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實用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22:47:21 頁碼:8
2023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實用10篇)
2023-11-11 22:47:21    小編:ZTFB

總結是思考的結果,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進計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閱讀。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一

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有一種“人”讓人感動,在歲月的滄桑中,這種感動讓人為之震撼,就像風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讓整個民族為之動容。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20xx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_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候選人名單,希望你喜歡。

20xx年3月30日下午,四川涼山木里縣發(fā)生森林火災,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西昌大隊組織消防隊員開赴一線展開撲救。

3月31日消防隊員克服山高坡陡、溝深林密、缺氧難行等困難,每人負重30余斤,徒步行軍8個小時,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與森林大火展開了搏斗,當天下午,明火已被撲滅后,消防員在向山谷兩個煙點迂回接近時,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戰(zhàn)員和三名當?shù)負浠鹑藛T全部犧牲。

全國工商聯(lián)副主席、香港企業(yè)家。伍淑清一家人愛國愛港,改革開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香港回歸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內(nèi)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積極增進香港青年對中華歷史和文化的認識。組織青少年赴內(nèi)地交流學習百余次。

修例風波發(fā)生以來,她嚴辭阻止亂港分子發(fā)起的學生,成為亂港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放言要聲討、抵制伍淑清及美心集團。20xx年9月,伍淑清現(xiàn)身瑞士日內(nèi)瓦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例會,向世界說出真實的香港。

浙江省寧波市看守所艾滋病在押人員專職管教。20xx年來,毛卓云累計管理教育涉艾在押人員524名,他堅持用愛心和智慧溫暖矯正在押人員,確保刑事訴訟順利完成。

他歸納總結出涉艾在押人員管教工作“五心法”,為浙江省特殊監(jiān)管對象管理工作提供經(jīng)驗遵循,并在全省公安監(jiān)管系統(tǒng)推廣。

寧波市退休教師。周秀芳在古稀之年遠赴湖南省溆浦縣支教,并架起愛心橋梁。4年多的時間內(nèi),經(jīng)周秀芳多方協(xié)調(diào),寧波、上海等地的愛心人士在湖南溆浦捐建了27所希望小學,近400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近3000萬元。

周秀芳先后榮獲了“中國好人”、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

上世紀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贏得五連冠,成為了當時中國人的模范和驕傲。三十多年來,女排魅力不衰,粉絲遍中華,縱跨幾代人。

20xx年國慶前夕,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的驕人戰(zhàn)績贏得20xx年女排世界杯,這也是中國女排第十次榮膺世界大賽冠軍,女排姑娘的成就,顯露出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者風范,也成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

黃文秀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后回鄉(xiāng)工作,20xx年擔任廣西百色樂業(yè)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親身患重病,重重壓力之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從進村開始,黃文秀就努力融入當?shù)厣?,挨家挨戶走訪,學會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時間,她幫村里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xié)調(diào)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jīng)濟項目收入翻倍。

黃文秀駐村筆記中寫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0xx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遭遇突發(fā)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自1978年從教以來,葉連平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為鄉(xiāng)村教育奉獻了40多年。退休后葉連平自費開辦家庭課堂“留守兒童之家”,30多年堅持為學生義務輔導。

20xx年設立“葉連平獎學金”,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累計發(fā)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留守兒童。葉連平對自己卻極其節(jié)儉,目前仍然住30多年前的老平房里,他穿的衣服中,有一些還是60多年前的。

43年前,浙江嘉興人朱麗華因傷失明,她自學成為當?shù)匚ㄒ幻と酥嗅t(yī)師,從事推拿工作30余年,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診所,為100多名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同時,她堅持做慈善,到目前為止,朱麗華已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為希望工程捐款累計達373萬元。

1949年10月1日,杜嵐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此后,每年校慶和十一國慶日濠江中學都要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澳門回歸祖國當天,已經(jīng)87歲高齡的杜嵐,放下拐杖親自升起國旗,把對國家的愛傳遞給澳門濠江中學的孩子們。濠江中學后任校長尤端陽繼承了杜嵐的教育理念,在澳門回歸后的20xx年里,每逢周一都舉行升旗儀式,讓愛國情懷融入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什縣前進鎮(zhèn)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20xx年庫爾班創(chuàng)辦國家通用語言小學。辦學之路格外艱辛,但他卻從未動搖過辦學的信念。

庫爾班的國家通用語言小學,自行編寫中華文化教材,開設。

國學。

課堂,設立孔子像,教孩子們讀。

唐詩。

唱京劇練書法,讓孩子們從小在心里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加深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

他的夢想就是讓學生們走出封閉的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用知識改變命運,為社會貢獻力量。

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來鳳支行離休干部。張富清在解放戰(zhàn)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戰(zhàn)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

建國后,他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到偏僻的湖北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qū)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xx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的事跡被人們發(fā)現(xiàn)。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車務段榮昌站車站值班員。徐前凱值班時,一位老人突然橫穿鐵道。在危急關頭,他跳下火車,把老人推離鐵軌,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自己卻失去了一條腿。

王婭是天津市一名退休職工。從1985年開始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默默堅持了三十余年,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

此外,她還常年無償獻血。20xx年,王婭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她放棄治療,治療費全部捐給貧困學生,并將唯一房產(chǎn)捐贈給公益機構。在她去世后,親友們按照她的遺愿為她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xù)。

中國著名病毒學專家,我國脊髓灰質(zhì)炎疫苗研發(fā)生產(chǎn)的拓荒者。20xx年1月逝世。1957年,31歲的病毒學家顧方舟臨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質(zhì)炎疫苗。

為加快進度,他舉家搬到云南大山深處的科研所,在疫苗問世后,顧方舟和同事們除在動物身上試驗,還自己以身試藥,為盡快確定安全性,顧方舟還偷偷隱瞞家里人,喂自己孩子疫苗。

1965年,脊髓灰質(zhì)炎疫苗向全國推廣以來,“脊灰”的年平均發(fā)病率從1949年的十萬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萬分之0.046,使數(shù)十萬兒童免于致殘。20xx年,世衛(wèi)組織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tài)。

廣州市花都七星小學體育老師。賴宣治武漢體育學院畢業(yè)后來到花都七星小學任教,他刻苦鉆研,堅持用跳繩使一群來自農(nóng)村的孩子們走上世界舞臺。在近兩年的世界跳繩錦標賽上,花都小學跳繩隊狂奪金牌,并屢次打破世界紀錄。

潘維廉1988年起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任教,4年后,他申請永居資格,成為福建省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老外。

在中國工作生活31年,他了解并熱愛中國,見證了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變化,先后幫助廈門、泉州等地獲得國際花園城市金獎,他還榮獲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fā)的中國“友誼獎”、“廈門市榮譽市民”等稱號。

20xx年,潘維廉出版新書《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以一個外國人的獨特視角,記錄和展現(xiàn)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偉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贊賞他的“不見外”,為他“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熱情地為廈門、為福建代言”而點贊。

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紅灣寺鎮(zhèn)隆暢社區(qū)居民。6年前,竇蘭英的大女兒患病離世后,留下12萬元看病欠款,竇蘭英年過花甲,仍然決定替女還債。

她用田字格本做了個小賬本,把12萬元賬目全都羅列出來,記在本上、裝在心里。為了還債,60多歲的老人當保姆、鐘點工,撿廢品賣破爛,省吃儉用把每一分錢都攢下來。

6年時間里,在老人的努力和社會各界幫助下,12萬元債務已還得只剩下1萬多元了。竇蘭英老人視誠信如生命,被街坊四鄰親切地稱作“信義奶奶”。

中國科學院院士。現(xiàn)年74歲的葉培建,從事航天工作已有51年之久,從探月工程到逐夢火星,他的大半輩子和中國航天緊密相連。

葉培建是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在后來各號嫦娥方案的選擇和確定、關鍵技術攻關、大型試驗策劃與驗證、嫦娥四號首次實現(xiàn)月背軟著陸等各項工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近些年,葉培建更多是站在幕后,為年輕的航天工作者們撐腰。在發(fā)射現(xiàn)場,大家都說,葉總就是“定海神針”。

陳彼得是中國臺灣著名音樂人。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創(chuàng)作了《吾愛吾國》,以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憧憬。1988年第一次返鄉(xiāng)后,陳彼得逐步將自己的事業(yè)從中國臺灣移至大陸,并開始為中華古。

詩詞。

譜曲工作。

20xx年春節(jié),在央視的快閃系列活動中,須發(fā)皆白的陳彼得,懷抱吉他,演唱《我和我的祖國》,瞬間感動很多中國人。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從小在上海長大,1963年北大畢業(yè)后,把大半輩子的光陰都奉獻給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們親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兒”。

為了敦煌,樊錦詩和丈夫兩地分居長達20xx年,兩個兒子出生后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卻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chuàng)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shù)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

20xx年,國慶前夕,樊錦詩獲頒國家榮譽稱號勛章。

上世紀80年代初,寧夏話劇團改裝舊卡車當作流動舞臺,成為全國首創(chuàng)的文化“大篷車”。話劇團創(chuàng)作演出的《女村長》《稅官王振舉》《鐵桿莊稼》等19部話劇,部部精彩,處處受到農(nóng)民歡迎。對傳播傳統(tǒng)價值觀和正能量起到了春風化雨的作用。

35年來,“文化大篷車”行駛80多萬公里,流動演出超過8000多場,用老百姓看得懂、聽得懂的方式,把精神食糧送到千家萬戶。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二

北京8月3日電隨著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發(fā)令槍響起,七個人影飛速沖向終點。這其中,只有一位有著黃色皮膚。

北京時間1日晚,年近32周歲的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中以9秒98的成績獲得第六名,半決賽他跑出了9秒83——新的亞洲紀錄。

作為第一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這一夜,他“蘇神”的綽號被更多人知曉。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蘇炳添的人生,遠比比賽還要精彩。

“飛人”

“9秒98”、“9秒83”,東京奧運會像一場夢——“飛人”蘇炳添終于圓夢東京。

半決賽起跑前,他擺出了“拿捏”的手勢,幾秒后,他創(chuàng)造了新的亞洲紀錄。賽后,他說自己只是想進步一點點??此啤胺矤栙悺保珜€人最好成績提速0.08秒的背后,是多年的漫長磨煉。

常年的訓練比賽,帶給他一身傷病,蘇炳添原本計劃在2017年退役,卻因心中不熄的短跑之火重返賽場。

2018年兩次跑出9秒91的蘇炳添,在次年多哈世錦賽后,便遭遇了18個月的傷病困擾,腰傷新愈,又添肩傷。這個永遠追求速度的身體,跑得過對手,卻跑不過傷病。

奧運會因疫情延期一年,他曾因此長達13個月沒有比賽。種種困難之下,身為“超齡”老將,他仍笑著說“我真的還可以再跑?!?/p>

強大的意志力支撐他一步步靠近奧運夢想,最終,蘇炳添站上了奧運決賽的起跑線。

“蘇教授”

賽場下的蘇炳添,本科與碩士均就讀于暨南大學,還在核心期刊發(fā)表過論文,學生們叫他“蘇教授”。

個人的實踐是他寶貴的教學素材。2018年4月,蘇炳添被正式聘任為暨大副教授,他還曾利用國家隊休整時間回校,教學生們熱身與短跑的技術?;蛟S下一次“蘇教授”回到學校,可以給學生們講講站在奧運男子百米決賽賽場的心得體會。

今年,他帶的第一撥碩士研究生已畢業(yè),而“蘇教授”自己仍未停下求學步伐。他還有一個身份——北京體育大學2019級體能訓練學院博士研究生。

蘇炳添在深圳大運中心備戰(zhàn)東京奧運會期間,甚至還在寫自己的博士論文。這件事登上過微博熱搜,引得無數(shù)網(wǎng)友討論。

蘇炳添曾說,完全退役之后,他將會在暨大任教,“比起做教練,我更喜歡當一名老師?!?/p>

“添添”

很多次采訪中,蘇炳添都會提到“青梅竹馬”的妻子林艷芳,他們的愛情故事更是羨煞旁人。

當?shù)貢r間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上,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創(chuàng)下亞洲紀錄,刷新個人最好成績,成功晉級決賽,他也是首個進入奧運會決賽的中國飛人。

談及2002年初中軍訓時的初見,林艷芳曾回憶說,笑容燦爛的蘇炳添是最引人注意的那個。在那個純真的年代,蘇炳添也像其他男孩一樣,會用玩鬧、傳小紙條等招數(shù)來吸引“女神學霸”的注意。

2017年10月10日,他們走進婚禮殿堂,結束了15年的愛情長跑。而后,他們迎來兒子小天天的降生?;楹蟮纳罹拖窠Y婚紀念日一樣,十全十美。

蘇炳添平時稱妻子為“芳姐”,對方則叫他“添添”,作為外人,很難把這個稱呼和奧運賽場上那個追風的男人聯(lián)系在一起。林艷芳曾說:“他無論去哪兒都會跟我匯報,十幾年一直都這樣?!?/p>

蘇炳添曾經(jīng)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寫道:“不要活在紀錄里,要為破紀錄而活?!边@句話就像他的人生寫照。被稱為“神”的他,迷人的不只是他在賽道奔跑的身影,還有,永遠追求更好的自己的樣子。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三

張平宜,女,52歲,臺灣云林縣人,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xié)會執(zhí)行長。

張平宜曾經(jīng)是臺灣《中國時報》資深記者,2000年,為了采訪大陸麻風康復村的現(xiàn)狀,她多方詢問后,來到了四川省西部一個叫大營盤的小村莊。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諾,為村莊的小學興建了嶄新的教室。2003年起2011年,她辭去百萬年薪的工作,在海峽對岸開辦“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xié)會”,致力于大營盤麻風病人的子女教育.為了籌建建校的資金,她在臺灣寫文章募款,到處演講、賣書,帶著醫(yī)生丈夫每月給的1萬元新臺幣零花錢坐出租車,去試圖說服潛在的資助者。她帶著積攢起來的善款,回到大營盤,當上了新教學樓的“監(jiān)工”。11年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張平宜將一個供麻風村子女上學的教學點,一點點地建成為完善正規(guī)的學校,2005年至今已培養(yǎng)百余畢業(yè)生。為了給孩子們找出路,她又讓在青島開辦工廠的弟弟,為想要外出打工的學生們提供職業(yè)技術培訓。

張平宜曾經(jīng)是臺灣《中國時報》資深記者。2003年起至2011年,她辭去百萬年薪的工作,致力于四川省大營盤村麻風病人的子女教育。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張平宜的頒獎辭:跨越海峽,跨越偏見,跨越懷疑,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nèi)心比誰都柔軟。

“榮譽代表期許,我要有更堅定的心!”

“榮譽代表期許,我要有清澈的眼,更堅定的心!”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揭曉,張平宜成為10年來首位獲得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臺灣同胞。她在3日晚接受新華社駐臺記者獨家訪問時說,她會堅持下去,凝聚兩岸更多的愛心,幫助更多大陸偏遠地區(qū)的孩子。

張平宜是臺灣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xié)會執(zhí)行長,過去十余年扎根四川涼山麻風康復村捐資助學。去年7月,新華社長篇報道了她的事跡。

1999年,時任《中國時報》記者的張平宜走訪了大陸西部幾個麻風病康復村,就再也放不下對當?shù)睾⒆咏逃龁栴}的掛念。不久,她離開新聞界,專心投入針對兩岸麻風病人群體的公益行動。在考察了大陸各地20多個麻風康復村后,張平宜“落腳”在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的大營盤村。

從此,張平宜常年奔走在臺北和涼山之間,進行著一場跨越海峽的“愛的長征”。她在臺灣募集善款,為大營盤小學建起了嶄新的教室、宿舍和花園式校園,向孩子們發(fā)放獎學金和生活補助,辦起了營養(yǎng)餐。她和協(xié)會志愿者還常駐學校,協(xié)助老師教育和照護孩子們,并且在青島為中學畢業(yè)后無法升學的孩子開設了職業(yè)培訓班。

一路陪護這群特殊孩子茁壯成長,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這個“臺灣媽媽”贏得了孩子和家長們的熱愛與尊敬。()面對如今更多的肯定,她說:“這份榮譽代表了社會的認可,而我更感受到了一種壓力。我必須做得更好,要名副其實才可以!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要投入更多的智慧、更多的耐心,我們需要更多人、更多力量的加入?!?/p>

如今的大營盤小學已經(jīng)擴建成為一所9年一貫制學校,面向全涼山州18個麻風康復村招生,學生總數(shù)達到330余人。張平宜告訴記者,她希望未來能夠推動這個“愛心行動”更加專業(yè)化,幫助涼山州更多偏遠地區(qū)的孩子,讓他們更好地就學,并協(xié)助他們更順利地邁向社會,實現(xiàn)就業(yè)。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四

頒獎詞:什么才是安全?不是深藏地下構筑掩體,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擋在前面;什么才是成就,不是移山跨海上天鉆地,是奮斗一甲子,鑄盾六十年,是了卻家國天下事,白發(fā)終不悔。

事跡:長期從事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創(chuàng)建了中國防護工程學科,建成了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在國內(nèi)倡導并率先開展了深部非線性巖石力學基礎理論,以及深部防護工程抗核武器鉆地爆炸毀傷效應的研究,填補了深地下工程抗核武器鉆地爆炸效應的防護計算理論的空白。獲得“全國敬業(yè)奉獻模范”;20,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2022年,獲頒“八一勛章”。錢七虎長期從事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解決了孔口防護等多項難點的計算與設計問題,率先將運籌學和系統(tǒng)工程方法運用于防護工程領域。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五

編者按:吳孟超院士的先進事跡和高尚醫(yī)德在媒體上廣泛宣傳后,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王宏甲在與吳老接觸半個月后撰寫的這篇人物傳記,把吳孟超院士放在中國歷史上蒼生大醫(yī)的背景中去考量,追溯他的性格、心志、學識在20世紀的祖國如何形成。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引為驕傲的人物,吳孟超就是這樣的人物之一。他是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杰出院士,是擁有55年黨齡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時值建黨90周年,我們特首發(fā)此文以饗讀者。

第一章。

這是個近乎神奇的人,他仿佛就是為了戰(zhàn)勝侵害人類生命的肝癌,而來到這個世界。

在他出生的時候,還沒有一個中國醫(yī)生做過一例成功的肝臟外科手術。1960年,他打破了這個零記錄,成為中國第一個主刀成功施行了肝臟手術的外科醫(yī)生。這年他38歲。

至今,他已經(jīng)做了1.4萬余例肝臟手術,這是個世無其匹的數(shù)據(jù)。令人驚嘆的數(shù)據(jù)還有:其中肝癌切除手術9300多例,成功率達到98.5%,有近30%的患者已活過了。迄今,如果肝癌手術后復發(fā),人們更覺得不好辦了。在他這里,經(jīng)他初次手術和復發(fā)后再手術的肝癌患者,生存時間最長者已有45年,今已82歲,仍然健在。這些成就對于人類與肝癌的搏斗,無疑是巨大鼓舞。

他有一雙神奇的手,比一般人的手要小,顯得精致而靈巧。他青年時期曾“下放”到黃土高原去搞醫(yī)療,也經(jīng)歷過知識分子都要參加的勞動,那是個講究手里有老繭才光榮的年代,他勞動時總戴著手套,防止長繭。這在那時,不免要給他帶來麻煩,但他覺得他這雙手不是他自己的,是上蒼給他要他給病人做手術的。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他那雙比女人的手更加細皮嫩肉的手。沒有一點兒繭的手,才能更敏銳地感覺到病人肝臟內(nèi)部的微妙信息……人們通常以為打開腹腔做手術,是看著做的,其實不盡然。有些腫瘤長在肝葉重疊的深處,眼睛看不見。

配合他做手術的護士說,他的手指上長著眼睛。因為他做手術有時并不看腹腔,而是舉頭或閉目,他的手在患者腹腔內(nèi)探索……誰也看不見那手在里面做什么,卻見他忽然就把腫瘤摘出來了。他今年已90高齡,仍然在做手術,最多時一天要做3臺。這是真的,我目睹了他仍在主刀手術的全過程。他平日握筆的手有些兒微微顫抖,但只要一握住手術刀就不抖了。

這個非常杰出的人,叫吳孟超。

第二章。

吳孟超3歲還不會走路,長大后身高只有1.62米,學醫(yī)后申請當外科醫(yī)生就因個子矮曾被拒絕。沒有人會想到,這個3周歲后才終于站起來的孩子,將來會海內(nèi)外走得那么遠,會攀登到人類肝臟外科領域幾乎是獨步最高峰。

他生于福建省閩清縣白樟鄉(xiāng)后壟村,小村山清水秀,但田地少,種糧不夠吃,他的父親在他3歲那年就“下南洋”謀出路去了。日后吳孟超回顧,他3歲還不會走路,因嚴重營養(yǎng)不良所致?!拔业膵寢屖峭B(yǎng)媳?!边@也是家里太窮的一個證據(jù)。

我由此想,吳孟超生在貧窮的農(nóng)村,先天嚴重不足,對今天所有成長中的孩子,尤其是窮鄉(xiāng)僻壤的孩子,都是很大的鼓舞!因而,比他的杰出成就更值得追溯的大約是:這個昔日先天不足的孩子,怎樣成為中國當代醫(yī)學界的一位巨人!

第三章。

吳孟超的生日是農(nóng)歷七月初九。中國在商周時期就把農(nóng)歷七月定為秋季的第一個月,稱之孟秋。吳孟超生于七月,小時候的名就叫孟秋。孟秋上初中后,給自己改名為孟超。這是我所看到――從他內(nèi)心發(fā)出的第一個渴望自強的信號。

此后的吳孟超,一生都在努力地超越自己,超越環(huán)境對他的束縛,包括父母的愛與期望交織在一起的“父母意志”對他的束縛。17歲,他就經(jīng)歷了一次重要超越。

他5歲時隨母親去投奔在馬來西亞做工的父親。家里窮,父母只供得起這個矮小的孩子讀書,起初是期望他學了知識將來能有飯吃。不料他書念得非常好,讀完初中,當?shù)貨]高中,父母決心送他去英國繼續(xù)讀書,這時是指望他將來長了學問改變一家人的命運??墒?,吳孟超卻堅持要回國。

這是1940年,中國正在日寇的鐵蹄下遭受蹂躪。吳孟超17歲半,為什么要離別父母弟妹回國?這是個值得追思的問題。

他在馬來西亞上的學校是當?shù)厝A僑辦的,叫“光華學?!?,取的是光耀中華的意思。校名是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孫中山還寫了一副對聯(lián):“求知求義最重實踐,做事做人全憑真誠。”此聯(lián)成了這所學校的校訓。知識不僅有助于一個人謀生,知識里是有一個日益增長的大世界的。祖國正被侵略,學校里的課程也變了,華僑教師給學生們講祖國、講正義、講國內(nèi)的英勇抗戰(zhàn),講得熱淚盈眶。青年是有熱血的,青年吳孟超是初中的班長,他的心中不再只有一個家,更有祖國,一個寬廣遼闊的很大的祖國!

他在實現(xiàn)著人生中極其重大的一個超越,從關心自己的家到關心祖國!他的熱血和情感在為此激動,他已經(jīng)無法服從父親的愿望,無法僅僅為改變一家人的生活處境而去英國讀書……他深知父母在五六個孩子中只培養(yǎng)他一人讀書,自己肩負著全家的厚望,可是他堅持要回國……回國能干什么,去打仗,還是去讀書?國內(nèi)還有平靜的課堂嗎?他自己也不清楚,只想要回國。1940年1月,他是與6位同學一起回國的,可見那個年代懷有一腔報國熱血的青年是不少的。吳孟超成為吳孟超,必還有他個人的因素。

第四章。

但是,現(xiàn)在我們還無法放下大環(huán)境來尋索吳孟超的個人因素。“九州遍灑黎元血”,國內(nèi)大環(huán)境是這樣猛烈地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華北確實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均南遷,眾師生徒步數(shù)千里匯集云南昆明,組成西南聯(lián)大?!扒飷u,終當雪。中興業(yè),須人杰……”西南聯(lián)大的校歌就是這樣唱的。

日軍的飛機炮艦是科技所支撐的……災難深重的祖國在強烈呼喚著中國讀書人學科技,南中國匯聚著中國教育最杰出的教授群體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吳孟超與同學們回國到達昆明,一入境就接觸到一個為救國而拼命教學的環(huán)境。這是前所未有的為拯救祖國而匯聚到一起拼命教書讀書的驚濤駭浪!

吳孟超成為其中的一滴水,他在這里讀高中,此后與許多懷抱工業(yè)救國理想的同學一樣,想考工學院。這期間他與吳佩煜發(fā)生了戀愛,吳佩煜來自杭州。他們是在頻繁躲避日機轟炸的日子里萌生愛情的,到處可見被日機炸死炸傷的軀體,還有病痛疾苦的人民。吳佩煜的理想是學醫(yī),并影響了吳孟超,兩人一同考入了同濟大學醫(yī)學院。

無論學工還是學醫(yī),都有很多學生,吳孟超如何能脫穎而出?我們似乎應該來研究一下這位個體了。

第五章。

但是,還有一個外因不能忽視。

吳孟超說他深受裘法祖教授的影響和指導。裘法祖19生于杭州,獲德國慕尼黑大學醫(yī)學院醫(yī)學博士學位,在二戰(zhàn)中曾挽救無數(shù)德國人的生命。裘法祖的手術做得非??旖萘骼耙粋€多余的動作都沒有”,乃至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都對他敬佩不已,譽之“當代中國外科之父”。1947年吳孟超首次聽到裘法祖講課,心受震撼,這成為他選擇當外科醫(yī)生的重要因素。

可他醫(yī)學院畢業(yè)后申請做外科醫(yī)生被拒絕,以致畢業(yè)后即失業(yè)。這年正是1949年,他27歲。8月,解放軍華東軍區(qū)人民醫(yī)學院向社會招聘醫(yī)生,吳孟超去應聘,仍報外科,遇到這所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外科主任鄭寶琦。鄭寶琦1946年曾赴美國辛辛那提醫(yī)學院進修。鄭寶琦當場錄取了吳孟超。因鄭寶琦從吳孟超的眼神中,從他回答問題的簡明扼要中,看到了一種沉穩(wěn)、堅定的氣質(zhì)。鄭寶琦回顧說,他當時想,自己要的是這種氣質(zhì),而不是身材。所以,鄭寶琦的慧眼識人,也是不能忽略的。

然而外科的分支有很多,吳孟超如何瞄準了肝臟手術?

這仍然得益于裘法祖的指引。

今天回望吳孟超的道路,似乎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心中是要有自己敬仰的高山流水的。裘法祖確實是外科界的高山流水。在二戰(zhàn)中的德國,他曾經(jīng)“從頭到腳什么手術都做”,因轟炸造成的創(chuàng)傷可傷及任何部位。這使裘法祖對各種外科手術都了解。1956年吳孟超正考慮自己究竟該向外科的哪個專業(yè)發(fā)展,他去向裘法祖請教。導師告訴他,現(xiàn)在世界上醫(yī)學發(fā)展很快,但肝臟外科還是薄弱學科,中國在這個領域幾乎是空白。裘法祖建議吳孟超去做這個難題。

這不是一個輕易的建議。因肝臟血管非常密集,無法解決止血問題,就無法避免患者流血不止而死,因此肝臟被視為手術禁區(qū)。導師的建議,基于對吳孟超的了解和信任。今天看來,吳孟超聽從了導師的指路,無疑是他通往未來極重要的選擇。

中國是肝癌高發(fā)國家。據(jù)的一個統(tǒng)計數(shù)字,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多達1.2億,全球每年新發(fā)數(shù)十萬名肝癌患者,約一半在中國。這意味著肝臟手術治療有多么巨大的需要。由此溯到1959年,整個中國還在等待著能做肝臟外科手術的醫(yī)生。一旦突破這個禁區(qū),這就是必有大貢獻的領域。

第六章。

人有高志,當從基礎做起。1956年的吳孟超去跑圖書館,據(jù)說幾乎找遍了他能翻到的所有藏書目錄,只找到一本英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就這本“入門”,已萬分珍貴。

吳孟超拿著書去告訴導師,裘法祖則對他說:你盡快把它翻譯成中文吧,讓更多我國醫(yī)生能看到。

他說他的榮譽“屬于教導我做人行醫(yī)的老師們……”在這里,他更強調(diào)老師教他“做人”,這“做人”比“醫(yī)術”重要。

吳孟超任組長。

《肝臟外科入門》的原作者是美國人,該書沒有涉及肝臟手術的止血方法。而止血方法是肝臟手術必須解決的首要難題?!叭诵〗M”從研究肝臟解剖入手,經(jīng)300多天,終于制作出肝臟血管鑄型標本。隨著肝臟血管構造如同珊瑚般呈現(xiàn),把他們自己都嚇一跳,肝臟內(nèi)大大小小的血管多達幾千條,這猶如打開了一座神秘的宮殿,而怎么認識它,仍然是個難題。

經(jīng)深入的持續(xù)研究,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個肝臟結構“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如果通俗地說,我想大約可以這樣理解,肝臟就像一棵血管樹,有主干有分支,按照各個分支相對獨立的血管體系,大致分為“五葉四段”比較合理。做手術不能僅僅切除腫瘤,而是要把長著腫瘤的那部分肝臟切除。有了“五葉四段”理論,看看腫瘤長在哪葉哪段,把這個部分前端的主要血管找到,加以結扎,然后才可以切除長了腫瘤的這一段肝葉。

由于摸清了肝臟血管的走向和分布規(guī)律,1960年吳孟超主刀實施了中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從理論到實踐,這標志著中國醫(yī)生掌握了打開肝臟禁區(qū)的鑰匙。

這是個有如從“水壺冒氣”、“蘋果落地”中得到啟發(fā)那樣的啟發(fā),吳孟超經(jīng)過在動物身上反復試驗,取得最佳參數(shù),接著就在臨床上大獲成功,手術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這是1963年,吳孟超就此發(fā)明了“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改變了西方沿用已久的傳統(tǒng)技術。

正是運用這項發(fā)明,吳孟超在1963年為一位中肝葉生癌的農(nóng)村婦女成功實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這位婦女叫陸小芬。何以又是“第一例”?因中肝葉是肝臟血管最豐富的部位,外科界曾把它看作“禁區(qū)中的禁區(qū)”。吳孟超的這項發(fā)明,以及他在中肝葉施行大手術的成功,均屬于破解了世界性的難題。

此時的吳孟超以接二連三的突破性成就,證明了他沒有辜負鄭寶琦、裘法祖對他的預見。不論昨天還是今天,比他的醫(yī)術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確實有一種非凡的氣質(zhì),而比他的氣質(zhì)更寶貴的是他有一顆總在為患者著想的心。

他提出要辦進修班,把“五葉四段”理論和他發(fā)明的肝臟手術新方法教給廣大外科醫(yī)生。有人曾提醒他:外科醫(yī)生靠的就是一手絕活,教給別人,你的優(yōu)勢就沒了。他說:我國有幾十萬肝癌患者,靠我們幾個人救不了那么多病人,只有把技術傳播出去,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他自編教材,親手示范,把新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了來進修的外科醫(yī)生,帶出了1000多名“吳氏刀法”傳人。這使中國肝臟外科手術的整體水平得以提升,走到了國際肝臟外科的領先地位。吳孟超作出上述突破性成就的年月,是中國與西方缺少交流的年月,但他的“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還是傳到了西方,這是吳孟超對人類的貢獻。改革開放后,吳孟超于1979年9月應邀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國際外科學會第二十八屆會議,參加這次大會的有60多國的多名外科專家,代表著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吳孟超在大會作的15分鐘學術報告,被稱為“舊金山刮起吳旋風”。

因吳孟超報告的病例和相關數(shù)字令西方震撼,譬如肝癌手術成功率已達到91.2%,手術死亡率僅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醫(yī)學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在外科醫(yī)生聽來,那并不是枯燥的.數(shù)據(jù),它有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那強勁的樂章,所有的醫(yī)生都能聽懂那些數(shù)據(jù)所凝聚的巨大生命意義和深刻的人道精神,以及為此付出的種種艱難和艱險。

第七章。

我沒有統(tǒng)計過吳孟超究竟帶出了多少研究生,我以為比有關數(shù)字更重要的是吳孟超鼓勵學生超越他。你已知道,“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是吳孟超發(fā)明的經(jīng)典手術方法。在他的鼓勵下,他的學生周偉平教授在發(fā)明了“不阻斷下腔靜脈全肝血流阻斷切肝法”;楊甲梅教授在發(fā)明了“半肝完全血流阻斷下無血切肝術”。肝臟手術技術一次再一次得到發(fā)展,手術成功率因此不斷提高??梢妳敲铣闹凶羁粗氐氖腔颊叩目祻?。

外科界有人認為,吳孟超確實帶出了在手術上可以與他難分伯仲的學生。更令我敬佩的是,吳孟超培養(yǎng)研究生,多有不是做手術的醫(yī)生。這可以追溯到吳孟超1979年舊金山國際會議回國后,他沒有陶醉在贊揚聲中,而是看到,光靠手術治療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肝癌問題的,自此把人才培養(yǎng)的重點轉移到基礎研究上。就在這一年,他招收首批碩士研究生陳訓如、屠振興,為他們定的研究方向是“肝癌的早期診斷”。

他主導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肝癌基礎研究實驗室,并以自己的影響力陸續(xù)把學生派往歐美國家去留學。今天,成為中國肝臟醫(yī)學領域領軍人才的吳孟超學生,多是吳孟超從普通醫(yī)生和普通學生中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起來的。

第八章。

吳孟超還有一項努力,在他一生的奮斗中具有突出意義,我必須敘述。在有了“三人小組”后,吳孟超爭取在醫(yī)院外科里分出一個獨立的“肝臟外科”,那是中國第一個肝臟外科。接著把肝臟外科變成了一所肝膽外科醫(yī)院,就在長海醫(yī)院的母體里發(fā)展,所謂“院中院”,同時成立了肝膽外科研究所。再走一步,就從長海醫(yī)院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迄今,它不僅是“中國唯一”也是“全球唯一”的一所肝膽外科醫(yī)院。

如果缺少一個有規(guī)模的戰(zhàn)斗堡壘、一個擔當起重任的指揮中心,怎么跟肝癌作戰(zhàn),怎么能凝聚起戰(zhàn)勝肝癌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有了這個特種戰(zhàn)斗團體,凝聚了一大批人才,吳孟超領導著他的團隊陸續(xù)拓展了巨大肝癌二期切除術、肝硬化肝癌局部根治性切除術、肝癌復發(fā)再手術、腹腔鏡下肝腫瘤切除術、肝移植等幾十項高難度手術。

今天,治療肝癌的方法已有很多種,但很多患者并不清楚,同是肝癌患者,身體的基礎情況與腫瘤卻有很大差異,可以采用最適合的方法治療。但不少醫(yī)院能運用的方法往往只有少數(shù)幾種,某個患者去掛一個專家號,這位專家可能只會做一種切除術,或只會做肝移植。接診后,如果能幫助患者抉擇,用什么方法治療更合適,那就好了??墒遣簧賹<?,一方面因?qū)I(yè)分得過細而使判斷力受限,另一方面是責任心也受到腐蝕……于是,不必做肝移植的做了,不能開的刀開了,導致的嚴重后果,則往往被認為原本就是不治之癥。而且,醫(yī)患合同書已經(jīng)把醫(yī)方的責任都排除干凈了,患者家屬也簽字了。

在吳孟超領導的這所醫(yī)院,不僅僅是吳孟超的手術成功率高、治愈率高。為什么?因為在這里,不論哪位醫(yī)生接診,首先要判斷這個患者適合用哪種方式治療。如果來院時已不能承受手術,則需先用怎樣的治療為患者創(chuàng)造可承受手術的條件。還有,是否需要化療,或其他輔助治療。這所醫(yī)院還有中醫(yī)科,吳孟超重視中醫(yī)聯(lián)合治療。這一切都需要制定出治療方案,記錄在案,要經(jīng)受檢驗。有沒有違規(guī)的醫(yī)生?有。吳孟超發(fā)現(xiàn)了,是不留情面的。

在這個醫(yī)學進步以及醫(yī)院市場化的社會大背景上,我們看到,吳孟超身上最可寶貴的并非他的醫(yī)術,而是他那顆總在為患者著想的心。最能體現(xiàn)他那顆心的也許莫過于他堅持的“吳孟超星期二門診”。

第九章。

已經(jīng)配合吳孟超做了5000多臺手術的護士長程月娥這樣說過:“吳老的門診病人都是條件最差的?!蔽覇柺裁匆馑迹克f,一是病很重,二是很窮。我再細問,知道這“窮”的含義包括一看就知道這是包不起紅包的,何況病很重,說治不了,不收你,不算錯誤。但到吳老這里,吳老就收下來了。

看到有這樣的病人求醫(yī)無門,吳孟超覺得是自己的恥辱。他恢復了他的“星期二門診”。設在星期二,因吳孟超作為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的院長,周一有必要的院務工作,星期二上午安排門診,可見已非常重視。他還經(jīng)常外出主持學術會議,參加重大疑難疾病會診。盡管如此繁忙,他仍堅持看門診,碰到外出誤了“星期二門診”的,他回來后要補上。

他的“星期二門診”共12個號,掛號必須實名,而且需要患者過去的病歷。這么做是為了杜絕號販子炒號,否則吳孟超的一個號幾千元都有人要。如果說他堅持的“星期二門診”是先進事跡,這里其實是有憂傷的。這些“星期二故事”折射出,貧富差距在以貨幣的形式改變著不同人群的命運。不斷進步的先進醫(yī)學,更好的醫(yī)療環(huán)境和優(yōu)質(zhì)服務,是向富人傾斜的……吳孟超能改變什么嗎?每周12個號,他能做多少呢?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有人建議吳孟超的掛號費理當高一些,吳孟超不同意,而是始終與其他專家號一樣。吳孟超籌建肝膽醫(yī)院,得到了多方支持,但經(jīng)費仍有缺口,有人建議,你們醫(yī)院的肝癌治療費與其他醫(yī)院相比低不少,放開一點,錢就來了。吳孟超說,醫(yī)療費長個一兩萬,對有錢人不算啥,可對不少老百姓來說,就會有人進不了醫(yī)院的門,上不了手術臺,甚至失去生的希望。

吳孟超還盡量給病人開便宜的藥,不做不必要的重復檢查。他還要求本院醫(yī)生都要想方設法為患者減輕負擔。如今做手術,可以用器械縫合,方法簡便,但要增加費用。吳孟超說:“咔嚓”一聲,一千多元就花掉了,這可是一個農(nóng)村孩子讀書一年的費用!這個90歲的科學家堅持用手工縫合,是不是有點像個納鞋底的鄉(xiāng)村婦女?正是這個形象,聯(lián)系著一種偉大的傳統(tǒng)。

第十章。

在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驕傲的外科醫(yī)生莫過于華佗。他用“麻沸散”給病人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y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華佗被尊為“外科鼻祖”。華佗家族是個望族,到華佗出生時已衰微。其名“佗”,有負載之意,寄寓著家族期望他振興門庭。長大后的華佗卻肩負起另一種重擔。他處在東漢末,戰(zhàn)亂頻仍,疫病流行。當時的著名詩人王粲曾有《七哀》詩曰“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華佗不只是外科醫(yī)生,他精通內(nèi)、婦、兒、針灸各科,還精于藥學,“麻沸散”便是在此基礎上的創(chuàng)造。他是個想盡各種方法去解決生民病苦的醫(yī)生。所以一生不愿做官,愿奔走民間,行醫(yī)客旅,拯救了無數(shù)生命。

中國最著名的藥王是孫思邈,他的故鄉(xiāng)陜西省耀縣孫家源有中國最壯觀的藥王廟,其中還有后人紀念孫思邈父母的殿堂。他的父母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們的自小多病的兒子日后會成為名垂千古的醫(yī)生。在婦女的命運令人心酸的時代,孫思邈的醫(yī)學巨著《千金要方》把《婦人方》列在卷首,接著是《少小嬰孺方》,由此也為中醫(yī)婦科和兒科發(fā)展為??频於嘶A。何謂千金,孫思邈在《序》中寫道:“人命至重,有貴千金?!?/p>

有心觀察可一再看見,歷史上那些醫(yī)學圣手,都因有一顆深切關懷平凡生命的偉大心靈,才會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去鉆研醫(yī)術治病救人,才積累起高超醫(yī)術。這樣的醫(yī)生就是蒼生大醫(yī)!

吳孟超繼承了這種偉大的品德。已經(jīng)90高齡的吳孟超孜孜不倦地為建設中的安亭新院奔忙,其實是在為自己去世之后的肝癌防治事業(yè)深謀遠慮、鞠躬盡瘁。他期望通過這個巨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把中國和世界上有志于這項事業(yè)的人才會聚于此,通過30―50年的努力,找到阻止肝癌形成和治療肝癌的根本途徑,最終戰(zhàn)勝肝癌!所以,我以為吳孟超就是為了戰(zhàn)勝肝癌而來到這個世界的。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六

中國科學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創(chuàng)始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922年生于福建,畢業(yè)于上海同濟大學醫(yī)學院,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學院院士,被中央軍委授予“模范醫(yī)學專家”榮譽稱號,20榮獲20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吳孟超是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創(chuàng)始人、國際肝癌研究的重要開拓者、肝臟外科事業(yè)的重要推動者。19,吳孟超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所肝膽外科??漆t(yī)院和肝膽外科研究所。先后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獎勵近40項和各種榮譽30多項。創(chuàng)造了中國肝臟外科的無數(shù)個第一:翻譯出版第一部中文版《肝臟外科入門》專著;制作出中國第一具完整的肝臟血管鑄型標本;成功完成第一例肝臟外科手術;創(chuàng)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和常溫下無血切肝法;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葉切除術;切除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肝海綿狀血管瘤;成功進行世界第一例腹腔鏡下的肝癌切除手術;率先提出巨大肝癌先經(jīng)綜合治療再行手術切除的“二期手術”概念等,以這些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和成就成為國際肝膽外科界的杰出人物。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七

頒獎詞:

餓過,所以懂得溫飽,拼過,才更執(zhí)著收獲。種了一輩子莊稼,現(xiàn)在趕上了好年景。禾苗在汗水中抽穗,稻麥在農(nóng)機下歸倉,珍惜隴畝顆粒,心懷天下倉廩。你是泥土上的黃牛,夕煙下的英雄。

事跡:

徐淙祥,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佳農(nóng)民、全國種糧標兵、全國科技興村帶頭人。中央文明辦發(fā)布12月“中國好人榜”,徐淙祥被評為“敬業(yè)奉獻好人”。2022年9月14日,“大國農(nóng)匠”全國農(nóng)民技能大賽(種植能手)在山東省樂陵市落幕。安徽的徐淙祥獲得第一名。2022年12月,被評為2022年度安徽“十大新聞人物”。2023年1月,獲得“2022三農(nóng)人物年度致敬種糧人”榮譽稱號。1972年,高中畢業(yè)的徐淙祥回到家鄉(xiāng)。“為了種好糧,俺能不要命”,進行高產(chǎn)試驗時,他從早到晚蹲在田里,用放大鏡觀察小麥長勢和蟲情,用筆記本記錄風速雨量……就這樣,他的農(nóng)田平均畝產(chǎn)1000斤,還將50多年的種地經(jīng)驗分享給村民。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八

頒獎詞:

春蠶不老,夕陽正紅。沒有墻壁的教室,不設門檻的大學。白發(fā)人創(chuàng)造的流量,匯聚成真正的能量。知播,知播,傳播知識與文化,始終是你們執(zhí)著的方向。

事跡:

天文、物理、文學、美學,沒有墻壁的教室,不設門檻的大學……這群爺爺奶奶在網(wǎng)課直播間里,歡脫幽默地傳授硬核知識。他們是老師、院士,將畢生所學通過網(wǎng)絡授以青年,用日復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識的種子。老年人,把多年的學習經(jīng)驗教給青年,把畢生所學教給青年。用網(wǎng)絡傳播知識,感謝他們!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九

頒獎詞:

你把自己留給一座小小山村,你把山村的孩子們送上最絢麗的舞臺。你在這里出生,也在這里離開。山花爛漫,楊柳依依,為什么孩子的歌聲如此動人?因為你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事跡: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44位來自太行山深處的孩子用天籟之音演唱了希臘語奧林匹克會歌《奧林匹克頌》,這群在鳥巢體育場內(nèi)唱響世界的孩子們背后,是默默耕耘十余載,無私奉獻的音樂教育志愿者老人鄧小嵐。十幾年來,每年數(shù)十次往返于北京和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馬蘭村,為改善當?shù)睾⒆拥淖x書環(huán)境,讓山里的孩子感受音樂的美好而盡自己的一份愛心努力?!皼]有歌聲的童年,是很寂寞的?!?,鄧小嵐來到河北馬蘭村義務支教,教授音樂,募集樂器,組建合唱團。十幾年間,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站上更大的舞臺,而鄧老師溫暖的目光始終未曾改變。如今,鄧老師又“回到”了馬蘭,守望著她牽掛一生的地方。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十

頒獎詞:

連就連,連上書記結對子。莫看女娃年紀小,敢賣婚房種新田。連要牢,擔子雖重娃敢挑,苗鄉(xiāng)今年多喜事,紫了糯米撐荷包。牢又牢,黨和鄉(xiāng)親我作橋,后有黨員千千萬,不怕彎多山又高。

事跡:

不怕彎多山高,只盼家鄉(xiāng)更好。廣西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楊寧,曾是名大學生村官。一次走訪,她看到鄉(xiāng)親三人分吃一碗粉,下決心要當“脫貧領頭人”。經(jīng)歷三次失敗后,她自掏腰包,免費提供稻谷肥料,發(fā)動村民種紫黑香糯,終于大獲豐收。“留在城里,還是回到小山村,這是一次艱難的抉擇,我徹夜難眠。大苗山養(yǎng)育了我,或許我可以為改變家鄉(xiāng)的貧困面貌出一份力呢?”2010年7月,大學畢業(yè)的楊寧在收到南寧市一家農(nóng)資公司錄用通知的同時,也了解到家鄉(xiāng)正在選聘大學生村官。幾經(jīng)思考,楊寧下決心回村里當一名大學生村官。十多年后,從窮鄉(xiāng)僻壤的深山苗寨,到如今瓜果飄香的美麗鄉(xiāng)村……看著家鄉(xiāng)的巨變,楊寧覺得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拔覠o悔當初回鄉(xiāng)的選擇,農(nóng)村廣闊天地真的大有可為。”楊寧說,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到農(nóng)村來,有人才才有更美好的未來。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