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家風講話稿(匯總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00:21:36 頁碼:9
最新家風講話稿(匯總15篇)
2023-11-12 00:21:36    小編:zdfb

人際交往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提高交際能力。選擇適當?shù)目偨Y方法和框架是寫作一篇完美總結的基礎。小編特地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值得借鑒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講話稿篇一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一口答不上來,卻又隱隱想起什么,也許是看到的一部電視劇,也許是讀到的一個故事,也許是要堅持的一種品質,也許就是一句掛在耳邊的不經(jīng)意的教導。

每個行業(yè)都有行風行規(guī),而作為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家庭,也有著歷久傳承的家風。家風是什么呢?家風就是一種家庭規(guī)范,也是一個家庭內(nèi)部的文化滋養(yǎng),或者是有據(jù)可依的古法門規(guī),或者是口口相傳的人生哲理。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這是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一種有形的傳承。家風一般通過家規(guī)、家訓等有形的行為遵守,形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無形的道德精神氛圍。自古以來,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傳承,很多歷曾經(jīng)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泱泱華夏文明中,很多經(jīng)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風傳承的影子,成為后世學習的典范,如《國語》、《論語》等許多典籍中都蘊含家風家教精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更是成為家教典范。

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處事之道。有的家訓處事公道,積德行善;有的則自私自利,背信忘義。因此,家風的純正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風氣。

好家風、好家訓是傳家寶。一些歷史故事中,我們也能窺見家風對后代為人處世的影響。我們所熟知的張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樣的胸襟與包容,化干戈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鄰里之爭,傳為后世美談。而這種淡泊致遠、克已清廉的家風也獲得了其后代很好的傳承,張英兒子張廷玉三朝為官,清廉公正,學識過人,為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輩那里寬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寬了萬丈,“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的心胸因此坦蕩而無垠!

家風雖小事,關乎大國治。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相連形成民風,民風相融促成社會風氣。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傳承好家風,對社會而言,是一種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個社會要和諧美好,弘揚家風不可或缺。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從一個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視家風和家教,突出價值觀和道德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日常道德行為中,真正凝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風是祖輩經(jīng)歷滄桑歲月,用智慧結晶出來的精神財富。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風傳承內(nèi)容也應與時俱進,適時補充外延,做到與時代同歌,與發(fā)展共舞。特別是要與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順接,要延伸至我們今天的時代主題中去,使得諸如環(huán)境保護、低碳生活、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要素增添到家風家教中,為這些好的倡導增添一份遵守與執(zhí)行力,同時也使美好家風獲得新的發(fā)展空間而千載傳承。

家風講話稿篇二

很多年前,爺爺退伍之后在我們村的大隊部附近開了個小雜貨店,生意不是太好,勉勉強強能夠生活。盡管這樣,爺爺每年年底都要去趟鄉(xiāng)稅務所,說是去繳稅。第一次去的時候,稅務所工作人員告訴我爺爺,像他這樣的雜貨店,無論是店面的規(guī)模還是營業(yè)額,完全可以不繳納稅收。

但是爺爺卻堅決不同意,他還說,繳稅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必須要繳,再說了我是黨員,更應該起到帶頭作用。

爺爺納稅從來沒有間斷過,這是聽我父親說給我聽的。我不明白,爺爺為什么這么固執(zhí)呢?白白地浪費錢呢?再說了,他的雜貨店真的不夠納稅資格啊!家人每每說起此事,爺爺總是把臉一沉:“你們懂什么?這是國家大事?!?/p>

后來,爺爺?shù)碾s貨店不斷擴大、翻新,爺爺就馬不停蹄地去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拿到了營業(yè)執(zhí)照,爺爺眉開眼笑地對稅務所的工作人員說:“哈哈,我終于可以理直氣壯地納稅了,看你們以后還敢不敢為難我?”在場的人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爺爺說到做到,真的起到了黨員的帶頭作用,他不僅自己積極、主動納稅,還動員身邊的開店的小老板去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主動納稅??墒莿e人不像我爺爺那樣,他們都說爺爺是傻子。其實,我也是這么想的。

得不到大家的擁護,爺爺仍然堅持納稅,仍然孜孜不倦地教導我們,公家的稅不能少繳,納稅是國家大事。隨著我國納稅政策的不斷完善,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且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天下,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的優(yōu)惠和實惠。這個可能就是爺爺所說的“國家大事”吧!同時,我也對爺爺以前的做法有了新的認識,從心底里佩服他。

前年,爺爺不幸因病仙逝。臨終之前,他不僅把經(jīng)營一輩子的店交給了我父親,更重要的是把依法納稅的事也交給了父親?!肮业亩惒荒苌倮U,納稅是國家大事。”爺爺?shù)慕陶d我們銘記在心。

家風講話稿篇三

請朋友寫了一副對聯(lián):“處世無他莫若為善,傳家有道還是讀書”,掛在我的書房里。之所以喜歡這兩句話,是因為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

我生在一個農(nóng)民家庭,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他的命很苦,一歲零一個月時,爺爺就病逝了。父親在村里僅僅讀過幾年私塾,就不得不輟學務農(nóng)?;蛟S是因為自己未竟的夢想,在子女讀書的問題上,父親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偏執(zhí)和果斷。他希望我們自己爭氣,把書讀好。

那時候,我們家真的很窮,窮得有時連吃穿都顧不住。但為了給我們交學費,父親想盡了辦法。他上山挖過藥材,抓過蝎子,農(nóng)閑時下過煤窯,后來不知從哪里賒來兩只奶羊。父親是村里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靠養(yǎng)奶羊供子女讀書的莊稼人。因為這個,父親經(jīng)常受到村里一些人的嘲笑,他們說父親是十足的傻子,不知道給地里上化肥,卻把錢扔給學校。父親聽到這些“風涼話”,只是笑笑,并不放在心上。隔些時日,父親就會到學校去,給我們送些干糧或衣服,順便問問我們的學習情況。

父親常說:“讀書和種地一樣,不能懶,一懶百事不成?!庇袝r,他也拿小時候背過的句子激勵我們:“好讀書,家貧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狈偶俚臅r候,父親也會讓我們干些輕微的農(nóng)活。他喜歡歷史故事,有時翻開我們的歷史課本,讀得津津有味。就這樣,父親用他的遠見和執(zhí)著,供出了兩個大學生、一個高中生、兩個初中生。讓讀書的家風在我們這一枝上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母親也是一個苦命人,不識字,一輩子不曾出過遠門。但母親心很善,見不得人遭災受苦,寧愿自己忙一些,能幫別人時從不忍拒絕。母親是做鞋能手,村里的年輕媳婦裁不成鞋樣兒納不成鞋底,都會找母親請教,母親總是笑臉相迎,手把手地指導,掏心掏肺地把她們當成自家的媳婦。母親奶水旺,村里有些人家的嬰兒常來借乳。有這樣一件事:我三個月大時,鄰居從外地抱回一個剛出生的男嬰。母親看到這個可憐的孩子,立刻動了心,就答應給這個孩子喂奶。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母親還得從事繁重的勞動,飲食又差,奶水本來就不多,哺乳兩個孩子實在勉強。但母親依然堅持下來了。村里人和家人都說母親傻,但母親自有她樸實的道理。母親沒上過學,不懂得什么高深的學問,但她知道只要施以援手就能救人一命。

讀書是人生的跋涉,行善是人生的境界。這些樸素的家風,不僅成為父母一生的寫照,也成就了我的今天。

家風講話稿篇四

我的老家在豫東項城一偏僻鄉(xiāng)村,家鄉(xiāng)一帶稱父母為爹娘。前不久回老家,不經(jīng)意間看到爹在世時使牲口用的鞭子,使我想起過去他老人家教育我和姐姐哥哥時常講的那句話——做人要守信譽。

爹1940年生于農(nóng)民家庭,大名叫張義堂,小時候只念過半年私塾,十一二歲時喪父,二十三歲時喪母。上世紀60年代,為了能在大集體拿工分,爹十多歲時就開始學習使牲口,十六七歲就給生產(chǎn)隊趕車,二十來歲成了生產(chǎn)隊里最年輕的老把式,趕車、犁地、耙地等農(nóng)活樣樣精通。爹使牲口時雖然經(jīng)常揚著鞭,卻很少抽打牲口。他常講,牲口通人性,就像人一樣,只要咱們?nèi)烁匦抛u,牲口就不會虧待咱。所以,每次出工前爹給牲口上套時,總是逐一拍著它們的脖子,俯身貼近牲口耳邊像許愿似的輕聲說,老伙計今個兒好好干,咱早干完早收工,多歇一個時辰。經(jīng)他調教的牲口一下地,個個賣力地把牲口套拉得繃直。爹每次都能像他承諾的一樣提前收工后,讓牲口原地轉三圈打滾休息,再牽到坑塘邊水面潔凈處飲水。這些事辦完后,爹把牲口拴到干凈通風的樹蔭下,自己在附近背靠著樹蹲下,點上煙慢慢抽起來。

上世紀80年代末,國家實行了農(nóng)村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家鄉(xiāng)一帶按照政策把責任田分包到戶。那個時代農(nóng)業(yè)機械化程度很低,靠牲口種莊稼成了鄉(xiāng)親們的首選,生產(chǎn)隊解散后家家戶戶都需要添牲口。為方便農(nóng)戶買牲口,大隊集體從青海購買一批野馬,用火車運到了距離我們村百公里之外的漯河火車站。這是村里歷史上沒有經(jīng)歷過的大事,上上下下對這件事都很重視,大隊書記派爹帶著其他人去接這批野馬。聽娘說當時爹勇敢地答應了這項任務,還拍著胸脯給領導保證沒問題。我當時年齡很小,只知道爹要去很遠的地方給村里辦一件大事。大概三四天之后的一個夜里,睡夢中的我被娘叫醒后,說爹回來了,同時聽到我家胡同里好一陣熱鬧,馬蹄聲、馬叫聲打破了鄉(xiāng)村夜晚的寧靜,后來才知道那是爹帶的馬群路過我家門前。緊接著,爹又幫村里給每匹馬編了號、估了價。那一段時間爹一直在忙著馬的事,甚至吃飯睡覺也不回家,生怕出了任何差錯。結果爹帶回來的上千匹馬一匹不少,評的價錢個個公道,辛苦忙碌的成果不但受到大隊書記的表揚,還受到鄰里鄉(xiāng)親的稱贊。整個事情忙完后,村里分給我家一匹小馬駒,以示對爹的犒勞。從那個時候,我懵懵懂懂地知道了爹在村上是個有分量的人。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家鄉(xiāng)一帶牲口數(shù)量增長得很快,基本上每家都有一個牲口,馬、驢、騾、牛等等。我家養(yǎng)著一頭小牛犢,在爹的馴養(yǎng)下差不多能夠配著其他大牲口拉犁拉耙。那一年臨近收秋前,爹又買了一匹雖然瞎一只眼,但看上去身體很壯、力氣很大的騾子,我家勉強能夠獨自犁地耙地,成了村里少有的不需“擱犋”的農(nóng)戶,就是不用跟別人搭幫。農(nóng)歷八月十五前后,田野里的玉米、大豆、芝麻、紅薯等莊稼次第收割,家家戶戶開始騰茬犁地、準備種麥。農(nóng)諺說,種麥的時機把握,“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爹計劃著用這倆牲口輕松地把地整好,趕在寒露時把麥種上??墒牵粋€困難鄰居的求助打亂了爹的計劃。這鄰居喊爹二爺,他是個倒插門的女婿,是為了照顧精神不正常的岳母來到我們村的,家里很窮,買不起牲口??粗従忧笾难凵?,爹當即就應允了他的請求,答應幫他家整地種麥。那年由于天氣不太正常,加上小牛犢第一次干重活,爹又安排先收拾鄰居家的地,盡管起早貪黑抓得很緊,最后還是在霜降前落下自家的一塊地沒種上麥。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這一季麥種不上,全家就得少收多少糧食。當時,全家人都覺得爹太傻。每當娘埋怨這件事,爹就撂下那句話“做人要守信譽,吐了吐沫不能再舔起來”。前年我回家時偶遇這個鄰居,他仍豎起大拇指對我說:“三叔啊,俺二爺一輩子大好人!”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養(yǎng)家糊口和供孩子上學,爹加入了鄰村集上的牛行(其實是交易各種牲口的場所),從養(yǎng)牲口轉身賣牲口。他的主要工作是撮合買家和賣家成交,從中收取一點交易費用,當?shù)厝朔Q之為“說牲口”。依靠誠信仗義的秉性和熟悉牲口的特長,爹很快成為十里八村有名的說牲口行家。

我在家排行老小,從小就比較受爹的寵愛。上小學時逢星期天,總是頭天晚上就寫完作業(yè),第二天再跟著爹趕集上會。因為我知道到了集上不光有好吃的,還常有古裝大戲看。爹經(jīng)常騎著那輛老式永久牌自行車帶上我。我坐在自行車的前梁上,屁股下的前梁拴著爹的生意道具——皮鞭。爹用力地蹬著自行車腳蹬子,兩個車輪子飛快地在沙土路上奔跑著。就這樣,我跟著爹認識了他的很多朋友,也學會了很多大戲臺詞,還了解了他在生意界守信譽的口碑。

隨著爹守信譽口碑的傳開,其客戶也越來越多,就連遠在四五百里外的大別山區(qū)紅安、光山、羅山的客戶也紛紛找上門來,但爹絲毫沒放松對自己信守承諾的要求。記得有一年農(nóng)歷臘月二十左右,大雪紛紛揚揚一直下個不停,臨近年關賣牛戶急著要錢過年。爹說成的牲口交易中,離我家20公里以外的一個客戶還欠一萬多元。爹不懼天寒路滑騎車一天,冒雪趕到客戶家去拿錢。第二天冒雪趕回家時,爹的黃色軍大衣被雪水浸透,并且沾了不少泥巴,他沒換衣服就忙著挨家挨戶去送錢。

雖然爹離開我們已經(jīng)多年,但他用言行為我們樹立了守信譽的家風。

家風講話稿篇五

說來好笑,已年屆不惑的我居然不會玩,不會打麻將、不會打撲克、不會“斗地主”……幾乎所有娛樂活動都與我無緣,顯得有些木訥,更有人跟我開玩笑說:“啥也不會玩兒,簡直白活了!”我有時也著急,“三缺一”的時候上不了場,別人眉飛色舞談論打牌時,自己不知所云。

父親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一進臘月,鄰居們便陸續(xù)把紅紙拿來找父親寫春聯(lián)。父親專門買來筆墨和《春聯(lián)大全》,根據(jù)各家不同情況書寫春聯(lián),有時還先念給鄰居們聽,鄰居們都很滿意。由于工作量大,經(jīng)常要熬夜書寫,我便在一旁“打下手”,裁紙、研墨、念對聯(lián),那淡淡的墨香至今令人回味。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人勸父親寫對聯(lián)時應收費,可父親卻一笑了之。

父親當時月工資幾十元,養(yǎng)家糊口顯得緊巴巴。一次支工資后,父親一數(shù)錢發(fā)現(xiàn)多出來一個月的工資,全家人高興得不得了??筛赣H卻冷靜地說:“很可能發(fā)錯了。”他步行3公里到會計家核對,確實是多發(fā)了,便把多支的錢退了回去。

父親的言行潛移默化影響著我。1992年,我在師范上學時曾撿到60元錢,當時夠我兩個月的生活費??晌疫€是上交到學生科,為此學校還發(fā)通報表揚了我。師范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一所鄉(xiāng)村初中當老師,在學校住宿,業(yè)余時間都用在讀書寫作上,不斷有稿件見諸報端。后來調入縣委宣傳部工作。

父親寫對聯(lián)也熏陶了我。我的楹聯(lián)作品曾在中宣部《黨建》雜志等單位主辦的“把楹聯(lián)寫在黨旗上”活動中獲優(yōu)秀獎,在中央電視臺等單位舉辦的20xx豬年春節(jié)春聯(lián)征集活動中獲獎。

自己這么喜歡“玩文字”,可能真應了那句老話“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吧。

家風講話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我是秦正云,是一名市公交公司的12路駕駛員。此時我很榮幸在這里為大家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好家風,你我在行動――做感恩的公交人,圓幸福的公交夢》。

幾年前我進入了滁州市公交公司,成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公交駕駛員。這些年的公交生活讓我深刻體會到:公交駕駛員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稱呼。我們擔當著服務市民,回饋社會的責任,更肩負著展示瑯琊古城的風采,提升滁州檔次的義務。作為公交駕駛員,我們在感受來自社會各界幫助和支持的同時,更能深刻體會到他們對公交事業(yè)的殷切期望――期望我們能建成幸福公交,提升滁州市的幸福指數(shù)!面對這些責任和義務,支持和期望,我們公交駕駛員有著無窮的動力!但如何將動力落實在行動上?在我看來,就是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只有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能將這些動力落實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恩是一個既傳統(tǒng)又時髦的詞。但今天我在這個講臺上要有力地宣布:我們公交駕駛員的感恩絕不僅僅只是一個時髦的口號,它源自我們公交駕駛員的責任和義務,更體現(xiàn)在我們公交駕駛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很樸實的一句話,首先讓我懂得了公交駕駛員的平凡與偉大。這樣甘于平淡樂于奉獻的公交駕駛員太多太多,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體現(xiàn)著一份責任,我們在普通的工作中克勤克己,忠于自己的義務,而責任與義務正是我們公交駕駛員對于感恩最好的詮釋!

曾幾何時,我就在思考什么是幸福公交,怎樣建設幸福公交?經(jīng)過這幾年的工作和思考,我認為幸福公交應該有如下幾個方面的表現(xiàn):首先幸福公交是我們的企業(yè)能始終以人為本,想員工所想,急員工所急,當員工們累了時,企業(yè)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歇腳的地方,當員工們有困難時,企業(yè)能給我們家的溫暖。所有員工都能踏實工作,安心生活;幸福公交能夠讓我們積極向上,在體現(xiàn)我們公交駕駛員獨特人文關懷的同時,也能感染到我們廣大的乘客朋友。大家都能文明乘車,禮貌待人!幸福公交就是我們的價值得到認可!

這就是我對幸福公交的簡單理解。說它簡單是因為它由每一個公交駕駛員的小幸福組成的,我們每個公交駕駛員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每個人都感到幸福了,那么我們的公交事業(yè)必然也會幸福??墒切腋9坏膲粝腚x我們還比較遙遠,因為我們現(xiàn)在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只要我們每位公交駕駛員都常懷感恩的心去工作和生活,我相信總會有一天,滁州市民都會樂意選擇公交出行,車廂里的乘客也是秩序井然;我相信總會有一天,每位第一次來這里的朋友,在愛上滁州市山青青水清清的同時,也會愛上滁州市這道靚麗的公交風景線;我相信總會有一天,社會各界在提到我們公交時都會贊不絕口,只因我們有感恩的情懷和無私的奉獻!

最后,我再次承諾:傳承好家風,你我在行動――在家做個好媳婦,孝老愛親;在家做個好妻子,相夫教子;在家做個好母親,勤勞賢惠;在這做個好姐妹,團結互助。讓你我攜起手來,共做感恩的公交人,同圓幸福的公交夢!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20xx年x月x日

家風講話稿篇七

歲月匆匆,人生苦短。清明節(jié)將至,轉眼間母親離開我們已經(jīng)6年了。母親的音容笑貌不時在我的腦際間回放,無盡的思念瞬時涌上哀思的心頭,眸中頓時感覺熱熱的。

母親的一生是清貧的一生,勞累的一生。在她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偉大事跡。但她為人隨和,助人不求回報。母親雖然說不出什么偉大的警言名句,然而,她內(nèi)心蘊藏著對子女的愛卻是無比深厚!直到現(xiàn)在,我無論身在何方,每每想起和母親的那一幕幕都會淚流滿面,因為我想念母親。

母親生于1939年。在她的一生中,經(jīng)歷了許多坎坷與磨難。母親生下了我們姊妹弟兄三個,弟兄當中我排行老大。母親和父親歷經(jīng)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極其艱辛地將我們養(yǎng)大。中年之際,母親遭喪偶之痛。

我參加工作之后,每次送給母親一點零用錢,她都舍不得用,并會在我下次看望她時,連同我給的零用錢一起,給我更多。母親為了不給我們子女增添負擔,在身體有病的情況下還堅持做臨時工,掙錢補貼家用。母親晚年生病臥床,我每次去看望母親。母親卻總是說病情有所好轉,不讓我請假照顧,要我安心工作,不必為她擔心。

母親文化不高,卻深知讀書的重要性,鼓勵我們讀書上學,掌握文化知識,為我后來的人生之路鋪就了好的基礎。母親在垂暮之年已是重病纏身了,卻仍然忍受病痛的折磨為我們操持家務。當我現(xiàn)在想來彌補,想盡盡孝心時,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人間。母親走的那一天,我剛好從醫(yī)院回家準備母親的后事,結果就接到姐姐的電話,說母親走了。我恨自己為什么要急著離開,沒有多陪母親一會,這種遺憾已經(jīng)成為不可彌補的永遠。母親去世前我未能守在病床前多陪她一會,未能在她老人家的床前同她一起回憶過去的時光……母親走了,我卻無力挽留,悲傷的心情一直持續(xù)著,這種傷痛在我心里埋得很深,這種感覺好像缺少了許多,失去了許多。

現(xiàn)在,只要想到母親我就會心痛,就無法克制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母親的離去,留給我無盡的悲哀。母親的溫柔、善良、剛毅與堅強以及為人的誠信與親和力,是我永遠要學習的。

母親是個正直、善良、節(jié)儉的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母親養(yǎng)育我們兄妹三個,當時一家人每個月十幾斤面粉、半斤油,生活的清苦可想而知,五口人的家庭吃飯是個大問題,母親每天做臨時工來貼補。后來我想她晚年的體弱多病與當年拉扯我們兄妹三人的清苦生活不無關系。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就沒有穿過新衣服,盡管當時條件有限,每當過年的時候都會請裁縫師傅給我們每人做上一件新衣服,她熬更守夜給我們做上一雙新布鞋。而她自己總是用我們的舊衣服縫縫補補來將就,后來條件好了,兄弟姐妹們經(jīng)常給她買些衣服,她自己總是舍不得穿,都拿來送人。直到去世的時候,還有好多沒有穿過的新衣服。由于當年的清苦,母親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習慣,從不浪費一粒殘菜剩飯。后來病了,兒女們探視她買的營養(yǎng)品、水果等都舍不得吃,要留給孫兒們。

從小到大,母親始終教育我們要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事情,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湊熱鬧,不要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做事情要處于公心等。我們姊妹弟兄三個之間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不愉快的事情,也沒有任何一個因為行為不當受過任何處分與責備,大家在不同的崗位都做出了成績。我想這與母親的引導與教育是分不開的。母親,你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偉大的一生。你沒有留下什么,但你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你養(yǎng)育我們兄弟姐妹長大成人,你教我們兄弟姐妹怎么做人,教我們兄弟姐妹怎么處事,我們將永遠記住您的教誨,永遠不會辜負您的期望!我想,母親若是有知,一定會露出安詳恬然的微笑的。

春去春又回,花開復花落。轉眼間,母親離開我們已6年了,但不管世事如何變化,時光怎樣流逝,我永遠懷念您——我的母親!

家風講話稿篇八

最初對燈光的記憶,來自一盞黑乎乎的煤油燈。那是我們那個年代驅除黑暗的唯一光源。一只用完墨水的瓶子,蓋子上鉆一小孔,孔中安插一根比筷子略細的鐵皮燈芯,燈芯中貫穿一條棉花捻的捻子,一端浸于煤油里,一端微微露出。點燃了,便有一團微弱的火苗躍出。一片昏黃的燈光,便像夢一樣暈染開來,夢里還能看到綻放如梅的燈花,還能聽到噼啪的微響以及遙遠的古言和村中的人事。這樣的燈光一直伴隨著我的童年和少年,也給我的童年和少年升起了一縷生命的霞光。

晚飯以后,院子里的光線漸漸暗淡了下來,待到天完全黑透了,母親才摸索著火柴,“哧”的一聲,點燃放置在窗臺上的那盞煤油燈,一片橘黃色的燈光便在土屋里彌漫了開來,閃閃爍爍的,像村莊的眼睛,像親人的港灣,更像母親的懷抱。一家人圍著燈盞,坐在炕上,沉浸在一片溫溫軟軟的光明里。這時大哥會常常借著燈光,用十指做出各種形狀,映射在糊著報紙的墻上,煞是有趣。有起伏的山,有狂吠的狗,有蒼茫的樹木,有奔跑的兔子。這大概是我看過的最早的動畫片了,給我?guī)砹藷o盡的歡樂,也點燃了一個少年五彩繽紛的'夢。冬夜漫漫,窗外飄著雪花,西北風吹得破舊的窗戶紙潑剌剌的響,而老屋的熱炕上卻溫暖如春。那時我們一邊剝玉米、揀黃豆,一邊講古言、說農(nóng)事,其樂融融。

我記得,很多時候,母親是常常坐在最靠近燈盞地方,因為她要就著燈光,為一家人縫縫補補。母親似乎永遠有做不完的手工活,她就像一尊雕塑一樣,長年累月地坐在煤油燈下,低著頭,弓著身子,默默地捻線、編織、縫補,打麻繩、絞鞋樣、納鞋底、剪窗花,一雙勤勞的手,從不歇息,苦苦支撐著那個艱難而貧窮的歲月。春夏秋冬,二十四個節(jié)氣,母親一直在紡呀、納呀、編呀,把一世的光陰和辛勞都納成了她額頭上的皺紋,把一生對兒子的期盼和祝福都織成了她眼角邊的魚尾。常常夜半醒來,我還能看到母親在昏黃的燈光下低頭勞作的身影,孤單而凄涼。如今,母親已去世多年,但她老人家紡線的姿勢、納鞋的動作以及辛勞的形象和花白的頭發(fā),卻鐫刻在我的心底,時時浮上心頭,揮之不去,每每想起,淚光瑩瑩。

溫馨的煤油燈,于我不但是一份深深的母愛,更是一盞求學路上的希望之燈。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激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全國上下出現(xiàn)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壯觀場面。那時家鄉(xiāng)還沒電燈,于是煤油燈大顯身手,它照亮了萬千學子求學路上的夢想。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夜晚,我在那盞昏黃的煤油燈下,苦讀到深夜。一個晚上下來,鼻孔里會沾上一層厚厚的炭黑。我永遠難忘那段清貧而快樂的歲月,更難忘那盞搖曳的煤油燈,它指引我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讓我看到了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

童年所有記憶,似乎都與煤油燈有直接的聯(lián)系。在煤油燈下,我懵懵懂懂地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也品嘗到了親情的溫暖。更讓我懂得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人生道理,記住了耕讀的家風,明白了勤儉的家教。

傳承家風家教,有時,只需把心里擱置已久的那盞油燈擦一擦,點亮。心燈常亮時,心才不會害怕,人才不會迷途。

家風講話稿篇九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若社會風氣好,受之于“國風”;而國家風氣良好,則應當歸功于“家風”。一家之風,總會教會“祖國的花朵”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品格,陶冶他們的情操,升華他們的靈魂。好“家風”會使他們學會做人處世,在未來踏入社會,那些汲取“家風”中的營養(yǎng)和道理,會使他們?nèi)缁⑻硪?,更好的貢獻社會。一個家庭的家風就是這個家庭經(jīng)過一代代人的積累、傳承下來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對于所有家庭成員的言行都具有約束和指導作用。不同的家庭,家風的內(nèi)容和呈現(xiàn)形式也不盡相同,有的是成型的為人處世格言,有的則隱含于每個家庭成員的日常行為中。我來談談我家的家風。

汲取書的營養(yǎng)。

父母雖未曾提過筆,讀過書,但十分樂意我們向書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父母雖然不曾欣賞過“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名句,卻深信“讀書能改變?nèi)松x書的益處大如山”。“想買零食,我沒錢;想買書,我砸鍋賣鐵也支持你”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家中雖然沒有“書本堆積如山”的規(guī)模陣列,但也是“書日日似新”。我想“家風”中應該有一列是讀書的吧。不知是否讀書漸漸多了,自己的文采稍稍有長進,不再是寫那些枯燥厭煩的文字了。

誠實似財富。

若讀書是人生的一道美景,那么誠實亦讓人駐足。誠實是人生的一大筆財富?!叭嗽谌院蠄龊险f話,都一定要誠實講信用,這是最重要的人格基礎。一個人若要得到他人信任,首先就要誠實;欺騙他人,會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印象,而且,無法在社會中立足”父母時常教育我們。而當自己做錯事情,父母并不是一味責罰我,而是讓我學會認識錯誤,讓我學會改正錯誤。父母常說“誠實似財富”。我想是的。

不歧視他人。

父母從來不會因為種族,國家,才學高低,相貌美丑而歧視、羞辱他人。

家是開小賣部的。偶爾會遇見幾個異國風格的人來購買果汁飲品。父母未曾因為他們的膚色和國家不同,而將飲料價錢刻意提高。相反,父母會友好推薦一些味道較好、價格適中的飲品。父母認為“人類就像同在屋檐下的一家人,彼此應該相親相愛,和睦相處”。父母的言行,傳授了我很多學校里學不到的做人處事的道理。

環(huán)境塑造人,影響人。一個人的性格、氣質的培養(yǎng),品德、世界觀的形成與他生長的家庭密不可分。家庭的和諧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家庭是小社會,城市是大社會。文明家庭是文明城市建設的基礎。我相信,家風是一道道德標準,約束著我們,讓我們和這個家的精神融合,蔚然成風。

家風講話稿篇十

父親上世紀50年代中期出生,從農(nóng)村到縣城,他們那一代人吃了很多苦,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好作風,但節(jié)約的生活并沒有影響父親的浪漫情懷。

父親的浪漫不是風花雪月,而是集陶淵明、徐霞客、辛棄疾于一體的浪漫。

他喜歡田園生活。他種了很多菜,常常吃不完,還時常讓我與姐姐拿到街上去賣。種菜需要積肥,父親常常挑著滿滿的糞桶從家里穿梭而過,他這種行為總被母親怒斥,他總是為自己辯護:“沒有大糞臭,哪有五谷香!”其實當時父親已是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母親是高級教師,工資比他還略高,家里并不缺他種的這點菜。我想這是父親的浪漫,親近自然,熱愛勞動,敬惜民力,有著陶淵明“抱拙歸園田”的情懷。

父親愛行走。一直希望退休后買輛車,3萬元的面包車就可以,只要能裝下媽媽和家當,包括煤氣罐和鋪蓋。他打算退休后開著這輛車去游覽祖國各地。用雙腳丈量土地,記錄所見所聞——這是徐霞客似的浪漫。

父親喜歡下鄉(xiāng)。記得我與姐姐讀大學時有一次暑假,我們縣一個水庫被沖毀,整個村莊在水庫下面,通訊全部斷了,不知情況如何,他便帶我們一起去現(xiàn)場看看災情。因為路被沖毀了,我們3人餓著肚子步行了7個多小時,我的涼鞋底走斷了,腳上磨出3個泡。但當我們出現(xiàn)時,村民們非常激動。因為在村里,父親是第一個出現(xiàn)的“縣里的同志”。我們隨父親一起去查看災情也忘了疲勞,回來仍然走了7個小時,不再覺得難行。

我在襄陽工作時,報名參加援藏。父親很擔心,上網(wǎng)查找了許多西藏瓊結縣的資料,但還是鼓勵我積極報名:“只要祖國有需要,你就要主動接受任務!”我知道,憂國憂民,從不畏懼,時刻準備——這又是辛棄疾式的浪漫。

家風講話稿篇十一

我的家是一個大家庭,良好的家風是我家的光榮傳統(tǒng)。父親母親和叔父嬸嬸一輩子沒有分過家,全家老少互尊互敬互愛,十分和睦。老一輩相繼去世多年了,良好的家風仍然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全仗我有一位黨員長兄。“良好家風、黨員帶頭”,長兄帶頭樹立起良好家風。

一是敢于擔當,稱起“老大”。俗話說“兄長如父”。家里相繼送走四位老人后,長兄就明確告誡我們幾個姊妹、兒女、侄兒侄女們,不能忘記老一輩生前的教誨,堅持和發(fā)揚家庭以往好的家風。提出:第一,大家不能散,人心不能散,不能不團結,不搞自家斗;第二,做實在人,和睦鄉(xiāng)鄰,要尊重他人,不要因日常小事與人不利,與人不和;第三,做事要謹慎,做事要干凈,不該要的不要,不該得的不得,不給組織添麻煩,要感恩黨和社會,感恩組織的關懷、關心;第四,學法知法守法,不能違法亂紀;第五,多講奉獻,有難互幫;第六,要學會珍惜節(jié)約,不鋪張浪費,低調辦事,不好張揚。全家人把這六條簡化為:堅持團結、敬重鄉(xiāng)親、懂得感恩、遵法守紀、嚴格要求、勤儉節(jié)約、老實做人。十多年來,我們姊妹幾個和下一代,都照長兄所要求的去做。家里有7名黨員,更是起到了帶頭作用。

二是身體力行,作好表率。長兄是老北大畢業(yè)生,高級工程師,副縣級退休的黨員領導干部,今年77歲了。他要求全家做到六條,自己身體力行,首先做到做好,為我們樹起了表率。他擔任縣級領導,從不忘乎所以。無論是在職還是現(xiàn)在,每次回老家從不擺架子,主動與門口鄉(xiāng)親們打招呼,說話攀談,詢長問短,解答群眾關心的問題,宣講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為群眾解疑釋惑。我嫂子小我長兄幾歲,近幾年身體不好,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長兄就用大量時間陪護我嫂,精心照顧,從不有任何怨言和煩躁。我遭遇兩次失業(yè),現(xiàn)在臨時工作收入不高,經(jīng)濟難免不寬余。長兄經(jīng)常詢問情況,真誠相助,解我之難。對待兒女們的工作和事業(yè),他從不找縣里領導要求什么,總是讓他們自己去奮斗、去鍛煉。每逢春節(jié),長兄總是擠出時間和一大家人團聚,聽聽各方的工作、生活情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希望。

四是不追潮流,固守節(jié)約。長兄上學時就很注重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穿得很舊的衣服或損壞的衣服,他總是不舍,依舊穿著。到了縣級領導崗位至今,從不趕新潮買時尚衣服,繼續(xù)保持著勤儉節(jié)約的光榮傳統(tǒng)。他對我們說,物質能用要盡其力,不可太鋪張了。

良好家風,黨員帶頭;光榮傳統(tǒng),從我做起??勺鹂删吹拈L兄,用榜樣的行為贏得了家人的點贊。

家風講話稿篇十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毙r候,我常常聽到父親吟誦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nóng)》。父親的目的是要我們知道每一粒糧食來之不易,養(yǎng)成節(jié)約糧食的好習慣。父親常常對我們說,他在青平中學讀書的時候,家庭困難,有一次一個親戚送給他三毛錢的咸魚,他吃了一個星期。父親不但節(jié)約糧食,而且事事處處上他都體現(xiàn)出厲行節(jié)約的作風。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擺設酒席的人越來越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大紅請柬滿天飛,人們疲于應付。父親一貫以來都反對擺酒席的,他認為那是鋪張浪費。

人生一世,結婚大事。記得堂兄結婚的時候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婚禮也辦得風風光光,那情景依舊清晰如新。伯父家殺豬宰雞擺了幾十桌酒席,空中飄著誘人的香氣,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鞭炮聲震得驚天動地,好不熱鬧。

我與妻子登記結婚時,已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因為我是家里的老大,在鄉(xiāng)鎮(zhèn)機關供職,那時候父親是鎮(zhèn)的主要領導,所以周圍的親朋好友都認為,這么大的事必須大擺酒席隆重慶賀!已有不少的親友在幫我們擇好佳期了,說哪天哪天是好日子。誰知道,恰恰在這個充滿喜慶時段的一天傍晚,對于是否要擺酒席,父親在征求我的意見后,溫和地點撥迷津:“我們和親友們都不富裕,干嗎非要打腫臉充胖子?再說,在時間上也安排不過來,不要麻煩大家啦?!备赣H的開導,我和妻子都樂意接受。就這樣,我們按照客家人的風俗習慣,宰了一個雞,買了兩斤豬肉,回到弘農(nóng)堂祭拜了祖宗,然后炒了幾個青菜,全家人熱熱鬧鬧地慶賀一番,舉辦了結婚儀式。

“兩朵紅花一線牽,勤勞致富兩相連,只勤不儉無底洞,只儉不勤水無源。”這是客家人世代流傳的一首民歌,在父親勤儉節(jié)約思想的教育下,我們精打細算,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父親真的是小氣嗎?不是,他有著一副熱心腸,待人寬厚,對遠親近鄰,都極盡相助,至今依然有許多借出的款項成了呆賬,他卻極少提及。只是父親認為,擺酒席無論于公于私,都是極大的浪費。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兒子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學,但也是一件值得親人們驕傲的開心事。正在這時候,妻子接到一個擺大學酒的請柬,她征詢我們是否為兒子的入學擺酒席。誰知道,正為孫子考上大學舒坦歡笑的父親語重心長地說:“擺酒席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作為長輩的我們要作表率,教會孩子勤儉節(jié)約?!?0xx年,我們家搬進新樓房,當提及擺酒席時,他說,連中央都行文不要擺酒席,你們身為基層干部,應該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規(guī)定。自然這酒席是擺不成了。

父親以他的實際行動發(fā)揚了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深深地影響到我們子孫后代。愿這種傳統(tǒng)傳承下去。

家風講話稿篇十三

前些日子回家,與父親談到家風的話題,父親一笑,“什么家風不家風的,我就一農(nóng)民,哪懂這些,重要的是你們都生活得好……”父親的意思我自然明白,當即一笑,也不再爭辯,只是看著日漸蒼老的父親,心里充滿感激,因著這些年他的堅持與付出。

父親只是在土地上耕耘了大半生的農(nóng)民中的一員,普通而平凡。如果非要說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大概是父親身上那重感情、講義氣、愛拼搏、肯苦干的品質。村里人每每提起父親,才會豎著大拇指,由衷地稱贊“老林這人不錯”。

父親總教導我們要與人為善。春耕時節(jié),父親帶著我們平整完自家的田地后,便開始幫助缺少勞動力的鄉(xiāng)親干活。只是,我們終究比不得父親,這樣的日子久了,看著父親忙進忙出,幫著左鄰搭涼棚,幫著右舍搭雞棚,心里總會覺得不解,看著父親時,忍不住脫口而出“可是,為什么總是你在幫他們,而不是他們幫我們!老實人什么的最吃虧了!”父親說:“我只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別人,不是為了什么回報。而你們,也應當記住,人生于世,做好自己,只是立身處世的第一步,與人為善,能幫別人一把就幫別人一把。老話說得好‘天地補忠厚、老實終久在’?;钤谒阌嬂锏娜瞬攀钦娴某蕴?”

想及此,我不由笑著對父親說“爸,其實我們家是有家風的!”

“嗯?”

“您不是說‘天地補忠厚,老實終久在’。我們就應當厚道做人、老實做事。”

“是這個理!”父親笑著點頭。

家風講話稿篇十四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家的家風,只能用兩個字來代替——嚴格。也正是這個家風,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讓我終生受益。

做事,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罢J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這句名言經(jīng)常被媽媽當口頭禪。每次寫完作業(yè)拿給父母檢查的時,若是由于自已的粗心做錯了,必定會把我的耳朵聽出老繭來才肯罷休。

一天,表組她們來我家玩,媽媽臨上班時交待我們打掃衛(wèi)生——拖地和抹灰,一個小時后,干完了所有的活。我們各自干自已的事,我寫作業(yè),云云看電視,軒軒上網(wǎng)。下班后,媽媽把我、表姐全都叫到面前,當面檢驗。忽然,媽媽問道:“是誰抹的灰,是誰拖的地?”“是紫怡!”表姐靜軒說道,剎那間,媽媽怒氣沖天,大聲說道:“‘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你這根本就是在完成任務,你看看,這就是你抹的灰,為什么書柜書下面沒有抹?還有,為什么地上還有灰塵?”話音剛落,堂姐和表姐就捂住了嘴巴,不笑出聲來,但卻沒有逃過媽媽的眼睛,媽媽不等我回答,又沖著她們使出了獅子吼:“軒軒、云云,你們怎么回事,妹妹沒干好活,你們當姐姐的,居然干得比妹妹還離譜,瞧瞧,這茶幾跟沒擦一個樣,軒軒你居然連被子都疊不好,你們還怎么當紫怡的榜樣?……”唉!可憐我們?nèi)亩洹?/p>

做人,要誠實、誠信、知錯就改?!罢\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yè)之基”這句則是爸爸的口頭禪。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要改正,不能撒謊。

其實,嚴格只是我們小孩對大人的代名詞,實質上蘊含了大人很多心酸。我們不愛學習,大人怎么辦;我們有了判逆心態(tài),大人怎么辦……我原本不愛英語,爸爸堅持每天陪我在家早讀,現(xiàn)在我的英語很好,經(jīng)常在比賽中獲獎。我的作文原先也不好,爸爸總是讓我在作文網(wǎng)或報紙上投搞,開始寫作時,爸幫我寫好提綱,經(jīng)常要修改好多次,才能過爸爸這關,慢慢地我的作文有質的提高,經(jīng)常在作文網(wǎng)征文中獲獎,報紙也多次刊登了我的習作,還有兩篇習作入選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同步作文。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讓我受嚴格的家教,受愛的呵護,受心靈的洗禮。

家風講話稿篇十五

母親是一本書,翻開目錄,我看到的是“堅持”“善良”“勤勞”,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人生道路上的路標。

母親是一位普通的鄉(xiāng)村教師,也是一名普通的共產(chǎn)黨員。從我記事起,母親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忙碌。30多年的教師生涯,培養(yǎng)了多少學生從小鄉(xiāng)村走出去,連母親自己也說不清楚。如今我走在城市的街道,有時就會碰到有人告訴我:“我是你母親的學生哩!”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從心底為母親自豪。

母親從沒畏懼過什么。她始終能給孩子們快樂的空間,也讓每個孩子有安全感。在我幼年的時候。記得那時白天母親要去學校教課,回家還要做家務,還要給我們納鞋底、做鞋。兒時的我,常常在睡眼朦朧中,看見母親在橘色的燈下納著鞋底。她右手拿著錐子或者針線,右手的中指上戴著一個頂針圈,左手握著鞋底。錐子先在厚厚的鞋底上用力地鉆下一個小小的孔,然后把錐子放在桌上,拿起針,往頭發(fā)間一摩擦,那個動作很優(yōu)美。針慢慢穿過孔,母親在鞋底的另一邊用力拔出針,一根長長的線隨之而過。夜很靜,能聽見線穿過鞋底時的絲絲聲。橘色的燈光讓我感到暖暖的,慈愛的母親讓我心里感到甜甜的。長長的歲月里,我始終不能忘卻燈下母親納鞋的身影。

母親為人和善,心地善良。那時我們住在鄉(xiāng)下,鄰居是一個身體不是很好的孤身老太太,只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外地人,常年不能回來照顧她,而她又不愿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家。母親就把她當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給她留一些,逢年過節(jié)都要打發(fā)我們?nèi)タ赐?,一直持續(xù)了20多年,直到她離世。對于村里的一些孩子多、生活不寬余的家庭,母親還時常將我們不穿的衣物送給他們。母親經(jīng)常教育我們要善待那些可憐人,哪怕自己少吃一口都要行善,從小就給我們埋下了善念的種子。

母親勤勞淳樸,勤儉持家。一塊破布,一件舊家具,一截線頭,甚至一個用過的塑料袋都舍不得扔。母親很注重儀表和整潔,在我印象中母親曾很奢侈得買過一塊“的確良”布料,母親親自裁剪縫制,由于母親每逢盛大場合才穿上它,又穿得特別仔細,這件衣服一穿就是近20xx年,直到我工作,它才正式退休。母親對于吃從不講究,常常是能省則省。然而,在禮尚往來方面母親卻很大方,母親總說,借人平還人滿。

而今,我也為人父,但在母親眼里我永遠是孩子。每當季節(jié)變換冷暖交替,總有母親的叮嚀提醒。從牙牙學語到姍姍學步,從少年到中年,我永遠也走不出母親的愛。母親的愛不需要華麗的語言,不需要強加的責任,母親的愛就像春天萬物蘇醒,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母親是一本書,感謝母親,這本書將是我一生的珍寶。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