其心理也不了解。當孩子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時,尤其在面臨挫折和失敗的時候,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不愿意與祖輩們交流,而父母又不在身邊,以至于他們無法傾訴心中的煩惱。

(三)在安全上缺少必要監(jiān)護,使得其身心受到傷害。

調查顯示,當留守兒童受到別人欺負的時候,有20%的監(jiān)護人表示會找到滋事的小孩討回公道,20%的監(jiān)護人認為這很正常,只要問清原因,教孩子處理的辦法就可以了,還有40%的家長選擇安慰一下自己的孩子就算了。但問及對于孩子的安全問題是否采取了很多措施的時候,只有42%的家長表示自己采取了相關措施。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一些年齡稍大一點的農村留守兒童離開學校后,脫離了學校老師的管理,整天處于無人監(jiān)管、自行其事的狀態(tài),喜歡四處惹是生非,欺負比自己年齡小一些的兒童。這樣,年齡較小的農村留守兒童極容易受到侵害。農村留守兒童溺水、傷亡事故也時有發(fā)生。此外,據有關部門反映,在被拐賣了兒童中,流動兒童居第一位,留守兒童居第二位。

(四)由于父母與子女之間長時間缺少交流與溝通,留守兒童親情意識淡薄。

調查結果表明,53.1%的留守兒童的父母打工地點在省外,且在外打工時間較長(半年以上的占58.9%)。由于回家的機會和經濟成本較高,在外打工的父母一般很少回家。因此,打工父母無論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不能給予太多的關照,很多留守兒童感覺到父母陌生和遙遠,從而導致了孩子與父母情感上的隔膜和疏遠。從留守兒章對父母工作性質的了解情況看(48.1%不知道父母在外從事什么工作),目前留守兒章與父母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間的溝通較少,他們中的很多人對父母在外的情況了解甚少。在訪談中我們發(fā)現除孩子年齡太小不知道外,父母工作的.不斷流動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親子關系不健全或缺失影響了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感情,進而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

(五)父母榜樣作用的缺失造成留守兒童道德觀念上的混亂。

榜樣的作用在觀察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對榜樣的觀察和模仿中,認知情感變量和自我強化成為其行為的控制機制。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可以模仿的清晰的榜樣形象,加之沒有父母對其親社會行為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強化,留守兒童的親社會行為難以轉變?yōu)榉€(wěn)定的道德行為。

學校因素。

(一)農村學校缺乏科學育人的理念。

農村學校缺乏科學育人的理念,對留守兒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農村學校都還停留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的理念上。整個學校的學習風氣較差,能夠升入高中并考上大學的學生非常少,所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為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學校甚至放松了對部分成績較差的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這些因素無疑都會促使留守兒童大面積失學、輟學。同時,受經費的影響,農村學校尤其是偏遠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極差,很多教學活動根本無法開展,也無法為家住遠處的學生和父母雙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提供寄宿條件。

(二)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弱化。

由于教育觀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影響和制約,農村學校的德育工作存在弱化趨勢:第一,教育內涵的穩(wěn)定性與兒童和社會環(huán)境的突變性之間的矛盾。第二,學校在工作中普遍重視智育,而忽視學生的德育。第三,留守兒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出于對孩子的溺愛或根本不懂得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三)學校缺乏與家庭之間的有效溝通。

作為老師,其承擔的教學任務繁重,學生多不好管理,而其時間、精力也有限,最主要的是農村教師的工資水平不高,而且拖欠工資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如果將所有的學生在學校出現的一些情況都及時反饋給家長,其成本很高,很多教師很想和留守兒童的家長保持聯系,可是過高的成本使得他們放棄了這一做法。而在外務工的父母,工作繁重,收入也有限,平時連和孩子溝通的電話也不舍得打一個,更別說和學校的老師聯系了。而作為隔代監(jiān)護人的祖輩,由于其年事已高,行動不便,或是忙于農事,無暇顧及,和學校的聯系也不多。因此,學校和家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導致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教育的真空區(qū)。

社會因素。

(一)經濟不發(fā)達,導致大人外出打工。

由于我國整個農村經濟發(fā)展滯后,致使廣大農村地區(qū)還比較落后。家庭經濟負擔過重是造成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的主要因素。在調查中,很多留守兒童家長都表達了自己外出務工并非自己所愿。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十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我國正逐步成為“世界制造工廠”,這為我國的`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職業(yè)教育的重視與日俱增,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傾向于職業(yè)教育的利好政策.盡管如此,“招生難”仍然是困擾中等職業(yè)學校發(fā)展的一個普遍現象.本文從政府的支持、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內涵建設和就業(yè)安置三個方面對中職學校如何走出困境進行了闡述.

作者:孫宏偉作者單位:賈汪區(qū)職業(yè)教育中心,江蘇,徐州,221011刊名:文教資料英文刊名:dataofcultureandeducation年,卷(期):2009“”(23)分類號:g71關鍵詞:中等職業(yè)學校招生現狀反思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十一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日益為人們所重視。國內很多研究發(fā)現,我國學生存在心理不健康的比率不容樂觀,如:據杭州市的一項調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初中占13.76%,高中學生占18.79%,又據中國心理學會最新透露,根據一項對中國22個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中國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而前些年對幾所大城市在校學生的調查,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小學生約為13%,初中生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大學生約為25%,隨年級升高呈遞增趨勢。

這些調查報告為人們敲醒了警鐘,為教育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我校初三學生正處于面臨升學這一人生轉折期,對其心理狀態(tài)和愿望進行調查可以更客觀地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指導,促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二、調查結果與簡要分析。

此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參加調查的對象是初三(1)班91名學生,其中男生44人,女生46人。共發(fā)放問卷91份,回收后有效問卷87份。

此次調查表明,我校絕大部分的初三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將近一半的學生壓力程度一般。其壓力源主要是學習任務與考試、人際關系、家庭問題、情感問題。當學生有心理壓力時,很多人選擇的是自己調適、求助朋友、鱉在心里等方法解決。問及當前的心理狀態(tài)時,27%的人處于正常狀態(tài),21%的人比較健康,35%的人感到有些問題。關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95%的學生認為很重要,并希望通過指導學生進行心理互動,進行心理調查與測量,優(yōu)化學校教育、管理與環(huán)境,開課或講座介紹心理保健知識等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主要對以下心理學知識感興趣:如何避免不愉快情緒、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如何矯正不良個性、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培養(yǎng)優(yōu)良性格、學習心理問題輔導。

三、結論。

學生的心理狀況和需求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主要有:

(一)家庭因素。

1、父母關系。

在眾多家庭因素中,父母間的不良關系對學生心理健康會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父母關系不和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孩子生活在充滿矛盾、父母的要求總不一致的環(huán)境中,家庭中缺少寧靜、平和、幸福的氛圍,缺少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所必需的一切條件,發(fā)生神經一心理病態(tài)的危險很大。

2、父母期望。

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過高或過低的期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都是不利的,過高的期望會使孩子產生恐懼、挫折感、壓抑、敵視等不良心理,過低的期望則容易使孩子對自我的評價過低,產生自卑感、自暴自棄等不良心理。

3、家庭教養(yǎng)方式。

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而且還體現在對學校教育的效果起促進、干擾或者抵消的作用上。不良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著不良的影響,家長采取“態(tài)度不一致”、“以壓力為主”、“歧視”、“經常打罵”等不良教養(yǎng)方式與學生個性、智力以及出現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有一定的關系。

4、家庭成員的榜樣作用。

許多心理學工作者研究了家長的思想道德素質與孩子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結果發(fā)現,家長本身的不良思想道德素質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嚴重危害,這種危害主要表現在:當孩子發(fā)現父母品行不良時,自尊心會受到傷害,心理上會蒙上消極的陰影,產生沮喪、怨恨、煩惱和自卑等心理。個性的消極使他們厭惡集體、厭惡家庭,一旦接觸了壞朋友或不良思想,特別容易走上歧途;父母自身不正的家庭,父母親在孩子心目中喪失了威信,無法合理地管教孩子,孩子不信任父母,容易產生虛偽、自私自利等不健康心理。

5、家庭其他重大生活事件。

對兒童青少年影響較大的家庭重大生活事件主要有:父母離婚、父母下崗、親人生病、去世等。

(二)學校因素。

1、學校教育指導思想。

學校教育指導思想正確與否往往決定了一所學校的校風,決定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當前,不少學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這無形中給教師和中學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教師為了學生能考出好分數,采取違反學生心理健康原則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措施,如加班加點,搞題海戰(zhàn)術等,學生長期處于一種智力超負荷的緊張狀態(tài),容易出現神經衰弱、失眠、注意力減退、厭學等心理行為問題。

2、教師素質。

學校對學生心理發(fā)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教師的素質,因為教師不僅是學習活動的發(fā)動者、組織者,同時也是學生的心理保健醫(yī)生。教師隊伍的素質,如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責任感、情緒情感、個性和意志品質等,都對學生起著感染作用。

3、學校人際關系。

學生在學校中的人際關系良好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學生在學校的人際關系主要是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會使學生充滿歸屬感和安全感,其心理也會得到健康發(fā)展;相反,一個師生關系緊張,在班集體中遭到否定、排斥、冷淡,受不平等對待的學生,必然會產生敵對、自卑、焦慮、恐懼情緒,這對其心理健康會產生不良影響。

4、學校環(huán)境。

學校環(huán)境可以分為物質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兩大類,這兩種環(huán)境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都起著熏陶作用。

(三)社會因素。

1、社會環(huán)境。

這里所指的社會環(huán)境是指一定社會的文化背景,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政治局面等。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如風俗習慣、道德觀等,從出生之日起就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每一個人,使他們逐漸形成理想、信念、世界觀、需要、動機、興趣和態(tài)度等心理品質。不同的文化對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影響,其中有些是健康的,有些則是不健康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對人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通過社會信息作為媒介的,健康的社會信息,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而不健康的社會信息,則會造成種種危害。

2、社會風氣。

社會風氣與學生的關系就像自然氣候與植物的關系一樣,社會風氣可以通過家庭、同伴、傳媒等途徑影響其心理健康。不良風氣會使一些學生的心理受到扭曲,難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3、學習生活環(huán)境。

處于不同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也不盡相同。有研究發(fā)現,城鄉(xiāng)密度、環(huán)境污染、噪音等與人的生存密切相關的因素,對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都存在明顯影響。如生活在城市的學生,由于住房單元化,同鄰居伙伴的交往明顯減少,這種狀況不利于他們的社會化,使其缺乏與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還有研究發(fā)現,人口密度過大與青少年犯罪率有密切關系,精神疾病以及其他心理變態(tài)也與人口密度有關。大城市物理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日新月異,導致了大量過量信息的產生,使人們的心理嚴重“超負荷”,擁擠使人們更容易產生矛盾、爭吵,生活在其中的學生也容易產生心理緊張,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4、社區(qū)環(huán)境。

社區(qū)是指若干群體或社會組織(機關、團體)聚集在某一地域內形成一個在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如街道、住宅小區(qū)、村莊、小鎮(zhèn)等。社區(qū)對生活在其中的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社會傳媒示社區(qū)環(huán)境產生的。

由此可見,應盡快采取相應措施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根據當前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并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合理安排課程結構,優(yōu)化學校教育環(huán)境。

對于課程的安排,應考慮不同學科的學習疲勞值和學生學習能力的變化,做到文理交叉,音、體、美穿插于文理之間,使學習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勞逸相間。此外,多開展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并且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以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加強對學生家庭教育的指導,形成正確的引導。

受中國傳統意識的影響,也受社會、學校的片面人才觀的影響,許多家庭存在著“重養(yǎng)育輕教育,重生理輕心理”、“智育中心論”等錯誤的家教觀念。致使學生與家長存在許多矛盾沖突,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這就需要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能主動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共同探討出有效的教育方式。

(三)團結教育工作者的力量,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時刻加強心理咨詢的宣傳工作,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

采取有效措施讓學生自愿咨詢,通過尋求心理咨詢解決問題。并且做好預約工作,合理安排咨詢室的開放時間,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

(五)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為學生樹立榜樣。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十二

為全面了解和掌握13秋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我校于9月17日,對校內九個新生班級進行了《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測試。參加測量并提交成功的445人,異常數據檢出38人,其中,13秋財高6人、13秋機高二班3人,13秋學高7人,13秋機高一班4人,13秋微高4人,13秋藝術2人,13秋財會4人,13秋學前教育1人,13秋微客7人?,F就測試情況報告如下:

《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編制,可以用做評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有10個分量表,分別是:

一、強迫癥狀,如害怕考試、作業(yè)反復修改等強迫行為;

二、偏執(zhí),如認為別人對自己有不良意圖和評價不正當的偏執(zhí)想法;

五、抑郁,如對未來喪失信心,興趣索然;

六、焦慮,如緊張,心神不定,煩躁;

七、學習壓力,如感到學習負擔重、存在厭學、害怕考試等問題;

八、適應不良,如不適應學校生活;

九、情緒不平衡,如對學習的'興趣、對老師和同學的情緒忽高忽低;

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氣。

本量表既可以從整體上衡量受試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可以根據每個量表的平均分進行評價。

《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級計分法,即無為1分,輕度為2分,中度為3分,偏重為4分,嚴重為5分。該總均分是由60個項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試者心理健康的總均分,表示心理健康總體狀況。10個分量表分別由6個項目組成的,將每個分量表6項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該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總均分或因子分低于2分,表示心理比較健康;超過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總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考慮學生實際,排除假選擇的可能性,對因子分2.5分以上的進行了統計,參測學生各因子所占比例為:強迫癥狀19.16%、偏執(zhí)13.53%、敵對14.05%、人際關系敏感20.81%、抑郁16.43%、焦慮20.53%、適應不良24.33%、情緒不穩(wěn)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從以上數據看出如下問題:

1、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情緒不穩(wěn)定、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敏感五項都超過學生數的20%。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十三

為全面了解和掌握13秋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我校于9月17日,對校內九個新生班級進行了《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測試。參加測量并提交成功的445人,異常數據檢出38人,其中,13秋財高6人、13秋機高二班3人,13秋學高7人,13秋機高一班4人,13秋微高4人,13秋藝術2人,13秋財會4人,13秋學前教育1人,13秋微客7人?,F就測試情況報告如下:

一、量表簡介。

《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編制,可以用做評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有10個分量表,分別是:

1、強迫癥狀,如害怕考試、作業(yè)反復修改等強迫行為;

2、偏執(zhí),如認為別人對自己有不良意圖和評價不正當的偏執(zhí)想法;

3、敵對,如脾氣壞,常有與人爭辯和摔東西等沖動行為;

5、抑郁,如對未來喪失信心,興趣索然;

6、焦慮,如緊張,心神不定,煩躁;

7、學習壓力,如感到學習負擔重、存在厭學、害怕考試等問題;

8、適應不良,如不適應學校生活;

9、情緒不平衡,如對學習的興趣、對老師和同學的情緒忽高忽低;

10、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氣。

本量表既可以從整體上衡量受試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可以根據每個量表的平均分進行評價。

二、計分方法與結果解釋。

《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級計分法,即無為1分,輕度為2分,中度為3分,偏重為4分,嚴重為5分。該總均分是由60個項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試者心理健康的總均分,表示心理健康總體狀況。10個分量表分別由6個項目組成的,將每個分量表6項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該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總均分或因子分低于2分,表示心理比較健康;超過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總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三、測試結果總體概述。

考慮學生實際,排除假選擇的可能性,對因子分2.5分以上的進行了統計,參測學生各因子所占比例為:強迫癥狀19.16%、偏執(zhí)13.53%、敵對14.05%、人際關系敏感20.81%、抑郁16.43%、焦慮20.53%、適應不良24.33%、情緒不穩(wěn)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從以上數據看出如下問題:

1、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情緒不穩(wěn)定、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系敏感五項都超過學生數的20%。

2、學生進入職校后,大部分學生住校,開始遠離父母,進行相對。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十四

在5天的社會實踐過程中,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城口縣葛城鎮(zhèn)友誼村、紅坪村、城口中學、城口葛城二小、城口縣示范幼兒園展開調查,主要采取了問卷調查、入戶走訪、個別訪談、集體座談的形式。

據調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兒童200余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30%,據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級的班主任老師反映,留守兒童在學校各年級和各班均有分布,約占1/3左右。

調查題目。

比例說明父母外出打工時,由(外)祖父母照料學習、生活35%其他的兒童由親戚照顧或者自己住希望與父母生活在一起90%10周歲左右更加明顯學校、社會對自己十分關心78%父母在電話中教授孩子為人處世道理11%更多關心學習狀況具備生活自理能力81%在學校有伙伴55%因為是留守兒童,交友會受到影響害怕與陌生人交流14%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為父母外出打工50%從表1的調查結論,我們可以看出:35%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兒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歲左右的留守兒童表現得更明顯,70%的留守兒童一年以上才能與父母見一次面,87%的留守兒童通常與父母進行電話聯系,81%的留守兒童經常在家做家務,生活自理能力較強,55%的`留守兒童在學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兒童害怕見陌生人,性格較內向,比較自卑。在調查問卷的主觀題部分,絕大多數留守兒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夠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調查留守兒童“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時,多數孩子“希望爸爸媽媽早點回來”、“我想你們,我會好好學習的”“爸爸媽媽辛苦了”,部分學生表示“爸爸媽媽快來接我”“爸爸媽媽能多關心我”,這一方面反映了留守兒童與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對留守兒童關愛不夠,親子關系不夠融洽。

通過與葛城二小的老師交流和問卷調查過程中我們的親身經歷總結出,留守兒童主要有以下特征:

1、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上表現參差不齊。我們在入戶調查中一位叫做王浩然的小男孩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品學兼優(yōu),能夠熟練地背誦古詩、唱英文歌,在家還要照顧僅僅2歲多的妹妹。他很理解爸爸媽媽離開家外出打工,在問到他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一句話的時候,他希望父母能早點休息,懂事程度已經超過同齡人。但也有的留守兒童劣跡斑斑,據葛城二小的一位老師反映,一位留守兒童有偷竊行為,經常偷竊超市里的商品賣給同學。

2、性格方面。不少留守兒童較內向、自閉,逆反心理較重。據老師反映,有些留守兒童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于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際交流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訓,而祖(外)父母多數情況下也缺乏這方面的技能,因此,當這些孩子長大后,人際交流的能力并沒有得到同步發(fā)展,因而很難和別人溝通。小學和初中是留守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監(jiān)護人尤其是爺爺奶奶通常溺愛他們,造成了他們的任性;另一方面,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反應力、思想行為方面相對其他孩子要緩慢一些,這也造成了日后和他人交流產生障礙。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十五

“我想,如果我的手傷了,媽媽可能會回家,因為上次我的手傷,媽媽就回來了,還買了好多好吃的東西。所以我要經常傷我”這是湖南省漣源市的一個小山村里一名留守女孩的一句話,來自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聶茂和他的課題組成員兩年間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在這兩年里,他走訪了湖南、安徽等省的許多農村,發(fā)現了留守兒童“觸目驚心的生存狀態(tài)”和“可能危及到農村未來的嚴重問題”:一個事例,2005年5月31日深夜,湖南省漣源市荷塘爆發(fā)山洪,12名兒童被奪取生命,其中11名為留守兒童;兩個數據,聶茂教授講,“很少能遇到讓你感覺活潑、健康的留守兒童,可能20%都不到?!庇捎诟改搁L期不在身邊,使得大約60%的留守兒童出現了輕度、中度的心理問題。

有學者指出,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農村不僅在經濟上受到城市工商經濟的擠壓和剝削,而且最沉重也最悲涼的是對人才的掠奪。勿庸置疑,人才來自教育,絕大多數的人要經過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才能成才。因此姑且把農村里的受過教育的人都算作人才。分析一下這些人的去向,又會發(fā)現一個觸目驚心的事實:農村籍的`大學生畢業(yè)后,不管他有沒有回來建設家鄉(xiāng)的愿望,就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來說,農村都沒有供他們發(fā)展的平臺。此外,還有農民工,孫立平教授的調查表明,他們絕大數具備初中或高中文憑,屬于“農村精英”,然而也外流了。流出的原因幾近相同,沒有致富的平臺,種地僅能度命。因此,從人的角度來說,農村問題的根源是一個建設人才不足的問題,發(fā)展的出路就是給建設人才構建一個發(fā)揮作用的平臺,施展拳腳的舞臺。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范本篇十六

內容摘要:為了了初中學生的心理現狀,采用《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量》量表對前進路中學三個年級的110名中學生進行問卷測查,結果表明,總體情況是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體現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不同的項目上。針對上述情況應采取建立健全心理咨詢機構、注重對專業(yè)教師的選拔和培訓、重視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措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這為學校的教育者及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提供了參考價值。

一、調查研究目的。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復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wěn)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huán)境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外國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5%的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問題,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農村,包括情緒障礙,不良習慣,性格問題等。

中學生心理健康為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命題,為能夠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研究,試圖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規(guī)律,以便為自己和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心理學研究依據。

二、調查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前進路中學一、二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采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和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為被調查者學生保密,維護其個人穩(wěn)私權,體現心理健康調查的原則性)。

三、結果與分析: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完滿的狀態(tài)?!苯】党松眢w無病外,還要具備心理的穩(wěn)定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中學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備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連續(xù)統一的人格及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良好的適應。

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與現實感,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個性發(fā)展的良好性四個方面。

(1)中學生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通常有比較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具體,切合實際;學習的自覺性強,善于制定學習計劃,并在執(zhí)行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在對待考試問題上,他們沉著冷靜,靈活應對。

通過調查學習適應性,大體分為四個類型,第一種類型占26%,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對于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他們會自覺學習。而第二種類型占60%的學生會選擇小聲聊天或討論學習。令人遺憾的是第三種類型10%和第四種類型4%的學生會選擇看雜志漫畫或干脆睡覺(以下用a,b,c,d四種代號表示四種類型)。當回答對考試的感受時,a和b學生表示喜歡做些難題,而c學生感到怕,d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當問卷中提出老師講課出現錯誤時只有30%的a學生敢于提出來,其它(包括b,c,d)的學生都選擇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議論。這也可見傳統教育中“教師絕對權威專制”的弊端。對于學習的目的性,a學生表示學習一技之長,b,c學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學有個好出路,而d學生表示不明確。

(2)學習自我認知與現實感。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征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系的認識。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現實,并根據對現實的認識來給自己做出恰當的人生發(fā)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系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通過調查問卷,可以按計分方法把學生分為四種價值類型:踏實型,從眾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實型的中學生順從社會規(guī)范,積極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內控和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和社會評價。從眾型的學生相當順從社會規(guī)范,但這種順從是他人導向的隨波逐流,也有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對于道義及人情這類價值不甚注意,認為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會規(guī)范,回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的態(tài)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學生人際關系。

中學生人際關系包括同學之間的關系,異性同學的關系,和師生關系。

在我的調查問卷中分數最高為10分,表示人際關系最好;最低為0分,表示最差。調查結果只有17%的學生達到8分以上,表示人際關系較好的類型;40%的學生達到6分—8分數段,表示人際關系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際關系較差,突出體現的問題是:當問及“你喜歡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嗎”時,有81%的學生都答會,當問及“你的好友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你會真的感到眼紅,妒忌嗎”時,70%的學生答會的,這是令人心顫的回答。也許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記名的調查中學生才會說出自己的“丑陋”,但確是非常真實的一面。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做到在精神上成為學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這樣才有師生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4)中學生的人格特征。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修訂出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中把學生人格傾向分為八個方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對初一、初二684人調查結果如下:

人格傾向百分比。

學習焦慮43%。

對人焦慮36%。

孤獨傾向13%。

自責傾向9%。

過敏傾向2%。

身體癥狀9%。

恐怖傾向2%。

沖動傾向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1)抽象能力有較好發(fā)展,獨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約束與限制。

(2)情感容易激動,心里話愿和朋友談,但不愿與家長,老師談。

(3)學習自覺性較高,但也容易表現出獨斷性,爭強好勝,堅持錯誤,但仍稚嫩。

(4)能根據社會要求約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發(fā)展,能夠對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點加以分析。

(6)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人生和世界評價帶個人人性特點。

四討論與建議: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為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為讓教師們培養(yǎng)出健康向上,求知進取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議:

1、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觀念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學校開設心理咨詢輔導。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預防心理障礙產生。

(2)開發(fā)學生各種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3)激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

(4)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5)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自我評價能力。

3、學校內形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體制與教育形式。

(1)進行群體輔導,個別輔導。

(2)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包括智力發(fā)展情況,非智力發(fā)展情況,學習成績,職業(yè)興趣,學習態(tài)度方法等)。

(3)組織心理輔導專門活動與訓練,進行個案(特殊學生)研究。

(4)嚴格遵守心理輔導咨詢的保密性原則。有合格的心理輔導工作者(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全面的知識能力結構,健康的情感和堅強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征)。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