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6 05:51:18 頁碼:14
最新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模板20篇)
2023-11-16 05:51:18    小編:筆硯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一

《形式與政策》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必修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經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雖然只是短暫的一節(jié)課,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作為一名大學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國內外的形勢是非常必要的,而學習這一門課程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和觀點。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學習當今世界的形式與政策的目的在于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發(fā)現當今世界形勢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得出新思路。我們當前特別要處理好專業(yè)學習和理論學習的關系。在校學生專業(yè)學習固然重要,這是學生目前的主要任務,但是理論學習更為重要,是方向和指針。專業(yè)學習越忙越艱巨,越需要多學理論,提高理論水平,加強理論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航向,達到成功的彼岸。

關注世界,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眾能力,在這里,我們不僅享受著知識的積淀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贊美他,是因為他優(yōu)秀,我們欽佩他,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fā)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杰”,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杰”。社會歷史的大發(fā)展已決定了個人發(fā)展的最大環(huán)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fā)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fā)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fā)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yǎng)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fā)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huán)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現在的世界,當代的社會需要的是對形勢與政策有著敏銳洞察力,能夠正確把握形勢與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不能做到“識時務者”,一心只知道埋頭苦讀,不關心國內外形勢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狹隘的目光所束縛,禁錮,最終留于平庸。個人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的大環(huán)境,環(huán)境制約著一個當代大學生成功的機率,試想在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國度,發(fā)展與進步必然受到其影響,個人尋求更大發(fā)展的機會也必然會減少。當代大學生如果不能認識與把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充分了解決定政策的形勢,準確判斷政策如何改變未來的形勢,逆者社會的大形勢而為,可以想象失敗是最終必然的結果。因此只有準確靈活的掌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我們才能接著根據自己的實際,優(yōu)勢與劣勢,結合自己的目標,制定最終可行的發(fā)展方案與計劃,并憑借著自己不斷的刻苦努力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實現自我的發(fā)展并最終取得最后的勝利。

了解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才能更好地幫助發(fā)展中國,認識中國,了解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fā)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fā)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yǎng)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身的大理想,大發(fā)展。

形勢與政策教育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當前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與穩(wěn)定態(tài)勢,但局部性的動蕩與緊張有所加劇。國際競爭中,為什么有的國家勝出,有的卻一敗涂地?德國為什么會成為世界諸多豪華車主要生產廠商的大本營?中國現在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在世界局勢如此動蕩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可以以此作為跳板,無論在經濟或國際地位都會上身一個等級。中國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會有很多的阻礙,因為其他國家會眼紅,中國威脅論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機時期,外界卻把中國比喻為“救世主”。中國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對外國的威脅,中國只是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了解當今國內國際的形勢與政策不僅是幫助當代大學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藥,也是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種有效途徑。形勢與政策課作為一門政治素質教育的必修課,不僅拓寬了當代大學生的視野,也提高了我們的政治素質修養(yǎng),幫助我們深刻理解當今時代的主題,強化社會主義榮辱觀。形勢與政策課程幫助我們在反思當今世界中國落后的癥結,總結當今世界中國進步的原因的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而發(fā)奮圖強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勵下,作為現代社會的主流,當代大學生才能肩負起國家蓬勃發(fā)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學所有,實現自我價值,報效祖國,使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huán)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我想說,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學校開設形式與政策課是我的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他不僅提高了我的綜合素質,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還培養(yǎng)了我的能力與責任感。它也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二

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觀調控表現的是“有保有控”的特點。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場準入等方面政策的組合拳,加快結構調整,防止經濟增長過熱;另一方面,通過出臺減免農業(yè)稅等一系列惠農政策,著力加強農業(yè)等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開局之時,我們收獲了兩個好年景。2006年國民經濟實現了高增長與低通脹的理想搭配;2007年雖然通脹問題逐漸凸顯,但國民經濟仍延續(xù)了平穩(wěn)增長的好勢頭,財政收入、企業(yè)收入、城鄉(xiāng)居民收入齊頭并進,都收獲滿滿。

正當國民經濟開始步入又好又快軌道時,突然襲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又打亂了中國發(fā)展的步伐和節(jié)奏。

前所未見的困難,前所未見的挑戰(zhàn),前所未見的精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黨中央、國務院“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zhàn)為機遇,連連出手,果敢應對。領先于其他國家,中國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速度之快,規(guī)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國經濟一路下滑的勢頭被止住,從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畫出一個精彩的“v”形走勢。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保八”之戰(zhàn)中,結構調整也未松弦。4萬億元的投資重點鎖定經濟發(fā)展薄弱環(huán)節(jié),鎖定民生相關的領域,重點產業(yè)調整和振興規(guī)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繼推出。

從2006年到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長。與此同時,節(jié)能減排也在穩(wěn)步推進。與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實現。“十一五”前4年,全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5.61%,年均降幅為4.15%。前不久,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總結和介紹“十一五”期間節(jié)能減排情況時表示,為實現“十一五”目標,我國在結構節(jié)能方面,大力發(fā)展第三產業(yè);在第二產業(yè)中,大力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使產業(yè)內部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國共淘汰小火電機組6000多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8712萬噸、煉鋼產能6038萬噸、水泥產能2.14億噸。

事實上,中國作為發(fā)展中的傳統工業(yè)國家、“世界加工工廠”,一度消耗著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鋼鐵和70%左右的油氣,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盡管節(jié)能減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但五年內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為此,中央在此期間投資2000多億元用于節(jié)能環(huán)保工程,進行節(jié)能減排技術改造。而這些投入只占全國節(jié)能環(huán)保總投資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節(jié)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笆晃濉鼻八哪辏诠I(yè)增加值年均增長13.5%的基礎上,規(guī)模以上單位工業(yè)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0.76%,累計實現節(jié)能量5.3億噸標準煤。與此同時,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3.14%,為實現全國完成單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目前情況看,“四項指標中后三個到年底經過努力都能實現,但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zhàn)”,解振華說。但他同時表示,“一定會努力完成節(jié)能減排目標”。

回望“十一五”,人們不難發(fā)現,在不斷推進的各項經濟、社會與政治改革等方面,無不閃耀著“民生”二字。

“農村改革使廣大農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務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設得到各級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因此,‘十一五’也被譽為‘民生五年’。”中國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談到“十一五”期間各項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時說。改善民生是經濟發(fā)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經濟增長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間每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越來越充分地得以體現——2006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yè)稅,廣大農民從此走上減負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財政拿出1859億元投向困難群體。此后,用于民生的財政支出逐年遞增,2008年突破萬億元,2010年更是超出1.6萬億元。與此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從2008年起覆蓋到了全國全部有農業(yè)人口的縣(市、區(qū)),提前完成“十一五”規(guī)劃目標。此外,“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新醫(yī)改方案惠及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已覆蓋全國92%以上的人口。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分別為10.2%和8.3%。

從“十五”邁進“十一五”的門檻時,我們不僅對中國發(fā)展的前景充滿信心,更對發(fā)展的道路充滿期待。因為,我們站在了科學發(fā)展的新起點上。

“十一五”規(guī)劃是黨中央提出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重大戰(zhàn)略思想后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guī)劃。“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貫徹科學發(fā)展觀的五年,是在科學發(fā)展觀指引下戰(zhàn)勝重重困難奮力前行的五年。走過五年,我們科學發(fā)展的方向更加明確,步履更加堅定。保持國民經濟平穩(wěn)較快增長,我們迎接最大考驗。我們要發(fā)展,我們更要科學地發(fā)展。帶著這樣的理念走進“十一五”,迎接我們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嚴峻考驗。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農村,汽車已經快步走進家庭,電腦、手機的普及率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娛樂的需求日益增長。數據表明,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從2006年的2333萬輛,增加到2009年的4575萬輛;移動電話用戶從2006年末的4.6106億戶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億戶,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億戶。與此同時,城鎮(zhèn)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農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這一切都表明,廣大人民群眾在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生活質量也日益提高。波譎云詭,跌宕起伏,艱苦卓絕,而又成就斐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十一五”都將是令人難以忘懷的5年。它為即將到來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文檔為doc格式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三

摘要:從我國人口和經濟的角度出發(fā),根據我國人口增長模型來證明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闡述計劃生育政策的衍變過程。在此基礎針對人口增長速度降低、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漸下降及人口轉變乘數變小三方面對計劃生育政策取得成果進行評估。正如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事情沒有十全十美一樣,政策隨經濟、歷史、政治的不斷革新與變化,當計劃生育政策得到較大成就時,同時引發(fā)一系列問題。因我國城鄉(xiāng)之間各方面的差距。城市人口增長率大大低于農村人口自然增長率,這種現象造成國家人口發(fā)展的逆淘汰傾向。計劃生育政策的出臺在某種程度上遏制住出生率迅增的狀況,近幾年,一胎化政策推行的今天,老齡化問題越演越熱。與此同時,出生嬰兒性別比例嚴重失調也成為當前特別重要的問題。對此,國家實施“單獨二胎”政策。本文針對一胎化所帶來的問題和新政策實施帶來的利弊做出以下思考。

關鍵詞:計劃生育政策;一胎化;性別比例失調;單獨二胎

引言: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fā)展的兩者早已被人們爭論很久,有不同看法的學者們和專家們對自己的理論提出許多人口政策。19世紀8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坎南根據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指出達到產業(yè)收益最大化所需要的人口數量為適度人口。它從產業(yè)收益出發(fā),提出人口過多過少都不利于經濟的發(fā)展,只有適度數量才是最好的;與之對應的是適度的人口控制論。我國70年代初期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初衷就是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在30多年計劃生育斗爭中,中國人口增長迅速的勢頭終于得到有效遏制,即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huán)境的壓力,又使經濟、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質得以提高。與此同時,人們今天的人口形勢也發(fā)生了重大轉變。生育率較低所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力短缺、男女性別失衡等問題,現家庭養(yǎng)老及抵御風險能力隨之降低?,F針對已發(fā)生變化的人口形勢,為促進人口持續(xù)發(fā)展,需制定符合國情的計劃生育政策,對其作出完善和調整。綜合多方面的思考,我國推行二胎政策,和一胎化政策對比,“單獨二孩”政策更加平穩(wěn)、漸進、可控。

一、一胎化政策的所帶來的問題

(一)人口素質“逆淘汰”

高爾頓最早提出的人口素質“逆淘汰”,言簡意賅的說就是社會對人口的逆向選擇,指低素質人口擠壓高素質人口這種有悖于優(yōu)勝劣汰的現象1。20世紀80年代后期,人口學界對我國人口素質逆淘汰問題提出很多質疑。我國人口素質的逆淘汰問題是否是城鄉(xiāng)之間生育率的差別導致的呢?我國一胎化政策導致城鄉(xiāng)之間的生育率差距較大,造成城市人口比重越來越小,同時造成我國人口素質的逆淘汰。那么,如何阻止這種人口素質“逆淘汰”的現象呢?其實,人口素質“逆淘汰”的原因和城鄉(xiāng)之間生育率的差距有很大關系,所以,唯有縮小城鄉(xiāng)之間生育率的差距才可以從根本上遏制人口逆淘汰的這種傾向。從提高城鎮(zhèn)人口生育率或降低農村人口生育率兩方面來考慮。

(二)人口老齡化

老年人口負擔系數大一直都是國家的一個大難題。怎樣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國即將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zhàn)。老齡化導致人口撫養(yǎng)比的變化、政府和個人家庭負擔加重、社會勞動力缺失等問題。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的中國,國庫資金不足,高額養(yǎng)老金和醫(yī)療費國家承受不了。農村養(yǎng)老主要是依靠家庭養(yǎng)老。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帶來了“四二二”、“四二一”等倒金字塔家庭模式,首先,贍養(yǎng)老人給并不富裕的農民帶來沉重負擔,也是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其次,老齡、高齡人口的增多必然分擔部分勞動力,導致急需勞動力的中國帶來勞動力資源的匱乏。再次,老年人口的增加會對產業(yè)結構、文化沖突、社會發(fā)展等方面帶來影響。最終造成大量潛在問題凸顯出來。

二、男女性別比例失調

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根因是中國傳統重男輕女思想的滯留,中國傳統生育文化至今還存在著男尊女卑等意識。除此之外,家族香火的延續(xù),也導致農村家庭優(yōu)先擇男的現實。導致男女性別比失調的直接原因是我國的一胎化政策。在一對夫婦只允許要一個孩子的情況下,外加中國傳統觀念滯留,多數家庭在不違背國家政策的情況下優(yōu)先選擇男孩。生物學因素是導致現今性別比例失調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引發(fā)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人口拐賣等。婚姻的穩(wěn)定收到一定威脅。首先,性別擠壓。男性過多無婚配對象現象嚴重,光棍漢的社會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嚴酷事實。其次,家庭的不穩(wěn)定。家庭的不穩(wěn)定直接關系到社會的不穩(wěn)定。

(1)、單獨二胎政策的利:

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的利,從大的方面來說重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可以有效控制男女比例失衡現象。在還滯留重男輕女傳統思想上再加“選擇性生育”的形勢下,導致現今社會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在“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下可以大大減少這個問題的持續(xù)發(fā)生。

另一當面是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一胎化政策引發(fā)“獨生子女下一代夫婦最多可能贍養(yǎng)12位老人”的社會現象,同時給國家的經濟也帶來較大的難題。生育率的降低帶來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這是必然的,對社會保障體制的財務可持續(xù)性產生直接沖擊。2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可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并大大減少未來的社會風險。

(2)、單獨二胎政策的弊:

首先,增加國家財政支。二胎政策的實施將面臨更多的社會問題,比如:財政支出、福利待遇政策、環(huán)境承受力等。從宏觀層面看,未來社會將面臨的壓力隨之增加。其次,增加個人家庭負擔。筆者親生經歷,現有點名氣的兒童衣服專賣店,一件冬季羽絨服最低價格500左右,在這個高物價的年代,養(yǎng)一個嬰幼兒的花銷難以想象。并且剛剛是一個開始。二胎政策的實施對普通收入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享辱曼保,尹娟,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反思,[j]《理論月刊》2005(11)。

梁發(fā)芾。“單獨二胎”放與不放。《祖國》[j]20__(15)。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四

摘要:

隨著經濟快速發(fā)展,城市生態(tài)形勢壓力也與日俱增,水環(huán)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社會發(fā)展的大問題,環(huán)?;A設施建設嚴重落后,城市生活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工業(yè)污染源未得到嚴格治理,農業(yè)污染日益突出,部分河段水質受污染嚴重,河水發(fā)黑發(fā)臭,完全失去水質功能。本文主要對城市水環(huán)境治理及污染防治對策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

城市規(guī)劃;水環(huán)境質量;污染防治;對策

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城市宜居水平評價和城市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作為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水環(huán)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治理和改善有著重要的影響。受傳統經濟發(fā)展理念的影響,我國城市水環(huán)境污染情況不容樂觀。而且在城市擴建過程中還造成了大量周邊濕地的消失,造成了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水環(huán)境的進一步惡化。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國近年來加大了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力度。從城市規(guī)劃與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恢復城市周邊濕地環(huán)境、改善城市水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

一、城市水環(huán)境的基本特點

1、城市用水的特點

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是城市用水的主要類型,由于城市人員密集、工業(yè)化生產程度高,所以,城市用水需要較高的質量、較大的供水量、穩(wěn)定的供給,這對城市采水、供水和用水來說有著不同于農村的特點。

2、城市用水的依賴性強

城市由于用水量大、供水要求高,所以,單純依靠城市區(qū)域的供給和開采往往難于滿足城市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大眾城市往往需要從城區(qū)周邊或外地調水來滿足城市的用水需要,“引灤入津”、“南水北調”就是這樣的舉措。

3、城市水環(huán)境脆弱

在我國北方,城市生活和生產用水大都在簡單處理或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環(huán)境之中,在日積月累的大量污染的影響下,城市水環(huán)境受到了嚴重破壞,并且這一現象有蔓延和惡化的趨勢,造成水環(huán)境的脆弱和生態(tài)的破壞,影響城市深入地發(fā)展。

4、城市地下水環(huán)境惡化

城市地下水環(huán)境惡化來源有兩個,一是,城市生產和生活中大量污染源滲入地下,造成對地下水資源和水環(huán)境的破壞;二是,城市地表硬化導致城市地面下滲量的減少,在大量開采地下水的同時,沒有必要的補充,出現水環(huán)境的惡化。

二、城市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方法

1、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

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第一點,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和現實的水環(huán)境保護問題為重點,轉變發(fā)展觀念,重視生態(tài)文明建設,加快建設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友好社會,走科學發(fā)展道路。

2、優(yōu)先保護飲用水源

合格的安全飲用水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水環(huán)境治理應突出重點,優(yōu)先保護飲用水源,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3、強化節(jié)能減排、效益原則

與區(qū)縣減排工作掛鉤,把cod削減量考核指標納入到區(qū)縣水環(huán)境治理目標體系中,明確各區(qū)縣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等量化指標。切實保障三個達標,即污水處理率必須達標、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負荷率必須達標、cod的減排必須達標。合理安排資金,對節(jié)能減排效果明顯,有一定經濟基礎,技術條件成熟,符合國家和行業(yè)產業(yè)政策的項目優(yōu)先考慮。

4、治本方針

突出截污治污。河道沿線村鎮(zhèn)、企業(yè)密集,污染來源復雜。為此,河道治理將堅持“先截污、后清淤、先治理、后換水”的原則,周密排查河道沿線污染來源,大力實施清淤、截污、生態(tài)護坡、河岸綠化等措施,加強河道水體自凈和生態(tài)修復功能;在突出截污治理的同時,各區(qū)縣還將堅持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同步建設,大力提升現有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妥善解決污水出路,切實提高河道水環(huán)境質量。

5、加強協作,落實責任

市水務局于去年成立了河道水環(huán)境考核辦公室,將清水工程已治理河道納入考核范圍,各區(qū)縣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在本轄區(qū)內建立水環(huán)境管理機構和相關管理機制,有效鞏固水環(huán)境治理成果。此外,目前市政府已正式批準本市河道水環(huán)境實施“河長制”管理意見,即將公布全市主要河道“河長”名單,構建完善的河道水環(huán)境管理長效機制,為今后本市水環(huán)境由加強治理向強化管理轉變打好基礎。

三、城市河流水防治和改善技術的應用

1、底泥疏浚和河床微生態(tài)系統修復

在河流洪水、蓄洪功能上,底泥疏浚主要體現在河流利用水面變化增加行洪、蓄洪能力。作為沉積物沉積,有的湖泊水的深度可以被調整,從而減少其調節(jié)和存儲功能。增加城市河湖疏浚河道水容量后,以確保順利排出這些河流洪水,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也避免了洪澇災害。底泥疏浚是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的一項重要措施,滇池、巢湖、太湖等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已被廣泛使用??梢?,合理的疏浚清除污染物,對于生態(tài)系統的恢復和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人工增氧技術

人工增氧技術是基于城市河流水污染后缺氧的現象,人工的向水體中注入空氣或氧氣,從而加速水體復氧的進程,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水平,恢復和提高在水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河流水的污染物凈化,從而改善河流的水質。河流氧氣一般使用固定和移動站充氧平臺兩種形式。河道人工增氧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得水質不同時期達到消除黑臭、減少水體污染負荷、促進河流生態(tài)系統恢復的目的。

3、調水引流水質改善技術

貫穿城市的內河河網水系,因為控制結構的限制,使得河流水不能夠連接到外部的水體,造成水處于靜止的狀態(tài),當天氣炎熱的時候,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濃度就會降低,容易導致水質變壞。通過改進水域水動力條件,提高水體污染物的稀釋能力,增強局部水體的自凈能力,許多城市在水資源利用和部署中,通過跨流域調水工程,解決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

4、植物修復技術

對于河道河流自然恢復應采取生態(tài)化措施,主要是通過恢復河岸植被、恢復天然濕地,在河岸種植蘆葦、浮萍、睡蓮、水生植物和其他濕地植物,以提高水體的凈化能力。種植水生植物的城市河流水,一方面能夠通過植物的根系的吸收,從而降低和遏制富營養(yǎng)化趨勢;另一方面通過種植水生植物,可以也起到美化水體環(huán)境,提高城市的景觀的效果。

5、生物凈化技術

生物凈化技術是充分利用天然水體自凈的功能,采用人工措施,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環(huán)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并培養(yǎng)出大量的微生物從而增強水體凈化能力,以提高納污水體氧化降解有機物能力的一種凈化方法。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生物凈化技術是曝氣技術、生物膜技術與投菌技術。生物凈化技術,其成本低,對環(huán)境的影響小,能夠有效降解污染物,是水體污染處理的最佳選擇之一。生物凈化技術及產品的開發(fā),特別是分解菌株的培養(yǎng)也將被篩選到河流水污染控制技術之中,是未來城市水污染防治和治理的發(fā)展趨勢。將具有特殊分解能力的菌種添加到河邊,能夠將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分解為無毒無害的物質,從而加速有毒物質的分解、轉化,不僅可以提高河流的凈化能力,而且也實現了河流的生態(tài)修復。生物產品的運用將成為人工增氧、底泥疏浚等現有防治技術的有益補充。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城市河流和湖泊污染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城市河流水有不同程度的富營養(yǎng)化問題。目前,在城市河流污染環(huán)境下,需要完善城市管線網絡,并建設污水處理廠,具體的水污染防治技術措施有:底泥疏浚、人工增加氧氣、引水排水水質改善、植物修復、濕地水凈化技術等河流強化凈化技術。能夠應對不同的城市的污水狀況,使得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進城市河流的健康發(fā)展。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五

我們應了解大學生的暑期生活,從而幫助他們。

20xx年7月9日—20xx年8月25日

廣東省東莞市某鞋廠

各學校在工作的同學們及新老員工

自我體驗或向同事提問及網上查資料。比如:大學生打工的目的、打工種類、工作的滿意程度、學院同學在鞋廠工作情況和生活狀況、出現的問題以及分析。

一、大學生打工目的:

增加自己零花錢;自食其力,不完全依靠父母;鍛煉自己能力。走進大學,我們就不能再是那個凡是依靠父母的人了,我們得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而且大學期間的學費,生活費等這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加起來是一筆不菲的資金。據權威機構調查,農村家庭培養(yǎng)一個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畢業(yè)得花63。4萬。更何況我們這批即將畢業(yè)的人人,更得為明年畢業(yè)后的就業(yè)著想了。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余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并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后的就業(yè)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后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尋找發(fā)展的機會。

二、大學生暑期打工的工作種類:

勞務型:夜總會刷盤子、桑拿浴的服務生、酒店的領班、商場促銷員(化妝品、保健品等)、話務員、派發(fā)(辦公室用品、傳單)、快餐店打工、抄寫智力型:辦公室文員、會計師所審計、家教、翻譯、電視臺編導、網站版主、網站銷售、軟件公司編程。

還有一些大學生,揮起了創(chuàng)業(yè)的大筆,如辦公司、開工作室、書店、經營餐廳等。

三、貧困生的對于自己的假期滿意程度相對較高,假期充實度也相對較高。在被調查的貧困生中有50%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充實而有意義,這一比例大大超過了其他的被調查者,而選擇假期計劃中以打工或參與社會工作為主要活動的也占到了42。9%。這表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的假期滿意程度普遍較高,這表明了貧困大學生對于假期的時間安排更為合理,大多數的貧困大學生覺得在假期應該外出打工實踐,而不是整天沉溺于睡覺、上網、看電視之中。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六

摘要:近年來,中國房地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極大地帶動了經濟的增長,但在這個過程中房價上漲也較快,引起了社會不滿。為了抑制房價的快速上漲,北京市開始實施限購政策,但對于限購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實施效果也有很多爭論。本文分析了限購政策實施后北京住宅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情況的變化并運用spss18.0軟件對限購政策對北京市住宅市場產生的影響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結論:該政策與改革方向不符,不宜長期保留,也難達到調控目的。為此必須回歸到以經濟調控手段為主的思路上來,讓市場機制充分發(fā)揮作用。

關鍵詞:北京市限購政策;住宅銷售價格單因素方差分析;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

1引言

針對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中國政府出臺了很多抑制房價上漲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顯,甚至還出現了房價越調控越上漲的現象。被迫無奈,政府開始用行政手段調控市場,直接規(guī)定居民購買住宅的資格及數量。

20xx年4月17日,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定購房套數。但對限購的對象、范圍、數量、期限等,并無明確的規(guī)定。

20xx年4月30日北京市頒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文件的通知》,暫定同一購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購買一套商品住房。

20xx年2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本市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出臺,規(guī)定“已擁有1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持有本市有效暫住證在本市擁有住房且連續(xù)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本市有效暫住證和連續(xù)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20xx年4月30日北京開始實行限購政策至今,北京市的限購政策表現為逐漸明確、細化、嚴厲且短期內并無松動的跡象。作為一種直接干預經濟的行政手段,對于限購政策的影響及實施效果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本文運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北京市限購政策對于住宅市場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評估北京市限購政策的實施效果。

2方法論

單因素方差分析是研究一個控制變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對觀測變量產生了顯著影響的一種統計方法。將觀測變量總的離差平方和分解為組間離差平方和和組內離差平方和兩部分,,如果組間離差平方和在觀測變量總離差平方和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則說明觀測變量的變動主要是由于控制變量引起的,即控制變量給觀測變量帶來了顯著影響。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驟:(1)提出假設:控制變量的不同水平對觀測變量無顯著影響(2)計算檢驗統計量和概率p值(3)將給定顯著性水平與p值做比較:如果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則應該拒絕原假設,反之接受原假設。

3結果

本文的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數據、北京市統計局、中國指數研究院,選取20xx年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一季度相關數據做為限購政策實施前數據,選取20xx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四季度相關數據做為限購政策實施后數據。選取的數據主要有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以20xx年為基期)、二手住宅價格(以20xx年為基期),選取銷售面積反應住宅需求情況,選取住宅竣工面積反應住宅供給情況,同比房價指數反應房價變化情況。

3.1限購政策實施后住宅需求與供給情況的變化

限購政策實施前后住宅銷售與竣工面積均值,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銷售面積大于限購政策實施后的住宅銷售面積;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積小于限購政策實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積;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銷售面積大于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積,限購政策實施后的住宅銷售面積小于限購政策實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積。說明北京的限購政策使住宅銷售面積減少,住宅竣工面積增加,并且使之前的住宅供不應求的情況變?yōu)楣┐笥谇蟆?/p>

限購政策實施前后住宅銷售面積及竣工面積的季度數據,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除20xx年的第四季度住宅銷售面積大于住宅竣工面積,其余季度的住宅銷售面積大于住宅竣工面積,即住宅需求大于住宅供給,住宅供不應求;限購政策實施后,除20xx年的第三、第四季度的住宅銷售面積大于住宅竣工面積,其余季度的住宅銷售面積小于住宅竣工面積,即住宅供給大于住宅需求。

3.2限購政策實施后住宅價格的變化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表現為上漲趨勢;限購政策實施后,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從20xx的第二季開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開始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開始上漲,20xx年至20xx年的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相對平穩(wěn),20xx年第一季度開始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開始上漲,上漲幅度明顯。

二手住宅價格指數,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二手住宅價格表現為上漲趨勢;限購政策實施后,二手住宅的價格從20xx的第二季開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開始二手住宅的價格開始上漲,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的價格保持相對穩(wěn)定,20xx年第一季度開始二手商品住宅的價格開始下降,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價格保持相對穩(wěn)定,20xx年第一季度二手住宅價格開始上漲,上漲幅度明顯。

3.3單因素方差分析

本文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限購政策的實施對于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二手住宅價格的影響進行評估。以限購政策是否實施為控制變量,以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二手住宅價格為觀測變量,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別對限購政策的實施對于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二手住宅價格的影響進行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設分別為: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的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的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市場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應的概率值為0.053。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顯著性水平,則應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應的概率值為0.523。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顯著性水平,則應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對應的概率值近似為0。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于概率值小于顯著性水平,則應拒絕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沒有產生了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對應的概率值為0.097。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顯著性水平,則應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4結論

限購政策實施后,住宅需求減少,住宅供給增加,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及二手住宅的價格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20xx年新建商品住宅及二手住宅的價格出現明顯的上漲,上漲幅度明顯。

通過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市場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拒絕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說明限購政策對住宅銷售面積的減少、住宅竣工面積的增加、二手住宅價格的變化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對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變化產生顯著影響。

3頁,當前第3123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七

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雖然目前很多方面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例如神舟七號航天飛船飛天成功。這都是值得我們高興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取得積極進展。資源節(jié)約與綜合利用,環(huán)境保護與生態(tài)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從總體上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經濟發(fā)展付出了很大的資源和環(huán)境代價。黨的十六大五中全會提出,“十一五”時期必須統一規(guī)劃,實施貫徹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發(fā)展就要了解國際局勢,當前國際處在深度復雜的變化之中,總來說和平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國際形勢總體穩(wěn)定,我國又是wto的成員國,給我國經濟發(fā)展和我們大學生就業(yè)提供了難得機會,同時也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挑戰(zhàn),因此我們大學生要抓住機會。這就需要我們大學生努力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中去,要不斷努力創(chuàng)新,實現現代化建設。在新世紀來臨之際以胡錦濤同志為領導核心的國家領導人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力保發(fā)展與生態(tài)達到平衡,確保和諧發(fā)展。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促進經濟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xiāng)大戰(zhàn)、統籌區(qū)域發(fā)展、統籌經濟社會發(fā)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統籌國內發(fā)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fā)展。

人類社會已經跨入了21世紀,21世紀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世紀,我們是生長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大學生,幸逢盛世,既是無限幸福,值得羨慕的一代,又是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的一代。黨的十七大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秉h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又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并且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在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我們黨執(zhí)政能力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是我國進入21世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戰(zhàn)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題,這也是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歷史重任。

世紀之交的年代,往往潛藏著巨大的歷史機遇。從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這是個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一、在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下,我國有極大的可能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和良好周邊是可以實現,這有利于我國集中精力搞建設。二是從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來看,世界科技革命進程加快,我們可以抓住新科技革命產業(yè)化的環(huán)節(jié),縮短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實現跨越式發(fā)展。三是從國內來說,我國在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并取得了偉大成就的基礎上跨進21世紀,歷經探索,我們已經形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采取了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fā),分階段有步驟地實現現代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找到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F在,黨的十七大又明確指出了新世紀新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這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作為新世紀的當代大學生要想所作為,就必須以時代的歷史使命為已任,把握時代的脈搏,跟上發(fā)展的源流,迎接變革的挑戰(zhàn),從而樹立起為時代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而獻身的偉大志向。

通過學習《形勢與政策》,激發(fā)了我們對國家大事了解的激情,拓寬了我們的眼界,提升了我們的素養(yǎng)。學這門課程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世界,認識中國,讓我們感受社會的形勢和國家的政策。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只有這樣祖國才能越來越富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航向,到達成功的彼岸!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八

[摘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黨的以來,以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圍繞密切黨群關系、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內涵,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創(chuàng)新作出了新貢獻。

[關鍵詞];;群眾路線;貢獻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同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統一起來而形成的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它包含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豐富內涵。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在指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群眾路線。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面對群眾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圍繞密切黨群關系、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內涵,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創(chuàng)新作出了新貢獻。

一、豐富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價值內涵

在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盵1]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人民期盼過上更美好生活的積極回應和莊嚴承諾,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指明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價值目標和方向。群眾路線不僅是工作路線和領導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種歷史觀,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如何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問題,是一種政治立場和價值理念。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理論與實踐上豐富和發(fā)展了它的內涵。

第一,進一步明確了人民主體地位和群眾路線的價值定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斷是否真正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標準。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他強調,一方面,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另一方面,我們要隨時隨地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上持續(xù)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黨的報告結合新的歷史任務,旗幟鮮明地把“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寫在“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所必須堅持的八項基本要求當中,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原則的高度自覺。這就將馬克思主義對待人民群眾的政治立場和價值理念,轉化為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目標,在執(zhí)政目標的價值層面上,貫徹了黨的群眾路線。

第二,把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領導價值觀,作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群眾路線的本質是如何對待群眾。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從樹立群眾觀點、堅定群眾立場、堅持群眾路線、增進同群眾的感情和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強修養(yǎng)和鍛煉,以正確的世界觀立身,以正確的權力觀用權,以正確的事業(yè)觀做事,在做好群眾工作中充分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貫徹群眾路線,首要的就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指出,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闡述表明,黨員干部的遠大理想并不是虛無縹緲、好高騖遠,而應切實體現在為人民服務的現實工作中,從而為黨員干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切實可行的路徑。其次,要以為民務實清廉為價值導向的作風建設取信于民。20xx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體現了從嚴要求、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和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國未來施政的動向,在全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20xx年6月1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以優(yōu)良的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

二、總結了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

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2]這一論斷是對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指向,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我們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理論。

第一,提出“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觀點。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同群眾的關系如何,是關系到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的一個根本政治問題。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3](p11-12)在此基礎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改進工作作風為切入口,切實推進黨群關系。“打鐵還需自身硬?!敝赋觯骸拔覀兊呢熑?,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的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盵1]他明確表示,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fā)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他強調,改進工作作風的任務非常繁重,八項規(guī)定是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八項規(guī)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要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改進工作作風的相關規(guī)定,把要求落實到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認為,作風是否確實好轉,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群眾評議和社會監(jiān)督,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就要及時整改。為了避免八項規(guī)定流于形式,還特別指出,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和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要加大檢查監(jiān)督力度,抓好紀、問好責、把好關。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jiān)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第二,提出“群眾工作的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新論斷。在明確提出“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的觀點的同時,明確提出了群眾工作的“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新論斷。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工作,但是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人民內部矛盾也隨著形勢的變化而出現新的形式、新的特點,如何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成為擺在全黨面前的新任務,成為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和水平的新的考驗。對此,強調指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扎實轉變工作作風,多站在群眾的立場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釋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氣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決民困民難,維護民生民利,把群眾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同時,要暢通民意表達的渠道,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不斷促進黨群干群關系的和諧。[4](p168)要注重從源頭上減少矛盾、注重維護群眾權益、注重做好群眾工作、注重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等幾個方面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貫徹群眾路線、切實轉變作風,多做順民意、解民憂、得民心的實事,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三、確立了貫徹群眾路線的基本思路

歷史和實踐已經證明,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貫徹群眾路線的戰(zhàn)略策略和具體的形式方法是根據黨的歷史方位和任務及其所處環(huán)境的變化而與時俱進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按照黨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總目標,針對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以及領導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不良作風,提出了一系列加強和創(chuàng)新貫徹群眾路線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為黨的群眾路線增添了新內容。

第一,堅持發(fā)展依靠人民群眾的思想,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強調,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yè),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fā)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fā)展,改革開放每一方面經驗的創(chuàng)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他在闡述中國夢時深刻地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盵5]所以,為了激發(fā)社會的創(chuàng)造活力推動發(fā)展,就要使人民群眾的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chuàng)造愿望得到尊重,創(chuàng)造活動得到支持,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發(fā)揮,創(chuàng)造成果得到肯定。為了發(fā)揮人民在重大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必須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程序、拓寬民主渠道,多層次、多領域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的權利,最大限度地體現人民群眾意志、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激勵人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二,關注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把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貫徹群眾路線的戰(zhàn)略重點。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要積極實現、維護和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從一定意義上講,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情、與黨和政府的關系,根本上取決于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程度。當前,人民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為此,就要不斷推進就業(yè)、分配、醫(yī)療、住房等方面重點民生工程,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們黨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眾總是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切實利益,正如鄧小平強調的“群眾是最講實際的”,所以,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順應了群眾的意愿,也體現了我們黨做好群眾工作的正確的戰(zhàn)略思路和領導方法論。

第三,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把群眾工作作為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20xx年2月23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chuàng)新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社會管理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說到底是做群眾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叭罕姽ぷ魇巧鐣芾淼幕A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這一新的論斷是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進程中群眾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認識新概括。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問題比較多。因此,強調,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要同做好群眾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形勢和任務的發(fā)展變化對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把群眾工作貫穿到社會管理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和諧。

四、明確了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要求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關鍵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勢下能做好群眾工作的干部隊伍。這里不僅有職責問題、責任問題,而且有方法問題和能力問題。對于新形勢下社會矛盾的多發(fā)性和復雜性,我們一些領導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對頭,出現了所謂的“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尷尬。把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本領作為對黨的各級組織,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戰(zhàn)略任務和政治要求,對于做好黨的群眾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做好群眾工作是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離不開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量;黨的全部執(zhí)政活動,離不開強有力的群眾工作。從根本上說,群眾工作是全黨的工作,做好群眾工作是全黨的職責,群眾工作的主體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和群眾自己在內的多方主體參與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但在這些多元主體中,領導干部更重要、更關鍵。因此,強調,做好群眾工作是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他還明確提出,是否重視做群眾工作,是否善于做群眾工作,是衡量領導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稱職、領導能力強不強的一個基本標準。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工作上依靠群眾,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第二,提高領導干部的能力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能否把群眾路線落到實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級領導干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針對當前群眾工作的需要和特點,特別強調要提高以下幾種領導能力:一是必須提高執(zhí)政興國的發(fā)展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領導干部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工作;要學習本職工作的專業(yè)知識,努力成為本領域的行家里手;要學習一切有用的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面,增強適應性,不斷提高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和依法執(zhí)政的能力。二是必須提高協調利益關系的能力,保證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人民群眾的具體利益關系越來越復雜,領導干部必須學會正確處理各方面的關系,統籌兼顧,保證社會的公平、公正。三是必須提高對社會風險的化解能力,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面對大量人民內部矛盾的出現,領導干部必須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的矛盾問題,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提高協調解決各種矛盾的能力。

第三,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保障。指出:“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保障。” [2]群眾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樣,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要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訴求、不同的矛盾、不同的條件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要適應我國社會生活的新變化,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探索群眾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采取了合適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他還根據自己長期領導工作的實踐,總結和概括出了許多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如“發(fā)揚民主的方法”、“辦實事好事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示范引導的方法”、“組織活動的方法”等,群眾利益和群眾思想問題的多樣性、復雜性,必然要求群眾工作方法的多樣化。特別是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與時俱進地做好群眾工作。

參考文獻:

[3] . 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精神[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4] . 之江新語[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xx.

2頁,當前第212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九

經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雖然只是短暫的兩節(jié)課,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首先,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眾能力,在這里,我們不僅享受著知識的積淀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通過形勢政策課,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fā)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社會歷史的大發(fā)展已決定了個人發(fā)展的最大環(huán)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fā)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fā)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fā)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yǎng)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fā)展。當今世界飛速發(fā)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huán)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對于今年引發(fā)國內外廣泛關注的南海問題,我有一些感受。南海是中國四大海域中面積最大的海域,同時也是中國同周邊鄰國爭議最大的海域。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南沙群島及其周圍海域被探明有著巨大的水產資源、豐富的油氣和礦產資源,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貿易通道。南沙群島不僅有可觀的經濟地位,而且還具有重要的軍事戰(zhàn)略地位。南沙群島及其海域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咽喉,地近馬六甲等重要海峽,是從亞洲駛往印度洋、中東、歐洲的最近航路,溝通兩大洋和聯系三大洲的海上樞紐。從交通航運的重要性來看,世界上1/10強的石油產品由中東運往東亞、日本和美國要取道南沙海域.因此,誰擁有了南沙群島及其海域,就等于自己掌握了“一條戰(zhàn)略財富”。如越南強調南海是其“天然屏障”,菲律賓則認為南沙群島是“正對菲律賓群島腰部的一把匕首”。

歷史證明,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東漢楊孚《異物志》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的記載?!对贰返乩碇竞汀对驁D敘》記載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島。其中《元史》記載了元朝海軍巡轄了南沙群島。 明代《海南衛(wèi)指揮僉事柴公墓志鉻》記載:"廣東瀕大海,海外諸國皆內屬","公統兵萬余,巨艦五十艘",巡邏"海道幾萬里"。表明南沙群島屬于明代版圖,明代海南衛(wèi)巡轄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古人習慣把南中國海稱為萬里石塘,《島夷志略》是大旅行家汪大淵的杰作,他在書中對南中國海的人文、物產、自然風貌都有十分詳細的記載??梢?,自古南海就是中國人民繁衍生息的天然聚寶盆。在清代,中國政府將南沙群島標繪在權威性地圖上,對南沙群島行使行政管轄。

“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海洋,危險亦來自海洋??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薄嵑?談到中國的海權,就不能不談到南海。南海是中國面積最大、資源最豐富、海權狀況也最復雜的海洋,而南海海權又以南沙群島的權益形式具體表現出來。這是鄭和畢生海上經歷的總結,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關于海權的論述。

近年來南海越來越引起我們重視的,則是南海的油氣資源。據估計,南海海域可供開拓的石油相當于全球的12%,石油儲量估計有1050億桶至2130億桶,堪稱“第二個波斯灣”;天然氣儲量達到20xx兆立方米。此外,還有數量驚人的“可燃冰”資源。這在能源高度緊張的今天,顯得彌足珍貴。

中國漁船世世代代在南沙群島萬安灘海域作業(yè)。但是在20xx年6月9日上午,中國漁船在上述海域正常作業(yè)時,遭到越南武裝艦船的非法驅趕,并導致其中一艘漁船的漁網與在現場非法作業(yè)的越南油氣勘探船的電纜纏繞在一起,越方船只不顧中國漁民的生命安全,拖曳中國漁船倒行長達一個多小時。在中國漁船主動剪斷漁網后,雙方才脫離接觸。越方船只的做法嚴重威脅了中國漁民的生命安全。越方稱中國漁船試圖剪短越方石油勘探船的電纜,這只是越方托詞罷了。這一幕之所以會發(fā)生,其實就是越南以武力威懾我國漁民,從而獨霸南沙資源。

在南海問題上,美國也加入了進來,盡管中美高層已經商談過南海主權問題,但美國還是聲稱將會支持菲律賓,其實就是不想看到中國發(fā)展超過自己。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和平方式談判解決國際爭端,但面對主權問題并不放棄使用武力。面對外國挑釁,中國始終以和平方式與有關國家商討解決有關問題,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和雙邊友好關系大局的誠意。我認為各方在南沙問題上應當克制、冷靜自己的行為,并適時提出建設性的方案。中美對話的增多可以看出,南海危機并不是很嚴重,只要不出大事,中美之間溝通后就會平息下來。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正日益明顯地面臨四組挑戰(zhàn):一是中國海洋戰(zhàn)略發(fā)展與南海主權爭議遲遲未能解決之間的矛盾;二是擱置主權、共同開發(fā)與有關國家不遵守之間的矛盾;三是“與鄰為善、與鄰為伴”方針與東南亞國家對中國崛起潛在擔憂之間的矛盾;四是主權爭議留待未來解決與各有關國家都在相繼爭奪資源、時不我待之間的矛盾。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和平方式談判解決國際爭端。這一立場同樣適用于南沙群島。中國愿同有關國家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和現代海洋法,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有關南海爭議。中國政府還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主張,愿意在爭議解決前,同有關國家暫時擱置爭議,開展合作。中國政府不僅是這樣主張的,也是這樣做的。近些年來,中國與有關國家就南海問題多次進行磋商,交換意見,達成了廣泛共識。

中國主張有關各方在南沙問題上采取克制、冷靜和建設性的態(tài)度。近些年來,越南、菲律賓等出兵強占南海一些無人島礁,摧毀中國在南沙無人島礁所設主權標志,抓扣或以武力驅趕我在南海作業(yè)的漁民,對此,中方始終堅持通過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與有關國家商討解決有關問題。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和雙邊友好關系大局的誠意。

總而言之,學習形勢政策課令我獲益匪淺。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十

自建國以來,6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們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新的基礎。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大學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優(yōu)勢的群體,新的世紀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世紀,生長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大學生,幸逢盛世,既是無限幸福,值得羨慕的一代,又是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的一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是我國進入21世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戰(zhàn)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題,這也是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歷史重任。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繼承人,他們將決定祖國的命運。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優(yōu)勢的特殊群體,大學生們必須堅定自己的理念,時刻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肩負起時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將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系到他們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說到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首先要認真地回顧一下歷史,從這些歷史中,我們不難看出,年輕人往往都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風口浪尖,他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動力。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guī)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從老一輩革命家和建設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正是歷史的需要,國家的需要,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首先要對自己負責,加強道德修養(yǎng),錘煉道德品質,科學地對待人生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這是大學生對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第一步;此后,我們要用我們的能力來回報家庭、回報國家、回報社會,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認清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首先,大學生們應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繼往開來,為中國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要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我們要多關心時事,了解當今世界的發(fā)展趨勢特別是中國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方面的信息。我們要能夠心懷祖國,而不是僅僅紙上談兵、在文字上、在演講臺上大發(fā)愛國之情,我們要付諸行動。

再者,我們要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順應人民群眾的需要。扎根基層,投身到西部,積極的到偏遠貧困地區(qū)支農等。積極培養(yǎng)自己地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投身社會經濟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同時,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踏踏實實地打好基礎,積極迎接科技和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要順時代潮流而動,作時代的弄潮兒。我們要敢于挑戰(zhàn)時代、挑戰(zhàn)自我,要以強者的姿態(tài)于世。我們更要能夠實事求是的工作和學習。少說空話,多干實事。

我們還要有全球意識,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歷史古跡,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和諧與發(fā)展,促進人類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貢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們要有地球公民意識,要開闊視野,拓展心胸,拋棄一些偏見。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同時,悅納別人對自己實事求是的批評。

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認清形勢,肩負責任:首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經過努力是能夠實現的:黨的十六大所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20年,是鞏固和提高現在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的時期。這個目標是鼓舞人心和催人奮進的,也是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

21世紀的頭20年必將有更大的發(fā)展和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國經濟有廣闊的增長空間,新的技術革命為我國經濟提供了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可能性;有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豐富的資源更充分更有效地用于經濟發(fā)展;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使社會生產力獲得進一步的解放,為經濟持續(xù)快速增長提供體制保證;支持經濟發(fā)展的.群眾基礎和人力資源是具備的,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國民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大批科技人員和各級各類管理人員成長起來,在改革和發(fā)展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從外部環(huán)境看,雖然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的不穩(wěn)定和不確定性增加,但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新的世界大戰(zhàn)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我們仍然能夠集中力量進行國內建設。

回顧20世紀中國的發(fā)展歷程,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沿著“五四”運動開辟的振興中華的道路,繼承和發(fā)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把握時代的脈搏,站在時代的潮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屈不撓地奮斗,歷盡艱辛地求索,終于使中華民族走上了偉大復興之路,并且為其自強、自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礎。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就是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鄧小平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推進更是為青年的全面發(fā)展打開了無限廣闊的天地。你們有一切機會學會為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本領,你們有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貢獻給祖國。只要你們方向正確,你們的任何一點積極性都應當受到珍視,都應當得到黨和國家的支持。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全國各族青年,代表著我們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代表著我們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yè)需要你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你們手中實現。”

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葉,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當代大學生成長和發(fā)揮作用的黃金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過程正好與當代大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歷程相吻合,這既是難得的機遇,更是榮譽和責任?!霸俳涍^半個世紀的努力,到建國100周年時,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將會勝利地得到基本實現。到那時,無數志士仁人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的理想將變成現實,中國人民將過上中等發(fā)達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華民族將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p>

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以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世界新技術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經濟正在走向知識經濟,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依賴于知識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依賴于高科技的發(fā)展和新知識的創(chuàng)造,世界各國搶占知識經濟制高點的競爭日益激烈。

面對這一切,當代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民族復興事業(y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經取得偉大成績的基礎上,承擔起這個事業(yè)賦予的重任,勇于競爭,大膽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生力軍的作用,努力成為歷史的開拓者、完成復興大業(yè)的實干家,為世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形勢與政策2023論文

新時代大學生1500論文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十一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首先,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眾能力,在這里,我們不僅享受著知識的積淀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贊美他,是因為他優(yōu)秀,我們欽佩他,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fā)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杰”,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杰”。社會歷史的大發(fā)展已決定了個人發(fā)展的最大環(huán)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fā)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fā)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fā)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yǎng)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fā)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fā)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huán)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

最后,我想說,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 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十二

作為當代大學生,光讀好書對一個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開闊視野,引發(fā)思考,提高素質?!缎蝿菖c政策》正是這樣一門幫助大學生開拓視野提高素質的綜合課程。這門課程中提到與多國家出臺的政策,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對我國國家形勢的分析以及相應的政策,對我們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如2016年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實施“十二五”規(guī)劃,這些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這門課程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世界,認識中國,讓我們感受社會的形勢和國家的政策。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通過認真學習《形勢與政策》后,加深我對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的形勢與政策認識,使之達到一個全新臺階、新高度,為我們今后面對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礎。從形勢與政策的學習中,我了解它對我們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仍要繼續(xù)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八字方針。時代發(fā)展極大程度影響著我們發(fā)展的道路,根據時代發(fā)展趨勢,從而提高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認真學習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我們必須從不斷學習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fā)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fā)展地位;樹立個人目標,從一個個小目標開始,努力奮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優(yōu)秀大學生;學習形勢與政策,積極結合自身,我們應該抓住新的戰(zhàn)略機遇。只有國家的昌盛,才有個人的好發(fā)展。同樣在這個滄桑巨變的時代,如何做到順應時代的潮流,更好的為國家做貢獻。 中國的發(fā)展、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的發(fā)展是非??斓?,每年以8%~9%的速度發(fā)展,世界驚呼: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展,同時也帶來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在國際事務上越來越顯得舉足輕重,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形勢與政策教育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中國當前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與穩(wěn)定態(tài)勢,但局部性的動蕩與緊張有所加劇。國際競爭中,為什么有的國家勝出,有的卻一敗涂地?德國為什么會成為世界諸多豪華車主要生產廠商的大本營?中國現在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在世界局勢如此動蕩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可以以此作為跳板,無論在經濟或國際地位都會上身一個等級。所以形勢與政策與我們有很大的聯系,關系著我們的生活,學好形勢與政策就能幫助我們更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走向更成功的人生。

《形勢與政策》是貼近生活的形勢與政策。課程主要針對中國近現代所關注的重大事件政策。全篇以紀念中日甲午戰(zhàn)爭120周年開始逐漸講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而又講到反腐工作、民生問題、暴力恐怖事件、兩岸關系、我國周邊安全問題、我國外交、全球區(qū)域等熱點問題。這些話題并非于我們而言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的生活安全經濟等許多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知識的學習了解,對我們大學生了解國家形勢、國家政策、國家安全及世界形勢有更深的認識,對我們的人生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和重大意義。

反腐問題是教程中重要的一章,反腐也是2016年以來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2016年反腐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亮點頗多。反腐亮點主要有專項巡視、節(jié)日反腐和網絡反腐平臺?!皩m椃锤弊钤绯霈F在2016年1月,王岐山在十八屆中紀委三次全會上所做的工作報告中提出,“創(chuàng)新組織制度和方式方法,探索專項巡視”。與常規(guī)反腐巡視相比,專項巡視的總體對象一致,包括中央和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和高校、省區(qū)市等,但強調以“問題為導向”。哪里問題集中,就投入更多力量,這樣更好的發(fā)揮巡視作用。節(jié)日前后是腐敗案件的高發(fā)期,對此,針對這些形勢,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主要針對節(jié)前、節(jié)中、節(jié)后的反腐工作。檢察機關設立專題,開設舉報窗口,歡迎廣大群眾對公款購買禮品送禮的不正之風進行監(jiān)督?!肮?jié)日反腐”并非只停留在通知上,從過節(jié)期間的強力監(jiān)督到對違規(guī)違紀者處理和通報曝光,形成一套完整流程。如今,“據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消息”越來越多的進入公眾視野,成為輿論和網友關注的熱點。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每天發(fā)布的反腐信息,都會引起輿論熱議,“案件查處”已成為中央監(jiān)察部官方網站關注度和點擊率最高的欄目,這體現了群眾對反腐動態(tài)的高度關注。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在我看來,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huán)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了解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才能更好地幫助發(fā)展中國,認識中國,了解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yǎng)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實現自我大發(fā)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十三

學習了解以及青年學生如何貫徹黨的精神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大會回顧和總結了過去5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奮斗歷程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確立了科學發(fā)展觀的歷史地位,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胡錦濤同志代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作的《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為黨和國家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體現了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發(fā)展的成果,體現了黨的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工作部署,對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

胡錦濤強調,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fā)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促進人人類社會的全面發(fā)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抓住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tài)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以同志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一批經驗豐富、年富力強、德才兼?zhèn)洹^發(fā)有為的同志進入中央領導機構,實現了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的又一次新老交替,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蓬勃興旺、薪火相傳、后繼有人。

的召開必將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而奮斗。胡錦濤同志的報告有四個特點:第一,旗幟鮮明。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二,主題明確。集中體現為發(fā)展,堅持發(fā)展是硬道理、是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是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報告全文貫穿了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和平發(fā)展的思想。第三,富有創(chuàng)新。黨的報告有兩大主要創(chuàng)新:其一,通過回顧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行了新的概括。其二,對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思想進行了系統闡述,特別是全面闡述了科學發(fā)展觀的重大意義、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第四,積極務實。報告著眼于當代中國社會的階段特征,致力于研究解決當代中國重大現實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國防軍隊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戰(zhàn)略部署。這些部署是符合當代中國實際的,也是切實可行的。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特別關注民生問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為此,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在堅持發(fā)展這個“第一要務”的同時,按照“統籌兼顧”這一根本方法的要求,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發(fā)展的目標指向,加快推進胡錦濤在報告中提出的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六大任務:一是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二是實施擴大就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促進以創(chuàng)業(yè)帶動就業(yè)。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社會建設這六大任務所要解決的,都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是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在社會建設中的具體體現。隨著這六大社會建設任務的逐步解決,現實中的各種矛盾和利益沖突將會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人民也會生活得更加快樂和幸福。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報告的精神實質。

通過歷史的實踐證明我們可以看出科學發(fā)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guī)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茖W發(fā)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fā)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歷史實踐更是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fā)展,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十四

任課教師需以教學院部為單位將成績紙質稿以及學生論文紙質稿于放假前交思政部形勢與政策教研室。本站小編為大學生們整理了20xx年形勢與政策的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年來,中國由貧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閉走向全面開放,由求溫飽初步走向小康,發(fā)展迅速,大大超出國際上多數人的預想。30年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fā)生歷史性的變化。中國正運用他獨特的魅力與激情實現著世界的和諧進步之路,實現著中國的自強發(fā)展之路。

30年過去了,中國某個鄉(xiāng)村發(fā)生的事情成為世界媒體的報道焦點,地球某地的中國人成為全球新聞中的主角,似乎已經顯得平常。當我們將目光回溯到中國融入世界現代化潮流的起點,并用心去觸摸這30年的變遷時,我們尤為深切地體會到,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系已經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更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一個偉大的轉折已經完成,中國與世界彼此相互影響的時代已經開啟。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深刻歷史感的民族,對于“歷史性的變化”有著同樣深沉的感悟。整整220xx年前,拿破侖率領下的法軍大舉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狼煙四起。貝多芬于1820xx年完成了《命運》交響曲的創(chuàng)作,然而叩響中國命運之門的卻是又一個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韌性的抗爭書寫著崢嶸歲月,當光陰又過百年之后,20xx年發(fā)生的一切告訴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已經、正在并將繼續(xù)主動積極地在國際社會中發(fā)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圍內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一.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xx年的5%以上,中國進出口總額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xx年的約8%。中國的發(fā)展為國際資本提供了廣闊市場,中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7800億美元,中國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也在大幅增長。

二.中國發(fā)展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

1978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增速達到16.7%,已成為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進口市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對國際貿易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2%。20xx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額近5600億美元,為相關國家和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約1000萬個就業(yè)機會。

三.中國已經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

中國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300多個國際公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qū)事務,認真履行相應的國際責任。迄今,中國共參與22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上萬人次,現正在執(zhí)行維和任務的有1900多人,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告訴我們,中國發(fā)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wěn)定也離不開中國。在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的世界大勢之下,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

四.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fā)展道路

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戰(zhàn)略抉擇。這個戰(zhàn)略抉擇,立足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體現了中國對內政策與對外政策的統一、中國人民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權利,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在開放的過程中,中國開始學會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發(fā)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贏的實際舉動逐漸打消了各方的猜疑與憂慮,創(chuàng)造了對自身發(fā)展更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中國用自己的真誠,塑造了一個發(fā)展中大國的和平形象。30年來,中國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fā)展帶來的機遇發(fā)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發(fā)展更好地維護了世界和平,促進了共同發(fā)展。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wěn)定也離不開中國。

五.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

中國致力于推動世界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堅持按照通行的國際經貿規(guī)則擴大市場準入,在實現本國發(fā)展的同時兼顧對方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正當關切,支持國際社會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fā)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制、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國共同防范金融風險、維護能源安全,堅持通過磋商協作妥善處理經貿摩擦,推動各國共同分享發(fā)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zhàn)。

六.中國將始終不渝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始終作為一個大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經濟、安全等諸多領域,中國真正融入國際社會,卻始于改革開放。走過30年的歷程,中國已經在當今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重要建設性作用。中國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在國際關系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尊重人類文明多樣性,繼續(xù)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積極參與反恐、防擴散、氣候變化、環(huán)境保護、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領域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

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成功舉辦奧運會,從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到推進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從加強東盟與中日韓(10+3)的合作到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從減免發(fā)展中國家債務到設立中非發(fā)展基金,從中俄、中越邊界談判的進展到提出睦鄰、安鄰、富鄰的合作政策,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到與全球攜手應對眼前的金融危機,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表現得越來越積極,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躍然而起。

自強方能自立,自立凝結自信,自信轉而推動自強?!白灾咛熘?,中國與外部世界關系的積極變化得益于30年來鍥而不舍的改革開放進程,其要義在于排除一切干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fā)展的自覺。歷經難以數計、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責、臆斷及誤讀,中國沒有停下自強不息的前進步伐,也因而變得更為自信。

30年來,中國在適應世界對自己的心態(tài)變化的同時,也在學會如何與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國家主權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敢于斗爭、善于應對,打破了西方國家的種種制裁,遏制了反華浪潮,贏得了尊重。摩擦與碰撞歷練了中國人,中國不斷加深著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變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個接一個的“威脅論”、“崩潰論”相繼破產后,世界也越來越多地體會到了中國發(fā)展的不同。從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災,世界看到了13億中國人民的凝聚力;從北京奧運會,世界體會到了13億中國人民對和平發(fā)展的不懈追求;從中國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應對,世界感受到了13億中國人民的責任感和這種責任感給全球經濟走出危機帶來的信心。不止一個西方學者說過,我們無法再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中國的發(fā)展,必須重新認識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對世界的意義。

各國關注中國的變化,也是在關注世界的未來。歷史表明,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會對現有格局帶來重大影響,極少有西方大國不靠殖民掠奪,不靠戰(zhàn)爭而崛起。西方對中國的擔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產生的對中國發(fā)展道路的不確定感。

以往的歷史表明,中國更多的是被動地承受著來自外部世界的撞擊,并在撞擊中覺醒,在撞擊中探索強國之路。21世紀的到來是個偉大的轉折點,中國的發(fā)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響,而是在積極借鑒、學習人類文明先進成果的同時,也為世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寶庫不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與財富。

走過30年開放路程的中國人深深懂得,世界對中國發(fā)展道路的理解和認同將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問題、新摩擦甚至新沖突。這將是21世紀幾代中國人所面臨的嚴峻考驗。同和諧,共發(fā)展已經成為了中國在歷史新階段的一面旗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zhàn)也前所未有。我們堅信,只要堅持和平發(fā)展,我們就一定能夠贏得更多的理解與信任,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鑒于朝鮮帶來的核威脅和導彈威脅與日俱增,建立導彈防御體系是美國未來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也是美國與韓國和日本兩個亞洲主要盟友進行三邊合作的重點?!睋n聯社2月20日報道,美國助理國務卿幫辦安妮塔?弗里特當天在東京的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發(fā)表了上述講話。報道稱,美國一直希望與韓日共同建立地區(qū)導彈防御系統。但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此舉不僅為了應對朝鮮的威脅,同時也是為了制衡中國。

事實上,美國宣稱的該計劃的組成部分―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已經“提上了美韓合作的日程”,最近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薩德”是什么?

“薩德”是美國“末段高層區(qū)域防御”(英文縮寫為thaad)的英語音譯,這套系統的攔截高度達到40―150公里,即大氣層的高層和外大氣層的低層,該高度實際是射程3500公里以內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是射程比它更遠的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末段。因此,它與其他系統配合可以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末段,形成雙層攔截,也可以與“愛國者”等低層防御系統中的“末段攔截系統”配合,攔截中、短程導彈的飛行中段。

美國自1987年起研制“薩德”反導系統,20xx年5月開始裝備軍隊。在美國的“末段地面反導”系統中,“薩德”負責高層反導任務,“愛國者”負責低層反導任務。

“薩德”系統以連為基本作戰(zhàn)單位,每個“薩德”連由攔截導彈及其發(fā)射車、雷達和電子指揮控制系統組成。配備攔截彈150枚、發(fā)射車9部、雷達1套等。該系統既可由飛機空運,也可裝載到地面車輛上機動部署。

“薩德”配備的攔截彈運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動力、材料、電子和控制技術,彈長6.17米,發(fā)射重量662公斤,最大飛行速度可達每秒2.5公里,有效射程在40―200公里。一個可供對比的數據是,俄羅斯“山毛櫸”防空系統的9m317導彈重量與“薩德”攔截彈相當,但其最大射程只有50公里,最大射高25公里。

“薩德”系統的核心裝備是an/tpy―2雷達。該雷達是當今最先進的防空雷達,采用了有源相控陣技術。它主要負責目標探測與跟蹤、識別和彈道落點估算,并可實時引導攔截彈飛行及攔截后毀傷效果評估。據雷達的研制方美國雷神公司公布的信息,該雷達的分辨率非常高,具有跟蹤和識別假彈頭能力。對戰(zhàn)術導彈彈頭的有效探測距離為1500公里,對彈體的探測距離更遠?!翱捎糜趯Α當撤健l(fā)射的彈道導彈進行早期預警跟蹤并對其飛行的末段實施攔截。”

中國“沒有理由反對”?

對于韓國將有可能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中國駐韓國大使邱國洪曾明確表示“堅決反對”,稱這將嚴重損害中韓關系。韓國媒體高度關注,稱這是中國政府人士第一次發(fā)出警告。美國方面則進行辯解,今年2月6日,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此舉完全是為了應對朝鮮,“中國沒有反對的理由”。

對此,有中國專家指出,就如同5年前美國計劃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為防伊朗”(實為擠壓俄羅斯)一樣,如今說為了防朝鮮,實則針對的是中國。俄羅斯戰(zhàn)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在太平洋西部針對中國部署數十枚“薩德”及其升級版導彈,可對中國造成嚴重威脅??ㄉ暾J為,美國給出的在東亞地區(qū)部署反導系統的“官方理由”太過牽強,因為該國的頭號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薩德”反導導彈攔截的目標是超音速導彈。在可預見的未來,朝鮮是無法造出超音速導彈的。

此外,“薩德”系統中的an/tpy―2雷達,除了可以監(jiān)視朝鮮的彈道導彈發(fā)射,還能監(jiān)控中國境內的彈道導彈發(fā)射。中國在華北、東北的導彈發(fā)射試驗,出不了大氣層就會被部署在韓國境內的該雷達系統捕獲。該雷達平時能夠偵測中國方面的各種飛行參數,可為其他反導系統提供預警。該雷達還具備相當強的反隱形能力,對于探測中國的隱形飛機也具有特別的意義。

俄羅斯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耶夫謝耶夫認為。美國國防部正在打造從阿拉斯加經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到澳大利亞的“反導弧”,這是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zhàn)略中的重要一環(huán),其目的在于制約中國。

今年2月上旬,美國國防部發(fā)言人卡比和宣傳負責人杰夫?保爾先后宣稱“我們正與盟國韓國(就部署‘薩德’問題)持續(xù)進行協商”,“美韓正在就‘薩德’問題進行非官方協商,并且已完成韓國境內的選址調查”。這說明,“薩德”真的已經離中國越來越近。

被威脅方的應對之策

盡管“薩德”反導系統很先進,但也有其短板。實際上,所謂反導系統,通常指的是反擊和攔截敵方的攻擊導彈。少數反導導彈由防空導彈演化而來,大多數反導系統都不具備攔截超低空巡航導彈的能力。包括美國的標準―3防空導彈、地基攔截導彈,都只能攔截大氣層外的目標。因為這類反導系統攔截彈采用的都是紅外成像導引頭,在稠密大氣層內飛行時都會由于氣動加熱而無法看清目標。“薩德”系統基本也是這樣,仍然無法攔截緊貼地面飛行的巡航導彈。因此,巡航導彈或許是對付“薩德”系統的一種有力武器。

另一方面,“薩德”系統攔截彈的造價為1000萬美元/枚,三四枚導彈相當于一架早期三代機的價格,遠遠高于普通的戰(zhàn)術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因此,這種攔截彈的產量非常有限。如果對“薩德”系統實施大規(guī)模的飽和攻擊,美國即便有攔截的能力,也沒有攔截的財力。俄羅斯戰(zhàn)略專家曾稱,在歐洲戰(zhàn)場,俄可部署空基巡航導彈來化解美國的反導系統。因此,中國大量打造可攜帶亞音速和超音速巡航導彈的轟―6k型轟炸機,同樣可給中方遏制美國的反導系統帶來機會。

有軍事專家分析稱,中國對付“薩德”反導系統還另有方案可選,就是在沖突早期階段,利用電磁脈沖武器打擊該系統的雷達。俄羅斯“衛(wèi)星”新聞網近日登載的一篇文章認為,中國成功研制出電磁脈沖武器,是進行信息對抗的一個重要因素。中程彈道導彈有可能充當中國電磁脈沖發(fā)生器的載體。今天,當美國的反導系統距中國邊境越來越近之時,此類武器的作用越發(fā)明顯。電磁脈沖武器的一個可能的優(yōu)先使用目標,是用于防空和對付反導系統的指揮設施。讓敵方的雷達失靈,可保證解放軍最有效地利用自己大量的常規(guī)高精度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摧毀敵方重要的交通設施、機場和防空武器。這可讓中國在沖突的早期階段占有空中優(yōu)勢,阻止美國向太平洋西部補充軍力。

也有專家指出,對付“薩德”系統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發(fā)展由彈道導彈發(fā)射的“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飛行器,這類飛行器的飛行高度低,可實施大范圍機動,是目前“薩德”系統奈何不了的。因此,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制成功,將能有效反制反導系統。

2頁,當前第112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十五

經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雖然只是短暫的一節(jié)課,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作為一名大學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國內外的形勢是非常必要的,而學習這一門課程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和觀點。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學習當今世界的形式與政策的目的在于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發(fā)現當今世界形勢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得出新思路。我們當前特別要處理好專業(yè)學習和理論學習的關系。在校學生專業(yè)學習固然重要,這是學生目前的主要任務,但是理論學習更為重要,是方向和指針。專業(yè)學習越忙越艱巨,越需要多學理論,提高理論水平,加強理論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航向,達到成功的彼岸。

關注世界,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眾能力,在這里,我們不僅享受著知識的積淀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贊美他,是因為他優(yōu)秀,我們欽佩他,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fā)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杰”,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杰”。社會歷史的大發(fā)展已決定了個人發(fā)展的最大環(huán)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fā)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fā)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fā)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yǎng)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fā)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 無論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huán)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現在的世界,當代的社會需要的是對形勢與政策有著敏銳洞察力,能夠正確把握形勢與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不能做到“識時務者”,一心只知道埋頭苦讀,不關心國內外形勢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狹隘的目光所束縛,禁錮,最終留于平庸。個人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的大環(huán)境,環(huán)境制約著一個當代大學生成功的機率,試想在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國度,發(fā)展與進步必然受到其影響,個人尋求更大發(fā)展的機會也必然會減少。當代大學生如果不能認識與把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充分了解決定政策的形勢,準確判斷政策如何改變未來的形勢,逆者社會的大形勢而為,可以想象失敗是最終必然的結果。因此只有準確靈活的掌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我們才能接著根據自己的實際,優(yōu)勢與劣勢,結合自己的目標,制定最終可行的發(fā)展方案計劃,并憑借著自己不斷的刻苦努力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實現自我的發(fā)展并最終取得最后的勝利。

了解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才能更好地幫助發(fā)展中國,認識中國,了解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fā)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fā)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yǎng)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身的大理想,大發(fā)展。

形勢與政策教育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當前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與穩(wěn)定態(tài)勢,但局部性的動蕩與緊張有所加劇。國際競爭中,為什么有的國家勝出,有的卻一敗涂地?德國為什么會成為世界諸多豪華車主要生產廠商的大本營?中國現在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在世界局勢如此動蕩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可以以此作為跳板,無論在經濟或國際地位都會上身一個等級。中國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會有很多的阻礙,因為其他國家會眼紅,中國威脅論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機時期,外界卻把中國比喻為“救世主”。中國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對外國的威脅,中國只是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了解當今國內國際的形勢與政策不僅是幫助當代大學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藥,也是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種有效途徑。形勢與政策課作為一門政治素質教育的必修課,不僅拓寬了當代大學生的視野,也提高了我們的政治素質修養(yǎng),幫助我們深刻理解當今時代的主題,強化社會主義榮辱觀。形勢與政策課程幫助我們在反思當今世界中國落后的癥結,總結當今世界中國進步的原因的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而發(fā)奮圖強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勵下,作為現代社會的主流,當代大學生才能肩負起國家蓬勃發(fā)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學所有,實現自我價值,報效祖國,使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huán)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我想說,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學校開設形式與政策課是我的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他不僅提高了我的綜合素質,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還培養(yǎng)了我的能力與責任感。它也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2019形勢與政策論文3000字2019年形勢與政策論文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十六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房價也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浪隨波而起,扶搖直上。 當前國內的高房價與收入差距的拉大密切相關,其實,住房本身是社會大眾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具有公共品的特性,從而不能簡單地放任市場機制來加以配置。在此,我們只知道大部分人買不起房子,但我們更需要的是了解房價增高的原因和本質所在,配合國家的相應有效策略的實施,這樣才能確保民生的穩(wěn)定,才能促進社會的繁榮發(fā)展。

關鍵字:高房價,原因,本質,有效策略

近年來,普通老百姓買不起房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政府一直在想方設法地穩(wěn)定房價,但效果甚微。房價的急速上漲已經成為籠罩在社會大眾心頭的巨大陰影,這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我們怎樣認識它?讓我們仔細地分析一下。

一、 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般來說,在房價非理性狂飆過程中,支持房價走高的有兩種力量:一是居民的自住性需求,二是富人的投機需求。由于在住房的供給受到制約的情況下,有關住房緊張之類虛假信息比較容易誤導人們的房價預期,從而人為地引起房價的不正常上漲,這是近來年房地產市場的基本現狀【1】。但是,當房價上漲預期破除之后,在房價下跌過程中阻礙房價下跌的“抗跌”力量卻只有一個:居民的自住性需求;這就是房地產中的所謂“不對稱原理”:富人的投機行為產生房價的峰值,而窮人的購買力產生房價的“抗跌值”。顯然,居民的自主性需求主要與其未來可支配收入變化有關,在一個收入不斷拉大的社會里,理論上房價是應該很低的,或者說,當前國內的房價應該會迅速下降;但是迄今國內房價還沒有形成快速下降的局面呢?這里從兩方面加以剖析。

一方面,就住房的真實需求而言。任何商品的價格上漲都跟供求有關,而房地產中土地的有限性制約了住房的供給,因而房價上漲的直接原因在于其巨大需求,這是住房市場面臨的真實需求。而這里就有兩個基本問題:一是為何有如此大的住房需求,這就涉及到資金的來源問題。二是住房需求為何集中在這段時期,這就涉及到前端時期住房制度改革中的缺陷問題。

另一方面,就住房的需求結構而言。當前的房價劇漲并不是全面性的,而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這是就住房需求的結構性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其實,房屋本身存在明顯的外部性,人們不僅關心自己家庭的外觀,也會關心整個街區(qū)的觀瞻,關心整個地區(qū)的地理人文;因此,如果整個地域的環(huán)境和設施很差,那么,人們對它的需求也會下降。顯然,當前住房需求的結構性問題根源就在于,中國小城市或農郊地區(qū)的住居環(huán)境、交通設施與大中城市相差太遠了【2】。正因如此,在城市土地資源如此稀缺的情況下,只要收入分配問題得不到解決,城鄉(xiāng)之間就會呈現出反差極大的二元結構,城市住房也就必然會不斷上漲,從而也就永遠不可能實現“住者有其房”。

二、 認識房價問題的本質

當前,住房問題之所以成為社會大眾最關心的問題,關鍵在于對住房問題的本質缺乏了解,住房問題被過度市場化。

一方面,就市場機制對住房的扭曲而言,盡管現代主流經濟學認為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資源可以獲得最有效的利用。但在人類社會中,每個人的效用是不同的,出價高的人僅僅是那些具有高度需求的人,而不是意味著它能夠使同樣的資源創(chuàng)造出最大的利益。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可它為不同的人所占有往往會導向不同的用途,如貧窮者將希望蓋經濟適用房,而富裕者則想著蓋豪宅、建車庫或圍花園。顯然,盡管作為基本生活品的住房主要是弱勢者的需求,但一旦土地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這種需求就難以得到滿足。純粹市場行為絕對不會為擴大社會效用而產生,而是生產更具收益的產品。正是由于土地資源分配的極端不平衡,國內一些房地產大鱷才會公開宣揚他們只蓋豪宅,因為只有富裕者才能買得起房。

另一方面,就對住房屬性的認知而言,盡管住房因具有爭奪性和排他性而往往被視為私人物品,從而經濟學家大多強調應該由市場機制來調節(jié),但實際上,這種商品并不是可以完全經由市場交易的,相反,它具有非常強的公共品特性【3】。究其原因在于,人們的應得權利應該與社會的財富增長同向乃至同比例發(fā)展,而就當前而言,免于匱乏和保障安全已經逐漸包含在基本人權的范疇之內,因此,就像人的生存權等權利一樣,獲得住房本身已經越來越成為人類的基本權利。

就當前而言,普通社會大眾的住房權利如果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則不僅會影響個人生活,更會影響社會穩(wěn)定。所以說,“住房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眹覒M快出臺有效的政策來調控房價,保障普通社會大眾的住房權利是當務之急。

三、 解決當前房價問題的策略

目前來看,國家治理房地產的決心已經越來越堅定。如果不被堅決鎮(zhèn)壓下去,中國很可能會出現惡性通貨膨脹。而一旦出現惡性通貨膨脹,黨和國家的管理能力就會受到嚴重質疑,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就會受到嚴重破壞。這是黨和政府一定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實際上看到的是,國家正在緊緊盯著cpi來調節(jié)對于房地產的政策。

首先,國家要出臺相應的政策來抑制房地產商對暴利的一味且不顧一切的追求,同時要嚴防那些投機炒房的人,嚴禁哄抬房價的現象出現。而且消除目前的富人買房不斷,普通百姓一房難求的兩極分化趨勢才能夠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

其次,已推出的廉租房應該是國家為滿足普遍群眾基本住房需求提出的一項非常有效的政策啊,并且當國家已經將土地大量地轉為廉租房的時候,意味著,國家對房地產商們采取了釜底抽薪的策略:不給房地產商們大量提供土地,房地產商們就不得不將手中的房產趕快賣出去以換得現金維持運轉,而這將讓房產大量涌到市場上來,而使房價自動下降。這就是廉租房的殺手锏作用【4】。表面上看是解決人們居住問題,實質上是斷了房地廠商們的土地資源供給。隨后國家肯定會要求地方政府根據房地產商們擁護國家政策的實際行動來分類指導土地資源的供給。這就是政策和經濟的雙重作用。特別是“地方政府分類指導”這一條,讓房地產商們 “從了”國家政策是肯定發(fā)生的情形。

中國地方雖大,可人太多,可利用資源太少,單靠國家的政策來嚴格控制房價我認為不太現實。我們這些購房者,無論是有錢人還是普通百姓,從自身上首先一定要端正購房心態(tài),不要一味地追求奢華或想著靠炒房來賺錢,一個國家的穩(wěn)定發(fā)展離不開穩(wěn)定的民生,而民生不是靠條令的條條框框來穩(wěn)定的,而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互幫互助,互相著想。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再配合國家有效政策的實施,相信不久我們的生活質量一定會普遍提高,“住者有其房”這一理想也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3頁,當前第3123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十七

關鍵字:經濟原因社會原因自身原因政府方面社會方面大學生方面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yè)困難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1.經濟原因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yè)就業(yè),并可能引發(fā)更大規(guī)模的就業(yè)沖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fā)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fā)了金融行業(yè)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yè)性的沖擊不可避免,盡管由于資本市場“防火墻”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減緩。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yè)就業(yè)會受到最為明顯的沖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xù)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yè)增長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yè)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為什么大學生就業(yè)問題一直讓大家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供過于求。每年畢業(yè)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也崗位數量多的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yè)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持續(xù)的擴招可能進一步稀釋了大學既有的教育資源。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yè)指導與服務規(guī)劃,導致學生或許有專業(yè)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yè)信息,展示專業(yè)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yè)轉換的能力。整個就業(yè)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于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于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主要是培養(yǎng)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jié)的。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學畢業(yè)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yè)生,剛剛畢業(yè),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yè)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象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么好的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從學校里學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只是通過理論來看戰(zhàn)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zhàn)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并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名校畢業(yè)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還有很多應屆大學生均缺乏實踐能力,對于整個企業(yè)的戰(zhàn)略來說,沒有實踐能力的大學生不會給公司馬上帶來業(yè)績或許還要賠上老員工的輔導,便拖了整個公司的后腿。

二、當代大學生如何應對就業(yè)難問題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代大學生的就業(yè)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發(fā)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jié)。首先實現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yè)含量;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開展積極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第三,積極拓寬就業(yè)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縮小自主創(chuàng)業(yè)制度的門檻,同時減輕能擴大就業(yè)微型企業(yè)和中小企業(yè)的稅負,大力支持和發(fā)展我國的服務業(yè)、中小企業(yè)、集體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第四,加強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第五,健全市場法制建設維護企業(yè)和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努力規(guī)范就業(yè)市場;最后,完善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服務體系,發(fā)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yè)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指導。

2.社會方面

企業(yè)應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yè)崗位,在保證企業(yè)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在這一點上,企業(yè)領導人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大學生們著想。也許他們也是從大學里走出來的,也面臨過就業(yè)的問題,也許這些大學生就是他們的師弟師妹,他們難道就不念同門之情,就不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自己的母校。

作為工作第一線的各高校,更是把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行動做好就業(yè)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黨政一把手牽頭的就業(yè)工作領導組織,內設專門的辦事處室。注重對畢業(yè)生就業(yè)咨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常設市場。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十八

中國當前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與穩(wěn)定態(tài)勢,但局部性的動蕩與緊張有所加劇。國際競爭中,為什么有的國家勝出,有的卻一敗涂地?德國為什么會成為世界諸多豪華車主要生產廠商的大本營?中國現在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在世界局勢如此動蕩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可以以此作為跳板,無論在經濟或國際地位都會上身一個等級。中國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會有很多的阻礙,因為其他國家會眼紅,中國威脅論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機時期,外界卻把中國比喻為“救世主”。中國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對外國的威脅,中國只是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了解當今國內國際的形勢與政策不僅是幫助當代大學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藥,也是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種有效途徑。形勢與政策課作為一門政治素質教育的必修課,不僅拓寬了當代大學生的視野,也提高了我們的政治素質修養(yǎng),幫助我們深刻理解當今時代的主題,強化社會主義榮辱觀。形勢與政策課程幫助我們在反思當今世界中國落后的癥結,總結當今世界中國進步的原因的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而發(fā)奮圖強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勵下,作為現代社會的主流,當代大學生才能肩負起國家蓬勃發(fā)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學所有,實現自我價值,報效祖國,使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F在的世界,當代的社會需要的是對形勢與政策有著敏銳洞察力,能夠正確把握形勢與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不能做到“識時務者”,一心只知道埋頭苦讀,不關心國內外形勢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狹隘的目光所束縛,禁錮,最終留于平庸。個人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的大環(huán)境,環(huán)境制約著一個當代大學生成功的機率,試想在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國度,發(fā)展與進步必然受到其影響,個人尋求更大發(fā)展的機會也必然會減少。當代大學生如果不能認識與把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充分了解決定政策的形勢,準確判斷政策如何改變未來的形勢,逆者社會的大形勢而為,可以想象失敗是最終必然的結果。因此只有準確靈活的掌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我們才能接著根據自己的實際,優(yōu)勢與劣勢,結合自己的目標,制定最終可行的發(fā)展方案與計劃,并憑借著自己不斷的刻苦努力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實現自我的發(fā)展并最終取得最后的勝利。

只有了解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才能更好地幫助發(fā)展中國,認識中國,了解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fā)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fā)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yǎng)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身的大理想,大發(fā)展。

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huán)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十九

[摘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黨的以來,以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圍繞密切黨群關系、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內涵,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創(chuàng)新作出了新貢獻。

[關鍵詞];;群眾路線;貢獻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同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統一起來而形成的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它包含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豐富內涵。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在指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群眾路線。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面對群眾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圍繞密切黨群關系、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內涵,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創(chuàng)新作出了新貢獻。

一、豐富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價值內涵

在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人民期盼過上更美好生活的積極回應和莊嚴承諾,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指明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價值目標和方向。群眾路線不僅是工作路線和領導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種歷史觀,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如何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問題,是一種政治立場和價值理念。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理論與實踐上豐富和發(fā)展了它的內涵。

第一,進一步明確了人民主體地位和群眾路線的價值定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斷是否真正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標準。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他強調,一方面,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另一方面,我們要隨時隨地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上持續(xù)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黨的報告結合新的歷史任務,旗幟鮮明地把“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寫在“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所必須堅持的八項基本要求當中,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原則的高度自覺。這就將馬克思主義對待人民群眾的政治立場和價值理念,轉化為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目標,在執(zhí)政目標的價值層面上,貫徹了黨的群眾路線。

第二,把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領導價值觀,作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群眾路線的本質是如何對待群眾。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從樹立群眾觀點、堅定群眾立場、堅持群眾路線、增進同群眾的感情和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強修養(yǎng)和鍛煉,以正確的世界觀立身,以正確的權力觀用權,以正確的事業(yè)觀做事,在做好群眾工作中充分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貫徹群眾路線,首要的就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指出,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闡述表明,黨員干部的遠大理想并不是虛無縹緲、好高騖遠,而應切實體現在為人民服務的現實工作中,從而為黨員干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切實可行的路徑。其次,要以為民務實清廉為價值導向的作風建設取信于民。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體現了從嚴要求、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和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國未來施政的動向,在全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2013年6月1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以優(yōu)良的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

二、總結了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

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盵2]這一論斷是對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指向,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我們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理論。

第一,提出“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觀點。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同群眾的關系如何,是關系到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的一個根本政治問題。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盵3](p11-12)在此基礎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改進工作作風為切入口,切實推進黨群關系?!按蜩F還需自身硬。”指出:“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的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1]他明確表示,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fā)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他強調,改進工作作風的任務非常繁重,八項規(guī)定是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八項規(guī)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要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改進工作作風的相關規(guī)定,把要求落實到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認為,作風是否確實好轉,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群眾評議和社會監(jiān)督,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就要及時整改。為了避免八項規(guī)定流于形式,還特別指出,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和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要加大檢查監(jiān)督力度,抓好紀、問好責、把好關。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jiān)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第二,提出“群眾工作的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新論斷。在明確提出“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的觀點的同時,明確提出了群眾工作的“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新論斷。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工作,但是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人民內部矛盾也隨著形勢的變化而出現新的形式、新的特點,如何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成為擺在全黨面前的新任務,成為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和水平的新的考驗。對此,強調指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扎實轉變工作作風,多站在群眾的立場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釋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氣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決民困民難,維護民生民利,把群眾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同時,要暢通民意表達的渠道,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不斷促進黨群干群關系的和諧。[4](p168)要注重從源頭上減少矛盾、注重維護群眾權益、注重做好群眾工作、注重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等幾個方面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貫徹群眾路線、切實轉變作風,多做順民意、解民憂、得民心的實事,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三、確立了貫徹群眾路線的基本思路

歷史和實踐已經證明,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貫徹群眾路線的戰(zhàn)略策略和具體的形式方法是根據黨的歷史方位和任務及其所處環(huán)境的變化而與時俱進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按照黨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總目標,針對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以及領導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不良作風,提出了一系列加強和創(chuàng)新貫徹群眾路線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為黨的群眾路線增添了新內容。

第一,堅持發(fā)展依靠人民群眾的思想,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強調,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yè),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fā)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fā)展,改革開放每一方面經驗的創(chuàng)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他在闡述中國夢時深刻地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盵5]所以,為了激發(fā)社會的創(chuàng)造活力推動發(fā)展,就要使人民群眾的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chuàng)造愿望得到尊重,創(chuàng)造活動得到支持,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發(fā)揮,創(chuàng)造成果得到肯定。為了發(fā)揮人民在重大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必須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程序、拓寬民主渠道,多層次、多領域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的權利,最大限度地體現人民群眾意志、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激勵人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二,關注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把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貫徹群眾路線的戰(zhàn)略重點。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要積極實現、維護和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從一定意義上講,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情、與黨和政府的關系,根本上取決于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程度。當前,人民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為此,就要不斷推進就業(yè)、分配、醫(yī)療、住房等方面重點民生工程,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們黨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眾總是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切實利益,正如鄧小平強調的“群眾是最講實際的”,所以,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順應了群眾的意愿,也體現了我們黨做好群眾工作的正確的戰(zhàn)略思路和領導方法論。

第三,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把群眾工作作為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2011年2月23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chuàng)新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社會管理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說到底是做群眾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叭罕姽ぷ魇巧鐣芾淼幕A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這一新的論斷是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進程中群眾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認識新概括。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問題比較多。因此,強調,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要同做好群眾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形勢和任務的發(fā)展變化對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把群眾工作貫穿到社會管理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和諧。

四、明確了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要求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關鍵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勢下能做好群眾工作的干部隊伍。這里不僅有職責問題、責任問題,而且有方法問題和能力問題。對于新形勢下社會矛盾的多發(fā)性和復雜性,我們一些領導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對頭,出現了所謂的“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尷尬。把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本領作為對黨的各級組織,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戰(zhàn)略任務和政治要求,對于做好黨的群眾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做好群眾工作是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離不開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量;黨的全部執(zhí)政活動,離不開強有力的群眾工作。從根本上說,群眾工作是全黨的工作,做好群眾工作是全黨的職責,群眾工作的主體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和群眾自己在內的多方主體參與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但在這些多元主體中,領導干部更重要、更關鍵。因此,強調,做好群眾工作是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他還明確提出,是否重視做群眾工作,是否善于做群眾工作,是衡量領導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稱職、領導能力強不強的一個基本標準。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工作上依靠群眾,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第二,提高領導干部的能力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能否把群眾路線落到實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級領導干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針對當前群眾工作的需要和特點,特別強調要提高以下幾種領導能力:一是必須提高執(zhí)政興國的發(fā)展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領導干部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工作;要學習本職工作的專業(yè)知識,努力成為本領域的行家里手;要學習一切有用的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面,增強適應性,不斷提高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和依法執(zhí)政的能力。二是必須提高協調利益關系的能力,保證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人民群眾的具體利益關系越來越復雜,領導干部必須學會正確處理各方面的關系,統籌兼顧,保證社會的公平、公正。三是必須提高對社會風險的化解能力,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面對大量人民內部矛盾的出現,領導干部必須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的矛盾問題,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提高協調解決各種矛盾的能力。

第三,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保障。指出:“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保障。”[2]群眾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樣,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要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訴求、不同的矛盾、不同的條件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要適應我國社會生活的新變化,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探索群眾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采取了合適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他還根據自己長期領導工作的實踐,總結和概括出了許多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如“發(fā)揚民主的方法”、“辦實事好事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示范引導的方法”、“組織活動的方法”等,群眾利益和群眾思想問題的多樣性、復雜性,必然要求群眾工作方法的多樣化。特別是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與時俱進地做好群眾工作。

參考文獻:

[3].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二十

關鍵字:經濟原因 社會原因 自身原因 政府方面 社會方面 大學生方面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yè)困難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1.經濟原因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yè)就業(yè),并可能引發(fā)更大規(guī)模的就業(yè)沖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fā)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fā)了金融行業(yè)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yè)性的沖擊不可避免,盡管由于資本市場“防火墻”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減緩。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yè)就業(yè)會受到最為明顯的沖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xù)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yè)增長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yè)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為什么大學生就業(yè)問題一直讓大家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供過于求。每年畢業(yè)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也崗位數量多的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yè)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持續(xù)的擴招可能進一步稀釋了大學既有的教育資源。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yè)指導與服務規(guī)劃,導致學生或許有專業(yè)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yè)信息,展示專業(yè)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yè)轉換的能力。整個就業(yè)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于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于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主要是培養(yǎng)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jié)的。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學畢業(yè)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yè)生,剛剛畢業(yè),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yè)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象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么好的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從學校里學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只是通過理論來看戰(zhàn)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zhàn)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并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名校畢業(yè)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還有很多應屆大學生均缺乏實踐能力,對于整個企業(yè)的戰(zhàn)略來說,沒有實踐能力的大學生不會給公司馬上帶來業(yè)績或許還要賠上老員工的輔導,便拖了整個公司的后腿。

二、當代大學生如何應對就業(yè)難問題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代大學生的就業(yè)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發(fā)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jié)。首先實現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yè)含量;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開展積極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第三,積極拓寬就業(yè)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縮小自主創(chuàng)業(yè)制度的門檻,同時減輕能擴大就業(yè)微型企業(yè)和中小企業(yè)的稅負,大力支持和發(fā)展我國的服務業(yè)、中小企業(yè)、集體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第四,加強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第五,健全市場法制建設維護企業(yè)和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努力規(guī)范就業(yè)市場;最后,完善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服務體系,發(fā)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yè)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指導。

2.社會方面

企業(yè)應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yè)崗位,在保證企業(yè)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在這一點上,企業(yè)領導人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大學生們著想。也許他們也是從大學里走出來的,也面臨過就業(yè)的問題,也許這些大學生就是他們的師弟師妹,他們難道就不念同門之情,就不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自己的母校。

作為工作第一線的各高校,更是把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行動做好就業(yè)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黨政一把手牽頭的就業(yè)工作領導組織,內設專門的辦事處室。注重對畢業(yè)生就業(yè)咨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常設市場。

3.大學生方面

大學畢業(yè)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yè)市場,按市場規(guī)律辦事,把個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說,面對就業(yè)形勢和就業(yè)市場,大學畢業(yè)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會掉餡餅。要以積極態(tài)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畢業(yè)生應該先就業(yè)后擇業(yè)。作為高校在校生或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yè)生,要認清就業(yè)的大眾化和市場化,要強化自身的素質,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單位選用什么樣的人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通常是:挑選最能勝任本工作崗位的人選。具體的講:有學識有才干有素質,敬崗敬業(yè),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其次對文明禮貌、氣質和語言表達、溝通能力等也很講究。

大學生要轉變就業(yè)觀念。首先大學畢業(yè)生要認清就業(yè)形勢,轉變就業(yè)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yè)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yè)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zhèn)和農村就業(yè)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yè)和下崗失業(yè)人員再就業(yè)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yè)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yè)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yè)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fā)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chuàng)業(yè)。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yè),先就業(yè)、后擇業(yè)的動態(tài)就業(yè)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的敬業(yè)觀念上來。最后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于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yè)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積極主動提高自身能力,為工作打下基礎。

4.結語

3頁,當前第2123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