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精選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0:23:38 頁碼:12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精選10篇)
2023-11-13 00:23:38    小編:ZTFB

環(huán)境保護是當前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我們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如何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以下是一些寫作專家總結技巧的分享,給大家提供一些指導。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篇一

各位領導、老師好,非常感謝大家給我機會參與評課,對于年輕教師來說真的深感榮幸,如果有哪里不恰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們給予指正。同時也感謝曾老師為我們帶來一節(jié)精彩的課。聽了這堂課,我感受頗多,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曾老師以釣魚游戲引入新課,既貼近學生生活,又緊扣磁鐵主題,學生的注意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為下面的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整堂課我把它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1探究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2利用磁鐵辨別哪些物體是鐵制品;3探究磁鐵能否隔著物體吸鐵;4利用磁鐵巧取水中物體。四個環(huán)節(jié)中1、3環(huán)節(jié)屬于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2、4環(huán)節(jié)分別是1、3環(huán)節(jié)的延伸應用。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課堂行云流水,銜接自然。

曾老師在這次教學中安排了兩次小組活動。在第一個小組實驗中,介紹材料-領取材料-進行預測-實驗探究-匯報結果每個實驗過程的步驟要求都很明確。在科學探究中,預測很容易被學生忽視,這堂課曾老師就很注重引導孩子用正確的預測方法,并鼓勵孩子大膽說出預測理由,體現(xiàn)出老師在科學方法上的指導。整個活動曾老師十分關注每個學生,例如在提問中一直強調(diào)讓沒有回答過的學生回答,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剛剛接觸科學課,科學概念本身就很少。曾老師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學生們一個個像得到許多玩具那樣,認真仔細的觀察和研究起來。學生在這種開放式教學中學習,既能玩又能學。

總體上,作為三年級的一節(jié)探究課,本節(jié)課的設計上結構簡單,目標明確,學生玩的開心,學的輕松。

最后我有個小小的建議:

科學課是以學生的小組活動為基礎,老師可以采取多樣性的評價方式。

三年級科學傅老師執(zhí)教的《磁鐵有磁性》這節(jié)課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下面談談我聽課后的幾點收獲: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探究對象教學開始,傅老師創(chuàng)......

三年級科學三年級科學各位領導、老師好,非常感謝大家給我機會參與評課,對于年輕教師來說真的深感榮幸,如果有哪里不恰當之處,還請各位......

三年級下冊范文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版小學科學3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2課。本課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認識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第二個活......

三年級科學三年級科學1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探究對象教學開始,傅老師創(chuàng)設了“表演小魔術”這樣一個情境:高大的松樹上結滿了松果,小松鼠......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篇二

對于本課《磁鐵有磁性》的教學設計,我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深挖教學內(nèi)容,調(diào)整探究順序”。

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讓學生先猜測,然后在一大堆物體中用磁鐵找出能被吸引的物體名稱,說說他們的制作材料。我改變書本上原有的對比式實驗記錄單而設計成現(xiàn)在的強調(diào)主題的樣式,主要是要把學生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的制作材料上來,而減弱其他材料的負面影響。

在實驗后讓多位學生來回答探究的第一個問題——磁鐵能吸引什么,從而來強化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zhì)叫磁性。

讓學生上講臺演示磁鐵隔著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鐵片能否吸鐵,發(fā)現(xiàn)磁鐵隔著鐵片卻不能吸鐵,得出“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的科學概念,并強調(diào)“一些”的含義。

我要深挖的教學內(nèi)容,就是磁鐵隔物吸鐵的現(xiàn)象。其實學生對于磁鐵有磁性和磁鐵能隔物吸鐵的現(xiàn)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這個粗淺層面上的探究,對于學生和我們科學教學的發(fā)展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所以我深挖磁鐵的吸引能力與隔開物體的多少之間的關系,并采取倒敘的方法,用實驗記錄單和照片來引導學生對于本實驗的設計和假想。

通過這張實驗記錄單,第一要讓學生明確需要選擇實驗的器材——磁鐵,回形針和40張紙片,并讓學生解決紙片的問題——利用科學書本。

——依次是隔開10張、20、30、40張紙片進行實驗,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針數(shù)量記錄下來。

通過這張實驗照片,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實驗的注意事項,紙要拉平拉緊,要注意頁數(shù)與張數(shù)的區(qū)別,回形針要掛直不搖晃,要逐步減少,以減小實驗誤差等。還要讓學生比對照片,在小組內(nèi)分好工作,2人拉紙,1人掛針,1人記錄。

這樣,經(jīng)過選擇實驗器材、掌握探究順序、注意操作要點、有效分工合作4個步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強操作性和指導性的實驗計劃了。

學生運用自己的實驗設計,得到實驗數(shù)據(jù),并綜合各組的數(shù)據(jù),共同得出“隔開紙片的張數(shù)越多,磁鐵能吸引回形針的個數(shù)越少”的實驗結果。

當然本環(huán)節(jié)最主要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得到實驗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直觀、簡潔和有效的引導下,形成實驗的思路和設計方案,增強學生合理選擇實驗器材,借助身邊事物進行探究,能抓住實驗要點并團結合作、合理分工的素養(yǎng),提高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材原來把此環(huán)節(jié)安排在學生驗證磁鐵能吸引鐵的實驗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材料——硬幣,其成分顯然要比鐵這單一成分復雜的多。我們知道,制造1元硬幣的材料主要是鐵和鎳,而鐵和鎳都能被磁鐵吸引,所以用磁鐵吸引1元硬幣并不能說明1元硬幣就是用鐵做成的;5角硬幣有兩種,均為黃色,學生直覺為銅。雖然老版的5角硬幣材料的確為銅,但新版的材料為鐵心渡銅。所以看似一樣的兩個5角硬幣,被磁鐵測試卻有不同的結果——一個能被吸一個卻不能。磁鐵怎么能吸銅?所以容易對學生剛樹立的概念產(chǎn)生沖擊,而且磁鐵能吸引鐵心渡銅的5角硬幣,不僅需要磁鐵能吸鐵這一概念的支撐,還需要磁鐵能隔物吸鐵的理論為基礎,所以我調(diào)換了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順序,在得出了兩個概念之后,并利用學生課外去查閱資料,才能讓學生理解本環(huán)節(jié)的教育內(nèi)涵,才能理順學生的思維,沿著他們認識周圍世界的認知規(guī)律而逐步前進。

前備后拓、深挖細磨,我力求呈獻給大家的,將是一節(jié)平實而不是浮夸的,平時而不是刻意的,平視而不是俯視,不是凸顯教師的科學課。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篇三

對于本課《磁鐵有磁性》的說課稿,我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深挖教學內(nèi)容,調(diào)整探究順序”。

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分為三個局部。

讓同學先猜想,然后在一大堆物體中用磁鐵找出能被吸引的物體名稱,說說他們的制作資料。我改變書本上原有的對比式實驗記錄單而設計成現(xiàn)在的強調(diào)主題的樣式,主要是要把同學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的制作資料上來,而減弱其他資料的負面影響。

在實驗后讓多位同學來回答探究的第一個問題——磁鐵能吸引什么,從而來強化同學對概念的掌握——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zhì)叫磁性。

讓同學上講臺演示磁鐵隔著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鐵片能否吸鐵,發(fā)現(xiàn)磁鐵隔著鐵片卻不能吸鐵,得出“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的科學概念,并強調(diào)“一些”的含義。

我要深挖的教學內(nèi)容,就是磁鐵隔物吸鐵的現(xiàn)象。其實同學對于磁鐵有磁性和磁鐵能隔物吸鐵的現(xiàn)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這個粗淺層面上的探究,對于同學和我們科學教學的發(fā)展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所以我深挖磁鐵的吸引能力與隔開物體的多少之間的關系,并采取倒敘的方法,用實驗記錄單和照片來引導同學對于本實驗的設計和假想。

通過這張實驗記錄單,第一要讓同學明確需要選擇實驗的器材——磁鐵,回形針和40張紙片,并讓同學解決紙片的問題——利用科學書本。

——依次是隔開10張、20、30、40張紙片進行實驗,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針數(shù)量記錄下來。

通過這張實驗照片,不只要讓同學掌握實驗的注意事項,紙要拉平拉緊,要注意頁數(shù)與張數(shù)的區(qū)別,回形針要掛直不搖晃,要逐步減少,以減小實驗誤差等。還要讓同學比對照片,在小組內(nèi)分好工作,2人拉紙,1人掛針,1人記錄。

這樣,經(jīng)過選擇實驗器材、掌握探究順序、注意操作要點、有效分工合作4個步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強操作性和指導性的實驗計劃了。

同學運用自身的實驗設計,得到實驗數(shù)據(jù),并綜合各組的數(shù)據(jù),一起得出“隔開紙片的張數(shù)越多,磁鐵能吸引回形針的個數(shù)越少”的實驗結果。

當然本環(huán)節(jié)最主要的目的,不只僅是要讓同學得到實驗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讓同學在教師直觀、簡潔和有效的引導下,形成實驗的思路和設計方案,增強同學合理選擇實驗器材,借助身邊事物進行探究,能抓住實驗要點并團結合作、合理分工的素養(yǎng),提高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材原來把此環(huán)節(jié)布置在同學驗證磁鐵能吸引鐵的實驗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資料——硬幣,其成分顯然要比鐵這單一成分復雜的多。我們知道,制造1元硬幣的資料主要是鐵和鎳,而鐵和鎳都能被磁鐵吸引,所以用磁鐵吸引1元硬幣并不能說明1元硬幣就是用鐵做成的;5角硬幣有兩種,均為黃色,同學直覺為銅。雖然老版的5角硬幣資料的確為銅,但新版的資料為鐵心渡銅。所以看似一樣的兩個5角硬幣,被磁鐵測試卻有不同的結果——一個能被吸一個卻不能。磁鐵怎么能吸銅?所以容易對同學剛樹立的概念發(fā)生沖擊,而且磁鐵能吸引鐵心渡銅的5角硬幣,不只需要磁鐵能吸鐵這一概念的支撐,還需要磁鐵能隔物吸鐵的理論為基礎,所以我調(diào)換了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順序,在得出了兩個概念之后,并利用同學課外去查閱資料,才干讓同學理解本環(huán)節(jié)的教育內(nèi)涵,才干理順同學的思維,沿著他們認識周圍世界的認知規(guī)律而逐步前進。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篇四

各位領導、老師好,非常感謝大家給我機會參與評課,對于年輕教師來說真的深感榮幸,如果有哪里不恰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們給予指正。同時也感謝曾老師為我們帶來一節(jié)精彩的課。聽了這堂課,我感受頗多,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曾老師以釣魚游戲引入新課,既貼近學生生活,又緊扣磁鐵主題,學生的注意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為下面的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整堂課我把它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1探究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2利用磁鐵辨別哪些物體是鐵制品;3探究磁鐵能否隔著物體吸鐵;4利用磁鐵巧取水中物體。四個環(huán)節(jié)中1、3環(huán)節(jié)屬于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2、4環(huán)節(jié)分別是1、3環(huán)節(jié)的延伸應用。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課堂行云流水,銜接自然。

曾老師在這次教學中安排了兩次小組活動。在第一個小組實驗中,介紹材料-領取材料-進行預測-實驗探究-匯報結果每個實驗過程的步驟要求都很明確。在科學探究中,預測很容易被學生忽視,這堂課曾老師就很注重引導孩子用正確的預測方法,并鼓勵孩子大膽說出預測理由,體現(xiàn)出老師在科學方法上的指導。整個活動曾老師十分關注每個學生,例如在提問中一直強調(diào)讓沒有回答過的學生回答,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剛剛接觸科學課,科學概念本身就很少。曾老師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學生們一個個像得到許多玩具那樣,認真仔細的觀察和研究起來。學生在這種開放式教學中學習,既能玩又能學。

總體上,作為三年級的一節(jié)探究課,本節(jié)課的設計上結構簡單,目標明確,學生玩的開心,學的輕松。

最后我有個小小的建議:

科學課是以學生的小組活動為基礎,老師可以采取多樣性的評價方式。

傅老師執(zhí)教的《磁鐵有磁性》這節(jié)課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下面談談我聽課后的幾點收獲: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探究對象教學開始,傅老師創(chuàng)......

各位領導、老師好,非常感謝大家給我機會參與評課,對于年輕教師來說真的深感榮幸,如果有哪里不恰當之處,還請各位......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篇五

《磁鐵有磁性》一課是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磁鐵中的第二課。

本課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認識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首先,學生通過對有結構的數(shù)量較多的12種材料進行預測、記錄,實驗、記錄,得出結論,明確認識到磁鐵能夠吸鐵,,從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學生認為磁鐵能夠吸引所有的金屬,通過實驗強化正確認識,修正錯誤看法,進而讓學生用磁鐵的磁性去辨別一些鐵質(zhì)物體,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幣,分辨出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鐵材料做的,最后讓學生用磁鐵找一找身邊的物體哪些是鐵材料做的。這是從探究和應用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個活動是:研究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這個探究活動指向的科學概念最明顯的是“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其實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觸物體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與距離有關系等。

二、學情分析。

大多數(shù)三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都見過或玩過磁鐵,而且通過前一課的學習,對磁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但也可能會對磁鐵能吸引哪些物質(zhì),不能吸引哪些物質(zhì)存在認識上的模糊。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萬事萬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會對繼續(xù)研究磁鐵有很強的興趣。以上這些都是進行本課探究學習的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

三、設計理念。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因此在“磁鐵有磁性”教學中,設計了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歸納的能力,為學生架起的建構科學知識的橋梁,將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強化正確認識,修正錯誤看法。體會到科學研究就在身邊,樹立生活中處處是科學的意識。

四、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磁鐵能吸引鐵制的物體,這種性質(zhì)叫磁性。

(2)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2.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物質(zhì),不能吸引什么物質(zhì)。

(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制作的。

(3)根據(jù)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著水能不能吸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jù),用證據(jù)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五、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制品的性質(zhì)。

六、教學難點:知道并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制品。

七、教學策略。

教法:本課教學教師主要以活動形式組織教學,使學生經(jīng)歷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認識磁鐵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學法:本課中學生以參加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通過動腦思考、親手實踐,得出結論的過程來學習本課。

八、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設計力圖體現(xiàn)以活動形式,通過營造有趣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認識磁鐵的磁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教學內(nèi)容符合教學邏輯結構,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認知水平,讓他們在親歷活動中感受到身邊的科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發(fā)現(xiàn)科學的真諦。

九、教學準備。

作為以學生動手探究為主的這節(jié)科學課,材料的準備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教師只有精心挑選與準備有結構的材料,才能引導學生,使他們不偏離科學探究的目標,使探究活動有效進行。為了順利完成探究活動,我為每組準備了一塊環(huán)形磁鐵和12種被測試的材料(鐵制回形針、鐵釘、鐵夾子、鐵制彈簧、鐵鉤碼、鋁片、銅導線、木片、紙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稱和實驗記錄單。還為實驗準備了1元的鋼幣、一枚5角的梅花圖案的硬幣和一枚鋼芯鍍黃銅的5角荷花的硬幣、兩種類型1角的硬幣、5分的硬幣,讓學生用磁鐵的磁性來辨認鐵制品。每人一塊磁鐵是讓學生在找身邊的鐵制物體時用的。紙片、木片、橡膠皮、塑料片、鋁片、布片、回形針、磁鐵,是研究隔物吸鐵用的。燒杯、回形針、大塊磁鐵是巧取回形針的游戲用的。

十、教學流程。

(一)、趣味導入。

引出磁鐵,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磁鐵。板書:磁鐵。

(二)、新課教學。

1、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磁鐵,知道磁鐵能吸引一些物體,那你覺得磁鐵到底能吸引什么物體?不能吸引什么物體呢?(指名答)怎樣檢驗我們的觀點呢?(做實驗)對,做實驗可以獲得確切的證據(jù)。

2、認識材料、預測。

請打開1號袋,認識一下我們的實驗材料和記錄單。大屏幕上出現(xiàn)記錄單。老師給每組準備了一塊環(huán)形磁鐵和12種被測試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沒有不認識的(不認識的師說明一下),你們覺得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鐵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記錄時能吸的打對號,不能吸的打錯號,好,開始。

3、匯報。

4、到底誰猜的對呢?這個實驗怎么做呢?請同學說一說。

5、在實驗前老師給大家?guī)c溫馨提示,一起來讀一讀。

大屏幕出示溫馨提示:

1、活動中,明確分工,觀察要仔細、認真。

2、對實驗結果和發(fā)現(xiàn)做好記錄。

3、鐵釘和鋁片比較鋒利,注意安全。

4、必要時可重復實驗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好,我的小科學家們,實驗可以開始了。

7、學生實驗。師巡視指導。

8、學生匯報。

(1)、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

(2)、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

(3)、你們的預測和實驗結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你原來的觀點是否需要修正?

(4)、通過實驗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9、科學家們把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zhì)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zhì)叫磁性。把課題板書完整:2、磁鐵有磁性)。

(三)生活中的應用。

1、我們知道了磁鐵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的磁性呢?

(門吸、磁性黑板,磁鐵文具盒……)。

(1)、請同學們先用觀察的方法來辨別,再用實驗的方法來辨別。

(2)、學生觀察后實驗。

(3)、匯報。

看來,辨別鐵制物體用磁鐵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們身邊的物體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呢?

(1)、組長每人發(fā)一塊磁鐵,大家找一找吧。

(2)、匯報。

(四)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嗎?

1、剛才我們用磁鐵直接吸到了鐵的東西,那么磁鐵隔著一些物體還能吸鐵嗎?

2、打開3號塑料袋里的物品試一試。注意記錄是能吸還是不能吸。開始。

3、匯報。

4、小結。

(大屏幕顯示: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5、游戲——巧取回形針。

(五)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zhì)叫磁性。

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篇六

《磁鐵有磁性》一課是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磁鐵中的第二課。

本課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認識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首先,學生通過對有結構的數(shù)量較多的12種材料進行預測、記錄,實驗、記錄,得出結論,明確認識到磁鐵能夠吸鐵,,從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學生認為磁鐵能夠吸引所有的金屬,通過實驗強化正確認識,修正錯誤看法,進而讓學生用磁鐵的磁性去辨別一些鐵質(zhì)物體,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幣,分辨出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鐵材料做的,最后讓學生用磁鐵找一找身邊的物體哪些是鐵材料做的。這是從探究和應用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個活動是:研究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這個探究活動指向的科學概念最明顯的是“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其實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觸物體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與距離有關系等。

大多數(shù)三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都見過或玩過磁鐵,而且通過前一課的學習,對磁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但也可能會對磁鐵能吸引哪些物質(zhì),不能吸引哪些物質(zhì)存在認識上的模糊。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萬事萬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會對繼續(xù)研究磁鐵有很強的興趣。以上這些都是進行本課探究學習的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因此在“磁鐵有磁性”教學中,設計了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歸納的能力,為學生架起的建構科學知識的橋梁,將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強化正確認識,修正錯誤看法。體會到科學研究就在身邊,樹立生活中處處是科學的意識。

1.科學概念:

(1)磁鐵能吸引鐵制的物體,這種性質(zhì)叫磁性。

(2)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2.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物質(zhì),不能吸引什么物質(zhì)。

(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制作的。

(3)根據(jù)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著水能不能吸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jù),用證據(jù)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教法:本課教學教師主要以活動形式組織教學,使學生經(jīng)歷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認識磁鐵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學法:本課中學生以參加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通過動腦思考、親手實踐,得出結論的過程來學習本課。

本課教學設計力圖體現(xiàn)以活動形式,通過營造有趣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認識磁鐵的磁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教學內(nèi)容符合教學邏輯結構,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認知水平,讓他們在親歷活動中感受到身邊的科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發(fā)現(xiàn)科學的真諦。

作為以學生動手探究為主的這節(jié)科學課,材料的準備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鐵用的。燒杯、回形針、大塊磁鐵是巧取回形針的游戲用的。

(一)、趣味導入。

引出磁鐵,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磁鐵。板書:磁鐵。

(二)、新課教學。

1、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磁鐵,知道磁鐵能吸引一些物體,那你覺得磁鐵到底能吸引什么物體?不能吸引什么物體呢?(指名答)怎樣檢驗我們的觀點呢?(做實驗)對,做實驗可以獲得確切的證據(jù)。

2、認識材料、預測。

請打開1號袋,認識一下我們的實驗材料和記錄單。大屏幕上出現(xiàn)記錄單。老師給每組準備了一塊環(huán)形磁鐵和12種被測試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沒有不認識的(不認識的師說明一下),你們覺得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鐵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記錄時能吸的打對號,不能吸的打錯號,好,開始。

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資源!

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資源!

3、匯報。

4、到底誰猜的對呢?這個實驗怎么做呢?請同學說一說。

5、在實驗前老師給大家?guī)c溫馨提示,一起來讀一讀。

大屏幕出示溫馨提示:1.活動中,明確分工,觀察要仔細、認真。

2、對實驗結果和發(fā)現(xiàn)做好記錄。

3、鐵釘和鋁片比較鋒利,注意安全。

4、必要時可重復實驗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好,我的小科學家們,實驗可以開始了。

7、學生實驗。師巡視指導。

8、學生匯報。大屏幕顯示。

(1)、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

(2)、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

(3)、你們的預測和實驗結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你原來的觀點是否需要修正?

(4)、通過實驗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9、科學家們把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zhì)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zhì)叫磁性。把課題板書完整:2、磁鐵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應用。

1、我們知道了磁鐵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的磁性呢?

(門吸、磁性黑板,磁鐵文具盒……)。

(1)、請同學們先用觀察的方法來辨別,再用實驗的方法來辨別。

(2)、學生觀察后實驗。

(3)、匯報。

看來,辨別鐵制物體用磁鐵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們身邊的物體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呢?

(1)、組長每人發(fā)一塊磁鐵,大家找一找吧。

(2)、匯報。

(三)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嗎?

1、剛才我們用磁鐵直接吸到了鐵的東西,那么磁鐵隔著一些物體還能吸鐵嗎?

2、打開3號塑料袋里的物品試一試。注意記錄是能吸還是不能吸。開始。

3、匯報。

4、小結。

(大屏幕顯示: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5、游戲。巧取回形針。

(四)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篇七

尊敬各位老師:

早上好!

今天我的說課題目是《磁鐵有磁性》。我將從這八大板塊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磁鐵有磁性》是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本節(jié)內(nèi)容上接《我們知道的磁鐵》,下接《磁鐵的兩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溶解單元。本課教材呈現(xiàn)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認識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第二個活動是研究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通過以上活動,幫助學生對磁鐵有磁性有更深入的認識,逐漸培養(yǎng)學生“猜測—實驗—修正結論”的科學思維方式。當學生們掌握了一些觀察和實驗的技能之后,他們就會在課外繼續(xù)探究,并能有意識地去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學會科學的生活,從中培養(yǎng)學生參與活動時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科學行為習慣。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磁鐵是有一定認識的,例如,磁鐵能吸引鐵;磁鐵有兩極等,類似這種情況學生們都比較熟悉。在他們對磁鐵特殊性質(zhì)的自發(fā)認識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鐵能吸鐵,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認識上是模糊的,有的學生可能認為磁鐵能吸引所有的金屬。

三、說目標。

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前概念,我將從三個維度來制定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能吸引鐵質(zhì)的物體,這種性質(zhì)叫磁性。

2、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研究磁鐵隔著物體能不能吸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jù),用證據(jù)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制品的性質(zhì)。

教學難點:知道并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制品。

五、說教法。

根據(jù)學情和教材,本課教學方法設計時,總體上的思路是:實驗前,進行活動一: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提出猜想,通過活動二驗證猜測,活動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給予學生充分的觀察時間,在此基礎上由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初步感知磁鐵的磁性。所以本課用到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實驗、觀察、合作、討論等。

六、說教學過程。

教師要準備:磁貼,卡紙等。

學生分組材料:磁鐵、鐵制回形針、鐵釘、鐵書夾、銅片、鋁片、木片(木塊)、塑料片、橡皮、玻璃片、紙片、任務單2張等。

(一)游園活動,趣味導入。

上課前一天是學生的節(jié)日——“六一”兒童節(jié),正逢學校一年一度的游園活動,而其中一個班級的游戲是“飛鏢大作戰(zhàn)”。

由“為什么圓頭鏢能牢牢地釘在飛盤上”、“你們知道磁鐵除了能吸住飛盤還能吸引什么物體”兩個問題引出本堂課的主題“磁鐵”。

設計這個活動的意圖是:

1、吸引學生的眼球,增加課堂趣味性;

2、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小事都能成為你研究的小課題。

3、了解學生的前概念,通過課后了解與課前調(diào)查的比較,可以知道學生課堂概念形成程度。

(1)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生活中學生對磁鐵吸鐵是有認知的。

(2)也可以看出學生的前概念中,對磁鐵能否吸引其他金屬的認識是模糊的。

課堂上,通過學生交流后,教師用簡單的一句過渡引出三個活動。

(二)小組合作,獲取新知。

這個環(huán)節(jié)一共有三個活動,活動一:猜測磁鐵磁鐵能吸引哪些物質(zhì);活動二: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活動三:研究磁鐵隔著一些物體是否也能吸鐵。

我們的設計是:將書本上的三個活動組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大活動。用下發(fā)任務單的形式,讓學生經(jīng)歷猜測,做實驗,觀察,深入研究,最后匯報,研討,滲透磁性的概念。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看出,這樣的合三為一的設計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優(yōu)勢:

2、目標明確:學生有目的性地去觀察,按著任務單一一完成任務,目標明確。

3、潛在監(jiān)督:對平時在實驗活動中不積極參與的學生還起到了潛在的監(jiān)督作用。接二連三的任務,督促每個學生都能有效的,及時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有效防止沒事情做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等。

當然任務單的設計就顯得格外重要。我來說說我們?nèi)蝿諉蔚脑O計,這份任務單是經(jīng)過三次修改,精心準備的,一共有三個任務。

任務一是預測,這樣設計的意圖是:

1、重點突破,預測后學生觀察的目的性更強。

2、簡單快速,打鉤選擇的形式,節(jié)省時間。

任務二是記錄,設計意圖:關鍵點標記,有助于吸引學生觀察時的注意力,變得更仔細,突破難點:從物體的材料著手,較為快速地找出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與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各自的相同點。

任務三對任務二的一個深入。

設計意圖:

1、讓學生更全面理解“磁性”的概念:磁鐵對鐵質(zhì)的物體,是一種不需要接觸物體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鐵質(zhì)的物體也阻隔不了這種作用。

2、由于材料的限制,將同種材料不同厚度的物體分配到各小組內(nèi),在匯報時引起結果矛盾引出“一些”關鍵字,將劣勢轉化為優(yōu)勢。

3、物體的擺放方式以“示意圖”的形式呈現(xiàn),簡單明了,降低了學生研究的難度。提高課堂效率。

整個大活動以“三個挑戰(zhàn)”的形式進行,活動進行的同時給出溫馨提示。

設計意圖:

1、學生探究過程能夠有序高效;

2、把握實驗關鍵點,提高成功率。

七、說評價。

教師針對小組活動的情況,準備了一張評價表。每完成一個任務,小組得一顆星。課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組,會得到小獎勵。設計意圖:

1、利用獎勵機制,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2、培養(yǎng)學生參與科學活動時的規(guī)范性。

八、板書設計。

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設計意圖1,利用板書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過程,并記錄學生的學習痕跡和研討成果。

設計意圖2,板書根據(jù)教學活動,結論逐步出現(xiàn),并有效引導學生活動后的思考,討論,交流。

以上是我說課的所有內(nèi)容,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篇八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版小學科學3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2課。本課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認識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第二個活動是研究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加深科學概念的理解。聽了王珍珍老師的這堂課,我感受頗多,下面就這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特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一堂優(yōu)秀的科學課,離不開老師精心的準備,這個準備不僅體現(xiàn)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更體現(xiàn)在實驗材料的選取上。本節(jié)課的兩個教學活動都基于學生自主實驗,材料的給予非常關鍵,珍珍老師針對教學目標以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選取了易于辯認得“鐵”材料與“非鐵”材料,讓學生能通過實驗非常直觀的了解“磁鐵有磁性”,保證了課堂的高效性。

美中不足的是,這節(jié)課非常完美的完成了“磁性”這一科學概念的'探究過程,卻少了一點應用。教材中,在學生得出科學概念之后,還出現(xiàn)了分辨出哪些是用鐵材料制作的,哪些不是用鐵材料制作的。從探究和應用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學概念。

二、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所以老師在一開始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就是直觀性的教學。從導入部分的磁鐵游戲到第二個探究活動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教師都做到了張弛有度,直觀生動,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掌握科學知識。

在研究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教師只安排學生研究隔著非鐵質(zhì)材料的物體。我覺得非常契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這是因為鐵材料具有導磁性,可以改變磁場的大小和方向,由于鐵材料的厚薄和形狀不同,有時表現(xiàn)為把磁力“傳遞”到原來達不到的地方,有時表現(xiàn)為把磁力“阻擋”住了(磁屏蔽),這對3年級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活動只對非鐵質(zhì)物體進行研究。

主體上,作為三年級的一節(jié)探究課,本節(jié)課的設計上結構簡單,目標明確,學生玩的開心,學的輕松。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篇九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非常感謝大家給我機會參與評課,對于年輕教師來說真的深感榮幸,如果有哪里不恰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們給予指正。同時也感謝曾老師為我們帶來一節(jié)精彩的課。聽了這堂課,我感受頗多,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曾老師以釣魚游戲引入新課,既貼近學生生活,又緊扣磁鐵主題,學生的注意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為下面的`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整堂課我把它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1、探究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

2、利用磁鐵辨別哪些物體是鐵制品;

3、探究磁鐵能否隔著物體吸鐵;

4、利用磁鐵巧取水中物體。

四個環(huán)節(jié)中。

1、3環(huán)節(jié)屬于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

2、4環(huán)節(jié)分別是1、3環(huán)節(jié)的延伸應用。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課堂行云流水,銜接自然。

曾老師在這次教學中安排了兩次小組活動。在第一個小組實驗中,介紹材料—領取材料—進行預測—實驗探究—匯報結果每個實驗過程的步驟要求都很明確。在科學探究中,預測很容易被學生忽視,這堂課曾老師就很注重引導孩子用正確的預測方法,并鼓勵孩子大膽說出預測理由,體現(xiàn)出老師在科學方法上的指導。整個活動曾老師十分關注每個學生,例如在提問中一直強調(diào)讓沒有回答過的學生回答,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剛剛接觸科學課,科學概念本身就很少。曾老師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學生們一個個像得到許多玩具那樣,認真仔細的觀察和研究起來。學生在這種開放式教學中學習,既能玩又能學。

總體上,作為三年級的一節(jié)探究課,本節(jié)課的設計上結構簡單,目標明確,學生玩的開心,學的輕松。

最后我有個小小的建議:

科學課是以學生的小組活動為基礎,老師可以采取多樣性的評價方式。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本篇十

教學開始,傅老師創(chuàng)設了“表演小魔術”這樣一個情境:高大的松樹上結滿了松果,小松鼠想吃到上面的松果,我們能幫它實現(xiàn)嗎?當學生看到老師演示小松鼠順利爬上樹頂時,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在下面喊起來“后面有磁鐵”。在科學探究中最核心的內(nèi)容是問題及探究動機的形成。要形成問題和探究的動機就必須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來導入教學。情境導入是教學的開始,也是教學成功的基礎與前提。小魔術是孩子最喜歡看的一種節(jié)目,為什么小松鼠能爬上樹頂?這樣就產(chǎn)生了小魔術的效果。它激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順利地引出了本堂課的研究對象——磁鐵。

預測與假設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展開自行探究活動的核心。正如牛頓所說:沒有大膽的設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當學生提出自己的預測與假設后,就為問題的解決搭起了從未知到已知的橋梁。在“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這個探究活動前老師先讓學生進行大膽猜測:回形針、鐵釘、彈簧、泡沫塊、鋁片、銅絲、木片、紙片、布、玻璃珠、小石塊、塑料片、橡皮筋等這些物體哪些能被磁鐵吸引,哪些不能被磁鐵吸引?為什么你會這么認為?當學生作出合理預測后,也就迎來了課堂的第二個高潮:如何驗證我們的預測?在有預測的前提下,學生對后面的驗證更加的較真,都非常想獲知最后的答案,到底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在這樣的驅動力下進行的驗證試驗,比直接進行試驗,印象會深刻的多,對知識的獲取幫助更大。

本課的每一個探究活動前,老師都能引導學生對實驗方法和實驗要求進行全面的了解,明確實驗要做什么,怎么做,注意什么,實驗后要做什么,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非常重要。因為三年級的孩子剛涉及科學實驗,對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實驗的操作都還處于較低水平,這些都需要老師適時的引導。當孩子們了解了實驗方法及要求后,他們的實驗才能有序、高效,慢慢地學生的實驗習慣才能養(yǎng)成,操作水平才能提高。此外,傅老師在實驗匯報環(huán)節(jié)也特別注重對學生的語言引導。當學生匯報時,老師總是引導學生完整地匯報“我們小組……”既然是小組合作,那么實驗匯報就應該體現(xiàn)是小組的意見、建議或結論,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這節(jié)課的結構緊湊,學生動手機會多,思維被充分調(diào)動,是一節(jié)很成功的'科學課。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