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8:24:18 頁碼:7
最新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精選20篇)
2023-11-13 08:24:18    小編:ZTFB

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突發(fā)的情況,需要做出及時的反應。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建立良好的人際網絡,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滿和幸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一

水眾所周知,水對人們既有害又利,生命離不開水。學生對水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為了進一步了解水的各種姿態(tài)在大自然中的展示。我和學生一起走進科學實驗室,探究《水在加熱和冷卻后》的變化。同學們通過欣賞教學圖片,看到了大自然中美麗的水,想象出:美麗的云霧,高聳的冰川,流尚在山間的涓涓細流凝聚在荷葉上閃閃的露珠,懸掛在枝條上晶瑩霧松……都是水多姿多彩的化身。通過圖片的展示學生對水充滿了好奇。那么如何探究水的三態(tài)變化及條件呢?本節(jié)課我把握好三個步驟,一個難點(造雨.造霜.造霧),一個重點(水蒸發(fā)的快慢與那些因素有關)。

在大自然中水可以以各種姿態(tài)出現在我們面前。云.霧.雨.露.霜.雪.冰都是水的.化身。它們是由空氣中的許多看不見的水蒸氣在加熱和冷卻后呈現出的形態(tài)變化。

指導學生“造雨.造霜.造霧”的實驗過程中,把握好這一教學難點。通過演示實驗和操作實驗,學生真切地看到水的多姿多彩的變化。進一步認識了水的蒸發(fā)和凝結從中得出結論。學生掌握了這一知識點,教者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當學生好奇地提出:空氣中的水來自哪里是時。我例舉了人們晾曬衣服.河水蒸發(fā)等事例,學生了解了自然界中廣泛地存在水的蒸發(fā)現象。學生能從平凡的生活中掌握了一系列的科學知識。

在教學水蒸發(fā)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過程中。我把握這一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做好實驗。再根據日常生活中以往經驗,發(fā)揮想象。學生能很快地得出結論:蒸發(fā)的快慢與蒸發(fā)面積的大小.空氣流動程度及周圍的溫度高低有關。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操作實驗開闊了學生眼界,觀察了水的變化和流動。認識到在自然界中的海洋和地面的水,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蒸發(fā)到天空中變成云和霧,天空中的云遇冷變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變成雨或雪,從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環(huán)過程。學生體會到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特別是水的變化。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二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很好的學科,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這門課程?經過思考與查閱資料,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與社會》課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

與家長緊密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要改變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就要改變過去的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可采用自主探究法,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識,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群、學會審美、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課程改革后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后的延續(xù)和知識的連續(xù)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于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了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yǎng),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三

《品德與社會》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于社會生活中,讓學生學會認識社會,正確了解社會,同時還要養(yǎng)成良好品質,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了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交流、實踐,引導學生通過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yǎng),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huán)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tài)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明理。

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靈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點撥者,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學習主體,教學反思《《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課程改革后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后的延續(xù)和知識的連續(xù)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從關注學生智能出發(fā),拓展有限的課程資源,從各個角度發(fā)展學生的智能。教學設計中,盡可能通過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來改善和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利用學生的智能的多元化特點創(chuàng)造多元的通道來改善學科教學。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學生個性發(fā)展入手,探索適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教學過程,設計教師和學生的活動課改的目的是: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教師由單純的教學者轉變成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這兩種轉變需要“量”的積累過程。

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yǎng),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總之,通過教學和課后反思把教學實踐中的“得”與“失”、成功與失敗,加以總結和升華,變成自己的教學經驗教訓,這是難得的珍貴的財富。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爭取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品德與社會》課,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學到知識,在輕松中感到學習的快樂,在老師引導下學會如何做人處事,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從“教書匠”變成“教育家”。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四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看中國地圖,認識方向、圖例、比例尺。

過程與方法:

借助地圖了解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知道家鄉(xiāng)是祖國的一部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知道思念親人,想念家鄉(xiāng),是愛家鄉(xiāng)的表現。

重點難點:

重點:

在地圖上查找本地(社區(qū)、縣、市)、本省及省會城市的位置,知道家鄉(xiāng)是祖國的一部分難點:

能夠認識自己的家鄉(xiāng),并能夠正確地向別人介紹家鄉(xiāng)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山東省地圖。

學生準備彩筆,剪刀膠水、信封。

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

一、歌曲導入:播放《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問:聽聽這首歌描寫了什么?

二、談話引導。

是啊,家鄉(xiāng)是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地方,家鄉(xiāng)在你的眼里是怎樣一個地方?

在同學們的眼里,家鄉(xiāng)是美麗的,也是可愛的。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鄉(xiāng)都懷著一種深深的眷戀之情,每個人都熱愛著自己的家鄉(xiāng)。

今天,就讓我們先認識自己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

學習目標:

認識自己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在地圖上查找本地(社區(qū)、縣、市)、本省及省會城市的位置。

1.看地圖,找家鄉(xiāng)。

指名學生,問: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

用“我的家鄉(xiāng)在省市縣”填空說話。

2、出示中國地圖,“讓我們一起來找找自己的家鄉(xiāng)”。

以一人為例,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找找家鄉(xiāng)所在的省和省會城市。

說一說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

3、小組合作,找一找家鄉(xiāng)。

4、游戲:“12345,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在這里,在這里,我的家鄉(xiāng)在這里。”

5、老師這里有幾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請大家?guī)蛶退麄儭?/p>

6、競賽:老師縮小地圖的范圍,請大家自己找找家鄉(xiāng),比一比,看誰找得快找得準。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

學習目標:找家鄉(xiāng),畫家鄉(xiāng)。

1、每個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小地圖,在地圖上把自己的家鄉(xiāng)所在省份剪下來,然后貼在彩色紙上。

2、說說你對家鄉(xiāng)的了解。

3、用手中的筆在貼畫的四周畫上一些美麗的圖案,把自己的家鄉(xiāng)打扮得更美麗。

4、學生上臺展示。

五、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轉眼,你長大成人了。你會為家鄉(xiāng)做點什么?

你對家鄉(xiāng)會有一種怎樣的感情?

六、當堂測試。

1.家鄉(xiāng)的面積有家鄉(xiāng)的人口有。

家鄉(xiāng)的省級行政中心是家鄉(xiāng)的簡稱或別稱是。

2.家鄉(xiāng)周邊相鄰的省有。

課堂素材:

多媒體課件《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ppt。

板書設計:

我的家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位置家鄉(xiāng)的風景家鄉(xiāng)的人。

教學反思:

在課后,全班同學共同合作把班上的好人好事編成場報,表揚為集體做事的同學。同時希望其他同學都來學習他們,成為關心集體的好學生。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五

本課通過了解家鄉(xiāng)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及家鄉(xiāng)名人,認識家鄉(xiāng)的自然環(huán)境、文化、歷史的展,進一步加深對家鄉(xiāng)的了解和認識,激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并喚起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自豪感。體會,感受家鄉(xiāng)乃至社會的發(fā)展變化。

本課,我的設計思想是讓學生分題調查,然后再在班上交流匯報。我覺得這樣做,是遵照教材的設計理念的。它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好處是極多的。一是小組調查的內容通過調查、匯報印象深刻,了解更透徹。二是培養(yǎng)了搜集資料的能力。三在展示中學生成為舞臺的主體,培養(yǎng)了表達的能力與自信。四是通過調查,學生會珍視身邊的資源,愿意從中汲取營養(yǎng)。

在教學中,我通過“交流調查的結果”,“尋找家鄉(xiāng)的美景”,“我是小導游”,“家鄉(xiāng)的驕傲”等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了解家鄉(xiāng)的美景,知道家鄉(xiāng)的歷史,從而產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不足之處在于,部分學生沒有準備,講不出東西。以后,課前預習還要進一步抓落實。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六

通過參加聽課和評課一系列活動,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huán)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tài)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yǎng),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文檔為doc格式。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七

《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的整個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特點:

一、活動化教學:

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緊扣教學目標設計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動,層層遞進,有序進行,把認知和情感有機地統一于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內容與各科知識有機地聯系,營造愉悅的情境,并把課堂與生活聯系起來,通過課前調查與課后延伸,拓展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品德生活化、活動化、情感化的特點,讓學生在認知家鄉(xiāng)、感悟家鄉(xiāng)的活動過程中增強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養(yǎng)成熱愛家鄉(xiāng)的習慣,展示熱愛家鄉(xiāng)的行為。

二、合作式學習: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八

《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一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時,我給本課預設的教學目標是兩個關鍵詞:一是觀察,二是思考。具體說,就是讓學生了解交通給人們的生活和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懂得交通法規(guī)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并運用恰當的方法搜集各類信息,了解現代社會人們是怎么解決交通問題,并展開想像的翅膀暢想末來的綠色交通。

我認為,品德課不是對兒童進行空洞的說教,而是要以兒童參與其中的社會生活為基礎。課堂資源應來源于生活,通過課堂活動和思考,又運用到生活中去。我以《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這一課為載體,綜合了許多孩子身邊有關的交通問題,來設計本堂課的教學思路,讓課堂更多貼近生活。

就本堂課,我想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我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這一指導思想貫穿于整個課堂,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深入挖掘學生的情感。

(1)我利用復習舊知導入本課,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真實感受認識到中國的交通發(fā)展迅猛給生活帶來方便,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文了解大意,并展示了一系列圖片資料,讓學生看到了交通給社會帶來的諸多問題。

(2)我運用本學校校門口“接送學生造成交通堵塞”的實例,讓學生真實感受交通問題就在我們身邊,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有話可說。

(3)在教育學生要注意交通安全時,我展示了小學生在馬路中間踢球造成車禍、不滿12周歲上路騎車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課件,用貼近生活的事例,感染學生,讓他們更理智地看待安全問題。隨后,讓學生對安全問題暢所欲言,進而介紹一些身邊的交通標識。學生看到熟悉的路段,發(fā)言積極,十分投入。

(4)在談到治理交通污染、新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時,我展示了政府在交通方面是怎樣治理和利用新能源的。讓學生進一步真實地感受到新能源帶給我們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就在我們身邊。

我的教學對象是兒童,交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對他們來說太過沉重。所以,我根據教材的特點著力營造、渲染一種輕松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注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

(1)在這堂課中,交通事故作為一個嚴峻的問題,我不想太沉重地渲染,而是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交談中懂得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樂意做一個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人。

(2)教師采用詼諧的語言,扮演了“主持人”的角色。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是采用活動化學習的形式進行,因而活動的全過程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所以提問也是開放性的,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查找相關的資料,充分體現了認知的多元化,感受的差異性,提高的層次性。如在小組討論如何減少尾氣危害時,學生能展開想像的翅膀,從能源、綠化、過濾等多個方面思考,從而解決汽車帶來的污染問題。

這堂課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金點子征集活動”,讓學生展望家鄉(xiāng)未來,為家鄉(xiāng)的交通出謀劃策。學生充分的把自己的想法發(fā)揮出來了,我感覺到了孩子作為社會的一員,也在承擔建設的重任。

限于本人水平與能力,總覺得有些不盡人意之處,還可以再加以改進。上完這堂課后,經過幾個老師的互相交流,我進行了歸納整理如下:

第一:所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太多了,整堂課的容量太大了。在出示交通事故數據后,我讓學生談談該對司機朋友說些什么。學生很積極,我也沒來得及適時調整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所以后來在討論解決“尾氣危害”時,時間有點倉促。老師應該理性地掌握時間,后來想想其實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簡單帶過,學生在討論自己平時要注意的交通安全時就已經達到了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目的,再讓學生說說司機朋友要注意的交通規(guī)則,有點畫蛇添足。

第二:我在和學生一起觀看交通帶來的問題時,因為要考慮下面的思路,沒有和學生一起觀看感受,沒有做到和學生共情。提高課堂駕馭能力和課堂從容清晰地思路,這是我以后要注意追求的。

課堂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我希望自己在教學設計時能化繁為簡,從想得多到想得精,抓住精髓,我希望在課堂能有“勝似閑庭信步”般的從容淡定,讓課堂能收放自如。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九

上周我給一節(jié)一年級上了一節(jié)品德與生活課“尋找春天”。我認為尋找春天這個主題是以兒童與自然為軸線。讓學生從自然景物變化,以及人類生活的變化中感受到春天的特征,體會季節(jié)變化對人的影響。

一年級的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學過秋天和冬天了。學生在此基礎上再來學習春天,應該更為容易。所以應該放開手,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老師要做的只是幫助他們把收集到的資料展示給大家。課標中不是有這樣的表述嗎!“能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币嘈艑W生有這個能力。如果失敗了還有下次??!因為后面還要進行夏天的學習。為最后一個單元奠定基礎。

對于春天的變化,我想應該分為天氣、動物、植物、人的變化。這樣梳理起來思路會比較清晰。還可以在這些方面和講過的秋天、冬天做比較。通過對比,更加突出春天與其他季節(jié)不同之處。

大自然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習也是他們最快樂的事情,教學前帶領學生在校園、社區(qū),通過看、聽、聞、想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和尋找春天。在課堂上學生才能更好地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讓學生盡情地展示、交流自己所發(fā)現的春天的變化。

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環(huán)境中,從細小的地方去發(fā)現春天,啟發(fā)學生把平時發(fā)現的、感受到的春天的特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出來,比如繪畫、手工制作等。讓大家互相欣賞交流,進一步了解春天的特點,春天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既啟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作為春天的導入課,應該把春天美好的一面充分的表現出來,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后面的教學會有很大幫助。

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發(fā)言的引導評價很重要。每提出一個問題,老師心里要想到學生可能回答出的結果。問題的回答只有正、反、和三個方面。打有準備之戰(zhàn),對于像我這樣的年輕老師非常有效。做到心中有數,就一定能從容對待學生的回答了。

記得我講冬天這個單元,制作“冬天圖”的時候就曾經出現了問題。這是品德與生活資源袋里的一個小制作。材料有一張冬天底圖、和一張景物圖,還有彩印透明不干膠人物。由于在講秋天這個單元時學生做過類似的貼圖,但效果不好。于是我就在本次活動中給學生降低了難度。少發(fā)了幾種不干膠材料。我覺得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總把貼畫撕壞了,就親自動手幫他們剪了下來。結果學生本次的制作活動完成的很快。開始我還覺得很高興,認為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才能完成的如此出色。后來經過聽課老師的點評我才發(fā)現是自己錯了,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幾個月前出現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應該在能力上有所提高,我應該大膽的放手讓他們獨立完成。學生本來能從失敗中獲得經驗。這樣一來,對孩子們來說反而失去了一次實踐的機會。我們要相信學生。應當為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創(chuàng)設一定的條件和機會,讓他們學習如何自己解決問題。學生有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的能力。因為他們已經長大了,在不斷的進步。放手讓他們去實踐吧。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十

一、在實踐中感悟。

對于兒童來說,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對他有意義的、真正的生活;對于品德教學來說,只有引導兒童關注和“實踐”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意義的教學,只有引導兒童學習和學會創(chuàng)造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效的教學。因此,在品德教學中,應引導兒童重視、關注、觀察、感受、體驗、提高和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的生活。設計“游戲去認識風,尋找風”既可讓孩子們學到了有關風的知識,又引發(fā)了他們求知的欲望,還滿足了天真好奇的天性,進而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融會貫通,然后進行自己的再創(chuàng)造,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可謂一舉多得。

二、在競爭中感悟。

有競爭就有動力,當今社會更是充滿競爭的時代,教師若能利用學生的這種上進心,引導他們進行正當的競爭,不僅能增長他們的知識,鍛煉他們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上進品質,還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別的同學能做的,我也能做到,這是一種競爭,別的同學不能做的,我能不能做到呢?這更是一種自我激勵,正是這種永不言敗的競爭意識,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一種高漲的學習情緒。這種競賽活動,教師融入其中參與活動,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又拓寬了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空間,還能點燃同學們創(chuàng)新的火花,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它給學生帶來高漲的學習熱情的同時,又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同樣的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讓學生初步懂得要全面地看問題。

三、在游戲中感悟。

讓學生回歸自然,去感受風,去追逐風,與風兒盡情地玩。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真正的放松,在游戲中,學生全身心參與,口動、腦動、情動、行動,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風帶來的樂趣。并在玩中發(fā)現,在發(fā)現中玩,使教學得以更進一步的深入。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十一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科學領域中有關我們的身體的探索,旨在認識我們的身體,倡導健康的生活。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對消化的原有理解之上,通過比對消化器官圖,猜想食物在體內的“旅行”過程和進行模擬實驗,初步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并建立起食物消化需要多種器官共同參與完成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建立他們的健康意識,合理飲食。

首先我在課程開始就以學生感興趣的神農氏的神話故事導入,由于神農氏生來就有一個水晶肚子,所以,食物在他體內的旅行時一目了然的。據我所知,很多四年級學生都不知道神農氏的故事,所以導入部分已經吸引了他們的`很多注意力,也覺得很好奇,當我問如果我們有神農氏那樣的水晶肚子,你想做什么呢,或者你想知道什么呢?很多學生很自然的想到要了解事物在體內的運動行程,這樣就引到了本課的學習內容中,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對本科學習內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雖然吃東西是每個人每天要做好幾遍的工作,但是一般人在吃的時候只是享受食物,誰都不會去想消化方面的知識,所以我認為在課堂上讓學生邊吃邊想是有必要的,首先口腔和食管是學生能感受到的食物旅行中的兩站,吃一吃豌豆可以加深印象,達到記憶的目的。其次可以讓學生知道口腔是旅行第一站,讓學生體驗食物在食管中的蠕動也是為后面的消化運動做鋪墊。另外,在課堂上吃點東西既充饑又有樂趣。

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我在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他們的能動作用,讓他們在參與科學探究活動中,自己動手繪制消化系統圖。

把正確的旅行圖展示給大家,讓學生觀察對比,找出差異,可以和同學之間將剛才有爭議和有共同意見的地方找出來共同研討,加深理解??赐觎o態(tài)的旅行圖外,為了加深理解和印象,還多媒體出示了動態(tài)的食物形成路線,會讓學生覺得生動有趣。

由于本課的重點是了解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所以在繪制食物在體內的旅行路線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花了較大的功夫。通過小組合作根據生活經驗繪制旅行圖,和標準圖比較找出差異,再看動態(tài)食物行程,各小組進行自我修正,再繪制正確旅行圖,最后找出先后畫的旅行圖之間的差異,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消化過程。這看似繁瑣的過程實際上學生對本課知識重點的消化和內化。

由于認識各器官的功能和特點是比較難的內容,且不是本課的重難點,所以這部分主要是結合視頻錄像和教師配合文字內容講述介紹為主,學生只需適當了解。

肝膽胰是否屬于消化器官范疇,這在醫(yī)學界也沒有定論,在這部分作為拓展知識讓學生有適當了解。

通過讓學生知道人倒立也能吃東西,使他們明白食物運動的主要方式是蠕動,和重力無關。兩個實驗可以形象地說明在胃和食管中食物通過蠕動來消化和吸收。學生結合前部分播放的錄像,很容易就理解了。把比較難講解的東西用直觀的錄像反映出來,解決了教學的難點。

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后,讓知識指導生活,通過對飲食行為習慣的辨析,了解飲食習慣諺語,建立他們的健康意識,合理飲食。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十二

能力:調查了解的探究學習方式,了解和思考社會現象;能用分類的方法整理調查的資料。

知識:通過對身邊生活的調查,了解社會生活需要各行各業(yè),并明白它們與工農業(yè)生產部門之間的關系;了解社會生產部門中的各行各業(yè)之間的分工與合作的關系,并認識到隨著社會生產的發(fā)展,各行各業(yè)也在不斷變化著。相應地,人們會隨著行業(yè)的變化,可以變換行業(yè)。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農村的孩子對各行各業(yè)的了解是不多的,他們對農村存在的行業(yè)了解多一些,但也只是感性認識。他們有自己向往從事的行業(yè),但他們對此的認識僅限于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周圍人的評判標準,并不明確。

從學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基礎來看,一些農村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從家長或同村人外出打工的經歷中,或者通過電視等媒介,了解了社會上的一些自己原本不知道的行業(yè)。但是,他們對行業(yè)的特點以及新興行業(yè)產生的原因、涉及的種類了解甚少。這些需要老師提供資料幫助學生了解。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社會生產中的生產關系,理解行業(yè)變化的必然性和人們變換行業(yè)的可能性。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認識到社會生產的各行各業(yè)都存在著人和人之間、事物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分工與合作的關系。

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有所感悟,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社會中的各行各業(yè)”以及課前調查,使學生了解社會上行業(yè)的.種類;通過體驗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生產的各行各業(yè)都存在著人和人之間、事物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分工與合作的關系;通過觀看動畫及交流調查結果,使學生理解行業(yè)變化的必然性和人們變換行業(yè)的可能性。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社會生產中的生產關系,理解行業(yè)變化的必然性和人們變換行業(yè)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

認識到社會生產的各行各業(yè)都存在著人和人之間、事物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分工與合作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相關的教學課件等。

學生準備:搜集相關的資料及采訪相關人員,并填好有關表格在課堂上交流。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小記者在行動”“行業(yè)間的分工與合作”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行業(yè)的變化”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根據課前調查,進行交流討論:你們的父母、親戚或者周圍的人在從事什么行業(yè)的工作,又是怎樣干好自己的工作的?試著對不同的行業(yè)進行分類。(板書:生活中的各行各業(yè)農業(yè)類、工業(yè)類、服務業(yè)、其它)。

【設計意圖:了解各行各業(yè)與工農業(yè)等生產部門的關系。】。

活動二行業(yè)間的分工與合作。

[播放動畫:行業(yè)間的分工與合作]。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方便面的生產需要哪些部門的合作?你還知道哪些商品需要行業(yè)間的分工與合作?可讓學生模仿教材范例,畫出表明相互關系的示意圖,也可以畫一個簡單的框架。(板書:聯系合作)。

活動三它們來自哪里。

[播放動畫:它們來自哪里]。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你能用以上事實說明各行業(yè)之間的相互聯系嗎?啟發(fā)學生從生產工具和產品本身的原材料構成及由來幾方面思考解決此問題。

小結:我們的社會就像一臺大機器,每個行業(yè)就像機器上的一個部件,各有各的用處。各個部件組合在一起,互相配合,親密合作,這臺機器才能正常地運轉,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才能正常進行。

【設計意圖:進一步理解工農業(yè)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俊?/p>

板書設計。

農業(yè)類、工業(yè)類、服務業(yè)、其它。

聯系合作。

第2課時。

活動一行業(yè)的變化。

[出示圖片:逐步消失的行業(yè)和新興的行業(yè)]。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根據課前調查,進行交流研討:哪些行業(yè)逐步消失,哪些行業(yè)正在興起,哪些行業(yè)舊貌換新顏?(板書:行業(yè)的變遷)。

活動二職業(yè)的變化。

[播放課件:職業(yè)變化調查]。

【設計意圖:明白隨著行業(yè)的變化,也為人們提供了重新選擇行業(yè)的可能性。】。

板書設計。

行業(yè)的變遷。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十三

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興趣愛好,使他們對生活、學習充滿熱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段遗c小動物》這一課的內容集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為一體,教材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小動物為切入點,將學生帶入“動物世界”,感受小動物的可愛,生命的可貴。以正確的科學觀引導學生要珍愛動物,熱愛大自然,以激起學生的生命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上了這一課后,對于自己的教學我作了一些反思,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努力體現《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希望能將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感興趣的題材上;鼓勵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希望孩子能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根據教學大綱對本課的知識要求和行為要求,我從知行兩方面制定出本課教學目標,目標完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上,緊緊圍繞“激發(fā)學生珍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生命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闭归_教學,借助形象生動的課件,調動學生的一系列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了解到許多有關動物方面的知識,樹立起要愛護動物、和動物做朋友的情感愿望。這樣有效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本課教學分為“游戲導入——我和動物交朋友——活動總結”三大部分,每個環(huán)節(jié)緊緊相扣,層次清楚,目的明確。通過制作“動物明星卡”及開展“動物知識競賽”活動,使學生增長了許多有關動物方面的知識。通過“我和動物交朋友”這一環(huán)節(jié),有效地增強了學生愛護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片斷]:“我們是朋友”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人與動物朋友相處的畫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配樂欣賞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

師:喜歡這些圖片嗎?為什么?

生:喜歡,因為這些動物真可愛。

生:因為有了動物,真快樂。

生:我想說我們與動物是好朋友。

生:我想說……。

師:是啊,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不光是照片上的這些人喜歡,全世界的人們都非常喜歡,和它們生活在一起快樂又親密!這都是些幸運的動物,因為他們有人疼,有人愛??墒怯幸恍﹦游锱笥焉畹牟⒉豢鞓?。(教師播放課件動畫“我是一只小小鳥”。動畫講述了一只小鳥生活在樹林里,要經常面對“歹徒”的槍殺,又因人類的亂砍亂伐而無家可歸,在風雨中小鳥無處可躲,被淋濕的小鳥只能到殘破的水泥管中躲雨,瑟瑟發(fā)抖。小鳥多想回家,它想家,看著自己的家被無辜毀掉,小鳥淚水直流;下雪了,小鳥凍暈在地里……凄婉的畫面再加上扣人心弦的歌聲,小鳥的悲慘遭遇緊抓住了每個學生和聽課老師的心。諾大的課堂里悄然無聲,許多學生的眼里已經充滿了淚花,所有的人都在體會、思考……)。

師:小朋友,看了這些你的心情怎樣?如果你就是那只可憐的小鳥,你現在最想說什么?

生:(哽咽)這只小鳥真可憐。

生:我很想幫助它,讓它快樂點。

生:如果我是小鳥,我想說求求人們給我一個家吧!

生:我想說人們別再亂砍樹了,救救我吧!

生:我真害怕,誰能幫助我!

生:我們也有生命。

……。

[感觸]:本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高潮部分,在分析學生心理活動的基礎上,合理地運用教學素材——錄象和動畫,給學生視覺、心靈上的刺激,師生一起走過了從喜到悲的心路歷程?!跋病弊寣W生體會到人與動物是朋友,和諧相處多快樂!“悲”使學生知道了現在還有許多小動物正遭受人類的傷害,它們急需我們的保護。這環(huán)節(jié)的情感體驗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動畫《我是一只小小鳥》那震撼心靈的畫面和略帶悲傷的音樂成功地渲染、營造了課堂氛圍,不僅感動了學生,而且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自然地引發(fā)了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真情。從學生的表情、眼神、語言看,他們的體驗是深刻的,發(fā)自內心的,必將會影響他們今后很長的人生路程。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十四

新學期又開始了,開學的前兩周,上課時,我發(fā)現學生們上品社課無精打采,學習的氣氛遠不如語文、數學,就連老師提出的問題都不是太感興趣,盡管我努力的引導他們讀文字、看圖片、列舉與他們生活緊密相關的事例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但是課堂仍然是平平淡淡,冷冷清情。正在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有問題時,第三周上課更令我大吃一驚:課堂上有的同學偷偷寫語文、數學作業(yè);有的同學居然把嶄新的課本撕破了,更有甚者拿鋼筆、彩筆在書上亂涂亂畫,把書上畫的一些著名人物“改頭換面”。看到此現象,我又驚又氣又難受,驚的是六年級學生竟然這樣缺乏道德品質,氣的.是六年級學生竟然這樣不重視品社課,難受的是我們的品德教育竟如此失敗。我努力地咽下胸中的氣憤,靜下心來與學生們交談。在交談中我了解到學生們認為《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副課,沒必要認真學習,再說課文中的許多知識他們也聽不懂,還不如騰出時間學語文數學呢。聽了學生們的話,我連續(xù)幾天陷入沉思,《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很好的學科,為什么會陷入如此困境?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這門課程?經過思考與查閱資料,我認為《品德與社會》學科陷入困境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品德與社會》學科不受重視。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了多年,但在應試教育模式沒有真正改變的情況下,社會、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重視這門課程而使它微乎其微。農村小學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流于形式,成為所謂的副科,學生認為是可上可不上,可有可無的課程。

二、學生的作業(yè)多,負擔重。教師們?yōu)榱俗寣W生考出好成績,加班加點加作業(yè),學生的作業(yè)不按時交會受到批評,他們課余時間寫不完,只能在所謂的副科上偷著寫,而比起音樂、美術、體育課來說《品德與社會》課又是他們最不感興趣的課程,于是《品德與社會》課堂成為他們偷寫語數作業(yè)的最佳選擇。

三、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有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他們認為太簡單,他們在生活中就已經會了。而有些內容比如有關抗戰(zhàn)歷史、祖國建設歷史、科技發(fā)展等,農村學生們平日閱讀量小,聽的少,見得更少,這些知識離他們又太遙遠。因此,他們對《品德與社會》學科不感興趣。

四、教師的身教作用發(fā)揮不好。有的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不尊重學生人格,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仍有發(fā)生,降低了思品教育的效果;小學生不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輔導,其生理、心理健康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五、家庭原因。家庭是小學生初次社會化的第一場所,父母子女的天倫關系保證了父母通過教養(yǎng)子女來塑造其行為規(guī)范,引導其融入社會。一些家庭父母為了生計,無暇管教子女,難以發(fā)揮傳統的居家照顧角色,出現家中子女自理生活、無人管教現象,學校(教師)—家庭(父母)—學生(子女)之間的交流減少,使得社會不良風氣對小學生施加影響的機會和效果增強;還有一些父母以過于溺愛或過于嚴厲的態(tài)度來管教子女,使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較強,敢于反抗師長及父母,也滋生了桀驁不羈、自我本位、自我放縱等不良品性。

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程,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與社會》課。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與社會》課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

農村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應面向農村,緊密結合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要利用《品德與社會》課加強愛農村、愛勞動的教育。與家長緊密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農村小學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這種以說教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現實社會面前顯得是那么的蒼白無力。要改變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就要改變過去的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刹捎米灾魈骄糠?,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

四、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學生背著沉重的作業(yè)包袱怎么能快樂健康的學習?把玩耍的時間留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識,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群、學會審美、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十五

《生活中的各行各業(yè)》是學生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課題,孩子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可以見到不同的勞動者,但是并沒有真正去留意、觀察他們,對于他們的行業(yè)、生活并不了解,所以在上課之前我做了較多的調查,也不知孩子們特意去留意一下身邊不同行業(yè)的勞動者。

實踐才是最好的老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學生們積極的探究,經過課后調查,孩子們課上踴躍發(fā)言,所表達的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上要多放權給孩子,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

生活是最好的課堂。在課上我以一天的生活開始導入,引導學生逐漸進入主題,認識我們周圍行業(yè)的多樣性。在課堂中學生活動起來很有興趣,我更用了問答、演示、填表等形式讓學生了解行業(yè)之間的分類,課堂氣氛活躍。更有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內解決重、難點的學習,更進行了很好的思想教育--要尊敬不同行業(yè)勞動者以及他們的勞動成果。但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改進:

一、多了解學生,對于他們的學習狀況和只是儲量有一定的了解。

二、課堂語言就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讓自己的教學語言豐富多彩起來,多用鼓勵性積極的評價語言。

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體會其心靈陽光。

四、作為老師要善用引導語言,引導學生,不輕易下結論,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十六

20xx年11月8日,教研室的視導活動,準備的課題是八年級上冊第九課項目三《做個聰明的消費者》,總體感覺:架子還算穩(wěn),但骨肉不豐滿,不細膩。先說一下不足之處:

1、對學生的評價過于簡單、籠統。大多數時候在用“好、很好、還行”等等隨口性的評價,失去了它實質的作用。課后想想,評價應該有三個方面的主要作用:鼓勵、補充、糾錯、提升。鼓勵應該是具體的,學生回答的好,到底好在哪里,“讀的好,還是有新意,還是很全面,條理清晰”,學生應該有個明確的落腳點。這節(jié)課中的糾錯尤其做得不好,如“一學生根據圖片辨別侵犯了哪種權利時,對五種權利的含義及表現明顯認識不清晰,我只是否定了他的答案,換了其他同學來繼續(xù)回答。沒有指出原因,更沒有加以引導,分析辨別。我自己也意識到,做好評價的背后是不懈的學習與努力,做為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性格脾氣,書籍的涉獵,生活閱歷,興趣愛好等等的積累沉淀。我更深深的體會到,在課堂上做好評價的前提,首先老師是一位認真的傾聽者。因為準備課,連續(xù)幾天熬夜,有些疲憊,思維有些卡殼,沒有了聽也就無所謂的評了。

2、問題設計有些隨意。有一部分問題過小,價值不大,缺少思維含金量。僅需要“對”或“錯”的判斷而已;而有些問題過大,過于籠統,缺乏層次性,梯度不夠。如本節(jié)課中,引用了網上的一段關于食品安全的調侃段子作為案例,出示問題:怎樣擺脫這種“爽”的生活?在學生討論中我發(fā)現,這個問題太大了,它不是單方面的責任,而是有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甚至還有監(jiān)管部門,國家的法制建設等等,學生們考慮時卻相對單一而集中,費了不省時間。如果把它分解為幾個小問題:要想擺脫這種生活,哪些人負有責任?他們各自應該承擔什么責任?有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應該更容易思考與解答。

有一點還值得自己欣慰: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案例的選擇,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這一天恰逢“黨的十八大”召開,導入時進行了時政播報,也是政治課的一大特點;中間選用的案例,都是近年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如“毒膠囊事件”,“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采用了學生們喜歡的形式:漫畫、網絡段子、視頻(中間有一段歌曲改編),以詼諧幽默的形式接近了學生與教材、社會的距離,營造了融洽的課堂氣氛。

困惑:在課堂上如何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其實這一點不是個新課題。就自己而言,從未正兒八經堅持來做,常常碰到課堂沉悶,學生無話可說時,讓學生自由討論一下,更多時候形式遠遠大過了作用。

一節(jié)課結束了,遺憾很多,我會一直努力!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十七

第一部分,課堂效果比較好的部分:

1、課前讓學生進行材料收集可以更好地切入本節(jié)課中心,使學生融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例如:提前兩天,我讓學生搜集春聯,將春聯按貼在門上的順序抄下來。上課時帶回,并參與展示。這樣學生上課熱情高漲、信心滿滿。

2、在導入本節(jié)課主題時,技巧很重要。例如,我采用視頻播放歌舞《賀年》來為學生展示了歡快的歌舞表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通過“‘貼春聯’走進我國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引到課堂中來??赐暌曨l,學生呈現出一種迫切的愿望和姿態(tài),他們想快點學習本節(jié)課,想快點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看看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在等著他們去探索。

3、從課堂的的流暢性來看,本節(jié)課是相對通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打通了,層層遞進,從認識春聯,到讀春聯,到編寫春聯,再到貼春聯,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貼本課主題。

4、文本的`運用利于學生自學、合作學習。大膽采用文本教學,由教師將本節(jié)課資料寫到文本中去,學生的資料增多了,視野拓展了,不再局限于課本。文本的優(yōu)點還在于學生可以緊跟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小試牛刀”等環(huán)節(jié)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文本教學還可以方便教師將學生與課堂聯結起來,學生的文本既是課本的拓展又是作品的展示區(qū)域,“一本多用”。

5、全程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同位合作,四人小組合作。學生之間互補,共同商討問題,共同學習。討論氣氛熱烈,教學氣氛好。

6、全程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聲音、圖片等資料穿插其中,有效地吸引著學生,提高教學效率。采用電腦展示和展臺展示的切換,讓學生作品投到大屏幕上,讓學生積極性提高。

7、采用強化方式,教師不斷給予積極回答學生以獎勵。他們收到表揚越多就越興奮,調動了學生們的潛能和積極性。例如:獎勵學生“?!弊?,不但可以強化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好習慣,還有效地結合了本課“貼春聯”“貼福字”的教學內容。

8、課堂中穿插的小練習以游戲為主,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成長”。

9、結尾時注重學生的反思,讓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點出“熱愛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單元主題。

第二部分,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堂學習氛圍濃厚,但各個環(huán)節(jié)時間掌握的不到位,部分環(huán)節(jié)倉促進行。

2、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忽略了板書課題“貼春聯”。

3、授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中的耳麥擴大講課的聲音。

4、文本內容過多,應刪繁就簡,保證課堂時間充裕,各環(huán)節(jié)不緊張,我還應繼續(xù)在文本上下功夫。

5、對聯準備時沒有找到橫批,這給后面“貼春聯”這一環(huán)節(jié)帶來不便。

6、教師跟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應該加強。

7、沒有滲透中國傳統節(jié)日和封建迷信的區(qū)別。

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進以上不足,取長補短,積累更多的課堂實戰(zhàn)經驗,認認真真,高效地上好每一堂課。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十八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各行各業(yè)》一課是《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的主題之三。本單元將工業(yè)與農業(yè)方面的內容整合為一個單元,目的使學生立足于自己的現實生活,能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了解社會生活本身。主題之三揭示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社會生產生活中各行各業(yè)都存在著相互聯系,以及分工與合作的關系。2行業(yè)的變遷。我計劃用兩個課時完成主題三的教學。第一課時主要引領學生探究行業(yè)的分工與合作的關系。

學情分析:

主題三所涉及到的行業(yè)知識較抽象,學生比較匱乏。為了使學生對課程內容易于接受,能從生活的角度,并用自己的眼光來認識和了解行業(yè)知識,在教學中我要盡量選擇孩子能感受到的事物,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來展開學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對身邊生活的調查,了解社會生活需要各行各業(yè),并明白它們與工農業(yè)生產部門之間的關系。

2.了解社會生產部門中的各行各業(yè)之間的分工與合作的關系。

3.引導學生運用調查了解的探究學習方式,了解和思考社會現象。

4.讓學生感受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尊重他們的人格,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課前準備:

1.給學生分發(fā)調查表,讓學生了解家里或周圍的人正在從事的行業(yè)。

2.制作多媒體課件,制作小卡片,準備方便面。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

今天的品德與社會課,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組員要好好合作,組與組之間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表現更出色.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就開始啦!

活動一反饋調查表走近行業(yè)知識。

師:同學們,我們利用了一周的時間開展了小記者采訪活動,要求大家去采訪爸爸媽媽所從事的行業(yè),不知大家的采訪是否順利咱們交流一下吧!

學生交流。

小調查:調查人:

你能說說你的爸爸媽媽從事的工作屬于哪個行業(yè)嗎?

被調查人。

從事的工作。

所屬的行業(yè)。

爸爸。

媽媽。

師總結:同學們的爸爸媽媽從事的行業(yè)真多呀!

師過渡:下面咱們來玩一個猜圖游戲。

活動二猜一猜豐富行業(yè)知識。

游戲:各行各業(yè)我來猜.猜中的小組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

1.演示多媒體,讓學生猜屏幕出示的內容所指職業(yè)。(屏幕分別出示采掘,化工,印刷,制造,服務,電力,教育,農業(yè)等多種行業(yè))。

2.生活中有這么多不同行業(yè)的人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行業(yè)也越來越多。在眾多的行業(yè)中有你比較熟悉的行業(yè)嗎?說說你對這個行業(yè)的了解。

生交流。

3.你長大想從事什么職業(yè)呢?

生討論。

4.聽同學剛才的討論,老師發(fā)現有些行業(yè)很少被提起。是不是這些行業(yè)就可有可無了嗎?

生交流。

師總結:職業(yè)并無貴賤之分,這個社會中的每個職業(yè)都是美麗的,高尚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只要自己勤懇努力,認真負責。

6.將職業(yè)進行分類,完成書上67頁的表格。

活動三。

過渡:行業(yè)之間有了這么多的分工,還有更加緊密的合作。

1.師出示面條,提問: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喜歡嗎?喜歡它什么?

生交流。

2.師:你們知道生產這樣一包方便面需要哪些原料、設備呢?

學生討論。

3.師總結,并出示多媒體演示動態(tài)畫面——面條的生產圖。

(逐步學習:面粉、電、機器、包裝帶、調料等原料以及加工、能源、運輸等多個方面追根溯源找到它們所涉及的行業(yè)。)。

總結:我們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友要用到的每種產品都不是一個行業(yè)就能生產出來,行業(yè)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行分工和合作才能完成。

生交流。

5.師:“生活中,應該以怎樣的實際行動去尊重他人的勞動?”

小組討論。

活動四——自主探究籌建工廠。

1.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完成課桌椅廠籌建.

師:咱們以小組為單位,現場籌備一下。

屏幕出示籌備工作須知,學生讀一讀,清楚了就開始。

2.小組合作籌建。

3.小組匯報。

[設計意圖:新課程倡導圍繞主題內容,開展體驗、探究、問題解決學習等活動,倡導教師采用有利于學生自主活動的學習指導方式。重視學習體驗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此促進學生的社會性、創(chuàng)造性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發(fā)展。本活動的設計正是基于以上認識,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將所學知識靈活的運用。

總結:今天的活動雖然就要結束了,但我們和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相處是長久的。在生活中,讓我們面帶微笑,帶著問題去面對每一個勞動者。我們還要努力學習,今后更多地參與社會、關注社會,讓擁有的知識和本領去創(chuàng)設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學點評。

老師以活動化的教學模式貫穿全課,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體現了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運用了采訪、調查、小組討論、動手制作等學習方法,并能夠充分的開發(fā)利用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積極引導兒童健康發(fā)展,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的內在統一。體現了教學的實效性。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效地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在教學時,老師適時播放課件,展示學生生活熟知的勞動者照片,給學生直觀印象,學生立刻產生濃厚興趣。

2.教學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設制了活動,讓學生扮演工廠籌建者,深入體會到了各行各業(yè)的分工與合作。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十九

20xx年11月8日,教研室的視導活動,準備的課題是八年級上冊第九課項目三《做個聰明的消費者》,總體感覺:架子還算穩(wěn),但骨肉不豐滿,不細膩。 先說一下不足之處:

1、對學生的評價過于簡單、籠統。大多數時候在用“好、很好、還行”等等隨口性的評價,失去了它實質的作用。課后想想,評價應該有三個方面的主要作用:鼓勵、補充、糾錯、提升。鼓勵應該是具體的,學生回答的好,到底好在哪里,“讀的好,還是有新意,還是很全面,條理清晰”,學生應該有個明確的落腳點。這節(jié)課中的糾錯尤其做得不好,如“一學生根據圖片辨別侵犯了哪種權利時,對五種權利的含義及表現明顯認識不清晰,我只是否定了他的答案,換了其他同學來繼續(xù)回答。沒有指出原因,更沒有加以引導,分析辨別。我自己也意識到,做好評價的背后是不懈的學習與努力,做為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性格脾氣,書籍的涉獵,生活閱歷,興趣愛好等等的積累沉淀。我更深深的體會到,在課堂上做好評價的前提,首先老師是一位認真的傾聽者。因為準備課,連續(xù)幾天熬夜,有些疲憊,思維有些卡殼,沒有了聽也就無所謂的評了。

2、問題設計有些隨意。有一部分問題過小,價值不大,缺少思維含金量。僅需要“對”或“錯”的判斷而已;而有些問題過大,過于籠統,缺乏層次性,梯度不夠。如本節(jié)課中,引用了網上的一段關于食品安全的調侃段子作為案例,出示問題:怎樣擺脫這種“爽”的生活?在學生討論中我發(fā)現,這個問題太大了,它不是單方面的責任,而是有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甚至還有監(jiān)管部門,國家的法制建設等等,學生們考慮時卻相對單一而集中,費了不省時間。如果把它分解為幾個小問題:要想擺脫這種生活,哪些人負有責任?他們各自應該承擔什么責任?有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應該更容易思考與解答。

有一點還值得自己欣慰: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案例的選擇,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這一天恰逢“黨的十八大”召開,導入時進行了時政播報,也是政治課的一大特點;中間選用的案例,都是近年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如“毒膠囊事件”,“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采用了學生們喜歡的形式:漫畫、網絡段子、視頻(中間有一段歌曲改編),以詼諧幽默的形式接近了學生與教材、社會的距離,營造了融洽的課堂氣氛。

困惑:在課堂上如何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其實這一點不是個新課題。就自己而言,從未正兒八經堅持來做,常常碰到課堂沉悶,學生無話可說時,讓學生自由討論一下,更多時候形式遠遠大過了作用。

一節(jié)課結束了,遺憾很多,我會一直努力!

四年級品德教學反思篇二十

這堂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還與學生的品格養(yǎng)成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課上與學生的交流,老師知道很多學生說謊都是有難處、有這樣和那樣不得已的原因,這也就是說謊的借口,不能說是說謊的理由。在遇到麻煩時得想辦法積極解決而不是撒個慌簡單了事,撒謊暫時解決的問題,總有一天事情的.真相要暴露的,你還將為之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我們絕不能撒謊!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我在本課的教學中,與孩子們共同探討關于誠實的話題。既可以啟發(fā)家長自覺地加強言傳身教,給學生良好的榜樣作用,也可以促進家長對自己教育的方式進行反思、加以改進。在這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地與父母溝通,給予正確的導向。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