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兒童研究論文(通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5:29:06 頁碼:9
兒童研究論文(通用9篇)
2023-11-11 15:29:06    小編:ZTFB

生活中總有一些細小的瞬間,讓人不禁沉思和總結。如何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得溝通更加流暢和自信?參考他人的總結范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總結的寫作技巧。

兒童研究論文篇一

在玩具包裝設計中,文字是產品與消費者之間傳遞信息、交流溝通的重要工具。文字設計意為對文字按視覺設計規(guī)律加以整體的精心安排,將文字的字面含義以及文學語言轉換為具有沖擊力的視覺圖形,并賦予其設計者的思想感情。文字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是:一是對主題的內容解讀;二是根據字體應用作針對性設計變化;三是根據作者的主觀意向表達。下面筆者從符號學、圖形原理學、形態(tài)美學、視覺演化構成等角度對玩具包裝文字(漢字)設計進行探討。

“符號學”是在20世紀初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saussure,f.)首先提出的。他把符號做了系統(tǒng)的分析,指出符號是能指(signifiant,signigier)和所指(signifi,signiried)的結合。所謂的能指,就是用以表示者,所謂的所指,就是被表示者。這兩個方面是對應的,其中的一個要配合另外一個才有價值。

從符號學看漢字設計方法,可借用索緒爾發(fā)明的“能指與所指”來表示。“能指”是指漢字的形象,也就是文字所呈現的形象;“所指”是漢字的發(fā)音與意義,也就是漢字所蘊含的含義。

漢字從繁體變?yōu)楹嗴w的同時,從具體的形象變成了抽象的符號,許多簡體漢字由設計者的眼光來評價,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包裝文字設計在很多情況下是對字體設計,也就是對文字進行造型設計,在實踐中探討文字上的造型理論與實踐。運用視覺表現形式的法則,從符號學的角度處理好能指與所指的關系,探究文字實用性與藝術性,在特定的空間中,設計出使之在視覺上有審美感受,構造上實用,最能體現玩具內涵的文字,使讀者能夠即刻接收所傳達的信息,達到最佳的視覺傳達效果。

二、從圖形原理學看漢字設計方法。

由于漢字具有符號特性,由多種筆畫組成,因此呈現出多樣的感觀表現,簡和繁相互依存,變化莫測的同時又秉持著一貫的風格。前輩們在創(chuàng)造漢字的時候,一貫主張融合“形”和“意”。廣義的“形”是指所有與形相關的'可識形態(tài)的統(tǒng)稱;狹義的“形”則是指具體的圖形、形狀等。許慎《說文解字》:形,象也。漢字圖形之“形”是指外象造型,是一種與形相關的可識形態(tài),能夠給人的視覺以強烈的刺激和明確的可視性?!耙狻保褐疽?。從心察言而知意也,從心,從音?!痹跐h語中“意”,指意念、意味、意義、意趣等,是一種深邃的、不易察覺的內蘊。從設計藝術的角度說,傳統(tǒng)意義上人們往往把設計的內涵、設計的思想概括為“意”?!靶巍迸c“意”所指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概念。“形”是人有意識、有目的的創(chuàng)造之物,是“意”的外在形式,人們可借助“形”而琢磨某種意義。而“意”屬于意識形態(tài),它借助“形”而存在,是“形”所傳達的內容??傊?,“形”與“意”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兩種方式去表述。這就要求設計者賦予“形”以視覺沖擊力和耐人尋味之感,使觀者對“形”在直覺感受中能有所感悟、有所認識。如“初”的造意是“用刀裁衣”,如此生動形象的造字方式,使我們看到了漢字中蘊含著先人的智慧。

現在漢字變得非常簡潔明了,即便圖像作用不如古代的強,它還是可以提升讀者的聯(lián)想能力。漢字的圖像性主要通過展示自身的裝飾屬性與對美麗事物的暗示來傳達,主要借助傳統(tǒng)的剪紙、年畫和中堂畫等藝術形式為百姓提供感觀享受,使其帶上明顯的裝飾作用與獨特的民族風貌。因此在最近幾年,許多設計師都憑借此特點來使作品中的文字得到相應的感觀改變,使形與意已成為漢字設計的新資源,由此展示出傳統(tǒng)文字獨具的視覺感受。在包裝文字設計過程中,站在圖形原理學的角度,進一步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注重文字的“形”與“意”的結合,是做好玩具包裝文字設計不可缺少的一種方法。

三、從形態(tài)美學看漢字設計方法。

對稱與平衡是我國歷代美學的一個特征。對稱之于我國文藝創(chuàng)作具有非同尋常的作用,我們能在文字的結構,成語和詩詞里發(fā)現對稱的存在,由此顯示對稱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非常常見,甚至可以在非對稱的事物中尋找到它的平衡點。對稱和不對稱在對比中產生了美感,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彼此不可或缺。作為形態(tài)美之一的非對稱性美,近年來也受到不少人的垂青。對稱美和非對稱美,它們的表現手法都是一個原理。在具體的運用中,漢字印刷字體的結構設計非對稱即平衡。

在漢字剛產生的時候,它的符號及其表現符號一同出現,便開始展示它的美。東漢時期的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提到“秦書八體”,指出包括受書、署書、摹印、刻符、蟲書在內的五種字體都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專用字體。古老漢字所呈現的形象顯示出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與崇拜,具有一定的宗教性質。以體現其欣賞與裝飾作用的漢字職能而演化出來的藝術方式,包括漢字篆刻、書法與美體字等。

用整個漢字系統(tǒng)的審美基本觀念和傳統(tǒng)觀念來研究它的美,必定會提到的是漢字書法。書法在商代便已產生,跟漢字水乳交融。古人在日常書寫的過程中慢慢產生了對漢字美的追求,再在結合了自身的想法和精神狀態(tài)之后,“書法”應運而生,創(chuàng)造了漢字美的最高表現形式。書法作為抽象出來的藝術形式,憑借線條筆畫的純粹組合,呈現出了其美輪美奐的藝術特點。書法的創(chuàng)作結合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書者書寫須符合大自然的韻律。對包裝文字設計藝術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展現品質、體現情感、引導構思、提供手法的平臺。

除了傳統(tǒng)的書法藝術美和篆刻藝術美之外,還有字體的設計美、工藝美,都展現了漢字的字形美。由于書籍的大規(guī)模普及,適應以追求閱讀方便、講究字體工整、刻印點劃分明的實用書寫方法逐漸被人們接受。從美學角度來說,漢字的審美觀因時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作為社會觀念形態(tài)中一部分,漢字審美觀除了受藝術文化的影響之外,還有政治因素、宗教因素的影響,以及客觀物質技術條件的影響。

了解和熟悉漢字結構,是包裝字體設計師必備的素質,就像書法家在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時那樣,一點一橫一撇一捺都恰到好處落在紙上。從事漢字字體設計可以通過學習書法來認識漢字的藝術價值,體會古人在書法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中國文字的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字體設計從基本的幾何形態(tài)出發(fā),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通過分割、切削、組合、疊加、扭、曲、擠、壓等各種造型方式,達到形態(tài)美的效果。字體設計應當遵循當地文化的精髓,在發(fā)現自身特點與和歷史文化可能的結合之處尋找,從而產生自己的設計特色。

1.來自立面圖的漢字構形:如古漢字“林”、“竹”、“粟”等,文字都是出于一個平面之內,幾乎沒有立體的結構,缺乏層次,完全是簡單明了地來展示事物。但被展示的事物一般都有鮮明立體的外觀,這樣一來就要求我們使用能展示其形狀的藝術字體。比如我國民間常見的“剪紙”這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大都是這類。

2.來自鳥瞰圖的漢字構形:在傳統(tǒng)造型藝術中,這種取形方式屢見不鮮,如漢字“龜”、“爪”、“水”等,都是俯視之形狀。再比如磨盤和八仙桌,說明不管造字或造形,一律采取此類最直接有效的模式,從而以一個讓人信服、便于接受、行之有效的方式鼓勵人們投入生活并完成對知識的傳承。

3.來自眺望形式的漢字構形:指登高望遠或從一定高度看,借此描繪出看到的事物形象,像“森”、“眾”、“淼”等字。此類創(chuàng)作模式時常見于山水畫與風俗長卷中。即當觀察的事物過于宏大時,我們更傾向于選用此類方法。

4.來自透視圖的漢字構形:此處“透視”是一種比喻,為我國古代獨有的一種造字法。我國在古時候就已掌握這種能有所取舍的方式造字,不僅字形象生動,更表現出故人的聰明智慧。像“孕”字凸顯腹中有子的樣子,表現出構形的智慧。

如今在我們重新研究漢字時,也能產生許多新的解讀。上面涉及到的所有的觀察方法都只考慮了單一的角度,而許多漢字的創(chuàng)造還包括幾種方式的共同應用。像“困”字,既有外邊的鳥瞰俯視,又有中間的平面觀察。就好比埃及壁畫,通過在一幅圖像上呈現出所有直觀和美妙的角度,就能產生非常強烈的表現力和生動性。

五、結語。

從符號學看漢字設計方法,借用索緒爾發(fā)明的“能指與所指”來表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探究文字實用性與藝術性,在特定的空間中,設計出使之在視覺上有審美感受,構造上實用,最能體現玩具內涵的文字,達到最佳的視覺傳達效果。漢字的形體和意義都隨著語言和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變化,站在圖形原理學的角度,注重文字的“形”與“意”的結合,是做好玩具包裝文字設計不可缺少的一種方法。包裝字體設計離不開對漢字的了解和對漢字結構的熟悉,就像書法家在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時那樣,一點一橫一撇一捺都恰到好處落在紙上。字體設計從基本的幾何形態(tài)出發(fā),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通過分割、切削、組合、疊加、扭、曲、擠、壓等各種造型方式,達到形態(tài)美的效果。漢字構成也是文字設計不可缺省的,對于立面圖、鳥瞰圖、眺望形式、透視圖,要采取不同的設計方法,多角度考慮,幾種方式綜合應用,就會產生出非常強烈的表現力和生動性。

參考文獻:

[2]張懿隆.文字設計中筆畫的加減與識別[j].美術教育研究,,(12).

[3]姚文婷.從符號學的角度看字體設計[j].甘肅師專學報,,11(6):60.

[4]尚俊姣,王坤茜.文字圖形中的“形”與“意”[j].名作欣賞,2012,(32):11.

兒童研究論文篇二

摘要:文章對器樂演出中常見的聲音拾取方法進行總結。分析多種器樂類演出的話筒的選取和放置技巧。

關鍵詞:器樂演出;拾音技巧。

器樂演出,因為樂器各類繁多,質料結構不同,發(fā)聲的原理也不一樣,這給現場拾音和音響調音帶來了困難。好的拾音技巧能讓器樂的聲音表現更豐富,還能讓觀眾感覺更“原聲原味”的演出。

一、西洋器樂的拾音。

(一)弦樂: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

弦樂器是指聲音來自弦振動的樂器,以小提琴為代表,另有中、大提琴、豎琴等。提琴類是用弓擦弦而發(fā)出聲音,而豎琴等則是用彈撥弦而發(fā)出的聲音。

小提琴、中提琴音色優(yōu)美,音量很大程度取決于共鳴箱,共振頻率256-1100赫茲,聲壓級40-100分貝,演奏時,聲音的輻射方向沖向小提琴上方,高音焦距于表面一側,中音呈現腰形。

小提琴與中提琴拾音含有較多的高頻散射聲,并有1秒左右的混響時間。因此,常使用單指向或者心型指向性電容話筒,對準小提琴f形孔,距離為0.6-0.8米,群奏時距離為1-1.5米。

大提琴音色深沉,在樂隊中主要擔任低聲部。拾音時最好使用傳聲器架,高度與大提琴f形孔高度相同,一般在0.6米左右。

兒童研究論文篇三

云南省楚雄市雙柏縣安龍堡村是一個彝族聚居的古村落,地處貧困山區(qū),有豐富的彝族文化傳統(tǒng),土掌房和梯田是極具民族特色的當地景觀。安龍堡村坐落在哀牢山山脈腹部山脊之上,面向橫跨谷底的綠汁江,海拔1820m,干熱河谷氣候,現有人口80戶,大約280人,村民主要以種植、養(yǎng)殖為主,生活條件較差,屬于貧困村[1]。蜿蜒穿梭于哀牢山山脈的彈石路鄉(xiāng)道,是村寨和外界聯(lián)系的主要交通干道。

1.2“森林、村莊、梯田、河流”垂直生態(tài)系統(tǒng)安龍堡村土掌房聚落的選址綜合考慮了氣候、地形、水源、農牧等各方面的因素而確立,為了效的利用自然能源,形成“森林-村莊-梯田-河流”特殊的垂直生態(tài)系統(tǒng)。森林位于山頂,涵養(yǎng)的大量水資源,是村落梯田濕地形成的決定性因素,它為梯田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提供水源保證,也是村民祭祀的重要場所。安龍堡村落位于森林之下的山腰,四周梯田層層圍繞可供耕種,村后山林既可放牧,又可伐樹打獵。村民可通過地表徑流和溝渠形式將森林中的自然水系引入村寨中,以解決村民飲用和灌溉問題。位于森林和村莊下方為梯田濕地,廣泛分布于中下山,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系統(tǒng)中,來自森林的天然水和村莊中排出的生活污水,經過梯田的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最終匯入下方河流,即綠汁江。四個要素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流動,構成穩(wěn)定和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該垂直生態(tài)系統(tǒng)正是安龍堡村留守兒童所生存成長的大環(huán)境,但目前也面臨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森林不斷砍伐,森林覆蓋率不斷降低,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不斷減弱;氣候干旱,水資源不足且利用率不高,加之土掌房村落基礎設施較差,導致森林、村落、梯田、河流的物質和能量交換減弱。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不僅僅造成了村民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還直接給留守兒童造成了更多的勞動負擔,尤其體現在引水困難和灌溉勞作加重。

安龍堡村近些年外出務工人員人數不斷增多,村內留守兒童數量也在不斷增大(圖2)[2]。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村落基礎設施較差,留守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不容樂觀,其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行為與學業(yè)發(fā)展等方面均處于弱勢。通過訪問與研究,改善安龍堡村的留守兒童生存環(huán)境主要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如何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引水灌溉效率得以減輕留守兒童及其家庭生活和生產負擔;二是如何基于當地現狀和文脈創(chuàng)造一個直接的、生態(tài)的、快樂的、屬于兒童的游樂空間。

2改善安龍堡村留守兒童生存環(huán)境探索。

2.1修復垂直生態(tài)生態(tài)系統(tǒng)。

修復生態(tài)系統(tǒng),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解決安龍堡村民的生活、生產問題的首要任務,且有利于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和諧舒服的生存環(huán)境。垂直生態(tài)系統(tǒng)若得以恢復,勞作負擔也隨之降低。

2.1.1植被修復、涵養(yǎng)水源。整個垂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森林涵養(yǎng)的大量水資源是形成完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決定性因素,它為村落、梯田濕地的健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證。由于安龍堡村所處地理位置氣候干旱,水資源尤其寶貴與重要。隨著森林逐漸被砍伐,森林覆蓋面積逐年減小,造成水源不穩(wěn)定,利用率降低。要修復改善垂直生態(tài)系統(tǒng),森林的保護與再生是重中之重??茖W有效建立森林保育區(qū),通過合理的綠道規(guī)劃,森林、村落、梯田、河流進行有機整合連接,才能改善物質與能量交換過程。

2.1.2合理開源引水,建設高效灌溉系統(tǒng)。在科學保護森林水源的同時,開源引水,通過自然溪流與挖建溝渠兩種形式引水下山,一利于灌溉,二便于生活。安龍堡村下的梯田擁有高效合理的灌溉系統(tǒng)是減輕當地村民尤其是留守兒童勞動負擔的重要措施。傳統(tǒng)灌溉體系中,地表徑流是原始的.排水方式。但這不僅使水資源利用率底,還造成了水土流失。安龍堡村處于干熱河谷氣候,水資源不充足,因此建設高效節(jié)水灌溉系統(tǒng)迫在眉睫:在梯田縱向挖建主渠,并在村落挖建多個人工池塘,將人工池塘與主渠連通。人工池塘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用來儲水;一種用來積肥(栽秧時節(jié),啟動山水,攪拌肥塘,烏黑惡臭的肥水順溝而下,流人梯田,即“沖肥”灌溉)。在梯田橫向挖建支渠,與主渠相接。水流和肥料通過渠道系統(tǒng)由高處和村落流入梯田進行灌溉和施肥,最終形成高效的灌溉施肥系統(tǒng),提高農作物生產量,也為當地村民和留守兒童減輕勞作負擔。

2.1.3構建藍綠基礎設施。在提高灌溉效率的同時,水源經過村莊,為村民提供生活用水及景觀用水。村內外圍建設綠色廊道與村落鏈接并且滲透,構建縱橫交錯的水網系統(tǒng),與綠色廊道交織,構建藍綠基礎設施,實現生態(tài)凈水、高效灌溉、綠化覆蓋,環(huán)境友好,從而滿足生態(tài)、景觀、生活、游戲、灌溉生產等多功能的需求。

2.2基于土掌房平臺體系的兒童游樂系統(tǒng)構建創(chuàng)想。

修復垂直生態(tài)系統(tǒng)能改善留守兒童生存的大環(huán)境,但我們景觀設計師也試圖去探尋能夠直接讓兒童觸摸到、直接激發(fā)釋放童真的措施,更而體現景觀設計師社會責任感。村落土掌房具有的顯著特征給來了創(chuàng)新可嘗試的機遇。

2.2.1特有的屋頂平臺空間利用。村落的土掌房順應著地形層層疊疊分布坐落在山體上,每座土掌房背坡面谷,且平行于等高線均勻排列。由于土掌房建筑密度較大,導致地面活動空間有限,所以靈活利用屋頂平臺空間成為土掌房的空間特色。土掌房屋頂平臺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地面分離的開發(fā)空間。該空間獨立于地面,即可視為第二層地面空間[3]。土掌房村寨階梯層疊、上下相通、左右相連成片的屋頂不僅僅是當地村民晾曬生產的平臺,還是人們包括青少年兒童的交流、生活的樂園。

2.2.2發(fā)達便捷的交通平臺體系。土掌房各個平臺由爬梯、獨木橋等水平和豎向交通構件連接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系統(tǒng)完整的平臺交通體系。豎向交通主要竹梯或者木梯,連接地面―屋頂平臺空間和上下屋頂平臺空間,水平交通主要獨木橋,連接水平上的屋頂平臺空間,且有時兩個屋頂會連接在一起。土掌房村落各個屋頂平臺高低疊落,猶如梯田,連接成片,形成了土掌房民居特有的屋頂平臺體系。這個平臺體系也是土掌房村落賴以生存的根本。

2.2.3基于平臺體系的兒童游樂單元及系統(tǒng)設計。如上文所述,云南省彝族人民的傳統(tǒng)住房土掌房,具有兩個非常顯著的特征:依山而建的跌落式土掌房平臺空間和聯(lián)系不同空間的爬梯、獨木橋等交通構件。因此,為了改善兒童游憩環(huán)境、增加兒童的童年樂趣,在這兩個因素的基礎之上,結合一種中國傳統(tǒng)兒童智力玩具“神龍擺尾”的原理和形態(tài),生成此次設計的概念:就地取材,設計不同類型的方塊形游戲單元(圖3)。游戲單元將分成三種類型,分別以滑梯、迷宮和蹦床為主要游戲空間,對應0~5歲、6~11歲、12~14歲這三種不同年齡層兒童需求的差異。這些游戲單元安置在土掌房特有的屋頂平臺系統(tǒng)上,可固定,也可自由移動,由爬梯、獨木橋等交通構件將一系列游戲單元串聯(lián)起來,即為安龍堡村的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位于屋頂平臺上的兒童游樂設施系統(tǒng)(圖4)。且這兒童游樂設施體系與平臺系統(tǒng)融為一體,真正融入村民的生活之中,為當地的留守兒童創(chuàng)建饒有趣味的游樂環(huán)境,激發(fā)童真童趣,也讓這些經歷沉淀為寶貴的童真記憶,更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利于當地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3結語。

本文通過聚焦云南省楚雄市雙柏縣安龍堡鄉(xiāng)安龍堡村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tǒng)民居聚落,將目光鎖定于村內大量留守兒童的現狀情況和問題,從關注留守兒童成長情況角度出發(fā),修復當地“森林、村落、梯田、河流”的垂直生態(tài)系統(tǒng),并通過對當地傳統(tǒng)民居土掌房的實地調研、研究,基于土掌房特有的平臺體系為兒童創(chuàng)造活動游樂系統(tǒng)空間,提升兒童對文化傳統(tǒng)感知。同時希望此次研究為當地的現代地域建筑的傳承和再創(chuàng)造之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并為同類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兒童研究論文篇四

摘要:農村學前留守兒童是我國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背景下的客觀存在,既有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方面的客觀原因,也有農村家庭外出務工方面的主觀考量。研究發(fā)現,農村學前留守兒童發(fā)展主要存在營養(yǎng)健康不良、情感交流障礙、早期智力開發(fā)受阻等突出問題。特別是智力或身體不健全的兒童,更是得不到系統(tǒng)的康復訓練與教育。因此,應提高學前留守兒童營養(yǎng)保健水平,加強父母與兒童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質量,尤其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前留守兒童。

關鍵詞:學前留守兒童;發(fā)展困境;學前教育;。

學前留守兒童,指的是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兒童自己留守在戶籍所在地,由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6周歲及以下的未入學兒童。[1]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在城鄉(xiāng)二元分割的體制結構制約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大規(guī)模向城鎮(zhèn)地區(qū)流動和遷徙,進城務工人員不得不將孩子留在農村老家,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監(jiān)護而成為“留守兒童”。

一、農村學前留守兒童的產生及其發(fā)展困境。

農村留守兒童從區(qū)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qū)。研究者走訪了中部地區(qū)典型的山區(qū)y縣,這里的農村留守兒童非常普遍。統(tǒng)計顯示,y縣在園幼兒規(guī)模為2850人,其中學前留守兒童有1780人,占比60%以上。實地調查發(fā)現,當地留守兒童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經濟根源。國家實施義務教育,雖然免去了學生的學費和書雜費,而且當地不少學生享受到了農村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但廣大農村家庭并沒有因此就減輕了教育負擔。在缺少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外出打工是當地農村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由于外出務工人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從事的工作不穩(wěn)定,經濟收入有限,無法將子女帶到城里讀書,只好將子女留在家里,于是當地農村家庭學前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這些兒童的發(fā)展困境主要表現在生理性、心理性和成就性弱勢方面。

(一)生理性弱勢留守兒童:營養(yǎng)健康不良。

幼兒期是依戀關系建立的關鍵期,農村留守幼兒由于得不到足夠的父母愛護,其依戀關系的建立存在更多的阻礙因素。雖然留守兒童有爺爺奶奶或其他的親戚朋友照顧,但大多注重幼兒安全和生存的需要。由于缺乏與父母的溝通,缺乏父母愛的滋潤,幼兒的認知、情感、社會性發(fā)展都會受到深刻而持久的影響。由于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得父母的關愛,其在遇到困難時不能找到感情支撐,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機,如冷漠、自卑、敏感、缺乏自信等心理問題。這常常導致問題兒童等特殊群體的形成,使開展教育工作更加困難。

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類特殊的群體,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關愛。

(一)提高學前留守兒童營養(yǎng)保健水平。

(二)加強父母與兒童之間的情感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與父母的互動交流是兒童情感發(fā)展的基礎。心理科學表明,嬰幼兒時期是人的認知、情感與意志等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嬰幼兒的認知主要是通過動作與外界事物直接接觸的方式來認識客體,其情感的產生與生理需要滿足與否有關,意志的形成則體現在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如進食、排泄等,每一方面的發(fā)展都離不開與父母的互動交流。解決問題的關鍵仍然是孩子的父母,讓父母留在孩子身邊,盡可能減少隔代教育、旁親照顧。

祖輩和親友要改變教育觀念,重視學前留守兒童的早期教育,在家中盡量多添置一些適合幼兒閱讀和觀看的圖書與音像制品。在農村幼兒園建設方面,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把發(fā)展學前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求加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yè)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在保障合格師資的基礎上,農村幼兒園教師需要著重關注留守幼兒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完善特殊教育融合發(fā)展機制,改進特殊教育育人方式,強化隨班就讀,建立健全融合教育評價、督導檢查和支持保障制度。對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教師應特別注意,關注留守兒童組內差異化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2]談甜,楊柳,劉莉,等.農村留守與非留守兒童生長狀況及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kap比較研究:基于對湖南、山西兩省農村地區(qū)小學生的實證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8)1012-1016.

兒童研究論文篇五

留守兒童(the“l(fā)eft-behind”children),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邊城里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與隔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那么是什么導致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出現呢?以筆者走訪的喀左縣為例,它位于遼西地區(qū),地形以丘陵為主。氣候大部分時候較為干旱,這也決定了該地區(qū)的土地貧瘠,礦產和重型工業(yè)偏少。春季到秋季農民忙于耕種土地,過了秋季進入農閑時節(jié)。為了補貼家用、維持生計,亦或是追求更好的生活,農民一般會選擇在農閑時節(jié)外出打工,勞動力流動呈現季節(jié)性流動的特點。因此,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務工達三個月以上的兒童非常多,就導致當地留守兒童的出現。筆者認為,造成留守兒童出現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從改革開放開始,生產力不斷提高,相比農村而言城市經濟發(fā)展較快。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步向城市轉移,農村也就成為留守兒童的主要分布地區(qū)。二是流向的發(fā)達城市物價高,把孩子帶在身邊會使得其在外的各項花費偏高,加大生活成本。三是許多進城的父母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和教育孩子,不利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長。四是進城務工的許多父母工作流動性強,孩子無法穩(wěn)定就學,頻繁地變換成長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一定不利的影響。

我國《民法通則》第12、14、16條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10、11、12、13、14、15、16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他們的監(jiān)護職責由父母行使。父母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未成年人監(jiān)護職責的,應當委托有監(jiān)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jiān)護。監(jiān)護大致分為隔代監(jiān)護、單親監(jiān)護、親屬監(jiān)護、同輩監(jiān)護、自己監(jiān)護這幾種類型,但現實中往往存在很多問題。祖父母、外祖父母對留守兒童進行隔代監(jiān)護,由于年事已高,他們的監(jiān)護能力不足,無法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到位的監(jiān)護。絕大多數隔代監(jiān)護人文化程度較低,不能對孩子進行很好的教育。有的時候隔代人容易溺愛,這也容易為日后產生心理問題埋下了伏筆。甚至有的時候隔代老人容易身體抱恙,反過來需要留守兒童去照顧他們,出現了一種監(jiān)護倒置的現象。單親監(jiān)護中,由于一方缺位會造成勞動力短缺,留下來的一方要承受照顧家人和從事農業(yè)生產的雙重負荷,往往忽視留守兒童,難以對被監(jiān)護人的學習和心理成長提供較多的照顧。親屬監(jiān)護中不利因素大致有以下兩點。一是,因為留守兒童與自身沒有直接的血緣關系,對他們監(jiān)護相對自己的親生子女而言比較寬松,只是注重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人身安全等基本需求,常常忽略了他們精神層面的需求。二是,這些親屬大多育有自己的子女,他們自己的子女會對這些留守兒童產生不同程度的排斥甚至是歧視。自己監(jiān)護和同輩監(jiān)護的缺陷大同小異。首先,留守兒童自己在家亦或是是有兄弟姐妹在身邊陪伴,在飲食方面無法做到營養(yǎng)均衡,對他們的身體成長發(fā)育十分不利。其次,無論是自己監(jiān)護還是同輩監(jiān)護,對他們來說都是過早承擔責任,容易產生心理壓力,不利于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最后,當留守兒童遇到困難時,沒有人對他們進行指引,無法正視問題??傊潜O(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受監(jiān)護權保障不到位導致了孩子的人身權、受教育權、發(fā)展權等權利的損害。

受教育權是憲法所規(guī)定的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公民個人人格的形成、發(fā)展和完善,留守兒童同樣應當享受這項權利。我國《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基本保障了青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益。然而,近些年來留守兒童受教育權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解決。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家庭教育非常容易弱化,甚至是缺失。他們年齡小自身缺乏自制力,在遇到學習困難或是因學習受到老師批評、同學取笑的時候,回到家中無人對其進行學習上的輔導和心理教育。這就他們產生厭學心理,最終導致輟學或過早地放棄學業(yè)。在少數民族自治區(qū)域,這一現象尤為突出。以筆者走訪的喀左地區(qū)為例,該地區(qū)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存在較多的蒙古族居民,這導致留守兒童中存在著不少蒙古族留守兒童。他們當中很多人從小接受的就是蒙語教育,不會漢語。就讀的小學中大部分同學是漢族同學,由于語言存在障礙,他們本身和同學就缺乏交流溝通。學校的老師又用漢語授課,他們聽不懂課程內容,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對學習失去興趣。這種惡性現象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初中畢業(yè)甚至小學畢業(yè)即走向社會,成為新的低文化素質勞動力,其未來的生存和發(fā)展無法得到保障。從學校教育方面來講,留守兒童受教育權的保護困難重重。一是同城市相比,教師資源匱乏。留守兒童所處的地區(qū)大多地理位置偏僻且經濟落后,無法吸引外界的人才。二是農村的教學設施不齊全、教育質量偏低、基礎設施落后,無法讓留守兒童與城市的孩子一樣獲得優(yōu)質教育資源。三是教育資金的利用也存在一定缺陷,監(jiān)管不到位使得資金用途不明。說到這里,同樣是遼寧地區(qū),朝陽作為遼西地區(qū)的代表城市,與遼南地區(qū)的大連相比,在教育發(fā)展上存在著不小的差異。以大連金州某所鄉(xiāng)鎮(zhèn)小學和筆者走訪的朝陽喀左某所當地小學為例,同樣是小學,兩所學校在一些方面仍存在差距。一是師資力量。大連地區(qū)的師資相比于朝陽來說,要好很多。教師的文化程度相對較高。二是教師工資。大連地區(qū)的教師工資也較高,有利于吸引高素質人才的流入,促進教育發(fā)展。

(三)留守兒童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無法得到很好的落實。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留守兒童的受監(jiān)護權和受教育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這也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生存權和發(fā)展權受到限制,從而無法落實到位。如果留守兒童受到的來自于父母的監(jiān)護不夠,他們將無法享受那些同齡孩子所享受到的父母在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思想觀念上的引導,以及情感上的關心與呵護,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同時父母和他們缺乏溝通并且對子女疏于管教,很難在他們遇到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時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教育,容易使他們養(yǎng)成不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對社會失去信心。而且父母不在身邊,往往缺乏法制教育,走上犯罪的道路。除了精神層面的需求,孩子在生存方面的所獲得的保護也不足夠。經過多年的醫(yī)療改革,農村的醫(yī)療服務體系與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諸多差距,留守兒童的健康仍然受到很大的威脅。農村孩子的傳染病、地方病發(fā)病率普遍比城市高,而且得不到較好的治療。再加上沒有父母有效的監(jiān)管,極易引起各類兒童安全事故,留守兒童受傷、死亡事件頻頻發(fā)生。

(一)訂立、修改、完善關于留守兒童的法律法規(guī),切實維護留守兒童權益。

現有的法律法規(guī)中,有關留守兒童保護的條文可謂是鳳毛麟角。在《憲法》、《民法通則》、《民通意見》、《刑法》、《婚姻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對于留守兒童權益的保護只是做了零散的規(guī)定,并不具有實質性和針對性。因此應當出臺一部針對專門留守兒童的法律,同時現有的條文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應當進行修改或者刪減,對于那些存在爭議的條文進行解釋。對于法律法規(guī)的修改和完善,筆者有幾點建議。一是明確并強化父母的監(jiān)護責任。父母不僅應當努力為子女提供良好的物質生活,更應當注意子女的精神需求。在外出打工的時候也不應當忽視對于子女的關心和教育,應當每天與子女進行電話溝通,定期回來看望子女,盡可能地把自己不在子女身邊所產生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二是對于委托監(jiān)護人的資質作出規(guī)定。委托監(jiān)護人本身應當是身心健康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好具有一定文化水平,這樣才能照顧好留守兒童。如果是爺爺奶奶作為監(jiān)護人,首先他們的身體狀況不穩(wěn)定,可能出現監(jiān)護倒置的情況。其次他們和時代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教育。未成年的、未獨立工作的兄姐由于經濟能力等各方面尚未成熟,也無法照顧好兄弟姐妹。由于我國領土面積較大,國家制定的.法律和每個省份之間的實際情況之間仍然可能存在差異。那么各省可以在不違反國家制定的法律的情況下,結合本省的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省的地方性法規(guī)。下屬的各個市、縣等行政區(qū)域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規(guī)章制度。

(二)突出村(居)委會的作用。

村(居)委會對于轄區(qū)內的留守兒童情況應當做到了然于胸。首先,應當將所有的留守兒童情況匯編成冊,并且定期更新。其次,對于留守兒童的委托監(jiān)護人進行審查。審查的方面包括是否具有監(jiān)護資格和監(jiān)護能力,是否較好的照顧留守兒童。委托監(jiān)護人最好與監(jiān)護人簽訂書面的監(jiān)護協(xié)議,明確雙方的職責所在,以便審查。然后,村(居)委會應當對于一部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具有指導、培訓委托監(jiān)護人和留守兒童的能力。這些工作人員,再對留守兒童和委托監(jiān)護人進行指導和培訓。最后,當發(fā)現委托監(jiān)護人有違反監(jiān)護職責的情形出現而致使留守兒童的權益受到損害時,應當對其進行警告并記錄。如果多次出現屢教不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通知留守兒童的父母取消委托監(jiān)護人的資格。

(三)加強政府(國家)的主導作用。

留守兒童的問題不是只存在于個別家庭中,它是隨著經濟不斷發(fā)展,在全社會產生的一種特殊現象。這就要求國家應當足夠重視,并且想出對策。首先,加快戶籍改革?,F在我國戶籍是分為農業(yè)和城鎮(zhèn)兩大類。絕大多數進城務工的父母都享受不到應有的保障,為了節(jié)約生活成本,只得被迫把子女留在鄉(xiāng)村,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出現。因此加快戶籍制度的改革,減少對于農村戶口進城工作、就學的限制。其次,完善農村和社會保障制度和醫(yī)療保險制度,同時還要特別關注留守兒童??梢栽谝欢▍^(qū)域范圍內設置一個場所對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監(jiān)護,這樣也解決了很多家庭無人可以照顧留守兒童的困境。同時招聘具有相關資質的人員,對他們進行培訓,也促進了當地的就業(yè)和經濟發(fā)展。再次,可以扶持相關公益機構。對社會上已有的相關公益機構,比如說福利院,政府應當對他們進行補貼,以表示鼓勵。當然,也可以委托具有監(jiān)護能力并愿意承擔監(jiān)護職責的社會成員和民間組織,由國家給付一定監(jiān)護報酬,民政和其他部門對其監(jiān)護行為進行監(jiān)督檢查。

兒童研究論文篇六

作者簡介:劉泓陽,女,民族:滿族,籍貫:遼寧省本溪,所在學校:沈陽師范大學,專業(yè):應用心理學。

摘要:留守兒童是近些年來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群體,本該是天真無憂、承歡膝下的這些孩子因為遠離父母,已經出現了很多心理上的問題。且這些問題已經不僅僅存在于個別兒童,而是已成為了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普遍關注。本文通過調查研究,闡述這些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產生原因,以及呼吁我們的社會、學校、家長應該如何能夠改善這一現狀,讓孩子們能夠生活的更加快樂幸福。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大批農民加入到了勞動力轉移的大軍中。在他們?yōu)榱宋覈某鞘谢M程添磚加瓦的同時,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由父母一方或者祖父母、親戚等代為撫養(yǎng)。這些本該是由父母親自養(yǎng)育的兒童長期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共同生活,缺乏了正常的管教和親情的溝通,許多兒童無法享受正常的學習生活,他們的性格、人格、品格以及其他方面可能存在著一些不健全甚至畸形的因素。由此引發(fā)的學習下降、心理畸形、社會問題等等都要求我們全社會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對她們進行特殊關注,使他們能夠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心理健康問題。普遍表現為隱性、不容易發(fā)覺,但是可能會對他們的一生都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1、自卑心理障礙。

父母本該是孩子最堅強的保護和依靠,但是這些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越是內向的孩子,這種問題越明顯。有的父母將孩子托付給親屬,孩子的敏感纖細的心理會讓他產生寄人籬下之感,只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說話做事思前想后、畏首畏尾,長期下去很容易給孩子造成抑郁的心理障礙。

2、孤獨孤僻心理。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在成長期所有遭遇的“成長的煩惱”無人關注也無人傾聽,不僅如此,他們內心所產生的的一些錯誤的意識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確引導也可能導致他們無法融入社會。周宗奎等研究發(fā)現,留守兒童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出一定的自我封閉性,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后有嚴重的失落感,一段時間內不愛與人說話交往,變得自閉而又孤僻。

3、逆反心理。

少年期兒童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對人和社會的對抗情緒比較嚴重,較為嚴重的還有可能出現拉幫結派、抽煙喝酒、逃學打架等“學壞”的行為。那么當出現了這些情況時,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懷和勸阻,無法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的錯誤,甚至會覺得這樣的方式是引發(fā)父母關注的一個方法。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對于無法照顧孩子的所產生的負罪感,往往通過“物質+放任”的方式來補償,留守兒童在這種高自由度的環(huán)境下根本無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反而養(yǎng)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花錢擺闊等陋習。

4、厭學心理。

兒童的學習主動性是在幼年開始形成的。缺乏父母管教、長期受祖父母溺愛的留守兒童很難在這樣的情況下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家里的老人文化水平較低,負責接管他們的親人也不會生活學習面面俱到,不能為他們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由此他們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最終產生厭學的情緒。甚至有的兒童會認為,自己的父母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去了大城市賺錢,因此也會產生讀書無用的思想。

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諸多心理問題,我認為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家庭撫養(yǎng)方式。

在留守兒童的父母離家打工期間,他們或者與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即“隔代監(jiān)護”;或者與親戚、朋友、鄰居等生活在一起,即“委托監(jiān)護”;再有一些大一點的孩子能夠自己獨立生活,甚至照顧弟弟妹妹,屬于“無人監(jiān)護”。那么無論哪一種生活方式,這些孩子的身心都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響。首先,對于“隔代監(jiān)護”這一群體,這些老人本就年事已高,操勞一輩子到了老年還要照顧這些孩子,由于身體等原因各方面都不能夠像年輕人那樣有精力。而且隔代人往往更容易對孫子孫女溺愛,舍不得管教也會讓孩子養(yǎng)成不良習慣。其次,對于“委托監(jiān)護”。家庭環(huán)境對于兒童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種“寄人籬下”很難讓孩子從心底產生家的溫暖。一些孩子在學習生活上遇到問題時,也存在與這些寄養(yǎng)家庭難以明說的障礙,很可能給以后留下陰影。

第二,學校教育模式。

這一代外出打工的父母大多數都是因為自己吃到了沒文化的苦,他們努力拼搏的很大原因也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好的教育,以后不要走上自己的路。大多數留守兒童也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教育,喜歡學習,甚至學習成績也比較優(yōu)秀,但是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卻缺乏校方的關注。首先,盡管學校是直接面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實施單位,但是多數農村學校注重應試教育,片面強調升學率,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的教育。第二,學校教育的無奈和放任。據調查,留守學生中48.4%的學生成績較差,39.6%中等偏下,10%成績較好,僅有2%成績優(yōu)秀,還有的學生輟學。雖然教師的關注、關愛、集體的溫暖可以抵消留守學生人格發(fā)展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缺乏專職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問題學生學校通常施以懲罰性的教育,當教師知道他是“難以管理的”,就聽之任之,難以真正走到學生的心靈深處。

第三,來自外界的影響。

留守兒童的心理較他人更為敏感,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比如來自于他人的看法,一些社會偏見可能會認為,他們普遍缺乏家教,甚至影響了老師、同學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會給這些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影響。另外,網吧、游戲廳等這些游樂場所,對于缺乏父母管教、又不愿與人溝通的留守兒童來說就是一個快樂的所在,沉溺于其中影響學習、甚至結交不良朋友,都與這些場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應該采取措施,充分重視起對于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心理情況的重視。首先,學校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不僅重視知識的教育,也要關照他們的心理情況,教師對于學生應該一視同仁,對于留守兒童給予更多關注;其次,我們也應該為這些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讓在外打工的父母多跟孩子溝通,也讓監(jiān)護人注重這方面的引導??傊?,我們應該從社會、學校、家庭各個方面入手,為了每個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讓他們有一個健康預約的環(huán)境,成長為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國之棟梁。

參考文獻:

[1]徐群:《關注留守兒童教育與創(chuàng)建和諧新農村》,《現代農業(yè)科技》,第11期;

[3]方銘琳:《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機制》,《中國農村教育》,20第10期;

[4]田景正:《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當代教育論壇》,第5期。

兒童研究論文篇七

根據全國婦聯(lián)的調查報告顯示:全國留守兒童的人數約為5800萬,80%以上的留守兒童未滿14歲,留守兒童占全部農村兒童總數的28.29%。而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當前留守兒童的安全狀態(tài)令人堪憂。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主要包括:一是留守兒童的人身侵害,如:毆打、勒索、欺詐等;二是,意外事故傷害,如:溺水、觸電、車禍、食物中毒等;三是行為失控導致的安全事故。

二、農村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問題的原因剖析。

1.政府層面相關的法律、制度保護缺位。目前,我國已出臺的保障未成年人權利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中,缺乏維護留守兒童這特殊群體的權益的專項法律、制度,立法不夠細致,缺乏針對性、時效性與可操作性。農村留守兒童的權利保護沒有真正地從法律層面得到明確的表達與維護。此外,地方各教育行政部門缺乏設置相關的職能部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生存、安全、教育等現狀的開展實時調查、監(jiān)管和保護工作。2.學校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法制教育。首先,許多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教育條件比較簡陋,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方式簡單化。留守兒童在校期間的狀態(tài)和行為表現得不到重視和有效管理。其次,農村師資有限,很多學校重視兒童的學習成績,缺乏對他們的關愛和心理教育。再次,學校缺乏系統(tǒng)安全教育管理機制,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識培養(yǎng)以及安全防護措施的訓練;此外,學校缺乏與留守兒童的家長、監(jiān)護人的溝通,使得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方面出現了家、校脫節(jié)的問題。3.家庭教育功能與監(jiān)護功能嚴重缺失。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與監(jiān)護嚴重缺乏的表現主要包括:一是,父母與留守兒童長期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無法履行對子女的教育和監(jiān)護職責。二是,代理監(jiān)護人不能有效履行對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責任。4.社會監(jiān)管的缺失和不良因素的干擾。首先,社會對于兒童成長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消極因素影響。譬如:“金錢萬能觀”、“讀書無用論”等不良的社會思想,嚴重誤導留守兒童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其次,社會監(jiān)管力度不足。一些娛樂場所仍然違法向對未成年開放,致使過早流入社會而又缺乏自制能力的留守兒童沉溺于色情、暴力等網絡世界中,導致其違法犯罪。此外,一些社會成員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群體所表現出的冷漠、無視、甚至輕蔑的態(tài)度,嚴重損害著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們的心態(tài)逐漸失衡,產生厭世情緒和異常行為表現。

三、農村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問題的改進對策。

1.政府應加快推進專項立法,完善相關教育體制。首先,國家應積極推進立法進程,構建維護農村留守兒童權益的專項法律法規(guī),運用法律武器加大對侵害留守兒童安全的各種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其次,加快推進戶籍改革和教育改革制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醫(yī)療保障制度等配套體質建設,為留守兒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第三,逐步構建和完善監(jiān)護人管理制度,明確監(jiān)護人與留守兒童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約束和監(jiān)管監(jiān)護人履行其職責。此外,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不斷投入,優(yōu)化農村學校(尤其是寄宿學校)的師資隊伍、教育環(huán)境、辦學條件等,為留守兒童打造一個安心、安全、安樂的`家園。

3.家庭親子關系的改進,監(jiān)護人切實履行職責。親子教育對兒童成長發(fā)展發(fā)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農村父母必須明確自身對兒童的撫養(yǎng)和教育職責意識。其次,充分利用各種溝通手段,如短信、電話、視頻等形式與子女及其監(jiān)護人保持密切聯(lián)系,及時掌握兒童成長動態(tài)并實施有效的親子教育,隨時了解代理監(jiān)護人對兒童的監(jiān)護情況,配合其實現保護教育的職能。最后,代理監(jiān)護人應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狀態(tài)和心理動向,努力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安全、關愛、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

4.社會各界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形成多元保障體系。社會各界應積極發(fā)揮自身資源優(yōu)勢,預防留守兒童的安全風險,提升他們的教育質量和安全管理。首先,社會各團體、組織要牽頭共建農村兒童教育監(jiān)護體系,如:建立農村兒童維權中心;建立圖書館、心理輔導室等;定期招募社會志愿為農村的教師、監(jiān)護人以及留守兒童普及安全教育理念與技能。其次,各大通訊企業(yè)可以為留守兒童和父母、教師以及其他監(jiān)護人打造一個“互聯(lián)網家”的溝通平臺;再如,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投資設計“學生電子跟蹤卡”等實時監(jiān)控手段,并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留守兒童,隨時跟蹤了解孩子的安全動向,預警各種潛在危險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謝啟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10).

[2]李新,張靜.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謅議[j].人民論壇,(08).

兒童研究論文篇八

社區(qū)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完善,對社會生活的安定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fā)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單位人”向“社會人”過渡時,社區(qū)所要承擔的功能越來越多,而當前一個良性的社區(qū)管理模式也必須要適應信息化發(fā)展的需要。我國《城鄉(xiāng)社區(qū)服務體系建設規(guī)劃(-)》指出,當前我國社區(qū)綜合信息平臺建設中出現的問題頗多,很難適應國家信息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為改善電子政務環(huán)境下社區(qū)管理存在的街道辦和居委會關系混亂、效率低下等問題,本文以宜興市宜城街道為例,嘗試提出完善電子政務環(huán)境下社區(qū)管理模式的對策,促進社區(qū)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宜興市宜城街道社區(qū)基本情況概述。

宜城街道是由10月宜城鎮(zhèn)撤鎮(zhèn)建街而成。宜城街道地處滬、寧、杭交匯的三角地帶,水陸交通便利,一直以來都是宜興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現仍為宜興市委、市政府所在地?,F轄荊東、岳堤、荊溪、新華等30個社區(qū),4個行政村。轄區(qū)面積40平方公里,人口26萬。宜城街道以建設新型現代化社區(qū)為目標,以開展“和諧示范社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為載體;按照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穩(wěn)步推進的思路,以社區(qū)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強化組織領導和隊伍建設,著力提高社區(qū)服務質量,不斷推進和諧社區(qū)建設。,宜興市宜城街道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和諧社區(qū)建設示范街道”。20,城鎮(zhèn)社區(qū)100%達到了扁平化管理示范社區(qū)標準。

二、電子政務環(huán)境下宜城街道社區(qū)管理的問題。

1.政府對社區(qū)管理干涉較多經過對社區(qū)居民和社區(qū)工作人員的抽查和訪談,了解到雖然社區(qū)實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但上級政府部門仍然不太適應這種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給社區(qū)派發(fā)的工作也比較繁重。專為社區(qū)扁平化管理服務的社工站也是如此——作為街道辦在社區(qū)的.派出機構,常常被要求進行各種檢查和考核。同時,社區(qū)活動及辦公資金大部分來自于政府,需經街道辦核發(fā),其自主性受到影響。社區(qū)居委會是群眾性的自治組織,其人才的選用應由社區(qū)居民進行選舉產生,但現實情況是由街道辦來負責。2.社區(qū)人員結構不合理,專業(yè)化程度有待提高在調查過程中,可發(fā)現社工站是扁平化管理模式實施的主要載體,其工作人員也都做到了持證上崗,社工站工作人員的素質基本得到保證。但在社工站工作人員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工作崗位集中在社區(qū)居委會。這些人員中女性偏多,年齡較大,學歷參差不齊。在社區(qū)扁平化管理改革之前,這些人員就已經在社區(qū)工作。他們對社區(qū)信息化接受起來比較困難。3.居民社區(qū)管理參與度不高經過調查,只有小部分居民愿意積極參與社區(qū)管理,社區(qū)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不強,歸結起來有這幾點原因:社區(qū)提供的平臺有限、上班沒有時間、社區(qū)管理活動只是走走過場等。從調查中可以發(fā)現,許多關心社區(qū)管理的老人不會使用電腦,而會用電腦的年輕人卻不關心社區(qū)事務的管理。這就導致了宜興社區(qū)服務網站、社區(qū)微博、社區(qū)公眾號等新媒體技術所提供的服務無法有效展開。

參考文獻:

兒童研究論文篇九

摘要:軟體家具能夠令人們物質生活變得更加舒適之余,全面滿足民眾日漸提升的精神生活需求,因此如今已經成為室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類物品。基于此,筆者決定針對軟體家具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性,加以深入性探討論證,希望能夠為相關設計人員所關注,至此保證對日后室內設計行業(yè)合理化發(fā)展產生理想化的支持服務效用。

關鍵詞:軟體家具;室內設計;重要性;應用需求。

前言。

軟體家具通常包含兩種類型,分別為坐具和臥具,盡管說如今它們各自的功能都呈現出復雜和多元化發(fā)展趨勢,不過歸根結底,始終是以人體工程學為基礎進行開發(fā)設計的。在現代室內設計領域之中,有關這類家具的重要性日漸凸顯,主要原因就是其作為室內生活必需品,有著較強的實用功能,并且能夠滿足居民對室內環(huán)境更高精神層次的需求。這也深刻證明針對這部分重要性內容加以深入性探究論證,是非常必要的,應該引起有關工作過人員重視。

1賦予室內環(huán)境豐富的色彩變化。

在室內空間之中,和其余家具相互對比,軟體家具表現出較為豐富的色彩變化效果,對于室內和諧愉悅氛圍營造,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效用。而在進行該類家具選取過程中,第一要務就是清晰化把控室內空間整體的色調結構,一旦說當下選取沿用的軟體家具色彩,和室內空間色調完全一致,便會令居住者產生過于單調乏味的視覺感官效應;相反則會產生視覺疲勞問題。所以,在選擇軟體家具過程中,要盡量結合實際做到和室內環(huán)境維持相對協(xié)調性的效果。經過上述內容歸納總結,在現代室內設計過程中進行軟體家具選擇,務必要注意維持該類家具和室內色調的協(xié)調關系。盡管說這部分家具色彩在整個空間之中只占據較小一部分,不過卻足以改變室內的色彩氛圍和情感基調,因此日后選取軟體家具期間切勿盲目地關注其自身色彩效果,同時還應適當地將注意力投射在室內空間色調科學妥善性把控上。

2確保室內整體空間結構劃分的科學人性化結果。

結合實際調查發(fā)現,過去我國在進行室內空間結構劃分過程中,經常使用的途徑就是進行夾墻隔斷,不過該類方式實施起來著實不夠靈活。因此,持續(xù)至今,作為現代專業(yè)化的室內設計工作人員和居民,都傾向于配合家具選擇應用方式,進行室內空間自由性分割,而軟體家具恰巧保留這樣的功能特性。如面對一些戶型不是很大的客廳空間時,因為人員活動和休息的空間范圍未能預先做出明確地界定,如若其間單純配合茶幾進行隔斷處理的話,未免會令人產生整個空間過于狹小的感官效應;而經過沙發(fā)等軟體家具快捷、便利性布置之后,就會令整個客廳空間暗藏一類限定規(guī)則的同時,不會產生過于明顯的過分跡象,如此一來,不單單可以維持整個空間的寬敞狀態(tài),同時更可以滿足居民不同類型的活動組織需求。

3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情感氛圍。

室內設計風格通常和內部配置的家具風格維持一致性,因此在實際生活之中,有關軟體家具的選取應用,應該全方位照顧到居民的身心年齡、職業(yè)類型、文化程度等特征。如一些青年群眾,他們追求造型奇特、色彩鮮艷、協(xié)調流暢化的軟體家具、兒童大多則青睞于充滿象征意義的卡通形象類軟體家具。歸結來講,軟體家具選擇的確屬于室內設計領域中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包括這部分家具的造型、色彩、原材料、風格等,必須彼此交相呼應,一旦說當中摻入任何沖突類因素,就會直接毀壞空間整體結構的協(xié)調狀態(tài)。唯獨室內空間成功提升至和諧統(tǒng)一效果之后,才能賦予居民所需的裝飾美感效果。需要額外加以強調的是,軟體家具還直接決定室內空間的舒適度效果。如軟體家具和室內空間尺寸之間的比例,是否標準妥善,一直是作為現代室內設計工作人員集中審視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適當的家具尺寸以及預留的.寬敞活動空間,可以保證空間應用主體感受前所未有的舒適度,保證在消耗合理數量體力之后順利收獲內心的愉悅感,并且促進家庭生活的和諧;再就是軟體家具原材料的色彩和光線亦存在著縝密關聯(lián),畢竟有光才會有色彩,而同時光線顏色和色溫,也會令軟體家具原材料的色彩發(fā)生細微地變化,所以還要求設計主體預先熟練了解常見的照明設備,實時利用面料反光性能特征和色彩明度效果等元素,進行妥善的照度確認,進一步科學且人性化地調節(jié)室內明暗狀態(tài)并換取豐富的感官效果。

4結語。

綜上所述,軟體家具對于人們居住空間環(huán)境質量改善,的確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如今其已經成為現代室內設計行業(yè)領域中的關鍵性結構單元。今后有關工作人員要充分做好該類家具設計和選取規(guī)則的研究工作,力求令當代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得到同步滿足基礎上,促進室內設計工藝的可持續(xù)改革與發(fā)展進程。

參考文獻。

[1]周敏.軟體家具舒適性評價[j].西北林學院學報,,31(05):187~199.

[2]梓萌.軟體家具新標準呼之欲出[j].大眾標準化,,22(10):88~94.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