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冬牧場讀后感字(匯總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9-22 21:14:05 頁碼:14
2023年冬牧場讀后感字(匯總8篇)
2023-09-22 21:14:05    小編:影墨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qū)懞靡黄x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冬牧場讀后感字篇一

第一次接觸《冬牧場》這本書是我高三時在學校的閱覽室翻看《課堂內(nèi)外》時發(fā)現(xiàn)的,那雜志節(jié)選了幾段此書的內(nèi)容。其中一段我印象很是深刻,《冬牧場》的作者把三遍洗衣服的混濁程度比喻成家常調(diào)料,她說衣服洗的第一遍是大醬色,第二遍是老抽色,第三遍是醬油色。我當時看到這一段就覺得這比喻得也太巧妙了吧,忍不住為之叫好。于是我毫不猶豫的下單了這本書。

這本書有兩版,第一版的封面為冷色調(diào)茫茫大雪中伴有生靈的漫畫景,而第二版則為暖色調(diào)雪景的實景。李娟的書,正如她名字一般,給人以一種涓涓細流,細水長流之感,書的內(nèi)容會慢慢的就流進了你的心里。

李娟為了向我們呈現(xiàn)哈薩克民族放牧轉(zhuǎn)場時最真實的景象,她跟隨一家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牧場,沙漠,度過了一段艱辛迥異的荒野生活。他們一起趕著牛,羊,馬群和駱駝在沙漠中走了四五天,在草原上住由經(jīng)驗豐富的牧民挖出來的冬窩子,吃的是奶疙瘩,喝的是大自然的雪水。李娟前幾天的吃穿住行很是艱難啊,雖然后面也沒好到那里去。但是李娟沒有抱怨,她用她溫柔細膩的文筆記錄下了這一切。她把奶疙瘩的硬說成是陳年奶酪,硬的不近人情,轉(zhuǎn)悲為歡。

這本書里的每個人,每只動物的形象都活靈活現(xiàn),居麻大哥的破口大罵和責任心,嫂子的勤勞善良,加瑪?shù)那纹勖?,還有鄰居家牙牙學語的小嬰兒和一只聽話的小狗,在荒無人煙的冬牧場只有這兩家人挨在一起,大家相互串門,誰家做美食都會相邀共享,逗逗小嬰兒,看看因太陽能電量不足所以只能看一會的電視。

荒蕪的原野,屈指可數(shù)的娛樂活動讓雪地里的生活很是乏味。但這樣的情況下,一點點小快樂都會被無限的放大,比如采到一袋干凈沒有泥沙的雪啦,再比如夜晚起夜抬頭一望,滿眼星河。冬窩子有人來拜訪時,那快樂簡直直接加倍,每個人都會開心的像過年一樣,因為大多數(shù)時候的冬窩子是平靜而有序的。

我最敬佩李娟的一點就是她能從很小很細微的事情中發(fā)掘出很多有趣有智慧的東西,好比如她在書里所這樣形容哈薩克婦人飾品“她們枯老而扭曲的雙手上戴滿碩大耀眼的寶石戒指,這些夸張的飾物令她們黯淡的生命充滿尊嚴,閃耀著他們樸素的一生里全部的榮耀與傲慢”這段話給了我一種茫茫大漠中出現(xiàn)一點綠的生機感和一種對生活的儀式感、一種對生命的敬畏感。

合上這本書時,感覺整個人都剛從書里描寫的場景抽離出來,仿佛剛把羊群趕回羊圈,仿佛剛吃完酥油茶,仿佛剛撿完最重要的燃料――羊糞。實不相瞞,當時看完這本書,我真想直接就買票沖進阿勒泰沖進冬牧場去看看這個靜謐而美好的地方。

讀李娟的書是一種無上的享受,本為消磨時光而來,卻無意間真正消磨了時光。李娟把散文寫出了詩,卻又不像詩那樣一本正經(jīng)。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冬牧場,可娛樂,可休憩,可抬頭一望,滿眼星河。

冬牧場讀后感字篇二

翻到了去年看李娟的《冬牧場》的讀后感:

作者跟著哈薩克族居麻一家深入西北戈壁的冬季牧場,在“冬窩子”度過了一整個冬天。

那是和現(xiàn)代生活截然不同的一種生活,但是也并非全無現(xiàn)代生活的影子。

哈薩克族牧民的孩子們也都用著粉底液手機存儲卡,他們向往著城里的生活,渴望著跳脫出父輩游牧生活的循環(huán)。隨著“退牧還草”的政策,牧民們可以從政府那里獲得幾十萬的賠款(tmd比我還富裕),也許游牧的生活很快就要永久地結束了。對于定居牧民們無一不是向往的,然而作者覺得可惜,因為游牧的種種傳統(tǒng)、冬窩子里的寧靜時光、牧民之間長時間形成的禮節(jié)、荒漠之中陌生人之間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也許統(tǒng)統(tǒng)要消失在歷史長河里了。但這種也許是文青們才有的情緒我看來有那么一點殘忍,被浮躁喧囂困住的時候有些人會渴望回歸到大地和星空里去,但畢竟大多數(shù)人渴望的不過是富足安穩(wěn)的生活罷了。

冬窩子里的時間是寧靜的,是這個時代已經(jīng)稀少的寧靜。然而他們的生活并非是無所事事的,牧民以及牧民的妻子總是很忙碌的。但是放羊的時候也許算是無所事事的,就像“看燈塔”一樣,好像也沒有什么要做的事情,但是也沒有什么能做的事情。其實也許沒有什么無法忍受的生活。無聊和寂寞是能夠忍受的,忙碌和束縛到窒息到頭來也是能夠忍受的。

另外居麻真的好搞笑。

冬牧場讀后感字篇三

讀《冬牧場》這本書時,我隨著作者的視角,仿佛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旅行。我似乎走進了蒼茫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依稀望見那無邊的牧場,踩著硌腳的沙地,細細體會牧場的極度嚴寒,感受牧民們淳樸的生活,從而獲得內(nèi)心最大的寧靜。

這本書是作者隨同熟識的一家牧民深入冬牧場后寫成的。他們一起去了阿勒泰南部的沙漠,度過了一段艱辛的荒野生活。作者回到家后,用飽含深情的筆觸譜寫了這本文集。她在這本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動人的小故事,語言平實卻不失靈動,讓人置身其中,充滿向往。

這片沙漠是牧民們天然的家,他們在這里世世代代地生活著,不辭勞苦地放羊、趕馬,吃一些類似奶疙瘩、羊肉之類的既簡單又單調(diào)的食物。在無事可做時,只是靜靜地坐著消磨時光。這一切都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全部寫照。

我一開始就驚嘆于這本書細膩、樸實的筆觸,待我靜靜閱讀時,總覺得像有人在給我講述一個個小故事,總能讓我空虛的內(nèi)心獲得一種極大的滿足與寧靜的撫慰。一個個故事看似支離破碎,作者卻能把農(nóng)民轉(zhuǎn)場時的情景表達得那么淋漓盡致,把牧民生活的畫面表現(xiàn)得一覽無遺。這一切都源于作者的真實體驗和她如水般寧靜的心靈,就如同這一段描寫:

“隔壁家的天窗開在地窩子西南側(cè),下午的陽光在床榻上投出一小方的明亮,幾乎整個一二月間的下午時光里,我都坐在這方熱乎乎的明亮之中,安靜地行走針腳,長時間一點點擴散著氈片上的色塊與線條。那團陽光移動一點,我也挪動一點,一直挪到床榻邊再無處可挪時,便收工告辭?!?/p>

像我們這樣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就很難體會到陽光的挪移。但作者懷著寧靜的心情,感受著時光的流逝和迅速消失的一切,作者是那樣的從容,這種“最大的平靜”,便是作者所詮釋的:

“天空下最大的靜不是空曠的靜,不是歲月的靜,而是人的心靈的寧靜啊。人終究是孤獨又無法泯滅希望的……”

這本書向我們傳達的不僅是平實的生活與溫暖的感動,更有一種淡淡的悲哀。作者一路跟隨牧民的艱苦生活恐怕再不會出現(xiàn)了,因為隨著時光的流逝,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曾順天應地、自律而慎微的游牧生活方式會慢慢消失,不久的將來,這塊古老貧瘠又廣闊的牧場也終將被放棄。

王安憶曾說過: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記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難以忘懷。我想,讀《冬牧場》這樣的文字,不僅僅是難以忘懷,更是對心靈的一種凈化,對人生的一種思索。

冬牧場讀后感字篇四

《冬牧場》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李娟在20xx年到20xx年的冬天跟隨一個叫做局麻的牧民一家子進入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南部的沙漠中為期三個月的游牧生活,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到這種生活中去,與牧民一家子愉快地度過了三個月的游牧生活。

書中很詳細地向讀者們講述了他們?nèi)绾未罱ǘC子、如何放羊、殺馬、嫂子如何泡茶等等生活的細節(jié),這是我覺得整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它讓我們領略到了草原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之處,同時也知道了草原生活的艱苦以及牧民們的艱辛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熱愛冬天牧場的生活。

但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作者筆下栩栩如生、描寫極為細致的大自然。作者在書中曾經(jīng)數(shù)次提到自己有個照相機,并且寫自己會不停地拍照。在書的最后還附上了自己所拍攝的照片。大部分拍的都是雪地的景色以及局麻一家和自己搭建的冬窩子。體現(xiàn)了作者對冬天的牧場、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

在描寫冬宰之后,李娟對羊的一生做了一個很經(jīng)典的注解:“你不因有罪而死,我們不因挨餓而生。"雖然她說自己不忍心看冬宰的場面,但還是想看并且鼓起勇氣去看。從宰殺前的準備工作,到宰殺時牧人的禱告,到“一匹清晨還在曠野中自在奔跑的馬兒,中午見散成堆骨肉”,“這是馬兒留給我們最后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長冬的力量”。這種筆觸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的尊敬和贊頌。

在《冬牧場》一書中,作者用詼諧而平實的語言將我們帶進了一個新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并向讀者們表達了自己對游牧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對生命的贊頌。

這個世界沒有變動,人們?nèi)匀煌硕嗟牡胤綌D,沒有幾個人走在曠野里,除非自己甘愿。

冬牧場讀后感字篇五

紀實文學《冬牧場》,描寫作者李娟在20xx年冬天,跟隨哈薩克牧民深入新疆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與牧民家女孩一起背雪、放羊、趕駱駝、收拾地窩子,渡過三個月難得的原生態(tài)牧民生活。

在冬季零下四十多攝氏度荒涼的冬牧場:雪水是渾濁的,混有風沙、羊糞;洗澡也很困難,更不用說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了。人是怎樣生存的呢?作者寫道:“人之所以能夠感到‘幸?!?,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適,而是因為生活得有希望?!?/p>

牧民家的子女放寒假,歷經(jīng)辛苦也要回到“地窩子”和父母們一起生活,而這段時間里父母絕不會把他們當做還在上學的嬌滴滴的孩子,該放羊,放羊去,該背雪,背雪去,該做家務,做家務去。每個人儼然都熟識自己要干的事情,一切是那么井然有序。

以前我們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孩子自小跟隨父母從事家務勞動、田園勞動、市井買賣等一系列生活實踐,掌握生活基本能,可以獨立撐開生活的某一面,那是環(huán)境逼出來的,練出來的?,F(xiàn)今的孩子,一是經(jīng)濟條件好了,二是課業(yè)越來越重,卻漸漸的脫離生活實踐。他們很多的假期在培訓班度過,和父母一起做做家務,一起坐下來喝喝茶的閑暇時光少之又少。上學放學要人接送,吃飯穿衣要人伺候,生活不能自理,舉手之勞的簡單之事不會做,一到需要獨立面對生活時便束手無策。雖然我們不需刻意創(chuàng)設貧苦家境磨練孩子,但失去鍛煉孩子的機會也是一件憾事。

再回到冬牧場,哈薩克牧民居麻的女兒和兒子即使在爸爸離開幾天的日子,也能擔負起整個牧場的正常運轉(zhuǎn),而這樣的勞動量常常使得男主人“放羊歸來累的倒在炕上動彈不得,夜晚忍受長年累月辛苦勞作積累下來的一身病痛折磨,大把大把的吃著阿司匹林止痛片”。這樣嚴苛的環(huán)境,孕育了孩子們美麗、堅韌、勤勞,尤其是男主人的女兒能干、愛美,笑起來如陽光一樣燦爛妖嬈。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孕育。阿勒泰廣袤的天然牧場里流動著哈薩克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生命輪回。期待我們的教育也能在時代變遷的大潮中堅守生命的活力,雖被裹挾卻能善其身。

冬牧場讀后感字篇六

合上《冬牧場》的最后一頁,我感慨萬千,心中似是有什么東西被觸動。

在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里,新疆是炎熱干燥的代名詞,是盛產(chǎn)瓜果之地。但是李娟的《冬牧場》,讓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新疆。在烏倫古河南面,地勢平坦開闊,生長著大量牧草,多數(shù)牧民都會在此定居,搭建冬窩子,開始與牛羊為伴的長期生活。

李娟筆下的冬牧場是雪白的,是廣闊無垠的。

當我看到書后附錄的幾張照片,不得不再次感嘆起來,站在牧場中央環(huán)顧四周,人類和牲畜是那么的渺小,猶如在浩瀚的夜空中幾點發(fā)亮的星星。雪季來臨,牧草上覆蓋了厚厚的一層積雪,而遠處的山峰也顯得異常美麗。大概沒有人會想到在沙漠深處是這樣一番天差地別的景象。

李娟筆下的冬牧場也是有人情味的。

冬日的牧場是美麗的,是寂靜的,是神秘的。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土地貧瘠的不斷加劇,牧人被禁止放牧,那安在冬窩子里的家終會被風吹雪埋所破壞,消失在時間的長河里,成為人們古老而珍貴的回憶……不論未來會發(fā)生什么,冬牧場里的溫情在我的心中永遠不會磨滅。

愿,這個即將來臨的冬日,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牧場,既能放養(yǎng)靈魂,又能溫暖天地。

冬牧場讀后感字篇七

樸實的文字,如同一個友人拉家常般講述著和哈薩克牧民在冬牧場的生活。

文章的開頭講述媽媽在村里人面前炫耀自己是個作家,村里人看著不修邊幅的自己難以相信。瞬間就被作者的幽默和直爽所吸引,有種雖是初見,但是脾性相投,特別能聊得來的默契。

我出生南方平原,從沒有去過草原,所以多半帶著獵奇之心讀著這些故事。因為自己也有過忍受著惡劣天氣的折磨干過農(nóng)活的經(jīng)歷,所以很多時候也會有代入感。

在如今濫娛樂至上重口味的快消時代,我作為被動接受訊息的人,平時接觸的也都是些媒體推送的心靈雞湯和流量雷文。所以在要開啟一段沒有wifi的長途旅途,愁著不知如何打發(fā)時間的時候,邂逅了這本書。所以,真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久久沒有遇到這樣能讓我靜下心來,沉迷之中的書了。

看了作者的故事,突然覺得自己也可以去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qū)懸粚?。可能作者樸實而生動的文字,就如同自己和好友同事分享自己的故事一樣到來,便有點自不量力了。

書寫記錄整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本來就是件快樂的事情。我也時常愛分享自己的一些感悟,自己也覺得自己有點話嘮了。寫一寫也是件不錯的事情。

冬牧場讀后感字篇八

這個牧場,位于中國東北的大興安嶺西側(cè)。

這里的天,藍得像絲絨一般;草地綠得像剛上好的油彩;河水清得像玻璃。然而,就在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發(fā)生了一件違背天理的事。

這里有一座橋,作者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大的天鵝窩。過了幾天兩個偷獵者假扮攝影愛好者來此地,將兩只天鵝殺死,險些將一窩蛋竊走。作者設法孵出了八只小天鵝,卻因為一次失火導致八只小天鵝全部悶死,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作者譴責了這些獵殺動物,違背倫理道德的偷獵者。這些偷獵者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要從人們的嗓子眼通過。

偷獵者不顧國家禁令,大肆獵殺、捕捉野生動物,殘忍地將它們出售、活剝、食用,甚至解剖!難道他們沒有想到,那個被獵犬追逐,在槍口下掙扎求生、被關在籠子里、在屠宰場里被大卸八塊、被廚師的鍋鏟燙下死亡的烙痕、出現(xiàn)在餐桌上、被打得血跡斑斑的小生靈是多么可憐,多么無助啊!曾經(jīng)多少種生物就是這樣在慢慢的絕跡,大量的動物皮毛被充當人們的衣物,大量動物被食用……人類藐視動物,對動物的性命不在乎。寒假發(fā)生的馬肉事件,就是一個人類犧牲動物性命賺取利潤的例子。

偷獵者們,你們的用意何在?是為了滿足對金錢的渴望,還是為了拿它來充饑?可是你們沒有想過,既然人類有生活的權利,為何動物沒有?難道上帝造出動物就是給人類充饑的?顯然不是。更何況捕獸夾夾住的是一只高貴的天鵝!

中國是一個人口稠密、耕地逐漸減少的國家。可是人們浪費土地,減少耕地,以糧食稀缺為由大肆捕殺動物,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感到羞恥。

這本書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保護動物!支持保護動物!譴責偷獵者!在中國湖北興化,人們不顧政府禁令,大肆捕殺捕捉經(jīng)過此地的候鳥,腌鳥干,煮鳥湯,吃鳥肉,甚至活吃鳥血!人類到底想干什么?是想讓所有生物滅絕嗎?保護動物,是人類缺少的一項重要改革!

也許當世界上只剩下人類,人類才能品嘗到絕望?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