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臘八節(jié)的習俗和故事(大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01:08:56 頁碼:8
臘八節(jié)的習俗和故事(大全9篇)
2023-11-12 01:08:56    小編:ZTFB

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喜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表達的清晰度,避免模糊和歧義。通過閱讀總結(jié)范文,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領域的總結(jié)方式和技巧。

臘八節(jié)的習俗和故事篇一

臘八蒜,又稱臘八醋。是臘八這天用米醋泡制去皮的蒜瓣,保存到除夕啟封,正好可以食用。醋則酸甜香辣,蒜則湛青翠綠,是春節(jié)期間的佐餐佳品。但這種美食也曾被商家用作它意。古代年關(guān)前,是各行各業(yè)年終清算結(jié)賬的時節(jié),要把一年的盈虧豐欠算出來,但是臨近春節(jié),登門討賬,顯得不近人情,于是借“蒜”、“算”同音,債主們便用送臘八蒜給債務人的方式催債。債務人見到臘八蒜,也就心照不宣,明白債主是在催還債務了。

因此,北京還流傳了這樣一句俗諺:“臘八蒜、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p>

臘八節(jié)的習俗和故事篇二

臘八節(jié)是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那么臘八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臘八節(jié)有哪些習俗?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臘八節(jié)吧!

按照中國農(nóng)歷,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臘月初八日又被稱為“臘八節(jié)”。

“臘”,《說文解字》稱“臘,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可見“臘”本是古代的一種在冬至后第三個戌日舉行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載:“(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神,臘先祖五祀,勞農(nóng)以休息、之。”孔穎達在注疏中解釋說:“臘,獵也。謂獵取禽獸以祭先祖五祀也?!?/p>

由此可知這個節(jié)日的創(chuàng)立,是遠古時代每年年終祭祀先祖的一種習俗。對于這一祭祀習俗,《風俗通》記載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各種禽獸經(jīng)過一年的生長,膘肥毛美,歇冬的農(nóng)人獵之用干祭祀,可謂取之有道,用之當時。但當時臘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規(guī)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舉行,并將這個日子稱為“臘日”。將“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凜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確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备墒?,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里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了。

“臘八”這個節(jié)日得以盛行,除了古老的臘祭原因以外,與后世的佛教傳說也有很大關(guān)系。據(jù)史書記載,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后,因傳說釋迎牟尼出家后,苦于修行,在饑餓困境中得一牧羊女用“奶粥”搭救,這個日子換算成中國農(nóng)歷,也正好是臘月初八。佛門為了弘揚此事,宣稱臘月初八是佛祖釋逝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徒便在這一天施粥揚義,弘揚佛法,舉行各種浴佛活動。因而臘八又成為了佛教的“成道節(jié)”。由此,我國固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的和風俗活動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得以豐富和發(fā)展。

臘八節(jié),時在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日,中國人簡稱“臘八”。中國遠古時代的一種祭禮稱臘,也就是人們常在冬月用獵獲的禽獸祭祀先人以祈福避災,稱之為“臘月”。獵、臘古時相通。后來便將十二月稱為“臘月”,將舉行冬祭這一天稱為“臘日”。臘日當時并不固定在臘月初八。從先秦起,被當作“年節(jié)”歡度。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后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不過在這一天并不吃臘八粥,而只是作為祭奉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臘月初八日固定為“臘八節(jié)”。人們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并祈求豐收和吉祥。

《荊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諺語。

:‘臘鼓鳴,春草生?!迦瞬艏氀?戴胡頭,作金剛力士以逐疫。”以此來迎接新春之情景。臘八也是佛祖成道節(jié),據(jù)傳,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迎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遍游名山大川,訪間賢明,尋求人生的究竟和真諦。一天他走到一荒僻處,又累又餓,暈倒在地。正好這時,一位牧女取來泉水一口一口地喂他,又從山上采來野果加進小米為之熬制成粥,釋迎牟尼吃了,頓覺元氣恢復,精神振奮,感到那粥真是美味甘露,然后他又洗了澡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從此,每到這天寺院眾僧便舉行集會,誦經(jīng)演法,喝黍米粥,以示紀念。

臘八節(jié)最著名的民俗活動就是吃“臘八粥”。目前能見到的關(guān)于“臘八粥”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揚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笨梢?,自宋代開始,吃臘八粥的習俗在我國城鄉(xiāng)就已經(jīng)很普遍了。在佛門,食臘八粥是一種宗教活動,用以紀念佛祖成道;在民間,食臘八粥主要目的還是慶祝一年來五谷豐登,祈求吉祥如意。

臘八粥的原料因各地物產(chǎn)和飲食習慣不同而有別,一般是以各種米豆棗栗之類為主,如大米、小米、紅棗、蓮子、核桃仁、栗子仁、杏仁、松仁、桂圓、棒子仁、葡萄干、白果仁、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一總計不下幾十種。有的地方還加入肉類等等。取其“八”,意在“發(fā)”,求吉祥祝福之意。做這種粥,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下鍋點火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還要在盛臘八粥的碗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還有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植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過去的大神廟、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鄉(xiāng)鄰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臘八粥,一般不吃光喝凈,保存著吃幾天,預示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含意。如果把粥送給沿街乞討要飯的窮苦人吃,那便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被賦予一種巫術(shù)的“功能”。例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祈求來年多結(jié)果實。在江蘇省的某些地區(qū),因為岳飛是臘八這一天在杭州被殺害,因此在這些地區(qū)的臘八節(ji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英靈、寄托哀思含義在內(nèi)。

農(nóng)業(yè)社會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春種秋收,冬藏閉戶”。進入臘月,就意味著嚴冬的了臘八粥以外,民間在這一天還要腌制各類食品,如“臘肉”、“臘酒”、“臘八蒜”(亦稱“臘八醋”)等等,也是為過冬、過年準備佐食佳料。

臘肉,又叫熏肉。每年進入臘月,家家戶戶都要宰豬殺羊,謂之年豬、年羊。在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農(nóng)耕社會,農(nóng)民的日子很清苦,一年到頭很少吃到肉食,因此殺豬宰羊是一件大事。除了留夠過年吃的新鮮肉以外,其余的肉要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茵、桂皮、丁香等佐料,腌入缸內(nèi)7至15天后,拿出來用粽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干水,掛在灶頭或火爐上面,經(jīng)過煙熏火烤,做成肉干,稱為“臘肉”。一些講究的家庭,還把腌制的鮮肉先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蒸發(fā)其中的水分,然后再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熏制好的臘肉表里一致,晶黃剔透,煮熟切成片,透明發(fā)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味道香醇,肥而不膩,不僅味道獨特,營養(yǎng)豐富,而且還有健脾祛寒、消食開胃等功能。也有的家庭把煮熟的肉腌起來,備以全年迎來送往和過節(jié)食用,方法是把熟肉切成塊擺在壇內(nèi),用熔化的豬油灌縫,待冷卻后就成了封閉儲藏,長時間不變質(zhì)、變壞。

民間自古流行在臘月釀制“臘酒”,這種風俗可以追溯到周代,稱為釀制“春酒”。

《詩經(jīng)·幽風,七月》“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清代學者馬瑞辰在《毛詩傳箋通釋》一書中解釋:“春酒即酚酒也……周制蓋以冬釀,經(jīng)春始成,因名春酒?!?/p>

這里說的就是臘月釀酒的活動。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數(shù)千年未斷。釀酒所用原料南北不同,南方多以糯米,北方多用雜糧,陜北等地區(qū)還有一種用糜子制作的稠酒,過年時用來招待客人,加熱飲用,暖身開胃。因為所釀之酒是在臘月制作,所以名為“臘酒”。

陸游詩中“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描寫的就是這一飲食習俗。

臘八蒜,又稱臘八醋。是臘八這天用米醋泡制去皮的蒜瓣,保存到除夕啟封,正好可以食用。醋則酸甜香辣,蒜則湛青翠綠,是春節(jié)期間的佐餐佳品。但這種美食也曾被商家用作它意。古代年關(guān)前,是各行各業(yè)年終清算結(jié)賬的時節(jié),要把一年的盈虧豐欠算出來,但是臨近春節(jié),登門討賬,顯得不近人情,于是借“蒜”、“算”同音,債主們便用送臘八蒜給債務人的方式催債。債務人見到臘八蒜,也就心照不宣,明白債主是在催還債務了。

因此,北京還流傳了這樣一句俗諺:“臘八蒜、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p>

過完臘八節(jié),各家各戶就進入了籌備年節(jié)的階段。從這天起,就意味著年節(jié)要到來了,忙過四季的人們便開始為過年進行各種籌備工作了。男人們采辦過年衣食用度的各種年貨,女人們則準備過年的新衣、拆洗被褥、加工各種食物和原料等等,一直要忙到除夕夜前。

臘八節(jié)的習俗和故事篇三

臘八節(jié)是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在臘八節(jié)有很多習俗和傳說。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臘八節(jié)的經(jīng)典傳說和民間習俗,歡迎大家閱讀。

傳說一:臘八節(jié)是農(nóng)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據(jù)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jiān)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jiān)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jiān)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jié),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臘八節(jié)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三:臘八節(jié)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值數(shù)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jié)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傳說四: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五: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

節(jié)儉。

省下一筆大家業(yè)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yè)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边@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

勞動。

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yōu)榱艘源私逃柧婧笕硕嘌氐摹?/p>

天津風俗。

天津人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云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yǎng)血等功效。

山西風俗。

山西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qū),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陜北風俗。

陜北高原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nèi)煮上些面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后,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qū)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nóng)業(yè)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里雜草多。陜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卜,另外還要加調(diào)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風俗。

甘肅人傳統(tǒng)煮臘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qū),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qū)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風俗。

寧夏人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

青海風俗。

青海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jīng)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山東風俗。

在山東“孔府食制”中,規(guī)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里當差們喝的。

河南風俗。

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谷豐登。

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中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qū)仍保留此習俗,中國南方地區(qū)已偏少,中國臺灣等地則幾乎沒有。

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qū)的許多農(nóng)家卻喜歡吃臘八咸粥,粥內(nèi)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中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蒜。

華北大部分地區(qū)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后,正值春節(jié),由于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jié)前后,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涼菜,味道很好。

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焙髞碛星啡思义X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回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

泡臘八蒜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jié)冰,等到了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jù)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節(jié)的習俗和故事篇四

過完臘八節(jié),各家各戶就進入了籌備年節(jié)的階段。從這天起,就意味著年節(jié)要到來了,忙過四季的人們便開始為過年進行各種籌備工作了。男人們采辦過年衣食用度的各種年貨,女人們則準備過年的新衣、拆洗被褥、加工各種食物和原料等等,一直要忙到除夕夜前。

臘八節(jié)的習俗和故事篇五

按照中國農(nóng)歷,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臘月初八日又被稱為“臘八節(jié)”。

“臘”,《說文解字》稱“臘,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可見“臘”本是古代的一種在冬至后第三個戌日舉行的祭祀活動?!抖Y記·月令》載:“(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神,臘先祖五祀,勞農(nóng)以休息、之。”孔穎達在注疏中解釋說:“臘,獵也。謂獵取禽獸以祭先祖五祀也。”

由此可知這個節(jié)日的創(chuàng)立,是遠古時代每年年終祭祀先祖的一種習俗。對于這一祭祀習俗,《風俗通》記載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各種禽獸經(jīng)過一年的生長,膘肥毛美,歇冬的農(nóng)人獵之用干祭祀,可謂取之有道,用之當時。但當時臘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規(guī)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舉行,并將這個日子稱為“臘日”。將“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凜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確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备墒?,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里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了。

“臘八”這個節(jié)日得以盛行,除了古老的臘祭原因以外,與后世的佛教傳說也有很大關(guān)系。據(jù)史書記載,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后,因傳說釋迎牟尼出家后,苦于修行,在饑餓困境中得一牧羊女用“奶粥”搭救,這個日子換算成中國農(nóng)歷,也正好是臘月初八。佛門為了弘揚此事,宣稱臘月初八是佛祖釋逝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徒便在這一天施粥揚義,弘揚佛法,舉行各種浴佛活動。因而臘八又成為了佛教的“成道節(jié)”。由此,我國固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的和風俗活動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得以豐富和發(fā)展。

臘八節(jié),時在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日,中國人簡稱“臘八”。中國遠古時代的一種祭禮稱臘,也就是人們常在冬月用獵獲的禽獸祭祀先人以祈福避災,稱之為“臘月”。獵、臘古時相通。后來便將十二月稱為“臘月”,將舉行冬祭這一天稱為“臘日”。臘日當時并不固定在臘月初八。從先秦起,被當作“年節(jié)”歡度。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后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不過在這一天并不吃臘八粥,而只是作為祭奉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臘月初八日固定為“臘八節(jié)”。人們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并祈求豐收和吉祥。

《荊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迦瞬艏氀?;戴胡頭,作金剛力士以逐疫?!币源藖碛有麓褐榫?。臘八也是佛祖成道節(jié),據(jù)傳,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迎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遍游名山大川,訪間賢明,尋求人生的究竟和真諦。一天他走到一荒僻處,又累又餓,暈倒在地。正好這時,一位牧女取來泉水一口一口地喂他,又從山上采來野果加進小米為之熬制成粥,釋迎牟尼吃了,頓覺元氣恢復,精神振奮,感到那粥真是美味甘露,然后他又洗了澡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從此,每到這天寺院眾僧便舉行集會,誦經(jīng)演法,喝黍米粥,以示紀念。

臘八節(jié)的習俗和故事篇六

從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過日子——一個老頭、一個老太婆、一個兒子。

老頭和老太婆,一年到頭總是勤勤懇懇地過日子:公雞一打鳴,老頭就起來下地,老太婆就起來點火做飯;老頭耪五更地回來,老太婆已把飯做好,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吃完飯,老頭抽袋煙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過紡車,嗡嗡地紡線。就這樣,他家年年打得糧食大囤溜,小囤滿,有吃有穿,日子過得美美的。鄰人們哪個不夸呀,哪個不學呀!

老頭和老太婆漸漸地老了。

一天,老頭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臨死時候,老頭把兒子叫到跟前,囑咐他說:

“孩子,你總要記住哇——‘誰家地上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阋傧駨那澳菢酉氯?,早晚是要受罪的?!?老頭說完了就死了。

兒子沒把爹的話記在心里,老頭死后,他當家,仗著爹留下的房子,地,還有一囤糧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樂樂——越來越放蕩了。不久,他娶了個媳婦。媳婦跟男人一路人。鄰人們都罵他們是“花啦虎”,老太婆氣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兒子不聽話,就囑咐囑咐媳婦吧。老太婆把兒媳婦叫到跟前,痛心地說:“孩子,你總要記住呀——‘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阋隳腥四菢訉W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說完也死了。

媳婦沒有把婆婆的話記在心里,她和男人更放蕩啦!每天日頭不曬屁股不起炕,地里長遍了野草不耪一鋤;天天只顧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糧食吃光了,賣地;賣地的糧食快吃完了,不礙——還能賣房子呢。他們就這樣迷迷糊糊地過下去。鄰人們都不搭理他們了!冬天到了。

寒風呼呼地嚎,大雪嘩嘩地飄。冰天雪地,冷得連只野鳥也看不見呀。父母留下的三間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風吹雨打日頭曬,檁都朽了,就是賣,誰買這樣的房子呢?常說的話——“臘七臘八,到處凍個大疙瘩”。臘月初頭這幾天,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啊!

這兩口子,擠在墻旮旯里,凍得哆哆嗦嗦直打顫,餓得耷拉著腦袋眼發(fā)花。到臘月初八這天,他倆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懶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糧食,敲敲囤邊,又弄把雜糧;把囤簍當柴,把糧食下鍋,熬了半鍋雜糧粥喝了。心里一暖和,兩人這才猛地想起爹媽的話??墒峭砝病瓤谙≈囗斒裁囱?!兩人連凍帶餓死在旮旯里了。這件事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大伙都知道了。后來人們每到舊歷臘月初八這天,就有這個風俗:家家五更天起來,把許多雜糧放在一起熬一鍋雜糧粥,這就叫“臘八粥”。在吃“臘八粥”的時候,老人們總愛對晚輩講這個故事,講完了就說:

“那對饞懶的夫妻,不聽勸不服說,光憑攤上了好的‘父母運’,怎么樣?吃光淘凈到末了鬧頓這樣的雜糧粥喝,還是沒誤了凍死呵!”接著,老人們便念叨起老頭和老婆臨死時說的話: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誰家土地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

傳說一:臘八節(jié)是農(nóng)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據(jù)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jiān)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jiān)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jiān)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jié),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芭D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傳說三:臘八節(jié)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四:臘八節(jié)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值數(shù)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jié)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傳說五: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六: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jié)儉,省下一筆大家業(yè),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yè),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边@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yōu)榱艘源私逃柧婧笕硕嘌氐摹?/p>

應劭《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蛟唬号D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逼淦鹪瓷踉?,《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薄妒酚洝ぱa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nóng)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

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嗇神神農(nóng)、司嗇神后稷、農(nóng)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chuàng)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后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其節(jié)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并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jié)的序慕,忙于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粥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

過臘八,要喝臘八粥。關(guān)于臘八粥的起源,民間還流傳的一個有關(guān)臘八粥的故事,倒是頗有生活情趣。相傳很久以前有戶人家,小伙子游手好閑,媳婦屢勸不聽。到了臘八這天,家里實在揭不開鍋,饑腸轆轆的年輕人遍搜米缸、面袋,只搜得些許雜糧米粒,下鍋熬了一頓粥喝。最終小伙子悔悟:勤勞才能過上好日子。老人們常在臘八節(jié)念叨給晚輩聽,借此教育子女勤儉勤勞,同時又祈盼豐衣足食的好年景。這個傳說使臘八節(jié)多了幾分警世的意味。

臘月初八清晨,家家戶戶熬臘八粥。臘月初八,適逢隆冬,此時食粥進補,對身體大有裨益。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就有“食之養(yǎng)人,全賴五谷”之論調(diào)。普通人家抓些麥粒、小米、大黃米、高粱米、綠豆、豇豆、黃豆等入鍋。殷實人家注重養(yǎng)生,臘八粥里少不了蓮子、栗子和大棗。后來,粳米、花生等逐漸加入熬臘八粥的食材中。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據(jù)說“臘八蒜”還真有些說法呢?!芭D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近年關(guān)了,各家商號在這天要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一天算清楚。但是快要過年了,中國人總講個面子和頭彩,總不能殺到人家家里大喊:“欠債還錢”。于是收債的就會泡上“臘八蒜”送人。欠債的 人收到了自然心里明白:年關(guān)了,一年的債務該清算清算了?!八狻迸c“算”同音嘛。在我國北方民間有句老話說:“臘八粥、臘八蒜,放帳的送信兒,欠債的還 錢。”用“臘八蒜”當作催債提示,倒也算是難得的苦心。

而且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jié)冰,等到了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jù)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 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 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

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翡翠碧玉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臘八面:我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jù)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余。 關(guān)于煮“五豆”也有個民間傳說。相傳,宋朝歐陽修不得勢時,賣文謀生。遇一李姓員外女飄彩選婿。歐陽修中彩后,李員外嫌貧愛富,將女兒逐出門外。李小姐倒是一位義氣女子,誓與歐陽修終生為伴,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歐陽修便把賣文得來的錢交給妻子掌管。其妻節(jié)衣縮食,勤儉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飯,苦日子熬到開科,妻子取出平日攢下的銀子給歐陽修作盤纏。歐陽修問銀從何來,其妻說是吃豆子稀飯省下的。后來,歐陽修金榜題名,一步身榮,做了大官,攜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臘月初五給他煮了一頓五種豆子的稀飯。歐陽修一嘗,連說:“難吃!難吃!”妻子接著就講述了過去經(jīng)歷的苦難。歐陽修深感妻賢,他給家中定了個規(guī)矩,每年臘月初五吃豆子稀飯。流傳到民間,就形成了煮“五豆”的習俗。 民謠日:綠豆綠,莫忘苦當初;黃豆黃,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湯湯;蠶豆蠶,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貪。 由于臘月初五距初八很近,當?shù)厝司桶阎蟆拔宥埂焙汀芭D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臘八粥”,實際上“五豆”和“臘八粥”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中原地區(qū)有用臘八粥喂棗樹的風俗。用刀、斧砍破棗樹皮,將臘八粥糊入斧痕謂之喂棗樹。這樣來年棗樹就可以多結(jié)果。民諺曰:“砍一斧,結(jié)石五,砍一刀,結(jié)十稍?!弊阋娙藗兤谂呜S收的心愿。 有的地方臘月初七夜,家家都要為孩子們“凍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紅蘿卜、白蘿卜刻成的各種花朵,用芫荽作綠葉,擺在室外窗臺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凍起了疙瘩,便預兆著來年小麥豐收。然后將冰塊從碗里倒出,五顏六色,晶瑩透亮,煞是好看。孩子們?nèi)耸忠粔K,邊玩邊吸吮。據(jù)說,清晨,有的農(nóng)人一起床,便去河溝、潦池打冰,將打回的冰塊倒在自家地里或糞堆上,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莊稼豐收,表達了勞動人民期望豐收的美好愿望。

臘八節(jié)的習俗和故事篇七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

不同地區(qū)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蕓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yǎng)生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里保養(yǎng)脾胃。

2、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nóng)、司嗇神后稷、農(nóng)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后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

3、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jié)冰,等到了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jù)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4、泡制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qū)還有在這天泡制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5、制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shù)氐娘L味特產(chǎn),將自制豆腐曬干可留日后吃。具體制作過程如下: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而成?!芭D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zhì)、變味。

6、吃臘八面。

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臘八粥,以及臘八蒜、臘八豆腐之外,當然也少不了陜西的臘八面。在每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陜西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傳說一。

臘八節(jié)是農(nóng)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據(jù)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jiān)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jiān)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jiān)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jié),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

佛教的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臘八節(jié)的習俗和故事篇八

臘八節(jié)最著名的民俗活動就是吃“臘八粥”。目前能見到的關(guān)于“臘八粥”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揚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笨梢姡运未_始,吃臘八粥的習俗在我國城鄉(xiāng)就已經(jīng)很普遍了。在佛門,食臘八粥是一種宗教活動,用以紀念佛祖成道;在民間,食臘八粥主要目的還是慶祝一年來五谷豐登,祈求吉祥如意。

臘八粥的原料因各地物產(chǎn)和飲食習慣不同而有別,一般是以各種米豆棗栗之類為主,如大米、小米、紅棗、蓮子、核桃仁、栗子仁、杏仁、松仁、桂圓、棒子仁、葡萄干、白果仁、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一總計不下幾十種。有的地方還加入肉類等等。取其“八”,意在“發(fā)”,求吉祥祝福之意。做這種粥,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下鍋點火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還要在盛臘八粥的碗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還有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植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過去的大神廟、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鄉(xiāng)鄰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臘八粥,一般不吃光喝凈,保存著吃幾天,預示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含意。如果把粥送給沿街乞討要飯的窮苦人吃,那便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被賦予一種巫術(shù)的“功能”。例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祈求來年多結(jié)果實。在江蘇省的某些地區(qū),因為岳飛是臘八這一天在杭州被殺害,因此在這些地區(qū)的臘八節(ji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英靈、寄托哀思含義在內(nèi)。

臘八節(jié)的習俗和故事篇九

2022年臘八節(jié)結(jié)婚好不好。

每年農(nóng)歷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jié),“臘”即“臘月”的意思,為什么農(nóng)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呢?史學研究者指出,在我國古代,“臘”本是一種祭禮,稱“大臘”。在商代,人們每年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的冬祀的規(guī)模最大,也最隆重。后來將冬祀稱為“臘祭”。因此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將舉行冬祭這一天稱為“臘日”。臘日當時并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后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并不吃臘八粥,只是祭祀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jié)”。人們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并祈求豐收和吉祥。眾所周知,臘八節(jié)最普遍的風俗就是喝臘八粥。臘八粥的來歷來眾說紛蕓,大致有以下幾種傳說:

1“佛祖修行”說: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2“牧女乳糜救佛祖”說:這是流傳最廣泛,也最被認可的一種說法。傳說佛祖釋迦牟尼離開宮殿修行,但苦苦修行多年一無所獲,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頭腦,沐浴過后卻因身體羸弱,無力爬回岸上。牧女蘇耶妲(意為善生)將他拉上岸,并給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來到菩提樹下幡然覺悟。此日恰巧是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佛門弟子將粥視為良藥,寺廟每年在臘八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響,我國民間逐漸形成了臘八吃粥的習俗。

3“秦長城修筑”說:傳說秦修長城時,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但糧食要靠家人送。有的人因家遙遠或貧窮,糧食不能及時送到,有一年臘八這天,民工們斷了糧,大家翻搜糧袋,將收集的豆、米等各種糧食會集到一起,熬了一鍋粥吃了,但最終還是餓死了。為了悼念這些民工,人們每年到臘八就吃臘八粥。

4“寶娃悔過”說:傳說有一個叫寶娃的人懶惰貪玩,而且生活奢侈,不久把父母留下的家產(chǎn)糟蹋完了。這年臘月初八,別人都開始準備年貨,而他家卻糧倉見了底。望著滿面淚水的媳婦臘花,寶娃羞愧難當。鄉(xiāng)鄰們聞訊東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來了各種糧、菜。臘花將鄉(xiāng)親們送來的糧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鍋粥,解決了一時的困難。從此,寶娃不僅勤奮勞動,而且生活節(jié)儉,很快富裕起來。為了讓寶娃永遠記住這個教訓,臘花每年臘八就熬臘八粥。人們?yōu)榱擞脤毻薜墓适陆逃优?,也在這天吃臘八粥,漸成風俗。

5“張家敗家子”說有民間故事說,一張姓富翁老年得子,對其萬分溺愛,老兩口剛過世,這小子便大肆揮霍敗家,很快成了窮光蛋一個。臘八那天,北風呼嘯,小張饑寒交迫,把家里各處糧囤的囤底子掃了一遍,將掃出的各色糧豆煮了一鍋粥,但粥未熬好,人已凍餓而亡。以后,人們便在臘八弄些雜糧雜豆熬粥吃,以此告誡后代,凡事不可奢糜,不然連粥也喝不上。不要小看了臘八節(jié),這一節(jié)日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它的到來,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大春節(jié)序幕的正式拉開。民謠曰:“臘八,臘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睆倪@天起,人們就開始置辦年貨,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jié)。還有民謠說,“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漓漓拉拉二十三……”臘八已經(jīng)到了,春節(jié)還會遠嗎?換言之,以冬祭為序曲,以臘八為標志,辛勞一年的華夏人民開始進入了一年中最安逸、最舒適的時段,漢民族的狂歡月就要開始了。

傳統(tǒng)臘八節(jié)的主要民俗喝臘八粥說到臘八節(jié),就不能不說節(jié)日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風俗,喝臘八粥。臘八粥又叫七寶五味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后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許多地區(qū)的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其它的各種用料可謂應有盡有、不一而足。按照古俗,人們從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淘米、洗料,然后下鍋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慢熬,一直熬到次日早晨。臘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再分給親戚朋友,最后家人才一起吃臘八粥。

有文章為人們描述了過去人們做臘八粥的過程和臘八日的景象:“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其它食俗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翡翠碧玉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臘八面:我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jù)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余。關(guān)于煮“五豆”也有個民間傳說。

相傳,宋朝歐陽修不得勢時,賣文謀生。遇一李姓員外女飄彩選婿。歐陽修中彩后,李員外嫌貧愛富,將女兒逐出門外。李小姐倒是一位義氣女子,誓與歐陽修終生為伴,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歐陽修便把賣文得來的錢交給妻子掌管。其妻節(jié)衣縮食,勤儉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飯,苦日子熬到開科,妻子取出平日攢下的銀子給歐陽修作盤纏。歐陽修問銀從何來,其妻說是吃豆子稀飯省下的。后來,歐陽修金榜題名,一步身榮,做了大官,攜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臘月初五給他煮了一頓五種豆子的稀飯。歐陽修一嘗,連說:“難吃!難吃!”妻子接著就講述了過去經(jīng)歷的苦難。歐陽修深感妻賢,他給家中定了個規(guī)矩,每年臘月初五吃豆子稀飯。流傳到民間,就形成了煮“五豆”的習俗。

民謠日:綠豆綠,莫忘苦當初;黃豆黃,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湯湯;蠶豆蠶,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貪。由于臘月初五距初八很近,當?shù)厝司桶阎蟆拔宥埂焙汀芭D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臘八粥”,實際上“五豆”和“臘八粥”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其它風俗中原地區(qū)有用臘八粥喂棗樹的風俗。用刀、斧砍破棗樹皮,將臘八粥糊入斧痕謂之喂棗樹。這樣來年棗樹就可以多結(jié)果。民諺曰:“砍一斧,結(jié)石五,砍一刀,結(jié)十稍。”足見人們期盼豐收的心愿。

有的地方臘月初七夜,家家都要為孩子們“凍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紅蘿卜、白蘿卜刻成的各種花朵,用芫荽作綠葉,擺在室外窗臺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凍起了疙瘩,便預兆著來年小麥豐收。然后將冰塊從碗里倒出,五顏六色,晶瑩透亮,煞是好看。孩子們?nèi)耸忠粔K,邊玩邊吸吮。據(jù)說,清晨,有的農(nóng)人一起床,便去河溝、潦池打冰,將打回的冰塊倒在自家地里或糞堆上,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莊稼豐收,表達了勞動人民期望豐收的美好愿望。

〈〈〈返回目錄。

1、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

不同地區(qū)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蕓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yǎng)生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里保養(yǎng)脾胃。

2、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nóng)、司嗇神后稷、農(nóng)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后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

3、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jié)冰,等到了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jù)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4、泡制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qū)還有在這天泡制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5、制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shù)氐娘L味特產(chǎn),將自制豆腐曬干可留日后吃。具體制作過程如下: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而成?!芭D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zhì)、變味。

6、吃臘八面。

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臘八粥,以及臘八蒜、臘八豆腐之外,當然也少不了陜西的臘八面。在每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陜西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返回目錄。

2022年臘八節(jié)結(jié)婚好不好。

1、從黃歷上看。

2022年臘八節(jié)并不是結(jié)婚的黃道吉日,這一天不是結(jié)婚的好日子,所以一般不建議在這一天結(jié)婚,臘月初五和臘月初十這兩天是結(jié)婚的黃道吉日,是非常適合結(jié)婚的,大家可以考慮看看。

2、從節(jié)日上看。

在吉祥的日子里,臘八節(jié)適合結(jié)婚??v觀傳統(tǒng)古籍記載,就中國古代而言,“臘”原本是一種祭祀儀式,稱為“大臘”。

商代,人們在春、夏、秋、冬四個大祭祀活動中,都會帶著捕獲的動物和動物,祭奠祖先和天地神。其中,冬季祭祀規(guī)模最大、最隆重。后來,冬祭被稱為“臘祭”。因此,人們稱十二月為“臘月”,冬祭日稱為“臘日”。

從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來看,從先秦開始,臘八節(jié)就是用來祭拜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好運。

在中國,結(jié)婚一定要選擇吉日,因為無論男女,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在這一天,選擇吉日結(jié)婚,有利于夫妻結(jié)婚的日子。這里的好處是,在這一天結(jié)婚可以使兩人婚后和睦相處。

〈〈〈返回目錄。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