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范本(實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1:02:33 頁碼:14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范本(實用8篇)
2023-11-11 11:02:33    小編:ZTFB

心得體會是自我成長的一種方式,也是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機會。寫心得體會時,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做到真實、客觀、理性。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范本篇一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六書紀貞元,三史釋今古”哲學體系中的“三史”之一。本書是馮友蘭先生哲學與思想融鑄的結晶,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歷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理解,是史與思的結晶,充滿了人生的睿智與哲人的洞見。[1]在閱讀馮先生介紹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時,我對莊子的思想,尤其是他的逍遙自在人生態(tài)度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此我表達一下自己的拙見。

莊子,原名莊周,是道家的第三階段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思想與著述被記錄在《莊子》一書中。談及他的思想,一般人就會聯(lián)想到名篇《逍遙游》里所描繪的那種“為我,放任,避世,空談”,其實不然,應該是那種“忘我,順其自然,入世而超世”,并且包含著至高的人生境界。這也是莊子對“道”的高深領悟。

一般人如果認為莊子那種避世的心態(tài)源自于他對人間情況的不諳抑或無法應對復雜的人世間,那就大錯特錯。因為他對人世間給予了高度關注,并對人生問題提出了以“道”為核心的非凡見解。例如,他詳細觀察了人的情緒變化,在《齊物論》中,一下子提及了十二中:喜、怒、哀、樂、慮(憂慮)、嘆(嘆息)、變(反復)、慹(恐懼)、姚(輕?。?、佚(放縱)、啟(張狂)、態(tài)(作態(tài))。真可謂全面豐富。另外他還提醒到人不可擾亂人心,他在《莊子。在宥》中這樣描寫人心:“老聃曰:‘女慎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淖約柔乎剛彊。廉劌雕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府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說到人心理復雜的情況,恐怕很難找到如此貼切生動的描繪了吧!由此,可以看出莊子并非對復雜的人間情況的無知,而是研究的如此透徹。

正如莊子上面所描繪的那樣,有關人的問題是如此的復雜,那么人生還有沒有追求快樂幸福和靈魂得到安放的希望?答案是肯定的,但莊子指出必需通過身心的修煉。具體做到如他在《齊物論》中描繪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就是要我們排除身體的欲望與心智的執(zhí)著,做到“無我”,“忘我”的境界。以他的術語來講就是“心齋”。何為“心齋”?就如他在《人間世》講述的“回曰:‘敢問心齋?!倌嵩唬骸粢恢?。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边M一步講就“心齋”是指心的齋戒,而不是指宗教信仰上的飲食戒律?!靶凝S”的具體作法,就是要逐漸減少來自身體感官的誘惑與欲望,以及以我為中心的觀念與成見??傊?,就是要對“心”進行一番“清理”,擯棄雜念,使它進入虛靜的狀態(tài),使自己進入“忘我”,“無我”的境界。

由此,關于處世的方法,莊子強調“外化而內不化”(《知北游》),一方面隨順外物而變化,另一方面內心保持不變。內心與“道”契合,圓滿無缺,在精神自由層面所保持自然本性,自然不必變化;外表和言行就要配合融入世俗,作到“順人而不失己”(《莊子·雜篇·外物》)、“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養(yǎng)生主》)。這些反映的是莊子外圓內方的處世哲學,十分精妙。[3]“外化內不化”,堅持并有融通,通達和堅守一并而行,有取有舍,有進有退。這方現(xiàn)了君子處世為人的大智慧。

在他處世的哲學中,最讓人神往的一句話是:“泛若不系舟”(《莊子·列御寇》),“虛而待物者也”(《人間世》)。莊子為我們描繪了一種虛己以游世,虛而待物的人生?!疤摗弊钟袉渭兤降?。泛舟不系,隨水而漂,人若無執(zhí),則可化解于無形。這也正是莊子“心齋”所要達到的人生境界。通過“心齋”,化解自己的執(zhí)著和不得已,讓心處于虛靜狀態(tài),達到空靈層次,作到自我由忘而化,化解自我與無形。人心是復雜的,若是任由身體感官去牽引,疲于世俗的誘惑而執(zhí)著于心,進而耍弄心機,事事計較,那么心就成為煩惱和痛苦的根源活著片刻也不覺的安寧。因此,“虛而待物”,超越于“我”,達到“無我”的境界,與道合一,不但不會痛苦,不反而隨遇而安,像莊子一樣“上于造物者(道)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莊子·天下》)這是何其逍遙自在的人生呀!不僅令人羨慕不已。

在現(xiàn)如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由于太過執(zhí)著于世俗之爭,喪失了內心的清明,分不清孰輕孰重,不懂得得與失,舍與得,往往使自己在處世方面做不到“外化而內不化”,以至于自己活得不安寧,活在痛苦之中,找不到快樂。我們周遭人們患憂郁癥的更是有增無減。有沒有預防和治療的方法呢?有時,心境就是就是一劑良藥。為何我們不學習一下莊子的那種“虛而待物”的人生態(tài)度呢?將一切無謂的不得已、不必要的執(zhí)著“相忘于江湖”,以換的像魚兒那樣遨游于大海的快樂與自由。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范本篇二

哲學家讀書心得體會是探究哲學思想的重要途徑之一。哲學家們常常從讀書中尋找靈感,思考新理論,開辟新視角。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哲學家們始終追求真理、智慧和幸福。這篇文章主要探討哲學家讀書體驗的相關問題,為讀者提供啟示和幫助。

第二段:讀書的價值。

讀書是哲學家探尋真相和發(fā)掘哲學思想的重要手段,讀書可以豐富哲學家的知識體系、擴大哲學家的視野,還可以讓哲學家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角度看待問題。讀書的過程中,哲學家不僅需要學習新知識,還需要思考、辯證和創(chuàng)新。通過讀書,哲學家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哲學素養(yǎng)。

第三段:讀書的方法。

哲學家們有著自己的讀書方法,他們不是單純地閱讀,而是在所閱讀的書籍中尋找哲學思想和哲學意義。哲學家的閱讀方式包括:找到主旨思想,結合實際尋找哲學意義,用哲學思想去解讀書中的故事和事件,思考作者的角色和立場等等。哲學家將讀書視為研究思想和理論的一種方法,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書籍來推動學術領域的發(fā)展。

第四段:讀書的體驗。

在哲學家的眼中,讀書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可以幫助他們思考哲學問題和發(fā)掘未探索的領域。這種體驗不僅僅局限于思維上,還包括感性上的體驗,豐富了哲學家的情感世界。哲學家們可以通過閱讀學習其他哲學家的思想、探索哲學的本源和意義、以及對世界和自身的理解和反思。這些體驗不僅深化了哲學家對哲學的認識,還對哲學家的人生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第五段:結論。

哲學家的讀書體驗和思考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學習和探究哲學的啟示和幫助。他們在閱讀和思考過程中,不斷地提出新問題和新觀點,推動了哲學領域的發(fā)展。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和研究,為社會提供了更深刻的哲學思想和更豐富的哲學文化。最后,我們應該學習和借鑒哲學家的思維方式和閱讀方法,不斷發(fā)掘哲學思想的內涵和價值,提高自己的哲學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范本篇三

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他不認同傳統(tǒng)的說法中關于《老子》一書是有個叫老子的人所做,且他早于孔子。

馮先生研究認為:《老子》一書不可能是孔子之前或同時代的產(chǎn)物。老子與《老子》一書并無必然聯(lián)系,是兩回事。完全可能有個叫老聃(老子)的人,他年長于孔子,很有用智慧;至于《老子》這本書,他的作者則另有其人,或是群體編寫。這本書的年代晚一些,“我現(xiàn)在相信,這部書寫在(或編在)惠施、公孫龍之后,而不是在他們之前?!?/p>

其理由:因為《老子》里有很多關于“無名”的討論,而要討論“無名”之前",就得先要討論“名”?!懊?、“無名”見于關于惠施、公孫龍等名家的記載。據(jù)此馮先生認為《老子》出現(xiàn)于惠施、公孫龍這些名家之后。

僅憑“名”或“無名”見于惠施、公孫龍這些名家的記載中,在孔子之前不見記載,而斷言《老子》一書的年代,證據(jù)未免太單薄了些了吧?也許,在孔子之前就有“名”或“無名”的論辯,只是未被記載或我們未能見到記載罷了。

“道無名”這一部分可能是《老子》中需要費神理解的部分。

人類大多習慣于具體思維,生動形象是蕓蕓眾生耳目所及的,可以通過感官把握的世界。絕大多數(shù)人的思想,都限于“形象之內”的世界,眼見為實等。即通過眼見、耳聽、皮膚接觸可感知的世界,從而獲得信息。感知的世界可以具體表達,用名來稱呼他們,描述他們。而“名家的哲學家開始思索名的本身,思索名,就是思索思想。它是對于思想的思想,所以是更高層次的思想。”

超越了具體,從而思考抽象的“無”、“無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币驗椤暗馈睙o名,所以不可言說。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對于道有所言說,只好勉強給它一個代號——稱其為道,其實道根本不是它的名。也就是說,我們稱道為道,不同于稱桌子為桌子。我們稱桌子為桌子,意思是說,它有某些客觀的屬性和用途,由于有這些屬性和用途,就可以稱之為桌子。但是我們稱道為道,并不是它有任何類似的可以言說的有名屬性。道,純粹是一個代號,本身不是某一物,所以不可名,它是“無名”。

(1)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一個絕對的界限嗎?極限在哪里?

萬物變化莫不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其中最根本的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它的思想源頭很可能是來自老子。在老子的原話是“反者道之動”、“逝曰遠,遠曰反”。意思是說,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質如果發(fā)展至極端,一定轉變成它們的反面。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少則得,多則惑”,“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這些看似矛盾的說法,正是一切事物發(fā)展亙古不變的規(guī)律自古及今,大多庸人不知持滿,后悔莫及。

(2)人生在世,如何預防欲速則不達,走向愿望的反面?

老子警告我們:“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這里的驕,是人前進到了極端界限的標志。驕,是人應該避免的第一件事。在這方面孔子有同樣看法。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贝笠馐牵杭偃缫粋€人相貌與才能的美比得上周公,但只要驕傲且吝嗇,則我們只會看到他的驕傲與吝嗇,看不到其他方面。驕和吝,超過了界限,才和美不足觀了。

(3)“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所說的“?!弊直硎居肋h不變的東西,或是可以認為是規(guī)律性的東西。

事物變化都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老子把它們叫做“?!?。老子說“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又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p>

人應該認識自然規(guī)律、尊重自然規(guī)律。依據(jù)它來指導社會活動。老子稱之為“襲明”——想要得到一些東西,就從其反面開始;想要保持什么東西,就要在其中容納一些與它相反的東西,即包容心。“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比粝胱儚?,從弱開始,“柔弱勝剛強”;“若想保持資本主義,就必須在其中容納一些社會主義成分?!币粋€單位內一定程度的“反對派”、“刺頭”的存在,并不是壞事。

(4)道家具有儒家一樣的救世情懷。尤其是在物欲橫流的時代,不少人急功近利,做“房奴”、“車奴”、負債、焦慮難安,聽聽老子言,勝服清涼散,可以“襲明”。

道家的中心問題是全生避害,躲開危險。“庖丁解?!闭f貴生,順著紋理、規(guī)律生活處事就安全,否則會損傷生命。人需要柔弱、謙虛、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彼允ト恕叭ド?,去奢,去泰?!?/p>

以上都可以看做是從“反者道之動”這個總學說演繹而來得。“無為”,也來自此?!盁o為”并不是完全無所作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過頭,不任性妄為。畫蛇添足,就是適得其反做過了頭。

任性妄為,不加約束,都是反自然的?!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薄暗馈比》ㄓ凇白匀弧?,道的運作是以自然為法則,以宇宙本來自然的規(guī)律為規(guī)律。

老子認為,道生萬物。在這個生的過程中,每個個別事物都從普遍的道中獲得能量,這就是“德”。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范本篇四

作為哲學愛好者,我一直對探討人生意義、探究世界本質的哲學思考頗為著迷。通過閱讀各類哲學著作,我深刻體悟到了哲學的重要性和價值。哲學讀書不僅能夠提升個人思維能力,還能夠幫助人們更全面地認知世界,理清復雜的思維邏輯。下面我將對我的哲學閱讀心得和體會進行闡述。

首先,哲學讀書可以培養(yǎng)人們的思辨能力。哲學是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探究,需要人們具備自主思考和獨立分析的能力。通過讀書,我發(fā)現(xiàn)哲學著作常常涉及深層次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探尋其中的邏輯和內涵。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逐漸養(yǎng)成了邏輯思維和分析問題的好習慣。哲學讀書培養(yǎng)了我的思辨能力,使我對世界的理解更加全面,對問題的分析更加深刻。

其次,哲學讀書能夠讓人們擺脫狹隘的專業(yè)視角,拓展思維邊界。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知識和信息領域越來越專業(yè)化。然而,狹隘的專業(yè)視角會限制我們的思維廣度和深度。通過讀哲學著作,我逐漸擺脫了自身專業(yè)領域的桎梏,主動去了解其他學科的觀點和思想。哲學讀書讓我跨越了學科的壁壘,拓寬了我的思維邊界,使我能夠更全面地審視世界和問題。

再次,哲學讀書能夠開啟人們內心的智慧之門。哲學著作常常涉及一些深刻的命題,需要人們深入思考。在讀哲學著作的過程中,我常常會遇到一些讓我難以理解或者感到困惑的觀點和問題。然而,正是通過不斷思考和對話,我才能夠漸漸理解其中的道理,并從中獲得一些智慧。讀哲學著作,就像是給自己一個智力鍛煉的機會,讓自己的頭腦更加敏銳、靈活,充實了我的內心世界。

此外,哲學讀書對于個人的人生意義的思考也具有顯著的價值。在哲學著作中,人生意義通常是一個重要的主題,哲學家們從不同角度探索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通過閱讀哲學著作,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追求。我學會了思考世間萬物的本質和意義,并將這種思考應用到自己的人生中。哲學讀書讓我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追求指明了方向。

最后,哲學讀書促使我更加熱愛思考和尋找內心的平靜。讀哲學著作是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習慣了靜下心來,思考其中的道理。通過讀哲學著作,我逐漸培養(yǎng)了我的思考和思維的習慣,也對自己的思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哲學讀書讓我學會用哲學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問題,讓我更加熱愛思考并追求內心的平靜。

總之,在我看來,哲學讀書是一種啟迪心靈和培養(yǎng)思辨能力的過程。通過閱讀哲學經(jīng)典著作,我深刻體會到了哲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哲學讀書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的思維能力,還能夠拓展人們的思維邊界,開啟內心的智慧之門,引導人們思考人生意義和追求內心的平靜。相信隨著哲學讀書的不斷推進,我將在人生的道路上獲得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啟迪。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范本篇五

《藝術哲學》這本書在我們學習西方文論史有被提及過,主要是背了丹納的“種族、時代、環(huán)境”三大要素是制約藝術發(fā)展的理論。種族是內部原因,環(huán)境是外部壓力,時代則是后天動力。揭示了文藝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丹納的《藝術哲學》則不僅僅是從文學出發(fā)而涉及藝術的多個方面。

全篇主要以三個部分展開,即藝術的定義、藝術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藝術品的價值判斷。他認為藝術品的最初啟蒙是對事物或多或少的模仿,“整個藝術就在于正確與完全的模仿”,這其實跟西方一直流傳的“模仿說”有所呼應。藝術源于對自然的模仿、對生活的模仿,一切事物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和消亡,都有其內在規(guī)律,藝術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亦是如此,而這一規(guī)律在他那里被歸納為“種族、時代、環(huán)境”對文學藝術的影響。

“我們所謂的種族,是指天生的和遺傳的那些傾向。人帶著它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而且它們通常更和身體的氣質與結構所含的明顯差別相結合,這些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種族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其它民族的原始標志。種族自身通過血統(tǒng)和遺傳建立的聯(lián)系不會被時間、地域輕易改變,人們總是對世界上的民族有一些“刻板”印象:法國人浪漫、德國人嚴謹、中國人勤勞智慧、非洲土著熱情野性……也正是這些“刻板”的印象使得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保存,也使得世界文化豐富多元,異彩紛呈。就像書中希臘從藝術的才能,從樂觀的天性,精敏的感官生發(fā)出來,進而成就發(fā)達的希臘藝術。

但種族天性本能的形成卻與環(huán)境分不開。環(huán)境既有地理、氣候等自然環(huán)境,又有文化、思想、政治等社會環(huán)境?!耙驗槿嗽谑澜缟喜皇枪铝⒌?,自然界環(huán)繞著他,人類環(huán)繞著他?!钡赜颦h(huán)境上的差異會影響一個種族的性格,像海洋民族,環(huán)抱海洋便有了開拓冒險的氣質。內陸民族只能守著土地耕織,性格必定保守。像史達爾夫人論證有南北文學就是如此,歡愉優(yōu)美的南方文學與崇高深沉的北方文學就是社會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所致。再如政治等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丹納以古希臘悲劇的發(fā)展消亡為例,表明不同政治政策下,文學、藝術的不同發(fā)展。中國亦是如此,樣板戲和報告文學的興起與政治不無關系。

時代則是一個更為寬泛的概念。包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種精神氣候。悲觀絕望的精神狀態(tài)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就會產(chǎn)生悲哀的藝術。藝術創(chuàng)作要符合社會精神大氣候,同一個時代,不同的人都會有著相似的社會體悟。同時代相順,作品才會符合審美要求,才會被接受,才能引起共鳴。李白的盛世繁華放在安史之亂后是無法想象的。同樣,杜甫沉重“詩史”放在盛唐之時也是無稽之談。但這里同樣值得思考,在一個時代就必須順從這個時代嗎?也許不一定。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作家,就是身處金錢至上,欲望無限的社會中反思社會,批判現(xiàn)實,促進社會變革、為時代而發(fā)聲。

而關于藝術品的價值評判特征主要有三,一為特征重要的程度,二是特征有益的程度,三是效果集中的程度。這三個標準是基于他藝術表現(xiàn)事物主要特征這一基本觀點出發(fā)而得來的?!艾F(xiàn)實不能充分表現(xiàn)特征,必須由藝術家來補足。”這就需要作家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了。所以藝術創(chuàng)作看的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像為了突出激憤和悲痛的感覺,故意吧軀干和四肢加長,眼眶特別凹陷等。

總之,《藝術哲學》集藝術、歷史、文化等多方面內容于一體,以意大利、尼德蘭和古希臘繪畫、雕塑為例,對藝術進行了全方面剖析,文筆極好。同時對黑格爾哲學、牛頓力學、達爾文進化論等多學科知識,讀完使人獲益匪淺。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范本篇六

《西方哲學史》我選取了梯俐、伍德編著的版本。正因看到有些書上評論說:它擁有更通俗的解釋和客觀的立場,因此就選取了它,望讀能讓自己對哲學史有個基礎性的了解。此刻花了一個多月的時刻把它讀完了,但留在腦子里的東西不是很多,還好,我做了筆記,能夠隨時翻來看看,而不用整天抗著那本厚厚的書。

由此可見這時期的哲學的價值。

第二部分是中古哲學,我對這部分哲學很感興趣,源于我對宗教的興趣,正因我是在三種宗教信仰的包圍中成長的,但是我沒有宗教信仰,多種宗教環(huán)境讓我失去了信仰,我始終都把宗教當成了一種文化,我也始終不能明白他們做禱告、禮拜以及跪拜的行為。個性是我的同學中不少都是都穆斯林,他們一向告訴我說,你不是穆斯林,因此你不能明白作為穆斯林的驕傲和自豪,當然你也不能明白我們的拜功。我確實感受不到他們的那種虔誠,正因我總覺的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就應是一個無神論者,為什么還會篤信虛無的神會賜予我們所有呢?這是我的一點困惑,也困惑了我很多年了!

其實讀這一部分時出現(xiàn)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當這時期的哲學家大談特談神或者是上帝的時候,我開始懷疑我自己了。在看了他們那么多論述后,我竟然出現(xiàn)了堅信上帝存在的傾向,還好,這個時刻很短暫,我是唯物主義者,由此我覺得宗教對人的“殺傷力”很大。我是帶著神秘感來讀這部分哲學的,但是最后并沒有多大的神秘感,因此我覺得中世紀的哲學,正因某種原因提前給自己蒙了一塊面紗,面紗背后,其實什么也沒有,但是中世紀的文化藝術,還是很值得人們去欣賞的,我比較喜愛以中世紀為背景的文學作品和電影,原因是充滿了激情,浪漫,自由與反叛。

第三部分是近代哲學,他離我的年代比起前兩部分是近的,可在明白上卻趨向了一種復雜。當應對這個部分的時候,我很激動,正因不會像中世紀帶著宗教的束縛,而是一點點的展露出科學精神的曙光,用科學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去解釋世界和禮貌,心里仿佛一下子亮堂了許多。盡管如此,但它并沒有完全同經(jīng)院哲學決裂,神學的偏見依然存在。然而當哲學走到康德那里的時候,他說,休謨把他從“獨斷的睡夢中喚醒”,同時他也把我從理性的夢中喚醒了。他說:“一向到此刻為止,哲學是獨斷的,它往前行而沒有預先批判它自己的潛質,此刻務必批判或開始不偏不倚的考察理性一般的潛質”。于是有了他的三個批判,對我而言,是種風暴。正因我沒有懷疑過理性,而且崇尚理性。此刻看來,我有點錯了,理性也會存在問題,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想過的問題。

當讀到黑格爾的時候,我再一次激動了,正因有部分資料我能夠明白。之后我才找到了原因,是正因我所學習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一部分是源于黑格爾的哲學。我覺得他的偉大不僅僅是提出自己獨具特色的觀點而且促進了哲學史和宗教史的發(fā)展,在他之后產(chǎn)生一批哲學史家如費舍、策勒爾、文德爾班等。再到之后,我覺得哲學真的是飛躍了,但是也越難解讀了。我對胡塞爾真的是提不起興趣來了,海德格爾給我比較詩意的感覺,看到他仿佛看到美麗的詩意的棲息的生命,但是他的《存在與時刻》讓我很痛苦。還是很喜愛他那句話:朝向死亡的存在,人的全部存在交織著因意識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性而引起的杯具性的焦慮和苦惱。不知道為什么,看到這句話,讓我有了活著的勇氣,以前把死亡看的很不開,此刻看開了,死生相互依存,活著是為了死亡,死亡是另外一種活的方式。一向都用這些話來安慰自己,正視死亡和杯具!我想我會堅強的應對……生活中隨之而來的一切!

這本書讀完我總體的感覺就是:腦子一邊是水,一邊是面粉,攪攪成了漿糊。我覺得如果不對里面具體的人物及著作做詳細的閱讀的話,僅憑史上帶給的資料,是很難讀懂這些哲學思想的。通讀之后我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當別人提起伊壁鳩魯,施特勞斯,伯格森等人的時候,我不再陌生,但是也只能到達見過的水平。我想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反復去閱讀做到整體的把握,給我的專業(yè)學習帶給幫忙。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范本篇七

我想說明兩點:

一、研究學問應該從事實出發(fā),不是從主義出發(fā),不能被某種具有霸權性質的理論體系所局限。

二、人類的智慧應該是多元化的,不是被單極化或被少數(shù)理論所主導。各種學說越豐富,則人類文明就越光彩照人。

丹納在《藝術哲學》中說:“要了解藝術家的趣味和才能,要了解他為什么在繪畫或戲劇中選擇某個部門,為什么特別喜愛某種典型某種色彩,表現(xiàn)某種感情,就應當?shù)饺罕姷乃枷敫星楹惋L俗習慣中去探求?!薄耙私庖患囆g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的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這是藝術品最后的解釋,也是決定一切的基本原因?!笨吹降ぜ{對藝術本質的理解,很多困惑油然而生。

他認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于種族、環(huán)境、時代三大要素,這樣的論調似乎與馬克思的藝術起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和藝術的本質是實踐基礎上審美主客體的統(tǒng)一的唯物主義觀點吻合。困惑的原因不是對這種觀點不滿,只是有些郁悶,本來想通過一百多年前西方學者的思維體系或者智慧獲得一些關于藝術的不同的觀點,以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但似乎要失敗。其實回過頭來看也順理成章,馬克思與丹納是否有立場上的不同本人還無法考證,但是他們的主張卻最終殊途同歸,得出幾乎相同的觀點,認為事物是在歷史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并受到客觀環(huán)境的強烈影響,而不是那種小兒科的假設對象先存在或者腦殘地討論科學先于藝術還是藝術先于科學(有感于某課堂討論……)。兩位先哲都是以事實為依據(jù)闡釋并證明自己的觀點。

所以,匆忙得出結論,研究學問應該從事實出發(fā),不是從主義出發(fā)。我們應該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認可并追求人類智慧的多元化,而不是盲目地推崇某單極理論,或者允許某單極化理論成為統(tǒng)治人們思想的霸權理論。我們的意識是那么脆弱,那么容易被故意影響,從而陷入到十分有局限性的狹隘的意識形態(tài)與思維怪圈中,特別是久久的所遮蔽視野。丹納說:“科學同情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流派,對完全相反的形式與派別一視同仁,把他們看作是人類精神的不同表現(xiàn),認為形式與派別越多越相反,則人類精神表現(xiàn)的越多越新穎?!蹦岵筛沁M一步認為用智慧取代科學應該是人類的最高目標,科學思維只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把它提升到最高地位是科學霸權的表現(xiàn)??茖W僅僅是人類把握外在世界的工具,對科學的強調就等于放棄了人類對內在世界的探索。(注:此處的科學是廣義上的,包括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范本篇八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钡覄偪吹健吨袊軐W簡史》這本書時卻沒有什么感情。書的封面是米白色,上面有金色的“馮友蘭作品精選”七字,很普通,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寧靜,平淡。書在手里沒有什么感覺,就匆匆放進抽屜,直到閱讀課時才拿出來,當時記得還是現(xiàn)場拆封面。

讀這本書的最初感覺是無聊,可以用“好看的想讓人睡覺”來形容。書里面有一些是引用古文,沒有給你注釋,讓你自己思考,第一次看著差點睡著了,并沒有沉浸在書中的海洋里。就像生物老師說的:“書中的每一個字都認識,都拼在一起你便不知。”哲學也是這道理,因為從來沒有讀過這本書,感覺很陌生。

漸漸地,我進入書的境界中,慢慢的融入在書中,書中有許多的精華,你唯有“啃讀”才會知道其中的意蘊。讀完書才明白“啃讀”與“悅讀”不同,讀過這本書與沒讀過這本書是不一樣的——里面有“哲學”的知識,可以豐富思維,增長見識,讓人更加智慧。書中有很多歷史知識等,讀起來也別有一般滋味。哲學就像物理一樣,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都以不同形式與時代、社會、政治、人生聯(lián)系在一起。

書中的許多觀點令我佩服,就像書中所說的:“哲學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是生命的體驗?!彼嬖V我們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用新的眼光來認識哲學。在宇宙間,萬事萬物存在都有它的理由,我們應順應自然,明白宇宙的每一事物存在的緣由。

要說不喜歡這本書那是不可能的,議論中夾著少許的描寫,內容顯得并不太枯燥。但因為書中還有許多古文,看不懂,愛恨有加。書中講述了許多哲學,儒家、道家、法家……不止國內的,還有國外的,甚至貫穿整個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哲學是什么?一切源泉來自哲學,這本書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談論的東西。例如:“人沒有私欲,他的內心像一面明鏡?!边@句話警醒我們:把自己的內心磨礪得像明鏡一般,時刻提醒自己不犯錯誤,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被心中的貪婪所迷惑。

書中精華太多,多得我們都不知從何處說起;哲學的應用范圍太廣,大到國家大事,小到生活瑣事,簡直無所不包,是天地間最大的學問,值得我們一生去追尋!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