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草原說課稿人教版(優(yōu)秀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22:24:47 頁碼:14
2023年草原說課稿人教版(優(yōu)秀15篇)
2023-11-23 22:24:47    小編:zdfb

總結(jié)是前進的動力,讓我們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的發(fā)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jié),需要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辨能力。這些總結(jié)范文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和思路,但在撰寫總結(jié)時還需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調(diào)整。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一

一、說教材。

我認為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草原》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第一組第一課,這篇寫景抒情的散文,給我們展現(xiàn)一幅美麗的草原風光,也給我們展示了熱情的草原民族,文章條理清晰,作者從風景到人情的描寫展現(xiàn)了草原上的風土人情,最后用一句含義深刻的詩結(jié)尾,體現(xiàn)了作者對草原的依依不舍。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五年級的學生對這樣寫景抒情類型的文章并不陌生,但對于內(nèi)蒙古草原上的風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師加以適時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渲、勒等生字,明確文章分為風光和人情這兩個部分,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兩個主要描寫方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

六、說教學過程。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我會采用視頻導入,播放關于草原風光的視頻,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這樣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順勢導入本課,跟隨作者老舍一起走進美麗的草原。這樣導入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能夠讓學生感受草原的風光,順勢導入本課。

(二)整體感知。

首先,讓同學通讀全文,設置這樣一個問題:

1、通過課題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寫草原的,那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對草原進行具體描寫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本文從風光和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適時講解生字“渲”字,并板書:風光,人情,渲。

2、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在學生了解本文是圍繞兩個部分展開描寫的之后,我會把全班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去朗讀相應的段落,體會散文的語言美。

3、最后,引入賽讀:男女生比賽從文中選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看看那組讀得更有感情。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寫作思路,并且對于文章的語言有了初步的感悟。

(三)深入研讀。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逐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與文本對話的過程。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這樣一句,“四面都有小丘……輕輕流入云際。”并且體會句中說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將羊群比喻為白色的大花,生動形象的為我們展示了草原的生機,并且講解比喻的修辭手法。板書:比喻。

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渲染”“勾勒”體會畫面感。草原風光的總特點是洋洋灑灑的,風過草原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綠色的中國畫,而不是一幅描繪細致的工筆畫,這里從側(cè)面寫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下面我會設置承上啟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對待客人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到關于“人情”描寫的相關段落,勾畫出草原人們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現(xiàn)。引導學生由景色入情,體會草原民族的熱情,迎客、吃飯、飯后載歌載舞。

引導學生思考,客人與草原民族的語言是不相通的,我們?yōu)槭裁茨苋缫患胰艘话闫錁啡谌谀??引導學生感悟草原人們的熱情,民族團結(jié)深入人心。

最后,全班朗誦文中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體會作者分別時的心情,總結(jié)全文。

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問題,學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達成了教學的三維目標,做到了語文教學時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四)延伸作業(yè)。

搜集與蒙古族相關的資料,思考民族團結(jié)的重要性。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為你的畫配上相應的文字。這樣不僅能夠鞏固課上所學,同時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目的。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抓住了文章的兩個重要部分,草原和人情,并且各選一處的進行精講,最后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難舍難分”的感情。這樣的板書清晰直觀,重點明確。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二

大家好!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第五冊第二課《我是草原小牧民》,向大家匯報我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以及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音樂課堂中,并發(fā)揮它的實效性。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nèi)蒙古民歌音調(diào)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兒童歌曲。歌曲為2/4拍,五聲羽調(diào)式,全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jié)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xiàn)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重復的曲調(diào)更進一步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xiāng)和甜美生活的贊美。

新課程中提出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的活動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根據(jù)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jié)合學生的特點我確立了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1、認知目標:學習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歡快、自豪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為歌曲伴奏、創(chuàng)編舞蹈等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培養(yǎng)學生的熱愛家鄉(xiāng)的品質(zhì)。

1、重點:通過唱、舞、奏、創(chuàng)等音樂實踐,感受內(nèi)蒙古歌舞的民族風格。

2、難點:歌曲節(jié)奏較密集,附點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的把握。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遵循直觀性、創(chuàng)造性原則,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想象力。重點采用舞蹈引入、聽唱法、難點提煉、體驗創(chuàng)新等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力圖體現(xiàn):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的感受到“以情感人、以美動人”是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愉悅和快樂。

(一)、舞蹈引入。

新課伊始,我伴著美妙的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翩翩起舞,讓學生感受到大草原的美麗,仿佛把他們真正帶入其中,然后問學生你們喜歡這個舞蹈嗎?愿意和老師一起跳嗎?他們非常感興趣,接下來就跟老師學兩組動作,然后隨音樂師生共同翩翩起舞。這樣,讓學生在自己的舞蹈中再次感受到草原的美麗。這時繼續(xù)播放我在東師信息教育平臺上搜集的草原風光片,并介紹蒙古族的美麗景色。(音樂配話:離開城市的喧囂,有一處景致令人心弛神往,腳步落定這里,綠色更愉悅我們的雙眼,這里氈房若花,碧草連天,居住著富有傳奇色彩的蒙古族人民,千百年來他們過著遷徙的游牧生活,足跡遍布每一寸草地,他們被譽為草原驕子。)這樣,為后面的歌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學習歌曲培養(yǎng)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讓學生隨著動聽的音樂律動起來,喚起學生的飽滿情緒。在學唱歌曲中我主要采用聆聽范唱、學生隨琴用lu模唱、視唱曲譜、隨錄音演唱、提煉難點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師抓住全曲中的靈魂句“草兒青青羊兒肥,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边M行節(jié)奏和聲音的處理,讓同學們準確掌握附點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為了提高學生的演唱及表演能力,我又播放兩首蒙古族兒童歌曲,第一首《我是草原小騎手》并讓學生學習小歌手自信的演唱,瀟灑的動作。第二首《草原贊歌》是兩位雙胞胎小姐妹聲情并茂的表演。我讓學生們學習兩個小歌手的演唱情緒及表情,使同學們的演唱更加完美。

(三)、體驗創(chuàng)新激發(fā)熱情。

“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創(chuàng)造”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對于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立了音樂實踐活動。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舞蹈組、唱歌組、伴奏組,我讓學生自由組合,相互配合。這時教室里有唱、有跳、有敲、師生共同表演,將學生的體態(tài)語言、聲音表現(xiàn)、情感體驗融為一體,課堂氣氛推向了最高潮。這充分體現(xiàn)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

(四)回歸生活享受音樂。

優(yōu)美動聽的蒙古族歌曲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曲目,我在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上網(wǎng)搜集有關內(nèi)容,讓他們演唱其中的幾段。這樣能使學生真正的參與課堂,更加喜愛我們的民族音樂。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師充分的運用多媒體、視頻資源將信息技術手段與音樂學科有效的整合,不僅能使學生開闊眼界,也能讓學生在歌唱中享受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謝謝大家。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三

一、說教材分析:

本課選取我國蒙古組的民族樂器馬頭琴,以民間傳說故事引起學生興趣,講述樂器的來歷,欣賞馬頭琴演奏的樂曲,使學生對馬頭琴這一少數(shù)民族樂器、樂曲,從形象、聲音到發(fā)展過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及特點,結(jié)合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第一,學生在聽《馬頭琴的傳說》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蒙古組的樂器——馬頭琴,結(jié)合欣賞馬頭琴的樂曲及蒙古族的民歌與風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風俗、傳說、樂器及各種藝術形式。第二,通過欣賞歌曲、樂曲及其他一些活動,使學生對馬頭琴的造型、材料、音色特點有深刻的認識。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透過馬頭琴藝術了解蒙古族的音樂藝術精華。

二、說學情分析: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某些少數(shù)民族已經(jīng)有所了解和認識,但較為模糊,甚至會產(chǎn)生混淆。我通過讓學生搜集圖文資料、欣賞歌曲樂曲、聽辨樂器音色,使學生在視覺、聽覺、感覺等多方面學習了解蒙古族和馬頭琴。根據(jù)三年級學生好動樂演的特點,我用故事、律動、表演等學生喜歡又容易接受的形式來讓他們走進蒙古族,了解蒙古族,并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藝術表現(xiàn)力。

三、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認知規(guī)律中,低年級學生以感性思維為特征,而進入中年級的三年級,在感性基礎上會稍稍增加一些理性的色彩,因此,我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一些認知活動,讓學生通過聽辨多種樂器的聲音,和辨別多種樂器的圖片,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去感知馬頭琴;通過交流各自搜集來的關于馬頭琴和蒙古族的資料,讓學生課前就去接觸了解有關內(nèi)容,使得學習更深入、更有針對性;通過欣賞馬頭琴樂曲和蒙古族歌曲使學生對蒙古族音樂特色有進一步的了解。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我讓學生課前去搜集一些關于蒙古族的資料,可以是故事、傳說、風俗、音樂等等,我也制作了教學課件,課件包括音樂、圖片、歌曲、風光短片等內(nèi)容,有利于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并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有聲有色,教學結(jié)構(gòu)更為嚴謹,教學環(huán)節(jié)更為緊湊,教學效果更為突出。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馬頭琴的傳說”、“草原上的歌聲”和“馬背上的民族”三大版塊的學習活動。

首先是第一板塊:馬頭琴的傳說。

接著讓學生互相交流課前各自搜查到的相關資料,然后一起聆聽以馬頭琴演奏為北京音樂的故事《馬頭琴的傳說》。媒體出示馬頭琴的圖片,邊聽邊觀察馬頭琴的外形結(jié)構(gòu)特點。(馬頭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樂器,他的音箱是梯形的,兩面蒙著馬皮、牛皮或羊皮,以琴頭似馬頭而得名,用兩根弦拉奏。)。

聽辨兩首樂曲的片段,分別是馬頭琴演奏的樂曲和二胡演奏的樂曲,從比較識別中進一步感受馬頭琴的獨特音色。讓學生通過聽、辨、說多種方式對馬頭琴的音色特點感受更加深刻。(馬頭琴的聲音低回婉轉(zhuǎn),深情動人,好似馬兒在向主人傾訴……)。

接著是第二板塊:草原上的歌聲。

媒體畫面出示多種樂器的圖片,讓學生很快找出馬頭琴。然后我深情地說:在綠色的草原上,生活著勤勞的蒙古族,馬頭琴的背后藏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你知道嘎達梅林的故事嗎?(請學生簡述故事)。

播放蒙古民歌《嘎達梅林》,聽時出示卡片歡快、憂傷;熱情、沉靜。聽完后讓學生根據(jù)感受到樂曲情緒做出選擇。然后讓學生輕聲跟唱,先唱會歌曲后再唱唱樂譜,說說哪個音出現(xiàn)得最多,了解小調(diào)歌曲的調(diào)式特點。

最后是第三板塊: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生活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他們是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哪里有青草,就在哪里居住,因此他們的房子是可以移動的蒙古包。(媒體出示蒙古包)因此蒙古族還被大家稱作“馬背上的民族”。在蒙古族舞蹈中也常常有騎馬的動作,他們的服裝也都是為了方便騎馬而設計的,如穿的鞋子是馬靴。

欣賞蒙古族的舞蹈,體會夸張而強烈的動作和節(jié)奏。讓學生看后說說感受,然后再請大家分組來模仿其中的動作表演,大家給予評價。

通過以上三個板塊的學習,同學們對蒙古族和馬頭琴應該有了深刻的認識,這時,畫面停留在遼闊無邊的大草原,并配以馬頭琴的背景音樂,老師課堂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讓我們記住這偉大的民族、動人的歌舞和美妙的音樂吧!以求收到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以上是我對《來自草原的故事》一課的教學構(gòu)思與設想,在實際教學中也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新問題或一些即時的場景,我會盡量發(fā)揮教學機智,處理、把握好,如果處理得好,那將會是本課教學過程中獨具特色的亮點,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也會更加記憶深刻,本課教學任務也能完成得更加出色。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四

我所上的是湘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課《草原上》,本課以“草原上”為主題,介紹了我國內(nèi)蒙古地區(qū)的民歌及其獨具特色的筷子舞,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和感受蒙古族的音樂與舞蹈藝術風格,從而弘揚民族音樂。

根據(jù)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能認真聆聽《牧歌》,感受草原的寬廣與美麗,并用語言或其他方式進行交流表現(xiàn)。

2.認識附點八分音符,能在《小馬跑來了》的活動中采用各種身勢動作,正確地進行節(jié)奏表現(xiàn)。

3.學會演唱《可愛的羊群》,嘗試用不同的速度使這首歌曲表現(xiàn)出不同的意境,并隨樂曲表演筷子舞。

重點是從聽《牧歌》、唱《可愛的羊群》、跳筷子舞這三個內(nèi)容中直接感受草原的美麗景象,難點是認識附點八分音符。

教學時我針對學生好奇、好動、思維活躍的唱歌特點,遵循直觀性、啟發(fā)性原則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通過聽、想、唱、跳等活動,使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及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主體作用,重點采用引導法、情境教學法等方法設計本課過程的。

(一)聽賞《牧歌》。

1、讓學生閉眼睛聽一聽這段音樂,想象一下到哪里了?

2、引導學生說說聽到了什么?美不美?(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翠綠的草地)。

3、引出歌曲《牧歌》(牧民用歌聲描繪美麗的草原)。

4、簡介無伴奏合唱:無其他樂器用純粹的人聲來表現(xiàn)的音樂。

5、再次聽賞,并嘗試哼唱旋律。

(二)節(jié)奏活動《小馬跑來了》。

出示掛圖:小白馬、小黑馬、小紅馬的節(jié)奏。

1、聽一聽——誰是小冠軍(附點八分音符的形象感受)。

同學們通過聽馬蹄聲預測一下小白馬、小黑馬、小紅馬中誰是冠軍?

2、看一看——認識新朋友(附點八分音符)。

我們來看看節(jié)奏譜,為什么小黑馬和小紅馬比小白馬跑的快呢?

原來是有一位朋友幫了它們的忙——附點八分音符,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吧!

3、拍一拍,唱一唱——跟著冠軍跑一跑(練附點八分音符)。

引導學生拍、讀三條節(jié)奏,并提出問題:你還能用其他的身勢動作來模仿馬蹄聲嗎?老師覺得彈舌的聲音最接近馬蹄聲,我們就用彈舌的方法來表現(xiàn)吧?。ㄊ痉兜诙?、三條節(jié)奏)。

4、練一練——三匹小馬接力賽(三條節(jié)奏的混合練)。

(1)分三組進行三條節(jié)奏接力賽。

(2)三匹小馬一起跑,進行三條節(jié)奏混合練。(同學們可選擇自己喜歡的身勢動作來表現(xiàn)如:念拍、擊拍、彈舌等)。

(三)歌曲《可愛的羊群》。

1、初聽歌曲。

2、教唱歌曲。

引導學生用較慢速度擊拍學唱。

3、跟琴練唱。

學生自己跟琴練唱。

4、感受用不同的速度表現(xiàn)《可愛的羊群》。

同學們聽老師彈并選擇:

歌曲速度:快速慢速。

歌曲情緒:優(yōu)美的歡快的、活潑的。

5、學跳筷子舞。

和蒙古小朋友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

(1)學動作。

(2)結(jié)合音樂練。

(3)分組進行表演。

(4)集體配合歌伴舞表演。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五

各位老師:

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小學藝術教材三年級第七單元《民族樂器的傳說》,本單元含“來自草原的故事”、“瑤家敲起郭咚郭”、“葉笛聲聲”三個課題,教材旨在通過讓學生從了解幾種較有特色的民族樂器,進而去了解這些更有特色的民族,從而引導學生從藝術的角度感受和體驗少數(shù)民族富有特色的藝術。下面我主要針對“來自草原的故事”這一課題談談自己的教學設想。

本課選取我國蒙古組的民族樂器馬頭琴,以民間傳說故事引起學生興趣,講述樂器的來歷,欣賞馬頭琴演奏的樂曲。使學生對馬頭琴這一少數(shù)民族樂器、樂曲,從形象、聲音到發(fā)展過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及特點,結(jié)合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第一,學生在聽《馬頭琴的傳說》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蒙古組的樂器——馬頭琴,結(jié)合欣賞馬頭琴的樂曲及蒙古族的民歌與風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風俗、傳說、樂器及各種藝術形式。第二,通過欣賞歌曲、樂曲及其他一些活動,使學生對馬頭琴的造型、材料、音色特點有深刻的認識。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透過馬頭琴藝術了解蒙古族的音樂藝術精華。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某些少數(shù)民族已經(jīng)有所了解和認識,但較為模糊,甚至會產(chǎn)生混淆。我通過讓學生搜集圖文資料、欣賞歌曲樂曲、聽辨樂器音色,使學生在視覺、聽覺、感覺等多方面學習了解蒙古族和馬頭琴。根據(jù)三年級學生好動樂演的特點,我用故事、律動、表演等學生喜歡又容易接受的形式來讓他們走進蒙古族,了解蒙古族,并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藝術表現(xiàn)力。

在認知規(guī)律中,低年級學生以感性思維為特征,而進入中年級的三年級,在感性基礎上會稍稍增加一些理性的色彩,因此,我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一些認知活動,讓學生通過聽辨多種樂器的聲音,和辨別多種樂器的圖片,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去感知馬頭琴;通過交流各自搜集來的關于馬頭琴和蒙古族的資料,讓學生課前就去接觸了解有關內(nèi)容,使得學習更深入、更有針對性;通過欣賞馬頭琴樂曲和蒙古族歌曲使學生對蒙古族音樂特色有進一步的了解。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我讓學生課前去搜集一些關于蒙古族的資料,可以是故事、傳說、風俗、音樂等等,我也制作了教學課件,課件包括音樂、圖片、歌曲、風光短片等內(nèi)容,有利于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并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有聲有色,教學結(jié)構(gòu)更為嚴謹,教學環(huán)節(jié)更為緊湊,教學效果更為突出。

根據(jù)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馬頭琴的傳說”、“草原上的歌聲”和“馬背上的民族”三大版塊的學習活動。

首先是第一板塊:馬頭琴的傳說。

我用大屏幕播放一段描寫蒙古大草原的風光短片,并以馬頭琴音樂為背景音樂。然后問學生: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從而引出蒙古族代表樂器——馬頭琴。接著讓學生互相交流課前各自搜查到的相關資料,然后一起聆聽以馬頭琴演奏為北京音樂的故事《馬頭琴的傳說》。媒體出示馬頭琴的圖片,邊聽邊觀察馬頭琴的外形結(jié)構(gòu)特點。(馬頭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樂器,他的音箱是梯形的,兩面蒙著馬皮、牛皮或羊皮,以琴頭似馬頭而得名,用兩根弦拉奏。)。

聽辨兩首樂曲的片段,分別是馬頭琴演奏的樂曲和二胡演奏的樂曲,從比較識別中進一步感受馬頭琴的獨特音色。讓學生通過聽、辨、說多種方式對馬頭琴的音色特點感受更加深刻。(馬頭琴的聲音低回婉轉(zhuǎn),深情動人,好似馬兒在向主人傾訴……)。

接著是第二板塊:草原上的歌聲。

媒體畫面出示多種樂器的圖片,讓學生很快找出馬頭琴。然后我深情地說:在綠色的草原上,生活著勤勞的蒙古族,馬頭琴的背后藏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你知道嘎達梅林的故事嗎?(請學生簡述故事)。

播放蒙古民歌《嘎達梅林》,聽時出示卡片歡快、憂傷;熱情、沉靜。聽完后讓學生根據(jù)感受到樂曲情緒做出選擇。然后讓學生輕聲跟唱,先唱會歌曲后再唱唱樂譜,說說哪個音出現(xiàn)得最多,了解小調(diào)歌曲的調(diào)式特點。

最后是第三板塊: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生活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他們是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哪里有青草,就在哪里居住,因此他們的房子是可以移動的蒙古包。(媒體出示蒙古包)因此蒙古族還被大家稱作“馬背上的民族”。在蒙古族舞蹈中也常常有騎馬的動作,他們的服裝也都是為了方便騎馬而設計的,如穿的鞋子是馬靴。

欣賞蒙古族的舞蹈,體會夸張而強烈的動作和節(jié)奏。讓學生看后說說感受,然后再請大家分組來模仿其中的動作表演,大家給予評價。

通過以上三個板塊的學習,同學們對蒙古族和馬頭琴應該有了深刻的認識,這時,畫面停留在遼闊無邊的大草原,并配以馬頭琴的背景音樂,老師課堂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讓我們記住這偉大的民族、動人的歌舞和美妙的音樂吧!以求收到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以上是我對《來自草原的故事》一課的教學構(gòu)思與設想,在實際教學中也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新問題或一些即時的場景,我會盡量發(fā)揮教學機智,處理、把握好,如果處理得好,那將會是本課教學過程中獨具特色的亮點,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也會更加記憶深刻,本課教學任務也能完成得更加出色。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六

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讓學生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教學難點:

能夠以小組合作進行舞蹈,打擊樂和演唱表演等活動。

四、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法、學法、教學手段等在教學程序中體現(xiàn)。共分為四個部分:

(一)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在本課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樂聲中,帶領學生坐上音樂列車去旅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課題巧妙地展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從開始就進入到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通過欣賞不但了解蒙古風土人情,拓寬了視野,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知識。并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伴奏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進行了歌曲滲透,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聆聽音樂,感受情感,用情歌唱。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主要部分歌曲教學怎樣才能教得扎實、新穎,讓學生愛學、樂學,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歌曲演唱,而且要以情帶聲的演唱是我的目標,于是在導入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以馬兒上山坡的音階小練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

1、音階練習。

師讀:騎著馬兒上山坡。

生唱:1234555。

師讀:騎著馬兒下山坡。

生唱:5432111。

師讀:騎著馬兒走一走。

生唱:3535。

師讀:騎著馬兒跑一跑。

生唱:111133331—。

師讀:騎著馬兒跳一跳。

生唱:1111。

師讀:馬兒馬兒快停下。

生唱:17654321。

接下來通過教師的范唱讓學生熟悉旋律,用身體動作去感受,下面就由我來做一下范唱,然后讓學生按節(jié)奏讀詞,舞蹈欣賞等形式,學生在多次學習體驗中一直在無形地感受著歌曲的魅力。緊緊抓住了音樂教育以聽為中心的原則,使后面的教學水到渠成。只經(jīng)老師簡單點撥,學生便能輕松學會歌曲。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情緒。我啟發(fā)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大膽表現(xiàn),怎樣唱歌會更好聽?運用教學課件啟發(fā)學生,表達音樂情感。并運用聲勢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三)歌曲拓展。

學習簡單的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動作,我為同學們準備了筷子,通過舞蹈學習,讓學生全體參與,共同感受蒙族音樂美、舞美,加強對音樂作品的感受體驗。

(四)即興創(chuàng)編,表現(xiàn)音樂。

本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高潮部分也是難點部分。通過讓學生分組抽簽來完成不同蒙古包上的任務。

第一個蒙古包是讓學生跳起歡快的舞蹈,要讓學生聽清要求:學生可以用老師教的動作或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來表演,無論怎么樣跳都要跟上音樂的節(jié)奏,而且動作要優(yōu)美舒展,注意音樂一停,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個蒙古包的問題是請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聽清要求老師準備了一部分的打擊樂器,有的同學有,有的同學沒有,沒有的同學請你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或周圍的物品來為歌曲伴奏,拍手拍腿都可以,注意也要跟上音樂的節(jié)奏,音樂停伴奏也要停。

第三個蒙古包的問題就是請學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美麗的草原(如時間不夠回家完成)。

在這個活動中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也使學生學會相互合作與溝通,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自由發(fā)展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與平臺。在培養(yǎng)集體意識的同時,感受集體創(chuàng)作帶來的無窮快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最后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坐上火車結(jié)束了我們本節(jié)課的蒙族之旅,緊扣“游”這一情境,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思,快樂地結(jié)束了本節(jié)課。

以上是我在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不足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七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小學音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第2冊第五課《草原就是我的家》。

“藍藍天空飛彩霞,騎上了我的小紅馬……”遼闊美麗的草原一望無際,多么令人神往。這是一首原汁原味的蒙古短調(diào)民歌,2/4拍,一段體結(jié)構(gòu),簡單易唱,表現(xiàn)了小小年紀的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xiāng)深深的摯愛之情。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結(jié)合老牛和小羊的聲音聽辨、感受,唱準6─ 6的八度大跳。

2、通過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及舞蹈的特點并能夠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通過歌曲的學習,使學生對蒙古族有進一步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對蒙古草原的向往及熱愛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能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風格。

教學難點確定為:唱準歌曲中的八度大跳,感受音的高低。

在教學中我采用多媒體這一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以有聲、有色、有形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入其境、生其情,并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進行教學,通過聽、唱、說、跳反復聆聽歌曲,體驗蒙古族音樂、表現(xiàn)蒙古族音樂,感受蒙古族音樂,達到更好的演唱目的。激發(fā)學生對蒙古草原的熱愛。

因此,我將本課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看草原——聽草原——說草原——跳草原——唱草原

為了突出音樂課的特點,同時給學生一個對歌曲旋律的初步印象,我選用情境教學法,并選擇本課歌曲的旋律作為進教室的曲子,輔以大草原的美麗圖畫,請學生自編動作走進教室。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歌曲的旋律,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初步的印象,為進一步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緊接著,請學生看草原的天空有什么?并根據(jù)節(jié)奏來回答問題,引出本課歌曲第一句歌詞“藍藍天空飛彩霞”。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訓練了學生的節(jié)奏感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編能力。

播放小羊和老牛的聲音請學生模仿,并分辨聲音的高低,結(jié)合歌曲中的6-6模唱,解決歌曲中的難點部分。

請學生說說對蒙古族的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對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體驗民俗表現(xiàn)草原時,采用本課歌曲旋律做背景音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又一次感受了歌曲旋律,體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征。

教師播放本課歌曲旋律,配以大草原的美麗畫面,跳蒙古族的舞蹈,使學生在觀賞教師舞蹈的同時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獨特魅力,并隨教師一齊來表演。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同時,完全放松動了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并在模仿牧民騎馬的過程中學習了第二句歌詞“騎上了我的小紅馬”。

學唱小牧民演唱的歌,也就是歌曲的第三、四句歌詞“揮動鞭兒唱起歌,草原就是我的家”。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的練習,學生不僅熟悉了歌曲旋律,而且將本首歌曲的四句歌詞也輕松的掌握了。

這時,教師再將歌曲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播放出來,請學生認真聽聽,再隨琴用“l(fā)a”模唱,最后完整演唱。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得到了完美結(jié)合,使學生對歌曲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學會演唱了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學生在準確說唱后,為歌曲配上打擊樂器,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進一步熟悉鞏固了歌曲。最后全體同學表演,將本課推向高潮結(jié)束,突出本課重點說唱并表演本課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最后教師加以小結(jié)結(jié)束本節(jié)音樂課。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八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fā)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xiàn)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jié)友愛的大家庭。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2.通過多讀以及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4.激發(fā)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熱愛西部的情感。

熟讀課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是本課的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不僅一碧千里,而且生機勃勃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特制定本文的教法如下:

1.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從讀中學,從讀中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受到優(yōu)美文字的熏陶。

2.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多次采用談話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匯報自己的收獲。

新課程強調(diào)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1.預習方法的指導: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復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

2.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誘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

3.讀書方法的指導: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

2.初讀課文感知美:小組長組織組員讀書,或齊讀,或個別讀,或二人讀。讀書形式由組長決定。聽讀過程中要完成三個任務:

(1)糾正字音,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討論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3)要互相質(zhì)疑嘗試解疑.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彌補獨立學習的不足.

3.自讀課文感悟美: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自己明白了什么?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4.品讀體驗,走進美

〈1〉走進“景色美”。

a.草原景色美麗。那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寫的如此美麗的呢?學生默讀,勾畫出語句找學生回答。

b.生匯報:

(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通過“高歌”一詞引導學生朗讀。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耙槐糖Ю铩痹谀愕哪X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然后讓學生看畫面讀句子。

(3)羊群一會上了小丘,一會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銹上了白色的大花.引導學生體會比喻句的妙處.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九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fā)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xiàn)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jié)友愛的大家庭。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2、通過多讀以及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4、激發(fā)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熱愛西部的情感。

三、說重難點。

熟讀課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是本課的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不僅一碧千里,而且生機勃勃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特制定本文的教法如下:

1、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從讀中學,從讀中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受到優(yōu)美文字的熏陶。

2、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多次采用談話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匯報自己的收獲。

五、說學法:

新課程強調(diào)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1.預習方法的指導: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復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

2.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誘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

3.讀書方法的指導: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

六、說教學過程:

1.激趣揭題,通過我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激發(fā)學生興趣,揭示出本課課題《草原》。

2.初讀課文感知美:小組長組織組員讀書,或齊讀,或個別讀,或二人讀。讀書形式由組長決定。聽讀過程中要完成三個任務:

(1)糾正字音,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討論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3)要互相質(zhì)疑嘗試解疑、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彌補獨立學習的不足。

3、自讀課文感悟美: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自己明白了什么?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4、品讀體驗,走進美。

(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通過“高歌”一詞引導學生朗讀。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耙槐糖Ю铩痹谀愕哪X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然后讓學生看畫面讀句子。

(3)羊群一會上了小丘,一會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銹上了白色的大花、引導學生體會比喻句的妙處。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十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草原是我家》,本課程選自西師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美麗的大草原》,教學對象小學五年級學生,課時為一課時。

《音樂課程標準》強調(diào):音樂教學應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把課堂教學變成師生交流、合作、體驗、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美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空間。我的教學目的有: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蒙古草原的音樂及風俗習慣,學唱《草原就是我們的家》。體會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學習用輕快、富于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3.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讓同學們體會草原音樂的情感以及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新課標的要求,我設計了“看”“想”“說”“唱”等環(huán)節(jié),重點是要求學生了解大草原,學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們的家》。采用欣賞音樂、圖片的方式,使學生置身于美的情景中,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會歌曲。難點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學會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我準備采用讓學生通過欣賞的方式激發(fā)起對大草原的向往,同時也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同時新課標強調(diào):教師應把課堂教學變成師生交流、合作、體驗、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美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因此,我在教授本課時,選擇了探究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主要的教學方法有:創(chuàng)設情景法、直觀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示范法、講授法、比較法、討論法、歸納總結(jié)法等。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等,讓學生用親身的感受、體驗,主動的去掌握運用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教科書。

教學過程:

1.引入

多媒體展示本課課題,背景音樂《草原就是我們的家》。教師提問:“同學們知道我國哪個民族是在大草原上呢?”學生回答。教師;“對,蒙古族是一個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民族,它有一個特點就是離不開馬,他們的勞動生活離不開馬,行路離不開馬,連吃住娛樂都離不開馬。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馬背上的民族’。說了這么多,那蒙古族生活在哪呢?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俗話說的好:‘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边@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和啟發(fā)式教學,很自然的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2、感受鑒賞

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草原圖片。播放德德瑪簡介。了解的著名歌唱家德德瑪。播放摔跤、射箭、騎馬等圖片。教師:“同學們看了這么多關于大草原的資料,相信對大草原又有了新的了解了,此刻同學們一定是對大草原充滿了向往。同學們請欣賞歌曲:《天堂》?!崩蠋熖釂杻墒赘璧墓餐黝}是什么?(都是贊美大草原,贊美自己的家鄉(xiāng))

3、歌曲學習

聽完了歌唱家們對自己家鄉(xiāng)的贊美,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我們的歌聲來贊美一下美麗的大草原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歌曲《草原就是我們的家》。

(1)、試聽歌曲,體會歌曲的情感;熟悉歌曲旋律;教師講解該歌曲演唱的情緒;

(3)、分小組練習,每個小組學會一小段,學會后連起來演唱,教師鋼琴伴奏。

(4)、全班跟著鋼琴有感情的齊唱。

4、 拓展

教師提問:“同學們還能想出那些關于草原的歌曲?”《駿馬奔馳保邊疆》、《吉祥三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呼倫貝爾大草原》《敖包相會》《草原之夜》。

5、評價總結(jié)

教師:“今天我們欣賞了蒙古大草原的風景,了解了蒙古人民的各種活動,還學習了蒙古歌曲,真可以說是滿載而歸啊。不過老師更希望同學們親自去蒙古大草原看一看,親身感受一下大草原的感覺,相信還會有新的感覺。好了,我們今天大草原的旅游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同學們再見!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草原》一課。

《草原》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五十年代訪問內(nèi)蒙古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寫下的一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fā)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xiàn)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jié)友愛的大家庭。

根據(jù)課程標準及教材所處年段的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2、能力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jié)、和諧的教育。

3、情感目標: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養(yǎng)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依據(jù)上述教學目標,我所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钡囊馑技氨磉_上的作用。

教學目標的分解與時間安排:

本課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課文讀正確流利嘗試著讀出感情,整體掌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第二課時,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教學目標中2、3的要求。今天我重點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根據(jù)審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覺性的特點,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真真切切地讀,在朗讀中有所感悟,讀出趣味。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自讀自悟,達到“情由景生”的效果,領略草原的特點,陶冶愛美的情趣。

本文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優(yōu)美的話句,更應該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課文的問題,借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上課所采用的策略主要是朗讀、圖像、交流、寫作、資料、制作手抄報,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chuàng)設好良好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使其在圖、文、聲、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在這種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下,營造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為落實以上教法與學法,需要制作一個網(wǎng)站型課件,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資料庫中進行閱讀與探究,以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這樣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拓展信息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信息量大、且自由、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聽錄音:配樂朗誦《刺勒歌》,揭示課題。(這樣的設計的目的在于:以著名的草原民歌《刺勒歌》開課,把學生帶入美麗、神奇的大草原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

2、教師小結(jié)揭示探究主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對上節(jié)課內(nèi)容的回顧,直接切入教學重點,把“天涯碧草”和“蒙漢情深”這兩部分有機結(jié)合。指明探究方向。)。

小問題:這是怎樣的草原?

1、這是()的草原。

括號中填自己的感想,橫線上填寫課文中的相關句子。

2、認真讀讀這些句子,體會其中的美。

1、打開網(wǎng)站課件,草原資料庫,學生根據(jù)問題,通過視頻欣賞、閱讀課文、品析詞句、感情朗讀的方式進行學習。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點撥、小結(jié)。

3、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草原美的驚嘆之情?聽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這樣的設計在于:學生根據(jù)子問題,利用課件,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既領略到草原美景,又品味文字,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語言,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礎上,傾聽草原歌曲,更激發(fā)了學生對草原的贊美之情。)。

小問題:這是怎樣的草原人?

1、蒙古族人民怎樣接待遠方的客人?

2、小組成員選擇適合本組的,能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蒙古族人民接待遠客的匯報方法,如感情讀、抓詞句說、講故事、想象描述、表演……等進行匯報。

1、自己觀看“接待遠客”的視頻、圖片、動畫資料和文字介紹,小組選擇喜歡的內(nèi)容,合作學習。

2、小組交流、老師指導。

3、學生匯報。

(這樣的設計目的在于:利用多媒體資料庫進行自主探究和協(xié)同學習,展開小組討論,集體匯報交流,更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行為上更具主動性,互動性,創(chuàng)造性。著重體現(xiàn)了學生對問題深入全面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的加強,思維條理性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合作,提高了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

2、你們心中所有的千言萬語,概括起來就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前面的探究,使學生對草原的風光美與人情美發(fā)出內(nèi)心由衷的贊嘆,體會了“何忍別”,升華了感情)。

1、學生網(wǎng)上閱讀。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十二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fā)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xiàn)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jié)友愛的大家庭。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出發(fā)考慮,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jié)友愛情感的熏陶。作者筆下的草原風情圖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讀的極好素材。通過感情朗讀的訓練可以深化對文章表達情感的體會。因此,第二個教學目標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反復地、有感情的朗讀,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通過突出重點借以突破教學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之后,我將此文教學課時安排為兩課時。在第一課時中,師生一起解決了為數(shù)不少的生字,讀熟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是著力表現(xiàn)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此次,我向大家匯報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教法與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通過抓住明線、緊扣暗線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這個關鍵,把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感情,升華民族精神的教育融為一體。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美景,動聽音樂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再現(xiàn)場景等多種形式,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拓展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美的意境,最終“水到渠成”,輕松地突破了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并大膽鼓勵學生質(zhì)疑,巧妙引導,資料鋪墊,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進行民族大團結(jié)的教育,實現(xiàn)整個教學目標。

1、激趣揭題,牽出明線。

學的課文充滿了期待,為心的繼續(xù)飛翔鼓足了勁、加足了油。學生在第一課時理清文章線索和快速瀏覽課文的基礎上,很快牽出文章表現(xiàn)草原景色美、人情美的這條明線,并迅速開始了認識草原景色的學習。

2、“讀占鰲頭”、突出重點。

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語文,首先要把握好語言的工具性。多讀、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認的學習語言的基本規(guī)律。引導學生從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的讀上升到飽含深情、充滿激情的誦,也是衡量學生是否突破難點理解“蒙漢情深”的關鍵。因此,接下來的課文教學,我采取的“讀占鰲頭”的學習方法。

首先是精讀草原景色一段,品味意境美,掣起“暗線”,品味“動情”。

啟發(fā)想象,體味文章的意境美。審美教育能有效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發(fā)達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多種多樣的藝術形象,發(fā)展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恫菰分袑懷蛉涸谛∩角鹕稀吧仙舷孪隆保嫦蠼o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向老舍先生學習,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這樣的美景,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原文描寫的羊群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了美的意境。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十三

這是一堂氣氛熱烈的語文課,教學時,教師普遍感到要讓學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進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十分困難的,往往會出現(xiàn)教師反復引導,學生反應冷淡的冷清局面。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學生的讀。圖文結(jié)合逐段指導感情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形式多種多樣,反復讀,學生興趣高漲,感悟草原的美景。

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了,教師正是捕捉了這一點,將學生發(fā)言時運用的準確優(yōu)美的語言一一寫在黑板上,書寫時還加上了簡潔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話語。這樣做,將學生的語言當作了課堂評價的資源,一方面使發(fā)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學生的競爭熱情。全班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都被調(diào)動起來了。同時,板書的語言也是一種示范,能更充分地發(fā)揮師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學生發(fā)言易重復的問題。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獨特的詞語從學生的口中迸發(fā)出來。

本教學片段中,學生的心始終處于被激活的狀態(tài),因而,課堂教學的推進就有了不竭的動力。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十四

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寫下了《內(nèi)蒙風光》,本文就節(jié)選自《內(nèi)蒙風光》?!恫菰愤@篇課文,作者以熱情洋溢的筆調(diào),描寫了內(nèi)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熱情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漢人民的深厚情誼。

本文通篇文質(zhì)兼美,堪稱寫景、抒情的典范佳作。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實地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取舍教材是關鍵。因此,我將此文教學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領略草原的風光美。第二課時再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說課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并理解"渲染、勾勒"等詞語。

2.引導學生根據(jù)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并引發(fā)學生對西部了解的興趣。

3.引導學生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并積累語言,初步學習作者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依據(jù)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通過多層次的朗讀,感受草原風光的美好。

而對于生長于南方小縣城的孩子,草原是遙遠、陌生的,因此,如何讓學生突破時空障礙,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感受草原的景美,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就成了這篇文章的教學難點。

怎樣才能使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真正的共鳴,體會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將注重以讀為本,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如:默讀、自由讀、范讀、指名讀、引讀、配樂讀。通過多層次的朗讀,使學生體會草原的風光美,并品味語言的表達效果。

其次,我將巧妙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啟發(fā)學生想象,體會文中意境,并配合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語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將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一邊讀句子,一邊想象畫面,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補充形象,豐富形象,從而體會文中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及想象能力。

《草原》這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語句美,意境也美,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圖文結(jié)合,啟發(fā)想象,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讀,領會作者的情感美。教學過程具體如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再因為,本組的主題是"走進西部".因此,開課之初,我首先多媒體播放配有畫面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把學生帶入大草原綺麗的風光中: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閑地吃草、散步。遠處的小河像一條明晃晃的長帶迂回曲折……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能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喜悅、快樂的同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欣賞后的感受。此時,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順勢揭開課題,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

2.師生配樂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由師生配樂朗讀課文,弄清課文寫作順序,主要寫了那幾個畫面,是從哪兩部分來寫草原的,即"風光美"和"人情美".學生對于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為后面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3.朗讀品句,感受"風光美"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jīng)典之作。于是,我先課件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四人小組自讀第一自然段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交流品讀。

在品讀重點語句時,我將引導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反復朗讀;并借助多媒體展示草原圖片,讓學生圖文結(jié)合地品味詞句。這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將把學生們帶入那遼闊、美麗的草原風光之中,并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渲染"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寫小丘時,有這樣一個經(jīng)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云際。"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術上專用名詞,講起來抽象難懂,我準備了兩幅國畫,一幅是綠色渲染的草原風景圖,一幅是墨線勾勒的鴛鴦戲水圖,出示圖片,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讓學生不僅感受到用綠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還感受到那飽滿的綠色正向四周滲透、擴散。在這兒,我沒有停止探究的腳步,而是緊緊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個點——"輕輕流入云際".先引導學生抓住"欲"字理解。再讓學生議一議與"輕輕流入云際"矛盾嗎?學生一邊看圖想象畫面,一邊和著優(yōu)美的音樂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這是一幅多么鮮活的中國畫??!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對草原無限的熱愛之情,學生也就很自然地領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達方式。

再如:文中描寫羊群的句子:"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讓學生結(jié)合圖畫,抓住"綠毯"、"白色的大花"兩處比喻,體會草原的遼闊和羊群帶給草原的無限生機。之后,刪去原句,再讓學生展開想象,向老舍先生學習,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這樣的美景。這樣,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原文描寫的羊群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了美的意境,同時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學生反復品讀這些精美語句中,我還將不斷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學生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對草原深深的熱愛之情也將在學生內(nèi)心一次次升華。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老舍筆下的草原那如詩如畫的意境,品讀之后,我借助多媒體向?qū)W生再次展現(xiàn)一組配樂草原風光圖畫,引讀第一自然段。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再現(xiàn)草原美景,一定能牽動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這一整體回讀,也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chǎn)生共鳴,在腦海中形成一幅藍天共碧草一色,牛羊與駿馬齊的美麗畫卷。在此意境中,學生定能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草原的無限熱愛。

就當學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時,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讓學生拿出課前收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學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講臺朗讀詩歌、展示親自去草原拍攝的照片一級打印的草原風光圖,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個性再次得以釋放,此時的課堂也將再次涌動著創(chuàng)造的生命力。

4.總結(jié)回顧,布置任務

授課至此,我小結(jié)過后,以布置下節(jié)課的任務結(jié)束本節(jié)課的教學:"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在這美麗的地方,又孕育著怎樣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現(xiàn)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去會會草原上的鄂溫克族人民。"

總之,我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盡量合理地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整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并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及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草原說課稿人教版篇十五

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讓學生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能夠以小組合作進行舞蹈,打擊樂和演唱表演等活動。

本課的教法、學法、教學手段等在教學程序中體現(xiàn)。共分為四個部分:

(一)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在本課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樂聲中,帶領學生坐上音樂列車去旅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課題巧妙地展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從開始就進入到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通過欣賞不但了解蒙古風土人情,拓寬了視野,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知識。并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伴奏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進行了歌曲滲透,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聆聽音樂,感受情感,用情歌唱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主要部分歌曲教學怎樣才能教得扎實、新穎,讓學生愛學、樂學,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歌曲演唱,而且要以情帶聲的演唱是我的目標,于是在導入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以馬兒上山坡的音階小練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

1、音階練習

師讀:騎著馬兒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師讀:騎著馬兒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師讀:騎著馬兒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師讀:騎著馬兒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師讀:騎著馬兒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師讀:馬兒馬兒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接下來通過教師的范唱讓學生熟悉旋律,用身體動作去感受,下面就由我來做一下范唱,然后讓學生按節(jié)奏讀詞,舞蹈欣賞等形式,學生在多次學習體驗中一直在無形地感受著歌曲的魅力。緊緊抓住了音樂教育以聽為中心的原則,使后面的教學水到渠成。只經(jīng)老師簡單點撥,學生便能輕松學會歌曲。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情緒。我啟發(fā)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大膽表現(xiàn),怎樣唱歌會更好聽?運用教學課件啟發(fā)學生,表達音樂情感。并運用聲勢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三)歌曲拓展

學習簡單的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動作,我為同學們準備了筷子,通過舞蹈學習,讓學生全體參與,共同感受蒙族音樂美、舞美,加強對音樂作品的感受體驗。

(四)即興創(chuàng)編,表現(xiàn)音樂

本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高潮部分也是難點部分。通過讓學生分組抽簽來完成不同蒙古包上的任務。

第一個蒙古包是讓學生跳起歡快的舞蹈,要讓學生聽清要求:學生可以用老師教的動作或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來表演,無論怎么樣跳都要跟上音樂的節(jié)奏,而且動作要優(yōu)美舒展,注意音樂一停,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個蒙古包的問題是請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聽清要求老師準備了一部分的打擊樂器,有的同學有,有的同學沒有,沒有的同學請你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或周圍的物品來為歌曲伴奏,拍手拍腿都可以,注意也要跟上音樂的節(jié)奏,音樂停伴奏也要停。

第三個蒙古包的問題就是請學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美麗的草原(如時間不夠回家完成)

在這個活動中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也使學生學會相互合作與溝通,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自由發(fā)展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與平臺。在培養(yǎng)集體意識的同時,感受集體創(chuàng)作帶來的無窮快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最后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坐上火車結(jié)束了我們本節(jié)課的蒙族之旅,緊扣“游”這一情境,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思,快樂地結(jié)束了本節(jié)課。

以上是我在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不足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