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導入(通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15:34:06 頁碼:9
2023年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導入(通用8篇)
2023-11-23 15:34:06    小編:李耀Y

當我們面臨挑戰(zhàn)和難題時,總結經驗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對于那些邊界模糊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確定其分類?在閱讀這些總結范文時,我們可以學到如何組織材料和整理思路的方法。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導入篇一

2、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yǎng)翻譯和朗讀的能力。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教學。

重點:

掌握重要加點字詞,背誦課文。

難點:

1.學習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2.抓住本文駢散結合的寫法。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合理停頓,抑揚頓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達到順暢地背誦全文的目的。

本課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譯理解外,還要學習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因此學習中把重點放在文言知識的掌握上,難點放在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2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封建時代許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窮則獨善其身,大則兼濟天下”當作自己的人生信條。他們?yōu)楣贂r積極從政,力主改革,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貶時,則寄情山水,獨善其身。蘇軾、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別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表現(xiàn)出了闊大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成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名篇《岳陽樓記》。

二、作家作品簡介。

1.作家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歲登進士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

寶元三年,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zhàn)功。慶歷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zhí)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后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背景資料: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jù)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guī)箴知己的好機會,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貶中,亦有抒發(fā)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fā)自己胸襟、規(guī)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陽樓: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朝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鵲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讀第1段。教師范讀課文,從情感上抓住學生。

1.對照書下注釋,理解重要的詞句。

詞:

越明年、謫、守、增、制、屬、作文。

句子: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2.思考與討論。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內容?

明確: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

“古仁人”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也是為了自勉勉人。

(二)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朗讀朗讀,然后學生合作解決重要的詞句。

1.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詞:夫、勝狀、暉、備、然則、極、

騷人、得無異乎。

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

(1)找出本段概括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確(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重點句子的賞析。

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巴涕L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氣勢磅礴。“銜”、“吞”字連用,化靜為動,使描寫的景物富于動態(tài)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加強氣勢,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皻庀笕f千”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這一節(jié)的寫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從岳陽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開闊的景致描寫,引出“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異”和感受之“異”為結尾的議論作了鋪墊。

大聲朗讀這兩段,在熟練的基礎上背誦。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五、作業(yè)設計: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板書設計:

范仲淹。

作記的緣由。

屬予作文以記之。

洞庭全景。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導入篇二

《岳陽樓記》是一篇傳統(tǒng)名篇,是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語言優(yōu)美形象而富有音樂美,文章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大量使用駢句,語言凝練。以"記"為名,先敘事后寫景,進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發(fā)議論,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教學本文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勵志胸懷,偉大情操。

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這篇文章較淺易。他們有一定的文言基礎,并懂得一定的朗讀技巧,我教學本文是要著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我準備用播放四大名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分組討論,互問互答的方式來解決本文的教學重點,以朗讀品味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具體步驟如下:。

1.名樓圖片欣賞:用四大名樓導入課題,重點欣賞岳陽樓的勝景。(多媒體播放圖片)。

2.名人激情朗讀:播放聲音圖象文件,示范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3.合作討論:抓重點字詞句理解含義,領會文章大意。

4.共同探究:根據(jù)個人理解,展開互問互答活動,強化對文章思路的分析。

5.師生歸納小結:教師作總結性歸納,強化文章重難點。

6.延伸拓展:完成相關練習題,鞏固所學內容,拓展思維。

1.理解本文寫景抒情、對比出旨的特點,領會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背誦課文。

1.指導學生朗讀,提高誦讀能力,追求朗讀的最高境界——品味意境,讀出情感。

2.領會本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3.品味、鑒賞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語言美,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深刻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政治抱負及其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多方面的積極意義,激發(fā)學生胸懷天下,以利民為己任,以強我中華為宗旨,積極進取,大膽開拓,做一個有胸懷有偉大情操的人。

通過反復朗讀理解重點字詞句的含義,從而疏通文意,并從寫作特點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意圖,領會警句在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意圖,領會警句在文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礪志情懷。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導入篇三

一、積累詞語。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動詞)謫、屬、把。

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詞組: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氣象萬千、霪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虎嘯猿啼、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一碧萬頃、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曠神怡、先憂后樂(先天下之憂百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二、理解句意。

“得無異乎?”(反問句)。

“吾誰與歸?”(變序句)。

“則有……者矣?!保ㄩL定語句)。

“其必曰……乎?!保ū硎敬y語氣的陳述句)。

三、了解“對偶”的特點及作用。

四、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顯志的寫作特點。

五、學習我國古代進步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思想。

一、本文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不僅立意高遠,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于朗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吟味,體會文章的特點,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倡導學生自讀,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啟發(fā)引導。

3課時。

一、導入新課。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歷代都作為散文名篇收入各種選本,它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使它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呢?這是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時必須認真思考的。

關于岳陽樓和作者,請先看本文的題注。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方面也相當有成就。

下面是《宋史》里關于范仲淹的簡略介紹(節(jié)引,字句略有改動),對我們理解《岳陽樓記》的思想內容很有幫助,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掛在小黑板):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彼乐?,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指定語文學習好的學生讀講。)。

思考:

1、范仲淹少年時為什么發(fā)憤苦讀?

2、范仲淹論政事奮不顧身,力主改革,勤政愛民,他的思想基礎是什么?

二、指導自學。

1、讀懂文句:借助工具書和課本注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見“教學目的”),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

2、思考:

(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三、課外作業(yè)。

1、把小黑板上關于范仲淹的資料抄在練習本上。

2、反復朗讀,加深理解。

(教讀第1—4段)。

一、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根據(jù)上一課布置的思考題提問。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不在答得完整,目的只在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學。)。

二、研習新課。

教讀第1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越明年—課本注解為“到了第二年”(即慶歷五年),而據(jù)《岳州府志》載《宗諒求記書》,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在慶歷六年,所以這句中的“越”還是按它的本來意義作“過”講為妥,“越明年”就是“過了第二年”,即進入了第三年講(慶歷六年)。

謫——封建社會官吏的降職或遠調,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遠方,如“發(fā)閭左適(同“謫”)戍漁陽九百人”。

屬——同“囑”,通假字,“屬予作文以記之”點明寫作本文的緣由。

2、思考與討論。

引導要點:從這個“謫”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說的“遷客騷人”,作者一開頭就點明滕的處境,其實暗暗包含對老朋友的勸勉:你雖然身處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遷客騷人那樣為個人的遭遇而悲嘆,應該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這樣寫也暗寓與老朋友同處逆境、自勉勉人之意。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陽樓記》所以傳誦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記事寫景之作,百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遠的好文章。

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夫——本文中幾個“夫”都念(觀夫、若夫、嗟夫)前兩個“夫”有指示作用,相當于“那”;“嗟夫”,感嘆聲,亦作“嗟乎”。

然則——順接連詞。注意不要跟轉折連詞“然而”搞混。“然則”在這句中有承上連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這樣(氣象萬千),它北通巫峽,南到瀟湘,降職外調的官吏和憂然失志的詩人大多會合在這里,那么他們看到這景色后產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變化而不同嗎?《教學參考書》把這句中的“然則”譯為“然而”,不符合上下句間因果相承的關系,值得商榷。

騷人——課本注解:詩人。戰(zhàn)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世也稱詩人為騷人。但在某種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兩者不能對換,如本文“遷客騷人”若換成“遷客詩人”就不恰當。因為《離騷》的作者屈原是一個遭到貶逐的詩人,所以“騷人”比“詩人”有時還多一層“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騷人”與“遷客”相配比較合適。

得無異乎——“得無”本是一個表示測度的語氣副詞(如“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但本句中“得”“無”是兩個詞,相當于現(xiàn)在說的“能不”。以詰問語氣表達肯定的意思。

2、思考與討論。

引導要點:

作者善于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般暋薄巴獭弊诌B用,更使靜景富于動態(tài)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shù)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朝暉夕陰”的“暉”換成“晴”字,義通順,但作者用“暉”而不用“晴”字,因為“暉”字具體,容易使讀者聯(lián)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本節(jié)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應的關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系或作用。

引導要點: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斑w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行文前顧后盼,文理綿密。

教讀第3、4段,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句子。

“則有……者矣”是一長定語句。“者”指代“覽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為例,從“去國懷鄉(xiāng)”到“感極而悲”都是“者”的定語。第4段末句的結構相同。這兩句可分別譯為“登上岳陽樓,就會產生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憂慮讒言,懼怕譏諷,滿眼凄涼,感傷到極點而悲痛的心情了。”“……就會產生一種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譽和屈辱一齊忘記,端著酒杯面對和風,充滿了喜悅的心情了?!?/p>

景——形聲字,“日”形“京”聲?!熬啊钡谋臼恰叭展狻薄?/p>

錦鱗——鱗,指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浮光躍金——這句寫月夜有風時湖面上的景色?!案 焙汀败S”兩個動詞分別作名詞“光”和“金”的定語,構成兩個偏正短語。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造成了一種動態(tài)美。

靜影沉璧——這句寫月夜無風時湖面上的景色。語法結構、修辭方法跟上句相同,不過它寫的是靜態(tài)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把——動詞,持,握?!鞍选弊鹘樵~是后起的用法(把門關上),或用在比較接近口語的詩詞中(欲把西湖比西子)。

其喜洋洋——洋洋,眾多或盛大貌,這里形容喜的樣子。朗讀時“喜”字后要稍頓一下。這句可譯為:那喜悅真是達到了極點。

2、思考與討論。

(1)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xiàn),寫歡樂之景是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說說作者為表現(xiàn)“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為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凄慘的畫面就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耀”“潛行”“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第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2)第3、4段除了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都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這個相同點外,兩段在結構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寫景,后抒情,為情設景,緣景抒情;甚至連前后兩個抒情句的表達方式也完全相同。試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兩個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為什么?引導要點:這兩個抒情句是文章思路發(fā)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前句遷客騷人登樓而悲,后句寫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喜,聯(lián)系上文看,是為了落實“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聯(lián)系下文看,是以遷客騷人隨物而變的心情,襯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從而引發(fā)出“先憂后樂”一段正論。如果把兩個抒情句刪去,文章思路中斷,也破壞了文章的內在聯(lián)系。

三、布置作業(yè)。完成“朗讀·背誦”一、二。

(教讀第5段,總結)。

一、檢查作業(yè)。

二、研習新課。

教讀第5段。

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跋忍煜隆酢薄@是一個略帶測度語氣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這里是代詞,不是表示推測的副詞。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則何時而樂耶?”用“……乎”這樣測度的語氣,顯得委婉而得體。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教讀應著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層層啟發(fā),設問: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概況,記了登樓所見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為一篇“記”,寫了這些也夠了,但作者的本意卻不在寫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聾發(fā)聵的討論來。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筆鋒突轉,提出了一個“古仁人之心”來,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從這里開始看作者是怎樣逐步深入地闡發(fā)他的思想的。請想一想: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提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fā)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么跟什么有關系呢?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后古仁人才會快樂??梢娝麄兊幕驊n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4)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并不存在。聯(lián)系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作者的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議論這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提示: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種“先憂后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從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愛民的行為看,確實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托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三、朗讀全文。要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領會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以及具有音樂感的語言特色。

四、總結性練習。

2、下面譯文中有幾處譯得不正確,找出來并加以改正。(古仁人)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擔憂,退處民間又為君主擔憂,真是進朝做官也擔憂,退處民間也擔憂。然而他們什么時候才樂呢?他們必定會說“憂在天下人之先,樂在天下人之后”吧。

4、本文有兩種對偶句,一種是兩句相對,如“北通巫峽”對“南極瀟湘”;一種是本句自對,如“遷客”對“騷人”。試從文章中各找出幾組對偶句來,并說明它們是怎樣構成對偶的。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全文。

附:“總結性練習”參考答案。

1、(略)。

2、有兩處譯得不正確:

(1)“是進亦憂”把“是”譯成“真是”不對?!笆恰笔谴~,相當于“這”,可譯為“這(真是)……”。

(2)“然則”誤譯為“然而”,應譯為“(既然)這樣,那么”。

3、第3、4段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略)。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導入篇四

理解文中“心憂天下”的思想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教學導入

師:當我們讀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時,我們?yōu)閺堭B(yǎng)浩關心民間疾苦之心所感動,這似乎代表的是所有讀書人的心聲。所以當我們再次誦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時,我們心中涌起的是一種神圣的責任感。讓我們共同走進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2、作者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世稱“范文正公”。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彼乐眨姆铰務?,皆為嘆息。

3、朗讀訓練

自由朗讀--------聽范讀-----------齊讀。

提示:注意語言的停頓、字音的正確、情感的變化。

4、文意疏通

師:同學們以小組討論課文前兩段的大意。

(小組討論,請同學說大意。)

明確:謫、作(寫)、政通人和、具、屬、浩浩湯湯、大觀、然則、遷客、騷人。這些是理解的重點和難點,應特別注意。(具體可參照課下注釋)

小結:修建岳陽樓的背景、滕子京的政績: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寫作此文的原由:屬予作文以記之。

總領第二段的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從空間表現(xiàn)盛景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從時間表現(xiàn)盛景的句子: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5、課后訓練

反復朗讀此文,感受文章的情感。結合注釋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1、積累重要文言詞語

2、理解文中“心憂天下”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

積累重要文言詞語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心憂天下”的思想

五、教學過程

1、文意疏通

師:讓我們齊讀第3、4自然段,領略一下岳陽樓的風光。(朗讀)

同桌共同欣賞畫面,用大意法講述出來。

明確:重點掌握若夫、淫雨、國(國都)、憂讒畏譏、蕭然(蕭條的樣子)、錦鱗、或、一、郁郁青青、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把(握)、的含義。(參見課下注釋)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為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凄慘的畫面就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耀”“潛行”“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

引導要點:這兩個抒情句是文章思路發(fā)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前句遷客騷人登樓而悲,后句寫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喜,聯(lián)系上文看,是為了落實“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聯(lián)系下文看,是以遷客騷人隨物而變的心情,襯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從而引發(fā)出“先憂后樂”一段正論。如果把兩個抒情句刪去,文章思路中斷,也破壞了文章的內在聯(lián)系。

2、探究

師:作者在具體的描繪了景色后,用了一大段的文字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慨,讓我們來齊讀體味古人之心。(有感情的朗讀)

自由發(fā)言:你最欣賞哪句話,說明原因。小組交流。

提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fā)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同時又體現(xiàn)作者的曠達胸襟。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后古仁人才會快樂??梢娝麄兊幕驊n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移的?!安灰晕锵?,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边@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1)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

(2)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思想。

(3)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德。

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既是對友人的勉勵也表明自己的志向,委婉含蓄。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導入篇五

1、 疏通文句,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 熟讀、背誦全文。

3、 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疏通全文,熟讀、背誦全文。

難點了解借景抒情、卒章顯志的寫法,感受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近范仲淹

(請你查找有關資料。)

2、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謫守浩浩湯湯屬予霪雨日星隱耀檣傾楫摧憂讒畏譏岸芷汀蘭 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2)解釋下列詞語

政通人和: 百廢俱興: 朝暉夕陰: 騷人: 山岳潛形:

檣傾楫摧: 長煙一空: 靜影沉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錄音,思考:本文敘述何事?描繪怎樣的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梳理文章結構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疏通字詞,弄懂文意

予觀夫巴陵勝狀() 南極瀟湘( )

觀 極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 感極而悲者矣( )

而或長煙一空( ) 而或長煙一空() 政通人和()

或 一 通

或異二者之為( ) 一碧萬頃( ) 北通巫峽()

政通人和( ) 濁浪排空( )

和 空

至若春和景明( ) 而或長煙一空( )

2、小組交流,翻譯課文。

3、賞析

四課堂小結

第2課時

一溫故知新

1、默寫字詞。

2、小組朗讀、背誦課文。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思考

(小組討論交流)

2、品味

3、閱讀第3、4段

4、想一想

(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比較遷客騷人與古仁人的區(qū)別。)

5、拓展思維

三課堂小結

四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導入篇六

合作學習)。

1溫習上堂課內容—-作家知識、一二段段意、課下注釋詞語解釋。

2讀三四段,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意。

【課堂學習】。

1復習提問。

(1)提問學生關于范仲淹的知識。

(2)文章一二段都寫了什么內容?

(3)解釋詞語。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導入篇七

正確理解名言警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欣賞本文的立意美、語言美、結構美;朗讀并背誦全文。

同"教學目標"前兩項。

2課時。

課前布置學習預習:

(一)泛讀課文及閱讀提示與全部注釋。

(二)閱讀背誦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板書岳陽樓上的一副對聯(lián):

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問:范希文是誰?"后樂先憂"是什么意思?以此引出本課。

(二)閱讀理解。

1.學生試讀課文(亦可教師范讀)。

2.正音:

3.學生提問。

4.師生討論,釋疑。

5.學生朗讀課文。

6.指導學生逐段閱讀以至熟讀全文。

7.限時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生朗讀或背誦。

(二)學生質疑。

(三)教師歸納幾個基本問題,展開討論,釋疑。

1.怎樣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刻含義?

2.上述警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與文章中各段具體內容是如何聯(lián)系的?

3.本文的結構和語言有何特色?

(四)比較分析。

問:本文與杜甫詩《登岳陽樓》都是以岳陽樓為題材的,它們的內容、結構有何異同?

提示:兩篇都寫了岳陽樓周圍的景色,也都用了借景抒懷的方法。兩篇的開頭都交代原因:《登》是慕名登臨而作,《記》是應約有感而發(fā)。兩篇中間都是寫景。《登》:"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氣魄宏大,意境廣闊?!队洝分械?銜遠山,吞長江"也有著同樣的氣勢。不過《記》在寫陰雨、睛明景色時,情景相生;而《登》詩三聯(lián)寫自身經歷"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與次聯(lián)寫景沒有直接聯(lián)系,兩篇最后都抒懷,但《記》是在與前文的"悲""喜"之情對比中提出了"先憂后樂"的主張,顯示了作者志趣的高遠;《登》詩是由自己的遭遇聯(lián)想到吐蕃入境,邊境不寧,百姓遭戰(zhàn)亂而流離。"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同樣于"憂時傷亂"中見其憂樂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可以說范仲淹與杜甫這兩位不同時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詩、文),大致相同的結構(述因--寫景--抒懷),寫同一對象(岳陽樓),表達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與民同憂樂)。

(五)指導學生自己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寫作特點。

(六)檢查背誦全文。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導入篇八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冬.杜甫由湖北的江陵,公安漂泊到湖南的岳陽.這里有著名的洞庭湖和岳陽樓。一天,杜甫獨自登上了這座樓,寫下了這首千古名詩《岳陽樓記》。

要想更好的理解這首詩就必須要了解當時杜甫的心境。這時的杜甫卜居在西南,幾年之間杜甫的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等相繼去世。另外,此時“安史之亂”雖已結束,但藩鎮(zhèn)勢力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造成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杜甫只能繼續(xù)漂泊,許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悶,有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辛,有個人的多病、未酬的壯志。因而這時的杜甫的感情是復雜的。

這首詩的第一,二句是對句,雄厚有力,開門見山地直說過去只是聽說,今天終于登樓見到了。第三,四句寫登樓所見,洞庭湖水劃分了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個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極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壯闊,無邊無際。第五,六句寫登樓所引起的個人身世之感,親朋音訊全無,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條孤舟。從意境來說,三、四句的宏奇?zhèn)悮庀?,上下襯托,十分相稱。詩的結尾,是說詩人憑闌干北望,不禁聲淚俱下。在與詩的開頭“今”“昔”二字是照應的。詩人昔日遠大抱負全成泡影,天下至今兵荒馬亂,因而只有老淚縱橫了。

(一)、請學生吟誦詩歌,感受音韻和節(jié)奏。

提示:首聯(lián)讀時節(jié)奏感要強。頷聯(lián)要讀的氣勢開闊。頸聯(lián)中“無”“孤”要重讀,以加重悲苦情緒。尾聯(lián)應讀的緩慢、沉重。

(二)、結合背景,明確感情基調。

明確:孤獨、哀愁、傷時憂世。

(三)、理清思路,掌握詩歌內容。

(1)、詩文哪里寫景?哪里抒情?

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抒情。

(2)、請學生串講詩句的意思、概括主要內容。

結合整體感知引導。

(3)、請學生在掌握詩歌節(jié)奏和內容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推薦作品:《旅夜抒懷》教學建議。

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嚴武去世,使杜甫失去了依托,只好離開成都。這首詩就是寫于他從成都到渝州(今重慶)的途中。在拖著老病之身的詩人眼前,出現(xiàn)的明星低垂,平野無際,月隨波涌,大江東流的壯闊景象,詩人的感受。因而一定要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去進入詩境,理解詩人當時的感受。

朗讀時請學生注意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概括詩文的主要內容。

2、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