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談美讀后感(匯總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9-22 03:42:10 頁碼:8
談美讀后感(匯總9篇)
2023-09-22 03:42:10    小編:字海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談美讀后感篇一

一棵老古松,在伐木者的眼下,砍掉它獲取利益便是它的歸宿。在科學家的眼下,分析,解析它的成分,了解它的種類便是它繼續(xù)存活的理由和價值。然而終是有像蘇軾這樣的藝術家們,他們靜靜望著這棵樹,不去想它的價值有多大,只是默默欣賞著它的每片葉兒,每段枝條,看它們的美與獨特。他們僅僅是欣賞著這棵樹的美,無所為而為似的看著它,漸漸沉浸在美的世界里,與樹竟如同合二為一,看著樹的他們,仿佛正在被樹望著。

而社會如同是大河流水,人不往前游,就會被生活推著走,于是你自然的將事物的實用性和它對你的意義放在了第一位,又因此而談著這個社會是多么不公平,更是天天想著錢是多么可貴,于是,你心如磐石,從外面打不開,從里面又是無法掙脫束縛,終究是打不開心扉,怎么能裝得下真、善、美呢?你把實用性放在了第一位,有所為而為的去做每件事,最終卻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于是你認了,認了困難是大山,挖不走,也推不動。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你淡然了,你忘了這座山本應擁有的美麗,而是以仇視的目光望著它,只認為它擋了你的去路,卻忽略了困難背后對你的幫助,你并未用欣賞的眼光去細細品味這座山,自然意識不到它的美,更想不到困難的源頭就是你心中的怨念和對成功極度的渴望,最終錯過了登上山頂,一覽山頂美景,獲得成功的機會,豈不見笑于世人!

對于成功過分的渴望,對于一件事物給你有所為而為的想法終究會蒙蔽你的雙眼,讓你心生浮躁,你敢于嘗試的初衷終被扭曲。于是在看似困難而不困難的境遇之下,你怕了,于是你問路在何方,同時你卻早已被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于是這是你急了,思想一片混亂,最終你敗了。也許就缺少那么一點的心靜,就成功了。在你急問路在何方時,你是否還想起過一路美在何方?也許它早已被你拋在腦后了。

困難似山卻不是山,只需要你多一點美的眼光,多一點角度的變換,它會化作輕煙。而美似山上的樹,山下的你遠望著山上的樹,是否在那不經(jīng)意之間,山上的樹正默默望著山下的你。

談美讀后感篇二

讀完朱光潛的《談美》,讓我對美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畫家提筆作畫,一展丹青,他們用水墨雕砌的瓊樓玉宇,是人們口中的藝術品;隱士不問名利,在絕境桃花源里,在后院梅花香中,淡泊寧靜,致遠,這本身就是極富美感的生活。不朽的人向陽而活,向死而生,他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他的一生也是美好的。

我們談美,談雕像畫卷的一筆一畫,那每一分景象,又折射出作者的品性,而作者的作品集又展露了他們的一生。

美,是可以給予人精神支持的。若不是那五顏六色的召喚,窮困潦倒的凡高怎會畢其一生獻于藝術?無論是斑斕勝于光影的星空,還是滿面太陽的笑靨的向日葵,都是美的代名詞。凡高為著它們,窮盡了一生的苦痛,依然無懼風雨。我相信美是靈魂的解藥,在深陷泥潭時,它將披荊斬棘,為低處的泥沼種下花草。

疫情期間,很多的藝術家、歌唱家為白衣天使們獻出自己的作品。奮戰(zhàn)一線,生死間忙碌,他們得到的慰藉不再是一粥一宿,而是直擊內心的美。這一種美用最精致的形態(tài)給予世間安寧幸福。

在向往高潔清廉之士時,我們其實是在向往一種真善美的世界?!皼Q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晨起耕耘、帶月而歸的閑適,“明朝散發(fā)弄偏舟”的浪漫,“九萬里風鵬正舉”的一種無畏與大氣磅礴。這一種對生活春暖花開始終抱有愛的真摯。我們推崇的風流風骨,是對生活的苛刻,也是對美的砥礪。全由一種“無所為而為”的心態(tài),才能將臃冗的一生待盡,“慢慢走,欣賞??!”

像用52hz的歌唱的鯨魚,一生的訴說只給懂它的人聽,像高山流水遇知音,像所謂鮑叔牙管仲之交……人一生不過須臾之間,只為了“一騎紅塵妃子笑”,好像也是值得的。這一種真心,比起所謂功名利祿,在某個不朽的人心中,要珍貴的多。

美,是對人生的選擇。

在藝術、生命中,不吝惜時間一兩分,由心而生的前程似錦,將自己托付于一切美;于深夜中創(chuàng)造星子,去辨析“無所為而為”的真實,感受慢處的涼意,傳播處世的美好。

這一生,慢慢走,欣賞??!

談美讀后感篇三

固然此書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資助。

類似如許的例子另有許多,在此也就紛歧一詳談了。

朱光潛先生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可以或許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委給旁人?!薄按藭r應該做而且可以或許做的事,就該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美的歷程讀后感 ”“此地(我的職位地方、我的情況)應該做而且可以或許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職位地方去做?!边@是朱光潛先生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的治學精力的表現(xiàn)。這很值得我們青少年去學習。

《談美書函》不是一樣平常的高頭講章,它接納書信體的情勢,娓娓道來,親切自然,將許多深奧的美學知識普通化。

《談美書函》是什么?談美書簡讀后感

八十二歲的高齡仍舊著書立說,對美學頭腦回顧和整理,給青年朋友們復興,體貼美學教誨,這是何等的學者風范和社會責任感!

談美讀后感篇四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談美》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天終于好好看了朱光潛先生的《談美》,對自己的有很多的啟迪和明悟!中學時看過這本書,印象比較深刻的好像只有第一部分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tài)度,然而如今重新聽一遍朗讀版,心里收獲感覺頗多。心理學和美學真的很值得我們每個人好好學習和領會的!這對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認知和體驗會更深,更有智慧!

朱光潛把自己寫于1932年的《談美》稱為“通俗敘述”《文藝心理學》的“縮寫本”。《文藝心理學》我是還沒有讀過,但是這本小書的確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著作,在我曾經(jīng)讀過的書庫當中很難有一本可以與她相媲美,因為朱光潛先生把枯燥、復雜的理論變得平易近人了。

《談美》全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體系,她就像一個耐心的長者又像一個親切的朋友在與你交談。讀罷此書恍然大悟:美學也是一個很好玩很有意思的東西。

以下概括《談美》各個章節(jié)的大意——

《開場話》開門見山地表述了先生寫這本書的目的何在。醫(yī)治社會腐濁、人心俗不可耐的良藥是“無所為而為”的藝術活動,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計較利害得失。作者用明白曉暢的話語使讀者體驗“美感”,然后再以“美感”的態(tài)度推廣到人生世相的方面去。

《一 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tài)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由木商、植物學家、畫家三人對一棵古松的三種不同態(tài)度得出結論:個人所見事物的形象是個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價值。木商的實用的態(tài)度偏重利害、意志,植物學家的科學的態(tài)度偏重事物的.關系、抽象思考,畫家的美感的態(tài)度的最大特點是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絕緣。因此美是事物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jīng)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藝術作品可以流芳百世。

《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人常是不滿意自己的境遇而羨慕他人的境遇,推而廣之,美的事物和實際人生之中存在一種適當?shù)木嚯x。道德是實際人生的規(guī)范;藝術與極端的寫實主義不相容,它本來是彌補人生和自然缺陷的。

《三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宇宙的人情化》把我的感覺誤認為在物的屬性,把無生氣的東西看成有生氣的東西叫作“移情作用”,也叫“宇宙的人情化”。所謂美感經(jīng)驗,其實不過是在聚精會神之中,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態(tài)的往復回流而已。人不但移情于物,而且極易模仿物的形象。

《四 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艷麗的英國姑娘——美感與快感》享樂主義的美學錯誤地將“快感”等同于“美感”,“快感”起于實際要求的滿足。“美感”的態(tài)度不帶意志,所以不帶占有欲。作者把弗洛伊德派心理學也納入享樂主義?!懊栏小边^后伴隨著“快感”。

《五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美感與聯(lián)想》聯(lián)想是以舊經(jīng)驗詮釋新經(jīng)驗,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散漫飄忽、偶然的。美感源于某事物能喚起甜美的聯(lián)想,但是聯(lián)想所伴的快感不是美感。藝術之所以為藝術,不在內容而在形式。

《六 “靈魂在杰作中的冒險”——考證、批評與欣賞》考證、批評都不是欣賞(美感),但欣賞卻要有考據(jù)學、批評學作基礎。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與自然》美是外物、人心婚媾后所產(chǎn)的嬰兒,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形象是心靈從混亂的自然中所創(chuàng)造成的整體,但是事物也要本來就有可綜合為整體的可能性。

《八 “依樣畫葫蘆”——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都錯誤地承認自然中本來有“美”,它們以為藝術的任務在模仿。通常所謂“自然美”指事物的常態(tài),“藝術美”是把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藝術化了。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藝術與游戲》創(chuàng)造和欣賞都是要見出一種意境,造出一種形象,都要根據(jù)想象與情感,但是創(chuàng)造卻須再進一步,把這種意境外射出來,成為具體的作品。藝術的雛形就是游戲,但是因為藝術帶有社會性,須留有作品傳達情思于觀者,不能不顧到媒介的選擇和技巧的鍛煉。

《十 空中樓閣——創(chuàng)造的想象》想象多半是再現(xiàn)的,即用以往的經(jīng)驗來印證新經(jīng)驗;想象也有創(chuàng)造的,創(chuàng)造是平常的舊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綜合。創(chuàng)造的想象又可分為兩種心理作用:分想作用和聯(lián)想作用。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選擇,只有選擇時就已經(jīng)是創(chuàng)造。聯(lián)想可分接近聯(lián)想和類似聯(lián)想,類似聯(lián)想又有“擬人”“托物”兩種結果。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創(chuàng)造與情感》情感的陰驅潛率使詩人對于出于己者跳出來視察,對于出于人者須鉆進去體驗。舊經(jīng)驗的新綜合的原動力就是情感。情感是綜合的要素,許多本來不相關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協(xié)調,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機體,原來似散漫、重復的意象也可以變成不散漫、不重復。

《十二 “從心所欲,不逾矩”——創(chuàng)造與格律》借用寫詩詞必須受格律約束的道理,說明藝術的前規(guī)大半是先由自然律變而為規(guī)范律,再由規(guī)范律變而為死板的形式。第一流藝術家大半都是從格律中做出來的,后來都做到脫化規(guī)律的境界。

《十三 “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創(chuàng)造與模仿》因襲格律的技巧可以分為兩項說,一項是關于傳達的方法,一項是關于媒介的知識。傳達的方法在于練習和模仿,繪畫和作文均是如此。關于媒介的知識的學習就是利用過去的經(jīng)驗,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凡是藝術家都必須有一半是詩人,一般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于模仿。

《十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天才與靈感》遺傳和環(huán)境對于天才的影響非常重大,但是這只是一種本錢,個人還有努力的余地。靈感是突如其來,突然而去,不由自主的,它是在潛意識中醞釀成的情思猛然涌現(xiàn)于意識,是潛意識中的工作在意識中的收獲。

《十五 “慢慢走,欣賞??!”——人生的藝術化》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為廣義的藝術。所謂藝術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就廣義說,善就是一種美,惡就是一種丑。不但善與美是一體的,真與美也并沒有隔閡。

縱觀全書,先生博學多才的本事已經(jīng)領教過了,無論是古典詩詞、傳說典故,還是藝術流派都信手拈來。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十一、十二章,因為先生系統(tǒng)地闡述創(chuàng)造與想象、情感、格律的關系時竟然把王昌齡的小詩《長信怨》:“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優(yōu)帶昭陽日影來。”分析得令人嘆為觀止:王昌齡使用接近聯(lián)想寫到“團扇”,“寒鴉”是擬人的手法隱喻趙飛燕,“昭陽日影”象征皇帝的恩寵,長信宮四周的許多事物之中只有帶昭陽日影的寒鴉可以和棄婦的情懷相照映,只有它才可以顯出一種“怨”的情境?!堕L信怨》前兩句拆開來看本很平凡,精彩全在后兩句,但是如果沒有前兩句所描寫的榮華冷落的情境,便顯不出后兩句的精彩?!堕L信怨》的意象是王昌齡的獨創(chuàng),但是“七絕”這種格律卻不是他的特創(chuàng),他以前和以后也有許多詩人用它。

談美讀后感篇五

讀了朱光潛先生的《談美》,我對美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美無處不在,然,小美見諸于表象,大美表跡于人心。

一個人,其肉身與靈魂一體塑造出外在形象。言行舉止皆是個人內在修養(yǎng)的表征,靈魂所追求的高度往往折射出個人情操。人擁有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往往見諸于個人情趣。情趣根源于人生,藝術又是情趣的表現(xiàn),因而藝術與人生緊密相連。今日所談關于美的言論,與藝術相連,更根植于人生,因為生活本就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殿堂正是通向美的云端。人生的藝術化把“真”、“善”、“美”集成一體,如此這般美便有律可循,繼而引起人的情感活動,并影響個人的現(xiàn)實活動。所以,小美見諸于表象,大美表跡于人心。

不同于古人吟詩作對大談風月,談美,要求人生美化,進而人心凈化,領略美蘊含的時代思想與情趣。因為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關系而獨立,而偉大的事業(yè)都出自于宏偉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所以把人生看成一門藝術,在創(chuàng)造和欣賞時都抱著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的心態(tài)而不計較利害得失,往往能成就一番大事業(yè)。當今社會浮躁之氣可見斑駁,以強硬的態(tài)度為達到目的施展“三頭六臂”的人不在話下,而趨功近利往往容易蒙蔽人心,這般不能免俗,便與美失之交臂??v觀世界各國成功人士,志存高遠,眼光獨到,正是以美的眼光剖析事物,多角度欣賞,以美感的態(tài)度追求完美,才能有所收獲。

一個人,不計較實用,所以心中沒有意志和欲念,正因為他不推求關系、條理、因果等,所以做事更能夠放開自我,更偏重于直覺思考。你以為他在天馬行空,其實他在探索更深層的意境。所以在美感的態(tài)度中,我們的意志力專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里活動偏重于直覺,便能更加敏感于善惡、真?zhèn)?、美丑,真善美也就見諸于此。正如我們看崇山峻嶺,閱世人無數(shù),嘆流年如夢,悔當初所遇,驚羨他鄉(xiāng)林業(yè)高樓,醉情古樸茂林觴詠,都如隔岸賞花,陸上觀霧,不受利害關系牽絆,自能以雪亮的眼光窺視所有的物象。所以把美擺在適當?shù)木嚯x之外去看往往能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去欣賞事物本身的形象,進而品味出它獨特的意義。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美的本質在于理念,只有這種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才是一種具有客觀意義的實在。這種對于美的理解,是滲透進精神層面的定義。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隨之改變,而人骨子里的美感經(jīng)驗卻是可尋其跡。心里印著美的意象,吸收物的姿態(tài)于自我,便不自覺陶冶了性情。可見,美好事物的不自覺的影響,對于個人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有一定好處的。

對于美,存著欣賞的心去感受它,需要有考據(jù)與批評。腳踏實地地研究事物,自省的同時把事物放在作品之外評判美丑,無所謂雜念,無所謂紛擾,便能更加客觀的領略個中滋味。而美之中既要有人情又要有物理,雖所愛但不加以欲念,雖不喜不偏以歪理,胸無纖塵,以觀其趣,美盡自得。

生活盡是美,仰望天空,明月繁星薄云相輝映;腳踏實地,天時地利人和齊匯集。肉眼可識美,常眼前一亮;心中可識美,便如清泉潤心。小美見諸于表象,大美表跡于人心。所以,以美之心度量所見,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傳遞美,天下大美。

談美讀后感篇六

這其實才是我20xx第一本看完的書,《大設計》是第二本,顯而易見《大設計》更吸引我,所以執(zhí)拗地要第一后感寫《大設計》。

對于朱光潛的《談美》,最直觀的感觸是怎么能夠離開說教的形式去表達。盡管感覺朱光潛本人也是很討厭那種形式的,但是在他的文章中卻都是此般的影子(個人感受),每個我們都好像有點此番傾向似的,由此我想我該如何避免呢?還是說難以避免。

專業(yè)書籍就得專業(yè)對待。

面對事物的三種態(tài)度:實用、科學和美感。一為實用。(舉例中他說到女人除了是生小孩的一類意義之外,便尋不出其他意義。p12)(對于持有這種想法的男人,我只能說這種男人除了是生小孩一類的意義之外,也很難尋出其他意義了)【沒錯,耿耿于懷】美感經(jīng)驗就是形象的直覺,美就是事物呈現(xiàn)形象于直覺時的特質。

實用的態(tài)度以善為最高目的,科學以真為最高目的,美感的態(tài)度以美為最高目的(很像p話)。真善美三者俱全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那可能不存在完全的人吧?)人所以異于其他動物的就是于飲食男女之外還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怎么就不高尚了呢?)美是事物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經(jīng)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哦)只有藝術作品是真正不朽的(沒有什么是不朽的)

美要和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距離。不及,容易回到現(xiàn)實世界;遠了,使人難以欣賞。藝術是彌補人生和自然缺陷的。藝術是主觀的,但是它一定要經(jīng)過幾分客觀化。藝術經(jīng)過的情感是通過反省的。

移情作用,移情不一定是美感經(jīng)驗,但美感經(jīng)驗常常含有移情作用。移情帶有無意的模仿:(1)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返照(2)人不但移情于物,還要不知不覺模仿物的形象。

(一)美感要素:(1)目前意象和實際人生有適當距離(2)觀賞時這種意象時,要聚精會神以至于物我兩忘的境界,于無意之中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態(tài)移注于我。

(二)美感與快感的區(qū)別: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而快感則起于實際要求的滿足。美感態(tài)度不帶意志不帶占有欲。美感經(jīng)驗是直覺的而不是反省的。

美感與聯(lián)想。聯(lián)想是知覺和想象的基礎,藝術不能離開知覺和想象,就不能離開聯(lián)想。

快感不是美感,聯(lián)想不是美感??甲C和批評也不是欣賞。批評者分為:1導師地位的2法官地位的3舌人地位的4印象主義批評的??偨Y:考據(jù)不是欣賞,批評不是欣賞,但欣賞不能沒有考據(jù)和批評。

(一)什么是美?他說的:康德—美感判斷主觀,卻普遍,人心構造相同。黑格爾—美是個別事物上見出概括或理想。托爾斯泰—美的事物含有宗教和道德教訓。他認為: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內心,是心物婚媾后所產(chǎn)生的嬰兒。(這個字真難打)(二)我與物的關系:(1)最簡單的形象的直覺都帶有創(chuàng)造性(2)心靈把混沌的事物綜合成整體的傾向有一個限制,事物也要本來就有可綜合的整體的可能性。(三)美與自然的關系:是美就不自然,是自然就不美。(他想說的就是一定會帶有你的主觀色彩,而你的主觀感受的美就是已經(jīng)經(jīng)過你的藝術化了)

美是常態(tài),丑是變態(tài)。(一)自然美可以化為藝術(二)自然丑也可以化為藝術

欣賞中有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中有欣賞。藝術起源游戲說。

十、十一、十二

十三

技巧:(一)方法(二)媒介知識【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

十四

十五

要嚴肅和豁達同時客觀而言,除去朱光潛的男權思想不談,他的《談美》還是有可取之處的,特別是后半部分,個人覺得還是頗有裨益。最大的優(yōu)點是引用了許多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且古詩詞等都引用的恰到好處?!緩男乃挥饩亍恳彩俏蚁脒_到的一種狀態(tài)。

精則專,泛則濫??傮w而言是這樣的,也是我個人需要警惕的。說到美本身,總覺得我們在追求真正的美的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談美讀后感篇七

什么叫做美,美不僅在物,亦不僅在心,它在心與物的關系上面;但這種關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為刺激,在心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來表現(xiàn)情趣。這種說法和我畫畫的理念不是不謀而合嘛!于是果斷買了。

書的最后一句話說:“好書不老,常讀常新”。

我讀完了確實是這樣的感受。冊子雖小,但是內容真的是太豐富了。尤其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種名家的畫作,我沒見多的畫幾乎占一大半。我買的是電子版的書,里面的高清大圖讓我驚喜不已。我甚至看一部分就能寫出好多心得,簡直收獲太多。

我自己從15年堅持每日畫畫到17年真的這樣一天不落地實行后,我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想要表達的繪畫風格。讓我很開心的是,看我畫的人也通過我的作品看到了我內心想要表達的情緒。我的.畫的確是我的心借由畫面表達的形象來表現(xiàn)我內在的情趣的。這樣的說法簡潔而準確,非常棒。

朱光潛的眾多身份里面不包含藝術家這個頭銜,不過他的確知道藝術為何物,也知道做藝術的人都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

我們常常說,我們應該抱有感恩之心。我一直認為我們也很應該感謝一直努力的自己。就因為自己的不斷努力才會遇到自同道合的朋友,才會收獲朋友們的時刻掛念。去年也找了同齡人學了我需要學習的那部分畫畫技巧,收獲了繪畫技巧的同時,也收獲了一個朋友。我明白了美在于創(chuàng)造,更在于辛勤和規(guī)劃。就拿我學畫的那個美女舉例,在別人眼里她成天就在吃喝玩樂。然而我看到的是,她用心安靜地畫畫,為了擁有自己的獨立工作室,默默努力好久。搬到新的工作室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當然別人看到的只是她發(fā)出的享受生活的美圖。

這就像我剛畢業(yè)的時候看到有位同事帶壽司當午餐時想的一樣,她好有錢可以買壽司吃。后來才知道那是她自己做的壽司。我現(xiàn)在出去和朋友們吃飯,她們都知道我做的飯很小資,一定要給我點顏值高的食物。我分享的生活狀態(tài)中的每一張美圖,都是我自己親手創(chuàng)造的生活,很多人認為我每天都是在創(chuàng)造美。

談美這本小冊子雖然內容不多,我卻慢慢地讀了挺長時間。借由書中的一段話來完成這篇讀書筆記吧:

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游人說:“慢慢走,欣賞??!”

《談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談美讀后感篇八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在逐漸地變化,眾所謂的"女神""男神"四起,人們的思想也愈來愈開放,殊不知,我們卻掉進了庸俗的陷阱。問眾人為何稱其為神,多數(shù)回答自然是"長得美",單憑此理由出名的不是沒有,這充分的體現(xiàn)了某些國民對于美這個字的認識不全面。

通過閱讀《談美》,我初步的了解了什么是美感的態(tài)度,美感是不帶意志,就是不帶占有欲的一種態(tài)度,具體來說就是在欣賞某一事物,脫離帶有實用意義的態(tài)度,所有思想與欲望都無法起作用。所以我們嘴中的稱贊那些神的"美"并不是由美感所引起的而是由快感,正如書中所說"英國十九世紀有一位學者叫做羅斯金,就曾經(jīng)很坦白地告訴人說:‘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一座希臘女神像,有一位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的一半美。’一個只能引起快感,一個是只能引起美感。這位學者的錯誤把英國姑娘的引誘性做"美"的標準,去測量藝術作品。

由此觀之,眾所謂的"美"是由人的最本能欲念引發(fā)的,就如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這只不過是一種俗套的審美觀,這不是美的較高境界。

藝術是美的較高境界,我們如何去創(chuàng)造藝術之美呢?首先,我們要會欣賞藝術,這是前提。藝術創(chuàng)作講究"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此言一出,那些將藝術作品劃分為"主觀的"與"客觀"之理,就顯得蒼白無力了,"凡是主觀的作品都比同時是客觀的,凡是客觀的作品亦必同時是主觀的"。書中拿班婕妤的《怨歌行》舉例"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她在做這首詩時就不能同時在怨的情感中過活,她需暫時跳開切身的情景,看看它像什么樣子,才能發(fā)現(xiàn)它像團扇。這就是主觀中的客觀即"超以象外";書中還舉了七絕圣手的《長信怨》。"他以一位唐朝的男子來寫一位漢朝的女子,他的詩可以說是客觀的文學。但是他在作這首詩時一定要設身處地地想象班婕妤謫居長信宮的情況如何。"這就是客觀中的主觀,即"得其環(huán)中"。

正如孔子所說"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亦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詩、詞、歌、賦,都有其中的規(guī)則,如果超越了就四不像,若一味的遵循,則也難有大作,我們要在不變中尋找變化,即韻律的變換。

……

其實,藝術之理即為人生之理,人生中有許多要恪守的原則,我們不遵守就會不似則失其所以為人,我們過于遵守就趨于死板,似則失其所以為我。我認為人生就是要追求"從心所欲,不逾矩。"

在最后一章作者也提倡我們提高人生的境界,實現(xiàn)人生的藝術化,說的具體一點,藝術家有一種無法抵擋的執(zhí)著,就如王荊公的"春風又綠江南"中的綠字,經(jīng)過十幾次的修改才改為綠;藝術家還有一種赤子之心的純真。實現(xiàn)人生的藝術化,就是要追求一種嚴肅而又不失童真般的天真與好奇。

談美讀后感篇九

第一遍讀《談美書簡》只用了三天,因為朱先生深入淺出、妙例迭出的敘述完全把我?guī)нM了那個奇妙的美學世界,盡管這是看似枯燥的一本理論論著,但我去讀得津津有味。由于初讀時過于心急,錯過了不少珍寶,于是我第二次再讀時便采取了邊閱讀邊做讀書筆記的方式,筆記既包括原文的精華摘錄,也有自己當時的閱讀感悟。結果因為自己一向向往的“完美主義”,為了使筆記在日后更具參考價值,則第二遍的閱讀邊擴展為第三遍、第四遍、甚至后來很多內容都讀了不下七、八遍。

作者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間認為,在美感經(jīng)驗中,心所以呈現(xiàn)于心者只是直覺,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態(tài)度與科學的和實用的態(tài)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實用等,只是聚精會神地對于一個物孤立絕緣的意象的觀賞。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觀統(tǒng)一說,認為美必須以客觀事物作為物的形象,然后提美。60年代,他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把主觀視為實踐的主體“人”,認為客觀世界和主觀能動性統(tǒng)一于實踐。

什么是美?這個問題直到我讀完了朱光潛老先生寫的《談美書簡》才找到了答案——和諧就是美。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fā)現(xiàn)。只要去細細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去仔細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無處沒有美。就拿羅丹的維納斯塑像來說吧!它雖然缺少了兩只手,但裝上后反而讓人感到有些畫蛇添足。相反,正是因為那兩只手的自然掉落,才給人一種和諧、自然的美感。

對我們而言。外表美不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靈美。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外表美只能取悅于一時,心靈美方能經(jīng)久不衰?!蔽易罱吐牭搅诉@么一個例子。,一位名叫黎永昌的局長在洪水泛濫之時,跳入急流中,為了救一名與自己毫無關系的小女孩,而犧牲。從這里,就體現(xiàn)出了一個人的人情美和心靈美的統(tǒng)一。這是一個人無法去刻意模仿的。這是一種內心美的流露,就像黎局長一樣。

生活中充滿美,不是嗎?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